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起源_说明文(精选6篇)
戏剧的起源_说明文 篇1
关于艺术的作文:戏剧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剧的起源_说明文 篇2
一、简述校园戏剧的历史
回顾校园戏剧的发展史, 校园戏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抗战后到文革;20世纪80、90年代;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 早期校园戏剧是催生中国现代话剧诞生的一股力量。清末上海的学生演剧, 最早来自欧美人士开办的教会学校。当时李叔同、王钟声、汪优游等成为戏剧探索的先锋人物。随着文明戏的衰落与爱美剧的突起, 学校演剧成为主流。学校演剧团体如北京高师、女高师、北大、清华、燕大女校曾名噪一时。较著名的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南开剧团。
抗战爆发后, 救亡成为文学的唯一主题。话剧也不例外, 成为宣传抗日的重要传声筒。虽然戏剧工作者们为上演抗日题材的戏剧曾遭到迫害, 但学校演剧活动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在特殊的历史使命下, 使校园戏剧的影响空前壮大, 并走向成熟。由于大量的戏剧骨干力量被抽到主流戏剧中, 由于人才的稀缺导致学校演剧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解放战争之后, 在恶劣的政治和生活条件下, 学校演剧活动陷入了低潮。建国后, 学校演剧受到抑制, 一直到20世纪80、90年代, 又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开始了新一轮的校园演剧活动。以1985年的上海学生演剧活动最为壮观, 其中话剧《魔方》被誉为是80年代校园话剧创作的翘楚。
二、简述校园戏剧的特点
校园戏剧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园中自发组织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 有着人文思想、艺术性等特点。戏剧经过编剧、导演、演员三角关系, 强强联合。校园戏剧区别于当代商业戏剧最大的特点之一——不以盈利为目的。校园戏剧多半是在校园演出, 观众都是学生。演出的题材也接近生活, 易于理解。学生自编自演, 以当代学生的视角看待人生和社会。由于校园戏剧所受要求低, 演出空间随意性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观演关系, 能获得很好的场效应。校园戏剧发挥着宣传和教育作用, 是一种先进的戏剧尝试和实践, 可以演出经典剧目, 也可以演出实验剧目, 也可演出小清新风格的校园偶像戏剧。
三、魔方世界、方圆人生
《魔方》是校园实验戏剧的代表作, 以它的主题与形式特点最能说明校园戏剧的发展特征和总体形式, 其明显的特征是:不再是单一政治宣传为目的, 而是反映时代生活, 富有变幻无穷的哲理性。话剧《魔方》由九部分组成, 各个部分互不相联, 由一位主持人贯穿始终, 调节情绪和气氛。正如有的论者所说:“《魔方》在表现当代青年的心里沉淀、精神氛围、理想探求和文化背景方面, 作出了勇敢的探索。”1《魔方》的主题不止一个, 整出戏折射出青年人对人生和社会乃至宇宙的追问和思考, 成为新时期探索话剧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魔方》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九个剧目没有统一的情节, 每个剧目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与传统剧目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舞台呈现的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与其美学追求正相适应。而《魔方》则给人眼前一亮, 九个部分有话剧、哑剧、时装走秀、单口相声、舞蹈表演、演讲融为一体, 加入灯光, 音乐, 展现了多层次的观演关系。
因此, 《魔方》无论是在主题、结构还是在形式上等, 都可以说是开创了校园戏剧演剧活动新局面的一个范式, 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 最主要的是要演绎出当代社会生活的情状, 探讨当代人性, 不仅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创新, 更要有内容涵义的提升, 显示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四、当今戏剧的多元化主题
在早期校园戏剧的发展中, 所体现的戏剧功能是: 开启民智, 为当下的政治斗争和民主革命服务, 使戏剧成为娱乐民众、感动民众的工具。在当下校园戏剧不再是宣传政治的工具, 而是一种娱乐性的审美活动。
校园戏剧的未来发展情况离不开未来教育和戏剧的发展趋势。21920年开设戏剧学科, 校园戏剧又不只是校园的, 它承载的意义已超出校园之外。在多元化社会形态下, 未来校园戏剧生存应寻求多元化的发展, 避免单一化, 这包括戏剧演出的多样形态。在艺术院校教学中关于学生表、导演的训练, 不仅仅是停留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基本训练中, 也尝试多种类型的表演, 还介入诸如布莱希特的演剧方法, 对舞台表演进行适当的“间离”。这是一个较高的训练层次, 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校园戏剧还存在着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 这对校园戏剧的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阻碍。这是由于学生戏剧的业余性决定的, 即使是专业的院校也存在着这一问题。这使得他们不可能在时间、精力和资金上对校园戏剧进行大量的投入, 也让一些层次不高的戏剧充斥着校园, 还有一些能力不足或有限的校园戏剧社团成员的存在, 让校园戏剧的发展缓慢或困难。因此, 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一般的综合类大学的校园戏剧社团一定要做好新老社员的交接工作, 还要解决好资金问题, 更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经历,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校园戏剧创作的工作当中, 为校园戏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 学生演剧, 或是校园戏剧的整个“产业链”可以是自产自销的, 也就是说, 学生可以自己写剧本, 再由学生自己导演出来, 当然演员最好也是学生。校园戏剧应具有表现活泼、形式多样的特点。当然最动人的部分体现在他们的热情和真诚上, 在自己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努力地思考和充分地表达。这不仅适用于一般综合类大学的排演剧目, 更适用于专门的艺术院校, 而且它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编剧、导演、表演三位一体的创作团队, 既可以提升校园演剧的整体实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创作的能力。这样, 当他们走出校园, 进入社会的时候, 就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这就进一步地实现了戏剧培养人、塑造人的目标了。
当下我们的生活日渐被电脑, 电视控制, 熊源伟老师称之为“斗室文化”。面对现代传播渠道高速的发展, 各类所谓的“传媒”充斥着我们的眼球, 各类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戏剧逐渐被挤到了边缘一角。虽说戏剧是小众艺术, 但小众也是众, 它的本真形态、不可复制、活人与活人的交流, 正是其魅力所在。校园戏剧不仅仅归属于校园, 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校园之外。当今社会是多元的, 戏剧也呈现了多元化特征。校园戏剧必将又一次燃起希望的火种, 照亮并带动戏剧艺术在这个社会中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校园戏剧在当下社会中重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胡伟民, 刘擎.〈魔方〉的探索[M].文汇报.1985.
[2]韩润磊.校园戏剧源流考察与现状分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王小鹰.关于〈魔方〉的组合[M].剧本, 1986.
戏剧的起源_说明文 篇3
中国戏剧的起源是十分复杂的,古今许多戏剧学家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焦循在《剧说》中做了大量的征引,并对之进行了自己的探索。
“俳优说”是戏剧起源问题中的一种重要观点,主张这一说法的不乏其人,焦循也是如此。《剧说》中引述了《乐记》所载:“‘犹,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也,乱男女之尊卑。‘犹,或为‘优。”由此可见“优”之来历。又引述《史记·急就篇》所载:“‘倡优俳笑。是优俳一物而二名。今之散乐,戏为可笑之语而令人笑是也。”后又列《史记·滑稽列传》所载著名的优孟、优旃事迹,并肯定地说:“然则优之为技也,善肖人之形容,动人之观笑,与今无异耳。”
“傀儡说”也是一种重要观点。焦循记录了《金楼子》中所载周穆王时木人的表演形式,又引用了《谷城山房笔麈》中的一段话——杜佑曰:“窟儡子,亦曰‘傀磊子,本表雅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北齐高维尤好之。”今俗悬丝而戏,谓之“偶人”,亦傀儡之属也。又有以手持其末,出之帏帐之上,则谓之“窟儡子”矣。——这表明焦循是肯定傀儡之说的。
从先秦就有的角抵,到汉代又称为百戏。焦循又引述《谷城山房笔麈》所载:“汉有鱼龙百戏。齐、梁以来谓之‘散乐。乐有舞盘伎、舞轮伎、长跷伎、跳剑伎、吞剑伎、掷倒伎,今教坊百戏,大率有之,惟掷倒伎不知何法,疑即‘翻金斗。”并加按语:“今之演剧者,以头委地,用手代足,凭虚而行,或纵或跳,旋起旋侧,其捷如猿,其疾如鸟,令见者目炫心惊,盖即古人掷倒伎也。”明确认为戏剧表演中的倒立和翻筋斗是来自古代角抵中的“掷倒伎”的。
唐代杜佑的《通典》中已有“歌舞戏”之语,而后世包括焦循在内的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歌舞戏与戏剧的关系。《剧说》引述了《教坊记》中有关“大面”的材料:“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后按曰:“今净称‘大面,其以粉、墨、丹、黄涂于面以代刻木,而有是称耶?然戏中亦间用假面。”指出了“大面”的影响及于后代的脸谱和面具两个方面,论述颇为详尽。而关于“踏谣娘”戏,《剧说》虽未记录,但却引述了《乐府杂录》中关于“苏中郎”的记载:“苏中郎——后周人士苏葩,嗜酒,落魄,自号‘中郎。每有歌场,辄入独舞。今为戏者,著绯,戴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这两种究竟是一戏还是二戏,还有待考证,不过至少可见焦循是注意到了这一题材的歌舞戏与戏剧之关系的。
此外,焦循又引述了大量有关“参军戏”的材料,如引《乐府杂录》中所载“参军”之来历:“开元中黄幡绰张野狐弄参军——始自汉馆陶令石耽。耽有赃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又引《近峰闻略》中“参军至唐,为故事,名‘副净”;引《辍耕录》中关于“副净”、“副末”与“参军”、“苍鹘”的关系:“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又引《谷城山房笔麈》所载:“优人为优,以一人幞头衣绿,谓之参军;以一人髽角敝衣,如僮仆状,谓之苍鹘。参军之法,至宋犹然。”乃论参军之角色。再引述《唐阙史》所载优人李可及表演“三教论衡”之事,为参军戏之表演形式。可见,焦循对于参军戏与戏剧的关系是十分重视且有独到的见解。
总之,可以说,焦循在古代戏剧学家中,是最早有意识地并较为系统、全面地探索了中国戏剧起源问题的,他看到了古代俳优、傀儡、参军、百戏等许多因素和后世戏曲在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继承关系,并做了详实的记述。他对资料的引述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带着自己的观点去筛选、去研究,并在许多地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他的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仍然是极有价值的,为后来的学者研究这一问题做了指引和启发。
当然,戏剧学经过近现代一个世纪的发展,戏剧研究方法逐步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当今的眼光来看待二百年前焦循的研究,它还是有着许多欠缺的。例如,戏剧起源的因素极为复杂,如上古歌舞这一元素,早在明代就被汤显祖、程羽等人视为中国戏剧的源头;再如宗教礼俗,包括巫觋、傩仪和蜡祭,从宋代的苏轼到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杨静亭,都曾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过论述。而这两点至今已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戏剧最初的渊源,然而在焦循的著作中却缺乏对这些因素的论述,这就成为其观点的严重缺憾。此外,一些歌舞戏的关系问题,如“踏谣娘”和“苏中郎”究竟是一戏还是二戏,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争议。然而《剧说》中只引了“苏中郎”的例子,没有谈到“踏谣娘”,更没能体现出作者是否对二者关系有所认识。更重要的是,中国戏剧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远古因素如何逐步演变为成熟戏剧,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都需要系统的梳理,然而书中只是片断性地阐释了对诸种因素的见解,缺乏“史”的观念。当然,这一意识的树立对于当时的学者来说也是很难得的。
尽管古代学者的研究有着种种缺陷,但毕竟是我国戏剧史上重要的过程,他们留下的宝贵成果仍是我们巨大的财富。因此,在如今的戏剧研究中,我们应当尊重并学习前辈学者踏实、朴素的学风,同时运用当代科学、系统的方法,将中国戏曲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开来。
戏剧的起源_说明文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下列说法科学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B.中国的神话传说认为,人类由女娲抟土创造而来
C.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D.外星人创造了人类
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3.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A.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想将它赶到预先设好的陷阱中去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肿骨鹿
C.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吃完晚饭后,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6.下列远古原始人类,就其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类
7.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与他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干栏式房子
B.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C.半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子
D.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8.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9.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 ②过上定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错误的是()
A.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
B.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D.贫富分化距离进一步拉大
11.《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炎帝和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1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怀念先辈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的中国人,包括许多的海外华人,都要聚集到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古庙,举行隆重的祭陵仪式,来表达对这位华夏之祖的景仰之情。人们祭拜的历史人物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大禹
15.“禹穴居时,以
为兵。”“
”应该填入的是()
A.木棒
B.石器
C.铜
D.铁
1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A.炎黄族
B.半坡氏族
C.华夏族
D.元谋人
17.“禅让制”曾是原始社会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挑选的是有才有德的人 ②受到百姓的爱戴 ③新一任首领在以前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锻炼和大家的考察 ④新一任首领的产生,都要经过各部落首领商议后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8.古书《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段古文描绘的是什么社会的情况?()
A.原始社会
B.理想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9.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环球旅行时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欧洲人到南美洲的火地岛,将一条被子送给岛上一位土著居民,这位居民将被子撕成一条条布片,平均分给了氏族的每一个人。这表明()
A.火地岛气候炎热,不需要外人送的被子
B.火地岛上的居民道德水平高,没有私心
C.原始社会早期还没有私有观念,平均分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D.火地岛的居民没有认识到被子的真正价值,所以随意处置
20.学完原始社会的历史后,老师让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的表述中最为贴切的是()
A.人类的起源
B.人类的发展
C.从猿到人的演变
D.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8分,22题18分,共36分)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 “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遭受水土流失的土地,不仅庄稼长不好,连野草也不愿在这里扎根。
──初中语文三年制自读课本《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几个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一样,我国……发生的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它们的伟大成果共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材料一后,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什么?(6分)
(2)古代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必然原因?(6分)
(3)读了上述材料后,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的感想。(6分)
22.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的文物是在我国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吗?(3分)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9分)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呢?(举出两例即可)(6分)
三、动脑探究(12分)
23.下图展示的是某一远古原始人类遗址出土的遗物。
陶鬶,最先是原始人使用的一种煮水器,前面有斜伸出来的长嘴,后面有一个把手;椭圆形的肚子下面连着三只空足。陶鬲是煮食物用的,下面多安着三只空足。请观察上面的陶器,分析一下:为什么原始人要设计这种样式的陶器来烧水、煮食物?
四、问题解决题(12分)
24.今年清明节(2006年4月5日),来自海内外的上万名炎黄子孙齐聚陕西黄陵乔山,公祭黄帝。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的海外人士来陕西祭拜黄帝?在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举行这样的公祭活动,有什么意义?
OLDSRC=W0200811***495.jpg _fcksavedurl=“../../system/read_image.jsp?FileName=U0200811***046.jpg” v:shapes=“_x0000_i1027”>
拜祖大典盛况空前
台湾同胞祭祖团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答案:1.C2.C3.B4.D5.C6.D7.B8.D9.C10.D11.C12.D13.C14.B15.C16.C17.D18.A19.C20.D
21.答案:(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
(3)感想: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2.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3.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评分说明:总分18分。
(1)满分6分。说出两个给满分。
(2)满分6分。采意给分,能说出水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等即可。
(3)满分6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山顶洞人(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
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了爱美等。
(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评分说明:总分18分。
(1)满分3分。
(2)满分9分。说出磨制、钻孔技术,给4分;说出缝制衣服和爱美给4分。采意给分。
(3)满分6分。能举出2种途径,即可给6分,酌情给分。
23.答案:三足造型稳定。空足的设计,在煮水或煮食物的时候,因为同火的接触面比较大,所以能够很快地把水煮沸或把食物煮熟。把手安在背上,防止烫伤手。造型美观等。
评分说明:总分12分。
采意给分,能说出2个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24.参考答案:清明祭祖活动对于提高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意义重大。黄帝作为华夏族的祖先,在当时凝聚起了族人的创造力,开启了中华5000年文明。我们缅怀和祭祀他,就是要继承黄帝的“凝聚”和“创造”的精神,把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创造力凝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
评分说明:满分12分。
戏剧的起源_说明文 篇5
来历一:校园篇
光棍节既不是土节,也不是洋节,它于上个世纪90年代产生于南京高 校校园,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也是年轻人的另类节日。因为11月11日这天日期中有4个连续的“1”,所以这一天就被定为光棍节。据说光棍节起源于南京 大学的宿舍文化, 1993年,南京大学有个著名的“名草无主”男生寝室,宿舍的4名大四男生每晚都进行宿舍卧谈,讨论如何摆脱光棍生活,他们在卧谈中想出 了将每年的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并组织活动,被人广泛接受。
光棍节从南京大学校园出发,逐渐扩散到南京的年轻人中间,是一个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节日。
光棍节的主体活动以饭局为主,但基本上都是AA 制,强调人 们在这个节日要独立,追求个性,给彼此一个尊重。不过,也有人选择在刮光棍节结婚,取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之意,具有特别的涵义,颇具匠心。
来历二:
神话篇据说光棍节起源于800多年前,即1111月 11日,那一天有8个1相聚,光棍达到了饱和状态,所以上帝设立了光棍节来加以纪念。
来历三:博彩篇
传说有4个男光棍聚在一起搓麻将, 他们从上午的11点一直奋战到晚上的11点,期间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不管是谁和牌,都是和四条。大家自始至终都在四条、四条的声音中摸牌、和牌,有一个人输的比较多,生气地拍桌子怒吼:“四条四条,四条什么啊?”其他三人就说,四条就是四条,还四条什么。打完麻将,四个人一起去冲澡,脱了裤子后,一人脑门灵光一现,说道:“我知道四条什么了!”
最后呢,大家为了纪念知道四条什么,特地将这一天设为光棍节,凑巧的是这天刚好是11月11 日,在日历上也是4条。
来历四:爱情故事篇
生于1970年11月11日的木光昆因为名字特殊,从小到大的外号都是“光棍”。他在南京大学读书期间和一名女生相恋,不料女生被查出了绝症,不久就离开人世。在女友走的那天,木光昆在顶楼点燃蜡烛,吹了一晚上的笛子,从此沉默寡言,形单影只。
木光昆大四生日那天,也就是11月11日,同宿舍的舍友陪着他在南京大学第一宿舍的顶楼上一起喝酒庆生。后来,木光昆的爱情故事在南大逐渐流传开,他的生日被学生定为“光棍节”,这一故事也曾被南大的同学改编成校园微电影播出。
光棍节领证的意义
1、光棍节本来是给广大的单身男女过的一个娱乐性节日,但是渐渐的却演变成了一个很虐单身狗的节日,这时候选择在光棍节那天结婚会显得非常的刻意,非常的秀恩爱。
2、根据黄历来看,双11非常适合结婚。
3、双11就是11月11日简写,是4个一组成,这个数字可以寓意夫妻一生一世,一夫一妻,而且据说香港双11是叫夫妻节。
4、20有爱你一生的含义,所以在这一年的双11结婚就会更加特别爱你一生一夫一妻。
5、双11是比较流行的众所周知的光棍节,很多单身男女非常渴望能够在光棍节这一天成功脱单,所以在这一天结婚也就是告别单身,非常隆重,而且能给继续单身的人,很多冲击。以上就是关于光棍节领证的意义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棍节送男生什么礼物
1、手表;
2、男士化妆品;
3、围巾;
4、打火机
;5、小米产品。
戏剧的起源_说明文 篇6
“浮起来了,浮起来了……”从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呼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那就是我们在做实验,看看鸡蛋真的会浮起来吗?
首先老师准备的材料有一个鸡蛋,一个杯水,一盆水,半包盐和一根筷子。然后老师先把水倒进了水杯里,再把鸡蛋轻轻地放在水里,鸡蛋慢慢的沉下去了,像在水里睡着了。接下来老师在水里放了少许的盐,又拿起筷子搅起来,但是鸡蛋依然一动也不动。最后老师又放了大量的盐,轻轻的搅动,这次鸡蛋浮起来了,露出了圆圆的头顶,像是在查看今天的天气如何?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我也一样。
经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密度大,所以鸡蛋上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