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饮水汇报(共7篇)
县农村饮水汇报 篇1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汇报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坚持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和打赢整县脱贫攻坚战的头等大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全力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扎实开展饮水安全问题冲刺清零,全县农村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大幅提升,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要求。
一、基本情况
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以来,我县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和质量标准,累计投入资金00亿元,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0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00处、巩固提升工程00处,铺设管道00万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了所有乡镇,累计解决了00个乡镇00个行政村00万人(其中贫困户00万户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和不稳定问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和保障率分别达到100%和95%,为全县整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通知》,从目标任务、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运行管护、水质保障、工作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建设内容、完成时限、责任人员。深入开展“农村安全饮水百日大会战”,建立了“县负总责、部门推动、乡镇包干”的工作机制,统筹实施安全饮水主体工程和入户工程,同步开展水厂建设、主管网铺设、入户管网施工,对供水不稳定的村户,逐村逐户建立需求台账,列出问题清单,实行挂牌销号,确保了工程按期建成通水。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严格对照《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按照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立足xx南部水资源丰富、北部干旱的实际,采取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就近解决相结合的办法,在南部山区重点规划建设单村自引工程,在北部山区规划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在个别地形复杂、不具备管网铺设条件的村户规划建设水窖,并对群众已饮用的山泉水进行维修改造,形成了水窖、小电井、山泉水与工程供水互为补充的供水网络,既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又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有效提升了全县安全饮水保障水平。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扎实冲刺清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行动推进会议精神,积极克服财政困难,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共投入资金00万元,其中:市级项目资金00万元、县级财政整合涉农资金00万元,新建安全巩固提升改造工程00处,维修改造水源00处,实施管网延伸工程00处、抗旱应急供水水源水毁重建工程00处,改造冬季冻管00公里,更换智能水表00万户,有效解决了供水保障程度不高、冬季冻管、水窖水水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政策和群众能力允许范围内,鼓励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真正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了阳光工程。
四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坚持建管并重,在工程开工的同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提前做好运行管理功课,熟悉管网与设施的布局配置,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不合理或设计缺陷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同时,对施工质量跟踪进行监督,发现管槽开挖深度不够或管道连接不紧密等质量问题,现场进行返工纠正,有效杜绝了施工质量隐患,实现建设管理无缝对接。强化督查问责,坚持“一周一报告、半月一通报”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相关部门和乡镇,及时进行督查约谈,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五是加强运行管护,保证供水质量。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健全完善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制度10项,建立了以量计征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供水水费收缴机制,向社会公开招聘水管员00名,有效保证了工程持续稳定运行。加强水源地建设保护,划定了重点水源保护区,在10个“千吨万人”规模以上水厂安装过滤、消毒设备,加强集中供水、单村供水、小电井供水、水窖供水和山泉水供水水质日常监管,定期开展水质检测,确保了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全覆盖。
三、问题建议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供水设施维护成本高。2016年以前农村安全饮水管道为pvc管,抗老化、抗腐蚀性较差,容易出现破损,影响了供水稳定性。建议省上持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入,逐步对2016年以前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供水质量。二是管护队伍亟待加强。全县00个基层供水站仅有管理人员00名,运行管护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稳定运行。三是全县水利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我县水资源丰富,xx河平均年径流量达到00亿立方米,但xx等区域约有14万多亩耕地,因灌溉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土地粗放经营,甚至个别土地撂荒,影响了农户增收。建议省上加大对我县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倾斜项目资金,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渭河及其支流沿线干旱山区灌溉设施,有效提升耕地收益,助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xx县将以这次督查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特别是周省长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靠实工作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稳定。一是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冲刺清零。深入开展农村安全饮水隐患排查摸底,针对冬季冻管、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发现一处解决一处,确保不留隐患。二是加强水质检测。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定期检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对检测不达标的水质及时解决,确保水质检测全覆盖,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工程水质安全。三是强化运行管护。进一步完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通过统筹县级财政预算和水费提留的方式,建立县级维修养护基金,落实村级管护责任和管理人员,确保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稳定运
行。
县农村饮水汇报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样来源
按照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 在枯水期和未水期采集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测。
1.2 水样采集
保存及检验方法, 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2]。
1.3 检验项目
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毒理学指标包括砷、镉、铬、铅、汞、硝酸盐氮、氟化物。感官性状包括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一般化学指标包括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耗氧量、氯化物、硫酸盐、铁、锰。
1.4 水质评价标准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隆林县2009-2013年农村饮用水共检测810份, 合格水样537份, 合格率为66.30%, 各年度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98, P<0.001) , 见表1。
2.2 不同年度各项指标合格率
五年合计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6.54%、97.53%、100%和68.64%, 四项指标合格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0.92, P<0.001) 。各年度之间感官性状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1, P>0.05) , 一般化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45, P>0.05) , 细菌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88, P<0.001) , 不同年度各项指标合格率见表2。
2.3 不同采样点各项指标合格率
五年共采集水源水、出厂水和网管水分别为204份、229份和377份, 合格份数分别为124份、166份和247份, 合格率分别为60.78%、72.49%、65.52%。不同采样点中微生物指标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65, P<0.001) , 见表3。
2.4 2009-2013年各指标中检测项目超标情况
五年合计检测810份水样, 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浑浊度超标数分别为6份、7份、12份、24份, 超标率分别为0.74%、0.86%、1.48%、2.69%, 四者之间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97, P<0.05)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数分别为145份、254份、69份, 超标率分别为17.90%、31.36%、8.52%,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7.30, P<0.001) ;一般化学指标中pH和氨氮各超标2份, 氯化物超标1份, 耗氧量和铁各超标7份、锰超标5份, 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硫酸盐无超标;砷、镉、铬、铅、汞、硝酸盐氮、氟化物等毒理指标项目全部合格。
3 讨论
2009-2013年检测结果显示, 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66.30%, 其中2009年合格率最低, 仅为37.80%, 该年是我县对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首次监测, 还未实施整改, 故合格率较低;2010-2013年合格率波动在56.52%~76.55%之间, 仍处于偏低水平, 提示我县相关部门监管还未到位。与工业污染有关的毒理指标全部合格, 说明我县生活饮用水未受到工业废水污染。肉眼可见物、浑浊度超标率分别为1.48%和2.69%, 主要为丰水期的水源水未经静化处理而超标。本组资料中耗氧量有7份超标, 表明这些水样受到有机物较多的污染, 且净化能力低[3];锰、铁超标的水样, 经调查均为地质因素引起。长期饮用不合格的水, 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 对多次监测仍超标的项目的水源水, 建议应另选水源。资料显示, 我县不合格水样以微生物指标为主, 总大肠菌群超标率高, 其次为细菌总数。造成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的原因是农村基础设施较落后, 普遍缺乏水处理和垃圾清运系统,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饮用水源、牲畜直接在水源地饮水, 其粪便也被带入到水中, 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另外, 居民饲养的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农作物秸秆、农民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等不能及时正确处理, 随意堆放, 在雨水的作用下直接冲入河道, 造成了水体的污染。此外, 农村供水设施少, 建设分散且规模较小, 不能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供水工程配套资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保证, 许多供水设施陈旧老化, 年久失修, 没有水处理及消毒设施, 致使农村饮用水水质不达标。
综上所述, 我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仍欠佳。随着农村的发展, 广大民众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保障农民饮水安全, 已成为当前我县农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摘要:目的:监测隆林县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卫生情况, 为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及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结果:2009-2013年共检测水样810份, 合格率为66.30%, 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100.00%、68.64%、96.54%和97.53%。结论:隆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低, 应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卫生监督管理, 以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保护公众健康。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指标,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urveillance for waterborne disease outbreaks associated with drinking water and other nonrecreational water-united states, 2009-2010[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3, 62 (35) :714-7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GB/T 5750-2006.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 2007.
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模式;农村水利改革
1.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概况
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那坡县农村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对饮水安全供水模式进行选择,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源分布情况,人口情况、以及地形地势的情况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最终探索出适应社会化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
1.1供水模式
在该县农村采取的饮水安全供水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布为城乡一体化供水,主要是指城乡联网供水和城镇官网延伸供水;农村连片集中供水,主要是指利用当地的泉水和水库供水以及集中村落引泉水流蓄积供水;农户分散供水,主要是指集雨水窖供水和小流量引泉自流供水。
1.2运行管理模式
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集中经营管理。该供水工程主要是以国家投资为主。②分散经营管理。主要是有乡镇厂负责经营管理。③协会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协会经营管理。④融资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各融资方进行经营管理。⑤自主管理。主要是有村设自主管理。
1.3存在问题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卫生相关指标规定,对农村安全饮用水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为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以及水源保证。根据调查,该县还存在有129个行政村的饮水存在安全问题,占到了该县农村人口的80%左右。该县存在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恶劣,用水不方便。该县处于高海拔地区,海拔最高可以达到1681m以上,其中石山区面积占到该县总面积的32%,而土山区区面积占到了68%,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了该县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同时用水也很困难,用水不方便的人占到了该县总人口的61%。(2)地表水质受到污染。该县的地表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有两大方面,分别为点污染和面污染。点污染主要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而面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所造成的。改县61%的人饮用水不合格。(3)地下水质不达标,面临枯竭。地表水的污染引起地下水的不达标,矿场资源开采过度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地下水即将枯竭。该县30%的人口饮用水不充足。(4)安全饮水保证率低。该县地势高,居民区分散,同时泉水较少,因此很难实现集中供水,该县有20%的人口安全饮水保证率低。
2.制约农村因素安全建设的原因
2.1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应由公共财政在主导地位,但是在我国公共财力较为紧缺,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1)我国公共财力拨款减少,且分布广泛。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后,间接的影响到了财政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地方财政投资分布的行业较多,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资金就更加缺乏了。(2)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波动较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为稳健财政政策,这导致了对于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出现波动,比往年的有所减少,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资金的减少。(3)决策者的因素。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的各个设施的供给情况受到了决策者的影响,与实际用水中的需求不能相符。
2.2农村民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民和农业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同时由于其教育程度低,造成经济增长缓慢,收入偏低,因此对于农业安全饮水建设都缺少投资意愿。
(1)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重视,该县大多数人都为初中以下学历,这些人对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相应的意愿。(2)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在农村收入高者对于安全饮水建设有一定的意愿和经济基础,而低收入者,则较多缺少安全因素建设的意愿,同时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3)产业不同。在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往往经济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大部分经济水平下,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4)区位差异。在该县处于坝区的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位于山区的农户收入低,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问题的措施
3.1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农村水利改革应从长远目标出发,打好基础,解决各种难题,实现长期发展,最终建立完善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的水权、产权制度。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体系,做好各行业用水量的控制,合理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措施。(2)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调度。(3)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水利工程的融资投入,做好合理可行资金投入方案,并鼓励公共力量参与水利建设。(4)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3.2拓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1)公共财力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落实长效机制,公平公正的进行资金投入。(2)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应加强协调统一,充分进行沟通协商,合理的进行投资分配,建立补偿机制。(3)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对水利设备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4)促进各个资金投入渠道的建立,合理引导各方资金进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5)建立投资利益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私人资本在农村安全因素建设中的作用。
3.3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培养民生能力
(1)对于位于生活环境恶劣的居民,督促他们进行搬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2)充分发扬水务创新精神,借鉴其他地区的水利建设新方法。(3)督促各个水户协会做好各自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的整体管理。(4)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档案,完善相关的建设资料。(5)加强公共社会力量参与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同时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实现民生能力和个人素质水平的发展。(6)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的财政收入。建立长期有效的增收途径。
3.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教育农民尽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于进行无害化生产的农民予以经济补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执行,提高植树绿化面积,最终改善土地涵水能力。(3)对有机废物进行可循环利用,建设沼气池,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4)对于农村中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统一的堆放和处理,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4.结语
针对当前农村用水不安全等问题,如何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文章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关于饮水安全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出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部署以及对策,有效地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翟丽妮,关洪林.会泽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30-31.
[2]吴德平.陆良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探讨[J].水利经济,2010,(07)28-34.
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篇4
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2007-02-06 09:48:27
一、项目背景
××县位于××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不足全省的⒍全国的。“九五”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万人,占农业人口的以上。人畜饮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以上,共涉及淡村、留古、到贤、流曲、王寮、华朱、刘集、杜村等个乡镇个行政村万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要兴富平先兴水,××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富平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一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省、市下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计划处工程个项目,解决个乡镇个行政村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一、二批个项目万人,三批个项目万人。计划总投资万元(一、二批万元,三批万元),其中国投万元(一、二批万元,三批万元),地方配套万元(一、二批万元,三批万元)。同时,下达二期计划共个项目,解决个乡镇个村人饮水困难,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一期三批(含二期)设计批复总投资万元,其中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含二期总投资万元,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解决万人饮水困难。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年月开工,××年月底全面竣工。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建设年月开工,××年月底竣工,完成了一期年一、二批工程建设。共建成饮水工程处,打配机井眼,建管理站、配水站处,房建平方米,围墙延米,塔池座,加压站座,架设高低压线路公里,架设变压器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座,铺设管网公里,移动土方万立方,投工万个工日,已解决个乡镇个村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万元,占计划总投资,其中国补万元,占计划国投,地方配套万元,占计划。
第二次建设××年月开工,月底竣工。完成了年三批和××年二期工程建设,共建饮水工程处,打配机井眼,建管理站处,房建面积平方米,塔池座,加压站座,架设高低压线路公里,架设变压器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座,铺设管网公里,围墙延米,移动土方万立方,投劳万个工日。解决了个乡镇个行政村万人韩村饮水人在改水中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万元,占批复总投资,其中国投万元,占批复,地方配套万元,占批复(含二期总投资万元,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处(含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处,乡管工程处,招聘管理人员人;建成了华朱、西村、王庄、沟龙、师南等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饮水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将饮水项目列入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在项目建设前期,县政府及时将“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工作;县长贺韧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严忠民、水务局局长杜平任副组长,政府办、水务局、财政局、计划局、卫生局、电力局、国土资源局及项目区十四个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并在县水务局下设办公室,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总工为技术总负责。办公室负
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规划、计划,评审县批工程初步设计,监督工程资金,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组织管材招标、竣工资料汇编、阶段检查验收和竣工初步验收。在项目建设中,县长贺韧多次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及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办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现场办公,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乡镇多,资金筹集量大的情况下,项目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克难攻坚,落实群众自筹,协调解决征迁、占地问题和群众投工投劳,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任务、落实项目建设责
任。××年月日,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了职责,落实了项目建设任务。县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批、进度表会签;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督、报账审批表会签、审批竣工财务决算;县卫生局负责改水项目的监督管理、水质检测、改水工程进度表会签;县水务局是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项目主管部门(市水务局)下达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项目实施,上报工程进度和用款计划,按程序申请报账;有关乡镇负责群众自筹的落实,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保障施工建设环境通畅。县项目办按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及时将县政府“关于××年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下发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并按照省市《细则》精神,印发了《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和富平县《关于下达××农村饮改水项目群筹资金计划和投工投劳计划的通知》等有关文
件,制订了建设任务、标准、工期等具体措施,把项目建设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
(三)科学规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富平县是一个贫困又缺水的农业大县,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前题和要求。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水利部《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中农村人饮困难“三个一”的标准,采用集中连片供水方式,供水设施建设到自然村公共给水点,有条件的村组供水到户,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县进行实地踏勘,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科学论证,对水源地水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对水质做了化验,结合富平实际提出了北部山区建水窖,川塬地区建集中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岩溶水”作水源,实行水源共享,合理调配,集中连片供水的总体解决方案。按照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县项目办及时组织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会议,讨论项目工程规划方案,选择县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行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县水利勘测设计队及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班子,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测,按照有关设计标准,精心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对主要供水设施蓄水池、加压站、水塔等的设计,严格采用国家标准图集;具体供水方案,因地制宜,坚持“水源共享,高水高供,低水低供,集中连片”的设计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齐全,突出我县饮水项目工程设计特点。按照分级审批程序,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全部通过了市、县专家组评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县项目办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了《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文件汇编》等省、市有关文件;向各成员单位和项目乡镇印发了《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给施工队、技术员、监理等转发了《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建设管理文件。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奖罚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易于操作的明确规定,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卡制度,逐乡、逐村建立卡片。卡片内容明确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规划到卡、按卡实施、建成消号”的制度,做到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
(四)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资金以群筹为主,国家投资为辅,采取多元化、多渠道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省、市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一期一、二批项目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进行了个别调整;一期三批(含二期井通、西河)项目按批复实施,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
投资任务。共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设立了农村饮水项目资金专户,项目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家投资资金的使用,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办组织水务、计划、财政部门进行查验,汇签工程进度表,资金报账审批表,由县水务局在市水务局报账支付,国投资金主要用于工程管材、水源井、管网铺设电力设施,土建主体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为了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县项目办将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并结合项目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对自筹资金采取群众集资,工程占地、青苗赔偿、电力设施、管道土方开挖回填、投工投劳等以劳折价形式记入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按受益村落实,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计划全部
落实后,项目办方可安排工程施工。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工程进度,并由审计、财政、监察部门监督,确保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对项目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干,部门领导负责,一名技术员把关,有关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并纳入县上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县水务局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及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方
面,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证、设备、技术力量、业绩、资金和质量保证金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有资质的县水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单项工程,项目办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机井、土建、安装施工合同份,合同金额万元;与供应商签订了管材合同份,合同金额万元。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抽调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食宿在工地,严格按设计施工;并聘请具有监理资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水利监理工程师名,进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水源建设方面,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检,整体项目进行终检;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接收货验收签证;对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
项工程等,实行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管材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政府采购中中心同意,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进行了统一邀请招标采购,在资质审查中,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营业证,生产合格许可证,选择正规企业产品。对所采购管材,认真核查出厂合格证,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签证制度,并按材料出入库进行管理。
(六)认真检查,严把项目验收关。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按照《农村人饮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阶段性监测与评估暂行办法》,工程建设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签证,单项工程竣工初验签证或竣工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由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检查分部分项
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签证;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由县水务局项目办收集核对,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报县项目办验收;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决算,报县水务局项目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价,由县项目办收集编制竣工资料,组织水利、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按建设规模、投资、工程量、工程效益、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竣工初验或验收。填写单项工程竣工初验鉴定书或竣工验收鉴定书。通过初验或竣工验收,所建处工程质量总体评价为优良,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布局经济合理,按设计图纸施工;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财
务帐目清楚,审计合格;国补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按计划落实;竣工资料齐全,按村建档建卡;落实管护责任,水费征收合理,工程效益显著。目前,工程全部成立了管理站,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引水入户率总体已达,运行良好,群众十分满意。同时,省、市、县电视台、《渭南日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就富平县饮水工程作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工程是关心人民疾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七)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工程竣工后,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县水务局及时下达了《关于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机构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和《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护责任书》,确定了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
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县水务局委托县水管站负责全县乡村供水管理工作,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县水务局指导下成立饮水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一个村或几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水务局委托乡(镇)供水站或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供水站站长是工程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站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项目工程建成后,成立了杨坡供水管理站负责华朱供水工程,西村供水工程并入流曲供水管理站管理,属县管工程;王庄、沟龙等处供水工程委托所在地乡镇政府水管站管理,属乡管工程。在管理人员落实后,先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在水源与水利工程、农村自来水、卫生防疫、水质监测、财务支收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严格水费收缴,实行抄表到户,按表结算,接受用户监督;水费标准由供水企业根据供水成本核定,报水务局审核,经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目前,由于工程刚刚建成,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制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尚未确定,试运行期执行临时水价,待运行正常后,根据运行成本报请县水务局和物价局进行水价审批。工程运行正常后,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严格水费收支管理。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
规定提取和使用。在不影响本工程维修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县水务局有权对饮水工程的折旧费和大修费进行工程间调配,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供水事业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和影响
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体现了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通过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群众告别了以往“十里八里挑一担,全家老少喝三天”,且每家每户至少需固定一个强壮劳力挑水担水的历史。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节省的劳力或务农、或利用农闲进行劳务输出打工,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共解决了农村万人的饮水困难,按项目区每户每天拉水投劳个工日,拉水天数为天,每个工日按元计算,年可节省劳力费万元。
(二)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通过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解决了项目区群众吃水难问题,为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发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确保人畜饮水前提下,积极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服务,共养鸡万只,增加收入万元,人均增加收入元;养羊、养猪、养牛头,增加收入万元,人均增加收入元,人均收入从元增加到元。促进了农村家禽和畜牧业的发展。已建成的供水工程共可灌溉农田亩,改变了旱源无水的历史,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果园林亩;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据统计数据表明:灌溉一次的麦田,平均亩产公斤,亩增产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元水费)元左右;灌溉两次的麦田,平均亩产公斤,亩增产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元水费)元左右。
(四)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饮水解困是当前农村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的改善,也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核心就是要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我县项目区饮水解困工程的具体实施,改变了农村的基础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是我们水利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民谋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促进了农村水利工作的规
范化、制度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实施,建成了一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是饮水解困工程的典范工程、样板工程。落实了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成立了管理站,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理顺了产权关系,明确了管理责任,实行定岗定员、目标考核、效益挂钩责任制,并解决了人员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农村饮水事业发展乃至整个农村水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项目评价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按照省、市下达的项目计划,如期、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和效益计划。所建工程均达到设计标准,运行正常后,受到群众赞扬。我们认为项目实施成功的主
要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家决定实施饮水解困项目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解决了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紧迫、最实际的工作。实践证明,中央决策是正确的和英明的。
(二)饮水工程的实施,让项目区人民群众彻底摆脱饮水难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减少了疾病发生,节约了药费开支,解放了劳动力,并以此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组织保证是关键。由于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主要集中在贫穷落后地区,饮水工程实施难度大,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分开
向社会承诺。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机构层次高,权威性强,才能使这一富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四)饮水工程实行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的供水形式,才能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多年来从供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县实际的一条经验。我县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充分利用丰富地区水资源,进行水源总体工程建设按长远规划一次到位,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
(五)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饮水工程管理以管护责任书形式,落实了管护责任,明确了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有利于群众受益,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了建后工程管理,防止了已经解困的群众重新返困。
(六)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就是
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贫困地区的饮水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活问题,而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作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行项目带动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精神,努力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后续活动
“九五”初,全县共有饮水困难万人,通过实施“甘露工程”、“人饮解困”、“防氟改水”等项目,已解决了万人的饮水问题,剩余万人。近年来,因水源干涸新增资源性缺水人口万人,其中涉及沿山一带个乡镇个村万人和石川河沿岸
~ 26 ~
个乡镇个村万人;因原建防氟改水的水窖工程老化失修,致使部分川塬地区个乡镇村万人重返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共计新增饮水困难万人。目前我县实际上还有万人(苦咸水万人,氟水万人,缺水万人)的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饮水任务早日完成,为我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提供饮水安全保障。
由于我县浅层水资源贫乏,且含氟量、含盐量高,而县内的“岩溶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投资量太大;对于项目而言,投资标准则相对偏低,在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中,投资缺口较大,给建设单位和项目工程背上了沉重包袱。恳请上级主管部门在项目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 27 ~
乾县农村饮水安全的工作汇报 篇5
情况汇报
一、基本概况
乾县位于关中西部渭北旱腰带,素有“干县”之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按地形地貌特征为一半平原,一半丘陵沟壑。全县辖20个乡镇416个行政村,总人口56.8万人,农业人口51.97万人。按饮水困难成因划分为北部丘陵沟壑、南部台塬缺水区和中部洪积扇氟病区,截止2005年底,全县已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6.24万人,其中自来水受益人数12.09万人,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数14.15万人;待解决人数25.73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居全市之首,其中饮水特别困难的109个村83258人(仅解决水源问题的42个村36289人),饮用水含氟量超标的49个村71400人,饮用苦咸水的41个村48562人,其他形式的49178人。特别是旱腰带地区群众依靠窖水生活,每逢干旱,无水可用,吃水需车拉畜驮,到外村拉运。
二、工程建设情况
2007年省上下达我县人饮安全项目资金四批(国投、省级整合各两批)总投资1320.4万元,国债及省级整合资金919.6万元,解决人口32648人,涉及项目25处。这些资金的下达,要感谢省、市对乾县的支持。
过去的一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紧围绕“政府兴办、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建管并重”的发展思路,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联乡联村供水工程为骨干,采取骨干工程与小型工程相结合,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投入、加大规模、科学管理,结合项目区的现状、工程规模、饮水难易程度,我们按照“选好水源,适度规模”的原则,首先解决好北部旱腰带缺水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其次抓好城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好中部氟病区改水工程。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我们重点从工程建设和工程建后管理两方面抓起。在工程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管理,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主管副县长任副指挥的“乾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指挥部”,并由政府办、计划局、财政局、水利局、卫生局、农发办、扶贫办、电力局、土地局、审计局、监察局、环保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重大事项和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工作。二是严格执行《咸阳市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细则》,抓好管理。对每项工程设计都做好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对阳峪、姜村等大型工程严格实行四制,委托北京中冠农村供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进行监理;对小型工程采取合同制管理,由县水利局组织专家,考察选择专业施工队伍;对工程主要建设材料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三是严抓工程质量,委托咸阳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我县农村饮水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目前已对18处工程进行了质量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合格。
今年我县共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9处,其中新建工程25处,改造工程4处;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2处,新打水源井12眼,修复配套机电井8眼,铺设各类管道154.2公里,自来水入户4921户,解决了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094.3万元,其中中省投资919.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5.5万元,群众投劳折款109.2万元。项目区群众通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敲锣打鼓向政府赠送牌匾,感谢党的惠民政策。这些工程的实施,使我县供水人口达到了3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比例提高到5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4%。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我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整合个人投资、烤烟基地建设项目资金65万元,解决了关头要子、注泔新华等村3000人的饮水困难;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落实农村人饮县级配套资金65.5万元,打入农村饮水项目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二是把好预决算关,每项工程坚持做到项目预算事前审计,工程竣工后再进行决算审计,切实管好用好资金;三是建立多类别规范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电视电话会议后,县政府及时召开政府常务
会专题研究乾县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具体规划,尤其是今年省厅谭厅长、省厅李巡事来乾县调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后,我县以省厅两位主要领导调研讲话精神为契机。先后又召开三次政府常务会议和项目乡(镇)乡(镇)长会议,针对乾县饮水安全实际,提出乾县农村饮水整体推进的意见,同时研究提出《乾县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试行草案》,特别是对工程建后管理建立了与工程规模、投资渠道向适应的三种管理模式。
(一)县局监管,集中统一管理。对联乡、城镇和联村的集中供水工程,水利局在全县成立了5个供水管理站,按照“独立核算,保本经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实施管理。实行供水管理月报制和公基金制度,各供水站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供水报表上报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将水价中的维修费和折旧费的70%作为公基金上缴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存入总站公基金专户,各供水工程如需更新改造,由县供水总站审核后,县上统一采购物资设备,交由专业队伍施工;另外的30%作为日常维护维修等费用由各站开支。通过创新机制,使我县农村供水工程步入了国家一次性投入,群众长期受益,供水单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运行发展之路。
(二)成立协会,乡镇监管,民主管理。对5个联村或行政村为单元的骨干供水工程,成立供用水协会,会长、会员由受益村村民民主推荐产生,秘书长由乡镇选派的供水管理站站长兼任。在管理站指导下制定协会章程
和各项管理制度,核定水价,实行协会自主经营,用水户代表监督管理,实现了饮水共用共管,促进了饮水管理工作规范化进程。
(三)村组监管,自主管理。对原有的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饮水工程和部分行政村为单元的骨干供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以投资和群众自筹资金做为扶持基金,交由个人投资者运营管理,允许其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解决了过去单村工程经营管理人员掠夺式经营的弊端;对15处群众投资的单项工程以及国家投资配套的饮水工程实行股份制经营管理,按参股比例分成,国家投资分成部分上解县供水管理总站,其余全部留站做为维修基金。
三、存在问题
以上是我县2007年安全饮水工作的几点作法,工作中也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领导的支持分不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前期工作进展较慢,设计滞后,影响开工;二是规模性集中供水项目少;三是村组配套困难;四是我县目前饮水不安全人数多。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项目建设步伐。今年以来,我县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学习先进经验,并从以下几方面着重改进:一是规划设计先行,截至十二月十日,已将2008年项目设计全面完成,并报上级部门审批,工程计划下达后即可按设计实施;二是成立县农村供水管理站,由专门人员指导管理农村供水工程,不断学习和摸索符合我县县情的管理模式,使
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三是合理规划,加强规模供水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全县供水工程再上新台阶。
四 建议
1、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居全市之首,目前农村饮水困难人口还有22.4万人,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对乾县的投资力度,我们有决心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北部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工程覆盖面较大,工程投资突破人均指标,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配套难度大,希望上级部门按照工程设计下达投资,对困难村加大一部分投资。
县农村饮水汇报 篇6
工作情况汇报
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水利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作为全省2017年拟整体脱贫摘帽县的之一,我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承担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进行,并出台了《中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办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阳县辖5镇2乡,100个行政村(居委),311个自然村,总人口15.5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2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124户、贫困人口12404人。已建各类农饮安全工程295处,其中联村供水工程8处,单村提水工程140处,引水工程76处,蓄水71处。供水点供水的自然村49个,供水入户的自然村168个。
二、目标任务
我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承担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通过83处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138万元,使全县达到饮水安全。其中新建工程20处,总投资646万元,解决21个自然村、13593人的饮水问题。维修工程63处,总投资估算492万元,解决63个自然村,28032人的饮水问题。
三、完成情况
(一)、新建工程
2017年新建工程从8月4日陆续开工建设,其中桔槔饮水工程因村民阻挡严重,与县配套第二批计划中的王家岭提水工程进行对调,计划调整后完成情况如下:
2017年我县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21个自然村,13593人的饮水问题,涉及贫困户747户,贫困人口1601人。其中利用中央财政资金解决了12处,总投资423万元(中央投资400万元,县配套23万元),其中贫困自然村5个(包括天洼、弓阳、米家塔、神疙瘩、普善庄),涉及贫困户340户,贫困人口662人;
利用县配套第一批资金解决3处,总投资53万元,涉及贫困自然村2个(包括圪针耳、深焉),贫困户81户,贫困人口216人。
利用县配套第二批资金解决5处(柏家峪、桔槔、九盘岭、福禄峪移民、雷家垣)总投资170万,涉及贫困自然村2个(包括雷家垣、桔槔),贫困户326户,贫困人口723人。
目前,20处工程已完工19处,桔槔饮水工程待乡镇、村委调解成功后继续实施,涉及桔槔1个贫困村,361户,1288人其中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344人。
(二)维修工程 维修工程63处,总投资估算492万元,涉及31个贫困自然村,28032人,其中贫困人口5283人,贫困户2171户。
目前维修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组织验收决算。
四、典型做法和预期成效
(一)、高度重视 统筹安排
作为今年拟退出贫困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多次在脱贫攻坚常委会及扩大会上研究安排今年的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水利部分认真摸底,精准到户,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能吃上放心水。在资金上中阳县脱贫领导组办公室专门以(中脱办函[2017]12号)《关于推进2017年重点产业奖补项目的通知》文件下拨两批扶贫资金用于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共计246万元。
(二)、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根据我县实际,结合各村自然状况,确定了单村供水、联村供水和集中供水三种模式,坚持以集中、规模供水为主,坚持以水质水量并重。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因地制宜整合水资源,打破地域界限,逐步向规模化集中供水转变,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利用水资源,又有利于保障供水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从而保证工程效益的持久有效发挥。
(三)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为确保工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我们严把了“六关”:一是严把水源关。我县大体可分为采煤漏水、地表水污染、干旱缺水、管理性缺水四种缺水类型,可靠的水源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的第一道关口。为此,每一处工程都聘请水利专家深入调查研究,认真选址,确保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二是严把设计关。每处工程的建设方案都由县、乡、村共同研究确定,工程可研设计都委托专业设计研究院编制,确保工程设计合理,方案周密。做到了宜提则提、宜引则引。三是严把施工队伍选择关。对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队伍,全部采用招投标,从施工技术、施工经验、资金实力等方面,择优选用。四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全面推行了技术人员工程质量包干制和质量追究制,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体系,对不合格的材料不予签收,不准进入工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五是严把资金关。努力用好、用活可用财力,坚持资金倾斜,县级所需资金全部列入到财政预算。在资金调度上,优先保障贫困村的安全饮水工程需求。加强对工程资金的审计核查。六是严把验收关。认真落实《中阳县饮水工程施建验收标准、质量规定的通知》,工程竣工后,必须经过发改、水利等部门联合进行验收,不合格工程一律不予决算,并责令返工,确保每一处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优良工程。
(四)新建维修 明确分工
新建工程全部由水务局统一实施,维修工程全部以文件形式下拨乡镇,由乡镇统一实施。并在过程配出工作组跟踪督查落实情况,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83处工程全部完工后,可解决全县41625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贫困户2918户,贫困人口6884人。
五、存在突出问题和短板
部分受益村民出于个人利益对饮水工程项目不理解、不支持,导致工程推进速度比较缓慢,在乡镇和村委的努力协调下大部分工程已顺利完工,只有桔槔引水工程1处因调解不顺利还未完工。
六、解决措施
加强乡镇村委的协调力度,通过说服教育提高村民思想觉悟,使工程早日完工,使村民早日受益。
县农村饮水汇报 篇7
良好的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农村饮用水安全是衡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受到自然和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制约。本文主要探讨了新疆昌吉木垒县西吉尔镇饮水现状。
1 西吉尔镇概况
木垒县西吉尔镇位于东经90°04′、北纬43°50′, 地处天山北麓丘陵地带, 西吉尔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木垒县城西南35 km处, 东与东城镇相连, 西与英格堡乡为邻, 南至天山深处与鄯善交界, 北与奇台县3个庄子乡接壤, 地势南高北低, 由南至北分为山区、丘陵、戈壁三部分组成, 平均海拔1 416 m, 总面积480 km2。木垒县东城镇地处天山北麓丘陵地带, 东城镇政府所在地距木垒县城西南30 km处, 东与照壁山乡相连, 西与西吉尔镇为邻, 南至天山深处与鄯善交界, 北与奇台县3个庄子乡接壤, 地势南高北低, 由南至北分为山区、丘陵、戈壁三部分组成, 平均海拔1 360 m, 总面积576 km2。
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东城镇高家沟村位于木垒县城以西前山丘陵地带, 两村共饮水磨沟河上游山泉水, 现有饮水总人口2 232人,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0.558×104头 (只) 。两村由汉族、维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组成, 现有耕地1 466.67×104m2,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豌豆、油葵等作物[1,2]。
根据统计2010年木垒县全县农村总人口71 106人, 其中:2012年—2013年农村规划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 984人。木垒县2012年—2013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统计表见表1。
根据 《木垒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 西吉尔镇总人口7 700人, 其中, 现有饮水不安全人口2 232人。
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东城镇高家沟2个自然村。由于历史原因, 高家沟村分为上高家沟村和下高家沟村, 其中, 上高家沟村是水磨沟行政村内居住人口较多的自然村, 属于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管辖;下高家村属于东城镇孙家沟村的自然村, 属于东城镇孙家沟村管辖。
项目区共有饮水总人口为2 232人, 2 232人都为不安全饮水人口, 其中, 水磨沟自然村不安全人口320人, 上高家沟自然村和下高家沟自然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 912人。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 水磨沟村、高家村两村共饮水磨沟河上游丘陵地带山泉水, 水磨村和高家沟村自然条件差, 居住分散, 相对工程规模大, 受益人口少。
2 人饮水现状
根据2012年—2013年 《木垒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 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东城镇高家沟村现有总人口2 232人, 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 232人。
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东城镇高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建于1992年—1993年, 工程建有引泉系统, 水源地选择在该镇水磨河二道水泉水溢出带, 在引泉系统下游200 m处修建50 m3蓄水池, 沿水磨河居民区辅设D90的PVC (聚氯乙烯) 主干管, 在水源地下游3 km处接高家沟村自来水, 解决了长期以来两村群众一直饮用受到污染水质较差的河水、涝坝水、雪水历史, 饮水问题得到改善。2005年水磨沟村、高家沟村又延伸了支管道, 完成了入户工程, 现在两村全部入户。多年来随着人口、牲畜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供水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由于泉水逐年减少, 枯水期泉水出水量为1.8 L/s, 丰水期泉水出水量为3.8 L/s, 属于季节性泉水, 水源工程的供水量及管道输水量已不能满足现在需水量, 由于该工程已运行近20 a, 原有供水管道运行年久, 闸阀、管道漏水严重, 加之主、分管经常发生爆管, 供水极不正常, 且随着水源地泉眼水量逐年减少, 在枯水期又时发生断流, 供水情况日趋紧张, 目前已采用分片轮流供水方式供水, 水质也不断恶化。2009年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在木垒河大桥和英格堡山前地带探孔分析, 通过对木垒大桥与英格堡山前带西侧两眼勘探孔 (300 m~370 m) 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物探测井成果进行分析, 结合西吉尔水库下游前人150 m凿井成果综合分析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木垒山前带深层地下水, 由于受区内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大厚度岩层、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岩性的控制 (即天山北麓山前带一套的煤系地层) , 区内山前带没有较厚的粗颗粒地层存在, 因此不可能存在较好的地下水赋存与补给条件。其次加上木垒山前带的白垩系、侏罗系上覆有1层大厚度的第三系泥岩、泥质砂岩的隔水层与区内地下水水力坡度的控制, 使得木垒山前带深层地下水富水性只能是赋存在单井出水量每小时小于20 m3~40 m3以下的水量, 属于贫水区, 不易开发利用, 不能解决农村供水问题。本设计供水水源采用水磨河河水直接作为地表水饮用, 但由于河水上游居住有乌孜别克乡南沟牧业村, 人畜对河水水质污染严重, 特别是春、夏、秋洪水期水质浊度高达500 NTU, 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该项目区存在着水源、水质、水量等饮水不达标的问题, 因此对该饮水工程进行改建, 新建水厂1座, 铺设主干管3km, 水磨沟村铺设分干管1.5 km, 高家沟村铺设分干管8 km;本次设计新建主、分管与原饮水工程项目已建支管相连接, 原支管和入户管不需要新建, 设计中未考虑原建支管和入户供水管道。
3 改善西吉尔镇水质的必要性
a) 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农村人口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促进城镇化经济发展, 两者是统一的, 是相辅相成的。农村供水水质的标准及饮水安全卫生的普及率, 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先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水磨沟村、高家沟村的生活饮水主要存在工程老化、水质差、饮水量不足等问题, 通过建设, 使该村饮用上安全卫生的水, 不仅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且使许多家庭卫生设施、设备等进入乡村家庭成为可能, 从而有利于改善家庭环境条件, 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
b) 统一供水, 有利于饮水安全和统一管理。为解决吃水问题, 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东城镇高家沟村, 1992年—1993年分别都建有自来水或集中供水点, 但由于当时资金不足, 没有严格按照供水工程设计标准进行实施, 工程设施简陋、水质差、工程供水能力差, 加之管理不善, 用水量严重不足。给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造成管理站每年亏损, 管理人员工资无法支付, 使已建供水工程不能发挥正常效益。为切实提高农民的用水保证率, 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实现集中连片统一管理, 切实增加两村有效供水管理, 提供优质、充足、合格的水资源。积极推广应用新型供水设备、材料及水质净化工艺, 着力提高饮水工程的技术含量, 积极探索分级分质供水的途径和方法, 努力使农村供水事业真正实现自我滚动、良性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根据工程建设规模较小的特点, 实现水源的联网统一供应, 切实提高水磨沟村、高家沟村水源保证程度;同时按照同网同价、同质同价原则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c) 村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东城镇高家沟村非常注重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的道路建设已按村镇道路规划建设要求基本建设完毕, 农网改造已完成, 但配套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能正常运行, 改建该供水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2];
d) 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发展项目区经济建设、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和技术, 发展乡村企业, 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基础, 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的根本, 安全饮水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情况已严重制约着项目区的经济发展;
e)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饮用水供应是否安全,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本需求, 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关系到社会稳定, 关系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程度, 因此饮水安全是涉及到建立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及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也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的具体体现。
4 结语
村饮用水安全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此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改善项目区生活环境、解决项目区农牧民饮水问题、缓解项目区干群矛盾考虑, 还是从项目区的长远经济发展考虑, 安全饮水都很有必要, 也是当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一件大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SL 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县农村饮水汇报】推荐阅读: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汇报08-18
宝应县农村饮水安全(区域供水)工作汇报06-21
农村饮水系统安全06-11
农村安全饮水总结10-13
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13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09-09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贵州06-12
农村饮水厂区安全工程07-27
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促进新农村建设06-26
新农村饮水方案及管理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