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2024-09-16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共9篇)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1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国土资源系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员编制的上收,使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建设和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上由原来的乡镇主管转变成上级垂直管理。体制变化后,如何理顺好基层国土资源所与乡镇的关系,完善国土资源所的建设与管理,对充分发挥基层国土资源所的作用,体现体制改革的真正意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搞好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建设与管理,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关于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建设 一是建设中心国土资源所。按照区域划分,象林业、公安、工商部门一样,建

设自己独立的院落和办公场所,配备交通工具,同时管理人员也相应集中,增强工作力量,有利于开展工作。这样将国土资源所与乡镇完全脱离依存关系,形成平等的地位,增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独立性。二是明晰国土资源所产权。按一乡一所的设置,采用目前司法、财政等部门的模式,从乡镇政府的办公楼中,采取购买产权的方式,适当拨付一定的资金给乡镇,买下一定数量的办公场所,并办理相应的手续。明确固定办公场所,有利于稳定办公室,并且可以满足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需要。对于办公楼较差的乡镇,可先与乡镇协商好,等办公楼改建时再行购买。特别是按照规划设置国土资源中心所的地方,可以购买较多的办公室,明确国土资源所办公场所的产权,为以后中心所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花钱不多,效果很明显,一般按5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即可购买好办公室。三是完善国土资源所的办公设施。根据基层国土资源所的

工作性质和职责,改善办公条件,同时逐步减少对乡镇的依靠和依赖各国土资源所要尽快配齐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电脑网络等设备,将各所与局里的网络并网,实现现代化办公,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二、关于国土资源所的管理 国土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省以垂直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国土资源的监察力度。基层国土资源所守土一方,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又要严格监督境内的各种违法行为。必须尽快与乡镇政府明确关系,以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到位。我认为,国土资源所要以完成工作目标任务为主,在出勤、考核等方面,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一是制定科学的管理考核办法和结合实际的工作目标任务。用制度管理是最科学的管理方式。针对基层国土资源所这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状况,为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和失控的现象,必须制定周密的办

法和考核方法,明确各所、各岗位每个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并及时督促落实。二是制定严明的纪律,加强督查。三是制定灵活的方法和措施。基层的工作性质与机关有一定的差距,在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灵活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更有成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如确定每星期两天以上的办公接待日,并将时间固定下来,向群众公布,有利于群众来访时能顺利办好事情,也可以让国土工作人员有时间下村或进城办事。

三、关于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特别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点。目前,还有一部分干部职工业务不精、工作不熟。建议每年举行一到二批业务培训学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来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适当交流和岗位。特别是年轻的干部职工要从基层做起,从事不同岗位的工作,丰富工作经历,锻炼工作能力,迅速成长起来,建议在基层所

之间及机关与基层所之间经常进行人员交流,让干部、职工找到自己最适宜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所长,提高工作成效,也可以采用公安、财政等部门的干部交流方法。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2

关键词:概述,问题及原因,对策及建议

1 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实践概述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必须紧密围绕中心, 积极服务大局, 根据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工作定位, 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制为主线, 努力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走在最前沿, 肩负着守一方之土、促一方发展的神圣使命, 特别是基层国土所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和用地用矿单位, 其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国家国土资源管理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 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国土资源管理的整体成效和国土部门的整体形象。

现今,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精神, 按照"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 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 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 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的要求, 着力打造一支"用心做事、和谐共事、廉洁办事"的国土资源基层干部队伍, 现在前期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立足我县实际, 认真总结经验, 深入分析存在问题, 近年来, 县国土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相关要求, 以创建人民满意基层国土资源所为抓手, 以提高管理能力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 切实加强管理, 持之以恒地推进国土所规范化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总的来说, 国土资源所的建设是有成绩的, 这支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强, 能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严格贯彻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塑造了国土资源部门的良好形象, 但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永无止境, 还存在些许不尽人意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规范管理工作难。

组建国土资源中心所不是简单“1+1=2”的组合, 而是要达到“1+1=3”或者“1+1=10”的效果, 要取得这种效果, 必须规范管理工作, 规范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管得住、用得活”, 即非法占地特别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非法开采、地质灾害防治要管得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法律要“用得活”。要达此目的, 我们必须做到既要下放权利又要控制其滥用权力;既要强调严格执法又要督促依法行政、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既要鼓励用足用够现行政策法律又要防其违法、违规, 不按程序办事。因此, 要设定国土资源中心所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约束机制就显得格外难。

2.2 国土资源执法难。

国土资源部门保护的土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林业部门保护的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相比之下, 保护国土资源比森林资源更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中并不是这样, 同样是资源保护, 林业部门有个公安森林分局, 具有财产处置权和限制人身自由权, 干警的执法工作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国土资源的执法工作则没有上述两权, 也没有干警, 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处理要经过“漫长”的行政程序。执法不顺利的, 最终还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要是法院不受理国土资源部门的申请, 那我们连执法的尊严都会丧失。也因为没有上述两权, 国土资源执法工作者对违法行为的取证都十分困难, 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办结率。

2.3 腐败问题难避免。

近几年来, 国土资源所干部队伍中有极少数人为一己私利, 以身试法, 加之相关制度不健全, 随意性大, 漏洞多, 导致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 严重损害了国土资源系统的整体形象。

3 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促进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3.1 因地制宜, 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

探索“体制创新、适当集中、强化职能、优化配置”的路子, 对原按乡设所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整合人员及资产, 按照区域, 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方便群众、利于管理”的原则设置基层国土资源 (中心) 所;以县城为中心, 根据地理、交通、经济、人口、区划和资源分布等因素, 在有条件的地方跨乡镇设置中心所, 管辖若干个乡镇。

3.2 完善制度, 加强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行为和工作目标, 制定公示制度、巡查制度、窗口申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内部会审等制度, 完善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和农宅审批档案, 对有条件的国土资源所率先实行电子政务, 与县局局域网联网, 实现网上信息共享。

3.3 塑造形象, 着力提高队伍素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主要有以下四点:

(1) 是要严把入口关;

(2) 是要选好领导;

(3) 是要常抓培训;

(4) 是严格奖惩;

3.4 提高服务质量, 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资源所”。

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资源所”活动, 以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所”为目标, 在基层国土资源所设立服务窗口, 推行首问负责制、国土资源所管理权限内一站式服务制、时效承诺制等制度。

3.5 争取支持, 为国土资源所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是争取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工作范围是乡镇区域, 与其他部门一样都在为服务地方经济作贡献, 也是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二是争取地方政府的财力的支持。国土资源所建设的瓶颈仍在于资金短缺, 各基层所没有收费权, 而参与耕地保护, 土地违法现象的制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订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 需要乡镇政府的财力支持, 三是争取政策的支持。

3.6 常敲警钟, 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针对近几年国土资源系统廉政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 吸取经验教训。

4 总结

从承载人民期望、担当历史使命的新起点出发, 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 加强村级土管信息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不断思考研究, 以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丁美来, 2011年第9期.

[2]正确认识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重大意义.苏炳君2012年.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3

一、我所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整体上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主要现状是:

1党员的民主意识有新的提高,与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仍有差距

十八大以来,对基层民主建设有了新的起点和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所基层党组织中少数党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缺乏参与党内事务和民主生活的积极性,缺乏对党的事业负责的主人翁意识,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对过不过组织生活、行不行使党员权利、履不履行党员义务持无所谓的态度。

2我所党务公开取得较好实效,党员权利“虚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为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不断提高我所党务公开水平。二十七所党委创新公开形式,通过所内OA系统、党内文件、党内会议、宣传栏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党务公开。不断扩展党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凡是我所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机密,都在党务公开范围之内,如,我所依托党建工作例会、月度工作会、“管评信箱”、“声音”,“廉政信箱”、职工论坛等渠道,直观表达了所领导班子推進信息公开与共享,推进职工有效参与的信心和底气,在所内基本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闭环链路,为所的和谐氛围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各基层党组织把推进党务公开同促进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围绕二十七所中心工作,以工作的成效检验党务公开的成效。通过推进党务公开,确保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党务工作的活力。

在具体工作中,我所基层党组织中一些党员的民主权利仍然存在有名无实的现象。如,按规定党员对党内事务有先知权,但事实上有些党员对党内事务却知道不多。由于不知情,批评就没有根据,建议就没有内容,行使监督权就可能走过场。

3我所党内民主的有关制度不断完善,仍有流于形式的问题

我所在加强民主建设方面出台了不少文件和措施,建立了相对完善和规范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但党内基层民主的制度机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一些民主制度流于形式、一些党员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民主制度机制不够健全。有的制度只是提原则性口号和要求,实际内容不多,不利于具体操作,以至在基层执行的不够好;有的制度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难以完全得到落实;二是一些制度机制执行不力。该由党员和基层组织进行民主讨论、民主酝酿的事情,却由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直接研究决定,然后通报一下或举手表决等,影响甚至挫伤了一些基层党员的积极性。

4我所党内民主监督力度不断加强,落实较浅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所党内民主的监督力度在不断增强。建立了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党内重大决策公开制度等。同时注重发挥党代表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党内监督。我所结合年度工作总结,公开考评领导干部,极大地增强了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落实较浅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基层,主要是党内监督制度落实的意识不浓。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不高,法规意识薄弱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我所党内基层民主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所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调查与分析,感到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基层民主的氛围不够

发展党内基层民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促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但是我所在基层民主的氛围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我所基层党组织部分党员主体意识教育不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同一个党组织内部,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同是普通党员,由于主体意识上的不同,就往往会在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创造性工作的态度上、在党内监督的作为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差距。这说明部分基层党员缺乏主体意识,而一旦党员真正确立了主体意识,党员在党内的实际作为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先进性就会大得多,党员的价值就会深刻的多。例如,一个有主体意识的党员,一定会是一个充满忧党意识的党员,他对目前党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一定会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责任感,而绝不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一个有主体意识的党员,一定会关心眼下党内发生的事情,会进行积极的思考或力所能及的实践,至少也不会停在原地听之任之或一味抱怨;一个有主体意识的党员,既是自身一时无力改变党内生活中的某些令人不民主或者反对民主的做法,也至少不去随波逐流,更不会去推波助澜。

2党内民主渠道不够畅通

畅通党内基层民主渠道,能够有效的激发所内基层广大党员职工的民主热情,对于推进我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三、进一步加强27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发展中最活跃、最富有生机的部分。党内基层民主更加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取向,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

1着力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一是加强党内民主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素质和能力。我所加大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把党内民主教育纳入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党课、专题培训、党员电化教育等形式,不断增强我所党员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发挥主体作用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活跃基层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组织生活民主化程度。改进“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断构建党内平等交流平台,进一步畅通党员表达意愿、反映情况的渠道。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规定,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进一步健全二十七所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努力营造和谐活泼、严格有序的党内生活氛围。三是创新党员活动载体,构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根据党员职业和岗位特点,为各类党员搭建发挥特长和意愿的有效载体和活动平台。继续结合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引导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彰显主体形象

2健全党务公开,落实保障党员知情权

党务公开在落实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进一步健全这一制度,使之成为党员职工了解掌握党内工作的主渠道。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着眼于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把党务公开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从基层基础抓起,从具体工作人手,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首先是科学界定党务公开内容。党组织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决议,均应该面向全所公开。对不涉及保密的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也应该视情况及时向党外公开,进一步扩大基层党务公开范围。其次进一步丰富公开形式。限于党内公开的内容,可以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公开;对党务公开的事项、时间、期限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公开的内容准确,公开时间及时,公开时限合理。同时收集党员职工对党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再者还应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务公开实效。要坚持党务公开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党务公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以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为关键,落实和保障广大党员监督权

落实和保障广大党员监督权,以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为关键,使广大基层党员职工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直接参与监督,行使党章规定党员的民主权利。首先是健全基层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大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向党员大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向党员大会或党代会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尝试建立党员在党的大会上对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询问和质询制度;考虑建立党员旁听党委会和党代会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对工作报告和述职情况的意见收集和反馈机制。其次要疏通监督渠道。

4坚持制度机制,稳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4

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基层所的建设工作,~年,局党组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加强基层所建设,并就此广泛征求全局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全面搞好我市的基层所建设工作打好了基础。我局自2002年起便将基层所进行改革,按每两个镇设立一个所的原则,在全市设立了8个基层所,为每个所配备了一辆面包车、一台微机,为其中的4个所建立了自己的办公场所,通过积极协调驻地镇党委政府为其他4个所提供了足够的办公场所。同时局党组每年都要与各基层所签订岗位目标责任状,对其工作目标进行安排考核,年底按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年,按上级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所的建设工作。结合体制改革,我们撤销了一个中心所,成立了两个国土分局,为每个分局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同时为每个分局配备了两辆车,以保证其工作需要。

二、严格要求,努力提高基层所素质

全省基层所建设会议结束后,我局由分管局长带队,带领两个分局局长到莱州市取经学习,详细学习了其成功经验,对其中可取之处进行了认真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两个分局、五个中心所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明细,将部分可下放的职责下放到中心所执行,这样不但减轻了局机关的工作压力,也为基层所提供了更大的工作动力。为了保证基层所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通过开展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对中心所工作人员进行了6次集中培训,由局机关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其讲解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项新政策、新精神,由于培训工作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基层所工作人员普遍表示受益匪浅,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工作更有信心。~年年初,我们集中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集中教育整顿活动,重点整顿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在此次整顿活动中,各基层所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摆,局党组对基层所在服务、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点评,并帮助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通过几个月的情况看,这次整顿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局各基层所的工作普遍大有起色,半年来未发生一次群众投诉情况,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虽然我局在基层所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着许多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是基层所办公场所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我们计划在下半年进一步争取基层所驻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对部分基层所的场所进行适当建设调整,扩大办公面积;二是基层所人员结构不太理想,需进一步调整,我们计划在上半年对基层所人员进行适当调整,从局机关中抽调一批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所,进一步强化基层所力量;三是基层所工作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基层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xxxx市国土资源局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5

——记标准化基层所高庙乡国土资源所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早,坐在去高庙乡的大坝车上,不时地感觉到有点寒冷,走进距市区30公里的高庙乡国土资源所,容纳30余人的小会议室早已坐满了听讲的人,每月14、28日的学习例会雷打不动地进行着。几年来,该所按照“机构设置规范、名称标识统一,办公设施完善、管理制度配套、工作纪律严明、人员素质优良、基层群众满意”的目标。”努力打造规范化国土资源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职工整体素质在幅提高,各项管理井然有条。2008年该所先后被三门峡市评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被市局评为“无越级非正常上访国土资源先进站(所)。

一、基本情况

高庙乡国土资源所是从原土地管理所顺延而来的。组建于1987年,组建时即明确“属区土地管理局派出机构,人财物由区局垂直管理,工作受乡镇党委政府和区局双重领导。”2002年机构改革时期,更名为高庙乡国土资源所,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共有在职人员5人。辖区土地面积5907.25公顷,农用地3289.73公顷,其中耕地2200.85公顷,建设用地609.8公顷,未利用地2007.72公顷。人均耕地约2.5亩。全乡有9个行政村,66个自然

3.设岗定职,工作程序化。高庙乡国土所定员定岗位,将日常工作进行分工。着重从国土资源巡查、宣传教育、政务公开等方面强化建设。按人员分区域巡查,平时,主要是加强土地巡查,发现、发生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区局执法监察大队,并做好记录。讯期时,重点加强辖区内矿山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力度,督促并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台帐,及时制止非法开采;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多层次干部群众国土资源培训,使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教育学习,进一步撑握新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进一步认清土地基本国情,达到“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依法行政,知法守法,管理到位”的工作目标。一是有效杜绝政府违法用地行为;二是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干部群众教育面达80%以上,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用地的良好社会风气;三是确保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成效,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现率达100%,当年结案率达90%以上;为了方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结合农村国土资源工作的特点,高庙乡国土所创新了工作方式,制定了审批程序和流程示意图,张贴墙上,公布乡所人员手机号码。并提供优势服务,承诺服务,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宗旨,落实行政为民十项措施。针对部分群众“住地边远办事难、有了情况反映难、遇到纠纷找人难、找到以后解决难、答复以后反馈难”等情况,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编印

利用、服务与管理并举,狠抓基层效能建设,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向纵深拓展。

(一)抓宣传,树立民众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新观念。为了使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能够深入民心,破除民众对国土资源的旧意识,树立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珍惜资源的新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元宵节”,“4.22地球日”,“6〃25土地日”等时机,积极参与区局组织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大宣传活动,散发传单和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咨询近万人次。并在沿黄路、坝头、政府所在地等醒目位置刷写固定标语6条,悬挂黄幅2幅。使民众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 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国土资源的不断严格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抓信访,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在春节和“两会”召开之际,该所积极主动开展信访工作,把该乡划分2大片,6个责任区。要求各责任人要深入包片区内逐户逐人进行暗访或调查,发现苗头,及时登记,提前介入,及时给予政策宣传教育和疑难解答,争取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共排查出宅基地纠纷3起,矿山企业露天开采牵扯到附近村民利益的不安定因素1起。对排查出的纠纷,从人情世故、做人道理等方面进行耐心劝解,抱着和谐共赢的态度来归劝双方,使双方避免对抗,减少抵触,扩大共识,握手言和,和睦相处。

(三)抓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向前发展。为地方经

报。

(五)抓巡查,遏制违法行为于萌芽状态。虽然该乡地处山区,但破坏耕地、违法违规用地等行为也时有发生,为了从源头上及早发现,并制止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该所从协管员管理入手,积极构建执法巡查网络,逐步构建执法巡查一张图管理模式,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配合局执法大队及时查处各种违法案件。截止目前,共全面巡查34次,重点巡查68次,上报巡查报表34份。发现违法行为9起,其中制止4起,配合局执法监察一室调查立案5起。通过执法巡查网络的建立和巡查力度的加强,使该乡在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上报、早处置方面走到了全区的前列,从而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发生,维护了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环境。

虽然,该所在基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站所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该所将继续围绕基层满意站所和政风行风建设活动,把基层站所真正建设成为一支为守土有责,服务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国土资源好队伍。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6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存在问题

我局现有基层所队党支部**个,其中派出所党支部**个,一线实战单位党支部*个。基层所队实有副科级以上干部***名,其中正科级**名。从调研情况显示,当前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建设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党支部班子团结协作不够好。调查发现,部分支部班子成员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强,不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敢对书记提出大胆建议和不同意见,不能充分发挥全局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分工不协作,工作各顾各,甚至出现拆台现象。二是以安排工作代替支部的决议。有的支部书记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够好,常有“一言堂”、“家长制”情况发生,有的支部书记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以安排工作为名,取代支部决议。(有的支部对行政会和支部会分不清,把工作安排会、协调会当成党的会议,而党支部会议、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党的工作没有得到落实,支部建设未能得到加强。)三是部分班子成员带头完成公安业务的能力弱。部分班子成员遇有“急、难、险、重”任务不能冲锋在前,有的所队长一年都未曾亲自办理过一件案件,甚至分管案侦工作的所队领导干部都不能亲自带头办案,习惯当“甩手掌柜”。有的班子成员不能很好地带头执行规章制度,(据初步调查,)有72.5%的党员对本单位支部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不满意。四是部分抓党建工作政工干部长时间空缺。目前,我局各基层所队有专职政工干部**名,仅占23.9%,有*个单位未配政工干部,有*个单位指导员岗位空缺,且有*个单位空缺近3年。

二、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局党委对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建设重视不够。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成员对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存有模糊认识,尤其是对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四大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严格公正执法的能力认识不够,由于主观上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和干部自身建设的主动性,致使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建设及班子成员自身素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二是公安业务工作和党支部的建设结合不紧。应该说这些年,从公安部党委、重庆公安局党委,到我局党委始终对干部培训给予了高度重视,也相应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真正联系和结合领导干部岗位及基层所队实际需要的素质、能力方面的培训不多,措施不力,针对性不强,导致“学非所用,用不能学”等错位现象的发生,加之基层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繁重、杂乱,很少有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提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三是竞争激励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并长期坚持。2005年,我局在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与做法的支撑,尤其是在基层所队领导干部的指导与培养、日常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机制不健全,也没有建立基层所队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库,因而严重影响和挫伤了基层所队领导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几点对策

“二十公”会议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四个基本要求”即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这也是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同时,必须始终把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领导单位进行全面建设的能力为班子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班子的领导核心和战斗保垒作用。

(一)抓“二十公”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解决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的思想认识问题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的基础。为了扭转我局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建设的被动局面,就要坚持按“抓班子,强队伍,创业绩”的思路,紧紧抓住基层基础工作的牛鼻子不放松,努力达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总体目标。因此,必须以此来统一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提高他们对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其思想统一到落实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做到“四统一”即统一目标、统一思路、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切实增强班子建设的主动性,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加强基层所队班子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二)抓党支部日常制度的坚持,解决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团结共事的协作问题

二是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制定、完善和推行《党支部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细则》,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规范支部决策行为,充分发扬民主,做到重大问题由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提高党支部班子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三是要严格执行党支部会议制度。要落实好“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支部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季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在规范会议程序、发扬民主、提高会议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班子成员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谏真言、讲真话、报实情,切实提高支部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领导基层所队进行全面建设的能力。

(三)抓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解决基层所队党支部班子搞组织建设的能力问题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7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1],这一绝对性的数据决定着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地方性高校资源建设存在着重复性建设、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本文意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1 地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备受关注,鉴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水平。近年来,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网络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校园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但是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仍然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致使资源建设的总体质量不高。综合来讲,地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畅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对此至今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在中国知网搜索栏中输入“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相关的检索,仅查阅到9篇相关的文献。可见我们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探讨相当匮乏。基础性研究尚未做好,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这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管理体制不顺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性高校部门配置不完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机构的参与,没有能够将本校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和挖掘出来。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了解甚少,管理人员是整个资源建设中的重用领导角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1.2 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统一性

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但从对十几所地方性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调查来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混乱、缺少规划的现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只是从技术功能层面上作出指导、参考,但在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度和可行性有多少,仍然有待实践的检验。另外,地方性高校的显著特点就是带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其自身的特色。如何处理资源建设的标准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一旦处理不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导致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中出现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再者,常年以来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目前仍然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

1.3 缺乏交流合作的经验

这里所指的合作,包括与国外的合作、国内高校间的合作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目前,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甚少,都是孤军奋战,仅仅依靠自身的薄弱力量建设所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势必会造成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如聊城大学与天空教师合作开发出来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借鉴。但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往往忽略了其自身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优势,高校应注意将其自身的教育资源设计的优势与企业公司的技术有事相结合,打造真正的“双赢”。

1.4 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4]但是这些硬件资源的功能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各校对外宣传中,校方人员通常以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作为评测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标准,这些硬件设施可以从直观上展示该校的雄厚实力,但是硬件资源却不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全部,信息化资源还有一个重要部分——软件资源,不少高校在资源建设时忽视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他们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上文提到人力资源是通过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标志的,忽视软件资源建设就是削弱对人的潜能的挖掘,严重影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5 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处理资源的开放共享与著作权之间的关系,做好既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又尊重开发者的原创权,避免侵权事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也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但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漏洞仍然令人担忧。

2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2.1 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策略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同样如此,没有标准化的约束,就难看到资源建设的整齐和谐。我国2000年出台的《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巨大进步,其为各高校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有利于资源建设的规划、共享与整合。在高校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要分析规范中所提出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最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培训,做好资源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目前,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多是一些文字型的文件、课件、网络课程等,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呆板生硬转变成电子文档,缺乏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全然无法体现。开发人员就是要开发多种形式的资源,充分发挥视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素材的表现形式,调动学习者的多重感官,让学习具有趣味性。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库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避免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它有双层内涵:一是要兼顾学校的特色,在统一的标准下,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自身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要兼顾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个性化可以使开发人员灵活地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至于缩手缩脚、生搬硬套。

2.2 强自身、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

强自身是指挖掘本校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本校人力资源,调动不同岗位教学和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到资源建设中,实行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资源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教学人员主要负责资源的收集,并且参与技术性开发,在技术性开发中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技术人员则根据教学人员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规范,进行自主研发。管理人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要对资源建设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把握资源建设前进的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在资源建设完成后,要注意不断更新完善与维护。为了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设置相关的措施来激发和鼓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引进来是指加强对外合作,吸收校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各个渠道吸收外来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社会上的开发公司可以为学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吸收、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走出去是指将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广出去,树立开放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好的共享机制,增加可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方便招商引资。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教育是可以不断扩展接触信息的途径,并不断通过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来得到发展的。”[5]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需要不同人的积极参与,参与者在自己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这才是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地方高校应树立一种“共享文化”,开放意识。

2.3 加强理论研究,组建专业团队

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鉴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地方高校应抓住时机组建团队,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理论研究的提升,在应用中就能更好的指导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实力,同时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注意,理论研究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给予嘉奖从而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4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信息安全

在政策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侵权现象,要给予严肃处理,以规范网络行为。在思想上要加强版权保护的意识,尊重他人的原创权。网上教育资源是开放性的,树立开放的态度是正确的,但要注意保护原创人的利益,使用他人的成果要注明出处。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其将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要及时做好查找漏洞、更新防护软件、备份文件资源等安全措施,尤其要注意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防止网络攻击。

3 结束语

地方高校要建设具有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就必须解决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更新维护等工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仅能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http://www.caac.net/new_web/keyan/xdycjygf.doc.

[4]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

[5]邢红宇,杨庚宇,钱辉镜.美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6]戴洪霞,程达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5).

[7]马玥桓,曹靖,程超.高效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J].办公自动化杂志,2008,(1).

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8

一、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是管理建设的良好开端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个足球队,那么,我们基层管理人员就可以比喻为队长,因为不但要在场上指挥队友共同进攻,更要身先士卒地冲锋陷阵。“队长” 的角色其实也是企业中的“小头目”。既然是“头目”,就不同于一般的员工。基层领导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对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决策以及目标任务,基层管理者是最具体的传达和落实者。启下,就是按照决策、目标要求带领其他员工具体地执行。因而一个企业的执行能力如何,关键在于基层管理者如何领会高层的决策,并且按照本组织的特色给下面员工讲解清楚,带头认真地执行。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树,基层管理者就是大树上的结点,将树根部的养分分解、传递给小枝杈,因而基层管理者的作用又可以概括为“分解、传递”。基层管理者的最终使命是提高产品质量,而质量关系到市场和客户,基层干部要做的就是领导员工为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努力。通过不断地创新并挖掘生产潜力、改进操作和管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同时节省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人力成本等。另外,基层管理者还肩负着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的任务。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可能没有一切。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包括努力改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监督职工遵守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工作。

同时,基层管理者虽然是“管理者”,但由于本身所处的位置更接近基层工作人员,因而需要更多地发挥自己的领导力而非行政赋予的管理权力,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响力来自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而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职位权力。第二,管理者可以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项工作,而领导者是依靠个人的魅力去影响他人。第三,管理者是依靠制度、管理工具达到目的;而领导者依靠的是远景规划、激励去实现目标。因而在日常工作中更要发挥出领导者的作用,工作成果要有明确的舆论导向,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不正确的要批评指正。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做到管理者和领导者两个角色的契合。

二、提高管理技能是管理建设的重要手段

身为一个基层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位置上要做到让领导和基层职工的双满意,就必须有过硬的技能。

一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善于通过学习,如参加技能培训、技能训练等,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基层管理者不同于中层管理者,不需要对本部门的发展进行过多地规划,大多只需完成所负责的小部门工作职能。基层管理者既是管理者,同时又肩负着具体的工作和事务,所以个人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是在组织中让人心服口服的前提。企业的各种业务培训一般也是通过基层管理者进行的,所以业务能力对基层管理人员来说非常关键。

二要有亲和力。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亲和力并不是简单指与同事在一起说说笑笑,下班后在一起吃吃喝喝,更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多帮助,了解班组成员的呼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这样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只有做职员所信赖的人,大家有话愿意跟你说,有事愿意跟你讲,才能使得组织工作顺利展开。一个车间犹如一个家,领导就是所谓的“家长”,要关心“家”中每一个成员的冷暖安危,在工作上帮助指导,在生活上关心体贴,用感情的纽带将车间成员团结在一起,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部门成员难免有过失或过错,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有错抓住不放,得理不饶人。

三要有团队建设能力。基层管理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团队建设能力。其中,体现管理者魅力和价值的就是团队建设能力。一个人的业绩可能非常优秀,但是只注重个人的业绩而忽视了团队,其充其量只是一个业务精英。如果能带领团队发挥巨大的效能作用,才是一个管理者的最大成就。在建设团队和带领团队方面,首先,要充满激情。激情可以感染车间中的每个人,激情可以激发出每个车间成员的战斗力,让员工对远景充满信心和希望。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人如何能组建一个有激情的团队呢?其次,要善于激励。在工作遇到难题时,作为一个精神的鼓励者,可以让员工疲倦时重新振奋,直面难题。通过激励,可以让能力不足、信心不强的人成长起来。再次,要善于组合。车间中必然有各种性格特点的人,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他们个人的优缺点,发挥个人的优势加以组合,使团队发挥出最大效能。基层管理者也要学会布局,比如强与弱的配搭,活跃与循规蹈矩的组合,然后再将他们分别安排到不同位置。最后,要有领导力。基层管理者做任何事都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坚持原则大胆管理。反映意见要注意场合,按程序合理向上级反映本部门相关事宜。同时,要协调好人际关系。

三、营造良好环境是管理建设的有效保障

(一)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

诚信友爱是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和谐企业,要倡导诚信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题,企业的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和谐。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必须实现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睦相处,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会有企业的和谐。一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处。人的学识、经历、性格、爱好等千差万别,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强弱,彼此都应互相尊重。二要互相沟通、换位思考。只有互相沟通、换位思考,才能化解矛盾和问题,有利于部门和职工间协同工作。三要互相谅解、求同存异。要在工作中大力提倡友谊和谅解,提倡将心比心、将心换心。要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得不同意见,不为个人得失论长短,不为一己私利争高低。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使每位职工在工作中心情舒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共同努力的凝聚力。要做到这点就离不开一个公平竞争、善用人才的工作环境。一要善用人,以公正促和谐。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平台,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有用武之地。二要造福人,以机制促和谐。要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干部任用机制、培训机制和交流机制。这个机制一定要有利于公正公平,有利于平等竞争,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制度保证。三要教育人,以素质促和谐。要围绕建设和谐企业,加大和谐教育的力度,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企业的和谐。

(三)营造开拓进取的创新环境

一要激活创新的动力。要防止和克服难以创新、无需创新的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就是能力、就是政绩、就是发展的观念。二要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求为一体的实践,要引导广大职工,不但要创新方式,还要创新方法,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创新。三要探索创新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企业的创新具有全员性、全时性、层次性的特点,对这些要积极探索,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为和谐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四要提升创新的层次。要通过开拓创新,不断地克服新矛盾,协调新关系,解决新问题,把企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五要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创新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要从体制机制上给予扶持,使创新者敢于再拼再试。

四、实现精细化是管理建设的有利支柱

要将精细化管理模式植入企业基础管理建设工作,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使日常工作更加具体,更加富有实效。

(一)实现由“表”到“里”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采取的是“流程管理、环节控制”的链条运行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使每项工作都有标准、每项业务都有流程、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要求,把以往“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企业建设工作全程监控。

(二)实现从“虚”到“实”的转变

实现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细化管理目标,规范管理内容,实施绩效管理措施,建立起目标定位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监督制约有力、运转协调高效的工作管理机制,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粗放的要求精细化、定性的指标定量化、抽象的任务具体化。

(三)实现由“软”到“硬”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管理工作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的过程,强调执行力和管理责任落实,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实现精细化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建设工作由“软”管理转变为“硬”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将目标落实到小组和每个个人,减少企业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个人决定权,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标准”,进而使基层管理建设工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国土基层所考核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激发基层干部工作主动性,进一步规范基层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市局、县委关于干部考核工作有关规定,围绕我局中心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层所和基层工作人员考核坚持全面客观、公正求实,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强化日常考核原则,坚持以综合考核为依据,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局8个基层所和基层所在职人员。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四条 对基层所考核内容包括党风廉政建设、业务职能、内部管理和精神风貌、日常考核、梯度指标、表彰奖励、局领导班子评价六部分。

第五条 实行“基础分(百分制)+梯度指标+动态加减分”的计分方式。

基础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业务职能、内部管理和精神风貌,考核权重分别为25分、50分、25分。党风廉政建设包括政务公开、廉政承诺及落实情况、遵规守纪情况、干部作风建 1

设情况、“三提一转”活动开展情况;业务职能包括信访稳定工作、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农宅审批、地籍管理、执法巡查、地质灾害防治、矿产管理;内部管理和精神风貌包括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行风建设、辆管理。

梯度指标根据被考核基层所辖区范围大小、责任轻重、难易程度,由督查考核领导小组议定直接计入年终综合考核总分,分值范围1至10分。

动态加减分主要指日常考核和表彰奖励,加减分值范围1至5分。日常考核包括局党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完成情况、重点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局党组局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加减分值直接计入年终综合考核总分;表彰奖励加分包括上一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县级以上领导签批、现场会推广经验做法。

领导班子评价作为被考核基层所降低或限制考核档次的条件,所评分数不计入综合考核总分。

第三章 考核评定档次

第六条 基层所按年终考核评比得分由高到低顺序结合班子评价限制或降低档次的评议结果依次评定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

第七条 其中年中综合考核达不到70分的直接评定为“较差基层所”。

基层所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视情节轻重,降低档次或直接列入“较差基层所”档次。

1、该所人员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2、按照《滦平县机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受到通报批评以上等级问责的;

3、辖区内发生非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并造成重大影响的;

4、发生违规乱收费行为的;

5、发生重大责任性安全生产事故的。

第四章 考核机构与组织领导

第八条 考核工作在局党组领导下进行,局成立督查考核领导小组,由副局长姜国虎、纪检书记吴瑞江任组长,其余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督查考核工作的组织工作。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兼任,负责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的实施。

第九条 每年初根据市局、县委工作部署和下达我局的考核目标要求制定本考核工作目标,经党组会议研究审议后下达。业务职能部分无特殊情况,当年不再调整变动。

第五章 考核程序

第十条 日常考核程序。

一、日常考核采取加减分办法进行评价,基础分为零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平时打分,每月通报,年终将加减分值 3

直接计入综合考核总分。

二、日常考核加分,需由被考核单位提出加分申请,经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后,提交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是否加分,加分分值。

三、日常考核减分,需由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局重点工作完成滞后、局主要领导交办事项未按时完成、办公室督办事项未按规定要求及时反馈和其他需要减分的情况提出减分意见,提交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是否减分,减分分值。

四、每次日常考核加减分结果确认后,由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局党组。

五、加减分认定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基层所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加分的,一经查实,按所加分数的200%自年终综合考核总分中予以扣减。

第十一条 年终考核程序。

一、年终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各基层所所长进行公开述职,全局职工对党风廉政、内部管理民和精神风貌民主评议部分进行打分,各股室负责人对业务职能部分打分,纪检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非民主评议部分进行打分,基层所分管领导对内部管理非民主评议部分打分,向各乡镇发送征求意见函,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各所梯度指标考核得分、表彰奖励加分。督 4

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各所年终综合考核得分情况报局党组会议研究确定考核名次。

第六章 计分方法

第十二条 日常考核计分方法。

一、日常考核项目加分项目及标准

1、提前完成局主要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解决陈年缠访;

2、寻找大面积的可置换土地;

3、农宅以外执法罚没入我局账目数额较大(以执法监察局、财务统计为准);

4、为我局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做出其他重大贡献;

5、行风评比中取得我局所在序列全县前3名;

6、发生其他需要加分的情况;

以上加分项不重复加分,日常考核加分则在年终考核时同样不重复加分。根据难易程度,每项加1值5分。

二、日常考核减分项目及标准

1、对督办事项未按规定程序、时间和要求反馈;

2、辖区内处出现新增缠访案件1件以上;

3、发现公车私用、公车私借、酒后驾车、车辆停靠在饭店、洗浴、歌厅等娱乐场所周边;

4、行风评比名列我局所在序列倒数5名以内;

5、辖区内发生重大违法案件未处理到位3件以上;

6、发生其他需要减分的情况;

以上减分项不重复加分,日常考核减分则在年终考核时同样不重复减分。根据难易程度,每项减1值5分。

第十三条 年终考核计分方法。

一、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总分25分,全体职工集中民主评议10分,纪检组长评价15分。民主测评得分计算公式:

民主测评得分=优秀率×100×10%; 优秀率(优秀票数/有效票数)。

二、业务职能考核,各股室负责人依据考评标准评定打分。

三、内部管理和精神风貌考核,总分25分,全体职工集中民主评议10分,基层所主管领导评价15分。民主测评得分计算公式:

民主测评得分=优秀率×100×10%; 优秀率(优秀票数/有效票数)。

第十四条 梯度指标考核计分办法: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各基层所承担工作任务的数量多少、责任轻重、难易程度确定具体分值,分值范围1至10分。

第十五条 表彰奖励计分办法:内受省市县局表彰的加5分、3分、2分、1分(以奖旗、奖状、通报为准)。同一奖励按最高奖励级别加分,不重复加分,封顶5分。

第十六条 年终综合考核得分计算办法:综合考核得分= 6

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得分+业务职能考核得分+内部管理和精神面貌考核得分+日常考核得分+梯度指标考核得分+表彰奖励加分。

第七章 考核结果运用

第十七条 对评为“优秀”、“良好”档次的基层所,党组将进行通报表彰,下一提拔重用人选时,优先从被评定为优秀的基层所中产生。连续三年被评定为优秀档次的,局党组在第三年给予重奖。对被评定为“一般”档次的基层所不予表彰奖励,下一确定提拔重用人选时不予考虑。对评定为“较差”档次的基层所予以通报批评,所长实行黄牌警告和诫勉谈话,限期进行整改。该所工作人员下一确定提拔重用人选时不予考虑。连续两年被评定为“较差”档次的基层所须酌情调整该所所长工作岗位。

第十八条 基层所工作人员年终考核档次原则上须参照基层所年终综合考核档次确定,被评为较差档次基层所工作人员,一律取消评优资格,所长直接评定为不称职档次。

第十九条 基层所经费额=基础经费+浮动经费。基础经费依据考核档次“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依次为每年2万元、1.8万元、1.6万元、1.4万元。

浮动经费依据各所辖区内违法案件处罚额度和考核档次确定。浮动经费额=奖励额度×依据考核档次确定的百分比。

奖励额度:罚款额度在10万元以下的按同等额度10%奖励 7

经费,罚款额在10至20万元的按同等额度9%奖励经费,罚款额度在20至30万元的按同等额度8%奖励经费,罚款额在30至40万元的按同等额度9%奖励经费,罚款额在40万以上的按同等额度9%奖励经费。此项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4万元。罚款额度以执法检查局、财务审计股统计为准。

依据考核档次确定的百分比:依据考核 “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档次依次确定为100%、90%、80%、70%。

报销经费必须用于基层所办公支出,不得私分。

第八章 考核工作纪律

第二十条 考核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数据收集上报失真、考核材料失实、隐瞒问题、通风报信的,对在考核工作中不负责任、做老好人的,要教育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被考核单位要正确对待组织的考核,如实反映情况。在考核中弄虚作假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奖励的,有关人员要给予批评教育,甚至是党纪政纪处分。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考核时间:每年1月份,具体时间根据工作情况确定。

上一篇:空运出口货物操作流程下一篇:彩色的花儿盛开了小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