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2024-08-10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共7篇)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篇1

“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摘 要 在社会聚焦“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笔者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从生育意愿的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居民的生育意愿现状,得出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总体不高,但在不同个体特征下,居民生育意愿有所不同;同时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得出经济压力是居民不愿生二孩的最主要因素,怕子女孤单是居民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居民所担心问题进行分析,为政府之后推行新政提供建议,助力“全面二孩”政策在南昌市的推行。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全面二孩”政策 居民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但是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劳动力长期供给呈现短缺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些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在2013年全面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但政策实施以来,反响未达到预期,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我国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继“单独二孩”政策后,提出“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南昌市的人口增?L得到了遏制,同时加之劳动力的输出,导致本市劳动力人口的缺失,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之需,深刻影响着南昌市的发展。2014年1月18日,江西省宣布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成为全国第二个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新政的省份。与此同时,南昌二胎政策也同步实施,只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各自家庭、年龄及健康等情况依法申请再生育一胎,但南昌市居民对政策的反响程度不高,多数人仍不愿生育二孩。

(二)选题意义

受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南昌市的人口红利减少,影响南昌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南昌市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老年人生活旅居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银发危机”。并且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失独家庭问题。通过对南昌市居民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探究影响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以及在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为政府实施政策提供相关的建议,助力政策的实施。

二、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现状

(一)生育数量

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的理想子女数都是两个,理想子女数为3个、4个的占少数。随着父母收入水平的提高,孩子数量的成本(或价格)相对于孩子质量的成本(或价格)将变得更昂贵,家庭的实际负担就会加重,这时便会减少对孩子数量的需求,而增加对孩子质量的需求,逐渐形成孩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

(二)生育性别

家庭收入对二孩性别的影响:养女孩成本较养男孩更低。虽然随着孩子教育与发展成本的提升,养孩成本较过去已大大提升,女性的地位也有一定的提升,家长的性别偏好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男孩在成年娶妻生子所需要父母辈提供的大部分资本(包括房屋、车辆等彩礼)远远高于女方父母所提供的嫁妆,经济压力大。在大部分家庭中女孩所需的养育成本较低,提供给了家庭再生一个的经济能力,所以低收入家庭一般倾向于生女孩。同时大部分家庭都渴望生育二孩,性别偏好呈现女孩倾向,传统生育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明显改变,男孩女孩都一样的生育观蔚然成风。

(三)生育时间

大多数家庭都倾向于在未来1~4年内生育第二个孩子。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结果的出现,有相关的学者运用人口增长预测理论估测未来人口趋势变化,故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提出类似推论,南昌市在未来4年内会出现人口生育高峰,相关部门应做好应对措施。

三、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性别

在调查中,愿意生二孩的,57%为女性,43%为男性,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想生二孩。预计接下来几年将会有较多的女性进入怀孕和哺乳期,对就业单位的岗位安排和绩效管理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户籍情况

56.5%的南昌居民想生育二孩,25.6%的南昌居民在考虑中,其中想生育二胎的居民中56.5%为农业人口,43.5%是非农业人口。由于城市经济压力较农村大,生育二孩的成本高:农村抚养孩子的成本较城市大大降低,在经济能力支持的情况下,农村父母辈更有能力去抚养第二个孩子。农村父母辈有年龄与精力优势,因为农村父母辈早婚早育,更有精力与体力帮助子女去照顾孩子。在中国农村,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父母等长辈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情况十分普遍。所以更多的农村人口倾向于生育二孩。

(三)家庭结构

在双独家庭中,大部分家庭是愿意生育二孩或者是正在考虑中。在调查过程中,有不少双独家庭结构的父母提到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被视为特殊群体/自我意志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说明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给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契机,让家庭生活更美好,这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四)子女情况

现有子女年龄越小的父母越有意愿生育二孩,且愿意在近1~2年内生育二孩,其原因可能是现有子女年龄越小的父母其本身年龄也较小,生育能力及生育意愿更加强烈,子女年龄越大的父母年龄也越大,所面临的生育风险更大,生育概率较小。

子女现由自己以及父母带小孩的居民所占比例最高,且其中大多数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两个。请保姆带孩子的家庭的理想子女数则较少,因为请保姆帮忙照顾孩子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家庭的理想子女数,而由父母或自己带小孩的居民可以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且更加放心,所以理想子女数更多。

在未生与已育一子的居民中,对二孩意愿性别持无所谓观点所占比例较大,而已育一女的居民持无所谓的观点所占比例较低;已育一子的居民不愿生二孩所占比例相较于其他最高,其二孩意愿性别为女的比例相较于其他最高;已育一女的居民,二孩意愿性别偏好男,并且不愿生二孩及生女二孩的意愿较低。

(五)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分析

居民生育二孩主要是怕子女孤单、想儿女双全、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其中,抵御失独风险占到11%,这说明失独问题给相当一部分居民提出了警示甚至带来过严重伤害,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同时传宗接代的落后思想对南昌市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影响较小,仅占1%,这说明南昌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不仅是物质层面有所提高,精神层面也有较大提高,体现出南昌市居民的良好思想素质风貌。

(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分析

居民不想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压力、顾虑到对第一个孩子的影响以及亲戚?^念的影响。此外,影响因素还包括生育周期长以及财产分配等新字眼,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南昌市虽发展比较落后,但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如在访谈的过程中就有男性居民提到生育周期过长,不愿让妻子承受生育的痛苦,体现出社会对女性的关怀,同时财产分配这个问题的出现,也说明南昌市居民的经济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具现代化特点。

(七)居民生育二孩担忧因素分析

在居民担心的问题中,教育问题排在最前列,这反映出南昌市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设施有待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南昌市居民对孩子个人素质的关注,重视孩子的个人发展。排在第二的是住房问题,南昌市作为我国中部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其房价也是十分高的,为此居民不得不考虑到房价问题。其次,医疗问题以及母婴产品问题也比较突出,所占比重也较大,这也是符合南昌市的发展现状的。同时社会治安问题与交通问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反映出南昌市的社会治安治理需要更加系统和完善,也反映出南昌市修建地铁的合理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济原因是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对于影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经济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营养水平和医疗条件差,婴幼儿死亡率高,这时为了实现意愿子女数,实际生育的子女数就必须超过意愿子女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为补偿由于死亡而增加的生育数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减少生育子女数。个人或人群所从事的职业是以体力还是脑力劳动为主、收入水平及其对子女“成本―收益”关系的考虑,对其生育意愿有着重大影响。一般而言,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或人群,由于人口数量多意味着劳动力多,男孩多意味着劳动力强,有利于开展生产、促进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意愿生育子女数较多,并且倾向于偏好男孩,对子女的素质要求不高。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或人群,对子女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对数量方面的要求不明显,表现出生育意愿上以质量替代数量的变化。

城市和农村是两个具有重要区别的文化实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在城市文明的长期熏陶下,城市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发展意识,结婚较晚,生育数量较少;农村文明则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农村居民保留着较多的传统婚育观念。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生育目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和意愿生育性别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提高城市化水平可以降低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究其原因在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适应性,即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会不断地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上做出种种调适,从而顺应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婚育观念也会相应地发生质的变化,自觉形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

子女数的多少与家庭养老的负担能力成正向关系,即多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可以由多个子女平均分担,每个子女分担的养老负担相对低于少子女家庭,因此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较多;此外,子女多,还可降低因子女死亡或不孝而带来的养老风险。而当养老方式以社会养老为主时,父母在老年时对子女的经济依赖程度较低,对子女的要求主要在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子女的成就是主要的,子女数的多少则成为次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养老方式由以家庭为主向以社会为主的转变,人们的意愿生育数自然会趋于减少,子女性别对家庭和父母来说也会变得无关紧要,生育目的的私人性也将有所淡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家庭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核心家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大家庭中,年轻夫妻的生育意愿往往受老年人的影响;而在小家庭中,年轻夫妻在生育方面的自主性更大。另外,从养育子女的成本来看,大家庭的代际互助功能较强,老年人在退休后可以帮助照看孙子女,养育子女的成本较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小家庭的代际互助功能被弱化,子女幼时必须送幼儿园和托儿所,从而增加了养育成本,减少了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

(二)建议

经过调查研究,本文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教育。扩大公共教育资源,在未来五年内,要重点考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近些年来,由于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大力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入园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有质量保证的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数量仍明显不足。如果过分依靠民办资源办学前教育,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低收入家庭无法平等地享受教育。扩大学前公共资源,抑制学前教育价格,缓解中低收入家庭第二胎育儿压力,缓解社会矛盾。

第二,医疗。对现有儿科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优化现有儿科医师配置和医疗设施,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国绝大多数儿科医生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所以要鼓励儿童专科医院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开设门诊部,或者向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输出品牌和管理,让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然后按照国家卫计委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的要求,在现有执业医师中遴选、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执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儿科医师,并形成执业医师转岗、补充儿科医师的常态机制。同时,应尽快改革儿科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恢复儿科医学,在高校医学专业中加强儿科人才培养,为儿科医疗源源不断充实优秀人才。此外,通过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工作以及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院儿科专业,鼓励“定向儿科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诊疗工作。

第三,住房。“全面二孩”政策提出以来,楼市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有不少楼盘提出四户型的宣传噱头。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住房问题是居民担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房价的高涨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的生育意愿降低。为此南昌市政府应做好房价的调控,多开发建设经济性适用房,减轻因房价过高带来的影响。

第四,女性就业。由于女性的生育周期较长,使得女性就业难度加大,一些单位甚至出现了性别歧视,这非常不利于女性就业。同时这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家庭,由于经济、工作的压力放弃生育二孩。因此,南昌市应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律保障育龄妇女的工作权利,减少女性就业难对生意意愿的影响。

第五,生育时间。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居民都倾向于在未来的1~4年内生育二孩,所以全面二孩政策将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生人口堆积,加之南昌市人口聚集程度较高,且育龄妇女人数较多,出生堆积将会更明显。因此,建议政府要分步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年纪偏大的育龄妇女优先,年纪偏小的随后。

第六,社会治安。由于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接下来几年内,南昌市人口会迅速增加,社会治安会存在较大的隐患,所以南昌市要加强社会治安巡逻,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七,经济发展。促进南昌市产业结构转型,推动经济良好有序发展,增添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居民在生育二孩中的经济压力,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里程碑,但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我们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促进该政策在南昌市的良好实施,推动南昌市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 顾宝昌.论生育与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人口研究,1992(6).[2] 风笑天,等.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5).[3]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学,2004(4).[4] 陈卫,靳永爱.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11(2):3-13.[5] 陈字,邓昌荣.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6).[6] 王?,王广州.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3(6).[7] 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J].人口研究,2014,38(5).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篇2

关键词:全面二孩,妇女劳动权,就业歧视

“单独二孩”政策遇冷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以下简称《人口与计生法》) , 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实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社会上仍然存在侵犯妇女劳动权的现象,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或加剧这一现象, 因而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 从根本上保障妇女劳动权的实现。

一、保障妇女劳动权的成就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它包括自由选择职业权、取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接受职业培训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救济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也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恩格斯曾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1妇女劳动权保障是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的关键, 也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广大妇女在政府统一安排下, 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妇女劳动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劳动卫生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 妇女也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后, 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力资源由市场配置, 妇女劳动就业歧视等问题凸显, 国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力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实施妇女就业发展纲要, 全面开发妇女人力资源, 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促进妇女就业创业, 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同年8月,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指出, 未来十年, 中国力求实现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中国将努力实现妇女占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0%以上, 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数逐步增长;男女非农就业率和男女收入差距缩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35%;保障女职工劳动安全, 降低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这些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也直接影响到女性的生存价值和人格尊严。目前, 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的保障妇女劳动权的法律体系。现行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 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加强劳动保护, 改善劳动条件, 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第48条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根据宪法, 我国制定了保护妇女权利的专门法律《妇女权益保障法》, 其中对妇女的劳动权作出了规定, 同时, 还有诸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母婴保健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 都对妇女劳动权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新《人口与计生法》也涉及保障妇女劳动权的规定, 如第3条规定:“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第24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计划生育。”第25条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 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第26条规定:“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不仅如此, 我国还批准和加入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反对就业/职业歧视公约》等一系列保护妇女劳动权的国际公约, 在国家保障之下我国妇女的劳动占有率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二、侵犯妇女劳动权的现状

国家虽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妇女劳动就业, 但现实生活中侵犯妇女劳动权的现象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如下:

1. 就业机会不平等

就业招聘中歧视女性。2015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在北京等地多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高达86.6%的女大学生受过一种或多种招聘性别歧视, 被访者平均受到性别歧视的次数达17次。22014年安徽大学发布的《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调研报告》显示, 96%的应届女毕业生和75.5%的女性求职者认为存在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其中有61%的应届女毕业生和29.14%的一般女性求职者曾亲历就业歧视。3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保护生育期的女职工, 规定企业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不得解雇女职工;一些地方立法规定经期不舒服可以请假休息;对于符合国家规定生育的女职工普遍增加产假, 有的达到7个月;还有生育保险缴纳额全部由企业承担。而一些用人单位怕违法,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尤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认为妇女生育会增加单位用工成本, 所以在招聘中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使女性在就业时失去许多选择机会。近年来, 招聘、应聘中公开的性别歧视虽逐渐减少, 但对女性应聘者的隐性歧视仍然存在。这些隐性就业歧视是统计数据无法显示的。二孩政策下部分女职工会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使用人单位更不愿招聘女性。

2. 就业率低、职业性别隔离严重

近年来, 中国女性就业数量和比例在世界范围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但在国内呈下降态势, 不仅低于男性, 而且就业层次不高, 职业性别隔离严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 18-64岁女性的在业率为71.1%, 城镇为60.8%, 农村为82.0%。女性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3%、14.5%和40.2%。47.0%存在“在技术要求高、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男性比女性多”的情况。2.2%在业女性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为男性相应比例的一半;最近3年, 高层人才所在单位中, 20.6%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男性”的情况;高层人才所在单位一把手为男性的占80.5%。4目前我国女性主要集中从事的行业顺序为农林牧副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 只有这些行业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而在其他与技术、管理相关的职位中 (如专业技术人员、单位负责人等) , 男性比例均高于女性。国家机关女性人数更少。如全国人大8-11届妇女代表只占总数的21%左右, 第12届有所提高, 也只占总数的23%左右。

3. 劳动安全保护缺失

我国法律、法规对女职工的工作中特别是“四期” (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 中的劳动保护作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 一些用人单位唯利是图, 生产条件差、环境恶劣, 不给女职工配发必需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严重危及女职工的生命健康。一方面, 普通女工的劳动保护不到位。在一些如橡胶、制鞋、化工、陶瓷、铸造、玩具等非公有制企业, 女职工长期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工作, 尘、毒、噪音严重超标, 严重侵害了女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部分国有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水平下降, 出现了降低女职工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用品不能按时发放、卫生设施条件差且得不到改善的现象。另一方面, 女工“四期”保护得不到落实。有的女职工经期仍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非公有制企业大多不承担女职工孕期保护, 有的企业在合同上明确规定, 女职工在聘用期间不得怀孕、生育。

4. 工资待遇低下

女性除服务业工资高于男性外, 其他职业一般低于男性。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 城镇和农村在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分别为男性的67.3%和56.0%。5这其中有部分是生育所致。因为女性生育期间会中断工作, 升职受到影响, 工资相应降低;有的因生育会完全离职, 再就业时因为业务生疏工作能力下降致使待遇低下。

三、“全面二孩”下完善妇女劳动权保障的措施

1. 完善保障妇女劳动权立法

现行保障妇女劳动权的立法有缺失, 有的太抽象操作性不强;有的对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太轻, 惩罚性不强, 致使妇女权利受侵犯时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因而需要完善立法。

首先, 修改宪法, 为普通法律确立立法依据。将宪法第48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禁止性别歧视。”其次, 制定《反就业歧视法》, 其中应针对就业性别歧视作出专门规定, 包括性别歧视概念、范围, 就业性别歧视监督专门机构、法律责任及救济途径等内容, 尤其要加大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最后, 修改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相关内容。二孩政策国家的主观愿望是鼓励生育两个孩子,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而女性承担了人口生产的社会责任, 但生育成本不能只由女性承担, 应由国家、社会和家庭三方分担。国家应根据用人单位女职工人数给予一定的补助, 给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 降低用人单位雇佣女性的成本。因此, 修改法律、法规相关内容是必要的。

2. 成立专门的监察机构, 加强政府监管

只有法律文本是不能有效保障妇女劳动权的, 公正的法律还需要政府和有关机构公正的执行, 采取有力措施来落实。除了国家机关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 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仿效美国等国家成立性别平等委员会。一方面, 执行《反就业歧视法》和相关法律, 处理性别歧视、侵犯妇女劳动权的争议问题;另一方面, 可以依据立法, 对有违宪嫌疑的性别歧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违宪、违法审查建议, 从源头上杜绝有歧视的法律法规的实施。

3. 加强宣传和教育

在全社会进行尊重妇女的宣传和教育。人口生产是全社会的责任, 妇女生育不仅身体承受痛苦, 而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般还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全社会要尊重妇女, 在就业、升职上不能歧视女性, 营造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环境。政府主管部门、执法监督机构要从自身做起, 维护妇女权益, 并引导用人单位消除歧视观念, 依法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和培训, 提升妇女综合素质, 增强其自信心,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 发挥工会、妇联及一些民间团体在保护妇女劳动权方面的作用, 也是保障妇女劳动权的重要途径。

注释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70.

2 侯建斌.全面二孩或加剧女性就业歧视——委员建议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N].法制日报, 2016-3-15:009.

3 张海英.全面二孩后, 尤需保障女性就业权[N].甘肃日报, 2015-12-9:004.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篇3

当前我国的生育政策由“单独二孩”调整为“全面二孩”,女性的职业发展受到了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对职业女性的就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的职业女性的再生育会进一步加剧其职业困境,诸如其离岗后再回到职场所面临的自身适应问题和工作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女性职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女性在就业方面总量低于男性;并且女性就业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薪酬水平低,保障程度低的领域。在一些重要的行业和重要的职业中,女性所占的比重要少于男性,女性就业的领域相较于男性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相较于男性,职业女性的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空间、培训以及家庭支持等方面普遍低于男性,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女性在就业中与男性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这将对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针对女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女性在职业生涯中面遭遇着更多的不平等的待遇,如在就业中因性别因素遭遇用人单位的歧视,因怀孕被解雇等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职业女性的权益,但是在现实中许多许多法律法规并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很好的保护职业女性的权益。并且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及时出台,使得许多将要生育二孩的职业女性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制约着女性的职业发展。

2.社会给予职业女性的职业发展空间狭窄

由于个人精力时间的限制,使得女性在职业生涯中的投入不及男性,对于女性来说职业发展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女性工作刚刚有了起色就要考虑生育二孩的问题,生育二孩意味着又要有新一次的职业中断,在女性重新回到岗位后,其职业发展空间就会更小。同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女性将会获得更少的职业培训。一方面来说,企业对女性员工的培训所耗费的经济成本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来说,对职业女性本身来说,之前的职业技能的学习很可能就会付诸东流,在新的岗位或单位中要进行新的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这也形成了女性在职业发展中的障碍。

3.女性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冲突的加剧

一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女性本就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要回归家庭,这种观念本身就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全面二孩”的政策实施使得这一观念得到固化,无论是家庭中长辈还是丈夫都更加希望女性能回归到家庭中去承担家庭的责任,这就使得女性的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冲突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生育二孩会加剧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冲突。由于个人精力有限,许多女性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淡化甚至是放弃工作。这也对女性职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提升职业女性人力资源素质对策

对于提升职业女性人力资源素质,首先应该完善健全“生育二孩”相关的保障法律法规;其次,在观念上避免女性的歧视,让女性可以和男性拥有同样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最后还应在管理方面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调整管理的方式。

1.国家政府层面

政府要健全完善女性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特别是要随“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配套更多的可以切实保障职业女性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针对各个职业的特性强制性规定企业用工的性别比例,对达到用工性别比例的企业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多招聘女性员工。另一方面,把企业成本社会化,例如把孕产假、经期、退休早等对企业形成负担的成本转移到政府负担,对因这些原因造成的企业损失,政府可以给予财税政策上的补贴。

2.企业层面

在企业中,应该树立不歧视女性的企业理念,应给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这种同等不是要企业去按照男女一比一的性别比例去雇佣员工,而是让企业在针对自己的特点上对女性和男性员工进行合理的配。并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要针对女性的特性配合相应的管理和企业制度。例如在女性孕期时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制度,让女性在家庭中办公,不必到工作单位,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照顾到女性的生理的特殊性。这样才能使得人力资源的利用更加具有效率。

3.家庭层面

家庭上要给予女性更多的帮助照顾,作为丈夫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不再把女性作为家庭的附属品,鼓励女性走出家庭踏入社会,把女性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女性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作为家庭中的长辈要给予子女更多的空间,尊重子女的意愿,减少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的压力,缓解女性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冲突。

4.女性自身层面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篇4

【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 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文章从经济学的视点出发,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义,探讨全面放开“二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二孩”政策给予相应建议。

【关键词】“二孩”政策 经济学 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从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7年。与当时担忧“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我国“二孩”政策的历史回顾

对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口政策。1888年,英国经济学家E.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达到产业最大效益时的人口为适度人口。他从产业收益出发,指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口适度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当时我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提到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已经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独生子女政策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政策对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人口老龄化、未来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调等一系列弊端。

因应现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先后进行了一些调整。1982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农村群众确实有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生育二胎。1984年,中央在“七号文件”中指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开大口子,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审批,可以生二胎。2002年,湖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开始实施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的“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宣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然而,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这些问题,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仅是一次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

那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二孩”呢?国家卫计委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具有以下社会价值:第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益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进一步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有益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三,有益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放慢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原理看,二孩的生育和抚养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见图1)。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虽然生育和生产不能画等号,但产生的效应是类似的。如果把孩子看成是产品,那么孩子的生育和抚养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看作为生产成本。而同一对夫妻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可以穿第一个孩子穿过的衣服,玩第一个孩子玩过的玩具,用第一个孩子用过的学习用品。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可以视为固定成本,而孩子数量的增加承担了这一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与此同时,因为抚养第一个孩子有了经验,抚养第二个孩子的“技术水平”就会显著提升,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进而降低边际成本。

另外,从“刘易斯拐点”理论看,全面放开“二孩”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刘易斯拐点”是由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分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劳动力短缺两个阶段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中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称为“刘易斯拐点”。而进入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将会消失。我国从2004年开始就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现象,从那之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到了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数量大幅度下降,为93727万人。这意味着,如果不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将会终结。基于“刘易斯拐点”理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有利于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意义

有助于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化快于现代化等主要特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占总人口的13.26%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其规模已达1.77亿。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今后十几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仍将以年均8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上移。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现行的生育政策保持不变,几十年后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年龄人口锐减,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目前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加剧的形势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益于延迟我国的人口红利。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人口抚养负担较轻,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储蓄和投资高增长的局面。由此可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自然就会出现人口红利,这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反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则会出现人口红利衰退或消失,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4%~1.5%的水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在持续下降。一旦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会呈现下降趋势,那么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7.6%的人口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其规模为9.2亿人,其绝对数量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滑,分别减少了345万和244万。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面临“刘易斯拐点”,因此有必要调整人口生育政策。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和劳动人口总量,以及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有助于缓解社保空账危机。我国养老金制度运行时间比较短,目前正处在由现收现付制度转向个人基金积累制的过程中。当前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即现在退休职工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在职员工的社会统筹基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所引起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社保账户中资金流出迅速加快,资金流入增速缓慢,社保账户支付能力迅速下滑,甚至出现空账危机。在这种现收现支的模式下,养老基金必将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统计,目前全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资金出现了收不抵支情况,并且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2012年已经超过2.6万亿。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面临了巨大的财政危机。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达到21.58%,比2012年上升了0.92%,这代表着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数量在稳步上升。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如果不做政策上的调整,最终会出现社保基金左支右绌的状况。全面放开“二孩”能够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保缴费群体,从而提高社会养老的能力。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扩大内需。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公布,相关上市企业已在积极布局婴幼儿产业。在此背景下,相关婴幼儿产品的股票也出现上涨趋势。可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给婴幼儿行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对目前日益增长的教育产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教育板块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股指有明显涨幅,对此政策做出了积极回应。除此之外,全面放开“二孩”后,产妇和新生儿数量也会猛增,因此,放开“二孩”政策将扩大医疗需求,带动医疗行业发展。另外,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动漫市场也不断壮大,很多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此领域,未来这会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这说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跟踪实施效果,以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不仅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热议这个话题,就连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谈论是否再生二孩。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生育高潮,但事实却事与愿违。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栏目,曾经选取上海和北京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大都市,做了一期有关“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调查节目。根据调查发现,上海市育龄妇女中,虽然90%符合“双独”或“单独”政策,但事实上只有5%的妇女到卫计委申请生育二孩。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末,上海市约有37万对育龄夫妇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但只有6万多对申请生育二孩。北京的情况与上海非常相似,2014年全年,北京市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中只有约3万对申请生育二孩。在节目中,记者广泛地对符合“单独二孩”条件却无生育意愿的夫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经济条件、妇女权益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是引发无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表明,我国正在走入低生育率时代,我们应紧密跟踪“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避免真正掉入低生育率的陷阱。

有可能不利于家庭的和谐,造成家庭矛盾。首先是造成夫妻间的矛盾。假如一方坚持生育二孩,而另一方不想生,这必然引发夫妻间的矛盾,尤其是高学历的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比较高,一般生育二孩意愿不太强烈,这更容易发生夫妻间矛盾。

其次是造成亲子间的矛盾。当下独生子女一代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占有欲较强,不允许他人分享父母的爱。二孩的降临会分走父母对他们的爱,这种潜在的爱被分享的威胁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压力,因此,生育二孩有可能会引发亲子间的矛盾。

最后是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大部分父母具有“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的传统观念,所以渴望儿女生育二孩。但更追求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80后和90后夫妻,如果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较大,就不愿生育二孩。这样,父母希望儿女生育二孩的愿望与小夫妻不打算生育二孩的想法间产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80后、90后夫妻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有可能对女性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尽管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在女职工“三期”(怀孕期、产期及哺乳期)期间不得降低基本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也不能对女职工有职业歧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少数用人单位往往以给“三期”女职工设置苛刻的工作条件的形式,迫使女职工自行辞职或恶意造成“三期”女职工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尴尬局面。

一份对多家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能会加重女性在就业中的歧视。因为用人单位一旦招聘未育女职工,有可能会面临女职工怀孕、生育给企业带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开展不畅和人员短缺的风险,因此不少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收男职工,而不愿录用女职工。政府虽然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但并未对用人单位提供任何经济上的配套措施来弥补此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困境,所有义务都加重在用人单位方面,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自然不愿为女性提供就业机会。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几点建议

首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在未来几年内引发新生儿出生的热潮,而大量婴儿的出生必将需要更多的医院、幼儿园及学校等公共资源,因此,政府需要事先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对医疗和教育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程序,使公共资源配置运行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其次,虽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然而由于抚养孩子的成本过高、二孩出生后对女性的就业影响较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不少家庭选择不生二孩。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保障女性的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的同时,也要降低抚育孩子的成本,以此达到更好地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的目的。

最后,在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职能。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该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型计划生育”是把育龄夫妇作为管理的对象,夫妇生孩子要经过计生部门的审批,而“服务型计划生育”是把育龄夫妇作为服务的对象,为育龄夫妇提供生育健康服务。在当前新的人口形势下,要依靠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出发,进行一系列改革,为生育政策的调整清除制度性障碍。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文系2015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山东省育龄妇女对‘二胎’政策的反响及生育意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5WE07)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篇5

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住房需求增长、产品结构及热点区域变化、配套要求提高,房企白银十年迎来新机遇,提出新挑战

2.1、需求总量:二孩政策助力白银时代房地产需求总量增长

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推动房地产需求总量增长。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在短期内推动人口生育高峰,根据预测,累计生育意愿的释放将带动短期内城镇出生人口将增加约1500-2000万人,按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9平方米计算,未来五年将增加城镇住房面积约4.9-6.6亿平方米。而此后人口生育率将有所减弱,出生人口数有所回落,仍将较政策实施之前增长,将带来住房面积的增加。未来长期一段时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加之二孩放开影响,预计到204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10亿人,较2015年增加2.5亿以上,这部分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将成为推进白银时代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

另外我们要看到,一般而言,由于当前多数城市已放开限购,短期内房屋需求或将以持有一套房再直接购买大户型产品或先买后卖的置换形式出现,因而需求量增长或将超出上述预期。

2.2、需求结构:短期大户型产品跃居主流,长期小户型仍将增长

短期内人口增长影响户型变化,三室将成为刚需,四室以上改善性需求将有明显增长。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和短期出生育的提高,未来五到十年,二孩家庭户数将有明显增长。对于这些家庭而言,原本的刚需二室户型将难以容纳家庭人口数的增长,因而夫妻一间、孩子各一间的三室户型将成为未来刚需主流。随之更大户型的改善性需求也将有所增加。若二孩家庭有老人同居,有雇用保姆,或选择儿童房等,则首改将向四到五室发展。总体而言,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未来大户型需求将同步增长。目前“70/90”政策已基本取消,未来开发商在户型设计选择时更为便宜。

而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对于90-144平方米的改善性需求,投资方面已有所增加,2014年90-144平方米的中等户型住宅投资额为34374亿元,较上年增加18.3%,远超过住宅9.2%的增幅,占住宅总投资额比重为53.4%,较上年扩大4个百分点。但从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90-144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60334平方米,下降7.4%,虽降幅较其它两种户型最小,但从占比来看较上年变化不大。未来受二孩政策影响,中等户型销售和投资占比将继续扩大,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占比也将有所增加,而90平方米小户型规模将有缩减。

长期来看,十五到二十年后,随着适婚人口的增长,以二室户型为主的刚需将有增加。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人口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城镇家庭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户均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尽管20-30岁左右城镇居民家庭首次置业,以二室为主、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的住房仍将占据一定比重。至2035年,放开二孩政策增加的新生人口逐渐进入婚育阶段,成为适龄首置需求群体,延缓20-34岁城镇人口规模减小的步伐,甚至在城镇化进程作用下,出现一定反弹。这也意味未来小户型需求下降速度将被延缓甚至有反弹趋势,但总体来看,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明显促进中等户型住宅成交量增长以及中年群体需求的扩大,小户型需求已逐渐退出市场主导地位。

2.3、需求分布:政策利好东部地区、热点城市改善需求释放

不同城市人口增长影响需求总量。此前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三四线中小城市二孩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将高于一二线重点城市。不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也将影响相关房地产市场需求。从需求总量变化来看,未来三四线城市中二孩家庭对空间需求将更大,其需求总量也将更为突出。从这点来点,对于三四线部分城市高库存去化而言将是一大利好。

不同城市销售主力户型影响需求增长。我们同时认为不同城市当前主力户型也将对未来需求产生影响。此前我们已经分析,认为随着二孩家庭数量增加,部分家庭将考虑大户型产品,短期内三室将成为主力户型,而四室及以上将成为改善性需求集中区域。未来部分二室户型的家庭在生育二孩后或将考虑换房。当前各城市主力户型有明显区别,从2014-2015年成交数据来看,多数城市二室户型占比主要在40%左右,其中北京、武汉、东莞及北京周边香河占比已超过40%,未来这些城市生育二孩家庭换房量相对较高;而南昌、西安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南昌,近年三室户型占比近2/3,未来新增人口对其库存去化帮助将相对弱化。

我们可以看出受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主力户型不同。一般而言,一二线重点城市主力户型以二室、三室为主,三四线城市中三室、四室大户型相对较多,对于当前库存量较高的三四线城市而言,由于市场主流户型较大,已能满足二孩家庭需求,其对库存去化影响较小;东部较发达地区吸纳外来人口数较多,二室、三室占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出相对明显,大户型占比较高,因而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影响下,东部地区、热点城市向三室、四室转变需求将更为明显。我们认为,二孩政策将更为利好重点城市及东部城市群,未来这区域换房率将有所增加,大户型更为主流。而受未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带动和就近城镇化影响,这些地区城镇吸纳人口速度将加快,二孩政策也将同步带动当地中等户型的销售。

2.4、需求配套:更为关注少儿服务及配套,学区房价位再上扬

以社区为主体,对商业、家政、亲子配套要求更加提高。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购房者对于社区配套将更为关注。由于新生儿需求而置换或购买的大户型产品,在考虑交通、商业等传统因素同时,家政、亲子、儿童医疗、妇幼保健等配套将成为重点考量因素,社区环境和服务对儿童的亲和度将成为产品的重要卖点。对于企业而言,在地产白银时代,由传统的城市开发商向运营商、服务商转变,也应更关注社区服务。未来随着二孩全面放开和新增人口的增加,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相关项目时,后期服务中应有意识地向少儿服务及配套倾斜。

学区房成为热点,未来价格将在追捧中上涨。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生育小高峰也将带动学龄儿童的增加,相关教育资源进一步紧张。特别是优质中小学校,作为相对稀缺的教育资源,其周边学区房将受到新一轮的追捧,这将促使学区房新房和二手房同步活跃。从去年放开单独二孩数据来看,根据卫计委数据显示,到2015年9月底全国有17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但申请数最高的为2014年七八月份,每月申请量达到15万对左右。以北京海淀区为例,我们对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做简单分析,从数值上看,2014年6月以来北京二手房成交不断增长,6-7月同比超过上年同期;而新房成交也自8月起呈现攀升趋势。二孩生育或也是推高海淀区成交量的因素之一。学区房受追捧,在短期内房价将持续上涨,部分优质学校周边价格上涨或更为迅猛。对于开发商而言,在小区内或周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将成为吸引消费者特别是二孩家庭购房的重要因素。

3、小结

人口尤其是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我国此前十数年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人群购房需求的逐渐释放,城镇人口增速亦有所放缓,人口对房地产业的直接推动作用将有所减弱。而此次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对未来人口增量和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未来房地产业发展变化。

从人口总量来看,随着二孩政策实施,伴随人口总量的增长,住房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同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推动房地产市场户型结构需求转变,短期内,三室、四室为主的中等户型、大户型住宅将成为首置或首改的主力,五室及以上户型占比也将增加,而长期来看,到2035年二室为主的小户型也将占据一定份额。而区域也将影响人口增量和结构分布,二孩政策短期内将更为推动重点城市及东部城市群中大户型的库存去化,活跃当地市场。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篇6

人口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基于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政策放开之后,社会各界对“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人们的生育意愿持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将有利于释放新一轮“人口红利”,也有人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对于刺激生育二孩的效果不明显,难以动摇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韩雷、田龙鹏(2016)分析了“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以及不想生二孩的原因。张丹(2015)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是经济因素影响着夫妇的生育意愿。Pradhan A,Pandey S(2011)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研究有正式工作妇女的生育意愿,得出有正规工作的妇女觉得生育小孩的机会成本太大,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上面。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对“全面二孩”政策及其效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多数集中在对城市居民的研究,对农村夫妇二孩生育意愿的研究不多。基于此,我们针对农村夫妇展开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农村夫妇生育意愿的影响。

2 调查设计与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目的是考察农村夫妇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于2016年2-3月分别在湘、桂、黔三省的四个村(镇)(广西省贵港市平南县新塘村,湖南邵阳市邵东县延禄堂村,湖南安化县清塘镇,贵州都匀市包堡办事处黄英村)作为调查的区域对象。调查的人物对象为尚未生育小孩和已经有一个小孩的农村居民夫妇。按每村100份的标准,共计完成400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374份,样本有效率达93.5%。其中,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新塘村样本86份;湖南邵阳市邵东县延禄堂村样本90份;湖南安化县清塘镇样本100份;贵州都匀市包堡办事处黄英村样本98份。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目前有几个小孩,婚姻类型等。第二部分为生育意愿相关问题,涉及二孩生育意愿及其主观影响因素、想生育或不想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等两个方面。

3 农村夫妇生育意愿的调查统计

3.1“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前生育二孩的意愿

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的农村夫妇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前是想过要生育二孩的,占调查总数的59.89%。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前没想过生育二孩的比例在31.55%。只有8.82%的农村夫妇没想好要不要生育二孩。可见,在政策放开之前相当大比例农村夫妇想要生二孩。

3.2“全面二孩”政策对农村夫妇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全面二孩”放开之后对农村夫妇原来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不大。在问卷调查中,认为政策放开会影响原来生育意愿的农村夫妇只有64人,占调查总数的17.11%,而认为政策放开不会影响原来生育意愿的农村夫妇有260人,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具体占样本调查总数的69.52%。还有一部分农村夫妇还不确定政策放开对自己原来食欲意愿是否有影响,人数占样本总数的13.37%。可见,在农村,“全面二孩”是否放开对农村夫妇的生育意愿影响并不大。

3.3 不同类型农村夫妇小孩生育意愿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夫妇选择生育两个小孩的占比较大,占调查总数的60.7%。只生一个小孩的比例占19.52%。还有5.62%的农村夫妇选择会生育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小孩。目前还不确定会生几个小孩的占14.18%。比较而言,已经有一个小孩的夫妇选择生育二孩的比例比目前尚未生育的夫妇比例要高出很多。

4 农村夫妇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本文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夫妇生育意愿行为的影响因素。该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分析,是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及背后态度的理想模型。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P代表农村夫妇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1-P代表农村夫妇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β0为常数项;X1…X14 Xn是影响农村夫妇生育意愿的诸多因素;β1…βn分别代表变量回归系数,u为随机误差项。农户不愿意生二孩,因变量取值为0;农户愿意生育二孩,因变量取值为1。选取的解释变量及其赋值情况见表3。

4.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运用SPSS19.0对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除了性别因素以外,其它6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些因素对农村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具体来说,年龄越大,则夫妇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越大;自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可以养育两个小孩的夫妇,生育二孩的概率也越大;相对于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单方独生子女或者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夫妇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更大一些。而文化程度越高,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就越小,这可能与文化程度高能够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有关,他们生育二孩要承担比较大的机会成本。职业类型变量赋值从0-7,依次代表了正规部门色彩逐级淡化而非正规部门色彩逐级增强,整体来看,相对于正规部门就业的人,非正规部门就业者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越小。相对于尚未生育的夫妇来说,现有一个小孩的家庭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越小。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

5结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农村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一直以来都是比较高的,大约有60%左右的家庭本来就意愿生育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夫妇生育行为的影响并不大。农村夫妇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年龄越大,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更大一些。而文化程度越高,就业岗位的非正规部门性质越明显,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就越小。已有1个小孩的家庭比还没有小孩的家庭愿意生育二孩的概率也越小。

参考文献

[1]韩雷,田龙鹏.“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基于2014年湘潭市调研数据的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2]张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西安市民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5(7).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 篇7

关键词:全面二孩;基层计生工作;宣教服务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群众对生育观念的转变,使得育龄妇女逐渐减少,劳动人口也相对递减,养老抚幼功能弱化。党中央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调整,更为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矿领导高度重视基层计生工作,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落实大同市卫计委出台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细则》,杜绝政策外生育。建立以党政“一把手”总负责的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计生工作例会,认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把基层计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与企业经营工作一起研究解决,做到同计划共部署,同督促共考核。计划生育基层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矿计生办时刻以党中央《决定》为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抓好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使我矿的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让职工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服务,使我矿计生工作随着计划生育改革的大潮昂首阔步、健康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国家二孩政策

随着计划生育改革的东风,我矿计生工作紧跟形势,将工作重点放到群众的需求上,同时要提高基层计生工作者对宣教服务的重视程度,以取得更好的实效。我们要重点做好全面二孩的宣传和相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性的文件、法律法规的学习工作。针对本单位特点搞好全面二孩的宣教服务工作,利用各类计生日、重大纪念日等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对政策、法律等知识见缝插针式的深入群众,开展真情进万家宣教服务工作,搞创新拓思路,升华宣传,把基层计生的工作重点贯穿落实到为职工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之中,切实依靠优质服务推动我矿的人口基层计生工作,促进我矿计生工作走向全面化,真正做到以服务促治理的良好工作状态。

二、加大利益导向方面的工作

从长远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家庭结构,能够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强养老照料功能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幸福指数与社会稳定和谐。我矿计生办定期开展计生知识培训班,多途径进行宣传服务,以贴近群众,走进生活为主线,利用新颖的宣教理念,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热情,从而更好的将计生知识和人口文化传播给广大职工群众。为大家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交流心得,汲取经验。引导职工群众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和生活价值,感受到党组织对广大职工群众的关心,从而有效促动我矿人口稳健发展。

三、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

放开全面二孩以来,多数群众表示压力重重,尤其是80后的夫妻,面临生育的黄金年龄,面对上有四老、下有两子,物质经济和精神压力等多重问题,更是纠结难择。作为工作在基层的计生人员,我们先从自身改变思想转变观念,通过社区走访等多种途径深入了解育龄群众的动态信息,详细记录职工群众的需求并以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等方式进行分类管理,且合理分配好工作人员,分片分区管理,责任到人。不论面对年龄层次或文化层次思想观念迥异的对象,我们都要用真诚仁爱的心去了解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提升我们计生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进而更好有序的开展优质化服务工作,。

面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各种难题,我们时刻以老前辈的光荣传统警醒自己,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组建计生志愿小分队,呼吁大家关爱少年儿童,关爱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寡居、空巢老人等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有爱就有家,天下是一家。

四、杜绝政策外生育

严格执行《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杜绝政策外生育。对生育第三个及以上子女的,要严格按省规定实行再生育审批制度。符合审批条件的,由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核实批准发证。我矿计生办严格按照出台的细则和省条例,修订工作标准,做好登记核查工作,杜绝政策外生育。

搞好基层计生工作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不负党组织的信任,立足本职,不畏艰难,不辱使命,将我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工作,推向新的高潮,掀起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全面两孩政策指南汇编.2016.

上一篇: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国庆节板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