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

2024-09-20

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精选9篇)

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1

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在进行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对教学设计的概念有所了解。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知道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我们好好的对教材进行分析,其中包括: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从而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应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内容、学习者特点、实际条件等因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在讲优质课时,需要进行缜密的教学环节,并多次修改,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育信息化就是依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应用IT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数字化和改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共享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强调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会使你的课堂变得精彩无比的!

在进行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对教学设计的概念有所了解。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我们好好的对教材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从而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应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内容、学习者特点、实际条件等因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在讲优质课时,需要进行缜密的教学环节,并多次修改,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强调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会使你的课堂变得精彩无比的!

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2

一、利用网络资源, 开阔学生视野, 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现今互联网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我们教师正好利用这个资源, 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比如, 让学生到网上去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发展前景, 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以拓广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挑战心理。这正是我们常规教学中所欠缺的。

二、数学教学应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 现代教育突出的问题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及创新思想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 是指导人们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原则。事实已经证明数学思想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中, 如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在最为尖端的科学技术中, 如胚胎学、细胞染色和信息化产业本身的诸多技术问题, 它们的进一步发展都要取决于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算法的发展。因而,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一定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方面重视新授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另一方面, 要研究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 让学生每学一部分知识要注意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而不能只顾埋头做题, 更不能做对题目即可。我们要着眼于未来, 必须长期地、不断地去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和精妙所在。

三、突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 人们离不开计算机, 它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这对于教育的影响更是一个大的变革。但要注意计算机是工具, 是为人们所用的工具, 它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但它本身并不能提出问题, 也不会思考问题, 更不会创新, 它的功能都是人们输送给它的。而人类的发展是需要思考问题, 需要创新的, 因而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计算机。数学要发展, 科学要发展, 关键在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对于教育来说, 迫在眉睫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个人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1.从知识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发展都是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例如, 分数的引入、负数的引入、无理数的引入、虚数的引入等都是为了解决实际为题而产生的。在引入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想, 去提出问题, 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 一方面让学生领悟数学发展的思路, 让自己的思维受到撞击, 从而在思想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碰到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

2.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一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去解决,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等。

3.从解决问题的结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还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改变条件, 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4.平时上课, 采用探索式教学法, 提供材料来展示,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去猜测, 看看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怎样证实, 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5.要经常做一些开放类型的题目、研究性的题目, 让学生的心理处在一种随时提出问题的状态中, 养成多思善学的习惯。

6.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教师要鼓励他们、表扬他们, 使学生有一种受肯定的感觉。

四、应突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计算机在教学上的优势有目共睹, 对于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的作用。

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应该不仅仅是会利用计算机上几节多媒体课, 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能试图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 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好的办法。

五、突出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会做几道题就可以了, 我们的目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并能创新。正如章建跃先生所言:“信息化社会对人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了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这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每一次在数学领域的突破, 大多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因而, 我们应教育学生善于从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 反过来, 再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把数学和实际结合起来, 教师应该适当搞一些数学实践课, 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 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搞一些实际测量、动手制作、调查研究等活动, 让学生理解所使用的数学知识是什么。

信息化教学如何运用在实训教学 篇3

关键词:实训教学;信息化;初探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人示范,学生观摩学习。这种模式下学生学起来枯燥,教师将起来疲劳, 不再适应当前培养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强化对实训教学的信息化初探,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 针对当前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当前中职学校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一是在师资方面,中职学校校实训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主要依赖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向的引导。但中职学校实训教学岗位相对有限的,实训相对的时间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再加上有些中职学校实训课程的老教师在引导青年教师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当老教师退休的时候就会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

二是在设备方面,在中职学校机电、汽修、等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工种中,由于机电专业的实训设备的投资额最大。若要提升学生的实训效率就需要加大设备的资金投入,这无形中会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学投入,给其他专业的实训教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是在学生方面,以机电、汽修专业为主的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存在实训时间少、实践动手能力弱、学习与消化的知识少。并且设备故障维修周期长、设备维护经费较高。这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课中的实践操作时间。

二、 针对实训教学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性的研究

实训教学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性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有助于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进行完整展示,进而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并掌握本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对实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二是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需要讲解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标注,并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同步的讲解,借助电子课件的优势,更加直观形象、简洁地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训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三、针对实训教学的信息化研究

1、关于实训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设想研究。关于实训教学信息化建设设想的研究,其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首先在中职学校中,由本专业的高级教师带领青年教师一起通过录音、录像、讲解等多媒体的方式,设计并组织一套适合本学校实习环境的系统详尽的数字课件,以供不同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保留了高级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丰富教学经验,也解决了购买课件的不适用性问题。

其次是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并建设仿真软件,通过这种软件来解决设备与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在数控专业实际的初期,利用计算机使用模拟软件,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实际操作的费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使用模拟软件,学生可以一个人一个工位的进行操作,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效率。

2、关于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转变的研究。关于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转变的研究,其内容包括以下五点:一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当前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之下,积极主动地发现、参与、探究新知识与构建知识体系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自由地主宰自身学习的时间与学习进程;二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以往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当前指导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启发者;三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即由过去作为教师讲解知识的演示工具转换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工具;四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即由以往简单地传授教材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五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教学软件性质的变化,即由以往演示性质的多媒体软件转变为当前的网络化并交互式的多媒体软件转变,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差异性特征的学习策略,而且可以为教师提供实时监控、教学示范以及指导方面的功能作用。

3、关于教师能力在实训教学信息化发展中的转变的研究。关于教师能力在实训教学信息发展中转变的研究,其主要表现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中职学校教学体制的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与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实训课程教师在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制作一些辅助性的教学软件以帮助自身的教学。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实训课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三项技能:一是学科中知识的综合总结能力;二是使用多媒体软件优化与构建实训课学习环境的能力;三是现实生活与学习理论有机结合的能力。因此,实训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网络知识与交流技能的学习,强化自身对信息的分析、敏感感知以及评价能力以及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信息内容的提炼与重新组合能力。同时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观点,为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随着中職教育体制的改革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化并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应用为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训课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逐步提升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东升.浅析实训教学的信息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 陈超.改革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8(03)

[3] 康由发,姬卿,张敦整.我校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8(04)

[4] 王麗娜.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工作的思考[J].辽宁中职学报,2008(06)

[5] 张清秋,饶贵生.强化实训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5)

如何优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篇4

----农村初中数学为例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走进了农村初中,我在几年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有很深的感触。教育信息化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应该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信息技术对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实现数学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 教育信息化 数学教学 整合 运用

一、数学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整合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我们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体系,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的演示,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约2/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集中发挥了传统电教器材幻

灯投影、录音机和录像电视等的优势,图、文、声、像、影并茂。由于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并伴随悦耳动听的音乐,言简意骇的解说,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必需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转化为矩形的面积来求。在观察画面以后,让学生讨论并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测结论;在这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与极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测的思维过

程完全吻合,学生都为自己的类比成功喜不自禁。这说明,如何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类比,去探求,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关键。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从这个意义看,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建构主义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就有显著的不同。它要突出学生的活动,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虽然教师在备课、课件设计和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质量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看、听等等方式接受、获取信息的过程。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获得,看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是初中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多媒体技术:变枯燥为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化静为动、变动为静,把运动操作过程分解或通过变换展示等手法,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比如: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三个系数a、b、c对其图象的影响,就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值,观察图象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学生自己得出不同值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就将枯燥的理性阐述,转化在像做有趣的理化生实验,又像是在做游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空前的热情,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猜想,体验到数学发现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地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其功效也数倍于传统的语言描述与原始的板演,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欲望,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时的解题思维是课前教师所不能预见的。

因此,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更应注意发现学生思维出现的火花,切忌因学生思维与课件的预设不一致而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如何使数学教学更好更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系统化。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学生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制作,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一开始就出示各种不同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只有书上的几幅图,容量小,学生兴趣不浓。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数学软件的设计和教学中注意更加重视数学定义产生、发展过程,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数学概念更是如此。而小学生的认识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所以,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几何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基本的空间观念。理解概念十分困难。有的学生仅是形式上掌握了概念的描述而根本不会运用。因而,作业时计算面积不会运用公式,填空题总是出错,判断题、选择题完全靠运气,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概念直接从生活中来,产生于具体的事物,教学概念时也应从具体开始。运用多媒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再现生活中平移

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比起看图直观形象多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

3、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不要把先进的技术当作成简单的直观演示的工具,而应以它作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更不能以先进的教育技术来不断的加大教学容量,忽视学生的思考、探索时间。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费时、累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解决上述各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突破重难点。运用电脑辅助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画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像”,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以利于思维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好的效果。至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我想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操作,要讲究实效,最好的教师加最好的教育技术,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所在。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篇5

一、什么是双语教学

要顺利地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双语教学。所谓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需要明确的是,外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双语教学的定义,可以把双语教学分为三种形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在学校完全使用非母语教学;(2)保持式双语教学,开始采用母语教学,随后在一些科目上逐步采用外语教学,其他课程仍采用母语教学;(3)过渡性双语教学,先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教学,随后采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在新加坡、印度、香港、加拿大等地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些国家和地区多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但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用于我校的双语教学,因为中国大陆的语言环境并不像那些双语国家一样,中外并重,但深圳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比内陆的学生高,这种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式双语教学,随着学生英语水平和师资水平的提高,逐渐过渡到沉浸式的全英教学。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

我校首次开展双语教学试验,双语授课班级与普通班级课时相同,加之基础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具体而言,在保持式双语教学阶段,学生能阅读理解简单的专业相关的英语资

料、具备基本的专业相关交流能力。进入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后,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

三、双语教学的困难

我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有三个:第一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今年引进了几名英语与专业知识并重的大学毕业生,但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双语教学经验,而长年从事非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转型为双语教师也是比较困难的事。要解决师资问题,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借鉴但不抄袭成功的双语教学经验。其次,由于小学学科知识难度不大,没有学科教育背景但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通常能够胜任低年级的双语教学。再次,加强教师英语能力培训,让其余教师慢慢转型为双语教师。第二是学生英语水平问题,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展双语教学,这个学龄段的学生英语处于启蒙阶段,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可能也参次不齐,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英语,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在教学英语上最好能与英语教师同步,一定要把握好英语与汉语的平衡,平衡并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敌强我若,敌若我强”,这里的敌指的是学科知识的难度,如果学科知识难,就可以用汉语讲,尽量让学生听明白,如果所讲授内容并非课堂的重难点,即使学生没有听懂也没关系,这时就可以尽量用英语讲解。第三是教材问题。目前有三个解决方案,第一是引用国外教材,因为很多这类的优秀教材站在学科前沿,内容丰富,讲述透彻,知识覆盖面广泛,语言生动、地道,但这些教材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教育。第二是使用现有的中文教材,这样能贴合中国的教育体制,但中文教材不利于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其内容不一定适合双语教学。第三是根据已有的双语教材和中文教材编制校本教材,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编制双语教材对教师团队的能力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学科知识水平,还要有很高的英语能力。综合以上三点,可以先使用中文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多参照国外双语教材,用好网络资源,条件成熟后再考虑编写校本教材。

四、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25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还有2分钟的时间,保存做完的练习。

2.分段教学。如果一堂课的内容不能一次性的讲完,在教学中要采取分段授课的形式,分段练习的方法,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双语班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3.将机房操作系统和部分常用软件换成英文版。许多学生英语水平很低,却能顺利操作英文版的游戏,这就是环境的力量。为学生尽量创设一个英文的学习环境,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非常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将其换成英文版,他们也能通过经验或者图标提示来猜测中文含义,所以不会妨碍学生操作。

4.教师整理重点计算机词汇,印发给学生。尽管我们尽可能地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简单用语,但有时还是会用到一些比较生僻的英文单词,所以,在课前,应同时准备好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把将用到的较难但又较关键的生词提供给学生。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多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单纯的用试卷来考核学生,而信息技术双语课又为教学新增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学生的考核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表现,而是作品完成情况。

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6

温泉红泉小学 周建国

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教育界的革新,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实现教育的发展变革,必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热情。

一、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他们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决定教育信息化的成败,所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1.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创新与能力提升为重点,组织培训内容

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包括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意识、信息化能力三个层面。首先,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了解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

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要有正确的理解并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来。教师应该具有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养成信息化的意识和习惯,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必然,信息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早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再次,教师应自觉资源地运用教育技术,具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的内容以具体的设备使用技术为抓手,以实现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

2.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丰富培训方式

“走出去请进来”,即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可充分发挥校外的优秀资源,及时接受先进信息,帮助教师得到系统的培训与提高,并可加强校际交流;校内培训则省时、省力,便于教师将培训内容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校本短期培训:1)以职称计算机考试为主的基础类短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职称计算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并为部分参加考试有困难的教师提供校本短期培训。2)计算机专业教师进阶提升类短期培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各专业在教育技术、教育方法上的创新,开展专业教师校本培训。

校外培训: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在专业提升中,强调“学做合一”,以参加真实环境下的培训为主,在听取专家教师讲解之后,现场操作,并及时发现问题请教。

网络自主研修:为教师提供自主研修的相关信息,促进教师实现线上自主学习与提升。例如,新的相关软件介绍视频,优秀多媒体作品展示,以及相关信息等,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与自主学习的需要。

3.以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检验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检验既是对培训结果的考查,同时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中,教师是培训的对象,但教师同时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累积一个个信息化教学资源。因此,在培训效果检验上,提倡以校本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

在实践中,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更多的应用教育技术。以教师信息化建设参与度、贡献率等,检验培训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法改革大赛。每年组织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法大赛,以比赛促进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以比赛结果检验培训效果,以获奖作品扩充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二、建立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保证和激励学校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方面。

1、建立领导机制

合作管理,形成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为负责人组成的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为负责人,教务处、科教处等为主要成员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形成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学校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做到专款专用。强化进度管理 , 将建设项目分解,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学校在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方面建立稳定的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积极制作优秀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个人教学主页,班主任开通个人微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拿到相应证书,同时将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合格证作为入职、晋升、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

3、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具体的激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参与教育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资源的使用。通过量化评分机制,奖励优秀教师。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使用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使其成为产生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外部动力。

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培养目标、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的使用、考评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变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

1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财会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对会计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工具和方法的选择是特别重要的。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装载了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还创设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图、文、 声、色并茂的仿真实训过程,化难为易。 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利用,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机会,实行平等合作。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整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财会信息化教学,是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为主要依托,以实际工作中知识的需要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会计信息化教学有机地结合,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财会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会计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财会专业教师,如何将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应该是着力思考的问题之一。 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 通过信息化教学, 笔者设计出3个能力层次:1掌握。 会计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能正确分析每一笔经济业务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2运用。 学生能根据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最后根据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 财务报告等;3深化。 熟练运用用友T3和U8等会计应用软件, 独立完成一家小型企业某月的全套经济业务。 即原凭证—记账凭证—审核—明细账—总账—报表。

3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因分析

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财会课堂教学质量, 原因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交流 ,资源共享 。 传统教学课堂上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都是十分有限的,但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可以将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向课外延伸。 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体验了会计工作岗位的相关环境,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就会与以前大相径庭。 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能更有效地养成自身良好的交流习惯,并不断提高交流能力,同时也将会计信息化资源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 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 “随时随地 ” 的学习成为可能, 解决了学生多种学习途径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及扩展了知识的广度。

(3)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 借助信息技术加强集体备课制度 , 发挥团队力量做到资源共享,教师的备课量将大量减少,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去精心设计教案,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4信息化教学事例研究 ———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及学习 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为例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学习软件,主要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基础课程中相关章节的学习。在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传统的教学缺乏学习动力,同时由于记账凭证批阅量大且繁琐,导致成绩反馈不及时,教师难以做到一一点评。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我们开发了一款软件,通过实际教学班的运用,发现教学效率有了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

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问题措施

信息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这需要现代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渗透,信息素养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新课程改革下的普通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其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各个职业中学应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信息素养的教学,不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中学生。

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知识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信息素养就是创新人才就是提高教育水平,适应信息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壮大科学队伍的重要前提。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职业中学生,很难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获得足够好的发展,很难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突破。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了现在信息技术选择技能,发展应用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更多知识,推动自我发展,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3.学生的素养整体水平需要提高

在已有的关于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职业中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多体现于网络通讯工具、信息娱乐工具等的应用,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较低,不具有很好的信息好坏分辨能力。就职业中学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他们在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方面明显薄弱,并亟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其注重教学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技能教学转变为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培养。

二、职业中学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尚未转变

国家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由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一个新的定位,而误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没有充分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具体的机器操作更重要。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课程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低,没有很好地将新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没有从思想上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信息素养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

2.缺乏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在努力为信息技术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这并不等于就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惯性,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局限在面对面的形式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一种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缺少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3.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而将日常生活与信息处理隔离开来,使得信息素养成了脱离生活世界的奢侈品,这就违背了信息素养理论的宗旨,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上的新误区。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现实生活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能做到“学中用”,而形成了一种“学而不用”的现象,没有明白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处于一种有意识但无目的的状态,信息活用能力差。

三、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具体措施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

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把各种信息应用到教学当中,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在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形成信息能力、培养信息情感的主要场所,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单一的教授计算机技术,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现在许多教育专家提倡一种“任务驱动”的全新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制作一个班级主页,要求主页体现班级的特点,并评选出最佳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讲的知识,来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3.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来提高信息素养

《新课程标准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就是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直接编写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达到其它学科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就需要在培养信息素养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支撑点有机地融合到各门学科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信息素养是中学生应对网络时代冲击,实现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素质。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和实施的本质,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只是迈开一小步。努力学习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情况,尽自己的微薄力量,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也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冯伯虎.信息素养的本质是什么[J].信息技术教育,2007,(02):31-3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21号.2001.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学生信息 篇9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学生信息

重庆市江津区嘉平学校 李开国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人为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任何一节课都是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互动的教学中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作为教师只有抓住这些信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才能使每一节都充满生机。

一、收集有用的学习信息,促进教学相长

1.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并且要认真听,听懂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明白他们的学习需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有的方法或者问题是教师在教学预案中所没想到的,他们在表达时语言可能不够规范,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

2.分析整理学习信息

课堂上存在很多信息,但这些信息有的有用,有的无用,还有重要和次要之分,这就要求学生要加以鉴别,根据所教学的需要进行分析整理,有选择的重组已有信息。如:在教学按规律填数时,我出了这么一道题,、3、()、7、9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这些数都是十以内的数,有的学生说这些数都是一位数,有的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是单数,有的发现中间只隔一个数。教师就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分析整理这些学习信息,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正确的方向。

3.创造新信息,完善知识体系

在信息经过分析整理之后,可以运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作用,并在运用时不断产生新信息,从而创造新信息完善知识体系,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用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圆,有的随便画,有的沿圆形的物体边上画,有的用圆规画,最后大家还是觉得圆规画又对又快。学会用圆规画圆后,又将视野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有些很大的圆形图,不能用圆规画圆,怎么办?这样的教学先放飞学生的思维,以学生的求异信息为基础,再延伸出新的信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根据学生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做了“教学方案”向“教学预案”转变的尝试,在课前的教学预案的设计中,我们会预测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走向,并有针对这些信息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处理预案,但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措施,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调整工作:

1.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的以是否完成教案上内容为标准,而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学生的思维发散与否,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在我教学低年级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我刚把例题讲完,一双小手就举起来了,这个学生问我:进位加法为什么要从低位加起,能不能从高位加起?当时我也没预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既然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就一定要解决。于是我果断地放弃了原来设计好的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并从一些练习题中得到证明,让学生充分明白:进位加法可以从高位加起,但较复杂,从低位加起则更为简便。

2.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我们学校用过人教版、北师大和西师版三种版本的数学教材,各种版本的内容都在努力的实现与时代同步发展,随着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的一种教学的依据,时代的发展远远超越教材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第一课时是安排认识到100以内的整十数,第二课时安排整十数的加减。在教学中我发现100以内的.整十数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一半以上的学生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根据学生的信息,即时调整教学的内容,重组例题,直接把两课时的内容合并到一课时进行。

3.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的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更喜欢去自己探索、自己去发现,作为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假装糊涂等,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在教学“比较两位数的大小”这一内容的时候,预先设计了一道题目:87○78,老师先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让学生先听。老师说:“87和78这两个数中8和8一样大,7和7一样大,所以中间填等号。”学生反对声一片,学习的激情一下子就提高了。于是老师就让学生来“教”,很快这些学生就说出了自己是怎么比较这两个数的。这种即时调整教学方法的做法,让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

三、有效利用错误的信息,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需要经过一个由不知到知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这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有效利用错误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错误所在,从而牢固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出示了例题:“46-9”,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都发现个位上的6-9不够减,用退位的方法可以解决,但有个学生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他说:46-9,9-6=3,40-3=37,他实际上是用“欠”的方法想出了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这让学生既掌握了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又因为这种错误信息的出现而让学生又多懂得了一种减法的计算思路,比直接给学生矫正效果好得多。

上一篇:(幼林)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活动总结下一篇:一想起这件事,就觉得遗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