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2024-09-28

细胞(精选8篇)

细胞 篇1

实验三 细胞形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1.认识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结构; 2.掌握临时制片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材料、器材和试剂】

材料: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鳞茎;

器材:显微镜、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滤纸; 试剂:1%碘液。

【方法和步骤】

1.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制片与观察

口腔黏膜细胞涂片标本的制备:吸取一滴碘液滴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用一根事先灭菌的牙签伸入自己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取黏膜上皮细胞,然后,将其放入载玻片上的染液中并来回搅动使细胞散开,染色1 min左右后小心加盖玻片(尽量避免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液体。

观察:将自制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标本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较分散的、轮廓清晰的黏膜上皮细胞。由于该细胞体积较小、着色较淡,观察时应稍降低视野亮度以便于较快找到目标(在低倍镜下,用碘液染色的细胞呈黄色,成群或分散分布,形态大小多呈扁平椭圆形)。选择轮廓清晰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至高倍镜下观察。在高倍镜下,可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外围有一层薄薄的细胞膜,扁圆形的细胞核呈深黄色,细胞质呈浅黄色或浅蓝色,核中央致密的结构为核仁。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的制片与观察

表皮细胞装片标本的制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碘液,将洋葱鳞茎用小刀分为几块,取一块肉质鳞叶,用剪刀在内表皮划“田”字形小方格,每一小方格边长3-4mm,然后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小方格的膜质表皮,置于载玻片的碘液滴中铺平,取一干净的盖玻片,将其一侧先接触标本旁的碘液,再缓缓地盖上盖玻片,尽量避免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液体。

观察:将制备好的装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长柱状、排列整齐、彼此相连的细胞,选择其中一个典型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至高倍镜下仔细观察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等结构。

【实验结果】

绘图并进行适当标注: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和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讨论】

简述观察细胞形态时,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镜检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四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活体染色

【实验目的】

1.掌握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性染色技术和原理。

2.观察动物、植物细胞内线粒体和液泡系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材料、器材和试剂】

材料: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

器材:显微镜、牙签、镊子、剪刀、载玻片、盖玻片;

试剂:Ringer溶液;1/5000詹纳斯绿B溶液;1/3000中性红溶液。

【方法和步骤】

1.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和观察

① 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② 用一根预先灭菌的牙签伸入自己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取黏膜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10-1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一滴染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 在低倍镜下,选择平展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可见扁平状上皮细胞的核周围胞质中,分布着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颗粒状或棍棒状的线粒体。(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和观察

① 用吸管吸取1/5000詹纳斯绿B染液,滴一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然后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置于染液中,染色10-15min;

② 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液,注意使内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在高倍镜下,可见表皮细胞中央被一大液泡所占据,细胞核被挤至旁边,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或线条状。

2.液泡系的超活染色和观察

① 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置于1/3000中性红溶液中,染色5-10min;

② 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液,注意使内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被染成砖红色的中央大液泡。

【实验结果】

1.根据实验观察,绘制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分布图。2.根据实验观察,绘制洋葱鳞茎表皮细胞指示液泡系的形态和分布。

【讨论】

1.简述线粒体詹纳斯绿B活体染色和液泡系中性红活体染色的原理; 2.分析线粒体和液泡系活体染色时需要注意的事项。3.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有何特点?

实验五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其样品制备技术。

【材料、器材和试剂】

材料:洋葱鳞茎;

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5Oml烧杯、玻璃滴管、容量瓶、试剂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剪刀、吸水纸、擦镜纸;

试剂:M 缓冲液;6mmol/L(pH 6.8)磷酸缓冲液;1% Triton X-100;0.2%考马斯亮蓝R250;3%戊二醛。

【方法和步骤】

1.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约lcm大小若干片)置于装有pH 6.8磷酸缓冲液的50ml烧杯中,使其下沉;

2.吸去磷酸缓冲液,用l% Triton X-100处理20-30min; 3.吸去Triton 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10min; 4.3%戊二醛固定O.5-lh;

5.pH 6.8磷酸缓冲液洗3次,每次10min; 6.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0-30min;

7.用蒸馏水洗1或2次,细胞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实验结果】

绘制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微丝束的分布图。

【讨论】

1.阐述采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显示微丝的原理; 2.分析和论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骨架的形态特征。

细胞 篇2

在生殖系统细胞培养方面,基础培养液主要用M199培养液或DMEM培养液。DMEM培养基 (Dulbcco's Modifed Eagle Medium)含L-谷氨酰胺,不含碳酸氢铵、丙酮酸钠,2~8℃保存。DMEM是一种含各种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培养基,DMEM细胞培养基是在MEM培养基的基础上研制的。与MEM比较增加了各种成分用量,同时又分为高糖型(低于4 500 g/L)和低糖型(低于1 000 g/L)。高糖型有利于细胞停泊于一个位置生长,适于生长较快、附着较困难肿瘤细胞等。 这种培养基的特点:①氨基酸含量为依格尔培养基的2倍,且含有非必需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②维生素含量为依格尔培养基的4倍; ③含有糖酵解途径中的重要物质——丙酮酸;④含有微量的铁离子。该类培养基广泛应用于疫苗生产和各种初代病毒宿主细胞的细胞培养及单一细胞培养;如:A9、3T6、BALB/3T3、COS-1、COS-3、COS-7、L6、WEHI-3b等细胞系的培养。

M199培养液含Earle’s salts 和 Hank’s salts。 Media 199可促使鸡胚成纤维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生长。与配入血清可用于各种细胞的培养。Earle’s salts组成碳酸盐缓冲液,可维持在CO2培养箱中的pH值,在大气环境下会使培养液pH值迅速上升。Hank’s salts的盐溶液用于均衡大气,在CO2培养箱中使用会使培养液pH值迅速下降。

1 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

目前, 卵母细胞成熟液大部分采用稳定性较好的TCM199 作为基础培养液。在牛上, TCM199 添加10 %血清、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卵母细胞成熟率可达到90 %;在猪上,卵母细胞成熟液除用TCM199 外,NCSU223 也被较多使用,但成熟率差别不大。由于在使用TCM199 时需加入成分比较复杂的血清,这使得在研究中难以明确找出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因素及其程度。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寻找一些成分明确的培养液。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培养液(如SOFM、KSOM) 中用BSA 或PVA 及氨基酸代替血清,作为成熟培养液,可使卵母细胞成熟,并能进行受精后的发育( Eckert 等,1995)。用复合输卵管合成液(cSOFMaa) 培养成熟的牛卵母细胞发育到囊胚的能力与TCM199 + NCS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相同(Wat son 等,1999) 。

1.1 激素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者在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中,都添加促性腺激素或类固醇激素或两者的混合物,但它们对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早期发育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尚未完全了解清楚。在猪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加PMSG培养,成熟率为67.7 %,而不加的仅为17.8 %,可见生殖激素对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有明显作用(秦鹏春等,1995)。大量研究结果表明,FSH 可使卵丘细胞扩散达100 %,并且卵丘细胞的扩散程度随着FSH 浓度的增加而提高(Choi 等,2001)。0.05IU ree2hFSH添加到COCGs 的培养液中,导致卵母细胞胚泡破裂,COCGs 直径增加(Van 等,1996) ,2 ×10 - 3 IU/ mL FSH能够刺激腔前卵泡的生长及腔的形成,并且抑制颗粒细胞的凋亡(Mao 等,2002)。在无FSH 的培养中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降低,且退化量达36%(Bottcher等,1991)。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含有血清的成熟液中添加FSH ,既没有提高卵母细胞形成第一极体的比例,也没有显著影响体外受精和核移植后的发育( Keefer 等,1993)。Brackett (1989)研究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基中加入LH能促进卵母细胞发育,并有利于随后的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而Fukui 等(1989)则认为LH无这一作用。江金益等(1989)添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奶牛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3.5 % ,效果都很明显。类固醇激素对哺乳动物的作用仍有争论,在卵泡培养过程中,类固醇合成的抑制剂对卵母细胞成熟后的受精和发育能力有不良影响。Singh 等(1993)报道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在雌二醇和FSH 存在时,胚泡损伤率下降。

1.2 血清

血清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激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和多肽类生长因子,可防止透明带硬化和促进受精的发生。因此,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大多数试验均添加一定浓度的血清,能有效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发情牛血清和犊牛血清均优于BSA。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血清中可能存在不利于胚胎发育的成分,造成胎儿体重过大、流产等综合症,且血清质量和产地等的影响,使试验结果有大的误差。鉴于由血清培养产生的种种问题,人们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常添加血清替代物,如:牛血清白蛋白、聚乙烯醇、氨基酸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in 280等。

1.3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如胰岛素、EGF 、IGF21 、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等,对卵母细胞的生长、成熟起重要调节作用。EGF是一种卵泡卵母细胞成熟的诱导剂,能促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 m 等(1995)发现,30 μg/L 的EGF有利于牛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使达到第2 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达97%。

1.4 卵泡液

卵泡液是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介质,含有大量来自血清的生长因子和卵母细胞及卵泡细胞的分泌因子。卵泡液所含的这些因子在体内随体内分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用于体外培养时会表现出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和抑制两种相反的作用。卵泡液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卵母细胞质成熟的质量,增加胚胎的发育能力。控制卵泡液在培养液中添加的浓度,可以清除其对核成熟的抑制作用(石德顺等,1994)。另据报道,成熟的抑制作用与所采卵泡的大小有关,来自小卵泡(<3 mm)和中卵泡(3~8 mm)的卵泡液抑制卵母细胞核成熟,大卵泡(>8 mm)对核成熟没有抑制作用[1]。

1.5 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特别在20%氧气的气相环境中,产生许多对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有害的ROS ,它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损害DNA 、RNA 和蛋白质,抑制精卵结合,是引起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谷胱甘肽(GSH)能清除不利于细胞发育的过氧化物,细胞本身能合成GSH ,且不同的发育时期,细胞内GSH含量不同,这在小鼠、仓鼠、牛和猪已得到证实。外源性GSH、半胱胺、β2巯基乙醇、半胱胺酸和胱胺酸等已在不同物种的成熟体系中被添加。在低氧(5% 或7%氧气)条件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是否需要添加抗氧化物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Bormann等(2003)在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液中添加维生素,促进胚胎的发育,研究结果证明,维生素是卵母细胞培养液中一种重要成分[2]。

王国华等(2007)采用无血清培养液,其成熟液OM的基础成份为:9.5 g/L M199(Gibico)+10 mmol/L Hepes+1 mmol/L 丙酮酸钠+25 mmol/L 谷氨酰胺+0.075 U/mL 尿促性腺激素(HMG)(Sereno) +1 μg/mL 17β雌二醇(17β-E2) 。根据实验设计在OM 液中添加不同物质配成0.3% BSA(m/V)、1% PVA(m/V)、1% ITS(V/V) 和5% FBS(V/V)( Gibco)。培养液的pH 控制在7.2~7.4,用前置于CO2 培养箱中预先平衡2 h[3]。

2 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

颗粒细胞培养采集的牦牛卵巢用PBS反复冲洗几次后,用注射器从2~6 mm的卵泡中抽吸卵泡液。取0.5 mL卵泡液加入灭菌离心管,再加入2 mL/ L透明质酸酶1 mL,摇匀,于38.5℃置5 min,然后加入3 mL BO液,立即离心5min (1 500 r/ min),弃去上清液;再加入约3 mL M199 + 200 mL/ L FBS培养液,离心5 min (1 500 r/min),弃去上清液;给沉淀( 颗粒细胞) 加入适量的M199 + 200 mL/ LFBS ,将其浓度稀释成0.5 ×107 个/ mL 。吸取10μL颗粒细胞悬液,注入已在CO2 培养箱平衡2 h的成熟培养液滴内(50 μL/滴)或培养孔内,待颗粒细胞扩散后,吸弃大块的凝聚物。最后将颗粒细胞液滴放入培养箱培养,备用(颗粒细胞的最终浓度约为106 个/mL)[4]。王妍等(2007)采用D/F12 培养基+ 100 U/ mL青霉素+ 100 μg/mL链霉素+ 0.5 μg/ mL两性霉素2B +体积分数10 % FBS[5]。

3 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

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组成为:M 199+8%血清+HEPPES+NaHCO3+牛磺酸+丙酮酸钠+乳酸钠[6]。王益兵等(2007)采用的是DMEM/F12[7]。

4 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

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组成为:DMEM、10%胎牛血清、HEPES缓冲液、两性霉素B、青霉素、链霉素等[8]。李幼飞等(2007)采用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9]。

5 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

李珍等(2005)的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液成分组成为: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蒋立艳等(2007)采用DMEM/F12[10]。其中,F12为Ham’s F12 nutrient medium。是动物细胞培养基,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最初设计用于克隆二倍体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起初是作为一种无血清配方设计的,现在常补加血清用于支持各种正常的和转化细胞的增殖。F12常和DMEM以1∶1结合,称为DME/F12培养基(DME/F12medium),作为开发无血清配方的基础,以利用F12含有较丰富的成分和DMEM含有较高浓度的营养成分的优点。综上所述,各培养液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①DMEM、M199使用最多的基础培养液;②比较而言,卵母细胞的培养液成分最复杂,在基础培养液中还需加入许多其他成分;③无血清培养液,有利于对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故将会是以后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蒋立艳,李真,成娅,等.早孕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4):1248-1251.

[2]熊成,苏雷.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71-74.

[3]王国华,刘凤军,权富生.等.山羊卵母细胞无血清体外成熟培养[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3):424-428.

[4]郭宪,阎萍,许保增,等.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的培养[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8):29-32.

[5]王妍,赵晓娥,杨培先,等.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14.

[6]季高峰,董红丽,武建中,等.水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培养[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5,13(4):10-11.

[7]王益兵,宋宇轩,朱广琴.等.黄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与培养[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39-41.

[8]秦海燕,王晶磊,陈加祥.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0):133-135.

[9]李幼飞,李力,俞丽丽.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良[J].重庆医学,2007,36(14):1389-1390.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篇3

教材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这句话,从教材的前后语境来看,强调通过细胞凋亡来清除机体不再需要的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1 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析 该题错误率较高。主要是对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区别的理解不透彻。细胞死亡一般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两种情况。细胞坏死是病理性死亡,对机体有害。细胞凋亡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死亡,正常代谢中的细胞的更新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机体不需要的细胞,清除通过细胞凋亡完成。

答案 A

例2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被动的

B.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

C.细胞凋亡是有基因控制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D.细胞凋亡是急性的,细胞坏死是慢性的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区别的理解。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凋亡因子刺激下发生的受基因调控的细胞自杀性行为,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一种生理性变化。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是被动死亡过程,是一种病理性变化。两者不存在急性和慢性之分,细胞坏死既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

答案 D

例3 下列哪些现象与细胞凋亡无关( )

A.胃肠道上皮细胞的脱落

B.早期肿瘤细胞的清除

C.儿童早衰症

D.老年性痴呆

解析 通过细胞凋亡,有机体得以清除不再需要的细胞,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积极意义。不正常的细胞凋亡则会导致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儿童早衰症则是细胞过早衰老产生的一种疾病。

答案 C

【练习】

1.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且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

2.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 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

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3.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凋亡的意义( )

A.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B. 细胞凋亡能维持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

C. 细胞凋亡是机体在外界因素刺激下的细胞死亡

D. 细胞凋亡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4. 由细胞凋亡与癌症生物学研究实验室主任Hermann Steller教授领导的研究项目表明,当细胞以异常的模式进行复制的时候,机体会释放一系列的死亡信号激发细胞自我摧毁,以免异常的细胞变成癌细胞。他们首次披露一种名为IAPs(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的蛋白控制细胞凋亡的机制。IAPs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凋亡酶——Caspases酶结合抑制细胞凋亡。他们研究小鼠发现IAPs蛋白的一个RING区域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人为去除小鼠细胞IAPs蛋白的RING区域,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Steller说:“癌细胞无限繁殖的秘密在于破坏细胞凋亡的信号。”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 的过程。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 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的形成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 发生突变所致。

(3)请就以上资料对癌症的治疗进行大胆地设想: 。

【参考答案】

1. C 2. B 3. C

细胞 篇4

人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与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ell的上下小室,观察该模型下细胞形态变化及侵袭特性,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纯度.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VCT的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占95%以上,阳性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细胞数占95%以上,DSC泌乳素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也超过95%,证实共培养系统中EVCT和DSC纯度均在95%以上,且生物学特性得以维持.上室中的EVCT保持了其侵袭能力,在Matrigel包被的滤膜上EVCT的侵袭指数为3.22±0.04.结论适当的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EVCT和DSC,并使其维持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成功地建立了共培养系统模型,便于研究滋养细胞侵袭和胚胎着床的机制.

作 者:秦立S 陈士岭 张曦倩 王炎秋 QIN Li-yun CHEN Shi-ling ZHANG Xi-qian WANG Yan-qiu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刊 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626(7)分类号:Q492.5关键词: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 蜕膜基质细胞 共培养 侵袭 Transwell

细胞 篇5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方向分化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量化关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将第3代BM-MSCs采用不同剂量的FGF-2诱导.诱导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白蛋白和CK19的分泌;Shiff染色法检测糖原的分泌.诱导后BM-MSCs由梭形向多角形、卵圆形方向变化,白蛋白、CK19和糖原12 d即有阳性表达,以后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升高.20 ng/mL FGF-2诱导比10 ng/mL FGF-2诱导细胞白蛋白、CK19和糖原的表达量均多.20 ng/mL FGF-2具有较强的诱导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作 者:胡晶 牟玲 罗恩杰 HU Jing MU Ling LU En-jie  作者单位:胡晶,罗恩杰,HU Jing,LU En-jie(中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01)

牟玲,MU Ling(沈阳市传染病医院,辽宁,沈阳,110006)

刊 名:微生物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CROBIOLOGY 年,卷(期):2008 28(3) 分类号:Q254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生长因子-2   肝细胞样细胞  

高一生物细胞核和细胞器2 篇6

教材分析:

《细胞核和细胞器》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二节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中阶段认识细胞显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它既是今后相关章节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知识,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较长时间没有继续学习生物学知识,而且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组成成分以及生理功能;

2.掌握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液泡、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

3.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方法与过程】

1.使学生学会利用生物图来学习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2.通过对相关细胞知识的比较、归纳,使学生掌握学习生命科学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品质,提高学生交流、互助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以及生理功能;

2.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难点:

1.染色体与染色质;

2.“颤藻与水绵的比较观察”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习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引导:利用课件的直观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关知识。

2.强化训练:利用学习内容,教师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能积极参与的机会。

课前准备:

课件、演示设备(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两课时 新课引入

1.提问:什么是“生命的结构基础”?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入:细胞作为生命的结构基础,要表现出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生命现象,是将各种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各个结构。

在上一节里,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知识。(板书课题:第三章第二节 细胞核与细胞器)

新课教学

第一课时

一.细胞核

引导学生先观察细胞核的模式图,逐一了解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液(内有染色质)、核仁几个部分,然后再重点分析核膜以及染色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一)细胞核结构

1.核膜: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因此物质进出细胞核比较困难,尤其是大分子物质一般是难以通过核膜的。但由于细胞核核膜上的许多小孔─核孔的存在,使得完成细胞核功能所必须的大分子物质得以顺利进出(无需过膜,如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2.染色质与染色体:

(1)电镜下的染色质呈细丝状(30nm的染色质纤维),其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在细胞分裂期间通过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

(2)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表现。

(3)教师用图形进一步补充: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DNA储存信息的充分表达,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分(由于纺锤丝的牵动,两个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已知染色体中所含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细胞核成为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2.用克隆羊多利的图例使学生懂得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活动中心。

“多莉”的产生与三只母羊有关:一只是怀孕三个月的白面母绵羊,两只是黑面母绵羊。先从白面母绵羊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取其细胞核(称之为供体,提供了全套遗传信息),再从一只黑面母绵羊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将其细胞核除去,仅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称之为受体);利用电脉冲的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发生融合,形成融合细胞,待融合细胞分裂、分化进而形成胚胎细胞后,将该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一只小绵羊——“多莉”。让学生预测新出生的小绵羊的外貌,并说明理由(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要求答:与供体白面母绵羊有着完全相同的外貌。二.细胞器

(一)亚显微结构的概念:

1.出示真核细胞的显微结构图,使学生首先认识到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这三个部分组成原生质(细胞中的生命物质)。2.再出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使学生了解到细胞质内还有多种细微结——细胞器。

3.教师用文字进一步介绍亚显微结构的概念: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而细胞内一些微细结构,例如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以及核糖体、微管、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所以这些细胞结构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要想观察到这些结构,必须用分辨率更高的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高,可达0.2纳米左右)。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结构就是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

(二)细胞质内的各个细胞器

1.先让学生观察并阅读课本p50~51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相关的内容; 2.然后教师分别出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各种细胞器:(1)线粒体

①线粒体很小,只有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呈粒状、棒状。②电子显微镜下的线粒体切片,可以观察到它具有内外两层膜。

外膜将线粒体与周围细胞质基质分开(保证了线粒体内部各种生化反应的环境条件,同时也能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成嵴(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酶系的附着,确保有氧呼吸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嵴上分布着许多小颗粒,叫做基粒。③嵴周围充满着液态的基质。

④在内膜上和基质中,都含有许多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使线粒体成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溶酶体:由膜围成的小球体。(3)核糖体:

①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让学生观察课本P18)。②核糖体是细胞内的一种微小颗粒,无膜结构。由于其主要成分是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使其能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让学生回顾氨基酸缩合成肽的知识), 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组装机器。

③拓展:除核糖体外,在线粒体、叶绿体内也有少量的RNA和DNA,为什么?(4)高尔基体:

①教师先补充介绍:1889年,Golgi用银染法在猫头鹰的神经细胞内观察到了其清晰的结构(由单层膜所包围成的分隔腔及一些分泌小泡组成),因此定名为高尔基体。

②结合细胞结构图,让学生了解它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它不仅参与多糖合成,还是糖蛋白加工(内吞)、浓缩和分泌(外排)的场所。因此,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而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5)内质网:

①粗面内质网:膜的外侧附着核糖体。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多肽链,会进入内质网腔被运输到其他细胞器继续进行加工。

②光面内质网:膜的外侧无核糖体附着。一般与核膜内相通连,不仅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同时也使内质网与脂类代谢和糖类合成有关。

细胞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样品处理

16例牦牛(10♂6♀)均来自青海某屠宰场。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后,迅速切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和直肠数段。每例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与直肠每隔10cm取一块(约5cm),分别取4块。牦牛结肠较长,每例结肠每隔80cm取一块(约5cm),共取8块。样品置于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中固定。同时,在牦牛放血处死后30min内切取肠道各段黏膜(1mm3)数块电镜样品,于2%多聚甲醛-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4℃冰箱保存。

1.2 石蜡切片与染色

固定后的样品,常规石蜡包埋,制备连续切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PAS (高碘酸-Schiff氏)染色、MGP(甲基绿派洛宁,Methyl green-Pyronin)染色及MTB (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

1.3 透射电镜观察

对所取电镜材料采用2%多聚甲醛-2.5%戊二醛溶液预固定后,再经1%锇酸PBS溶液后固定,丙酮乙醇梯度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与硝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照相。

1.4 测量与数据处理

采用光镜对牦牛肠道各段连续切片进行观察、拍照,以及测量、统计(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每段肠道做连续切片,每隔十张取一张,共取5张。选取肠道各段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连续的切片,统计每150个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数量。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肠道浆细胞主要分布于肠黏膜固有层的肠腺之间,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或一端。在整个肠道中浆细胞数量在盲肠分布最丰富(图1)。小肠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浆细胞逐渐增多且差异显著(P<0.05),盲肠达到最多,从盲肠、结肠至直肠依次减小(表1)。杯状细胞散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肠腺柱状细胞之间,细胞顶部因含有糖原颗粒而膨大,底部纤细,呈典型的高脚杯状(图1)。杯状细胞在直肠数量最多(表1)(图2),在盲肠最少,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肠与直肠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肠与盲肠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1)。直肠因杯状细胞分泌大量黏液,使黏膜表面覆有厚层黏性薄膜。在小肠杯状细胞由十二指肠到回肠也是逐渐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表1)。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肠黏膜固有层肠腺及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周围,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有少量分布。肥大细胞数量在十二指肠黏膜分布最多(图3),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表1)。大肠肥大细胞与小肠比较相对较少,且结肠和盲肠差异不显著,直肠分布最少(表1)。

注:数据比较,标有相同字母的数据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标注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

电镜下,浆细胞呈椭圆形,核膜清晰,胞质中除少量线粒体外,几乎充满粗糙型内质网(图4)。杯状细胞顶端呈不规则游离面,散在于柱状细胞之间,细胞间界限轮廓清晰,顶部侧面与相邻细胞以中间连接和桥粒相连,胞质中充满着黏液颗粒,有些颗粒相互融合,成为较大的分泌泡。肥大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较大,核膜清晰可见,胞质内有高电子密度的大小不等的圆形颗粒聚集(图5)。

3 讨论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而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屏障功能[5]。黏膜的防御功能与黏膜的各种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密切相关。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在肠黏膜免疫屏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肠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作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组分,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与外来抗原以及微生物发生接触的重要免疫细胞,同时也是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细胞[6,7],可诱导产生一系列黏膜免疫应答。因此,肠道黏膜浆细胞、肥大细胞与杯状细胞的数量可以反映肠道局部黏膜免疫屏障的完整及免疫防御功能的完善程度。本研究表明,牦牛肠道浆细胞主要分布于肠黏膜固有层的肠腺之间,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或一端。在整个肠道中浆细胞数量在盲肠分布最丰富。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的最终阶段,主要参与体液免疫[8,9]。大量IgA可通过分泌片段的介导进入肠黏膜表面,中和抗原物质(如细菌、毒素等),起到清除外来抗原和保护机体的作用[10]。

本研究也表明,牦牛肠道杯状细胞散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肠腺柱状细胞之间,细胞顶部因含有糖原颗粒而膨大,底部纤细,呈典型的高脚杯状。杯状细胞在直肠数量最多。直肠因杯状细胞分泌大量黏液,使黏膜表面覆有厚层黏性薄膜。而分泌黏蛋白是杯状细胞的主要功能之一。黏蛋白可对机体肠黏膜起到机械性保护作用,是肠道机械屏障的组成之一[9,10,11]。

牦牛肠道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肠黏膜固有层肠腺及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周围,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有少量分布。肥大细胞数量在十二指肠黏膜分布最多。而肥大细胞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增殖分化成熟中随血流迁移至结缔组织。一方面,在动物机体天然免疫中肥大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肥大细胞还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获得性免疫[11,12]。

总之,牦牛肠道黏膜具有丰富的浆细胞、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其分布并不均匀,它们在牦牛对环境适应及黏膜免疫屏障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文场,刘志宏,杨柏明,等.高原之舟-中国牦牛[J].经济动物,1998(5):4-5.

[2]Gaskins H R.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gut reaction and growth of the pig[J].A nim Sci,1996,74(Suppl 1):169.

[3]Turck D,Feste A S,Lifschitz C H.Age and diet affect the composition of porcine colonic mucins[J].Pediatric Research,1993,33(66):564—567.

[4]左愈臻,高世杰,邵建华,等.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 1,42(12):1776-1781.

[5]鲁延刚,高世杰,方梅,等.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研究.畜牧兽医学报,2012,43(3):469-475.

[6]宋恩亮,陈耀星,王子旭,等.利杂犊牛小肠各段长度与黏膜结构的发育学变化[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5):66-70.

[7]宋恩亮,陈耀星,王子旭,等.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7,38(10):1109-1114.

[8]Bauer E,Williams B A,Smidt H.Influenc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on develop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young animals.Curr Issues Intest Microbiol,2006,7(2):35-51.

[9]Bauer E.Williams B A,Smidt H.Influenc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on develop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young animals.Curr Issues Intest Microbiol,2006,7(2):35-51.

[10]Owens D,Mcgee M,Boland T.Effect of grass regrowth interval on intake,rumen digestion and nutrient flow to the omasum in beef cattle[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ume,2008,9(15):21-41.

[11]Metz M,Siebenhaar F,Maurer M.Mast cell functions in the innate skin immune system[J].Immunobiology,2008,213(3):251—260.

细胞 篇8

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比较(假定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数目为2N)

[&染色体行为&同源

染色体&染色

单体&细胞名称&DNA数目&染色体数目&有丝分裂&间期&复制&N对&0→4N&体细胞&2a→4a&2N&前期&螺旋化&N对&4N&4a&2N&中期&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N对&4N&4a&2N&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2N对&4N→0&4a&2N→4N&末期&解螺旋化&N对&0&4a→2a&2N&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N对&0→4N&初级性母细胞&2a→4a&2N&前期&联会、四分体&N对&4N&4a&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位置&N对&4N&4a&2N&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N对&4N&4a&2N&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无或很短&0&2N&次级性母细胞&2a&N&前期&螺旋化&0&2N&2a&N&中期&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0&2N&2a&N&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0&2N→0&&N→2N&末期&解螺旋化&0&0&性细胞&a&N&]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的比较。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二、种子及胚胎的形成、发育、生长

1.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子房][胚珠][受精卵][受精极核][珠被][提供生长素][有丝分裂][多次分裂][顶细胞][基细胞][胚乳细胞][多次分裂][几次分裂][球状

胚体][胚柄][多次分裂][胚][消失][ 或者消失][胚乳][种皮][种子][果实][植株][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2. 动物的个体发育

[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胚胎发育][分化][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分化][分化][分化][表皮及其附属结构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卵裂][幼体][骨骼、肌肉及循环、

排泄、生殖系统等][肝脏、胰脏等腺体

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成的羊膜,内有羊水,为胚胎发育提供水环境,防止震动、保护胚胎][胚后发育][幼体][幼体与成体相似][幼体与成体不同][直接发育][变态发育][成体]

三、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基本原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工程学手段改造细胞&操作水平&细胞整体水平、细胞器水平操作&实质内容&改变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性状,获得细胞产品&技术手段&植物细胞杂交技术

植物细胞融合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胚胎移植、核移植等&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增值&诱导手段&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法:聚乙二醇&物理:电刺激

化学:聚乙二醇

生物:灭活病毒(灭活仙台病毒)&诱导过程&1.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2.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原生质体

3.植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产品&1.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分离的单个动物细胞

2.诱导融合,获得杂种原生质体

3.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产品&应用&白菜—甘兰等杂交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杂交瘤细胞)&]

2.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比较

[ &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原理&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来源&胚胎或幼龄动物组织、器官&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

基&状态&液 态&固 态&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组成&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器皿&培养瓶&锥形瓶&过程&原代生长,传代生长&更换培养基,细胞增值分化&生长特点&贴壁生长,细胞增值不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细胞增值分化&细胞进行异养需氧代谢&接种

前处理&灭菌、用胰蛋白酶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灭菌&培养条件&恒温、无菌、无需光照&常温、无菌、光照条件&培养目的&1.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

2.获取大量细胞

3.检测有毒物质&1.快速繁育无病毒植株

2.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杀虫剂等&培养结果&细胞株→细胞系&愈伤组织→植株&]

【考情分析】

1. 细胞增殖部分的考题主要涉及不同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细胞结构特征、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分裂各个时期图像的识别等方面内容。

2. 生殖与发育部分在近几年高考试卷出现较多的有:有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无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植物胚和胚乳的发育、动物的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等。要求同学们能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物种水平等层面理解生物生殖和发育,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能运用本专题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 细胞工程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内容之一,本考点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过程、方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内容极易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工程等内容综合出题,以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非选择题形或图文信息转换题的形式呈现。

【考点例析】

例1 (09天津)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

A. 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 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 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解析 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一定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题中蛙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牛的精细胞均不再分裂;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以及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能进行分裂,所以B正确。

答案 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在各种细胞中的发生情况。同学们应明确哪些细胞能分裂,哪些细胞不能分裂;间接考查了组成生命个体的细胞存在状态的多样性。不熟悉特定细胞的特征是同学们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在复习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细胞的特征。

例2 (10安徽)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 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 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 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 B

点评 本题以DNA和染色体数目、细胞分裂状态为情景,考查细胞增殖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和同学们对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及生物学意义的理解。

例3 (09江苏)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四分体的结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若这2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经过了间期DNA的复制,则1个四分体中有2个A,2个a,2个B,2个b,即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若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只有A、a或者只有B、b,不能同时存在。

答案 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四分体的结构特点,属于分析推理层次。要求同学们能准确把握四分体的形成。对四分体概念不清易误选D。

例4 (09全国)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 不同种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从而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A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B正确。紫茉莉枝叶的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应与母本一致,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C错误,D正确。

答案 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细胞质遗传的相关内容。要求同学们能从细胞学角度对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产生的后代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同学们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本质不理解作错该题的主要原因,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这两个过程的理解。

例5 (09全国)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解析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A正确。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C正确。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D正确。

答案 B

点评 本题考查哺乳动物个体发育过程。要求同学们在正确区分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基础上,能从细胞水平对动物发育的过程的重要阶段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同学们对植物胚和胚乳的发育,动物的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不熟是作错该题的主要原因。复习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生物个体发育过程的同时,能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物种水平等层面去解释生物生殖和发育,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实战演练】

配套练习五

一、选择题(5题,每题6分)

1. 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b][a][b][a][b][a][b][a]

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B. 在植物乙的a→b段,DNA和染色体数目均增加一倍

C. 温度对植物丙a→b段的生理活动没有影响

D. 甲植物和丙植物的b→a段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2. 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假设进行2次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精原细胞和假设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原细胞、精子所占比例可能分别为( )

A. 25%,0 B. 50%,25%

C. 75%,50% D. 100%,100%

3. 下列关于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两个阶段

B. 荠菜受精卵经过4次分裂可形成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

C.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都形成羊膜

D. 人的受精卵在卵裂过程中所需要的能源物质由母体提供

4. 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两大技术共同的理论基础是( )

A. 植物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B.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受激素调节

D. 细胞膜的流动性

5. 下面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培育过程示意图。在提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白菜

体细胞][白菜

原生质体][甘蓝

体细胞][甘蓝

原生质体][正在融合的

原生质体][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白菜甘蓝

幼苗]

A. 在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中,只有细胞分裂,没有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B. 杂种细胞、愈伤组织和幼苗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由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中始终需要适宜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植物激素和无菌等条件

C.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培养目的完全不相同

D.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可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

二、填空题(3题,每空X分,共计42分)

6. 1855年德国学者魏尔肖(R. 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著名论断,即认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现在除细胞分裂外还没有证据说明细胞繁殖有其他途径,可以说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以下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一些图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①表示某植株体内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体细胞,则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2)若图②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精原细胞,其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A、a、B、b分布如图,那么此细胞分裂得到子细胞其基因型是 。

(3)如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该细胞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4)图中④中AB段对应细胞周期的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7. 现有供实验用的三组番茄:甲、乙两组在开花之前进行了去雄和套袋处理;甲组在套袋之前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丙组不作任何处理。试就该实验进行分析:

(1)将来能够发育成果实的是 ,而 将发育为无子果实。

(2)甲、乙组结果对比,说明 。

(3)乙、丙组结果对比,说明了传粉后,子房能发育成果实,可能与正常受粉后能结出种子有关。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还应有的操作是,在丙组的幼小子房阶段,除去里面的 ,结果子房停止发育。

(4)将甲和第(3)小题的处理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正常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的 来自 。

8.下列是制备分泌抗X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下只能存活几天)][(在正常培养基中无限增殖,在选择培养基中死亡)][①][②][③][④][⑤][⑥][融 合][放在多孔培

养板中生长][在选择培

有杂交瘤][养基中只

细胞生长][检测上清液中

阳性细胞克隆][抗X抗体并用

每孔一个细胞][让细胞繁殖,检测

阳性细胞连续培养][上清液中的抗X抗体;

提供抗X抗体]

(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步骤:

①将 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其中至少1个淋巴细胞带有抗该抗原的抗体;

②将步骤①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步骤②培养的骨髓瘤细胞可用特有的 诱导融合;

③将诱导后产生的多种细胞,放在含 培养基的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筛选;

④这样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 的能力;

⑤检测和分离带有抗X抗体的阳性细 胞,培养板中每孔放一个细胞进行培养;

⑥将阳性细胞进行 或 培养,从而制备出大量单克隆抗体。

(2)用本法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仍具有局限性,因为它是用小鼠的 细胞制备的,具有 性,对人类会产生免疫原性。

配套练习六

一、选择题(5题,每题6分)

1. 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标记尿嘧啶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曲线如图一所示。已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为20h。培养20h后,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二。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细胞数][细胞DNA相对含量(C)][细胞周期(h)][13N-TdR][14P-UdR][利用核苷酸的速率][2C 2C-4C 4C][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b][d][e][a][c][甲][乙][丙][图一][图二][0]

A. 乙组细胞处于ce段,此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 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D. 甲组有部分细胞处于ac段,RNA聚合酶活性高

2.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据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

B. 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②,其染色体A、a、B、b分布如图,此细胞产生染色体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1/4

C. 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

D. ②对应于④中的BC段,③对应于④中的DE段

3. 下图表示在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环境中,大豆(体细胞中染色体数2N=40)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下列有关分析中,不科学是( )

[植物体(2N)][细胞甲(N) 细胞丙(3N) 结构戊(可储存营养)][细胞乙(N) 细胞丁(2N)][结构庚][球状胚体 结构己] [①] [②][③][①][②][③][⑤][⑥]

A. 处于①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

B. 如果土壤中严重缺硼,则该植物将不能顺利地完成过程②

C. 结构庚可以从结构戊中吸收并运送营养物质供球状胚体发育

D. 若细胞丁中某个核DNA双链含15N,则己中一个细胞含15N

4.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大量的分泌蛋白

B. 培养至细胞系时遗传物质已发生了改变

C. 培养液中加入动物血清是为了诱导细胞脱分化

D.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5. 下表为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有关内容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有( )

A. 0处 B. 1处 C. 2处 D. 3处

二、填空题(3题,每空X分,共计42分)

6. 下图甲是某种高等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是该生物体内若干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中填罗马数字或者阿拉伯数字, 上填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Ⅰ Ⅱ Ⅲ][图甲][图乙][A B C][A][b][B][a][a][a][B][B]

(1)该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它是通过甲图中的[ ] 过程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为完整个体过程中主要依靠 过程,这是由于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 (越大、越小、不变)。

(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甲图中的 阶段(填Ⅰ、Ⅱ、Ⅲ)。乙图A、B、C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填字母)。乙图A细胞所示时期对应在甲图中 阶段(填阿拉伯数字)。

(3)乙图B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有 个染色体组;C细胞叫做 。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 。

(4)利用显微镜观察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最多可观察到 条。若该生物的遗传组成如乙图所示,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的情况下,该生物体能够产生 种配子。

7. 下图为蛙受精卵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按蛙的胚胎发育过程排列图的次序,应该是

(2)标号①和②分别表示 和 ,在卵裂过程中 极的细胞分裂周期短。标号③内的腔是 。

(3)标号⑦是不断缩小的 腔,用同位素标记标号③上方的细胞,这些标记将会出现在D图中的 处细胞中。

(4)机体运输养料和废物的系统由[ ] 发育而来,只能分泌蛋白酶的消化腺体由[ ] 发育而来。

8. 自然界的细胞融合产生有性后代,细胞工程中细胞杂交被广泛应用于培育杂种植株和生产单克隆抗体等方面。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b][c][d][细胞融合][有性杂交后代

体细胞杂种植株

单克隆抗体]

(1)若a、b分别为精子和卵细胞,则产生a、b的分裂方式是 。

(2)若a、b表示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 ,其中使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中心环节是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诱导它再分化形成植株,再分化的原理是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是该技术能克服 。

上一篇:四大能力 学习总结下一篇:安全标准化定义及企业创建安标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