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2024-10-24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精选12篇)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1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工具。掌握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方法, 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技能, 是一件造福学生终身的大事。所以,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以具体的物理模型为依托, 以传授知识为途径, 启发、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体会、探索和总结认识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在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减轻学习负担,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中物理涉及的科学方法主要有理想化模型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效法、近似处理法及控制变量法等, 现就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应注意前详后略, 循序渐进, 打好基础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不同阶段, 往往会涉及到同一种方法。在首次用到该方法时, 应详细讲解特征、原理、推理过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在下次出现时, 则略讲方法, 而侧重于指导学生应用方法。

例如, 用某物理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来反映物理量变化快慢, 这一教学方法首次出现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内容中。在建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后, 首先让学生认识运动特征:相等时间, 位移相同;认识存在问题:不同物体, 运动快慢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Δs/Δt的物理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可以用Δs/Δt来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最后点明这是一种反映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强调其特征, 形成认识。在此后加速度教学中, 分析物理模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启发学生回忆反映运动快慢的方法。这样, 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注意前后对比, 及时总结,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中, 更多的时候是不同教材内容, 运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对每一方法, 需引导学生前后对比, 及时总结, 指导学生领悟该方法特点、本质和思维方式, 熟练掌握科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 在理想化模型方法教学中, 通过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弹簧振子等理想化模型建立过程的对比, 总结出理想化模型的本质特点:即面对大量具体现象, 抓住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 建立理想化模型。在等效法教学中, 通过重心、交流电有效值定义、合力和分力、做功和热传递等概念的对比, 总结出等效法的本质特点, 即相同的物理意义, 作用效果或遵循规律是相同的, 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结果不变。在类比法教学中, 通过电场和磁场、电势差、电容器和盛水容器等物理现象的对比, 总结出类比的本质特点:即以简单共存关系为推理中介, 用甲现象的已知性质推出乙现象的未知性质。

三、注意加强训练, 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掌握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系列解题过程训练,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从而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例如, 全国物理竞赛中的一道题, 要求测排球运动员扣球时对地板的最大压力。解答此题的方法当然有很多种。某同学独辟蹊径, 采用等效法解决问题, 首先在地板上铺一张纸, 把排球用水弄湿, 让运动员将球扣在纸上, 排球在纸上留下圆形的水痕, 后将纸铺在弹簧秤的平台上, 将排球放在纸上圆形水痕中央, 用手压排球, 使排球与纸的接触面与圆形水痕等大,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排球对地板的最大压力。可见, 熟练掌握科学方法, 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拓宽思路, 增加解题途径,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方法教育, 已是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通过方法教育, 能促使学生正确地探索、掌握物理知识, 有利于学生智力技能的提高,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这样的教学,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2

9月25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修练”培训课程,使我受益颇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我认真聆听了来自天行健职业经理人特聘教师,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高级讲师曹业彬老师的精彩讲课。曹老师讲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讲到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包容和耐心,学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去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等等,使我更加懂得了管理者应该如何合理的运用激励来激发团队的潜力、如何在工作中正确定位、如何提高自身积极的心态,以及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等等。

曹老师的演讲激情而幽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内容充实。其讲课风趣幽默,激情澎湃,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引人思考。短暂的培训使我的工作思维有了很大的转变,知识视野进一步宽阔,业务理论得到充实,明确了工作重要性,也使自己树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将学到的东西全部应用到自己工作中。

通过学习,更加明确了自己以后工作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重点,对于今后开展工作有了方向性轮廓,对于提升自身素质有了根本性的规划。

职:蓝建珊

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研究 篇3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对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了解就业市场,进行职业定位,克服就业难,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就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及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某项职业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职业规划也是个体的人生规划的主题部分。

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个体的人生目标是多样的: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互相交织影响,而职业发展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从全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得还很不够。大部分学生对企业规划了解非常肤浅,真正能做出实际规划的学生不到10%,学生在三年的學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也学会了不少专业技能,但是拥有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见得就满足了单位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同样会遇到种种难题,比如社交能力不足、缺乏经验、择业观念不合理等等也造成了很多大学生不好就业。再联想到我国如今的就业形势,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实现就业,帮助他们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力;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就为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加强对新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相关内容的教育,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切实需要,从而帮助同学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赢得更多精彩。

三、举办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理念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从更深层次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定期举办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通过参赛,同学们收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明确了自己三年的努力目标,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收到良好效果。

四、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建议

1、大力宣传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改变企业用人观念。我们必须通过理论、舆论等宣传国家现状与社会需求,对学校教育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使社会接纳中职毕业生。从而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成立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研室

做到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全方位的服务。应经常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作大量深入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与各专业相关的行业规模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详细了解生产管理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做到专业能上能下,能大能小,有需就上,无需就下。

3、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

一是要搞好教学基础建设,即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培训基地建设;二是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定有关高职高专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治教治学,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三是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真正提高办学质量。

建立具有中职特色,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目的性更强,签约率更高。更注意无形市场的建立,通过多种方式与用人单位联系和合作,保证人才培养与用人的统一。

4、引导毕业生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择业观

教育学生在择业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把自己摆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要变通意识,变通思想,把当前利益、个人价值和社会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树立创业观念,自我培养创业能力,创办民营企业,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要善于捕捉就业信息,善于通过各种媒体推销自己,让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4

一、职业技能大赛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是职业院校努力的方向, 也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指引棒。不过,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 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的技能训练变成了鹦鹉学舌般的人云亦云, 没有自己的思想, 而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 很好地改善了这一传统教育理念。正如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指出, “职业技能比赛不仅是一个比赛, 更注重德技并重、教产结合, 起一个纽带作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 学生不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技能, 展示自己独特、精致、创新的成果, 而且在比赛的培训过程中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从个案中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以及目前企业最看重的创新能力, 从而收获对未来的信心, 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一切都会让广大职业院校的教师产生观念上的改变, 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 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 重新定位, 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二、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的不断发展, 在比赛内容上已经非常贴近实际。比赛项目本身就是一个企业要现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教师为了带好比赛, 往往要深入企业, 学习最前沿的技能并接受全新的理念, 并将比赛项目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任务, 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做到“以项目训练为目标, 以任务驱动为目的”, 采取“在做中学, 在做中教”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汽车维修技能大赛的过程中, 不仅要教会学生的维修技能, 而且还要将理论融入比赛项目中。在比赛的指导过程中, 教师既是指导者, 同时又是陪练者, 教师要从原来完成教材上的教学任务转向研读职业标准、参与工作过程、通晓竞赛规程方面。同时技能大赛引发的广大学生普遍的技能学习诉求, 不得不使教师在练就实操的同时, 变更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整体素养。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制造工程系的教师在技能大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大赛培训过程中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汽车制造工程系除了充分利用假期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之外, 还成立了一系列的“特训班”“技能班”“兴趣小组”, 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定期来汽车制造工程系进行培训。“特训班”“技能班”以学生为主, 从全系选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一般利用晚自习、周末的时间, 所有专业课教师也都参与进来, 与各行业专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交流。在培训学生的同时, 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经过一系列的改革, 该院汽车制造工程系在国赛、省赛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汽车制造工程系有五位老师获邀到兄弟院校、培训中心去讲课, 取得了一定的认可。

三、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了教师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

目前, 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还要有创新性思维。在比赛培训过程中, 要敢于进行尝试研究, 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共同进行研究与探索;同时要积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 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 对学生的新思想、新方法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帮助学生实现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同时, 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得以很好的提升, 教师的创造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学生的创新素质通过技能大赛展现出来。

我院汽车制造工程系目前正在利用职业技能大赛, 全力培养教师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汽车制造工程系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引, 以教师的专业为基础, 组建了创新社团、AutoCAD社团、智能机器DIY协会、大学生DIY汽车社等六个社团。以团队的力量进行职业技能大赛培训的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了每位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通过竞赛型大赛我们可以对比赛项目、所设计制作的产品进行深入研究, 包括理论性的分析、产品结构优化等, 为论文的写作、课题的申请做准备, 同时也可以进行专利的申请。通过技能型大赛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技能, 以便跟企业对接, 为企业提供服务, 包括:员工的培训、技术方面的支持等, 打破以往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导地位, 让学校也有一些话语权, 得到企业的尊重。

汽车制造工程系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 在老师、学生共同探索、研究下, 设计制作了多项作品, 取得了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多项成绩, 其中的一项作品“安全预警巡视装置”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获授权。其他老师在该比赛的影响下, 自行设计、制作了两个项目“保险杠弹性安装装置”“汽车自平衡装置”并申请了专利。目前, 正在对这两项作品进行制作, 并将首先作为学生的实训装置使用, 再进行成果推广。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汽车维修、检测类技能大赛, 很好地锻炼了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多名教师成功取得了机动车维修检测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考核员、机动车维修检测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师资相关资格证书。由此, 汽车制造工程系目前承担了烟台地区“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培训。通过我系教师的培训, 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的培训通过率达到90%以上, 很好地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 汽车制造工程系教师正在积极与周边企业进行合作, 为其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并作为横向课题来进行研究, 极大地激发了老师的科研服务热情。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断认可,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越发凸显, 尤其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一名优秀的指导老师, 必定是综合能力强的老师。同样, 通过大赛的指导也很好地提升了老师的综合素质, 二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闫寒乙.浅谈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影响[J].科技视界, 2014 (24) :240.

[2]方俊芳, 汤萍.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J].宿州学院学报, 2012 (8) :81.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5

仕 教 育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能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够正确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涵,把握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在联系。能够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第一节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意义;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主要内容。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与职业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要素的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其中,“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道德范畴的义务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

(三)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制定背景

2008年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表述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具体内容

仕 教 育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6

【关键词】职业技能 综合素质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8-02

一、改革探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及企业和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强调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和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核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强化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理应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二、实施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架构设计

1.把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架构起“两纵六横”的培养格局。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设计了两条培养主线六大培养领域,采取课上教学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为主,课下业余时间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的培养策略,将课下业余时间的综合素质培养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两条纵线六大横向培养领域”的架构格局。

2.第一课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开辟在第一课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对适应项目化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造。改革考试模式,实行过程考核、产品考核、期末关键知识考核三结合的考试形式,全过程、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实施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及意义

1.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用人的需求。当前社会用人除了重视专业技能之外,还尤为重视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社会活动能力等,实施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将自我行为管理、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有计划的培养策略强化学生自我行为管理,提升社会活动能力。

2.通过开辟综合素质培养主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人管”和“制度管理”逐渐转变为“自我行为管理”,采取积极的学分奖励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行为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项目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我素质提升上来。

3.通过“自我行为管理”培养,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项目活动和专业素质拔高提升培养,逐渐在校园内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文化育人占领主阵地。

四、改革探索的实施效果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自实施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在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中,一方面通过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使得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很好的解决了“教”和“学”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考试模式改革,把过程考核、产品考核和期末关键知识考核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实现了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很好的解决了“产品检验”的问题。在综合素质培养主线中,提高了素质教育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通过举办和开展各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大学生活及社会活动的适应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完成,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我们下一步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更加开放的、科学的管理机制,让改革实施起来更加灵活且有效;另一方面将科学设计综合素质培养各个领域中的项目活动内容,建立完善培养标准,不断更新培养方式和手段,不断增强项目活动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更愿主动参与,让项目活动达到培养标准更加直接有效。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7

针对这些思路, 回顾从事中职教学工作近三年来的经历, 我对学生的了解也在不断探索中。在这短短的教学实际工作经历中, 刚好遇到学校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校, 通过对教学教法的理解和对学生的观察发现, 还有许多值得深思和学习的地方。这里笔者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简略探讨、分析。

一善于了解关心学生, 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当我承担教学工作后,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学习效果极不理想, 出乎我意料。经过反复观察学生, 课后与学生进行交谈, 他们来自不同地区, 由于各地区各学校基础教育的差异, 导致学生的基础悬殊;加之在基础教育时, 这些孩子由于某些因素就已经被当作差等生, 他们来到中职学校后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学习能力差, 自觉性不够。由于在基础教育中的缺失, 导致他们对老师讲的知识不知道前后逻辑连贯, 对知识点生搬硬套, 不会变通, 也不愿主动寻求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能把知识点死记硬背。加之目前中职学校的社会认同率并不高, 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多数学生被迫盲目学习, 更多的是到学校时, 并不是自愿选择本专业, 而是被父母安排被迫学习, 逆反心强, 学习目标不明确, 抱着只为完成任务的心态, 应付家长和老师的检查, 不知道毕业后面临怎样的工作, 对毕业后做什么也没打算, 缺乏相关职业规划。

对学生的这些现状,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 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渐渐认识到, 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有所作为, 要想自己所教的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走上工作岗位, 首先必须学会善于了解、关心学生, 从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让他们找回自信, 帮助他们适应中职学校学习环境,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采用引导式教育, 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明确学习目标, 做好职业规划。用爱心和耐心架设起一道保护他们心灵的屏障, 让他们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二善于总结调整教学, 从服务学生的角度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素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就目前技术应用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生源情况来看, 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工作需要, 通过学习, 提高工作效率, 体现个人在服务领域的价值;二是对于看好的行业, 通过学习, 体现个人的竞争实力;三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今后积蓄动能。过去的职业教育侧重于获得学历文凭, 而今更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了解社会的这一变化, 遵循这一规律, 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这一需要, 才能获得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 我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集语言、声、像、动画于一身, 让本来枯燥的内科护理学变得生动形象,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临床内科疾病实际案例, 增加了内科护理的最新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但是,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它只是给人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 虽然可以模拟实际, 但这种模拟是在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的, 无法将人类的情感融入其中, 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学习, 必然会减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使师生情分淡薄,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在课前通过研制多媒体课件, 都想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想通过多媒体技术体现出来, 而要研制出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往往有较高的制作技能要求, 由于某些技术的欠缺,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完全用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 并且制作出来的这些课件模式是固定不变的, 不能轻易改变, 使其存在某些局限性,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教学艺术综合地、随机地体现, 不能充分发挥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图像、动画等画面内容来学习, 而不进行书面材料的阅读学习, 极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技能培养目标, 充分考虑多媒体的影响,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来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外, 更应多了解学生实际, 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主动性, 发散自己的思维, 提高想象力, 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思路、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 与其花尽心思闭门造车给学生讲课, 不如用一种良好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自己寻求答案。

三善于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 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角度贯穿教学全过程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 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共赢的集团化办学机制。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学校主动与企业、医院等联合, 将护理专业的学生带进医院, 让学生在内科护理的学习中有了更新、更实际的认识, 边学习、边实践, 真正达到了工学结合, 理实交替。但是, 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企业和医院的某些专业技术人才整体水平不高, 对学生的教学不专业、不系统, 某些带教老师不负责任, 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提高办学效益, 可从企业和医院聘请学历较高、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如让医院内科医师或护师到学校上课, 能更好地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或让在校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参加新技术的学习,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高实用理论的教学水平和先进技术教育的水平。学校也可结合实际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将新的科研成果推向企业, 迅速转化为产品, 发挥各自的优势, 共同发展。企业和医院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和实习场所, 既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也提高了企业的形象, 增加了综合效益。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加强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机衔接。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坚持面向人人, 面向社会, 实行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 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重, 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促进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两字的加入, 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 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提出, 职业教育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 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 要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我们只有了解关心学生的实际, 才能从爱护学生的角度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善于总结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 才能从服务学生的角度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素质;只有善于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 才能将培养学生实际技能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实际技能培养, 让学生成为能与时代接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的所见所思, 分析了学生实际情况、教育教学、利用校企合作等方面, 探讨了教学模式及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提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坚持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8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概念的界定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各种能力等的综合素养。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 主要指学生的政治方向, 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 包括真诚、守信、勤奋、有责任感等。

2.专业素质 。 主要指学生的本学科 、本专业知识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3.心理素质 。 主要指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 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 积极乐观的心态, 健全的人格等。

4.身体素质 。 主要指高职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社 会 能力 和 拓 展素 质 , 等等 。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思想道德素 质。从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极少部分学生的道德状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明明知道诚信的重要性, 但往往还是会在考试中作弊;唯我独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滋生, 没有团结协作精神, 价值观念偏向自我, 缺乏社会责任感, 做事缺乏韧性和毅力;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缺乏拼搏意识和敬业精神,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2.专业素质。 从客观看 , 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 学习目标不明确, 自我学习能力差, 专业知识学得不精、不专、不扎实, 只是简单记忆专业知识及理论, 缺少实际操作能力, 使得知识与能力脱离, 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决心, 缺乏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阻碍了专业素质的提高。

3.身体心理素 质。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 , 他们存在一些负面心理, 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 易出现焦虑、急躁情绪, 心理承受力差。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盲目从众, 好高骛远, 一日三变, 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 可见学生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身体健康方面, 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科学锻炼身体的态度及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不愿意上体育课, 不认真锻炼身体, 体质较差。

三、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学生的思 想政治教 育 , 提高学生的职业 道德。高职院校教师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要深入贯彻落实育人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现状,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 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真正达到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

2.强调学习 目的 , 开展专业技能 训练。在加强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 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应努力创造条件,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能力、管理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并开展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 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 寓学于乐。

3.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及创新素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职院校应该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开展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增设一些德育教育活动, 如挫折教育, 团队协作精神, 户外拓展训练;诚信教育、奉献教育等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做专业讲座, 利用学生会、团总支活动平台, 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 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参与, 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精神。

4.通过社会实 践活动 , 提高高职学生就 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建立实习、实训、见习一条龙的实践体系, 让高职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从而融会贯通。同时, 开阔视野,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职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达到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为日后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5.开展各种学生社 团活动 , 促进学生个 性健康发展。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素质的学生社团, 比如建立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K歌协会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 开展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和实践, 培养各方面能力, 活跃校园氛围,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今后的求职与就业,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心理课程, 使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心理知识, 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解压、自我调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关注心理卫生、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现场心理咨询、专家讲座、心理卫生知识展览、趣味心理游戏、野外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7.教师根据实 际情况 , 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式 方法 ,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善于学习, 并且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课程教学。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 在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采取渗透性的教学方式, 把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素养。

8.构建适合 本专业高职学生 的综合素 质测评体 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 构建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激励学生有目的地提高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修改、调整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 形成相关制度, 为学院评优比先提供基础材料, 为用人单位遴选人才提供客观依据, 并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总之,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是新形势下人才结构发展的具体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找到工作, 要看高职学院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邓峰, 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 (9) :96-97.

[2]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技术教育, 2005-4-20.

[3]李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7) .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9

1 全面引导, 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的技工教育观念一直是以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为目标, 挤压了其他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这种教育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自身对综合素质的认知, 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无忧了, 放松或完全放弃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事实上, 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这一点是职业教育中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应该忽略的一个问题。技工院校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性”“技能性”上, 应该说体现了自身办学的特色, 其总体方向是不错的, 但是要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的办学主体要根本上认识综合素质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办学者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更新, 有意识才能引领行动。

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师资, 有些院校的配置也十分薄弱。这种状况并非此方面的人才短缺, 而是由课程设置、办学思想决定的, 学校在人才引入上更注重技能型人才, 综合学科的教师只是个点缀, 有些综合学科教师甚至会产生一种得不到重视, 位低一等的感觉。所以, 吸引和培养综合素质教育人才, 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其他学科的课程留有余地。当然为保证专业教学的时间我们也可以采用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补充综合知识教学不足的缺陷。同时,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班主任、综合课教师的工作要求, 应在技工院校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各任课教师也应学习素质教育概论, 了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法, 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 对学生实施道德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技工院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 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 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 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 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3 强化日常管理和改善教学方法, 建设素质教育落地工程

3.1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科学、规范的管理,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 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 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 长期坚持。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阅与比赛, 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 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让学生参与管理, 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增长多方面的才干。

3.2 疏导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是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细腻有条理的疏导, 有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走进学生的心里, 与学生实现以心换心的交流, 从而调节教育者的教育步伐和教育手段, 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当前技校生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如由于社会及他人评价产生的自卑心理, 长期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冷遇, 使许多学生的人格意识薄弱;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心理焦虑等。尤其是当前的用人制度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技工学校学生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所以学校要注重学生感情的疏导, 注意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 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有效消除心理困惑, 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3 教学方式的不断进步, 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通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 这要求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全方位能力, 不仅是有一个工作岗位, 更重要的是要有谋求发展的能力。因而, 学生的一专多技、创新能力成为职业能力素质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靠包办式的教会学生, 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能力之后,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才能更快适应自己的岗位, 并利用这样的能力做出新的创新, 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4 结语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 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 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才能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素质, 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技能培训提供了优惠的政策, 技工院校发展比较迅速, 而有些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技能性人才培养上, 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必将影响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技能性人才, 更需要的是具有健全思想, 有创新意思, 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教育,技工院校,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胡炼.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任素杰.关于加强高职学院专科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10

学生的素质则是指以学生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前提, 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 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简单地说, 学生的素质或人的素质就是学生的质量或人的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身体正处在发育中, 心理正处在形成过程中。 因此, 中职学校除了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外, 更应该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因此, 无论是对于个人、家庭, 还是对于社会、国家来说, 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一个重要的令人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不断提高学生素养, 笔者从思想道德、文化、专业技能、身体及心理、口语交际等多个角度剖析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为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呐喊。

一、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应该包括学生的政治觉悟、 品德意识。 爱党、爱国、爱家、爱校, 遵章守纪、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等应该是每一个中职学生应该具有的素养。 但是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当中, 由于生源等各方面原因, 能够做到或者做好的学生并不是太多。 特别是独生子女, 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言语不文明、举止不文雅、抽烟喝酒玩手机甚至打架斗殴, 不顾别人的感受, 我行我素。 因此, 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就尤为重要。

二、学生文化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 但是, 由于适龄学生人数减少, 各类职业学校较多, 因此, 中职学校的生源都很紧张。 为了争取生源, 各学校形成了恶性竞争, 甚至是投入大量资金, 给好处费。 只要有学生报名, 就能被录取来上学, 这就直接导致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随着全球经济萎靡, 劳动力市场形势也非常严峻, 再加上中职教育的毕业生文凭较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 这个大环境决定了中职学校招收不到文化课基础较好的学生。

语文课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但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有的学生不会读文章, 有的学生词不达意不会交流, 有的学生不会写作文甚至以前都没怎么写过作文, 最困难的是之前养成的不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改变。 所以, 在中职阶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也是一项艰巨任务。 正因为这样, 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文化课有“为难情绪”, 甚至是“恐惧”。 尽管我们要尊重学生, 不能歧视学生, 不能说学生不行, 不能说学生差之类的话, 但是, 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必须承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差距。

三、学生专业技能素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文化课薄弱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技能课, 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 一旦进入专业课学习后, 问题接连出现。 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 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 有的学生嫌累, 有的学生嫌脏, 有的学生感觉专业不够高大上, 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行业收入太低, 有的学生只想要一张毕业证, 等等, 所以, 课堂睡觉、课堂玩手机甚至旷课是常有的事情, 真正能够做到坚定目标、克服困难学好专业课的学生确实比较少。 而经常性的学习困难, 又容易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 更加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期待上班, 从而摆脱学习的痛苦。 可是, 现实是残酷的。 自以为学习了专业课知识, 能进行专业性操作, 但是一进入企业才发现自己好多事情都干不好或者不会干, 特别是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更不能接受。 因此, 有的学生干了几天就跑人或者被企业辞退。

四、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养

从学生身体方面看, 中职学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年龄在14-18之间, 他们大部分还都处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阶段, 身体正处在发育时期。 但是, 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去上体育课, 总是拿着手机或者跑进网吧在游戏世界里大战若干回合。 一到上课时间就进入休眠状态, 老师也真是无奈。 老师不喊他是不负责任, 老师喊他, 他烦躁气愤甚至和老师干架。 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 而且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从学生心理看, 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具有和其他学校同龄人相似的生理、心理特征外, 还有自卑、孤独、任性、偏激、冷落、自私、嫉妒等心理。 “上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成绩不好的”、“成绩好谁上这学校”等, 这种心理既是学生对职业院校的偏见, 更是学生自卑的表现。 在他们眼里, 职业院校好像是他们最后的选择、唯一的选择, 否则, 没有学上。 总感觉别人都瞧不起职业院校, 瞧不起职业院校学生。 因此, 有的学生直言“破罐子破摔”的这种心理本身是非常可怕的, 带来的后果更可怕。学校想实行严格管理, 甚至是军事化管理, 希望能贴近社会和企业需要,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可是, 年幼的同学们根本意识不到, 接受不了, 总认为学校、老师不近人情, 和他们作对, 于是, 被子不愿叠、早操不愿上、卫生不愿做;学习上, 难的不想学, 易的不必学, 考试时划划范围、抄小抄, 只要及格就OK;品德上,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集体意识、公众意识, 语言不文明, 行为不约束, 等等。 基于这些主客观因素, 部分学生一旦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心情不好, 就打退堂鼓, 或转学、或退学、或一混了之, 心理极为偏激、任性, 不成熟。

五、学生的交际能力素养

表达交际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及各项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 当今社会, 不仅政治家、外交家要有高超的表达艺术, 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也都需要较强的表达交际能力。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求职应聘, 应聘中的面试就如绿茵场上的临门一脚。 要踢好这一脚, 离不开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更离不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特别是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中职生表达能力如何, 更是直接关系他们的就业和发展前景。 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时常能够发现某些学生下课时用方言胡说八道、 打打骂骂, 一副很能说的样子, 但是一到课堂发言, 要么不会说普通话, 要么不知说什么, 要么不敢说、紧张害怕, 要么说不到点子上, 状况百出, 让人哭笑不得。

另外, 现在的中职生普遍意志力较差。 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情况, 也期望能够在新的学校里改变自身现状, 有一个新的起点, 甚至是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但是, 由于意志力薄弱, 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根深蒂固, 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一遇到困难, 就想退缩或放弃, 即便有老师和班干的监督和帮助, 也难以改变过去养成的不良习惯。

由此可见,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加强中职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就成为中职教育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办好中等职业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走向工作岗位, 适应工作岗位, 甚至走向创业之路是实现中国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院校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 从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技术素养等方面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分析, 意在强调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为教学内容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教学 职业道德

【中途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学校体育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以和德育、智育并重,是因为它是德育和智育的物质基础,它可以促进智育的发展,又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很好阵地,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依靠体育教师去完成。因此一个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在体育教学及平时行为中,极少数体育教师平时不注重自己的自身道德修养,造成了社会上对体育教师形象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社会偏见,为了树立体育教师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广大体育教师就必须树立新风,加强自身修养,规范体育职业道德。

1 体育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学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体育教学工作,以崇高的敬业精神为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自身素质,培养终生体育观念与体育习惯为宗旨,这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体育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技能,只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完成这一使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体育教师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国民体质的强弱,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体育教育者的行为、语言、直接渗透到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无形的感召力量。

2教学时尊敬学生,师生互敬、互爱、互相帮助

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对学生充满热情,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把真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被教育对象,和他交朋友,打成一片,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健康、爱好及要求,将对学生的感情东灌注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统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你,尊敬你,才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高校的学生心理与生理已经成熟,他们自尊心较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且情感体验也较为丰富,他们希望得到体育老师的平等对待。因此只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能用教师的主观想法强加,师生发生“顶牛”,对抗往往是强加引起的。要尊重所有的学生,无论是体育优秀生或差生,都应平等对待,鼓励优等生帮助差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特别是对待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方面要主动关心他们,多鼓励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降低他们的标准,而应该共同找出原因,从各方面关心学生。提高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从思想上关心、学习上帮助、生活上注意,健康指导等来提高他们的体育课成绩及身体素质。

3 身教胜于言教,严于律已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以自己活生生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包括学识、爱好等方面,也就是说“思想品质高尚,为人正派,温柔雷利,威而不猛”,知识渊博,判断果断,观察精细,甚至能歌善舞,艺术细胞丰富,更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师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接触学生机会多,因而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端正态度、提高综合素质非常必要。教师的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其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教学态度严谨,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例如夏顶烈日,冬冒严寒,要求学生不怕冷,积极参加学习锻炼,教师必须精神饱满,以良好的状态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4 通晓业务,良好的教态,端正教风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常常是用知识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服,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备好课,上好课,制定好教学计划,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不但能训练各种运动队,还能组织编排各种运动竞赛计划,并坚持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科学的发展,在工作中要认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上要精要深。包括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及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吸取增加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敢于创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广泛积累,收集并由量变到质变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问题。你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你就得到有一桶水或若干桶水的知识才行。教巨精湛,要掌握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对运动项目运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青少年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这是决定学生对运动掌握程度,对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大事。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不允许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钻研,提高教学能力,做到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有鼓动性、感染性、趣味性使学生愿意上体育课。在日常生活中切忌衣着不整,语言污秽,行为粗野,工作敷衍。要通晓业务,端正教风,运用新的体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加强文化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并注意有良好的教态,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口令清晰、准确的专业术语。文明的谈吐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随时随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5 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育常识

我们可以这样说,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融社会类与艺术类于一炉,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阵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无不包含创造美的和美的欣赏两方面的美育因素,在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既有绝好的材料,启发学生创造美和鉴赏美,又是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和提高体育教学素质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

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篇12

关键词:全媒体人才,技能结构,综合素质,互动,互联网思维

在全媒体时代, 内容的表现方式多样化,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告知大众。在全媒体时代, 多种因素决定了受众到达率, 比如内容, 技术、竞争者、用户等。所以, 全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 “内容为王”的观点已经过时, “动动笔杆子就能办好新闻”也只是一厢情愿了。如何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呈现给受众?如何在信息泛滥的时代, 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何始终走在受众前面, 引领受众的习惯?这是全媒体人应该思索的问题, 也是能否办好媒体的关键所在。

所以, 在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人不仅仅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 也要能满足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比如, 对于视频、图片的处理编辑能力, 利用技术手段等让同质化的内容被关注的能力, 引领受众、引领时代走向的能力等等。在大致分析了多媒体时代媒体运作方式, 了解了一些出色媒体的发展轨迹后, 笔者发现全媒体人才需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1 多媒体信息加工编辑的能力和了解受众的能力

打开任何一家新闻网站, 在首页上都会看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甚至是FLASH制作的动画。而且, 图片、视频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所以, 作为一个多媒体人, 不仅要把好文字关, 还应该学会处理图片、音频、视频, 一些编辑软件, 比如Photoshop、premier、audio都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

另外, 在全媒体时代, 新闻内容很多来自于用户的免费提供, 信息繁杂, 良莠不齐, 但其中有有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 全媒体人就需要将有用的信息甄别出来, 并重点推介。就像在一群石头中寻找宝石, 这个过程需要全媒体人的眼光, 究竟何种信息是受众需要并且感兴趣的, 哪些是能够获取公众注意, 获得很高的点击率的, 哪些是确实有用, 需要引导受众去接受的。这需要编辑对受众有着足够的了解,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跳出自己的感觉去筛选信息。

2 组织互动、引导互动的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 各个媒体发布的信息大致相同, 即便有独家新闻, 也会很快被别家媒体转载。所以, 如何让受众在信息重合的多家媒体中关注一家, 而且持续关注呢。这就用到了互联网思维, 也就是组织互动, 引导互动, 让受众参与进来, 参与一个话题讨论, 或者参与一个新闻的采访与制作, 都是吸引人气的好方法。

但是, 什么样的话题是受众愿意参与讨论的呢?这就需要全媒体人了解受众的处境、心态和想法, 能引发受众共鸣的话题就是好话题。在大数据时代, 可以观测到受众上网检索的关键词, 经常观看的信息, 关注的话题等等, 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研究, 就可以大致了解现在大多数受众的兴趣及需求, 对症下药。自然, 国家政策法规, 如房价政策, 交通政策等, 可以作为话题, 社会突发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都可以作为话题。话题的来源可以多样, 但从哪个角度切入, 就要考虑受众体|验了。

而怎样才能让互动不跑偏, 合理, 绿色规范呢?现在比较流行的互动方式是跟帖和投票, 投票比较容易掌控, 不容易出现偏激, 触犯法律政治的语言, 也不会起冲突。但是跟帖就很难控制, 所以编辑对于跟帖要24小时监控, 对于类似“水军”的跟帖, 要严厉抵制, 对于偏激言论, 要适时引导, 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才能良性循环, 为以后的互动打好基础。

3 搜索引擎优化的能力

根据Alexa对新华网做了内容传播效果分析, 其中, 35%的数据链接来自于百度, 也就是说, 是百度搜索将流量引入了新华网。据此来看, 新华网的点击率很大程度归功于百度, 这说明了百度搜索引擎对于媒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百度搜索引擎是对同一信息的排序。就像搜索一个关键词, 百度上会出现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信息。但是, 一般来说, 第一条信息的点击率>第二条信息的点击率>第三条信息的点击率, 第二页的信息基本就无人问津了。所以,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 排名愈是靠前, 就愈有被点击到的可能性。怎样才能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呢?一是, 加入百度推广, 通过花钱, 让排名靠前。二是, 网站的内容, 关键字的密度, 网页的打开速度, 外部链接等很多方面影响排序。这就需要编辑对SEO深入了解, 然后逐步去优化网页, 从技术手段上去让排名靠前。

同样的内容, 同样的信息, 点击率却相差很大, 从这点来看, 就说明现在不是“内容为王”“动动笔杆子就能办好新闻”了。内容以外的因素, 也关系着一条新闻的命运。搜索引擎优化, 就是一个因素, 它能够让新闻点击率提高, 这是技术手段的问题, 需要全媒体人去摸索和研究, 然后熟练的掌握。所以说, SEO, 搜索引擎优化能力, 也是全媒体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4 网络专题制作能力

网络专题制作的能力代表了一个网站的水平。在这个拼速度的时代, 专题制作不再是慢条斯理, 有充分的时间去酝酿的, 而是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做出尽可能全面、准确的专题。比如, 在512大地震时, 新浪网在十分钟之内做出一个专题, 而网易晚了几分钟, 就在流量上差了许多。

网络专题中, 不仅有最新的新闻, 也有背景介绍, 以及几乎所有相关事情的介绍, 包括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在十分钟的时间内, 怎么可能会搜寻到如此庞杂的信息, 这些庞杂的信息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分类的?这都需要我们去思索。

一名学生曾问新浪网副总裁陈彤:在512地震中, 你们是怎样在十分钟之内做出一个专题的?陈彤当时说:因为我们在冒着生命危险制作专题。确实, 在感受到震感后, 编辑人员都没有撤退, 而是抓紧时间制作专题。但是, 不免感到陈彤的回答有些牵强, 即便是冒着生命危险, 那些详尽的背景资料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的呢?可以猜测, 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各种题材的专题框架, 而且背景资料都已经准备好, 就差事件发生了。猜测是否准确不得而知, 但不容置疑的是, 在网络编辑的头脑中都有一个制作各类专题的框架, 比如灾难类的, 突发类的等等。熟知各类题材的专题制作, 头脑中有清晰的框架, 是全媒体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5 新产品研发能力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 这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媒介平台的重要性。比如, QQ的出现, 让受众获取新闻信息从报纸、主流网站、门户网站到了社交空间, 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以前是通过自己获取, 现在是通过社交分享来获得信息。博客的出现, 让新闻内容从单一的媒体提供到受众上传, 这不仅减少了媒体的工作量, 而且让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比如, 在奥运会上刘翔退赛后, 新浪博客上一些名人, 如韩寒、董路、黄健翔等人都发出了评论, 这是名人自己发布的, 而不需要媒体死乞白赖的采访。其中, 董路认为刘翔应该走完110米, 而黄健翔支持刘翔退赛。这两篇评论引起了当时网民争论的高潮, 引发了极高的点击率。如今, 微信又出现了, 在微信上有了许多自媒体人, 他们通过微信公共账号来分享观点, 进而收费维持生活, 这也是一种媒体人存在的方式。

由此可以看来, 一种好的新产品, 会引发媒体的变化, 或是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 或是传播方式的改变, 或是媒体人存在方式的改变。对于全媒体人而言, 将眼光停留于新产品研发上, 引领受众的习惯, 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

全媒体时代对全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还要会剪辑视频, 美化图片, 快速制作新闻专题。不仅要能够组织互动、引导互动, 还要能通过技术手段让新闻内容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最重要的是, 还要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这是从全方面来要求全媒体人, 全媒体人要具备文字素养、技术素养和创新素养, 还要有互联网思维。这些能力就是全媒体人在全媒体时代立足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10) .

[2]柳军.全媒体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J].新闻战线, 2012 (10) .

[3]周德国.着眼“全媒体”时代需要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1 (4) .

[4]吴桂霞.我国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5]刘寒娥.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培养[J].科技与出版, 2010 (11) .

上一篇:模糊风险下一篇:RC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