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运用

2024-07-20

科学技术的运用(精选8篇)

科学技术的运用 篇1

1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尽管如此,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家庭为单位,小面积经营。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方式,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均需在单位面积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且以低水平、重复为主,很难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既不适应不断提高的农业生产要素水平和社会化分工的要求,也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市场风险,更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尽管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造成农户兼业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反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影响“农业、农村、农民”3者共同协调发展。

1 2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有待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现代化农业,尤其是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市场农业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在供需双方交换,生产不能与市场相适应;产业布局和专业化分工错乱,不符合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储运加工系统不畅,导致“卖难”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都大大地抑制了广大劳动者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1。3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解决好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与食品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带来的极端气候,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及病虫害问题,始终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已走出实验室,成为动植物育种的常规手段。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正逐步侵入和占领传统的农业国家,我国同样未能幸免。尽管该技术在提高产量、抗逆及抗病虫害方面比传统作物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其安全性却无法准确评估。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不仅危害食品安全,更不利于我国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平稳。当下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些接连不断发生的事件,引发了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

科学技术的运用 篇2

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 对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诸多探索和研究, 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教学感悟和体会, 现结合自身经验, 对幼儿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一番详细说明和描述。

一、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直观具体的科学情境,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6 岁阶段的幼儿学习思维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的学习活动也主要由形象直观的资源来推动。而信息技术集声、像、图、文、音等于一身, 可以将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 从而创设一种直观具体的科学情境, 这对于幼儿来说, 更乐于接受科学知识, 会产生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 科学学习效果也会比传统的直白说教好得多。

比如, 在学习《肥皂泡上的彩虹》这节内容时, 若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无法让幼儿在课堂上观看到真实的肥皂泡上的彩虹, 于是, 我就借助信息技术, 在投影屏幕上给幼儿展现了各种能看到“彩虹”的物体, 如肥皂泡、CD盘、贝壳内部等, 并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 让幼儿看到五彩缤纷的颜色, 随后,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东西上也能看到“彩虹”。这样, 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 给幼儿创设了一种直观具体的教学情境, 使幼儿产生了探寻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从而确保科学课程教学价值的实现。

二、运用信息技术, 攻破科学教学难点, 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有些科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隐蔽性、抽象性等特点, 这对于事物认知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 在短时间内进行理解是十分困难的。而信息技术, 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的教学优势, 将它应用到科学教学中, 可以顺利攻破科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 提高幼儿对这些知识的感性认识, 对于幼儿科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比如, 在学习《人造彩虹》这节内容时, 若我们直接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讲述彩虹产生的原因, 幼儿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既不能将注意力专注于我们的口头讲述上, 也不能对我们所讲述的内容有真正的认知和理解, 所以, 这时我们就可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 如出示雨中和雨后的Flash课件, 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彩虹产生的过程, 让幼儿知道彩虹是由天空中飘着的许多的小水滴经过阳光照射形成的, 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多媒体技术课件所具有的鲜艳颜色, 深深地刺激着幼儿的视觉等感官, 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也因为观看Flash课件, 使幼儿对彩虹的产生过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突破了科学教学的难点, 对于科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 丰富科学教学资料, 开阔幼儿的科学视野

信息技术拥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 如它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与分享功能, 对于幼儿科学教学而言, 我们可以利用它搜索出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资料, 并在课堂上向幼儿展示, 这无论是对教学资料的丰富还是幼儿视野的开阔, 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 在学习《变色龙》这节内容时, 在向幼儿简单介绍了变色龙的原理之后, 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播放了多张变色龙的图片和介绍变色龙的视频片段, 片段中对变色龙的外貌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分布范围、变色现象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 除此之外, 还播放了其他的几种动物的隐身妙招, 如壁虎扔尾巴, 乌龟把自己躲到龟壳里, 斑马身上的条纹等, 这样, 我既使幼儿对变色龙变色的原理、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有了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也使幼儿对其他几种动物进行了了解, 极大地开阔了幼儿的科学视野, 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并大力探索和研究各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强化幼儿的科学学习动机, 为幼儿科学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开展幼儿科学活动, 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但是, 有些科学知识具有微观性、复杂性、抽象性、隐蔽性等特征, 这对于年龄尚小、认知能力差的幼儿来说, 在短时间内进行理解和认知具有非常大的困难。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并茂的教学特征, 将它运用到科学教学中, 既能为幼儿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关键词:幼儿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情境,感性认识,科学视野

参考文献

评价中心技术的运用 篇3

对于管理评价中心技术,我们已经有着太多的误解。有人将之描述为“与工作和生活没有关联的愚蠢游戏”,一些企业也因为其成本太高而抛弃它,在一些“资深”HR的眼中,管理评价中心根本一钱不值,甚至比不上五分钟简单面试来得痛快。但是我们无论有着怎么样的看法,每次提到它,都是将之与中高层管理者的招聘或者培训相挂钩,评价中心技术难道真的是一场“富贵的游戏”么,你对评价中心技术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事实上,它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中高层管理者选拔这样一些“阳春白雪”的管理活动。今天我们就从评价中心技术在大批量通用人才的选拔应用入手,向你展示它的另一面。

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是当时德国的心理学家为了挑选军官,而专门设计的多项评价系统,1956年美国长途电报电话公司首次使用评价中心测评技术,将之运用于大规模的管理开发和职业培训,开启了评价中心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先河。此后许多大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柯达公司等都采用了这项技术,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中心测评技术机构。

评价中心之所以管理潜能预测效果骄人,是因为它综合使用了多种测评技术、多个测评师、同时测评多个对象。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面试等测试工具,它主要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技术,加上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动机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在静动态环境中提供多方面有价值的评价资料和信息,即使在管理发展起步较晚的中国,该技术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评价中心技术在中国

评价中心技术最早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成立的“中美合作所”用其来选拔和训练情报人员,到了80年代中期,国内人力测评专家将情景模拟测试用在上海的几家国有企业试点选拔厂级中高层领导,随后被国家人事部用于司局级领导干部选拔中,90年代中后期,一批外资企业如GM、诺基亚、壳牌、飞利浦、可口可乐等进入中国,它们借用其母公司总部的评价中心机构或委托国际咨询公司,帮助实施在华投资企业的评价中心,为中国的评价中心技术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

国内评价中心技术发展迅速,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知名评价中心技术服务机构的增多,一批全球知名的评价中心服务机构开始入驻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致力于评价中心的本土企业,比如说中智、北森等等,中国的评价中心技术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评价中心凭借着良好的预测能力、客观公正性、及时发现管理能力缺陷和发现培训需求等几个特点,被一些企业看做是发掘高潜力管理人才和培养储备干部的重要测评工具,并依赖它来培养和发展后备人才的管理能力。

然而随着评价中心技术的发展,关于评价中心技术的各种误解也在泛滥。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误读就是在该技术的适用范围上,仅仅将它应用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事实上,评价中心技术在大批量通用人才的选拔中,亦大有可为。下面我们通过两则案例,来仔细分析评价中心技术在普通人才选拔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普通人才选拔应用中的成功关键点。

电话销售员招聘引入评价中心,降低流失率

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A人力资源服务公司,2010年收入达到150亿欧元,在中国有五年的发展历史了,A公司致力于协助企业在合适的岗位上配置合适的人才,在猎头和招聘模块做得有声有色。为了达到人岗最佳匹配,A公司除了致力于为关注的每个行业配备经验丰富的顾问团队,同时借助强大的人才数据库和专业的服务流程,为企业搜寻并筛选出合适的求职者。为此企业设立了呼叫中心,随着呼叫中心业务的发展,招聘人数也不断增加。

但是令A公司老总发愁的是,呼叫中心的业务较为单调枯燥,再加上工作压力大,除了工作形式需要每周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客户的要求也千奇百怪,使得电话销售员的流失率一致居高不下,而每流失一名处于试用期期间的呼叫中心座席代表,给A公司带来的损失就相当于此员工转正后月基本工资的18倍,甚至更多。这使得电话销售员的人员招聘和培训成本大大上升,如何成功留住这类人员,成为公司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为了降低已经培训上岗的人员流失率,节约招聘和培训费用,提高呼叫中心的销售业绩,A公司决定优化呼叫中心电话销售人员的选拔程序,并引入了评价中心技术。首先,A公司根据呼叫中心工作环境的特点以及优秀电话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特征,建立了能力素质模型,优秀的坐席销售人员,要对工作有认同感、责任感和耐力等素质,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据此设计了以下评估方法和工具:认知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和电话销售系列情景模拟等。并通过认知能力测试和个性测试,通过匹配度进行人员淘汰,即使是在缺人手的情况下,也要选择合适的人选,这样投入的培训和招聘成本才能够不白白流失,然后再从初次筛选合格者当中,通过电话销售等一系列情景模拟测试,进行第二轮淘汰,只有通过两次测评的人员,才有机会留下。当然在两轮的筛选过后,也有一些应聘者发现这样的岗位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及早退出,企业在此时的损失也大大降低。

在选拔程序中添加评价中心环节后,呼叫中心的电话销售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明显提高,流失率也开始下降,这不仅仅减少了招聘和培训的成本,而且由于招聘到的电话销售人员岗位匹配度更高,平均每人的销售业绩也呈现上升趋势。

或许你认为这仅仅是个案,而且电话销售员的岗位容易模拟,而且工作内容简单,所以可以借用评价中心技术,那么它在复杂的通用型岗位中也能够应用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它在制造行业生产小组长岗位选拔中的应用。

合资企业成功融合,招聘靠评价中心把关

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业迅速壮大,奠定了其在世界加工生产链条中的稳定地位,日本开始带着自己固有的文化和管理理念,走向世界。他们崇尚集体主义,崇尚终身雇佣制度,期望员工以厂为家,这种文化虽然与中国集体主义的精神并不违背,但是也有许多微妙的区别,这就注定了日本K集团入驻中国的道路不会平坦。

为了拓展在中国的市场,日本K集团在2009年年初金融危机的时点,选择进驻中国上海嘉定区,以合资的形式成立W工厂,进行单反相机镜头生产。工厂分为东西厂区,其中西区主要是生产线,几乎全部为中国工人,西区的机器和生产线全部为日方投资建成,而东区则较为复杂,有K集团派驻的日方员工以及中方的分管生产的小组长,因为资金和技术上日方均占据优势,企业的管理风格也传承了日本K集团总部的做法。

如何选择适应日方管理模式、认可日本企业文化,且能够与日方员工高效沟通的一批生产小组长到东区工作,就成为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这不是个别管理岗位选拔任用的问题,而是从一批完全陌生的新人中,根据员工的自发申请,遴选出将近80个小组长的选拔任务。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选拔不是由中国员工在领导,而是一拨熟悉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日方管理者在控制!

为此,日方领导层决定引入评价中心技术。

第一轮 工作经历筛选

这个阶段由HR部门,首先根据应聘者提供的简历,对于那些满足岗位硬性要求的员工,包括学历、专业、行业工作年限等,进行人员筛选。共有380位员工报名参加小组长职位的应聘,对所有达到硬性指标的应聘者,先有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其观看一段日本K集团实际工作的录像,然后再组织其参加普通能力测试,及格者进入第二步筛选。

在应聘的380名员工中,共有76名通过筛选,通过率控制在了20%。

第二轮 综合能力测试

第二天,对于幸运进入第二轮测试的76名应聘者,均被要求进入评价中心接受书面测试,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笔试。这个笔试的内容包括三项:管理方式调查表、技术水平调查表和机械理解能力测试。做完这三项测试之后,应聘者会被要求观看一部员工咨询会的录像,并根据录像写份报告。此外,他们还要做一个综合练习,要求应聘者根据提供的问题进行管理决策,在这个阶段中,需要有评价中心的评论员来进行观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维度,对应聘者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

在此次筛选中,有10名应聘者再次被淘汰,同时有5名应聘者自动放弃,退出申请。因此有61名员工进入第三轮筛选,通过率为80%。

第三轮 工作风格测试

应聘者的甄选活动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此次招聘活动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即要求中国员工能够融入到日本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因此如何鉴别出应聘者是否与K集团的企业文化相契合,是本次测评的一个重点。评价中心将日本K集团企业文化的主要指标概括为:参与和协作、执行力、改善、沟通交流和质量控制,为此分别设计了以下几类测试。

协作能力——应聘者首先听一段强调日常工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要求的演讲,然后分成6人小组,在这个小组里,应聘者被要求完成:制作小组名称,编写小组标语。

质量改善——应聘者要在小组中装配并测试一个相机镜头盖,做完一个以后,每个小组成员共同组织一次讨论会,提出改善组装过程的办法。

培训——应聘者要用正确步骤训练一名普通员工,教会他如何进行镜头组装。

阐述——应聘者向员工们介绍与评价一项企业政策的概要,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经过三轮的筛选,有65位小组长成功的竞聘上岗。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中心测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训过程, 任何一个通过测评的员工,都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小组长任职教育,明晰了自己未来的岗位要求和工作环境,使得W工厂在短期内能够顺利地通过评价中心技术,从一群陌生群体里,选拔到一批适合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的小组长。

评价中心应用成功的关键点

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分析W厂小组长岗位通过引入评价中心技术来进行选拔的过程,这次选拔任务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够突破困难,取得成功,几个关键点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评估师选择

因为没有现成的中层经理来担任评估师,因此K集团此次的评估师是从评级中心借用的,而且在事前先对评估师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在评估师的选择上也非常的谨慎,他们基本上都是具有教育或者管理背景的人,他们与专业的培训师一起,对评价对象进行预评估,并及时地与专业评估师进行判断纠偏,保证了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进行评价之前,W厂的领导层与评价中心一起,首先就K集团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氛围要求以及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提炼出几大关键维度,保证评价过程做到有的放矢。

评价技术的选用

为了做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根据测评指标的特性,评价中心在此次的测评选拔中运用了几项技术,其中包括行为观察法、工作预演法、能力测评和情景模式等方式,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得能够看到应聘者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如何反应,同时也帮助应聘者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一举两得。

科学技术的运用 篇4

摘要:现在是网络普遍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尤为发达,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学,我们从小学开始普及,从而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还能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在科学这门课程上,我们了解科学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其中包含了太多知识,系统理论,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老师注意力分散,思想转移,我想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发展的技术在课堂上教学,电子产品可以说人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其用他们更加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去传授知识,相信如果利用得好的话学生们对科学这一门课程肯定会感兴趣的,在文章中,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传授知识的方法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知识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中,要求科学这门课程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需要老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其实我们知道科学都是在生活中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接触到科学,由于我们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约束,我们并不能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去贴近自然,在社会生活中去体验,探索科学。但是科学技术那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一科学水平去应用于科学这门课程中。通过虚拟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状态,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对学习的热情以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我国虚拟技术的状态以及信息技术的成熟度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中,我们需要运用到多媒体,其中就包括视觉的传达,虚拟技术的表现,声音的传播等科学技术,其中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加直观感受的科学技术中的虚拟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同学需要在半模拟的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我国虚拟技术起步较晚但是都集中运用于物理,化学这种物理成像的课程中。但是现在21世纪的电子商务时代中,信息技术运用到人们每个角落,在课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媒介进行教学,从而使学习更加简单更加容易,通过虚拟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学。

2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真实感触

其实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们容易开小差也就是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认知存在行动性上面表现出问题来,从现实生活中观察来看,我们的小学生的思维仅仅只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在课堂上根本学习不到东西,老师认为学生有认真听讲,其实往往不是,思维早就去想别的东西了,尤其在科学这种理论知识的课堂上,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往往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了,小孩子的好奇心理,往往会是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注意力牢牢集中。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真实感触。

3信息时代日益发达,与时俱进拓展知识

在现在这个信息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给同学们生动详细的描述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保证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学到最新的知识。我们举例来说,在学习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下载一下大自然美丽的图片,以及大自然被破坏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以及切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以及大自然被人们破坏的有多严重,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此门课程,使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老师进行提问,学生们的兴趣大了,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也使老师更加事半功倍了。让其学生自己探索,互相讨论寻找答案,得出结论,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学到的东西也更加多了,帮助同学们掌握重点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国家要求规定在课堂上要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习惯,学生们在学校不仅要学会基础知识以外还有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爱学习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半开放教学,不仅仅是科学这一门课程,其它课程也完全可以一样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进行探索,自己动手,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综上所述,我们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项正确的事情,从老师本身来说可以提高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接纳性,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也不能一味的只单纯的利用信息技术去传达知识,更多的理论指导还是要老师来完成,扬长避短,有效教学。在科学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会使我们获益匪浅。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景.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z1):286-288.

[2]段跃辉.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15,(23):82.

[3]王玉玺,张妲,钟绍春等.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95-100.

科学技术的运用 篇5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2-05-09 10:59:00 ]

作者:姜增涛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提到越来越高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现在,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且列入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科目。其课程体系已相当完善,纵观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 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5、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实现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与广播电视大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对面教学的效果,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交互式教学。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其发展趋势将会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现代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然而许多教师是面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却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其以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不可替代的直观作用,使其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相反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那么,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呢?笔者在这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传递的立体化,整合课程,快捷便利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下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1、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其他教学方法依旧。老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没有章法的机械式教学。

2、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它的作用是代替板书。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几乎无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存在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这些大量呈现的信息,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理解和消化,致使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3、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殊不知,“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信息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比如,网络教育可以跨越各个课堂教学点在时空上的界限,把许多不同地域风情地貌、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不受时空上的限制逼真的再现在课堂上,但这同时无形中也不可避免地减弱了面授教学所特有的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氛围佳的特性。

4、教师在常规教学环境下,一般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信息技术环境”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虽然通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也能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是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如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观看或操控用flash或3Dmax制作的实验动画完全替代了实物操作。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到抽象,而真实的实验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体验而直接播放录相或课件,教学效果可以肯定地说是一定会打折扣的。

二、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上的建议

基于多媒体教学显而易见的优点,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上述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这绝不是多媒体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我们老师自身理念上的偏差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引起的。要想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我们就必须立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从如下几点做起: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概念绝不只是机械地照搬式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那么简单,教师本身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的从属关系,以课程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的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为使用信息技术不惜牺牲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从而保证我们的多媒体技术始终以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根本出发点。

2、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各科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尤其是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独具魅力的特性,它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上的作用是过去任何传统手段所不能及的。同时,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而营造出的教学环境也是最为理想的,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课堂所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敏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2)不断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化作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3)不断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整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途径,把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的课件制作与应用转移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和指导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并重的轨道上来,从而把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的目标落实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电力电子系统在控制技术的运用 篇6

摘要:现阶段,电力电子系统逐渐被应用到电气控制领域,使电气控制水平得到飞速发展。本文对电力电子技术本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提出电力电子系统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建议,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电力电子系统;控制技术;应用策略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下的产物,推动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将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与电力行业紧密结合,对现代电力行业当中的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产生直接影响,更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一)电力电子技术对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价值。现阶段,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电力转化与可控系统当中的电子构件,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电力电子技术对于整个电器控制领域而言,也具有着直观决定的重要地位。电工原理、现代电子学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技术,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共同构成了先进的电力电子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各种各样的电气设施,精准检验电气系统当中海量的数据信息,在发生问题或故障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的实时报警。并且,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气控制当中,还能达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化监督管理,大幅提升电气控制的整体质量。(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情况分析。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电子技术逐渐走进现代人视野,也成为相关学术领域重要研究课题。电力电子技术自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电子构件制造时期和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路当中的时期。在技术水平的不断推动下,电子构件制造与电路当中的有效应用均得以快速发展。在电子构件方面,具体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不可控、半可控以及全可控。现阶段,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不断深化,逐渐实现全自动,甚至智能化的控制。

二、电力电子系统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策略

电力电子技术在控制技术当中的使用,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包括在电路保护中的应用、在开关控制中的应用等等。为高质量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力电子系统对电路实施精准控制,也可以利用电力电子系统掌握电气设备各个构件的运转状态。(一)开关控制设备的运用。在电力系统复杂程度、功能性不断提升的作用下,其电磁兼容水平需求也在随之增加,对电力设备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模式下的电气系统,为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普遍选择常规开关对变压器实控制。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然而其本身也会对电气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电磁干扰,不利于设备的正常使用。为解决电磁干扰问题,降低噪声现象,可以将电力电子系统为核心的软开关应用其中,在提升电气设备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实现电气控制的科学化发展。(二)电路保护设备的应用。电路保护设备作为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当电力电子电路出现问题期间,电路保护设备能够对其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及时作出与之相应的保护措施。现阶段,常见的电路保护设备包括高效熔断器、继电器等等。然而,随着电子领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电子构件逐渐向更加轻便、小巧的方向发展,同时其功率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电路保护设备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日益提升的要求。将电力电子系统应用于电路保护设备当中,有效结合电路检验设备相关信息,在检验到电路电流期间,能够快速完断电保护,大幅提升保护工作的质量和及时性。(三)静态无功设备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对电网功率要求提出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电网当中功率变化频率的提高,对电网可靠性、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使电路当中的低频振荡难以控制。然而,将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静态无功补偿设备应用其中,能够大幅增加电力系统负荷水平,减少功率损耗,实现电路电压有效控制,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四)高压直流送电的应用。传统电厂送电类型普遍以交流电为主,然而在交流电的送电过程当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电能消耗,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发展战略不符,并且不利于有效控制的实现。鉴于此,现代电厂通过高水平的直流送电技术,将交流电有效转化为直流电,实现超远程、高电压送电。然后,直流电在经过超远距离输送后,抵达变电站。通过变电站中相关设备的处理,再使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为人民群众的用电提供坚实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系统作为处理电力变换的新兴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电力功率的转化,其应用范围、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影响这个电气行业发展的关键内容。虽然,现阶段电力电子系统的应用水平得到良好发展,其应用成果极为突出,但是其对其的应用仍然存在巨大研究空间。相关领域需要建立科学发展观,在完善现有应用方式的基础上,对其应用范围、应用质量进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的运用 篇7

1 概述

船舶技术条件, 船舶修理的时间间隔使其成为维修工程的主要依据。准确评估的技术条件, 直接影响船舶的保养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海洋技术条件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 而法官通常限于定性描述, 这使结论不明确, 不利于分析和比较是必要的, 通过一定量, 反映船舶技术条件, 使船舶技术状态评估结果确定值。定量方法, 如直接评分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 但他们的评价, 评价对象直接得分, 随机性, 定量的结论不满意。应用模糊技术可以使复杂的航海技术, 量化, 其实质就是按照一定的属性或特征, 划分为若干因素的技术指标, 并根据设计标准, 运输技术评估, 定性分析, 定量模型。运用模糊量化技术来评判船舶技术的状况是在对诸多相关因素评判的基础上, 来评判船舶总的技术状况。

2 模糊量化技术评判的一般程序

(1) 确定因素集U。U是有限论域, U={U 1, U 2, U n}, 且满足G n i=1 U i=UUiHUj=5, iXj。

(2) 给出每一因素评语集V={V1, V2Vn}。

(3)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R, 此处R是Ui与Vj所发生的对应关系的集合。

(4) 给出因素集U内各因素分配权数, 组成模糊。向量集A, 即:A= (a1a2, an) , 且满足a i 0, E n i=1 a i=1 5列出综合评判模型, 即:Y=A#R= (y1y2, ym) 经过归一化处理, 即Y= (y1yy 2y, ymy) , 其中y=Emi=1yi, 可得到对各因素的评判结果此计算结果可使所有因素依权数大小均衡兼顾。

(6) 根据模糊数学上的最大隶属原则

根据最大程度的会员和评论集中在评论的亲密程度的评价, 根据模糊评价方法的数学原理, 应用该方法对系统工程或设备技术条件判断当基本思路大致是:确定评价对象的主要组成要素, 进而组成一个集合体, 然后确定评价对象在评价中的重地位。这是第一步, 参与人员必须达成一致或者只与每个人的理解或经验进行评估, 否则将会导致很大的误差, 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然后它应当约定评价集, 例如为每个元素一些评估人员依照优秀、良好、合格和微分五齿轮得分, 和其它人员依照好, 好, 一般来说, 贫穷的四个概要得分, 这个结果不用于计算, 因为他们不能建立矩阵。前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组件也叫因子模糊评价和操作, 和双因素评价和操作也在前两个步骤开始。最后, 评估对象的权重矩阵和子行因素评价结果建立了一个模糊关系矩阵是用来制作不同的产品, 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 它是项目评估的一个可行的和可操作的方法。

3 模糊量化技术评判船舶技术的状况的应用实例

根据评判船舶技术状况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建立评论的线性域U。如U={U1, U2, U 3, U 4, U 5}={主机, 船体, 辅机, 电器, 其它}假设评语集V={V1, V2, V3, V4}={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这一评判结果可用于一个行矩阵R1来表示。Rc1= (0.85 0.10 0.050.00) 类似地, 假定专家对其它五个子因素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依次为:Rc2= (0.81 0.190.00 0.00) Rc3= (0.77 0.19 0.03 0.01) Rc4= (0.77 0.16 0.07 0.00) Rc5= (0.52 0.38 0.100.00) Rc6= (0.69 0.28 0.02 0.01) 以它们为行构成一个模糊关系矩阵:类似地可对船舶技术状况的其它因素作出评判, 例如得到如下的综合评判结果如下。

以它们为行又构成一个模糊关系矩阵:再根据U中各因素对船舶技术状况的影响程度不同, 依照专家意见或实际经验给出权重分配系数。例如分别为0.5, 0.2, 0.10.1, 0.1, 即:

根据模糊数学上的最大隶属原则, 最高隶属度与一般最为贴近, 故可得出该船舶起重设备的技术状况是一般的结论, 为安全起见, 应缩短该船起重设备的维修周期, 使用中加强巡视检查, 适当限制起吊能力。因此, 通过模糊量化技术评判 (FCE) 法我们就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起重设备的可靠性程度, 为进一步保证和提高船舶起重设备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4 结论

本文运用模糊量化评价 (FCE) 方法的起重设备技术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以船起重设备管理、检查和使用, 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供参考。与此同时, 其它的工程和技术项目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和实用的评价方法。根据这种方法, 工程及技术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细分通过计算机编程, 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所有的专家评估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高祥安.船舶航线综合评价及其软件系统[M].上海海事大学, 2005.

论惩罚教育的科学运用 篇8

在一个赏识教育过度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教育政策的极端性。如果说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一对矛盾体的话,我们需要重提惩罚教育,因为只有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才能达到和谐。我们说,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育”,它包括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处罚与规范。要正确、适度、合理地运用惩罚教育,就必须科学地认识分析、理解和把握惩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育人效果与质量。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是指学校或教师对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实施一定的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有所感受,认识到对所犯错误应承担的责任。惩罚教育要以不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来确定处罚的方式和处罚的“度”。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相对应,是学校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惩罚教育也是一种权力,是社会赋予学校或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又是一种责任,学校和教师在运用上要“慎用”,绝不能“泛用”,更不能“乱用”。否则,惩罚教育变成了体罚教育,将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会使受罚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受虐待和歧视,从而走向教育的反面,这对学校或教师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不合乎教师的伦理规范,甚至是直接违反法律的。

二、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校教育的形式看,有表扬就有批评,有赏识就有惩罚。惩罚教育是客观存在的,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各环节都存在惩罚教育。学校教育中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会造成学生对权利的滥用,而认识不到自身权利的边界,恣意妄为,同样也会使学校或教师认识不到自身权利与职责之所在。而迁就放纵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必要、适度的惩罚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中的各个主体认清自身权利的边界,正确、恰当地行使自身权利,而不致造成一方权利的行使以损害他方的权利为基础。只有适度、恰当的惩罚教育才能形成学校教育在规范中的有序,达到学校各主体的和谐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满足于管理而不顾到教育,这是对心智的压迫;教育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的行为,即儿童本身也不认为是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结合主体和客体的实际恰当运用惩罚教育是必须也是必要的。一项关于教育体罚的调查表明:81.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老师罚学生写多遍作业、多次打扫卫生的行为是关心帮助学生,而不是体罚。对此,专家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学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即使是以自己遭受惩罚的方式,也能获得满足感。前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也说“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的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

三、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要求

惩罚教育是一剂苦药,它体现了学校或教师育人的良苦用心;它又是陈酿美酒,少饮强身健体,过量对身体有害无益;它还是一柄双刃剑,掌握技巧,所向无敌,莽夫乱舞,伤人伤己。运用惩罚教育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都有很高的要求。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所说:“我们的责任不是用粗野的方法去管教学生,我们的责任是用最好的方法组织学生的力量。”

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对运用惩罚教育要有明确的界定,要认同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教育行政部门中的思想政治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全方位研究制定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相关政策。学校在校规校,纪上体现惩罚教育必须结合社会、环境、时代等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和学生实际,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惩罚教育制度,并在实施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同时加强对教职员工进行正确运用惩罚教育的经常性的培训。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惩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惩罚教育作为赏识教育的补充是必要的,惩罚教育是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惩罚教育一样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育中,运用惩罚教育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注重对惩罚的“度”和方式的把握,恰当运用惩罚教育,既不要一味采取赏识教育,又不能不假思索“滥用”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是一种“闭环”的教育活动,它不是单向的,更不是脱节的,是有完整步骤的,并非实施了就结束了,惩罚前要讲明道理,惩罚后必须要观察、抚慰、解释,对受罚学生事后更要多关心。正如毛泽东主席当年所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其是否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四、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惩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学校教育中运用惩罚教育的原则是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使犯错学生有感受,能意识到对所犯错误确须承担责任。所以教师在运用惩罚教育时必须认真全面思考,要有步骤、有耐心、有方略,运用惩罚教育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1惩罚教育要适度

《周易·系辞下》认为“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惩罚教育时,要注重对惩罚“度”的把握。惩罚的“度”由教师多年开展教育工作的经验积累而成,结合受罚学生的个体实际来进行,重心是让受罚学生“认知协调”,使其心灵受到震动、思想上形成足够的重视就可。不应使受罚者身心感到痛苦,更不应有压制和逼迫的行为。

2惩罚教育要灵活

“我们认为运用惩罚的技术是有重大意义的。应当严格地按照具体的情况和不同的学生使用各种惩罚。”对不同的受罚对象要有灵活性。违反的是相同或相似规定,但违反者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层次不同,惩罚教育的方式也应不同;群体违反规定与个体违反规定,惩罚也应不同。对群体的惩罚可适当公布;对个体的惩罚,尽可能作到只有当事人清楚,避免他人知晓。

3惩罚教育要“以理服人”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在运用惩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理服人”。坚持“讲理”在前,“惩罚”在后。惩罚后更要观察、关心、教育。教师要避免高高在上的训导,冷峻的面孔。激烈的言辞。惩罚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要使受罚学生口服心服,达到教育的目的。

4惩罚教育要及时。过程应短时

“只有当你们感觉到集体和你们站的是一个立场,集体所想的和你们所想的完全一样,集体所指责的和你们指责的也完全一样的时候,才能应用惩罚。”每一次惩罚都必须及时,即教师如果决定惩罚学生的不当行为或过失,最好及时进行,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承担的后果,不宜事后追究。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惩罚教育要在短时内完成,达到教育目的即可。惩罚教育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不但惩罚教育效果差,而且会使受罚学生“一蹶不振”,丧失改正错误,争取进步的信心。

5惩罚教育是辅助教育方式,不能“泛用”

上一篇:部长演讲稿下一篇:民间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