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孩(精选8篇)
全面放开二孩 篇1
1 引言
从2008年到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专家普遍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由于单独二孩政策于2014年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2015年是该政策完全实施后的第二年,因此,也应该是政策新增人口的高峰年。然而,2015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
2 人口总体情况
2.1 总人口数量增加
2015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68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2.2 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
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应保持在103-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对应出生男婴为103-107名。这一指标,在中国已经持续30多年超出正常水平,约从1982年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为107.2,之后一路飙升,1994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5以上,2004年达到最高峰121.2,其中一些省份还长期维持在130。2009年被看作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一个拐点,从这年起开始了持续5年的下降,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2013年为117.6.也就是说,五年的降幅仅为1.85,下降幅度不明显。2015年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2015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7亿,其中男比女多3366万人。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简称“两非”)是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居高难下的直接原因。尽管综合治理多年,但却没有扭转我国面临着男女比例失衡的严峻形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数据
2.3 二孩出生数增加
从孩次结构来看,2014年、2015年二孩出生明显增加,一孩出生明显减少。2015年二孩出生数比2013年二孩增加141万人,主要是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也表示,这种波动(减少)符合我国出生人口变动规律,符合我国育龄妇女总量下降和生育行为变动规律,是正常波动,在预期之中。
一孩生育减少的量大于二孩生育增加的量,是导致2015年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2015年出生总量中,一孩生育减少85万人左右,二孩生育增加45万人左右。受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育龄妇女总量呈下降趋势。未来受育龄妇女总量减少和人们的生育行为更加理性、推迟生育等因素影响,一孩生育仍将呈减少趋势。
3 出生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
3.1 生肖偏好的影响
2015年出生人口下降还跟公众对生肖的偏好有关,特别是北方一些省,龙年、马年、猴年出生有一定的堆积,2015年恰逢羊年,夹在马年和猴年之间,所以有些打算在近期生的,一部分抢到马年生了,另一部分推迟到猴年生育。2015年是农历羊年,一些家庭有推迟生育的情况,北方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从2015年妇幼活产统计数据看,23个省份的出生人口数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两个省份基本持平,6个省份略有增加。2015年7月以后,一些地方孕妇建档数明显增加,将在猴年生育。例如,北京2015年7月孕妇建档数同比增加21%、环比增加36%,2016年出生人口将比上年明显增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 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的影响
2011年我国育龄妇女数量达到峰值后开始减少,2015年15~49岁育龄妇女数量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约150万人。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结婚和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龄正在持续提高,而且一般说来,一个国家越发达(该国女性受到正规教育的程度越高),女性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就会越高。因此,让我们假设中国女性把生育延迟到30岁出头。即使这样,中国仍然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从2020年开始,年龄介于30~34岁的女性人口将会急剧减少。当然,女性在接近40岁甚至40岁以后仍有可能怀孕。但这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实际上,这样会限制家庭的规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人口变化影响预测
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计划生育公开信》开始,该政策已执行3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专家们的共识。有关专家认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
4.1 出生人口数增大
“十三五”期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出生人口将出现2000万到2300万的小高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从人口数量上来说总人口将适当增加,2029年到2030年出现最高峰值达到14.5亿。“十四五”期间进入缓慢下降、逐步稳定的阶段。预计政策实施后,人口更替水平将逐步达到正常的1.8左右。
4.2 缓解出生人口性别失衡
2009年被看作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一个拐点,从这年起开始了持续5年的下降,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2014年为115.88.也就是说,降幅为2.37,离国际标准还远得多,达不到正常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103至107)。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伴随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的上升、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的弱化,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出现长期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即2008年的120.56降到2015年的113.51。
4.3 缓减人口老龄化压力
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之目的所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21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到21世纪中叶可以使老龄化水平降低1.5个百分点,对于人口老龄化水平的短期和中期影响不明显,而远期下降作用比较显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图3可以看到,2010年0~14岁的人口数量为22259万人,15~64岁的人口数量为99938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1894万人。到了2014年时0~14岁的人口数量为22558万人,15~64岁的人口数量为100469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3755万人。这三组人口增加幅度分别为299万人、531万人、1861万人。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组,增加幅度最少的是0~14岁这组人口。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
5 结论
实施二孩政策意义重大,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虽然最初效果不那么明显,可是通过取消独生奖励,生育二孩的生育假期延长或者提供其他福利待遇可以得到理想中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有关生育政策、调整奖励惩罚条款、严格执行和监管、加强宣布、让更多的人民知道有关政策和法律。
参考文献
[1]王广州,胡耀岭,张丽萍.中国生育政策调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乔晓春,任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
[3]陈友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若干认识问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
[4]王军.我国生育政策对二孩剩余间隔影响的分层模型研究[J].南方人口,2013.
全面放开二孩 篇2
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住房需求增长、产品结构及热点区域变化、配套要求提高,房企白银十年迎来新机遇,提出新挑战
2.1、需求总量:二孩政策助力白银时代房地产需求总量增长
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推动房地产需求总量增长。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在短期内推动人口生育高峰,根据预测,累计生育意愿的释放将带动短期内城镇出生人口将增加约1500-2000万人,按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9平方米计算,未来五年将增加城镇住房面积约4.9-6.6亿平方米。而此后人口生育率将有所减弱,出生人口数有所回落,仍将较政策实施之前增长,将带来住房面积的增加。未来长期一段时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加之二孩放开影响,预计到204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10亿人,较2015年增加2.5亿以上,这部分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将成为推进白银时代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
另外我们要看到,一般而言,由于当前多数城市已放开限购,短期内房屋需求或将以持有一套房再直接购买大户型产品或先买后卖的置换形式出现,因而需求量增长或将超出上述预期。
2.2、需求结构:短期大户型产品跃居主流,长期小户型仍将增长
短期内人口增长影响户型变化,三室将成为刚需,四室以上改善性需求将有明显增长。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和短期出生育的提高,未来五到十年,二孩家庭户数将有明显增长。对于这些家庭而言,原本的刚需二室户型将难以容纳家庭人口数的增长,因而夫妻一间、孩子各一间的三室户型将成为未来刚需主流。随之更大户型的改善性需求也将有所增加。若二孩家庭有老人同居,有雇用保姆,或选择儿童房等,则首改将向四到五室发展。总体而言,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未来大户型需求将同步增长。目前“70/90”政策已基本取消,未来开发商在户型设计选择时更为便宜。
而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对于90-144平方米的改善性需求,投资方面已有所增加,2014年90-144平方米的中等户型住宅投资额为34374亿元,较上年增加18.3%,远超过住宅9.2%的增幅,占住宅总投资额比重为53.4%,较上年扩大4个百分点。但从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90-144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60334平方米,下降7.4%,虽降幅较其它两种户型最小,但从占比来看较上年变化不大。未来受二孩政策影响,中等户型销售和投资占比将继续扩大,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占比也将有所增加,而90平方米小户型规模将有缩减。
长期来看,十五到二十年后,随着适婚人口的增长,以二室户型为主的刚需将有增加。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人口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城镇家庭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户均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尽管20-30岁左右城镇居民家庭首次置业,以二室为主、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的住房仍将占据一定比重。至2035年,放开二孩政策增加的新生人口逐渐进入婚育阶段,成为适龄首置需求群体,延缓20-34岁城镇人口规模减小的步伐,甚至在城镇化进程作用下,出现一定反弹。这也意味未来小户型需求下降速度将被延缓甚至有反弹趋势,但总体来看,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明显促进中等户型住宅成交量增长以及中年群体需求的扩大,小户型需求已逐渐退出市场主导地位。
2.3、需求分布:政策利好东部地区、热点城市改善需求释放
不同城市人口增长影响需求总量。此前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三四线中小城市二孩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将高于一二线重点城市。不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也将影响相关房地产市场需求。从需求总量变化来看,未来三四线城市中二孩家庭对空间需求将更大,其需求总量也将更为突出。从这点来点,对于三四线部分城市高库存去化而言将是一大利好。
不同城市销售主力户型影响需求增长。我们同时认为不同城市当前主力户型也将对未来需求产生影响。此前我们已经分析,认为随着二孩家庭数量增加,部分家庭将考虑大户型产品,短期内三室将成为主力户型,而四室及以上将成为改善性需求集中区域。未来部分二室户型的家庭在生育二孩后或将考虑换房。当前各城市主力户型有明显区别,从2014-2015年成交数据来看,多数城市二室户型占比主要在40%左右,其中北京、武汉、东莞及北京周边香河占比已超过40%,未来这些城市生育二孩家庭换房量相对较高;而南昌、西安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南昌,近年三室户型占比近2/3,未来新增人口对其库存去化帮助将相对弱化。
我们可以看出受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主力户型不同。一般而言,一二线重点城市主力户型以二室、三室为主,三四线城市中三室、四室大户型相对较多,对于当前库存量较高的三四线城市而言,由于市场主流户型较大,已能满足二孩家庭需求,其对库存去化影响较小;东部较发达地区吸纳外来人口数较多,二室、三室占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出相对明显,大户型占比较高,因而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影响下,东部地区、热点城市向三室、四室转变需求将更为明显。我们认为,二孩政策将更为利好重点城市及东部城市群,未来这区域换房率将有所增加,大户型更为主流。而受未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带动和就近城镇化影响,这些地区城镇吸纳人口速度将加快,二孩政策也将同步带动当地中等户型的销售。
2.4、需求配套:更为关注少儿服务及配套,学区房价位再上扬
以社区为主体,对商业、家政、亲子配套要求更加提高。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购房者对于社区配套将更为关注。由于新生儿需求而置换或购买的大户型产品,在考虑交通、商业等传统因素同时,家政、亲子、儿童医疗、妇幼保健等配套将成为重点考量因素,社区环境和服务对儿童的亲和度将成为产品的重要卖点。对于企业而言,在地产白银时代,由传统的城市开发商向运营商、服务商转变,也应更关注社区服务。未来随着二孩全面放开和新增人口的增加,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相关项目时,后期服务中应有意识地向少儿服务及配套倾斜。
学区房成为热点,未来价格将在追捧中上涨。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生育小高峰也将带动学龄儿童的增加,相关教育资源进一步紧张。特别是优质中小学校,作为相对稀缺的教育资源,其周边学区房将受到新一轮的追捧,这将促使学区房新房和二手房同步活跃。从去年放开单独二孩数据来看,根据卫计委数据显示,到2015年9月底全国有17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但申请数最高的为2014年七八月份,每月申请量达到15万对左右。以北京海淀区为例,我们对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做简单分析,从数值上看,2014年6月以来北京二手房成交不断增长,6-7月同比超过上年同期;而新房成交也自8月起呈现攀升趋势。二孩生育或也是推高海淀区成交量的因素之一。学区房受追捧,在短期内房价将持续上涨,部分优质学校周边价格上涨或更为迅猛。对于开发商而言,在小区内或周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将成为吸引消费者特别是二孩家庭购房的重要因素。
3、小结
人口尤其是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我国此前十数年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人群购房需求的逐渐释放,城镇人口增速亦有所放缓,人口对房地产业的直接推动作用将有所减弱。而此次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对未来人口增量和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未来房地产业发展变化。
从人口总量来看,随着二孩政策实施,伴随人口总量的增长,住房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同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推动房地产市场户型结构需求转变,短期内,三室、四室为主的中等户型、大户型住宅将成为首置或首改的主力,五室及以上户型占比也将增加,而长期来看,到2035年二室为主的小户型也将占据一定份额。而区域也将影响人口增量和结构分布,二孩政策短期内将更为推动重点城市及东部城市群中大户型的库存去化,活跃当地市场。
关于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二孩政策;背景;主要问题;怎么做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81-02
一、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背景
我国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终于由一孩半政策、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其中的变化,我觉得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人口的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总和的生育率已经偏低的背景使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的23.3‰下降到2014年的5.21‰。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所以我国生育率太低,带来劳动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严重隐患,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显得十分紧迫,所以放开二孩政策成为了必然。
2.促进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满足群众意愿的需要的客观要求。
据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我国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有儿有女。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从长期看,政策调整后,家庭规模有所扩大,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增强家庭的代际支持、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满足多数人生育二孩的愿望。
3.是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另外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所以二孩政策放开后,据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4.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更快更稳定的增长的需要。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虽然近期会略微推高人口抚养比,但是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降低人口抚养比,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政策落地以后,我们预测到2020年总人口是14.3亿,还不到14.5亿,所以说政策调整后,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将会促进经济更快的增长。
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许多实际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面对:
1.生还是不生是个问题。
无论是对70后,还是80后,这次全面放开二孩,几乎是最后不可多得的机会了,如果再等几年,无论是身体,还是精力,只会越来越不适合生了。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更加纠结,生还是不生,还真是个问题。
2.生育风险问题是关键。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大约有9000多万对,其中60%育龄妇女超过35岁,40岁上下的各占一半,这主要是指70后的人群,有不少女人已经超过40岁或是将近40岁,这些人如果生育二孩,将面临很大的风险,而且还不只是高龄产妇的风险,高龄产妇生下的孩子有没有缺陷,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如何减少生育风险,实现优生优育,尤为关键。政策出台了,现有的产科资源还有孕产妇宣传教育、免费孕检、母婴阻断及急救网络建设等是否也能跟上?我想也是许多二胎人群关心的问题之一。
3.教育住房成为头疼的问题。
对于教育,除了要花不少钱之外,孩子大了,要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因为谁都知道小孩教育是个大问题,必须要考虑就近入学,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适应这方面的需求尤为重要。还有房子问题,本身住房条件已经不适应,还有为了孩子的教育,最好住学区房,如果准备生小孩,不仅是要读个好学校,还得离学校近一些,方便一些。所以想要生孩子的,房子问题也是恐怕得要考虑的问题第一。住房和教育这也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经济负担,一个家庭能否承受?未来国家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又能否满足呢?这也是个问题。
4.个人事业、生活要如何协调发展。
对于70后、80后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恐怕都是事业的关键或高峰期,生孩子之后会不会就此放弃事业,或者说是对事业有影响,甚至打乱个人的事业规划,也不得不考虑,这是个问题。孩子生出来以后,由谁来带小孩,对于上班族来说确实也是个问题。
据上所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我们社会各阶层、各部门需要关注的。
三、全面放开二孩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根据上述存在的实际,为确保“全面二孩”政策的有效实施,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尽快修订相关法律,并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1.及时启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修改、宣传和解释工作,有效化解“全面二孩”政策的法律困境与难题。
全面总结“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与好经验,搞好宣传,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家庭想生不敢生以及犹豫要不要生等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引入社會力量,着力加强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妇女就业、生育保险、托儿托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切实让符合条件的家庭想生、敢生、能生,确保“全面二孩”生得下、生得好、养得起、放心生。
2.发挥社会关怀的作用,积极关注高龄产妇的需求。
“全面二孩”政策路线图已定,这对以往不符合生育条件的家庭而言是最大利好。接下来,卫生计生部门应紧紧围绕“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积极关注高龄妇女的诉求,做好有意愿生育妇女的政策宣传、心理辅导和技术咨询等工作,面对新政策带来的孕产妇数量增多,高龄、高危产妇增多等趋势,卫计委也将做好应对措施,积极做好产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还要增加跟生育相关的公共服务,儿科、产科、妇产科医院等医疗资源的投入和配置。让那些有生育意愿的高龄妇女顺利地把二孩生下来,尽可能地为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尝到“全面二孩”政策的甜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对待妇女的待遇上,企事业单位不应该对于生育二孩的妇女歧视,在工资、奖励、包括职业竞争方面都应当是平等的。”
3.应该努力搞好生育二孩的公共服务供给。
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在增加跟生育相关的公共服务,儿科、产科、妇产科医院等医疗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同时,要大力发展儿童照料的社会服务。要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分布,这样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要解决幼儿入园难、学区房的状态不合理这种现状,打破阻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利益结构。将加强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作为未来社会服务的主攻方向。
4.应该积极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帮扶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立足失独家庭的物质与心理需求,对失独家庭给予更多关爱,切实解决失独家庭的后顾之忧。二是继续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曾经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继续给予优待。三是从奖励扶助政策上,应当关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的家庭,在扶助资金的兑现上实行动态增长机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如何平稳实现这一举措,让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生花,是全社会都要思考的问题,让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顺民心,得民意,把好事办好才是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2015.10.29。
全面放开二孩 篇4
一、新一代父母育儿特征分析
现在0-12岁儿童的父母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独生子女。198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九年制义务教育”被立法肯定下来, 他们是这部法律的首批受益者。而同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互联网世界的互联互通, 使得这一代父母普遍有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相对于上一代的父母, 他们的育儿观和育儿方式、育儿信息的获取渠道、育儿消费的模式, 有着很大的差异。
1. 更新的育儿观
普遍来说, 新一代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科学素养也更高, 更愿意钻研各种育儿知识。与上一代父母普遍大多非常重视智商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同, 新一代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育儿观念。他们多持有更多元育儿价值观, 重视家庭教育, 更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和发展需求, 注重孩子的情商、智商、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2. 多元化的育儿方式
在具体的育儿方式上, 新一代的父母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在早期喂养中, 许多新一代家长摈弃了陈旧的育儿方式:了解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后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不是强迫喂养而是Baby-Led-Weaning (自主进食) ;不干涉幼儿的大运动发育, 不过早的强迫练习站立和行走;不把尿而尊重孩子的规律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如厕训练。在教育和娱乐时, 新一代的父母会坚持亲子共读, 与孩子共同玩电子游戏,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一代父母正在有意识的探寻他们所认为的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教养方式, 并试图改变他们父辈的育儿观念。
3. 广泛的育儿信息来源
一方面, 由于世界文化的交流频繁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育儿信息更加丰富、获取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 新一代的家长由于普遍受过更良好的教育, 拥有更强的信息搜寻能力, 这两者结合使得新一代的家长接触了更多的育儿信息。现阶段, 国内家长的育儿信息来源有如下渠道:传统渠道———国家、社区或医院等官方非营利组织的宣传, 母乳协会等民间非盈利组织的宣传, PET父母效能训练等家长培训课程;育儿专家的育儿书籍、育儿手记一类家长经验书籍、社区中家长交流互助;网络渠道———各类育儿网站、论坛、APP, 各种网络育儿课程, 育儿专家在社交网络中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普通父母在社交网络中相互传递育儿信息等等。
4. 育儿社交的开展与育儿自媒体的诞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web2.0的网络环境下,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新一代的父母们更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育儿心得。普通父母对育儿问题进行钻研,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社交网络再次传播, 这样的影响力积累起来, 丝毫不亚于专家的影响, 这使得他们成为育儿领域的网络草根意见领袖, 如在微博上科普婴幼儿科学养育的普通爸爸“火爸朱剑迪”, 他通过自己的科学素养学习婴幼儿养育的最先进知识, 并将其整理、分享给广大微博网友。有的父母甚至由于自己对于某方面的深入研究, 考取了某方面的证照或学位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例如微博上的ID“小土大橙子”由于对自己孩子在睡眠方面的关注, 对婴儿的睡眠引导进行研究, 并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此领域的研究总结和实践经验, 在网络上免费接受婴儿父母的咨询, 最终考取IMPI认证睡眠咨询师的资格, 从事婴幼儿睡眠引导的研究、咨询和实践工作。
二、新一代父母育儿消费特征分析
在育儿消费方面, 由于市场上育儿商品的极大丰富和“4+2+1/2” (四个老人+一对父母+1~2个孩子) 家庭模式下经济的宽裕, 育儿产品市场也越来越繁荣。同时, 育儿消费也呈现出新的特征:
1. 对产品来源、质量、安全性和品牌的注重
新一代父母们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 如经济条件允许, 会尽量选择进口食品 (奶粉、液态奶、鱼类、水果、辅食等) 或采购有机食品;选择无毒害的材质婴幼儿用品、玩具;会选择有助孩子开发智能的玩具;做出购买决策前, 除了上述因素, 新一代父母们首先考虑的是品牌, 即先衡量品牌是否值得信任, 然后再考虑需要选购的产品特性;而当拥护的品牌推出新产品的时候, 他们也乐意尝鲜。
2. 对育儿辅助工具的依赖
由于新一代的父母们工作压力大、育儿时间相对短缺, 同时育儿消费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创新和研发新产品, 在育儿方面, 他们更多地会借助育儿商品和辅助育儿工具 (安抚奶嘴、婴儿摇椅、游戏围栏、早教机等) , 这也导致了辅助育儿工具市场的繁荣。
3. 互联网消费分享的盛行
由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 受到互联网自由、共享精神的长期熏陶, 新一代父母更开放、更乐于分享。在购买商品后, 新一代父母会进行“确认”和“分享”———近八成的妈妈们在购后会再次查看网上的评价, 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四成的妈妈会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分享育儿商品的使用感受。
三、育儿消费营销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 从育儿观、育儿方式、育儿信息获取、育儿消费模式来看, 新一代的父母在各方面已经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应对育儿消费者及育儿消费的新特点, 育儿企业应适时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做出调整。
1. 开发有利于科学、便捷育儿的产品
如前文所述, 新一代的父母对育儿消费的科学育儿、节约时间的属性需求更高, 这就要求育儿消费企业从育儿消费用户的角度出发, 开发出解放父母双手、更符合科学育儿潮流的产品。
2. 着重树立品牌形象
新一代的父母对在消费时对品牌更加看重, 因此, 企业应更加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这要求企业首先对自身育儿产品 (服务) 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选择目标市场父母认可的渠道和代言人等进行宣传, 最终树立有个性、有特色的独特品牌形象, 提高自身育儿消费品牌的竞争力。
3. 重视社交网络的作用
在现今的互联网环境中, 社交网络无疑是育儿消费企业在互联网中口碑传播的先头站。因此育儿消费企业应当重视其作用, 把在社交网络的公关或营销作为其网络营销战略整体的一个部分。在社交网络中, 既存在对育儿信息、情感的交流, 还有有育儿消费信息的推荐, 也有国外先进的育儿理念与领先的育儿商品的介绍, 甚至可以成为代购、团购或卖家的信息平台。育儿消费企业应有意识的密切关注与自身经营领域相关的一些社交网络平台, 从中发掘有用的育儿市场信息, 掌握育儿市场的需求动态和口碑风向标, 或与其合作, 传播产品或服务的口碑。
四、结论
短短两年内, 政府接连两次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松绑, 这不仅对生育率是一种刺激, 对育儿消费市场的繁荣也产生了促进作用。育儿消费企业只有对育儿消费者进行研究, 并掌握其消费心理及消费特点, 才能抓住机会, 分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为育儿消费市场带来的红利, 为企业赢得育儿消费市场、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 我国育儿消费市场可能将面临一个持续的繁荣期。基于此背景, 本文对育儿消费的主体——新一代的父母的育儿特征、育儿消费特征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特征为育儿消费企业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育儿消费,全面放开,二孩,育儿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陈蕾.都市80后双独子女家庭的孕产消费[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12) .
[2]管乐乐.我国母婴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段晶晶.城市消费者涉入行为的质性研究初探——以母婴行业为例[J].商业时代, 2011 (8) .
[4]姬玮.母婴产品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 .
全面放开二孩 篇5
摘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广泛实施,标志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终结。二孩时代的全面到来,势必会带来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数量的变动不可避免地会对不同阶段教育的发展、资源配置、规模等产生影响。
关键词:二孩政策;教师;教育规模;教育资源配置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将对未来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也给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规划带来新的挑战。“百年人生,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担负着“人之初”教育的重大责任。作为人生的初始工程,它关系着亿万幼儿的成长发展,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着民族的命运与祖国的将来。
一、学前教育迎来新的机遇
“月4日,按照我国计划生育有关部门的预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未来几年新生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增加。数据显示,最高年份人口出生数量会超过万。”新生人口数将在20到迎来增长的高峰。西南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正式实施,从开始,学前教育资源将大幅度增长。2016年到20在园儿童人数将从4000万增长到5000万,约新增1000万个需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需求在不断增加,实际却依旧面临着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随着政策的落实,人口数目的增长,原本存在的问题将变得更为突出,但问题的加剧也带来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二孩的到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品牌较好的私立幼儿园收费标准可能会变得更高,公立和普惠性幼儿园学位紧缺。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综合各种因素公办和普惠性的幼儿园将成为他们的首选。而公立及普惠性幼儿园却供应不足,造成了学前资源的相对紧张以及学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增加公益性幼儿园,重点发展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学前教育服务公平化将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私立幼儿园也应更新理念提高质量,在与国际新的教育理念接轨的同时融合本土特色,为民众提供多种选择。与此同时,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早教行业、培训机构等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的方式、观念产生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幼儿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许多家庭从原来的“四二一”形式的家庭结构变成了“四二二”形式的家庭结构。很多家庭将转变为非独生子女结构,长久以来的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家庭结构。二孩的到来,亲子关系发生变化,家中的老大不再孤单,有了新的游戏伙伴。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家长不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由于二孩较小,家长很容易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老二身上,使得家中的长子(女)出现心理落差感觉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他们害怕自己不再是家中的唯一,担心弟弟或妹妹夺走父母的爱,并将这种失落感归罪于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从而开始抗拒家里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并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威胁抵触。因此做好沟通,协调好家长与两个孩子关系以及教导两个孩子和谐相处是每个二孩家庭必须面临的新课程。家庭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家庭教育方式作出适当地调整也是家长们面临的挑战。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公平理智施爱是必要的,关注长子(女)的心理变化是必须的。家长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的独生子女教育观念,建立新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孩子适应新的亲子关系,做好二孩生育前的沟通和解释工作,让孩子早些适应自己即将成为哥哥或者姐姐的事实,缓解其心理压力。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为几代人的唯一寄托,家长把所有的爱和所有的期待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一切地对孩子进行各种培养。二孩的到来,这种唯一状态将会被打破,家中有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存在使得父母过于集中的注意力得到分散,原有的过度关注、过度期望的教育观念将会得到平衡和改善。
三、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生育二孩的家长大部分是80后和部分的90后以及少数的70后,随着近些年媒体的介入与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这种需求将变得更加强烈,无论从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配套的硬件设施,还是对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家长对幼儿教师期望的增高;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短缺却在进一步地加剧,尤其是高素质幼儿教师。各幼儿园渴望拥有热爱学前教育、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有新的学前教育理念、技能扎实全面、愿意在幼儿园长期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幼儿教师的入门资格较低,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合格的标准。放开二孩政策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二孩的到来,家中幼儿的社会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家中的老大要接受弟弟或妹妹到来的现实,弟弟或妹妹也要学习如何和哥哥或姐姐相处。如何应对这种关系的变化,不但是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幼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不单要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应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交流,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培养孩子互帮互助的精神,相互分享的意识,使幼儿树立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四、对教育资源发展规划的影响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人口数量的增长,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应当未雨绸缪,对学前教育资源进行新的发展规划,确保学前教育的稳定发展。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公众以多种形式兴办面向大众的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城区配套幼儿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与此同时更应注重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增配师资以及修建新的园舍,确保教育公平。其次,加强学前教师的培养和补充。幼儿教师的不足严重影响学前教育质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师德高尚、技能全面、组织完善的学前教师队伍。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全面合理地扩充幼教队伍,完善幼儿教师权益保障体系,提高学前教师的地位,特别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创新培训,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将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给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建构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保证所有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Z],2010.
[2]李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8).
[3]张晓亮.幼儿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改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张瑞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6,(8).
[5]张慧君.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J].智富时代,2016,(4).
[6]宋梅.生育第二胎对长子女的心理影响及对策分析[J].教育导刊,2015,(6).
[7]杨利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教育前沿,2016,(9).
[8]赵姗.全面放开二孩是教育深刻调整的契机[N].中国经济时报,2015-11-11.
[9]王晓卫,赵雯娟.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2016,(8).
放开二孩正逢时 篇6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完善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
事实上,全面放开二孩无论在舆论层面,还是在人口问题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层面,早在五中全会做出决定之前已经形成了共识。当下中国人口政策面临的最大问题绝非人口太多,生育率太高,而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处于中等偏下、城镇化远远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过低的人口生育率导致人口红利的提前终结和由此带来的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关于中国人口的低生育率,这几年经过社会各界较为充分的讨论,逻辑已经逐渐清晰。我们看到,无论是官方的人口普查数据,还是专家学者的预测,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仅大大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更是低于英法等欧洲传统的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这种超低生育率的水平,无法完成马克思所讲的基本的人口再生产的任务。
低生育率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转折点的提前到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当年绝对减少劳动力人口345万,目前已经是连续三年绝对减少,2014年减少了371万。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认为,在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累计将减少近3000万人。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势必引发人力成本的上升,这对于以低成本的劳动力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欧美等国,仍然处于低水平,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笔者一直强调,在2010年中国GDP总规模超过日本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明显的减速周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转折点提前到来,在缺乏创新等其他竞争要素的情况下,导致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全面丧失,如果不调整人口政策,延缓劳动力人口下滑的态势,中国经济的减速将超乎想象。作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在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超过了中国,除了印度在经济增长上的“后发优势”,一般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劳动力人口逐渐在超越中国。在劳动力人口减少导致产业竞争力丧失的情况下,即使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短期内可以遏制经济下滑的态势,但长期而言,除非尽早改变人口政策,否则,这种趋势难以逆转。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同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加速,按照官方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8%提高到1990年的9.7%、2000年的11.2%和2010年的13.5%。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为9.4%,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比重分别为8.2%和5.7%,未富先老成为中国经济未来30年最严峻的考验。
2013年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事实上是对当下这种形势的积极回应。然而,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效果看,这种明显带有过渡性质的政策无法明显改变中国低生育率的状况。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一些部门和专家担心再次出现生育高峰,然而,实际的情况是,2014年仅仅比2013年多出生了47万人,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1100万对夫妻,申请的比例不到10%。这意味着,在经济社会条件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情况下,国人的生育理念和生育的意愿都在巨变,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再次出现人口爆炸的担心在经历“单独二孩”政策的尴尬之后,已经基本不复存在。
基于此,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这无疑是对当下生育率下降导致中国经济竞争力下降的积极回应。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人口的生产需要长周期,成为劳动力人口的周期起码在15年以上。也就是说,即使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最早在15年之后才能成为劳动力人口。拖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定要警惕重蹈日本在人口问题上的覆辙,日本经济“失去二十年”,根子在于日本的人口出了问题,日本在2000年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2005年人口开始下降,从而导致日本加速进入老龄化,经济停滞。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日本人口红利转折点出现后,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完成城镇化的高收入国家,中国未来面临的人口困境比日本要严峻很多。
全面二孩放开之后,中国会不会再次出现生育高峰,导致人口爆炸?从目前很多人的生育态度看,这种担心已经没有任何必要。在五中全会宣布全面放开二孩之后,笔者在微博上做了随机调查,60%以上的人表示不愿意再生,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认为,全面二孩不会像此前有关部门担心的那样,每年新增的人口最多只有600万左右,加上目前1600万左右的出生人口,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在2200万左右,但必须指出,这只是一个理论值。因为有很多符合二孩条件的,生育意愿已经很低,不愿生成为很多70后、80后、90后的选择。以后担心的不是人口爆炸,而是没有人愿意多生孩子。
因此,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我们的生育率水平仍然会低于替代水平的生育率,人口再生产仍然不可持续。以抚养比为例,目前,中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到了2020年将下降到2.94:1,到了2050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后的时候,抚养比将下降为1.3:1,也就是一个退休的只有1.3个在职的养老,这基本意味着,养老金体系破产或者崩盘。基于此,必须指出,全面放开二孩只是人口政策调整的过渡政策,中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最终目标很显然不是停留在全面放开二孩,而是全面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实现自由生育。
(据《南方都市报》)
全面放开二孩 篇7
市场:市场容量巨大
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中国0 至3 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 其中城市0 至3 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090 万人。以北京市为例, 月收入在1500 元的家庭小孩月消费额为532 元, 月收入达到5000 元的家庭每月用于小孩的消费额则是1135 元。如果按每个小孩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计算, 早教市场的前景高达数百亿元。正是看好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以金宝贝为代表的洋品牌和以东方爱婴、红黄蓝等为代表的本土早教机构纷纷抢占中国市场, 而北京的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也已经由2002 年的20 家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00 多家, 其中新兴早教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
另外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孩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 元到1000 元之间。培养小孩的经济投入让很多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但正是这巨大的培养花费促使了一个行业的诞生与日渐繁荣。
亮点:衔接教育浮出水面
针对“准小学生”的幼小衔接班是今年幼儿培训的一大亮点。目前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的“灵智”课程班等都在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的课研和教学。其中, 精诚教育集团在育慧里开办早教中心, 首次开设专门的校区集中做学前教育。据董事长王国欣介绍, 大多数小孩在智商上没有明显差异, 但成绩却参差不齐, 主要是缺乏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据联合国教科文的一项组织调查, 有40%的小学生入学后有学习不适应和社会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 精诚才决定在暑期推出科学、完整的“幼小衔接”教学课程体系。而较早进行幼小衔接教学的“灵智”班, 今年已经喜结硕果, 共2000个学生中近五成进入了市区重点, 另有多名学生考入了育民小学的超常班。新学年开学后, 绝大多数家长表示, 小孩较快地适应了新角色, 过渡顺利。
问题:隐形门槛不少, 投资者需谨慎
圈外人成功有难度
原因有二, 一是圈外人对于早教培训内幕一无所知, 被招商机构或是自己的员工蒙骗是常事。因为“猫腻”的事太多了, 如同一款玩具有无欧盟认证, 售价相差数十倍。二是圈外人投资早教机构, 如果没有足够“拜帖”钱, 很难获取满意的招生效果。因为这个行业靠名声吃饭。圈内人可以通过人脉关系, 取得不错的口碑, 而圈外人只能用大量“拜帖”钱开路, 来混个好名声。而这招还不一定有效果。据坊间传闻, 目前雄霸国内的早教培训机构均和各个级别的幼教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
利润虽高, 隐形投资并不小
早教培训的利润极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小投资者也不要忽视了它的隐形投资。早教培训业的前期投入包括, 场地租赁费、教具 (玩具) 采买费、聘请老师、宣传推广费等等, 其中最大投入就是教具 (玩具) 采买费, 一个营业面积150 平方米的培训机构, 仅教具 (玩具) 采买费用约十几万元, 这还仅仅局限于国内教具 (玩具) 。如果完全采用国际通用的, 投资要增加两三倍。而且其投资回收期也较长, 按业内惯例至少要6—8 个月以后才能见到盈利。
培训课程决定生死
电影 《无间道》 大家一定不陌生, 在早教培训行业这种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原因何在?原因就是培训课程。如果说优秀教师是早教培训成功的关键, 那么培训教材就是成功的钥匙。只有有了钥匙, 才能打开通往成功之路。很多培训机构尽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 最终依然败北的原因就是没有令人满意的培训课程。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 就亲身经历了一场现实版的《无间道》。某培训机构因为培训课程有缺陷, 招不到生源, 便委身到另外一家培训机构, 美名曰“合并”。然而该机构的负责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对方的核心培训课程。在她寻找过程中, 对方有所察觉, 便故设迷局, 故意在老板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中存放培训课程 (注:课程是已经被改动了, 失去了价值) 。这位“偷学”者在“千辛万苦”之后得到了这份虚假课程。由于这个“偷学”者不是业内人士,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偷学”者最终失败, 辛苦投资的培训机构也被对方真的吃掉了。
一个好老师价值千金
人才有多重要, 在早教培训行业里十分凸显。一位优秀早教培训教师的流失足以让一个培训机构瞬间倒闭。优秀教师的薪水有时能占到早教培训机构净利的40%以上。这在其他行业是无法想象的。据中国幼教协会介绍, 孩子的想法十分奇怪, 比如一个小孩就愿意上A教师的课, 一旦A教师离开, 小孩也许就会选择退出培训。因此在圈内对优秀教师的“暗战”争夺始终都没有停止过。目前圈内优秀教师数量不过万人, 缺口极大, 聘请难度极大, 这也证明中小投资者为何难以成功!
本土和尚非要念洋经
目前市场中数百个品牌, 打着“洋”旗号的培训机构占到了一半以上。实际上这些机构的投资方都是中国本土企业或投资者。他们打着“洋”旗号无非就是为了赚钱。但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很多家长始终认为海外教育方式未必适合国内。
经验:三个原则要记牢
第一, 要规模适度、小巧灵活。
为了吸引高收入顾客, 早教中心的选址大多在交通方便的大型中高档的社区, 因此面积太大经营成本太高。一般在200—300 平方米就足够了, 其中包括亲子活动室50—60m2, 感觉统合训练室50m2左右, 测评室15m2左右, 办公室20m2, 教具展示及接待区20m2, 其它附属功能区30m2。经过适当的装饰布置, 这样一个五脏俱全的温馨小天地就足以让20 多个孩子在里面乐而忘返了。
在办学的模式上, 也完全可以灵活利用所有的合作资源, 毕竟, 这是个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业。例如上海市就规定, 两千户以上的社区必须附设配套幼儿园, 有些早教机构就开展了与社区的双赢合作, 社区提供场地甚至执照, 公司提供师资管理, 通常社区会抽取10%—20%的费用, 但能为实力不强的投资者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
第二, 专业水准决定成败。
前两年, 国内一下子涌现了很多早教中心, 但其中决定生死的, 就是专业水准。南方贝贝的邹涛进行过研究统计, 打着国外某理论的幌子、缺乏专业支撑的早教中心, 平均寿命是6 个月。邹涛自己就为了保证教案的水准, 聘请国内的学前教育博士后、教授组成专家团, 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开发, 提出了独有的PAP (父母做孩子的伙伴) 早教模式, 一举在早教市场树立了自己的鲜明品牌。
第三, 创业者选择加盟连锁时, 要仔细。
一个负责任的盟主在出让自己的品牌时, 会非常积极地提供细致的全套支持方案, 以确保加盟店的品质。通常, 这个支持方案应包括:提供课程设置、教学方案、开班指导;教学区、生活区布置方案细则 (包括装修、配件、颜色等) 及验收;教具使用方法;员工培训考核;市场开发及宣传协助;中心的最新教研成果;季度工作总结测评;日常管理细则;客户服务流程。
放开二孩需降三大成本 篇8
一降养育成本 主要为生育和养育两方面成本。当今的年轻人,竞争激烈、就业难、压力山大,要养育一小孩不容易,如夫妻双方家庭没有健康老人可依靠,孩子一出生,只有请月嫂,而月嫂的护理费贵得太离谱,据杭州《萧山日报》调查报道:价格最低的星原早教中心月子苑(南秀路贺知章公园旁),每月2万元;价格中档的悦爱月子中心(开元名都大酒店旁)4万元起步;还有价格更高的萧山区市心北路58号天辰国际广场,49800元起步及蜀山路众安山水苑二期的爱弥儿月子中心,最低35800元,最高竟开出52800元的天价。
尽管现在有比独生子女时代更长的产假,但也只有十几个月。养小孩,一月是难关,3~6个月是重点,一岁之内犯病多,3岁之前都难带,只有上了幼儿园,才可以松口气。从出生到上幼儿园的3年多时间,条件稍好的人家都要选聘保姆,而保姆的月工资是四千至六千,平均也要五千多,3年的保姆费要20万左右,加上保姆3年的吃住开支、小孩营养费及月嫂的费用等,总开支已在30万之外了。一对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的夫妇,3年的总收入一般也只有三四十万,除去养育孩子的费用及住房、生活费等支出,如果没有老父母及岳父母支撑,不欠债才怪呢!
二降教育成本 读小学前,有3年多时间在幼儿园。幼儿园也上不起,国办幼儿园一年要七八千,算是平价收费;而好点的民办幼儿园,一年收费超万元,还需另加杂七杂八的费用,三年幼儿园的费用已超过正规大学4年费用,可见成本之高矣!
三降医护成本 当下,儿科医生奇缺,儿童看病比成人更难更贵。而小孩从出生到读小学前的7年,因人小抵抗力差,看病较多,光看一次门诊就要好几百元,如遇住院,费用就更高。加上伙食费、营养费、衣帽费,每年的费用超万元,7年总费用要10万出头,这对新组建的家庭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至于养育小孩要付出难以想象的精气神,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有人说,一个从1岁养到10岁的小孩,可写一本情真意切的书,一点也不夸大,因为你有10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愚笔认为,放开二孩,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对每个家庭都是件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办细、办实,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对月嫂天价收费,要有科学的成本核算办法和允许合理、公平的利润空间,不能由个体老板随心所欲地无度涨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政策下的有序经济,个人办月子园(苑)和幼儿园,要有爱心、良心、慈善心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小宝贝是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收费应体现一点公益性而适可而止,以赢得社会好口碑。
【全面放开二孩】推荐阅读:
全面开放二孩05-28
全面二孩政策最新消息07-11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龄前08-10
综放开采06-16
放开二胎09-19
关于放开作文06-02
放开门爆竹作文05-28
放开眼界话题作文10-05
放开眼界作文800字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