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2024-08-01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共8篇)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篇1

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带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准入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一、引入课题

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这组图片描绘了什么的景色?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大自然。

(课件出示)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并不总是风和日丽,温和可亲的,也常常会摆出另一副面孔: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狂风大作、有时洪水滚滚、有时地动山摇,有时疾病流行„„„当大自然的变化危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就形成了了自然灾害。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

1、古往今来,人类遭受的自然灾害数不胜数,有些离我们较远,有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你知道哪次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引出雪灾)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向大家描述一下。

你知道这场大雪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出示雪灾图片)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人们的不安、焦急、无奈、失望)

2、2008年除了雪灾,还有什么自然灾害也让你记忆犹新呢?

出示:5.12地震的损失。

请看一篇“汶川大地震后一位中学生的震后日记”。(幻灯配乐朗读介绍)看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想法呢?如果让你给遭遇这场在还的同龄人写封慰问信,你最想写什么呢?

3、你还知道那些地方发生过地震?

4、你知道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吗?

看了这段视频相信你对地震的产生会有更深的了解。(播放视频)

小结:由于地壳的运动引发了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

5、过渡:除了地震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灾害?

老师把自然灾害整理了一下请看(出示)

我们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能清楚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个种类? 出示题目:

过渡: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连续不断。请看

部分历史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出示)

小结:这么多种类的自然灾害在吞噬着人类的生命,破坏着人类的财产,真是(板书:天灾无情)啊!

当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了。(出示)

过渡:据统计,全球的自然灾害每年使大约25万人丧生,造成的物质损失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多数自然灾害是大自然自身运动演化所造成的,但是,这些自然灾害里有没有人为的因素呢?

三、天灾之中有“人祸”

1、让我们点击目前正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旱灾。(观看视频)

2、看着这干裂的土地,混浊的水,渴求的眼睛,我们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可你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旱灾吗?

学生交流:

2、总结:由于人类对大自然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它无时无刻不在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些灾害已悄然成为人类自掘的坟墓。人类确实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出示:保护地球,刻不容缓!(大声朗读)

四、天灾无情人有情

灾难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创伤和眼泪,也有坚强和感动。我们难忘那些令人温暖的画面。你知道哪些呢?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同学们,你们曾经为灾区人民做过什么呢?汶川地震使很多孩子成了孤儿,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想为这些孤儿做些什么呢

教师总结

同学们,天灾无情人有情,虽然自然灾害无法抗拒,但我们也要相信人定胜天,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必能战胜灾难。灾害无情,可是人间有爱(板书:人间有爱)这爱,抚慰人们沉痛的心灵,这爱,鼓起人们继续生活的勇气,这爱,坚定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句话:(出示)齐读

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五、活动拓展: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去做?

请写份倡议书。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篇2

苏教中图版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教育理念及其指引下的具体操作层面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倘若我们站在“教材内容的选取”这一视角去重新审视教材,情况又会如何呢?教材在这方面是否还存在盲点?如果有,表现在哪儿?鉴于诸多疑问,笔者对改版教材,即第一册(2010年)、第二册(2005年)、第三册(2006年)和第四册(2006年),包括16个单元64个主题活动在内的四册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一、与时俱进、以生为先,体现了积极创新的编写理念

1. 符合新课改要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综观本套教材,在立足于儿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实现了思想品德、自然、生活、劳动等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让德育回归生活,课程走向综合化,使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进行内在结合。可以说,苏教中图版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体现了“生活德育论”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新的教育理念。

2. 树立新的教材观,兼顾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提供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包括探究知识,明辨道德是非善恶)所需要的话题、范例。总体来说,该版教材一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话题、范例,教材富有开放性,给教学活动留有空间,以便教师灵活地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二是兼顾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改版教材的扉页上,开设了“给小朋友的话”这一板块,使得编者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了对话的关系。教材设置了“盼盼”和“圆圆”两个生动活泼的人物,以男女主角的形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产生了积极的互动。教材中还有四个拟人化的小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与儿童进行对话交流。这样一来,教材就不是独白,它时刻保持与儿童对话,使得儿童的思想观点与教材中的思想观点融合或是碰撞,儿童能自主进行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此外,为了适应低年级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该版教科书为16开本,在文本呈现方面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且多数是色彩鲜艳、生动真实的生活场景图,少有长篇的文字说教。在精心选取真实生活事件,并对其进行教育意义上的过滤、重构之后,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儿童,做到了用真实的生活事件促进学生真实的学习。

二、生活与知识并举,应适当增加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

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或分科课程不同,《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非“知识的逻辑”。与学科型课程相对,它是一门经验型的课程,依托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该版教科书的每一个活动主题通常是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出发,这些情景有的是学生熟知的真实生活情景,如:忘带文具、迟到、和同学吵架、字写不好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是学生喜欢的童话、传说、科幻故事等现成题材,如:咕咚来了、嫦娥奔月、哈利波特等故事情节。从情景出发,将隐藏在情景后面的学科知识内容“和盘托出”。这样的内容安排无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编排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在“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摇摆不定。如若处理不当,还会有偏重后者的倾向,导致忽视了教育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出现纰漏。如:“我掉了一颗牙”(一下P16~P19)一课,教科书通过设置“一个小朋友早上起床掉了一颗牙”的具体情境来体现内容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原则,但作为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方面,“我掉了一颗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恒牙与乳牙的区别等日常牙科知识,以及习得正确刷牙的良好习惯。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注重教科书内容的知识与科学性,但是书中在这方面却涉及很少,甚至出现了像换乳牙“一定是糖吃多了”的错误对话。再如“眼镜与耳朵的诉说”(一下P20~P23)一课,贴近日常生活是其重要特点,从问题情境“盼盼边走路边看书”等情景出发引出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当前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对于用眼用耳卫生的知识涉及很少,在学科知识整合方面较弱,可以适当加入眼保健操等内容。诸如此类问题还有“我与小动物”一课,可以适当添加些与动物相处类的内容。“我们的校园”(一上P8~P13)一课,有13幅插图介绍学校的建筑设施。笔者建议在这一课中适当减少些插图,给农村学校的教学留足空间。

三、深度与广度并重,需合理安排内容的难易程度

课程的难易程度涉及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课程深度折射出课程内容之间的设计顺序、编排和组合的逻辑深度以及潜在的学科思维深度。从这一维度看,苏教中图版的《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比较注意儿童生活圈的扩大,注重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如表1,四册内容的选取方面,一年级选取了“儿童与自我”单元,如“我像小树苗”;一年级下册选取了儿童与家庭的单元内容,如“我爱我家”;二年级上册与下册则选取了“春游”、“秋游”、“学做文明人”、“快乐的国庆节”等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内容。这些均体现了儿童的生活圈在由近及远地扩大。另外,“将知识点进行量化”,我们来看内容的广度,其内容选取注意还原生活本身的面貌,把生活中本来在一起的道德和非道德因素综合起来,将自然、生活、社会等学科知识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如一年级上册“盼盼迟到了”一课(p22~25),既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自理等日常生活常规教育,又有遵守学校纪律、守时教育,同时还有一定的反省与激励教育。将多种教育因素结合起来,使儿童真正从课程内容中经历完整的生活,而不是割裂的知识,将知识寓于生活中,减小了教与学的难度。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教材,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内容。如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国庆节”(P6~P9)的内容是落实课标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而内容设计的“画一画心中的祖国”、“说说国庆节的感受”等板块要求提得都过高。一方面,二年级的孩子绘画能力有限,画出的祖国并不“美”。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孩子对国庆节的理解有难度,历史的内容毕竟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久远,单靠重提过去的几个故事或呈现几张图片,就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甚至行为,是把人平面化、简单化地看待,其效果可想而知。但是,现在社会上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儿童还小的时候就灌输热爱祖国的大道理,长大了反而要到处广而告之地张贴“不要随地吐痰”、“请勿践踏草坪”、“孝顺父母”这样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我国学者陆有铨曾经提到,爱国主义教育是有条件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首先要树立其国家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要在家庭、班集体、学校、社会集体中由近及远地培养。如:让学生参与班干部的评选、认定活动,发挥其民主权利。相反,缺少条件的爱国主义行为往往缺乏自觉性。笔者在这里倒也不是反对低年级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只是希望开展得更加有效。再如二年级上册“巧手剪秋天”中“剪秋天”的内容,看过幼儿园儿童手工课内容的都知道,这部分内容早会了,大可提些别的要求。

四、从儿童成长的规律出发,要降低意识形态对内容的制约作用

教材中知识过度受意识形态的制约。在一定意义一,教育知识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知识与权利的关系。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刻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就此而言,任何一门人文、社会学科课程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品德与生活》的意识形态化较深自不待言。著名教育学者吴康宁曾对中日两国小学道德教育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点,也存在差异性:我国道德教育包含较多的政治成分,而日本含有更多的“做人成分”。

但是,吴康宁在这里的比较依据的只是两个国家的官方文本,并非为日本唱赞歌,实际日本的道德教育存在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迹象,这不在本文分析的范围内,就不做展开。

对照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笔者发现,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课中有三课是关于爱国爱党教育的,其中“过去的故事”(P10~P11)中,内容有抗日英雄张六子、王二小、“百万雄狮过大江”、人民英雄纪念碑、海娃、小兵张嘎等历史故事。笔者觉得安排得不合适,原因是:其一,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生日快乐”,“过去的故事”一课与单元主题联系得不够紧密,脱离单元主题。其二,对照课程标准来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爱家乡、爱祖国条目下第八条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关心家乡的变化”,但是纵观二年级的教科书却没有覆盖与涉及这一点,实属遗憾,所以,可以考虑改为关于“家乡”类的内容。

综上所述,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科书在教育理念及由此指引下的具体操作层面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即便是较好的教材,也难免会有不足,再加上教材的编审专家们又往往是从大处落墨,对一些“小节”无暇仔细推敲,致使教科书内容出现一些不当。但是,就像《弟子规》里所说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因此,教材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在此,笔者呼吁处于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要处处留心,不要过分迷信教材。另外,教材编写专家们要努力改变现状,编写出科学的教材,注重教材“小节”的处理。处处留心皆教育,无论是教材编写专家还是教师,只有先提高自己,端正对教材的态度,改变思想,才能发挥出教材处处以生为先的作用。

摘要:教材是教师与儿童互动的桥梁,在为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教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教材无小节,处处生为先,教材编写者理所当然地要以诗意的态度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儿童成长的生活世界出发,探究儿童的发展特点,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进而编写出适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材,以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科书,内容分析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张恰.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7.

苏教版小学语文与“大语文观” 篇3

学习做诗是这样,学习语言文字也是这样。

过去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课内、轻课外,重应试、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语文教学受到考试的严重干扰,已渐渐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不得不违心地让学生去练一些与提高语言能力关系不大的东西,如抄背解词,抄背标准答案。背课文也要连标点一块儿背,因为默写课文标点错了是要扣分的。学习查字典要学生背部首目录,为的是对付“某字查某部几画”之类的试题。这些练习除了应付考试,可以说是百无一用。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怎么才能“化”得起来呢?这就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写日记等语言实践活动。可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语文教学局限在小课堂里,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考试转;课外时间又被繁重的作业塞得满满的,学生根本无暇去读课外书,去写日记,去看电视……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学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哪里还有效率可言呢!

为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之初,我们便确立了语文教学要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这一指导思想,力求形成一种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格局。

这一指导思想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在阅读训练方面,力图构建一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训练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指导课外阅读的系列课文。每册一篇,一直安排到六年级。《学会查“无字词典”》意在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生活体验准确理解词语的方法。《煮书》意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读书做记号的学问》意在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则是要求学生养成读书勤查字典的习惯……七册课本安排了七篇这样的课文,有关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几乎全涉及到了。学了方法,为的是用于课外阅读,为此,我们请李吉林老师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补充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反过来又为课内阅读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阅读训练机制。

我们还编写了一些“多功能课文”,力图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生活实践服务。如《磁卡电话》《奶奶,请服药》《第一次汇款》就是这种类型的课文。学习这类课文,学生既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道德情操,还学到了言语交际的本领。“一石”而中“三鸟”,所以叫做“多功能课文”。如《第一次汇款》,讲的是“我”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汇给了山区失学的儿童。在汇款过程中,“我”在邮局阿姨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填写汇款单。课文将汇款的手续讲得很具体,并出现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大写数字,还附了汇款单的样式要学生练习填写。学生读了这样的课文,不仅学得了语言文字,学会了到邮局汇款,而且培养了爱心,其收获是多方面的。

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注意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挂起钩来。此种类型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如学了《我的油布伞》,要求学生说说“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是怎样疼爱你的”,并“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事例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种是将课堂学习所得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如学了《百家姓》一课,要求学生“找一本《百家姓》读读”,并“调查全班同学有哪些姓,先写下来,再认一认”。

在说写训练方面,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历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第八册“作文2”便是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春天的风光,然后选一处景物写下来”。“作文7”则要求学生“回忆一下参加过的劳动,如大扫除、浇花、洗衣服、拔草、放羊等等,先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再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显而易见,学生要写好这样的作文,就必须亲自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就必须经常参加集体劳动、家务劳动和农业辅助劳动。否则,胸中没有这样的积蓄,即使是“巧妇”也难做出“无米之炊”来。

在说写训练中,我们还编入了大量言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随着通讯工具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普及,口头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这一需要,苏教版小语教材十分重视说话训练,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说话训练贯穿始终。说话训练从内容到形式,不再是清一色的“看图说话”,而是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生活实践的需要来安排的。如第八册的说话训练,就安排了讨论发言、推荐或自我推荐、学习“赞美”与“安慰”、做节目主持人等内容。此外,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如讲解、演讲、辩论、导游等,事先都要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因此,学会搜集资料、使用资料,也是言语交际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材安排了“话说香港”这一训练课题,学生要向大家介绍香港,就得事先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如香港的历史变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的有关情况等。当然,在小学阶段,这种训练是极其初步的,要求不能太高。

在习惯培养方面,强调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必须老师与家长配合,全方位地抓。就拿第八册“学习习惯篇”安排的“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来说,就远不是仅在课内便可以养成的。要写好日记,教师要在课内给予指导,要教给他们方法,如要经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要天天写,坚持不懈。然而这些观察活动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又主要是在家庭动笔写成的。要使写日记每天坚持不辍,形成习惯,家长的督促检查就更是必不可少。

不光是写日记,所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齐抓共管。

总之,苏教版小语教材昭示的是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格局,语文教学应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一泓活水,而不是局限在狭小课堂里的死水一潭。

教材的编写意图必须转化为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才能取得具体的教学效益。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体现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思想,实现语文教学课内外的衔接呢?

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这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历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例子”到“习题”,由精读到博览,由吸收到倾吐,一句话,由课内到课外。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好,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指导学生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其中的精彩段落,这只是经历了感知、领悟和积累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将学得的范文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去,才能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迁移运用阶段。虽然我们在课堂内也进行了迁移运用的练习,如学过一篇课文之后就进行“小练笔”,但其分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将范文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强调抓好课外阅读,提倡学生写日记,积极参与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完善这一学习语文的过程。然而,有些学校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宁可给学生多订几套毫无用处的练习册,也不给学生订课外读物,还美其名曰“减轻负担”。其实,课外的阅读、写作等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必须进行的,并非可有可无。

其次,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一些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

减轻课业负担,首先要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繁琐分析依然相当普遍。分析一段课文,必问“这段有几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逐句讲解,不厌其碎,一问一答,贯穿始终。一篇课文,好比是一只漂亮的花瓶,整个看上去感觉很好,如果打成了一堆碎片,还有什么漂亮可言!繁琐分析,源远流长,陈陈相因,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积非成是。课堂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之大,事实上却无大用处!将一篇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一厢情愿地灌输给学生,事实证明其效果是不好的。因为凡是超越学生理解能力硬塞给学生的东西,大抵是僵死的,无用的;只有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悟出来的东西,才是鲜活的,有用的。我们果真在教学中摈弃了繁琐分析,加强了语言训练,就能够保证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作业。这么一来,就可以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当主角,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安排都要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推选主持人或负责人,教师则从旁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等等。为班级出黑板报,出手抄小报,举行佳作朗读会,组织小记者采访,都可以这么做。有的老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这是要注意防止的,因为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便难以得到发挥,他们的才能也难以充分地展示出来。

第三,要搞好考试改革。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不超越“大纲”、不提高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考查学生识别错别字的能力,便可从大街上的商业广告中搜集一些错别字让学生改正。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可出示一份说明书,让学生读读,看他们能不能理解上面的内容。要考查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便可提供一段采访实录,让学生采撷实录中的材料,写成一篇板报稿。这样考,不仅能检验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篇4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亲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的年龄、属相、兴趣爱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信息、团结合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歌曲《可爱的家》

拟定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歌儿温馨生活甜)

1、请小朋友拿出全家人的合影照片,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学生边听边唱,边欣赏照片。

2、师述:小朋友边唱歌,边欣赏着照片,个个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你们爱自己的家吗?那你们想不想把亲爱的父母长辈,把你们家欢乐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呢?

3、揭示活动主题:我的一家。

活动二(了解长辈爱长辈)

1、出示图片。内容是:园园、盼盼和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同伴介绍照片中的家人。

2、讨论: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

3、小朋友带着照片,和父母一起在小组内互相介绍,然后推选对父母长辈最了解的不朋友上台向全体师生介绍。

4、亲子游戏。

(1)找妈妈。

请几个孩子蒙上眼睛,用触摸的方式寻找自己的妈妈,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2)心有灵犀。

长辈对孩子十分关爱,也十分了解,可孩子对长辈呢?请家长背靠背,在各自的题板上写自己(孩子就写家长)最喜欢什么或喜欢干什么、吃什么,看哪组写得最一致。

第二课时

活动三(欢乐家庭故事多)

1、老师介绍一个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

2、请小朋友说一说家庭中欢乐的故事,师生共同分享。

3、亲子游戏:我做你猜。

活动四(亲亲热热一家人)

1、以小组为单位,家长和孩子共同布置展板《亲亲热热一家人》。

2、自由参观,相互交流。

鼓励孩子间、家长间、孩子与家长间充分交流,再次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

3、小结。

我爱我家,我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爱我家,我们一家人相亲又相爱;我爱我爱,这里每天都有欢乐的故事……

4、在《可爱的家》歌声中,学生、家长、老师一起唱起来,跳起来结束活动。板书设计:

我的一家

贴照片

第2课:我是家中小成员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依赖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欣赏歌曲

教时: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二、故事屋

1、听老师讲故事:《自己的事自己做》

2、想一想:(1)小猴会有什么结果?

(2)生活中,如果我们的事情都依赖爸爸妈妈,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三、照镜子

1、和园园比比,图中园园做的事,你会做吗?请在会做的圏中找“√”。

2、小组交流:

(1)有哪些事是暂时不会做的?你将怎么办?

(2)你还会做哪些事?

四、小品表演

1、小组交流:在生活中,有的小朋友穿衣服要别人帮助,还有的小朋友是怎么穿衣服的?

2、分组编写剧本:根据讨论的几种情况,分小组编写剧本。

3、请每组推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

4、请扮演的孩子谈谈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评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我会做,我能行”竞赛活动

1、设定竞赛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书上提供的两个活动项目外,还可增添其它项目。

2、分小组讨论竞赛项目的要求和规则。

3、评选自理小能人,老师给自理小能人发小红花。

(老师在评选时要注意到学生能力的差异,重在激励、提高。

比如穿衣服比赛中,有的同学穿得既快又整齐,可以被评为自理小能人;有的同学穿得整齐,但速度较慢,也可以被评为小能人发给小红花,以此来鼓励学生。)

4、请自理小能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课外延伸活动

学生填写“自理小卡片”

自理小卡片

我以前会做

我现在又学会

我以后应该

父母的评价

姓名 班级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描绘心中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请来画一画你的家。

2、交流展示:请将你的得意之作向大家作一介绍。

二、小小讨论会

1、小组讨论:

(1)为了使家更漂亮,你曾经为家里做过什么?

(2)如果现在请你来当一回设计师,你将如何根据你家的情况来设计。

2、大组交流。

三、实践操作活动

1、操作活动内容:绘画、书法、做手工、养花、养小金鱼(可根据讨论结果定)

2、操作活动过程:

(1)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

(2)学生在组内交流做法(如绘画组,可说说要做哪些准备以及画什么;养花组,可讨论种什么花等,学生讨论时,老师也可提出合理建议)。

(3)分组操作活动(在课堂上能做的,要求学生当场做;在课堂上不能做的,比如养花、养小金鱼,可建议学生回家再做,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花或小金鱼,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3、活动成果展示: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完成的作品。

4、老师总结。

四、课后延伸活动

1、向父母请教:如何使家更漂亮。

2、设计、布置房间。做得好的同学可邀请其他同学到家里看一看,并请他们作评价。

板书设计:

2、我是家中小成员

展示学生作品

第3课: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3、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的技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准备:投影 光盘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前的小调查、小搜集的情况

1、同学们,爱的寻访,真心的收藏,你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

请来“爱的小屋”交流交流。

2、媒体出示:小脚印、小衣服、小帽子、小奶瓶……

(1)这些东西你熟悉吗?在哪儿见过?何时用过?

(2)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来的有关小物品。

3、从这些物品中,怎么能看出来你的变化呢?

二、活动:寻找成长的足迹

1、分四人小组活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长大的足迹呢?记下你观察到的结果。

2、各小组活动:

比比看看活动:

(1)学生取出自己带来的小脚印或相册中出生时印有脚印图,与现在的脚比。也可以分别量一量,记下来。

(2)用毛衫与身上的毛衣比,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3)小帽子与现在头比,得出结论:头长大了。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现在每顿吃一碗饭。

3、小组活动的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比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4、问问、称称、量量活动

(1)实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时躺在磅称上的照片。

(2)说一说你现在的重量和身高。

(3)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5、幸福的回忆活动

(1)请孩子出示一组自己成长的照片,边叙述这是什么时期?

当时有什么难忘的有趣事?

(2)小组活动:自由组合,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搜集来的照片,并将听下来的事情告诉好朋友。

(3)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中,他们操碎了心,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满腔心血。

(4)总结: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都洒满了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洒满了深情的爱。父母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学本领,学做人,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请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悄悄话。

三、交流悄悄话活动

四、小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大家回到我们“爱的小屋”。上一课时,我们小朋友共同回忆,共同感受了爸爸妈妈给我们的无私的爱,体会到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的艰辛。小朋友们把那一句句爱的寄语写在了“亲情悄悄话”里,留在了“爱的小屋”里,使我们爱的小屋充满亲情,更加温馨。

过渡:在爸爸妈妈关心、呵护关心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起来不,那么,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呢?

二、听故事,学孝敬之行

1、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欣赏录像故事。

2、讨论:这首歌曲实际上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你听出来故事主要说的是谁吗?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

4、你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5、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

6、出示“我能做”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谈一谈:你做过这样的事吗?当时怎么想的?你做时,爸爸妈妈说了什么?表情如何?

三、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小组参赛,集体计分,每组抽一名同学当评委;抽必答题,小组讨论;选派代表,竞赛抢答)

2、必答题:

(1)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请列出你可能想到的并表演出来,提示:注意语言动作,可加上适当道具。

(2)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3)爸爸为一件事不开心,你会怎么办?

(4)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办?

(5)你正在看一部你喜爱的动画片,妈妈叫你去拿碗筷准备吃饭,你会怎么做?

3、抢答题:

(1)妈妈烧了一桌好菜,我……

(2)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买滑板车,可他没有买,我……

(3)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烧饭,我……

(4)妈妈说今天天冷要穿毛衣,可我觉得天不冷,不需要穿这么多衣服,我……

(5)看图――孝心行动,说一句话:()时候,我()。

四、演儿歌,表孝敬之情

1、听儿歌《好爸爸,好妈妈》。

2、表演《好爸爸,好妈妈》

五、课后延伸,发展评价

板书设计: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第4课:过家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再现家庭生活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家庭生活。

2、了解并遵守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片断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快

乐、有幸福,也有麻烦与困难,引导学生学习与家庭其他成员相片的技能,学会和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提出活动要求

1、《过家家》游戏活动,是由学生自己根据家庭生活经历和经验,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确定一个主题,自编自演,重现生活,抒发情感。

2、主题可以是课文所提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拟的。

3、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角色分工,也可以向教师求助,请求推荐“演员”。

4、各小组民主讨论,编排小品。

5、选定节目主持人,安排演出程序,负责报幕。

6、确定奖项和评奖规则。

二、“小编导”招聘

1教师宣布小编导招聘条件:乐于为同学服务、能虚心听取、合理采纳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有较好的组织能力、会辅导同学表演。

2、招聘人数:10名。

3、进行聘任,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选演员和主题。

三、编导选演员

1、由各位“小编导”自选“小演员”。分组进行角色分工,自选主题。

2、教师向“小编导”推荐“演员”。

3、各组商讨,确定演出主题,定节目名称,编排故事。

四、《我爱我家》大会演

1、主持人公布演出节目单。教师提出演出和观看要求。

2、演出。

五、“百花”颁奖

1、教师宣布“百花奖”设奖项目和评奖方法。

2、组织学生投选,公布获奖名单。

3、老师和主持人联合向获奖者颁奖。

4、获奖者在领奖后即席谈感受和收获。

5、老师总结讲话。

第5课:我掉了一颗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保护牙齿开始,感受刷牙的快乐。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2、指导学生从小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知道换牙是一种生理现象。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謎面,学生猜謎底。

2、牙齿是我们亲密的伙伴。你们知道牙齿有什么作用?

3、大家议一议,交流汇报。

二、老师讲故事,让学生明白掉牙的知识

1、老师讲故事,学生听,听完后交流。

小朋友,想一想,宝宝的牙齿为什么会掉呢?

创设情境:老师搂着班上一位掉了牙的小朋友悄悄地对他说些话。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

学生转述:

掉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到六、七岁时就会掉了乳牙恒牙。换牙就意味着人长大了。

2、换牙时应注意些什么?

刷牙、漱口、少吃糖果、多吃蔬菜水果、常叩齿、多喝水、锻炼身体、定期检查。

三、小小辨论台,畅所欲言

小朋友,当你换牙时,家长有哪些说法?

你认为这些说法对吗?为什么?

1、掉牙时不能用舌尖舔,否则牙齿会翘。

2、上牙掉了,要立正,往房顶上扔。下牙掉了,要立正,往床底下扔。

组织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辩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牙齿的哪些知识?

二、烂牙探密,明白事理

1、出示书上的卡通烂牙图:小男孩满口烂牙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汇报,课前调查有关学生龋齿情况,说说你的感受。

3、看看自己有没有牙病,想一想是怎样产生的?今后怎么办?

4、小结:亲爱的同学,你想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吗?你想尽快清除口腔中的病菌吗?

三、小竞赛

题目:

1、每天都刷牙吗?

2、每天刷牙几次?

3、什么时候刷牙?

4、牙刷多长时间换一次?

5、牙刷能与他人合用吗?

三、模拟刷牙表演,看谁刷牙的方法正确。

四、资源共享,护牙保健

人人都想有健康、洁白的牙齿,保护牙齿,你有什么好建议?

大家交流,经验分享。

1、预防龋齿应选用含氟牙膏。

2、牙龈发炎,应选用消炎牙膏。

3、有口臭的学生可选用含芳香剂的牙膏。

4、牙齿过敏要用脱敏牙膏。

五、总结活动,延伸教育

第6课: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教学目标:

1、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通道。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眼睛和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

2、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治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准备“法官”帽等道具

教时:2

教学过程:

活动(1)――“模拟法庭”开庭 师:

1、介绍本次“模拟法庭”的活动要求以及进行“庭审”的步骤,并要求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时可以戴上“法官”帽。

2、介绍这次“模拟法庭”开庭审判的内容是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对“被告”――卡通不男孩提起“公诉”。

3、宣布“开庭”。

活动(2)

1、听故事:眼睛和耳朵的诉说。

(1)眼睛的控诉:我的小主人很不爱护眼睛――用脏毛巾揉眼睛,边走边看书,躺着看书,常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

(2)耳朵的控诉:我的不主人也不爱护耳朵――用尖锐的东西控耳朵,长时间用耳机听录音……

大家评议:

(1)看看眼睛和耳朵“受害”时的痛苦……

(2)想想相“卡通小男孩”这样对待眼睛和耳朵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3)用“事实说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和体会,说说不爱护眼睛的耳朵的后果。

活动(3)

1、分小组讨论“被告”卡通小男孩这些行为的危害,每组推出一名“小法官”。

2、“小法官”对“被告”卡通小男孩进行宣判,提出改正的要求。

第二课时

活动(4)――我有妙方

1、看书22页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当用眼疲劳时,我们有哪些保护眼睛的方法?

(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好办法、好经验,如远眺,看绿色植物,做眼保健操等等)

当鼻子流血时,我们有哪些应急的措施?平时怎样保护自己的鼻子?

(鼻子流血时,如可以头后仰,用药棉塞住,用冷毛巾敷额头,必要时去学校医务室、医院等;保护鼻子应该不随便挖鼻孔,不塞异物玩,打球等活动时要防止碰撞鼻子等。)

在游泳后耳朵中进了水,我们应该怎样自理?

(如侧头、单脚跳等让水流出来)

2、让学生介绍自己平时保护眼睛、耳朵、鼻子的往往方法。

活动(5)――我当小医生

1、“小医生出诊”

由学生主动自愿申请当“小医生”,然后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找“小病人”,如患近视的,平时有某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医生”给“小病人”提出保护和防治的小建议。

2、“我有好方法”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如“耳朵痒了怎么办”、“可以躺着看电视吗”等等,然后由其他同学自告奋勇来当“小医生”,提出自己的“妙方良药”。

3、教师总结:教育学生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耳、鼻等器官,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7课:喝水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是有很多学问的,喝水的学问是其中之一。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地面对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活动,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养成学生健康、科学的饮水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喝水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构成人体的最重要的成份。

4、通过卡通故事使学生置身于五彩缤纷的、雨具十分有趣的童话世界里。通过卡通人物的夸张表现,展示出活泼趣味的生活场景。把原本枯燥的乏味的科学知识变成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的有趣东西,并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动力。

教学重点:科学地料理自己的生活

教学准备:关于科学喝水的知识卡片

教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口渴了

1、在课前组织一次活动量稍大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有口渴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了要喝水的感觉。这时再进行教学,学生就有了真情实感。学生就有了生理上的需求。这种体验对学生学习喝水的学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同学们现在有些口渴了,那么口渴说明了什么?口渴应该自怎么办?喝水喝什么水?怎样喝水最科学呢?”

2、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出来,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活动

(二)――人为什么要喝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要喝水吗?

组织学生看书本第27页的内容。

2、同学们,看着书上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

3、同学们知道了构成人体的主要成份是水,水是人们生长的重要营养。刚才书本的内容,你们愿意表演吗?

4、同学们,你有经常喝水的习惯吗?

你在什么时候喝水?

你喜欢喝什么水?

这些问题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5、布置作业:回家后把人为什么喝水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

(三)――喝水还有这么多学问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谈谈有什么感受。

2、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几个学生进行表演。

3、同学们,看了书本的内容和刚才几个同学的表演,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这些科学的喝水方法与你以前的喝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4、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喝水的学问,请写给康康熊好吗?

5、全课总结(略)

板书设计:

6、喝水的学问

贴科学喝水的知识卡片

第8课:在餐桌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挑食、营养全面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就餐时的文明习惯是新时代儿童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对饮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引导其养成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

3、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知道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是不同的,但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通过活动让儿童知道应如何文明就餐。

4、通过剖析、互评平时一日三餐的食谱,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一日三餐是很重要的;通过<奇奇餐厅>科学童话,让学生了解了必须的营养学知识;再通过辨析认识到就餐时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儿童知道应如何文明就餐。

教学准备:制作儿童营养知识卡片

教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吃自助餐

1、老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吃自助餐,现在我们就走进自助餐厅去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好吗?”

2、当学生把自己一日三餐最喜欢吃的食品挑选出来后,请同学们按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同学们,每天只吃你喜欢吃的食物是否科学呢?它能满足你长身体的需要吗?请大家讨论讨论。”

活动

(二)――奇奇餐厅旅行记

1、学生讨论后头脑中就具备了这样一种感觉:饮食是讲科学的。

针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营养学常识的零散性、不系统性,这时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饮食到底有哪些科学知识吗?请大家一起到奇奇餐厅去旅行。”

安排学生自由地阅读课文。

2、看守了奇奇餐厅你有什么感想?或者说你想说点什么?

活动

(三)――小小故事屋

1、奇奇餐厅很奇怪。你能把<奇奇餐厅>的故事讲给妈妈爸爸或爷爷奶奶听吗?请同桌同学扮演爸爸或妈妈,你来讲故事能他听。

全课小结(略)

第二课时

活动

(四)――说说自己的饮食习惯

同学们:你们各自说一说你们都喜欢吃什么食品,不喜欢吃什么食品。

(注意让每个同学都说一说,因为只有每个同学都说出来了,才能与前面的科学的饮食习惯相比较,学生都能自觉地觉悟到自己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不足。)

同学们说得很好,把自己平时爱吃的、不爱吃的都讲了出来,下面同学们把自己的饮食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比较一下,再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活动

(五)――小辩论

同学们喜欢吃零食的举手。

下面喜欢吃零食的坐到左边,不喜欢吃零食的坐到右边。我们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辩论前请两方同学认真地讨论,正方认真思考吃零食好在什么地方;反方思考吃零食不好在什么地方。

活动

(六)――在餐桌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行为在餐桌上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吗?请同学们看31页的图。说说哪些是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

活动

(七)――小表演

在同学们明析了在餐桌上什么是文明的行为,什么是不文明的行为后,请同学们用文明小表演的形式把就餐的文明行为表现出来。

同学们,就餐时如何表现你的文明行为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在餐桌上>

全课小结(略)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篇5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2、行为目标: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目标: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过程 : 活动

(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要一起学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2、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4、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间活动:学生边唱边跳《拍手唱歌笑呵呵》。活动

(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游戏1:找朋友

刚才,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欢做什么游戏呢?

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2: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情况。

2、我们的校园(共二课时)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

2、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并能够自觉遵守。

3、知识目标: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能利用这些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活动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多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校的一些地方。但是我们入学不久,还有好多地方不熟悉,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为了让我们尽快熟悉校园,在校园愉快地学习、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活动。

第一条参观路线:内操场――多媒体教室――实验室

第二条参观路线:外操场―教师宿舍楼

第三条参观路线:教师办公楼—餐厅

二、总结

第二课时

一、活动交流阶段:

1、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向全班小朋友来汇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你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做小向导带你的好朋友去参观。

二、活动延伸阶段

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校园一景。

1、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校园的什么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想想你准备怎样表达?

2、小朋友可以自己用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完成有点困难,你也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与你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

3、学生活动

4、展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三、活动小结

小朋友,今天又对我们的校园有了新的认识,你觉得我们的校园怎样? 老师祝愿大家在我们美丽、现代化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3、我也想当升旗手

教学目标 :通过对升国旗场景的感受,升国旗时规范行为的辨析及做国旗的实践,培养学生对国旗的认识和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国旗,知道升国旗时的行为规范。教学难点 :养成升国旗时起立、脱帽、行注目礼的习惯。

教具学具:升旗仪式的录象、红、黄纸、彩笔、胶棒、小剪刀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认识国旗

1、教师分发4面小国旗给各小组,认识国旗的形状、颜色、五角星的位置等。

2、提问、探究

(1)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 象征革命(用先烈的鲜血染成)(2)五星各有什么含义?

(黄色象征光明,大星象征共产党,小星象征各族人民,四星围绕大星象征各国人民大团结。)

二、动手做一做

1、给国旗涂颜色

2、动手做国旗

3、教师指导剪五角星

将剪好的五角星贴到红纸上,展示成果。

三、参加升国旗实践活动,体验升国旗感受

1、观看升旗仪式录象带,讨论:(1)升国旗场面怎样?

(2)你想当升旗手吗?怎样才能当升旗手?(3)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情感参加升旗仪式?

2、展示第14页下图,找一找:哪些同学做法对?哪些做法不对?为什么?

3、组织升旗活动,将升旗的规范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4、小学生活开始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新集体的情感,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上学的基本任务,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穿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情景吗?你现在觉得小学生的生活怎样?(2)同桌议一议,畅所欲言。

(3)活动:拿出展示牌、写体验,可画图、写词、写短句来表达。(4)简要说说怎么体会到的。

二、学习故事(1)走进故事屋,想一想,怎样做个好学生?(2)活动

取出头饰表演,听《小熊上学》的故事,配乐分角色读故事,看书上的图。(3)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小熊是个令你满意的小学生吗?(4)演一演

小熊应该怎么做呢?演一演

三、学习课文,树立榜样 园园是怎样做个好学生的?

1、指导观察图意

2、学儿歌

3、相互表扬、欣赏

4、小型成果展 优秀家庭剪贴本 手工绘画展

四、联系自身,谈谈自己怎样适应小学生活,做个好学生的?

1、哪些地方适应了?哪些不适应?

2、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出出“金点子”

四、总结

同学们在帮助小熊的过程中,也许已经发现了:小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也明显提高了,学习时间长了,游戏时间少了,学习方式也不一样了,这些都要逐步适应,相信同学们会很快适应愉快而紧张的小学生活。

5、上学路上(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画上学路线和玩交通安全棋,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常识。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说一说

谈话:你每天是怎样到学校的?

二、议一议

联系实际,在上学、放学途中还有哪些不安全的事? 在路上玩会有什么后果?

1、结合图中所描述的,,2、讨论都描写了什么

3、让学生描述

5、分组讨论、交流意见

46、总结: 迟到会影响上课的情绪,吃零食不卫生,有时会生病。

三、画一画

1、交流家到学校的路线,注意说话有条理。

2、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家到学校的路线。

四、评一评

1、用你们的笔在线路图上画出来,看谁观察得仔细? 在图上画得清楚?

2、分四个小组,相互交流画的路线图。

3、推选组内好的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五、贴一贴

1、在彩纸上写上名字,小纸片代表你们的家。

2、从家到校的路线,出示示意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将准备好的彩纸贴到图上来。

第二课时

一、认一认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注意有哪些交通标志,你能说一说吗?

2、出示课件(交通标志图)

3、每人发一个标志牌,老师说出一个标志,学生举手,看谁反映快。

二、演一演

1、上学路上,交警指挥交通,所有人都听从他,真威风,你们想当小交警吗?

2、选几名同学听老师口令,模拟交通指挥。

3、分组表演,每组选一个小交警,其他小组成员听从小交警的指挥,示范指挥马路。

三、玩一玩

1、交通安全棋:

看图意,谁来说说,什么情况下前进,什么情况下后退?

2、拿出掷子玩下棋。

3、玩过后,谈感想。

四、总结

6、盼盼迟到了(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安排一天的事务,学会料理自己学习生活上的简单事情,掌握刷牙、整理书包等技能。

教学重点:初步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的习惯。教学难点: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计划,不敷衍的文明行为。教具学具:头饰、盼盼迟到的场景、歌曲《上学歌》学生准备彩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呈现主题

1、伴随《上学歌》,出现动画短片

2、出示盼盼迟到的特写图

二、分组讨论,分析原因

1、四人一组活动(1)同座议一议(2)组内交流(3)汇报展示

提示: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2、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原因。(1)盼盼找袜子: ① 临睡前,衣物乱扔 ② 收拾时放错了地方

③ 一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大家出主意:

① 临睡前把衣服叠放好

② 衣服放在一定的地方便于找 ③ 衣服、鞋袜睡前都放好

(2)大便时玩小汽车,不利因素 ① 耽误了时间 ② 对身体不好 ③ 不卫生(3)学儿歌

三、模拟表演,分组竞赛

怎样才能不迟到呢?(出示爱爱鸽头饰)分组表演 小组竞赛:整理书包

四、总结提升,加深认识

第二课时

一、播放录象,营造活动气氛

1、播放录象《美丽的早晨》

2、伴着音乐,用抒情的语气描写清新早晨的情景

二、角色扮演,体验快乐

1、盼盼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会了安排

2、分组演

三、相机指导,技能练习

1、洗脸指导

2、刷牙指导

怎样选择牙膏、牙刷呢?

3、动手操作,洗手表演

(1)讨论:洗手注意什么?(2)分组比赛,洗手(3)排出洗手的顺序

4、表演,指导辨析

根据盼盼做法,你认为做得对不对?

四、全体活动,涂七色花。

五、活动总结,分享快乐。

7、学习真有趣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2、认识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难点:掌握学习的重要意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学生的作业 本、书法、纸工、美术作品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汇报会

1、认识圆圆、盼盼两个朋友

2、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3、你能说说学习中有趣的事吗? 讨论汇报学习中的趣事

二、活动体验

1、出示课件

2、比一比谁的本领大,大家露一手

3、教师总结

三、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读儿歌,边读边做动作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学习功课的?

四、金点子大赛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帮助找原因

2、“金点子大赛”,看看谁的办法最多

3、汇报、交流

五、现场书法比赛

六、教师总结

8、下课了,放学了(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2、养成学生遵守纪律、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技巧,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教具学具:制定课间活动调查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现场调查

1、布置学生课间观察同学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将先做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下来:

课间活动调查表 地点 项目

二、走进操场做游戏

1、分组讨论,确定活动项目

2、到操场开场活动

3、活动结束,谈谈体会

三、小小谈论会

下课后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 大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采访活动

1、自由分组,组成采访团

2、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3、主题,放学后,回家做什么?

4、汇报交流

二、操作比赛 赛前指导

1、比赛内容的确立

(1)你们在家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项活动?(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分组操作

3、自由组合,展示喜欢的多样活动

4、比赛开始

5、成果展示

9、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教具准备: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满意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让四名学生扮演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另选一学生演盼盼,上台玩“点兵点将”的游戏。

盼盼:他们讲德对不对啊?大家来评判!

二、交流信息,讨论问题

1、学生分组交流,向爸妈了解的四个问题

2、选派代表发言

三、看图,进行浅显的生命科学常识教育(父母结婚照)照片上是谁?

2、出生照片(婴儿)

四、听配乐朗诵《我从哪里来》

五、动手填填贴贴,并进行交流

六、故事会—成长乐园

七、教师作小结

1、生命来之不易,每人珍惜自己。

2、父母养育辛苦,应感激。

10、坐立走、有精神

(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2、生活中站有站样,坐有坐相,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形

成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能基本掌握

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教学准备:MTV《中国工夫 》《解放军操练演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

(一)多媒体教室

1、活动课,趣味多,TV音乐听好歌。

2、欣赏MTV《中国工夫》

3、中国工夫,名扬四海。练就一身工夫,首先要从“坐立走”开始,歌中对“坐立走”有什么要求?

过渡:小鬼不小,说话有理,表述观点,提出问题。下面进入“小鬼说大话”环节。

二、活动

(二)实践练兵场

1、看录象片《解放军操练演习》,说说自己的感受。

2、练习坐、立、走姿势,要求自然舒展。

四、活动

(四)我当评判员。

第二课时

主持人:做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学生齐答)学生们练得怎样?今天的展示见真功。

主持人:坐、立、走比赛即将开始,我来介绍一下参赛双方,右边—超级队,左边赢家队

现在开始!

活动

(一)多媒体教室

(学生自由展示,完成坐、立、走/读书、写字各种姿势,每队4人一组,时间2分钟内,展示完后,进行点评)活动

(二)评选、颁奖

1、评选出班内“坐、立、走”小明星并颁奖。

2、请小明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皮诺曹的鼻子

(共二课时)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愿意做一个诚实孩子的情感,让学生感觉到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幸福的。

2、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诚实、不说谎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做人的基本道理,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诚

实的孩子。

教学准备:投影片《儿歌》。学生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准备一个长鼻子。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活动

(一)“长鼻子”出示

1、哭丧着脸的一名学生向老师诉苦—张出长鼻子了!

2、谈话—做什么错事了吗? 撒谎了!

你呀,真是个一个小皮诺曹!活动

(二)故事屋

1、老师讲故事《木偶奇遇记》

2、听完故事,你觉得皮诺曹怎么样? 活动

(三)“长鼻子”客星

1、讨论:如何去掉“长鼻子”?

2、交流:

-----只要改正说谎的坏习惯,长鼻子就会变短了!-----把橡皮泥拿掉,鼻子不就变短了吗?-----„„

3、对话,通过同学们与“长鼻子”同学的对话,展示学生帮助“长鼻子”的过程。活动

(四)皮诺曹剧场

1、过渡:老毛病又犯了!

2、指导读

3、学生演

4、提问

第二课时

活动

(一)你乐我也乐

祝贺“长鼻子”同学恢复正常。活动

(二)--小小故事会

1、说谎的坏习惯尽管很讨厌,但也不是不能远离,古往今来,有关诚实的故事太多了!老师知道同学们收集了好多故事,谁来讲故事?

2、是呀,诚实的人是会得到人们的赞许。书上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大家读一读,前后座位也可以演一演。

3、出示投影,指导学生读《儿歌》 活动

(三)--我看“成长的烦恼”

1、虽然,同学们都知道说谎话,害处大,诚实的孩子人人夸。但实际上,大家遇到事情的时候,有时还会犹豫,比如---吃药。

2、最怕吃药的盼盼就遇到难题了。同学们,看看书上的两幅图,要是你,你会怎样做?

活动

(四)--为假“长鼻子”平反。

1、过渡:改掉说谎的坏习惯确实不易。所幸**同学已经改掉了。

不过,有一点要宣布,要为***同学恢复名誉!**同学为了让大家上好这一刻,特意扮演了一个说谎的角色,让我们向他表示感谢!让我们每个同学远离“长鼻子”!

12、小马虎,旅行记

(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志度。

2、帮助学生掌握克服做事粗心,马虎,无耐心,无毅力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小马虎旅行》卡通连环画,歌曲《粗心的小画家》录音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唱《粗心的小画家》

1、学们记得歌曲《粗心的小画家》吗?现在我们来听录音做表演唱

2、同学们唱完这首歌,在看看歌词,你觉得这位小画家是个怎样的小画家呢?(让学生起七嘴八舌地讨论,充分说)

二、漫游马虎图

1、确实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他太马虎了。你们知道吗?还有更马虎的呢。让学生自由读教材中连环画《小马虎旅行记》

2、同学们看完连环画后,想些什么?想说些什么?

三、续编故事

1、小马虎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他后悔了吗?还是继续?

2、同学们把故事编的很好,很有创意,各人有各人的独到见解,请同学们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二课时

一、智闯马虎宫

1、同学们上一节课续编故事编的很好,咱们这一节课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请同学们分小组做游戏“智闯马虎宫”。

2、同学们在做“智闯马虎宫”游戏时,要边玩边思考。(1)迷宫图里在哪些事情上标有地雷?

(2)在闯迷宫的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二、火眼金睛

活动准备,把教材上的48页上的图放大,或做成投影片

1、请同学们看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火眼金睛”,看谁捉马虎捉得多,看谁最细心。

三、远离小马虎

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小马虎”并把他写到纸飞机上,然后带领同学们放飞飞机,远离小马虎。

13、冬爷爷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怀。

2、组织开展观察家乡冬季气候特征和动植物的变化。

3、了解与冬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和有关的自然现象。教具学具:制作“天气情况小记录本”,观察周围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的变化。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小小朗诵会 1.(播放北风吹的录音)朗诵小诗<冬爷爷在哪里>。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加上动作表演。

2、冬爷爷在哪里呢?(出示头像,贴图)

二、寻找冬爷爷

1、冬爷爷来了,从北到南经过了哈尔滨、东北、黄山、玄武湖(逐一展示照片,欣赏冰雕,雪景)冬爷爷来了。多美的景色啊!

2、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引导学生讨论家乡冬季的变化。

3、开展“我见到了冬爷爷”一分钟介绍

三、科学考察队

1、我们的发现。交流观察发现

2、我们的记录 交流天气变化

3、我们去考察

四、童话剧《冬日疑案》表演 分角色表演

五、涂色――寻找失踪者

1、指导涂色,看看有何发现

2、讨论:一些动物为何要躲进洞里。

3、观看录像:动物冬眠和动物过冬。

六、巧破“白气之迷”。

14、踏雪玩冰(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培养儿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冻防寒,照顾自己。

3、了解冬季自我保健,掌握科学的防护法。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冻防寒,掌握科学的防护法、教具学具:利用下雪天,组织学生开展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快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和冰雪交朋友。

1、做雪球,玩雪球,在脸上试试有什么感觉?放到嘴里尝尝,品品有什么味道;放在盆里看看,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冰柱。

2、读儿歌,画雪花。

3、交流课外踏雪玩冰的情况。

4、说说冰雪的“怪脾气”。

二、漫游冰雪世界。

1、讲述自己经历的冬天里的故事。

三、冬天防寒保健知识竞赛。

1、讨论竞赛要求和规则,分组进行。

2、竞赛题目

⑴.冬天为什么会生冻疮? ⑵.皮肤为什么会生冻疮?

⑶.为什么耳朵最容易生冻疮? ⑷.下雪天行走要注意什么? ⑸.在河的冰面上走有危险吗?

3、评选出优胜小组和“小小智多星”。

第二课时

一、“冰的小制作”博览会。

1、各小组展示制作好的“冰锣”。

2、交流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3、评选出最佳冰雕作品。

二、小小科学论坛

1、主题:怎样让冰块保存得时间长一些?

2、“我们的研究小报告”。

3、提出“我们的研究结果”。

三、继续我们的研究。

1、根据“冰的融化”和“冰能浮在水面上”的观察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采用原来的方法做。继续探究,发展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技能。

2、在“冰能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尝试,去比较。

3、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做好小记录。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设想对“冰雪研究”的小课题,小实验,小观察。、过新年(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激发、培养学生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班级元旦游艺活动,融个人于集体之中,培养乐于参与,乐于合作,热爱集体生活的行为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教具准备:收集各地和家乡有关过新年的图片和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新年新景象

1、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各自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2、小组作,新年里的各种活动。

3、家乡新年故事多。

二、新年老传统

1、学生根据课前向祖辈、父辈了解到的有关新年的老传说、旧故事,开展“新年老传说”一分钟演讲赛。

2、讨论:“老传说”让我知道了什么?设计

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新年的民风民俗及其来历和演变,另一方面从不同时期的“过年”,感知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和人文生活的变化。

三、“家乡的新年”图片展览。说说家乡的新年。

第二课时

一、(庆元旦)

1、环境布置

2、制定活动方案。

3、游戏活动的各种节日都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和组织进行。

4、互赠“新年贺卡”。

5、同唱一首歌:《新年好》。

16.送给新年的礼物

(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自己进步的情况,接收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正确对待自己的忧缺点。

2、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小结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校自我解剖,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全面地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的方法。教具学具: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制小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你的眼睛里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个你。

1、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让学生相互在自制的小卡片或自备的日记本上写上一句话。

2、小组中依次有一位学生站立,然后由每位学生说一句评述他最突出的某一点的话。

3、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同学评价的感受。

二、你听我说

组织学生自由地上台说“XX眼中的我”的话语,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打算。在学生介绍父母等家人的“新年寄语”时。可让学生同时展示父母送的小礼品。

三、照镜子

1、老师分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填写表”。

2、学生自填。

3、学生介绍“夸夸我自己”。

4、老师结合发言的对象分别送上“新年寄语”。

四、放飞希望

组织学生寻找好朋友,互写“新年寄语”。

第二课时

一、小明星在我班升起

1、老师以“新年老人”的口吻提出本次活动的组织安排和要求。

2、分小组讨论:夸夸“XX同学”,评选出小组中的小明星候选人。

3、各小组汇报和推荐本组提名的“候选人”。

4、全体学生民主投票,再评选,为小明星送上“新年寄语”。

二、让群星更加灿烂

1、被选为明星的学生,作“一分钟演讲”。

2、未被评上的,如何向“小明星”学习,在新的一年中争当“小明星”。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篇6

在成人被异化的同时,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也必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意外伤害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原因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独生子女成为未成年人的主体,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提供相对富足安逸的物质生活,他们对人生的态度精神动力价值取向必须得到关注在这种情势下,生命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生命教育的最基础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生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能够体会身为人类的意义与价值,重视生死大事,珍爱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来之不易,也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是以能够化为更积极正向的行为,认真生活

专家把脉:学会感恩

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是生命教育的起始点和出发点,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做到这些呢?专家提出,关键的一点是让大家懂得: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恩赐所以要学会心存感激

透视课堂:生命交响乐四重奏

一重奏凸显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比较低下,因此,我在设计每个环节时,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课前,让学生向爸爸妈妈了解出生的情况爸爸妈妈的心情妈妈的妊娠反应等课中,通过比较刚出生时照片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找找成长中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喜悦,分享父母的快乐认识在体验中提高,情感在碰撞中升华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传递孩子与父母间的真情,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实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奏体现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课程标准语)课堂是相对封闭的,课程的要求是开放性的,怎么样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求到体现课堂开放性的有效的切入点本课设计内容从教科书拓展到了很多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从教室拓展到学校资源家庭资源,让学生的学习从时空上得到开放

在介绍生命的产生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观看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引出课题,学生兴趣盎然,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聚精会神,探究,寻找答案通过看胎儿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碟片,帮助学生认识神秘的生命常识,即:爸爸妈妈共同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

课堂上,我邀请了学生们熟悉的怀孕的教师,通过现身说法,为学生讲解怀孕的种种感受,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起源和感受生命的喜悦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妈妈孕育婴儿的辛苦,进而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三重奏突出活动性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篇7

古诗凝练精致, 字字珠玑, 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久远, 课堂上如何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让古诗在孩子当下的生活中复活?笔者以为应当依托文本、根植生活, 寻找古诗中与孩子生活紧密结合的契合点, 举象入境, 通过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方式, 与生活合理链接。

一、链接生活, 举象入境赏画面

对年代久远、言简意丰的古诗的学习感悟, 不能仅仅停留在诗句的表面, 教学中应举象入境, 也即举起来, 把象打开, 把象还原, 把象表现出来, 让孩子们能够看得见。朱光潜说:“读书挺要紧的一个字就是‘见’, 见什么?见象。”当然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 站在文本的角度来说的, 因为有象在那里, 你可以去看, 你能看出那个象, 看出那个意境就行了。课堂上, 老师应充分利用这象的还原来拉近诗歌和儿童之间的距离。

以《元日》一诗的教学为例。儿童每年都要过春节, 但当下的儿童和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教学中应让儿童不断想象, 举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象, 悟情悟理。《元日》一诗的教学试图突破传统的“先读准字音, 读懂词句, 再品味全诗”这种“疏通文句”“面面俱到”的翻译式的固有模式, 在理解意思和感受画面意蕴之间寻求和谐的统一, 采取一种“散而不乱、细而不碎”的处理, 通过“燃爆竹”“饮屠苏”“曈曈日”“换屠苏”四个画面的想象描述来理解古诗, 并巧妙地将生字的识写、词语的理解融于其中。

【教学片段举隅】

片段一:在引导学生想象“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画面时, 依托“爆竹”这一凭借, 链接学生生活中听到的“鞭炮声”。从声音的表象、给人的感受等多方面来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是___“的爆竹声”。此时学生脑海里呈现画面, 心中感受喜庆, 口中吟诵诗句, 真可谓达到古人“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的要求。

片段二:对诗中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理解, 则创设情境, 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想象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___ (人物) ___ (表情) 地说:“____。”从而品味饮屠苏时诗人身体之暖和内心之暖, 再动情地吟诵诗句。

二、链接生活, 联系背景悟情理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载体。每一首诗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情感, 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在诗中徜徉, 透过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 理解其中复杂的情感, 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元日》一诗是王安石49岁那年被任命为宰相后推行新政时写的。从表面看, 本诗是通过几个典型画面描述人们过春节时的习俗, 实则是透过画面表达自己坚定的改革信念。沐浴着改革的春风, 他内心暖意融融, 那时那事那景那情, 诗人不由吟诗抒怀, 他坚信自己的新政一定能成功推行, 从而实现他富国强民的愿望。

基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背景材料在课堂上的合理取舍、适切把握和灵活利用必须费思量。背景的呈现、利用如若过于“丰满”, 显得累赘、多余, 会给人本末倒置之感, 让学生产生到底是学诗歌还是解诗人的困惑;若是过于“骨干”, 就不能为学生理解古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生也就不可能理解古诗深刻的寓意。只有在教学中适切把握诗人的创作背景, 才能将教学引向深入。《元日》一诗的教学必须寻找到古人过春节和当下孩子的生活之间的最近契合点, 在诗歌与儿童生活距离拉近的过程中, 让学生初步触摸诗歌的理趣。

【教学片段举隅】

教学《元日》一诗, 在学生读懂古诗内容、读出诗歌画面的基础上, 试图引导学生品出诗中“情理”:

1. 引一引:引导学生关注王安石的写作背景, 互相交流查找到的作者的资料。

2. 读一读:出示王安石的相关介绍, 重点关注他49岁时发生的事, 初步感知其写诗背景。

3. 迁一迁:王安石当时是国家宰相,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总理。让学生想一想, 快过年了, 我们敬爱的总理在想些什么?

4. 悟情理:再默读全诗, 看看哪句诗最能体现王安石的心声。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坚定的信心? (总)

5. 吟古诗:通过以上关注, 引领学生感受宰相的胸怀远大, 再吟诵古诗。

三、链接生活, 适度拓展品文化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 《元日》一诗选入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与《春联》《江雪》等文本组合为一个单元, 编者的意图就是对经典文化的继承。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和诗作相关的文化, 诗歌固有的文化特点, 也即诗歌语言审美特色中的“节奏”“押韵”“对仗”等, 以及古诗内容涉及的相关文化“屠苏”“桃符”“元日”等, 适度拓展, 让学生享受一场文化的盛宴。

教学中, 在学生感知古诗画面、体悟诗人内心情感后, 由“元日”这一主题拓展开去, 关注同一主题的诗句。其要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 促进儿童深入了解我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 更升华了学生对古诗主旨的理解, 在吟诵的过程中爱上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

【教学片段举隅】

1. 引一引: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它见证着我们成长的年年岁岁, 从古到今, 写春节的诗歌数不胜数。

出示诗句, 教师引读, 学生吟诵。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沉冻酒。———【宋】毛滂《元日》

无复屠苏梦, 挑灯夜未央。———【南宋】文天祥《除夜》

屠苏成醉饮, 欢笑白云窝。———【明】叶顒《己酉新正》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清】孔尚任《甲午元旦》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结一结:我们发现, 无论哪个朝代, 无论是快乐还是忧愁, 春节里人们都会———品屠苏酒;都会———燃放爆竹;还会———在曈曈日里换桃符。

总结:爆竹声声辞旧岁, 屠苏美酒喝到醉, 新桃旧符映春晖, 引着孩子再背诵古诗。发现:王安石相信——— (人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自己的新政一定会成功……)

3. 吟诵全诗, 轻唱诗歌。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 篇8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生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85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也在悄然改变。过去以“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慢慢被“启发式”所取代,应试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造充满生机的课堂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要想生动活泼,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要想学生动起来,教师的教学就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如何在有限的一节课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让一节短暂的课堂充满活力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七”一课三磨的教学实践,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生动的语文课堂这一理念进行了探索。

让低年级的学生区分象形字和会意字是非常抽象的,这是一个难点,教学对这个知识点没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因此,课文的重点还是在认识并书写“亭、停、鸟、鸣、闻”几个汉字上。我的设计就围绕如何巧妙借助图片认识汉字展开,并相机总结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集合,帮助学生归类识字。

第一次磨课

1.投影出示第一幅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右边的字像什么?(出示“亭”)这个字谁会读?它跟我们以前学的哪个字相似?你们是怎样记住它的?

2.投影出示第二幅图

“鸟”字像不像图的上小鸟?写“鸟”要注意什么?

小结:“亭”就像亭子,“鸟”就像小鸟,我们把这类字叫做象形字。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

3.投影出示第三幅图

师: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停”是由“人”和“亭”组成的,表示人到亭子里休息。“停”这个字,你们是怎样记住的?

4.投影出示第四幅图

师: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字谁会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闻”表示什么意思?

5.投影出示第五幅图

师: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知道“鸣”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鸣”字把“口”和“鸟”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前面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这些字叫做会意字。

第一次磨课是依次呈现与“亭、鸟、停、闻、鸣”有关的几幅图并看图识字,设计意图是人为地将象形字和形声字分开解读,并在每类汉字讲完后相机总结汉字规律,但课堂上反馈出来的并不是学生顺利完成了预设的目标,而是学生纠结在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区分中,难以辨别。课堂陷入尴尬境地,因为这个知识点并不是教学重点,但是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是最明确的,这就使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的主线。

针对上述问题,我对课的环节重新设计,就有了第二次的磨课。

第二次磨课

1.教学“亭”和“停”

(1)出示第一幅亭子的图片和“亭”字。

图右边的字像什么?(出示“亭”)这字谁会读?你们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丁”来表示。

(2)出示第二幅图和“停”字。

师:(出示“停”字)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人来小亭边)

预设:“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

2.教学“鸟”和“鸣”

(1)出示第一幅亭子图片和“鸟”字。

师问:“鸟”字的样子像不像图上的小鸟?写“鸟”字要注意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和“鸣”字。

师: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知道“鸣”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教学“闻”字

师: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字谁会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闻”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打开门,用耳朵听,这就是“闻”。

事实证明,这样的改变带来的是一次比一次生动的课堂。两两比较分析来看,第一次和第二次是教学思路的改变,从第二次到第三次是教学手段的变革。第一次磨课是依次呈现“亭、鸟、停、闻、鸣”几幅图并看图识字。设计意图是人为地将象形字和形声字分开解读,并在每类汉字讲完后相机总结汉字规律。第二次磨课则是将“亭——停”“鸟——鸣”对比识字,并找到汉字的生成规律,不刻意追求讲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知识。两次不同的课堂实践证明,较为成人化的抽象的理论划分并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思维方式更能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能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不过,第二次磨课时并没有出现我设想中生动有趣的课堂,学生仿佛在教师的设计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缺少自主发挥的空间。课堂呈现出的是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这违背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有了我的第三次磨课。

第三次磨课

1.精讲“亭”和“停”(教师授法)

(1)出示第一幅亭子的图片和“亭”字。

师:图右边的字像什么?(出示“亭”)这字谁会读?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丁”来表示。

小结: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就能想到亭子的样子。这样的汉字我们叫做象形字。

(2)出示第二幅图和“停”字。

师:看,有个人走过来了,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师:(出示“停”字)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人来小亭边)

预设:“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

小结:像“停”这种汉字,它的意思跟组成它的两个部件合起来的意思有关,这样的字叫做会意字。

2.合作学习“鸟”和“鸣”(小组学习)

师:我们的同学很会学习,不仅能通过图形和字的联系明白生字的意思,还自己找到了记住字的小妙招。现在赵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你们来挑战。(小组分工学习)

(1)观察图片和汉字,读准字音。

(2)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分别给两个字组词。

(3)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汉字?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预设: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自学“闻”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1)按照“学字四步:自学这个字。

(2)教师检查: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预设:打开门,用耳朵听,这就是“闻”。

第三次是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考虑到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完全自主学习,我希望呈现在课堂上的是“先领后放”——教师引领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实践运用,最终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我把教学环节中的三个层次定位为:“教师授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把最明确的学字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学有法”,学生才能“学也有法”。没有具体操作方法的合作、自学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学生没有真正地走进知识本身。特别是这种偏于理性的识字课,要想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借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这次磨课,亲身感受课堂效果,我对打造生动的语文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1.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实现生动课堂的前提条件

教学设计是教学行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必须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上课的时候信手拈来,自如地上好课。”

教学设计要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需求,找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突破口。同时,教师还要掌握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对象设计分层教学,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教师还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别,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性格设计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整堂课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

2.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调控手段是生动课堂的关键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在掌握学生疑难点的基础上捕捉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激发思维火花,给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的内容包罗万象,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多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做好引导工作的基础上,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情地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写,动脑想,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多读、多思、多听、多说,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比任何教学方法都好,这也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创造奇迹,就得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充分地在课堂上“活起来”,学得有滋味,有特色,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互联网创业扶持政策具体下一篇:武汉中考担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