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品味年文化

2024-07-11

读古诗品味年文化(共4篇)

读古诗品味年文化 篇1

读古诗品味年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众多节日中最绚丽多彩的节日,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的承传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春节文化。古今诗人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美妙的吟咏春节的诗句。北宋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

清代蔡云的“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描写的是腊月廿三“过小年”扫尘的情景。晚清罗照隐的“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展示的是农村祭祀风俗。唐代诗人来鹄的“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描写了春节庭前放爆竹的场面。古诗“竹器蒸笼热气高,儿童呼母要年糕;方块拿去待宾客,尖角留来哄儿曹”,渲染了农村过年蒸年糕的欢乐气氛。清代筱廷的“一餐年饭送残年,腊味鲜肴杂几筵;欢喜连天堂屋内,一家大小合团圆”,分明是一幅合家欢聚吃夜饭的风俗画。明代叶颢的《春节》诗“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实现了春节喜饮屠苏酒的风俗。明代文徽明的《拜年》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之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则是当时拜年送“贺年卡”的情形。清《压岁钱》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再现了孩子们拿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

春节,人们最看重的是合家团圆、除夕守岁。难怪诗人吟咏的春节诗中,不少是对除夕守岁有感而发的.。南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恃晓光摧”。诗人与妻子一起守岁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唐代杜甫有“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之吟唱。孟浩然在《岁除夜有怀》诗中有“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之感受。唐代史青的《除夕》诗:“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道出了除夕守岁,送旧迎新,既怀着留恋,更充满期待和希望的心境。宋代苏轼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天哗”,再现了当时的守岁场面。除夕守岁,合家团聚之时,最能撩拨人们的思乡之情。唐代白居易的《客中守岁》诗:“守岁樽天酒,思乡泪满巾”,就流露了思乡的伤感。清代蒋士铨的“爆竹声中岁两更,怀乡思母岂无情”充满了远方游子的思愁。

春节,在古代一些名人志士心中别有一番情调。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囚于狱中的那年除夕之夜,写了一首《除夕》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抒发了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被流放期间写下了《壬寅除夕书怀》诗:“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来胜如争奋,晚节冰河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作者忧国忧民之心不言而喻。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吟咏的春节诗,富有时代色彩。陈毅元帅的“点点花灯当户照,齐战胜利在今年”;林伯渠的春节观花诗“万街相约春花市,却依骑楼似画廊。束立盆裁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而毛爷爷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更是独领风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民群众正过一个“人逢盛世,景遇丰年;合家欢乐,满屋生辉”的祥和、安宁的春节。

多读古诗古文 丰富文化底蕴 篇2

关键词:古诗;古文;丰富;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古诗文体现了中国古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最经典的素材,学习古诗文是学生提高文化修养的需要,更是传承古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量大面广,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是考什么教什么,急功近利,取法乎中,打个比方,这就如同我们站在大地上,表面上看承受重量的是双脚那一块,但事实上负载你的却是周围的大地,但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呢?我认为多读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及名家名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学期我在一年级两个班开展古诗文课前诵读分析活动。这次活动的宗旨是:(1)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更多地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作家,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2)在诵读与分析中使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3)适当地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这次活动遵循一个由基础到能力,由普及到提高的原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的所知,也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从这学期学生所讲的内容中撷取几个例子:

(1)袁枚的《善学者犹如海》中写到:“学者之病,最忌自高自狭,自高者,如峭壁,时雨过之,须臾溜散,不能分润;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善学者,其如海乎,旱九年而不枯,受八洲而不满,无他,善为之而已矣!” (译文:做学问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高自大和见识浅薄。自高者如峭璧,时雨过之,雨水从峭壁表面流散,不能浸透滋润到内里;自狭者像大腹小口的陶器盛水一样,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善学的人,像大海一样,遭受多年干旱也不枯竭,吸纳整个大地的流水也不满足,没有其他奥秘,只因为他们善于广泛深入地学习罢了)。比喻贴切,说理透辟,容易被人接受。使学生明白了一个为学的道理:虚心好学,有思想,有见地,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同时还了解了袁枚及他的《随园诗话》。

(2)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乱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另外整句的运用,语言的凝练,也是我们写作中要学的好方法。

(3)狄仁杰与娄师德。“狄与娄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如(了解)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为尝有矜色”(译文: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得到重用,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确实,不仅是当时的狄仁杰为此而感慨万分,就是今天的人们也会由衷地赞赏娄师德的宽厚与大度,并为此肃然起敬。了解“为人宽厚,善待别人”的好处。

(4)《晏子春秋》中的《烛邹主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矣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王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主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译文: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饲养鸟,但他却把鸟饲养死了。景公生气了,下诏令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一一数说,再按罪杀他。”景公说:“行。”因此召来烛邹在景公面前数说他的罪状,说:“烛邹!你为君王饲养鸟,而把鸟都饲养死了,是第一条罪状;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鸟的原因而杀人,是第二条罪状;使诸侯听说,认为我们的国君重鸟轻人,是第三条罪状。”数说完烛邹之罪,请求景公杀了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听从先生的教诲。”)善于进谏是晏子的一大特点,语言的艺术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以上是古文的几个例子。实际上古诗,学生更喜欢诵读,读来朗朗上口,意蕴含蓄,颇有品读的韵味。杜牧的一首《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古抒情诗,择取历史上有趣味、有风韵的典故,运用艺术手法,对所描述的对象加以渲染点缀,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一二句写得深情关注,三四两句倒有些诙谐,似在贬低周瑜,说他不过是侥幸取胜而已。其实不然,诗人在此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倘若无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人物,也同样无能为力。诗人是在婉转曲折地借咏怀古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

杜秋娘的一首《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乐府曲子,全诗多用重复字,形成排比的效果,回环婉转,自然通畅,很有感染力。要人们不用怜惜金缕衣,因它终会破旧。应该珍惜那大有作为的青少年时代。但诗中有及时行乐的思想,可见,对于古诗的借鉴,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另外还有陶潜的《归田园居》、李白的《行路难》、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乌夜啼》等名家名篇。

通过许多古诗文的诵读和分析,不但达到了我们上面所说的目的,更激发了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就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中潜移默化,慢慢提高的。

需要强调的是,每介绍一首诗或一篇文章,教师应适当的点拨补充,认识各个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古诗文对现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应补充介绍一些古文化、古汉语常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读古诗文了。

鉴赏古诗需要重视品味虚词 篇3

大家都知道,鉴赏古诗要重视品味字词,特别是要注重品味其中的诗眼,鉴赏古诗要重视品味虚词。但不少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诗眼只能是实词,从而忽视对虚词的品味。

应该说,古诗中的诗眼的确主要是实词,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虚词就不能成为诗眼,虚词用得好,同样可以产生超强的表现力,同样可以令读者久久回味。

比如杜甫的《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通过虚词“自”以及“空”的运用,渲染涂抹出情感层次,将自然美景同失落怅惘的情感对立起来,抒情效果极为突出。与台阶相映的草再碧也没有人欣赏,隔着树叶传过来的黄鹂的叫声再动听也没有人听。这不仅写出了诸葛亮死后的寂寞,表现了杜甫对一代伟人死后寂寥的不平,而且也间接地写出了杜甫自己当时的失落惆怅之感,他是由诸葛亮的身世想到自身的境遇,从而产生共鸣。再如他的《滕王亭子》中的“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一句,前句写墙外,后句写阁中,墙外景色依旧,还是当初的“竹色”;而阁中却不见当年的热闹,只有阵阵松声自响。经过两个虚词“犹”、“自”的点染,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流溢而出。

刘禹锡也是运用虚词的高手。比如其《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中的“还”这个虚词就很有味道。其实,潮水还是当年的潮水,它的涨落来去还是一如既往,“寂寞”的只是周围的环境。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人声,没有了车马。现在“夜深还过女墙来”是与当年曾过女墙来相对的.。当年的明月深夜照过女墙来看到的是繁华的都城,是夜深仍如同白昼的热闹;而今却只有荡来荡去的潮水,潮水的荡漾声更显得整座石头城的寂寞冷清,繁华不再。《蜀相》、《石头城》都已入选中学教材,可见虚词作为诗眼即使在中学教材中也并不少见。因此,我们鉴赏古诗时要高度重视品味虚词。

最近几年的高考也开始注重考查对虚词的鉴赏了。如的江苏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辅导《鉴赏古诗要重视品味虚词》。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即妻子生日。

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此题的第二问就是考查虚词的鉴赏,这个“又”字就是一个诗眼。它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虚词,表意却十分丰富。它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除了“去岁”,在这之前的无数的“今辰”,他都只能在“天涯”、“相望”,饱含了无限的苦愁与无奈。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借此虚词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在这之前的,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其实质也是考查虚词的鉴赏,只不过,此题是以考细节的形式出现的,多数考生没意识到这一点。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写成封好之际,似乎已经说完;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这“临发又开封”,与其说是为了补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这一细节很好地显示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试题问的是细节,实际上是考“又”字的表达效果。

用心品味生活——读《葡萄》 篇4

葡萄的滋味像生活。不是一颗,而是一大串,其中的一颗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

《葡萄》一文讲述了一个吃葡萄的小故事。张三和李四因吃葡萄的方式不同,而吃出了不同的滋味。张三爱拣最大的吃,结果他越吃越酸;李四拣最小的吃,在张三眼里这是不懂得享受生活,可李四却越吃越甜。葡萄的味道是怎样?尝试过的人心里应该有个底。可为啥有的人吃出了酸,有的人吃出了甜呢?是否真如李四说的“这叫个性”?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带有两面性的,处理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会有异。就拿交朋友来说,现在有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缺少朋友”,说别的朋友不理他(她),显得很孤单。其实仔细想一下结果就明朗了,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你没有向别人表达清楚你自己,所以别人不理解你;还有一个是从没懂得如何真正拥有朋友,也不把朋友当做一回事来认真看待,朋友是双方的是需要相互间用心去浇灌去呵护,需要平等相待。这才是友谊的基础和起点。如果你老是把交朋友看成是带有功利性的,那么你就真的会远离友谊。朋友是我们生活的.左右手,在互相竞争的同时还要给予温暖的关心。

葡萄的滋味像人生,葡萄的滋味有很多种,人生的道路也有很多条。第一次吃葡萄,总是父母把苦涩的皮剥去,把香甜的果肉送入我们口中。小时候总是父母搀扶着我们,向剥葡萄皮一般为我们铺平生活的道路。我们会不断学习,学会“吃葡萄”的方法。

上一篇:最新小学生期末竞选十佳少年演讲稿下一篇:大药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