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素质理念

2024-09-24

职业化素质理念(共8篇)

职业化素质理念 篇1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4.素质教育的要求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第二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洪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坚持: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需要尊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

五、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节 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教师职业的内涵

(1)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1)教师职业理想

(2)教师职业责任

(3)教师职业态度

(4)教师职业纪律

(5)教师职业技能

(6)教师职业良心

(7)教师职业作风

(8)教师职业荣誉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为适应形势的需求,教师观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职业化素质理念 篇2

1. 高校图书馆的任务

高校图书馆的任务是由高校的性质所决定的:采集各种形式的书刊资料,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编和保管;根据教学、科研和课外阅读的需要, 合理有效地开展图书流通借阅和读者引导服务工作;逐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情报意识和利用文献检索获取所需情报的技能;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为学校决策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参加图书馆情报事业的整体建设, 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2.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价值观

2.1 职业价值观的含义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 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布罗德菲尔德关于图书馆的职业价值观是:“建立检索点来连接知识与其需求者的服务。”重视服务、着眼于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 是衡量图书馆社会价值的标准;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都与图书馆的服务息息相关。

2.2 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对于大多数图书馆员来说, 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应该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那么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呢?这就需要馆员们思想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既要注重对理论的研究又要在工作中不断反复的摸索实践理论。图书馆理论研究包括对知识组织与传递的方法研究、对读者的研究以及馆员自身研究。图书馆的发展必然使图书馆的职业角色有所变化, 图书馆员如果能随此变化而与时俱进, 并使之成为自身的职业价值观, 则必能丰富其职业价值观的内容。

根据于良芝教授的观点, 现代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总结起来应包括:注重服务和人文关怀;尊重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追求;热爱图书, 提倡全民阅读;每一位公民有权享受平等的图书服务;提倡图书技术创新;提倡公正宽容的服务态度。这些价值观无疑是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完整体现, 对图书馆员的工作与价值追求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2.3 馆员的职业价值追求

图书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认同感往往决定其职业信念, 图书馆员的职业信念是指发自内心的对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正确性、合理性的真诚信仰。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又取决于其职业信念, 即态度决定行为。一个人对社会和工作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也完全取决于其价值观,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图书馆员。图书馆员有了明确的价值追求后必然会形成相对应的职业态度, 也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准则及方式。

对于图书馆员来说,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和实践能够满足馆员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会使图书馆员在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中更有尊严和价值。

3.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质

3.1 职业素质的含义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是馆员对图书馆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这种综合体现包括职业信念与价值追求, 也是指导馆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图书馆员要深入了解馆藏, 这是我们为读者服务的前提条件, 了解馆内所藏书刊的全部情况既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又是基本职业素质的体现。同时图书馆员应紧跟信息社会的发展, 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文化需要。

3.2 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外还应该从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级的图书管理员, 都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有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答读者的文献检索咨询、新技术咨询和网络咨询等。由于读者相对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图书馆员应一一给予回答。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储存、提供和传递知识信息的机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对信息要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发掘其中潜在的价值, 能够从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和加工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加以分类和归纳, 这是衡量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标准。

除了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外, 更要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 获取海量数据、构建各种文献数据库;能利用网络与读者互动, 解答咨询、帮助读者检索资源以及通过网络实现文献传递等工作。作为图书馆员还应具有主动学习的习惯, 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接受继续教育, 培养学习的好习惯, 充分利用管理图书的优势, 逐步建立起与图书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4. 图书馆馆员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今天足以证明一件事情: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共享最科学、最为合理、最具易用性的方式。而图书馆员在对其自身的理解和对职业理解的同时, 用不断提升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效果证明着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稳固图书馆职业社会价值的基石在于永远保持图书馆职业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也应基于此。即便找到了职业精神的起源, 但是图书馆员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服务理念、如何才能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天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强专业学习优化业务技能, 关注学科最新进展

随着图书馆服务日益的专业化和细致化, 加强图书馆员专业理论学习就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加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教学, 更好地优化业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除此之外, 图书馆也应该加强馆际交流, 互相学习把各自的经验进行分享, 这样就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帮助。图书馆员还应该把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相结合, 多关注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4.2 图书馆员的言谈举止是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第一要素

谈吐优雅举止端庄, 这是图书馆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更是图书馆整体形象的代表是对读者的尊重, 也是文明道德的折射。读者甚至可以从馆员的穿着、言谈举止联想到其工作作风。图书馆员应通过自身修养来塑造完美的知识形象, 不断强化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并用自身魅力和读者沟通, 去启迪读者的心灵和智慧, 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这些文明的举止和形象是馆员个人道德和文化底蕴的长期积累, 也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及职业素质正是通过日常工作的点滴及细微之处得以体现的。

4.3 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 提升馆员的基本素养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就是“以服务读者为中心”,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有一支相匹配的高素质队伍。对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定位是:馆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馆员要明确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不仅是服务理念, 更是责任。馆员既是管理的参与者, 又是服务的实施者。馆员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

4.4 图书馆员也应该及时“充电”

社会每一天都在不断地进步, 尤其是在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界的今天, 图书馆员在服务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新技术、新应用日益增多。因此, 图书馆员也应该及时“充电”、时时“充电”。除了馆内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外, 更要自觉地通过网络更新知识系统, 增强对新知识新应用的接受程度。广泛的听取读者的需求、认真的研究最新动态,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与馆员自我价值实现的双赢。

图书馆五定律中讲到“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员应该随图书馆的“生长”而与时俱进。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实现, 除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外,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和服务技能。因此,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理念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于良芝教授说的一样:“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类知识的交流与利用”应该是图书馆员永远的追求。

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为出发点, 介绍了职业价值观的概念、形成以及作为图书馆员应该具有的价值追求;其次, 谈到作为一名图书馆馆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素质, 以及服务理念对于图书馆员在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执行中起到的作用;最后, 对于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服务理念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素质,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永学.如何利用图书馆[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

[2]马倩, 邓阳.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O6, (3) .

[3]朱丹, 钟楚铃.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分析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O9, (3) .

[4]吴志鸿.比较视野下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 2011, (11) .

职业化素质理念 篇3

关键词:职工;职业健康问题;职业心理素质;排解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社会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很大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机遇的背后就是挑战,伴随着这些积极因素相应而生,社会的进步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负面影响。社会生活节奏过快、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使得企业职工的职业健康问题愈加沉重。过大的职业健康问题不仅加重了企业职工的心理及生理负担,导致企业职工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降低企业工作效率、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甚至会引发职工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职工个人仇视社会、轻生自杀等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安定团结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企业文化理念与职业心理素质概述

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具体指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 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素质的髙低,是影响工作质量和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心理素质现已成为日益重视培养的一项核心素质。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常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使命、愿 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如创新意识、团队精 神、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等;二是管理经营理念,具体可细分为营销理念、研发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等。企业文化理念表达了企业的基本立场和理想,能对个人的具体行为有一定的指引意义。当前, 个人与企业文化理念的契合度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是其评估人才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员工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运用管理心理学排解职业心理素质问题的理论解析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针对职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心理科学,是指通过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心理学研究,进而将相应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正式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莱维特的专著《管理心理学》中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初期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点在于通过研究和影响员工心理,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近年来,伴随着职业心理素质问题逐渐增大,职业健康的危害性日益显现,职业健康问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一项重要的课题,管理心理学开始着重关注排解职工压力。运用管理心理学排解职业健康问题,一方面是通过长期的正面心理辅导,帮助职工正确面对职业健康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主动消化和排解职业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的分析管理系统,对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的变动状况进行关注,并针对相应职工的职业心理素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排压、减压措施,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专业心理辅导,进而有目的性地帮助职工排解职业健康问题。

三、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问题成因分析

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和职工个人的微观角度,综合考察我国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首先,宏观社会环境影响。第一,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世界性的宏观因素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也带来影响,例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率的上升等,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所有人,均带来了一定的职业健康问题;第二,在全面争取利益、追逐效益的社会背景下,包括企业在内的许多营销性质的社会部门,都极力号召更快、更多的获得经济利益,人们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会变得浮躁、急功近利,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存在危机感。

其次,企业组织形式影响。第一,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竞争压力大,企业将压力转嫁给职工,包括对职工工作总量、工作质量、工作速率以及工作时间等都提出了一定要求,给职工的工作带来一种超负荷的压迫感;第二,企业本身作为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具有追逐利益的特性,因而企业对职工的工作能力必然会择优筛选,由此增加了企业内部职工间的竞争压力,并进一步增加了职工的职业健康问题。

最后,职工个人因素影响。第一,当代社会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普遍缺乏吃苦经历和吃苦意识,在遇到工作任务困难较大时,便会因缺乏吃苦意识而产生抵触和恐惧情绪,从而增加职工个人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第二,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便捷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减少,人们在遇到职业健康方面的问题、内心痛苦时得到不到及时的倾诉和排解,并进而在负面情绪上形成恶心循环。

四、企业职工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一)在企业中引进科学的职业健康管理理念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要解决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管理问题,从而有效排解企业职工职业健康问题,就要在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中引入科学的职业健康管理理念。在企业文化中增加职业健康管理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因而应在企业文化中增加职业健康管理内容,帮助企业全体职工树立起职业健康管理意识,让了解并认识到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使得职工在感到存在职业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以便职业健康问题的科学疏导和及时解决。其次,在企业管理层中增加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层承担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因而应在管理层中增加科学、专业的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以便加强管理层对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增加企业专业管理人力比例

对现有人力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派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方法,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职业压管理培训,提高现有人力的专业化程度,将现有的管理人力升级为专业化的职业压管理人力,从而提高企业对于职业压管理的水平。对外招聘专业的职业压管理人力。通过发布明确的招聘公告、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的方法,向社会招聘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健康问题管理人力,通过人才的引进,将更为先进的管理科学和管理方法带到企业中,为企业服务。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的办法,从两方面双向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力的含量,进而有效提高企业对职业健康管理的管理能力。

(三)在企业中建立系统的职业健康管理機制

为在企业中,全面实现职业健康管理的系统化、成熟化,应在企业中建立系统的职业健康管理机制,摒弃原始落后的企业组织模式,取而代之更为专业科学的整体建制和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再次,定期为职工安排心理课程。定期为员工安排心理课程,对员工进行心理按摩和压力疏导,以最直接的方式为职工排解职业健康问题。最后,重视职工心理状况调查。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通过调查问卷、行为表现观察等科学方法,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心理情况调查,并对表现异常、职业健康问题过大的职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辅导,帮助职工顺利走出压力的阴影,以满足不同职工对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不同需要。不仅如此,企业还应根据不同职工的心理成熟程度、生活压力程度、心理素质特点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职业健康问题排解方式,从而使工作更具针对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重点分析了企业中当前中存在的职工心理素质问题,探讨了关于我国企业职工职业健康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职工职业健康问题的存在情况和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提高职工心理素质的应对措施,期待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尽到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晶晶. 论社会工作者职业心理素质概念、研究意义、研究目的[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10).

[2]晏志成.社会工作专业的10年跃进[J]. 教育,2011(02).

职业化素质理念 篇4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持包括物质和心理两方面,说明幼儿教师是()。A.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B.学习者和研究者 C.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D.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答案:A 考点归纳

幼儿教师担任着多重角色,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1.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持包括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心理上的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关怀、尊重和接纳幼儿。只有教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才能进一步学习、实践和探究。2.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幼儿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传统的“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活动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3.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幼儿教师必须依照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幼儿施加具体、有效的学习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4.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幼儿关注,同时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另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行很多必要的示范,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并不断提高普通话、绘画、钢琴、跳舞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标准地为幼儿做好示范。5.幼儿生活中的“母亲”.幼儿教师要像母亲一样,用细心、耐心和爱心给予幼儿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让幼儿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从而更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中生活和学习。6.学习者和研究者

幼儿教师要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观察、记录、反思,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研究,对课程、教学和游戏进行研究,不断地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考点十二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考点预测

幼儿园里,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沉默;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些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有的孩子却被父母忽视。这说明幼儿教师劳动具有()特点。A.长期性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答案:D 考点归纳 1.复杂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对象的差异性;第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创造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第三,幼儿教师需要“教育机智”。3.示范性

幼儿教师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幼儿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长期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其次,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会随着幼儿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幼儿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协调好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考点十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考点预测

()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A.团结协作 B.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C.为人师表 D.热爱幼儿 答案:B 考点归纳 1.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2)热爱幼儿——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2.知识素养

(1)精深的专业知识。第一,精通所教授科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

(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教材教法是幼儿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准确;其次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更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风采。

(2)组织管理能力。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幼儿集体的组织管理。

(3)教育科研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应具有对他人成果进行分析、鉴别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4.身心素养

健康的身体素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地从事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反应敏捷、体格强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对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实际状况,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

考点十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考点预测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新教师一般处于关注()阶段。A.学生 B.情境 C.生存 D.课程 答案:C 考点归纳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考点十五终身学习的意识 考点预测

学会学习是终身可持续发展的()。A.必由之路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B.必然要求 C.现实要求 Ds持久动力 答案:A 考点归纳

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最早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将之真正概念化和体系化的代表人物是保罗„朗格朗。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终身学>-7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2)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7理念是教师职业的现实要求。(3)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

创造型的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否则,就不是一位好教师。3.学会学习,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

职业化素质理念 篇5

http://fuyang.offcn.com

2014年安徽省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职业理念

(四)【导读】

(温馨提示:文档下载之后,可按住ctrl键不放 然后鼠标左击就可以打开网址链接哦)2014年8月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汇总(含16地市):

http://fuyang.offcn.com/html/2014/08/12118.html(ctrl不放+左击=打开)安徽教师考试网为您提供以下教师招考信息↓↓欢迎加入安徽教师考试QQ群:283349375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了?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理解。这时,教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因为书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一步步地“启发”孩子得出“正确”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一一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问题: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出发,对上述课堂教学材料进行评价分析。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问题: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并且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

(文档下载后:ctrl不放+左击=打开)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专家称,一味讲求竞争和有错必罚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就是学生精神过于紧张,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则是势在必行。

问题:针对上述材料对目前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五年级有位叫小超的同学,经常迟到、旷课,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也不好,尽管老师多次和他谈话,仍不见好转,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小超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跑步速度飞快,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画画特别好,足球踢得也很好。

问题:请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page]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雨带来了万紫千红。你看,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路边的杨树挂满了‘毛毛虫’,风中的柳树长了嫩绿的叶子,公园里粉红的桃花、雪白的玉兰花、金黄的迎春花盛开了。”这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写的日记,从她稚嫩的文笔中可以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她也曾天真地想过让“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这既光明又美丽的世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却因为一次小测验的失误而自杀。

问题:请你就上述材料进行分析。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地三名女学生,相约服农药自杀,其中一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期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三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遗书中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一位老师的日记: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行动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主题班会设计如下:

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第三步:分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

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述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问题:该材料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刚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平时成绩不好,但上课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答不出来。老师课下和小刚聊天,问原因,小刚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小刚,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小刚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小刚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问题:对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page]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问题:请你针对材料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1.【答题要点】材料中这位教师犯了“唯教材”中心的倾向。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完成,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反映了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从学生方面来讲,教师没有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性,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2.【答题要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标准答案,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却远离生活,将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自身的经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程评价要求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尊重个体差异,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

3.【答题要点】现代社会,考试成绩、升学率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繁重的作业、补课以及由此产生的体罚等行为都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要改变这种情形,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其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够。面对小学生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要做的不是盲目地体罚,而是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改掉这些坏习惯,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并快乐地学习。最后,家长也不应体罚孩子,应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4.【答题要点】该材料主要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针对后进生,教师要通过观察、调查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而且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首先教师要多找小超聊天,关心他的生活,这是做好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其次,应该多和小超的父母及其他同学谈话,了解小超坏习惯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坏习惯。最后,教师要多发现小超身上的优点,鼓励小超积极向上的信心。[page] 5.【答题要点】材料中,学校和教师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反映了该学校的教育缺乏人性化,造成这些孩子心理扭曲。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理念,使“以人为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教育以育人为己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面临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并为其服务的问题,而且面临着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创新的问题。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6.【答题要点】(1)材料中的这种悲剧是源于学生对应试教育消极的反抗,是学生无法承受升学的压力所以选择轻生。

(2)但是,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这却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和评价学生,使教师、家长与学生认为只有分数高,才有价值;当成绩不理想时,则万念俱灰,这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3)由此得出,教育必须改革,为了个体的发展,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而是考查学生的方方面面,注重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是个体的个性和能力。

7.【答题要点】材料中的教师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8.【答题要点】材料中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这位教师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给学生在班上表现自己的机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9.【答题要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就是说通过合格的基础学科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与基础学科的发展和谐并进。和谐发展是指对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对学生个体来说,要以特长带动相关方面的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更多信息请访问:

阜阳人事考试网:http://fuyang.offcn.com(文档下载后:ctrl不放+左击=打开)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阜阳教师考编网:http://fuyang.offcn.com/html/jiaoshi/(文档下载后:ctrl不放+左击=打开)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素质教育 理念先行 篇6

——读《有效对话教学》有感

洪畴中学 叶小

怀着对于名族未来的希望和莫大担忧,我们的课改一轮又一轮的进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各种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不断涌现。“探究”、“对话”、“合作”、“反思”、“校本”这些字眼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大张旗鼓的推行下,传统教学和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对抗,这让多少教育实践者迷惘、困惑。在拜读了由李森和伍叶琴老师主编的《有效对话教学(理论、策略及案例)》这本教学论著后,深感课堂对于一个学生素质的影响之深远。

书中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使得驾驭成为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所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成了从属关系,控制和被控制,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消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消磨殆尽,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当然传统课堂知识传递的高效性,准确性,系统化,结构化的有势是很明显的。但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传递知识和技能吗?不是,我们是为了培养一个人,一个具有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完整个人。所以课堂除了传递知识和技能外,更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能动的主体。

在本书中反复提及的几个词:“对话意识”、“批判思维”、“反思能力”,这些要素不正是当代社会个人所必备的素养吗?当我们羡慕国外教育背景下的孩子们成长的那么富有创造力、批判精神、能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不禁让我反思,我的课堂里培养了学生这些能力了吗?

充满生机的课堂里,教师努力创建平等、合作的交流环境,力求做到与学生“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话精神,批判意识,反思能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实践者们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不再把课堂只当成知识传承的地方,而是培养能改变世界,创造未来能力者的孵化地。

职业化素质理念 篇7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只有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里,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水平,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使语文教学面向未来, 为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 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教育。

那么, 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教育理念要更新

每一位教师都应深刻地认识到, 应试教育是片面的教育, 而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师一般都只注重少数的尖子生, 而往往忽略了差生, 它只重视学习的培养, 而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因此, 语文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应是全体、全面的教育。

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语文课堂应该灵活多样, 最忌千篇一律,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按照不同文章、不同体裁,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讲记叙文时, 可以改变传统的演讲方法, 让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是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 教师要注重从语文教学活动诸方面去调动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良好的师德修养等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以提高教师师德为重点, 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 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导向, 通过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 进行教育学习脱产培训, 在职进修, 多渠道、多形式, 努力使全体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并自觉地渗透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五、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育方向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尤为重要, 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等旧的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思维, 调整教学结构, 增加相关素质教育的比重, 增设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要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就必须建立一套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考核机制, 即对知识水平、能力、心理素质水平等的综合评估, 实行量化考核,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做到既促进又制约, 既有能力又有动力、活力, 真正形成一套运转自如、调节灵活, 具有自发作用的考核机制, 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增强敬业爱岗精神, 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 人人头上有目标”, 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七、要有个性化的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 不同凡响, 就要别出心裁, 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 要有超前意识, 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 赋予新意。其次, 找准教学“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 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说自由的话, 讲真实的事, 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考试改革 篇8

为扭转应试教育之风,我国政府采取一些相应的积极措施: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实行高考扩招;禁止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推行课程和考试改革,但是,在如今上高中,上大学已不是什么难事的情况下,学生又在为上重点上名校拼搏;“减负”政策对学校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反过来他们有了家长更积极的支持;不少学校、教师对课改持冷漠观望、甚至怀疑态度,一是因为“我们这样子照样考得好,干嘛要改?”二则是“改了还能考得好吗?”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看作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根源,认为只要有考试的存在,就会有应试教育,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其中对高考的批评尤为激烈,因为“应试教育”中的种种行为和做法在高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人甚至把高考看作应试教育产生的罪魁祸首。

我们知道,考试起源于我们唐朝的科举制,后来流传到欧洲并为一些国家所借鉴,它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一个社会组织的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需要各种不同素质的成员参加,需要培训选拔相应的人才,也就需要用测试的方法选拔对象;在学校教育中,考试能检测教育者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双方及教学环境的改进提供较为理性的依据。[2]就高考而言,我国于1952年起实行全国统一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它对全国范围内聚敛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考试制度。[3]十年动乱后,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全社会的学习热情高涨,全国的教育迅速恢复正常,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由乱而治。[4]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时,我们需要有选拔性的考试解决一个什么人上学、上什么学校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为保证社会的稳定也需要有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决定学生的取舍,高中毕业考试中更是需要这样的考试。与内地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台湾,于2002年取消了联招(相当于大陆的高考),实行“多元入学方案”,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甄试及保送中的“暗箱操作”和对“多元能力”的要求所带来的不公平,不少民众在媒体发表看法,认为“多元入学”的走关系说情特权之盛,已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5]P28

而且,考试作为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工具,在素质教育中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学校考试以其对学习成果的显示,对学习方向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激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控制器、调节器和加速器的作用。考试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措施;学生在考试的激励下,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可以从中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加强指导。[6]P22-23素质教育本身的成效更是要求通过大规模的统一水平考试予以检测。从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来看,一些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对考试往往很重视,美国堪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我们国家有很多人把它当作理想的教育模式,但“美国的统考就多如牛毛,美国学生大概从小学三年级起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由各种考试机构出题的统一考试。”[7]

由此可见,考试作为一种社会竞争选拔人才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客观公正性和不可取代性,同时,它对具体的教学过程的运作进行指挥、引导和约束,是学校人才培养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即我国基础教育中“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现象的普遍存在,除了有着其特定的因素如传统文化中“唯有读书高”思想对广大民众的影响、教育供给不能满足庞大的受教育人口的需求、社会用人机制中对学历文凭的重视等方面外,我国在对考试这种教育手段的运用上确实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评定优劣与选拔,而其教育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常被忽视。在我国的中小学校,教师、学校、教育机关组织考试后,不是对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获得一些有利于教育的各方面进行评估、改进的信息,只是简单地看到分数,并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定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水平,并以此决定学生的取舍;而且,在我国尤其存在着一种极不合理的情况,即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教学的好坏及学校管理的水平,这样学生、教师、学校出于一种成就动机或出于利益关系不得不将考试作为学习、工作的中心和准绳。另外,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学校教师的聘任和职称晋升主要由学生考试成绩来决定,这必然也促成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

二是我国各级学校在选拔学生的时候,只看他在升学考试中的分数,并遵循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而学生在其学习阶段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作、专长等方面的表现不予考虑,也不会考虑他的兴趣爱好、发展潜能、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考试分数上取胜,有时一分或几分都很关键,他们为此不惜耗费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而忽略了学习之外的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他们学习的动机也不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考试和升学。

三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考试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所以,考试以一些考查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及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内容为主,而这些内容的学习是通过加强记忆和反复训练即可达到高分目的的,所以,也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中的呆读死记、机械训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学生身上天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从而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四是在我国的教师教育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训练,造成我国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理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甚至连考试和命题的基本科学常识都不具备,除考试外,根本不知道用其他什么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同时我国也缺乏从事考试评价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所以,我国的考试也无法做到以比较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测量学生的发展现状与潜能。

因此,素质教育要想在我国得以切实施行,在加大力度推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对考试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专门的考试机构,培训进行考试评价科学研究的人员,加强教师教育中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培养等,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成功。

在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课程改革很难使基础教育的现状取得根本改观,目前高考中实行的大学自主招生和考试权下放的改革也许很难收到明显成效。当前实行的“3+X”方案成了知识拼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再者,以前我们为减轻学生负担取消大型统考也许并非是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行的举措,可能会导致整体教育素质的降低。

参与文献:

[1]黄丹丹.试论考试与素质教育[J].青年探索,2001,(5).

[2]刘蓓.对我国学校考试制度的哲学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3]冯增俊.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与中华民族创新精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12).

[4]孟怡.论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8).

[5]郑若玲.台湾地区高考制度改革[J].新闻周刊,2004,(6).

[6]黄全愈.高考在美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助理物流师模拟考试题下一篇:芒章乡中心学校校长在2015年春季学期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教师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