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技术方法(精选11篇)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1
(一)收敛思维特性
使思维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特性。
收敛性思维志在取得成果。
(二)发散思维特性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特性。发散思维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三)思维的收敛于发散
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只重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上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辨证思维的特点。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收敛。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2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掌握一定专业知识、技术和理论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员, 在实际的工作中, 将这些知识、技术、理论运用进去, 培养出具有社会效益的群体。他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包括科学技术人员、经济科学研究者、农业技术人员, 工业技术人员、教育工作研究人员、文艺工作人员、经济技术人员等众多系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总体来说就是对以上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学历的工作人员进行在岗的针对性培训, 但是至今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补充和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培养其创新发展的能力, 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学科知识、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由于针对特殊的人群,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在校学生的学历教育是不同的, 它主要增强的是学员的学力水平, 而非学历水平。首先,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是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学校学习, 而是由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 不能颁发学历证书, 却可以颁发各种技能资格证书。其次, 这种继续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 它通常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相联系。再者,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最后, 这种继续教育是伴随终生的, 但是它不是全民性的, 而是针对各类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1、积极主动性不强。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 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 但是, 要全面落实却存在着重重障碍, 有些单位根本不愿意给职工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另外也不排除单位职工自己拒绝学习的机会。总之, 工学矛盾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2、继续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
近些年来, 继续教育的课程虽然增加了一些公共科目, 例如《WTO相关知识》、《高新科技知识》等, 但是, 这大都是停留于形式层面而已, 有的单位不能贯彻实施, 有的学员认为这些公共科目没有学习必要, 还有的学员认为太难懂了, 根本学不会。这些继续教育课程仅仅局限于拓宽知识面, 蜻蜓点水般地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 根本没有针对性。
3、继续教育理念滞后
有些单位单纯地以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就是办个辅导班, 组织技术人员上几堂课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 继续教育的实施也要贯彻国家提倡的观念,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它要求继续教育要以技术人员为本, 征求职工的发展意见和需求, 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终身性教育。
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科学方法
1、设计安排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安排不能全凭经验的指导, 一定要联系实际, 以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仔细对学员的知识、技能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 以更好地契合学员需求, 制定正确的适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目标、评价标准的方案。
首先, 继续教育的主管人员, 要对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 了解他们自身发展需求。其次, 对组织内部进行调查分析, 确定组织内环境、人文、资源的需求。最后, 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分析调查, 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需要具有什么技能素养的人才。
前面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已经为设计安排教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 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每天, 甚至是每分每秒,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都伴随着知识的大量涌现, 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必须要进行及时更新, 尤其是航天领域、计算机领域、军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海洋开发领域、纳米技术等知识更新速度非常迅速的领域。因此, 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课程安排要紧紧针对各个领域的不同需求, 才能更好地满足学员、单位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其次, 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的竞争, 归根到底也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所以在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安排中, 应该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教育创新
以人为本, 以学员为本。在当今注重人的发展的背景下,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不仅要体现单位、国家、社会的利益追求, 更要倾听学员的自身诉求, 充分了解适应满足学员的个人发展空间。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一定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以身作则, 坚持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 建设学习型的社会。
在管理体制中实施科学的管理的方法。政府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 使继续教育资源, 包括师资、场地、资金等尽可能集中化使用,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政府应该对民间的私人教育机构加强规划和整治。在它们当中很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 例如有的机构师资水平并不高, 主要靠收取高额费用帮助学员制造假证书;还有的培训机构设置层层的中介人员, 四处招生, 学员只能在中介那里缴费报班学习。这样, 学员不仅学不到专业技术知识, 更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所以, 政府最好建立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另外, 单位可以出台一些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 包括学员管理、考务管理、培训效果管理等系列化规章, 严格监控学员接受教育的过程和效果, 才能使科学、规范地展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继续教育
网络技术日益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育也不例外。网络既是教育的工具, 又是教育资源、教育环境, 在网络平台的培训中, 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 既能接受最新的知识, 又能接受名师高质量的教育, 可以解决部分传统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继续教育成本高、组织管理难度大、师资水平不足等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的网上学习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多种措施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 如视频动画教学、师生在线交流等方式。例如在“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 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发挥自己的效用, 利用网络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将网络平台作为灾后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大本营”, 利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培训了三万名左右专业技术人员, 为灾区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活到老, 学到老。”, 我国也有古语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占我们所有知识的20%, 而剩余的80%是通过工作后在社会中学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聆听专家的授课, 不仅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能通过专家的讲解, 领悟内化知识, 得到新的灵感, 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同时,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要求完成培训三百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 而继续教育可以承担大部分的任务量。经过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的职工, 可以拓展知识, 开阔眼界, 培养思维, 他们得到的不仅是“鱼”, 更是“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他们可以使用新的设备、创新已有的技术, 为单位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并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3
关键词:教育建构主义;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45-01
教育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是在理解、感悟、批判过程中建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和利用信息为目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中,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具体地说,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下面笔者将在建构理论下谈自己实践的几个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与启示
1、个人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这几个关键假设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学就是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制造适当“困惑”,帮助并引导学习者解决“困惑”为核心,来支撑个体对知识的建构。
2、社会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这个假设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与境说的关键假设
学习应发生或置身于真实的场景。这个假设给教学带来的启示是教育应跟情境脉络有关,称之为“情景认知”,这种学习类型叫做“真实性学习”,这种教学称为“抛锚式教学”。
二、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一 ——观察法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1、课堂演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起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
2、活动与探究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既接收信息,又传递和加工信息,诱发悟性的启动,学生获悟后就进入新颖别致的构思设计,最终获得准确而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二——分析法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因此它需要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以权威者去剥夺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十分扎实,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这一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教学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允许多元价值的存在,并形成相对共同的价值进行分享。
四、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三——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一幅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教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再自己去操作、尝试。在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这正是建构主义中与境说理论的体现。
参考文献:
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 篇4
一、简答题。
1、专业知识学习要求是什么?(131页)
答:一是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二是对本专业的经典文献要精读细研;三是批判性阅读,独立性思考,切忌因循守旧;四是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2、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是什么?(131页)
答:一是初学者应请教本行中有经验者;二是要参加专业培训,聆听高水平,报告或讲座;三是要学习研究报告、科研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
3、什么是思维概念?(153页)
答: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4、什么是知识产权?(193页)
答: 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专有权,亦即基于其智力创造性活动的成果所产生的权利。
5、治理学术腐败措施有哪些?(194页)
答:完善评审机制,健全监控机制,设置惩治底线,建立举报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表率作用等。
6、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实质是什么?(18页)
答:科学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是伴随各种认识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并逐渐形成了对某些事物比较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7、科研课题的来源:(51页)课题的设置一般视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经费来源、项目管理机构等因素决定,如: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委托课题、自选课题等。
8、系统方法:(112页)
系统方法是指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研究其中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功能变化等关系的一种现代科研方法,其特点有整体性、协调性、最优化、模型化等。
9、创新思维训练:(154页)
一是科研逻辑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二是创新思维方式的学习与实践,三是有效克服思维活动中的障碍,四是大胆怀疑缜密求证超越自我。
10、科学素养的提高:(16页)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吸纳,专业技能培训,科研方法学习,思维方式训练,工作环境认知,发扬团队精神,注意为人为事。
11、素质的概念定义:(4页)
素质是指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属性,是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是人在某些方面具有的本领特点和原有基础。
12、科研选题的程序及方式:(46—47页)
科研选题的程序:选定科研选题,需要经过一个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形成假说—构建方案—确立课题—选题报告—申报取向等过程。
科研选题的方式:一是选题源于招标课题;二是选题源于所遇问题;三是选题源于文献空白点;四是选题源于旧课题延伸;五是选题源于要素的重组;六是选题源于领域的跨越。
13、研究性学习科研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特征:(66页)
所谓研究性学习科研,就是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并体验科研过程,从中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必备的科研技能,促及专业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有时称创新性学习)是指一种的学习模式和理念,而不是一种特定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活动,泛指对问题的探究以及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中的探究活动。
研究性学习主要特征:一是以创新学习观为指导;二是以探究方式进行学习;三是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四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实践。
14、数学方法:(88页)
数学方法是指将研究对象进行提炼,构建出数学模型,使科学概念化、公理化,通过数学符号进行逻辑运算和推导,从而定量地揭示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方法。因此,数学是一种简明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学方法是定量描述客观规律的精确方法,也是科研工作者应当首先掌握的科研方法。
15、分别简介“老三论”、“新三论”及新老三论的关系。(96—98页)
老三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新三论:即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变理论。新老三论的关系:有上述简介可知,新、老三论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不断渗透、交替前进,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关系。简而言之,新三论与老三论是基础与发展,相互衔接、依赖的关系。在新三论中,又有诸多对老三论的继承和创新之处。
二、论述题:
1、试述为什么要治理学术腐败?治理学术腐败需要采取哪些措施?(186—193页)
答:治理学术腐败:一是有利于净化学术空间和环境,重塑学术神圣权威;二是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是有利于弘扬学术道德观念和学术文化,提高产权意识;四是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五是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国际间的互利共赢。
治理学术腐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应建立健全学术成果的评审和推出机制,堵住不规范操作漏洞;二是应建立健全学术反腐监控机制,构建完善反腐监控与反馈系统;三是应建立健全学术惩戒机制,使违规者不敢触犯学术规范的底线;四是应建立学术举报制度,这是实施学术惩戒的前提;五是加强学术规范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六是应让学术导师以身作则,在学术反腐中起表率作用。
2、试论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14页)答: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专业知识吸纳。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需要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拓展知识,结合岗位需要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
二是专业技能培训。目前,各国政府的劳工部门,对于职业专业技能的鉴定,使用专业证照的制度,并限定某些职业必须有其证照,才能从事其行业,所以要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三是科研方法学习。如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构建项目交流网络,分享科研方法学习,及课题研究经验等。
四是思维方式训练。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即思维方式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思维方式的实践训练。五是工作环境认知。以研究性学习和科研性工作为视觉,重新认识和感知工作环境。
六是发扬团队精神。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只有善于团结并精诚合作,才能取长补短达到共赢之目的。
七是注意为人处事。目标设计要适度,理想追求要执着,注意把握做事分寸,与同事之间工作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3、试述什么是创新团队?并阐述优秀创新团队的条件。(123页)
答:创新团队是在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创新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团队,通常以杰出人才为首席专家,由中青年骨干组成。
一个优秀的创新团队,一般应具备如下条件:良好的基础,稳定的方向,突出的成果,合理的梯队(举例说明)。
4、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你认为初学者应该做到哪几个方面。(115页)
答: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提出问题,追求学问;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孜孜不倦,终生研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科研工作者是一个勤奋的群体,由于必须使自己跟上知识的发展步伐,因此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不断根据科研需要,及时补充、吸纳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和科研信息。知识常学常新,科研常研常进。二是对本专业的经典文献要精读细研。对研究资料的阅读需要精心安排,保证有计划、有目的,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平均分配时间阅读,要对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加以精读细研,且不受既定思维方式的束缚,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反复读。一有所得,应立即记录,避免遗漏。
三是批判性阅读,独立性思考,切忌因循守旧。阅读已经发表的文献时,不应盲从,应该理性、批判性地阅读,这包括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理论推导、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某些结论及推论等。要提倡阅读中的独立思考,不因循守旧,阅读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试图给出自己的解答方案或设想。四是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科研的目的在于创新,以获得前人未发现或者研究未达到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把专业学习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即边干边学,干中学,干中用。只学不用,等于空谈理论;只干不学,则课题研究不能深入,研究工作走不远。
5、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试述知识探究型学习和创新型研究型学习。(71页)
答:知识探究型学习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拓宽学习范围,吸纳新知识和新方法,获得对知识拓展及发展构建的体验,形成探究式学习报告,这种学习方式称之为知识探究型学习。这种类型在研究型学习中属于基础层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拓宽知识面,了解新事物,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者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诸多“是什么”的问题。例如,专业课学习中的一题多解、特殊解法、多元阐释、分项解读等均可纳入该类型之列。
创新型研究学习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在新知识、新方法的发现及结构方面有所创造,从中获得对问题的探究体验。这种学习方式称之为创新研究型学习。这种类型在研究型学习中属于最高层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科研兴趣,促进其将书本知识与科研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科研素质,提高其课题研究技能;有助于学习者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诸多“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例如,专题研讨、疑难探究、课程设计、准学术研究、综合实验等均可纳入该类型之列。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已打破了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截然分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是()的客观基础。A回溯法B移植法C比较法D综合法
ABCD 2.下列哪一项不是学术会议报告的一般步骤?()A开场白B阅读全文C内容D致谢
ABCD 3.“重复别人的,不搞创新,盲目立项,甚至专门跟着别人后面模仿”的行为属于()A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B学术垄断C科研成果的虚报造假D科技著作、论文的剽窃与抄袭
ABCD 4.作为一种理解性+B3:D44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A侦察B浏览C精读D查询
ABCD 5.在某一研究领域中,针对某些专题(热点问题)而举办追溯查找法也称()A利用检索工具书查找法B参考文献查找法C分段查找法D分节查找法
ABCD 6.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A、合作态度B、合作精神C|、合作方式D、合作原则
ABCD 7.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的重要内容。A.社会领域B.心理领域C.法律领域D.道德领域
ABCD 8.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指()A社会实践B阶级实践C学术实践D科研创新实践
ABCD 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指()年 A2003B2004C2005D2006 ABCD 10.在中国,早就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这说明人们对()的认识源远流长A成本B利益C合作伙伴D合作意义
ABCD 11.科学素质的基础是()A科学知识B科学价值C科学态度D科学精神
ABCD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支柱()。A.学会做人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生存
ABCD 13.科研的客观条件中,哪一项是最重要的条件()A设备B经费C导师D资料
ABCD 14.在搜集论文选题的资料时,不管搜集什么资料,都要把()摆在首位。A专业性B可靠性C针对性D多样性
ABCD 15.在激励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主体的作用。A精神激励B政治激励C物质激励D文化激励
ABCD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的组成要素()A有一定的知识、信息B有一定的物质载体C有一定的记录手段D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相同
ABCD 17.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A科学价值观B科学世界观C科学认识论D科学方法论
A BCD
18.下列选项中,()不是科研不正之风的特征。A.独立性与裙带性并存B.反复性C.一次性D.顽固性
ABCD 19.()从实验方法论的需要出发发展了归纳逻辑方法()A亚里士多德B维纳C培根D希尔伯特
ABCD 20.方法的创立来源于()。A.实践B.理论C.知识D.书本
ABCD 21.在图书馆领域,有一种以反映多个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为特征、揭示与报道它们所收藏文献的目录类型是()A联合目录B综合目录C关联目录D分类目录
ABCD 22.实验设计的意义在于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其中()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典型性原则B重复性原则C对照性原则D随机化原则
ABCD 23.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A道德B法制C爱国主义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BCD 24.()是现代通信理论、控制论、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的综合运用。A.信息方法B.黑箱方法C.反馈控制方法D.功能模拟方法
ABCD 25.由学术机构组织的、旨在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大家共同关注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研讨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同行学者提供一种集体研讨、充分表述个人观点一起共同提高的机会,这是指()A学术研究B学术创新C学术论文D学术会议
ABCD 26.研究设计应当符合(),即合乎一般的自然规律,要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现象,修正和调整研究计划或内容,使之更加切合实际。A.科学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唯一性原则
ABCD 27.由学术机构组织的、旨在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大家共同关注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研讨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同行学者提供一种集体研讨、充分表述个人观点一起共同提高的机会,这是指()A学术研究B学术创新C学术论文D学术会议
ABCD 28.通过对文献中的词、短语、概念、主题、字符、句子、段落、人物等进行量的分析,从而比较精确地揭示文献的内涵及其传播的信息的实质的一种方法,这是指()。A.内容分析法B.参考文献查找法C.信息推理术D.分节查找法
ABCD 29.()的过度膨胀是导致科研道德失范的主观因素。A.社会刺激B.人性弱点C.物质诱惑D.外界干扰
ABCD 30.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一种()。A.曲线比较B.线性比较C.纵向比较D.横向比较
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方法的研究对象是()。A.介绍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方法B.介绍系统方法,从全局的高度建立科学研究的总体概念C.讨论一些具体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D.介绍部分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ABCD 2.学术会议会上报告的一般步骤包括()。A.开场白B.导言C.内容D.致谢
ABCD 3.学校和科研单位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途径和方法有()。A.制度激励B.研讨会制度C.学术活动制度D.法律制度
ABCD 4.当从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的“空白区”或交接处寻找时,应该注意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各阶段之间的()。A.渗透性B.互补性C.转折突变性D.承接过渡性
ABCD 5.常见的一般系统的方法主要有()。A.信息方法B.反馈控制方法C.黑箱方法D.功能模拟方法
ABCD 6.学会会议报告提纲的形式一般有()。A.摘要式B.文摘式C.论文式D.条列式
ABCD 7.道德的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分为()等等。A.社会公共道德B.个体道德C.职业道德D.科研道德
ABCD 8.科学方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表现在()。A.科学方法是导致科学发现的有效手段B.科学方法是促进科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强力催化剂C.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程序规范化和最优化的指南D.科学方法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
ABCD 9.科学的本质是指()。A.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B.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体系C.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D.科学是一种理论精神
ABCD 10.以下属于正确选择研究课题的选项有()A.根据社会科学目前的态势B.有政治眼光和学术远见C.有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D.考虑到该课题在不久的将来能否有较大发展和影响
ABCD
三、判断题
1.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奖励制度都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对错
2.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对错
3.理解科学的态度、价值和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对错
4.“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
对错
5.移植方法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和推测。
对错
6.科研课题的选题应该越小越好。
对错
7.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它是从自然科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中概括和发展出来的。
对错
8.报刊论文和图书专著共同构成了社会研究的最要的两大信息源。
对错
9.弗朗西斯·培根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实验科学”。
对错
10.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开创了科学认识的逻辑方法。
对错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6
一、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少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从根本意义上看,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极为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相结合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观察、实验、电化教育、参观等),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如:讲述、谈话、提问、讨论、实验、读书指导和各种各样的练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概念。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和“本质”。概念清楚了,还要会用,一方面是在答题时用,更重要的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要探求规律,注意归纳总结。中学化学里有许多分散的知识,但是不少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就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也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探讨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由很多事实总结出规律的归纳法,以及由此及彼的推导,即演绎法。学习化学时,这些方法像“钥匙”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三、学习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途径
要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地、有目的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7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教学方法,改革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高等学校能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利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事关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人才培养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前进。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受到很大的阻力。受到传统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一直使用过去那种死板简化的教学方式。尽管政府高度重视教学时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但由于当下学校、教师、学生的排斥,教学方法改革收效甚微。笔者将通过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的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改革,分析我国教学方式改革的新方式,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一、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概述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实现教学的目的。好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得良好的教学理想,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是“方法”的属概念[1],方法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运用方法处理问题,但是目前,学界对何为教学方法还未达成共识。尽管学者对教学方法的解释各有偏差,但是基本都认为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学方法流派形成的教学体系。虽然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但学生具有更多的自我能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传授的成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比重中逐渐减少。学生不仅具备着学习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合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高等学校已经脱离了中小学科普性的基础教育,教授的知识变得更加专业,这就要求高校教学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调查、实验、推论、探索能力。教学方法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方法等。
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学目的变成现实的理想的教学结果。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下,先进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正确认识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考察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事关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到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
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现状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受到传统呆板简化思维方式的掣肘较多,传统教学方法的结构占据着我国教学方法的一半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授,缺乏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将大量的教学实践投入到课堂教学,不少学校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占到总教学的90%,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和学生互动也很少。受到传统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观念的影响,不少高等学校的教师狭义地认为教学活动承载的就是教授知识的任务,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以自我活动为中心,优先考虑讲授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不重视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一些高校的教师缺乏对新科技的探索,导致其很少使用新科技来教授知识。目前,展示知识还是以传统的板书为主,是手工作坊式的教学方式。课堂缺乏新意、流于形式,长时间的呆板的讲授,使得学生越来越抵触厌恶[2]。学生厌学的情绪反馈给教师,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加不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二)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分析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困扰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向前迈进的痼疾。科学地对待传统教学方式就是摒弃不合理的地方,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合理的积极的,并且可以和现代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一面[1]。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现代社会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再也不是可以通过学校就可以找到终身受用知识的人才,而是要求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信息化时代,知识大爆炸,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被动的知识获取者,其缺乏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诸多因素迫切要求我国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向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复合人才方向进行。
三、现代科学技术与高等学校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现代科学技术概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同样在推动教育改革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生命科学、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世纪取得突破进展的高新科技,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新科学技术的触角深入到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重要的革新,高等学校利用高新技术的更新教学条件和手段[4]。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高等教学方法应用的影响
技术与方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方法是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源泉,科学技术的前进和发展与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同时促进了各种新方法的出现[3]。
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高等学校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利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事关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人才培养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方向。
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使学生和老师能平等的交流,少一分敬畏多一分沟通,重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能力。这种思想解放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创造性的发展,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的主体[2]。
2.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从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来进行转变。
在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科技飞速发展,各种获取知识的终端设备极大的普及,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在局限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传授者[5]。从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的转变方向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创新性,成为复合型人才。
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向。
当前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应实现从传统的讲授为主到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转变,根据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4.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该坚持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方向。
生命科学、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世纪取得突破进展的高新科技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2]。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重要的革新,高等学校利用高新技术来不断的更新教学条件和手段。
(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1. 转变传统呆板僵化的教育观念,以树立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为目标。
2. 从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视,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习的教学方法致力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增加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6]。
3.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革新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新理念的融合。
结束语
笔者通过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教学方式改革,分析我国教学方式改革的新方式,探讨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2]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60-64.
[3]侯怀银,王俊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大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63-71.
[4]孙俊俊.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述评[J].兰州教育报,2011,(04):108-110.
[5]杜惠洁,于蕾,汤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向度的反思与展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02-307.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8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 ;计算思维;培养
G633.67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学会了使用手机打电话,我们学会了用计算机发邮件;在后来我们学会了使用手机在各个方面的交流,学会了在网站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信息技术需求的人才也越来越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多,需求具有计算机思维的人才越来越多。由于在我们的成长阶段,中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创造力在这个时期是最好培养的,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小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做到认真负责的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机中的思维能力。而由于计算机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发展不同,师资质量不同、教材器材的配置不同、每个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同各种因素影响,致使计算机学科在许多学校得不到一个全面的教育。针对计算机在许多学校停留在使用阶段,本文通过以下几点讨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开展的重要意义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在中小学课程中,由于现阶段学生的很多思维没有形成定性,而是具有可塑性进而创造性;对信息技术的概念也很模糊,特别容易形成计算机思维。所以我们在基础文化课程之外可以增加计算机课程,着重对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进行培养。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教师只能教导学生的软件使用能力,应该加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由想象的能力。比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果教师在教学生使用PowerPoint(PPT)时,教师只需要教PowerPoint(PPT)中的各种工具的用法,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PowerPoint(PPT)中的工具制作自我介绍的幻灯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出自己喜欢,符合自己的幻灯片。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他们自己的小脑袋进行想像和创造,也会注意自己应该怎样使用PowerPoint(PPT)里的工具。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学习,在自主学习。在婴儿时期我们便自己学做、学翻身、学爬,那时的妈妈总是在旁边引导我们学习这些能力。那么在中小学中,老师们是否也要引导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呢?如果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老师的引导,是不是我们会更加朝着一个方向进行自我学习,会不会对着一个方面感兴趣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新时代下,人们不仅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人们还在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所以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每次考试后的成绩统计和课程表的安排让学生多多使用Excel表格,word文档等办公软件。
3.中小学信息课程应该培养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熱爱。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软件的开发也使人们对信息技术越来越依赖,使人们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中小学信息课程更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毕竟唯有拥有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才能让学生愿意花自己学习文化知识以外的精力学习计算机课程。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长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所以我国应该在中小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中有趣又简单并具有学习意义的小游戏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并通过玩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打游戏的激情从而做到主动学习信息技术。
二、培养中小学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培养中小学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
1.“授鱼不如授渔”
我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是否应该教授学生“打鱼的”技巧,而不是直接帮学生们打鱼呢?在教学课程中教师不单单要教导学生的软件使用能力,更应该在他们熟练使用软件的同时布置新颖的软件使用任务培养他们的思维转换能力。比如在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同时,可以让信息技术老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美术课程。这样既让学生上了美术课,又让学生上了计算机课。
2.利用兴趣引导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这个时候总是爱玩,爱想像,爱比较。如果我们对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通过发现中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他们兴趣进行引导呢?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前应该做出一个教学大纲,比如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爱乱想像的天性在教学大纲中提出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培养中小学学生计算思维的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结合的方法培养中小学学生计算思维
在我国各大、中、小学学校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将每门课程串联起来,使得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可以使计算机课程在与其它课程结合时使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突破。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对数学数字的统计来学习数学统计学。
2.定期组织计算机使用的比赛来培养中小学学生计算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计算机比赛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注意和关注。设立形式各样的计算机比赛使信息技术在比赛中得到熟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运算和计算机运算进行比赛,提高计算思维。再比如通过计算机制作海报比赛提高计算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唯有有在中小学生的思维没有形成定性时,具有可塑性时,具有可创造力时,对中小学生培养计算机思维才是最好的。而我们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培养应该结合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各个地方发展的不同水平,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每个地方各式各样的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兴晶,赵万军等.Visual Basic 软件项目开发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向永,郭鹏飞,张贵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动力分析与可能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4.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9
母乳喂养是绝大数妈妈都会选择的,因为这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最健康的婴儿的喂养方法。一般来说,新生儿母乳喂养一般持续到6个月大。同时考虑到换奶粉可能存在的排斥性,要在断奶前进行奶粉和母乳的混合喂养,使宝宝适应,减少在断奶时,宝宝不吃奶瓶情况的发生。新生婴儿母乳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将孩子的嘴,紧贴乳房,最好用手臂支撑在一侧,以防在喂养过程中,空气进入口中,导致溢奶吐奶事故的发生。
配方奶粉的喂养方法
能够选择母乳喂养的妈妈一般都会选择母乳喂养,但是有一部分的妈妈因为自身的原因是不可以母乳喂养的,所以这时候就要选购相应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来进行喂养。奶粉喂养要注意奶粉量的添加,婴儿在一岁之间,喂食奶粉的次数从7-8次减为2次,要注意培养孩子规律饮食的重要性。因为在8个月大的时候,辅食就开始与奶粉平分秋色提供婴儿的营养了。
混合喂养的方法
在婴儿的喂养方法中,混合喂养对于婴儿来说是最好的,因为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宝宝的营养吸收。有的新手妈妈担心母乳中的成分无法满足婴儿成长所需,就会为宝宝添加婴幼儿配方奶粉,同时,等到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也会逐渐的添加进多样辅食。混合喂养有助于宝宝适应多样饮食的摄入,对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选择婴儿的喂养方法
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篇10
小时候做的选择越多,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想将孩子培养成日后的领袖,非常关键的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出与他年龄相仿的选择,他可能选择的很糟糕,但是要让他学会在犯错中成长,而且要他知道,任何的选择背后都是有相应的结果产生的,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是领导力培养的早期形式,孩子们从小需要有独立作出决定的机会,这对形成独立判断思维和建立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
备注:孩子只能做和他年龄相符的决定,而不是事事都由他选择,比如:和家长一起外出应酬,不能由他来决定什么时间回家,只能由家长来决定。
科学的技术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50—01
一、归纳法
对酸碱内容的学习,可以应用归纳法来进行。如先探究盐酸与镁条、生锈铁钉、石灰石、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再探究硫酸与它们的反应,之后通过归纳得出酸所具有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演绎法
如通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制备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是否加热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有关,还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有关。之后,在CO2、H2、CH4、NH3等气体的制备中,就可以顺利地演绎出它们的制备装置和收集装置,这便是演绎法。
三、直接法
如果实验现象明显,如有燃烧、气体生成、沉淀析出或颜色改变等现象,便可用直接法来观察。如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因为有沉淀析出和溶液颜色的改变,用直接法就很容易观察到反应的发生。
四、间接法
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到反应的进行,就得用间接法。如CO2与H2O的反应,探究时就要先在H2O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当通入CO2看到石蕊试剂由紫色变成红色,就很容易判断反应的发生了。再如“CO2与NaOH的反应”(见下图A、B、C、D、E、F)和“中和反应”(见下图G)也都应用了间接法。
五、对比法
新教材中,对比法的应用也很多。比如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就可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不同点。具体见下表:
再比如在探究“CO2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时,就可应用对比法:稀盐酸与Na2CO3粉末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速度适中;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先有气体后来没有气体产生;醋酸与石灰石反应,速度太慢。通过对比,可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室制备CO2时,选用稀盐酸和石灰石为原料的原因。
六、变量控制法
【科学的技术方法】推荐阅读:
科学技术评价方法06-06
煤矿采煤方法科学技术06-19
科学养蚕的技术09-2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2-15
科学技术的运用07-20
分析科学技术的剖面08-07
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10-04
宋元的科学技术课件10-07
科学技术的发展史06-15
论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