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孩子的厌食习惯

2024-07-07

纠正孩子的厌食习惯(通用13篇)

纠正孩子的厌食习惯 篇1

纠正孩子的厌食习惯

孩子对食物不感兴趣,每天每顿都要家长哄着追着喂,也不愿吃或食量很小,为儿童厌食。儿童厌食应从多方面找原因。首先应排除因患病引起的厌食,如贫血、缺锌、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有病应积极治疗,病愈后,食欲会有好转。

若经医生检查未发现儿童有任何疾病,就要在其他方面找原因。是不是由于食物的色、香、味不好,儿童对食物的印象不好,而发生食欲不振;或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吃零食过多,特别是饭前吃巧克力、糖、饼干、点心等,虽然量不大,但有的孩子本身食量就小,吃了这些东西已饱,哪有胃口再吃饭。

儿童厌食还应从其他方面找找原因。小儿生活不规律,晚上睡的很晚,早晨8―9点不起床,耽误了早饭。午餐吃的过多,胃肠极度收缩后又扩张,使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定量,或暴饮暴食。小儿神经发育尚不完全,过度的兴奋导致睡眠不安,影响食欲。缺少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也会引起小儿食欲不佳致厌食。

儿童厌食与家长对小儿进食的态度也有关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饭吃的`多对身体有好处。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一旦食量没达到标准就着急,端着碗追着哄喂、哄吃,目的达不到就强制威胁。久而久之,对儿童形成恶性条件刺激,见饭就想逃避。小儿一两顿吃得少些没关系,只要不是生病,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等他饥饿时就会吃,一般不会妨碍健康。

另外家庭不和睦、父母责骂等,会使孩子长期情绪紧张而厌食;又如环境改变、气候炎热等也会影响孩子的食

矫治的办法,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不是疾病引起的厌食,可用下列方法纠正:

1.科学地喂养,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进食,批评教育应避开吃饭。

3.孩子进食应定时定量,少吃甜食及油腻煎炸食品,避免暴饮暴食。

4.不要过分迁就溺爱。饭放在桌子上吃就吃,不吃不要追着喂,适当的饥饿能改善孩子的食欲。

5.改变不规律的生活,调整好家庭关系。

6.适当进行食疗。对轻度厌食的孩子,可吃山楂糕、大山植丸、单方鸡内金等。较严重的患儿应请医生检查治疗。

纠正孩子的厌食习惯 篇2

一、尊重学情, 明确纠正目标

从学情的角度分析, 初一的学生, 在小学阶段都是已经初步接触硬笔书法的学生, 只是书写的美观角度参差不齐。如果再从零起点开始教学, 肯定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又不能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提升, 比如直接切入到行楷的习得, 这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跟进。所以, 首先要求写清楚, 再是写工整, 最后是既快又美观。

二、阶段推进, 突出纠正重点

总体思路是:初一纠正硬笔楷体, 初二练习硬笔行楷, 初三写好硬笔行书。

初一定位纠正, 比如书写的坐姿, 握笔的姿势, 书写的笔顺, 这些都是初始环节中需要纠正的。如果这些不加以改正, 后面的努力都是事倍功半的。经过半个学期的纠正, 不良的书写习惯基本得到纠正。所以, 在初一下半学期可以巩固强化楷体, 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写出一手工整的楷体字。但是书写楷体字需要横平竖直, 一笔一画花工夫, 在平时的书写中非常费时间, 导致写作业效率不高。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写好一手既快又美的行书, 但是直接写行书难度又比较大。所以中间我们就需要练习行楷这种字体作为过渡。行楷是比楷书行笔自由, 少量改变书写笔顺, 又比行草规正, 书写速度比楷书快的行书字体。

在初二学生压力增大的情况下, 这种字体的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到了初三, 有了行楷的基础之后, 行书这种字体就很好习得了。行书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的缺点, 是一种在日常运用中非常高效的字体。习得行书, 对付初三繁重的课业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选择教材, 辅助纠正技巧

初一上半学期, 使用庞中华的《庞中华硬笔楷书系列之1:笔画与偏旁描红字帖》。学生在名家笔迹的引领下, 直接地掌握汉字的笔法与结构特点。《庞中华硬笔楷书系列之2:间架结构描红字帖》, 它能使学生直接地掌握汉字的笔法与结构特点。《庞中华硬笔楷书系列之3:楷书应用字帖》, 为初学者提供了比较规范且易临摹的蓝本。庞中华的字体比较灵活, 温婉又不失霸气, 形状圆润而扁平。尤其是他的楷体, 非常适合初学者, 更适合纠正阶段。

初一下半学期, 就可以使用《庞中华现代汉语7000 通用字:楷书 (钢笔字帖) 》。所收的7000 个字, 由庞中华亲自执笔, 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 轻松掌握汉语通用字。

初二练习硬笔行楷阶段, 使用吴玉生的《华夏万卷:7000 常用字钢笔行楷字帖 (第2 版) 》。选用该教材, 从行楷的基本特点入手, 结合典型的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作了详细的书写技法指导。

初二下学期和初三可以使用《庞中华行书实用字帖》或者《庞中华硬笔行书系列之二:硬笔行书字帖》, 这两本字帖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章法严谨, 展示出庞体行书的多姿多貌, 为初习行书者提供了比较规范且易临摹的蓝本。

四、渐进养成, 实施分层纠正

——基础差的以激发兴趣为主。准备一些名家名作的介绍与欣赏, 让学生了解中国硬笔书法发展史, 让学生对硬笔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是组织一次新学期硬笔书法比赛, 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 找出一些典型性问题的作品, 在班级里进行展示, 让同学们对作品进行一些赏析与点评, 让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

对基础好的以临帖方式跟进。临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学会读帖, 认真观察整体形态、用笔特征、结字规律, 揣摩范贴的风格韵致。其次, 要学会对临, 把字帖放在边上, 看着能够会写一样;接着学会背临, 看了之后再写, 能够写一样;再是意临, 把字帖合上, 在脑海中浮现字帖, 然后能够写出那种风格韵致。临帖是手段, 出贴是目的。最终能够融会贯通, 博采众长, 写出自己的风貌和个性。

学生反复练习, 教师不断圈阅评价, 坚持不懈, 一个学期下来, 自然会心手相应, 练就一手可意的楷体。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考试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在初一纠正阶段, 在考试中专门设置书写题, 赋予大分值。通过考试来引起学生的重视, 同时也是作为一种阶段性习得的及时反馈。

在习惯的养成阶段, 除了让学生自己临摹之外, 还要对楷书与行书的技法进行传授。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 让学生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简架结构, 为行书的书写奠定基础。在这个阶段, 一定要再次重申楷书的基本笔法, 重视楷书的偏旁部首练习。注重楷书的整体原则, 重心平稳, 比例适当, 疏密匀称。在行书技法传授时, 注重行书的笔法特征, 笔速较快, 笔势外化、牵连飞度, 笔画简化, 弧圆增多。掌握行书的结体规律, 动静互生, 疏密共诊, 俯仰相伴, 合放共存, 迎让有度, 参差错落。有指导的练习, 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纠正孩子的6个坏习惯 篇3

挖鼻孔

宝宝挖鼻可能的原因有:

模仿看到周围有人这样做,觉得有意思。

鼻子不舒服感冒、鼻炎、天气干燥等会引起孩子鼻黏膜分泌物增多,鼻腔中的异物感令孩子感到不适。

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家长应该排除宝宝身体上的不适,给孩子随身带着纸巾或手绢,方便孩子流鼻涕的时候用。

干燥的季节注意环境的湿度。

注意自身的行为,如果看到周围人有类似行为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样不好。

当孩子出现这样行为的时候家长不用反应过度,只简单说:“宝贝,这样做不好看,妈妈不喜欢你挖鼻孔时的样子。”然后就跟孩子做点其他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即可。

如果发现孩子是故意在你面前这样做,不要有任何形式的关注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吮手指

吮手指通常是孩子最喜欢的自我安慰的方法之一,通常出现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在随后的几个月达到高峰,随着孩子继续发育,生活逐渐丰富,大多数孩子吸吮手指的行为渐渐消退。

小月龄的宝宝吮手指家长完全不用干预,只是注意要逐渐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宝宝的乐趣逐渐从吸吮手指中脱离出来。

对于逐渐长大却还沉迷于吸吮手指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训斥孩子,首先要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多陪陪孩子,让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他们安慰自己的需要自然就减少了,相应地这种自我安慰动作也会减少。

同时,家长再使用一些替代的方法,比如可爱的玩具、睡前的故事等等,孩子吸吮手指的现象就会慢慢减少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平和的心态非常重要。

咬指甲

与吸吮手指不同的是,咬指甲通常是孩子焦虑的信号,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调整,这样的行为会一直延续到青春期甚至是成年后,而且在紧张和压力出现的时候会更多。

针对以上原因,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引起孩子紧张的原因,并帮助孩子疏导紧张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家长收到这个信号,就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教给孩子怎样理解、表达并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教孩子一些放松的方法,例如深呼吸、画画、运动等等。

舔嘴唇

首先应该排除孩子因嘴唇干燥不适而舔嘴唇,如果是这样,家长要及时做好孩子唇部的护理,可以选择宝宝专用的润唇膏。

在睡前或独自玩耍时舔嘴唇与吸吮手指的原因是一样的,那么家长就参考上面的做法,给孩子多一些关爱与陪伴。

在做某件事之前或者某个情景下经常重复这个动作,其意义就与咬指甲类似了,都是焦虑情绪惹的祸,家长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是帮助孩子处理好这种情绪了。

眨眼睛

有时孩子眨眼睛仅仅是因为觉得好玩,那么家长要做的只是平静地等待,等待孩子爱上另一个游戏,对此失去兴趣,或者主动帮孩子找到更好玩的事情。但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在孩子眨眼睛时有过度的反应,因为这样的反应只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更有趣,这就相当于变相鼓励了孩子眨眼睛的行为。

在孩子经常眨眼睛的时候,家长要警惕孩子的眼睛是否不舒服,是否有眼睛红肿、倒睫等常见的眼部疾病,如果有就应及时就医。

另外就要警惕儿童抽动症,眨眼睛是儿童抽动症最常见的表现。这种眨眼睛是孩子自己不能控制的,而且越是紧张时就会越频繁,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还会有其他的一些不自主动作出现。在家族中出现过此种现象的孩子,家长要更为注意,需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神经科或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就诊。

抓“小鸡鸡”

如何纠正孩子写字潦草的习惯 篇4

“写字”是一种知识性的能力,是一种技艺的操作。“写字教学”即指按课程标准要求编选教材,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怎样写字”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对于写字从第一学段就提出明确要求,要养成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然而要想让学生练就一手规范、端正、整洁的字,是一件容易之事,但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走入课堂,我们会随处看到,学生写字时坐的姿势、执笔方法不规范的大有人在。翻开学生的作业本,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的现象也很常见,这种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都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呢?

一、明确写字的目的及主要意义

美观大方的字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练字可以陶冶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字要求,懂得练字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了“王羲之练书法”和“怀素练字”等故事以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由于学生写字姿势的易失性,写字作业的久存性,再加上纠正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即使费时,又费力,见效迟缓。因而在功利思想的左右下,个别老师只顾学生把字写漂亮,不顾学生的写字姿势,这实际上还是“应试式”的写字教学,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麻木不仁。新的课程改革把写字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来安排,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文性、主体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我的具体做法是:

1.图片引路,讲清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等教学手段,让鲜明正确的执笔姿势留于学生脑中,同时从正反两方面向学生讲清要养成良好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提高写字质量的一个条件,执笔不规范,对手指甚至手臂的发育很不利,坐得不端正,又会影响脊椎骨的发育,至于头太低,会造成近视。老师这样反复通俗地讲道理,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2.加强示范,儿歌巩固。小学生模仿性强,他们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同学,为此,教师要注意示范,同时还要让良好写字习惯初步形成的学生示之以范,让伙伴之间相互影响。正确的写字姿势,说说容易做来难,老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小朋友爱念儿歌的特点,把写字习惯编成儿歌:

师:头

生:(齐答)正 师:肩

生:(齐答)平师:臂

生:(齐答)开 师:足

生:(齐答)安

写字伊始,通过师生对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长期坚持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3.开展竞赛,不断强化。学生刚开始写时比较注意自己的书

写姿势,当时间一长或作业量大时,有的学生越写头越低,胸部渐渐靠近桌边,腿脚也不由自主地乱放,老师说了多次,改了又犯。如果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如 好姿势之星 等的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竞赛,每周评比一次,表扬姿势好的学生,强化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则有一番令你惊喜的景象。

三、培养学生用心写字的习惯

培养学生用心写字的习惯,是提高写字质量的关键所在。用心写就是学生写字时要专注、细致。“专注”指不可有其他杂念,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心不在焉,“细致”指看清笔画,注意笔画顺序。在家里或者课堂上,家长或老师可以这样培养:

1.以身示范,细致指导。以身示范指老师在板书和作业批改时,将字写规范,写端正,有时我在课堂上字写得不规范,我会坦诚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老师这个字写得不规范,擦掉重写好吗? 这即增添了老师的威望,也给了学生“以身作则”的学习对象,学生写字会进步更快,劲头也会更足 老师在范写生字时,要作细致指导,这个字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要讲清楚。也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所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动笔,这样学生出错的频率就会减少。同样的,学生在家时,家长也要用类似的方法来要求孩子。

2.生动讲解,故事激趣。在写字教学中,注意生动讲解,故事激趣,使写字过程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3.创设氛围,练评结合。写字时,家长和教师还应注意创设一个安静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静心书写。同时练评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心写的习惯。

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家长和教师自身有个好习惯,率先垂范,这是无声的命令、思想上有了认识,就如同大海中行船有了航标。平时,我们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当堂示范板书,而批作业也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连批改的字迹也要规范 端正;个别辅导时,要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一看,找找感觉,无形中就将自己投身于一面镜子前,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呢,经常地看到了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激发兴趣,培养爱好。

五、确立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

孩子常见坏习惯要如何纠正 篇5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4~6岁的孩子处于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你说东,他偏要说西,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温和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什么,家长首先就要做到什么。例如,孩子爱顶嘴时,你要告诉他顶嘴不是一种美德,不是尊重家长和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同时,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到任何事情都要不欺骗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而不是采取家长制,即家长说什么,什么就是正确的。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要给他树立一个他内心也尊重的榜样,让他愿意去学习模仿他,这样孩子愿意学习他的优点,向那个方向前进。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如果孩子已经为他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就不要责备孩子了。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不给孩子过多的责备,孩子自然不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去顶嘴了。

“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这是儿童某个年龄段心理发展和智力发育必然出现的一种反应,也是智力发育过程中易偏出正常轨迹的时刻。父母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和引导,将会导致孩子智力发育上的偏差。因为孩子对诚实的理解以及道德的认识,尚且不全面、不深刻,所以有时难免出现说谎现象。

学龄前儿童很难区分幻想和现实,因而难免自欺欺人,夸大现实或异想天开。孩子说谎常常是由于做错事后说了实话却受到大人们的责骂,这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当我们发现孩子说谎时,首先想想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是有误,应当直接用温和的语气告诉他,你知道他在说谎,并给他讲“狼来了”的故事,和他谈谈他所做的错事该怎么补救或者以后该怎么预防,让孩子知道“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的道理。让孩子感受到犯错了说谎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同时养成了诚实和勇于承担的美德。

“孩子常常破坏东西怎么办”

学龄前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对于孩子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时,父母要慢慢引导孩子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组合式的玩具,鼓励他尝试组合不同的造型。这个时期,孩子的手脑配合还不是很协调。

孩子在四处碰触探索的过程中,会由于手脑配合的不协调而产生许多“危险动作”,对孩子无心造成的过失,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杯子打翻了,就让孩子用抹布擦干桌子,玻璃瓶打破了,让他帮忙打扫。不要一味地惩罚,而是让他领会,哪些事他做了别人会称赞,哪些事他做了会造成伤害。从而让孩子了解普遍的社会规范,知道每个人做事的限度和应该遵守的法则。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破坏性行为,就应该多留心他最近的动向。说不定他的“破坏”情绪的起因是您对他过于严厉。有时候,孩子外在的破坏行为也是他内心困扰的表现。也许孩子只是觉得孤单,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怎么办”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心理试验证明: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决定的,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好转。

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比如,可以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如:轮滑、活力板运动。买一些智力训练的图文书,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比大小、比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他报出来等等。每天坚持做练习,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练习时间要从少到多,逐渐延长。当然,培养儿童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怎么办”

面对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首先要平心静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让孩子保持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更多的时候是让孩子的大脑安静。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疲劳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要树立起孩子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并时时提醒孩子要记住需要记的东西,要学习和找到一套适合提高孩子记忆力的方法,进行经常的训练。

要培养孩子的爱好与兴趣。强烈的愿望和刺激可以促进孩子的记忆,在孩子的生活中建立与愉快事情相联系的记忆。让孩子学会一种或多种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能帮助记忆。掌握歌诀或口诀记忆知识,把互不关联的记忆对象编成歌诀有利于记忆。学会特征记忆技巧,找到记忆对象的特点,辨别出其特征有助于记忆。充分运用身体的五官功能,调动身体各器官协同记忆。

“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怎么办”

一些家长希望孩子长大以后知识丰富,但并不是让孩子从小阅读书籍,总觉得孩子还小,阅读不易做到。认为看电视比较容易,从电视里也能获得不少知识,所以让孩子多看电视来增长知识。这样时间一长,有些孩子就患上了“电视痴迷症”。

其实,电视是以图像来吸引人的,刺激信号是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的,孩子只是坐在电视前被动的接受一些图像,虽然也能学到一些知识,但它的“读图”方式和阅读相比,在智力开发方面对孩子的作用微乎其微。

学龄前儿童如果没有节制的看电视,在进入小学以后,他的学习能力就会低于那些经常读书的孩子。所以,应尽早教孩子“阅读”。阅读和年龄没有关系,和认字多少也没有必然的关系。早期的阅读就是听家长讲故事,逐渐过渡到让孩子自己阅读。让孩子在幼儿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他的智力会发育得更好,也能预防患上电视瘾。当然,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不看或少看电视。

养成七大好习惯

1、自己的事自己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们不仅喜欢模仿成人做事情,而且愿意尝试着自己做事情。家长应抓住这萌发的有利时机,大胆放手,支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虽小,但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不仅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他们具备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都是通过实际的锻

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请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孩子做一些自己的事,不仅教给了孩子一些穿衣、吃饭的技能。而且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东西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让不少家长很头疼,因为孩子还小,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对此,专家表示,当众斥责孩子是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是问清原因,然后向孩子明确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是不能乱拿的。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然后再帮助她清晰规则,就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

在这个规则中,我们成人比较容易重视前半句,就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忽视了后半句,“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支配”,所以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拿取孩子的东西。孩子恰恰透过我们对他的物品的尊重来体验到尊重感、界限感,进而才能够去尊重别人的东西,不拿别人的东西。

3、做事有计划

孩子总是边玩边写作业;总爱丢三落四;写作业太粗心……这让很多家长都很头疼。一个缺乏条理性的孩子,即使很有天赋、很聪明,也很容易偏离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就。

让孩子做事情有计划的关键就是养成制订日程表的习惯是关键!制订日程表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做起事来更有计划,生活更有条理。

父母可以试着指导孩子列出某一天的事务清单,对照着学校的课程表,把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这一整天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

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哪些事情还可以完成得更有效率,占用的时间更少。

总之,要尽量使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既丰富多彩,又不至于太紧张,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感受到日程表的好处和时间管理的乐趣了。

4、谦虚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也总在对孩子说:“要虚心学习,不可骄傲”。

真正有能力的人都是在不停的努力学习,学会放下自己。唯有放下自己才能学到真的本领,增长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从别人的闪光点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这么做?”这个时候,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是极有必要的。

唯有做人低调,别人才不会关注,才能静下心去努力学习,把自己做好,超越自己。低调时才能融入团队。不会受他人想法、看法的影响,活的简单自在,做真实的自己。

告诉孩子: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才能更快地进步。

5、学会反思

苏格拉底曾说:不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每天孩子都在忙着玩啊、学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我们不教会孩子反思,他就会这么“忙”下去,有一天就可能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而那时候再来调整已经晚了。

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在学习中做错题是常见的事,如何做到下不为例,这就需要孩子能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过来。

请记得在孩子做完某件事后,提醒下自己,也提醒下孩子,“稍微反思一下,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6、善良

善良,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资产。

一个善良的家庭,可以有效的教会一个孩子,不管是家庭条件比人家好,还是比人家差,都能够平等看人,平等的尊重人,理解人!有良心的孩子,有着强大的内在力量,更容易面对浮躁的世界保持定力,获得心灵的安稳,过上幸福的生活!

家,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风的好坏决定了土壤的品质。善良,是最好的有机养料。学会善良,教会孩子善良,这是家庭最大的财富!

7、阅读

我们都知道,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一辈子受益无穷。

读书并不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也不可能读了几本书就能让孩子的阅读、写作水平突飞猛进。但日积月累的阅读,可以开发孩子的聪明才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让孩子坚持阅读,你将会收获一个越来越优秀的孩子。

孩子厌食症的原因 篇6

2、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与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提高进餐的积极性。

3、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4、提高烹调水平,变换花色品种,辅以恰当的评价。幼儿对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种饭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成人的正确评价可起到“向导”作用。如成人说“这种菜吃了能长高”,“这种菜吃了有劲”,孩子会乐于接受的。

5、当幼儿不愿吃某种食物或不愿进餐时,不要消极打骂,可以让其暂时离开餐桌,饭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可满足幼儿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从而使孩子能顺利进餐。

6、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反而可借此让已疲劳的消化腺有一个休整机会。对儿童消化功能恢复有益。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此外,每个家庭都应有就餐的固定房间、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增加食欲,切忌捧着饭碗边走边吃边玩。

孩子厌食的家庭推拿疗法

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备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张小桌子或茶几,上面铺上毯子,准备一点滑石粉或痱子粉(为的是推拿时不损伤小儿的皮肤)。让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饭前进行,因为饭后推拿会引起小儿呕吐。每日1次,每7天为1疗程。具体方法如下:

·让小儿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着小儿的腹部,满腹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让小儿反过来,趴在桌上,在小儿的屁股沟顶端(此为针灸的穴位“下七节”),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泻的小儿,穴位要往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节”。)

这种按摩的方法效果较好,简便易行,父母可以在家中进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随意中断。如果厌食严重的小儿,可连续推拿两个疗程。手法要适当,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

纠正孩子的厌食习惯 篇7

儿学正措施文在目前的幼儿教学中, 幼儿是每不方丁不良习惯/个家庭的, 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往往独生子女, 难免会养成诸多良法有进行及时的纠正燕与家人的溺爱和纵, 那么容分不, 开这些, 不良习如若没行的化, 极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惯将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日趋严。因重为探思此, 考在, 幼儿教育中综合运用多种, 科学教师应、合理的教学该展开积极习讨朝着健康方式纠正、积极的方向茁壮幼儿的不良习惯, 成长引导。作为幼儿惯幼儿的观察一名从事幼儿, 发现在不少教育的教师, 根据我对幼儿身上存

在着极度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学的相处中表现出明显的攻击行为等

特征。下文中, 我将具体谈一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幼儿纠正这些不良习惯, 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找准原因

任何一种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原因, 在观察幼儿的这些不良习惯时, 应通过幼儿一些行为细节找出形成这些不良习惯的根源, 唯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例如, 任性是目前很多幼儿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 具体表现为在班级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 一旦没有满足他的需要便无所顾忌地乱发脾气, 不听教师的劝说等。笔者的班级就有一位小朋友, 在课堂教学中, 喜欢踊跃发言, 但是一旦教师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其他学生, 没有让他回答就会立刻大喊大闹, 他的这种性格不仅扰乱了课堂纪律, 也给其他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其实, 喜欢回答问题是个好习惯, 但如果认为在课堂上只能“唯我独尊”, 一旦不如他意就不顾及场合和班级纪律, 肆无忌惮的发起脾气来, 这就是典型的任性行为。究其原因在于, 很多幼儿是家庭的独生子女, 家长将之视为“小皇帝”、“小公主”般疼爱, 向来对孩子的需要有求必应, 时间久了, 这些孩子身上就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然而来到学校, 面对与同龄孩子的相处以及教师的约束, 便表现为不适应集体生活, 将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带到学校中来, 无视课堂纪律, 出现了爱哭爱闹, 不服从管理的性格。

二、对症下药

教师在认真观察幼儿身上存在的诸多不良习惯后, 很快找出了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就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从课堂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各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及早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就上文中提到的任性和攻击行为两种不良习惯来说, 找准了原因之后, 那么具体的策略如下:

首先, 在学校课堂教学与课外游戏中, 幼儿一旦表现出任性或者攻击行为时, 教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引导。很多情况下, 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对班级课堂教学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教师切不可进行严厉的指责, 而应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等方式, 间接指出这些行为将会对其他学生造成情感上的伤害, 让学生无形中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不妥当。这种教育方式极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 并将学生的不良习惯加以正确引导将之转化为优点,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增进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例如, 面对学生在课堂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教师的教导等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编撰出相应的童话故事, 通过小动物以及童话人物来表现出不良习惯对他人的影响, 并让孩子思考如何帮助故事中的主人翁改正不良习惯。在听故事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 孩子直观地意识到这些不良习惯是不正确的, 反观自身, 如若存在着故事中小动物身上的不良习惯, 便暗自进行自我纠正。针对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忽视他人感受的行为,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 实施分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 学生便意识到仅凭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学习任务,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 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表现主动的学生还自觉地担任起小组领导者的角色, 指挥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各项任务, 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不良习惯无形中转化为乐于帮助其他学生的良好习惯。

其次, 发动学生家长的力量, 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学生身上养成的这些不良习惯, 一定程度上是在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纵容下形成的。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 还应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赢得家长的支持, 让学生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这样才能彻底、全面地根除幼儿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例如, 学生在幼儿园存在着喜欢攻击其他学生的行为, 教师应将这一不良习惯的后果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 让家长意识到这些小毛病如若不加以纠正将会逐渐转化为更为严重的暴力性格, 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于是, 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应有意识地避免让孩子接触过于暴力的电影、动画, 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教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应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沟通, 而不是暴力解决, 更不能随意欺负其它小朋友。这样一来, 小朋友便慢慢学会了与人沟通, 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小结

可见, 通过分析儿童身上存在着的不良习惯及形成原因, 进而制定出具体、有效的改正策略后, 幼儿能够在家庭和学校营造出的氛围中, 及早全面、彻底地根除不良习惯,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 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广大教师面临的头等问题。文章从探求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两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 试图探索出既能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又能将其转化为良好习惯的教学策略, 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经验借鉴, 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学,不良习惯,纠正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2]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教育探索, 2002, (8)

纠正孩子坏习惯从家长做起 篇8

很显然,虽然看课外书或者玩玩具的喜好并没有错,但是整个过程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回避沟通和磨磨蹭蹭的坏习惯。

其实孩子的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养成的。他们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在养成的过程中,责任最大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父母。你可能忽视了孩子对于外界不良刺激的感受和接受能力,他们有时对外界的信息缺乏分辨和抵抗能力,但同时你也可能忽视了自身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更多时候,是我们使他们养成了大量的坏习惯。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孩子只是被动地承受了这一结果。

轮状病毒招惹偏食厌食孩子 篇9

入冬以来,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开始进入高发期。

专家提醒,当小儿出现任何稀水性腹泻的症状,都建议到医院做个验便检查。因为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绝对不是在家吃个拉肚子药就能解决的,要到医院口服或注射补液盐才能治愈。

现象:小儿腹泻平均门诊量增加20%

记者在沈阳市各大医院了解到,进入冬天,儿科门诊里腹泻的小患者开始增多,平均门诊量都增加了20%左右。

日前,记者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走廊里,看到了许多带孩子来看病的年轻父母。其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告诉记者,儿子小东今年刚2岁,已经拉稀3天了,吃了药也不管用,所以才来就诊。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雪峰教授介绍说,冬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入冬以来,小儿患轮状病毒腹泻的住院人数比照同类疾病增加20%。

秋冬季腹泻,又叫轮状病毒腹泻。主要是一种在秋冬季高发的、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以低龄小儿为主要人群的.,以稀水性样便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这种腹泻后果严重,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脱水并流失大量电解质,甚至引起酸中毒、休克及死亡。所以,家长们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人群:偏食、厌食、体质弱的孩子

为什么一到冬季,小儿腹泻就开始增多?王教授指出,这是导致腹泻的病毒―――轮状病毒作乱的缘故。轮状病毒的最大特点就是越寒冷的环境,它的生存能力就越强,毒性也就越强。

王教授说,抵抗力低、免疫力差、体质弱的孩子,还有偏食、厌食的孩子,都是轮状病毒爱“下手”的目标。

因为,面对同样的致病病毒,这类体质弱的孩子通常免疫力较低,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与病毒的对抗性较弱。于是,这些孩子通常更容易患上轮状病毒腹泻。

还有轮状病毒也喜欢那些挑食、厌食,以及喜欢暴饮暴食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通常营养摄入不全面,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引起孩子营养不均衡,胃肠功能较弱,直接影响孩子的免疫力。所以,在面对主要通过消化道来传染的轮状病毒腹泻时,这些孩子也是首当其冲的。

特征:有稀水性样便时最好立即就医

王教授提醒,轮状腹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稀水性样便,还有小儿每次大便的量大、次数多,早期还可能会有发热、呕吐和腹痛,甚至脱水的现象。

所以,当孩子出现以稀水性样便为主的症状时,王教授强调,应该马上到医院就医,不建议在家吃药。

治疗:补液盐是最佳治疗方式

如果怀疑孩子患有轮状病毒腹泻,到医院以后,通常会做一项验便来帮助确诊。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严重程度,来给孩子进行补液盐治疗。

补液盐,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预防和纠正腹泻脱水的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王雪峰强调,补液盐绝不是生理盐水,也不是在家服用的盐水,而是医院根据国际补液盐标准配置的。也就是说,补液盐只有在专科医院的医生指导下才可以,所以家长们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胡乱用药,应及时到医院救治,以免延误孩子病情。

对于腹泻程度较轻的孩子,只要口服补液盐即可;对于重度脱水的孩子,则需要进行静脉注射补液盐。

注意:口对口喂食、吃雪糕都容易传染

轮状病毒腹泻主要是一种由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疾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切断病源,也就是要注意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口对口喂食。

怎样纠正学生不做作业的习惯? 篇10

我在学生做作业时适时提醒他要抓紧时间,在不听的情况下,我就站在他身边。

二、在上课时,我经常点他回答问题,他总是对答如流,兴趣浓厚。我经常在这方面表扬他,他显得很兴奋。

三、当学生有困难时,我总是留给他来解决,他那个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

四、留有家庭作业时,我就在他作业本上写清楚家庭作业的内容,让学生家长帮忙督促其孩子完成作业。

1、抓起点。学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刚开始他们都会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包括做作业),一个星期以后慢慢露出自己以前的坏习惯,两个星期就原形毕露了。所以刚接触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一个月,以后不会再会为学生“懒”、“习惯太差”而发愁了。

2、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毕竟是学生,老师多想一些方法,专门针对他们,只要能把学生兴趣培养起来,就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业就更不在话下了。3、改变观念。“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还可以从改变他们对学习的看法入手,多与之谈心,多予以赏识和鼓励,在亲其师的前提下,谈做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且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拿他和同等学生进行对比,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作业量,同样层次的水平,为什么别人能完成得很好,你就不能完成呢?然后慢慢表扬,小心呵护他们的进步,这样,一定可以改变一些学生抄作业现状的。

4.每个人都有软肋,懒学生也有,老师只要有心,肯定会发现,针对软肋约定你们之间的小秘密,让其上课认真听讲,对其多照顾一下,只要老师讲的知识学会、会用就行,学生做作业最终目的是老师讲的知识学会、会用。

6.应该分析原因,这样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上课的时候思路很能跟的上,但是学习不踏实,比较浮漂,还是应该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

7.亲切谈话,晓之以情。通过谈话,使他们认识到写作业的意义,反思自己的不足,引导他们坚持经常,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厌食父母有责 篇11

目前,这样的“厌食”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当中,真正由于疾病导致的微乎其微,能称得上“厌食症”的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由于父母喂养方法不当所致。

吃与不吃,孩子做主

小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具有吃的能力。饿了找奶头,饱了停止吮吸,这是儿童的本能。

而为何孩子,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总是要大人“哄”呢?

“不爱吃饭”的孩子如果身高、体重、运动能力正常,精神、睡眠都很好,通常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吃饭过度关心造成的。研究表明,孩子10个月起就能辨别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情绪状态,并会根据母亲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微笑或啼哭,安静或活动。很多父母常因孩子不吃饭或吃的量没有“达标”而焦虑,对孩子的吃饭问题过分敏感;而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到处试探自己的控制范围和活动区间。如果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吃饭问题能够控制父母,他们就会利用吃饭问题使自己成为注意的中心,并且乐此不疲。

纠正孩子不爱吃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随”他吃,不管他。当孩子不吃时,父母千万不要把它当个问题,不可勉强他或哄他。饭后要正常收拾起碗筷,让孩子感觉到他在正常时间没吃饭是正常的。

如果收拾完后孩子要求吃饭,家长可平静地予以拒绝,下一餐吃饭时,如果孩子还是不吃,还是同样处置。如此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如果你要吃,那么就在用餐时间吃,不吃,则表明你不饿。让孩子懂得,吃饭是他自己的问题,吃或不吃,饿与不饿,是他自己的选择,但他必须为自己行为承担后果。如果我们以哄骗的行为来换取儿童按时吃饭,就等于告诉他吃饭不是个人的事,暗示他没有自己吃饭的能力,这也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

“爱”的理智,收获更多

小孩子饿一两餐不会出什么毛病,父母不要心存内疚,不要责备或惩罚孩子,也不要用糖果点心来“贿赂”孩子,更不能冷落孩子,要如同往常一样对孩子的其他行为充满关心。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主动发问:“为什么你们都不管我吃饭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平静地对孩子说:“好孩子为什么要让别人管呢?你能让自己吃好饭,不是吗?”

在这个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家长主动去跟孩子讨论吃饭这件事,如果家长忍不住告诉孩子“乖孩子,快点吃啊,要不然你会饿的,而且下一餐饭前也不许吃东西”,则无异于告诉孩子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吃饭问题,并且不相信他会老老实实吃饭;孩子更能看出父母非常担心自已挨饿,因此他会故意不吃,让父母难受,从而使自己回到家庭中心地位,由父母哄着自己吃,体验控制父母的快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孩子年龄大小,都应视为与我们平等的人。一旦确认儿童已具有了某种行为选择的能力,我们就没有权力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选择,而应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他选择不吃饭,那就不要在他有能力控制和选择的行为上打扰他,让他饿着吧。

但要继续关心那些他现在还没有能力进行选择的行为,如像平常那样给他读读书、讲讲故事等。

只有父母充满爱心、耐心和理智,孩子才能吃得津津有味,在身体和心灵上“长大成人”。

如何纠正孩子的固执行为 篇12

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从不拒绝;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孩子从家长心目中的“小皇帝”变成了自我心中的“小皇帝”。

稍微不顺心,孩子就乱发脾气。这是孩子产生固执行为的环境和土壤,必须加以改造。首先要多为孩子提供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扩大孩子的交际圈。

让孩子有机会时常与其他同伴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从中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了解除了自己的欲求外,还有其他人的欲求。从中体会到友好相处、共同享受的快乐。以此消除社会交往中“自我中心”性的固执任性行为。

开头教育法

家长一定要重视和抓好孩子第一次出现固执任性的教育。比如带孩子上街,他看见商店里的一架玩具飞机,就哭闹,如果不买给他,他就坚决不走,并且这是孩子第一次哭闹要买东西的固执任性行为,家长就应该谨慎对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主动地买给孩子。

不要等孩子哭闹时才买,使孩子误解为只要哭闹,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反而会助长孩子的固执任性行为。如果是不能买的东西,家长就决不能心软,迫于眼泪而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孩子硬是站在柜台不走,父母可以先走开。或者站到另一边,不理睬他一段时间。

等到孩子哭闹没劲了,或感到再拧下去也没意思了,再启发、诱导他改掉发“拧”的坏脾气。父母在这样做时,要简明易懂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买的理由,并说明用哭闹这种方式来要挟是不好的,是不能达到自己目的的。

孩子的固执任性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得到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即使以后再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会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如果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对孩子首次出现的固执任性行为臵之不理,错过了开头最佳的教育时机,就会导致以后矫正的重重困难。

管放教育法

对孩子的行为,既要严加管束和引导,又要适当放开,让孩子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主决定的权利。这是把孩子的固执任性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的有效方法

。一般说来,孩子玩游戏或玩他喜欢玩的东西,当他玩得入迷时,家长突然想让他停止,去完成大人要求他做的事,孩子一般是不乐意接受的,也就容易犯任性固执的毛病。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可以采用管放法,欲擒先纵,欲管先放,适当让步,或让他从中选择。比如,孩子玩得正高兴,家长想让他吃饭,可提前一点时间说:“孩子,快要吃饭了,再玩一会就把玩具收起来,看你收玩具快,还是我做饭快,我们比比看。” 这样,既可以使孩子摆脱任性固执的产生,防止出现“顶牛”状态,又可以使孩子感到受信任,产生满足感。

奖惩教育法

奖惩教育法就是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进行奖励,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因为孩子还小,对自己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有时还分辨不清。

当孩子做对了事情时,家长能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支持、表扬、奖励,就等于给刚种下的小苗浇了定根水。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时,家长就要立即给予教育。

及时教育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改正什么错误。为孩子“转变”“搭梯子下楼”。千万不能没有制止行动,而是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

当孩子固执乱发脾气时,家长应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并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软”下来,再给他讲道理。

而当孩子有所进步,如同样一件事,孩子在以前会乱发脾气,现在不再乱发脾气或乱发脾气减轻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

冷处理教育法

冷处理教育法就是让孩子冷静下后再进行教育。孩子的固执任性往往是为了引起父母的不安,因为孩子知道父母疼爱他,一哭一闹就会使父母心软而满足他的要求。如果父母迁就一次,孩子下次就会以此为手段逼父母就范。

一旦他有了“看你也拧不过我”的意识,孩子的拧脾气就不容易矫正了。孩子是会察颜观色的。当他看到父母态度坚决,自己的哭闹不起作用时,就会自动放弃自己的无理要求、主动亲近父母。

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启发教育,告诉孩子“为什么是不对的”和“怎样做才是对的”,并针对“拧”的原因提出几条具体要求。当孩子能实现这几条要求时,就要适当满足他的某种合理要求,下次他再有要求也不发拧了。

比如,当孩子哭闹、撒泼,产生固执任性行为时,在有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家长不去理睬他,让他体验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冷处理的时间长短要适当。

一般来说,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来决定冷处理的时间。孩子的年龄是几岁就冷处理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冷处理三分钟。这样既让孩子在冷处理中得到反省,又不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怎样纠正孩子不好的学习态度 篇13

无论令你着迷和激动的是一场比赛、一门艺术、一项科技,还是一盘拿手菜,你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你从中获得的乐趣。比如你刚刚兴奋地读过一篇文章或者看了一期《科技探索》节目,你应该把这种兴奋告诉孩子。

2. 用书籍包围他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不要把你家的书籍束之高阁,而应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甚至汽车后排座位上。慢慢地,可以在家里确立一个看书或者讲故事的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乐趣。

3. 收起他的玩具

只有被孩子彻头彻尾玩儿过的玩具,才是好的。所以有效的办法是收起他的“玩具大军”,只留下几样在外面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就不会漠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4. 从孩子的爱好入手

如果孩子迷恋恐龙,你可以经常带他去自然博物馆,或者到图书馆里给他借一些史前动物的画册,当然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侏罗纪大战。不要对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失望或担忧,恰恰是这种少有的爱好更能够维持得长久。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5. 提有水准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提问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不要因为有些问题你自己不知道答案而刻意回避,这正是向孩子示范如何学习的优秀机会。你带着孩子一起查字典、上网、逛科技馆,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获得答案的方法。

6. 不要用奖赏当诱饵

很多儿童心理学家都认为,通过物品或者金钱作为刺激,只会减弱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它会使孩子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活动。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情由衷地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又开心。

7. 适当的时候抽身而退

很多父母在无意中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学习脚步,他们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经常跳出来说:“不对,你这样就错了。来,看妈妈怎么做!”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但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就站在他身后,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提供帮助。虽然孩子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会绕弯路,但是这正是他需要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更长久地鼓舞他的学习热情。经过这个过程建立起来的自信,将帮助他继续前进。

8. 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上一篇:幼儿园后勤主管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凄凉的优美古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