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文化(精选9篇)
骑楼文化 篇1
第一条 为了加强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街区)的保护、管理与利用,传承骑楼建筑风格和促进骑楼文化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骑楼街区及其骑楼建筑的保护、管理与利用适用本条例。
骑楼街区东起石鼓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南环路,北往大中路、北环路、桂北路至龙母庙,西、南至四坊路、九坊路、五坊路、小南路、南堤路、大南路、西江一路、西江二路所围合的区域,具体保护范围详见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图。
骑楼街区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
第三条 骑楼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梧州市人民政府负责骑楼街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将骑楼街区的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骑楼街区保护协调机构,协调、指导、监督骑楼街区保护工作。
梧州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发展和改革、财政、公安、消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商务、工商、文物、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骑楼街区所在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骑楼街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五条 自治区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骑楼街区的保护和建设。
第六条 梧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骑楼街区保护资金的筹措工作,确保和推进骑楼街区保护可持续开展。保护资金来源包括:
(一)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资金;
(二)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
(三)骑楼街区保护和综合整治项目业主单位通过骑楼街区内合理的商业运作方式获得的部分收益;
(四)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第七条 梧州市人民政府在开展保护骑楼街区工作中,可以依法相对集中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第八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骑楼街区的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骑楼街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制止、举报损害骑楼街区的行为。
第九条 骑楼街区保护总体规划由梧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详细规划由梧州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梧州市人民政府审批,并向社会公布。
经批准的骑楼街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依照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条 在骑楼街区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拆除骑楼建筑,不得对骑楼传统格局和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骑楼街区重点保护区内建筑物重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保持骑楼建筑风格。
经批准的骑楼街区一般保护区的建筑物重建,应当与周边骑楼建筑风格相协调。
第十二条 骑楼街区重点保护区骑楼建筑修缮和外立面装饰装修,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保护图则要求,不得改变骑楼建筑风格。
第十三条 骑楼街区重点保护区建筑物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按照骑楼建筑风格的保护要求,对骑楼建筑物进行修缮和保养。
第十四条 骑楼街区建筑物所有权人确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梧州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助;愿意迁出骑楼街区外居住的,政府可以采取收购、置换产权等方式予以保护利用。
出售由政府给予维护和修缮补助的骑楼建筑,在同等条件下,政府可以优先收购。
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投资或者购买骑楼建筑物,对骑楼建筑物进行保护利用。
第十五条 骑楼街区的广告牌匾、霓虹灯、泛光照明等外部设施应当按照统一规范标准设置。
广告牌匾、霓虹灯、泛光照明等外部设施设置的规范标准由梧州市人民政府市政主管部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 梧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在骑楼街区重点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保护标志。
第十七条 梧州市人民政府应当挖掘、整理骑楼文化、民俗文化,举办骑楼传统文化活动,展示骑楼文化产品和民间工艺。
传承和保护老商号、传统特色商品以及其他骑楼文化元素。
第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骑楼街区内兴办文化商店、茶楼、粤剧社等与骑楼文化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
第十九条 在骑楼街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对骑楼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骑楼建筑的结构;
(二)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三)未经批准在主要街道占道经营;
(四)擅自在街道堆放沙石、杂物;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擅自修改骑楼街区保护总体规划或者详细规划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相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在骑楼街区内违反保护规划从事建设活动,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骑楼建筑,对骑楼传统格局和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的,由梧州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可处以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三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第三项和第四项规定,在骑楼街区内未按照标准设置广告牌匾、霓虹灯、泛光照明等外部设施,在主要街道占道经营,在街道堆放沙石、杂物的,由梧州市人民政府市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依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保护标志的,由梧州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擅自对骑楼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骑楼建筑结构的,由梧州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骑楼文化 篇2
1897年开埠后, 梧州成为广西的商业中心。上世纪20年代, 梧州商埠局拆古城墙、拓宽街道, 原来的坊式房逐渐被骑楼取代, 在河东区形成了成片的骑楼: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 560座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传奇建筑, 荟萃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骑楼街士贾云集, 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 造就了上万富商, 人称“千年岭南重镇, 百年两广商埠”。梧州人外向的繁华街面贸易与内向的封闭市井生活也已各自成型:骑楼下让人自由通行, 适合南方地区避雨遮阳之需, 而骑楼上作商号写字楼或货栈, 开展商贸活动十分方便;骑楼的背后是内街, 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 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 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 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骑楼的外观上, 可以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花窗、砖雕、牌坊等, 都十分精巧, 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中颇具岭南特色的当数骑楼柱外的铁环, 是居民在河水上涨时系船所用。过去, 洪水上街时, 市民并不惊慌。水到门口, 垫几块砖, 继续做生意、打牌、搓麻将。水到二楼时, 市民将船系在楼柱上的铁环, 从窗口或水门上下船进出。另外, 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 受外来经济文化影响大, 所以骑楼的西化痕迹也较浓, 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等, 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中西文化在骑楼上水乳交融、和谐共存, 凝聚着历史的沧桑, 至今仍散发着文化的魅力。
梧州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骑楼是其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虽然梧州现已修建好防洪堤, 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现已成为历史, 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市民仍然在这里生活、做生意、社交……作为近百年历史的古建筑, 梧州骑楼仍在市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汕头骑楼及“过番”文化 篇3
汕头骑楼建筑的形成与特色
骑楼建筑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廊与“坊”廊,与更早期的干栏式建筑也不无关系。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16世纪后半叶,南欧地中海沿岸城市也广泛分布有骑楼建筑。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为严格对称的联排式多层骑楼房屋,丰富了市中心的群体构图。
广东是我国近代骑楼建筑的主要地区,大多分布在濒临南海、比邻港澳的东南沿海和粤中地区。这些地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旅居海外、出国经商的人数众多,是著名的侨乡,从而造就了侨乡城镇独特的建筑风格,骑楼商业街和住宅成为华侨文化的代表建筑形式。
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受当地传统木雕艺术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布满浮雕;粤派骑楼装饰较为简洁,接近欧洲风格。汕头老街的骑楼介于两者之间,其典型代表是小公园的沿街骑楼。
小公园及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街道成放射状分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小公园片区是汕头的发祥地,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是汕头市的个性魅力体现,也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小公园周围老街的骑楼,无不中西合璧,临街架空,星罗棋布的商业网点加上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充分展示了汕头“百载商埠”的人文历史风貌。
曾经是汕头最大的百货公司—南生公司大楼,是1932年华侨集资50万大洋修建的。当时一、二层经营苏广洋杂百货,三、四层为中央酒楼,五、六、七层为中央旅社,是当时粤东最大的商业场所。大楼底层为骑楼结构,外墙立面装饰细腻丰富,带涡卷的希腊爱奥尼柱头、中国古典的花卉图案浮雕等被广泛采用,楼内天花板的横梁雕刻着花卉等浅浮雕。地面采用彩色地砖铺贴而成,楼梯两侧一侧为艺术造型的铁栏杆,另一侧贴着带有鲜花绽放图案的瓷砖。独树一帜的希腊立柱令人赏心悦目,雕花图案栩栩如生,拱廊设计巧夺天工,脚线点缀其间,小花、檐部、钻心石,无一不是设计者的杰作。
汕头骑楼的“过番”文化遗存
明、清以来,潮汕人漂洋过海、外出谋生者络绎不绝,乃至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潮籍华侨、华人几近于潮汕本土的土著人数。潮汕人把出国谋生叫做“过番”。“过番”的历史、习俗已成为过去,骑楼建筑却保留了潮汕人“过番”与侨居国人民交际及其影响的痕迹。
随着近代潮汕的开埠,潮汕社会实现了从古代农业社会向近代商业社会的转变,潮汕传统文化也实现了从农业文化向商业文化的嬗变。近代海内外商业贸易的繁荣,商业文化的发达,使潮汕社会富于开放性,潮汕人形成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潮汕人在东南亚各国的拓展,促进了潮汕文化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的交流。这种交流表现在语言、文艺、生活习俗以至思想观念各个方面。在东南亚,潮汕文化也加快了与本土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进程。华侨的回国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海外各式建筑风格,由于在表现这些风格或型制时运用了本地的材料和做法,因而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意韵。
汕头骑楼是同中国城市近代化同步发展起来的。它汲取了清末民间敞开式商店门面与国外建筑的风格,上个世纪30年代形成了“四永一升平”连绵不断的骑楼格局。随着时间推移,原生骑楼—衍生骑楼—现代骑楼不断地丰富演变,一直生存至今。南生公司等代表了早期骑楼风貌,生动美丽无一重复的顶部山花女儿墙,中西结合造型多样的柱式窗花、浮雕线脚……耐人阅读赏析。
汕头骑楼商业街的保存与复兴
骑楼,犹如城市之海的港湾,支撑和延续着汕头的“过番”历史文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汕头骑楼建筑风格既有中西合璧的气质,又有当地浓厚的风俗气息,它们如同一幅展示建筑历史发展的长幅画卷。这些骑楼和旧街区记载了近代汕头城市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当时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准,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考察与研究汕头近代“过番”文化史和城市文化等多方面的宝贵的文物资料。在今天,特别是汕头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而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认真保存和研究这些骑楼和旧街区,就是保存汕头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根”,就是使其城市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使其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而言,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建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先人们曾经生活过的环境,了解蕴含在骑楼建筑中的“过番”文化。骑楼是一种引人怀旧的东西。虽然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建起来心里也高兴,但看到类似骑楼这样熟悉的事物在消逝时也会感慨。
走访骑楼的心得体会 篇4
来到社会文化考察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去过文革博物馆,也听过不少关于文化考察方向的讲座,走过不少地方。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走访骑楼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骑楼是一种怎么样的建筑。一般来说,骑楼的楼房是向外伸出,能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另外,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是可以通行,方便了在烈日或暴雨中没有带伞的人们。作为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它不仅仅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记录着城市成长的过程,生动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一个经典符号。
说句实话,虽然生活在广东,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却是从来没有留意过这种特色建筑——骑楼。所以,当有机会走到老城区好好地看看这些历史淘涤下来的建筑,我们都兴高采烈,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慢慢走进骑楼的历史风韵中。我们可以看到,汕头现存的骑楼大多数破败不堪,有的甚至整个楼层都坍塌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现在的痕迹来想象骑楼之美,想象出当年它辉煌的时候,是多么地让人心醉心折。
其实,有些骑楼的主体建筑还是完整的,只是有些破败了。窗边秀美的雕花,洋溢着哥特式建筑特有的美丽;楼檐美丽的浮雕和装饰,透露出当时工艺的高超,那都是我们现在无法重现的美丽。现在它们都已经破败了。这是多么让人伤感啊!毕竟这些美好的历史留下的痕迹,我们已经无法再现了,如果连保留都做不到,那么,以后我们要如何回忆那段历史的芬芳?
我们知道,东莞现在的骑楼主要分布在振华路、大西路、和平路、维新路、中山路、中兴路等。其中振华路、大西路之前已进行“穿衣戴帽”工程,重新装饰了一番,地上也铺上石砖。中山路、中兴路等就保留了骑楼的原样。骑楼里现还经营了一些特色商铺如炭画铺、海味店、照相馆等。最近一段时间,为配合城市发展而进行的旧城改造,平定里、平乐坊等已被拆除,振华路上的几十米范围骑楼很多也被拆或损毁。关于骑楼的保护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历史文物保护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讨论。而我们汕头的骑楼,却还是无人问津。
骑楼文化 篇5
摘 要:通过对海口骑楼商业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结合海口市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工程,在对广东广州、中山,广西南宁等多个城市骑楼商业街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其他城市骑楼商业街改造的经验,结合海口骑楼商业街发展现状,探讨骑楼建筑及其商业街保护和开发的意义,打造海口及全省的“骑楼文化旅游链,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关键词:骑楼商业街,改造,保护,海口市,旅游,文化
目 录
前 言
1.骑楼商业街的形成与发展
1.1 形成背景分析„„„„„„„„„„„„„„„„„„„„„„„ 3 1.1.1发源地„„„„„„„„„„„„„„„„„„„„„„„„ 3 1.1.2产生时间及原因„„„„„„„„„„„„„„„„„„„„ 3 1.2 发展状况分析„„„„„„„„„„„„„„„„„„„„„„„ 4 1.2.1空间格局„„„„„„„„„„„„„„„„„„„„„„„ 4 1.2.2功能用途历史演变等„„„„„„„„„„„„„„„„„„ 4
2.海口骑楼商业街的开发现状
2.1 海口骑楼现状分析„„„„„„„„„„„„„„„„„„„„„ 4 2.2 海口骑楼价值和特色„„„„„„„„„„„„„„„„„„„„ 5 2.3 海口骑楼商业街开发状况„„„„„„„„„„„„„„„„„„ 7
3.海口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开发与保护
3.1骑楼商业街开发与保护的成功经验分析„„„„„„„„„„„„„ 9 3.11国际成功案例„„„„„„„„„„„„„„„„„„„„„ 9 3.12国内成功案例„„„„„„„„„„„„„„„„„„„„„ 9 3.2 海口骑楼商业街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10
结论
前 言
骑楼这朵建筑艺术中秀丽的奇葩,在我国近年来的步行街开发热潮中,竞相怒放。现全国已有多达三千多条步行街,其中在华南,大多是将历史悠久的百年骑楼老街成片分期改造而成的。当地政府部门在改造同时积极发掘保护着相关的历史遗迹,在新步行街中修复老字号商铺,建立老街博物馆,展示老照片,摆放昔日的风情时尚铜像,还在街头广场组织当地民间传统的戏曲歌舞表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问题(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全球性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历史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历史建筑与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意识到了历史地区建筑与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这些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实用性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和改造。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对旧骑楼商业街区的改造和整治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骑楼商业街的保护和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发展诸多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它已渐渐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生活和需要,并再也跟不上城市更新的进度,两者之间的矛盾日渐深化,因此对骑楼商业街的保护和合理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骑楼商业街作为南方建筑的一大地方特色,对其改造和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海口骑楼商业街开发始于1953年,海口市打通了博爱路,改建解放路。之后,博爱路等路段的这些骑楼群可以称得上是海口最早的商业地产。而与此同时,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广西梧州的“中国骑楼城”等经过科学的开发和定位,对历史文化充分尊重和积极保护,给这些城市的步行街乃至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论文拟通过对海口骑楼商业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结合海口市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工程,在对广州、中山、广西南宁等多个城市骑楼商业街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其他城市骑楼商业街改造的经验,结合海口骑楼商业街发展现状,指导海口骑楼商业街的开发与保护。
1.骑楼商业街的形成和发展 1.1形成背景分析
从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与实物来看,多数学者认为近代骑楼建筑发源地在新加坡,19世纪初的新加坡正处于殖民化的初期,接受着外来西方文化强烈冲击和影响。新加坡华人占了3/4,由于当时正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产生强烈撞击,因此新加坡的建筑风格与建筑文化上既结合了适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又吸取了中华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与文化风格的精髓,同时还不断汲取西方廊式建筑格调,渗入了西方敞廊建筑细部特征的新建筑形式——骑楼建筑型制,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风格。在骑楼建筑中,可见其外墙上的山花和雕饰明显存在西方建筑的风格,但建筑内部的布局是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格局形式。因而,骑楼的产生应该算是中西文化接触融合而成的。(在骑楼的组成上看,骑楼一般分为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在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从形态上看,骑楼为“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式建筑”。其开间以单开间居多,层数一般为2~4层,个别达5、6层,底层层高一般为4~5米,开间为3~5米,个别较窄的仅为2~3米,特别宽的约为6米。进深一般较大,常为10~20米,有的可达30~50米,甚至更大。)摘自岭南建筑之代表--骑楼建筑胡立煜。
20世纪初期是我国骑楼商业街的高速发展时期,首先出现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广东的广州、中山,福建的厦门,广西的梧州等地发展成各具特色又融合了西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商业街。骑楼建筑从建筑意义商来讲,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沿街建筑组合方式,主要用于街道人行的空间与具有遮阳避雨功用的城市商业步行空间。骑楼建筑有连贯而成连续的有顶盖的人行道,并在街道边相互贯通,骑楼底层让出了柱廊空间,形成了可供人自由步行的长廊,从而营造出一种适合于南方气候,多功能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这就形成了骑楼。
由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域就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域特色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各异的城市。骑楼是构成城市旧城区繁华商业的重要因素,骑楼建筑与浓厚的商业氛围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城市的商业区域中心,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旧城区商业中心的建筑风格都是以骑楼商业街建筑为主要建筑形式,并在我国历史传统文化上显示出具有地方性的传统文化和我国自古以来的重商主义。另外,骑楼建筑文化也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地体现了城市地地域文化间地显著差异,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会形成风格各异的骑楼建筑风格,而这一特点又与骑楼所在地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相结合,产生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海口的得胜沙步行街骑楼段,因其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它在海口商业文明 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商业街风格-独具岭南特色的商业骑楼建筑群,而这条街道上还有着广受老百姓尊崇的冼夫人的祠堂,迷人的街道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纯朴的岭南民俗风貌。
1.2发展状况分析
近几年,我国步行街的飞速发展,各地建成的步行街多达3000条以上,步行街正向更加多样化、立体化、人性化,高科技化发展。全新的步行休闲商业空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意识。
与在现代商业中出现,具有省时,高效购物方式的大型购物中心相比较,骑楼商业街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舒适的购物方式,并能很好地与室外街道形成紧密、快捷地联系。从而能为整条骑楼购物步行街带来更多地商机和活力。同时,骑楼建筑间地紧密连接与长廊连贯性的建筑设计能保持行人购物方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华南沿海城镇的主要骑楼商业街道大多在城市中心形成商住合一,功能混合的多样化布局形式,人的居住空间与工作、娱乐空间紧密相连,具有便捷的特点。近年来,骑楼商业街的实用价值逐渐被发掘出来,并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的新建筑中广泛应用。
2.海口骑楼商业街的开发现状 2.1 海口骑楼现状分析
海口市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太阳辐射力强,年平均气温23.6摄氏度,平均最高温度30.9摄氏度,绝对最高温38.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50.5毫米。柱廊骑楼商住建筑的商业街具有遮阳挡雨的作用,让行人在骑楼下避免强烈的阳光辐射和瞬间即来的暴雨,是一种非常适宜的交通购物空间,这种建筑物构成了海口市旧城区街道的主要特征。海口的老街历年改建,是上个世纪初海南人下南洋经商的产物,已有80多年历史.最早的骑楼则是建于1849年的“四牌楼”(今博爱路),逐渐形成永乐街(今解放路),大街(今中山路),新街(今新华北路),得胜沙路,长堤路等,构成了一大片繁华的骑楼街区。时至今日,由于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因历年台风暴雨的侵袭等自然破坏和民间肆意拆建等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今日大半骑楼建筑墙面剥落,危楼处处,墙面屋顶树草滋生,而新拆建的楼房夹杂在骑楼街中,显得不伦不类,破坏了街面的完整感。
海口的骑楼街区共八条街,总长达4.4公里,区域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共有楼房近1000栋,骑楼近600栋,其中街面外墙基本完好的及仿旧新建的约占三分之一。骑楼外墙上各种中西花饰构件浮雕图案多达万个,它在现存规模上虽不及广州、梧州等地,但其精美的程度,在我国华南,甚至整个东南亚,都是无以伦比的。特别是存留得最好的中山路,其骑楼建筑的艺术价值应远远超过一般的文物,如加以科学的整治、开发、利用,其再生后的经营,将会创造出无以估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由于气候条件的强晒多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在海口“外滩”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建筑。到上个世纪初,底层设敞廊的骑楼建筑在“南洋”流传开来。海南正是当时南洋的商贸中心,海口也已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就为家乡建起了家族式的连排骑楼,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街区又造就了海口当时的繁华。岁月常逝,这骑楼老街里也就沉淀了许多历史。
2.2 海口骑楼价值和特色
海口日渐湮没的骑楼艺术及骑楼文化,突出表现为精美的“南洋”建筑风格,骑楼墙面的华丽壮观,在我国甚至东南亚都是绝无仅有的,它主要有以下特点:整个外立面上的造型为中西结合,不拘一格,花饰奇异,图案丰富;组合多样有序,层次分明,排列规整均衡;海口骑楼建筑的开间都不大,排列得很紧密,加上大多为一户一开间,各个开间又各具风格特色,因此组成的街景显得格外密集,在中外骑楼建筑群中是很罕见的;海口骑楼墙面上的装饰构件和花饰,大都对称严谨,造型优美,比例准确,浮雕立体感强,做功细腻精巧,布局的得体大气。
2.3 海口骑楼商业街开发状况
海口的老城区主要指“骑楼老街区”和“府城老街区”两大片。前者通称为“南洋街”,包括八条骑楼老街:得胜沙路、新华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东路、振东路、新民路、长堤路,其中前五条是骑楼存留得较多的,也是相对比较完整的,中山路长近400米,大部份还基本完好。其中长近500米的得胜沙路,在2002年已改建成了“步行街”。
海口市政府在几年前也曾经把中山路的骑楼街面用涂料刷白,在解放东路则用水泥浆重新粉刷,整修了墙上的装饰构件和花饰,把各条骑楼街商业经营做了专业分工,变成一条”专业商业街”。海口市政府在2000年曾投资600万,对得胜沙路又投巨资重点整修,把骑楼外墙重新粉刷,改建了路面,把长达500米的得胜沙路改建成海口第一条“骑楼商业步行街”,并对老建筑略加以修整粉饰,配备了20张椅子和14个电话亭,而对于老街上一些古迹楼宇,除外表修饰一下,骑楼内部仍是破旧不堪。就整个骑楼街区而言,未做出整体的保护,墙面上的残缺的装饰构件和花饰没有很好复原。近年来年这里时有发生的骑楼倒塌,垃圾遍地的破败景象,骑楼上密布的旧电线、陈旧的广告、马路上杂乱的地摊、人车混流,造成了整个街区满街秩序混乱的现状。几年下来,由于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错误地定位为全岛的服装批发集散市场,使这里成了一个低档货品的混杂大卖场。
忠介路步行街已有600多年历史,现在两边已遍是现代商店,小型娱乐场所。虽然仅存两个老骑楼建筑,但老街深巷里仍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2002年改成“步行街”后,由于对交通管治不力,现在成了车流摊贩混杂的市场。整体的改造力度不够,老街内的历史人文古迹也未得到合理的开发。
海口这两条步行街的开发理念,仍停留在我国当年的第一代步行商业街的水平上,由于定位不当以及对交通的管制不力,造成老街日渐破败的现状——没有现代市场理念和合理交通规划、缺少历史人文灵魂、没有形成海口旅游文化特色的景点。在海口的老街里,有大量的人文历史有待进一步发掘,骑楼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外表所看得到的美观,而它所蕴含的人文历史底蕴同样重要。
3.海口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开发与保护
3.1骑楼商业街开发与保护的成功经验分析
骑楼商业街在东南亚同样是大量存有。在新加坡,政府将骑楼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成功结合,于1993年,把有100多年历史的“克拉码头老街区”进行了整治。这里原本遗留的骑楼街区和海口现存的骑楼建筑一样破旧不堪,经重建后,现在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热点。它在不破坏原有的骑楼风格的情况下,又有着现代化的休闲环境,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相结合,有着200多家餐饮、精品、酒吧、陈列、俱乐部、商业学校、以及河畔海鲜大排挡的休闲购物区。至今,那里仍是新加坡的旅游热点。牛车水华人区处于新老住宅和步行街中,这里也都完好地保存了骑楼建筑的风格,小巷里的百年老店和具有中国传统工艺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里面有餐饮、酒巴、艺术画廊,现代且时尚,使牛车水成为极具人气的旅游景点。
同属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澳门地域面积不大,但中西文化在这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合理的生活硬件得到了妥善保护和很好的传承发扬。建于1784年的葡萄牙市政厅是澳门的市中心商业区,骑楼建筑群一直向北延伸至大三巴街街口,两旁商店林立,构成了一条窄窄的骑楼步行街,那里面蕴藏着累积了数百年浓郁的南欧风情。新马路是由老城区改造成的第一条商业街,那里也全是骑楼建筑,饰有中西式混合的窗框壁柱和浮雕花饰,和海口的骑楼老街十分相似。这些骑楼建筑一直得到澳门政府法令的有力保护,百年前的建筑风格,至今仍然完整保留着。新口岸是于90年代初,在澳门新建的港澳码头填海区,建造的一片狭长的高层商住楼群,区内高档酒店林立,它是澳门的第一条休闲步行街。新广场是于1996年落成的,这里被打造成为具有现代感的大型骑楼街。满街的大型骑楼建筑大大地提升了澳门原有小型骑楼的骑楼文化,造型简约时尚,营造出开阔惬意的休闲空间。
新加坡的骑楼老街在上世纪80年代前,也曾遭受过自然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他们还是进行了有效地规划定位和合理开发,使得骑楼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澳门政府早于1976年就成立了“文物保护委员会”,长年对旧城遗迹立法保护,保存了大量中式和西式的建筑古迹,并于2005年7月以整个“旧历史城区(含25个建筑景点)”成功申请成为世界历史遗产。这些经验都是海口政府在改造骑楼商业街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国的飞速发展中引发了“商业步行街”建设浪潮。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于2002年10月建成。在街中用一条宽3米,长40米的玻璃路面,展示了其下从唐,汉朝开始的十一层路基,及古楼遗址.成了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亮点.该步行街还以“文化互补,繁荣共赢”的理念,与“世界第一商业街”的法国巴黎香榭丽大道缔结为了友好街区。广东中山石歧镇的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于2006年初,由孙逸仙大马路骑楼老街改建而成,对一些旧巷道口,老字号店铺都经过了细心的修缮。今年初又完工开放了中国首家“商业文化博物馆”,很好地展显了中山人的百年经商史和创业精神。中山市在改建骑楼老街中,还在该步行街邻近老街区,成功尝试改建了一条全新的现代造型的骑楼街“逢源商业街”。广西南宁市早在2000年8月就由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对街区的保护范围,骑楼的保护细则,旧房的拆建比例,以至骑楼街的建筑层数和层高,底层骑廊的宽度、高度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以上各个城市的改造工程,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实践证明,科学的开发和定位,历史文化的积极保护,给这些城市的步行街乃至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2 海口骑楼商业街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骑楼老街年久失修,改造不力的现象,是国有文明资产最大的流失。城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城市遗存的建筑物,城市遗存的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历史的缩影,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对于骑楼,应该首先当成“骑楼文化”来看待,它同时涵盖着历史人文和建筑艺术。对骑楼老街的开发改建,应该将建筑楼群和历史人文两者相结合,对整个骑楼地带进行合理规划并有针对性 地进行开发。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商业步行街的改造热潮的下,海口市政府部门也充分认识到商业街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商业街区的多功能性,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消费者、旅游者,对于海口未来的发展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建设资源。因此,海口现代商业街区的建设可以说得上和海口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本人对老街做了许多入户调研,发觉海口的民间蕴藏着保护,发掘老街文化的巨大热情,是抢救旧城老街文化的有利条件,七成以上的海口市民都认为海口骑楼老街的文化是海口城市文化的核心、本源,而作为地地道道的海口人,八成以上的海口人愿意配合政府对海口的骑楼进行改造,六成以上的海口市民不满意海口骑楼商业街的改造现状,而这六成海口市民中的一半人以上的人认为海口骑楼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刻不容缓。
骑楼老街的改造,有以下几个要点:一.骑楼老街里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老百姓休戚相关.老街的改造也不单是政府及发展商的事,应动员全社会来关心老街的改造.在老借合力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南洋骑楼城”;二,这是一个全社会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市里应成立一个由各级政府,专家和市民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监管;三.应成立一个以本地文化,历史,建筑,规划和艺术各业专家为主,并聘请国内相关专家,组成一个顾问小组指导和策划,并举办大型研讨会出谋划策;动员各媒体大力宣传“老街艺术”,“南洋文化”,让全体市民都投入到老街改造中来;五.筹划骑楼建筑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六.在打造老街区的同时,必需对其周边的街道交通作相应的配套改造,以保证该街区的舒适,便捷,现代,合理。
海口的骑楼老街中,基本完好的建筑约占现存骑楼的三分之一,夹建在骑楼中的简陋或仿造的新楼多达两成。近年来媒体,专家和市民关于保护老街的呼声不断,政府也制定过相应的保护条例。海口传统文化研讨会上,省市专家学者们强烈呼吁政府和社会要尽快抢救、挖掘、保护海口传统文化遗产,但至今仍时有对骑楼进行拆建的事件发生。因此,除了要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力度外,还应该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扩大骑楼老街保护渠道。
对现有骑楼商业街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正确的市场定位,整治旧式业态和交通车流。以得胜沙路步行街为例:提高服装品牌档次,把现有的满街的批发市场缩小,引进知名服装品牌,对步行区内路面秩序进行有效整治,扩建窄小路段,并对该步行街内的各个建筑物进行合理规划,统一色调,对破旧建筑进行修葺;把原有服装批发店全部改为:精品,礼品,书店,餐饮,茶馆,玩具,游戏等旅游精品零售店。
对步行街中现有的古迹如:“民国第一楼”,当年的许多老字号商铺加以修缮恢复,对刚以民间集资修整过的“冼夫人”纪念馆,应拓宽门面,将其门口相邻两侧的底层店铺扩展成纪念馆的街面展示场所,以更好地彰显国家领导人对这位古代维护海南疆土的巾帼英雄的赞颂;对该街的两端改建成小型入口广场,以暂时缓解两头的人车流和停车困难;在步行街中部两侧,利用两至三个店铺单元,改建成一个中心休闲广场,可打通底层上的楼板,加设自动电梯,成为上到二楼的垂直通道,也利于二楼商场的防火疏散;严格进行交通管治,杜绝车辆进入.拆除街面外露的所有广告,杂物,造型过时的电话亭,休闲椅,灯具等,代之以新型时尚的环境小品.并可借鉴广东中山石歧步行老街的特色,在街区里有序地植树摆花.布置人文市井铜像.另应改变在街边放座椅的休息方式,而引导游人在休闲广场休息,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对整个骑楼街区进行改造,建造具有海口特色的“南洋骑楼城”,商业街的改造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跟提升,如得胜沙路老“步行街”,引进知名品牌,提升商业档次跟区域影响力,改造成高挡商业街,中山路“机电一条街”,新华南路“电器一条街”,重新整合市场,淘汰小摊贩,引进国美、苏宁等大品牌的进驻,各小企业品牌进行有效的联合,建造专业化的购物一条街。在建筑物的改造上,实行“由外而内”,先整修门面,整旧如旧,加以利用,对街区进行整体策划,逐步完善。分设主题,参考各条老街当前的专业经营使用现状进行改造,中山路改造成世界风情的高挡餐饮街;博爱路北段改造成海南土特产零售街,南段改成海南艺术家走廊;新华路改造成小商品街和家庭旅店;解放东路改造成大型娱乐活动中心;振东路个别修复,整体刷新,改造成“民宅博物馆”和旅店;新民路东段改造成海鲜食品零售餐饮街,西段改造成酒吧街。针对海口骑楼老街现状,制定详尽的保护管理法律文件,宣传骑楼文化,整改建制和商集资,统一规划和进行系列策划相结合,在海口及全省的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打造系列化的旅游商业链。重建老城区,重振骑楼文化,兴建“南洋骑楼城”,打造海口的旅游名片。为此,这些快要消失的骑楼街区,和里面的历史人文更是急待抢救。政府当局在整合各地的骑楼资源同时,又可以结合岛内旅游事业,进行综合开发,打造省级的“南洋骑楼文化旅游链”,开展海内外的海南岛“南洋骑楼文化游”项目。
结 论
骑楼是一种城市空间形态,更是一种文化,延续骑楼就是延续一种文化,这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尤具意义。海口骑楼街区凝聚着老海口的世态人情,反映着20世纪海口的经济、商贸、意识形态等。因此,对海口老骑楼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要有序、有效地进行。通过对街区景观的细致分析和营造,拓展其适用功能,提升其审美文化价值,使海口的骑楼建筑群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海南骑楼》 篇6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1日
骑楼, 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是南方传统民居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结合的产物, 历史上中西建筑合璧的范例, 也是南方 (尤其是岭南) 城市特色和建筑个性的重要体现,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海南骑楼, 与海南的气候环境相适应, 与南洋文化相融合, 见证了海南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作为海南宝贵的文化遗产, “海口骑楼老街”已经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从建筑专业角度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的范例较少, 若不及时整理和保护, 骑楼难免会被人们无视并逐渐遗忘。出于这种考虑, 雅克设计公司发挥自己的建筑专业优势, 在海南进行了现场测绘和调研, 历时两年, 编写成眼前的《海南骑楼》。
骑楼叁·零 开幕回顾 篇7
225风情
2009年6月30日,GOELIA 225诞生在一栋传承文化的老骑楼里,向大家呈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将岁月永恒的痕迹、东西文化的碰撞、新旧时空的交错,呈现在这栋古老的建筑之中。
二楼
二楼花店提倡法式优雅的品味,迎合不同的时节和主题,让更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放缓竞争的步调,用心感受鲜花的动人和创作过程中的无限舒适和惬意。
三楼
三楼225 SPEACES,这次骑楼展的所在地,为大众呈现来自不同国家、背景的艺术家、创意人的作品和理念。在繁华的广州闹市里,辟一方文化绿洲。
四楼
四楼SHOW TIME跟随歌莉娅品牌的环球发现之旅足迹,踏过不同地域、不同主题,让参观者能近距离观赏、把玩歌莉娅从各地搜罗的特色纪念品和趣味摆设,更直观地领略到旅行的魅力,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动力。
五楼
而五楼的Benshop,亦在三年间为225吸引了一批爱Hea、爱生活创意的朋友。搭配不定期更新的各种二手书籍杂志和环保概念、公平贸易产品。让这个看似不变的空间,有着各种新鲜事物的暗涌。
骑楼“叁·零”开幕之时,225亦与大家分享三年来的喜悦,用充满创意活力的新展览,向大家展现225对“艺术不应被城市边缘化”的坚持,展现对未来全方位立体传达高品质美好生活理念的信心。
开幕当日,以歌莉娅会馆负责人阿BEN 的一席话拉开了帷幕。参与展览的插画家、模型师以露台为舞台一一上台接受采访,把他们创作的心得、故事以及感受与到场的各位分享。纵然两年多准备中遇到过很多问题,亦有过放弃的念头,在赶制模型的过程中犹如苦行僧一般,但在那一刻,站在台上看着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西关骑楼下的“打铜人” 篇8
说起铜器,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凉茶铺里的大铜壶、收藏家手里的“牛头”、拍卖行里精致的拍卖品。事实上,西关铜器曾经是广州人家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铜碗、铜筷、铜镜、铜脸盆、汤婆子,曾经在西关街坊家里随处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地区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广州考古发现最早的铜器要算南越王墓中的铜器精品,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明清时,广东铜锡器制造多集中在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广州、佛山、潮州等。清末到民国初期,广州在西关一带形成了“打铜街”,制造业达到鼎盛,铜锡器具主要以日用品为主,几乎遍及生活各领域,由盆、炉、盒、壶、杯、镜、锅、碗、筷子到蚊帐钩、纽扣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一般西关人家还保持着数件家用铜器,广州老西关的大户人家家里则有整套铜制的锅、碗、瓢、盆“镇宅”,小康人家也都有几件铜器傍身。随着时代的变迁,铜器已经退出了日用品行列,工艺品成为它最主要的价值,而铜器所承载的那份世代相传的感情及其历史底蕴,成为了现今人们的一种传统向往。
位于恩宁路的苏记“天程工艺品店”,依然谨守着昔日铜艺制作的手工工艺,老掌柜“苏哥”一直致力于古旧铜器的收藏,同时为传播西关铜器文化不遗余力地努力。跨入半敞开的铁栅栏,一股“铜腥味”扑面而来:地上、架子上、天花板上,吊满了各式各样的铜煲、铜盆、铜壶……在白炽灯的映照下,整个小小的铺面显得金灿灿、黄澄澄。“天程工艺品店”的镇店之宝是“底盘无焊接铜盆”,这是一个用纯手工一锤一锤煅成的盆子,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的“金盘洗手”的盆子,盆子厚薄均匀,表面平整,无抛光,尤其底部是无焊接,艺术价值极高,是老掌柜时期传统铜器的代表。当你看到一粒粒铜麻将摆在柜面上时,你会瞬间觉得时光穿越了。苏哥的儿子苏英敏,人称“苏仔”,接手父亲的铜器店后,立刻对铜产品进行创新,他经过反复考察,发现只有铜麻将是没有人做过的,所以就先斥资5万元,打造了两副前所未有的铜麻将——展销会上闪亮登场,立刻艳惊四座。苏英敏推出铜麻将之后,不久他又相继推出了铜扇子,铜葫芦、铜象棋,还制作了一个2.38米高的纯手工无焊接黄铜鸟笼,让“老土”的铜器立即变得新潮起来。
与北方工艺品强调观赏价值不同的是,西关铜器即便慢慢在走向工艺之路时,也总与生活日常相关,这也许与传统岭南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相关。粤商的学者周兆晴曾经总结过粤商精神的明显特征: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就铜制品来讲,多为日常用品,生活必需。新一代铜器掌门人接手铜器营销之后,即便关注没有人制造过的“铜器”,却仍然属于生活相关实用日用品范围。比如铜扇子,有时候老苏会手持铜扇子在店铺前任人拍照;铜麻将,买不起一副也可以买个“六万”、“八万”回家压纸用——“实用主义”使铜器虽然走向艺术品却依旧富有生活气息。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铜器店的少主人“苏仔”苏英敏运用了一些创新的营销方式,例如投资网络打广告、打造特色铜器、参加展览等等。很快,“天程铜艺”迅速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始盈利,并成功走进青年人的生活。“天程工艺店”被多家媒体采访,在全国打响了名号,进而带动“西关铜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人重新加入西关打铜的行业。2009年,“西关打铜”正式成为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人说,苏英敏本身是不会打铜的,但是他却可以把铜器店经营得风生水起。老父亲时代的铜器店,曾经一个月也做不成几单生意,十几年来一直负债经营。自从他接手铜器店以来,依靠了创新营销模式,带动了天程铜艺店的发展。他认为,复兴西关“铜文化”的根本不在于打铜技艺本身,而在于如何运用策略去把铜器市场做活。这无疑是新生代青年人的心声,卖什么都必须营销,营销好了,就成功了一半,更何况这些本身就价值无限的手工铜器呢。他说:“广东的铜文化复兴之路,说实话,与打铜无关。”“我自己不会打铜,但是我签约了50个师傅,他们都是精英。”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细分客户群体,苏英敏运用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的营销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牌分拆。“天程现在有五个子品牌:一个是天程铜艺,一个是铜声铜器,一个是一铜天下,一个是苏仔,一个是妙璋。”“天程铜艺”是做纯手工,这个品牌坚持用西关铜器的传统去做,这是为了保留住根基。“铜声铜器”是做量产的,因为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纯手工,但又喜欢铜产品,那就买量产吧,满足爱好又可以随时把玩。“一铜天下”是代理同行产品,一些手工价值很高但是名气还不够的铜产品可以在这里找到出路。“苏仔”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称呼他“苏仔”,所以就很多人叫他抢占先机,不要被别人用了。不过,“苏仔”这个品牌现在还未定位。“妙璋”是做高端产品的,是所有产品里面最高等级的。苏英敏的描述中,通过品牌分拆,“天程”既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又不会因为产品种类过于丰富而被认为定位不明确。他强调地表示:“天程铜艺”是所有子品牌的根基,无论其他子品牌如何创新改变,天程铜艺都一定要坚持用最传统的工艺去打造铜器,从而保证西关打铜文化的纯洁性。
任何一件工艺品的精神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铜器是否会在现代化的营销过程中失去其原有的审美趣味呢?如果失去了其独特的审美,西关铜器会不会渐成绝响呢?对于我们的疑惑,主人则显示十足的信心:“打铜工艺是不会失传的。你现在在西关找一个打铜的人劝他不要打铜,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打铜的人会有尊严、有地位、有钱、有能力。”新生代的老板以其独特的粤商眼光告诉我们:“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因为(店家)要做宣传而被吹捧出来的,说真的打铜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因为冶金技术大都是相同的,只是需要花时间练精。”在此,不难窥视广东人的务实精神,只要打铜的手工业者有地位、有钱,而且这个行业的市场已经打开,就不用担心从事这个行业会有生存问题。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工匠们会一心一意地去钻研打铜技巧,西关铜器就可能不断创新,更上一层楼。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在师傅的口中,打铜并非一门很难学的手艺,以前讲究手艺不外传,讲究师承,打铜的工作是十分的辛苦以及沉闷,很多年青人都不愿意做,而徒弟也十分难找,有心做的可能力气又不够,力气大的可能又没心去做。但现在,为了后继有人,打铜人也敞开心胸、放开视野,寻求有志于打铜工艺的现代年青人,比如在广州美术学院有开设打铜课,与以往的家庭传承相比,打铜人更相信只要有大学生愿意加入打铜的队伍中来,他们的行业必然会越来越兴旺。
仔细观察这些工艺品,你会发现,铜器的手信、礼品类越来越多,这也许是铜器品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时尚青年进入传统行业,带动了行业的新生,也许以后会有微定制的铜器工艺品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呢。随着文化的发展与审美沉淀,广州西关打铜可能会进入市场,接受新的血液并获得文化传承,也有可能在新媒体时代获得市场认可成为青年们喜欢的一门手工艺,因为它蕴含着广州的文化情感,新鲜理念的注入让它重新焕发出生机,它传承着属于羊城自己的文化,传承着属于岭南的人文情怀。
责任编辑 杨 希
海南骑楼旅游开发价值的思考 篇9
一、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具有历史承载性。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南洋骑楼风格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它记录了海口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变迁,是海口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也是当前建立国际旅游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它见证了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岁月变迁,是一部深刻记载当地历史的“活辞典”,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其历史承载性和丰富性是独一无二的。
(二)富含建筑美学。骑楼离不开商业贸易的繁荣, 是多元文化碰撞的产物。随着海口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华侨将南洋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形成了海口近代骑楼老街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骑楼建筑形式是中西建筑文化交相辉映的典范,自身融合了南洋式、仿巴洛克式和中国传统式等建筑形式,并且因地制宜,很符合热带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对建筑样式的特别需求。其立柱支撑形成骑廊,既可以替往来行人遮光挡雨,又可为商铺营造豪华大气的舒适环境,它独特的商业功能显现出浓厚的热带地域特色。
(三)骑楼与儒家文化。儒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在建筑中表现为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如骑楼楼顶建有山花和女儿墙, 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配合着儒家内敛柔和的气质。功能布局上尊礼敬先,和睦共处,所以设计了实用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较大的室内茶室为老年人交谈聊天消磨寂寞时光等所用,体现了邻里协作共存、共创和谐环境。
二、海南骑楼的使用价值
(一)商用。骑楼聚集地区曾经是十里洋场,洋烟、洋酒、洋布、洋油充斥街头。名流汇聚,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港口聚集着密密麻麻的客货船只、来往搬运的工人。而得胜沙,在那个时代的辉煌不亚于上海的外滩。
(二)民用。骑楼的一楼一般作为商用,但二楼以上则往往是家庭住房。随处可见的八仙图、三星图、童子挑担等等,既充满了生活趣味,又寄托了美好愿望, 以及依然居住在其间的老人家,满满的是生活的气息。
(三)公用。骑楼不仅有单边外廊,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致四边回廊。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成为会客、交换信息、品茗、聊天、纳凉、晚间凉眠的地方,还是小孩做作业、跳橡皮筋等玩耍的空间。
三、海南骑楼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单体骑楼的多元文化艺术美。骑楼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多元化特征, 既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哥特式等建筑风格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 而且还可以看到印度及阿拉伯半岛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墙面造型、阳台、栏杆、窗楣、柱子、腰线、雕饰等都无不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 尤其在外墙体上精心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海棠花、腊梅花等碧玉气息,也有百鸟朝凤、双龙戏珠等高贵氛围, 体现着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精湛技艺。建筑立面的装饰是骑楼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仿古罗马的穹顶、仿古希腊的柱式、仿巴洛克的山花曲线等均有丰富的浅浮雕或者装饰纹样,这些奇特的造型增添异域风情而又在传统格局中,使之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二)骑楼街区结构上的景观美。欣赏骑楼还要学会用整体的眼光,它不单单体现为细节的美,更是整体的美,在视觉表现上,呈现的是一种成片性、连续性联排式的特征,有一种整体之美。骑楼的楼层都不太高, 两三层的居多,总建筑高度在9米左右,而街道的宽度在8米左右。这样的布局让人感觉无压迫感,且可增加商业街道的热闹气氛。骑楼是各种信息、物质交流和流通的空间,沿街的长廊为络绎不绝的人们提供遮风挡雨的舒适之地,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 凉爽舒适的骑楼,也造就了最具有生活情趣的空间。
四、海南骑楼的情感价值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 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因而现今的骑楼依然凝聚着海南300多万海外侨胞的乡情,他们想着有朝一日回到家乡颐养天年。但凡与乡土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建筑,都特别能够牵动人心,引起大众的共鸣,因为这些建筑承载的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留有很多他们的记忆,这些建筑本身更是城市成长长河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从旅游客源市场的角度着眼, 从圆海外侨胞的归乡梦着眼,海南的骑楼街区也应该加以保护,加紧开发。
五、结语
【骑楼文化】推荐阅读:
骑楼建筑09-08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07-15
秦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07-12
文化消费文化产业10-22
企业文化≠老板文化10-28
中原文化齐鲁文化05-24
旅游文化文化产业06-23
地产文化与文化地产06-25
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08-08
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