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生

2024-11-01

写意人生(共11篇)

写意人生 篇1

我每每在脑海中产生写作的冲动之时,创作的灵感便络绎不绝地浮现出来,宛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此时写作热情急剧膨胀;抒情的话语便犹如鱼儿得水一般,只需依样画葫芦罢了,我兴奋地将其用纸笔记下,生怕一点儿灵感的流失;可是还是让我很遗憾,因为以我肤浅的文字以及笨拙的双手是无法描绘出如此的“神奇山水画”的。

此时的我虽充满了欢乐和创作激情,但心中更多的是遗憾;于是我的脑中又跳出了这样一个美好而又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如果我拥有神笔马郎的“神笔”,那我的遗憾不就随着而烟消云散了吗!

在我的写作世界里我一直追求着一种境界,那就是:“我手写我心”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我不惜跋山涉水,永不止步地去追寻——因为我坚信一句话:皇天不负有心人;而且“自己选择的路,跪着都要走完!”

我摔倒之后再爬起来,因为我知道成功必须要经历风雨的洗礼和大风、大浪的袭击,他们之后的“彩虹”才是最美、最绚丽多彩的。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永远都会追求最完美,以得以去身临其境地观赏那“如在画中游”的美景——精彩的人生。

我们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迈上成功的巅峰,正如一位作者所述: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但愿我们的愿望都能变成现实;用最真挚的笔触一直写下去吧!我的朋友,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

写意人生 篇2

从科学家到辅导站长

练拳时的老刘“动感”十足,生活中的他温文尔雅,一聊天才得知,原来老刘是位科学家。老刘叫刘德增,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退休前在省科学院工作。科学家是怎么开始习练太极拳的?这要从老伴儿李世英开始说起。1994年,李世英腰椎间盘突出加重,医生建议通过打太极拳来缓解病痛,就这样,老刘跟着老伴的脚步,走上了练拳的道路。

2001年,老刘全票当选哈尔滨市第44太极拳辅导站站长。从此,老刘在自己练拳的同时还肩负起组织全站人学拳练拳的工作,位于尚志公园里的一个几十人的小站逐渐发展为有300多人参加的大站,并先后培养出20多名全市优秀太极拳教练员、运动员。老刘平常负责站内的各项工作,老伴则一直坚持免费教拳友学习打拳。老刘和老伴十几年如一日,为大家任劳任怨的服务,不图任何回报,有时还自掏腰包“倒搭”钱。如此这般为了啥?“我的退休工资还算高,出点钱出点力为大伙儿服务,也能弘扬国粹,值了!”老刘这样说。

刚柔相济强身健体

太极拳动作舒缓,是否只适合老年人习练,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项运动会不会过于缓慢而导致运动量不够呢?老刘及时纠正了记者的“偏见”,太极拳从运动形式上克服了单一锻炼的局限,以腰为轴由内向外带动肩、肘、胯、膝等几乎人体所有的关节同时运动,达到了全身锻炼的效果,并且太极拳讲究内敛,整个一套拳打下来其实很累。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的精神容易紧张,而习练太极拳要求人心静体松,在练功场上啥都不要想,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其实在本质上殊途同归。通过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让人们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有些人可能喜欢在竞技类项目中体会胜利的快感,而有些人就喜欢在类似太极拳这种刚柔并济的运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宁静。老刘说,怨恨、傲慢和怒气是百病之因,宽容、愉快与平和是长寿之源,太极拳重视传统武德修养,内气细柔慢长,长期习练,会使情绪发生变化,导致人的心态宽容平和。而人的心情平静轻松了,疾病自然也就不容易找上门来。

因人而异科学锻炼

太极拳对于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有极大的好处,免疫力增强了,疾病就不会入侵了。太极拳的功效没有演绎得那么神,但老年人如若科学锻炼,好处还是大大的有。太极拳同瑜伽类似,若单纯地追求动作到位而不注重自身情况,膝关节力量不够时还牵强做动作,那就会损伤膝关节。因此,习练要因人而异,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做高难动作。

用品牌“写意”人生 篇3

朱琳原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儿子出生后她放弃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儿子稍大点后,她在家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总觉得生活似乎缺了点什么。日子如流水一天天过去,一天她从杂志上看到路氏品牌的介绍,从中得到启发:何不自己开一家路氏专卖店?此时朱琳仿佛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理想的彼岸一样,豁然开朗。家人从精神到资金上大力支持她,有了亲人的支持,朱琳说干就干,她几次去北京对路氏品牌做了全面细致的考察,独具慧眼的她看到了路氏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回临沂开专卖店的信心。

2006年年初,意大利路氏鞋包专卖店在山东临沂市区繁华的金雀山路上开业了。开业一年多来,朱琳亲身体验了事业上的酸甜苦辣,为了打造路氏品牌在临沂的影响力,她跑遍了临沂城的大小角落张贴广告散发传单,在店里她总是细心向每一位顾客介绍路氏产品。路氏品牌秉承严谨、浪漫、时尚的设计风格,历经多年的市场提炼,具有了令人为之倾倒的魅力,赢得了女性的青睐。朱琳介绍说,路氏品牌的特色是“鞋包配”,路氏崇尚的是鞋包搭配的和谐之美,鞋支撑着女人的身姿,包装点着女人的气质,鞋包形影不离。路氏鞋包在质地、款式、色彩上都能给热爱时尚的消费者愉悦的视觉感受,以适宜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路氏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和中国女性的消费心理,推出自己的营销战略,以专卖店的方式推出“鞋包配”套餐,“鞋包配”除了符合中国女性的消费,还符合中国的中小投资人的创业特点,适应在中国市场上展开专卖。鞋包组装配套消费,顾客的购买率成倍增长。这也是当初朱琳看好路氏的原因之一。

顾客是专卖店的衣食父母,没有顾客就没有销售,就没有盈利,专卖店就难以生存。赢得顾客信赖的根本就是商品的质量和款型,朱琳为此深入调查了解临沂女鞋市场行情,掌握女性消费心理,以便在进货时挑选适合的款型和颜色,让进店的顾客选到自己满意的鞋包。同时路氏品牌的舒服、大方、时尚也赢得了临沂女性的认可。朱琳从一双小小的鞋子和一个小小的包上把现代女性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变化尽收眼底。朱琳欣喜地发现沂蒙老区女性越来越会生活,不仅消费水平提高了,审美眼光也提高了,穿衣打扮更上档次了。开业一年多来,专卖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做,顾客对路氏从陌生到了解再到钟爱。朱琳胸有成竹地说:“专卖店要进一步提高在临沂的知名度,我的目标是让临沂的每一个女人都穿上路氏鞋,挎上路氏包!”

朱琳谈及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时说,在经营好家庭的同时女人也应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和刚开始紧张的情绪不同,如今的朱琳已变得自信了许多,也更加智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意上也如鱼得水。朱琳笑着告诉记者,从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现在变成了现实,女人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心怀理想并敢于实践和拼搏,勇于做女强人,从小家中的贤妻良母转变为社会大家庭中的坚强女性,和男性共同撑起一片天!

《写意蔬果》教案 篇4

独店中心小学

张腊梅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主要原料是水和墨。中国画中也常见水墨蔬果,许多中国画家运用简单的色彩及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蔬果,传达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水墨画,初步了解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教学难点: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水、墨汁、宣纸、国画原料。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设问: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板书课题:写意蔬果)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又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3、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白菜、丝瓜)

4、学生临摹作品。(临摹课本上的,也可临教师画的)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指点。(重点注意水分的多少)

5、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从造型、墨色、笔法、色法等方面。

6、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想法,对中国画的认识、学到什么等方面来说)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

三、作业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请你们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内容自由选择。

四、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水墨画蔬菜》教学设计

作者:popo 时间:2015/1/30 14:33:28 教学目标:

1、欣赏、比较、感受、分析、了解不同画家水墨画蔬菜作品中用笔、用墨、构图的不同及艺术特色。

2、抓住蔬菜特征,巧妙组合构图,可以写生、临摹、改画,用合适的笔墨画出蔬菜的形状、色彩、质感和生机。

3、感受水墨画蔬菜滋润、鲜嫩的美感,满纸清芬和特有的水墨韵味,激发学生对蔬菜和朴素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抓住蔬菜特征,巧妙组合构图,用合适的笔墨,注意水分和时机,画出蔬菜的形状、色彩、质感和生机。

教学难点: 如何用合适的笔墨、恰当的水分、巧妙的构图表现出菜园瓜地的滋润、粘泥带露的鲜嫩,表现出蔬菜的生机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教学准备:

(学生)中国画材料(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等)、喜爱的蔬菜及盘子、篮子等。(教师)中国画材料(颜料、墨汁等)、课件、教室布置:优秀学生水墨画蔬菜作品、大师水墨画蔬菜照片。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有句俗语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画蔬菜,今天我们还是来画蔬菜,不同是用水墨来画!

板书课题:《水墨画蔬菜》

二、尝试表现,探究水墨味

1、上一课《蔬菜》,让我们对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质感都有所了解,你敢不敢来挑战一下,尝试用水墨工具来画一下你喜爱的蔬菜?我们知道毛笔是最有趣的工具,可以画不同的墨点、墨线、墨块,墨色有焦、重、浓、淡、轻,还能画出干湿、浓淡不同的变化。赶快来试一试吧

2、学生尝试作业 水墨游戏挑战要求:

用合适的墨点、墨线、墨块来尝试画喜爱的蔬菜,可以画一样、也可以画几样。

3、评点学生尝试作业

你们觉得像不像?哪里不像?为什么?

有的同学画的都是黑黑的墨块,画面缺少水墨画特有的感觉。有的同学画得像,可是好像画面还少了些什么。

三、走进经典,感受水墨韵味

1.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去看看经典的水墨画蔬菜吧!

他们是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的?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其中的奥秘。2.对比分析四张水墨画青菜的作品,看大师画了怎样的青菜,怎样画的,还画了什么?

一、导入

1.有句俗语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画蔬菜,今天我们还是来画蔬菜,不同是用水墨来画!

板书课题:《水墨画蔬菜》

二、尝试表现,探究水墨味

1、上一课《蔬菜》,让我们对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质感都有所了解,你敢不敢来挑战一下,尝试用水墨工具来画一下你喜爱的蔬菜?我们知道毛笔是最有趣的工具,可以画不同的墨点、墨线、墨块,墨色有焦、重、浓、淡、轻,还能画出干湿、浓淡不同的变化。赶快来试一试吧

2、学生尝试作业 水墨游戏挑战要求:

用合适的墨点、墨线、墨块来尝试画喜爱的蔬菜,可以画一样、也可以画几样。

3、评点学生尝试作业

你们觉得像不像?哪里不像?为什么?

有的同学画的都是黑黑的墨块,画面缺少水墨画特有的感觉。有的同学画得像,可是好像画面还少了些什么。

三、走进经典,感受水墨韵味

1.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去看看经典的水墨画蔬菜吧!

他们是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的?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其中的奥秘。2.对比分析四张水墨画青菜的作品,看大师画了怎样的青菜,怎样画的,还画了什么? 蒲华、齐白石、石涛、张大千的青菜,请同学们重点比较赏析不同画家画青菜的不同用笔、用墨方法,作品中墨线、墨块和色块的对比,以及用墨枯湿浓淡的变化。

小结:蒲华和齐白石主要用大笔调浓淡变化的墨块、色块的方法,画出叶子的部分,用墨线画菜梆子和叶脉,墨线、墨块综合使用,石涛是用浓淡变化的墨色画菜叶,空出白色的菜帮子和叶脉,张大千是用大笔泼墨豪放地画菜叶。石涛画的是长在菜地里的青菜,张大千、蒲华、齐白石画的都是采摘下来的青菜,但摆放位置不同,并且分别加了不同的数量的萝卜、辣椒来组合画面。

四、视频演示 学习水墨法

1.重点研究蒲华和齐白石的青菜,这样水灵灵的感觉是怎样表现的呢?

小结:叶子的滋润要通过饱含水分的墨色或颜色来体现,让水、墨、色在纸上有自然渗透的效果。叶子上的叶脉是用浓墨中锋勾线,一定要等下面的叶子墨色半干半湿的情况下再勾叶脉,勾线时的速度力度也可以控制线条的粗细和出墨的程度,这样画出来微微化开的线条融合在叶片上,展现出青菜新鲜、滋润的感觉。

2.在水墨画时,如何安排画面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看这蒲华的青菜画好了,他是怎样构图的呢?一起来看动画吧!

五、走近大师,感受水墨美

1.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让我们走近恽寿平、虚谷、牧谿、齐白石等大师,看看他们笔下的萝卜,又有怎样的水墨美感呢?

提醒:关注画面中萝卜的种类和数量及萝卜的组合,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萝卜如何做到纵横交叉、叠压、掩映体现聚散、高低、前后、轻重的关系。

2.点出各种萝卜的真实照片,分析是否抓住不同萝卜的形状特征和色泽,关注不同画家如何注意表现蔬菜质体的鲜嫩,着意表现它的满含水分,富有色、香、味、形的引人入胜的特质,以及画面中朴素的生活情趣。

六、实践创作

作业:以蔬菜为题材画一幅水墨画,最好是写生,也可以临摹或改画。作业要求:

(1)画出蔬菜的形状、色彩、质感的特征。(2)注意墨线和墨块、色块的结合和时机把握。(3)画出蔬菜的滋润和鲜嫩,画出生机勃勃的感觉。

七、欣赏评价

1.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吧!这里有个水墨菜园子,看看谁画的水墨蔬菜最滋润?最鲜嫩? 2.说说你最喜爱哪一幅水墨画蔬菜的作品?觉得哪一幅最有生机?为什么?也可以介绍自己画的蔬菜。提示可以从创作要求上来评价!

八、总结拓展

写意画讲稿 篇5

首先,是开创了我国水墨写意山水画的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约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评价:

五代画家荆浩论评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

宋代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亦尊称吴道子为“百代画圣”。

《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

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故事:

1. 唐玄宗

嘉陵江山水

吴道子

李思训

2. 老和尚

《江海奔腾图》

吴道子

水珠浪花

天河开口 结尾:

可惜吴道子真迹至今已无传本,因他大多数画都是画在墙壁上。

接下来,是开创泼墨写意人物画的梁凯 简介:

梁楷,活动于十三世纪初期,生卒年不详,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与妙峰、智愚和尚交往甚密,虽非僧,却擅禅画。

人物性格:

喜欢自由,桀骜不羁,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这是画院最高的荣誉,但梁楷却不接受,飘然而去,不想有所束缚。

画评:

泼墨仙人图: 画中这位仙人的整体几乎是以水墨泼写,写尽了仙人醉步的姿态,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不拘形似的画法,表露出了画者创意的奔放,也为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整幅画,不出十数笔之间,就将一位特立独行,眯着眼笑的仙人诠释的几近完美,李白行吟图: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

布袋和尚图:

此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犹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

接下来是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徐熙 简介:

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但可知其卒于宋灭南唐之前。他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赋色。

评价:

他在所著《翠微堂记》中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徐铉记徐熙画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梦溪笔谈》)。

米芾说:“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 画评: 石榴图:

在一株树上画着百多个果实,气势奇伟,笔力豪放,摆脱了当时画院里柔腻绮丽之风。

玉堂富贵图:

牡丹花常被称为富贵花。它是花中之王。自唐代以来,牡丹就成了民间所爱的、画家常写的花卉了。牡丹与白头翁(鸟名)画在一起,叫做“玊堂富贵”了。图中牡丹、玊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还用石青衬地。枝叶花鸟,用墨笔钩出轮廓,然后敷以彩色,湖石下还绘了一只野禽。这种满纸点染,不留隙地的画法,显然受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雪竹图:

《雪竹图》似是最能体现其“落墨”风格的,可惜未加色而不得窥其全豹。谢稚柳先生曾著文介绍此图,他是这样阐述“落墨”的:“所谓‘落墨’,是把枝、叶、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墨笔来连勾带染的全部把它描绘了出来,然后在某些部分略略的加一些色彩。”也就是说,一幅画的形和神,都是用墨笔和墨色来“落定”,着色只是辅助。这体现了徐熙在笔墨上的大胆革新。

接下来,是开创泼墨写意花鸟画的徐渭,由于前面的同学已经详细的讲过了,我这里只是简述

简介: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徐渭一生很不得意,尤其是晚年,贫困交加,生活十分悲惨,曾经九次自杀,七次下狱,73岁时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徐渭一生穷苦潦倒,但艺术成就非常巨大,书法、绘画、诗文、戏曲,无不精通。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对他的绘画艺术评价最高,称他为中国写意画派的创始人,绘画史上青藤画派的鼻祖。他不仅以卓绝的艺术才华,被当时的文学大师们称之为“旷世奇才”,而且以其诙谐多智的言行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成为绍兴老百姓传诵最多,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接下来,是开创大写意花鸟画的潘天寿

简介: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浙江省宁海县人,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号雷婆头峰寿者等;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师从吴昌硕;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赋色沉着斑斓;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评价:

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书赠的偈语“学无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与他的强烈个性气质完全相契。

吴昌硕在晚年成为潘天寿的忘年交,他在惊叹潘天寿“年仅弱冠才斗量”、“天惊地怪见落笔”的天资、气魄之余,曾担心他笔路险绝,易入危途,在赠给他的一首长诗中写道“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吴昌硕这一担心清楚地证实着潘天寿艺术道路的履险入绝特色和他的独特气质。

画评:

山居图:

此幅《山居图》,作于1945 年“ 芙蓉开花” 之时,当为此年九、十月份。其间抗战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胜利指日可待。画家正是怀着一种激动、期盼的心情,为其好友伯兰先生完成了此幅山水作品的创作,可谓“几张好画”之一。

这件《山居图》,便充分地体现出潘天寿山水绘画的典型特质。第一眼看去,此图构图

[并不复杂,甚至有不经心之嫌:画幅下半部绘长城脚下坡岸人家,面积更大的上半幅正中则只录七言诗一首,其余部分全部留白。然而细品之后,才体会出这看似简单的画面背后,却包含着复杂的立意和构思!潘天寿曾言:“构图要先造险,再破险”。此幅《山居图》便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灵岩涧一角:

1955年,潘天寿与吴茀之带学生到雁荡山写生,回杭州后于盛暑中创作了《灵岩涧一角》。此作融山水、花鸟画的意趣于一体,作品刚健雄厚,磅礴有力又充满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他以斜势行书题识:“画事以积墨为难,兹试写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右上钤“强其骨”印,足见他创作此画的美学追求。潘天寿曾言:“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想象中得之。”

故事:

吴昌硕对潘天寿格外关照,有一次特地画了一幅五尺大中堂,让儿媳赠潘天寿。媳妇对此画爱不释手,悄悄给扣下了。后来吴翁知道后,当面向潘天寿道歉,又重画了一幅相赠。潘天寿因常有机会观赏吴氏画作,耳濡目染,画艺大进,但他学吴不泥吴,吴昌硕感叹地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

最后,是开创泼彩山水写意画的张大千 简介: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精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成就原因: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历史上许多人临摹的画一般只能临其貌,并未能深入其境;而张大千的伪古直达神似乱真。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专家们的鉴定,并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

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晶已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画评:

爱痕湖:

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则一泓湖水,掩映其间;湖的后岸,又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作品采用的手法,为张大千开一代画风的“泼彩”: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则静处于“波涛”间。构思的宏阔,与细节的清晰,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现代的语言,对北宋雄伟山水的现代性翻译,不仅是张大千的艺术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

长江万里图:

背景:南宋的夏圭曾画过《长江万里图》长卷,原作已失落,有不少摹本流传。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令绘画家们激动不已的题材,张大千多年旅居海外,愈到晚年,思乡愈切。祖国的山山水水因此经常在他的画中出现,他就通过自己的画“卧游”祖国山河,聊解乡愁。《长江万里图》就是产生于这样的心情下。

写意贾平凹 篇6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1月2日,贾平凹在浙江乌镇领取了茅盾文学奖。

获奖作品是《秦腔》。授奖词是这么评价这部长篇小说的:“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也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喟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活写照。”

在会上,贾平凹很认真地说了获奖感言,但他浓重的陕西南部乡音让现场的`多数人听着模棱两可,尤其是其中的一句,“当获奖的消息传来,我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被听成“这就行了”。当弄明白是“天空晴朗”之后,又有人追着问他,“你要是没获奖,是不是就是乌云密布?”天空晴朗就是一种心情表达,没有什么喻指。这个词是这么出笼的,我得知《秦腔》获奖的消息是在一个中午,就打电话给他,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知道了吗?”他也没头没尾地答了一句,“刚知道。”我说我去你家里?他说好。我们两个人坐了很长时间,东拉西扯,雅俚并用,却是谁也不提获奖的事。告辞的时候我问他,说说你听到消息时的心情。他想了一会儿,说:“就是天空晴朗,没啥。”

贾平凹是获奖最多,同时也是获批评最多的当代作家。从1978年《满月儿》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起,到20获茅盾文学奖,三十年时间里各种“授勋”近百次,但各种“严厉批评”也是此起彼伏,相得益彰。说他宠辱不惊有点过誉,他惊也惊过,喜也喜过,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且步伐矫捷地一路走了过来。贾平凹的文学经历是他自己的“历练劫数”,对中国当代文学进程也是一种启示。

(选自《光明时报》1月8日,有删改)

赏读

贾平凹的作品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作品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寄托深远,亦如他个人,宠辱不惊,用自己的作品取胜。

思考练习

1.授奖词中说的“《秦腔》这声喟叹……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活写照”的含义主要是( )

A.既传统也现代,既写实又高远。

B.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

C.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

D.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解读了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

2.试分析一下第二、三、四这三个段落的先后安排的理由。

3.有人追着问他:“你要是没获奖,是不是就是乌云密布?”结合最后一段“说他宠辱不惊有点过誉”的意思,假如请你代贾平凹作答,你认为哪两层意思最符合他的心情?

浅析写意与水墨 篇7

“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顾恺之画“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徐渭的大写意花卉、陈洪绶的古意人物, 以及元四家、明四家、四僧、扬州八怪等无不以写“意”为正宗。写“意”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但写“意”不仅是文人画的形式, 也是文人画的精神, 还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包括工笔画、宫廷画、民间画工画和雕塑、装饰画, 它们都是以传达“意”为主旨的, 在“形似”和“神似”之间, 都是更强调“神似”, 并且以“神似”为最高目标。而所谓的“神”, 作者自己感悟到了“神”有很多作者主观的“意”的成分。写“意”是中国所有艺术的灵魂。不仅造型艺术, 所有的中国艺术都是写意的:音乐、戏曲、诗词莫不如是。中国人把一定的内容、形式概括为“程序”。既成为“程序”, 即不以描摩具体的对象为目的, 而是借助这个约定的程序来写“意”。所以可以说,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 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核心和“灵魂”。中国的艺术观从来都是轻“实”重“意”, 留下了许多诸如“意境”、“意象”、“意态”、“意趣”、“意绪”、“意在笔先”、“意在言外”等语言和思维的结晶。

中华民族是一个写“意”的民族。再往本质上讲, 中国是写意的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写意的民族, 写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就是“意”思维。中华民族是一个概括能力很强的民族, 它讲究“悟道”、“朝闻道, 夕死可矣”。中国人没有纯科学概念, 中国人是从社会学经验出发的民族。甚至不屑于经过严密的科学或逻辑论证;因此中国人通过经验或直觉得出的结论, 西方人可能要在实验室里经过漫长的推理、检验才能得出。中国人思考的东西“大”模糊, 西方人思考的东西“细”清晰。细有细的好处, 大而化之也有好处。这在中国的文化、哲学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也可以从中国的文化、哲学中找到依据。中国哲学的核心就是“阴阳”, 二元对立, 天地、日月、盈亏、物我、生死、分合、敌我、男女、君臣、父子、夫妻、喜怒、冷暧等等, 经久不衰, 历久弥新。这是中国的辩证法、矛盾论, 它不是产生在逻辑学上的思想, 而是来自直觉和经验的。

这是中国人的思维特征, 其核心还是“意”, 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判断, 并将自己的直觉外化、表达出来。

中国绘画更强调“写”的“过程”。在涉及到中国画和西洋画比较的时候, 还有一个环节应该强调, 这就是“写”。以往谈“意象”和“具象”、“抽象”的区别, 只是着眼于完成形态的结果“象”, 而没有涉及到“象”的形成过程;在谈“写意”和“写实”的区别时, 其实较多讨论的是“意”和“形”的分别, 而往往忽略了“写”的环节和过程, 而“写”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创作过程和传达途径。中国画是“写”出来的, 西洋画才是“画”出来的。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和日常的书写工具都是毛笔。毛笔这个柔软的工具给绘画过程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落笔之前甚至是不能完全预知其效果的。笔、墨、纸的性能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落笔时的精神、情绪和体力状态都会在画面上造成细微的差别。中国画有即时性, 谁也不能画出两张完全相同的画;时移、地移、气移, 画也就移。因此中国画讲究一气呵成, 不能间断。西洋画可以在铅笔稿上落笔, 而中国画在落笔之前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西洋画画坏了可以涂改, 而中国画一笔画坏就只好重来。因此中国画更强调“写”的“过程”;抵达同一个目的地, 坐飞机和走路的过程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写”就是行路和体验, 有过稳意义, 有节奏感、生命感, 书写的是作者当时的瞬间状态, 是当时的“意”。

“写意”因为中庸才显“大”。西方没有“写意”的概念, 却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写意”是在“写实”和“抽象”之间的一个概念, 它是写实和抽象的“中庸”。因为中庸, 不走极端, 更具包容性, 更显其“大”。即有象又仅具象更显其“意”。

但最后还是通过水墨来表现, 也只有通过水墨才能体现写意思想的博大精深。

水墨是有价值的, 水墨的这种非确定性的价值, 用老子的概念来概括, 就是恍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无物有物, 有物无物, 尽在恍惚的悟证之中。或者说水墨语言的不确定性如果使之准确, 也就是说, 如果以水墨来为具体物象服务, 水墨本身的丰富性和自然性必然受损。例如, 赵无极的分解和组合具体水墨作品来看, 仍然是宋元作品的底蕴。赵无极把构成宋元境界的勾、点、皴、染、写等的构成性要素分解更为细小的单位, 然后再渲染泼洒而成。当然在发挥水墨的特殊作用上, 他已经在树立水墨的自然性价值, 窥见水墨的蕴涵深广。

水墨中的意境可谓是妙不可言。那种注重情景的交融、强化一种诗意, 而且有神气的艺术境界与充满丰富情感的想象力, 给人一种若隐若现, 蕴籍含蓄的艺术美感, 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应。

水墨的境界就是意的境界, 追求感觉启示的、净化了的自然, 保持画家本人的清新眼光, 表现神秘的、朦胧的、梦幻般的意境, 放弃体积、抛弃造型而锤炼色彩, 运用书法的形式, 赋予构图的音乐节奏以优先的地位。让身心与禅融合, 与画面接触, 物我两忘, 意在笔后, 唯有气息在画面上流动, 让天地浑然一体, 达到天人合一, 来往自如, 自由呼吸的超脱境界, 这也是水墨画的最高境界。

写意的思想和水墨的表现的主宰作用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 (增订本) [M].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3]陶公定.美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7.

[4]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克隆邬眉的写意人生 篇8

“香榭丽舍”邂逅的一份机缘

几年前,在陶瓷学院雕塑系读大四的邬眉,和老师一起赴法国巴黎参加第五届国际雕塑和陶艺展。当漫步于巴黎第八区的香榭丽舍大道地铁出口处时,邬眉发现一位老者正细细捏制着一团陶土,那神情专注的样子不亚于任何一位艺术大师。

令邬眉感到好奇的是,老人手中的陶土竟能在烘烤后快速成形,老人连指带比划地告诉她,陶土其实是一种聚合粘土(Polymer Clay),不仅容易加工成形,而且色彩鲜艳、可塑性强。

“如果中国古老的陶艺能与之结合,一定能孕育出新的艺术生命”,邬眉为这个将来可能形成“强劲潮流之风”的陶土所打动。通过翻阅书籍,她了解到这种软陶在20世纪初德国雕塑家创造它时,就发现了其惊人的高延展性和可塑性,能满足艺术工作者的任何创造欲望。经过这100多年的发展,软陶变得无毒、无味,而且经烤箱低温烘焙、固形之后能够长期保存。

当年的5月,邬眉从巴黎带回来一大批“宝贝”——不是免税的化妆品和香水,而是笨重的电烤箱、压泥机,以及全套软陶制作设备。除了这些,邬眉还空运了10公斤价值350欧元的陶土来中国瓷都。万事具备后,邬眉随心所欲地揉捏、塑造起手中的陶土,经过娴熟地搭配各部位的比例和颜色,一个造型逼真的安琪儿的天使形象很快在她手中展露出来。

邬眉的“陶色秀”工坊很快在上海虹口区的东海影院外试行营业。江南的岁末,邬眉雇来几个伙计热火朝天地对店面进行装修,她相信凭借灵感和努力,一定能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克隆”性情张扬的幻世界

在装饰一新的“陶色秀”玻璃货架上,邬眉陈列出一套影视、动漫明星的仿真样品,一开张便吸引了年轻男女们无数艳羡的目光。可总是问的多,购买的人却很少,这让她有些气馁,看来要真正吸引购买者,还得从“垄断”上做文章,尽力表现出软陶的“唯一性”。

利用五一黄金周,邬眉将小店用粉色装饰,透明货架上摆出了自己独立设计出的一套明星玩偶,由于这些人物的造型和粉红背景非常贴近,很是抢眼。邬眉还在店内开辟出一个方桌的位置,依照客人们的要求现场制作明星公仔,配合女孩子的解说词,打出“一切由您来定度”的个性主张。

通过透明化操作,客人们逐步了解到软陶制作的复杂和艺术性,也能辨别陶土质量的高低,他们对明星公仔的价值渐渐有了认同。在研磨胚体的初级阶段,邬眉不时地指引着参与进来的朋友,“两只手要绝对的温柔,就像抚摩自己的爱人和Baby一般,轻点、再轻一点……”随着机器的旋动,胚形轮廓开始在客人们手中依稀可见,从脸上的表情邬眉读出了他们互动时的兴奋与愉悦。

渐渐地,每天小店都会聚集不少时尚男女津津有味地观摩,还不断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邬眉又招了几名女学徒,她们之间相互形成“流水线”,“陶色秀”每天都能制造出十几个明星公仔呈现在众人面前。虽然,每个公仔的单价较以前下调了三成,可以量取胜的邬眉还是得到了经营上的实惠。

众人皆知,大上海是一座动感都市,也是风尚流行的前沿地带,邬眉发现许多明星都会在这儿举办演艺活动,抓住这些时尚热点才是她的首要任务。九月下旬,歌星蔡依林赴沪开办演唱会,邬眉和承办商家合作推出了VIP购票赠明星人偶的促销活动。9月23日演唱会举行的前一个多礼拜,“陶色秀”加班加点赶制了二百多个Jolin“全系列明星公仔”,每一个细腻传神的Jolin形象都有特殊的纪念意义,获得了粉丝们的青睐。

之后,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之际,邬眉和她的团队又为周迅、孙俪、林志玲、谢霆锋等大明星量身定做了人偶,适当的夸张、变形,令他们的特色形象愈加生动。除了影视明星,邬眉还提供体坛名人姚明、贝克汉姆的克隆服务,甚至制造出“股神”巴菲特的仿真像供财富精英们放置在书案前。

逃脱,与“闺蜜儿”在世外桃源的33天

2007年新年伊始,事业上渐渐步入正轨的邬眉,终于可以实践和“闺蜜”Cherry一道去丽江旅行的计划。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邬眉觉得真是像极了那些在写字楼里甩包包的OL,每天被圈在店中过着沉闷而单调无比的日子,除了偶尔遇到刁蛮客人的挑剔贬低,生活没有任何的变化。在心底暗暗咒骂起来的邬眉,一面为自己消逝的25岁年华哀悼,一面风尘仆仆地赶往机场。

可男店长黄哲思那边打来电话,“喂,老板吗?我们牵涉到明星形象权的问题,她们要我们支付很高的使用费呀!” “Don’t push me(别逼我),交就交吧。”邬眉此时只想着给自己放一次轻松长假,毕业三年多,为了外人眼中的“艳羡”二字忙碌不已。狠一狠心,就让帅气的男店长独自面对麻烦去吧。谁让他领着薪水呢!一想到这里,仍是小女生的邬眉快乐得不能自已。

旅途中清新的空气很快将小女人心中的沉闷一扫而空。邬眉在风景中流连忘返时,听人说丽江的男人一生中只有三件事:就是盖新房,娶新娘,晒太阳。这让邬眉心中愤愤不平起来,下辈子可不能当“勤劳”的纳西女人,不过成为这骄阳下的烂漫花草也是美事。一个月后,小女人竟乐不思蜀地恋上了小城的悠闲——每天坐在傍水而别致的旅馆里,听着高低起伏的流水声和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品一壶梅子泡酒,一颗因喧嚣变得粗糙的心,也慢慢在这里融化。

“老板,你要再不回来我们可把店卖了!”又是小蜜蜂一般勤劳负责的男店长,他在电话那头十万火急地催邬眉,看来回去后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把他荣升为正式男友了。四月的月末,闺蜜Cherry准备给朋友带回去一些定制的烙画,看着那个轮廓分明的纳西男人正用古老的炭基铁笔创作烙画,令邬眉眼前一亮,陶色秀不应该只为明星订制礼品,它更不应该只是普通的新潮玩意。克隆平凡人,做出“世界独一无二的公仔”,才能守住这份独门技艺!

“现代女娲”变身神仙眷侣

要为普通人量身订做玩偶,团队的规模、设计的水平就必须上一个新台阶,邬眉交出全部身家,从家乡聘来了七名专业设计师和雕刻师进行短期培训。同时,在工艺上不断求新的她,发现对于软陶烘烤时间和温度的把握非常关键,两个要素都必须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才能烘烤出完美的作品。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细心的邬眉明白制作大的软陶作品时,在内铺垫铝箔可以缩短烘烤时间,而精确的温度控制则能让作品表面微泛起油亮光泽的效果,防止陶体变形。

谈及那段辛苦的实验日子,邬眉满不在乎地称,自己常常半夜揪起刚升格为男友的店长黄哲思,两个人一道完成。“这才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男友在一旁嘟囔:怎么出去玩就想不到我呢?漂亮的女老板只能用香吻伺候了……

“将美丽与浪漫留下,让爱侣们尽情表达出爱恋、眷恋、思恋以及永恒不变的心境”,“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才好成就一对对神仙眷侣……”,见到婚庆市场在猪年火爆,总也闲不下来的的邬眉又将视线定格在婚庆礼品这块美丽蛋糕上。半个多月过去,一家婚庆公司承接了一个20对新人的集体婚礼,经过耐心细致的推荐,新人们竟全部看中了邬眉的产品,接到这个大订单的邬眉笑得合不拢嘴。不久,“结婚公仔”的名声开始由新人们口口相传,制作工匠会依据新人的不同品味,添加适当的背景装饰,营造出灵动的效果。

准新娘们对公仔特别满意,“夜光材料让我在晚上也能看到他可爱的笑靥模样,那种感觉真是不一般的温馨。”在给别人送去了浪漫祝福的同时,整日沉浸于爱河中的邬眉,称一直主张晚婚的她也有了在2008年举办一场奥运婚礼的想法,细究起此事,小女人脸上漾起了羞涩的幸福……

原始、朴素而又略带神秘色彩的软陶制品,在喧嚣城市中给人以浓浓的暖意。轻轻触摸这些软陶玩偶,甚至能感觉到它坚硬外表下拥有的一份独有的柔和。细细摩挲着手中的软陶娃娃,邬眉的神情如女娲造人一般写意、专注,这种刚柔相济的软陶特性,不正反映出都市女人们的特质——无论外表如何,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温柔恒定的内心。■

深秋写意抒情散文 篇9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不知不觉,今年的秋天就悄悄从我们身边拂过,北方的秋天,在繁华的时节过后,就是一阵阵凄凉与沧桑,漫天飞扬着凋落的树叶,诉说着昨天一个个别离的故事,秋天的生命在此时写得如此的诙谐,一层层云彩叠叠层层时常遮住秋天的笑脸,再加上秋天的细雨,让人们对秋日的未来一次次产生曲解!甚至是无悔!但秋天似乎没有因为我们人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行程,继续在写着一个又一个季节的精彩!

由于人们过多地习惯把美加到了春的怀抱,忽视了秋天的颜色,因而才有了我国唐代著名词人刘禹锡的名句:“自是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啊,面对秋天的色彩,我们不能只看见秋日枝头上落叶的悲凉,只听见江河清流的凄音,我们更要用宽广的胸怀,去阅读秋的深度与厚度,体味秋的韵意与情义,进而去接纳秋的祝福,那样我们就会领略秋天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星期天,吃过早饭一同陪着孩子去郊外玩,好久没有上郊外了,尤其是入秋以来,满山留下秋后的凄凉一次次在撞击着我的心扉,让我突然感到对生命的一种渴望,漫步在秋影,阅览着错落在云雾间大大小小的山峦秀色,迎着秋风,我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尽情拥抱徐徐吹来的清风,此时此刻,便感到没有了辛劳,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忧怨与哀叹,一周的烦心事烟消云散,眼前惟一有的是那微闭双眼的醉意,在秋天的原野里一次次奔跑!我的心事随着秋风向前缓缓满溢,人生身在红尘,真的难得有这样的一份心情!孩子像脱缰的野马,在落满树叶的草坪上奔驰!是的,秋天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写满了犹豫,但对于孩子来说,青春的气息依然在这个季节独放色彩,于是,我不禁叹,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美好!

秋天要走了,山瘦了,林也老了!处处都写着秋天悲伤的故事!

也许是许久没有出来的缘故,今天虽然是秋末时节,但天高云淡的秋晨,给人们送来的不仅仅是气爽神清享受,还有明朗欢快得歌谣在四周蔓延,给人一种无限的活力,毕竟是一天的开始,此刻夕阳拥抱的黄昏,更是将那柔美而温馨的金灿灿的秋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大地,那是一幅令世上所有油画家都羞涩的杰作,也是秋以她真切的情思经过刻意精心梳扮后献给大地的一份礼物。难得更难遇,于是每每置身于此情此景,都会唤起我对造物主神奇的造化之功的肃然起敬,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思……

自是古逢秋悲寂寥,写到此处时,我脑海再一次想到刘禹锡写过的这句诗,心里不仅感叹古人为我们秋天留下这样唯美的诗句,更感到秋天被我们无限惦念与记挂的喜悦!秋天的人生不在于繁华时收获的笑脸,而是对生命得失的.一种坦然,眺望着落叶载满秋天的渴望,我的眼神定格在生命的尖端,我读懂了人生的平凡、平淡、平静、平和……

秋天是一个生命的结束,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孕育!在这生与死交替的时刻,我们总是要在走过的脚印里,努力寻找那一份浅浅的绿,爬过高高的山岗,放眼四野,眼前却涌现出无数张熟悉的面孔,他们的微笑都像是秋天里的风,是一个季节的过客,那真正的主人才是这山!

物是人非,当生命变成记忆,我们其实已经走过无数个山岗,相识的人,遇着的事,赏过的景,触及的物,都会历历在目。而结缘在心的相助之人,佳美之事,绚丽之景,奇特之物,将永远在我们的记忆中典藏,也必将激励着我今秋以后的生命旅程。此刻,我想到一个朋友的话,虽然我们从未素面,但那份深情却成为我们生命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秋天的人生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散的酒席,徒步在这个秋天的小路上,面对通往另一个季节的路口,我知道离下一个季节的等待还有一段漫长的路,但总能让我们看到希望,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渴望!

恰西写意散文 篇10

好一幅壮阔的画卷!我站在高山之巅,由衷地发出感慨。

俯身下瞰,只见山下方圆几十里,已经浓缩成一片图画,尽收眼底:如一条玉带般蜿蜒曲折的,是那条环村的小河,静静地依恋在小村的周围,为已经很美的小山村增添了许多妩媚。而此时的小山村,看来已经如棋盘大小了,但门窗、烟囱都看得很清晰,村间的小路,如蜿蜒的曲线,通向远方。站在高处,才发现原来小山村实际上坐落在一个盆地中央,那小桥、流水、人家成为天然的盆景,那参差坐落起伏的山,层层叠叠,由远而近,显现不同的色彩:低而平缓的小丘,呈现淡绿的色,而远处、高处的山,色彩变深变浓,呈现墨绿的色,而那最高处的山,则青松密布,耸入云端,山海与林海相间分布,绿中泛蓝,蓝中透着青,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山。

极目天际处,那绵延的`雪岭,如为蓝天镶着一道银边,草原上有许多小白点在移动,那是羊群,天上则有白云在浮动,如水汽一般,涌起在眼前,把人的视线挡住,但不一会,又烟消云散,天还是那样蓝,雪还是那样白,山也那样青。人说天山“一山有四季”,真是这样,天地之间有蓝天白云雪岭云杉、山坡草原牛羊、小桥流水人家;这许多的景物汇合,是一幅多么壮阔的画卷。

这不是北国的兴安岭,但一样有茫茫的林海雪原。这不是广阔无垠的内蒙大草原,但一样牛羊遍地,这里也不是江南水乡,但一样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更不是南国,没有椰树成林,海天一色,但这里的青山,巍然与天地一色。祖国风光处处壮丽,或缠绵秀丽,或波澜壮阔,但我却更喜欢这里,雪岭云杉的故乡,因为这里同时能看到四季的风光,八方的风物。

写意人生 篇11

一部小说可以很平实,但不能太平庸,其中的要诀在于能不能讲好故事这个关键。

事实上,如果说“讲故事”是小说的原始功能,那么,讲好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则应该是小说家最为纯正、也最见实力的地方。英国作家佛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断定:“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但如何讲故事,尤其是如何把故事讲好,则取决于每一个作家各自的经历、学养和个性修为。《春之梦》的作者积30多年的创作磨砺,其最有心得和最见功夫之处,正是想把故事讲好的意识和实力。也正因为如此,《春之梦》这样一部几乎是平铺直叙的记言与记事的长篇小说,能够被作者演绎得入情入理、有声有色。

小说的故事核心,是作者虚拟了一个离了婚的中年妇女,一个叫做李颖的知识女性,如何再次创业和追求内心梦想与幸福的历程。但这部小说的精神寓意和叙述重心,则是为了塑造一个有着坚强信念并真实地建立了全国知名建筑装饰王国的企业家、艺术家余波。于是,在作者的笔下,“纪实”与“虚构”之间,有了既定的目标和框架,既有了被事迹材料所限定的表达阈限,也获得了虚拟想象所需要的自由表达的空间。王安忆认为,“纪实”与“虚构”是小说家“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她的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虽说探索性地在创作理念和方法上作了尝试,但“纪实”与“虚构”这组命题,却深刻地揭示了小说创作最为重要的两个基本的要素和功能,即如何能够恰如其分地在“纪实”与“虚构”之间自由地出入。而种种所谓“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报告小说”的创作,其实质除了要求作者的纪实叙述应该提供具有客观“指称性”的证据外,“纪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是很容易被模糊的。于是,一部以“事实”为依据的传记作品,与一份和生平材料相当贴合的传记小说是很难区别开来的。

而对于小说《春之梦》来说,作品中的“虚构”部分,是作者着意表现的那些充满“柔软”“私密”“温情”的合理想象,而“纪实”的成分,则是作者不得不呈现的诸种“坚硬”“客观”“公开”的事实陈述。于是,“虚构”的想象,便成为“事实”的价值注释和意义的读解,成为重构历史场景和揭示精神寓意的语境和背景,而虚构的爱情,便成为主人公庸常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那份温馨动人的、美妙的光晕和侧影。所以,整部小说的视角和聚焦,便在“虚拟的李颖”的视域和感知中,展开一个有着坚实的现实依托的企业家、艺术家余波的“阳光事业”。但无论是展开合理的想象还是如实地把握记述的节奏,一个不可回避的表达枢要,便是如何拿捏这“虚构”和“纪实”的分寸,这一点正是一部纪实作品是否可看和是否耐看的关键,因为设立一个虚拟的角色,使这个角色非常自然地嵌入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当中,与主人公演绎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历程,从而使这两个既虚拟又真实的人物,成功叠加为立体生动的小说人物,并使他们的言行上升为具有普遍观赏性的“情节”和“情感”,这是非常考验作者的艺术感觉和叙述品质的。尤其是这份刻意被表现的“虚拟情爱”,如何做到既丰富而不减弱故事的真实感,既滋养身心又不损伤人物形象所应获得的情感魅力和精神感召力,则是《春之梦》这出情爱故事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虚构小说,也不同于一般的写实和报告文学的地方。

作品的可贵之处,是让作品中的主人公始终保持像生活中的原型那样神秘、脱俗、内敛和不同凡响。他的种种奇思妙想,不是通过言语,而是通过行动和简洁的决定传达给读者。尤其是他那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气象,给人一种如同花中的“莲君子”般沉静而飘逸的感受,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有一种不可轻易地按世俗的企业家、艺术家、教育家的类型去归纳和定义的神秘感。而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发生的近乎古典式的精神爱恋,也内敛、羞涩、理性到如同没有情感质量的白日梦幻。但即便如此,作者给我们揭示的这份爱的理由,却有着非常坚实的属于那个时代的生活依据和逻辑。那份由共同理想和信念支撑的爱情宣言,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强大的、引领庸常人生的正能量。作品一再告诉我们,男女主人公之所以都非常看重那个在初恋时萌发的心愿和誓言,那个两个人共同守候了20多年的人生理想—“让家乡像法国巴黎那样漂亮”的告白,是两个人所以相知相悦的爱情基石。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爱的理由,这样一个让农民的儿子所以拥有如此神奇和辉煌事业和人生的理由,能否说服和感染这个标榜个性化、感官化和物欲化的芸芸众生,但我相信,一切美好的爱的理由,一个能让人生辉煌裂变的精神内核,乃至一粒种子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内在动力,一定有明确的利他而不是利己的生命和精神基因。

我毫不怀疑这一点!

长篇小说《春之梦》的作者是一个有着30多年创作经历的资深作家。尽管作为一个专业作家,无所谓在职与离职,但退休赋闲在家,原本应该是一个与热络和浮躁的文坛渐行渐远的状态,没承想骤然地读到他这样一部作为“春之梦”三部曲之一的小说长篇,这样的体量与构想,让我顿时有跨越年龄和身份的惶惑,产生“英雄暮年壮心不已”的慨叹!因为,无论是创作还是阅读这样规模的三部曲,恐怕都需要那种精神勃发的生命活力来支撑的。想当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使得年轻的郭沫若、巴金们喜欢以“女神”“漂流”三部曲、“爱情”“激流”三部曲这些一泻千里的青春抒怀和热诚,给同样年轻的读者们以巨大的心灵冲击和震荡。但我不知道,在时下这样一个以“短信”“微信”和“标题党”为主导的阅读氛围中,如此的长篇巨制将会是怎样一个命运?因为,要成为这个时代的畅销作品,其核心要素不取决于你的写作实力和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阅读者的耐性和喜好。

但我喜欢庸常人生的质朴写意与素描!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学院]

上一篇:给网友的小年夜祝福语下一篇:溱湖海洋世界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