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顶事故反思

2024-06-28

冒顶事故反思(精选13篇)

冒顶事故反思 篇1

顶板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针对现实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对降低事故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事故分析:

1、施工组织接续不合理,支护不及时,空顶面积增大,且无永久锚索支护,锚杆支护经过扩帮后失效,顶板支护已断裂。加上两帮墙体多次维修顶板空顶时间增大。

2、长时间空顶造成顶板离层,由于原支护缺少锚索支护顶板下沉,且断层附近,交叉口,直接顶岩层整体下沉,产生断裂。原生机理和构造因素造成岩层本身存在多组相交裂隙,解理原支护抗压强度承受不了自身压力突然垮落。

3、施工前未对特殊地段进行考证,断层点、交叉口特殊地段安全技术措施不明确,加之施工队盲目赶进度忽略安全,工程质量低劣,马虎凑合,空帮空顶是这期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防范措施:

1.严格控制扩帮挑顶排距,在我矿煤巷及半煤岩巷道 支护必须紧跟工作面。扩一排支护一排,且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顶板破碎段还必须初喷,封闭岩层防止风化,造成支护不合格,给顶板留下重大隐患。

2.施工前必须对特殊地段进行考证,断层点、交叉口特殊地段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明确作业方式,推进进度。扩修一排支护一排,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岩必须撬下,无法撬下时,必

须打临时支柱支撑,严禁空顶作业。

3.在地质破坏带,或巷道交叉口,层理、解理发育区扩修巷道是,应缩小支护间距和排距,背帮接顶必须严实。

4.班组要认真负责组织好每天的班前、班后会、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进行教育职工以便于提高职工安全操作的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班组中安全检查工作更加重要,把班前所讲的安全内容及操作是否落到实处,对发现违章的职工进行现场教育和讲解。

5、加强安全教育迫在眉睫,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牢牢地植入到员工的脑中。

6、要按分守已、循规蹈矩、踏踏实实按公司的规章制度做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生产的安全才不受威胁。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美丽。

7、要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对各种生产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员工要能及时察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排除。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

在管理方面应该多方位的展开安全教育,不能一味的讲理论,讲案例,应结合实际生动形象的把安全的思想,安全的重要性传授给每一位员工。领导层要监督到位,查漏补缺,将安全隐患彻底杜绝,制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大量事故集成的教训,是安全生产的依据、标尺、准绳。我们不仅要将安全规章制度贴

在墙上,而且要牢记心中,融进血液,化为行动,不折不扣、坚决地执行。只有严格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在实际工作中,指挥者无论面对时间有多紧,任务有多重,均放松不得,违反不得。

通防部:

二零一三年三月一日

冒顶事故反思 篇2

在现场采煤工作中, 由于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 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 致使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渣等, 甚至造成垮面、生产停顿及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1 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

1.1 制度不够完善

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 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 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 造成危岩突然坠落产生伤亡事故。如1994年2月11日, 朔里煤矿综掘预备队在II319切眼施工时, 打眼放炮后, 迎头第三棚的梁子掉了一个, 迎头左帮棚腿子向后崩歪。出完货后扶棚, 施工人员发现迎头顶板有裂纹, 也用钎子捣了一下, 见顶板没动, 仍冒险干, 结果后顶板突然冒落一斜长1.8m、宽2.0m、厚0.35m的矸石, 1人当场砸死。

1.2 工程质量差, 支架不受力

支架不迎山、不受力, 巷道掘进到第11架棚子后, 发现了一条0.2m的正断层, 顶板以20°的倾角向巷道前进方向下扦, 没有采取破顶措施, 而是沿着顶板掘进, 到第l7架棚时, 巷道高度仅lm, 但支架还是垂直架设, 并未随着顶板变化迎山架设, 造成支架不能受力, 易于推垮。没有按作业规程抬双边楼。该巷从5yJ1日中班开门掘进, 但直到5月4日早班才开始抬了四付中楼, 而且发生事故前jI当头三架棚子没抬楼, 使支护的稳定性降低。

支架棚距太宽, 降低了支架的支护强度。该巷设计棚距650mm, 但开门后12m架设的l7架棚子平均棚lmm~700mm, 最宽的达到800ram。并且没有及时根据有关规定要求, 在过断层、构造带, 应加密棚距、加强支架, 或采取其他特殊支护措施。1.4地质的变化。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情况时, 未控制爆破作业, 未及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导致冒顶。如某矿8691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遇到斜断距为3.5m的正断层时, 煤层变薄, 煤质松软, 工作面开始抽冒后采取撞楔棚子施工。由于放炮将迎头第一架棚腿崩歪后未及时扶正, 当工作面临近断层时巷道来压没有加强支护, 以致沿断层面冒落大量矸石, 推垮迎头崩歪失稳的支架, 造成冒顶死亡事故。

1.3 生产技术管理混乱

该补充巷没有作业规程, 而是套用12311溜子道的作业规程, 溜子道采用的是金属支架支护, 棚~650mm, 而补充巷改成了木支架支护, 棚距还是650ram, 掘进补充巷本来就是事故多发地点, 这里的支护强度反而降低了。该巷道掘进第十一架棚子时, 已经发现了有一条0.2m的正断层, 而且顶板约0°的倾角向前方下插, 这本来就是给了我们一个警惕的信号, 但并未引起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重视, 现场管理也视而不见, 没有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及时加固支架、加强支护, 以致酿成重大顶事故。

随便开门、乱作补充巷现象严重。掘补充巷具有突然性和临时性, 很难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没有作业观程就施工, 或者套用其它巷道的作业规程也施工, 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手续。由于作业规程, 或规程无针对性, 加上地质情况的变化, 就很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的发生。

2 常见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掘进施工前, 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敲击时, 要有专人监护, 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 用手镐或钢钎由轻而重地敲击顶板和两帮, 如果有空声或嗡嗡声, 要马上用长柄工具把悬空的石块、煤块撬下来。敲的时候, 如果发出清脆的声音, 还要继续用手指紧贴顶板或两帮再用镐轻轻敲, 如果手指感到有震动, 说明顶板或两帮石块已经脱离了整体或破裂, 有冒落的危险, 就应立即将其撬下来, 如撬不下来, 必须采取临时支撑措施。

3 结语

防治事故措施除上文中介绍外, 还应考虑人的素质的培养及管理的加强, 对基层管理干部和作业人员要定时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人的素质, 各级管理人员到采掘工作面, 使他们能了解地质构造、地压、支护、松石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顶板管理的基础知识, 若都能够认真检查工作面顶板和支护情况, 严于把关, 则很多顶板管理问题将得到解决, 从而搞好顶板管理, 这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因此, 在掘进工作面中, 做好安全管理, 并且应用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 就能够很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从而使掘进工作稳定安全进行, 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郭奉贤, 魏胜利.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2]鲍道亮.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地质原因分析[J].煤矿安全, 2002.

[3]姚庆汉, 余开清.地质条件与开采安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2.

一次冒顶事故 篇3

那天快要下班时,我推了一辆空车到当头,便坐在不远的地方喘气。师傅们见我才从学校出来,体弱,安排我推车。当头有六个工人出碴。那六个人,都是我师傅,最小的,也比我多三年工龄。有李长仁、何师傅、龚师傅、单师傅、粟师傅、朱师傅。李长仁是队文书,何师傅是班长,朱师傅后来曾连续几年评为劳模。这三个人,干最苦的活,上碴。他们上碴,就像武功高超的人扎着马步,用内力按住锄头。叮,一发力,锄头就从岩石缝隙钻进去,再,两手用力按着,腰往后挫,手再往后一收,唰,岩石扒进了撮箕。端撮箕的,也不含糊。在前边的人上碴时,他们把大些的岩石抬起来,往矿车里扔。撮箕满了,一弯腰,再一伸,双手一抖,岩石就会从撮箕里飞进矿车。没有几百斤力气,玩不了这活。我坐着喘气,也欣赏他们。

师傅们想在下班前,把碴出完,都铆着劲干。

上碴的,背上的工衣,湿透了,冒着热气,像壶里的开水冒热气;端碴的,伸腰时一甩头,就有汗珠,叭,甩在矿车上。偶尔,会甩到我脸上,像一滴火星,灼热。

收进度的邓师傅来了,牵着皮尺,手从矿车上面拉过去。

忽然,“轰”的一声,像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巨大的岩石,垮塌下来。距我一步之遥的矿车,翘起了一尺多高。

邓师傅的手,正在矿车沿上,被岩石斧头一样砍断了。邓师傅一声惨叫,倒在地上。

岩石下面还有六个人啊!尘灰之中,当头的六个师傅,都不见了。

我惊呆了,心,像羊蹄乱踢,把胸快踢穿了。

几声哎哟,从矿车的另一头传出,随即,滚出三个人来:三个端碴的人。先钻出来的,是粟师傅。他呻吟着,捂着肩膀。随后出来的,是朱师傅和龚师傅,矿帽砸掉了,工衣撕破了,都哎哟地哼。朱师傅,他捧着脑壳,叫,蒋儿,快喊人去,救人!出碴的,压当头了!这时,出碴的单师傅,滚了出来,他站不起来了。我吓糊涂了,被朱师傅一喊,反应过来,朝附近的当头疾跑。

赶来的人们紧张地抢救着岩石下的李师傅和何师傅。

十多米长、三尺多厚、几吨重的岩石,一头搁在矿车上,下面的四个师傅侥幸逃生。而何师傅,李师傅,被压在了另一头。

半个多小时候,两个人被挖了出来。

何师傅当场死亡。李长仁已没有脉跳,只有胸口还有一点热气。

他们,都是有经验的师傅。但,想早点下班,想在接班的人来之前,完成任务。大家在安全上忽略了。支柱没有跟到当头,出碴的地方,只支一根临时支柱。

冒顶事故反思 篇4

2017年5月17日凌晨4时45分许,云和县云泰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泰公司,公司地址:浙江云和县浮云街道云章行政村上岗山云章岭头)下垟萤石矿上岗山矿区+271米水平1号开拓采场凿岩作业时发生一起冒顶片帮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云泰公司董事长邹松权于当日6 时50分向云和县安监局报告,云和县安监局立即向云和县人民政府及上级部门作了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云和县人民政府于5 月26日成立了由县安监局副局长肖建伟任组长,县法制办、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浮云街道、总工会等单位人员参加的云和县云泰矿业有限公司“5.17” 冒顶片帮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同时,邀请县检察院派员参与。在事故调查工作过程中,邀请了县法院、法律顾问等相关专家参加。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尸体查验、专家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建议。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相关情况

(一)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情况

云泰 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29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819316,法定代表人邹松权,公司注册资本180万元,注册地址:浙江云和县浮云街道云章行政村上岗山云章岭头。公司开采经营期限自2007年11月29日至2027年11月28日;采矿许可证号为C***0134698,有效期限自2014年7月8日至2024年7月7日;主要从事地下开采:萤石(普通)(凭有效许可经营)、矿石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矿区面积0.5162平方公里,从业人员30余人。

(二)事故发生工程基本情况

1、云泰公司相关人员情况

(1)邹松权:云泰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身份证号码***074,浙江省龙泉市西街街道西街621号

(2)吴星龙:云泰公司矿长,身份证号码***576,浙江省龙泉市塔石街道南弄村22号

(3)元伟民:云泰公司副矿长,安全检查工,身份证号码***011浙江省龙泉市锦溪镇乌岙村9号

(4)曾朝忠:云泰公司下垟萤石矿上岗山矿区承包人(采矿车间主任),身份证号码***630,福建省蒲城县古楼乡洋溪村溪边厂17号

(5)梁祖泉:采矿车间副主任,身份证号码

***212,福建省邵武市吴家塘镇杨家墟村敬上6号

(6)梁祖润:安全科长,身份证号码***214福建省邵武市吴家塘镇杨家墟村敬上24号

2(7)余应淼:云泰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身份证号码***019,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团结东路13号

(8)孟发云: 身份证号码***152,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牛场镇长河村民委员会海子组11号

(9)孟发国:身份证号码***111,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牛场镇长河村民委员会海子组9号

2、工程情况

事故发生单位为云泰公司,有5个独立的地下开采系统,矿体点多、面大,且分散,其中浮云街道下垟萤石矿建设工程于2016年1月12日提交项目(浮云街道下垟萤石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文件、资料,县安监局受理后于2016年1月19日组织审查,经整改验收后,根据《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8号令)有关规定,颁发《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安全许可意见书》(云安监管矿山项目设批字[2016]001号),同意下垟萤石矿组织生产施工,进入建设期。公司实行内部承包制,按凿岩方量计酬,由曾朝忠承包采场开拓,分两个小队进行施工。

(三)事故发生现场基本情况

云泰公司1号矿井位于云和县浮云街道云章行政村上岗山云章岭头,矿井为由东面进入西面。事故现场位于云和县云泰矿业有限公司1号矿井距离洞口271米的矿洞内,事故发生地点位于1#通风口附近。

经勘查,该采场宽4.5米,高2米,该采场的东面为1#通风井,3 规格为2m×1.5m,孟发全打风钻凿岩作业点在该采场的西角,该点距通风井6.30米,孟发全受伤时头朝东北,脚朝西南,面朝下,身上被滚落的石头压住,地面上有0.10米×0.05米的血迹,该血迹中心位置距凿岩作业点8.50米,距1#通风井4.50米。事故现场周围无任何警示标志及操作规程。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5月15日上午云泰公司董事长邹松权,矿长吴星龙和注安师余应淼均到过+271米水平安全检查,发现事发地点顶板围岩不稳固,矿体节理断层较发育,如凿岩爆破可能会造成大塌方影响安全天井的出口安全,已口头交代班组长孟发全要停止作业,车间主任曾朝忠5月16日井下检查时,也交代孟发全该工作面太危险要停止作业。

5月17日凌晨4时许班组长孟发全带领班组成员孟发国、孟发云、傅子海一起下井来到工作面,接好照明和风水管后,准备开始工作。孟发国和孟发云认为该工作面不安全,孟发云就到另外一个工作面去作业,而孟发全却认为不要紧,在此凿岩方量多,就叫住扶钻工孟发国一起在出事地打风钻凿岩,4时45分许,在凿岩的巷道顶板就发生了坍塌片帮,孟发全往右躲避过程中摔倒,头朝东北,脚朝西南,面朝下,被坍塌下来的大块矿石压住后背。

(二)事故救援经过

事故发生后,孟发国立即去搬压在孟发全背上的石块,因落石重搬不动,于是跑进去叫在附近另外一个工作面作业的孟发云和傅子海,三人一起仍搬不动,孟发国就立即跑出矿洞到公司办公室报告求助,当班梁祖泉和车间主任曾朝忠等人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4 经过全力救援,孟发全被救出并送往云和县人民医院抢救,经云和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5时24分死亡(医院就诊病历记载死亡时间)。孟发全被送医院时经检查,胸部畸形,全身多处擦伤,外伤致意识丧失,双侧瞳孔放大固定,血压、脉搏、呼吸均为0,生命特征消失,心电监护呈一直线。

(三)善后处理情况

事故发生后,2017 年 5 月 21 日由龙泉市金言律师事务所委托方元发律师(云泰公司法律顾问)牵头组织开展事故死亡人员家属安抚以及理赔等工作。5月23日,事故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交付赔偿款,善后工作得到妥善解决。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1、人员伤亡情况

云泰公司“5.17”冒顶片帮事故造成1人死亡。

死者孟发全,男,44岁,云南邵通市镇雄县牛场镇长河村民委员会海子组9号,身份证号码:***13X。孟发全为云泰限公司风钻工。

(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截止到目前,该起事故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18万元人民币(仅 事故赔偿费用,不包括事故罚款)。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一)直接原因

1、风钻工孟发全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明知该工作面危险,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利益驱使下,不听指令,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致使在作业过程中因震动使发育的矿体节 5 理断层,以致顶板松动而石块坍塌,导致事故发生。

(二)间接原因

1、云泰公司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未能认真执行公司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云泰公司未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云泰公司矿区承包人(矿区车间主任)曾朝忠对片帮管理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消除隐患。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该起事故是一起从业人员冒险违章作业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尸体查验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分析、论证,综合相关证据和结论:

该事故的责任单位为云泰公司。

(1)作业人员孟发全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在明知该作业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听指令,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致使在作业过程中因震动使发育的矿体节理断层,以致顶板松动而石块坍塌,导致事故发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事故的发生负直接责任。鉴于本人已在本起事故中死亡,建议不予追究相关责任。

(2)云泰公司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对作业现场管理不力,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致使工人违章作业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县安监局对云泰公司依法实 6 施行政处罚。

(3)云泰公司负责人邹松权作为单位法人代表,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未有效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未能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此起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建议县安监局对邹松权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4)云泰公司下垟萤石矿上岗山矿区承包人(采矿车间主任)曾朝忠在事故发生后欲获取保险理赔,向法定代表人邹松权谎报事故地点。公司法人邹松权接到报告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曾朝忠汇报的内容向相关部门汇报,不存在故意谎报的情节。曾朝忠在事故发生后向法人代表邹松权谎报事故地点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建议县安监局对曾朝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

(5)云泰公司下垟萤石矿上岗山矿区承包人(矿区车间主任)曾朝忠,对片帮管理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消除隐患,对此起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建议由云泰公司依照公司内部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处理结果书面报县安监局。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云泰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针对该起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深刻反思,要全面依法履行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员工自保互保能力和危险因素辨识能力,加强井下作业环境地质构造的检查和管理,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置明显 7 的安全警示标志,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消除,对存在的违章作业现象及时有效予以制止,组织矿山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排除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要及时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处理建议,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云和县安监局及主管部门。

(2)县国土资源局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开展警示教育,重点分析事故经过和原因,并对责任人员进行通报。做到人人受警示,人人受教育。要求在全县范围内主管的行业安全生产作业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书面报告云和县安委办。

(3)县安监局要严格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经许可的安全设施设计组织施工,规范巷道开拓,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组织全县矿山召开“5·17”冒顶片帮事故警示教育大会,加强对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使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增强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全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浮云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的责任,深刻汲取此次事故的教训,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附件:1.云和县云泰矿业有限公司“5.17”冒顶片帮事故调

查组签名表

云和县云泰矿业有限公司“5.17”冒顶片帮事故调查组

煤矿事故反思 篇5

通风队队长——XXX

XX事故的发生,既给公司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猛于虎,安全重于天。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稍一疏忽就会付出无可救药的代价。面对事故残酷的教训,作为通风队队长不得不引我去反思:是现阶段我们的安全工作出现了纰漏?还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滋生冒险蛮干,侥幸心理,思想麻痹的作业的后果?还是现场管理有漏洞,监管不到位……我想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然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痛定思痛,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我的工作特点,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加强自身及员工素质教育,提高我们每名职工的安全认知能力。煤矿安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可以说都是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其实更是我们对规律、人力缺憾的总结、浓缩。通过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彻底解决人的思想、行为、习惯等问题。知道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做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认识上下功夫,充分调动人积极性。只有境界提高了安全工作才会被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二是提高超前防范的安全意识,要做好隐患的排查工作。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要防患于未然,能“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变被动为主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查出现场设备安全隐患,不能切实地解决安全运行中的困难。存在侥幸和“等等看”的的错误思想认识。所以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慎之又慎,查找深层次的问题,对异常信号的原因进行深查细究,彻底消除隐患。因此对一些隐患,尤其是细微隐患,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在事态恶化前提前做好整改,真正将所有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加强现场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通风设施在煤矿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装置的小小故障,一个人的不经意失职,很有可能造成几人甚至是几十人生命的瞬间消失。因此,狠抓现场安全管理,抓责任落实,规范班、组干部员工井下安全行为,狠抓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规格、质量按标准化施工。坚持做到跟班到现场,现场及时解决和排查制约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对主要地区的安全工作蹲点死守严格把关,为安全生产铸就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煤矿安全事故反思 篇6

这起事故中涉及到的人员,一个共性是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事故的发生也许是因为一时疏忽、只是一不留神,然而,就是这么一次小小的疏忽,给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工作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2、充分发挥救护队员岗位作用,加大力度自身做起,针对不同工作,进行分析落实,对各种工作要措施落实到位,安全带头,严防死守,提高警惕,各项工作细微做起,绝不马虎。带头提高队员以对各种工作的操作技能。

3、日常工作中要要求队员深思远虑,安全眼光要看远,看一米的安全距离,最少要看到十米远安全距离,首先头脑中始终要安全先行,进一步考虑,更要知道工作危险隐患是否存在的现象。其次,要提醒他人全面增强联保互保意识。在工作中四不伤害牢记心。干什么事都要想一想,动一动身手,自己身处是否站在十米内的安全位置,在联想联想这样动一下,沿途内会不会他人是否安全,所以想一米,在不多想也要想一想一千米内情况。总之,吃馒头要心中有数,干工作要安全在先。

4、班前会中主要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安全工作的重点,真正做“干什么、用什么,拿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缺什么、要什么”,确保工作安全要灵活多样。培养队员团队精神,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案例分析要紧贴实际。要针对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关键问题,组织队员进行现场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队员识别、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能力。防止出现类似事故发生重演。

总之,安全为天,真正把这次血淋淋事故教训触及每个人的思想深处,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职工从行为动态上做到安全规范标准达标,不违章操作,才能使每个人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推动安全生产。让我们在任何工作中把这安全弦时刻上紧。

叶玉坚

软岩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与防治 篇7

1 松软岩的基本特征

软岩是指强度低、孔隙率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易膨胀黏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 具有以下特点:

(1) 松散破碎, 强度低, 稳定性差。

一般松软岩多为单向抗压强度小于20 MPa的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等, 强度低, 极不稳定。

(2) 含水率大, 强度低。

岩石的含水率是影响松软岩岩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一般为酸性较强的水, 对岩石具有腐蚀和软化作用, 使岩层胶结性差, 孔隙率提高, 强度降低。

(3) 易吸水崩解膨胀。

软岩中含有黏土矿物, 这些岩石易吸水膨胀, 造成巷道底鼓。

(4) 围岩变形大, 具有流变性。

松软岩在静压巷道中, 总变形量超过500 mm的比较多, 并且变形时间长, 一般都在3个月以上, 甚至半年后仍有缓慢增长趋势。松软岩都具有流变性, 即塑性流变。产生流变的主要原因是围岩受力超过围岩强度, 产生流变, 导致围岩破坏。

2 松软岩巷道矿压显现的主要特点

(1) 围岩的自稳时间短、来压快。自稳时间仅为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 巷道来压快, 要立即支护或超前支护方能确保巷道围岩不致冒落。

(2) 围岩四周来压底鼓明显。

(3) 围岩变形趋于稳定的时间长, 松动范围大。

(4) 围岩初始变形速度大, 然后逐渐减小, 并趋于基本稳定。

(5) 围岩遇水膨胀, 变形加剧, 时间延长。

3 软岩巷道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软岩巷道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支护设计不合理, 支护体被强大的矿压压坏。

(1) 单独提高支护刚度。

巷道支护体系迅速遭到破坏, 常常造成前掘后翻的局面。由此而不断提高支护刚度, 增加支护成本, 但取得的效果微不足道。如平煤朝川矿二井, 巷道支护采用36 kg/m的U型钢, 支护棚距0.5 m, 成本高达1.2万元/m, 仍出现U型钢压扁、裂开等破坏现象, 需反复翻修。因此, 单独提高支护刚度, 以刚克刚的方法不可取。

(2) 采用单一支护方式。

软岩强度低, 自稳性差, 易受环境效应、结构效应、空间效应以及时间效应等影响, 围岩性质不确定。软岩巷道支护是支护结构和围岩结构相互调节、相互控制的过程, 其变形破坏不仅是岩体材料的破坏, 而且主要是整体结构的变形、失稳和破坏。因此, 单一支护形式如木支架、金属支架、U型钢支架、锚喷支护、料石碹等支护形式, 都不能有效地满足软岩巷道支护的特殊要求。

(3) 采取一次成巷施工法。

巷道施工时期, 恰是软岩变形最为剧烈的时期, 变形量大, 变形地压大而支护强度低。如果采用短掘短砌、立即支护或一次成巷的方法, 围岩对支护体破坏最为剧烈。只有采用二次支护及联合支护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预防冒顶事故的对策

(1) 加固围岩, 提高围岩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值。

按照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规定, 软质岩的中软岩Rc=30~15 MPa, 浸水后用指甲可刻划出印痕;软岩Rc=15~5 MPa, 浸水后用手可以掰开;极软岩Rc<5 MPa, 浸水后可捏成团。因此, 采用全长锚固的锚杆将破碎围岩锚固起来, 恢复和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 形成具有较高承载能力和可缩性的锚固层, 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阻止围岩的塑性流动, 保证巷道的稳定。

(2) 改变工作面端头形状, 及时采用泥浆封闭。

常规的工作面平面交接, 受端头效应影响, 工作面岩体经常鼓出。实践证明, 在角点处往往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因此, 将工作面形状改为抛物线形可以改变应力集中现象。同时, 及时用水泥浆封闭是克服软岩环境效应的有效措施, 对节理、层理发育的软岩可充填微小裂隙, 以改善围岩性质, 提高围岩表面强度。

(3) 改变围岩应力分布。

采用爆破、锚杆或管缝式锚杆, 可以改径向应力为环向应力, 从而减小支护承载力。

(4) 改变围岩性质, 提高围岩自稳性。

在碹体或弧板壁后, 把石灰、粉煤灰、炉渣灰 (三灰) 用塑料袋包装后充填, 既可保证碹体受力均匀, 又可防止湿空气侵袭围岩, 起到让压卸载、置换围岩纳蒙胶石等综合效果, 极大地改善支护状态。

(5) 提高护表力, 增强围岩表面强度。

支护的关键在于保持围岩的完整性, 及时采取提高围岩表面强度的方法, 增加支护体系的护表能力, 如速喷水泥浆、铺设菱形金属网等都能增加巷道的稳定时间。

(6) 应力释放法。

在强膨胀、剧膨胀以及高地应力软岩巷道, 当各种保护方法不能奏效时, 采用应力充分释放的方法效果比较明显, 如开卸压槽法。

(7) 加强矿井水治理。

治顶先治帮, 治帮先治底, 治底先治水, 对水的合理治理是保证软岩稳定的基础。采取疏、导、排、堵、截等综合措施, 做到有水必治, 无水必防, 用水必管, 积水必排, 才能有效地改善矿井环境, 减少水对围岩的侵蚀。

(8) 加强巷道底板管理。

设计时应考虑底板的支护, 底角采用锚杆加固时应带一定的插角;或采用底板注浆, 以加固底板, 防止水对底板的软化;或采用圆形断面、全封闭支护等方法。

(9) 加强巷道布置的设计。

巷道位置最好选在工程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少的地段, 并注意避开空间效应;巷道轴线方向和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软岩矿井禁止双巷掘进, 平行巷道纯岩柱不小于40 m, 在垂直布置上要避免上下巷重叠, 垂直岩柱不小于25 m。

(10) 长期监控监测指导施工。

围岩变形是围岩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体现。它不仅直接反映了地压规律, 而且也是分析判断围岩稳定程度的可靠依据。因此, 进行现场变形量测, 掌握围岩变形活动状态和时间效应,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支护结构和参数, 妥善安排掘进和支护工艺过程, 可以确保支护体系、支护特征曲线和围岩变形活动状态相适应、相匹配。坚持长期监控, 对于及时了解围岩稳定信息及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1) 软岩巷道支护着眼点应放在充分发挥和利用其自承能力上。

冒顶事故反思 篇8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冒顶;防治措施

0.引言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顶板死亡事故的20%左右,在煤矿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搞好冒顶事故预防,对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1.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

1.1制度不够完善

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造成危巖突然坠落产生伤亡事故。

1.2支架安装不合理

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

1.3缺乏支护设备

掘进工作面迎头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危岩突然坠落造成伤亡事故。

1.4地质的变化

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情况时,未控制爆破作业,未及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导致冒顶。

1.5因爆破不合理而崩倒支架

炮眼布置、装药量及爆破顺序不合理,迎头支架稳定性差,发生放炮崩歪,崩倒支架导致冒顶事故。

2.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2.1严格执行工作制度

掘进施工前,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敲击时,要有专人监护,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用手镐或钢钎由轻而重地敲击顶板和两帮,如果有空声或嗡嗡声,要马上用长柄工具把悬空的石块、煤块撬下来。敲的时候,如果发出清脆的声音,还要继续用手指紧贴顶板或两帮再用镐轻轻敲,如果手指感到有震动,说明顶板或两帮石块已经脱离了整体或破裂,有冒落的危险,就应立即将其撬下来,如撬不下来,必须采取临时支撑措施。如果声音清脆又没有震动,说明顶板坚实。

2.2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巷道支护

采用架棚支护方式的巷道,必须使用拉杆或撑木,把棚子连成一个整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时,应缩小棚距。拱形棚子卡缆必须使用设计规定的配套卡缆,其扭紧力矩不少于作业规程的规定,施工地点要配备有扭矩指示器的扳手,班长要做到每班检查一次。支架与顶帮之间空隙要按作业规程要求背实、刹紧,不得空帮、空顶、空肩窝。锚杆、锚喷巷道,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失效锚杆要及时补打,锚杆的初锚力和锚固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每班都必须现场检测,并做好记录。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监测抽查工作,以便对支护设计和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及时发现巷道支护的不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改进和加强锚杆支护,确保安全生产。单孔长距离掘进,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巷道支护情况,发现隐患应撤出人员,及时加固修复后再掘进。

2.3严禁空顶作业

凡没有使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工作面应一律停止作业。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放炮后前探梁必须及时移到迎头,然后将前探梁背实,使工人在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4遇地质条件变化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当地质条件及围岩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支护形式时,必须先补报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审批后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支护方式。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其它地质条件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冒顶。一般在距断层5m时要加密支架,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断层带特别破碎时采取撞楔法通过。有条件时,采用注浆固结或用压注树脂法固化破碎围岩。

2.5防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

严格按作业规程中爆破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钻眼、装药和放炮。要合理布置炮眼,特别是掏槽眼的位置及角度要合适,装药量要合理。临近或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应暂停放炮,采用风镐、手镐掘进,防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崩歪、崩倒支架后,要及时扶正修复,修复工作必须从外向里逐架进行。

3.结束语

安全事故反思总结 篇9

结合近期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每一起事故的发生,也督促我们反思在工作中安全管理、车辆管理、制度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为此,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查找不足,确保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连续出现安全事故是否可以避免?事故发生后,我们应该怎么想?出了事故我们应该如何及时应对?从发生的这些事故我们可以看出,事故之所以发生,它与违章驾驶、责任不到位、驾驶员安全意识不高、行车管理有漏洞,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到位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汲取事故教训,把心里的压力转变成我们工作执行的压力,将压力有效地传递下去。

首先要将“安全第一”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唤起我们每名职工“违章就是事故”的意识,做到工作、谨慎,时刻如履薄冰。还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职工的思想中,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

二是要提高我们每名职工的安全认知能力。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慎之又慎,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去解决问题。

四是要重点部位重点抓。车间、班组、各职场都有不同的重点,自己分管范围的重点自己最有数,这就要求对各自的管理重点首先自己要重视起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保证重点部位管控到位。

透水事故反思总结 篇10

反 思 及 总 结

矿 长:x x 2013年11月22日

正升煤业“9.28”透水事故和朝阳煤业10.19重大未遂水害事故的反思及总结

为什么时时学习矿难教训,时时紧抓煤矿安全,矿难事故还是频频发生?“愚者以鲜血吸取教训,智者以教训防止流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提高安全意识,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来做一个智者呢?为什么总要等事故发生后才后悔莫及?

冒顶事故反思 篇11

1 事故的征兆与主要机理

煤壁压酥及片帮 (有时可达0.5~1m以上) , 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 一般顶板下沉速度在0.1~0.5mm/h, 顶板来压时可达到7~10m m/h, 瞬时速度1.5~2.0m m/m in。顶板出现台阶下沉, 金属液压支柱出现明显下缩并发出响声;支架安全阀开启, 支柱的载荷急剧增大, 有时能听到顶板深处断裂声, 煤壁侧顶板掉碴、断裂, 摩擦支柱“放炮”, 信号柱折断发生劈裂声等。

压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机理: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 由于老顶断裂, 顶板急剧下沉;特别是顶板出现台阶下沉时, 如果工作面支架的强度不足, 就会发生压垮型冒顶事故。

2 原因分析

2.1 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柱载荷过大

这是坚硬顶板工作面易发生压垮型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 当工作面推进到老顶断裂线附近时, 如果工作面支护系统的支撑力, 不足以支撑老顶的附加载荷与直接顶的重量时, 支柱就超载被折损, 从而压垮工作面, 造成冒顶事故的发生;其中多数发生在木支架工作面或支护强度达不到要求的工作面。

2.2 支柱初撑力不足或有较大悬顶

这是坚硬顶板工作面易发生压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增阻式支柱由于受压缩后工作阻力才能增加, 因此, 当支柱初撑力不足或初撑力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时, 顶板就会沿煤壁断裂呈台阶下沉;如支架工作阻力不足、支护强度低, 就会引起压垮型冒顶事故;或当台阶下沉又有较大悬顶时不及时处理悬顶而照常回柱, 也会造成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

2.3 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或离层后与上覆坚硬岩层冒落不同步

这是坚硬顶板工作面易发生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重要原因。当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 随着工作面推进, 老顶岩梁跨度越来越大, 以致逐渐弯曲下沉, 最后当断裂不能形成铰接时, 垮落岩块突然向下运动, 对采场形成冲击, 强迫直接顶从煤壁处下切, 使靠近煤壁处的支柱折断, 造成冒顶事故。或当直接顶离层后, 上覆坚硬岩层与直接顶冒落不同步, 以致坚硬岩层冒落时冲砸直接顶从煤壁处下切, 造成型冒顶事故。

3 防治对策

3.1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是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前提

坚持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及时监测支柱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支柱下缩量及其变化情况等, 掌握老顶活动规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 适当加大工作面支护强度。

初压期间加强工作面初压预报。每班安排一名顶板观测员用动态仪进行现场观测, 并对支柱初撑力和末排工作阻力进行监测, 填写初压预报通知单, 下达区队、安监处、调度室及有关领导。现场有技术、安监、调度专业人员分三班盯现场, 负责初压措施的落实, 在顶板下沉速度大于15mm/min时, 及时发出撤人预报。

3.2 合理支护参数与支护强度是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关键

要根据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大小, 加大工作面支护强度及密度, 沿煤壁增设贴帮柱, 沿放顶线支设丛柱或密集支柱, 或配合木垛强化支护, 以提高采场总支撑能力;要减小每次放顶步距, 以一排支柱的步距为宜, 最多不超过两排支柱;适当加大控顶距 (一般最大控顶到6~7排) , 以提高采场总支撑能力及有效支护空间。在条件适应的工作面, 尽可能采用切顶墩柱;综采工作面以采用垛式液压支架为宜。

某煤矿已回采工作面, 顶板为厚度16.6m的坚硬中砂岩, 属典型的坚硬顶板工作面, 在进行工作面支护设计时, 先由“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该工作面咨询资料提供的支护密度为1.19棵/m2, 排距1m, 柱距0.72m, 结合开采的实际情况, 为增大安全系数, 保证支护强度, 维护好顶板, 确定支柱柱距为0.65m, 排距1.0m, 基本支柱的实际支护密度为1.41棵/m2, 其支护强度大于咨询结果, 通过回采, 工作面没有因支护强度而出现压垮型冒顶的迹象, 实践证明所选的支护参数是安全可靠的。加强采煤工作面两个质量 (支柱维修质量和支架支设质量) 、三个环节 (泵站压力达到18MPa.;新支设的支柱必须进行二次注液, 达到初撑力;支柱必须穿铁鞋) 的管理;支柱必须穿φ300mm的铁鞋, 穿鞋后仍钻底时, 穿φ400mm的大铁鞋, 以确保工作面支柱的初撑力不低于90K1V, 同时要抓好泵站压力和管路系统的完好, 保证泵压不低于18MPa, 为支柱初撑力提供重要保证。同时靠放顶线排支柱支设一排趄柱, 每5m支设一组“丛柱”, 从而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支护强度。

3.3 人工强制放顶、高压注水软化顶板技术是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保障

及时采用人工强制放顶, 积极推广高压注水软化顶板技术, 缩小初次垮落和周期垮落步距, 降低来压强度。加强面后悬顶管理, 及时进行人工强制放顶, 放顶采用岩石电钻打眼, 眼深3m, 眼距2.0m, 与顶板夹角55~70°。每孔装药量为1.5kg, 第一次放顶平行工作面打眼, 以后垂直工作面打眼。放顶步距为5m, 先在切眼放一次, 目的是首先切断采空区顶板与原顶板的联系, 充分利用顶板下沉产生的张力, 提高放顶效果, 同时由于放顶, 利用岩石的膨胀, 减小顶板的运动空间, 降低来压强度, 减少来压冲击。高压注水软化顶板就是通过向顶板注压力水, 一方面起软化作用, 促使坚硬顶板改变力学性质, 另一方面对顶板有压裂作用, 能使坚硬顶板变为易垮落顶板。

3.4 控顶区顶板控制是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补充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关于顶板管理的规定, 要求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控制, 不出现台阶下沉。如出现台阶下沉无论有无悬顶, 均应适当加大控顶距, 待煤壁侧至少有两排支柱安全空间后才能回柱放顶;如出现较大悬顶, 又呈现台阶下沉时, 必须进行人工强制放顶或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如套支3.2m长钢梁、加密丛柱等措施;及时对控顶区的顶板进行超前控制, 对变形支柱及时整改, 确保迎山力和初撑力时时合格。

4 结论

坚硬顶板工作面回采管理难度大, 要实现安全生产, 必须充分考虑坚硬顶板的特点, 从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正常科学监测、支护参数和支护强度的合理选取、人工强制放顶、控顶区顶板控制等几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才能有效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

摘要:压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柱载荷过大, 支柱初撑力不足或有较大悬顶, 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或离层后与上覆坚硬岩层冒落不同步。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是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前提, 合理支护参数与支护强度是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关键, 人工强制放顶、高压注水软化顶板技术是防止压垮型冒顶的保障, 控顶区顶板控制是防止压垮型冒顶事故的补充。

安全事故反思 篇12

崔立新

惊闻xx同志在电梯中所遇的不幸事件,我一方面为XX同志及其家庭感到悲伤,另一方面通过此事我又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全无小事”的教训。

作为从事电力事业的工人,我们的工作对于城市生活以及工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敬职敬责,而这种责任不仅指我们在工作中细心耐心谨慎,也指我们要十分熟悉电力运行的规律、对于安全生产时刻保持警惕性、认真对待每一次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在这个充满危险的行业中安全完成工作任务。

针对此次事故案例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人反思总结,一方面旨在杜绝各类的违章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企业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保障和安全供电的目标而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总结、不断奋斗。

通过个人认真反思,我主要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安全工作规程熟记于心、安全规章制度贯彻于行

在日常工作中,我应该认识到每日的工作不是一个事项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去留心。因此,这就需要我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严格要求自己,在一列的工作中时刻要求自己绝不违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每次操作、严把安全。

当进入岗位时,不管任何作业,都要对各类安全用具仔细检查;在检查作业时要穿好防护服、戴好安全帽等衣服;夜间作业一定要戴好照明工具,注意避让设备。总之,一旦开始工作就要保持警醒的态度,从进入库房开始就谨慎认证对待每一个环节,杜绝任何违章违纪行为。这不仅是对工作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

二、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反复进行业务学习,将各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牢记在心中。此外,遇到问题也要及时提出,和同事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提高自身水平。然而仅有知识也是不够的,我也应该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并明确之际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术标准,对于生疏的地方要反复练习、加强学习并和同事认真交流,最终达到在实际工作中不出任何问题以及杜绝各项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三、对事故案例深刻学习并吸取教训

事故既已发生,我们全体职工更应该自主对各项事故案例重新进行系统的学习,吸取血与泪的沉痛教训。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要做到自控、他控、互控,防微杜渐;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在工作中不马虎不敷衍不侥幸,认真负责完成每天的工作,尤其不能疲劳作业,蛮干、瞎干;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闲谈听从指挥,各尽职守。

电力安全事故反思 篇13

一、贯彻落实安全工作规程,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章制度作业

严格要求自己,端正思想态度,从事牵引变电工作应严格按“牵引变电所安全工作规程”执行值班、巡视、倒闸、检修、试验等工作,从事接触网工作应严格按“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做好巡视、倒闸、测量、检修等工作,时刻要求自己做到绝不违规、严把安全。把安全工作规程落到实处,结合实际情况严格要求,时刻铭记“安全是天,安全是命,安全就是一切”。作业时与设备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远离高压带电设备,按规定进行验电接地、办理安全措施及防护,监护人对操作人加强监护,办理互控。

任何作业,作业前、作业中均要对各类安全用具进行检查,确认合格无缺陷后方准使用。从事接触网巡视及检修作业还要穿防护服,穿好绝缘鞋,戴好安全帽,携带望远镜和通讯工具,夜间巡视、作业要有照明用具,注意避让列车。检修作业前做好安全预想会,作业中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杜绝任何违章违纪行为,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提出,经过认真的分析,确认正确无误,方准作业。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传递用具不得抛掷。

二、加强业务学习,实作演练,提高技术水平,认真对待,绝不敷衍

按照月度培训计划及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全体员工加强业务学习,实作演练,学习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各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并牢记在心,遇到问题及时提出,互相交流,解决问题,要求每一个员工能熟练的将每一项正在进行的实作做好并能明确该项实作演练的注意事项及技术标准。对技术生疏及不足的地方要反复练习,加强学习、认真交流,争取在实际工作中不出现任何问题,杜绝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事故案例学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上一篇:大学新生党校学习心得下一篇:本职岗位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