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庾南初中数学研究所(精选6篇)
李庾南初中数学研究所 篇1
李庾南简介
添加日期:11年05月05日 点击数: 217 我要收藏 【打印】
扎根教学一线54年、创造了“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吉尼斯记录的李庾南,自195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方面成绩斐然。长期致力于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在连续八轮课改实验中,创立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形成了影响深广的李庾南教学流派。主要著作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30例》、《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触及心灵的足音》等九部。先后承担并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八项,并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应邀到各地做学术讲座200多场次,借班上课200多节,拍摄理论讲座、教学录像近260多讲。曾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学育改革“金钥匙”奖、第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殊荣。这位蜚声全国的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还被先后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十大女杰、江苏省教育系统十大标兵、江苏省十大行业杰出标兵、两度“南通市园丁奖”等光荣称号。先后当选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庾南初中数学研究所
举行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第二次培训活动
12月21-23日,2012年李庾南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城乡教师168手牵手工程”教师培训在启秀中学(西公园校区)举办第二次集训活动,来自宿迁市的初中数学骨干教师以及我市的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22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仪式,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着重说明培训活动的意义,并对参加培训的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南通市教育工会主席沙建华、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余宙等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同志作了《课程基地领跑学习的革命》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以及南通市初中数学学科基地的代表、市区各初中学校数学教师代表、各县市区的校长代表共200多人聆听了这个报告。22日下午,如东县兵房初中的徐娟老师(今年省初中数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和南通市北城初中蔡新春老师分别为全体学
员开设了两堂公开课。23日上午,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亲自为全体学员执教了一堂公开课(复习课),南通市二中陈育彬校长还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结合所听的课和讲座,并围绕课堂教学这个话题进行了认真研讨。
李庾南初中数学研究所 篇2
一、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不仅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认知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而通过对数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全面剖析, 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采取古今相比的方式, 还能够认识到现代数学所体现出的理论。第二,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 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 就能够借助历史人物的事例作为激励自己学习的动力。第三,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数学体系, 明确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间的关系, 同时还能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素材。由于数学史当中介绍的各种典型例证都是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价值的具体体现, 除了能够对初中数学起指导性作用之外, 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文化与科学价值。因此,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显得十分重要。
二、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策略
1.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 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根据现代数学的教育思想, 将学生定位为具有独立性、个性丰富且具有较高主观能动性、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客观世界, 从中获取知识, 从而对社会现象产生能动反应。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学习, 不利于知识的传播。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活动, 通过发现和加工创造, 实现教学目标。
2.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 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其主动学习的内在推动力, 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通过融入数学史, 采取以情引趣的方式, 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 许多学生都会在私下讨论为何要学习几何知识, 其意义何在?这时, 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详细介绍几何数学发展的整个历程, 并选取相关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 给学生讲解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几何知识原理对莱茵河进行测量的事例, 使学生在数学史中感受到学习乐趣, 从而对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产生极高的兴趣。
3. 初中数学融入数学史,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古代的数学习题, 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问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鼓励学生带着自身的疑问, 主动发现问题, 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再经过长时间的锻炼, 在其日常生活中, 就能够自觉观察和发现各种数学问题。
例如, 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这一课题时, 教师应该提前总结数学史上所有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并详细介绍给学生。远在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这本著作当中, 明确叙述了可以以勾股定理的方式计算复杂的分式以及高深远近, 合理解释了西汉时期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而学生通过对数学史进行了解和学习, 丰富自身的发散性思维, 再结合当前所需的知识, 以现代方式对勾股定理进行再次证明, 从而加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印象。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篇3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数学课堂, 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气象.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实行学习上的优势互补, 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合作学习备受教师们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 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 这也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 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有助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 它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那么, 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见实效呢?下面来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1. 目标明确
每次合作学习, 教师都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优化提炼后提出.例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怎样制作能使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 (2)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基本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3) 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表达? (4) 什么情况下无盖长方体的体积会较大? (5) 如果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 怎样去制作?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可能是什么?教学时, 合作目标要求如下: (1) 各小组 (四人小组) 交流讨论制作的方法; (2) 各小组中 (同桌两人进行) 用喜欢的方法制作、测量并记录好相应的数据; (3) 计算出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的体积; (4) 多做几次, 计算结果, 观察数据, 进行组内讨论,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2. 责任到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一般来讲, 给小组的每个成员编号, 既可以让两人或四人互相交流, 也便于给每个成员分别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确保全体成员都得到提高, 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和参与度, 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桥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悱”之际, 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在学生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之际, 这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在攻克教学重点、难点时, 在答案不唯一时, 在认识出现分歧时, 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这对把握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 教师提出问题: (ad+bd) ÷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 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 随之展开讨论, 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 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 经历由模糊到清晰, 由争论到统一, 分化整合的过程, 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合作学习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展, 还要看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些内容如过于简单的是不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笔者认为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一定要是突破教材重、难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应该是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究的.一般情况下, 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 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前预设的.但当前课堂学生主体意识被唤醒, 学生的质疑能力大大提高, 新问题不断生成, 如果新生成的问题能紧扣教学重、难点,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 也可以将它们纳入合作学习的范围.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与评价
1. 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策略, 这种学习策略必须向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尽可能地保证学生在合作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
2. 培养学术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深处颇有学术研究的样子, 作为教师要注重这种学术氛围的培养.首先是组内平等, 所有成员均畅所欲言,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是服从真理, 不以同意的人多少来定结论, 对个别人的见解也要在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时提出来.
3. 合作评价优化
小组合作学习可根据“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理念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 人人要有所收获.一般在要求个人进步的同时以小组总体成绩来评价, 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束时, 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 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 小组合作学习兴趣更浓, 学生更乐于参与.
自我探索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 合作学习成功则是自我探索提高的结果.教学过程中, 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必须去学习;我们必须去研究;我们必须去合理应用.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志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篇4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优点
( 一) 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在教师的叮嘱下完成教学任务, 显得十分被动。但是翻转教学却恰好相反, 这种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通常会采用现代的工具, 比如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这不但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 这样的方式迎合了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 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 二)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采用翻转教学模式, 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 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 教师所扮演的不仅仅是知识讲解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一旦遇到学习难题, 会及时的向教师进行请教。所以, 教师的地位更加重要, 不但是为了传递知识, 更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难题。同时, 教师也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资源。另外, 翻转教学模式中,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来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 已经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难一级的学习内容, 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学生则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因材施教的方式不但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 而且也提高学习效果。
( 三)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过去的学习里, 学生常常机械地听教师讲解, 非常被动。推行了翻转教学课堂后, 学生可以主动地选择学习资源, 不需要听取教师的安排, 甚至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另外, 学生还可以借用一系列的多媒体学习工具, 自主学习, 并且和教师进行交流。这种自主模式, 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而且还充分的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应用
( 一) 课前进行强化
对于数学中一些概念, 定义等可以提前进行预习, 采取“微课”的方式, 通过校园网, QQ, 微信群上传老师预先制作好的简短视频,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要学的课堂内容, 巩固基础。这种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 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也能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效来进行选择和交流,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解“分式”这一概念时, 课前先通过学校网络上传制作好的微视频, 通知学生提前收看, 完成相关内容, 各小组组长记录典型问题。然后采取组内, 组间先行消化。而对于形如等还有疑问的, 递交老师, 由老师在课堂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形式, 老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部分无需讲解, 直接进入下一步教学。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当字母取何值时, 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等重难点内容。
( 二) 促使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所谓合作学习, 指的是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 分小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了上一步的课前强化之后, 教师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分小组去进行思考和验证。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内容时, 给出这样一道例题y= (a-2) x2+ (a-5) x-1, a是一个实数, 且图像和x轴只有一个交点, 求a的值。题目抽象, 难度不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 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两个角度来进行解答:第一, 如果从二次函数的角度进行解答,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 (a-5) 2+4 (a-2) =0 的时候, 函数顶点在x轴, 即函数图像和x轴只有这一个交点。所得出的结论是, a是无解的。第二, 如果从一次函数的角度来进行解答,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a-2=0, 那么函数就变成了一次函数, 表达式为y=-3x-1。那么其和x轴只有一个交点 (-1/3, 0)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a的值为2。这样分组讨论, 利用集体智慧不仅能很好推进教学进程, 而且能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 三)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此之外, 还要利用翻转课堂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 而不是灌输式的传授。另外, 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根据这个平台来提出问题, 学习知识。这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11.3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时, 在导入环节中抛出这一道题:用六块相同形状, 边长“4×1”的长方形, 拼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 能有几种拼法?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小组分工, 每位同学在草稿上进行尝试, 并把每种可能通过电子白板软件记录在电脑上, 然后组间相互讨论, 交流, 并汇总如图所有六种可能。看似整个活动即将结束, 这时有学生问:一定只有这六种可能吗?为什么不会有其他可能?面对随之而来的新问题, 同学们又进行了下一轮的讨论, 不断有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由长宽乘积, 即总面积不变, 从而联想到反比例函数也有这一性质, 进而思考能否借助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长宽都是正整数, 得出只有“1×24, 2×12, 3×8, 4×6”四种形状, 最终证实这一猜想的正确性。整个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 通力合作, 相互竞争, 加上集体智慧, 共同解决困难, 推动了学习热情,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以上方式, 可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培养独立思考, 团队合作的精神。
( 四) 课后升华课堂内容
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 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下练习情况, 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来选择思考方向。对于部分未能及时消化课堂内容的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来展示一些试题的解析过程, 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订正, 对解题过程进行抄写。这样学生便可以明确在解题中所犯的错误, 提高解题的效率。而对于“吃不饱”的学生, 可以设定不同层次, 让他们进行自我挑战, 达成更高目标。比如在结束了九年级《2.6正多边形与圆》的教学内容后, 对学生提出一个课题“正多边形与圆周率”,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如何通过正多边形测算圆周率。根据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通过网上搜索, 查阅“刘徽首创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相关的历史资料。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 辩论, 对话方式, 借助几何画板软件, 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观察发现, 并且随着多边形边数n的增加, a, b值越来越逼近圆周率的真实值, 在这学习过程中, 及时巩固了所学内容, 同时很好地解决新问题, 感受现代科技对学习带来了便利, 感叹古人的智慧, 更被他们对知识不懈追求的精神所感动。
( 五) 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评价
在学生完成学习之后,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进行记录和评价。在课堂上, 每一个小组要选取组员上台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成果交流方式, 比如展览、辩论、比赛等等。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 不要只看学习成绩和分数, 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做到公正、公平的评价, 这样才能更好的鼓励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并且很好的反馈关于教学情况。
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国内水平参差不齐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教学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想要全面的推广这种教学模式, 还存在很大难度。因为我国经济处于大力发展中, 而且各地经济水平也不同, 所以每一个地方的教学能力也不同。比如, 翻转课堂教学需要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工具等, 这些设备需要花费一定的钱财。如果学校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不够, 那么就不能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此外,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也需要计算机等工具, 因此学生的家庭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二) 学生的学习思维很难转变
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 学生们的思维容易被固化。如果全面实行翻转教学, 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学生可能会暂时对其产生一定的新鲜感, 但却会因为缺乏教师的监管而变得越来越懒散。所以, 现在翻转式教学还只能是有条件的使用, 比如教师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比较适用, 或者用在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习上。如果不分时段, 甚至大量的使用, 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 三) 挑战学生的自制力
如果全面、大力的推广和使用翻转式教学模式, 那么学生不需要再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学习过程, 甚至时间也变得非常自由。因为在翻转式教学模式里, 所有的课堂内容都是通过视频来完成, 因此教师也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教师也不会叮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不要开小差等等。所以, 学生必须要自觉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 因为自制力太差, 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在老师的监管下才能完成。因此, 一旦采用翻转式教学方式, 学生会变得懒散, 毫无纪律,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 也是不利的。
四、总结与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 翻转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被推广,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其不但讲知识直观的体现给了学生, 而且还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如果运用得合理, 其能够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 翻转式教学模式还会不断的发展, 不断的被推广, 最终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大力提高。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课堂也在逐渐的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过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再满足课堂需要, 所以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形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 教师可以选择翻转课堂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先提出问题, 再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历, 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课堂,翻转
参考文献
[1]李春华.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5, (8) :163-163.
[2]刘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 (7) :56-56.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研究 篇5
作业布置和批改是教学常规工作, 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检验教学成果和调整教学方案. 良好的作业布置和批改, 是“教”与“学”的统一, 是开创初中数学教学新境界的必行之路, 不能只看结果, 不重过程. 笔者结合自身初中数学经验, 总结近年来在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中的得失, 对初中数学的作业布置方式展开理性研究, 对作业批改方式进行严谨探讨, 以期为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及批改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1.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方式研究
1.1 区分层次 , 因材施教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作业布置偏重于教师意志的体现, 而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地位. 作业统一要求、同一内容、统一完成, 对学生特点的研究较少, 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雷同思维”, 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 所以,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首先要了解学生特点, 给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足够的关注, 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 尽量避免一刀切, 在布置作业时合理设置梯度, 以让每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来提升自我为目标.
例题1:已知抛物线y = x2+ (n - 3) x + n + 1经过坐标原点.
(1) 计算该条抛物线定点T的坐标.
(2) 假设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 写出直线TA的一次函数.
研究例1可发现, 该题目较为多见, 且第 (1) 小题的基础性较强, 属于夯实基础, 课本知识点稍作迁移的题目, 因此, 对所有学生来说, 第 (1) 小题是必做作业. 而从第 (2) 小题来看, 部分学生是有能力作出的, 同时不少学生也会望而却步, 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可明确强调, 大家可对第 (2) 小题进行尝试, 能够解答最好, 如果确实有难度, 请学生们写下一个基本的思路, 同时, 鼓励学生分组探讨, 共同完成作业. 通过这种作业布置方式, 每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 教师也可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路分析中发现问题, 进而调整教学设计.
1.2 作业内容要精练
长期以来, 题海战术被认为数学能力提升的金标准, 其实, 题海战术缺失效果明显, 但题海的设计不能趋于雷同, 不能在同一种简单类型的题目上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因此, 数学作业要重“质”, 作业的内容应结合课堂内容精心筛选, 教师应尽量设置典型、全面、巩固、启发性的作业内容, 尽量避免过于粗浅和好高骛远两个极端. 要注重认识规律, 利于多向思维的作业题目筛选, 加强知识体系的内在相关性探讨, 力求达到“一题通”而“一类通”的效果.
1.3 作业形式多样化
宋代大儒陈颐说:“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 ”数学作业也是这样, 虽然多数学生都想好好完成作业, 提升成绩, 然而但真正面对一堆无聊的数字和字母时便一下子兴味索然, 拿出手机、打开电脑或者做点其他的小动作. 因此, 作业的形式关乎学生完成的积极性, 其趣味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其实, 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为数学的作业布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参考. 一方面, 这种形式的作业是知识基础性和发展性、迁移性的统一,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个体性的发挥. 另外, 可设置部分课外思考作业, 主要表现为扩展型和创造型作业. 再有可布置一些“软性作业”, 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长久探究能力为目的, 如写数学周记、数学小论文、探究性小课题等.
2. 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研究
2.1 批改内容 , 广角多元
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 教师用充分关注学生, 针对每名学生的作业特点, 分析学生的潜能. 从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探究能力等方面给予积极、热情的肯定. 这正好也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师完全可以从这些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
2.2 批改策略 , 多样融合
传统上, 数学作业的统一修改虽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的把握, 但也有一定的弊端, 比如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批阅, 学生个性得不到满足. 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可探讨多种批改方式的联用, 比如教师批改结合学生自主批改、统一批改结合单独批改、激励性批改结合纠正性修改等等, 多花点心思, 多运用几种形式, 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期待评价的到来.
2.3 批改主体 , 双向互动
教学是一种有机互动过程, 作业批改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力. 试着转化一下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思维的延伸可能超出教师的思考, 因此, 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增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教师可以尝试单一主体的作业批改形式. 在部分作业的批改中, 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批改、交互批改、小组间批改, 等等. 通过这一批改过程, 使学生取长补短, 优、中、相对较差的学生相互帮扶.
2.4 讲究批改艺术
如果仅把数学看作一门科学, 那么对学生来讲它就是枯燥的; 如果教师能够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手法, 那么数学就是迷人的. 因此, 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 教师不要仅仅以对与不对来进行评价, 而是要用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 让学生切实把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并且体会贴心的温暖. 在每次评价的基础上, 学生认真改正错误, 积极与教师配合,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是一门学问, 值得广大教师进行深入探究. 本文从“区分层次, 因材施教”“内容精练”“形式多样等角度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方式进行了研究 , 从批改内容, 广角多元”“批改策略, 多样融合”“批改主体, 双向互动”“讲究批改艺术”等角度对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摘要:初中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语言、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从整体来说是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方法探究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推进, 如何有效调整和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作业布置及批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夯基固本、温故知新的重要途径, 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炼数学能力的重要步骤.
初中数学课堂反思的途径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反思,途径研究,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理关系,培养其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是进行数学思想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能力,这都需要结合课堂反思完成.
一、初中数学课堂反思的必要性
教育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相对应的,它们既具有一定的对立关系,而实质上又是相辅相成,缺乏任何一方的配合都不可能实现教育之目的.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断层,教师如果忽略这一方面的内容,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个不易跨越的阻碍,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认为自己认真备案,应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了新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教学步骤,课程安排也科学合理、井井有条,而且层次清楚;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却并没有觉得轻松,反而感到困难重重,难以理解,连简单的概念都无法搞清楚,更不用说举一反三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反思,多从自身角度找原因.
很显然,课堂教学活动是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实现共同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原因也绝对不是单方面的,而现实中,教师和学生更喜欢从对方角度找原因.例如,教师会认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双方缺乏课堂反思.基于此,必须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同时满足双方的要求,而这一效果与深刻的自我反思是分不开的.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反思途径
1. 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阶段即教学准备阶段,结合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情况,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其一,照搬现成的教案和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较多的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自己不主动思考,不切合教材实际.其二,过分依赖自身的经验,缺乏对教程资源的挖掘.尤其是对于一些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很少针对学生的新情况、教学的新动向展开思考,依据多年的教学设计开展工作,虽然从某个层面节约了准备时间,但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立场,从学习的角度入手,实现准备好多种教学方案,并做好突发问题的准备.例如,学生如果接受能力较差,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该怎么办?或师生之间出现在争执该如何解决?自身以及他人的经验可以用来借鉴,但绝不能盲从.
2. 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反思学习内容.初中数学已经具有基本的抽象化特征,数学教师应该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满足需求,如何才能促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核验,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教师的教法未必适合所有学生,要积极寻求学生参与的方式.
第三,反思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不断纠正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效的偏差.在初中阶段,由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断层感”较为明显,学生以前储备的知识缺乏关联.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反思教学设计,将课堂教学引入良性轨道.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垂线”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假设直线l上有一点A,外部有一点B,通过点A或点B分别可以画几条垂线?通过工具的测试,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通过A可以画一条垂线,而通过B可以画出多条垂线.很显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教师就应该反思,究竟是认知上出现了错误,还是工具使用上出现了错误,从而改善教学方式和表达方式.
3. 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一种总结行为,即教师在课后展开对教学过程的概括思考,包括观念、目标、方法等各个层面,从而感悟出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任何一节数学课的教学,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毫无差错,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后,作为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厘清整个教学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偏差或不足,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失当,并针对自己分析出来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法与措施,以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这些问题,促使自身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途径
课堂教学是双边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只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没有树立,教学效果也肯定是不理想的.因此,教师要在做好自身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好学习反思.学生的反思,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对解答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进行反思.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但前提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设定反思的模式.如:解决问题的背景、用到的知识内容、包含的公式定律等.通过这种反思,可以促使数学学习变得丰满.
第二,对解答问题所得到的答案进行反思,并形成新的知识.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学生在得到解题答案之后就戛然而止,是典型的缺乏反思的表现.要培养学生对答案结果思考的习惯,得出解题答案后,分析答案的可能性,用答案去反证过程的合理性,只有通过对答案的反思,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实现知识的迁移,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和优秀学生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不断的课堂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金华世.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J].才智,2013(31).
[2]谢汉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J].数学周刊,2013(36).
[3]陈开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4]李继胜.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1(4).
【李庾南初中数学研究所】推荐阅读:
听李庾南教师讲座有感10-01
初中数学研究08-19
初中数学语言研究08-07
初中数学有效学习研究06-24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09-05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05-29
初中数学应用题研究06-02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研究07-30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案例08-19
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