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2024-07-01

数说职业教育发展(共12篇)

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篇1

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1.36 万所

2013 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 万所,年招生1016.72 万人,在校生2933.83 万人。其中,中职1.23 万所,在校生1960.19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4.48%;高职1321 所,在校生973.64 万人,占高等教育的39.45%。

2053 亿元

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共计2053 亿元,比2006 年增加了4.45 倍,年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8 亿元,比2006 年增长13

倍,年均增长54.8%。

500 亿元

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500 亿元,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 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等,支持建设了100 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 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00 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8000 万名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输送8000 万名毕业生。

95%以上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向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每年约有500 万名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

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篇2

如今, 拱北口岸平均每天客流23.5万人次, 平均每名检查员每年验放的旅客达到28万人次。2009年截至10月, 拱北口岸已经验放旅客6700万人次, 全年验放旅客量可能再次突破8000万。

人口54万, 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 这就是澳门。从规模上说, 澳门只是个小城市, 资源有限、人力有限、土地有限……然而, 回归10年来, 数字所见证的巨大变化, 却让它成为一颗夺目的明珠。

经济腾飞

——从“负”到“正”。回归后第一年, 也就是2000年, 澳门特区扭转回归前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局面, 保持连年增长势头, 2000年至2008年本地生产总值 (GDP) 年均增长率约为14%。

——人均GDP名列亚洲前茅。2008年, 澳门特区人均GDP达到31.3091万澳门元 (约合39036美元) , 是1999年的2.8倍。

——累计财政盈余1000亿澳门元。2000年至2008年财政年度, 特区政府财政收支连续9年出现盈余。回归十年间, 政府财政累计盈余由不足130亿澳门元, 增至1000亿澳门元, 财政实力增长近7倍。

——42倍, 2008年入境旅客与特区居民总数之比。回归两年后, 特区2001年全年入境旅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自2003年7月内地城市陆续实施赴澳门“个人游”后, 内地客源大幅增加, 入境旅客总数呈现跨越式增长。2007年, 入境旅客达到约2700万人次。2008年, 由于统计中剔除外地雇员和学生入境人数, 澳门全年入境旅客人数2293万人次, 是当地人口的42倍多。

——失业率3%。回归十年来, 失业率可以说是为数不多呈“下降趋势”的数字。2000年, 当地失业率达到回归以来的峰值6.8%, 以后逐年下降, 至2008年已降至3%。

成果民享

公共财政宽裕了, 特区政府没有忘记一直以来为特区经济做出贡献的市民。

从2000年开始, 特区政府本着“以民为本”, 从改善市民生活水平, 保障市民安居乐业方面着手, 不断加大民生“红包”的派发力度。“翻番”这个词汇, 已经很难如实反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2640澳门元, “最低维持生计指数”。根据特区社会工作局提供的资料, 2000年, 特区政府就将本地“最低维持生计指数”提升至每月1300澳门元, 2006年和2007年分别又提升至1600澳门元和2000澳门元。到2008年, 考虑到金融危机冲击, 特区政府两次提升标准, 至2640澳门元, 比回归时高出一倍多。

——5000澳门元, 敬老“红包”。为体现对长者的关怀及弘扬敬老美德, 2005年, 特区政府首次发放“敬老金”1200澳门元给年满65岁或以上的老人。这一标准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升至1500澳门元和1800澳门元。2008年特区政府, 两次分别发放1800澳门元, 2009年一次性提升至5000澳门元标准。

——4岁, 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岁数。1996年至1999年, 澳门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为77.9岁, 2005年至2008年期间已经提高到82岁。

——6000澳门元, 全民“年度红包”。特区政府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推出“现金分享计划”, 2008年向每名澳门永久性居民发放5000澳门元, 非永久性居民拨发3000澳门元;2009年向每名永久性居民发放6000元及总值500元的医疗券, 向非永久性居民发放3600元。

——1万澳门元, 居民公积金户口人均注资。根据2010年财政预算, 特区政府计划明年拨出33亿澳门元启动中央储蓄个人账户, 落实“双层社保”制度, 向每个符合资格开户居民账户注入1万澳门元启动资金。

——25万, 社保基金受益人。十年来, 向社保基金供款的受益人从1999年的11.5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5万人, 增长1.2倍。同期, 社保基金各项津贴总额由1999年1.41亿澳门元增至2008年4.26亿澳门元, 同比增2.1倍。

着眼未来

为让特区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潜能, 特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产业的投入和关注, 并致力于行政改革, 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15年免费教育。2007至2008学年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 是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中首个提供15年免费教育的地区。

——10.2亿澳门元, 免费教育津贴。十年来, 特区政府用于免费教育的津贴开支由1999至2000学年的3.7亿澳门元增至2008至2009学年的10.2亿澳门元, 增1.75倍。平均在每名学生身上的投入由1999至2000学年的6500澳门元增至2008至2009学年的1.6万澳门元, 增1.46倍。

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篇3

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2万人,在校生2933.83万人。其中,中职1.23万所,在校生1960.1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4.48%;高职1321所,在校生973.64万人,占高等教育的39.45%。

2053亿元

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共计205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45倍,年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8亿元,比2006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54.8%。

500亿元

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等,支持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8000万名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输送8000万名毕业生。

95%以上

正负数说课稿 篇4

芭蕉小学 张绍金

一、对教材的感悟和整合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1、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正负数,知道正负数的读写法。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根据这三条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正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正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第二课时才通过海拔高度、答对答错、超市的盈亏、存折上的存取等具体情境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入,在数学史料的提示下自主创造正负数,在创造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沟通生活、丰富认识这一环节中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与正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乐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领悟,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了以下几点: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

3、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巧妙的教学情境体验和有趣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列举、记录中,学生们生动地感受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

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设计教学活动时,选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及教材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存折存取记录单”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尝试创造性学习及合作探究。

创造性学习就是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一人负责用正负数的方法记录,引导学生在列举生活实例中创造正负数、结合数学史料感知正负数的读写法,在四人小组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能力。

3、彰显数学源于生活。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贯穿全课,应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海拔高度”、“气温的测量”等场境,充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之不畏惧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及良好品质。

四、教学构思

(一)整体设计

这部分内容我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该课分为“创境激疑——互动解疑——启思导疑——实践运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流程

1、创境激疑

首先视频播放: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和出货的场景及仓库管理员的物品情况记录单,由于记录单的记录不够清楚,从而由此疑问入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认为比较清楚的记法记录水果进出库情况,课件展示三种常见的记法,教师适时地引出正负数的数学史料,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正负数的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由此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2、互动解疑

分三步,第一步,同桌探究,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同桌为一组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另一人用 “+”或“-”的方法记录在探究卡上。在展示汇报时让学生参与板书,具体为:一人口述所列举的相反意义的量,一人板演,并把相对应的写在一起。由此加深对正负数也是相反意义量的认识。

第二步合作探究,认识正负数的各部分名称。结合数学史料的介绍先想一想:现在对这些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在合作中完善对正负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沟通联系,丰富认识。这一环节是回归生活,在存折存取情况表、海拔高度等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最后一个情境借助温度计上0作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这一认识,让学生在同桌讨论中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启思导疑

教师介绍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不写,强调负数中的负号千万不能漏写。

4、实践运用

为了使学生巩固新知,学用延展,此环节设计了分类、判断、连线、按要求做题等题型,力求题型多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颖的用手势评判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5、总结评价

教学的尾声,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现回忆,然后让学生用正负数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成绩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收获新知的喜悦。

五、板书设计

正负数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负数正数

-1 +2

??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是在学生动手自主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而形成的,设计简洁明了,不但重点突出,还体现了板书的实效性。

求近似数说课稿 篇5

冉店九年制

谢文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生活中有些事务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初步认识近似数,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探索求近似数的基本方法。学好本课,一方面为学好求积的近似值、商的近似值以及除法试商等内容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另一方面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约等号的用法,并掌握了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学生早在二、三年级就已经接触了估算,比如把某数看做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估算,而估算也正是受到四舍五入的影响和作用,只要我们帮助学生在这些的基础之上搭建一个数学活动的思考过程,学生就能形成四舍五入的技能。

教法、学法 :近似数的概念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教学近似数的概念教师采用直观描述法,让学生在直观描述中了解近似数的用处,体会近似数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习题:将10000000 50000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将1300000000 1378653976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通过课前的两道习题,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这样的数有什么特点?

2、同样的这两个数谁能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另外一个为什么不行?

本环节目的是通过练习师生总结:整万(万位后全是零,具体说4个)、整亿(亿位后8个零)的数才可以改写。小技巧: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去掉4个零,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8个零。

二、新课讲解

1、借助生活经验,认识近似数。

出示信息图,读信息提问题:今天小电脑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组世界之最的信息,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集体交流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是精确的数,而是近似数,让学生再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近似数。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精确数和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明确近似数的含义。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学生在读信息窗内容时体会并发现这几组数据的精确程度并不同的,初步体验近似数的含义。明确近似数的含义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近似数的例子,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回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经验,同时也能进一步认识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实际应用。

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继续看图,这几组图中的数据都是近似数,请同学们观察最后一幅图上的数据,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1030大约是多少万?178680000大约是多少亿?

结合信息让学生小组说说图中的数据分别约等于多少万或多少亿?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是什么?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一下几个问题:

1、这个问题用“万”或“亿”为单位来改写这两个数行不行?

2、怎样想办法把两个数先转化成整“万”或整“亿”的数?

3、11030它由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一组成?那你再想它最接近多少万?学生回答出一万之后,接着问为什么?在此处引导学生怎样“四舍”?178680000它由几个亿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一组成?那再看它最接近多少亿?当学生说出2亿后,接着问为什么不是1亿,将学生的思维同时集中在四舍和五入之中,让学生进行一次辩证的思考,根据什么情况选择“四舍”还是“五入”,通过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了解了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3、习题巩固

小黑板出示:你能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234108和195820的近似数吗?

明确题意:

1、什么是“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万位后面的四位数。

2、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也就是用“万”作单位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同样的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亿做单位求它的近似数。学生交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这两个式子: 11030≈1万 234108≈23万 195820≈20万

老师适时提出问题:由左边到右边这两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可能回答:万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掉,加了一个“万”字。老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万”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掉?看哪一位数呢?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向前一位进“1”呢?看哪一个数位呢?这一数位有什么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方法:“亿位”或“万位”右边第一位等于5或大于5都向前一位进1,同时舍去后面的尾数。老师在这里做提升总结:像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最后再由同学们说一说求近似数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比较、总结:我们用“万”或“亿”作单位求近似数,和用“万”或“亿”改写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读完题后,让学生明白是求什么的,让学生明白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把一个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明理由。在集体交流时,一组一组的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

2、第一行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第二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230000 4560000 60000 185000 62000 1097000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 篇6

初三十班

赵景花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章《锐角三角函数复习课》。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内容、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环节、作业、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九年级下第28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重点是对锐角三角函数知识中考考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能够拿到的分数的部分,保证每个学生不失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究活动经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且学生已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边和各角的关系,能灵活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推理证明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心理上九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学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需要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熟记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能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解直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并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简化综合题运算过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经历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复习总结过程,归类中考考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归纳,总结,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及各知识之间的

联系。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总结,综合知识点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情况,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学法: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采用自学探究、互助合作、讨论交流方法。本节课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组合作交流的,目的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发展,从合作交流中提高。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几何画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

一、知识点复习;

二、考点分类,加之例题分析,以练习,讲解,总结环节进行;

三、总结学习经验。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考点二: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与转化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考点五:锐角三角函数在综合运算中的简化功能

数说 篇7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春节放假期间, 受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流行的拜年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短信和语音业务量明显下降。春节放假期间, 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82.1亿条, 除夕当日发送量达到110.4亿条, 比日均发送量增长了8倍, 但比2013年除夕下降了8.0%。相比之下, 流量呈现出迅猛增长。2014年从除夕到正月初七的八天内, 全国手机用户共消费了3674.6万G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每户平均使用46.6M, 比平日流量高25.3%。

3.45Mbit/s

蓝汛发布的《2 013年中国互联网感知数据报告》显示, 2013年中国平均网络速度为3.45Mbit/s, 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的2.59Mbit/s, 提高了33.2%。从三大运营商来看, 中国电信以3.69Mbit/s的平均网速夺得第一。报告称, 得益于中国“宽带中国”战略的发布, 2013年全国网络的峰值速度相比2012年实现了大幅度飞跃。从国内各省份来看, 上海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平均网速达到了5.4Mbit/s, 而北京以4.17Mbit/s位居第二。

7240万

数说教育 篇8

近年来,中央采取了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四年投入近6000亿元资金力促教育均衡发展,2011—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4194亿元,2014年预算安排1653亿元。

8.4家

据前程无忧网发布的《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大学毕业生中七成人优先考虑就业,平均参加8.4家雇主的面试获得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其中“211”和“985”院校的毕业生为7.8家。不过,在求职的过程中,46%的受访学生称有毁约经历,名校学生的毁约比例更高。

31.1%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公共关系网近日联合在上海发布《2013年中国教育舆情年度报告》,報告选取2011—2013年影响较大的321个教育舆情事件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31.1%的教育舆情热点事件由师生个人言行引发,尤以高等教育院校的师生个人言行为主;其次为公共政策的颁布,易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

3829.76公里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80余所高校的400多名青年学子进行长城徒步考察和长城保护宣传工作。活动历时一个月,总行程3829.76公里,大学生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了整个明长城主线。他们沿途共发放《长城保护手册》1036本,张贴《长城保护条例》招贴画近百套,举办“长城保护图片展”54场,提高了沿线群众的长城保护意识。

4成

近日,人人网发布了国内大学生2014暑期实践专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61.5%的大学生参加的暑期实践与所学专业无关,有四成的学生对暑期实践的工作内容并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除了被当作“免费劳动力”进行压榨,“闲得没事干”也是学生对实习不满的因素之一。

46名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与三维目标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中,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让学生迁移类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算理,引导学生经历从复习旧知到类比发现、归纳应用的完整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在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作为整数乘法运算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加强运算训练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学模式 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 “三段”为“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阶段、课上师生互动阶段、学习之后的达标检测阶段”,四个环节是指“课上师生互动阶段”由四个环节组成: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交流,精讲点拨;

(三)当堂训练,巩固拓展;

(四)课堂总结,回归单元。

通过实施三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旨在转变教学方式,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学习要素之间和谐、有序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

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口算题,帮助学生复习旧知为本课后面学习做出铺垫。

2.老师出示知识树,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我们学过表内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进行的学习。

3.两道竖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回忆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3.列式:145×12=

以简单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4.多项计算技能交互整合设计,教材要求先估算,再笔算,最后用计算器验算,引导学生体验多项计算技能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5.笔算的讲解是本课的重点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课堂,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台前展示,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2)再算什么?(再算145×10)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2)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当堂训练,巩固拓展

利用师生共同总结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自己尝试竖式计算,从而巩固所学拓展提高。

1.课本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2.改错题。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课堂总结,回归单元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简洁全面,借助好的板书,学生能直观感知和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增强识记的效果。另外,学生在再认识和回忆某些知识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板书中形象的图文,进而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已学的知识。

六、说评价

1.教师及时点评,对学生抱有期望,给以激励。2.师生、生生有效沟通,相互理解。

在实际评价中,还可以把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作业情况、预习笔记、测验出卷、小组阶段性成果、求知欲与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品行和兴趣发展、习惯养成、责任感与进取心等等都整理装入档案袋,重视学生潜能与特质的发展,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捕捉学生每一点滴的成功和进步。

七、说开发

1.旧知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对比,总结区别与做题方法。3.迁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明确算理和算法更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三年级平均数说课稿 篇10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二课时。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几乎无处不在。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学平均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

3、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4、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就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多媒体图片把学生带入曾经经历的情景:投球比赛。并出示两个小组进行投球比赛结果的统计表。接着,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再请学生比较一下哪一组投球准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总数和最多的数都不能比较出哪组投球更准一些。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便于后面学习的开展。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1)、小组内的四名同学结成裁判组,用自己的方法来判定哪一组是获胜者。(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分享讨论结果,从中引出只有分别求出两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才能正确判断出哪组投球更准一些。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课上的统计表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小裁判参与讨论判定胜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平均数”对学生来说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平均”的概念,当人数不相同,比总数不合理的情况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成了学生的一种迫切需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起来。

2、初次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求两个小组投中球数的平均数。

(2)、各小组汇报自己寻求答案的方法。

a、移多补少法。数量较少时使用方便。

b、计算法。

第一小组:8+5+6+9=28(个)28÷4=7(个)

第二小组:6+7+11=24(个)24÷3=8(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将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学生看算式回答: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7表示什么?

8+5+6+9=28(个)28÷4=7(个)

6+7+11=24(个)24÷3=8(个)

(28表示第一小组学生投中球的总个数,4表示第一小组投球的人数,除以4是因为有4个人投球,要平均分成四份,7表示第一小组学生投中球的平均数。)

(2)、总结:平均数=总个数÷份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试着总结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4、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请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数?

学生举例:班级考试的平均分;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家庭每月的平均收入、平均支出;城市平均年用水量、用电量等。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1、教学例题:

学校开展环保小卫士拾矿泉水瓶的活动,小红她们组同学拾得的瓶子数分别为13个、12个、11个、16个。求她们小组拾得的矿泉水瓶的平均数。

(1)、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寻求答案。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板演。评价板演时,再次归纳总结:平均数=总个数÷份数

(2)、议一议:

①求出的“13个”是每人实际拾到的矿泉水瓶子的个数吗?

②求出的“13个”与其中一个学生拾了瓶子13个一样吗?(不一样,求出的“13个”只是一个平均数,而其中一个学生拾了瓶子1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拾了13个。)

(3)、借机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加深对平均数含义的认识,在教学中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四)、学以致用,体验生活。

1、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40厘米。对吗?

2、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强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可以说小明一定比小强高吗?

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4、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A:(195+212+205+198)÷52=16(元)B:(195+212+205+198)÷4=208(元)说说你选择哪一个答案,理由是什么。

5、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成员的身高,并计算出平均身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及魅力。在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我引入了几个现实情境。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1、请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的整体上课效果打分,并选取几个学生代表的分数,计算平均分。

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以及打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给这节课打分”这一环节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使老师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并为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于课堂的拓展延伸,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十分有利。

五、说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总个数÷份数

语录+数说 篇11

“这学期开学以来就没吃上一次热菜,除了泡面就是馒头。”

——济南某高校大学生股民小刘说,他们系只有两个人赚了点钱,很多人都跟他一样惨。

“我有家室,别搞我!”

——被问到对新片《双食记》激情戏的感受时,主演吴镇宇如此说。

“地方要跟中央要钱,谁不要谁吃亏。换了我,我也得设个办事处。”

——李金华认为,许多驻京办成了要钱办。

“所有人都必须明白,伊朗是世界强国。今天,伊朗的名字意味着对强权国家牙齿的重重一击,并让他们安守本分。”

——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向两伊战争阵亡者家属发表的讲演中称。

“我们打工被老板骗了,也不容易。”

——南京两名劫犯用假枪抢劫女学生,自称“不容易”。被抢女大学生心软了,当即停止呼救反抗。

“它适用于任何在墓地没有位置的人,这些人不能死在本村。要是有人冒犯了,将受到严厉处罚。”

——法国一个村庄的村长最近发布了一条“法令”,由于村子的墓地已经非常拥挤,在墓地里没有一席之地的当地居民不能死在本村。

“已婚意大利妇女若红杏出墙,与别的男人私通,她为了维护自身的名誉,有权利说谎。”

——意大利最高上诉法院在审理一名妇人所涉及的伪证案时,做出这项“划时代”的裁决。至于这项裁决是否适用于有情妇的男人,目前尚不清楚。

數 说

6小时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建议,有必要在劳动法的框架下,建立起全国统一的6小时工作制。

1天

最新一期《国际心理生理学》刊登研究文章称,如果和爱人争执半个小时,起码要花上1天的时间来恢复身体的反应能力。

1.5倍

美国研究人员经过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名画的研究,发现了“达·芬奇美丽公式”——人的嘴宽是鼻宽的1.5倍时最吸引人。

2.5厘米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身高每增加2.5厘米,年收入平均就会增加800美元。

10元

“上班表情不佳,影响到部门员工工作情绪,每次扣罚10元”,河南某企业出台这样的规定。一位女中层领导因为不爱笑,一个月被扣罚200元工资。

1917人

日前,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发布新一期的检索结果显示,全国名字为“福娃”的有1917人,名为“奥运”的约3500人。

99美元

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成了人口走私的受害者,根据年龄的大小,这些被走私女性的价格不一,但平均价格仅仅是99美元。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一节。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经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本单元知识又是学生进入代数知识学习的入门知识,是学习方程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知道字母所表示的不同取值范围。过程方法目标:

1、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2、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的简约之美。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

1.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属于“程序性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具体实施方法是情境体验法。即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法是属于 “陈述性知识”,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有益于学生接受的方式。首先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简写规则,然后在运用中加强理解与认识。学法:

学习方式多样: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与反思等,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探索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四、说教学流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本课的教学构想是:首先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到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从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字,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具有简明易记和便于应用的优势。最后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数的平方与乘号省略的简写法。总体体现“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运用实践”的教学思路。主要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儿歌《数青蛙》情境引入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原教案的导入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上是按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的,思路在继续“教教材”,不仅教学过程一般化,学生也没有真正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我们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故在新教案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课前谈话就足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用“帅、酷、牛”等时尚用语及一首儿时的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深深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一则“失物招领”和“畅想年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同时还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畅想自己和老师的年龄,购买喜欢的物品,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角度。原教案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忽略了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新教案的学习活动重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失物招领”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又大胆调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学生对于怎样用单价、数量求总价已经很熟悉,因此,我就直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特殊要求自由选购食品,并列出求总价的式子。经过分析,概括得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这节课的练习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

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自主的问题情境,开放的练习视野,引发了蓬勃的思维活动。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学习材料,从而使其对知识的掌握由形象感知迈向抽象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知识”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展中得到有效拓展。一是深度的拓展。“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能简写的要简写”,认知的思维已走向深入;二是广度的拓展。“为什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势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思检阅自己的已有知识模块。这样一来,学习呈现出了一种整合性的态势,知识的范围已走向宽泛。因此,用这样一个发展性练习结课,真可谓意味深长!

第三环节:探究性问题(探究面积公式)

活动一: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按照导学卡中的内容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活动二: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按照导学卡中的内容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五、教学反思

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如面积用字母等,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上用数学生活化来进行教学,思路在飞跃,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也真正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我们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故在教学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课前谈话就足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用“想不想知道教师的年龄,--”一首儿时的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深深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同时还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畅想自己和老师的年龄,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以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角度。教学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教学的学习活动重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任意多只青蛙如何表示”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又大胆调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因此,我就直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特殊要求。经过分析,概括得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这节课的练习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3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也重视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涨。同样教学中教师则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引导和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情景条件下才能有效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学整体上更具有系统性,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更紧密,更多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最后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加以巩固。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得到了广泛的调动。使学习过程不仅具有了“最近发展”的意义,而且也是“经济化”的。

4、关注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继续发展需要。教学中的习题和反馈都是多样的,形式上和要求是多元的。在教学中教师考虑到了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量上可以有差异,尤其在在反馈上采取的形式和评价也是多样的,比如教师评价、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评价自己,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反馈。

上一篇:民商法期末考试要求下一篇:园内一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