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共12篇)
职业素质 篇1
一、职业素质竞赛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职业素质, 我们认为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训练、社会实践、环境影响、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内在身心特性和稳定基本品质。职业素质竞赛则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引领下, 主要面向高职学生举办的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 以提升参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各类学生竞赛。
职业素质竞赛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求, 对各类学生竞赛进行有效整合和设计的结果, 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特点:
(一) 针对性
职业素质竞赛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比赛形式选择和内容侧重方面。职业素质竞赛在设计形式和内容时, 必须以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引, 使竞赛的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情感;在竞赛内容中融入职业、行业、企业的因素;在竞赛形式上多采用接近工作实际、符合未来岗位特点的组织方式, 使参赛学生在竞技的过程中也能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增强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受益度。
(二) 实践性
职业素质竞赛属于实践教育的范畴, 源于实践、重在实践。竞赛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和工具, 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在职业素质竞赛中找到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的活动载体, 在课堂教学、实践等途径之外, 找到更适于学生自由发挥、提高水平的活动形式, 并在实践中将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思想、知识和技能, 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身心素质和稳定品质。
(三) 系统性
职业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 既有显性的方面, 如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储备等;也有隐性的方面, 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两者缺一不可。职业素质竞赛在内容规划时, 须充分考虑职业素质提升各方面的要求, 整体布局、系统考虑, 力求使竞赛类别包括素质提升的各个方面, 有侧重但不偏重, 形成有机衔接的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扩大竞赛活动的受益面。
二、职业素质竞赛体系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职业素质竞赛体系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求, 对各类职业素质竞赛进行有效整合和整体设计后, 形成的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竞赛组织系统;其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具有如下作用:
(一) 引导作用
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可根据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需求设置竞赛内容,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策划竞赛形式, 根据学校条件集合优势资源, 把分散的竞赛活动进行整合设计, 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认知职业素质的内涵;引导学生投身实践, 指明提升素质的道路;引导学生面对挑战, 搭建素质比拼的舞台;让高职学生认识到挑战随时存在、竞争永无止境, 不被一叶障目、不做井底之蛙。
(二) 激励作用
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可以把学生变作认知和实践主人——参赛选手, 充分发挥他们在提升职业素质中的主体作用, 利用他们获得成功、赢得挑战的心理, 将提升素质的任务从外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激发他们认知、探索、提升的兴趣。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激发高职学生提升素质的兴趣, 提供获得成功的经历,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发展愿望, 激励他们走上一条向上的人生路。
(三) 拓展作用
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不仅有效拓展了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还在深度和广度上突破了课堂教学、实训实践等其他模式的限制, 使更多学有余力或积极进取的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 尤其是很多校内职业素质竞赛都与全国、全省的大赛紧密衔接, 为学生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平台上锻炼提高提供了有效渠道, 使高职学生有更多机会争金夺银, 崭露头角。
(四) 评价作用
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既是一种推进素质教育的举措, 又是一种评价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方法。所谓“不比不知道, 一比就见效”, 学生通过公平竞赛和公开竞争, 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其某一方面的素质水平;而通过职业素质竞赛体系各方面的活动, 就能较为客观、全面的掌握自身职业素质的构成特点和强弱分布, 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评价自身水平提供依据, 还能为企业挑选聘用人才提供条件。
三、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的意义
高职院校通过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促使学生早日实现“学校人”向“企业人”、“劳动者”的转变, 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技术迅速进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 只有依靠自身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 并在工作中体现出高人一等的职能能力, 才能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和岗位转换适应能力。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和岗位转换的频度越来越高, 只有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 才能始终保持清晰的职业理想, 具备稳健的心理素质, 将职业、岗位转换的过程变为在深度、广度、力度上不断增强自身职业能力的过程。
再次,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高职学生如能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提高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 掌握好自主创业的专业技能, 是完全有可能弥补与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力差距的, 充分发挥他们动手能力强、职业定位务实、敢于吃苦耐劳等优势, 实现自主创业的理想。
综上,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 应该高度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在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积极发挥职业素质竞赛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使学生更好地提升就业竞争力、职业和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 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职业素质竞赛作为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学生竞赛活动, 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特点;通过在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可以充分发挥其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引导、激励、拓展和评价作用, 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质,竞赛,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于桂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 2007 (29) :72-74.
[2]戈玲.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3, 22 (5) :139-142.
[3]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111-112.
[4]马建荣.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 18 (4) :121-123.
职业素质 篇2
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技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谈
摘 要:自古以来,教师都把“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天职,在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技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角地位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职业道德的内容,重新树立职业道德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职业道德 创新型 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实施已经20多年了。社会进入到21世纪,素质教育到了创新发展时代,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因而对技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职业道德内容的准确定位
自古以来,教师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天职。正是在这种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下,师道尊严成了永恒的信条,教师也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唱主角。而在推行和实施新型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仍然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全体学生的热爱和本身职业道德的修养,但特别强调在热爱学生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要与家长密切合作,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特别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共同教育学生的整合作用。
这样,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和要求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教
育过程中的教师唱主角的地位就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天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它是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创办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职业道德理念的重新确立
教师是学生的“天然向导”,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为人师表。因此,在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应确立以下教育理念:
1、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做科学发展教育观的忠实践行者
从毛泽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到邓小平教育要“四个面向”,到江泽民“三个代表”,再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重要思想指明了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每个教师都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天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宗旨,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科学发展教育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争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排头兵。
2、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
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是先导,关键是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带领学生学会做事,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巧,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形成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的教学观,依靠和相信学生
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型教学观,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不足和缺点,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发展欲望。教师只能引导他们,向他们介绍学习方法和展示知识的魅力,相信他们不管差异有多大,都具有发展和形成自身价值的可能。
4、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动态向上的教学氛围
应该说课程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育理想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主要桥梁。但创新型素质教育认为:教育不应单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强调对学生理智发展的开发,强调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和情感价值的培养,强调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塑造。因此,应该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乐观向上、动态生成的课堂氛围。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除了强调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自身道德修养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业务素质,这就是职业道德素质。
第一是掌握有效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不仅表现在量上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要在质上有所提高,即注意它们是不同学科有机整合的知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调查 篇3
当前,尽管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很多途径和手段进行培养,但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现状,笔者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师生、校企合作企事业单位领导及企业一线班组长及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3份,有效回收率98.3%。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存在着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不到位,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发展现状
笔者选取的1000名调查对象覆盖了6类人群,其中包括:65名企事业领导、120名企业一线班组长、130名学生家长、35名高职院校领导、110名高职院校教师、540名高职生。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方面。在统计调查数据时,根据被调查对象与学生职业素质关联程度,将调查对象在数据统计分析中比重分成两类,一类主要是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一线班组长,所占比重为1.5;另一类是学生和家长,所占比重设为1。同时针对参与调查主体,笔者对问卷中素质点排序及重要性选择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处理,将认为不重要因素从素质点的数据排序中剔除,标注为0,即该调查者认为此项不重要,不参与排序;将所有排序项目按自然数顺序重新排列。调查的数据采用标准 AHP 层次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建立素质点的判断数据标准,最终得到各素质点的综合比重。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笔者发现6类调查对象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仍然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校企文化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
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6类被调查对象在问卷所列的50项学生职业素质内容时,均按照自身的理解进行了选择和排序,所选的素质内容多少不一,排序也各异。在各类调查对象所选排列在前10项职业素质中,只有健康状况、诚实守信、学习能力3项是完全一致的,一致性只有30%。另外,不同调查对象所选的排序为前3名的素质内容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素质要求,但对比后只有“健康状况”这个素质点是所有调查对象一致选择的。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尤其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与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在校学生之间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还有一定差距。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较为片面。在对不同类型调查对象的问卷统计中发现,有35%的企事业单位领导,67%的企业班线长,29%的学生家长,37%的在校学生认为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仰、政治立场等素质要求,不应纳入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中。但高职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上述素质要求的培养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家长和学生,他们在考虑职业素质内涵时,更多是从自身的认知和感受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职业素质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目前,职业素质内涵具体包括什么,不同调查对象对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不同。此次问卷调查中,笔者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调查对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现状,将目前与职业素质相关的50余个职业素质点纳入到问卷调查范围内。通过统计发现,在6类调查对象中所选的职业素质点有多有少,排序有前有后,素质点选择一致性只有67%。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统计计算,显然无法科学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进行全面描述和界定,更无法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议
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注重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同时,采取很多措施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但由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界定不明确、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实际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距离用人单位和企业都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结合此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对于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正确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直接影响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所在家庭的安定和幸福。高职院校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定位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时,应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吸纳更多与高职教育有关的主体参与,听取不同声音,吸纳不同意见,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和企业将直接面对高职毕业生,对学生职业素质状况的反应和评价更为直接和实际,因此在对意见进行梳理和分析时,应更加注重他们意见和看法,在最大限度上确保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确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描述和界定上,在广泛征求不同群体的普遍意见的同时,还应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经济社会对职业素质要求,以保证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更加全面,不出现明显的疏漏。
提高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领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推动者,他们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的效果。学校领导应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旗帜鲜明地强化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在课程体建设、教学组织实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落实和推进,使学校形成注重浓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氛围,为学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积极转变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理念。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赖于职业院校教师言传身教。职业院校教师应自觉加强对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认识,提高对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提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的同时,主动将职业素质内涵融入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行业文化的有效对接。行业、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种源泉,将行业、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进行对接,可使得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真实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实际过程中感触更深,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进一步缩小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浅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篇4
1、职业素质的概念
职业素质就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 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的基本品质, 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合作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反应迅速、判断准确的思维能力等。
2、职业素质的构成与职业道德特点
职业素质由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构成, 其中职业道德是素质的核心。那么, 什么是职业道德呢?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有以下特点: (1) 行业性是职业道德区别于一般道德的显著特点: (2) 广泛性是针对所有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的; (3) 实用性是指职业道德与职业岗位的特点相适应; (4) 时代性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鲜明特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社会各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及传统习惯等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有自己的特点, 职业道德规范也不尽相同。
3.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3.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3.1.1 从小事做起, 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是通过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养成的。
3.1.2 从自我做起, 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自律的结果。因此必须从自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严格自律。
3.2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3.2.1 增强职业意识, 遵守职业规范
这是对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也是从业者能够施展才华, 使职业成功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3.2.2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是从业者进行职业活动, 履行职业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技术能力, 包括处理业务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等。
3.3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3.3.1 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职业情感
情感是产生行为的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 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必须从培养职业情感入手。所谓职业情感, 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好恶、羡慕或鄙夷情绪和态度。社会实践是培养职业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3.3.2 做学结合, 知行统一
在社会实践中, 我们要把所学的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在职业实践中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而获取的正确认识, 运用到职业实践活动中去,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知行统一。
3.4 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3.4.1 体验生活, 经常进行“内省”
所谓“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批评,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那么如何“内省”呢?首先, 要严于解剖自己, 客观的看待自己, 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其次, 要敢于自我批评, 自我检讨,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第三, 要有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决心,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3.4.2 学习榜样, 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 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 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它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自觉道德意识的体现。道德修养, 根在实践, 贵在自觉, 重在坚持, 难在“慎独”。培养“慎独”精神, 要在隐藏、细微的地方下工夫,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防微杜渐, 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
3.5 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3.5.1 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信念
道德知识的简单累加并不能使人产生修养上质的飞跃, 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使我们学习的职业道德知识内化成职业道德信念才行。所谓内化, 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思想、情感、意志和信念。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现实性、正义性的深刻而有依据的笃信,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
3.5.2 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外化, 是指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 在职业行为中, 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时代的嬗变使改革的浪潮波及到校园,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校园和社会协奏曲的主旋律。中职生只有树立起广泛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才能在市场竞争能力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培养职业道德从职业素质的概念、职业素质的构成与职业道德特点及培养职业道德行为的途径和方法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以期和同行共勉。
编辑的职业素质 篇5
刚入行的同志,往往把编辑看成就是修改别人的文章,其实这种看法太狭隘了。其实,编辑的职能包涵很多方面,需要有相应的职业素质。我这里主要讲六个方面:
1、首先要做合格的记者。就是说,我们在编辑别人文章之前,首先自己要能写出漂亮的文章。试想,我们自己的文章尚且写不好,又怎能对别人的文章开刀呢?要知道,很多作者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文章的问题发现不了,那就是编辑失职;文章本身没有问题,被编辑修改之后,出了问题,那就闹出笑话了。
2、具备选题策划能力。我们知道,西方的媒体,编辑都是资深媒体人士,而记者都是刚刚入行的新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记者是只管采访的。采访之前,编辑要给确定选题,并且指派任务,记者采访之后,有时候甚至连成型的文章都不必写,只须将采访提得资料提交就可以了。采访之外的一些事情,都是由编辑搞定。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体选题策划的能力。选题策划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想,只要做到四点就可以了。
第一,要对所服务媒体的深刻把握,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专业媒体,一定不能脱离媒体的内容定位。比如说,我们是公关专业杂志,要做营销方面的选题,就要衡量了,这个营销话题,是着重于营销传播,还是着重于营销要素中的产品、渠道、价格,如果是后者,我们就不能做。我们还要对自己负责的各个栏目有准确、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各个栏目的表现形式,例如文体、文字风格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各个栏目的内容定位也大不相同。作为责编,对此要胸有成竹。第二,要对行业的深刻把握,例如我们,作为《国际公关》杂志的编辑,一定要对公共关系专业比较了解;同时,还要对行业的动态、大势以及业内公司的基本情况,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宽的视野甄别选题。
第三,要有创新的眼光与思维。以前做过的,别人做过的选题,我们尽量避免重复。选题有新意,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媒体水平,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当然,这一点,不是绝对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我们不怕重复。第四、我们在策划选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如果选题想得非常理想,非常庞大,但是执行起来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或者非我们的人力、财力所能达到的。这也不是一个好选题,那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只能望理想的选题而兴叹了。比如我想做一个权威的行业薪酬调查报告,以我们目前的能力与人力,肯定做不到。
3、编辑要有超越一般作者和记者的语言功底。语言功底对于文字工作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呢?我想,只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就差不多了。
一是大量的阅读。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好的杂志、书籍,甚至是一些文学书籍,比如金庸的小说,又有趣,有能获益。
二是把握一个原则:精简。精简有几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语句、文字不重复,一步到位;第二可有可无的文字一律不要;第三是多分句,一个很多的句子,截成两句、三句,就精炼得多,读者读起来,既不费力,又有节奏感,铿锵有力。
三是有变化。其实,文字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所有现在很少有人提倡。但是我个人感觉,有变化才有意思。文似看山不喜平,太平淡、稚嫩的文章,体现不出我们的水平。所有我们在遣词造句时,应该有意识地争取一定限度上的变化。但是,变化如果过分了,甚至出现谬误,那就是矫情、矫柔做作了。
4、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说起逻辑,给人感觉有点高深莫测。其实,逻辑很简单,只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气呵成。我们自己作为读者,在读一篇文章,一定不希望这篇文章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纠缠,回环往复,不断地出现同样的意思。只希望文章一气呵成下来,明明白白。
第二,承上启下。古代的文人讲文气,到明清的时候考试要做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八股文历来饱受诟病,其实本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中国人拘泥僵化,不太懂得创新与变通。为什么说八股文有道理呢?因为,按照八股——就是起承转合等八大块,做出来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无使断绝,每一句话,第一段意思,都是承上启下,没有突然断开、让人莫名其妙的感觉。当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提倡八股文,但是,承上启下,思路清晰,无使断绝,仍然是文章的判断标准。即使是用什么蒙太奇手法,或者像做诗一样讲究跳跃,但从整体上来讲,文章每一段,一定要有规律可循。
第三,围绕主题。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有明有暗;而实际上,合格的文章,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是小主题。这个小主题,是服务于大主题的。也就是说,合乎逻辑的文章,通篇文章的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不能脱离文章主旨,当然,有时看似不相关,但有暗合;而在每一段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为段落主题服务,不能脱离段落的小主题。后面一点,也许你们平时没太注意,但你只要简单想想,或者对照一下文章就知道了。
5、制作好标题。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做一个好的标题,只要把握三点就可以了。
第一,准确。有一个误解,认为标题的准确是指对全文进行一个高度精炼的概括,实则不然。如果能做到对全文进行一个高度精炼的概括,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这一点,往往很困难。那么,标题如果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或者是这篇文章最具代表性的意思、语句,也是可以的。
第二,精炼。这一点好理解,就是不要太长,尽量不要“的”、“了”之类的语气词、介词、连词,读进来让人感觉朴素有力。
第三,新意。标题不能太平。有时候,很平的标题,往往很实在,但这样让人感觉我们没水平,我们当然不希望别人以为我们没水平了。因此,我们要在立意上、遣词造句上,力求创意。
6、要有版面的感觉。我在这里讲编辑要有版面的感觉,不是越庖代俎,抢美编的饭碗:)在整体版面上,标题、图片、色彩,版式,编辑要有感觉,做到心中有数,与美编协商处理。但是,还有一种版面是美编无能为力的。各位在其他媒体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很多文章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种组合,不但与图片进行组合,还与图表、链接、抽象设计进行组合。这种组合的文章,读者看起来既方便,又美观。这就需要编辑在编辑文章、写文章时,要有版面的感觉,这篇文
章需要图表吗?图表怎么做?需要什么样的图片和设计?如何将这些元素进行适当组合?想好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与美编分工合作开展工作了。
二、编辑的操作步骤
我这里讲的编辑操作的步骤,不是指整体上的编辑工作,而是说我们在面对一篇文章时,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将投稿或者约稿以适当的形式呈现读者。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工作习惯,不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仅供参考。
1、速览。作为编辑,我们肯定要面对大量的约稿与投稿。实际上,大多数媒体,投稿采用的概率是相当低的。因此,我们没有精力对于每一篇稿件都仔细阅读、研究,以判断是否能用。那么,我们在面对稿件的时候,首先要进行一次速览,大概用两三分钟的时间,看文章的标题、立意、主要观点、关键词、段落大意,我们看过这些之后,就能决定此文可否进行入编辑的流程了。
那么,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的标准是什么?在此,我分为五个方面简单讲一下。
1)定位。定位是指文章是不问符合本刊的内容定位。作为我们杂志,如与公关行业与专业无关,首先就毙掉了。
2)观点。媒体是舆论平台,我们欢迎观点交锋,欢迎百家争鸣,也欢迎非主流观点。但是,我们的杂志上不能吹鼓错误的观点,尤其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我们有的编辑加入行本刊时间短,对公关专业与行业都不甚了解,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3)专业。还是刚刚所说的,作为专业杂志,在我们的能力与权限范围之内,一定要力争文章的专业性。对于那些非专业的甚至会产生误导的观点,或者专业浅薄过时的提法,我们要能准确甄别,有所扬弃。例如,至今社会上很多人还认为公关就是讲礼仪,公关就是搞关系,或者高级一点,公关就是与媒体打交道。。我们作为公关专业杂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常识性错误。
4)公正。一篇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不是在于吹捧一家公司、一个人?简单地说,是不是一篇软文,从文中的表达方式,名称的提及率,内容的均衡等几个角度就可以看出来。
5)文字。为什么将“文字”这个衡量标准放在最后呢?因为,我认为对于作者来说,重要的是文章的主题、观点、例证、逻辑等,而不是文字。作为编辑,我们有责任为好文章润色。但是,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文字糟糕之极以至于无法修改,那也可以考虑放弃。
2、通读。决定一篇文章采用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第二步——通读的阶段了。通读是指我们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阅读。目的是全面衡量这篇文章的质量。在通读的时候,一般不用动手修改,通读之后,对于要编辑的文章心里已经非常明了了。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篇幅了,同时要决定用几P,这样我们就知道需要多少字,并动手删除。另外,文章的逻辑如需调整,也应该在这时候动手。
3、精编。这是我们处理一篇文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费时间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要对作者的文章进行逐字、逐句、逐标点地修改,调整文章段内逻辑。
4、标题。标题主要是指大标题、副题,以及文内小标题。关于标题的制作,在前面已经详细讲过,在此不赘述了。
三、编辑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说的编辑要注意的问题,不是媒体编辑通用的问题,而是我在审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提一下,引起大家注意。
1、不求甚解。很多刚刚入行的编辑有这样的习惯,当他们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似懂非懂的语句,甚至是不认识的字,没有一点警觉,大开绿灯。想想,如果编辑自己都不明白,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读者就一定明白呢?错误也由此产生。所以,大家要对于所负责文章中所有的专业术语、语句、文字,都要理解,不明白就问。
2、逻辑混乱。我想,一篇文章的逻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文章的整体逻辑、段落逻辑、文字逻辑。关于逻辑的一些观点,我也已在前面讲过了。
3、观点谬误。前面“编辑的操作步骤”中已讲过。
4、不够细致。其实,我们编辑一篇文章结果怎样,一小半取决于编辑者的水平,而一大半是取决于我们是否足够用心,足够细致。我想,我在第二部分讲的“编辑的操作步骤”,如果大家真正认真地执行,相信大家都能编辑出好的文章。
论职业院校教师需要的职业素质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建议
2014年年初,笔者有幸被当地企业宇汇商贸聘请为技术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企业一线实践。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无穷魅力,也慢慢发现校园象牙塔和真实社会的格格不入,如果教师不能做好教学引导,不能传授实用技能,只是一味照本宣科,那么那些孜孜不倦,努力专研的职校学子,可能一出校园即被淘汰。因此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具备专业的职业素质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职业教师需要的职业素质
1、教学应以就业为目的,以实用为目标。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也要多强调实用性。因而,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实用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必备技能。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实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实用”。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2、职业道德教育仍是重点。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面是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群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而教师自身的优秀职业示范、优良传统品德会在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受益终身。
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二、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的差距
1、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3、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變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鼓励教师假期一线进修。笔者就是因为参加了这次一线进修实践,才有所感悟。在宇汇商贸的团队工作中,获益良多。职业学院的教师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到企业、产业部门中去踏实工作,职教师在和实践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成为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技术质量高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教师还能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
参考文献
[1] 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2] 张隽波.职校教师应有的五种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3] 姜振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职业素质 篇7
一、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职业道德观念淡泊 , 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非常淡泊, 凡事都只从个人利益考虑, 稍有不如意便牢骚满腹、消极怠工, 既不爱岗, 又不敬业, 怕苦怕累。他们向往的工作是:工资高, 工作轻松自由、没有压力,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舒适, 上司和同事对自己客客气气, 出了差错也不会挨骂受罚, 等等。企业是创造财富的地方, 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一个刚出校园、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怎么会对企业提这样那样的要求? 在与企业管理人员交谈中我们发现, 能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是否服从公司管理在企业心目中是第一重要的。
部分学生在择业时, 对这个单位看不上, 对那家企业不满意, 有时被某企业录用了, 又觉得后面可能还有更好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就业机会。有人听说某某同学就业的单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的好, 就急着跳槽。他们常常看不到自家公司的优势, 总喜欢拿自家公司的不足比别家公司的优点。实际上每家公司的条件、待遇都不尽相同, 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比如电子行业、服务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都各有特点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发展潜力和收入待遇都有不小差异, 既然自己选择某一行业, 想学会这门技术谋生或创业, 就应该经得住艰辛和考验。
2.盲目从众心理。一些学生就业时存在“跟伴 、随大流”的心理, 实际上这是年轻人不成熟的表现。有些学生来学校读书时就是如此, 喜欢邀伴一起来学校读书, 在学校里希望他们能同班、同寝室。就业时也希望这样, 几个好朋友能进同一家企业就业, 有些人甚至宁愿放弃自己进更优秀企业的机会, 也要到有好朋友做伴的企业就业。还有一种盲目从众的情况:一批学生在某企业就业, 其中某人因自身原因要辞职, 又不想独自一人离厂, 便设法鼓励其他同学与他一同辞职, 这就导致多人集体辞职现象。这不仅造成用人企业对学校学生产生不良的印象, 而且事后学生常常后悔莫及。
3.不珍惜第一份工作。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是学生期盼许久的事情,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人生第一次的就业机会是非常珍惜的。但一部分人并非如此, 他们对自己的第一次就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可能因试用期工作不努力被公司解聘, 或因一些小矛盾便轻易辞职, 也有人轻信他人信息, 辞职后想去找更好的公司, 甚至个别人想“轻松挣大钱”, 结果被传销机构骗去做传销, 等等。
4.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国有国法 , 家有家规”。学生在学校里要受到校规校纪的约束, 进入公司就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在学校里学生出点差错, 老师总是以教育为主, 会给学生许多改错机会。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 一切以创造经济价值为前提, 没有足够的人力监督和教育员工, 对员工的过错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纪律。学生在学校中常见的违纪行为, 如:迟到早退、不按时就寝、寝室卫生脏乱差、饭菜乱丢乱倒、说话不讲文明, 以主打架斗殴、偷盗行为, 等等, 都可能受到企业的处罚, 甚至被解聘、开除。
5.怕苦怕累 , 缺乏上进心。虽然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大多都有要认真工作、追求事业成功的心态, 但有些人常常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工作辛苦一点就喊苦叫累, 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自甘落后, 缺乏上进的勇气。没有奋斗的目标, 上班没有激情, 热衷于打桌球、上网玩游戏聊天, 日子是得过且过长期如此, 个人的事业发展自然是一事无成。
6.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现代社会 , 处理好工作、生活中与周围人员之间的关系, 对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学生在就业中因未处理好这类关系, 导致每年都出现离厂的情况。有些学生抱怨:企业主管对别的同学还好, 对自己的态度却很差, 动不动就责骂, 有时大家一起出了工作上的差错, 挨训斥的总是自己, 别人可能没事, 等等。这些学生总是抱怨自己受到不公, 从不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7.其他问题。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 如: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 工作不按公司操作规程操作出现的安全问题, 轻信他人言语而上当受骗, 缺乏与教师、家长联系, 等等。
二、实施职业指导教育
为研究在就业过程中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状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 在结合分析历年积累的资料的基础上, 制订出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实施计划。从本校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几家企业中抽取100人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68名实验班学生接受职业指导教育, 32名非实验班学生不接受职业指导教育)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就业状况都不是很满意, 普遍存在就业理念、职业道德素养、择业观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 产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社会影响因素、学校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自身因素。
针对影响学生就业状况的学生自身因素, 研究小组与用人企业管理层沟通, 共同制订出校企联合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实施方案, 由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实施职业指导教育。
三、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工作, 我们发现:在就业过程中接受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对象, 他们的就业理念明显更新, 工作业绩有了明显提升, 普遍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他们的具体表现归纳如下:
1.更新职业道德观念 ,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 懂得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这些学生意识到, 无论在本地企业还是在外省企业就业, 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他们在就业工作中不再浮躁和迷惘, 能静下心思考自己的未来,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明白要“先立足、后立业”、“先求生存, 后求发展”的道理, 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机会懂得珍惜。许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 纷纷制订了奋斗目标和奋斗计划, 并表示要力争逐个完成、实现, 通过积累一个个的小成功, 最终获得事业的大成功。例如有一名数控专业手的男生, 给自己确立的十年奋斗目标是创办一家自己的小型机械加工公司, 为此他制订了这样一个奋斗计划: 在就业的第1—2年基本掌握机械加工的操作技能, 第3—5年学会编程、维修等核心加工技术, 第6—8年了解原材料的采购要领, 摸清产品销售渠道和技巧, 与客户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第9—10年利用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金, 做好筹办自己公司的各项准备。力争用十年时间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确定了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达到的奋斗目标, 又有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这些学生工作的心态就比以前稳定多了, 对工作岗位也不会太挑剔, 他们觉得无论什么岗位都值得自己去学习和做好。如此, 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工作业绩自然就得到较大的改善。
2.遵守规章制度 , 端正工作态度。有了正确的就业理念 , 有了自我奋斗的目标和计划, 工作态度就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些学生能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对待工作的态度由以前“不愿干、被动做”逐步变为“愿意干 、主动做”, 认真努力工作会获得好的工作业绩和回报, 进一步激发工作兴趣,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工作与良好回报的良性循环, 使得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自信, 更加能够吃苦。在工作中, 当面对艰辛和困难时, 他们通常会通过良好的自我激励克服这些困难。当然, 部分学生的工作状态会因信心不足而出现反复会发出一些消极言论或出现消极怠工情况。对于这些学生, 研究小组成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介入, 给予合适的引导和鼓励。经过自身的思想斗争, 大多数学生都能激励自己, 努力克服困难, 实现奋斗目标。
4.用人企业对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有了更多期待。由于职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工作业绩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使得企业对加强职业指导教育非常认可, 并有了更多的期待。企业管理层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力度, 并希望研究小组教师对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开展这类教育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 中职学校如何利用职业指导教育解决学生在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当今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次研究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得到了企业与学生的认同, 但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我们将思考在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将研究重点放在进一步更新毕业生就业理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 争取将来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曾谷松, 李恒昌.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指导的操作与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段玉强.走出校门前的一堂必修课.中国经济出版社.
[4]黄邦华.就业与创业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
[5]王志洲, 李树斌.职业生涯规划.人民邮电出版社.
[6]吴增强.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上海教育科研, 2008-6.
[7]席翠平.做好现在的工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8]吴甘霖.一流员工的职业素养.机械工业出版社.
浅议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角色 篇8
一、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 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 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被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 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 也可称之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影响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首先, 从教师自身来看, 有三个因素与其职业责任感受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即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和教学效能感。其中,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判断。其次, 从客观因素来看, 社会宏观条件、学校内部的客观状况、学校气氛、人际关系和总体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 都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 社会宏观条件越有利于教育, 学校的客观条件越好, 风气越正, 人际关系越融洽,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
二、知识水平
1.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 这是人们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2.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3.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 (2) 关于教与学的知识; (3) 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研究表明, 目前的教师中, 无论职前教师还是职后教育, 他们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不够好,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教育观念
1. 教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 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
2. 教师控制点:
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一般来说, 倾向于做内归项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结果上也更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倾向于做外因的教师则更可能怨天尤人, 听之任之, 在结果上也更消极。
3. 对学生的控制:
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教师可能主张极端家长制的做法, 相反, 有的教师则可能倾向于民主制的做法。实际上, 教师一般并不处于某一极端, 而是处在两者之间的某一种结合点上。但优秀的教师会趋向于和学生建立民主友好的关系。
4. 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压力过大时, 将会表现出
工作迟缓、旷工、烦躁以及对人缺少关注等。教师职业的众我冲突是引发教师压力与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的不同, 教师工作成效的潜在性, 教师自身价值观与教学中所寓的价值观的冲突等, 都可能引发压力与紧张。但是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概念, 那他就会较少受他人期望的影响;一个教师能与同事愉快合作, 那他便可能少些紧张和压力感。
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研究者认为,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
五、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
1. 教师的教学行为量否明确。
2.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
3. 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来进行的。
4.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 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综合起来看, 上述五种教师素质成分并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教师素质系统的复杂结构, 而且, 这个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的结构。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的角色, 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担任着行政管理的角色。例如: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 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 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学习小组等, 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和舆论, 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评价学生某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 并实施奖励或惩罚等等。
此外, 教师还兼做心理向导的角色, 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往。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帮助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 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职业素质 篇9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等职业素质主要由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五个方面组成。
1.1 思想政治素质
是最重要的素质。是从业者在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和水平。人生观、价值观, 决定一个人进行怎样的职业生涯设计, 决定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否积极向上和价值高低, 是从业者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培养的中职学生应具有爱国主义、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经受严峻考验的优秀品质。
1.2 职业道德素质
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和水平。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点, 健全社会信用, 培养从业者的诚信品德,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能否推进的重大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为学生自己播下成功的种子, 为她们或他们插上高飞的翅膀。
1.3 科学文化素质
是从业者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水平。在现代社会里, 任何人的职业素质都是以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就人的整体素质而言, 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 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职业素质的优劣。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履行应尽得道德责任,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4 专业技能素质
是从事某种职业活动, 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状况和水平。专业技能的形成是以专业知识的理解内化为基础的。而专业技能又是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中职学生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才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实现人生价值。
1.5 身体心理素质
是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状况和水平。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一个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调节自我的能力, 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制约着其他职业素质发挥的程度。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种目标决定了中职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 同时也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改革方向。除此之外, 职业素质还应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培养民族创新精神, 造就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素质的几个方面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是成就事业的支柱。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 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 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不可能胜任相关的职业。专业技能素质是关键, 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才能在工作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身体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前提条件, 只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其他各种素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创新实践能力是根本, 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才能成功恒久一番事业。
2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
2.1 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职学校要培养的是应用性具有创新实践精神的人才, 应充分发挥学校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严格按照中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的要求, 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因而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用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武装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
2.2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中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
2.2.1 大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爱生、勤学、奉献”是教师应具备的崇高的思想品德。
2.2.2 扎扎实实继续推进教师系列达标活动和优质课活动。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职业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 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2.3 建立素质教育导向的新的评价制度。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 就是片面地用考试分数、评价学校教育质量, 评价教师的工作, 形成对基础教育的负面导向作用。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摸索、探讨、建立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从办学方向、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 从教书育人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职学生主要是学习各种特长、技能, 对于他们的评价主要从多方面进行, 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评价。
2.4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创建新的中等职业技能学校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
中等职业技能学校应积极探索心得教学模式, 现在的办学主要是联合办学, 一书多证制等。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求教师结合社会所需, 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课程可以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增设并开发一些综合课和新兴课, 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在此基础上, 课试行学分制, 鼓励学生参加“第二专业”和“第二学历”的学习, 这样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长, 更有利于团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五、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环境,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学校应大力投入资金, 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科技、文艺、体育活动, 社会实践及各种能力锻炼活动, 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我校现有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修理车间、烹调基地、美容基地、等场地。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学习, 心理咨询和毕业就业指导。经常举办各类讲座,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小组, 进行各类竞技比赛:烹调比赛、美容比赛、汽车修理比赛。以上各种形式都能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厂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 篇10
同普通教育比较, 职业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满足人的职业技术学习需要, 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职业教育的价值是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姜大源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果就是学生个体职业能力高低, 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种要素的整合状态。学生技能形成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学生能否凭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顺利谋到一份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 不仅关心学生的在校学科成绩, 更需要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和其他与就业相关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就业平台, 通过建立评价模型, 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甚至学生的情感因素等, 做出比较客观的全面评价, 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毕业生评价信息。
二、模糊综合评判的定义
评判是指按照给定的条件对事物的优劣、好坏进行评比、判别。综合是指评判条件包含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因此, 综合评判就是指要对受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不能用单一的因素完成对某一事物的客观评价, 而必须通过对多种因素的全面考虑和分析, 从而给出综合评价。综合评判是模糊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软科学领域里。所谓的模糊 (Fuzzy) , 是指事物差异中间过渡的不明确的现象, 它表征对象在认识活动中的分辨界限是不确定的, 即无法精确地描述对象在类属、形态方面的定义。要描述对象的模糊性特征, 需要运用模糊数学, 通过模糊数学分析, 实现由模糊向精确化的转化。模糊集合理论摒弃传统的二分法, 即属于或不属于, 而是用某种程度属于, 即隶属度 (Grade of membership) 来表示。而隶属度是表示某个东西属于模糊集合的程度。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对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做出总评价的一种定量化的数学方法, 它以模糊数学为运算工具, 在确定各指标和子指标的权重系数的基础上, 构建单因素评价模糊矩阵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根据模糊数学的合成原理, 计算出最后综合评价得分, 从而确定评价对象的等级。
三、使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允许同学和班主任教师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各级指标输入成绩, 然后系统根据综合素质的评价模型, 给出可以获得毕业生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等级, 该评价等级将作为就业决策和就业指导的重要参考。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中, 指标选择与指标系统的构建非常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关系到能否为毕业生提供一个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指标应该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为了使本指标体系合理、科学、实用, 本研究分以下两个步骤确定各项指标, 同时很好地保证了指标体系的信度。
第一, 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理论学习, 参考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教材, 各人事部门对员工的培训教材, 与职业教育专家讨论研究, 听取专家意见, 全面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建原则, 提出初步的各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第二, 对指定的评价指标进行充分论证。请企业人力专家、各学校就业部门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对指标的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等进行深入地调查, 对反馈意见进行认真研究之后, 重新整理出如下指标体系。
1. 专业技能
(1) 动手能力
(1) 实际操作灵活;
(2) 完成作品质量;
(3) 完成作品速度;
(4) 实践经验。
(2) 创新能力
(1) 求新意识;
(2) 作品有新意;
(3) 不畏困难, 主动探索;
(4) 能影响别人看问题的角度。
(3) 专业基础
(1) 基础知识扎实;
(2) 专业知识广泛;
(3) 专业学科成绩;
(4) 热爱本专业。
2. 潜在的职业素质
(1) 诚信品质
(1) 为人正直;
(2) 有责任感;
(3) 与人相处有信誉;
(4) 考试不作弊。
(2) 团队合作能力
(1) 热爱集体,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 有集体意识;
(3) 在集体作品设计中, 能积极推动项目的进展;
(4) 懂得与人分享。
(3) 沟通能力
(1) 善于倾听;
(2) 善于表达;
(3) 在新环境里不怯场;
(4) 与人相处愉快。
(4) 时间管理能力
(1) 做事情有计划;
(2) 有困难时忙而不乱;
(3) 课业、设计能按计划完成;
(4) 出勤率。
实际上, 不同的企业对以上指标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访谈中, 有的企业强调专业技能, 有的认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重要。经过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确定了每个评价指标对综合素质的隶属度。下面通过实例说明如何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作出评价。
首先, 根据上面给出的信息, 对评价对象作分析, 得到评价指标的域为:
U={专业技能 (U1) , 潜在职业素质 (U2) };
其中:
U1={动手能力 (U11) , 创新能力 (U12) , 专业基础知识 (U13) };
U2={诚信品质 (U21) , 团队合作能力 (U22) , 沟通能力 (U23) , 时间管理能力 (U24) };
由此形成综合评判的二级模式。评语域V表示为:
V={优秀 (V1) , 良好 (V2) , 中等 (V3) , 及格 (V4) , 差 (V5) }
假设组织同班同学10人和本班的班主任教师为某同学进行评价。
统计学生的原始数据用小数表示, 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的信息, 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模糊矩阵, 分别用于评价专业技能和潜在职业素质:
依据U1和U2中各个因素对综合评判的贡献, 分别确定权重如下:
A1= (0.5, 0.3, 0.2) A2= (0.2, 0.2, 0.3, 0.3)
评判结果为: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为:
从而得到二级模糊矩阵R11:
A= (0.6, 0.4)
从而得到
B1=A×R11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为:
B1= (0.31, 0.19, 0.14, 0.22, 0.14)
同样可以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语得到一级模式的模糊矩阵:
评判结果为:
从而得到
对B2做归一化处理后, 得到:
B2= (0.39, 0.23, 0.15, 0.23, 0)
考虑到学生的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的权重为 (0.4, 0.6) , 则总的评价为:
归一化处理后, 得到B= (0.342, 0.202, 0.131, 0.202, 0.123)
设置等级矩阵 (见表2) , 评价指标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差5个等级, 考虑到毕业生个体差异性和评价喜好的差异性, 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按表2设置划分等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评价中给出的分数如果低于50分, 则按50分计算。
因此对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为
即对该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中等。
四、结束语
用人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不仅是专业技能。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结合起来, 作为评价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依据, 比传统的评价体系更科学, 更实用, 同时也能为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提供依据和拓展思路。
参考文献
[l]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编.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其分析[M].北京: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吴蔚, 李士伟.发展职业教育是国策—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J].职业与教育, 2006, 1:2~4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篇11
[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韦红宁(1964-),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文秘团队带头人,副教授,主讲应用文写作、财经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职业生涯规划、文学欣赏等课程;李昌梅(1958-),女,广西理工学校助理调研员兼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同时从事经济管理类教学,讲师,主讲企业管理、职业道德等课程。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职业院校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方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既给职业院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是新的产业不断出现,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企业或倒闭、或陷入经营困境,就业岗位萎缩。随着职业院校学生素质与产业、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进一步突出,加强职业素质建设势在必行。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职业素质建设的核心
职业素质由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构成。
专业技能素质也称职业能力。广义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学习、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自理、自律”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本文所论述的职业能力是狭义的,专指专业能力。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都是其职业素质建设的核心。
(二)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运用富有特色的,与学习内容、个性心理有机匹配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好专业技能的方法能力。学习方法,泛指人们在学习领域内,为达到学习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职业院校学生在高中、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大多不尽如人意,因此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学习习惯的训练,帮助其形成普遍有效与个人特色相结合的学习思维方式。
2.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一定职业的技术、技能水平。
(1)职业院校的教学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职业院校是为生产和经营一线培养人才的,生产和经营一线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达到1:1,有的课程还要达到1:2~3。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和汽车修理与维护专业等必须是实践教学要多于或等同理论教学。
(2)课程内容应打破以知识逻辑为主线、理论为主体的固化模式,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现行的职业课程内容重知识、重原理,知识偏多、原理偏难,这既有悖于培养初级、中级或高级技术人才的初衷。职业教育阶段为学生“查漏补缺”,只能事倍功半。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应关注现实生产,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来重构。即以生产(加工)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培养为主体,不受理论约束。比如《电子生产工艺》这门课程,某学院的做法是:选取电视、手机的生产工艺,按生产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分析、项目所需知识、项目所需技能、项目小结、知识与技能评价、思考题几个方面进行编排,自编理论实践一体化讲义。这样的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3)摈弃知识灌输、被动接受、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创设与工作实景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情境,形成任务驱动、主动探讨、工学同步的教学过程。职业技能的掌握不能靠“灌”,只能靠“练”。职业院校应加强建设校内实训课堂,有条件的还可领学生到工厂企业进行实地观察训练,通过教师和工厂师傅“手把手”的教。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时,凭借学院建设工地丰富的硬件优势,将学生领进施工工地,与建筑工人共同施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建筑技术。在进行测量技术课程学习时,不仅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际测量,还派出学生帮助外来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前的工程测量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潜能是指存在于身心深处,未被自己或他人觉察,也未得到开发利用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不但有利于他们拓宽自己的职业适应范围,而且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树立了目标。实践是挖掘自身潜能的最佳途径。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不同类型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实习,提高和拓宽他们的职业兴趣,增加自信,从而帮助他们发现并挖掘各自的潜能。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一)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是职业院校职业素质建设的关键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在创办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时为该校学生订立了13条修养标准:⑴对职业的性质应有准确之观念;⑵对所欲之职业社会应有相当的了解;⑶对将从事之职业应有相当的兴趣;⑷养成负责习惯;⑸养成互助合作的精神;⑹养成勤朴的习惯;⑺养成合理的服从习惯;⑻养成有礼貌的习惯;⑼养成守法的习惯;⑽养成公而忘私的德性;⑾养成创造与奋斗的精神;⑿养成应付一切的能力;⒀养成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德行与习惯。黄炎培先生在92年前所倡导的这十三条修养就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所倡导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能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职业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职业院校应在学生在校学习的二、三年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职业道德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1. 从日常行为习惯训练抓起,促使学生养成讲礼貌、守公德、守法、守规章制度的良好
习惯。从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入手,严抓生活纪律和课堂纪律,要求每位学生从小处着眼,按照中职生的各项规范来要求自己,不能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2.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的教育。春游的组织便是在安全教育、纪律教育中渗透合理的服从教育的一个例子,而校内文明劝导队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规劝,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等,亦能体现合理服从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各专业,不但开设了商务礼仪课程,还举办商务礼仪大赛,给学生以礼貌礼节教育的同时,亦教育学生应合理服从、团结合作。
3.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中模拟职业情境,使学生了解职业规范,养成负责、服从互助合作的习惯。职业规范是指某一职业或岗位的准则,包括操作规程和道德规范。职业情境就是模拟企业某个部门的工作过程,在模拟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去了解操作规程,去遵守工作纪律,服从管理。比如广西理工学校在培养硅酸盐工艺专业学生时,组织学生到校办企业——左江水泥厂进行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实习中一切按工厂各项规章制度办事,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职业纪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职业道德的建设人才。
4.在实习中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理解。实习开始,企业都要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岗位纪律和要求的教育,这不但使学生认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制度和岗位纪律、要求,还暗含着合理服从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于企业管理者不同于教师,更多的是要员工服从管理,或者说多管理而少教育;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会从开始的不适应、缺乏合理的服从,向体会到合理服从的必需性转变,而这一体验更能达到合理服从习惯的养成。
实习期间,学生在企业独立工作,很有可能会碰到各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和矛盾。在进行实习教育时则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向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实习企业领导和实习同伴寻求帮助,学会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学生“应付一切”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总之,抓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修炼的内功,我们仅此抛砖引玉,相信随着大家探讨、研究的深入,会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与经验。
[参考文献]
[1]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吴诸强.试谈黄炎培先生培养合理的服从习惯思想的现实思考[A],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C].http://210.51.191.69:8080/cwc_news/htmlnews/20061226/2094150609.0.html.
[4]盛颖晗,陈克菲.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体现.http://www.gotoread.com/mag/1684/contribution61230.html.
职业素质 篇12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者, 他们将成为强国战略中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 职业教育入口的学生并不是初中基础教育中的优秀群体, 怎样把低入口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是职业学校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提升职业素质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的一种综合体现。职业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5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 (如身体状况) 等。一般说来, 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本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越高, 取得成就的机会就越多。
1 针对学生专业, 开展职业素质培养
我校是一所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 2005年, 学校制定了以“转变一个认识, 形成六点做法, 强化两个作用, 争创一个品牌”为主要内容的“1621”办学战略。“1621”办学战略的核心是教学质量, 以质量推动就业, 靠就业拉动招生, 形成“质量—就业—招生”的良性循环。我校的品牌专业是护理专业, 包括普通护理和涉外护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护士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要使护生今后做好护理工作, 就应注意其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升其职业素质, 从而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 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对护生来说是最基本、最首要的, 是培育良好心理素质的思想基础。进行职业理想教育, 就是要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并立志为护理事业奉献终身。有了这种思想基础, 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二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对职业的认识、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 以及良好职业行为的养成等多方面内容。护生优良素质的形成, 主要靠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要不断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护生内在素质的形成, 从而形成职业素质。三要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我修养, 自我磨练, 自我体验, 是培养护生高尚情操、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应根据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 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生进行道德修养、语言修养、性格修养的培养。使护生善于自我调节, 理智对待周围环境, 自觉用正确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获得护士职业所要求具备的学识能力、品德和风格。四要培养广泛的求知兴趣。护理工作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和艺术性特点, 作为一名合格护士, 首先要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这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同时, 还要有广泛的求知兴趣, 要懂得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及美学等多方面知识, 不断丰富自己, 陶冶情操,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2 结合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从业者的政治方向和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和水平。它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是职业素质的灵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否积极向上, 也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和职业生涯规划, 这是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方面。而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和水平, 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往往比单纯“说教”更有成效。我校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多渠道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从业者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水平, 是综合素质的基础, 它直接关系到职业素质的优劣。专业技能素质是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状况和水平, 是提升职业素质的关键。学生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实现人生价值。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
3.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为了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我校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 重新编排学生在校时间, 以往是学生在校学习2年, 然后到医院实习1年, 实习结束, 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现在是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 (3个学期) , 然后到医院实习1年, 带着实习中的问题再回到学校学习半年, 这样学生就会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 积累有用的社会经验, 增强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就业竞争力。
3.2 积极推行“双证制”
推行“双证制”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形式。中等职业学校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双证”要求, 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一个从业资格证书 (或专业技能证书) 及毕业证书。为此, 我校建立了多个与专业设置相配套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或考核点, 对暂时不能建站的专业,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职业资格考试, 推进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
3.3 强化专业技能考核
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是培养学生过硬专业技能的必要手段。专业技能考核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中,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技能考核, 并单独记录成绩, 技能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其重修, 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4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提升学生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在职业活动中身体机能以及适应环境、对抗挫折、自我调节的状况和水平, 简单地讲就是从业者从业的体格和精力等方面的基本品质。心理素质则是指个人心理品质, 包括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身体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
提升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主要是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实现。课外活动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学生组织、表达、交际能力和身心素质的有效形式。中等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课外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 如技能大赛、职业指导、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学生形象设计大赛、书法美术摄影展、设计作品展、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运动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等。团委、学生会和教务科要调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