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解析

2024-06-16

标点符号用法解析(精选7篇)

标点符号用法解析 篇1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

作者/ 栾照钧 栾瑞光

2011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标准《际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新《标点用法》或新国标)已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对原国标做了重大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了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更换了大部分示例,增加了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定简明、全面,示例通俗、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时下,学习、贯彻好新《际点用法》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很多人尚不知晓新《标点用法》有哪些规定,对于一些标点符号如何规范使用仍感到困惑,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新国标操作要点及与原规定的不同点进行梳理综括,以便与同人切磋交流。(本文将新国标的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统称作“补充规则”。)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新国标规定,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其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用于句末的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和叹号。用于句内的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二是标号,其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补充规则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指涵盖范围为一句话的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除增加了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修改了复句、分句和句末点号的定义,强调了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外,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将常用的标点符号由16种增加到17种,增加了分隔号;二是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更利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二、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一)句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句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取决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2.有时也可以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补充规则规定:图或表短语式的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文字较长也可用句号),但末尾不用句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三:一是删掉了小圆点“。”句号形式,二是增加了表示较缓和的感叹语气的用法,三是明确了图或表短语式的说明文字标点符号的使用。

(二)问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问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4.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补充规则规定:使用问号应以句子表示疑问语气为依据,并不根据句子中包含疑问词。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4);二是明确了使用问号的依据,可有效纠正有疑问词的陈述句错用问号的做法。

(三)叹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叹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3.表示声音巨大或不断加大或者表达强烈语气时,可叠用叹号;4.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较强烈的语气时,可在问号后加一叹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的主要变化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4)。

(四)逗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逗号的基本用法是: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一般都用逗号。2.用于较长的主语之后、句首的状语之后、较长的宾语之前,以及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另可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但公文中很少使用)。3.用于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补充规则规定:1.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连接,“以及(及)”之前用逗号。示例——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2´较长的并列词语之间也可用逗号。示例:我们需要了解全局和局部的统一,必然和偶然的统一,本质和现象的统一。3.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时,末尾的“等”类词前也用逗号。示例: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4.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示例:(1)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有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对基本用法做了原则性修改和补充(除对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的规定基本相同外,原规定是: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解除实践中的许多困惑,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五)顿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顿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2.用于需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4.用于连用为缩略形式的相邻两数字之间(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不用顿号);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补充规则规定:1.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的简写形式时,用短横连接号,不用顿号;2.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时,末尾的“等”类词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3.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后面用下脚点(外文标点符号),而不用顿号。补充规则3示例:总之,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三点:1.传递信息,交流思想;2.确定关系,调节关系;3.组织生活,组织生产。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5以及补充规则1—3),尤其是明确了“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以及下脚点的规范用法等,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六)分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分号的基本用法是: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补充规则规定: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示例: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误)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仍用分号的不规范做法。

(七)冒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冒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2.表示总结上文;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套用冒号(须套用时宜另起段落显示层次)。

补充规则规定:1.表面上像但实际上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不能用冒号;2.冒号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一致,避免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3.无停顿处不能用冒号。补充规则l示例: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提示性话语);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非提示性话语)。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表述上作了适当修改,增加了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套用冒号的规定;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八)引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引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4.双引号内还需要使用引号时用单引号;5.引文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6.标引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

补充规则规定:1.“丛刊” “文库” “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当“丛刊”等为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之内,反之则放在引号之外。2.“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如果是写作、科研、辩论、谈话的主题和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当用引号。补充规则1示例:(l)“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中国哲学典籍文库”;(3)“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补充规则2示例:(1)今天一个以“地球·人口·资源·环境”为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在此间举行。(2)“我的老师”这类题目,同学们也许都写过。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表述上作了适当修改,补充了基本用法(5和6);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引号和书名号的混淆错用。

(九)括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括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圆括号的情形——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标示序次语;标示引语的出处;标示汉语拼音注音。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用方头括号。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用六角括号。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6.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

补充规则规定:1.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2.句外括号内的语段较长、内容复杂,行文末尾应用句号。句内括号处于句子停顿处,括号外应用点号。补充规则1示例: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补充规则2示例: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对于我来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吸引力。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明确了不同形式括号的基本用法,增加了示例;二是明确了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及其用法。

(十)破折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破折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2.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3.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4.标示话题的转换;5.标示声音的延长;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7.标示引出对话;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9.用于副标题之前;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补充规则规定:1.破折号与括号表示注释或补充说明时的区别:破折号用于表示比较重要的解释说明,这种补充是正文的一部分,可与前后文连续;而括号表示比较一般的解释说明,只是注释而非正文,可不与前后文连续。2.破折号前通常不用点号,但表示对前几句话的总结或话题转折时可以使用。破折号后通常不用点号,但表示语音停顿或延长时,其后可用问号或叹号。补充规则1示例:(1)在今年——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2)哈雷在牛顿思想的启发下,终于认出了他所关注的彗星(该星后人称为哈雷彗星)。补充规则2示例:我不是自然主义者,我主张……光描写现存的事物还不够……必须……应该把……——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三: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3、6、7、9、10);二是去掉了拟声词后用破折号的规定,改用叹号;三是补充规则中增加了破折号与括号类似用法的区别以及破折号前后点号的使用规范。

(十一)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省略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引文的省略;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3.标示语意未尽;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7.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连用两个省略号(十二连点)。补充规则规定:1.省略号不能多于12个点,应与多点连续的连珠号相区别。2.省略号和“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句子需要读出“等”或“等等”“什么的”等词语时,不用省略号。3.省略号前后通常不用点号,但有时可以用。省略号前不用点号就无法标示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可以用。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续且有停顿时,以及表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虚缺时,在省略号后可用点号。补充规则2示例:(1)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误)(2)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正)补充规则3示例:(1)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2)大火被渐渐扑灭,但一片片油污又旋即出现在遇难船旁……清污船迅速赶来,并施放围栏以控制油污。(3)如果……,那么……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增加了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对话中的沉默不语、特定的成分虚缺以及语意未尽等用省略号的规定;二是补充规则明确了省略号应当与连珠号相区别、与“等”类词不能同时使用以及其前后点号的使用规范。

(十二)着重号的基本用法

着重号的形式是“。”(小圆点),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新国标规定着重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2.标示语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

补充规则规定:不应使用文字下加直线或波浪线等形式表示着重。文字下加直线为专名号形式;文字下加浪纹线是特殊书名号。补充规则示例:(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误)(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将“特别注意的字词句”改为了“语段中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既全面又确切;二是纠正了着重号误用的情形。

(十三)连接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连接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短横线的情形: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的编号:连接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2.用一字线和浪纹线的情形: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标示数值范围的起止。

补充规则规定:浪纹线连接号用于标示数值范围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数值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补充规则示例:5公斤。100公斤(正),5~100公斤(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是:取消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即长横连接号),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并对三者的功能作了归并与划分。

(十四)间隔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间隔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2.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4.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5.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

补充规则规定: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补充规则示例:《水星·火星和金星》(误),《水星·火星·金星》(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3~5),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和示例。

(十五)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书名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4.标示作品名的简称;5.双书名号内还需要使用书名号时用单书名号。

补充规则规定:1.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2.有的名称应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用书名号;3.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4.括注如果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内,反之放在外。补充规则2示例:(1)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受到观众称赞和好评。(2)本台将重播《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3)“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今天隆重开幕。(4)《大地飞歌艺术展》是一部大型现代艺术作品。补充规则3示例:《我们》杂志。补充规则4示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2)《人民日报》(海外版)。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补充了基本用法(2—4,另在1中增加了卷名和文件名);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和示例,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十六)专名号的基本用法

专名号的形式是一条直线,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新国标规定专名号的基本用法是:标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等。(现代汉语文本中的上述专有名词,以及古籍和现代文本中的单位名、官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不应使用专名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的主要变化是明确规定了不宜使用专名号的情形。

(十七)分隔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分隔号的基本用法是:1.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2.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4.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5.分隔层级或类别。

补充规则规定分隔号又称正斜线号,须与反斜线号“\”相区别。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是:增加了分隔号及其用法说明。

标点符号用法解析 篇2

一、句内点号的相互混用

句内点号是逗号、顿号、分号、冒号这四种, 在这四种符号的使用中往往逗号和顿号, 逗号和分号、冒号和逗号等相混, 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正确理解句意, 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没有熟练掌握这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例如:

(1) 他暗自下了 决心:不看电视, 不听音乐, 经过两个月的奋战, 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2) 在海边他 写浪花、 礁石 ;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以上两例是逗号与分号的混用。例 (1) “不听音乐”与“经过……”中间究竟用逗号还是用分号?不难看出, 在这个句子里表述了两层意思:一是下了“不看电视, 不听音乐”的决心, 二是经过奋战译完了这本书。如果中间用逗号, 就很容易因停顿过短而使这两层不明显而表意不清。如果用句号, 就很容易因停顿过长而使这两层有联系的句子割裂开了, 显然, 下决心是译完这本书的基础。因此, 此处用分号最为恰当。例 (2) 中的三个分号均应改为逗号。“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他写春花、秋月”是并列的主谓短语作全句的主语, 句意联系很紧密, 这并列的短语之间不需要较大的停顿, 况且分号是并列分句间使用的一种符号, 在这个单句里用分号显然不合适, 因此, 此例中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3) 欧阳修利 用一切机 会锤练文笔, 推敲文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 艺术节期间 还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 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 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以上两例属于逗号和顿号的混用, 例 (3) 里“锤炼文字”和“推敲文句”是两个动宾短语 , 呈并列关系, 作“精神”的定语, 中间应用顿号, 用了逗号就肢解了这个句子。例 (4) 的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显然, 春节期间举办三项活动: 文艺评论活动, 展览活动, 经贸活动。这一层次间的停顿用逗号为妥, 而比这更小的停顿就属“文物、风情、美术、摄影”之间的停顿, 用顿号是恰当的。原句中的用法错误在于对不同层次上的停顿一律使用了顿号, 从而混淆了句子的结构层次。

(5) 艺术品都有几分 “不自然”, 也就是说:艺术与现实并不完全相符。

(6) 几年前 , 我得了一 个怪毛病, 舌头痛。

以上两例属于冒号与逗号的混用。例 (5) 的冒号处应使用逗号。因为句子里有特殊成分“也就是说”, 属于插说语 , 这种成分是连接上下文的, 它与别的成分在结构上没有联系, 因此要用逗号作停顿。换句话说, 插入语的后面应该用逗号作停顿, 与此类似的插入语如“总而言之”、“由此看来”等。例 (6) 的第二个逗号应使用冒号, 冒号的停顿大于分号, 小于句号, 它不仅能引出下面要说的话, 还能加重语气, 提起听读者的注意。

(7) 在这次艺术活 动中 , 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 富有民族文化的特点, 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8) 有人说 , 杜甫少年在 诗坛崭露头角, 十四、五岁就出入歧王宅里, 崔九堂前。

以上两列属顿号的 误用 , 例 (7) 在“丰富”与 “多彩”, “成千”与“上万”之间用了顿号表示停顿, 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割裂了密切相关的语意。也就是说, 这些并列词语已浑然成为一体, 其间根本没有语音停顿, 因此在书面形式上就不要用标点符号了。例 (8) 里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 中间没有停顿, 就不用顿号。而如果相邻数字连用是数字略语时, 中间要用顿号。

例如: 省委负责人向退居二、三线的老用志介绍了近两年我省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二、问号的误用

问号使用的常见错误是滥用。其形式有两种, 一是把非疑问句误认为是疑问句, 末尾用了问号。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 但全句并非真得发问, 而是表达一陈述语气, 因而应该用逗号或句号。例如:

(9) 关于什么 是智力 ? 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0) 我们应当 提倡什么 ? 应当反对什么?必须认识清楚。

(11) 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 能不能使用人才?

以上三例中的问号都不应使用。例 (9) 、 (10) 的问号全换成逗号, 例 (11) 句末问号应换成句号。

问号滥用的第二种形式是:在选择问句里上半句和句末均用问号, 这是不妥当的。一般应该在上半句用逗号, 在句末用问号, 因为统一全句的语气是由句末标点表示的, 因此, 句末用一个问号就可以把疑问语气表述清楚了。例如:

(12) “王书记! ”他喊住我, 接着问我, “你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13) 这两种颜 色的裙子 , 你喜欢蓝的?还是白的?

三、 引语末标点位置的误用

引语末了的点号是放在引号内, 还是放在引号外, 这是一个经常碰到而又容易弄错的问题。例如:

(14) 毛泽东同 志的《减字 木兰花·广昌路上》中有这样两句:“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15) 他讲写文 章要“惜墨 如金”、“文不厌改”。前者要求“精约笔墨, 词正而理备”, 后者要求“反复修改, 言畅而意美。”

上述例句的句末点号均放错了位置。例 (14) 是作者特意“直接引用”毛泽东诗词里的两句诗, 引语末的点号要放在引号内。特别是引语前边有冒号时, 引语原来的标点, 要保留不变, 一并引用, 放在括号内。这样的引语是充当文章语言里的一个独立的句子。例 (16) 是把引语作为作 者一句话 的组成部分, 即“局部引用”。“精约笔墨, 词正而理备”, “反复修改, 言畅而意美”在句子里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 不论引文是居在句中, 还是处在句末, 只要引文不能独立成句的, 句末点号均放在引号外。因此, 这个句子的标点应改成:……后者要求“反复修改, 言畅而意美”。

四、 正确处理好对话中引号与其它符号配合使用

对话用引号标明, 通常有三种形式, 如:

(16) 她吓昏了 , 转身向着 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17) “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

(18) “我去 , ”他说 , “把我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看看会不会找着。”

从以上三例 可以看出 , 一种是说话人放在引语之前, 用冒号提示 所说的话 , 往往是“某某说 ”, 引语在引号之内 , 结束处的 标点也应 放在引号内, 如例 (16) 。第二种是说话人在引语后面, 所说的话用引号标示, 末了用相宜的标点, 而说话人后面用句号, 即句末用句号。因为“某某说”是放在引语之后 , 只注明引 语是谁说的 , 并不起提 示作用 , 所以不用冒 号 , 只能用句 号 , 如例 (17) 。第三种形式是说话人在引语中间, 是用以联系上下文起注明作用的, 对前后两部分引语起夹注作用。因此这个地方无论 如何不能 用冒号和 句号表示, 如例 (18) 。

标点符号特殊用法的艺术张力 篇3

大多数人认为,标点符号的主要作用是语言、语义的停顿。其实不然,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一是语音、语义的停顿。因为标点符号具有表意功能,故是文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有修辞功能。运用贴切的标点符号,比语言文字更富表现力,能起到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能创造想象空间、拓展延伸文字内涵,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张力。

一、惊叹号的艺术张力

惊叹号一般用来表达强烈的祈使感情,置于文后。用惊叹号制作标题比较少见,而完全由惊叹号制作标题,则少之又少。198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选刊了路东之的一篇小说,标题为《!!!!!!》。小说是由六幅相同的画面组成:我在车站的老树下等车,有两个孩子在做着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文中的“我”经历了欣然(由于童趣)——哑然(源于沉思怀想)——陶然(对古老传统的生命力的赞叹)——惘然(是对重复的困惑)——慨然(表达否定的态度)——愕然(对一种顽固心态的痛心)——怆然(对于无法阻止、改变某种传统的无奈与悲伤)的心理过程。由此可看到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由喜到悲,由平静到激动。这幅画面重复了六次以后,便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象征意蕴:循规蹈矩的做人原则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方式,而且也渗进了我们的教育对象。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一代将是一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庸人,而我们的国家也将因此变得毫无生机,停滞不前。六次回环反复产生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该文标题新颖独特,抢人眼球:全部采用标点符号,由六个惊叹号组成。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悬念,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同时,六个惊叹号整齐排列,如一排炮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这种别具一格的标题,给读者留有许多再创造的空间,容易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自然扩展了文章的艺术张力。

二、省略号的艺术张力

省略号,就是文章某些无法表达或无需表达的内容省略而运用的一种符号。就语法作用而言,这是一种文字空白,但就表达而言,这是一种内容的隐省。如何使这种隐省的“空白”不成为内容的空白呢?高明的作者往往将文字“空白”变成“想象空间”,让读者有一次艺术再创造的机会。这种空间容量应该是越大越好,让读者尽情地去想象,去创造。如《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写到林黛玉临死前对宝玉的嘱咐:“宝玉,你好……”按道理来说,在人生的最后一刻,生性多情而又多疑的林黛玉心情很复杂,应该有许许多多的话语留给宝玉,作者叙述至此,浓墨重彩、泼墨式地叙述也属常情。然而,作者曹雪芹却惜墨如金,仅仅运用了4个字“宝玉,你好……”尽管该标点是后人添加的,但作者的用意显而易见,完全起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省略号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在这里用不着啰唆。问题是,作者为什么将所有的千言百语、万语千言全部用省略号省略?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还是作者的无奈?语言大师曹雪芹应该不存在表达不出来的情况,这显然是作者匠心独运、别心心裁,巧妙地运用省略号艺术张力的范例。我们想一想,黛玉弥留之际,若用几千、几万字来表现她此时的所思所感所怨所愤亦不为过。作者干脆以最经济的手段,用省略号将内容省隐,有意制造“空白”,制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产生情感的互动,以延伸文章内容,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手法,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读者每读至此,必会浮想联翩:可以是“宝玉,你好无情”的责怪,可以是“宝玉,你好自为之”的叮嘱,可以是“宝玉,你好好珍惜我们相处时的那段美好的时光”的留恋,也可以是“宝玉,你好好照顾宝钗”的释怀等等,所有所有的一切,均涵盖在省略号里面。如果有哪一位自作聪明的作者,硬要用文字替代,哪怕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也无法达到原文省略号的效果。这里省略号的艺术张力,是无与伦比,无法替代的。

无独有偶,鲁迅先生也是运用省略号拓展艺术张力的高手。他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写到五位青年作家惨遭国民党特务、军警虐杀而死时,心情异常悲愤、沉重,作者写道:“原来如此!……”这里,文章本应如作者激愤的情感一样一泻千里,作者却嘎然而止,仅用四个字“原来如此”和一个省略号。这种用法,表明了作者当时了解五位烈士被虐杀而死的真相后,愤怒到了极点,以至无话可说了。“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事”,这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三、破折号的艺术张力

破折号在语法上一般是用来表示意思递进、话题转换转折、说话中断和语气延长、行文中解释说明等,在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在特定的语境中,破折号运用得好,能使看似平常的叙述变得跌宕起伏,化平淡为机智,变朴实为风趣,使文章内容顿然生辉,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这种神奇效果,当然是艺术张力的具体表现。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即为典范。作者写道:周公馆客厅里,鲁侍萍与周朴园正在理论,周萍也在客厅。这时,鲁大海代表工人冲了进来,愤怒地揭露、指责周朴园发的是“昧心财”。在场的周萍走上前狠狠地打了鲁大海一个耳光。面对此情,鲁侍萍的心情异常复杂:因为周萍、鲁大海都是鲁侍萍的儿子,看着自己的儿子打自己的儿子,鲁侍萍心如刀绞,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正准备说明事情的真相——“你是我的萍儿”时,但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现实景况的特殊,她赶紧话锋一转:“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巧妙地利用同音词语加以掩饰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心情。同时,也愤怒地谴责了周萍的粗暴行为。“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说明了作为母亲的鲁侍萍对自己亲身骨肉的决绝——周萍不配做儿子!故才说出你“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是一个愤怒至极的母亲痛苦的谴责。而“萍”与“凭”中间的转换完全靠中间的省略来完成,这短暂的停顿蕴含了鲁侍萍激烈的思想、情感的矛盾与冲突。细心的读者对此可以尽情地去想象、去体会。而作者预留的这种“艺术空间”,就是艺术张力。每一位读者对此均会击节叫好,拍案叫绝。

四、引号的艺术张力

引号一般用来表示直接引用的话或表示突出强调,也可用于表示讽刺和否定。用于引用或突出强调的引号属于语法意义范畴,而用于讽刺或否定的引号除了语法效用外,还有修辞表达等艺术效用,即正话反说或以肯定语气进行否定。夏衍的《包身工》在叙写纱厂老板对女工们的非人虐待时这样写道:“……晚上到挂在寺壁上的两张板桌放下来了。十几只碗,一把竹筷,胡乱地放在桌上,轮值烧稀饭的就将一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放在板桌中央。她们的伙食是两粥一饭,早晚吃粥,午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所谓粥,是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锅巴等煮成的。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叙述至此,夏衍先生的笔调是异常沉重、冷峻。其中“慈祥”二字,作者特意加了引号,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绝非指这些老板慈祥,显然是反话,是对这些丧尽天良的老板的蔑视与否定,更是控诉。但是我们透过字面再冷静地想一下,作者笔下的这类“慈祥”的老板比那些不“慈祥”的老板总算还是好一些,因为这类老板毕竟还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做成“难得的佳肴——菜”,而那些不“慈祥”的老板肯定不会也不愿这样做吧。显然,作者在字里行间寄予了对“慈祥”老板仁慈一点的希望,渗透了包身工们对此类“慈行”的几多期盼,几多祈求。瞧瞧,“慈祥”一词,加上引号,其内涵便忽然变得丰富起来、深刻起来。我想,这与引号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它将文字内容进行无限的放大与延伸,体现了独有的艺术张力。

标点符号的用法 篇4

学习目标:

1.明确常用标点符号如顿号、逗号、句号、问号、引号、分号、冒号、叹号、书名号的用法。2.能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知识点一:明确标点符号的用法(22分钟)

流程一: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并且能够结合相关例句,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记忆

(一)人物对话的几种方式: “说” 在前用冒号,如: 语文老师说: “王鹏鹏是个好孩子。”“说” 在中间用逗号,如: “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 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在结尾用句号,如 “语文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老师说。

(二)问号及其用法: A. 选择疑问句: 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示例: 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呢?B. 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示例: 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C. 注意有疑而无问的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不用问号。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示例: 我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D. 成分倒装的疑问句,语气词之后不用问号。主谓倒装句,问号应用在全句的末尾,句中表疑问的语气词后应用逗号。示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三)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 A.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使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示例: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B. 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标点放在引号外。示例: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许多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就是说,做学问必须要勤奋。

(四)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A. 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使句子内部的停顿。示例:(1)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2)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B. 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不同层次的用逗号。示例: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C. 表示一个约数两数字之间不用顿号。示例: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D. 表示一个确数两数字之间用顿号。示例:今天三、四组值日。

(五)分号的基本用法: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已经用到逗号,并列分句之间一般用分号。示例: 做,要靠想来指导; 想,要靠做来证明。

(六)冒号用法: A. 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示例: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 神武门 东华门和西华门。B.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示例: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北京申奥成功; 上海也将召开世博会: 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七)书名号的用法: A. 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文件名、戏曲名、歌曲、电影剧作、绘画作品等。B. 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如: 以 《健康秩序、健康生活》 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 “3.15” 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 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如: 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 《申报副刊》 的 《自由谈》 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 ” 应改为 “ 《申报》 副刊”,“ 《自由谈》 ” 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D. 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知识点二:正确运用标点符号(23分钟)

流程二:在了解了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后,要明确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且能够正确运用。平行训练(23分钟)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C.画面上的几个人: 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20集电视剧 《黄梅戏宗师传奇》 正在黄梅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还是等到暑假再去?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D.近两年,我省经济发展迅猛,不说别的,你

看街上的私家车发雨后春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儿的,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 “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 “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花遍地是: 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共享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 和儿子。

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舞蹈、音乐、雕刻、图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 “以人为本,”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 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 “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7.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A.。。,,? B.,?,?,。C.,?,?。。D.,;,;,?,? 当堂训练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B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C 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D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本书了“实”“准”“简”三原则,对我们写作应用文很有帮助。3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现在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送人呢?” B你去,还是我去? C“我们用影子,”工程师回答说。D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5语言运用——在句中横线上加标点符号。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①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 ② 吟咏描绘。原因何在 ③ 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 ④ 夕阳无限好 ⑤ 只是近黄昏⑥的诗句吗 ⑦ 6(2008·山东)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找出并改正。

① 古人说:“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短短十几个字,深刻揭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参考答案:平行训练 1.B 2.B 3.B 4.C 5.B 6.D 7.B 当堂检测

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 篇5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如:(4)你叫什么名字?李美。(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如:(6)好。(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如:(7)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如:(11)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如:(13)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则错误。)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

(16)曹邺(816--?),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多么雄伟壮观啊,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从19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26)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7)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34)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分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3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36)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四、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日期:10月20日

地点:县剧院

【特别提醒】

A、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引号

主要作用有:

1、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如:(46)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4、表明是简称。如:(37)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47)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6、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如:(49)“五四”运动(50)“一二•九”运动

7、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51)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52)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特别提醒】

A、引文中有引文,要分双引和单引,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单中有双。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

如:(5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如:(54)“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5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6)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C、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二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从注释的范围看,它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只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如:(57)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补充和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它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如:(58)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每天用牛奶喂它。)

【特别提醒】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句外括号里的注释如是一句话,句末可用点号。

如:(59)1861年以后,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

(句中括号里的句号应去掉)

(60)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

三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

1、表示注释。

如:(61)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如:(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表分项列举。

7、用于副标题前。

【提示】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省略号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例如:

(68)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除了继续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否则不加。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五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注意

1、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2)《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要用书名号。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题名,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3)《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74)《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75)“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76)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我们大家都爱看。

关于neither的用法解析 篇6

neither是both的反义词, 意思是“两者都不”。

一、neither用作代词时, 意为“两者中无一”。

常用结构为neither of加名词 (或宾格代词) , 这种结构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用单数。如:

Neither is good.两个都不好。

Neither of them is in good health.他们两个身体都不好。

二、neither用作形容词时, 意为“两者都不”, 常与单数名词或代词连用。

如果neither加单数名词作主语, 谓语动词用单数。如:

Neither sentence is correct.两个句子都不对。

三、neither用作连词时, 常用“neither...nor...”连接两个相同的句子成分。意为“既不……也不……”。

如:The ground must be neither too wet nor too dry.土地一定既不太湿也不太干。用“neither...nor...”连接两个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应与nor后面的词保持一致。如:

Neither you nor he is right.你和他都不对。

Neither he nor I am tall.他和我个子都不高。

注意:neither, nor本身在含义上已表示否定, 在使用这一句型时, 不能再加no, not一类的否定词。如:

This is neither air nor water on the moon.月球上既没有空气也没有水。

随便说一下, “neither...and...”连接两个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用复数。如:

Both Jack and Jim study very hard.杰克和吉姆两人学习都很努力。

四、neither用作副词时, 意为“也不”。

常用于否定句, 表示前面的情况也适用与另一个人或物。这时, neither常位于句首, 后面用倒装语序。如:

She didn’t watch TV yesterday, neither did I.她昨天没看电视, 我也没看。

Tom isn’t in Grade Two, neither (nor) is he.汤姆不在二年级, 他也不在。

They are not good at skating, neither (nor) are we.他们不擅长滑冰, 我们也不。

Lucy can’t speak Chinese, neither (nor) can Lily.露西不会说汉语, 莉莉也不会。

练一练:

1. 他既不会讲英语, 也不会讲日语。

He can speak____________ English_____________ Japanese.

2. 他父亲既不是老师, 也不是医生。

His father is a teacher a doctor.

3. 我和他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I he it.

4. 我们两都不认识那个人。

__________ ___________us___________ the man.

5. 这两本书都不是我的。

Neither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mine.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the book___________ mine.

4. 老王昨天没去看电影, 我也没去。

Lao Wang didn’t go to see the film yesterday,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I.

答案:

标点符号用法解析 篇7

一、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2.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赶海》)

3.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

4.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谈礼貌》)

上面四个例句中,第1句是直接引用他人说的话;第2、3、4句则分别是引用歌词、诗句、格言。

课文中的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1.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1.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2.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3.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4.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例句中,“早”“泥土”“种子”“能源危机”“合作”都是行文时需要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

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也是为了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一般的说法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

3.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三、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手指是不会说话的,“说话”在这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此处的“瞎子”不再是指双目失明的人,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最大的麦穗》)

这里的麦穗不是指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4.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水球”在此处并不是指真的水球,而是把地球比作一个蓝色水球,形象地写出了地球上海洋面积之大。

上面四个例句中,词语加上引号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四、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1.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学会查“无字词典”》)

2.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黄鹤楼送别》)

上面两个例句都是属于“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的情况,外面的双引号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无字词典”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指生活中的学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直接引用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五、前引号与后引号没有成对使用

一般地说,前引号与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有时也有例外。即如果引用的文字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都应该只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尾才用一个后引号。

上一篇:途经童年外优秀抒情诗歌下一篇:中艺幼儿园兴趣班种类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