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2024-09-06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精选11篇)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篇1

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心得

大学是一个对大学生不断雕琢、塑造的场所。我们大学生就好比是商品,无论好坏如何最终都要放在市场上亮相一番。所以在大学阶段做好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无可厚非是有帮助的。可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像许多人一样,我也对未来就业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充满了困惑,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是一头雾水。于是,我选择了“职业素质与能力”这门课程。

我原本以为这门课程也像其他课程一样,只是老师向我们灌输很官方、很专业化的抽象理论知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第一堂课上葛老师向我们介绍到:他作为一名生科院教师而非经管院或文法院教师开设这“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的确让人意外,但是他作为一个企业老板他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老实的一番话更使我坚定了选择这门课的信心,让我觉得这似乎不是在授课,而是有些像在给职工做培训,使得这门课来得更实际、更有意义。我也更有兴趣去听这门课了,并且每节课都认真做好笔记。我觉得我不能再像茫无头绪的去过我的大学生活了,我得重新认识我自己,认真我的职业生涯,努力提升和培养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既然了解到职业素质与能力对未来求职的重要性,我就从课堂所学到的内容谈一下我的收获和体会。

作为大学生我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成功的人,于是许多人就拼命地学习很多本专业或者非本专业的各种知识。但是,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一个成功的人需要具备成功的品质:责任、诚信、大度、胆识、沉稳、积极、细心。还需要有责任意识:做好你的本职工作,能够让你的上司和同事放心交给你更重要的工作,愿意承担责任。另外,还要有危机感:危机感是一种压力,事业越大、职位越高危机感就越强。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一个企业的对员工基本要求:

一、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二、不找任何借口,勇敢承认错误;

三、从细节做起,工作中无大小事之分,只有重要与不重要;

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五、培养责任感,思想决定命运,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企业所需的人才,就是指那些能把本职工作做好的人,也是我们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就可以做到,只是看我们的态度和能力而已。其次,我们要想在企业有立足之地,必须要懂得基本的商务礼仪。因为商务礼仪在社会行为和职业行为中起着“规范行为、传递信息、增进感情、树立形象”的重要作用。商务礼仪包括:个人礼仪、会面礼仪、接待礼仪、进餐礼仪、送礼礼仪、求职礼仪等。最后,就是有效沟通,让上司了解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动报告工作进度,让上司知道;

二、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而且清楚,让上司放心;

三、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才能了解上司的意图,让上司轻松;

四、接受批评,不犯三次错省心;

五、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让上司有效;

六、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让上司省事;

七、对自己的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让上司进步。使有效沟通达到“控制成员、激励员工行为、表达感情、流通信息”的目的。但是必须要讲求沟通的方式,注重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比如:与领导沟通要“弄清意图、简洁明了;不直接说不:让领导认识错误,切忌见风使舵,巧言令色;借用比喻故事等方式”。与同事沟通要“以大局为重;对待分岐,求大同存小异;对待升迁、功称,保持平常心,不要妒忌”。与客户沟通要“加深客户对自己的映像;记住客户的名字;积极地认可和赞美;不与客户争辩;利用小礼品”。总之沟通要遵循“友善待人、平等互助、诚实守信、宽容大度、积极主动”的原则。

关于这门课程,我觉得老师讲的挺好的。语言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偶尔会有一些互动,能够分享一些与职业有关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但是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在面对我们大学生授课的时候,能对我们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或培养给予更多的指导或建议,让我们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也预祝老师更加的成功!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很多方面的知识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我渐渐地意识到我的知识面实在太小,所需要的知识不知识课堂上那些就足够的,需要从不同的渠道去扩展知识面,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篇2

(1) 以职业素质为中心开设课程, 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课程设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应用写作》、《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指导》、《毛概、邓论与“三个代表”》、《大学语文》等课程, 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基本职业素质;通过对《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读写》、《英语听力》、《高级视听说》、《英美文化》等课程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 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通过专业课的开设,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即外贸实务操作和外贸翻译能力得到了锻炼。

(2) 实施、实践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我们建立了“英语应用能力课堂实训—专业校内模拟实训—专业校外实训—毕业教学实习”这样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同时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真正使学生增强职业技能, 分阶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 充分发挥选修课、社团组织和第二课堂活动等素质教育平台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求学生在专业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 充分发挥和培养其他兴趣与特长, 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和第二课堂活动。就本专业而言, 从04级学生开始我们就实施了素质教育学分制,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分院专业部和班级素质教育平台活动, 确保素质教育学分的完成, 通过这些要求和保障机制全面开展职业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

2.职业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 学生入学后的军训、入学始业教育和专业介绍, 为培养职业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2) 任课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 将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训, 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训室和英语沙龙等实训设置进行模拟实训, 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其他企业的生产实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 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及能力, 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尤其是假期参加社会实践, 撰写调查报告, 使他们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谋职能力, 还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知程度, 使他们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学习能力也有极大的提高, 并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打好了基础。

(5) 通过学院和分院学生会或团总支组织的社团文化、科技活动、志愿者义务劳动、技能大赛、体育活动, 以及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团结合作等职业素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院、系组织的大学生系列文化素质知识讲座, 如:艺术欣赏、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 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6) 就本专业而言, 我们从大一开始,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开设了“形势政策教育”和“就业指导” (成功意识教育) , 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和短期努力目标, 增强就业意识, 同时, 对大三学生开展就业形势报告会、求职技巧指导和讲座等活动, 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素质观念, 提升职业能力。

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要有措施、有力度、有成效

(1)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做好职业指导工作。首先, 抓好入学第一步, 做好新生职业指导工作。每年新生一报到, 我们就召开新生入学始业教育大会, 专业部主任对新生进行始业教育, 使他们一进校就对自己三年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定位, 对就业方向和职业素质要求有明确的了解, 以便更快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形成一股学习动力。其次, 结合职业生涯设计, 做好大二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技能优势, 我们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方向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英语语言基础, 分成外贸方向和翻译方向。通过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辅导员、专业部主任及班主任等多管齐下, 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指导工作, 强化毕业生的职业意识, 提升职业能力。

(2) 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我们经常邀请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或行业专家对学生做专业讲座, 同时, 利用学生会、团总支活动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文化节和英语语言技能竞赛等活动, 结合学院技能节组织英语听、说、读、写和专业模拟技能竞赛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应用英语口语比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参与, 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提高职业就业能力。

4.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学院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心海导航”心理健康中心, 创办了“心海导航报”, 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和兼职咨询教师。此外, 通过电话、短信、QQ等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举办以“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大学生自信心训练”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克服自卑, 寻找自身资源, 积极面对和处理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增进自我认识, 增加自我接纳、自我尊重和自信;纠正认知偏差, 挖掘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资源;培养归属感。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关注心理卫生、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现场心理咨询、专家讲座、心理卫生知识展览、趣味心理游戏、野外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怎样建立完善的校园网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 江苏常州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校园网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体设计原则, 怎样建立完善的校园网, 以及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给出了具体的软硬件的选择。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网建立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式。就教育而言, 将计算机网络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各个领域, 使得现代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当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校园网络的建设就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职院校建立校园网络的重要性

1.1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 一本书, 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就可以“独揽天下”, 那时的课堂基本是教师唱主角的。随着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观念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 以教材为中心, 以课堂为核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更加注重交互型学习;教学环境由以前的以课堂为主转变为以课堂、电脑、网络等多种融合的教学环境为主;教学手段由原来的黑板加粉笔转变为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网络交互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教学方法由以讲授型为主转变为以合作式、探索型、研究型为主。

1.2 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各个学科的教材、教案、试题、录像、多媒体课件等都可以做成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 同时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子出版物、期刊阅览、数字图书馆等, 充分发挥电子媒体容量大、体积小、成本低、检索快、易于复制和保存等优点, 使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国内甚至国际的教学机构相连, 通过网络实现互通有无, 真正实现无地域限制的资源共享。

1.3 构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

校园网建成后, 全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发表各类信息, 如各部门发布的公告通知、教学参考、教科研信息、教师经验总结、课件素材库, 等等;还能在BBS、博客等上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切磋讨论。

同时, 在互联网上通过主页展示学校形象, 公布招生、就业和人才等信息, 从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对招生工作起到对外宣传作用。

应用英语专业部成立了以学生部主任为负责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由学生部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学生部辅导员组成, 负责本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完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任务, 挑选和培养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 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 及时上报有关信息, 积极妥善处置相关事项, 富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素质教育讲座,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分院组织的各种素质教育讲座。如书画艺术欣赏、中国文化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大学生职业生涯策划等。学院、分院还邀请了学者、专家、企业家来院作素质教育讲座, 专业部都会安排本专业学生

2.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总体设计原则

由于高职院校的资金有限, 而校园网的性能要求又较高, 因此根据客观情况, 本着“实用、先进、升级简单、扩充性好、开放性好”的原则, 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到位的措施, 最终建成一个技术先进、简单实用的校园网。

3. 高职院校怎样建立完善的校园网

3.1 校园网硬件的选择。

在选择硬件产品时, 需要选择兼容性强、扩展性强的设备, 并且在选择过程中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及该设备厂家能否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 以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校园网硬件的建构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3.1.1 核心交换机

根据校园网规模大小选择适当的核心交换机, 高端用户

建议采用D-Link DGS-1248T或CISCO WS-3550-24等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如果资金紧张可以采用D-Link DGS-1216T或TP-Link TL-SF2808C/T等较低价位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3.1.2 网络分布交换机

建议采用D-Link DES-3226S或D-Link DES-1024D等快

速以太网交换机。

3.1.3 网管交换机

建议采用TP-Link TL-SF1024、D-Link DES-1226G等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或采用D-Link DE-824TP、TP-Link TL-HD24E等10/100兆以太网集线器。

3.1.4 服务器

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Internet服务器、网管工作站以及面向全校使用的小型机等, 应结合应用选择恰当的服务器, 建议采用品牌服务, 如联想万全系列、DELL Power Edge系列等。

3.1.5 网络连接

建议核心交换机到信息子网、教学子网、资料子网以及各分布交换机之间和楼宇之间通过千兆光纤连接, 其余采用双绞线连接。在结构化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留有一定的冗余度, 以确保日后终端设备位置调整和网络扩展的需要。

广域互联可以通过一条DDN专线, 将校园网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从而进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

3.1.6 路由器

考虑到校园网资金预算, 建议采用带防火墙的路由器, 如

华为R2631E、CISCO 1812、TP-Link TL-R4419、TP-Link TL-R199G等。

积极参与, 以提高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修养。

同时, 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际, 专业部每年都会组织各类讲座。每学年伊始, 我们就开展新生入学始业教育系列讲座, 始业教育讲座主要由专业部负责人主讲,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设计等, 使他们一进校就对自己三年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定位、就业方向和职业素质要求有明确的了解, 以便更快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形成一股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2]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意见.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关键能力 素质培养

一、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岗位技术必然向细微化方向发展。基础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运用、交叉也愈来愈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内容将会由此引起很大的变化,所以,仅有传统定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远远不够了。由此引发的能力需求将更为多样化。应该说,关键能力的培养问题已经十分明显,必须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专业能力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基本的,但只有专业方面的能力,毕業生的发展前景是不光明的,因为,他们缺少了接收创新性知识和创新性能力的支撑潜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适时调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方向、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力求专业技能与关键技能的相接或融合。在各阶段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建设计划中,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关键能力的一席之地。除此,还要注意到,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员面临比较广泛的岗位技术覆盖面要求,除技术操作岗位外,还有技术行政管理、技术开发、生产组织等岗位,他们除了需要较全面的专业性技能之外,较强的社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换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时刻注意专业能力的变化和关键能力的发展,以保证学生所需的综合性能力培养。

专业本领也不再仅仅理解为单项技能或知识的叠加,还应包括职业关键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实施

1、为适应市场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目前社会急需的是大批能够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改变这种状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2、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建设。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对创新型、尖端型人才需求旺盛。职业院校应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高级技工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改变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重点加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当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关能力。专业技能使学生学有所长,胜任本职工作;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分析研究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工作做好,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业务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

三、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教育改革

1、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我院以汽车职业技能培训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1)文化基础课教学应强调专业的相关性,坚持以应用为目的,按“必需、够用”的原则把性质相关、相近的课程和在多门课程中重复的内容重新提炼组合。把原来的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力与液压传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浓缩提炼组成现在的《汽车机械基础》。以专业够用和专业需求为前提来进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2)专业课教学要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减少理论教学的时数。可把各门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再进行会合形成新的专业知识结构。比如将分散于《汽车构造》、《汽车维修》、《汽车电气》、《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中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各部分组合成《发动机机械系检修》、《传动系检修》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检修》等。这样更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增加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3)为适应现代汽车电子化发展方向,重点加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车载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域维修》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应加大专业外语与计算机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4)学校应适时送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修锻炼,切实体会所教内容有多少有用,多少没用,力避生产上已淘汰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出现。还要注意有哪些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有遗漏需要弥补,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在教学中,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

5)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应积极研究探索“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能适应的工作岗位可分为汽车维修(如机械修理、电器修理、维护保养)维修管理(如业务接待、技术管理、质量检验)车辆保险索赔、汽车营销等。学校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组合相应模块,积极组织教师对各小专业模块的教材的开发并组织好教学,使学生取得相应几个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宽的择业范围并能在一个职业群中顺利转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2、改革教学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论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篇4

自古以来人们重视道德,并以此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清曾国藩也说:“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可见道德素质在选人、用人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今社会中的道德素质主要讲的是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且与所在单位的兴衰成败也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职业道德观呢?具体简述如下:

职业道德素质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团结互助。

一、诚实守信

“诚”就是真实不欺,尤其是不自欺,它主要是个人内持品德;“信”就是真心实意地履行诺言,特别注意不欺人,它主要是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就是指真实无欺,遵守承诺和契约的品德行为。市场经济中人们从

1事经济活动,往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信用尤为重要。

现实中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以下几点尤为重要:一是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个人利益上不斤斤计较。二是勇于承担责任,有任务不推诿,工作出现失误不借口。三是总是站在单位的立场上开展工作,即使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会主动维护单位的利益。四是绝不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五是诚实守信不表现在口头上,而是拿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诚实守信。

二、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通常有以下三方面工作要做:

(一)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可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为了谋生,对职业选择要求不高;中层职业理想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高级理想是为实现自我价值,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职业理想要根据自己主客观条件而定,不要不切实际空想。

(二)强化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就是以什么态度并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提高职业技能

人的职业技能的形成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人的先天生理条件、人的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教育。先天条件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基础,但职业活动的实践和职业教育可使其得以发挥。比尔〃盖茨曾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就是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门事业来做。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团结互助

团结互助,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团结互助可营造人际和谐氛围,可增强企业内聚力。我国古代就提倡“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治国来说“和能兴邦”,从治家来说“家和万事兴”。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2022职业素质能力提升计划 篇5

鉴于对自己,对职业环境,对未来职业前景的分析,我作出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

一:在学校认真提升学习技能,把学好专业作为第一要任,同时注重其他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通过实践来提升能力和增强信心,包括认知实践和岗位实践。

三:利用多方关系深入市场调研,尤其联系自身专业与兴趣爱好进行多方面开拓创新。

四:抓住一切机会,不断进修,人往高处走,永不回头停滞堕落。

五:长久拥有迎接失败的觉悟,利用自己强化锻炼的心态和不懈努力克服挫折。男人,不可以有挫败感。

六:及其需要重视的一点,培养人脉。人脉永远是个人发展的命脉,这一点,说起来最简单,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我们必须充分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篇6

我国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起步较晚, 但目前也有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在借鉴了教师教育领域对职业认同所做的研究后, 有关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便建立在教师职业认同基础之上而展开。而对于辅导员职业认同的专业性解释一般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对所从事辅导员一职的肯定性评价, 它既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态度。因此, 如若辅导员对其职业认同度越高, 工作满意度越强的话, 那必将会激发其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奉献度, 也同时会使其自身体会到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与责任心。所以, 如若辅导员自身便已经将其自身忘我的投入到其职业工作当中, 那么从学生工作角度而言将会很大程度地提升其顺利进行学生工作的能力, 从而对学生工作的稳定和传承起到有利作用。

二、提升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途径

(一) 注重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在当今社会,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而高校心理问题研究进行的则将为缓慢。在许多情形下,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受到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所以辅导员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来以影响学生。这些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等。辅导员应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正确对待矛盾冲突, 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 积极参加交流讨论, 不断拓展综合素质。时代的变迁给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来给自身充电, 来继续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应加强教育、培养和理论研究, 来提高自自身的整体素质, 促使自己能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提高思想教育管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促进自身对于工作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

(三) 完善知识层次结构, 培养自身综合能力。辅导员工作量大, 涉及面广, 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就业指导知识, 能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咨询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能对自己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法律事务的咨询和指导。另外, 还应掌握好教育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能够将管理、教育与服务有机的结合。最后, 还应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 掌握一定的该专业知识, 能够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有效地为其解决。

(四)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辅导员应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 加强自身学习涵养, 另外还必须有着坚定的政治方向, 以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因此, 辅导员应多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文章并深刻理解其内涵, 构建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 努力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

三、对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

对于关注大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并逐渐涉及到关注其从某一方面发展到综合全面发展, 应重视到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心理、个体与认知、价值观和整合型四个基本方面。高校辅导员应了解大学生怎样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了解自我与他人以及世界能力的思想复杂成熟个体的过程。美国“学生发展理论”主张学生在大学阶段主要是培养自身的情感控制和社会能力, 它主要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治、明确人生目标、建立社会责任感以及自身信仰。而我国以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为契机, 将专业方法引入到学生工作当中, 可以说“专业方法”已自然的成为学生工作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也已成为学生工作方法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具体的学生工作方法的发展趋势则包括以下几点:

(一) 专业化趋势。实践证明学生工作方法的专业化是当下解决学生诸多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也是科学化、整合化、多元化三个发展趋势的基础。

在这种趋势下, 学生与学生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的科学实践者的关系。在专业工作方法下, 学生与学生工作者的主客位置发生着转换, 学生工作者不但是专业方法的运用者, 同时也是被试验者, 而学生则也同时担任着被试验者与试验主要参与者两种角色, 在共同实践科研的过程中, 两者之间换位思考改善了老版教学模式中的相互关系, 消解了抵触情绪, 这既有利于提高两者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专业工作方法调动了大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与学生工作者共同的目标。

(二) 科学化趋势。科学化的含义是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 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遵循科学程序, 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学生工作方法的科学化是指运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技术、科学的方法来作为学生工作方法的主要依据。它是基于专业化趋势而发展形成的一个发展趋势, 使工作者在学生工作中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由此便也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成本,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 科学化也已基本成为学生工作方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经验方法的权威, 使学生工作者成为具有科学知识的专业工作者, 而并非传统的经验权威者。同时, 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够使高校的学生工作更为顺利、高效地开展。

(三) 整合化趋势。整合这一学术术语最早由英国学者赫伯特·斯宾塞在1862年出版发行的《第一原理》中提出。在哲学意义上讲, 整合是指“由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到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 它的理念是基于事物本身, 着力于其自身及各个部分、各种因素, 并最终落实于事物本身的存在及其发展变化上。在社会事务中整合则主要是指将零散的事物要素组合在一起, 并使其集合形成一个最有价值最有效率的整体。而在具体的学生工作方法中, 整合则是指将校园生活中各个相邻甚至相距很远的方法要素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于一体,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边缘性、综合性的工作方法体系。换句话说, 就是把传统教学体系中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要素在新的形势下与当下工作方法特点重新归化创新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由此也形成了目前学生工作整合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四) 多元化趋势。当下, 社会不断发生着变迁, 学生工作实践的不断推动使得学生工作理论在不同学科的视角下形成了多派别、多观点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因此, 多元化的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了学生工作多种工作方法并存、运用与实践之中。

由于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学生结构构成元素的多样性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的多样性等, 多元的学生工作方法成为必然, 它是解决学生生活及工作问题不可或缺的基础, 也是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 正是由于当下时代学生的日益个性化, 使得学生工作方法的多元化应运而生, 并且也已成为学生工作方法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四、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顺应学生工作发展趋势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模式。而在建立这样的模式的过程之中必将会碰到学生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对此辅导员应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与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 辅导员要在尊重学生合法权益, 督促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管理;要在引导学生未来发展中进行良好教育;要在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开展服务的学生工作理念。这就说明管理、教育和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三大职能, 实际上学生工作中则基本存在以下几种问题:偏教育、重管理、轻服务。

随着社会的开放进步,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很多高校的理念却还没有及时转变, 依然抱有“教育就是主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管理就是侧重约束、控制学生的行为, 服务就是强调解决学生吃住问题”这一陈旧观念, 从而会出现在教育问题上空喊口号, 追求形式;在管理问题上以压堵为主, 缺乏人性化;在服务问题上缺乏服务意识, 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这一局面。在教育问题上, 我们应当促进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增强对学生自我实现需要方面的关注,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向着最为全面的方向发展;在管理问题上, 应彻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固守“以学生服从为本”, 这样由所谓重管理而产生的问题将能够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在服务问题上, 我们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来统筹运作, 进而采取有效的服务措施, 积极构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服务体系, 并且应保证这个服务体系功能完善, 服务质量高, 覆盖面广, 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服务、支持和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红梅, 孙会民.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9.

[2]卢玲.论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2.

论人文素质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7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素质; 职业能力

G711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而过去的教育就是主要教学生做事,却不是很好地教学生做人。人文素质教育可概括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教育两大类,前者又以文、史、哲为主。

如何才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建设

《大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是面向我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大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播、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的重要载体。所以,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大学语文”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

1.基础工具价值 “大学语文”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之上,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否则,学生既不易获得新知识,也无法传递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于直接影响其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2.素质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主要从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出发,从知识、艺术、情感、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其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可真正做到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

3.德智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文学作品的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发散思维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教师可采用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鉴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适当运用录音、录像、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参与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特殊意义,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培养人的定位中是一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来说,毕竟还是显得单薄。如果缺少了人文修养,无论你有多么过硬的能力,总是接受了一种不完全的高等教育。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必须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此基础上,将高等教育所必须的人文修养,作为提升“人”的品位的重要内容,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的“全面”的人。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都处于刚建立和整合时期,缺少必要的经验和可行性操作程序,许多问题,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都在探索之中.因此,对短时间不易见效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校园文化,往往就在紧张和忙碌中被忽略。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校进入规范化、有序运转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职业学校本身就存在历史短暂且缺少文化底蕴的问题。要想名副其实,学校的整合就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作为基础,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尽快提高学校的文化档次。同时,高职院校从生源状况来看,与其他高校相比,学生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中,除动手能力之外,人文修养也被提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其次还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而没有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塑造人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不可能的。这种情趣性的文化生活诸如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论活动、写作兴趣活动、歌舞演出活动、文化沙龙活动以及书画展示活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等,与课堂的理性文化构成一种完整的校園文化气象。可开展各种人文讨论,各种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和文化节等,以及多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创造出校园的文化氛围,从而完成对学生丰富人格的塑造。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能够营造健康高雅、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举办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各类讲座,举办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英语、计算机大赛、模拟竞聘会、学习成才素质大赛等技能竞技活动,举办音乐绘画欣赏、联欢会、故事会、书评会、演讲赛、卡拉OK歌手大奖赛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竞技活动。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淡化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使教育与社会对人的要求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在校学习期间高分数的优秀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相应的工作,学得死、学得单调,成为他们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上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高分数低素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适应于社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提倡“职业能力”和“人文修养”并重,两者都是形成学校师生员工群体意识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两手抓,相互协调,像鸟的双翼,飞翔并进,哪一翼出了问题,它都飞不远。总之,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的,除了动手能力之外,还需要有综合的人文修养,只有让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成为高职学生飞翔的双翼,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立元.论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文教资料,2015,12.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篇8

1、培训子模块1:市场调研(1)培训目标

熟悉机械加工人才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调研的基本流程、调研方法,能制定完整的针对机械加工类企业的调研方案、拟定调研提纲、设计调研表格、遴选调研的机械加工类企业与调研对象;了解到机械加工企业实地调研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开展访谈、问卷等调研活动,获取真实的机加工岗位的调研数据或案例;能遴选、统计、分析有用的调研数据;熟悉调研报告撰写的要求与规范,能将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

(2)培训内容

调研方案的设计,包括拟定调研提纲,设计调研表格,确定调研的机加工企业和访谈对象;入厂调研的基本方法,包括调研问题的设计,个别访谈的开展,车、铣、磨等机加工岗位真实数据、案例的获取;调研数据的遴选、统计与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

(3)培训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学员分组(将任教相同专业的老师编在同一组,每组不超过3人,下同)设计针对以机加工为主的企业调研方案,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开展个别访谈,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每人独立撰写调研报告。培训时量:3天。

(4)训练项目

①项目1:设计调研方案,下企业实地调研 Ⅰ训练目标

掌握专业调研方案设计和实地调研的方法,能完成针对机械加工岗位调研方案设计;能根据机械加工类专业调研的需要,在机械加工企业实地调研中获取到相关的数据:如企业车工、铣工、磨工等工作岗位的设置情况,各类机加工岗位人才需求的情况(含急需人才的状况),人才来源的渠道(自身培养、学校招聘、社会招聘);企业对机加工岗位人才的要求(知识、技能、态度,学历层次,工作经历等);适合机械加工类专业培养层次或类型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

Ⅱ训练内容

机械加工类工作岗位调研内容的确定,调研企业的确定,调研对象的确定,调研表格的设计,访谈提纲拟定,个人访谈的方式与技巧。入厂调研。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2天。机械加工类工作岗位调研内容、企业、对象的确定,调研表格的设计等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入厂调研在规模以上机加工企业进行。

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机加工类岗位调研内容、企业、对象。小组集体设计调研表格,拟定访谈提纲。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开展入厂调研。

②项目2: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Ⅰ训练目标

能够遴选出针对机加工岗位的有效数据,并根据调研的结果结合本校机械加工类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能够撰写调研报告。

Ⅱ训练内容

对获取的机加工岗位的调研数据进行遴选、统计与分析。遴选适合本校专业办学实际的机加工类企业及岗位,确定各岗位主要具体工作任务以及调研报告包含的要素、格式体例等。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1天。调研数据的遴选、分析与统计,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其中,调研报告的撰写可在业余时间完成。

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调研数据的遴选、分析与统计,以小组为单位邀请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每人独立撰写调研报告。数据的遴选、分析与统计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方法的讲授,采用引导法与小组讨论法。以做为主。

2、培训子模块2: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1)培训目标

熟悉车、铣、磨等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能够分析整理各岗位具体工作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能够在具体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车、铣、磨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能够在工作任务分析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确定完成对应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2)培训内容

车、铣、磨等机加工岗位具体工作任务的分析,包括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劳动组织、产品、工作环境等。典型机加工工作任务的提取,即从具体工作任务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典型机加工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典型机加工工作任务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劳动组织、产品、工作环境等;教学分析,根据典型机加工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整理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3)培训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具体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小组方式邀请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培训时量:2天。

(4)训练项目

①项目1:工作任务分析 Ⅰ训练目标

能够根据调研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分析整理车、铣、磨等岗位具体工作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能够在具体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机加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劳动组织、产品、工作环境等进行分析。

Ⅱ训练内容

具体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包括分析车、铣、磨等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1天。具体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

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具体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小组为单位邀请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分析方法的讲授,采用引导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以做为主。

②项目2:教学分析 Ⅰ训练目标

能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分析。得到完成车、铣、磨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Ⅱ训练内容

教学分析,对车、铣、磨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分析,确定完成对应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1天。教学分析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教学分析,以小组为单位邀请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教学分析表。分析方法的讲授,采用引导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以做为主。

3、培训子模块3:专业课程设计(1)培训目标

能够根据车、铣、磨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的结果,确定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编制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与机加工专业特点的课程标准(含考核标准)。

(2)培训内容

行动领域的归类,将前面分析得到的车、铣、磨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工种归类为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向课程转化的方法,结合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课程;课程目标、内容及时间的确定,根据机加工专业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课程标准的设计(含考核标准)。

(3)培训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行动领域归类,行动领域向课程转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时间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时量:2天。

(4)训练项目

①项目1:课程结构确定 Ⅰ训练目标

能够根据车、铣、磨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的结果,归类出机加工岗位的行动领域。根据员工的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对应的专业课程,确定课程结构。

Ⅱ训练内容

行动领域的归类,根据车、铣、磨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与员工职业成长的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类为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向课程转化的方法,确定专业课程结构。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1天。行动领域归类、专业课程结构的确定,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

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行动领域归类、专业课程结构的确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行动领域归类、专业课程结构确定方法的讲授,采用引导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以做为主。

②项目2:课程标准设计 Ⅰ训练目标

能够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确定机械加工类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划分教学单元,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格式体例,设计机械加工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含考核标准)。Ⅱ训练内容

机械加工类专业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单元的划分以及每个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安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格式体例,机加工专业课程标准(含考核标准)的编制。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1天。课程标准的设计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每位学员选取自己熟悉的一门主要机械加工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标准设计,编写出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含考核标准)。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做为主。

4、培训子模块4:教学组织设计(1)培训目标

能够了解专业课程在机械加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和地位,能够根据机械加工类专业与课程的特点,选取适当的加工产品、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能针对每个教学单元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并设定教学条件的配置标准。并能按照符合机械加工类专业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的内容,进行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的设计。

(2)培训内容

专业课程在机械加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与地位;体现机加工专业特点的教学载体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考核方式的设计;教学条件的配置;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

(3)培训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每位学员完成自己熟悉的一门主要机加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位学员选取该课程的一个单元,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培训时量:3天。

(4)训练项目

①项目1: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Ⅰ训练目标

能够了解专业课程在机械加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和地位,能够根据机加工专业与课程的特点,选取适当的加工产品、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载体,针对每个教学单元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并设定教学条件的配置标准。

Ⅱ训练内容

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与地位,包括本课程是为专业培养的哪些岗位,做什么的工作提供支撑,以及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载体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考核方式的设计,包括考核评价的主体、考核评价的方式、考核点等;教学条件的配置,包括师资条件、实践条件等。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1天。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每位学员独立完成自己任教的一门主要机加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说一门课程等方式。

②项目2: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Ⅰ训练目标

能按照符合机械加工类专业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内容,进行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的设计,能独立完成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Ⅱ训练内容

课堂教学实施的设计,包括授课计划的编制、教案的编写、教学材料的准备等;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包括主题沟通、教学组织、评价反思等。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量2天。课程教学实施的设计与实践在培训基地学校进行。

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心得体会 篇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朱老师今天给我们讲的第一课——什么是道德。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素养:拥有一颗一平常心、平和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善待他人。

我既然选择了从事行政文员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应该热情工作,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行政岗位做一番成绩,为公司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我认为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不止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获得尊重、促进人际交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载体,我每天的工作不仅仅是为领导为企业在打工,而是在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同时勇于的去承担责任。关于职业素养,我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良师益友的熏陶下,我的职业素养日益成熟进步着,在这个重视品德与重视才能兼具的集体里,只要有心、用心,每天都能收获着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在锐光的工作的经历让我由衷感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生命中遇到一个或几个优秀的人,他们的观念、言行、思想、感情将影响着你,推动着你,令你的人生从此不同。在此,我真诚的感谢所有在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和扶持过我的人们。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正当青春年华,也有幸从事在一份良好的职业,还有什么理由要浑浑噩噩的虚度时日?珍惜光阴,珍惜现在的日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社会责任感,用真心报效企业,让职业道德的信念伴随自己一生。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要遵守各项职业道德行为,要不断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立志在本岗位多为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 基本素质 职业能力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250-01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1月7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技能专门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成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所必备的能力,具体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这是劳动者任职上岗所需要的实用性职业能力,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基本素质,主要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心理素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心理承受力)、道德修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品德,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精神,规范严谨、认真负责态度)、科学文化素养等。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1年9月至11月,从河北省两所省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 一所民办美术院校一、二年级学生;一所公办国家百所示范性院校二年级学生—— 中随机抽取了2315名,进行现场书面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118份,有效率为91.5%。该研究样本涵盖了学生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现状及分析

2.1 职业能力方面

笔者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坚持力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6.8%的学生具有每天浏览报刊杂志的习惯,24.8%的学生每天能够从业余时间里抽出1小时时间自学;54.1%的学生有记笔记、剪报的习惯;58.7%的学生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75%的学生能坚持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作业),如果老师布置每天做俯卧撑20次,58.2%的能坚持十天以上。此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素质不错,但也普遍存在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将限制其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2 基本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笔者设计了主动性、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方面能够反映学生思想道德的问题供学生回答。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与我国的教育思想基本上相符合,大多數学生能够领悟道德的实质,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热心奉献、维护正义、团结互助等优良传统持肯定态度。如:52.5%的学生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取其长处,舍弃短处;37.9%的学生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办到;38.1%的学生能够尽量办到;只有12.3%的学生偶尔食言。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有62.3%的学生能够做到尽力相帮;94.5%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的观点;94.1%的学生同意“奉献与索取兼顾”观点;77%的学生不同意“做什么事都应等价交换”的观点。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遵守工作纪律,组织观念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不遵守工作纪律(如迟到早退),把个人的前途发展放在首位,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等有损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2) 心理素质方面。

为了解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调查时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供学生回答,虽然它不如心理量表准确,但基本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数据显示:有53.7%的学生即使多次失败,也不放弃;81.7%的学生能够接受上司合理的当众批评;58.4%的学生能够面对挫折,并想办法解决;56.9%的学生即使工作条件恶劣,也能克服困难干好工作。如果本人是班长,遇到对自己不服的学生,70.3%的学生能够做到镇静,并耐心说服他们。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多方面问题,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较强的抗压能力。但仍有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和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型人格、压力不适应型人格等。

3 高职学生现状综合分析及建议

高职院校的生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五年制的初中毕业生。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复杂、学生年龄差异较大。

日前,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和错误认识,导致高职院校生源层次不高、文化基础较差、整体素质偏低,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这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容易受到不良社会习气的浸染。

高职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或不够成熟向成熟或比较成熟转化发展的阶段,具有思想活跃、积极上进、个性特征强,但心理素质较差的特点。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强烈的锻炼意识,但易受社会上一些旧观念误导,产生自卑感,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无所适从,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同时,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如创新力、坚持力等还有待提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高职院校应把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列入工作日程上来。入校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针对有问题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每个学期开设心理学讲座,增加学生的心理知识,使其学会自我调试;开办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范文 篇11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要采取有力措施, 着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保证, 同时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高职院校大多加强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促进了辅导员的职业化, 提高了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但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政治理论提升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根本工作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但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政治理论,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全面。辅导员队伍中, 几乎没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加以研究。尽管辅导员也想给自己充电, 武装自己的政治头脑, 但不时被学生、学校的琐碎事情搁浅下来。并且, 高校培养的专业中, 没有辅导员这个专业, 所以来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都是其他高校毕业生直接来担任, 没有形成一条直接向高校输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道路。

1.2 辅导员对职业发展方向不明晰

首先,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造成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大, 给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负面效应。据了解, 特别是名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的流动性每年在20%左右。因此,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带来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缺失。其次是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岗位准入标准, 对辅导员的选留和使用上随意性大。再次是大批辅导员队伍年青化, 尽管增强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有利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但辅导员自身和阅历与他们担负起“人生导师”职责有局限性。最后是辅导员认为只要管好学生日常事务就行了, 自己不需要再努力学习, 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

1.3 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普通偏低

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同时, 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导师, 辅导员应当是一个动模范、技术能手。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 很多学校都简单的认为, 辅导员只是管理学生的思想, 教师才是真正培养学生的技能的, 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技术、技能水平偏低, 无法对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辅导。究其原因, 首先是领导不重视辅导员学习专业知识, 其次是辅导员大部分时间被学生琐事所占据, 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再次是部分学校辅导员所带的班级多, 专业层次复杂, 辅导员无法适应所带专业的变化。

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与能力要素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是进行辅导员工作的前提, 其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其职业能力主要包括领导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2.1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辅导员职业素质的灵魂, 其关系到未来社会建设者的素质和水平, 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的内容, 两者互相补充, 互相影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 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优秀的政治水平, 思想意识觉悟高, 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在道德素质方面, 具有科学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意志, 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精神等。

(2) 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保证高职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基础,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 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较高的水平。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包括具有扎实的马克思理论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美学等方向相关知识, 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人格魅力。

(3) 身心健康素质。

身心健康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实现的, 受人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制约, 这不仅决定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而且自身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坚韧的意志品质和敬业精神, 开放稳定的性格特征和良好的情感、心境。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1) 领导管理能力。

领导能力是高职院校辅导中职业能力的核心。领导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是对辅导员的思维、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的一种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对事务的决策能力, 对行动和决策的掌控能力, 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团队进行建设的能力, 善于激励培养与教育学生的能力等。

(2)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条件, 辅导员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学生进行交往, 因此, 情感因素在人与人交往中起着主导作用。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主动参与意识、主动服务能力, 沟通交往与团队认同的能力, 解决学生冲突的能力, 在文化差异与外来意识形态渗透的抵制与把握能力, 人格魅力与辅导员实际能力等。

(3) 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创新能力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的关键。因大部分辅导员来自其他高校的毕业生, 由于阅历不丰富, 思考问题存在不周全, 解决问题认识不深刻等, 必须要求辅导员多学习, 在观念上要创新, 思维敏捷, 办事的方法创新,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多学习, 具有主动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3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的措施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 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辅导员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工作, 让辅导员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成为高职院校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坚强基石。

3.1 加强培训, 改善辅导员的素质结构

辅导员队伍中, 特别是年青的辅导员, 由于其阅历、办事能力不丰富, 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遇事不冷静, 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当等问题。因此必须对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职业行为, 职业技能等进行系统的教育与培训, 特别是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的培训, 让他们真正达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标准。目前, 重庆市教委每年对高职院校新入职的辅导员都经过系统的培训, 但这不够, 还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周期性的培训, 强化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 让他们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 较高的人文修养, 较高的专业知识。同时多开展辅导员思想的交流, 通过辅导员的实践交流, 丰富辅导员的经验, 让年青的辅导员快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其次对辅导员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 建立对优秀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 让更多的辅导员向优秀的辅导员学习。

3.2 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制度, 是加强辅导员管理的有效手段。辅导员是培养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师, 其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 首先必须对辅导员的选聘、任用等制定可行的制度。其次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 提高辅导员的代遇。再次, 健全辅导员的考核体系, 拓宽其发展空间, 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提升辅导员对职业工作的认同感, 幸福感等。

3.3 建立辅导员学术科研平台

在信息世代迅猛发展的今天, 辅导员的管理不能再单凭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 因此, 必须要求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具有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积极地参加科学研究, 对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在实践中, 加强辅导员的科研工作的管理, 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对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总结。同时建立学术科研平台的相关制度, 提供辅导员的科研经费, 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河海大学, 2007:30-32.

上一篇:六年级劳动总结下一篇:语言文字工作学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