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12

2024-10-20

班主任教育案12(共4篇)

班主任教育案12 篇1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

素质教育是德育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从德、智、体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而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素质教育无疑应当体现于全体教师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应当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实质上涉及到对一个人的全面培养与塑造,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立体的教育网络,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学校教育,只能在学生成长的特定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活动,比如坚持德育教育的低起点,高标准,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纪律观念、劳动观念、学习习惯等方面,以每周的校风评比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管理,通过各班的评比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说,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体成长,并且对班级体建设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班主任无疑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做准备。成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真诚包容的爱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它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措施,班主任应牢牢把握一点即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育人,因此应当对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恰当的应用各种评比激励机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管、导结合。

例如,校风评比是目前多数学校都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只是在评比的细节上有所差异。通过值周生检查,每周对全校各班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比,这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谁都愿意自己的集体在评比中名列前茅。但这种措施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最突出的导致部分班主任在思想上过分追求校风评比的高分,将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唯一标准,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过分严厉的管理方式。这无形中使学生感到压抑和苦恼,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为班主任,拥有一个宽容大度、充满爱心的健康心态是很重要的。应当承认类似校风评比的管理在教育中是有一定作用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的工作,反映了班集体某一时期的状况。班主任应当对评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善于从评比量化表中发现本班的倾向性问题,抓住时机,教育学生,促进班集体建设。但必须承认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完全公正的。无论从评比的细节还是检查环节看,由于是学生自我管理,也就难于达到很高的规范性,但从大的范围看它是公

平的,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又不能过分看中整个评比分数,对集体问题应有自己科学、理智的分析,不盲目责备学生。

我们所面对的毕竟是尚未成年、有着丰富个性特征的孩子,十多年来的成长使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再组成不同的新集体,同样会形成不同集体取向和风气。因此同样是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必然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我认为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开始,在起始年级就为学生立好规矩,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不断检查落实,反复督促。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重点保护对象,多数孩子的劳动能力、组织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比较差,因此笼而统之的说法有时会让他不知所措。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应在建班初期对班级一日生活提的细致具体,重点突出,操作性较强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也就是每天的到校时间、值日扫除的标准、不同场合的礼仪细节等其实有关事项。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当通过小组长、班干部等环节坚持每天到位的检查,及时解决 出现的问题,定期讲评,不断强化。

第二,班主任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为学生做出榜样,又要教给学生做事的方法。尤其是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有的连擦桌子、扫地都要示范,否则达不到要求。这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热心地帮助,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影响学生。如此坚持一段时间,班集体的多数成员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少数学生的问题出现反复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做过细的工作。

第三,校风评比遇到问题时,班主任要冷静对待。首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是客观因素影响还是学生确实做错了,在什么情况下错的,尤其应当讲究评比的方式方法。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并没错,关键是班主任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面对学生,批评的语气、态度,甚至到用词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十六七岁的孩子自主意识、自尊心很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应当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自觉地认识和改正不足之处,以利于其学习和成长。作为班主任,无论遇到什么个性的学生,只要始终以真诚的爱心相待,从爱护、教育他们的角度出发,坦诚交流,办事公正,诚恳地指出其缺点和错误,最终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

解决问题,教育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大可不必因为校风评比的几分而耿耿于怀。这种时候最忌讳那种一味地埋怨,粗鲁的批评,讽刺挖苦,那样只会在无形中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造成师生心理上的疏远,更加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第四,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素质教育要坚持其长期性,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应当保持长期一贯,而不是五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教育的作用体现于日久天长的潜移默化中。这就需要班主任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对每学期、每阶段的工作有一个总体把握,不断增强工作的计划性,提高工作实效。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其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这是摆在每个教师前面的极富挑战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推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还需要我们潜心探索,深入研究。创新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随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方面已付诸具体行动。如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造小组,设置创新活动日、活动周等等。应当说,创新教育已有了一些气氛。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在创新教育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已成为当前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在创新教育中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创新哪些工作谈一点看法。

一、在创新教育中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获取知识的渴望心理

1939年,毛泽东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

际上是一种本领危机。这个危

机是一切危机的根源,解决了这个危机,一切危机都不复存在。人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自身本领不够强大所致。人与人的差异,从本质上说,就是本领上的差异。

面对本领恐慌,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因此,班主任对新知识的渴望心理,乃是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试想,一个教学信息闭塞、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班主任,连胜任教学都是困难的,又何谈创新?闭塞、贫乏、寡闻,再没有学习的渴望,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不仅要误人子弟,更要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每一位班主任都应不断学习,获得新知识,充实和丰富自己。知识的储备越丰富,可供调用的知识信息就越多,运用起来就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蒋祖钧(2010-10-21 21:42:05)

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教师的权威心理,是传统教育方式及行政权利赋予教师的一种特有心理:学生必须唯师是听、唯师是从。事实上,教师的这种权威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一种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这首先就要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让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让学生思想中的创造因素得到鼓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清除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扫除障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对教师只讲服从,这必将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因此,必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果说教师具有权威,也只能建立在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及科学点拨上。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白,教育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独享的一种权利,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

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中,教师再不能武断地传播知识,而不容学生提出质疑;再不能强迫学生记忆,而忽视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再不能滥施权威,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评定学生的优劣。事实上,面对未来尚不知晓的世界,已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只有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商讨,和学生做一个探索中的伙伴,在知识面前应该忘却师生界限,这样才能达到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提高,使师生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最大的创造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 蒋祖钧(2010-10-21 21:42:26)

有教无类的博爱心理

创新是新世纪一代人的发展道路,不是只让少数尖子去创新。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还要培养千千万万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博爱心理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做到博爱,首先要具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承认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水平以及在创新思维中所反映出的差异程度。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创新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教师要做到不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不以智商高低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同样的口吻,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者一个消极的词语,都有极大的“杀伤力”和“摧毁力”;而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者一句鼓励的言语,又有着使学生充满自信并获得成功的巨大能量。

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评价。我们的教师只有将“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学生负

责,使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获得尊重、获得信任、获得成功,各得其所,各成其才。•

蒋祖钧(2010-10-21 21:43:00)

用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班主任的创新心理,主要体现在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各工作实践中,并做到有独到见解,能够发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有研究发现,教师在创新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新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富有创新心理的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探索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不受习俗束缚,敢想人所未想,敢做人所未做,勇于独辟蹊径,去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此,班主任必须勤学善思,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实践,不断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路子。

• 蒋祖钧(2010-10-21 21:43:22)

二、创新教育呼唤班主任工作要创新

㈠学会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并不领情,甚至还引发后感。学生,哪怕是年纪很小的学生,对事情的敏感,往往出乎意料。“如何关心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关心”,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课题。

1、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

班主任同小学生“平等相处”,说起来轻巧,做起来老大不易。因为班主任总有一定权威,居高临下,喜欢指指点点。然而有些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敏锐地感觉到,学生在班主任权威面临,常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他们虽然不可能产生与班主任平等相处的奢望,但内心深处倒是渴望能有与老师自然交往的机会。孩子们特别喜欢与小学生打成一片的班主任,面对盛气凌人的班主任敬而远之,或不敬而远之。

“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⑴“转换角色地位”的尝试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常处于被指导的地位,这是正常的工作关系,不以师生个人意志为转移;问题是这种工作关系容易导致班主任权威的滥用。尽管有些班主任非常谦虚和谨慎,由于工作繁忙,在遇到麻烦时,也免不了对学生发火,或对学生无端干涉。

例如,放学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游戏,可是见到老师来了,却慌忙停止游戏,听候“发落”。这引起了一位细心班主任的深思。反思之后所采取的措施,带有暂时“转换角色地位”的含义:老师暂时把自己当成孩子,同他们一起游戏。这样一来,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后来,这位班主任很注意“角色”的转换,如把孩子当成大人,请他们来家作客,请学生给老师写评语,暂时把学生当作“小老师”。

• 蒋祖钧(2010-10-21 21:43:46)

⑵寻求师生自由交往的渠道

按理,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过,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班主任面面俱到,哪有这种精力?一般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已经不错了。这种做法,往往会忽视遗忘一些中等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中等生既得不到班主任的表扬,也得不到班主任的批评。国外的一些教育家把中等生称作“灰色儿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把您期望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您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例如,一个表现中等的学生,居然冒出一个怪念头:想向“差生”学习,以便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一位班主任从中深刻地感受到:班主任如果不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与学生平等相处,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岂非成为空话?问题是在正式的师生交往中,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具体交往的机会有限,于是那位班主任专门邀请“中等生”来家作客。

自然,师生的角色地位是由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所决定的,角色地位的暂时转换,非正式交往都属补充形式;但有没有诸如此类的非正式交往关系的补充,情况大不一样。学生往往从这类不寻常的或自由的交往中,体察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蒋祖钧(2010-10-21 21:44:13)

学会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的自尊心”。

我们的班主任大都比较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在工作中,也发现有些班主任无意中随便公开学生的隐私,当众揭学生的短处,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改变学生的想法,有意或无意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会尊重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索:

⑴维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大抵有两种含义:消极意义是不侵犯学生人格,这对大多数班主任来说,不成问题;其积极意义在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合理的意愿,能够做到却并非易事。学校教育活动中,涉及此类的案件有许多:班主任把一些“差生”的名单写在黑板上,让任课老师评优,其出发点是希望这些差生得到更多老师的鼓励,更快地摘掉“差生”的帽子,但获奖励最多的一“差生”却向班主任提出宁愿把名字从黑板上察去,也不要老师的奖励;班主任发动同学对有困难的学生献爱心,而效果却大大出乎意料,被关怀的学生不领情,甚至有些反感。这些案例表明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孩子心灵中自尊心也是不可侵犯的,我们的班主任在为这些学生做“好事”时,容易忽视它的另一面:无意中刺伤了被关怀者的自尊心。

• 蒋祖钧(2010-10-21 21:44:37)

案例1:“祝福鸟”衔来“自信”

北京小学高玉丽老师曾接手过二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六个班中居最末位,当然其他学科成绩也不理想。学校安排高老师在这个班进行“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高老师通过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在思想中树立起“只要换一个角度,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的信念。她从培养起每一个学生对前途的希望着手,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她将亲手折叠的39只“祝福鸟”赠送给每个学生,以其挚爱与真情,衷心地祝福他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高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从她手里接过“祝福鸟”的时候,要声音响亮地说一声“我能行”。那一声声“我能行”的响亮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形成了一种自信的声势和氛围。

高老师从树立学生高昂的精神状态中开始她的数学教学。她注重创设多种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教学中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如活动参与、思维参与、交往参与,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在学习应用题方面很吃力,读不懂题意,理不清数量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高老师没有喋喋不休地为学生反复讲解,也没有像以往那样花费大量时间训练学生记忆、表述所谓分析数量关系的一大堆套话,而是引导学生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高老师带学生来到美丽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来寻找身边的应用题。“花园里有3张石桌,每张石桌旁都有4个小石凳,一共有多少小石凳?”“饭厅前左右两边有相同的水龙头数,一边有8个,两边共有多少个?”在学生们自主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他们首先直观地“看到”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高老师尝试着让学生脱离实物,自己想象着编出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相互交流讨论。高老师还把学生们编出的应用题编辑、打印成册,起名《聪明泉》,每个学生人手一册,改变了长期以来老师出题学生做的被动形式,让学生出题学生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夫不负有心人,高老师一学期的努力,不但换来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由老末跃升为全年级第一,而且学生们积极进取的“自信”精神面貌逐渐地形成。

• 蒋祖钧(2010-10-21 21:45:07)

案例2:《“真左假右”的故事》

有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并不笨,上课举手特别积极,老师让他起来回答时,却又不会。老师私下了解原委后,不但不批评,还和他签定了“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老师抓住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表扬鼓励他,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学习不断提高。

⑵维护学生的面子

小学生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确实是“小孩子”,大人即使说了过头话,只要不出格,他

们一般也不会计较,而他们在自己的伙伴中,情况就不同了。老师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别的同学,他们会有个比较。年纪再小,在同伴之中,也有个“面子”问题。

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和无意中发现学生的隐私时,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采取了各种教育行为,为了避免孩子感到难堪,巧妙地给了他们面子。

案例:《你们怎么都不要脸》

有一位新班主任,上课时发现了一个男生吃东西,她就训斥了这位男生。后来又有一个女生捣乱,这位班主任就气愤地说:“咱们班男生女生怎么都这样不要脸┄┄”结果引起了“公愤”,全体学生一起站起来“抗议”。

• 蒋祖钧(2010-10-21 21:45:49)

案例:《换一种思维方法》

一天,我去班里上课,发现后面下窗的一块玻璃被打了一个洞,洞口四周裂了许多放射性的绽缝,玻璃的碎片落在了外面的窗台上。看来玻璃是从里面被打碎的。这说明打玻璃的一定是本班学生。于是我便向全体学生责问:“是谁把玻璃打坏的?”无人答复。我又重复了几次,仍没有人承认。我又问了在这个玻璃窗就近坐的几位同学,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就有些火了,拉下脸诈唬到:“谁打碎了玻璃,请自觉地去办公室承认,不然我查出来有你好看的。”然而,两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同学承认玻璃是自己打碎的。这使我更加恼火,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查出了打玻璃者,一定狠狠地整一整他,谁让他打破玻璃不承认!我准备先从班委会成员查起,一个个进行查询。可前思后想,又觉得着这不是个好办法,兴师动众的,因为一点儿小事影响了全班同学的情绪。于是我冷静下来想: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呢?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罗森塔尔效应”,其意思是: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怀和信任,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结果。

后来,我在班会上就对全体同学说:“我班最近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任课老师也普遍反映课堂上没有搞小动作了,迟到的同学也没有了。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我班也表现得非常好。比如在前几天清理环境卫生的劳动中,同学们干得就非常出色。有的同学如李惠、赵伟、潘建伟等同学,干完了本组的活以外,还主动帮助别组同学。还有不少同学,干完了我班的活还帮助别班的同学干。这说明同学们不但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有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我相信,同学们会越来越懂事理。由此我也相信,我班的那块被打碎的玻璃,虽然目前还没有同学承认,但我相信,肯定不过两天,那位打碎玻璃的同学会自觉地把玻璃换好。谁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不犯错误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好同学。如果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犯了错误能认识并改正错误,老师绝不会批评半句,而且视其改正的程度还要提出表扬呢!”

结果奇迹出现了:第二天下午,一块崭新的玻璃取代了那块被打坏的玻璃。那位打破玻璃的同学在晚自习来我办公室向我诚恳地承认了错误。我问他为何当时不承认呢?他说:“我看老师当时很气愤,如果我承认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还怕老师告诉我爸爸。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曾偷拧过批评我的一位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结果让老师知道后告诉了我爸爸,被我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还罚站了两个小时,所以┄┄”

• 蒋祖钧(2010-10-21 21:46:29)

学会理解学生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各有各的愿望,有些学生有难以言表的苦衷,有些学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他们小小年纪所承受的压力和思想困惑,往往是班主任意想不到的。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接受“应当理解学生”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会不会理解学生”。

⑴学会满足学生的合理愿望

学生的愿望是丰富多彩的,一些在大人们看来是无足轻重、甚至是荒唐可笑的现象、行为,往往在孩子看来却是神圣的。对教师而言,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这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成为问题,难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教师行为的选择。一些优秀班主任,面对一些特例,采取了非常规的方式,满足了学生愿望。

案例:《借分》

一个学生期中考试语文考了59分,哭着找老师,要求加1分。老师说:“分数不能改,但我可以借你一分,条件是期终考试你要还我10分。”学生想想同意了。期终语文考试这位同学考了91分,还掉10分,实得81分。像这位同学,在别得班主任那里,也可能得到的是难堪:“加分,天底下哪有这种事,自己不用功学习,还有脸来找老师!”

⑵学会理解学生的“心结”

学生的心结往往是细微而多样的,老师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或无视此类问题,也是常有的事。例如,一些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或信任,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鼓励,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后进生非常苛刻,对他们非常“吝啬”,不肯给他们尊重和赞扬。•

蒋祖钧(2010-10-21 21:47:00)

案例:《“遗忘”在讲台上的班务日志》

班长送来本周的班务日志,我翻开一看,在迟到、早退、上课讲话等栏目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的机会总是最多。这位同学是我班的一位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的学生,曾因参与打架而被学校处分过。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处分而从此改过自新,依然我行我素,到现在,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学校领导和老师谈起他都很头疼,他已成了学校的“反面典型”。

作为班主任,我不知多少次与他谈心,对他又是“威逼”又是“利诱”;我还找来他的父母共同对他进行教育。母亲的一把泪一把鼻涕并没有打动他的心。我曾对他大发其火,令他检查又检查,对他引导又引导,可他均是短暂的口服、长久的心不服。难道所有的教育方法都对他失效了吗?难道他真的已顽固不化、没有挽救的余地了吗?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他并不是没有一点长处,他为人正直仗义,性格豪爽。那次参与打群架是因为我班有位同学被外校学生欺负而引起的,他只不过是想帮助那位同学而已;还有一次,我班和其他几个班级一夜之间丢失了几十支钢笔和其他学习用品,是他明察暗访,终于抓住了“窃贼”┄┄

看看手中的班务日志,想想他的种种行为表现和曾经用过的各种教育方法,我终于决定在班务日志上做点文章。

我把班务日志翻到班主任意见一栏,略加思索,写了一段对他的评价。

第二天,我把班务日志带到教室,跟往常一样,我讲了班务日志几个典型的问题,但闭而不谈他的事情。放学了,我让他关锁门窗。我先走出了教室,把班务日志“遗忘”在讲台上。

他抑制不住内心那种强烈的好奇,翻开这本他认为只记载他的“罪证”的班务日志,不想在班主任意见栏内却看到这样一段话:XXX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坏”,在我看来,在他一系列的不良行为背后,仍隐藏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他关心集体,爱护同学,疾恶如仇。他的那些错误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是一时义气用事。事后,我看得出他内心充满悔意,这说明他已有改变自己和重塑自己的愿望和决心,只不过他暂时还缺乏勇气。如果他能经常约束和控制自己,凡事三思而后行的话,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我相信他会改变的,我等待着。

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完全变样了,不仅在行为表现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

事实上,班务日志上的这段话我也曾对他当面说过多次,可为什么这次效果却不同呢?还是用他自己日记中的一段话来说吧:“这些话瞿老师曾对我说过很多次,那时,我以为老师是当面奉承我甚至是敷衍我,是企图使我听话和就范的‘招术’。自从看了班务日志后,我才知道,这些话是出自老师的真心话,因为班务日志是给学校领导看的,说明了老师在当面和背地里对我的看法是一致的┄┄” •

蒋祖钧(2010-10-21 21:47:26)

⑶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案例1:一个少见的高智商的学生,却患有多动症,父母亲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不惜让自己的孩子加大服用药物的剂量。当老师知道药物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损害时,便主动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不要再给孩子服用药物,她不愿让一个优秀学生毁在药物上。这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

下,硬是靠意志战胜了多动症。

案例2:这是一个曾被拍成电视短剧的真实的例子。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他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一位同学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个“璧”字,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当时,老师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则满脸通红。随后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同学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是家境困难,母亲卧病在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当时老师又布置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老师了解了事实真相后,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写上一个“玉”字,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它班的同学拣到的。几年后,同学们毕业了,有一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在信里,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信任。这名女生已经考上了师范学院,也准备当一名教师。•

蒋祖钧(2010-10-21 21:48:06)

学会因势利导

教育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平时细水长流的工作,由于日常工作的成效不显眼,而使学生习以为常,印象不一定都深刻。在学生群体中,常常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容易引起学生群众的注意,若把偶发事件作为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成效,由于这类事件来得突然,教师和学生都无精神准备,教师临场发挥,很能显示教育机智。

案例:《迎面“接球”,转身“投篮”》

周末,教室里位空人去,引我注意的只有黑板中间那行得意忘形的粉笔行书:“班主任喜欢这三个人,一个冰清玉洁,一个满腹经纶,一个娇里娇气┄┄”

我怔视了良久,深知这是心怀“嫉妒”者对我的再次挑战,而我对于这一“杰作”的反应和处理势必影响“双边关系”,并将产生教育正面或负面的效益。

再三玩味这句话,我觉得可以把它看作贬意,更可以取作褒义。如果简单粗暴地把它当作声讨老师“偏爱”之类的攻击性行为来追究,必将导致消极作用。反过来,我何不妨借题发挥,以争取主动权。

召集了所有“欣赏”这道板书的同学,我坦言道出与大家共同商讨的想法。同学们见我自以为受了好评并表现出光大所谓优点的那种兴奋与诚恳,难免将信将疑,便特别留心我的有关言行。我庆幸这回牢牢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首先,我开设一个“讲座”。就从“小观察家”们冲着我所措的微词入手,我启用课堂上刚教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体式,多角度深入浅出阐释焦点话题:《冰清玉洁—难能可贵的品质美》、《满腹经纶—魅力无穷的才华美》、《娇里娇气—可惜还怜的仪态美》。也许是审视我有否辩解之嫌吧,这次的“说教”竟然会令全体听众兴致盎然,其间,我亲自办出一期配套板报,亮出的见解如石击水,引起了所有同学关于美的全方位思考。

接着,我安排了一个“演讲会”。理性思考升华了认识,同学们的“美谈”便大大方方地摆上了讲坛,围绕着“美的启迪”这一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一时佳话迭出,思想火花闪烁。辅之以“美的讴歌(诵唱会)”、“美的传说(故事会)”等系列活动,便形成了浓郁的审美氛围。

接下来,就是推出一组形象。看到大家审美兴致勃勃,我建议班委会组织开展一次大评比,从心灵美、谈吐美、举止美、热情美、诚实美、纯粹美、意志美、探索美、精神美、服务美等等多方面树立风范可鉴的典型,作为其他人的参照。同时,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能为公认的榜样采写一篇表现其美的闪光点的通讯,一面鼓舞他人,一面也鞭策自我。

然后,进一步引导大家完善自我。表率的激励,加强了主观的努力。为了强化每个自我的执着追求与完善,我郑重推荐了一幅组字画,构成青春女性侧面头像的13个字:我的一生是追求真、善、美的一生,一下子铭刻在同学们的头脑

里。自此我发现,连日记也成为同学们的审美阵地和塑造完美自我的手段。

大胆改进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控制力,如同迎面接球、转身投篮一样,以攻为守,终于赢得了我们师生间的这一番默契。

这些案例说明,对班主任来说,教育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不应该被学生了如指掌,班主任应学会和学生“智斗”。教育方法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出其不意的教育方法才会做出出奇不备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有偶发事件的发生,能否把偶发事件转化为教育时机,全凭教师的敬业敏感。•

蒋祖钧(2010-10-21 21:48:26)

学会解读特殊学生

每个班级总免不了有几个让老师伤脑筋的特殊学生:有的顽皮成性,上课捣乱,屡屡不改;有的动辄骂人打人,欺侮同学,甚至公然与教师对抗;有的过早地沾染诸如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如何教育好这些特殊学生,一直是备受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比较常见的一种见解认为:对这类特殊学生要严格管理,这种做法在实践中确有效果,不过,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那些调皮的、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严格管理,虽然能生一时之效,却不能根本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其实,特殊学生有他们特殊的内心世界,不进入这个世界,就很难理想特殊学生之特殊行为的背景,也就难以真正教育好他们。

⑴接纳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究竟“特”在哪里?谈到这类学生,都不难数落一通:;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屡教不改、成绩落后、甚至品德恶劣┄┄其实,这些还只是这类学生的“通病”。所谓“特殊学生”之所以“特殊”,实在是由于他们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解读“特殊学生”,正是解读这些各不相同的“经”,即“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实践表明,“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颇不容易。因为这些学生行为虽然放纵,他们的“心灵世界”往往对教师都是封闭的:“你不接纳我,我就不接纳你”。

实在讲,绝大多数班主任对这些“特殊学生”,都颇为关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费心尽力,倾注了相当精力。不过,这类关心多多少少都带着“改变”的心态,很难讲是从心底里“接纳”了这些学生。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心态,班主任在与这类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虽是用心良苦,总难免表现为训诫多于理解,不大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从那里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 蒋祖钧(2010-10-21 21:48:46)

案例:《转变差生的一把钥匙》

有一位同学,是初二上学期中途来到我班的,他原来在其他学校就读,但由于表现太差而被劝退,又先后托亲戚转了几所学校,都应屡屡违反校纪、亲戚又不便管教而无法继续上下去。我从熟悉他情况的同志那里了解到,这孩子很聪明,小学毕业升中学时,还嫌企业学校条件不好而报考了市属中学,由于离家较远,入学不久就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混在一起,学坏了。若是能引导好,多下点功夫,说不定会变好的,我收下了他。开始两周还好,可在第三周的一天下午,他竟买了一挂鞭,突然在教学楼前燃放,真可谓“一鸣惊人”。不少同志说,干脆让他走算了,因为来时,家长曾给学校领导及任课老师说:“虽说是进了咱自己的学校,但我知道这孩子难管教,过一段,看实在不行我还领回去。”这件事发生后,我没有先叫家长,而是找他耐心地谈话。我问他:“初来两星期表现还不错,怎么想起了放鞭炮?”他满不在说:“闷得慌,想玩玩!”我一方面指出他这样做,是严重违反校纪,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错误行为,将会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又向他检查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说明对他关心不够,让他寂寞了。要求他在班上认真检讨错误,同时我又动员团干部和其他同学多和他接触,相信他会和大家一起进步的。当我了解到他下棋有一手时,就把他介绍给校内几位象棋爱好者和他对弈,切磋技艺。从此,他主动和我接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刻苦学习,要求进步,初三下学期参加了全国化学竞赛,还获得了三等奖。到初中毕业时,他不仅入了团,还被评为出席郑州铁路局的三好学生,参加了中考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有位同事半开玩笑地说:“XXX真的立地

成佛了!”家长也逢人便说:“多

亏他老师管他得法,前几年真不敢想象他还能考上这样的好学校!”他自己也曾多次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没有您的教育我现在不知会成啥样子!”我本人也从不少差生的进步中,深深体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转变差生的一把钥匙。• 蒋祖钧(2010-10-21 21:49:11)

⑵争取为特殊学生所接纳

单单班主任接纳学生,如果学生不能接纳班主任,问题照旧难以解决。特殊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其“特殊行为”,往往由来已久。由于长期受到教师的“特殊对待”,他们反而容易形成抵触情绪,既不乐意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心声,也容易把班主任的关心理解成跟自己“过不去”,从心底里拒绝班主任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的正常沟通就显得至为重要:一方面,班主任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心理话,理解学生的苦衷;另一方面,班主任要设法清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误会,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苦衷。实践证明,积极营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是班主任争取被学生接纳的有效途径。

案例1:《善用表扬出奇迹》

初接新班的时候,我了解到陈燕是个令人头疼的差生,经常缺课,学习成绩差,且好与同学闹矛盾。原来老师用的谈话、请家长、批评等等方法,对她统统不起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决定对她采用另一种教育方法。

一次上课做练习时,我发现全班同学中只有陈燕不做,我走过去轻声问她,她说把笔借给身后的同学了,我名知道对于她来说这只是一种偷懒的方法,但我没有进一步追究。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她原以为我会批评她,耷拉着脑袋,没想到我表扬道:“你把笔借给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练习机会,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很不错。”说到这里,我发现她抬起头,眼中闪过几丝亮光,于是我接着说:“看来其他人对你的认识是不公正的,你还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嘛。”

后来的几天,陈燕的表现明显有所改进,家庭作业能认真完成,还悄悄地打扫了教室卫生,再遇到我时,她不再低着头躲过,而是自信地和我打招呼,我乘胜扩大战果,在课堂上着实表扬了她一番,并要其他同学向她学习。接着,我又私下找她谈话,在表示过我的信任后,我说:“如果你能够做到不影响学习的话,我想任命你为劳动委员,你看怎么样?”她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班级的劳动工作在陈燕的带动下搞得有声有色,陈燕的名字居然能出现在学校的表扬榜上。此时,在陈燕身上完全没有随便旷课和与同学闹矛盾的现象,学习态度也进一步端正了。

我又一次来找她:“现在大家都重新认识你了,你确实没让我失望。”她神采飞扬,又高兴又感激的样子。我又说:“从你现在的情况看,距离一名真正的优等生只差一步了,你愿意赶上吗?”“哪一步?”她急切地问。我说:“你想想。”“学习吧?”我肯定了她的回答说:“你觉得在这学期末能达到中等成绩吗?只要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到。这对你是很重要的。”我还启发引导她,让她写份向好生学习提高成绩的倡议书,我鼓励她说:“以你当劳动委员的成绩看,这样做能带动大家一起进步,也是你对班级的又一贡献。”事实上,这也使她自己没有了回头的余地。自此,陈燕学习更加努力,常常请教同学和老师,我还为她挑了好几本复习基础知识的辅导书。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居然上升到班级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她的成绩单上,我表扬了她的进步。

第二学期,在我的提议下,陈燕被同学们选为副班长,她能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也常常表扬她的进步,主动帮助她解决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我和她一起制订的学年末拿到一张“三好学生”奖状的目的终于实现了。

• 蒋祖钧(2010-10-21 21:49:42)

案例2:《三十六计在转变差生中的运用》

例如文XX,男,7岁。复小1.1班就读,后转入1.2班。原因:上课一个多月,除开学第一周外,不愿进教室,全家人都送过,老奶奶甚至“随堂学习”,均不见效。

万般无奈中,我同意转入我班,到班上后,他只上了一天课,第二天早上就看不见他了。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已到了半路。我急忙跑去看,见他双脚全湿,裤子上沾了许多泥。

我假装不知内情地说:“咳,你

爸也真是,怎么让你穿一双这样的鞋?下次我一定叫他给你买一双,(此为‘假痴不癫’)来,我背你,这截路你这鞋怎么走?(此为‘釜底抽薪’)”他好半天才爬到我背上。我边走边与他谈心(此为顺手牵羊)┄┄只此几招,他再没耽搁一天课。我再来一个以逸待劳、欲擒故纵,一环套一环,半年间便使他走上了正道。

从“接纳特殊学生”到“为特殊学生所接纳”,营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从“特殊关系”变为像同一般学生之间那样的正常关系,从而为教育特殊学生扫除一些不必要的思想障碍。•

蒋祖钧(2010-10-21 21:50:11)

㈡发挥品德评语教育作用

1、存在问题

以前的品德评语中存在的问题是:评议一般化,往往不符合学生实际,不同学生的评语之间差别甚小;在评语结构中,偏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的描述,评语主要面向家长,而不是面向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评语用语贫乏,流于俗套,不足以打动学生。总之,评语缺乏教育性。

2、改革目标

⑴从面向家长的评语到面向学生的评语的转变

“面向家长的评语”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以便和班主任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它往往出现“该生”提法,把学生视为介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第三者”。“面向学生的评语”虽不一定都采用第二人称,但从语气与行文中力求使学生意识到,评语是老师对自己的评语,是为自己而写的评语。

⑵从片面评价的评语到关于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评语的转变。

“片面评价的评语”指的是老师凭个人价值观念、个人爱恶评价学生。“全面评价的评语”,指的是按照社会公认与政府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品德与行为。

⑶从枯燥的评语到色彩斑斓的评语的转变

“枯燥的评语”,指用语贫乏、内容笼统的评语。“色彩斑斓的评语”,指用语丰富,内容具体的评语,讲究用语的区分度,并带有适当的感情色彩。

⑷从结论性评语到形成性评语的转变

“结论性评语”指的是以武断的语气,把学生说“死”。“形成性评语”着眼于学生现有行为同以往行为的比较和行为的改进的可能性。• 蒋祖钧(2010-10-21 21:50:49)

3、评语的全面性

有研究者把评语分为7个项目,43个指标。

⑴学习

包括的指标有:学习成绩、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字迹、知识面、学习基础等9个。

⑵个性

包括的指标有:性格、成熟老练、粗心、胆子、进取心、为人、信心与毅力、自我要求、兴趣与爱好、情绪、竞争、自我评价等12个。

⑶智力与能力

包括的指标有:智力状况、工作能力、特殊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特长、其他能力等6个。

⑷品德

包括的指标有:集体活动、集体观念、热爱劳动、工作态度、关心同学、同学关系、尊师、守纪、讲文明、其他品德等10个。

⑸卫生

包括的指标有: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卫生2个。

⑹文体

包括的指标有:文娱活动、体育锻炼2个。

⑺健康状况与外貌特征 •

蒋祖钧(2010-10-21 21:51:12)

4、评语的准确性

评价准确,是评语本身的内在要求。评语与学生实际情况符合程度的判断问题,其实也就是评语准确性的判断问题。判断评语的准确与否,一个较为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班上读学生的评语,看学生能否说出评语写的是谁。

给小学生写评语,要生动、活泼、形象、简洁,要用孩子的语言,使学生容易领会和接受。如:“你是一个粗心大王,好好的试卷上因粗心而得不到满意的分数。”

关于评语的准确性,应注意两点:

评语用语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

我们对你的字感到遗憾。

你的字让人看了不舒服。

你思维很慢,接受能力不

强。

我要提醒你,学习和做人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懒惰。

评语用语不能过于花俏。

例1:你的天真、纯洁与善良,如同一朵百合花含苞待放,祖国的明天需要你去装扮。努力吧,多吸收一点知识养分,让自己在明天绽放,为自己,为家人,更为祖国,为社会,倾吐自己的芬芳。

例2:聪明的孩子,老师每天都能看到你的进步,你能坚持住吗?别忘了,有困难,我会帮助你的。继续努力吧,可爱的小精灵。

例3:一个聪明的孩子知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学习和生活;聪明的孩子应该知道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为自己服务。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很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你愿意吗?

上述评语的缺陷在于:有的文学色彩用浓;有的空洞、笼统,让人看不出到底评了些什么东西,更难说学生从中能明白什么?还有的“深奥”难懂,叫人摸不着边际。

12月活动策划案 篇2

“健康冠人行”医疗援助工程系列公益活动之一

“关爱女性·关注健康” 社区行大型公益活动

策划案

一、活动名称

主题:“关爱女性·关注健康” 社区行大型公益活动

活动时间:2009年7月15日—2009年7月31日 活动目的:关爱女性,关注健康 活动口号:送一份健康,献一颗爱心

二、活动说明

“关爱女性·关注健康”社区行大型公益活动为“健康冠人行”医疗援助工1程系列公益活动之一,针对樟城各社区的女性朋友、外来女工,切实解决其“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已成为社会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普及樟城女性的健康知识,提高其自身的健康意识。为此,冠和女子医院受“健康冠人行”医疗援助工程组委会的指派,组织大批医疗专家队伍深入樟城各社区,为樟城市的女性朋友做深层次的健康咨询活动,同时为提升本次公益活动的意义,冠和女子医院将发放内存一千元医疗援助基金的“樟城女性医疗保障优惠卡”,切实解决樟城女性朋友的医疗保障问题。

此外,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樟城市卫生局、樟城市妇女联合会、樟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樟城市总工会等樟城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将关爱樟城女性的健康与娱乐的密切需求全面完成、全面落实,将为民办实事等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全面提升冠和女子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效应。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健康冠人行”医疗援助工程组委会 协办单位:樟木头妇女联合会、樟木头计划生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冠和女子医院

四、活动目标 活动以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生活、关注樟城女性健康、促进家庭幸福为宗旨,吸引全社会目光,全面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

五、活动形式

1.通过樟木头电视台、东莞日报、樟木头日报、等媒体的全程跟踪报道,发生在樟城女性身边的真情故事,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女性,关注健康。2.“健康冠人行”医疗援助工程将分别从四个方面深入进行:社区行、企业行、学校行,“关爱女性·关注健康”社区行大型公益活动为“健康冠人行”医疗援助工程系列公益活动之一,本次公益活动每周定一至两次,以现场专家义诊、咨询、健康宣传结合特邀文艺演出团体现场进行文艺表演的形式进行。义诊与演出同时进行,每场的活动时间初步定在18:00——20:00。3.营销部负责踩点,选择好条件比较理想、地理位置适宜、人群密集、经济比较繁荣的几个社区报医院领导确认。每场活动的前3天,营销部负责张贴社区周边的海报以及横幅的悬挂。

六、活动具体分工

7月51日前成立“健康冠人行”医疗援助工程组委会,具体分工如下: 1.组长:

组织整个活动过程,落实各广告媒体的跟踪报道。2.副组长:

协调整个活动过程,指导具体实施并落实到位。3.副组长:

4.负责整个活动的专家义诊安排,参加义诊的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评选出符合免费手术条件的10名贫困妇女。5.副组长:

把握评选出来的10名贫困妇女的手术适应症,确保医疗安全质量。6.副组长:

负责整个活动的各项广告宣传工作,包括杂志、横幅、海报、易拉宝、医疗保障优惠卡的设计制作、活动现场拍照以及联系电视、报纸等各广告媒体的广告宣传和跟踪报道。7.副组长:

负责外部联络细节,政府各部门配合工作的落实,配合评选出符合条件的10名符合免费手术条件的贫困妇女。8.副组长:侯军

李玉建(营销部、总务科)

负责活动现场场地联系、布置及活动现场必需的血压计、听诊器、活动照明设备、笔、纸等各种活动物质的准备,以及杂志、三折页等宣传品的分发。

八、活动广告宣传

1.医院杂志(8万册)2.扇子(5万份)

3.活动海报(每个社区10张)4.活动横幅(每个社区10条)5.樟城女性医疗保障优惠卡(5万张)6.活动易拉宝宣传(10个)

注:具体实施方案附后

冠和女子医院企划部

人教版高一unit12教学案 篇3

艺术与文学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对于艺术与文学的奥秘,针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只能略窥幽瘾, 作些提示。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就是“艺术”与“文学”,具体涉及绘画、电影、戏剧、音乐会、小说等内容,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训练都是围绕这些话题展开的。通过阅读《哈利波特》和“魔术”的简介一文,引导学生了解本世纪初风靡全球的小说电影“哈利波特”使学生了解到英国作家罗琳充满神奇的摩法世界和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内容以及主人公哈利波特的生活、学习,性格与信念。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a)Vocabulary (词汇)

Literature comedy local exhibition power magic tragic series forehead treat unhappy habit villager shoulder whisper stupid announcement character

b)Phrases (短语)

A series of in trouble come across believe in turn around

C) Grammar (语法)

复习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The Restrictive and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

2.功能目标

做出决定和提出看法

What shall we do? I’d prefer to---

Would you like to --- ? Which do you prefer ,--- or --- ?

I’ d like to --- . Can’t we ---?

Maybe we could --- ? There are several things we could do.

3.文化目标

通过对“哈利-波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其内容以及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学习,生活性格与信念。启发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从而最终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同时,初步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导入

模块一:中外名曲导入

Play two pieces of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music and let the students to tell the names of the music and writers of the two compositions. The teacher leads in the topic Art and Literature while the students enjoy the art of music such as “Symphonic Music” written by Beethven and “Liang Shanpbo and Zhu yingtai” written by Chen Zhangang.

模块二:世界名画导入

Show the students four world famous paintings and let them guess the names of the works and their painters. Now the teacher can tell them that these paintings are also a kind of art, then lead in the topic “Art and Literature”.

《蒙娜丽莎》 《自由引导人民》

模块三:电影《哈利-波特》导入

Watch the film carefully and tell me which is Harry Potter ? What kind of the person is he? Do you like him? Why? Students’ answers: Ho, that handsome boy. He is a kind , brave and justice boy. We like him very much. …….The teacher declares that he is the heroine we are going to talking about then lead in the topic Harry Potter.

教学过程

重、难点指导:

1.It is a world of magic and wonders, a world where anything can happen.

这是一个充满魔术和奇观的世界,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a world of 一个……的世界;许多.如:This is a world of competition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There’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promise and achievement.在承诺和履行诺言之间往往相差甚远,句中第二个a world是同位语,可用代词one代替.又如:He is a simple man, a man(=one)who always cares for others.他是一个朴素的人,一个总是关心别人的人。

2.His parents are dead and he lives with a family that treats him badly.

他的父母双亡,他和一个虐待他的家庭生活.

Treat sb. well/badly对某人态度不好/不好.如:Many blacks are treated well in America现在在美国许多黑人都有很好的待遇.

treat…as …把……当……对待.如:She treats me as her own daughter. 她把我当亲生女儿看待. Treat sb. to sth.用某物款待某人.如:I’ll treat you to some good wine.我会用好酒招待你.

3.He makes new friends and learns how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t is to be a good friend.

他结交新朋友,而且知道作为一个好朋友是多么重要和多么不容易.

Make friends with sb.与某人交上朋友(=make a friend of sb.).如:I never make friends with those who are greedy.我从不和那些贪婪的人交友.be friend with 是……的朋友(=be a friend of sb.).如:I have been friends with him for ages.我跟他是多年的朋友。Make enemies with sb.与某人树敌。如:Soon he made lots of enemies.很快他有了许多敌人。

4.His friends help him when he is in trouble, but he must also be strong and help them when they need him.

他有困难时朋友会帮他,而他也必须坚强,在朋友需要时也能帮助他们。

Be in trouble 在困境中。如:Please turn to me whenever you’re in trouble. 有麻烦时请找我。Get into trouble .陷入困境; get sb. into trouble 使某人陷入困境。如:He got himself into trouble by saying nasty words.他由于讲脏话而惹上麻烦。Be out of trouble/get out of trouble摆脱困境。

5.harry also learns to be brave and to do things he used to be afraid of.

哈利也要学会勇敢,做以前害怕做的事。

1)(that)he used to be afraid of 作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ings.

2)Used to+动原意“过去经常……”。如:He used to be late, didn’t/usedn’t he? 他过去经常迟到,不是吗?

There used to be a tall tree here.过去这有棵大树(现在不存在了)。

3)be afraid of (doing) sth.害怕做某事(强调结果)。Be afraid to do sth.害怕去干某事(强调过程)。如:he is afraid to speak English in public, because he is afraid of being laughed at.他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英语,因为担心被人嘲笑。

6.He learns the truth about his past, a dark secret that will make his life and his choices more difficult.

他了解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真相,一个严守着秘密,他的生活和他的选择也因此会变得艰难。

1)句中a dark secret (= a secret that is closely guarded )意指上句中的the truth ,作同位语,其后接由引导的定语从句。That 在从句中作主语,故不能省略。

2)learn about 了解到 ( = know about ).如:I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his college life.我了解到他大学生活的很多方面。

3)make + 宾 +形容词意为“使得……”如:What he said made all of us disappointed.他的话使我们大家都失望。Be made +形容词意为“被弄得……”。如:The floor was soon made dirty after the children returned from school.在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地板很快就弄脏了。

7.--- the adventures Harry comes across --- help him understand the real world.哈利遇上的那些冒险活动帮助他明白这个真正的世界。

1)句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that) Harry comes across, 修饰先行词 adventures.

2)Come across 偶然发现或遇见(see sb. / sth. By chance).如:Don’t stop to refer to your dictionary whenever you come across a new word.不要一看见生词就翻字典。

Come across 原意为“走过”。如:Come across to my office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到我办公室来。

8.Harry has to fight against bad wizards and do the right things.

哈利不得不和坏巫婆作斗争,伸张正义。

Fight against 与……对抗。如: The whole nation are uniting to fight against SARS全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对抗非典型肺炎。Against 有“与……相对/相反;防备”之意,故经常有下列表达:be against one’s opinion 反对某人意见;go against nature 违抗自然;vote against 投票反对;against the sky在天空映衬下; sit against the wall 靠墙坐着;save against a rainy day未雨绸缪; compete against与人竞争;defend sb. against …保卫某人不受……侵犯。

9.You must believe in what you do and who you are… 你必须相信自己做的事和自己身份……believe in 信赖;信任。它表示对人或物各方面的信任(have a trust in sb. /sth),而believe只表示相信某人的话或一些表面的东西。如:I believe him ,but I don’t believe in him.我相信他的话,但我并不信任他. You must believe in yourself.你一定要自信。

10.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 is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he or she grows up to be.

一个人的出生地和他/她的相貌并不和他/他长大后干什么一样重要。

该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句。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是主句中两个并列的主语从句,what he or she grows up to be.是比较状语从句中的主语从句,省略了谓语is important. Be not as…as…=be not so…as… 不和……一样……

11.“Did you hear that?” she whispered

“你刚才听到那个了吗?”她小声问。

whisper低语;whisper sth . to sb.耳语。对某人低声说出某事。

如: The news was soon whispered to our village.消息很快传到我们村。

12.It sounded like a woman crying.

听起来像是一个女人在哭。

sound like听起来像,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如: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s, It sounds like a train going under the ground.地震发生时,好像是有火车在地下经过。

Sound as if 听起来似乎。后接句子,有时用虚拟语气,如:His voice sounds as if he were a foreigner.他的声音听起来是外国人的。其他类似:look like/as if 看起来像。Smell like /as闻起来像,taste like/ as if 尝起来像。

13.If only they could find a way to get the room, or whatever it was, behind the wall.

要是他们能找到通往那个房间的路那该多好,或无论是什么地方,只要在墙后面就行。

If only… 要是……多好,该结构使用虚拟语气,与I wish 用法同。如:If only I were you! 要是我是你多好!If only I had followed your advice! 要是我早听了你的话多好!if only I would go to college tomorrow!要是我明天能上大学多好!

比较:only if 只有在……条件下,

如: You will succeed only if you study hard.只要努力你会成功的。

14.He was just about to say something when Helen turned around.他正要开口说话,就在那时海伦转过身来。

Be about to …when…正要……突然……

When 用做连词,连接两个并列句,相当于and then / and at that time .

如:We were about to start off when it rained hard.我们正要出发,天突然下起大雨。

模块二:Create a poster

任 务:

Create a poster

目 的: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材 料:

Some posters

语言技能:

Writing

语言知识:

New words and drills in this unit.

提示词语及句型:

Qi Baishi 齐白石 Vincent van Gogh 凡高

Pablo Picasso 帕勃罗毕加索 Leonardo da Vinci 列昂纳多达芬奇

活动形式:

Group work; Class work; Grade work

操作过程:

The Show of the World Famous Paintings

a)Brief introduction to some painting

b)Some information on the show

c)A poster going with some drawing

模块三:Read some English story books

任 务:

Read some English story books

目 的: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材 料:

<< Harry-potter>><><><>

语言技能:

reading

语言知识: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n this book

活动形式:

Single work or Group work

操作过程:

a) Read “Harry Potter” in this unit.

b) Go to the school library or book stores to read a series of story books about “Harry Potter”

c) Some other books which are fit for the students’ level.

评价性练习

1.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or phrases from the box.

unhappy; miserable; character; believe; believe in

treat---as; fight against; be in trouble; if only; make friends;

Making friends

1__________ _______ is a happy thing while the life without friends is 2_________ even 3________ . Making friends with good 4__________ is very important for one’s life. Good friends not only 5 _________ each other’s wards but also 6_________ ___ each other. Good friends are always helping each other when they 7_______ ___ ______.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 good friend always 8_________ friends’ things ____ his own. Sometimes good friends, however, 9_______ ______each other on different opinions. 10_____ _____ they could find a lot in common, their friendship would continue. Or they will say “good bye” to each other.

Answers to the blanks:

1. Making friends; 2. unhappy; 3. miserable; 4. character; 5.believe;

6. believe in; 7. are in trouble; 8. treats--- as; 9.fight against; 10; If only

2.句型转换(一空一词)

1. How goods are shipped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ow goods are_______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by_______.

2.She made this material into a dress.

The dress _______ made _______this material.

3.“Don’t smoke here,” he said.

She ________ me _______ to smoke here.

4.The place _______ _______ once a small fishing village has now turned into a modern city.

5.You mustn’t take the books out of the reading room.

The books mustn’t ________ _______ out of the reading room.

6. Italy lies in Europe.

Italy is a _________ ________.

7. Let’s go for a walk in the park.

What ________ ________ for a wall?

8. The journey took them three days by ship.

They _______ three days _________ the journey.

9. It was not difficult for her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She had no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out the problem.

10. Father didn’t allow me to go there.

I __________ not __________ to go there.

Answers to the Ex 2

1.taken; sea/water/river 2. was; of 3. asked; not 4. which/that was 5. be taken

6.European country 7. along going 8. spent; on 9. difficult working 10. was; allowed

3.单项选择

1.The play ground used to be very broken, _________ it ?

A. doesn’t B. didn’t C. isn’t D. don’t

2.Let Li Ming play the toy together with you. A child should learn to ________ .

A. play B. work C. fight D. share

3.He is a lovely child, ________ child who turns to me for help whenever in _____trouble.

A. a; a B. a; 不填 C. 不填 a D. the 不填

4.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do ______ is right.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it

5.One should learn to fight __________ difficulties.

A. for B. against C. in D. with

6.The house looks pretty _____the blue sky.

A. in B. on C. over D. against

7.To tell the _______, I don’t believe him.

A. fact B. truth C. reality D. lie

8.He’s a man worth ________ , so you’d better stay away from him.

A. believe B .believe in C. being believed D. believing in

9.He was very thankful to me because I ________ him to a tour of Shanghai.

A. served B. treated C. asked D. offered

10._______ I hadn’t wasted so much time playing video games.I wound have got well with my study.

A. If only B. Only if C. If D. Only

Answers to Ex 3

班主任教育案12 篇4

教学 内容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学具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内能

热传递

卢成芳 知识与 技能

执教人

§12.2内能 热传递

课 型:

高原

执教时间

新授 2012-09-24

1.知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区别。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3.明确热传递时,内能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1.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进而理解内能的含

义.2.组织学生通过体验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过程,知道改变内能的一种方法-热传递.1.结合本节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善于钻研的思

维品质.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1.知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区别。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1.知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两个相同的烧杯,冷、热水,的、红墨水,火柴,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设计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说出: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②.一个物体能对另一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势能………..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动能

二次备课 学生回忆点及时订正

提问时对于错误的答案也要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予以一.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②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板书:§12.2内能)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内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滚动.问:小球具有什么能? 演示②: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

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拨,错误之处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气是否具有能? 点?该具有什么能? 演示③:高举起小球.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 问:分子间有什么力?()演示④: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当的距离(异名磁靠近,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分子组成,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引力和斥力

③.势能, 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做了功,具有能.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的一面.现象如果不是太明显,可以做个背景帮助学生观察.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②.有做功,具有能量;水蒸气由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的运动中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

教师分析:两辆小车上的外力辙去后,小车之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该实验对我学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们有何启示?

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 演示⑤:按住两小车上的磁铁,使两同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名磁极相对、挨近(约2~3mm),然后松开具有动能.手,可见小车相互推开.结论: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体的内能。(板书)强调: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量。

说明: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2.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板书)启发:猜想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在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两烧杯中加入两杯红较)。

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与上述实验类失,则分子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势能就表现出来,即分子间

学生得出结论:与两相斥的磁铁类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即分子间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势能。

学生分析并回答:

现象: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似,假如分子间的斥力突然消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势能.墨水.(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 说明了:温度高→扩散快→分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板书)

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

请学生花时间分析.注意区分概念.教师:可见内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内能改变与否关键看温度,那么如何 改变内能呢? 3.热传递:

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这些热传递现象的共性。

温度的变化反映了物体内能的改变,所以上述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

学生概括这些热传递现象的共性。热传递过程中①存在着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②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

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 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 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 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4.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2)热量

通过纠正关于热量的错误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热量的概念。

问题: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A.物体具有热量增加。B.物体的内能增加。C.物体具有的功多。D.物体必定是吸收了热量。

其中正确的只有B。热量和功,都是在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中,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

2.热传递现象:热传

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学生分析每一个选项.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

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变。所以“物体具有热量(或功)”的说法是错误的。D也是错误的,因为使物体温度升高还有对物体做功的方法。课堂练习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大。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2.C 课堂 总结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随堂练习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学生解答: 1.D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上一篇:保险计划书怎么做下一篇:筷子的神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