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2024-06-07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篇1

“该死,下个礼拜就要期末考试了!”小强坐在桌前,想道:如果没考好,那么爸爸过年的压岁钱就会“拜拜。”,还要挨揍。想到想到,小强心惊肉跳、神态恍惚。其实小强非常聪明,平常学习也十分认真,但逢着考试就怕,总怕自己考不好。得了“考试恐慌症”。

“哎,别想了,怎么都得过这一关。”小强在自我安慰的想。但不一会身上又冒冷汗。

“怎么办?”仿佛一个声音说道。

“嗯?不考吧?那我会被我爸爸生吃了!!……哎呀!我怎么这么笨呢?要是有病就不用考试了,就能躲过这一劫。不过要是装病,被发现了那可不得了。哎,要是真的能生病多好啊!”。

“真笨,想病还不容易?病从口入。”那个声音又提醒了小强。

“对啊!让自己生一次病,那么就不用考试了!”小强马上去药铺买能使自己发烧的药。可他不仅没买到,到叫药店的阿姨还耻笑了一番。时间很快过去了,再过一晚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这天夜里,小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最后决定:掀开被子,给自己冻一夜,也许明天就会感冒,不用考试了。

谁知道第二天小强并没有感冒,他只好硬着头皮到学校考试。在路上,找了些脏水喝了下去……当看到考卷后,小强兴奋起来:“啊!考题这么容易?!看来这压岁钱跑不掉了。”小强拿起笔,正准备做的时候,突然,肚子一阵阵的疼。

“老师,我肚子疼,要去上厕所。”

“去吧,把考卷交上来,0分。”

“真不该耍小聪明,活该,自作自受。”小强想着,慌慌张张地向厕所跑去……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篇2

1、对象。本校高2007级 (高二) 全体412名学生 (其中男生218人, 女生194人)

2、调查工具。采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为调查工具 (见附表) 。

3、调查方法。

固定主试者, 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进行。填表时不商讨, 事后不公开。全部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前半个月进行, 在两天内调查完毕。共收回调查卷397份 (其中男生209份、女生188份)

二、结果分析

1、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调查结果。

按前一次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总分名次排序, 高分段组17%的学生为学习水平较好, 低分段组17%的学生为学习水平较差, 其余学生为学习水平中等划分。

2、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调查结果:

3、男、女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自评分调查结果:

4、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考试焦虑自评分调查结果:

三、分析与结论。

1、从考试焦虑的原因来看。

学习水平中等以上学生最担心“考坏被别人看不起”。这一现象表明,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 心理上最重要的变化是自我意识更加增强。因此, 此阶段的学生特别重视个人形象, 尤其在重点班和平行班的学习成绩较好学生中, 在他们看来, 学习成绩好是一种良好个人形象的标志。

“担心应试准备不足”一项, 在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 在学习水平较好和较差的学生中所占比例均较小, 可能是对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讲, 考前准备充分, 故不是特别担忧;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讲, 可能蕴含破罐破摔的情绪, 故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在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 说明这些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 平时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又比效看重考试成绩, 考试总是临时抱佛脚, 从而使得应考时心中没底, 焦虑不安。

“担心考试名次下降”一项, 学习水平好、中、差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 因为考试名次更能说明一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次。家长、老师在进行考试评价分析时, 名次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表明一般学生都会在乎学习名次的升降。

“担心可能上什么档次的模拟线”一项, 在各档学习水平学生中的关注度最高。近年, 我校在每次重大考试后都要摸拟中考、高考划出各档录取线, 因此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十分看重能上什么样的模拟录取线。从调查统计得出, 在以高考升学为唯一学习目标的高二学习生活中, 高考上线才是他们最看重的结果。

2、从考试焦虑的表现来看。

学习水平较好的同学, 主要集中“情绪反应”和“对考试的担忧”方面, 而学习水平差的同学主要集中在“情绪反应”和“思维阻抑”方面。

进入高二后, 课程门类增加, 学习难度加大;现实高考目标越来越明晰, 考试的功得性愈凸现强化, 学生重视每次重大考试, 所以都会出现“情绪性反应”。

对成绩好学生, 荣誉感特强, 目标高远, 生怕考砸, 每次考试就是一次目标达成演练, 故由目标压力而导致的“对考试担忧”更甚于其它学生。

对学习水平差的学生来说“思维阻抑”常表现为, 平时根本没把学习、考试当回事, 真正要面对考试 (尤其是可能会对自己某些方面产生较大直接影响的考试) , 此时才知, 学习上到处都是漏洞, 又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准备, 又担心又无可奈何。

3、从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来看。

学习水平差的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学习水平好的学生。这是因为有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丧失了考试的信心和勇气, 自卑感严重, 考试失败体验多, 正是这些负面的体验, 使得他们对害怕考试, 造成较高的焦虑水平。

学习水平中等以上学生, 其中度和重度考试焦虑指标高于学习水平差的学生。我校的这一特点与很多学校的调查情况相反。本人认为这与我校生源构成有关,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 学困生比例大, 每年高考上线率60%左右, 进入高中后实施的月考排名制, 对这些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 每一次考试都意味着一次失败的体验, 使他们对考试已感麻木, 哀莫大于心死, 有些学生从高一下期几乎已放弃了学习的期望值, 形成一种把高中混过去的心态。考试对他们来说已不当回事。

学习水平高的学生, 其家长、教师等对他们的期望值也高, 自己的目标定位也较高, 要始终与同档次的优秀学生保持竞争态势, 要保持现有的学习位次, 使他们对每一次考试都不敢掉以轻心。水平中等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期望值, 他们希望能通过考试证明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而这些学生的家长也普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跳一跳”, 摘到更上面的“果子”。不断提升的期望值, 似不断增加的压力, 加重了学生的焦虑水平。

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及对策 篇3

考试焦虑,指学生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担忧恐惧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对于机械学习或不很困难的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有利于学习,严重时就发展成为一种心理障碍。过高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眠、消化不好、身体不适等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长期的过度考试焦虑不但严重影响考试的结果,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如何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如何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在考试阶段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实践意义。鉴于以上考虑,我在我校六年级进行了一次考试焦虑程度的调查。

二、组织调查

1调查对象:建国路小学六年级337名学生。

2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

3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共33项,采用4级计分法,0-24分为镇定;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5-99为重度焦虑。)

(2)结果统计:试卷全部回收,组织教师对学生测试结果运用上述计分法进行分值统计,并找出问卷得分50分以上的学生以备团体或个别性的干预。

三、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1从分值来看,中度以上焦虑者比例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镇定的学生居多,轻度焦虑者次之,分别达到40%和39%。结合与任课教师的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符合该部分学生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在考前心态较好,考试焦虑程度低,适度的焦虑对他们的考试也能起到好的促进作用。而中度焦虑以上的比例达到了21%,这表明这部分学生正处于较严重的考试焦虑之中,如果不及时干预,中度焦虑可能发展,乃至引发考试障碍。

究其原因,主要是紧张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多数家长或老师有意或无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因而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造成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者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随着学生进入毕业班,学业压力越来越沉重,考试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学生极易产生焦虑,经历过重大失败的学生尤其容易引发焦虑。同时,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2从性别上看,考试焦虑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在汇总过程中,我们将中度焦虑以上的68份问卷按性别分类,从表2可以看出,女生考试焦虑的比例为57%,略高于男生的比例43%。

究其原因,主要是男生相对来说性格外向,活泼好动,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强,自信心足。女生性格内向,文静,常常一个问题东想西想,放不开,前怕狼后怕虎,心理承受力差,缺乏自信,总担心考不好。另外,小学阶段女生比男生发育早,生理变化的同时,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部分女生月经来时出现恐慌、害羞,如果这时恰逢考试,就会增加考试焦虑程度。

3从成绩看,学优生、学困生的焦虑程度高于中等生。

我们以某次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对中度焦虑以上的68份学生问卷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通过与平时测试的资料对比,学优生和学困生考试焦虑的比重和中等生的人数相去甚远,绝大部分集中在前者,这也表明,这些学生平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考试焦虑和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因为学优生对自己要求高,期望值大,总想精益求精,同时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误,导致了此类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也呈正相关,学困生考试挫败,导致他们一面对考试就紧张,产生畏惧感和自卑感,总担心自己考差后,无法接受家人的责备、同学的目光等。

4从成绩看,学困生在镇定程度中的比例较高。

我们以某次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对测试结果为镇定的136名学生的问卷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测试结果为镇定的人数占全年级的40%,学优生在其中占49%,学困生占其中27%,比中等生所占比例还要略高,算是非正常的数字了。对于机械学习或不很困难的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来说,适度的焦虑是有促进作用的。学困生通常在学习成绩上较为落后,按正常的考量,经常性的测试与相应带来的心理刺激,他们应该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的,所以,过于镇定是非正常的。究其原因,可能对待学习的态度还不够端正,也可能是长期处于学困生的位置,让他们习惯了这种刺激,而变得毫无斗志,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学习的结果无动于衷。因此,这种情况所占比例较高,是值得引起教育者重视的。

四、教育对策

(一)对学习焦虑水平过高的学生,应适当“减压”。

1正确对待考试成败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把成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心理学上叫做“归因”。有些学生之所以形成自卑心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学习中成败得失的归因不当。学生的归因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具有外部归因特征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受运气、他人、任务的难度等这样一些复杂和自己难以预料的外部因素主宰和摆布;具有内部归因特征的学生往往把学习上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努力的程度,把学业上的失败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学习不认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等。学生的不同归因,影响着他们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作为一名学生要善于对学习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正确的归因。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成功或失败时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内部的努力,有利于激发学习责任感,提高学习努力的程度,克服自卑心理,形成较强的成就动机。

2扬长避短

人总有长处和短处。教育学生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有的考生语文成绩好,或者英语成绩好,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力求把这些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得更牢,从而为选择符合自己特长、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得不好的功课,要下功夫去弥补。不要让它们拖后腿。

3从成功的学习开始

对于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拟定的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必须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学习时要考虑所学教材的顺序性和难易性,所学内容要适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以保证自己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4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学生由于过度的脑力劳动引起情绪烦躁紧张时,教师或家长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缓解学生的情绪。例如,听音乐、散步、打球、看电影、骑自行车等正面而有意义的活动,都可以使紧张烦躁的情绪松弛下来。

教会学生使用“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法是以语言对自己施加的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即“自我教育”“自我说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急躁厌烦时,可以自言自语:“不要急躁厌烦,急躁厌烦无济于事,只会有害无益。只有刻苦用功,坚持不懈,才会取得成功。”多次重复类似语言后。就会心平气和,安静下来。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摆脱不良情绪。

5合理发泄

当学生不能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可引导学生用语言或适当的行为进行宣泄,以求得内心的平衡。例如,遇到伤心事时,大哭一场;激怒时,对着沙袋或墙壁痛击一阵。教育者必须注意的是,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欲采取发泄法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增强自制力,不要随意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对象。例如,可以找校心理咨询老师尽情诉说心中的烦恼、怨恨。

(二)对学习焦虑水平偏低的学生,应适当“加压”。

1明确学习目的,调整好心态。据调查了解,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目的还不明确,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认为是别人“要我学”,这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必然导致成绩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学习,没有上进心,学习拖拖拉拉,有时还忍不住要在学习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听歌曲。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傲的就是促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谈话法、举例说明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法等各种方法来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和他们一起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在行动上就用这个标准要求他们。告诉他们平时做作业也应该像考试一样按时间完成,不要随便听音乐、吃东西等。使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变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2与家长多沟通,提升家长素质,调整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合力构建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考试焦虑程度。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才能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家长应该在了解孩子现状的情况下,对孩子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而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缺少关心,对孩子的学习现状并不了解,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想起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往往过高或过低,直接造成孩子焦虑过度或焦虑过低,影响学生考试心态。所以,家长素质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力度自然就加强了。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尽自己所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联谊会等各种渠道,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篇4

姓 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姓名: 单位: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位因即将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该男生从小家庭条件较好,父母疼爱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高考时间临近,受家人及其它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认知偏差,担心高考成绩不好,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身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学习。经诊断和分析,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他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经过4周治疗,求助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进入了正常的学习。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李某某,男,汉族,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经历挫折事件较少,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因紧张,失眠,头痛,疲劳,注意力减退,内心烦恼痛苦近一个月来求助。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心理检验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

二、求助者主诉

主诉:1个月来注意力难集中,夜间多梦,失眠,白天紧张,焦虑,头痛,疲劳,心慌意乱,虽能控制情绪,内心却十分痛苦,曾看内科医生,无明显改善。

自诉:1个月前班级测验,自己没考好成绩比原来下降了,父母亲非常生气,批评了自己,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能入睡,即使睡着了,梦很多,并经常做噩梦,容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痛、疲劳,全身无力,有酸痛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总感觉到自己学不好了高考也考不好了,或考不上名牌大学,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 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医生给予了谷维素、安定等药物,服后情况未见明显好转。

三、咨询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

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独子,小学和初中成绩都很好,并以优异成绩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父母对其要求很高,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

四、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目前状态的评估

生理上:17岁,处于青春期。身体紧张,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晚上常伴有失眠。白天头痛,疲劳,四肢乏力,有酸痛感。

心理上:注意力不能集中,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虽能控制情绪,但心理觉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

社会:⑴ 生活时间影响。月前班级测试成绩不理想。高考逼近,担心考不上名牌大学。⑵ 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月前测试成绩不佳,父母非常生气,并对该生提出批评。⑶求助者素质不错,社会认知功能较好。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主导症状属于正常心理活动。2)求助者病程为一个月,时间较短,学习生活效率虽有下降,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求助者因偶尔成绩下降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根据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问题内容、泛化程度及自身是否能够克服或改善,鉴别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偶尔成绩下降而激发,持续时间短,仅 一个月,虽引起求助者焦虑,烦躁,注意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下降,生活效率下降等症状,但情绪反应还保持在理智控制之下,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4)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提高自控力,树立学习信心。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自信,积极重新认知自我与学习。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识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及高考认知上的偏差,存在明显认识的错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在一次考试不好认为自己不行了,并被此焦虑情绪困绕,不能自行解决,加之其社会原因中家庭对其高期望值所产生的压力,对其教育也不准确客观,使其在认识上生了偏差,产生情绪变化和躯体变化,因此及时采取目标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加之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矫正,将会给求助者带来明显帮助。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1)求助者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2)求助者的权力:

A、在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料。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则。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5)咨询师的权力: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力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咨询师的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的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机构和相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学习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A、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B、咨询收费:每次人民币50元 C、心理测量收费: SDS40元

SAS40元 EPQ60元

七、咨询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06年12月20日 目的: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收集、核实相关资料,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B、做SDS、SAS、EPQ测验。C、确定咨询目标。

D、与求助者交谈,了解其有关资料,探导其心理方法及改变意愿。

E、反馈心理测验结果,并做出初步分析,让求助者了解原因。F、布置家庭作业:让其了解高考的意义,了解其偶尔下滑的原因,认知高考的目的与学习目的之间关系。

第二次2006年12月28日 目的: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调整认知的策略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分析产生焦虑的现象原因与深层原因 过程:

A、反馈家庭作业,分析原因。

B、与求助者一起分析产生高考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C、布置咨询作业:增加业余爱好,调节紧张情绪。第三次2007年元月6日

目的:A、让求助者合理认知高考与学习。

B、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C、提高学习信心,增强自控能力。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与之讨论并充分肯定。

B、分析学习的必要性,分析压力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引导求助者对自己学习和高考作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C、布置咨询作业,增加业余活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 发展计划。

第四次2007年元月15日 目的:A、巩固咨询效果。

B、探讨学习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C、提高自信与自控力。D、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认知疗法。过程:A、反馈作业,给予肯定。

B、给予EPQ、SAS测验,并反馈。C、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身躯症状消失

焦虑、烦躁、头痛、入睡困难等症状已消失。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效果已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的心理与躯体症状均消失,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并重新回到原来的行列中。

3、求助者家庭及同学也认为该同学像变个人似的,较从前开朗、活泼,并且乐于助人,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

参考文献:

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上册)(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

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篇5

正文: 一、一般资料

肖某,女,14岁,汉族,初三学生,身高1.56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县城教师,父亲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母亲在她所就读的县城重点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家庭条件一般,不轻易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乐,性格内向。父亲平时工作不忙,家务几乎全包,对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忙于工作,但平时能抽时间与她交流,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询前心理测验 SAS标准分6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紧张、不安一个月。睡眠障碍,无食欲,考试也不敢考。

求助者陈述:她出生在教师家庭,家庭和睦,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习上父母要求严格。父母为她制定的目标就是考重点高中,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进入初三后,父母对自己更加关心,每顿饭都做她最喜欢吃的。父亲原来喜欢带朋友到家聊天的现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网打牌了,说话很小的声音,怕影响她休息,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负父母的厚望。在初三第一学期的前两次阶段考试中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去年期末考试前20天,她正准备复习迎考力争佳绩时,母亲被学校派往英国进修学习,生活中陡然少了理解自己能给自己很好安慰、指导的母亲,感觉很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这次期末考试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成绩全县排名,老师还说,根据历年经验,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要求同学们发挥出好成绩,以增强自信心,考得好回家过一个快乐的年。不知怎么考的,她成了班里第15名。老师说的话时常在大脑中萦绕,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她的重点高中梦不是破碎了吗?爸妈肯定会伤心死了,但转念又一想,按照原来的经验,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寒假也不忘学习,第二学期开学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盼望着来年第一次阶段考试的到来,可等这次成绩出来,她懵了,比上一次成绩还差,成了班里20名,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此后心神不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脑子乱糟糟,有时是一片空白。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连重点都考不上了,更别指望以后考什么重点大学,白天想晚上也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饭也吃不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模拟考试也不想考了,一想到中考,就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回家还常常对爸爸发脾气。母亲现在虽然回国了,但因为不理解她在自己关键时间出国,没留下来,故也不想跟妈妈多讲话、进行交流。自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便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到的初步印象:求助时自己前来,衣着得体,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很少抬头,放在两膝之间的手不停的搓来搓去,语速快,时常不自主的抬头看咨询师,表现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

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连续两次没考好,最近一次的阶段测试中表现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她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她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她着急。她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她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害怕参加大考,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也不想参加了。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家长反应:从小懂事要强,成绩优秀,最近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最近一次大考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有时还自己哭,和原来判若两人,还说中考也不想参加了。

四 评估与诊断

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求询者这种遇到考试,就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影响考试水平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考试焦虑症”。

求询者的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生理层面。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意识体验的认知反应;产生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频等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同时产生以防御和逃避为方式的行为反应,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上述几种反应的交织形成了求询者考试焦虑的情绪反应。

导致考试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它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考试焦虑的主导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象求询者这样的初三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动机水平过强,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求助者的父母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尤其是她的母亲由于顾及到自身的形象、面子对她寄托了很高的厚望,这些均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她也接受这种期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自己有少许松懈怠慢,就会紧张自责焦虑, 导致学习效率差,再加上这种情况又没有得到及时引导调控,于是情绪更加紧张 焦虑.....于是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了。

五.咨询目标的制订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适度调整个人和家长对考试的动机水平,注意学习过程,降低考试结果的关注度,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正常参加考试,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中考。

长远目标与最终目标:正确接受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特别是对不确定事件的认知方式,多关注其积极面。促进求助者心理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促进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系统脱敏法。

合理情绪疗法为认知疗法中的一种,是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的著名“ABC理论”而设计。为了使这一治疗理论能被更好的理解,艾利斯极其同事常使用一个具体公式——A

B

C来代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连续两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她认为中考也会考不好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了,也就考不上理想大学了,这种想法解释进而导致紧张、焦虑、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等症状,继而害怕参加阶段测试不想参加中考等.引起该求助者症状(即C)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前两次考试的失利(即A),而是这样的想法:前两次考试的失利了,中考也不会好了,对中考的过度担心、害怕失利(即B)而引起的,所以选择合理情绪疗法。

青少年学生考试焦虑 篇6

[摘要]如今,学生考试焦虑愈演愈烈,大量考生出现焦虑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的发挥,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产生心理压力,抑郁,形成心理疾病。因此考试焦虑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今,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考试焦虑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将这些研究整合,着重提出考试焦虑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学生考试焦虑综述

一、引言

焦虑是每个人都体验过的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而考试焦虑则是专指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体验的一种情绪。最早提出焦虑的是德国哲学家克尔凯戈尔,而最早提出考试焦虑的是费林,在1914年,他发现学生考试结束后高焦虑的学生尿中含糖量增加,印证了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指标[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正式地深入地对焦虑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在欧美 活跃展开。1938年布朗(Brown)发表“测验焦虑问卷”,这是一份开创性的问卷,为考试焦虑的研究翻开新的篇章。

杨俊等采用STAI问卷对初三学生考试前后的焦虑状况调查表明:中学生在考前的确存在焦虑,考试结束后焦虑情绪消失[2]。马惠霞对高中生焦虑状况的研究发现,高中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对考试的焦虑,其中女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高于男生[3]。肯奈提(Kenait)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在考试焦虑方面问题严重。陈世平对中小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有严重焦虑现象的人数有21.54%,其中人数占第一位的冲动倾向和第三位的身体症状都与考试焦虑有关,从人数比例来看,小学生明显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4]。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考生的成绩,尤其是数学和语言科目,女生患严重考试焦虑的数量是男生的2倍。大量研究表明,即使智力水平相当,与考试不焦虑的学生相比,考试焦虑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偏低,留级、辍学等现象发生频率高[5]。

2006年,美国教育部Test Edge研究表明,61%的美国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其中26%为严重考试焦虑。目前全球患考试焦虑的学生有日渐增长的趋势,探究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以及寻找避免和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是广大家长、教师、社会所共同关注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避免和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

二、问题的界定

焦虑(Anxiety)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佩普洛(Peplalu)将焦虑分为四种程度: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严重焦虑和恐慌。焦虑分为特质性焦虑和情境性焦虑。特质性焦虑是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中焦虑倾向上稳定的个人差异,像一种动机或习得的行为倾向,是体验焦虑的高倾向性和一种对危险情境的预先反应倾向[6]。情境焦虑则重视特定情境所引发的焦虑,环境的改变会造成情境性焦虑的改变,但特质性焦虑则较少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指学生由于考试带来的焦虑的波动状态,它是一种情境化的特质性焦虑。它受个人特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情境的影响。在一定应试情境下,它受个体认知评价、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防御与逃避的行为方式,用不同程度的情境性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7]。

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瓦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出现逻辑思维混乱,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实际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对学习成绩产生消极情绪,同时还危害身心健康。

三、症状表现

根据第四版DSM-Ⅳ的诊断标准:

1.针对许多事件或活动(诸如工作或学业成就)过度焦虑及担忧(忧惧的预期),至少六个月期间病人的担忧期比不担忧期长。

此人发现自己很难控制此忧虑。

3.焦虑及担忧伴随发生下列六项中其中三项,症状至少持续六个月。

(1)不能静止或感觉浮躁或不耐烦

(2)容易疲累

(3)难保持专心或心中一片空白

(4)易怒

(5)肌肉紧张

(6)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或睡不安宁而对睡眠不满意)

考试焦虑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发呆,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压身高,心率加快,面色变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这种心理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会出现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影响身心健康。

四、目前研究领域与成果分析

目前,在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中,考试焦虑的形成因素以及考试焦虑避免和降低的方法是较热门的两个研究方向,同时也有焦虑与其他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如焦虑对个人决策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学生考试焦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对考试的认知、个性特点和社会因素,其中考试认知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意识、考试名次、考试分数的认知,个性特点是指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性别差异、情绪特征、学习方法,社会因素包括家长压力、就业压力、老师压力、社会关注的压力。

有关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很多,如探讨能力自我知觉、成败归因倾向、抑郁、个性特征、家庭教育态度、自我评价与考试焦虑的关系[8]。张承芬等人发现能力自我知觉越高,考试焦虑越低;能力自我知觉越低,考试焦虑越高[9]。国外对“焦虑与考试成绩的关系”的研究表明,能力与考试焦虑成负相关;抱负水平与焦虑成正相关;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对考试程序不熟悉、考试成绩对被试关系重大时,被试容易产生焦虑。

五、应对方式

如何避免和降低考试焦虑是考生、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有必要做一个系统的阐述。

考前要做好充分的考前复习,这是从容应试的首要条件。其次把握完整的考试信息,了解清楚考试的内容范围、考试的具体时间等等。再次是消除各种障碍,树立小目标,以集中注意主攻某一薄弱的方面。

考试过程中,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考前几分钟可深呼吸、冥想,或是将考试过程在脑海中预演一次,以减轻焦虑。答题过程中遵循先易后难,即使遇到有困难的题,告诉自己待会儿回过来时就能回答,切忌此时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药物方面,选择性复合胺再吸收抑制素的药物(简称SSIs)对于治疗儿童焦虑失调具有较明显的疗效,由索尔韦制药公司生产的一种fluvoxamine药物对儿童与青少年焦虑症状有理想效果,Luvox的药物治疗各种焦虑症的效果比安慰剂好得多。除此之外,抗抑郁药对焦虑有缓解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很大,因此一定按医嘱服药[10]。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亦可有效的降低考试焦虑。改变学生对考试影响的“危险”评价,让学生充分全面了解考试并不能决定一切,考试只是一种评

估方式,使学生对考试有全面的认识,从认知上来降低考试焦虑。焦虑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疗法来减轻,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焦虑等级来一点一点的降低焦虑。

CAT疗法又称娱乐计算机教学,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焦虑情绪并找到处理产生焦虑情景时的对策。这一疗法包括以下步骤:帮助参与者认识焦虑以及焦虑的生理反应;阐明引发焦虑否认情景时的感受;制定处理计划;评价表现,帮助参与者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六、小结

学生考试焦虑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我们也研究出很多应对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法、CAT疗法都是很有效的降低和避免考试焦虑的方法。同时,药物治疗也有新进展,选择性复合胺再吸收抑制素、fluvoxamine药物、Luvox药物对焦虑都有明显效果。

七、文献综述

[1] Pekrun,Reinhard;Goetz,Thomas;Perry,Raymond p.;Kramer,Klaudia;Hochstadt,Michaela; Molfenter,Stefan.Beyond Test Anxiety:Development and Vailidation of the Test Emotions Questionnaire(TEQ).Anxiety,Stress&Coping,Sep2004.[2] 叶仁敏、Rocklin T.测验焦虑的跨文化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8.

[3] 高成阁.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中国临肃心理学杂志.1997.

[4] 熊江玲.考试研究述评.湖南社会科学.2004.

[5] Methia R A.Help your child overcome test anxiety and achieve higher test scores[M].Dick Methia,Paperback, 2004.[6] Kazelskis,Richard;Reeves,Carolyn;Kersh,M E;Bailey,Gahan;Cole,Katherine;Larmon,Marilyn;Hall,Lew;Holliday,D.C.Mathematics Anxiety and Test Anxiety:Separate Construc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Winter2000.[7]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8] 陈璟.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2006.[9] 郭靖、邓静红.考试焦虑量表在广州高中生的试测报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本校2009级准备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20名, 其中女生110名, 男生110名, 年龄18~23岁, 平均年龄19.3岁。

1.2 方法

1.2.1 考试焦虑状况调查

采用王才康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该量表共有37个问题, 每个问题要求作“是”或“否”的回答。评分时, “是”记1分, “否”记0分。其中第3、15、26、27、29、33题作为反向记分, 即“是”记0分, “否”记1分, 最后的总得分就是被测试者的焦虑值。焦虑水平分级:低于12分为较低水平焦虑, 12~20分为中等程度焦虑, 20分以上为较高水平焦虑, 超过15分表明存在考试焦虑症。

1.2.2 考试焦虑原因问卷

采用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 (SRlTA) 中的评定考试焦虑来源分量表, 共27个问题, 可归纳为4种考试焦虑来源: (1) 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 担心考不好会使个人的自我意象受损; (3) 担心个人未来前途; (4) 担心个人对应试准备不足。要求被试者在符合自身情况的项目前打“√”, 不符合的打“×”, 难以确定的打“O”;打“√”记1分, 其余选项不计分。

1.2.3 测试方法

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前2周发放调查问卷, 要求学生如实作答, 不记姓名, 标记性别, 20 min完成。共发放问卷220份, 收回有效问卷220份, 回收率100 %, 收回的问卷全部符合要求。

1.3 统计分析

以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50 %的学生有考试焦虑症, 而且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8, P<0.05) 。高焦虑的学生占24 %, 见表1。焦虑原因调查结果显示, 焦虑的主要来源是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其他依次为成绩不好会使个人的自我意象受损、担心个人未来前途、担心个人对应试准备不足,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50 %的学生都有考试前焦虑, 24 %的学生处于高焦虑水平。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事情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5]。近年来,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 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考试事件是引起大学生焦虑问题的主要事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国家特别重视计算机教育, 而且近几年计算机等级考试题目难度加大, 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国内报道大学生考试心理问题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但在个别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6]。本调查结果发现, 大学生计算机考试焦虑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普遍高于男生, 这与女生特有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关。女生心理敏感、自尊心强、情感易于波动, 更容易受考试这种负性刺激的影响, 从而产生紧张、焦躁、恐惧的情绪。

高校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评价手段, 也是检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价手段。从考试焦虑原因的调查结果来看, 引起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说明大学生对考试的担忧和紧张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考试的结果、考试的内容以及他们所处的集体环境方面, 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的评价对考生的考试心态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家长和老师在考试期间, 应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Eileen MO.Student mental health:secondary education no more[J].Monitor on Psychology, 2001, (32) :342-351.

[2]Wang X.Post-earthquake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longitudinal evalu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ern China[J].Psychology Clin Neurosci, 2002, (54) :427-433.

[3]王玮, 安莉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 (5) :403-404.

[4]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2) :96-98.

[5]王建国, 吴穗玲, 祁富生, 等.考试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J].新医学, 2006, 37 (5) :312-313.

一例大学生考试焦虑案例分析报告 篇8

【摘 要】一位大四男生由于研究生考试临近,产生了考前焦虑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紧张、焦虑和情绪低落,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和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摄入性会谈以及辅助心理测验的方法,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在与求助者协商咨询方案之后,主要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咨询方法,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求助者重试信心,增强抗挫能力,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 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李某,男,22岁,独生子,性格内向,某普通高校大四学生,汉族,未婚,中等个头,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出生于一个乡镇家庭,家庭成员还有父母。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关于学习方面的支出父母对李某从不吝啬,因此李某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更多的是学业的压力和父母对他的期望。学习成绩是李某和父母交流最多的话题,这无形也给李某很大的压力,李某也知道父母赚钱也不容易,这也是李某一直很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一直以来成绩都不错,这成绩的背后都是李某努力的结果,而且李某也相信天道酬勤,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但是在复习考研以来,总是感觉自己的复习效率不高,该记的知识点,总是背了很快就忘记了,心里没底。最近觉得自己对考试产生焦虑,而且感觉越来越强烈,也害怕考试的到来。

(三)精神状态

情绪焦虑低落、精神不振,思维清晰,人格较为稳定。

(四)心理测验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 57,提示有轻度焦虑;(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一个多月来情绪越发低落,倍感紧张焦虑,害怕面对考试,并伴有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等表现。

(二)个人陈述:我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城镇,独生子。父亲是建筑技术员,母亲在家开零食店,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家人很重视我的学习成绩,且期望也挺高的。我自幼学习勤奋上进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记忆力较强,学习成绩在班上较为靠前。小学到高中的学业都较为顺利,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到了大学发现,随着学习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加,自己原来的学习方法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成绩不如从前,而且一遇到重要的考试就容易紧张和焦虑,虽然我凭借自身的勤奋刻苦还能勉强应对。现今到大四,经过考虑和父母的同意决定考某大学的研究生。刚开始准备时,还是信心满满的,但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心静不下来也看不进去书,感觉脑子不好使了和记忆力下降了,比如昨天背过的内容今天就不记得了。开始的时候自己认为这是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的原因导致疲劳的产生,以为经过适当的调整就可以恢复的。常常明明感到很困,躺下来却睡不着,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总想着考试的事,担心自己考不上。可又担心自己休息不够,会影响明天的学习效率,害怕会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于是又强迫自己能尽快睡着,可结果就是失眠。特别是最近一个月,焦虑感更加严重了,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总是担心自己在答题时脑子一下子空白了。因此影响食欲,而以前的胃口一直很好,饭量一般,现在饭都吃不下了,加上失眠的问题也很严重了。我以前每次重要的考试前都比其他同学更为紧张,比如期末考试,但都能通过。而现在无法很好地复习,睡觉也睡不着,对此非常懊恼。室友建议我放松一段时间试试看,完全放空自己,不想任何关于考试的事情,但效果不佳,所以来求助心理咨询中心。

三、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一)心理咨询师观察:衣着整齐干净,符合大学生身份。眼圈发黑,满脸愁容和倦态,情绪低落,语调较为低沉,语速较慢。身体和智力方面均发育正常,思维意识正常、清晰,语言表达正常。情感反应稳定,但在谈到考研的事情时,情绪明显担忧和焦虑。

(二)他人反映:其同学描述的情况与李某主诉的基本一致,但认为李某是面对考试太过于紧张和看重结果才会形成这样的心理状态。

四、病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曾经到医院检测过,无器质性病变,因而并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二)社会原因

在李某的生活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他的期望高,这无形的压力加到李某的身上,不想辜负父母对其的期望,加上近来的考研复习效果不好,因此心理感到非常焦虑,随着考试时间的越来越近,和复习的效率下降加重了这次的焦虑。

(三)心理原因

1. 认知方面:错误认知,认为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对应的回报的,考研复习的效果不好害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担心考试的成绩不好;

2. 行为方面:遇到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进而加重了问题时焦虑的倾向。

3. 性格方面:性格内向,不爱交往。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依据

依据李某的症状和测试结果诊断李某的问题为焦虑情绪。理由有三:首先,该情绪是近期发生的,其反应的强度在可理解范围内;其次,时间上,该情绪持续的时间不到一个月,焦虑的情绪还未泛化;最后,对其他的社会功能也并未造成影响。因此诊断的结果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的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有强烈的反应,且已泛化,社会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的特征,时间上严重心理问题的病程大于2个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亦可排除。

3.与神经病症相鉴别:在病症上,神经症的特征是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问题也出现了回避和泛化,且已经是充分泛化,神经症的反应与初始事件的本身是不相关的,在时间上,神经症持续的时间为大于三个月或三年。根据求助者的病症,可以排除神经症。endprint

六、制定咨询的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求助者的关于考试的焦虑症状,使其的生活和学习恢复正常,改善睡眠质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研究生考试。

(二)最终目标:通过咨询,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促进人格完善,最终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七、制定咨询方案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1.主要咨询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2.适用原理

学习理论是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基本假设是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行为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不适应行为,也可经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即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按照刺激的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忍耐力、承受力,增强求助者的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的反应,保持身心正常的状态。

(二)咨询过程中,双方履行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积极配合咨询师的咨询工作的进行,一起梳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

权利:对咨询师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了解;有权利选择或选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职业教育背景;有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的权利;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协商和选择的权利。

义务:对双方协商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有遵守和执行的义务;作为求助者应当尊重咨询师并且遵守商定好的预约咨询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须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帮助求助者认清和解决心理问题;恪守保密原则。并向求助者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相关的个人资料的权利;本着对求助者负责任的态度,有向求助者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的权利。

义务:有遵守和执行协商好的咨询方案全面的内容的义务;作为咨询师应当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职业教育背景且尊重求助者,遵守咨询行业的行业规定和职业操守,遵守商定好的预约咨询时间,如特殊情形可提前通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45—60分钟,共7次。

咨询收费: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彼此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进行心理测试;确定主要问题。

过程:首先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并向其介绍咨询过程中有关的规则和事项;采用摄入性会谈法与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谈话,引导求助者描述自己的烦恼,以及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并让其做相关的心理测试,如焦虑自评量表(SAS)

(二)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初步学会放松技巧。

过程:首先简单明了地向求助者说明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及过程:其次教授求助者放松技巧;最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其放学后坚持放松技巧的练习,尽力做到熟练。

第三次咨询

目的:设计焦虑等级表。

过程:检查求助者放松训练的效果,看其是否已经掌握了放松训练技巧,再一次和求助者一起学习放松技巧:通过举例向求助者传授构建焦虑等级表的制作方法,接着让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情形,并要求其把这些情境进行排序,从最小到最大的焦虑;最后布置作业,继续练习放松技巧。

序列事件焦虑程度(0—100):

1. 考前一个月想到考试时 10

2. 考前两周想到考试时 20

3. 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 30

4. 考前三天想到考试时 40

5. 考前一天想到考试时 50

6. 考试当天早晨 60

7. 考试即将开始 70

8. 坐在考场开始答题 80

第四次咨询

目的: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缓解焦虑症状。

过程:首先向求助者说明脱敏训练的具体操作程序;接着按照在第三次咨询做好的划分焦虑等级表,病进行逐级脱敏(由小到大),反复的次数依据求助者在想象到每一等级时不再感到紧张和焦虑时来设计,如果焦虑的分数超过25分,则需继续做放松训练;最后布置家庭作业,依照本次介绍的方法,作为本次咨询内容之一,家庭作业布置(4级),用放松对抗焦虑。

第五次咨询

目的:继续进行脱敏的训练,减轻焦虑症状。

过程: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以此判断求助者是否已经掌握运用放松技巧来对抗4级焦虑事件:接着进行5、6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不限次数的重复练习,直到求助者再次想象到此情景不再感到焦虑时为止:继续布置作业,要求求助者回去后继续坚持系统脱敏训练。

第六次咨询

目的:进行最后两级焦虑事件的脱敏,使求助者在应对考试时不会再有过度的焦虑情绪。

过程:回想4、5、6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进行7、8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不限次数的重复练习,直到求助者再次想象此情境不再焦虑时为止。

第七次咨询

目的:结束咨询,检查与强化咨询效果

过程:总结整个咨询心得,并强化、检查咨询效果;已经基本达到咨询目标,可结束咨询,鼓励求助者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坚持运用放松技巧克服焦虑,树立起信心去面对以后的考试。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主观体验:求助者认为焦虑情绪明显缓解了,能和同学探讨有关考研的事情了,自信心也提高了。

(二)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48分,与首次测评相比,焦虑症状明显下降,说明此次咨询效果较好。[注:首次测评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7分]

(三) 求助者生活改善:饮食、睡眠恢复正常,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四) 求助者周围人的评定:同学反映求助者情绪好转了,不再愁眉苦脸,睡眠、饮食状况改善,人也开朗多了。

(五)咨询师的评定:根据咨询师的回访了解到,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自我评价更为积极,能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考研,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也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4]张伯源.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篇9

1、考前你有如下表现吗?(多选)()

A、失眠B、焦虑C、恐惧D、寡言E、烦躁F、食欲差

2、你认为考试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是()

A、家庭B、学校C、同学竞争D、怕考试不理想

3、进入考场的心情()

A、不紧张B、紧张

4、如果我考的不好,我会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

A、符合B、不符合5、如果连续几次月考未考好,则下次考试你会()

A、很紧张B、有点紧张C、不怎么紧张

6、考试前,你会觉得身体不适吗?()

A、不会B、经常会C、偶尔会

7、你认为影响你情绪的最大因素是()

A、该门功课的复习效果B、家长的态度C、老师的要求D、自己的信心

8、你的父母经常对你强调考试的重要性()

A、不会B、经常会C、偶尔会

9、你认为考试发挥的主要因素是()

A、知识掌握的牢固B、考运好坏C、考试前夜的睡眠质量D、考试心态

10、复习期间,常想到“考砸怎么办吗?”()

A、符合B、不符合11、走入考场,时常会产生头脑一片空白的感觉()

A、符合B、不符合12、你自认为你的考试心理素质如何?()

A、很好B、比较好C、一般D、不太好E、很不好

13、临近考试前哪种情况最容易引起你的紧张?()

A、关键文具的缺漏或损坏B、弄错或晚到考场或一时间找不到座位

C、考前与同学发生争执或开玩笑过度D、未休息好,很想睡觉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篇10

李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

目前,在所有的高校中,考试作弊已成为一个普遍的不良现象。即使绝大多数的高校对此明令禁止,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仍然遏制不了该不良现象的发生与扩散。对于该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查问卷形式,通过对作弊问题的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对于作弊的动机,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作弊很大程度源于对平时的课程没有重视,临近考试担心不及格,于是铤而走险。还有部分担心拿不了高分,于是开始作弊。对于作弊,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妄想通过作弊提高分数而不被发现。对于作弊的依赖心理,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动力,考试依赖作弊,最终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关键字

考试作弊,原因,严重后果

引言

考试作弊现象自古有之 ,虽然惩治作弊的措施不可谓不严厉 ,防止作弊的手段也“与时俱进” ,然而 ,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或许我们在研究怎样对付具体作弊的同时 ,更需对考试本身进行审视 ,作弊的“与时俱进”恐怕恰恰是源于我们只是在对付具体作弊方面与时俱进 ,却没有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方面与时俱进。根据在西北部分高校调查,现在高校学生在考试中有作弊愿望和动机者占42%,得逞者10%左右,因此受到处分者占1—2%。许多高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理越来越重,但考试作弊现象愈演愈烈,有蔓延之势,原因何在?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此现象询问就读的高校大学生。通过考试管理收集大量的现代大学生考试作弊资料,从客观、主观上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各种原因,就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健康向上的心理,自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和自我约束力差是导致作弊行为的重要原因。考试作弊是社会不良现象在高校中的反映,它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严重的,根除考试作弊这种丑恶现象已成为高校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头等大事。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中,考试已经作为评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但是每到期末考试时,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象就频频出现。有的学生托作弊的福,不仅赢得了名声,还拿到了奖学金,而那些没有作弊的学生便感到非常的郁闷,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不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不少原本不屑于作弊的学生也深陷于作弊的魔爪。考试作弊使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把握,不讲诚信的风气蔓延,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考试作弊是对其诚信品质的严重损害,对于国家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正文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大部分同学不认为作弊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部分同学对于考试作弊是反对的,当然也有同学持相反意见。有41%的同学认为不能容忍作弊这种欺骗行为,有44%的同学认为作弊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不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不利于养成大学良好的校园环境。下面是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分析:

(1)有的学生对考试成绩很在乎,相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来达到人生的理想目标,在大学中,只要你挂了科,评优、保研等等好事都将与你无缘,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网打游戏,聊天等虚度光阴的事情上,而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业要求,忽略了上大学的首要目标,以至于对考试成绩要求不高。部分同学认为有些不重要的考试就可以作弊,因为这些考试既然不重要,那就没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些知识也就不用要全部掌握,只要自己有个了解就行。另有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虽然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学校显然成绩更重要,因此为了一个好成绩而去作弊是很有必要的。

(2.)有的同学看见他人作弊不仅没有让老师发现,而且还获得了好成绩,产生了不满心理,别人都作弊我也作弊,否则心理不平衡。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小部分的同学则是受到了他人的怂恿,一想到别人作弊没被发现,自己也产生了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也不会被发现,于是就作弊了。还有少数同学认为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作弊。再就是学生的心理负担比较重,部分同学认为作弊以求得高分是为了对父母有个好的交代,父母辛辛苦苦送学生来学校读书,就是为了让子女有出息,学生不忍让父母失望,但自己也没有一个很高的水平,就想通过作弊来获得好成绩。

(3)学校没有把诚信教育完全落到实处。学校没有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在考试时,考试座位安排不合理也是一方面原因,部分监考老师出于维护自己班级的荣誉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看见自己认识的同学就放松了考场的要求,隐性的为他人提供作弊的机会。

(4)现在大家普遍看中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分数或者说是一大堆资质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等。也只有具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学历和证书,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别人去竞争,如果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证,对一个

人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还有就是当今社会诚信的缺乏,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就产生了像学术抄袭现象,大学生诚信还贷之类的问题。

结论

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我们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就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健康向上的心理,自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和自我约束力差是导致作弊行为的重要原因。同时选择作弊还源于对平时的课程没有重视,临近考试担心不及格,于是铤而走险。还有部分担心拿不了高分,于是开始作弊。对于作弊,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妄想通过作弊提高分数而不被发现。对于作弊的依赖心理,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动力,考试依赖作弊,一旦被发现,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而言,一旦作弊被发现,将会被取消学位证书的颁发。这对于靠文凭找工作的现实社会来说,惩罚无疑是巨大的。对此,大学生应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考试,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学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注重人才的全面性发展,将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平时就注重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组织学习广义上的诚信(不仅仅局限于考试诚信)。政府以及相关团体积极开展诚信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从观念上树立全新的人才观,摒弃只注重高分数、高学历的畸形人才观。参考文献

刘云华,官本位意识与考试作弊现象——对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莱阳农学院人文社科系 山东莱阳265200,2003年04期

高赟,杜绝作弊现象 重塑人性本真,校园内外,科技日报,2002—02—04

上一篇:避孕药具知识问卷下一篇:专题党课:如何抓好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