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2024-09-30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共8篇)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篇1

1、课程超市

课程超市是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自主开发、建设丰富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三级课程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的多元化、有层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课程超市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建立课程结构,通过科学的课程管理,以学校给学生“配餐”和学生自己“点菜”等方式,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份个性化的课表,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构建课程超市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统领整个课程体系的理念;以课程理念为指导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着力打造校本的核心课程,使其产生引领作用;依据可供资源,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建立系统的课程管理制度,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和参与课程,对课程质量进行适时监控和评估。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拓展等方式,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可供学生选择、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自侧重的三级课程体系。建设校本课程建设,一要明晰学校教育理念、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求等;二要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三要抓好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四要关注评价与改善,涉及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

[

3、东庐“讲学稿”

东庐“讲学稿”是东庐中学师生教学中共用的一种文本,它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后的产物和“教学合一”的载体。

它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备课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形成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学稿”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具体过程为:①教师提前疏通教材;②主备教师先行备课;③备课组备课,修改、审核,制成文稿;④提前将“讲学稿”发给学生,并课前检查完成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⑤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交流。

学生使用“讲学稿”时要体现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原则。根据“讲学稿”的提示,学生课前在“讲学稿”上标记疑难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课堂上积极参与质疑和讨论,记录学习要点、方法、问题等;课后将“讲学稿”分类装订,随时复习和巩固。

“讲学稿”的运用,应注意做好两个结合:扣紧教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扣紧“讲学稿”与课堂有机生成相结合。

4、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组织、参与和指导下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讨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激活各科学习的“仓储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严谨的研究态度。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形式有: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索,班级共同研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讨论问题;现场观察,查阅资料。

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开设讲座,指导选题,组织课题组,进行选题交流,实施研究(中期交流),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组织阶段性成果交流和论文答辩。

研究性学习要鼓励学生从兴趣入手,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不盲从权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宜小,注重过程体验,不应刻意追求“价值”和“定论”。

5、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班级学额较少(小学一般每班28人、初中一般每班36人以内),按照民主性、平等性、充分性、综合性、个别化等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彰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真正得到落实。

实施小班化教学,一要抓好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效益观、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二要创设形式温馨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学习化、风格个性化的小班教学环境;三要开展教师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观摩、研讨、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适应小班教学的专业水平;四要着力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契合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及其操作方式;五要加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对小班化教学支持力度,在经费、人事等有关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学区学额上适度控制,在教科研上加以指导。

6、“做中学”科学教育

“做中学”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方式开展的自然科学普及教育。它以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而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改革的实验。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都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增强科学素养打下必要的基础。

开展“做中学”要把握以下要领:

⑴“做中学”科学教育强调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未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其倡导的首要原则。

⑵要鼓励儿童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为儿童终身学习、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⑶案例的开发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兴趣,要有利于儿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拓展儿童的视野。⑷“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儿童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采用激励性评价。

⑹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大学生志愿者、科技工作者及互联网的作用。

7、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在职业教育中,师生通过共同生产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产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教学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项目教学的实施应注意以下要点:一是项目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应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应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应具有一定难度;二是项目教学的过程,应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三是项目教学的结果,应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并且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与学习的方法;四是项目教学的方法,应让学生有机会自行计划、自行组织学习行为,自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8、中学生“导师制”

中学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中学生配备指导教师、为中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往和职业选择的帮助与指导,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

建立中学生导师制,可以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从而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人格平等、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科教学互动、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校内全员组织、社区资源共助)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实施导师制的初衷和目标。

9、重考申请制

重考申请制是在学生自主选择、报名的基础上,学校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允许学生有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以避免一次考试的偶然因素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心理压力。

重考申请制促进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矫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体现了考试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也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人文关怀精神。

实施重考申请制要把握以下要领:

⑴自主选择报名是前提。重考的时间安排一般在第一次考试后的一周之后,在对第一次考试讲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反思,自主选择是否参加重考申请,选择哪些科目。

⑵重考命题难度的控制是关键。第二次考试的命题难度既不能超过第一次,又不能人为地降低难度。可以同时出A、B卷的方法,尽可能控制命题难度波动。

⑶实施重考成绩认定应合理。一般采取两次成绩中选择较高的一次,也可以采取两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

10、“三证五卡”制

“三证”是指“品学双优证”、“身心健康证”、“特长技能证”;“五卡”是指“网络技术达标卡”、“英语会话达标卡”、“汉字书写达标卡”、“普通话测试达标卡”、“实验操作达标卡”。“三证五卡”制是一些高中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实施的“学生素质发展合格证书制度”,也是一种可测量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制度。

实施“三证五卡制”,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和技能特长等六个方面主动、健康、和谐发展;其价值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实现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根据学校制定的“三证”基本要求,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确定优秀、合格和暂不合格等三个等第。

“五卡”的要求是:“网络技术达标卡”按省级计算机统一会考成绩确定等第;“英语会话达标卡”按市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确定等第;“普通话测试达标卡”按市普通话测试成绩确定等第;“汉字书写达标卡”按学校制定的测试标准测试并确定等第;“实验操作达标卡”按省级理化生实验操作会考成绩确定等第。测评工作一般安排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暂不合格者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补测。

11、职教学分制

职教学分制是职业学校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评价制度。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要实现以下目标:用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既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用学分和学业成绩分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实行分层要求、分类考核,实行“绩点制”,建立起学习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这有利于建立教师竞争机制,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实施学分制要把握以下要点:

⑴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按专业大类制定教学方案,构建宽基础、多向度、多证书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层次化和模块化。

⑵开发或引进各类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课创造条件,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学分占总学分的80~90%,任选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0~20%。

⑶计算学分以该课程(含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以学期为单位时间。一般课程以16~18课时为1个学分,独立开设的实践课、公益劳动、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等以32~36课时为1个学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学生修习的总学分文科类专业最低不少于160个学分,理工及技术应用类专业最低不少于170个学分。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折合成相应的学分(高级8个学分,中级2个学分)。

⑷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采用百分制记分,考查采用等级制记分。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构成,比例为4∶6。成绩及格,方可获得相应学分;考核不合格,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应进行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须对该课程进行重修。

12、学生成长全记录

“中小学生成长全记录”——《南京市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袋)》,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态及其过程的“成长档案”。

采用“中小学生成长全记录”这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促使学生承担起对自己成长的责任,促使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使用《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袋)》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⑴《南京市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袋)》在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中、高中一年级新学期开学后下发。班主任要利用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各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利用班会课等时间指导学生填写。

⑵《南京市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袋)》里存放的应当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性材料,由学生收集、整理,每次填写《素质发展记录册》时存入《素质发展记录袋》里,然后交给班主任保管。

⑶为了避免《南京市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袋)》的毁损和遗失,平时由班主任统一保管。

⑷学期结束,班主任将《南京市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袋)》发给学生带回,开学报到时再返回给班主任。小学二、四年级结束,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时交还学生,作为成长纪念。

⑸学校在组织使用《素质发展记录册(袋)》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

13、发展性绩效评估

发展性绩效评估是我市对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所进行的激励性评估。实行发展性绩效评估,是为了发挥评价功能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每一所学校在各自起点上比管理、比进步、比效益。引导学校自我反思、相互学习、积极竞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价指标分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等三部分。

“学生发展”评价着重强调四个方面。一是“遵纪守法”,学校当年无学生犯罪;讲究诚信,考试无作弊。二是“身体健康”,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达95%以上。三是“学有所长”,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四是“学业成绩”,以不同起点学校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成绩的推进率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建设情况。

“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标准是所教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强调两方面,一是“师德建设”,落实教师基本道德规范(“三要八不准”);二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主动参与各级教学实践活动。

“学校发展”评价着重强调三方面。一是“课程实施”,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二是“办学绩效”,教育教学质量好,社会认可度高,无安全责任事故。三是“服务质量”,学生对学校教学服务质量满意,学校为师生服务周到。

发展性绩效评估每年一次,由学校自评,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确认,提出评价意见。在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公布评价情况。

14、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

实施愉快教育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实施愉快教育要把握以下要领: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上,要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开展,全面落实;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育形式上,摒弃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

15、情智教育

情智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智慧潜能开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情智教育致力于使学生成为拥有“高尚的情感”和“丰富的智慧”的大写的“人”。实施情智教育,一要抓好情智管理。学校的管理活动要充满人文关怀,使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尊重、信任、赏识师生的人格和智慧;弘扬师生人性光彩,发挥师生智慧才干。二要创设情智课堂。情智课堂是充满情趣的,是“登山式”渐入佳境的,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三要营造情智校园。情智校园是书香校园;情智校园是畅想校园;情智校园是文化校园;情智校园是创造乐园。四是开展情智活动。

16、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在继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致力于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信舒展、快乐、健康、最优成长的教育模式。

赏识教育是通过“尊重、相信、理解、激励、包容、提醒”与“善待差异,引导自选”的态度和方式,达到“走近生命”,从而“发现潜能,唤起自信”,使学生学会感激,学会关心,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实施赏识教育要解决“不赏识”问题。改变教育中指责、抱怨的习惯心态,变“食指教育”为“大拇指教育”。实施赏识教育要解决“假赏识”问题。改变教育中一味地溺爱、一味地表扬、奖励的错误倾向。赏识教育看重优点,不纠缠缺点,用优点激励孩子不断进步,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好孩子”,拥有“好心情”,过上“好日子”,形成良性循环,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和挫折。

17、求真教育

求真教育是以“真”为培养目标,以“求”为教育过程,凸现自我,强调互动,引导学生真诚待人,真心做事,获得真知与真能的教育。

求真教育立足于学习求真、生活求真、做人求真三个层面,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真善美人格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

实施求真教育,一要培养和推行“小先生”制,倡导教人先教己,教己求真、教人求真,教学相长;二要强化综合实践能力,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三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心服务,真诚交往。

18、陶老师热线

“陶老师”热线是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对社会使用的一个名称,是南京市教育局主办的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危机紧急干预的专业性机构,由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承办,以该所资深学校心理咨询专家陶勑恒的名字命名,由我市教育系统中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专业人员、外聘医学心理治疗专家组成一支专业队伍开展工作。

“陶老师”热线的开办旨在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等心理保健工作,促进他们人格健康、和谐发展。

“陶老师”热线由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构成一个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网络。

⑴热线电话全年每天24小时开通,向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⑵心理咨询中心在双休日白天开放,接待热线电话中发现需要当面深入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个案,以及直接要求心理咨询或学校心理咨询室、其他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转介的个案。

⑶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接受基层学校的预约,到现场提供所需的心理咨询服务。⑷在报纸等传媒上开设信箱、专栏或专门节目,为学校和社会开设相关讲座等。

19、成人仪式教育

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是在全日制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中倡导开展的一项公民素质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公民意识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成人宣誓仪式等四个环节。

通过成人仪式教育强化中学生成人意识,引导他们在成人之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通过成人仪式教育培养服务技能,引导广大中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志愿服务中,培养和训练生活技能、劳动技能、服务技能和创造技能;使他们在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参与中,把自己培养成为爱国家、爱人民、富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开展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有以下形式:

⑴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和法制课程,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14~16周岁的青少年掌握宪法和法律的有关知识,培养中学生的国家公民意识。

⑵开展成人预备志愿服务,主要是组织中学生在14~18周岁成人预备期内参加总时数不少于100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⑶开展技能训练,培养中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基本生活和学习技能,遇到突然事件时的自护、自救、互助技能。

⑷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在中学生年满18周岁时,组织他们集体面向国旗宣誓,突出仪式神圣、庄严的特点,给中学生的一生留下深刻印象。20、学生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普通中学帮助学生个体了解与认识自我,对人生的每一发展阶段(学业、职业、事业、生活等)所面临的状况与任务加以规划与安排,以期达成自我实现的教育活动。

生涯规划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一生,唤醒学生自主成长和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辅导,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涯的独特性、发展性、终身性、综合性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独特的心理诉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并在课业、讨论、活动中加以尝试。

21、中小学生才艺拓展

中小学生才艺拓展是指依托我市丰富的科技、文艺、体育等资源,面向全市组建的科技、艺术、体育等学校团队,旨在发展学生才艺和个性特长的教育活动。

“才艺拓展”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特色办学,为学生发展科技、艺体等方面的特长提供了平台。

实施才艺拓展教育活动,学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善于挖掘社区资源,注意加强教师专长的培养,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学校才艺拓展教育活动应成为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载体,要鼓励大多数学生参与,对特长明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加快特长发展。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规划、组织和指导,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22、素质教育校外基地

素质教育校外基地是面向中小学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亲历实践过程为主要形式,开展各类(爱国主义、科技、国防等)教育活动的场所。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活动,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走进自然,活跃身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活动要遵循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目标、任务和要求;要因地制宜,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达到教育效益最佳化;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促进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内容设计要突出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要确保安全性。

23、“模拟—体验”教育

“模拟—体验”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小学通过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角色模拟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成人、成人的职业和成人社会的一种学习和教育活动形式。诸如模拟法庭、模拟竞选、模拟联合国等。

通过“模拟—体验”教育活动,学生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地扮演角色,了解各种成人职业的要求与特点,理解成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学会体验和换位思考、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意向和人生理想。

“模拟—体验”教育活动包括前期准备和模拟活动两个阶段。首先要选择模拟活动主题,并设计模拟活动方案;其次要教育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模拟活动文本,理解角色的内涵和背景;对所模拟的角色有充分的理解、深入情景中去理解所模拟的角色,体会各种社会关系,并根据要求在模拟活动中施展个人魅力、展现自身个性特征。

24、校园学生节日

校园学生节日是指学校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当代中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创设并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各成系列的“节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创造节、读书节、技能节等)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才华充分展示搭建平台。

举办校园学生节日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自愿学习,在活动交往中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文化、生活;展示个性,培养社会活动能力。举办校园学生节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注意活动性与学习性相结合;注重节日活动的品位和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功能。

25、周末大世界

周末大世界是指由学校发动组织或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组织的、利用周末假日在校内外开展的健全身心、发展个性、增长知识、才干,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

周末大世界、特别是校园周末活动,旨在课堂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以外,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兴趣、引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平衡与活跃学生身心,拓展素质教育渠道,惠及课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校园是安全、设施全面、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周末可以从中自由选择所喜爱的学习与活动项目,获得轻松、自由与快乐。

开展周末大世界活动,一是要注意兴趣第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自愿报名、全员参与;二是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交通、失窃、中暑、意外伤害等事故等;三要形式多样;四要加大宣传,满足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强化其参与感和成就感。

26、假日生活实践指南

“假日生活实践指南”是学校从家庭实践、社会实践、学科学习实践、兴趣特长发展等方面全面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暑假和寒假生活的指导性计划。

“假日生活实践指南”以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的假期为目的,着眼学生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整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立、自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假日生活实践指南”的设计要把握以下要点:

⑴重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实践,学习料理家务,学习搜索、选择电视节目,学习文明浏览网站;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参观著名场馆,游览风景名胜,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指导开展学科学习,尝试预习新知,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中外名著;指导兴趣爱好发展,选定发展方向,确立发展计划,记录成长轨迹。

⑵重资源整合:指导教师熟知“指南”的框架,告知家长参与“指南”的环节,组织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对“指南”设计进行论证、编写和使用后的调查、修订。

家长是学生假日生活实践的监督者和指导者,学校要及时加强和家长的沟通,统一共识,充分发挥家长在落实学生“假日生活实践指南”中的主导作用。

27、跨境“手拉手”

跨境“手拉手”是指中国的中小学学生与外国学生通过互访、就学、上网、通讯等方式,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相互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和风俗民情,建立友谊,并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延续和发展他们之间的友谊。

通过跨境“手拉手”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增进对多元国际文化的理解,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与外国人共处,培养学生生存能力,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

开展跨境“手拉手”活动可采用以下形式:中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并制定互访计划;定期互派师生交流;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到对方国家进行短期居住或学习;接收外国籍的学生到学校就读;经过教育中介组织,一些中小学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国外学校短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国外学生相互交往、建立了友谊。

28、校园家长开放日

“校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学校校园、教育教学活动面向家长、社区对外开放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现代学校“开放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通过“校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要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学校、了解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通过校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增强学校和教师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的意识,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校园家长开放日可采取以下形式:

⑴参观校园。让家长走进校园,亲身感受校园的育人氛围和学校的巨大变化。

⑵观摩教学。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家长亲身感知学校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近距离地观察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孩子的发展水平与状态。

⑶才艺展示。让家长看到学生的发展。通过展板、作品展示、文艺汇演、体育技能表演等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⑷咨询、交流、研讨。安排有经验教师接受家长咨询,对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碰到的难题进行指导;组织家长交流,让教子有方的家长介绍经验。教师和家长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问题交换意见、形成共识。

⑸共娱共乐。结合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或班级组织的艺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邀请家长或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共娱共乐,增进感情。

⑹意见反馈。发放“开放日”活动征求意见表,让家长对听课,对班级工作,对“开放日”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建议;让家长走进会议室、校长办公室,对学校工作建言献策。

29、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各类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数字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教师教育、公共服务以及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中,形成高度数字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实施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办学的质量、效益。

建设数字化校园,一是要以新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抓好分步实施;三是要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四是要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教育资源;五是提高信息网络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育人效益。30、南京学校“五室”建设

南京学校“五室”建设是指学校建设的图书阅览室、网络学习室(校园网吧、电子阅览室)、技能创造室、心理咨询室(谈心室、心灵小屋等)和校史室。“五室”是教育技装备的基本项目,是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的重要条件。

“五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五室”建设要根据全市的总体规划和规范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体现学校文化特色;要讲求科学、实用,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为原则,力求低成本、高效益;要注意建管用结合,向学生充分开放,提高“五室”设施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五室”的育人功能。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实行校与校之间开放合作、资源共享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篇2

外语教学法的不同流派主张的教学模式和步骤虽不尽相同, 但其关注的核心却大体一致。这些流派的演进反映出对两大问题的探究, 其一是通过外语教学应使学习者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即外语教学的目标;其二是对外语教学内容的研究, 即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这些问题在早期的外语教学法中即受到关注, 而这种关注也正是推动外语教学法不断创新的驱动力。笔者将循着历史的脉络就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进行概述,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以总结经验和不足, 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历史比较悠久的外语教学方法。德国语言学家H.S.Ollendorf, Johann Seidenstocker等人结合当时的机械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从理论上阐释了这种教学法的合理性。因此, 语法翻译法曾一度被称为“普鲁士法”。语法翻译法认为,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语言, 读懂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 从而训练学生心智、提高人文素养。教学中首先研究语法规则, 然后将其应用到本族语与外语互译的句子或课文中。外语学习即识记语法规则, 教学着眼于学习者“读”和“写”外语的能力, 强调准确性。学习者的母语始终是教学的媒介语, 用来解释、比较语法规则。

由于教师用母语授课, 基本不需要任何教学设备, 这种方法成为18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欧洲学校里主导的外语教学法。但若从现代的视角审视, 其缺点也显而易见。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语法规则和翻译, 忽视了语言技能和用外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读和写, 忽视听和说, 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难以提高;教学形式单一, 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直接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 欧洲各国之间的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 西欧一些国家已经酝酿着一场外语教学的革新运动, 其矛头直指“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方法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观点的影响,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的成立和国际音标的制定对推动该法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直接法主张用教儿童本族语的方法、“通过学说话”的方法学习外语, 强调模仿、直接学习外语和应用外语, 使学习者全面掌握外语。教学过程是逐句地听、模仿、反复练习, 直到养成语言习惯。不同于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的教学过程只用外语进行, 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 完全不借助翻译, 使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

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直接法是外语教学法历史上的一次进步, 为之后的听说法等教学流派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应注意到, 直接法在对外语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还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直接法过分强调外语学习与幼儿母语学习之间的共同点和母语在教学中的消极作用, 忽略了母语的积极作用。

三、听说法和视听法

听说法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其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语言学。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语言学, “语言是言语, 不是文字”, “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 语言学习是习惯的形成, 通过S (刺激) ———R (反应) ———R (强化刺激反应) 来巩固并形成学习者自动化的语言习惯。听说法主张以句型结构操练为中心, 突出句型的重点与难点, 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 尤其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

视听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 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图片等等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 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由于这种听说训练需同一定的情境结合、在某一情境基础上进行, 视听法又被称作情境法。与听说法相比, 视听法把教学过程进一步归结成用幻灯片、图像、声音等全部信息相结合来刺激视听感官, 让学习者模仿, 反复强化训练, 最后形成自动习惯。

笔者之所以将听说法和试听法相提并论, 是因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通过基本句型结构的反复操练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片面强调机械操练, 忽视语法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读写能力。

四、认知法

在“听说法”慢慢衰落后, 认知法便应运而生, 于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JB.Carroll首先提出。当时语言学家Chomsky对听说法的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习惯结构, 而是一个生成转换结构;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学习者通过内化规则可以创造出许多新言语;语言能力决定语言行为。认知法试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来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强调语法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也被认为是“现代版”的语法翻译法。在教学中主张在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训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认知法认为语言错误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语, 适当地矫正错误。

认知法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一个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但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认知法还有待理论和实践上的充实。首先, 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应用于外语教学仍处在探讨阶段;其次, 认知法忽视了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学习者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不分阶段、笼统地提倡口语和书面语并重, 不符合外语教学的实践。

五、交际法

交际法也称功能法、意念法, 它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 至今也没有一种定义能对其内涵做出全面而准确的界定, 其主要理论包括。

1.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 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即乔姆斯基所说的linguistic performance及海姆斯提出的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而不是训练学生仅仅掌握所学外语的语言形式 (即乔姆斯基所说的linguistic competence) , 同时还研究分析了影响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八大要素 (如情景、功能、意念等) 。

2.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及对外语能力的多种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 并把语言教学分解成“单元”或“小单元”。每个单元针对学生的一项要求, 单元之间彼此联系, 构成整体。总而言之, 强调学用结合, 根据用的要求来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而以往的教学法则多是根据语言的要求来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3. 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教学或教学过程“交际化”。语言的运用不仅要求语法规范、句型正确, 更重要的是看是否适合交际场合。因此交际法主张外语学习应放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 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 外语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 而不是交际活动的目的, 即学生进行交际活动必然取得学会语言的结果。《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之一亚历山大曾提出交际法是“通过语言做事 (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 ”。学生使用以一系列交际项目为中心进行编写的教材学习, 教师讲解的目的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随着学生“内在语法 (internal grammar) ”的不断成熟, 语言形式的偏差或错误会逐步自然地“标准化”。有些交际法学者认为, 从交流思想的角度来看, 外语讲得流利较之正确更为重要。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有些错误, 但不影响理解与交流思想, 比之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 却结结巴巴难于表达思想更为实用, 更能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由此可见, 交际法是一个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学法体系, 它的出现促进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特别是在以往从未受到重视的语言交际功能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从而促使人们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教授。在教学实践方面, 大量按照交际法原则编写的外语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但交际法也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 如何系统科学地统计语言功能项目来组织教学;意念功能与语言形式之间并非一一对应, 教学实践中应如何结合、协调, 等等。

六、人文法

在美国, 当乔姆斯基的理论重创听说法以后, 外语教学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困惑和混乱。当时听说法已解体, 而认知法又未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一些外语教师便把注意力转移到心理语言学上来, 重新树起人文主义的大气, 开始重视调动外语学习者的主体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出现了被称之为“人文法 (Affective-Humanistic Approach) ”的一个家族。以下本文就几个有代表性的流派做一回顾。

1. 全身反应法。

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阿歇尔 (Asher) 率先倡导这一教学法。阿歇尔指出,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成功的二语学习成年人经历了与儿童母语习得相似的过程。阿歇尔通过研究发现, 成年人对幼儿使用的语言最初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命令”, 幼儿甚至在尚未学会说出这些语言之前已经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回应成人。在课堂上, 教师先发口令, 并用动作把口令的意思表现出来, 学生理解后, 也跟着做动作, 再学着把口令说出来。然后再由学生发口令, 教师做动作;学生发口令, 学生做动作, 直到全部听懂了, 初步学会了, 再见文字, 进行书面练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全身反应法还必须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2. 社团语言学习法。

这种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Charles A.Curran提出。这种教学法倡导课堂上学生围坐成一圈, 教师游动于圈外,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由教师译成目的语, 学生学习这些译成目的语的句子, 并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运用。这种教学法追求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 学生主动大胆, 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这一教学理论还包含了许多新人文主义的思想。例如, 语言教学是一个社会过程, 语言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交往是双向的, 不应把教学看成是信息的简单传递, 教学亦应是双向的;教学中的交往存在学习者之间和学者与知者之间两个层次,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 而学者与知者之间的交流是不平等的, 不平等的交流将经历依赖、冲突、宽容、独立的过程。

3. 自然法。

不同以往16、18世纪学者已经做过的尝试, 克拉申 (Krashen) 等人于1983年提出“新”的自然法, 将其建立在五个假设之上:习得———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察假设;输入假设以及情感过滤假设。尽管外语教学界还有不同意见, 但这种理论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其开创性的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

除上所述, 国内外还有一些外语教学法值得注意, 如暗示法、浸入式教学法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教师张思中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包天仁教授的“四位一体”教学法等, 对外语教学都产生过一定的作用。

束定芳与庄智象曾于1996年针对外语教学法优劣的争论客观、辩证地提出, (1) 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本身并无优劣, 关键是何时、对谁、为何使用; (2) 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教学方法意味着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并非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 (3) 现有外语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 我们在“拿来”时, 必须考虑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 必须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条件、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相联系。

目前, 国外外语教学领域出现一种普遍的趋向, 即教学法学者和外语教师对各种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态度。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亦可走这条兼收并蓄之路。就现阶段英语教学而言, 各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不是多种教学法的简单叠加, 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设计出更为高效、科学的外语教学方法, 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各种层次教育机构英语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多媒体设备基本普及;编排新颖、内容丰富的外语教材不断涌现;原汁原味的影像、声音、文字学习材料层出不穷。身处这样时代背景的学生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英语教学多种教学法同时并存、相互融合、取优去弊、各有侧重的综合运用是必要的。

笔者认为,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相当的灵活性。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同时, 还要做到与时俱进, 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学生的外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郭文.现代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4) .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篇3

一、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里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它的优点是:在外语教学里创造了翻译的教学形式;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着重阅读,着重学习原文或原文文学名著。翻译法也有许多缺点:忽视口语教学,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忽视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口语差,过分强调翻译的作用,忽视了语言的其他操练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交际的能力,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里的作用,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直接法也叫自然法,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外语工具;强调口语和语音教学,抓住了外语教学的本质。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通过句型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计划地学习实用语法,发挥语法在教学里的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才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生动地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丰富了外语教学的内容。

三、听说法,它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功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来,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它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四、视听法,它发扬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但它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的训练。

五、认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得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它以认识心理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在提倡认知法时切勿重犯语法的老毛病。

六、功能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其最大优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但也存在缺少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其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的缺点。

以上是现行的主要外语教学法的流派,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从指导思想到编排体系已不属于语法翻译法的范畴,课本重视语言形式。这套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的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大纲要求在具体交际目的的语境中进行英语教学。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那种封闭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实行生动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课前准备,唤起学生学英语的欲望。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唱唱歌,振奋一下精神,或者给学生放英语歌曲录音。用英汉对译的方式讲讲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及目的或值日生用简单流利的英语报告当天情况。这样可以用优美的歌声,教师流利的英语表达,使学生心情舒畅,产生强烈的学入愿望。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情景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等创造情景进行教学。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表演,这样可使学生在半真实的情景中理解,运用语言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涨,而且印象深刻,知识掌握的扎实牢固。

利用电教手段,如录音机,幻灯,投影仪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自我意识强,所以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提问,多回答,多说,多练,再给他们适当的鼓励。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或个人评比,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英语课堂游戏,寓教于乐。要结合教学内容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可以在课上穿插游戏,如猜谜语,编顺口溜,进行单词会话接力赛,书法,会话比赛等,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学艺术发挥方面也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一环。大纲强调英语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使用目标语言的好典范。教师不单单是作为传输知识的桥梁,媒介或载体为学生所接受,而且是作为学问家为学生所效仿的。教师功底深厚,学生就信服,教师就具有可信性,示范性和吸引力。相反教师发音不准,口语结巴,常出错误,知识面窄,即便是具有较强外部动机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坏。流利清楚的口语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切不可忽视口语的效应。教师课堂教学要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而选择或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是要体现适应性,体现学生的不同经历,年龄,期望等情况的不同。

质量的保证,需要热爱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周围环境刺激对人们发出信号作用而引起的。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情感协调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融洽才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篇4

国内几个主要的教学流派,总结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在教坛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我们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掌握当代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而概括出优质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几个主要教学流派的做法

1.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教学的一般步骤:①准备练习;②出示尝试题;③自学课本;④尝试练习;⑤学生讨论;⑥教师讲解;⑦第二次尝试练习。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教学的基本原则: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

五项操作要义:①以美为突破口;②以情为纽带;③以思为核心;④以儿童活动为途径;⑤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3.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法

七条教学基本原则:①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②在教师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③启、读、练、知、结相结合;④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⑤尽量采用变式复习加深理解和巩固;⑥强动机、浓兴趣;⑦自检与他检相结合。

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启、读、练、知、结。

4.黎世法:异步教学法

六段教学方式:①提出问题;②指示方法;③学生学习(六步学习);④明了学情;⑤研讨学习;⑥强化小结。

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5.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法

教学的基本主张:①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

6.顾泠沅:青浦教学法

教学基本策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教学的主要措施:①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②处理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序列;③改进方法,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尝试活动;④效果反馈,及时调节教学。

主要教学步骤:诱导―尝试―概括―变式―回授―调节。

四个基本原理:①情意原理,即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②序进原理,即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③活动原理,研究者建议教师采用“尝试指导”的教学模式;④反馈原理,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7.王敏勤:和谐教学法

课堂教学四个环节:①导入新课,明确目标;②自学指导,整体感知;③检查点拨,探寻规律;④练习达标,拓展提高。

8.崔其升:“三三六”教学法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六个环节:①预习交流;②明确目标;③分组合作;④展示提升;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评。

教学法的精髓: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9.蔡林森:洋思教学法

主要做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二、当代教学发展的四个趋势

对上述几个教学流派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掌握当代教学发展的四个趋势。

1.唤醒生命意识

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异步教学法、诱思探究教学法、青浦教学法、和谐教学法、“三三六”教学法、洋思教学法,它们不约而同地把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上述流派的教学活动,他们重新发现了人,把人的发展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认为,知识和能力只有促进了人的发展才具有意义。

正如崔其升总结的那样,“三三六”教学法的精髓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这里,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自我主动的追求和愉快的生命历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无可奈何地选择。伴随着学习活动中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儿童也深化了对生命价值的积极体认。

生命意识是一个人发展的原始冲动,对人生价值的积极体认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和人生价值的确认。他们触动了儿童灵魂深处最隐蔽、最敏感的心弦,因而发现了教育成功的最大的秘密。

2.实现多元对话

传统课堂教学局限于单向的传授,而上述教学流派十分重视多元的深入对话。尝试教学法讲究尝试与讨论,情境教学法将情感作为联系教学主体的纽带,和谐教学法重视反馈机制的建立,“三三六”教学法将展示与反馈作为教学最主要的环节。

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人与教材、人与环境等多个主体之间会进行深入交流。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多层面同时展开的、汹涌澎湃的、激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展示和评估成为对话的两种重要方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将展示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展示活动连接了前面的自学和后面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它与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在展示中实现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因而对话必然是深入的和有效的。

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异步教学法、青浦教学法、和谐教学法、“三三六”教学法、洋思教学法都把评估、反馈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同伴或师生在评估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和调整。

3.讲究教学艺术

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今天教育家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即发现如何在理性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越往前进,艺术越将科学化,同时科学也将艺术化,两者在底部分手,在顶部结合。”随着对教学中科学主义的反思越来越深入,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教学中科学理性存在的局限性,认识到感性与理性相交融、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学艺术化正是顺应了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李吉林倡导的情境教学法为代表,涌现了像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一大批著名教师,在教学艺术化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尝试教学法、诱思探究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中,我们也能看到教学艺术化的端倪。

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艺术的内涵、特征、基本形态、创作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正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描绘着迷人的前景。

4.追求教学效益

几乎所有的教学流派,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他们都把有效性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但是人们对有效性的理解尚不够全面。有的教学法将有效性局限在知识与能力的维度,中学教学中表现尤甚。如果说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那么只有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实现,才能说教学是有效的和高效的。

三、优质教学的主要特征

教育家们放眼世界的教育视野和扎根实践的教育实践,为我们明辨当代教学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坐标。教育家们有意无意中形成的共识,为我们的教学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基于对教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试着归纳优质教学的几个主要特征,那就是四个关键词:自主、对话、艺术、高效。而自主的课堂、对话的课堂、艺术的课堂和高效的课堂,也就成了优质课堂的几个主要特征。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篇5

巴洛克时代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巴洛克还具有多样化特点,以贝尔尼尼和鲁本斯为代表,以充满动感的笔触、描述了充满戏剧张力的世界—巴洛克风格,较接近于“浪漫主义”。以普桑为代表,以崇高的古典风格,描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古典主义”。以卡拉瓦乔、伦勃朗和维米尔为代表,以写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真实自然、充满人性的世界—— “现实主义”。巴洛克风格代表人物贝尔尼尼代表作为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圣·特蕾莎的狂喜”和“四河喷泉”等;鲁本斯代表作为《自画像》、《阿玛戎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等。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为《阿卡迪亚的牧人》、《台阶上的圣母》、《诗人的灵感》。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卡拉瓦乔《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捧果篮男孩》、《纸牌作弊老手》《酒神巴克斯》、《悔罪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等;维米尔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代表作为《写信的女人与女佣》、《花边女工》、《小巷》、《德尔夫特》等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是以一种更精美、更柔和、更充满曲线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宫廷艺术。是法国王室的末代风格。沿袭了巴洛克时期的技术和风格、柔和的线条和色彩。但巴洛克主要描绘了圣经和古典艺术中的高贵形象,洛可可风格则充满了感官和享乐主义的氛围,多以浪漫的爱情为主题。其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代表人物为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华托代表作为《意大利喜剧演员》、《滑稽丑角吉洛》、《舟发西苔岛》、《热尔桑的画店》、《发舟西苔岛》等;布歇代表作为《爱之目》、《牧歌》,《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这四件油画是布歇绘制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当时的清朝装束还离得比较远,但中国特色还是很明显。弗拉戈纳尔代表作为《秋千》、《蒂布尔瀑布》、《狄德罗》、《读》、《舞蹈家吉玛尔》等

新古典主义 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代表人物为大卫,安格尔。大卫代表作为《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萨宾妇女》;安格尔代表作为《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保罗与弗兰西斯卡》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浪漫主义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代表人物为席里柯、德拉克洛瓦。席里柯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代表作为《梅杜萨之筏》,《赛马》、《轻骑兵军官》、《奴隶市场》和石版画《伟大的英国》等;德拉克洛瓦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代表作为《但丁与维吉尔》、《希阿岛的屠杀》、《迈索隆其翁废墟上的希腊》、《自由引导人民》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在西欧出现的与浪漫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艺术思潮。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勒、康斯坦布尔。米勒代表作为《播种者》、《牧羊少女》、《拾穗者》、《晚钟》、《扶锄的男子》、《喂食》、《春》 等等;康斯坦布尔代表作为《玉米地》、《巨大的石碑》、《弗拉巴德的水车小屋》等

印象主义

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印象主义得名于一次画展上画家莫奈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这个画派热衷于表现自然的光色变幻。光源色和环境色代替固有色,物体因受到不同光线照射和周围物体的反光,其色彩也相应地有所改变;印象派只着眼于瞬间而非永恒,并且对 景物作整体描绘,而放弃细节的具体刻画。代表人物莫奈、德加。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代表作为《印象·日出》《卢昂大教堂》《维特尼附近的罂粟花田》;德加代表作为《舞蹈课》、《盆浴》等

新印象主义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和不足分析 篇6

一、教材的处理与把握

的制定能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目标清晰、适度。

2、教学流程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

新的教学理念安排教学。

3、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难点的处理明确

关键,以简驭繁。

4、重视对练习的设计与安排,做到有坡度、难易适中。

5、对于教材中知识的

当。

二、教学素养与能力

1、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板书工整,教学实验

2、教学中的随机调整、应变能力较强。

3、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课堂气氛融洽,尊重

后进生,客观分析学习后进生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5、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发展全体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足:

1、关注学生思维起点与教学预设同步。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起点,还要密切关注学

教学预设同步。首先要对学生个体要作充分的了解,即思维起跑线在哪里?思维运行的方向在哪里

时,对知识点的传授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预设。

2、要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以往课上虽注重

种手段教学,但有的只是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有时问题太简单,有时教师

有及时抓住学生想法。有时为了赶进度,学生讨论的时间和交流时间比较少,学生真正的想法,没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操作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进行的。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

地安排操作活动。一般教学新的概念、法则,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或难于理解的,宜于从操作开始。

熟悉的或者能从已学的知识中推导出来的新知识,就不一定也从操作开始。

一、构建教师课堂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由四方面构成:教师本人课堂教学优势的分析、教学薄弱之处的分析、具体

施、实施以后的改进记载等。改进计划内容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改进;对教学内容深度、广度的改进 的改进;对评价的改进等等。

我们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四个构成要素是一系列的,主要是围绕教师课堂教学中急需改

行深入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没有一个明确的

实施课改进中也不会有深入地思考。今天一个改进,明天一个改进虽然都有所进步,但总缺乏一条

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零碎的长进会逐渐的散落,失去去应有的价值。为此我校提出了构建教 进目标体系的构想。1、以课题为主线,构建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的认

知体系。

为了让教师了解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目标性学习的方法及目标性

的学生不同要求,学校课题组讨论制定了教师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的具体纲要,从学生的不同年龄

地制定出教师对高、中、低年级学生目标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培养方法。同样,各学科教师结合学 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形成手册。2、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子课题进行分工、认领。

学校把大课题分解成教师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小学生目标性学习形成,如何把教师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等小课题,让各个教研组进行认领。

各教研组又把子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子课题,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不足、年龄特征、

自己课堂教学改进中研究的方面。如数学组研究课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促进小学生目标性学习究》,化解为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促进学生质疑能力提高的方法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能力提高 等等。3、以教师课堂改进计划为抓手,制定教学改进方案

教师对自己认领的课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收集有关的理论资料,结合教师课堂改进的四

一点进行教学优势、不足分析,撰写教学改进研究的措施、方案,分阶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案 录,不断反思、修改、实践、再反思。

由此,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方面构成了围绕主课题进行研究的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目标体

一、构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目标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由四方面构成:教师本人课堂教学优势的分析、教学薄弱之处的分析、具体

施、实施以后的改进记载等。改进计划内容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改进;对教学内容深度、广度的改进 的改进;对评价的改进等等。

我们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四个构成要素是一系列的,主要是围绕教师课堂教学中急需改

行深入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没有一个明确的

实施课改进中也不会有深入地思考。今天一个改进,明天一个改进虽然都有所进步,但总缺乏一条

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零碎的长进会逐渐的散落,失去去应有的价值。为此我校提出了构建教 进目标体系的构想。1、以课题为主线,构建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的认知体系。

为了让教师了解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目标性学习的方法及目标性

的学生不同要求,学校课题组讨论制定了教师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的具体纲要,从学生的不同年龄

地制定出教师对高、中、低年级学生目标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培养

养方法。同样,各学科教师结合学 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形成手册。2、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子课题进行分工、认领。

学校把大课题分解成教师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小学生目标性学习形成,如何把教师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等小课题,让各个教研组进行认领。

各教研组又把子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子课题,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不足、年龄特征、

自己课堂教学改进中研究的方面。如数学组研究课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促进小学生目标性学习究》,化解为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促进学生质疑能力提高的方法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能力提高 等等。3、以教师课堂改进计划为抓手,制定教学改进方案

教师对自己认领的课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收集有关的理论资料,结合教师课堂改进的四

一点进行教学优势、不足分析,撰写教学改进研究的措施、方案,分阶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案 录,不断反思、修改、实践、再反思。

由此,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方面构成了围绕主课题进行研究的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目标体
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题目要求:

标 题: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改进措施 作者:张荣 所属班级:英语 6 班 地区:/天津市/大港区 创建时间:2011-04-23 学科: 学段: 年级: 标签:

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向 45 分钟要质量,结合我校的英语教学实际,我总结如下:

一、备好课 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并彻底掌握 教材的重难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教具、小黑板、多媒体等,遵循我校的“四环节教学法”,热身 阶段可以利用游戏、卡片等进行上节课重点知识的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新授阶段以讲授为主,引导 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单词及语法点,巩固操练阶段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小组 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拓展练习阶段可以利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语法 点,设计各种形式的习题,如听力、单词和句型的训练,也可以有语法知识的练习,让学生学了会 用,这是最基本的目的,最后课文处理上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张开嘴,多说、多听、多读,先齐读,分角色读,在个别读等。

二、改进课堂结构 在新课改理念下,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灵活地安 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即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甚至删减,各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也随

之适当 地进行调整,使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1、省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新知的教学、巩固练习,而有些教学环节有时则是可有 可无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取舍,从 而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例如:有些新知与旧知联系不太紧密,检查复习可有可无,复习旧知的环节就可省去;有的新知在复习旧知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此时插 入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就会显得生硬,会打乱学生的连续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的导入新课的 教学环节可以省去;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学得很好,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下课 铃已经响了,也可以把全课总结省略。

2、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课堂练习的时间必须得到保证,导入新课、全课总结的时间又很短,所以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 间分配,只能是把复习和新授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 的,而是因人、因年龄、因课堂教学精彩程度而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复习和新授的时间要合理 而灵活地进行调整。有的新知与旧知联系紧密,学生对旧知理解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 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检查复习一定要扎实,此时的教学重点可能不再是新知的教学了,而在于检查复习,相应地就要适当增加复习旧知的时间。这样,虽然复习的时间增加了,但是由于旧知复习得实、复习得透,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新授时间就会大大缩短,甚 至新授时间会短于复习时间,这样同样能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课堂训练的安排一般都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所学新知因没有及时

训练而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对于学困生来说,集中训练导致不能在课上完成所 有作业,作业留在课后更是困难重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说,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训练,要尽量避免集中练习,要把训练穿插于新授教学的过程之中,每教一 个新知就应当及时安排训练,学生学到哪里就训练到哪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创建英语课堂环境 设置与本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购物、问路、生病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 对话表演,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篇7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西方语言学和东方语言学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传统, 两者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都大相径庭。实际上来说, 对西方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语言的两个方面, 从中应该借鉴西方学者的先进理论, 也要设计到东方汉语语言中的研究成果, 中有将中西方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 才能全面辩证的认知事物, 对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更加合理正确的解释, 提出精彩的理论框架, 融入生活指导实践。

二、西方语言学流派演变的特征

(一)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的研究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不少研究的学者都是通过自己的主管和臆测, 缺少了实际和客观的描述, 这样只能简单的了解书本上的知识, 不能客观的了解语言学的社会功能和地位。随后, 历史语言建立了比较的方法, 对于古今的语言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其中产生了对比, 又发现了语言学中当代的一些研究, 考察并了解了其中的历史来源的直系关系。早在初级阶段, 丹麦的托克斯被称之为语言文学的奠基者, 他论证了语言的原始母语是一种存在的语言, 并相互联系和影响着。而在此时也预示了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语言学语法的诞生。

(二) 索绪尔语言学

二十世纪, 语言学上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他被称为“现在语言学之父”, 他是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代表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他的主要理论包括三个部分。第一, 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二, 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这是他在研究语言观点的重大成功, 语言表达的是人说话的能力, 是词汇、语法和音调的结合,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索绪尔也是语言结构上的创始人。第三, “现在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还指出了语言的实际状况和语言学的语料, 也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样, 语言学逐渐开始沦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进一步实现西方语言学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在索绪尔理论产生影响并被广泛流传之后, 索绪尔建立了一个以科学为前提的语言学, 在这个理论中也预言着研究语言学的各种符号的逐步出现, 他一度反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无法代替客观的现实, 这一理论让他成功揭开了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三)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起于二十世纪, 也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的演变标志着语言学的发展史的又一进步, 对整个语言学派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结构语言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关系结构。第一,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关系网, 它们是一直存在的。第二语言之间是有单位存在的, 并且它们不是孤立的, 而是紧密存在的。例如, 美国的描写语言学派, 在美国结构主义进入“后布龙菲尔德时期”, 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1958年出版了关于美国结构语言学的众多理论著作, 这也是对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上的一次科学总结, 是语言学史上的一次伟大进步。哥本哈根学派, 有学者称之为丹麦学派。在二十年代, 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 随后这个称谓了学派纲领, 他在其中总结了学者对语言的观察, 并且全面的总结了语言的性质, 对结构语言学的定义有了一个新的阐述。

(四) 转换生成语言学

转化生成语言学史美国结构注意语法中的代表, 伟人乔姆斯基是最早提出来的, 他的第一部作品在出版的时候, 也就标志着这种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正式诞生。运动转换生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言, 对于这种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发挥超出实际的想象, 转换生成影响的不紧急的语言写, 在其他的科学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有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等学科将这种理论结合起来, 为人类大脑的奥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转换生成语言学这一理论, 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将人类社会和科技进步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三、对西方语言学语言意义观的探讨

二十世纪的西方语言学史, 对于如今的语言学研究有着很大的价值。通过对西方语言学流派的演变和特征的贾少, 也让我们更好的的把握和了解各种语言学派。西方的语言学学派和中国的语言学有着两种不一样的传统, 在历史上它们研究的领域不同,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语言学, 内在本质上确是没有行业之间的隔阂的。在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之间, 有着一定的紧密联系, 侧重强调了心理的形成作用, 它们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原则上来说, 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从不一样的角度来解释语言。我们在了解历史上语言学派的同时, 无论是传统语法、结构语法、还是认知语法都应该对这些理论上的知识有所了解, 才能更加确切的进行观察和描述, 这样语言学理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指导实践, 充分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结语

在西方各类语言学派理论中,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从整体去把握和研究西方语言学的演变和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 掌握西方语言学的整体性以及其功能是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的。语言学也是现在语言学的开端, 它系统的阐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 为我们构建了多维化的语言学理论模式, 并且在语言中对教育的研究有了一定促进作用。把这一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的方法中, 对今后的教材改变和教学大纲的修订都有着不可获取的影响。从古至今, 语言学都在不断的改变和演进, 语言学在纯粹意义上与语言学之前保存着一种相互的关系, 语言学为我们语文也提供了服务, 从宏观意义上进一步的加强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随着语言文学的迅猛发展, 并将不断探索出新的意义。

摘要:语言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近几十年来, 随着语言学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我们必须从宏观上研究语言学史流派的社会背景、代表作、基本语言特点, 从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在二十世纪时期, 语言学在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早时期语言学还不是严谨的, 一般学者称之为语文学。

关键词:西方语言学,语言学派,语言意义观

参考文献

[1]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 (修订本) [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1.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 篇8

一、学生对作文存在抵触情绪,写作兴趣不高

表1 学生作文兴趣统计表

在回答“你对作文持什么态度”时,14.6﹪的初中生和27.8﹪的高中生害怕写作文;30.9﹪的初中生和48.9﹪的高中生对作文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54.5﹪的初中生和23.3﹪的高中生喜欢作文。这些数据表明,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写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写作态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初中生对写作的兴趣浓厚。这主要是因为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学习压力小些,他们处在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也有更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而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作文对他们而言只是高考的门槛之一,高考作文也形成了一定的范式,高中生的写作不再是为了抒怀咏志,更多的是被迫“迎合”高考。

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1]这句话值得所有的语文教师认真思考。

二、写作动机不端正

表2 学生写作动机统计表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总有从事这一活动的愿望,而这种引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愿望或意念,就是这种活动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2]行为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个因素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动机在人的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它引导人们的行为指向目标,同时是人们维持某种活动的强大驱动力。写作是学生的个体写作行为,要想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要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再抓住动机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激励。

调查表明(详见表2):第一,农村中学生作文大部分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完成的。12.7﹪的初中生和28.3﹪的高中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写作文;30.9﹪的初中生和48.9﹪的高中生是为了升学、毕业考试的需要写作。由此可见,当前农村中学作文课堂上,学生很大程度是奉命作文,甚至是迫于升学的无奈,无怪乎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一写作文就“头大”。

第二,农村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写作动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农村初中,有56.4﹪的学生写作文是为自己所用,他们的写作是由内在的表现欲望引起的。相比之下,只有27.1﹪的高中生为了自己所用而写作,他们写作文主要是为了升学,功利心比较强。究其原因,高中生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社会上的“升学热”及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无形中加大了高中生的压力,为了升学,他们不得不写应试作文。

写作,是人的生命实践形式,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直观反映,也是我们表现自我、发展个性、交流信息、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农村教师应重视写作对学生人格培养、情感熏陶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教学生写应试作文。总之,“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3]。

三、普遍认为写作存在困难

表3 学生作文困难统计表

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写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集中表现在:

(一)写作缺乏新意,脱离生活实际

调查显示(表3),30.5﹪的农村初中生和11.1﹪的高中生因为“作文题缺乏新意,脱离生活实际”而造成写作困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果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就容易导致造假文、抒假情。“脱离生活实际”是学生作文“假”、“大”、“空”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反思。

(二)不会组织语言,文章平淡无味

写作是我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同时也是我们交流、沟通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写作的这种表达交际功能是通过言语表达来实现的。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老舍也认为要写好文章就必须掌握语言技巧。可见,写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优劣。但在回答“你写作时,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时,32.3﹪的初中生和54﹪的高中生选择了“很难写得生动”这个选项;18.6﹪的初中生和24﹪的高中生则选择了“有材料,但不知道怎么写”。(详见表3)学生写作文时,不会将材料组织成文,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的语言材料及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因此,许多学生觉得写作文难,要写出好作文自然更难。

(三)缺乏写作素材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一定的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是文章的基本要素,是形成文章主题的基础,也是表现中心的支柱。缺乏材料,文章就会言之无物,缺乏感染力。但在写作中,却有18.6﹪的初中生及11%的高中生因缺乏写作材料而害怕写作文。(表3)

尽管大部分同学写作文时有材料可写,但据调查,有12.5﹪的初中生和18.5﹪的高中生写作的材料是“胡编乱造”;21.4﹪的初中生和36.9﹪的高中生写作材料是从范文或作文选中获得;只有66.1﹪的初中生和44.6﹪的高中生的写作材料是源于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见表4)

表4 学生作文材料来源统计表

综上所述,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思维不开阔、缺乏创新、表达能力欠缺、缺乏素材等问题,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一对症下药。

四、不重视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向学生反馈问题的手段,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有效途径,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但在农村中学,许多老师及学生都认为这纯粹是老师的事,教师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批改,这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长久以来,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师沉重的负担,而对于教两个班的语文老师来说,办公桌上两摞高高的作文本,无异于两座望而生畏的大山,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无法有效解决。但令人遗憾的是,语文教师的辛勤工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每次作文本发下来后,有7.3﹪的初中生和25.3﹪的高中生只看分数,不看教师的评语,更不主动修改;69.2﹪的初中生和70.9﹪的高中生只关注教师的评语;而主动修改作文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只占5.5﹪。(见表5)这种结果,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打击。结果也充分说明教师与学生对作文批改的作用认识不足,作文评改的地位在做作文教学中没有凸显出来。

表5 学生对待作文评改态度统计表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学生通过反复修改就会明白作文该怎么写,从而积累经验,领悟写文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4]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看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但只要我们对症下药,重建作文教学生态,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教师和学生行之有效的作文道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一定会柳暗花明。

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4s店开业领导演讲稿下一篇:我想做你梦里静静的一朵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