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9加几课堂实录

2024-10-03

苏教版9加几课堂实录(共5篇)

苏教版9加几课堂实录 篇1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题:9加几

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从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9加几的算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苹果(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红苹果,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青苹果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

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苹果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教学9+4。

(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拿出苹果的图片摆一摆来帮助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

+ 4=13

/

0

(4)介绍:把9和1凑成10,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它“凑十法”。

()完整地说说9+4的计算过程。

2、试一试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

(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

3、小结

看黑板上的算式,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揭示题。这些算式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师小结9加几的算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小猴搬方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再放1块,就是10块”,为什么这样放?9加6怎么算?

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题目,在心里默算,边算边想怎样算比较快。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怎样算9+2的?

小结:上面一题就是下面一题的计算过程,在计算9+几时,可以想9+1再加几的连加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把算式打乱,让学生口算。

四、全小结

今天这节,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

苏教版9加几课堂实录 篇2

出示幻灯片1:本校概况。

师:请一位同学读题, 我请第一组同学拨第一个数, 第二组同学拨第二个数, 第三组同学拨第三个数。

老师检查并巡视一周。

师:同学们拨的都很正确, 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学得比较扎实, 我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 也想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拨出来。

出示幻灯片2: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用你手中计数器能拨出来吗?不能了吧, 因为这三个数都太大, 后面都带有万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认识整万数。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用计数器把这些数字表达出来呢?

学生讨论, 老师引导。

师:有同学想到了, 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

出示幻灯片3:两个合并在一起的计数器。

师:很显然, 合并起来的计数器, 计数单位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怎样变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1.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因为我们国家计数单位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 从右向左, 个、十、百、千, 第五个应该是万, 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那10个一万就应该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动画分步显示计数变化过程。

师:在原来的计数单位上又新增了计数单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对照计数器并一起朗读。

师:新增了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我们用人民币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4:人民币的数量逐步增大, 从100到1000万。

师:计数单位增加了, 新增的计数单位也占有一定的数位, 那么以前的数位顺序表是不是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呢?

出示幻灯片5:数位顺序表。 (幻灯片略)

教师板书:2.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表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规则, 从右边起每4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为个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为万级, 这就是数级。

板书:3.学习读写整万数。

师:有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我们就可以去认识更大的数了, 现在可以用你手中的计数器把刚才例题中大数拨出来吗?

用计数器拨出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请同学们对着计数器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并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老师引导, 并进行评价。

师:如果不用计数器, 你会很快的读出整万数吗?

学生小组交流, 得出读写数的方法:分级, 每4位为一级, 画虚线, 左边万级右边个级, 先读万级, 万级是多少, 就读多少万。写数:先写万级上的数后面加4个0。

师:现在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幻灯片6:巩固练习。 (幻灯片略)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其实整万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请同学们来阅读并悬赏几组图片。

出示幻灯片7~9:盐城本地的地方资料:面积、人口、资源、工农业生产。 (幻灯片略)

师:很好, 透过这些数据, 同学们不仅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而且了解到了我们盐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同学们有没有作为盐城人的自豪感?

学生回答。

师:美丽的盐城期待着同学们去建设、去奋斗,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多读书, 为把盐城建设的更加美好做出我们的努力。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3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师板书出算式9+4)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三、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如下图)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生:左边原来有9块,右边原来有6块。

师:猜一猜,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师:是啊!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四、小结并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9加一个数。

生:得数都是十几,师:(板书:9加几)今天学习的9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把9先凑成10。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1。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1。比如13的3比9+4的4少1。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生:少了的l给了9变成10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师出示9+=1让学生推算)

五、课堂作业

师:你们可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会算了,那下面这道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独立完成,有信心吗?(有),好下面就先圈出10根再计算,然后跟同桌说一说

1、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后,教师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3 先填写再汇报。

3、师:这节课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想奖励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字叫做找朋友。介绍游戏规则:

·课前分发好分别写有数字1、2、3、4、5、6、7、8、9的卡片,·小组成员拿着自己的卡片表演。你是1,我是9,我愿和你交朋友。我们再找一位新朋友,快来快来新朋友。

10迅速跑出来,来了,来了 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希望大家今后在数学的王国里能找到更多的新朋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

传统的9加几教学,在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9+1=10,9加1再加一个数。表面上看,这三个层次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但

是,实践表明,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同时也可能为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事实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尽管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组织结构性的学习材料。

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因此,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的一种——“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

“试一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路。由于9和7都离10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凑十”(把9凑成10和把7凑成10)。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

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然后通过两种“凑十”法的比较以及“试一试”和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

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即:9+=1,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由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进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与敏捷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即要实现“思维方法叫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过渡和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说教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主要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时间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1分和1时的时间长短,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帮老师完成钟面和看课件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活动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本课主要有以下的学习方法:

1、尝试法,引导学生尝试完成钟面,加深对

钟面的认识。2观察法,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抽象出1时=60分。3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深化。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场景图。

提问:从图中看,小朋友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每天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样知道这一时间的?

揭题: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知道了时间,我们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通过看钟表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谈话:钟表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老师这里有一个没有做完的钟表,你们愿意帮老师一起来完成吗?(在黑板上完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看看老师的钟面上已经画了什么?还缺少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汇报:(1)数1—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图,说一说12应该写在哪里?那6呢?3呢?9呢?

(老师指着大点问这写几?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完12个数。)(2)时针和分针

师(拿出三根针)让小朋友区分:又粗又短——时针,又细又长——分针。最细最长——秒针。贴上时针、分针和秒针。(秒针这节课先不学,取下秒针)

(二)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课件出示钟面图)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同样地,从数字1到数字2之间也是一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大格?(学生数出12大格)

交流: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学生数出有5个小格)

12个大格里一共有几个小格呢?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看谁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学生交流,方法可能有①1格1格的数

②5格5格地数。(一起数一数,并标在黑板的钟面上)

③12×5

④9×5=45,3×5=15,45+15=60。

练习: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你能很快地说出2大格是几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大格呢?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从而达到认识钟面的目的。在“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问题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多种形式数一数,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三)认识是怎样通过时针、分针的转动计时的。

1、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计时的。

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1走到2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_____?(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口头练习:你知道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看来时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小时。

2、(播放分针走一小格的动画)谁能说一说分针是怎样走动的?请拨动你的钟面,也让分针走1小格。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学生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分,分针走5小格是()分。小结:看来,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我们再来做几道练习。(课件出示)练习:(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2)分针从12走到4,一共是多少分?

(3)分针从12走到8,又走了3小格,一共走了多少分? 交流是怎样想的。

(四)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请同学们拨一下钟面上的针,拨的时候按顺时针拨(师示范),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运动的?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

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

提问:你们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说明它们走动的时间是怎样的? 谈话:时和分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电视里的钟面,仔细观察,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动的。(播放课件)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正好走1 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多少时间?(随机板书1时)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随机板书60分)。分针和时针走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1时和60分之间添上“=”)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拨一拨钟面,进而认识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三、加强体验,巩固拓展。

(一)体验1分钟。

1、提问:1分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分钟。(播放1分钟音乐)

交流:1分钟到了,你们感觉如何? 2、1分钟能做些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做一些活动。师播放1分钟音乐,2名学生跳绳,2名学生拍球,其他学生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写字、做口算题,测脉搏,做眼保健操。

组织交流。

3、谈话:一分钟虽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1分钟的时间里,工人叔叔能印1000份报纸,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摩托车1分钟能行5000米。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二)体验1小时。

那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先来做一个题目。

(出示填空)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时。(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看来1小时能做许多的事情,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收藏到:[新浪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博采中国][365Fav][天极网摘][和讯网摘][热门文摘]

阅读全文(377)| 回复

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也比较复杂。可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2、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本课“时分的认识”,是时间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课堂练习还安排了适当的课外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秒的认识”做好知识的铺垫。

3、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展出3幅图P70)

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

细长——分针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

看一看。

试一试: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一分钟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学生把自己的脉搏数填在书上。

师说: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用教具演示。问: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练一练:

一节课是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2.认识时分

(1)学习例1,会读写整时钟面

逐一出示4个整时钟面

师问:钟面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

板书:1时 4时

1:00 4:00 边写边解释:“:”前面写几时,“:”后面写几分,现在钟面上是整时,没有分,所以“:”后面写两个零。你能独立写出后两个钟面所表示出的时间吗?两人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学习例2,会读写非整时钟面

先出示一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你知道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是几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的时间刚走过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再逐一出示3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怎样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呢?方法和前面写整时的一样吗?你能

试着写一写吗?6时5分写成6:05时,不要忘记写0。

做一做:

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拨一拨:

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6:30起床、8:00上学、11:50吃午饭、4:40放学回家、6:20看动画片、9:05睡觉。

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3.认识秒

师说:计算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例如,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就要用秒来计算。师出示带秒针的石英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时针、分针,这根最细、走得很快的针叫秒针。(板书:最细——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仔细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板书:1分=60秒)

试一试:

呼吸一次用几秒?从1写到10要用几秒?

(三)巩固反馈

师说:时间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动,而且走过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用1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那么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同学自由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认识钟表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每一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独立成章的课次,重点要让学生会读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节课分三大部分: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从提问学生几点上学、几点睡觉、几点看动画片等,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并出示了一位好学生一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受到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的教育。

在学习新课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认识钟面,了解钟面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又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大格,知道时针、分针的作用。然后认识时、分。由于整时时间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认,遇到困难再给以帮助。而钟面是几时几分 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先教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连一连等多种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再认识秒。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通过提问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本课设计就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用谜语、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展开快乐教学。

针对以上分析,我觉得《时分的认识》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的教学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

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来谈一谈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的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也比较复杂。可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2、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本课“时分的认识”,是时间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课堂练习还安排了适当的课外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秒的认识”做好知识的铺垫。

3、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本课设计就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用谜语、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展开快乐教学。

针对以上分析,我觉得《时分的认识》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的教学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来谈一谈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的有效利用。

五、教学设计(详细内容在ppt上

有效利用。

五、教学设计(详细内容在ppt上

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也比较复杂。可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2、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本课“时分的认识”,是时间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课堂练习还安排了适当的课外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秒的认识”做好知识的铺垫。

3、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本课设计就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用谜语、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展开快乐教学。

针对以上分析,我觉得《时分的认识》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的教学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来谈一谈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的有效利用。

五、教学设计(详细内容在ppt上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长师附小方少华,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时间》。《认识时间》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教法、学法选择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

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刻度

(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

(3)讨论: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

(4)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什么?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

(5)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刻度1走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1时=60分

(6)学生把结果填在81页刻度图(7)交流记忆法。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1格1格数,或5小格5小格地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格的新认识,新发现,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点名学生读出时间,指导学生用两种表示方法写时间。(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小花一天的生活图,并让学生注意看图上方的钟面,并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思考、了解到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有两个6时、8时……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平常在这个时间在做什么?这样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予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1)实践作业: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一个令人骄傲

与自豪的时刻,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的神州六号在太空遨游几天后,安全着落那一刻牵动千万中国人的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返回着陆,请上网查找它着陆准确时间,设计一个漂亮的钟面,下节数学课,我们将用这些办一个 钟表展览,好吗?(课后实践作业充满挑战与创造性,由于神六着陆时间是4时33分,又一次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了完成作业,学生思维的翅膀才会越张越开,越飞越高。

整一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去猜想、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出色的发现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乐的创造者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展出3幅图P70)

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

学从不迟到。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

细长——分针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

看一看。

试一试: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一分钟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学生把自己的脉搏数填在书上。

师说: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用教具演示。问: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练一练:

一节课是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2.认识时分

(1)学习例1,会读写整时钟面

逐一出示4个整时钟面

师问:钟面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

板书:1时 4时

1:00 4:00 边写边解释:“:”前面写几时,“:”后面写几分,现在钟面上是整时,没有分,所以“:”后面写两个零。你能独立写出后两个钟面所表示出的时间吗?两人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学习例2,会读写非整时钟面

先出示一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你知道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是几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的时间刚走过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再逐一出示3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怎样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呢?方法和前面写整时的一样吗?你能

试着写一写吗?6时5分写成6:05时,不要忘记写0。

做一做:

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拨一拨:

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6:30起床、8:00上学、11:50吃午饭、4:40放学回家、6:20看动画片、9:05睡觉。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3.认识秒

师说:计算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例如,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就要用秒来计算。师出示带秒针的石英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时针、分针,这根最细、走得很快的针叫秒针。(板书:最细——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仔细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板书:1分=60秒)

试一试:

呼吸一次用几秒?从1写到10要用几秒?

(三)巩固反馈

师说:时间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动,而且走过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用1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那么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同学自由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认识钟表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每一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独立成章的课次,重点要让学生会读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节课分三大部分: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从提问学生几点上学、几点睡觉、几点看动画片等,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

生对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并出示了一位好学生一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受到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的教育。

在学习新课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认识钟面,了解钟面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又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大格,知道时针、分针的作用。然后认识时、分。由于整时时间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认,遇到困难再给以帮助。而钟面是几时几分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先教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连一连等多种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再认识秒。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通过提问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展出3幅图P70)

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

细长——分针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

看一看。

试一试: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一分钟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学生把自己的脉搏数填在书上。

师说: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用教具演示。问: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练一练:

一节课是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2.认识时分

(1)学习例1,会读写整时钟面

逐一出示4个整时钟面

师问:钟面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

板书:1时 4时

1:00 4:00

边写边解释:“:”前面写几时,“:”后面写几分,现在钟面上是整时,没有分,所以“:”后面写两个零。你能独立写出后两个钟面所表示出的时间吗?两人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学习例2,会读写非整时钟面

先出示一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你知道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是几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的时间刚走过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再逐一出示3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怎样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呢?方法和前面写整时的一样吗?你能

试着写一写吗?6时5分写成6:05时,不要忘记写0。

做一做:

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拨一拨:

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6:30起床、8:00上学、11:50吃午饭、4:40放学回家、6:20看动画片、9:05睡觉。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3.认识秒

师说:计算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例如,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就要用秒来计算。师出示带秒针的石英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时针、分针,这根最细、走得很

快的针叫秒针。(板书:最细——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仔细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板书:1分=60秒)

试一试:

呼吸一次用几秒?从1写到10要用几秒?

(三)巩固反馈

师说:时间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动,而且走过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用1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那么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同学自由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认识钟表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每一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独立成章的课次,重点要让学生会读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节课分三大部分: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从提问学生几点上学、几点睡觉、几点看动画片等,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并出示了一位好学生一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受到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的教育。

在学习新课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认识钟面,了解钟面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又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大格,知道时针、分针的作用。然后认识时、分。由于整时时间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认,遇到困难再给以帮助。而钟面是几时几分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先教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连一连等多种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再认识秒。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通过提问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苏教版9加几课堂实录 篇4

识字8

一、揭题导入

1.导语:师:同学们,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几千年来不断的变化,才成为我们在今天看到的这样。2.象形字的演变。出示水的变化: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汉字王国,体验汉字演变的美。3.写课题(伸出手指,跟我写课题)4.读课题。

小朋友一起读课题。生:识字8

二、学习“月字旁”

1.读书,了解“月字旁”表示的两种含义。

师:请翻开语文书77页,书上有一个图表,图表右边是什么字?(月字)师:月字旁。图上还有什么?(图上还有一个月亮,一片肉)师:在图片的右边是什么?(是象形字)师:哪两个?(月和肉)

师:月字是怎么一步一步由图像演变成文字的?古人根据月亮的形状,创造了现在的文字;又根据肉的形状,创造了古代的文字肉。又经过不断地演变,用月字旁来表示了。(一个表示月亮,一个表示肉。)2.学习第一行:明亮

晴朗

朦胧(1)初读

.师:我们来看看,课本当中,表示月字旁的是什么字?(明亮

晴朗

朦胧)

师:在这里,月字旁的字表示什么?(一种天气)跟什么有关?(天气)(2)正音。师:这一行里,哪些字音特别难读,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晴朗,都是后鼻音。朦胧,也都是后鼻音。

(3)看图填空

明亮的(眼睛)

明亮的(灯光)

明亮的(月光)(4)拓展延伸。齐背《静夜思》(5)用“晴朗”说话。背一背高鼎的《村居》吧(6)理解“朦胧”。

仔细看,睁大眼睛观察:谁来说一说,朦胧是什么感觉?生自由说。有感情读。师小结:读词语时,不仅要读准音,还要把自己的感觉带进去,想象出画面。我们来读一读。(生读)3.学习第二行:弯腰 踢腿

挺胸

过渡:这组词,都和天气有关。那这组词呢?(和肉有关)和我们身上的部位有关系。

(1)读准音。哪个难读,来提醒大家?(挺)

(2)理解词语。

A.游戏:找朋友。帮助三个词语宝宝找到对应的图画下面。生:边做动作,边贴词卡。带读(真精神!特别棒!)B.选词填空。

师:下面这三个词语宝宝,要到操场上做操了,谁来帮他们排排队? 生:读“小朋友,起得早,大家都来做早操。踢踢腿,弯弯腰,挺胸抬头精神好。” C.律动操

师:我们听,操场上的音乐响起来了,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做操吧。师:我们瞧,这三个生字朋友还不想离开我们,要继续和我们交朋友呢。谁来和它们打打招呼。

三、指导书写。1.指名读:腰

2.识记字形。怎么能记住这三个字呢?(形声字、编儿歌)师:我们怎么才能记住这三个字呢?

生:记住腰,是形声字。要加上肉月旁,就是腰了。腿,退字加上肉月旁,就是腿,匈加上肉月旁,就是胸了。师:还有什么办法呢?

生:编儿歌:月和要加起来,就是弯腰的腰。师:月和要,弯腰的腰。生:月加退,踢腿的腿;月加匈,挺胸的胸。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师:我们要把这三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她们三个月字要写在同一个地方,不能写的不一样。生:写得左窄右宽。

师:要想写正确,我们还要记住它正确的笔顺。请小朋友拿出手指,我们一起跟着电脑,一起写一写。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腿一捺要拖出来,把退字托住。

师:腿这一点要收一收,胸里面的点,要写得半漏半藏。

(2)范写,说口诀:月字写得细又长,左窄右宽记心上。腿字笔画要紧凑,点要收,捺要放。胸字笔顺要记牢,最后一竖不能少。请拿出作业纸,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小窍门的儿歌?

(3)生:读口诀。读写字歌:写字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一拳头。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师:我们开始写这两个字。(4)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写字。(5)展示点评

师:我们来评一评。那一笔需要改进? 生:胸字不够好看。右边太小了。

师:右边稍微宽一点,更美观。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作业,对照小窍门,给自己的作业加加星。

四、巩固拓展。

1.观察小朋友,根据形旁归类识字。

师:丁丁小朋友来到我们课堂。想想带有月字旁的字,都有哪些?(脑

肚肝肠胃

腕 膝)2.查字典归类识字。师:我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还能认识更多的字。我们还可以请教谁?(新华字典)

用部首查字法看看,还有哪些字带有月字旁?查到的举手示意老师 胆肝肠 肤 3.小结。

苏教版9加几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难点:理解掌握计算方法。课前准备

1.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2.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10 8+()=10

8+()=10 10+4=()10+3=()

10+7=()8+2+2=

8+2+5= 8+2+6=

8+2+8=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10问:8加几等于10? 板书:2(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请学生回答)对!用凑十法计算,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 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你们真聪明。老师边说边演示:

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1)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2)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

这样想:(1)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2)8加2等于10。(3)10再加1等于11。

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 板书:8+4=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指名说算式: 板书: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例4 8+9=□

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1)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2)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分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齐读黑板上的算式。小结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4.猜一猜,红花后面是几?8+3=

8+7=

8+10=

+9=

+6=

+2=

+5=

+8=

+4=

上一篇:工程借款申请下一篇:圆的证明与计算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