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2024-10-22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共12篇)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篇1

摘要: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若能深入文本,及时捕捉课文中或随文生成的独具匠心的标点,合理巧妙地教学,语感训练会呈现别样的风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标点教学,朗读

我国文学巨匠郭沫若曾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标点是文字的眉目,是文章表情达意不可缺少的载体,作为文本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小小的标点有时也蕴藏着深奥的语言魅力。对一些独具匠心的标点细细品味、揣摩、推敲、咀嚼、想象,对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小标点,在语感训练中起着大作用。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标点教学中的感悟。

一、潜心涵泳,标点让朗读更有味道

(一)于停顿长短中体会

在细读课文时,我们会发现有些标点很陌生,感觉应该用我们想象中的标点,而课文里却用了另一个标点。这种陌生的标点符号,它往往因其特殊用法传达着作者、言者的一种特殊心情。如《海伦·凯勒》中: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只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读到这里,我们发现这里三个“练习”之间用了逗号。于是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步:自导错误,引发自悟。先出示一个句子:“……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问学生:想一想用顿号行不行?很多同学都说顿号不行,顿号停顿的时间太短,同时我抛出问题:“课文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请细细地、比较着读一读,想一想,很快学生,指导逗号表示时间长,能体现海伦凯勒刻苦。第二步:再读再悟,亲历提升。当对两个不同标点的句子进行对比着读时,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实”“有效”了。

(二)于节奏轻缓中体会

很多文本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标点它并不一定代表某种特殊的意思,但却向我们传达着言者的当前状况。如《小鹰学飞》中:“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在这句话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读出小鹰的探问语气,更要关注这其中的两个省略号。这里的“……”并不表示省略了什么话语,而是表示小鹰的呼吸快而短促。我这样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步:学生试读。很多学生只给了简单的停顿,读得比较平淡缺乏感情。第二步:引导体会。引导学生关注前面的提示语“急促地喘着气”,想象小鹰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话的?经提示后,学生相互间再读,体会到了“……”表示小鹰学飞后喘气的语调。此时,入文入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中小鹰刻苦学飞时的情景,读起来也就情感充分了,语调丰富了。

二、用心揣摩,标点让语言更有深度

标点符号和文字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应把它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结合起来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它的认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这项训练,要渗透在阅读教学里。

(一)精细研读,解释疑惑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标点符号,体会标点的作用。如:《最大的麦穗》一文中,有三句分号的句子。教学时,我先出示这三个句子:A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B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C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是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然后,我引导学生这样品悟:第一步:对比试读,自我体会。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分号表示什么,多数学生能作比较简单的理解。第二步:教师点拨,师生揣摩。教师进行细致点拨:第一处分号表示并列的关系。第二处分号表示转折的关系。第三处分号表示对比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引领探究,传情达意

当一个标点反复出现在一段文字中时,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拿着放大镜去仔细琢磨、用心体验它。如《天火之谜》中的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这句话中连续运用三个“!”。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第一步,理解词语,体会心情。先让学生体会“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再抓住“喊”字和三个感叹号体会他的欣喜。第二步:对比句子,揣摩体会。如果把其中一两个改为句号怎么样?显得很平淡,这样不能表达出富兰克林当时的激动心情。学生通过自由练读,体会到这三个叹号最好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这样巧妙借助标点的魅力,引领学生感悟词语,让隐含的情感因素敞亮开来,带给学生具体可感的生动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

三、创造体验,标点让写话更有内容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是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又提高写作能力。如《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垮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拔银弦;有的到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飘拂,漫天遨游……引导学生从省略号入手,想象还有没有其他飞天进行随文练笔。第一步:自读自悟,朗读感受。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感受飞天的姿态优美。第二步:教师点拨,自我创作。成千上万的飞天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多的写不过来了。让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姿态的飞天吧!(出示展现飞天姿态的一段视频)你是否也可以按照书上的格式,通过文字展现飞天的优美动人了?这样既丰富了文本的理解,又起到了练笔的作用。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字词句段,也要用敏锐的目光关注标点。一个个小小的标点,由于所处的情境不同,所蕴含的形象、情感、意蕴也不同。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若能深入文本,及时捕捉课文中或随文生成的独具匠心的标点,合理巧妙地教学,语感训练会呈现别样的风景!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篇2

一、句号[。] 句号的基本用法

一般在陈述句的末尾用句号。示例: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句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示例: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I love you.2、科技文献有时涉及大量公式,为避免中文句号‚。‛同字母o及数字0相混,也可以采用西文句号‚.‛。示例:焦耳定律的公式是:q = i2rt.3、‚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其他情况下,但是前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

句号使用常见错误

1、应该用句号时候,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示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二、问号〔?〕 问号的基本用法

1、疑问句末尾用问号。示例:昨天你怎么没来上班?

2、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示例:难道你认为我说错了吗? 问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选择问句问号的位臵。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示例: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2、选择问句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示例:这次出差是明天还是后天?

3、选择问句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示例: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4、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示例:出去吃夜宵吗,陈晓明?

5、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问号使用常见错误

1、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2、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作句号)

三、感叹号〔!〕

感叹的基本用法

1、感叹句末尾用叹号。示例:你今天好美啊!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示例:受不了了,你不要再说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叹号。示例:他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三四岁的的孩子呢!

4、标语口号末尾,一般用叹号。示例:伟大的***万岁!叹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在表示极其强烈的感叹时,可以使用‚!‛及‚!!‛这样的叹号叠用形式。要请注意:(1)要得体,不要滥用。(2)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示例:对于**的险恶行为要控诉!要以死作最后的抗争!!

2、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但是要注意: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示例:‚你以为就算有艳照门,陈冠希就会随便退出娱乐圈吗?!‛

3、带有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示例:‚***,你被开除了‛ **:开除了?!

4、叹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叹号使用常见错误

1、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

2、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如:那动听的音乐啊!令我如痴如醉。

四、逗号〔,〕 逗号的基本用法

1、单句内部成分与成分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逗号。示例:我2002年上的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2、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示例:风是沙漠向人们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逗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在‚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

4、逗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逗号使用常见错误

1、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如:*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五、顿号〔、〕 顿号的基本用法

1、句子内部并列的词语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顿号。示例: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有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期货、黄金等多种方式。

顿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不要用顿号分隔。示例:工农兵‖长江中下游‖上下班

2、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示例: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成为****。

3、相邻两个数字表示概数,要用汉字数码,中间也不要加顿号。示例:两三个‖三五天‖二十七八岁

4、相邻两个数字连用,有时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中间要加顿号。示例:初中一、二年级‖国棉六、七厂

5、并列的引语、并列的书名、并列的括号,中间使用顿号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但作为一种技术处理,也可以不点顿号。示例:在这个句子里,‚伟大‛‚光荣‛‚正确‛都是形容词。

6、‚一‛‚二‛‚三‛和‚甲‛‚乙‛‚丙‛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顿号。顿号使用常见错误

1、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如: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应作: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2、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如:东风广场小区内的住宅共 56幢、896套,绿化率达到48%。(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六、分号〔;〕 分号的基本用法

复句内部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示例:只要城管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城管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

分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如果分句比较简单,内部没有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示例: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上了我。

2、分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分号使用常见错误

1、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如:报名者请携带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书;体检证明;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分号都应改作逗号)

2、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3、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如:从文化程度上看,高学历者;从职业上看,技术人员、个体工商人员和学生;从年龄上看,35岁至44岁的人,更加认为有必要进行夫妻财产公证。(中间两个分号都应改作逗号)

4、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了句号。须知: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

七、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法

1、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亲爱的:

早餐已经买好放在餐桌上。

2、用在‚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大部分人都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它就会苏醒过来活动。

3、用在总说性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和说明。示例: 本店经营品种:服装、鞋帽、钟表、玩具和家用电器。

冒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冒号的形式是‚:‛,左偏下,不要与上下左右居中的比号‚∶‛混淆。比号是数学符号。

2、冒号的提示范围。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的称呼语后面用的冒号。

3、‚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有时也可以不用冒号而用逗号。示例:他在讲话中指出,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矢志艰苦奋斗。

4、‚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如果宾语不长,这些词语后没有什么停顿,就不必用标点符号。示例:他说今晚不回来吃饭。

冒号使用常见错误

1、冒号套用。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如: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教师反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低,不懂得爱惜财物。(第一个冒号应改作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3、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如:*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中间的冒号应去掉)

3。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如:女乘务员小心地端起杯子,正准备换个地方放,突然,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中间的冒号应去掉)

4。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如: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点的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 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中间的冒号应改作逗号,或者保留冒号去掉‚即‛字)

八、引号〔“”〕 引号的基本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示例:要提高全民教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2、行文中需要着重说明的词语,用引号标示。示例: ‚坤包、坤表、坤车‛里的‚坤‛,意思是女式的,女用的。

3、行文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标示。示例: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引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引号的形式分双引号‚‚‛‛和单引号‚‘’‛。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偶尔出现三层引号时,最里一层引号用双引号。

2、在‚某某说‛的后面引号的用法。这要根据‚某某说‛的位臵而定。某某说在前需用引号,某某说在后不用引号。

3、既有直接引语,又有间接引语时,引号的使用。直接引用的部分用引号,间接引用的部分不用引号。直接引语后面的句末点号放在后半个引号后边。示例: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

4、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引号的使用。一般要在引文的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加上前引号,而只在引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尾才使用后引号。这样的多段落引用,还可以采用另外字体(如仿宋或楷书),每行缩一个或者两个字,就不再需要另外用引号了。

5、引文末尾标点的位臵。

(1)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示例: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示例: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6、引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使用常见错误

1、滥用引号。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中间的引号应去掉)

2、引号前后相关的标点处理错误。如: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可改作: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

九、括号〔()〕: 括号的基本用法

1、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示。示例:在最危险的三种性病的病源中,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是女性应该特别关心的。

括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2、‚一‛‚二‛‚三‛和‚甲‛‚乙‛‚丙‛等,以及阿拉伯数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序次。带括号的序次后面不能再用顿号或逗号

3、行文中补缺或订误,用方括号标示。

4、国际音标,用方括号标示。示例: friend[frend]

5、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国务院国发“2013”23号文件

6、作者的国籍或朝代,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语出“宋”柳永†虞美人‡。

7、行文中的注释序号,用六角括号标示。若最大的序号不超过两位数,一般用圆注码①②③。

8、尽量避免括号套用。同一形式的括号不得套用。必须套用时,可采取六角括号与圆括号配合使用。一般情况下,里面用圆括号,外面用六角括号。若里面或外面的一种已有定式,可首先照顾它的形式而作变通。示例:孔雀石“Cu(OH)2〃CuCO3”。

9、工具书的条目,用方头括号标示。示例:【标点】bin•标点符号。

10、括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括号使用常见错误

1、括号位臵不当。如:我市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增幅和乡(含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居全省领先水平。(括注应放在‚以上‛后面)

2、不该使用括号而用了括号。如:珠宝行重质量、讲信誉,长年聘请荣获国际(FGA)、国内(GIC)珠宝鉴定师资格的专家监督商品质量。(两处括号都应去掉)

十、破折号〔——〕: 破折号的基本用法

1、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示。示例:我曾经登上过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示。示例: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5000多呢?——我先去上个厕所在继续聊!

3、表示话语的中断。示例:‚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4、声音延长,在象声词后面用破折号标示。示例:‚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标示。示例: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6、表示引出下文。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示例:

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7、用在副标题的前面。示例: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8、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示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波折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破折号和括号都有标明补充说明的语句的作用,但是破折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是正文的一部分,比较重要,需要读出来,而括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不是正文,一般可以不读出来。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示例:每当肝疼发作时,他就采取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肝部,从来没有因为肝疼影响工作。

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示例: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3、破折号不能排作‚--‛,也不得一分为二,分居两行。波折号使用常见错误

1、破折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都有引出解释说明语句的作用)。如: 专家们经分析认为,打捞俄潜艇,最可能被采用的方式便是混合打捞法——即先行封舱,将内水抽干增加潜艇自身浮力,再利用浮吊、浮筒来起浮沉艇。(破者号应改作逗号,或保留破折号去掉‚即‛字)

2、由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语句与被解释说明的对象不照应。如:这家碳素厂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松花江畔——吉林市。(破折号应改作‚的‛字)

该用括号的地方用了破折号。如:在亲人金珠玛米——解放军——的帮助下,我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破折号应改作括号)

十一、省略号〔……〕 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1、话语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示例: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菊花、玫瑰、马蹄莲、郁金香……

2、话语的断断续续,用省略号标示。示例:他吃力地说道:‚你……要……坚持……下……去……‛

省略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中文省略号的形式是‚……‛,六个小圆点,占两个汉字的位臵。

2、一个或几个自然段文字的省略,诗行的省略,可以用独居一行的十二个小圆点标示。

3、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冒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号、叹号、冒号应保留。示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4、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示例:花园里开满了红色的、黄色的、粉红的、紫色的……五颜六色的花朵。

5、省略号后的点号一般应去掉。因为连文字都省了,点号自然也不必保留。示例: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省略号使用常见错误

1、滥用省略号。如:商店门前的告示牌,全是‚大减价‛、‚大甩卖‛、‚跳楼价‛……云云,好像他们都在做赔本生意似的。(应去掉省略号)

2、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

十二、着重号〔﹒〕 着重号的基本用法

1、提示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示。示例:说‚这个人说的是北方话‛,意思是他说的是一种北方话,例如天津人和汉口人都是说的北方话,可是是两种北方话。

着重号使用常见错误

1、该用引号的地方却用了着重号。要注意着重号和引号的不同,引号是用来标明着重论述的对象。如:知已知彼是战争认识的主要法则,是‚知胜‛和‚制胜‛的认识基础。(着重号应改作引号)

2、滥用着重号。着重号要在十分必要时才用,并不是语气或语义一加重就用着重号。一段或一篇文字里加着重号的地方过多,就无所谓重点了。如:大家发现,尽管他说这些话时非常真诚、自然、优雅,但听他这些话的人却大多显出迷惑不解乃至不安的神色。(应去掉着重号)

十三、连接号〔—〕 连接号的基本用法

1、表示连接。连接相关的汉字词、外文符号和数字,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1)连接两个中文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示例:氧化—还原反应‖焦耳—楞次定律‖一汽—大众公司。

(2)连接外文符号,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应用半字线)。示例:Pb-Ag-Cu三元系合金。(3)有机化学名词(规定用半字线)。示例:d-葡萄糖‖a-氨基丁酸‖3-羟基丙酸。(4)连接汉字、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组成产品型号(可以用半字线)。示例:MD-82客机‖大肠杆菌-K12‖苏-27K型舰载战斗机

2、表示起止。连接相关的时间、方位、数字、量值,中间用连接号。

(1)连接数目,表示数目(生卒日期、量值等)的起止(科技界习惯用浪纹)。示例:孙中山(1866—1925)‖20%—30%‖15—30℃‖1988年—0221年。

(2)连接地点名词,表示地点的起止(不要用浪纹)。示例:北京—上海特别快车‖北京—旧金山—纽约航班‖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表示流程。连接几个相关项目表示事物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也可以用两字线或者箭头。不过箭头不属于标点。示例: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连接号的特殊用法

1、连接号的常用形式为一字线‚—‛,占一个汉字位臵。此外还有半字线‚—‛和浪纹‚~‛。

2、中文半字线连接号与西文连字符长短不同,不可混用。

3、用于表示时间、数字、量值的起止,一字线与浪纹的功能相同,出版物可选择其中一种。科技文章常出现负号‚-‛,为避免与一字线勾连,一般习惯使用浪纹。

连接号使用常见差错

1、连接号过长,处理作两字线。如:1986年太阳能研究所从加拿大引进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复合生产线。(‚铜——铝复合生产线‛应改作‚铜—铝复合生产线‛)

2、连接号过短,处理作半字线。如:您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腰围减了2-6厘米。(‚2-6厘米‛应改作‚2—6厘米‛或‚2~6厘米‛)

3、把连接号充做‚到‛字用。如:从5月20日—7月10日,凡在**网购买iphone5手机者,即可获赠精美礼品。(‚从5月20日—7月10日‛应改作‚从5月20日到7月10日‛或者‚5月20日—7月10日‛)

十四、间隔号〔•〕 间隔号的基本用法

1、外国人和一些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示例:诺尔曼〃白求恩‖爱新觉罗〃玄烨。

2、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用间隔号标示。示例:†新史记〃郭美美列传‡。

3、诗的标题、词的标题与诗体、词牌名之间,用间隔号标示。示例:†七律〃长征‡‖†江城子〃咏史‡

4、表示节日或事件,代表月份的数字和代表日子的数字之间,用间隔号标示。示例:‚一二〃九运动‛。

5、用几个并列词语做标题,词语之间可以用间隔号标示。示例:人性〃法律〃社会‖信号〃符号〃语言‖人〃兽〃鬼。

间隔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外国人名如果是外文缩写字母与中文译名并用,外文缩写字母后面不用中文间隔号,应用下角点(齐线小圆点)。示例:E.策勒尔‖D.H.劳伦斯。

2、外国人名如果有两个缩写部分,要么都用中文,要么都用外文字母。示例:副总裁比〃哈〃帕蒂‖副总裁B.H.帕蒂。

3、用月日数字表示历史事件或节日,如果是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要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其他月份则不加间隔号,是否加引号,视知名度而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或节日,不必加引号。示例:五四运动‖二七大罢工‖五一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八一建军节‖‚一二〃九‛运动。

4、由媒体创造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事件的形式,予以认可,但不要把这种形式扩大到重 要的历史事件和节日。示例:‚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日‖‚12〃25‛抢劫案‖‚3〃20‛重大交通事故。

间隔号使用常见错误

1、应使用间隔号的地方用了顿号。如:当年他亲身参加了‚一二、九‛运动。(顿号应改作间隔号)

2、不应该使用间隔号的地方用了间隔号。如:†旷世奇才〃杨度‡一书受到好评。(应去掉间隔号)

十五、书名号〔《》〕 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1、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用书名号标示。示例:†三国演义‡‖†参考消息‡‖†大众电影‡。

2、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示例:†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

3、文化产品(电影、戏剧、绘画、歌曲、舞蹈、摄影、邮票等)的题目,用书名号标示。示例:影片†红高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独舞†月光下‡

4、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栏目与板块名称,用书名号标示。示例:该报†人民子弟兵‡专栏‖副刊†笔会‡‖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体育沙龙‡

书名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书名号的形式分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如果偶尔出现三层书名号时,最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

2、单书名号的形式是‚„‟‛,不可用数学上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组合形式‚<>‛代替中文单书名号。

3、书名、篇章名等如果使用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示例:阅读†毛选‡四卷‖参见†现汉‡第234页

4、丛书名用书名号。至于‚丛书‛一词放在书名号里面还是外面,要看图书本身书名(主要指封面)是否有‚丛书‛字样。示例:†万有文库‡‖†四库丛刊‡。

5、书籍、报刊的版本、版别的位臵。因为不是书报名称本身,只是一个注释说明,通常的做法是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紧放在书名号之后。也可以不用括号,直接跟在书名号后面,或放在书名之前。示例:采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编辑†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

6、法令、规定、方案、条例等‚草案‛‚初稿‛‚试用稿‛之类字样,如果包括在文书标题之中,则应放在书名号里面。这类字样在书名号里是否括注,依据原件模式。示例: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六条

7、报社、杂志名,如果着眼于单位,指称报社、杂志社、编辑部,一般不用书名号。如果指的是那个文字载体本身,用书名号。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加书名号。示例:†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

8、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但课程名称不用书名号。示例: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需要买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

书名号使用常见错误

1、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永久牌‡自行车‖†桑塔那‡轿车

2、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3、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称不符,或者将选题内容与篇章标题混为一谈。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半月谈内部版‡‛应改作‚†半月谈‡(内部版)‛)

十六、专名号(__)专名号的基本用法

1、专名号(__),亦称私名号,用于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

2、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配合。示例:刘邦、项羽先后攻入咸阳,秦最后统治权被推翻。

专名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这类著作如果使用专名号,书名号可以用浪线(放在书名下面)。

2、文史著作和辞书,专名号除了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以外,还用于国名、民族名、年号、宗教名,也有用于官署名、组织名。

3、直排规则:直行文稿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专名号使用注意事项

1、专名号在现代的中文书刊已极少使用,但在台湾和香港的中文教科书、电视或电影中文字幕中仍然保留使用,但香港学生多不会在家课上写上麻烦的专名号;在中国大陆则只用于古籍、文史哲作品中。

2、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语文教学如何面对图像符号的挑战 篇3

关键词语文 图像 符号

从符号学的角度讲,语文教学的符号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在中国以往几千年的教育史上,教师和学生都是依赖于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活动的,而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本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在这几千年中,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企图或事实上能取代语言文字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历史总是不断地发展的,教育随着文化传播载体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反观人类文化传播史,已经经过了从口传文化到印刷文化、再到电子文化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交流、传播的不同特点。在口传文化阶段,人们处在面对面的在场交流形式之中,这就使得交流既是双向互动的,又使得传统的权威得以维持;到了印刷文化阶段,信息不再依赖于人们面对面的在场,它贮存在可移动的媒介——印刷物中,使得不在场的交流成为可能。印刷文化的出现,跨越时空限制,也动摇了传统的权威。而本世纪电子媒介的出现,则是人类文化传播历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它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改变了文化自身的形态,甚至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从古至今,没有一种传播媒介像电子媒介这样深刻地影响到社会和人类。在今天,口传文化和印刷文化并没有消失,只是电子文化以更快的生长、普及和更强悍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也进入了教育领域,对口传文化、印刷文化产生了挑战和威胁,使得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

所谓的“电子文化”,是以电子媒介为传播方式的文化,这些电子媒介包括电报、电话、手机、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而与本文的“图像符号”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电视和互联网,正是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图像符号”最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图像(image)为中心的时代,电视、电影、摄影、绘画、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广告、设计、建筑等互相激荡汇流,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这个词强调图像镶嵌于更为广阔的文化之中,图像是一种文化形态,因此,也可以把文化看做是镶嵌着图像效果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这个充满着求新变异的图像消费社会里,人们用以了解生活、研究世界的方式已经转向,正试图建立一种‘视界政体’(scopicregime),即一套以视觉性为标准的认知制度甚至价值秩序,一套用以建构从主体认知到社会控制的一系列文化运行规则,形成了一个视觉性的实践与生产系统。”[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图像符号”大有向人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与认知、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全面渗透,并进而影响之、改造之的趋势。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图像”、“图像符号”呢?

一、图像与图像符号

所谓“图像文化”被认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它是通过特定的现代媒介所呈现的一种二维视觉语言图式。当代“图像文化”与古代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它再也不是手工制作,而是加入了高科技的成份,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比如,电视的发明到今天,它可以收看和选择的节目越来越多,它由黑白到彩色,由高清到三维,给人的视觉享受和冲击越来越大。再来看电脑,它的制造从当初的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今天的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变得越来越轻便,而作用也由开始时的主要用于计算,变成一种几乎无所不能的传播工具,它可以用来检索、查询、阅读文字材料,更可以用来观看图片、电影、电视、动漫,可以单独或联网玩各种游戏,等等。总之,当代“图像文化”与古代有着巨大的区别,而正是这种巨大区别引发了新的社会动向,尤其是对当代学生的影响,恰恰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的。

有人说:“现代生活就发生在荧屏上。”[2]这句话说明,尽管现代人的社会经验和日常生活的表达仍然离不开语言媒介,但是以图像符号为轴心的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图像符号已经越来越占据了这个社会的核心,成为文化的主角和主导。但另一方面,研究图像符号又不得不借助于语言,这是一个有趣的悖论。那么,图像与语言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图像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远古时代,表现为图像兴盛(洞穴画、岩画、器皿画,一定还有许多画在泥土上未能保存下来的图画)而语言刚开始萌芽,那时候人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主要是用坚硬的东西在洞穴、山崖的壁上,或者在陶器上进行刻画,平时的交流是简单的口语辅之以手势,文字还没有出现;第二个阶段是近古以来的几千年,表现为以语言为主导而图像退位的交流模式,在这个阶段,口头语言发达了,书面文字成熟了,人们可以用丰富的口头语言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也可以用书面文字把历史、把对历史的认识、把人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而这时候的图像比如绘画,主要是文人墨客抒情达意的一种方式,为达官贵人所喜欢,却与普通人的关系比较疏远;第三个阶段是当代,语言与图像相对峙,且图像大有取语言而代之的可能,不是有人惊呼吗——“视觉影像要取代言语文字来‘统治’我们的世界了!”这个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是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电视和互联网极大地取悦和满足了人的视觉享受。那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具体地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该怎样面对这一挑战呢?

二、作为正能量的图像符号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埋怨电视和互联网,更不能全盘否定它们,把它们当作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相反,我们应该看到电视、互联网给当代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从对语文教育带来正面作用的角度来理解“视觉革命”。比如,电视、互联网的“图像符号”给人们认识世界带来的直观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视觉动物”,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11%是通过听觉获得的,有6%由其他身体感官分担(身体感觉除了嗅、味、触觉还包括痛痒、温度、体位、动感及内部器官活动等),而其中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则占83%。可见,视觉探索与接受成为人类认知活动的主体知觉,深刻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与体验,也成为建构人类精神世界与文明形态的基础。视觉之所以在人的认知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离不开“像”,直观性伴随始终。人的视觉感知是从物象到影像,再到心像的认知过程。客观世界的物象光波,一旦被人的视网膜感受器捕捉,就会成为视网膜生物影像,并通过多层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进入大脑皮层,在大脑各功能区综合作用下转换为经验的心像。心像是大脑智能系统对生物影像的感知判断后所形成的心理印象,不仅包括对物象外在表象的感应识别,还包括对物象信息意义的价值判断。自从有了人类,其认知就深受视觉之“像”(由“物象”而“影像”而“心像”)的影响,而当这一视觉之“像”被带着高科技手段的电视、互联网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时,它对“眼球”的吸引力就更大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要了解动物,没有比看电视中的“动物世界”更好的选择了,在那里,各种动物的形体、色彩、习性、运动一目了然,甚至是那些已经灭绝了的远古动物,如恐龙,都可以通过逼真的动画呈现出来,谁能说它们不是对孩子最生动、直观的教育呢?再如,电视、互联网的“图像符号”给人们视觉享受带来的多样性。如果说“语言符号”是一种时间符号的话,“图像符号”则是一种空间符号,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这一空间符号给人的视觉带来无限多样的刺激和享受。以电视为例,它可以“并置”,给画面分格,然后将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一齐呈现出来;它可以“交错”,在情节中穿梭来往,一会儿回到过去,一会儿回到现实;它可以“变形”,既可以夸大,也可以缩小,可以将现实的变成非现实的,也可以将非现实的变成现实的,可以将人间变成地狱,也可以将地狱变成人间,可以使坠落的羽毛瞬间消失,也可以让飞速的子弹慢慢接近目标,等等,等等。人们所能想像和想像不到的神奇画面,电视都做到了,谁又能抗拒它的如此魅力呢?又如,电视、互联网的“图像符号”给人们了解这个社会带来的迅捷性。现代社会中讯息大爆炸且生活节奏很快,在其间,人们希望迅速掌握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一旦有事件发生于他们的视野之外,就有一种被遗忘、被抛弃的感觉,或者他们觉得如果不是同步观看事件的发生,就没有了现场感,就不新鲜。电视、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他们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美国总统大选、中国香港回归、日本核电站爆炸,而且在同一时间看到在北京的奥运会赛事、在乌克兰的欧洲杯、在美国的NBA。所有喜爱体育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场足球赛,如果没有看到现场直播,即使不知道比分,对重播总也提不起兴趣。这就像人的饮食需要新鲜一样,电视(特别是直播)、互联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的渴望。在当今中国,电视已经非常普及,互联网也正在走向千家万户,它们成了人们(包括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以它丰富多彩的“图像符号”成为不分年龄、不分文化水平的人们获取讯息的最主要平台。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联起手来,充分利用以上所说的三种特点,使感性的画面与理性的思考、浅表的呈现与深层的揭示、色彩斑斓的图像与意味深远的语言相结合,这样对孩子所起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就不会仅停留在感知和娱乐的水平,而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考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许就可能避免出现下面要谈到的问题。

三、作为负能量的图像符号

不是没有人对“视觉文化”的凶猛势头表示过担忧。所谓“读图时代”的到来,使人们逐渐疏远了纸质读物,而沉湎于电视和互联网的“图像符号”世界时,西方学者就发现,“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缺乏深度”,他们把这种文化称为后现代文化。道格拉斯·凯尔纳曾这样说:“电视在后现代的狂喜中是一种纯粹的噪音,一种纯粹的内爆(implosion),一种黑洞,在那里,所有的意义和讯息都被吸收到漩涡和万花筒中,这种漩涡和万花筒里有激进的符号合成(semiurgy)、到了近乎完全饱和点的图像和信息的不断扩散、惰性和无动于衷等——它们消溶意义,只让媒体群落中的零零星星的形像闪烁出魅力,而任何图像在这里都已不再有什么明显的作用,那种其速率和数量都在激增的图像造成了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屏幕(mindscreen)。”[3]当人们面对屏幕时,图像迅速地一闪而过,以至失去了表意的功能,仅仅是指向其他无穷的图像而已,而且到了最后,图像的成倍增加造成了极大的饱和和膨胀,以至于电视观众无助地迷失在由无数肤浅的图像所组成的一种碎片状的、虚幻的游乐宫中。电视和互联网所营造的这种碎片状的、虚幻的现象确实迷惑和俘虏了很多孩子,使他们远离文字、远离文学,阻碍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成为当前家长和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中国教育工作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成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三种媒体。因此不少教师在思考,在这样一个泛媒体的时代,怎样才能让阅读存在和继续下去,他们的做法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向儿童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度”阅读,最终为儿童寻找到心灵的“诗意”的栖息地。我想,很多教师这样做倒不是简单地想与“视觉文化”、“图像符号”相对抗,而是试图从语文教师的职责和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学作品熏陶下,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立场、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文化”人,而不至于被“图像符号”所裹挟,成为一个“碎片”的人。

参考文献

[1] 朱永明.视觉语言探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 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语文教学中标点符号的指导 篇4

关键词:重视指导,懂得用法,加强训练

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文章的理解或内容的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阅读, 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将影响到朗读的语气、感情的表达, 从而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作文或其他语文表达而言, 如果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将影响作文的质量或语言表达的效果。如果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就会出现朗读时不按标点停顿或停顿不当, 语气和情感体现不出来;阅读都出现问题了, 表达就更严重了。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加强标点符号的教学、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如何加强标点符号教学, 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呢?结合自身语文教学活动和反思, 笔者觉得必须强化下几方面的教学。

一、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要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单靠老师的强调或者要求学生熟记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作用是很有限的, 因为学习内容多, 学习负担重, 媒体内容更丰富, 社会知识也精彩, 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方面下功夫, 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 遇到学生在学习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我在教学标点符号的课前准备了几个单句, 出示在黑板上, 没有标点符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上课了, 我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句子。

提示学生, 可以随意读, 反复读, 读出此句的正确意思来。

学生交流时, 答案可是五花八门……

怎么办?在学生反复比较和争论之后, 我给学生讲了与此句有关的故事。

一天, 一户农家来了个客人, 农家主人正想趁着春雨天到农田里耕地, 可那个客人贪图主人家管吃管住不想走, 碍于面子, 主人家留下此句留言。主人想着客人早点回家去, 而客人看了此留言, 却满心欢喜住下来。问题出在哪儿?

你若是主人, 你想怎样读?

你若是客人, 你想怎样读?

主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要是加上标点符号, 那就是———

主人: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客人:下雨天, 留客天, 留我不?留。

引导学生比较读读以上句子, 再比较意思, 原来是读的问题。而不同的读法, 意思竟刚好相反!

在此基础上, 再出示下列几行句子, 让学生随意地、反复地读, 读出正确的意思来。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 很快就读出两个不同的意思来。

一是:无鸡, 鸭亦可, 无鱼, 肉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

一是:无鸡鸭, 亦可, 无鱼肉, 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

比较两个句子, 文字一样, 标点符号种类一样, 个数一样, 不一样的是位置不一样, 结果, 意思大不一样。

接着, 老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这个故事。

从前, 有一位财主请一个私塾先生到他家讲学, 吝啬的财主为了节省先生的伙食费, 就订了这个伙食约定:“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先生看完自然高兴, 欣然同意。财主也暗自得意。当日中餐、晚餐, 仆人都是只端上一碟青菜。先生找财主询问, 没想到财主理直气壮地认为是按约定办事, 还把那张约定书拿出来, 读给先生听。

可是先生早已预感到财主的意图, 也出示加上标点符号的约定书读起来:“无鸡, 鸭亦可, 无鱼, 肉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财主仔细一看, 顿时垂头丧气, 只好认输。

学生听了, 都笑了起来, 佩服先生有先见之明, 巧妙使用标点符号, 惩罚了吝啬的财主。

通过以上两个生动有趣的例子, 揭示了正确使用标点的重要性, 使学生有了铭心的记忆, 产生深刻的印象。用形象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 悟出学习标点符号的意义, 从而促使学生对学习标点符号的重视。这样的教学, 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懂得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认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这只是学好用好标点符号的第一步。真要达到目的, 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通过归类比较让学生懂得标点的正确用法。感叹号是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如《一夜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多么辛劳, 多么简朴!”《穷人》:“快去!别等他们醒来。”《黄继光》:“黄继光又站起来了!”第一句表示感叹, 第二句表示感情强烈的祈使句, 第三句表示感情强烈的陈述句。在教学中, 必须把这些不同句子中怎样使用感叹号的要点讲清楚。问号一般放在问句的句末表示一句话问完之后的停顿, 表示疑问、设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三句话分别表示疑问、设问、反问, 这样把该用这一标点的句子归类比较, 学生就能比较明确该标点的用法, 而且记得牢固, 以便在今后实际作文中正确使用标点。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懂得标点的正确用法。“标点”教学是抽象的, 因此必须化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明确其用法。例如:第七册中的课文《鸟的天堂》, 文中多处出现“鸟的天堂”, 意思并不一样。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 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 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 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 感到鸟儿们生活十分自由幸福, 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 在作者心里, 大榕树是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必须告诉学生, 文中引号所表示的特定意义。这样, 学生对引号的用法, 就能从课文内容中领略明白, 并在今后作文时得到正确使用。

三、加强标点符号的应用训练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标点符号的用法后, 必须在对学生的读、看、写等文字教学中, 注意加强标点符号的应用训练, 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提高到能够正确应用的理性认识。在训练中由浅入深, 从书写一句话中应用逗号、句号开始, 逐步进入到一段话中的应用, 再到整篇文章中正确使用标点。坚决克服“一逗”到底或“一句”到底的弊病。要通过不断的训练, 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久而久之, 学生则能融会贯通, 灵活应用。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1.老师每讲一句话, 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标点。

2.让学生口头说一句话, 用上所学的标点。

3.分别写几句话或一段话让学生加上标点。

4.改正用错的标点。

5.判断句中、句末的标点对不对, 对的打“√”错的打“×”。

6.结合基础训练、练习册的作业题进行练习。

7.在造句、回答问题、作文时注意练习正确使用标点。

8.在批改作业时, 把标点符号作为批改内容之一, 及时纠正错误的标点符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小学语文总复习——标点符号专题 篇5

【教学目标】: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教学重点】:

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等的不同用法。

2、在段落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同标点符号打交道了。小小的标点符号,它们的奥妙可多啦!

据说,明朝的祝枝山,有一次曾同人开过这样一个玩笑。新春佳节的时候,祝枝山路过一户富人家的门前,见到朱漆的大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他想了想,就叫人拿来笔墨,在上面写了十二个大字: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那家主人出来一看,念道:“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顿时脸色铁青。他想这不分明是触我的霉头吗?于是,他要就动手打祝枝山。而祝枝山却对他笑笑,不慌不忙地说“:我明明写的是好话,你自己看不懂嘛!”说完,他就用笔点了几下,便成为“: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那主人见了,不禁转怒为喜,连声称好。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如何点大有讲究,今天我们举行一次标点符号的语文复习课,提高同学们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二、复习标点符号的写法,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1、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学过了哪些常用的标点?指名上黑板在方格中书写。(在黑板上画好方格)。、;:!? “”《》()—— … …

2、检查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3、课件出示标点在格子中的正确位置

4、总结写法。

(1、在横行书写的文稿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左下角。这七种符号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符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应该紧跟在一句话的末尾。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这两种符号的位置都写在行次中间。)

三、通过练习,熟悉用法。

看来同学们都熟悉了标点符号的写法了,但它们的用法我们都掌握了吗?请大家独立完成“小试牛刀”。

1、学生讨论并完成练习。

2、交流反馈穿插对部分标点作用的理解(实物投影出示朗读展示)

3、说说做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经验或是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小结:读句子——知大意——加标点——再读检查(成对出现的标点写了前半个后不要忘记写后半个。)

4、总结标点符号用法。读一读《标点符号歌》,说一说常用标点符号各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名称符号一般用法

句号。表示句子完成之后的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问号?表示问句之后的停顿。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有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

1、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2、常用在对话前面表示后面的话是引用。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引号“”

1、一般都是成对出现。

2、表示引用部分或对话。

3、表示反语、讽刺。

4、表示特定称谓。

书名号《》表示书籍、报刊、文章、文件等名称。括号()表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

省略号„„

1、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2、表示沉默、语言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破折号——

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3、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延长。

5、.幻灯显示: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四、“小试牛刀”,练习给一段话加标点 真厉害,看来标点符号的方面的知识都已经大家掌握了,不过能背武功秘笈的不一定拥有一身高超的武艺的,让我们来试试看吧!请大家取出“小试牛刀”题,自由练习。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人间小河清凌凌的就像一面透明的大镜子婀娜多姿的柳姑娘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并且欣赏着自己美丽的身影岸边的小草探出了脑袋在干什么它们想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无数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散在草丛中美丽极了几只小鸭子在小河里排着队游来游去仿佛在告诉我们春江水暖鸭先知

1、学生自由练习。

2、交流校对

3、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的,可以分几步?哪些方法比较好?(1)通读(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2)断句(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话,并加上句末标点尤其要注意引号不要只写前引号而忘了后引号。)新课标第一网(3)加标点(4)再读

四、骁勇善战

现在我们的功夫练得都不错了,那就让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有A、B、C三组句子,难度分别是低、中、高,请任选一题,按照刚才的方法完成。

A、下列句子中有三处的标点是用错的,请你找出来。爸爸问小明:“你刚才干什么去了?”“借书,”小明喝了口水说:“我借了好几本,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B、保护视力要做到三注意一看书和写字时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远二看书一小时后要休息几分钟三字要写大些要清楚整齐

C、这时我不禁想起了生活的强者张海迪大姐姐尽管她瘫痪不能下地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但是她仍然刻苦自学有时身子不能动弹她就把书放在枕头边利用镜子的反照继续学习我还想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他虽然下肢瘫痪双目失明但仍然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鼓舞着全世界人们顽强地与命运斗争我想了许多许多

1、学生自由练习。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批阅。

3、出示原文,校对。

4、说说你帮同桌查出了什么错误,帮他改对了吗?(校对后发现了什么错误,现在明白了吗?)四、八仙过海

正因为标点在生活奇妙作用,才使得文章的表达形式各异,匠心独具,让人深感中国文学句法之精妙,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标点的趣味故事:

1、相传徐文长到朋友家里去,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条子跟他开玩笑,上面写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可没这样读,他读出来的意思正好和住人的相反,你知道他是怎么读的吗?

2、学生取出练习纸,尝试给这个句子添加标点。

3、交流“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就和主人的意思相反了。

4、其实这一句可以有好多种说法,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好几种,你能加出来吗?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篇6

一、 小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随机选取运城市Y小学五年级80名学生的作文《致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作为研究样本,遵循不限时、600字左右、未经教师评阅(原始材料)三项原则,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1.标点符号使用种类丰富,但范围有限

表1  12种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统计表

小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的突出特点是种类丰富,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的标点符号主要有逗号、句号、叹号、问号、顿号、冒号、引号、省略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和括号等12种。通过标点符号使用次数及使用频率统计发现,各标点符号间使用频率差异较大(详见表1)。由表1可知,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种类丰富,但使用范围较有限,主要集中于逗号和句号,其它标点符号使用频次相对较少。

2.标点符号形体偏误率各异

表2  12种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统计

通过标点符号形体偏误分析可知,标点符号的使用率和形体偏误率不呈正相关(详见表2)。逗号、引号、顿号、破折号在形体教学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句号、叹号、问号、省略号、分号在形体书写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冒号、书名号、括号的形体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3.标点符号格式偏误现象普遍

表3   12种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统计

通过对标点符号格式偏误进行分析,引号和括号的格式偏误率相对较高,达到42.6%和33.3%,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其书写格式;书名号和省略号格式偏误率分别为15%和12.5%,冒号、叹号、顿号、逗号、句号、问号等格式偏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3%、5.4%、3.8%、3.4%、3.4%、1.9%,这些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问题,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分号、括号格式偏误率均为0,表明学生对分号和括号的格式书写掌握良好。分析可知,标点符号的使用率与格式偏误率不呈现正相关(详见表3)。

4.总体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差异

通过标点符号形体偏误率与格式偏误率间的对比分析,发现样本总体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差异(详见图1)。调查可知,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顿号、分号、破折号的形体偏误率均高于格式偏误率;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括号五种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率高于形体偏误率。不同的标点符号间存在不同的偏误类别,各种标点符号偏误类别具有差异性。教学中,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顿号、分号、破折号等七标点符号需要加强书写格式教学,而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括号等五种标点符号则应该更加侧重书写形体教学。

5.个体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一致性和连续性

小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一种标点符号通篇同一形体偏误或同一格式偏误的现象,或多种标点符号通篇同一格式偏误的现象。还有部分样本存在字格内方位偏误、通篇都将句号写作实心圆点、将省略号挤入一个字格内等现象,而这些偏误很大程度上受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书写习惯的影响,且不同个体表现的连续性偏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标点符号在不同样本间呈现出相同的形体偏误或格式偏误,标点符号偏误类型间存在一定共性,将句号写成实心圆点、将非句末标点符号和汉字挤入一格,句号置于字格中间等现象都较为普遍。

二、 小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的产生原因

1.小学生标点符号认知较为有限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基于表象对标点符号进行讲解,学生对标点符号功能及用法的认知较为有限,致使习作中标点符号使用过度泛化。如,在现代汉语中,逗号与顿号都可表示并列语间的时间停顿,但两者间又有着独立的适用范围,学生对各项标点符号使用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其区分和使用界限认识存在片面性,写作中大量使用相对熟悉的逗号和句号,标点符号使用范围过于局限。

2.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形式间存在差异

印刷体与书写体间存在差异是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偏误的主要原因。小学生标点符号学习主要借助教材、课外书等媒介,教材中的标点符号没有方格,而学生作文则需要把标点符号写在方格内。学生在无字格限制的教材中对标点符号占格情况掌握不准确,导致写作中出现将非句末标点符号与句尾汉字挤入一格、标点符号字格内方位偏误等现象。如,教材中印刷体省略号表述不明,学生不清楚省略号是占一个字格还是两个字格,常常出现将六个圆点挤入一个字格内的格式偏误现象。

3.教师标点符号教学缺乏针对性

语文教师未将标点符号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而是将其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中,标点符号书写内容讲解不系统、不规范、不具体,多集中于形体书写,甚至常常被忽略。教师对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缺乏具体、必要的要求,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学习、了解及使用,更多取决于自身的主观判断,跟着感觉走。

4.教师习作评改重心偏移及错误示范

在习作评改中,由于教师自身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错别字、语句表达及文章逻辑等内容,标点符号常常被忽略,甚至有教师在板书书写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错误的标点符号示范。如,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将逗号写成一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常常以教师为模版,模仿教师进行书写。这些都对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是导致习作标点符号偏误存在共性的重要原因。

5.小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及书写态度

小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偏误呈现共性特征。有些通篇将逗号写作了一撇,有些通篇将句号写作实心圆点,有些通篇将非句末标点符号与句尾汉字挤入一格,这些偏误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与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密切相关。标点符号偏误应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如有些学生的习作中,只有一两处将逗号的小圆点写成了空心,其他标点书写全都正确,这些偶然性的偏误并非是由于不良的写作习惯所导致的,而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粗心及不良的学习态度所致,应引起师生的重视。

三、 规范小学生习作标点使用的对策

1.注重各种标点符号形体及格式特点的讲解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标点符号的形体要求及占格规则,提供方格内书写的标准示范,加强对学生的详细讲解,使其了解标点符号形式及格式的特点。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将标点符号置于方格或田字格内,让学生注意观察标点符号在方格内的正确位置,使其对标点符号形成正确的认识。如,逗号、句号在形体上应注意虚实书写的规范,位置居左偏下;省略号、破折号各占两格,位置居中,省略号的六个点是实心。其次,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地去感知每个标点符号的形体结构及格式特点。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分类讲解与对比讲解的方法,把形体偏误和格式偏误的标点符号分别归类进行讲解,也可通过比较各种标点符号的异同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认识。

2系统化、由浅入深地开展标点符号教学

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标点符号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对不同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对各种标点符号使用率的差异,对标点符号的教学顺序适当调整。调查中,逗号和句号的使用率最高,教师应先教逗号和句号的使用,再教使用率较低的其他标点符号。此外,标点符号教学要结合具体的题材进行。如,读后感、观后感题材的作文,会出现较多的书名号,而如果是写信的作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冒号,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作文情境及题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标点符号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科学化。

3.针对性地进行标点符号的改错训练

为及时纠正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的偏误,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改错训练。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诊断的方法,自我辨别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和格式偏误。其次,学生在认识标点符号形体及格式书写规范的同时,改变习作评改教师单一主体的方式,通过学生自改或互改以降低和纠正习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调查中,逗号和句号的形体偏误率均高于格式偏误率,表现为虚实偏误和点线偏误两种类型,教师开展改错训练时应当把逗号和句号的形体偏误作为教学重点,列举常见的书写中的偏误现象,如将逗号写成一撇,逗号上面的实心圆点写成空心,句号的空心圆点写成实心圆点等,有重点地进行标点符号改错训练。

4.对标点符号偏误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

习作是学生标点符号掌握情况最直观具体的表现,是教师对学生标点符号书写、运用进行分析归纳的重要桥梁,能够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因此,教师在习作评改中,应端正态度、积极重视,对标点符号偏误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当发现标点符号偏误时,应注明偏误之处,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避免将雷同偏误延续下去。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对标点符号使用问题进行教改研究,建议教师在习作评改过程中对标点符号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归类、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情况。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有则强化改之、无则提醒避免,降低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偏误。

5.围绕“应试”引起师生对标点符号使用的重视

调查中,多数教师心理上认同标点符号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仅仅围绕应试开展教学,对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缺乏系统、深入的指导,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在众多质疑声中备受关注,然而“应试”在小学标点符号教学中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合“应试”将标点符号的教学内容引入作文测评中,督促学生加强标点符号的掌握和应用,严格要求其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技能。

参考文献

[1] 宗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J].考试周刊,2012(13).

[2] 张丽艳.俄汉标点符号之比较[J].忻州师范学院报,2005(2).

[3] 齐晓峰.汉韩对应标点符号的语用差异[J].语文学刊,2008(11).

[4] 孙海平.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J].现代语言, 2008(11).

[5] 应玮.泰国学生Hsk写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0(14).

[6] 刘炜.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常见标点符号错误例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7] 徐春燕.凸现作文中标点符号的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

略谈小学标点符号的教学 篇7

一、随文巧安排,做到细水长流

“随文巧安排”,指随教材,不要系统讲解标点符号,不要专门讲解有几种用法,分别怎么用,不要脱离教材讲标点符号,不要把标点符号同语言文字割裂开来。原则上,在教材中出现了就讲,没有出现就不讲,逐步扩大。强调课文,在课文中把标点符号当作一个知识点来把握,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整理一下,帮助学生构成一个知识系统。

(“小学标点符号年级分布表”篇幅较长,不再附上,老师们可以自己整理。)

二、练习巧设计,做到多样有趣

要学习和掌握好标点符号,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学习标点符号的兴趣,知道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讲故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这部作品的手稿寄给了出版社,他等呀等呀,很久都不见出版社的回信。于是他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

“?”

落款——雨果。

很快,他便收到了回信。谁知回信如同他的去信一样,也是一个标点符号:

“!”

落款——编辑室

不久,轰动全球的《悲惨世界》这部名著便与读者见面了。后来,这两封信被称为最简短的信。你看,标点符号也会说话,不是吗?

还有很多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老师们可以去收集一下。

2.学儿歌

在低年级,可以用儿歌的形式来激发兴趣。如:

句中有停顿,加只小蝌蚪(,)。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疑惑或发问,耳朵坠耳环(?)。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

还有适合中高年级教学的儿歌,老师们也可以自行收集。

3.做游戏

给下面一行字加标点,你能使它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参考: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陈述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感叹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设问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疑问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反问句)

学生对标点符号产生了兴趣,那就事半功倍了。教师再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练习题,强化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三、途径巧开辟,做到有效运用

1.阅读巧赏析

因为标点符号有语气停顿、修辞、语法、表情达意这四种功能,所以它们是我们阅读赏析的好帮手。

(1)帮助我们感悟课文

如《李时珍夜宿山寺》一课,可引导学生质疑:“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1这里为什么要用省略号?2从这里的省略号可以体会到什么?

(2)赏析课外读物

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要利用标点符号来赏析,如停顿的长短、语气的强弱、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来充分理解、感悟文本。这样的交流只能是个别的,对有这样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老师才能“不失机遇,随机拓展”,不是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对于大多数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即可。

2.朗读巧指导

(1)利用标点符号指导朗读

标点符号能帮助读者分清句子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理解文意,使人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意,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两种,点号主要表明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标号主要表明语气的性质和作用。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同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标点符号表示的停顿可以示意如下(越往下停顿越长):

顿号

----------------

逗号

----------------

分号、冒号、破折号、连接号

----------------

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

有人要问:长有多长,短要多短?这全凭语感。若要精确定出是1秒还是0.5秒,那真是大笑话了。有时为表达情感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利用标点符号指导默读

默读时也要抓住标点符号,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推敲、去体会、去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

3.习作巧使用

(1)利用标点符号来引导习作

标点符号能够表情达意,对于学生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习作:“我=淑女?”一目了然,令人耳目一新,其效果远比“我是一个淑女吗”要好得多,用“我,淑女?”也是可以的。又如,学生习作《最近比较烦》中的一段话:

时间:中午(午休)

终于熬到 中午休息 时间 ,可怎么感 觉怪怪的 ,“啊——别再拽了,我都快被分成两半了!”原来,是一群“不良分子”将我围了起来。将我围得密不透风的有王为玲、汪雪、白媛媛、刘昕如……一个个的眼光就快“杀死”我了。“梁子灵,陪我去借书。”“梁子灵,跟我上厕所。”“梁子,你最好了,陪我去……”“灵,记住!”“梁子。”“灵。”唉,一个午休又被毁了……

这段话小作者使用的省略号、引号都不止一种用法,标点符号同词语的恰当组合,达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一群“死党”形象跃然纸上。

(2)利用标点符号来批改习作

这种批改不是指老师的批改,而是指学生自己改、互相批。习作完成后,学生自己大声读一读,除了可以发现用词造句上的问题外,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考虑标点符号是否已经达到这种效果。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可以学习别人准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优点,还能发现别人使用标点符号时的缺点,可以提醒自己。

语文教学中的符号标划法 篇8

一.做好标划的必要性

做标划和批注历来都是学习知识和研究学问的好方法。鲁迅先生和毛泽东主席年轻求学时都非常善于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相对于其它各门学科, 作为语文学科做好标划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知识点多而分散, 深浅难以把握, 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而无规律地、不科学的标划则会造成标划又脏又乱、不易识别, 达不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做好标划的必要性就在于:用醒目的符号做出标记, 标划出应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重要程度, 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目标、有重点、能区别应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层次,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从而提高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和集中性, 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符号标划的内容和范围

学生自己学习使用的语文课本、练习册、试卷等资料以及借用的其它同学或学校的学习书籍或资料均可进行标划。语文课本需要标划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课文里面应掌握的知识点 (包括字、词、句、段及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段意、层意的标写) 。二是课本注释 (包括应掌握文学常识、字词注释、文化常识等) 。三是课后应掌握的重点练习题。此外, 也可以在《基础训练》等学习材料上做标划。

三.标划符号及用法

1. 标划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时, 常用的标划符号有 (1) 、 (2) 、 (3) ……;|⑴、|⑵、|⑶……或/⑴、/⑵、/⑶……;||㈠、|㈡、|㈢……或//㈠、//㈡、//㈢……三类。第一类符号为带圆圈的小写阿拉伯数字, 用于标注课文各自然段的序号。使用的时候标划在每一自然段前面的空格处, 起领起作用。第二类符号为单条直线或斜线后带上加有小括号的小写阿拉伯数字, 用于标划小的层次 (这里的小层次是指文章分为几大部分以后, 每一部分再细分出来的下面的结构单位) 间的间隔和各层次的序号。第三类符号为双直线或双斜线后面带上加有小括号的大写阿拉伯数字。用于标划文章大的段落或部分之间的间隔和各大部分的序号。后两类符号, 应标划在各小层次或各大部分结束处 (即自然段后面紧挨文字的空白处) 。文章各大部分的段意和小层次的层意应用简洁的文字标注在段落符号后面。

2. 标划重点字、词、句及人物等专用名称

标划重点字可用着重符号:“●” (标在字的下面) 或用圆圈:“○”、正方形方框“□” (圈住或框住要标划的字) ;标划重点词或人物等专用名称常用短横线:______、短波浪线:﹏﹏﹏;标划重点句子可以用长横线或长波浪线, 并可以在句子两头用括号“ () ”括住。

3. 标划重点段

常用符号是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 () 。可以在重点段的首尾用一对小括号或中括号括住, 再在重点段的一侧用一个很大的大括号括住。然后在括号外侧标划上着重强调的符号和说明性的文字。

4. 标划突出、强调、着重掌握的重点内容

常用的符号有小对号:√, 小箭头:←、→、↖、↘、↙、↗, 小圆圈:○、⊙、◎、●, 三角符号:△、▲, 矩形符号:□、■, 星形符号:☆、★, 心形符号等等。对于一般知识点, 可以标划上简单的或空心的符号, 如小对号:√、小箭头:←、空心小圆圈:○、空心三角符号:△等等。此外, 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和习惯运用一些其它符号进行标划。需要注意的是, 在使用这些符号标划时, 要清楚各种符号的含义或代表的知识点儿重要程度的级别。在标划同一类内容或层次时, 要使用统一的符号, 以方便识别。

四.标划的色彩和用笔选择

谈小学数学符号的教学策略 篇9

一、鉴赏符号的直观性

符号语言根据感知规律与数学思维活动进行呼应,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因而学生具备鉴赏象形符号、缩写符号、约定符号的潜在能力。数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所以教师将数学的符号感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设置情境,让学生鉴赏由个性化符号组合到数学表达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以及用符号的直观性表示数学化的问题,定能促进学生符号感的发展。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我提问:“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尽可能多地去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学生操作活动后汇报。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图案欣赏、图形变换与设计等活动,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富有创意的作品,鉴赏符号的形状特征,进行视觉表象的重新组合,经历了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符号化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鉴赏符号和用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建立符号感;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才能增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体验符号表达的简约性

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人们给予了它特定的符号,而且这些符号组成了一定的语言系统,使得数学表现形式简明、清晰。正如享有“近代自然科学之父”尊称的伽利略所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如果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识不清。”符号可以解释拥有复杂结构的命题的正确定义,探明概念间的区别,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数学对象的空间位置结构、数量关系经抽象得到各种数学图形和图式,在教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都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示的,即在数学教学中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比较大小”初看起来比较抽象,但仔细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凭借。从生活经验看,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从认知上来看,学生已有“一一对应”的初步思想,有“=”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通过拟人的手法,利用学生熟悉的“=”,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是怎样用符号来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接着由“=”变引出“>”,由“>”设计创造出“<”,生动、直观,学生易于理解。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地理解“=”、“>”、“<”的意义,又能明白如何用这些符号来表达数量间的关系,还能看到关系式,知道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的符号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体验深刻。

三、感受符号的转换性

在数学活动中,符号间的转换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思维形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和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实际背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我创设情境:张华同学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同学参加,张华给每个同学2个桃子,如果来了2个同学,张华要准备多少个桃子?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2+2=4。

师:为什么用加法算?

生:因为2个2相加。

……

师:如果全班50个同学都来了,有几个2相加?你会列式吗?

生:50个2相加。

师:那你们写一下吧。

学生边写边数,边数边不断地发出嗟叹之声:“啊,太多了,太麻烦了!”

师:对!这样加确实是太麻烦了,你们能否创造出一种方法来,简单地表示50个2相加呢?

(学生独立思考。)

生:我是这样写的:2+2+2+…+2ㄢ

生:我在2和50中间添上一个符号,写成2△50或50△2ㄢ

生:对!还可以在中间画个○,写成50○2ㄢ

生:还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写成50☆2ㄢ

生:我在中间画个※,写成50※2ㄢ

生:我在中间用“+”符号,写成50+2ㄢ

生:不行!这样变成了50和2相加,50+2=52ㄢ

生:老师,把“+”换一个方向,变成“×”,这样就不同了。

此时,我抓住机会,将“△、○、☆、※”统一成“×”。

我首先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推进到衍生知识的原发地带,使知识的生长具有更为扎实的基础。当学生感到用加法写50个2相加太麻烦时,我顺势而导:“是太麻烦,能否创造出一种方法,来简单地表示50个2相加呢?”此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用50△2,有的说用50○2,有的说用50☆2。当有学生说用50+2表示时,其他学生建议把“+”换一个方向,写成“×”,50个2相加就写成50×2。这时,将“△、○、☆、※”转换统一成“×”,真是水到渠成。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真切地感受到符号的转换性,促进了学生符号感的发展。

四、领略符号的通用性

符号语言是数学中通用的,是一般、最常用的简练、特有的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达式。如象形符号是用符号的形状特征来反映数学概念的符号,它通常将图式的原型压缩成储如△、∠、⊥、∥、⊙等符号,这类符号可由形、思、义等加以理解和运用;缩写符号多数是由数学概念的外文词汇的第一个字母构成,如“f”表示函数、“R”表示实数集等,这类符号需要以文字概念为基础进行记忆;约定符号的形成与思维活动的习惯与历史有关,如习惯上用x、y、z表示未知数,用a、b、c表示已知数,用大写斜体字母表示点,用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直线等,这类符号主要通过规定的简练性、合理性来与思维共鸣,由义及形、形义一体加以理解和运用。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和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来表示的,即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算式的感知、体验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不仅能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能让学生领略符号的通用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小学数学教学符号意识形成初探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初探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从数学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 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学生达成这一目标, 就要建立“符号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符号就没有数学。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去定义运算, 并推理, 从而得到结论。建立一般性“符号意识”, 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并进行数学思考。符号意识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符号的重要性, 挖掘潜在的符号意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来源生活, 形成数学模型, 再回归生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对数学不感到陌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如在现实生活中, 交通牌上的“!”“×”, 店门前精致的“M”, 汽车标致“W”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这些符号来表示, 这些符号的表示功能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学“找规律”时, 出示“学生队列按照2名男生、1名女生、2名男生、1名女生……”这样排列的。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队列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人是较难直接画出来的, 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 自主思考。结果有的学生们画出了不同的图形:“△△□△△□△△□……”“●●○●●○●●○……”还有学生用数字表示:“212121……”“001001001……”等。他们能用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来表义, 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又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 出示:一个同学去书店借5本书, 一个同学去书店还5本书, 服务员怎样记录, 都是5本书, 如果用5来表示, 就不知是借的, 还是还的, 怎样表示简洁又能区分, 请你们帮帮服务员, 同学们相互交流, 得出不同的答案, 借5用←5, 还5用→5, 借5用-5, 还5用+5等等, 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用符号去表示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的研究兴趣。

2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表示, 建立初步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数学语言中, 数字以及表示数的字母, 表示运算的符号和表示关系的符号等, 都是用数学语言刻画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从用数表示到用字母表示, 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对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用符号表示数学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需要抽象思维。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模型的情境, 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出示:爸爸比儿子大25岁, 如果儿子1岁时, 爸爸多少岁?当儿子2、3、4、5、6、7岁时爸爸多少岁?如果爸爸27岁时, 儿子多少岁?当爸爸28、29、30、31岁时, 儿子多少岁呢?如果用一个简明的式子来表示爸爸与儿子岁数之间的关系该怎样表示呢?同桌的相互讨论。生回答:如果用A表示爸爸的岁数, 儿子的岁数是A-25 (A>25) ;如果用B表示儿子的岁数, 那么爸爸的岁数就是B+25。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 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3 充分理解符号表示的数学意义和应用符号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发展符号意识

在初步建立符号意识的基础上, 还得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准确理解和充分把握符号的数学意义, 在深入探究数学量关系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从而用符号去表示这种关系和规律。发展“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 在引导学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 ×高÷2, 用字母表示S= (a+b) ×h÷2, 应用这一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后, 还可以这样设计,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上下底的和是5分米, 高是多少?这就要把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变形: (a+b) ×h÷2=S→ (a+b) ×h=S×2→h=S×2÷ (a+b) , 从而求出梯形的高, 25×2÷5=10分米。又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出示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行d小时, 如客车行全程需a时, 货车行全程需b时, 师提问: (1/a+1/b) 表示___? (1/a+1/b) d表示____?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小结: (1/a+1/b) 表示客车和货车1小时共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1/a+1/b) d表示d小时客车和货车共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这些具体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到数量关系和规律是可以用符号表示的并进行具体探究, 而且使问题推理分析简单明白, 从抽象走回直观, 这就是符号意识的伟大意义。

总之,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情境→抽象的符号表示→探究推理→明白直观→深化应用”这一逐步形式化、符号化的过程, 进一步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育人功能研究.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篇11

[关键词]低年级;符号;意识

数学是一种符号加逻辑的艺术,数学符号较为抽象,不像数字那样直观而好学,对于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符号还是很陌生,要想灵活掌握和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孩子们快速而准确地了解数学符号,让他们很快融入到数学当中,但是方法不得当就会引起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认知动机,将数学符号有效地引入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初步感知符号

每一个数学符号都赋予一定的特定的含义,具有特定的功能,学生们只有—开始就了解这些功能,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并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数学符号的特殊含义,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是注意化繁为简。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对包罗万象的数学符号进行归类,或者把相似的数学符号的细微差别告诉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强化符号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二是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渗透。符号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比较牢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简后难,由浅入深,可以先符号再字母,最后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过渡到公式。三是要注意总结识记的规律。比如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各种符号进行归类,计算符号有“+”“-”“×”“÷”;数字之间的关系符号:“=”“>”“<”。各种图形的边长可以用a,b,c表示,图形的高可以用h表示,并且让学生明白,在数学中灵活运用这些符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些符号的特定含义,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把数学难题又快又准的做出来。

二、在生活中培养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虽然很抽象但是又来源于具体的生活,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符号。比如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对“=”“>”“<”三个符号的认识,有的学生很容易混淆“>”“<”。我采用的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5人,一个小组5人,另一个小组做裁判,左边5人,右边5人,两个小组的人分列两边,裁判判断哪个小组的人多,然后把“>”的符号牌放在二者的中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原来多的用“>”符号,并且符号的口朝向多的一方,这样形象、直观的方法便于学生进行区分,然后在学习“>”“<”就比较容易了。或者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比如把教学用具换成相应的文具,食物,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识记各种数学符号的含义。生活即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寻找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然后将两者有机结合,形象、直观地把抽象的数学符号教给学生。

三、加强对数学符合的训练

数学符号的运用是靠多次重复的练习才会灵活运用,给学生多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只有这些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学生才能自觉运用这些符号,然后进行灵活的转换。数学是抽象的,有时一些数学问题必须通过数学符号来解决,才会更直观、更形象,更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刚刚接触“加法”的低年级学生,在计算“5+4”的时候,仅仅靠想象不可能解决问题,这时利用符号是必不可少的。

○○○○○+△△△△=○○○○○△△△△

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符号的灵活转换就会很容易被学生掌握。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体,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上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认识单一,有的认识人面,他们的理解能力决定了是否能学好数学,学生的这种差异是存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帮助每个学生有效的识记符号。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这也要求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多关注那些掌握比较慢的同学,对他们点滴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避免把符号教学带进枯燥、乏味的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喜欢数学,自觉的爱好数学。只有老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符号化思想 篇12

一、在认识中感悟数学符号, 感知符号化的思想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见符号意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纵观小学数学教材, 自从接触小学数学开始, 学生就接触了数学符号, 一年级上册中就有从具体情境和直观图中抽象出数学符号0到9;关系符号“>”“<”“=”;运算符号“+”“-”等, 并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50页“8和9”时, 通过呈现主题图, 先让学生找出图中有几盆花, 几棵树, 当学生找出8棵树和9盆花时, 立即追问8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会说可以用小棒, 点子图……在引出8和9的写法时, 使形象的知识符号化。为进一步巩固符号意识, 接下来同学在学具里拨出8和9, 体会8和9的大小, 抽象出8<9, 使学生体会到这样表示比画图来的简便。数学课堂中应该寻找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感受符号的简洁, 感知数学符号化的思想。

二、在理解中掌握数学符号, 体会符号化的思想

在数学知识中, 公式、法则、性质、定律、定理等都是在概念的基础上界定和描述的, 概念是知识的核心, 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知识结构的主体。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 只有理解了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符号。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一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屏幕呈现: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 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再请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呈现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40+56=96 (km) , 方法二:56+40=96 (km) 。追问他们算得都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使他们明确:上午骑的路程加下午骑的路程或下午骑的路程加上午骑的路程, 就能计算出李叔叔一天一共骑的路程。理解了算式的意义以后,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 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的含义, 这时提出问题“你还能举出这类等式吗?”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登记,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引出: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其中一些板书在黑板上, 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2.□+ △ = △ + □, 3.a+b=b+a, 4.m+n=n+m。然后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对, 它们都可以表示加法交换律, 你们认为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引导学生通过理解, 对比得出a+b=b+a, 即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比较科学、简便。学生通过理解, 体会用符号来表示定律, 方便科学, 简便, 为后续几种定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在运用中强化数学符号, 巩固符号化的思想

符号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包括数学应用中的各个过程, 而不是让学生简单的记忆和模仿。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定律”一课时, 当学生完成几种运算定律的学习时, 发现学完一种运算定律后, 解决相对应的题型时, 难度不大, 但是当解决混合在一起的题目时就开始乱套了。所以, 这时教师应利用练习题, 将这几种运算定律混合在一起, 利用学生原有的符号感, 解决相对应的题型, 让学生明确何时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当算式中有乘加或者乘减时, 可想到的是乘法分配律, 当出现“88×125”的算式时, 利用原有的知识, 可以将它转化为“11×8×125”或者“ (80+8) ×125等等, 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用字母表示的定律。只有在应用中强化这几个定律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符号表示方法, 才能进一步巩固数学的符号化的思想。

四、在建模中建构数学符号, 体验符号化的思想

符号化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符号去表达数学内容, 因此, 教学时, 要注意设计一些利于用符号分析研究的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符号表示后去思考研究, 让学生发现符号化思想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验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如在教学“搭正方形”一课时,

师: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如下图, 一个图形有4根火柴, 那么2个、4个、8个……n个呢?

(学生试摆, 在交流讨论后, 得出2个正方形要7根火柴, 4个正方形要13根火柴, 8个正方形要25根火柴)

师:谁能来说说8个正方形要25根火柴是怎么得到的?

生1:3×8+1=25。

生2:4×8- (8-1) =25。

生3:8+8+ (8+1) =25。

师:如果用n表示正方形个数, 那么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生1:3×n+1。

生2:4×n- (n-1) 。

生3:n+n+ (n+1) 。

师:那么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生4:将100代入3×n+1得到301根。

会把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就是符号化的过程, 之后运用得出符号公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最终得出结果, 整个过程就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建模思想。在本例中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观察, 最后逐步归纳关系, 得出字母公式, 再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强化了符号意识, 而且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 建构模型, 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再解决数学问题, 凸显了符号的精确性和抽象性。

五、在辨析中内化数学符号, 提升符号化的思想

上一篇:低压系统设计下一篇:病理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