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能力

2024-12-11

职业素质能力(精选12篇)

职业素质能力 篇1

当前高职教育在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倡导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但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关系上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 有的脱离知识讲能力, 有的脱离知识、能力谈素质, 仿佛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可以截然分开、各自进行, 甚至将职业素质教育变成了简单的职业道德教育, 或校园学生活动的代名词。因此, 要想使高职教育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就必须对职业素质有清晰的认识, 理清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寻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职业素质是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

1. 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的内涵

知识, 我们一般可以按门类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三类。也可以按形态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前者如事实知识、原理知识, 后者如技能知识、人力知识等;能力是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内在和外在的特征, 可以分为智力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智力能力可以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等。社会能力即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以及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等。方法能力是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专业能力是完成某项专业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一词有多种涵义, 职业素质可以认为是通过职业环境影响与职业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在现代社会, 任何一种职业活动都是处于整个社会系统中的, 因此职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后者主要指团队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感等。

2. 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和能力紧密相连,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脱离知识谈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知识具体运用的体现。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比知识面窄的人视野开阔, 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也要快得多。无论是其观察、思考、想象的智力能力, 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还是完成专业工作的专业能力, 甚至是与人交往、合作的社会能力, 如果离开了相应的知识基础, 这些能力都无法得到发挥。因此, 知识的占有是能力形成的基础, 而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知识积累的速度和质量。

关于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知识、能力是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 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在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职业素质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知识、与人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性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具有开阔的视野, 才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意识, 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工作;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才能使个人由个体融入社会的整体, 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 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职业素质认识的误区

高职教育目前关注的是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中心的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都专注于学生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这对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 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职业教育并不只是培养经济建设的“螺丝钉”式的技术人才, 而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前者注重职业岗位的具体专业技术要求, 后者则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标准。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提倡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 包括开设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组织校园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校园学生活动, 这些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都有所帮助。但这背后依然存在几个认识误区:

1. 把知识、能力和素质割裂开来, 并列进行, 使职

业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与专业能力培养分离的附属物, 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素质理解的偏差, 形成轻知识、重技能的功利性的学习心态。要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职业教育者本身要对职业素质有清晰的认识, 然后才能有意识地将职业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去。

2. 关于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的认识, 仅仅局限在专业能力方面。

职业素质核心能力是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 能适应岗位变换和技术发展的核心能力。比如, 在人的职业能力中, “解决问题能力”被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看作是人的一种核心能力, 或叫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出, 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各个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三、职业素质的培养

1. 现状

当前, 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普遍要求可以概括为: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其综合素质可具体表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即具有以忠于职守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优秀的适岗能力, 即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能够胜任岗位要求;潜在的成长性, 即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质, 能够满足企业动态发展需求;强烈的团队意识, 即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 能够融入团队、服从团队”。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评价是:毕业生角色定位不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沟通能力不强、职业道德弱化, 而专业技能有所增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质的评价不仅点出了当前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也对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 可以作为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参照, 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的尝试。

2. 对策

(1) 高职教育应该在坚持能力本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加强对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改变单一的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观念, 认识到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国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课题首次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从职业能力构建来说, 每个职业包含三种类型能力模块, 其主要成分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块, 其次是可与其他职业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 再次就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是所有职业共有的。

(2) 职业核心能力不是一门技术, 而是应用技术方法做事的能力, 是完成工作过程中的执行能力, 核心能力的养成重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而不在其结果。因此,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 应打破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视野局限, 将知识、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强调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加强智力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也要重视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既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 也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的培养, 建立以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为核心, 其他知识性和训练性课程为辅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3)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质是改变人的行为活动和习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 既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训练, 也要渗透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 使职业核心能力在完成工作或项目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这样才能使知识和能力有机地融合在职业素质培养的整体之中。

(4) 职业素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应该按照不同专业未来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 确定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评价标准, 比如, 对于文科类的专业来说, 在社会能力方面, 交流和沟通、团队意识方面的要求要强于理工类专业, 那么在制定职业素质标准方面就要偏重社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意的是, 职业素质标准不是以技术为逻辑出发点的技术标准和方法, 而应该是以职业活动为出发点, 对人在完成工作或项目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做出规定。

高等职业教育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其在校期间所受到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质量对未来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不仅是一个职业人, 也是一个社会人, 因此, 做好职业素质培养就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前途, 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海民, 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 2002-3-13.

[2]潘弋路.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及其启示[J].中等职业教育, 2007, (29) .

[3]戴金波.职业人才“解决问题能力”培训与测试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3) .

[4]方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硅谷, 2008, (18) .

[5]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2) .

[6]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

职业素质能力 篇2

大学是一个对大学生不断雕琢、塑造的场所。我们大学生就好比是商品,无论好坏如何最终都要放在市场上亮相一番。所以在大学阶段做好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无可厚非是有帮助的。可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像许多人一样,我也对未来就业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充满了困惑,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是一头雾水。于是,我选择了“职业素质与能力”这门课程。

我原本以为这门课程也像其他课程一样,只是老师向我们灌输很官方、很专业化的抽象理论知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第一堂课上葛老师向我们介绍到:他作为一名生科院教师而非经管院或文法院教师开设这“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的确让人意外,但是他作为一个企业老板他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老实的一番话更使我坚定了选择这门课的信心,让我觉得这似乎不是在授课,而是有些像在给职工做培训,使得这门课来得更实际、更有意义。我也更有兴趣去听这门课了,并且每节课都认真做好笔记。我觉得我不能再像茫无头绪的去过我的大学生活了,我得重新认识我自己,认真我的职业生涯,努力提升和培养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既然了解到职业素质与能力对未来求职的重要性,我就从课堂所学到的内容谈一下我的收获和体会。

作为大学生我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成功的人,于是许多人就拼命地学习很多本专业或者非本专业的各种知识。但是,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一个成功的人需要具备成功的品质:责任、诚信、大度、胆识、沉稳、积极、细心。还需要有责任意识:做好你的本职工作,能够让你的上司和同事放心交给你更重要的工作,愿意承担责任。另外,还要有危机感:危机感是一种压力,事业越大、职位越高危机感就越强。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一个企业的对员工基本要求:

一、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二、不找任何借口,勇敢承认错误;

三、从细节做起,工作中无大小事之分,只有重要与不重要;

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五、培养责任感,思想决定命运,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企业所需的人才,就是指那些能把本职工作做好的人,也是我们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就可以做到,只是看我们的态度和能力而已。其次,我们要想在企业有立足之地,必须要懂得基本的商务礼仪。因为商务礼仪在社会行为和职业行为中起着“规范行为、传递信息、增进感情、树立形象”的重要作用。商务礼仪包括:个人礼仪、会面礼仪、接待礼仪、进餐礼仪、送礼礼仪、求职礼仪等。最后,就是有效沟通,让上司了解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动报告工作进度,让上司知道;

二、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而且清楚,让上司放心;

三、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才能了解上司的意图,让上司轻松;

四、接受批评,不犯三次错省心;

五、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让上司有效;

六、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让上司省事;

七、对自己的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让上司进步。使有效沟通达到“控制成员、激励员工行为、表达感情、流通信息”的目的。但是必须要讲求沟通的方式,注重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比如:与领导沟通要“弄清意图、简洁明了;不直接说不:让领导认识错误,切忌见风使舵,巧言令色;借用比喻故事等方式”。与同事沟通要“以大局为重;对待分岐,求大同存小异;对待升迁、功称,保持平常心,不要妒忌”。与客户沟通要“加深客户对自己的映像;记住客户的名字;积极地认可和赞美;不与客户争辩;利用小礼品”。总之沟通要遵循“友善待人、平等互助、诚实守信、宽容大度、积极主动”的原则。

关于这门课程,我觉得老师讲的挺好的。语言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偶尔会有一些互动,能够分享一些与职业有关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但是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在面对我们大学生授课的时候,能对我们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或培养给予更多的指导或建议,让我们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也预祝老师更加的成功!

职业素质能力 篇3

一、加强教师角色责任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过去,教师在工作中以追求物质利益为耻,以“园丁”或“蜡烛”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职业理想。然而,随着商品意识不断对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教师固有的道德价值观也开始动摇。教师行业不安心工作、流动频繁、跳槽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应和社会适应作为建设师资队伍的先决条件。

1.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有的教师工作得不到学生应有的认可,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教学角色,不能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在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接受信息方面,许多学生已经超过教师。如,学校要求教师学做教学课件、网页,不少学生却已经学在或使用在教师的前头了。所以,教师只有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教学,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培养教育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确立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明确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即有什么樣的“学生观”。因此,教师必须明白:(1)在教学层面上,学生是“人”,不是“容器”。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更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学生。学生的个性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个别引导。如,个性外向者,容易接受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也能大胆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作业可能完成得比较马虎,不爱认真预习或复习;而个性内向者,课堂反应缓慢,但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做作业。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反之,采用简单说教,粗暴干涉的“高压政策”,或者迁就学生,放任不管,都会影响教育效果。(2)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重。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势必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3)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如,善于向学生“示爱”,有关爱心;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不迁就学生;以身作则,做事有原则、立场。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教师工作复杂而繁重,如果仅仅从经济报酬角度讲,往往难以体现它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充分体现在其重大的社会意义上。一名教师,不论他的性格如何,是否适合做教师,但他心里自然明白自己在怎样教育学生,能将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师有普通人的一切需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但教师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更多地拥有的是无形的报酬。那种将教师职业作为不得已而从之的想法,那种不喜欢教学,随意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学生或将商品意识纳入教育的行为,那种不专心致志教学,热衷第二职业的做法等,都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

二、重视调适教师工作压力

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压力高于其他众多行业的人。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

1.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特有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可见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难免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难免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2.自我期望值过高,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环境、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如,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非优秀教师,如,担心课上得不精彩;害怕学生评价不高、打分偏低;关注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因此,教师只有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充分自如地发挥工作的潜能。

3.教师评价体系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是否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若工作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或不公正,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教师晋升职称、聘任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全面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教师的教学业绩将无法评价,如果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又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年级、身心状况及其它众多因素的不同,会在学业等方面出现一定乃至很大的差异。但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差异的。

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职业压力和身心疾病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因此,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1.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專断、迅速还是民主、缓慢。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大致不变,即所谓的“代沟”增大了。“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就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2.促进教师人际关系

和谐社会的和谐应该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文人相轻”是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往往容易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等。其次,教师要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3.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

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恨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职业素质能力 篇4

因此, 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内涵, 优化高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对于进一步贯彻国家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精神,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内涵

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上, 各个国家和研究机构有着不同的见解。从职业教育角度分析, 职业素质是由从业人员履行某类职业岗位职责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等要素组成的, 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 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但在实践中职业素质概念经常被泛化、异化。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黄炎培先生曾说“职业教育之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三也。” (1) 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职业素质观强调:爱国济民、知行合一、自重自克、立志强毅、才识阅历 (2) ;程毓认为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 (3) 。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执行或完成职业活动或成功地适应职业活动中发生特殊情况的表现, 而且是可以由个体自由控制并受动机影响的表现, 是人具有的职业素质的外化。对职业能力的表述和内涵研究, 随着国家、研究者、历史阶段的不同, 而在不断发展变化, 包括一般技能、关键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行动能力、就业能力 (技能) 、职业核心能力等。

近几年来德国在克服“双元制”弊病基础上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将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4) 。澳大利亚的梅尔委员会确立的综合职业能力有七大项, 分别为:收集、分析、组织信息;沟通想法和信息;规划与组织活动;与他人团队合作;运用数学观念与技艺;解决问题;运用科技。澳大利亚企业界提出的就业能力框架则包含以下八项:沟通技能、联合作业技能、解决难题能力、主动和进取精神、计划和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 (5) 。1998年英国政府在一份文件《走向成功的资格》中指出:目前, 英国工业联盟、教育与就业部以及资格与课程署共同认可了六种核心技能:交流、数字运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训练发展协会将从业人力资源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分为五个类别:基本胜任力 (阅读、写作、计算) 、沟通能力 (说和听) 、适应能力 (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思考) 、群体效果 (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 、影响能力 (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 (6)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课题中, 把职业能力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规定核心技能培训与测评项目为八项, 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革新创新和外语应用 (7) 。

二、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特征分析

根据课题组进行的大量社会调查及分析,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 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多招收本科、研究生、博士等学历层次的学生, 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在这些单位的就业率很低, 企业单位是高职园艺专业学生的主要择业方向。由于目前在蔬菜、果树等传统园艺作物的生产上, 多数以聘请技术能人进行指导的方式进行, 而且缺乏专业的技术服务公司, 所以此方向就业岗位不断收缩。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可以选择的企业单位包括种子公司、园艺公司、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园林公司等, 其可选岗位涵盖以下方向:园艺植物种子、种苗、园艺资材销售、农产品营销、园艺植物生产或技术服务、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物流、园林绿化等。

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看, 就业后的1-2年内将从事园艺资材、产品的销售、园艺植物生产及经营、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等工作。随着经验的积累, 职位会有所改变和提升, 如担任区域、项目或部门经理, 或转向景观设计方向, 由于部分园艺企业投资较少, 所以也可选择自主创业, 经营鲜花店、种子公司等。

三、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浅析

根据以上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高职园艺学生就业岗位特征的分析, 概括高职园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内涵如下。

(一) 高职园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 根据对当前高职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分析, 归纳出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兼顾自身发展的高职园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 (见表1) 。

(二) 高职园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根据当前园艺专业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表述, 从培养学生从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角度出发, 本文概括了园艺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内涵 (见表2) 。

以上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不同的角度予以分解, 但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对学生的培养和课程的设置上, 对于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又不是独立的, 不能完全进行分解培养, 而是要将几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门课程或一个活动当中, 使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

注释

1 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6年, 第8页。

2 刘建明:《张謇的职业素质观与当代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育》, 载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0年第3期, 第8页。

3 程毓、张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途径》, 载于《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 第65-67页。

4 陈腾波:《中德职业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开发的比较研究》, 天津·天津大学, 2004年。

5 庞世俊:《澳大利亚职业能力内涵变迁与理论研究》, 载于《职业技术教育》, 2009年第7期, 第86-87页。

6 宋争辉:《高校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5-8页。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篇5

摘要: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以精准的办学定位、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先进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取得了较高的就业率和较好的就业质量,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赞誉,证明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主要由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来决定。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指导”,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素质与技能,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实现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的协调与统一。而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建立职业及职业规划意识,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提升社会所需求的素质与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拓展

1、赢在起点:大学生生涯规划

1·1学习完全靠自觉

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一两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现在就必须了解这一行业以及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了解这些的前提下,个人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和目的性。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主要是指选择大学阶段阅读的书目和适合的课程,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落实学习计划。计划制定完毕后的第一站应该是图书馆,在那里找到需要的书目后要精读。除了

多去图书馆外,还要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那样可以得到更多实际的指导。跨校听课也是很好的方法。

1·2师生沟通有窍门

大学和高中不同,老师往往都有自己的研究或其他工作,一般课后就很难找

到人,所以如果你有问题,最好一下课就“抓”住老师。如果还有更多的想要交流,可以向老师要手机或电话,或先约好时间再去办公室交流。另外,课前的准备工作绝对不是无用功,只是准备的方向需要改变一下。大学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长期理论研究的心得体会,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也更愿意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如果课前没有足够的准备,有时就会觉得老师的讲课高深莫测。

1·3充电要小心误区

许多大学生在校外培训班充电,希望能够在就业时占据优势。如何选择呢?

选择需要的。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与专业方向相反的课程,比如文科可以选择计算机的课程来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读一门第二外语。需要提醒的是,在校外的培训充其量只是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一定要注意适量,切不可影响了自己本专业的学习。

1·4选修课,挑最喜欢的大学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中

选修课就是学生自由发挥的部分。

选课时要注意:1.学分:大学的毕业证书是和学分挂钩的,同样的学习时间要

考虑学分较高的那门课。2.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在这四年里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对我们的未来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帮助。

2、做好你自己素质拓展

2·1塑造独特自我的志向、才能

我认为,只有将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看作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我们的价值观引导我们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人生由你打造”,虽然这个概念很简单,但打造自我人生的过程却错综复杂、充满困惑,各种期许和压力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无论如何,经济状况和机运都在我们的人生抉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们的人生终究要由我们自己打造。这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是最难得的机遇。

2·2敞开心扉,以真诚换真诚

在现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获得与回馈、期望与责任、家庭与社会以及周围

环境对我们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被空前的安逸所诱惑,同时又被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忧虑困扰得心力交瘁,我们拖着空虚的躯壳在求索中迷失了自我。

人们的价值观、信念和直觉,以及成就美好生活的行为与态度是永恒的。经济上的繁荣一向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健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自尊,赢得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面临众多的机遇,我们是应该挑选阻力最小的途径而且最有可能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应该坦率、包容、敞开心扉,投入到实实在在、坦率的交往当中。在工作上,我们应当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3、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3·1信念源自哪里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的时代与古往今来的历史如此不同,因为人们从来没有预见到人的思维力量能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在文明世界中,尽管那些以抽象思辨符号为特征的学院派正统理论随处可见,但人们对于神圣的真理、乐观仁爱的福音,以及有关幸福与智慧的哲学,其实仍然了解得不够深入。而这些关乎真理、幸福与智慧的命题,才恰恰是改善和提升我们生存环境的关键所在。

观念的不断革新,促进了人们对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方面的感悟,而这些恰恰又是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我们意识到,肯定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冥冥中将我们与赋予我们生命的至上神性紧密相连,但是,我们尚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们发现,这一可能源自我们生命本身的神秘能量,可以带来使我们所有人都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使我们的生命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妙。通俗地说,人们的生活可以远离平庸和失范,人们的生命可以更有意义,更富风采。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掌握这些法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些法则。

3·2信念可以安抚人的心灵

有一种逐渐为许多人所认可的观念:“上帝不需要人类去弥补他的过失。”上帝不需要,人类同样不需要,我们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所能做的努力。我们试图寻找出那些真正的可以指导生命的“神圣原则”。“神圣原则”对人生来说就是真理,它创造了我们,更新着我们,也完善着我们,它还能治愈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遭遇的种种创伤。人类目渐发现,生命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法则,它主导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只要顺应这一法则,它就会为我们所用,治愈我们精神的累累伤痕,安抚我们内心的悲伤孤寂。

从本质上讲,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个体,都是一种精神的实体,肉体的状态取决于精神的状态。一个人,是灾病缠身还是活泼健康,是欣喜快乐还是伤悲忧虑,是青春萌动还是未老先衰,是博爱宽仁还是冷漠自私,这些都取决于这个人控制自己精神的深度和力度。

3·3让信念力照亮你的人生

一个人,如何通过完善心灵,来改善身体状况;如何通过改善心灵,来提升一生的品格。一个人不能甘心做外部环境的受害者,相反,人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要相信,没有谁能决定你一生的生活处境和人生目标,那种“命运”的假设与安排,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环境。

当一个人面临贫困、疾病和不率,最好的态度是什么?是回到生命之源那里去,去寻找富足、健康以及和谐安宁的真谛。这种心灵的力量,与赋予我们生命的造物主紧密相连,它才是人世间所有安宁、力量和富足的秘密所在。

一个人,怎么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与充满着无限生机的普遍世界之间,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他该怎样才能不再为匮乏和贫困问题所困扰。

3·4你的理念决定着你最终的成就

“思维是命运的别名”。要记住:你完全可以通过思维的力量来远离失序、疾病、黑暗、仇恨、贫困和失败;你还可以借助思维的力量,获得和睦、健康、光明、仁爱、富足和成功。

要想提升自己的财富、力量,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当你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灵、保持精神开放状态时,你就知晓了人类福祉的秘密。这预示着人类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也预示着你的生命历程将迎来一种全新的状态。一个人,如何能够坚守自己精神世界的大门,有效地防止外敌的入侵。如果具备这样的力量和智慧,能进入他灵魂世界的,就只有与他和谐统一的、可以给

他带来快乐和富足的东西,而那些有可能给他带来失序、痛苦和失败的东西,统统会被他挡在门外。

4、照亮我们年轻的未来的路

4·1我的未来我要勇敢面对

我再也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了。很多事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怎么知

道你不能”这句话。李开复认为,无论是自信还是自卑,它们都有可能形成循环作用:自信的人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得到成功,并因此而更加积极乐观,更为自信;自卑的人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不得不一次次体味失败的滋味,并因此变得更加消极悲观,更加自卑。有一次,一个大学生问李开复:“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我想做一个更有自信、更有想法的人,但是,我周围的人让我越来越自卑。” 为此,李开复引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的一句话:“没有你的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你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别人就会认同你的自信,你就会因此而越来越自信。

4·2建立自信

李开复认为,要想建立自信需要不断尝试。他告诫那些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年

轻人要勇于表达自己,并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增强自信心。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这四种训练方法。第一,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能因为在乎别人的意见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要未经判断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场。第二,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与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在原则问题上让步。第三,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不断加强的。只有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出来,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才能从这种影响力中获取足够的自信。第四,在表现自我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一个自信的人和一个不自信的人,说话的方式是大不一样的。

总结

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素质与技能,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培养

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实现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人们的价值观、信念和直觉,以及成就美好生活的行为与态度是

永恒的。经济上的繁荣一向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健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自尊,赢得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面临众多的机遇,我们是应该挑选阻力最小的途径而且最有可能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是应该坦率、包容、敞开心扉,投入到实实在在、坦率的交往当中。在工作上,我们应当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

价值。我们的激情和卓越的远见正是中国走向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强国所需要。致谢

职业素质能力 篇6

【关键词】导游 人才素质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2-03

导游人才是反映我国旅游业形象的一面镜子,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的高素质导游人才队伍,是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旅游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当前导游人才职业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导游员的业务水平较低,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提升导游人员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导游队伍,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导游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不同类型的导游人才虽然承担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一)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热情友好、爱岗敬业。导游人才在接待服务过程中应该热情地关心每一位旅游者,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服务,使游客宾至如归;应该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导游工作,真诚热情地为旅游者服务,精力充沛地投入旅游团的接待工作中。其次,品德高尚,积极进取。导游人才必须不断学习,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自律,抵抗各种各样的精神污染和物质诱惑,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此外,还应具备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导游服务是一种高智能的服务,它以导游人才的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导游人才只有不断充实,更新知识,不断进取,才能面向充满竞争的挑战。最后,遵纪守法。导游员在处理旅游者个别问题以及旅游途中的突发性事件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绝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

(二)渊博的文化知识。广博的知识是从事导游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导游讲解的坚实后盾。导游员为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其工作主要表现在向旅游者讲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因此,为了适应游客的各种需要,导游人才知识面要广,有真才实学,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做到内容丰富、言之有物。

导游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扎实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风情、风物特产、古建园林、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是导游讲解的基本素材、是导游服务的必要原则。其次,丰富的美学和心理学知识。旅游活动本来就是一项寻觅美、欣赏美、享受美的综合性审美活动。在旅游活动中,导游员起着重要的审美引导和审美调节作用。导游活动要求导游人才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者得到审美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陶冶。再次,必要的政策法规知识。导游员所要掌握的政策法规知识包括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旅游业的法律、法规等。必要的政策法规知识是导游员在工作中处理旅游者个别问题和旅途中意外事件时的指南。最后,多种旅行常识。导游员应该掌握的旅行常识的内容十分庞杂,主要包括出(入)境知识、海关知识、交通知识、通信知识、货币保险知识、救护知识、卫生常识知识等。导游员提供导游服务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必要的旅行常识,不仅有利于提高游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随时随地帮助旅游者解决旅途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导游服务水平,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三)较高的专业技能。导游人才应具备较高的服务技能。导游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难度大,对导游人才的能力要求较高。导游人才的服务技能一般分为认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此外,身心健康是一名合格导游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包括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两方面。导游服务的特殊性、复杂的人际关系、繁杂的工作内容,加上工作涉及面广、流动性强、体力消耗大,尤其是一些特色旅游产品、体验产品,决定导游员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导游人才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精神、自信的人生态度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辛苦的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在旅游者面前,导游必须永远保持真诚的微笑和持久的活力,这是以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和保证的。

(四)较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导游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导游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对游客服务的绩效和效果。导游人员接受任务后,要独立组织游客参观游览,要独立作出决定、独立处理问题。导游人才的工作对象形形色色,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出现的问题和性质各不相同,不容许导游人员工作时墨守成规。相反,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合理处理。因此,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导游人才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导游人才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导游人员自身知识水平偏低及工作态度方面。

(一)缺乏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差。有的地区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存在淡旺季的差异,景区会针对旅游的这一特征对景区的运营进行调整,以减少景区在旅游淡季的开支;旅行社也会对导游进行调整,对导游实行临时雇用的制度。这一制度使得导游员难以在短时间了解旅游地的文化传统,对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的营业运行持不关心的态度,造成其在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时工作态度差,对游客态度冷漠,缺乏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淡薄。导游员对导游工作精力投入不够,缺乏工作实务精神,无心钻研导游业务,没有开拓和创新意识。在带团的过程中只管自己的讲解,没有顾及游客是否爱听自己的讲解,当在景区自由活动时,有些导游会走到角落里休息,对游客的安全不管不顾,责任意识不强。

(二)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系统培训。现有的导游人才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形势的需要,旅游人才体系的构建稍显滞后,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成为制约旅游业高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导游人才队伍中,有的是专职导游,但也有很多兼职导游。在旅游旺季,部分旅行社会大量雇佣兼职导游,在这些导游中,有的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在讲解过程中,这类导游对景点的讲解也只能靠背书来完成,讲解的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而聘用在校学生导游,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平时带团机会少,缺乏带团经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不够灵活。

导游员对旅游地自然和历史文化掌握太少,当游客向导游请教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时,很多导游都解释不清楚。当游客问及当地植物的生长季节、生存环境、药用价值时,很多导游只会简单地说几句,有些甚至连植物的名称都说不上来。并且,对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不了解。现在,很多的导游员考虑的只是如何更多地挣钱,而忽视了自身知识储量的提高,觉得拿到了导游证就可以做导游了,当游客问导游一些政治、经济问题时,导游不知如何回答,造成游客对导游及旅行社的印象不佳,影响了旅游景区对外的公关形象。

(三)专业技能较低,缺乏服务标准。导游人员服务技能较低,缺乏服务标准,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盲目讲解,使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下降。首先,导游员讲解语速过快。景区的导游词是固定不变的,导游员每天都在重复讲解相同的导游词,随着讲解次数的不断增多,导游员的语速不断变快,有些甚至没有停顿,使游客听不清讲解,造成厌烦心理。其次,导游盲目讲解,导游词没有针对性,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导游词的讲解都千篇一律,讲解漫不经心;在讲解导游词时不善于观察游客的反应及心理变化,造成讲解枯燥。最后,导游在讲解深化故事时,导游词的讲解内容平铺直叙,很少运用修辞手法。

三、职业能力提升视角下提高导游人才素质的策略

针对导游人才素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导游员的素质,提升整个导游团队的业务技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导游敬业精神。要综合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多形式、多途径不断提高导游人才队伍政治素质。人力资源部门要规范导游人才行为,明确导游员的职责,确立导游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导游人才自身的职业修养水平,把导游的职业修养变成导游员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使他们热爱工作,愿意为自己的工作作出奉献。导游培训基地应与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和景点紧密联系,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经验,普及导游的工作业务流程,提升导游人才的业务素养和文化素养。其次,培养导游人才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导游人才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导游员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使他们有一个合理的职业提升空间。健全导游人才薪资体系,加强国家法规的实施监控,遏制导游人才收受回扣的源头,强调旅行社与聘用的导游人才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劳动报酬和返回佣金比例。各管理部门应重视培养导游人才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积累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掌握现代的带团讲解本领,更好地带好旅游团队,不断提高带团质量,加强服务意识。

(二)提高知识水平,加强系统培训。首先,提高导游人才知识含金量。导游人才自身的知识含量来自自身的日常积累,导游的学习除正规的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学习。导游无论是做全陪还是地陪,都可以和其他的导游多交流,多学习经验,另外,导游也可以利用淡季的时候把以前没时间背的、不熟悉的内容再背几遍,做到熟练掌握。在平时培训时,注重对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宣传,设置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共导游员讨论;导游员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时政要闻,来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其次,确定培训目标,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导游人才每年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由于这种培训体制,难免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工作习惯上,缺乏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导游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旅游管理部门应走访旅游院校、旅游企业,通过实地调查,制定关于加强导游人才培训工作的纲要,明确培训原则、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导游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并且确定培训课程与时间时,先要进行详细、可靠的培训需求调查。

(三)提升专业技能,制定制度标准。首先,规范导游人才语速。导游人才讲解导游词的语言要自然、流畅、语速适中,有美感。导游解说词往往联想丰富、意境深远,掌握其中浓厚的抒情气息和深邃的语言意境,解说起来才能做到舒缓有度,富有韵律美。导游管理部门应制定导游员语言行为规范,制定标准的导游员讲解语速标准,控制景区导游词讲解一分钟在150~300个音节之间,可根据内容、情节、语气的要求稍快或稍慢。其次,制定导游人才服务公约。遵纪守法,规范上岗;履行合约,规范服务,严格按照《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做好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不超计划安排购物,不擅自增减旅游服务项目,不向关联旅游企业索要回扣,不向游客索要小费;强化技能,提升素质,注重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认真讲解,热情服务,举止文明,以诚待人,杜绝欺诈游客行为;防微杜渐,确保安全;以诚为本,悉心服务,急游客所急,想游客所想,主动积极帮助游客排忧解难,共同创建和谐旅游环境;爱岗爱企,荣辱与共;遵守公德,倡导文明;自觉自律,接受监督。

(四)严格从业标准。为招聘高素质的导游人才队伍,各旅行社应以国家导游员从业资格标准为蓝本,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导游员从业标准,选拔优秀的导游队伍。例如,导游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导游员资格证书》或导游证;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证明。

(五)制定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通过明确职责范围、落实岗位责任,建立良好工作秩序,提高办事效率。首先,旅行社应按照导游员的工作范围,结合导游员的工作量,制定导游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导游员能顺利履行职责。其次,应根据导游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确定导游员的工作目标。导游员的工作目标主要是顺利带好每一个团队,使游客满意而归,使游客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最后,应根据导游员的职责和目标,制定出任职条件,实行导游员竞争上岗制度。对导游人才实行考试上岗,对考试不合格、技能不达标的实行待岗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行淘汰制度,淘汰那些长期不合格的导游员,激发导游员的竞争意识。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结合开展敬业精神教育,细划考核对象,将实施的全员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做好宣传教育,不断增进导游人才爱岗敬业的危机感与使命感。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激励机制,包括导游人才业务技能、职业贡献、从业资历等综合因素的职业晋升和分配激励机制,留住优秀导游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导游薪酬制度,切实维护导游员的合法权益,采取基本工资加带团补贴为主体、佣金分成为补充的导游人才薪酬办法。

【参考文献】

[1]赵阳,王丽飞.导游实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袁俊,夏绍兵.导游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赵丽丽.论清远市导游队伍的管理建设[J].MARKET FORUM 旅游市场,2010(1)

[4]黎明.培训方法创新促进导游素质提高[J].中国旅游学报,2007(12)

[5]朱玉霞.论导游技能的培养[J].商业现代化,2009(34)

【作者简介】孟秋莉(1982- ),女,山东阳谷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培训、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开发等。

秘书人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篇7

1 较好的文字秘书的素质修养,是做好秘书工作的重要条件

文字秘书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一是记录和抄写;二是文稿起草。记录,有领导的口授记录,有接待来访者的记录,还有会议记录和电话记录等等;抄写,即对字迹潦草或因在起草过程中经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和勾划的文稿进行誉写以便于继续修改或交付打印。帮助领导誉写稿件使之能腾出时间去做其它工作,这是文字秘书应尽的责任。起草文稿,是文字秘书工作的主要部分。文稿的起草过程,常常是由领导和文字秘书合作进行的。有时,是领导亲自动手,秘书帮助誉写。以及做一些收集、补充和核实;有时,是领导口授主要内容,秘书记下后负责文字的加工整理;有时则是领导只口授一个要点,或者同秘书一起在讨论中形成一个要点,然后由秘书据此去收集材料、推敲观点,形成文字。这最后一种,领导只是出题目,而从拟定提纲、收集材料、起草文稿到讨论修改,则都由文字秘书单独负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起草文稿的时候,文字秘书不但可以在酝酿和讨论文稿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而且可以在起草时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上去,形成初稿,让领导人去决断,而不是照葫芦画瓢,这样形成的文稿才能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传达领导的决策、方针、意图等,并使之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要达到上述目的,文字秘书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他除了具备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有自己特殊的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品德修养、作风修养方面的要求。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称职不称职的问题;品德修养、作风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合格不合格的问题。因此,文字秘书要自觉地、全面地加强这四个方面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既合格又称职的国家特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仅通过文字的抄写、记录和文稿起草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同时,由其经手、处理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材料,也为文书档案提供了准确的、丰富的、详实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2 提高秘书职业能力的策略

2.1 加强秘书的创新意识

过去对秘书人员的创新意识明显重视不够,只承担大量的收文、发文任务,对报告、请示不提处理的初步意见,一方面,秘书人员无形中变成了领导的通讯员、传真机和翻译员,自然起不到“参与政务”作用,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领导者事必躬亲,陷入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影响了对全局工作的准确把握。在新形势下,要发挥秘书人员的创造性,就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分担领导的一些具体工作,做领导名副其实的参谋和助手;领导同志也应该给秘书人员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不要仅在收发文本或文字材料上提要求,而应给他们在其它方面提供锻炼和创新的机会。

2.2 培养秘书的竞争意识

目前,秘书人员的文化层次呈上升趋势,高学历者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一个优势,但高学历并不一定就有高水平,高学历者还必须埋下头、扎下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锻炼,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便增强竞争力。有的秘书虽然工作时间较长、实践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必须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所以,秘书人员无论文化层次高低、经验丰富与否,都要具备竞争意识,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工作的服务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秘书工作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督促。今后,党政部门的秘书工作基本也应从这些方面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核心问题是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工作怎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对服务的要求与市场机制作用密切联系起来。应该承认,在以往经济体制下的秘书工作,为领导服务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应该看到,保证和维持那种水平的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主要依靠人们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感,并辅之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不可能重视市场机制对秘书人员行动的激励和制约作用。相反,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往往被所谓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替代了。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靠人的自觉性和一般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要求人们做好秘书工作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是难以持续地、全面地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把提高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落到实处,除了高度重视人员素质、培养热爱本职的精神外,还要从注入市场机制方面多做文章。

摘要:秘书人员工作的全面性,活动的宽广性及其角色的多变性,除了应具备一般管理干部的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与秘书本职工作的性质、任务相应的更高、更严的要求,就如何加强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秘书,工作,问题,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

0 引言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是职业院校的教师, 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重任。只有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过硬的专业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积极上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个合格的职校教师素质由内在能力素质和外在形象素质组成,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学术研究素质、身心素质等。

1 职业院校教师的内在能力素质

这主要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 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学术素质。职校教师要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业务精通,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1.1 政治思想素质

职业院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根本与核心。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热爱祖国, 有民族大义, 有正确的教育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指有正确有是非观念, 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并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1.2 职业道德素质

就是职校教师应该遵循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一是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 兢兢业业。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 辛苦耕耘, 不求回报。三是要有博爱之心, 无私关爱学生。

1.3 专业技能素质

是一个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 包含广博的学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1.3.1 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渊博学识

职业院校教师博学多才非常重要, 一是要有本学科扎实的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首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知识高手, 如果一个教师对所任教的学科理论知识不系统, 也不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最前沿的知识, 更不知道本学科的新观点、新信息、新发展, 教授出来的学生可想而知。二是要多才多艺, 博学多才。教师不是专家学者, 而是知识的传授和引导者, 因此, 应通晓各类知识, 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这样才能使教学的外延知识改尽可能延深, 讲课才能旁征博引, 引人入胜, 深入浅出。同时, 教师的才艺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还要教他们做人、做事, 发展自我, 培养各类高尚情趣, 这些均需要教师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与才能。

1.3.2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国家用是上的高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高技能操作者, 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不切实际, 教授出来的学生就是花架子, 上不了台面。因此,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 要经常到生产一线去进行学习与锻炼,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同步发展, 达到双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1.4 学术研究素质

这是一个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 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知识驾驭能力。包括研究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知识驾驭和语言文字能力、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课堂外辅导学生的能力等。

1.4.1 研究创新能力

子曰:有教无类。因此一个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就必须吸收他人的教学研究成果, 进行有效地转化, 应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 并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与思考, 从而改进、创新自己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达到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独到的教学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4.2 学术研究能力

一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对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深化与提炼, 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 以供他人学习和借鉴。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针对本学科独立地提出具有理论性的研究性课题, 并能付诸实施,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 最后能达到由普通教师向学者、专家迁移, 以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

1.4.3 知识驾驭和语言文字能力

这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一个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庞大的知识信息进行整合, 提炼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知识,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 将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变成生动形象、容易理解的的语言, 并应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要将教学中的思想、观点通过提炼, 形成形象的语言文字材料, 以便于进一步研究提高。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准确科学, 逻辑严密, 生动风趣, 具有启发性。

1.4.4 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

现代教学逐渐向多媒体、网络及云计算等转变,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而且要具备现代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将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快速、创造性地进行整合, 转换为多媒体素材、网络资料、云计算素材等。同时, 要从不断膨胀的海量信息中获得自己教学需要的信息, 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要将传统知识与现代信息进行融合, 取长补短, 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然后利用信息手段传授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知识的容量, 提升课堂效率。

1.4.5 课堂外辅导学生的能力

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即涉及课堂外的辅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讲座、演讲、学术报告、展览、表演、制作、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传授, 也就要求教师具有进行这些活动的能力并进行指导。课外的辅导要循循善诱, 逐渐深入, 让问题层层剖析并得以解决。通过辅导, 不仅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还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总是的方法, 授人以渔。

2 职业院校外在形象素质

这主要是指教师的仪表风度, 包括化妆、着装、行为举止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审美素养。服饰要朴素、典雅、庄重、大方, 行为举止要协调, 于朴实中见高雅, 于庄重中见品格, 体现为人师表的作风。

2.1 身心素质

俗话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是一个高度的脑力劳动兼有较轻的体力劳动的职业, 因此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教师除完成授课任务外, 还要承担相应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 同时还要下企业进行锻炼, 这些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 职业院校的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 要培养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合格技能人才, 所以要有博大的胸怀、豁达的性格、包容的心态。

2.2 形象素质

职校教师服饰要朴素庄重, 体现师道尊严;穿着工整,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稳重;轻淡装体现出一种韵味;举止行为体现出教师的高尚情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为人师表, 不故意做作, 要从容大度, 让学生感觉教师的生机与活力, 凸显教师的精神风采。服饰和妆容体现出教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水平,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高雅情趣和审美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 应该具备的能力还有很多, 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等, 但都离不开上述教师内在和外在的素质修养, 教育作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一门学科, 要求作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劳动者的职业院校教师, 外修形象, 内强素质, 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用满腔的热情、博大的胸怀、毕生的精力去做职业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 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不久的将来, 真正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世界强国。

参考文献

[1]张宝歌.正视问题打造高职“双师型”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08:50-51.

[2]胡旭晖.湖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8.

[3]崔少敬.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双师化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王宜奋.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10, 04:22-23.

[5]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 2006, 11:36-38.

[6]刘效军, 周平.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30:35-36.

[7]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信息素质视域下的职业能力培养 篇9

关键词:信息素质,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方法能力,联系,作用

为了使高职学生能够从容应对未来职场的各种变化, 高职院校在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 更加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 各高职院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到大力加强实习实训、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到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课程开发, 这些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有很多, 关键是要找到那些既便捷、又高效的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之中, 这对当今的高职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在信息时代中, 信息素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信息素质的角度去审视职业能力及其培养, 将有助于扩大人们视野, 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寻求新的途径。

一、信息素质分析

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在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信息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素质。信息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人是否了解信息的内涵、作用, 是否能自觉地从信息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 是否能快速、有效地发现、收集有用的信息, 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利用信息进行知识的创新或帮助自己解决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信息素质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善于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信息问题, 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能力解决问题, 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信息时代, 信息、知识和智力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信息素质也将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2003年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的《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文中说:“信息素养正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重要因素, 是一项促进人类发展的全球性政策;信息素养是人们投身到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 (1) 在信息社会, 信息素质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 信息素养是形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而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将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 进而决定个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学习者才能准确判断自己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进而快速获取相关学习内容, 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身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 在信息社会, 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 谁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谁就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信息素质也因此被认为是人们在信息社会的核心能力。

二、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 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职业能力一方面要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 从事某种职业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 是一个终生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过程。 (2)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 人们对职业能力概念的理解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德国学者从能力内容的角度, 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能力性质的角度, 把职业能力划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3) 其中所谓的“专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 都是与专业技能直接相关的能力, 具有职业特殊性, 是通过专业教育获得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或称关键能力, 则具有职业普遍性, 它们能在不同职业之间广泛迁移。

在职业能力的构成中, 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空间的, 应当是方法能力或称关键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个体职业技能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学习者的水平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在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职场情境频繁变化, 从业者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才能不断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 同时还要具有跨职业的能力, 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 劳动者凭借自身的这一能力, 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 而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不能适用于新的职业而茫然不知所措。

由此可以看出, 对未来的从业者来说, 学会准确判断职场信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将是其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善于判断自己需要学习哪些新知识, 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知道如何通过信息的综合来进行知识创新, 将是未来从业者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而这些职业能力的形成, 关键取决于从业者的信息素质。

三、信息素质视域下的职业能力养成

从信息素质的角度来看, 职业能力形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的过程。因为职业能力从较低水平不断向较高水平提高的过程, 本质上是一个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乃至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按照德国学者的观点, 一个人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从新手成长为专家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即新手、有进步的初学者、内行的行动者、熟练的专业人员和专家。 (4) 在这五个阶段中, 每个阶段的职业能力特点都各不相同。每向前提高一个阶段, 都需要学习特定的知识。这就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当前的工作中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这些问题反映出工作中存在什么样的缺陷 (深层次的问题) , 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哪些技能和知识, 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 对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如何判断其价值, 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等。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那么这个人的职业能力也就提高了一个等级。不难发现,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发挥作用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技能,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比较顺利;相反, 如果信息意识不强, 信息技能较差, 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 甚至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样, 职业能力养成的问题也就转化成为在职业生涯中如何不断使信息素质发挥作用的问题。

四、信息素质在职业能力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信息素质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 素质与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是素质的特点是“内凝”, 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非对象化的结晶, 而能力的特点是“外显”, 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对象化的呈现;联系则主要体现在能力必须以素质为基础, 素质可以向能力的转化, 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走着同一条道路。袁贵仁在《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一文中指出, 能力和素质相比, 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素质的表现, 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有了较高的素质, 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5)

将素质与能力的关系扩展到信息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相互关系, 则可以这样来理解:信息素质是形成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信息社会, 没有较高的信息素质, 就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职业能力;信息素质可以向职业能力转化, 提高信息素质可以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具体到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 高职学生的信息素质将决定他们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将决定他们的 (下转第90页) (上接第54页)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二) 信息素质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学者认为, 职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 其中的关键职业能力由若干分项能力组成, (6) 而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是关键职业能力的分项能力之一。这些关键能力都包含在信息素质的内容之中。因此, 从概念的外延上看, 信息素质与职业能力是一种交叉关系;而从概念的内涵来分析, 信息素质则是比职业能力有着更为深层的范畴, 应当包含在职业能力的范畴之内。对现代职场中的从业者来说, 信息素质本身就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关键职业能力中的核心部分。

(三) 信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养成

正是由于信息素质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信息素质的提高同样也是职业能力的提高。而且, 信息素质在职业能力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提高了信息素质可以促进职业能力中其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进而有助于人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促进自身各种素质向职业能力进行转化。这无疑将促使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信息素质教育是专门针对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等关键职业能力的提高而开展的教育, 对加强和提高这些关键职业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信息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将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养成。

结语

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就是信息素质发挥作用的过程。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质, 才能有效发挥信息素质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对高职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将有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进而促进其职业能力的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9-11页。

[2]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27-232页。

[3][4][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95, 99, 98页。

职业素质能力 篇10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职业素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其包含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 职业素质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部分, 不论在什么岗位,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实力, 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 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企业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质的核心, 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奉献的、乐于助人的等等, 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劳动用工制度与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新的人事制度一方面为求职者提供了许多择业机会, 另一方面职业的双向选择也加剧了择业者的竞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企业必需的, 企业对每一位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中, 要让学生明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之一就是竞争,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刻苦学习, 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只有按照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竞争能力, 这样, 才能在今后的从业中符合企业的需要, 为成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生现状分析

目前, 中职学生对职业意识的淡薄和职业素质培养难这一问题十分普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学生中大多学习基础较差, 难以承受繁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操作学习任务。少部分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来学校“被学习”的,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 课堂纪律差, 不服从管理, 抽烟喝酒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不知道自己来到学校该做什么, 对学习的目的、将来人生道路如何走, 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些问题造成了中职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的状况, 不仅使学校教学及日常管理面临着许多难题, 也影响到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

三、职业素质的培养措施

中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必须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相匹配, 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起点。

(一) 从行为规范入手, 加强德育教育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分阶段、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我校的做法是:

1.首先对每届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学习校规校纪、到部队参加军训以加强学生纪律观念;近两年学校还实行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借鉴军队的优良的传统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管理学生,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这些做法, 增强了学生的纪律观念, 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促进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

2.通过法制报告会、法制知识讲座、有关人员的现身说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加强了法制观念。

3.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 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相互尊重的人际意识, 懂得社会公德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 改革旧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体系

众所周知, 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理论知识普遍较差, 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 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 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 理论学习与表达、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那种“黑板上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这些差异决定了职校要培养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适合学生, 适应社会要求。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标, 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每门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 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按企业要求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专业课程教学应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 坚持按“简洁实用、够用, 兼顾发展”的原则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原教学内容中难、繁、深、旧的部分少讲和不讲, 增加一些新的知识、现实中正在使用的技术等内容,

2.坚持“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中职生的教学要做到“宽基础、活知识、强实践、高素质”的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师上课“一言堂”和“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 减少理论讲授时间, 增加动手操作。少讲多练, 边讲边练。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与技能该学, 该怎么学, 切实达到“能做”、“会做”的能力要求。通过“做中学”来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做中学”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来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使学生体会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巩固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学进行能力培养时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 重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具备优秀职业素质的内在要素,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中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传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的情况。学生一旦踏入职场, 显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难以适应企业的文化, 难以适应具体的岗位, 难以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 难以适应企业刚性的规章制度, 加上工作艰苦、工作受挫折、工作单调等原因, 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 这样给他们从学生到职业人这一角色的转型带来严重障碍。职业学校可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心理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 加强在校时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习实训中渗透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使学生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进取心态, 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 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 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 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又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职业人才。

(四)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转变就业观念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应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个性, 指导学生构思自己在毕业后的成长设想。学生就业观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后的状况, 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从社会调研来看, 职校生到企业后存在好高骛远、期望值高、频繁跳槽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些现象, 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 通过就业、创业教育, 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1.开设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意识。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 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 开发自己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初步制订出职业生涯规划, 并在班会开展讨论、在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其他同学也参与评价, 不断修正职业的方向, 从宏观上制定今后各自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

2.分析各类企业的就业特点, 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念。坚持“就业优先”原则, 引导学生树立“学技能, 谋生路, 求发展”的企业实习宗旨,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典型回校现身说法;邀请实习单位领导来校做报告, 提出职业要求和希望, 进行成才教育, 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 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

4.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形式, 使学生多层面了解各行业、了解社会, 向企业学习, 向社会学习, 让学生对学校所学的知识有更直接的实践感觉、实践把握, 发现所学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日新月异的变化。

5.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先立足, 后立业”的观念。使他们克服行业偏见,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奠定好必要的思想基础。

总之,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不可忽视。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希望通过不同途径来学习和探索, 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 良好的职业素质, 高水平的职业技能, 能在不同的岗位上, 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和祖国建设的专门人才。

摘要: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企业必需的, 企业对每一位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中, 要让学生明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之一就是竞争,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刻苦学习, 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只有按照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竞争能力, 这样, 才能在今后的从业中符合企业的需要, 为成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质,树立,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兵, 朱红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J].2010, 2

[2]杨楠红.职业人视角下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职业.[J].2010, 14

[3]闽清, 黄晓初, 张丽.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职教论坛.[J].2011, 6

浅论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

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应从多角度、多渠道、多途径人手,齐抓共管,才能收到实效。

一、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体现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原则的体现,是专业建设的“宪法”,其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得到体现。不论什么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明确培养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还只是纸上谈兵。真正要落到实处,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并针对每门课程的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提出富有针对性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训练目标和要求,将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课堂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力的提高要以知识的储备为前提和基础,而课堂是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是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并以此为依托,拓展开来,从课程建设、教材编制、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多角度人手。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形成多角度、多渠道、多途径齐抓共管的良性环境和氛围。

2在实践教学中,贯穿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理论知识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丰富提高,才能最终转化为能力,素质的高低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职业院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学时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设备,并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能手指导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不过,我们必须明确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绝不只是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的职责。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一位辅导员老师甚至每位学校员工都担负着同样的主导作用。每位教职员工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都要时刻注意以高尚的师风师德、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行为举止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引导,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耳濡目染高素质高能力的职业形象。从而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三、重视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一些职业院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所谓职业能力与素质就是会机器设备的操作、懂生产工艺流程。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职业院校往往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生产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实,对一个人来说,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学习、提高。因此再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再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一个人文素养深厚的人,其再学习能力往往也很强。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给予同样足够的重视。

除上面所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然,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绝不止以上途径和渠道,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教育的内涵和品位等,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四、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身心素质的提高也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不断改革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和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身体条件。

2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和身体的健康相比而言,心理的健康更为重要,只有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而且,职业院校学生人学时普遍在20岁左右,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成熟,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此每所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并应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此外可以按照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规律,针对学生在校不同阶段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理健康讲座,并对重点学生实施心理关注和问题疏导,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工作融进日常教学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到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及时化解,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职业素质能力 篇12

1. 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 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职业岗位操作能力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所谓会计职业道德, 是指会计人员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岗位胜任能力及责任等的总称, 其核心是爱岗敬业。要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职业道德, 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 责任感已成为众多招聘单位选择人才的首要条件, 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则是一个优秀财务人员的必备素质。其次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人员作为目标的执行者, 要对目标要有正确的把握, 认识到它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 要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关注国家对于经济体制改革, 财经制度、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依法理财, 依法核算”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关键。

2. 满足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能力。

在技术手段和岗位职能的不断升级和转变的过程中, 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努力钻研业务, 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 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紧跟时代的进程, 了解财务领域的前沿知识, 通过学习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法规对未来发展新趋势和新变化加以研判。在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拓展业务技能, 提升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 培养具有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的多方面技能。为提高和改进财务管理献计献策。如, 在现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中, 掌握会计学原理是必备的基础知识, 此外工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物流等方面的课程已成为企业培训的重点内容。

3.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人际交往能力。

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核心工作, 工作范围涉及全员, 因此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基础。对内, 要加强与各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沟通, 理顺财务工作程序, 工作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外,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与银行、税务、审计, 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企业赢得社会资源。此外, 还要善于与上级主管领导沟通, 及时为领导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以便领导做出正确的决定。

4. 满足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

高技能、高素质的财务从业人员是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必要条件, 尤其是在处理各种繁杂的业务时, 要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善于在复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财务人员应具备三种职业能力:一是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财务岗位对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 要想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财务会计业务, 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知识结构, 熟练运用专业知识, 以此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整体健康、有序发展。二是组织协调能力。财务工作不仅存在于内部人员的来往, 而且存在于与其他单位、社会、国家等多层面的关系, 组织协调能力则是处理好多种关系的基础和关键。三是风险控制能力。目前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单位和部门的管理工作, 为单位财务决策提供方案、建议。如对应收及预付账款的管理、库存的管理等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与知识积累相比, 技能、能力和经验在会计岗位上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根据对社会的相关研究, 认为对大学毕业生应有以下方面的要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对个人和集体行动的责任感、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的能力、专业化能力。

5. 强烈的法律意识。

与其他岗位相比, 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熟悉并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企业规章, 坚持准则, 掌握财会及相关改革的新理论、新方法, 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动态和趋势。应该坚持原则, 对违反财经政策、纪律的人和事, 要严肃处理, 使企业走依法经营的道路。

综上, 财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对个人和组织行为的责任感, 也就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是高质量完成财务工作的前和保证;其次, 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以保证工作顺利的开展;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以保证工作的科学开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观念, 以为本单位整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财务人员培养、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1. 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 各级主管部门和财务工作者对继续教育仍然重视不足, 在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情况下, 财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严重阻滞了财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许多单位的财务工作流于基础简单的财务反映工作, 参与重要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 各单位应积极重视财务人员培训工作, 把对财务人员培训纳入到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中, 设立专项资金。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企事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2. 培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流于形式的培训浪费了不必要的人财物和时间。培训内容和形式无新意, 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学习任务完成效果差。而一些目前财务人员应亟待掌握的新知识, 新内容的培训开展并不充分。如, 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财务领域, IT工具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提炼和分类和统计分析, 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便捷和可循之规。因此, 也对财务人员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效地完成工作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来做支撑。更新培训内容, 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 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是当前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由于就业形势的压力, 近几年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就业单位性质覆盖了各行各业。《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在2010年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 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但同时, 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中, 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名第5。高就业率与高失业率并存充分说明会计毕业生的基数之大, 这也是会计专业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情况无疑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而目前从会计专业具备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国内外财务人才学历教育培养模式, 以及国内毕业生走向、趋势的分析, 可以看出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层次性和结构性不甚合理, 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4. 执业资格教育和专业技术资格教育不健全。

与国外财务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发展及目前我国相关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发展相比较, 我国目前会计职业资格制度还不完善, 缺少专门针对从事财务工作岗位的执业资格教育, 如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执业资格教育, 执业资格教育制度尚没有步入规范、科学、高效的轨道。

三、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1. 应充分认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财务人

员队伍建设, 是保证财政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财会[2011]19号) 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应针对财务工作多元化属性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培训, 使行财务人员具有扎实理论基础, 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 把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企业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促进财务人员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单位应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时间、经费予以大力支持。

2.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财政部05年26号令) 规定:持证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自学时间不少于24小时。各单位可针对财务管理的特点和财务人员素质的现状, 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和专业师资力量, 通过集中培训、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财务人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培训的方式和内容。

3.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营造终身学习的良氛围。

财务工作是一个特殊行业, 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宽领域、多形式、广覆盖的优势, 在企业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真正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理财水平, 营造一种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我要学习的文化氛围, 成为学习型组织。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人员队伍, 就必须坚持长期、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精通业务, 能参与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经济问题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为财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整个财务体系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而财务人员的职能定位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 应更加注重对整个经济过程实施财务控制的综合能力。因此, 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 以满足新形势对财务工作者的要求。

关键词: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彩凤.培训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金融外包服务基地下一篇:中国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