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发展

2024-09-05

职业素质发展(通用12篇)

职业素质发展 篇1

员工素质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

——谈海立集团大Y型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职业生涯开发,是指一切通过学习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的手段,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的工作绩效,发展与职业生涯目标相应的潜在职业能力的过程。职业生涯开发的重要任务是员工素质提升。

所谓员工素质提升,是指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员工的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员工素质提升不仅使员工能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而且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的根本。因此,加强员工素质建设,是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员工素质为源泉,做好员工培训,维护好员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一、员工素质提升的途径

提升员工素质的途径有多种,从“海立集团员工发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该企业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提升了员工素质,即员工自我学习、工作实践、员工培训。

(一)员工自我学习

这是员工素质提升的基本途径。自我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实现自我发展或自

我变化,主动地获取信息、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与自我成长的要求的活动。自我学习使员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俗称的“学习型员工”。

学习型员工能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不断寻找学习机会,包括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思想、新行为与新资格的获得与发展等。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进工作,有很强的目的性、自主性,能敏感地对事物做出迅速的反应,及时补充知识,寻找有效的方法,根据具体差异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型员工的学习不再跟在别人的后面学习,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使学习型员工建立了自信心,具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鼓舞与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的能力、自我锻炼和自我行动的能力。

“海立”在员工职业生涯初期,便着力强调对其自我认知能力、基础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实践,以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贯彻企业发展理念。由此可见,员工个人始终是素质提升的主体,善于自我学习的员工不仅能够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而且还能确立合适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工作实践

在很多情况下,员工的素质提升是通过工作实践来实现的。这里所谓的工作实践不是指单纯的个人对工作与经验的体验,而是要依托组织的制度设计来实现的。

(1)工作轮换

工作轮换是一种短期的工作调动,是指在组织的几种不同职能领域中为员工做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安排,或者在某个单一的职能领域或部门中为员工提供在各种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的机会。“海立”非常注重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与素

质,其采取的业务轮岗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员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员工对多种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依据自己的人格趋向找到合适的工作,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满足他们职业成长的需要。

(2)工作扩大化

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范围的扩大或工作的多样性,从而给员工增加了工作种类和工作强度。“海立”鼓励一线员工学习和掌握过硬技能,一岗多技,使员工的自我价值获得充分体现。

(3)工作丰富化

工作丰富化指纵向上工作的深化,是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上的改变。通过让员工更加完整、更加有责任心的去进行工作,使员工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海立”立足于现有环境条件制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员工实现学习和发展目标。此外,员工可以根据本人的专业、兴趣爱好自行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走专业技术发展的职业道路或者走管理发展的职业道路。这样,员工会承担更重的任务、更大的责任,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高程度的自我管理,还有对工作绩效的反馈等等。

(三)员工培训

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企业系统的、持续的培训才是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和强有力的保障。“海立”联手上海电大、第二工业大学等,设立专门的学习班,着力培养维修、焊接、电工等各种专业人才,为一线员工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制定了完善的培训目标,使其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

由此可见,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开发管理联系密切,通过培训不仅仅能够帮

职业素质发展 篇2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 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的工作。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职校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应用。有理论, 会教学是职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职业教育的课程不同于普教, 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 着重于实际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发展, 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 具有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重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 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第三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愈来愈快, 知识的有效寿命愈来愈短, 要想使学生能够获得更新更有用的知识, 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 真正做到终生学习。最后要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需要不断地学习, 所以教会学生学习远比教授了多少知识要重要的多,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

二、转变教学观念

职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 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 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 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是实际摆在我们职校教师面前的问题, 加强教育理论修养, 转变教师角色, 诱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人, 其主体地位能否得以充分体现, 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为此,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实现角色转变,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有效教学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以“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练为主线”, 把自己真正置身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与问题研究的参与者、合作者的位置, 从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过去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真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用成功去证明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 帮学生树立自信, 以教师的角色转变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 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 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 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 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 不要强求全体学生一致, 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 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 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 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在生活中做他们的朋友, 多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谈心,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 对他们做正确的引导, 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 职教教师应改进教育方式, 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 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 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针对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 但一上实习课就劲头实足的现象, 我们就可以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电子电路》时, 讲解到直流稳压电源部分, 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先将这部分全部讲完后, 再让学生去实习组装, 这样理论与实习部分的衔接就不够, 那么我们就可以讲完整流部分后先让学生组装整流部分, 然后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的波形, 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看到交流电通过整流后的波形, 进一步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然后再讲滤波部分, 依次组装相应的部分, 直至全部讲完, 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非常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专业知识点都要采取这种方式呢?其实不一定, 因为每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学科, 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课课堂上下工夫, 真正去除讲授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 有自己的主意,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 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

总之,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 提高自身素质, 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职业素质关系到学生终生发展 篇3

职业:请您谈谈为何要在技工院校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

负责人: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推动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素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工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特色不断凸显、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工院校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映出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强调对毕业生通用职业素质的要求。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劳动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培养方向的社会定位和职业教育的功能也决定了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好通用职业素质,可帮助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可帮助学生在不断变换的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同时,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较好的通用职业素质,能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

关键词:大胆研发构建体系

职业:请您谈谈这个项目的具体开发过程。

负责人:为解决校企之间的供求矛盾,缩短技校毕业生在校企之间过渡的时间,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水平,奠定毕业生求职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于2008年联合国内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了“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课题组,旨在通过本课题研究,研发出一套面向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体系。在理論上,已经初步建立了通用职业素质模型,开发出训练课程,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和训练模式,这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是极具革命性的。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提出“以岗位行为为课程导向,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数字化管理为质控和评估手段”。在训练方法上,将以通用职业素质模型为基础,采用体验式教学,实施情景模拟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和持续强化训练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认知模式并形成习惯。通过行为养成,使学生将这些良好习惯逐步积淀内化为稳定的通用职业素质。

关键词:小心求证分段实施

职业:怎么保证《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技工院校顺利开展呢?

负责人:为使这项试验课程稳定有序地开展起来,我们小心求证,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是试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开展试验工作,重点是开发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课题组依托北京阳光易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面向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并在北京、天津选择了5所技工院校开展了一期试验。由于一期试验效果显著,我们在一期试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发新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课件,并从今年5月中下旬起,在全国范围内再选择30多所技工院校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二期试验工作,以构建通用职业素质模型,制定通用职业素质评估的量化指标和行为训练操作方法,研究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模式,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培养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

第二阶段是试点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这一阶段将扩大试验范围,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00~300所左右技工院校开始试点教学。基于对试验教学的数据分析,试点阶段的重点是完成通用职业素质模型的构建,进一步完善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体系及辅助教学课件,并组织专家对该课题研究成果和课程体系进行评估。

第三阶段也是最后的推广阶段(2010年2月—2010年7月)

职业及职业素质 篇4

职业及职业素质作为全书的启始篇,是全书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章节内容的前提,

职业及职业素质

。因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一书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职业”而展开的。

二、内容结构

职业及职业素质职业与职业演变职业职业的演变职业与专业专业职业资格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构成职业素质的提高

职业素质 篇5

姓名:周山山

学号:1003143

班级:10级营销2班

当听到职业素质这几个字时,就感觉自己已经和社会在连线了,感觉自己已不在是那个年少轻狂的我了,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思想,多了一份忙碌。每个人都是一棵数,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养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对于死板教学,这门课对与学生有了些许的调动,第一节课听了余世维教授的《有效沟通》后,感觉到自己在沟通上存在的问题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在于别人沟通时首先要学会倾听,要学会尊重,自由学会了尊重别人,自己猜会得到尊重,自己才有机会和别人沟通。与人沟通时要真诚,真诚的对待没意见事,那样才会有收获。

第二节课听了关于礼仪,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打过,我们古代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的礼就是道德规范,孔子曰: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礼者敬人。因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有“礼”,而且还要有“仪”。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单位的个人形象就是一个组织的整体形象,也代表这一个人整体面貌与素质。礼仪小则影响自己一个人的形象,大则影响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所以重视礼仪就要从自身做起。

相见礼仪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礼节,相见礼节,不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中外是不太一样的,目前国际社会,最通行的相见礼仪是拥抱、亲吻,而中国人一般则不讲这些,我们顶多就是握手,告别时候再握一次手。外国人的礼节基本千篇一律,有些国家喜欢拥抱亲吻,有些国家则对此不太讲究,比如美国人对亲吻、拥抱,有时候能接受,有时候也不太接受。我们中国古代人流行的传统礼仪是拱手礼,在中华现代有些地方还是用拱手礼。在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等地的中国人见面的时候还在延用拱手礼。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工作和生活中的微小细节,追求完美,力求把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岗位上提供文明服务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服务技巧,让自己和同事们真正感受到一种良好礼仪习惯的生活环境,如果每个人都能树立好自身形象,树好单位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

爱默生说过:“美好的行为比美好的外表更有力量。美好的行为,比形象和外貌更能带给人快乐,这是一种精美的人生艺术。”,“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素为我国传统的行为准则。

健身教练职业素质 篇6

1、健身教练应怎么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社会经济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水平追求的也不一样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求变得逐渐强烈,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没病”的活着,而是追求高水平健康的、充满精力的的生活方式。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多了,健身教练的市场也就随之强大起来。

真是因为健身教练职业的初步兴起,所以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过去是运动员,有的是健美爱好者,还有从没参加过健身训练的人,只是想以教练作为一种职业的„„„这些人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取证上岗,很难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这个跟国家的教育有直接关系。【最悲哀的就是一些国家颁发证书的机构从来不强调考证书的本质是学习技能】。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健身教练员,每一个教练都应该在培训后的教练工作中,不断地通过书本和实践进行再学习、再研究、再总结、再提高。这是任何职业都必须做的功课,靠自身的一点点入门知识只能赖以生存的活着,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不断的学习。

任何一种职业,想成为高水平的业务人员,仅仅掌握

一、两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健身教练也是一样。作为一名健身教练员,不仅要比较清楚地了解有关训练的知识、器械的知识、营养的知识等,还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2、健身教练应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清楚的认识。

如果你在选择一个职业之前,对这份职业需要什么的能力都不清楚,那你做的任何选择基本都是错误的,至少不是最正确的,因为没有根据。经常可以在一些健身房看到,教练给初次参加健身的人制定“健美”训练计划,而不是健身计划。且不论男、女、老、少,几乎是千篇一律。这样做不仅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危险的!要知道大多数进健身房的人只是想健身、健康、塑身,而不是都想成为健美运动员。且每一个人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健康的、亚健康的、还有不健康的,有受过伤的、有生过病的。这些情况都要分别对待,而不能“一视同仁”,不同人群的训练方式就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

一个合格的健身教练针对不同群的不同阶段要指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并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训练计划,辅导其进行训练。这就需要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健身教练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健身教练示范动作错误,且很初级。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缺乏。对健身教练来说,《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是基础的基础。这两门基础课搞不清楚,就很容易在训练动作上出现错误,或无从判断一个动作的正确性。例如,在肱二头肌训练,做杠铃弯举动作时,常常出现的错误动作是无效缩小阻力矩,盲目使用大重量。再有,在做很多动作时,利用悠摆惯性减小有效负荷,影响训练效果。还有很多教练自认为学过《肌肉解剖学》,可细一问,几块主要肌肉的起止点有哪些、主

要功能有哪些时,有的说不出,有的说不全,有的能背下文字,而不理解其实际空间关系。这就难免在做动作时,错了也不知道。这些人都应该好好学学基础课,并应用在实际训练中。

4、健身教练应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

有一些健身教练满足于知道几种练胸大肌的动作,几种练肱二头肌的方法,或从一些杂志上学到

一、两种减脂的方法。若问及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时,却说不很清楚了。孔老先生说过,给你一条鱼,你只能享用一条鱼。学会钓鱼的方法,你能一生享用鱼。所以,与其从杂志上学到

一、两种具体的方法,不如系统地学一学相关的学科知识。那样,你就可以从根本上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可以掌握更多的方法,甚至你可以创造出新的方法。对于健身教练来说,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健身的原理,还应该花时间学一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营养学》等。

5、高级健身教练应掌握更深的专业知识。

要想更多地了解运动健身的奥秘,除基础知识外,还应在《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及《运动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勤奋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饮食营养和恢复休息,正确使用运动营养补剂,调整人的身心健康

6、高级健身教练应博学多才。

有一些看起来与运动健身不直接相关的学科,也应该引起健身教练的重视。如:《机械原理》、《外语》、《美术》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健身教练的综合素质,对健身教练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健身教练,平时除自身参加有规律的健身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业务学习。要有长期的学习计划,要有耐心、有恒心。不能一遇到。

困难就停止不前。只要坚持不懈,日久天长,你的业务水平就一定能够有所提高,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健身教练。

7、几点建议:

1、到新华书店或专业大专院校购买相关书籍或教材;

2、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学多长时间,每周学哪些科目;

3、抓重点。挑目前用得到的、主要的学,不重要的可先不学;

4、记学习笔记,将书中有用的内容和问题记下来;

5、将学习时间多放在教科书上,少花在娱乐性杂志上;

6、多交流、多请教,不耻下问,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职业素质发展 篇7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人才需求也由熟练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向中高级人才转化。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行业, 如社会工作、家政服务、电子、物流、物业管理、翻译等。我国传统社会基层管理将要走向现代社会社区管理, 社会公共事业不断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快捷方式。社会需要工艺、技术水平高的工科人才, 也需要能够从事集成工作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管理和服务人才, 使得高职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因此,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从事管理和服务类工作的文科高职人才培养, 在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应同样关注人文素质的提升。只有两者统一发展,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中提出, 教育应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 因此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和基本职责, 必须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近年来, 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获得了许多好的经验。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对高职培养的人才的要求不仅包括具有娴熟的技术和高超的技能, 还要具备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需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素质的积淀及相应的道德修养。现在, 许多学生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同时, 却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生活能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因而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能力不够, 容易在社会技术变革时被社会淘汰。而这主要源于高职教育在强调技能教育的同时, 在素质教育上的缺失。

199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将大学教育 (5级) 分为以学术性为主的教育 (A级) 和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 (B级) 。在该“标准分类”中,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大学教育中的5B类型。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一方面应突出高职技术性教育的特征,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应兼顾高职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般特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国际职业教育的佐证

高职人才培养必须紧扣“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不能将职业教育理解为单纯的技能教育, 而应在培养学生成为职业人的同时,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综合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16号) 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应把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公共道德、文化基础及健全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 将素质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在校园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体化。这一点, 我们在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可以胜任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他们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 还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 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美国社区学院承担着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多项功能。其强调实用技术教育, 集中精力培养适应现代职业生活的专业技能, 同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日本形成了由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科学校组成的多种学制、多专业门类、可跨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实际生活医药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教养为目的。加拿大的CBE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以岗位的职责任务为出发点, 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满足社区职业岗位的要求。

综观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可以看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强调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 必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文科生而言, 更需重点培养其人文素养, 加强学生对社会价值的认知和理解。

3 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的统一

具有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均衡发展的学习能力和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 是高职生, 尤其是文科高职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机遇和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主要从事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文科生, 首要的任务就是了解人、关注人。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通过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 同时兼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教性”和“职教性”的统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在课堂教学、校园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践行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统一;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 使教育充满人文关怀;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竞赛、拓展训练、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开展道德修养、品格意志、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生活生存、社会适应、责任意识等教育, 通过文化课学习与社会通用能力培养的结合, 教会学生真诚、善良、尚美、感恩。就这一点而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相同的。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 职业教育是使人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 顺利实现就业,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中心、以应知应会为度的办学理念强调了高职办学定位的职业性, 但把高职院校办成技能培训机构却忽略了高职教育的高教性。立足长远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融入高教特征。瞄准岗位, 熟悉职业, 具有较强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是高职学生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毕业生的重要特征, 而培养出这样的毕业生正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人文素质强, 具有自主学习的潜力, 具有多岗迁移的能力, 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 注重授人以渔, 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是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 只有坚持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有机结合, 才能紧扣高职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目标, 在培养职业人的同时, 提高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面向某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此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加强学生对社会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只有两者统一发展,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技能,人文素质,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齐宗.全球视野的教育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王晓辉, 赵中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 2002.

[4][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6.

职业素质发展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3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9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及社会和各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期许同高职毕业生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让高职毕业生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是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要想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高职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养,为社会打造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政策上的渗透

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010年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就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方向。而这一点同样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得到了体现。

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向、教育功能及社会定位出发,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应重视职业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竞争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能力上的渗透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当前阶段,许多发达国家以行业情况为依据,开发能力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界定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评价教育效果。所以,能力标准内容对职业教育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及态度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能力标准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具体到个人的重要载体。瑞典自1996年开始,进行了一项名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班的改革实验。此培训班将实践作为导向,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培训时期,大约有2/3的时间需要花费在教育机构,其他时间都在生产岗位;将现代科技理论知识的应用作为培训班的培训重点,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满足劳动市场及个人需求作为培训宗旨。该项改革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目的在于使之前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教学上的渗透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上,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和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深度合作与沟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企结合,根据所处地域绿色经济结构和绿色产业结构的不同,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和素质要求,不断调整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结构,开发系统的、与专业融为一体的、为企业和区域绿色经济服务的职业课程设计。

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上,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例如可将当今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话题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或讨论,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能源利用、多元文化等绿色主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深入学生的思维,最终通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培训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可以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理念的“绿色”技能型人才。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上,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适度够用为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寓教于乐,让学生边学边做,通过实践教学提高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中要向学生传授关于自身、关于专业、关于所处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一点在当下很多专业的教学中都得到了体现,如建筑工程、室内设计、环境技术监测与治理等。

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开展的“资助成才,励志成功”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职业院校学生通过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后又热切回报社会。

什么是成才?“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成功路径也是多元化的。培养学生心理心智的健全发展和生命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才是职业教育领域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成长为他自己。每个职校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他们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那么我们收获的就将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生命个体。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篇9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许多高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导致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不少高校开展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考虑发展因素少,导致学生在道德素质上的缺失。

(二)师资力量不足,知识更新周期长。

旅游专业是新兴专业,尤其在中国发展才20多年,不少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少,名师更少。

近年来,虽然有一批旅游院校毕业生充实到高等职教队伍中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方面仍需提高,且这些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而学校很少为年轻教师提供外出实践机会。

再者,教材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慢,与现实、实践严重脱节。

(三)教学模式僵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并且存在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等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作为主讲,机械地灌输学生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断降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大部分教学只是偏重理论教学,轻视了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

(四)重视知识技能培养,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长期以来,旅游专业方面的高等院校注重的是传授旅游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即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让学生具备从事旅游行业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技巧和管理能力。

而几乎没有学校设置与旅游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无形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置于一种或有或无的边缘地位。

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对旅游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比较狭隘,职业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目前旅游行业中出现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知识技能教育不能取代职业道德教育。

因此,旅游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道德”的做法势必会影响未来旅游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高等院校旅游职业素质教育的培育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旅游业在人力资源上总体供不应求,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更是短缺,这就要求高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育上适时调整目标,使得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高校旅游专业在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旅游专业定位的同时,也应突出自身特色,灵活教学,针对目标市场培育目标人才,如为特定的旅游市场制定教学方针,培育其指定的专业人才,可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都有一定要求,而我国目前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缺少“双师型”人才。

因此,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仅要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其实践经验的培养。

学校可定期选送部分优秀新教师到旅游行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服务标准,积累实践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管理人员为实践指导教师,以弥补专业教师从业经验的不足。

(三)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学校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结合,去粗取精,通过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

此外,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服务性专业,在课堂教育之外,学校应积极创造学生的校外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真正接触、感知旅游这个行业,让其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自觉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旅游专业学生是旅游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旅游行业的一些从业人员言行不一、强迫消费、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健全旅游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职业素质课程心得报告 篇10

首先,对于这门课程我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很久以前就想学习关于职业素质发面的知识,尤其是礼仪方面,但总是一拖再拖的没学。而现在,也终于有了机会学习,自己觉得很是欣慰。

我很乐意学习这们课程,不仅仅是因为其实用性,更因为是值得的、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专业和我们将来将从事的职业来说。在课堂上,霞姐很用心,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可以体会的出来,着是真的。我们学习了职业及其相关的基本知识:职业相关概念、职业礼仪、职业道德素养等。很多方面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应该这样说,是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的新的习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印象最深刻的是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着两门课,职业礼仪原来也是如此之讲究,甚至是细致到举手投足间的每一个细节,刚开始接触,觉得有些诧异于它的精细,觉得是有些束缚了,当然,更觉得原来自己是还需要这么多的注意:注意穿着、注意待人接物、注意坐姿、注意走姿等等,若是综合在同一时间段完成,我相信自己会忙的手忙脚乱的。但,若是勤奋些,还是可以做好的,还有职业道德素养课,上完之后,自己心里也是感触颇深。也许职业道德的遵从与否是个人的事,但它的后果却深深的影响到生活于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关乎着他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的高低也从侧面展示出了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反观我们现在的形势,却是矛盾重重,这也不禁让人自省、深思。

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 篇11

摘要:本文从教师职业素质要求的诸多素质中,提出“交流能力”是其中首要的,最重要的素质,并从教师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形式和手段、工作对象和层次、工作效果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

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少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看法,有的认为德才兼备是首要素质,有的认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首要素质,有的认为渊博的学识水平是首要素质等等,虽有一定的道理,不少人也认同,但笔者据本人从教三十余年的感悟认为:教师职业素质中最首要的素质应当是“交流能力”。这里所说的“交流能力”,即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做为教师也就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方法、能力,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语言、事例等明白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包括语种的选择、语音的准确、语气的恰当、语言的规范以及表述的清晰、逻辑的联系、叙述的完整,强调重点,简明扼要等等 ,一句话就是“口才”如何。这才是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首要素质,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教师 工作的任务目标看,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师职业是什么,工作的性质是什么,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古人韩愈先生在他著名的《师说》中,早就明确告诉了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工作的主要性质、目标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悟,即自己的全部知识,通过讲课形式,传授给学生,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回答他们的各种疑惑,也就是“解惑”;同时传授各类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授业”;再就是教会他们学习的各种方法,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也就是“传道”。总之做为一个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回答学生各种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要有表述自己各种知识的能力,更高的境界是要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无论是回答问题、传授知识、教会方法,也就是“解惑”、“授业”、“传道”、都要求教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紧密的逻辑联系,举一反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讲解”是教师最基本的、最多用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什么样的深度讲解、什么樣生动的事例说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明白,理解得准确,能引发一定的思考。总之,让学生从你的“讲解”获得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能力、方法,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目标。

二、从教师职业工作的形式看,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外乎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演示等多种手段和形式,但每种手

段和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讲授课不用说,自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即使是实验、操作、演示课也是要先由教师讲解一遍实验步骤,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学生再进行实验操作,讨论课也不例外,还是先要由教师讲解讨论的方法、问题、目的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再由学生进行讨论。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形式进行何种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而且,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明白,是否准备无误,是否简明扼要,直接关系到各门学科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和实现。所以,有人幽默形容说,我们教师的职业就是“卖身(声)”的职业,确实点到了实处。

三、从教师职业工作的对象看, 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对象就是学生,而学生又是分为初、中、高不同层次的,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又可分为好 、中 、差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水平不同,记忆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而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要用的教学方法,即“交流”的方法也不同,如有的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道理,有的要用启发联想的方法,有的要用探索、创新的形式等等,也就是古人所说要“因材施教”的方法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只有具备了与不同层次,不同状况的学生打交道的能力,才能与不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不同学生在与你的交流中听得明白,理解得准确,有所收获,甚至获益匪浅,而不是象有的学生形容的 ‘某某教师是,他不讲我还明白,他越讲我越糊涂’,或评价 ‘某某教师,我承认他知识渊博,但他是一一茶壶装汤元,肚内有货但倒不出来’。因此,我认为真正的好教师是即能当大学教师、中学教师,也能当启蒙的小学教师,也就是有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的能力。

四、从教师职业工作的效果评价看, 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师活动的任务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各种方法,提高各种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工作的目标是否达到了,任务是否完成了,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检测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效果是否优劣,也要从该教师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是否优劣来加以评判。所以,笔者认为:评价一个教师工作的效果,一是看该教师自身的知识水评,二是看该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优劣,即一“头”是教师自身水评,另一“头”是看学生优劣,而连结这两“头”的桥梁就是“交流能力”教师自身水平差,学生差那是自然,名师出高徒嘛,教师自身水平尚可,但学生仍然差,则多数情况是教师的“交流能力”差,表达能力差,无法把自己的学识传达给学生,以致使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最终反映出来学生差。可见, “交流能力”这个桥梁的重要性,没有这个桥梁作用,教师的学识传达不到学生身上,从而影响教师职业工作的效果。

以上观点,仅为笔者从教三十余年的一点体会和感悟,同仁们是否认可,欢迎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学》 谢安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职业素质发展 篇12

一、素质教育的概述

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方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均在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但目前来看我国学界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 而大多数学者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为:所谓素质教育, 其顾名思义主要是以提升各方面素质为主, 并以此为目标所形成的新型教育理念, 而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也会跟随该教育理念作出改变, 此种教育的主要场所依然以学校教育环境为主, 在开展教学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遵循教育规律, 在这些前提下开展的教育才能够被称为素质教育, 上述条件可谓缺一不可。通过对此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 素质教育包括多种教育形式, 如人文素质、专业素养等。通过开展此方面教育, 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素养, 使其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增加自身竞争的优势。

二、高校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作用

(一) 高校素质教育能够兼顾个体、群体的素质与能力共同发展, 可以促进全面发展

1.高校素质教育核心在于:实现人文关怀, 并提升个体各方面的能力, 使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而高校正是人才进入社会之前最后的培训基地, 顺利就业能够将人的劳动能力、素养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而就业过程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之一。高校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提升其各方面技能, 更是要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潜力, 培养其综合素质, 如使其体魄可以更加强健, 使其拥有健全的心灵, 使其能够对自身有明确、客观的认识等, 如此一来在高校素质教育下, 大学生能够不断优化个人品质, 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并获得在当代社会中生存的技能。

2.素质教育中个体发展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开展素质教育时, 高校教育能够将学生作为唯一重要的主体, 并围绕这一主体不断拓展教学范围, 使其思想道德品质得以提升, 各方面能力得到拓展, 同时也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学历、经验已经不是衡量其能力的唯一标准, 社会各界更加注重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下大学生能够充分将理论寓于实践, 能够掌握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并向着该目标不断努力, 同时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种提升也是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之一。

3.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决定了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并不仅仅将目标放在某一个体中, 同时其也是实现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难发现, 在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时, 其不仅能够影响到个体, 同时也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影响, 其能够使个人不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也能够通过某种影响使个体周围群体不断向社会发展趋势方面靠拢, 如此一来也就能够使大部分群体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十分有利。

(二) 高校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可持续性, 能够实现个体发展的拓展与延续

1.高校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知识体系, 其能够将传统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弊端优化。传统的高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教育方面的发展, 从而忽视了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的建设, 而素质教育中其不仅能够将原本的知识传授持续重视, 也能够在其基础上做出改变, 使专业素质教育不再是高校教育中的唯一重点, 其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参与学习的课程, 也能够根据该理念来优化学科课程比例, 使学生能够在高校教育中掌握多重技能。此方面体现最为明显之处在于, 素质教育支持高校开展选修课程, 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取第二学位的机会和平台, 如此一来也能够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在第二课堂方面, 素质教育也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其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意愿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并且在学习中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也能够增加学生今后的就业机会。

2.高校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能够使学生将“活到老, 学到老”的理念贯彻到生活和工作中。如今社会发展速度飞快, 在此种情况下若学生只是依靠在高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不再丰富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 只会加快其被就业单位淘汰的速度, 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始终充满热情, 能够使学生将终身学习当作人生信条之一, 这无论对于学生就业, 或是对于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来说均十分重要。

3.高校素质教育摈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而是以“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来开展教学, 其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 使其能够为实现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高校积极开展了教学活动, 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熟悉就业环境和就业要求, 同时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集体精神, 而有些有条件的高校会在相关的基地中为学生创建更加逼真的职场环境,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职场问题时的反应能力和解决能力。

(三) 高校素质教育兼具普遍性、针对性以及创新性特点, 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1.素质教育中将课程计划方面做出了改变, 如今在高校教育中, 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形成了良好的比例, 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后及时接受到实践培训, 这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说至关重要。不难发现, 我国很多大学生在校时各项学科成绩均十分可观, 但当其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却难以尽如人意, 此种情况即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导致很多高校均将重点放在教学成绩中。另外, 素质教育中将评价机制方面做出了优化, 如今实现多元化评价才是各大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体制, 此种评价体制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自身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也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2.创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高校教育应时刻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而素质教育恰恰使创新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在进行创新教育时, 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也能够开动思维就同一个问题研究不同的解决方案。如近年来在高校广受关注的项目式教学, 其在网页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中均得到了应用, 并且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此类教育能够在开展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并且通过不断的尝试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高校素质教育响应大学生个性需求,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对于教师团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 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优化教学体系, 同时, 此种教学理念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包括其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以及其对未来就业方面的渴望和畏惧, 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素质教育的内容来正面或侧面回应学生的问题和困扰, 使学生对未来能够充满希望, 也能够明确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

2.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各个学科学习的兴趣, 也能够不断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方面, 学生具有自我发展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其是促进自身不断进步的摇篮, 也是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信念。

三、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教育改革后我国已经拥有了多种教学手段, 在素质教育方面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开展素质教育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改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强调素质教育理念, 并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该观念来优化教学手段; (2) 丰富课程设置, 在素质教育方面应做到课程安排合理, 摒弃以往理论教学为主的思想和教学方式, 使学生能够充分将理论寓于实践; (3) 启用项目式教学, 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 研究关于高校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作用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不仅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 更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我国一直以来均被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困扰,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不断加大教育建设, 如今该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但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各大高校也依然在为此方面而不断努力, 素质教育的开展无疑推动了此方面发展, 但在此方面依然存在不小的可上升空间, 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善战.探析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 25 (6) :16-18.

[2]林娟.浅谈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0) :157-158.

[3]刘淑媛, 阮方明.高校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作用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4) :25-28.

[4]潘素芳.浅析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4) :283.

[5]顾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4 (6) :80-82.

上一篇:学术英语论文摘要下一篇:暴雨受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