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2024-09-21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共13篇)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篇1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师生观情感障碍心理健康情感教育

很多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所认识;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现象作一些介绍。

(1)好动与多动。

(2)粗心与学习技能障碍

(3)学习焦虑与焦虑症

(4)情绪低落与抑郁症

(5)厌学症与学校恐惧症

(6)做事认真与强迫症

(7)性格内向与孤独症

(8)说话走板与精神分裂症

如果出现以上表现或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断治疗,将问题解决在早期,解决在萌芽中。

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哈尔滨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我市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不要求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很快达到专业人员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对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能够做出初步的判断,尤其是对那些比较明显和严重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及时发现,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严重后果的必要条件。

除了以上这些心理疾病,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是成功的关键,缺少自信,做事微微懦懦是很多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只看到缺点而把最重要的优点都忽略了,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小树不削不直溜”,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比别人笨”,“自己老是失败,考重点中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一蹶不振”,失去自信心。

2、情商低。

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小学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王子”“公主”,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一些学生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学校、家、补课班,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没有朋友”,“我也不知道该和谁说心里话”,“我感到真没意思”,到最后“没人和我玩,我也不想和别人玩”。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挫折承受力差。

不少家长在同时面前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能赶上人家一半就心满意足

了,这些话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高手如林的初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第一”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初四更为突出。我教过一个学生,初四毕业时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市某重点高中尖刀班,可高一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她一蹶不振,逐渐产生厌学心理,不得不休学在家看心理医生。

4、早恋问题的困扰。

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

题”,初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市的各大初中学校已经略占1/10,“看到他就什么都干不下去”“我总想着他”“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高兴”,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班主任老师”,由此感到“坐立不安,吃不香,睡不着”,成绩逐渐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死胡同,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产生各种心理病态反应。

5、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

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独立意识、成人

感日渐增强,有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意识,喜欢独立思考,遵从长辈的意识淡薄,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对于老师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用反抗的行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种心理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如加以引导可以激发中学生求异的思维和创造的激情,从而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积

极的因素。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浅析

1、家长普遍忽略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的行为品质是影响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是学生接触社会最初的重要环境,是家长把一言一行传给下一代的重要地方。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一周岁的孩子就会模仿父亲拿车钥匙开车,何况是马上成年的中学生了,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恰恰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应酬,或忙于积累金钱财富,放松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孩子过于放松学习,走向堕落;有的家长本身行为放纵,对孩子当然也只能起到负面影响;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很多使用不正确的方法使孩子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孩子在感情,思想,品行,养成教育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最后的结果是,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老师采取的能骗就骗,用一个谎言弥补另一个谎言,结果是受害的不是学生还有家长。

2、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不科学。

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灵敏,什么都想知道为什么,好奇心强,喜欢走不寻常的路,探索更为奥妙的问题,并以独树一帜为骄傲,不愿守着老一套,也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罗嗦,看问题有时过于主观和偏激。学生们都希望有和周围的人以朋友相待,能无话不谈,相互理解。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而我们的教育者恰恰忽略了用进步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学生,使用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反而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应当多学习,多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赶上时代的步伐,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多个角度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脚步加快,高科技电子产品日益盛行,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至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

常,因此也导致了教育在某些问题上存在误区,使中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不清晰,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的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中学生是电子游戏厅里的长客,网吧里随处可见未成年的中学生逃课打游戏,甚至有时引起打架、斗殴、甚至犯罪,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学校周围的录象厅,为了追求商业价值,经常播放暴力,淫秽等影视片,不少中学生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下面的案例给了我很多启发:

典型个案:刘某某,男,初四学生,15岁。从小学习成绩,经常考学年第一。但他从小就不乖,上小学五年级时,曾将小腿摔断,而且也经常为了帮助朋友出气和别人打架,经常被老师把家长找到学校来,赔礼道歉不说,还赔付了不少医药费,父亲就十分生气,就打他,这样他几乎天天挨打,但他仍旧不改。可他从未因为挨打而变的更加听话。到了初中,学习成绩还是很好,可仍恶习不改,还经常和各科老师闹别扭。而且有一次,竟然又和政教主任打了一架,被学校记过处理。这学期又因打篮球与同学打架,把一个同学打成重伤,使其住院,后被学校开除,辍学在家。父母去学校赔礼道歉,校方又同意复学。在家长及老师的严厉“管教”下,从此该生做事非常谨慎,也不敢大声说话了,除了和同学问问作业,其他的几乎什么都不说,不再和同学们在一起玩球,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生怕得罪了人,并且还出现了不自信、怯懦的现象。这一毛病持续了半年。再后来,作题也不象以前那样自信了,产生怀疑,心里也知道自己做的题是对的,老师上课就是那样讲的,但还是怀疑,就查找各种资料。就这样无休止地怀疑,弄得头昏脑胀,十分难受。

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跟得上的明显表现,家长和老师只注重处理出现的状况,而忘了及时处理好孩子的心理问题。强迫症的典型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冲突导致患者十分痛苦。由上面来询者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患的是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强迫疑虑为主)并伴有强迫行为。

上面所说当的那个学生本来个性开朗、大方、不拘小节,自经历那次事件以

后,力图改变自己的性格,由于教育和引导的途径不正确,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致使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孤僻、刻板和胆怯。这是我们在教育问题上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建议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依据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式,改善其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观察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中学生的母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

(1)改变只看成绩,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率先示范,以身作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

(4)注重方法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发现,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引导并解决,也要避免强制性,以免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中学生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体制。

只有学校领导及教师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要想办法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年级,各个活动中,在入学时一定要做好礼仪教育,构建一个渠道有机结合校内外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校内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课,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以班主任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德育工作,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咨询技能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可能经常忽略了这方面的进一步学习。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时班主任的谈话对学生能受益终生,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

3、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轻松的生活环境。

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监管,坚决杜绝不良思想对中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断绝一切可能毒害中学生的坏分子进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不仅是家长和学校,整个社会都应该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还给中学生一片纯净、自由的天空,让祖国的花朵开放的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王宝祥 余凤冈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贾晓波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篇2

1组装过程故障原因分析

1.1准确选用元器件

进行安装之前要比对元件明细表清点各元器件, 核对数量, 并对所有元件进行测量, 以鉴别其好坏。收音机常见元器件测量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与晶体管。 (1) 电阻:电阻阻值大小常用用色环, 通过色环来表示电阻的大小, 有效数字、倍率和允许误差。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数值:黑、棕、红、橙、黄、绿、兰、紫、灰、白依次表示0-9。电阻的好坏, 阻值的可用万用表的Ω档进行测量。 (2) 电容:电容种类较多, 常用有瓷片, 涤沦和电解电容。检测电容的方法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试电容的充放电现象。测试过程中, 万用表指针偏转表示充放电正常, 指针能回到∞, 说明电容没短路, 可视为电容完好。 (3) 晶体管:利用的是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 可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对于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 最重要的是使用前分清该管的极型及引脚, 借助万用表即可判别。 (4) 电感:收音机中的电感, 主要是中频变压器, 输入、输出变压器, 万用表Ω档只能测量初次级绕阻是否短路或绕阻是否开路, 主要还是依赖于匝间短路测试仪测量其好坏。

1.2正确的焊接流程

连接电子元件的导线通常都是PCB板。安装时的总体顺序是先低矮和耐热 (如电阻) 、再装较大元件 (如中周, 变压器) , 后怕热元件 (如三极管) 。电子电器一般采用卧式布置, 尽量靠拢印刷板, 减少元件的分布参数的影响。按顺序焊接电阻, 以防漏焊, 焊后检测阻值如前, 以防虚焊。选择好电阻后置入相应的孔中, 引脚以高出电路板约2毫米为宜。中周、变压器是所有元件中最高的, 将其焊好以便为电容等其他元件提供参考高度。中周的顺序不可放错。其引脚可根据情况进行弯曲或剪短处理, 焊接变压器时注意将变压器上原副边的位置。电容、发光二极管及三极管焊接时, 电容一般按先瓷片电容后电解电容的顺序, 需特别注意其引脚的正负极。三极管焊接要注意三个极的位置的正误。所有电容、三极管的高度不可高于中周变压器, 以免影响最后的安装。焊接双联拨盘焊接时要能自由转动, 不受干扰。安装焊接完毕后, 仔细对照电路图和电路板图核对每个元器件位置和引线极性, 另外还要注意有无搭锡的地方。

1.3完善的焊接方法

电子元件在焊接前适当的清理必不可少———用摄子夹住引线脚清理引脚上的氧化层、油污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 镀锡后方可焊接。元件引脚成型时注意不要从根部弯曲, 也不要弯成死角或直角, 应成圆弧状。焊接时有字元件的有字一面要尽量在同一方向, 焊好后不要拨弄元件以免焊盘脱落。在使用烙铁时, 烙铁头要挂锡, 以加大传热面积, 提高传热速度, 焊接时使焊盘和焊件均受热, 尽量增大烙铁头与焊点接触面积, 焊接时间对一般焊点而言以两三秒为最佳。过长浪费焊锡且有可能损坏元件;时间过短少, 易导致强度不够或虚焊。焊接完成后必须进行焊接检验, 常用方法为外观检验。合格焊点焊点表面光泽平滑, 大小均匀, 无异常突起, 无毛刺、虚焊、连焊、错焊、漏焊, 发现连焊及时处理, 对虚焊, 漏焊应进行补焊。

1.4必要的调试

收音机装焊完成后, 且静态电流满足要求, 收音机就能收听到电台的广播。为使收音机灵敏度最高, 选择性最好, 并能覆盖整个波段, 还需进行整机调试。如用万用表测量整机工作电流和各工作点电压来判断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主要调整步骤包括: (1) 测量静态工作点。测量各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是用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档测量各级的集电极电流, 确保各级三极管都处在工作状态。 (2) 调中频。为使三个中频变压器都准确谐振于465KHZ上。可将465KHZ的中频调幅波信号输出线的非接地端接入VT1的基极, 地线接至电池的负极, 将双连电容全旋进去, 用无感起子依次调整BZ3、BZ2、BZ1的磁芯位置, 以改变其电感量, 使声音达最大而且不刺耳。反复调整多次, 已消除前后级影响。 (3) 对刻度。接收535KHZ的调幅波信号, 将刻度盘旋至535KHZ处, 用无感起子调整振荡回路的线圈B2的磁芯位置, 以改变其电感量, 使声音达最大而且不刺耳。接收1605KHZ调幅波信号, 将刻度盘旋至1605KHZ处, 调振荡回路的补偿电容C3 (拉线电容) , 使声音达最大而且不刺耳。由于高、低端之间相互影响, 反复调整几次。 (4) 调统调。调整输入回路的电感和电容值, 使本机振荡频率与输入回路频率的差值恒为中频465KHZ。首先, 调整收音机使其接收600KHZ的调幅波信号, 将刻度盘旋至600KHZ的刻度处, 调输入回路的线圈B1在磁棒上的位置, 以改变其电感量, 使声音最大而且不刺耳。用蜡烛将线圈B1固定。接收1500KHZ的调幅波信号 (将信号输出线的非接地端靠近磁性天线, 地线接至电池的负极) , 将刻度盘旋至1500KHZ的刻度处, 调输入回路的补偿电容C2 (磁可调电容) , 使声音达最大而且不刺耳。由于高、低端之间相互影响, 反复调整几次。

参考文献

[1]王格能.电子产品设计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二版.137-140

对小学生自卑心理矫治的几点看法 篇3

自卑与自负是人的两种心理倾向,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或离群索居,或羞于表达,在人际交往和课堂答问时面部涨红、心虚气短、语不成句。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治。

二、形成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

1.个人在生理、智能、家庭状况的差异

小学生在生理上有不足与缺陷,如局部残疾、器官损伤、身材矮小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自惭形秽的心理,觉得羞于见人。

有些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语言、操作等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经努力,但无法赶上,于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以致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

在家庭方面,由于经济境况困窘或缺陷畸形,会让小学生产生有低人一头的心理。

2.教育方面的不足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家长自然是千方百计施加种种压力,不少家长在失望之余常用的是责备、惩罚和嘲讽的方式,这很容易诱发和强化学生自我否定意识,不适当的对比也容易强化儿童的自卑心理。

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偏爱优秀学生,但有些学生并不是所谓的“差生”,只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现,在班级不出众,因此得不到教师和众人的关注,很少得到表现的机会,同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与自闭。

三、自卑心理的矫治

1.真诚关爱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唤醒他们的自信心

有了自卑心理的学生,处处觉得低人一等,觉得周围的人对他另眼相看,往往处于麻烦、紧张、苦闷甚至绝望之中。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而不能漠然处之、无动于衷,更不能讥讽嘲笑、严加指责。只有施以更多的关爱,用师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才能喚起他们对进步的渴望和向上的追求。

不仅教师要关爱他们,还要在集体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从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2.科学的运用代偿原理和暗示效应,将自卑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自卑的学生并非一无是处,有不足的同时一定也有强项。代偿就是以其他的活动或发展来弥补不能达到的愿望,造成心理压力的迁移,从而将自卑转化为动力。

暗示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希望,并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将这种暗示的期望传达得学生。当学生获得这种信息后,就会产生激励效应,最后学生就会像教师期望的那样进步、成才。

3.放大闪光点,增强自卑学生的成功体验,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种情绪的调节、情感的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教师要善于在这些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甚至放大这样的闪光点,加以展现、褒奖。

4.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解开自卑的心结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来医”。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逐渐接近,产生信任感与依赖感,利用学生的“向师性”,让学生产生倾诉的愿望,通过倾听他们的倾诉,发现问题的症结,加以疏导与教育,解开他们的心结。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篇4

张献洛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面对的是实际社会生活,从而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设计。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从概念的形成与深化,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如

何设计一个 “好”的问题,它的标准该是什么呢?

本学年,我们高中数学组的一些老师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为课题,综合运用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高中数学作业中问题的设计、高中数学试卷中问题的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怎样的问题才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好问题”进行了研究。再结合我在三十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点滴感受,我想重点谈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粗浅看法。

课堂问题的设计,应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全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肤浅,平庸的问题,再加上单调的问法,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以开发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数学教育背道而弛。所以,实现课堂问题的优化设计,不但要研究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策略,技巧等,更重要是要优化设计问题的标准和原则。

1、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课堂问题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问题来源的“开放”。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对社会、生活的“开放”,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开展“问题解决”的兴趣。而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因此教师要从材料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比如教材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的问题引入。

a1(1q5)10S101q很多同学开始都走了这样一条路:由题得到5,即,10S5010a1(1q)501q进一步解出a1和q,最后利用a1和q,求出S15。“这种做法完全正确”,我对同学们的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但同时指出它的缺陷在于中间的计算相对较为繁杂,得到的数据也没有那么“齐整”,比较易错。

而后我让同学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同时做了一定的“引导”。我把“S15=a1a2…a6a7…a11a12…a15”在黑板上一写,请同学观察a1、a6和a11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学很快回答说“成等比”,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a6a11aaq5。然后请同学继续观察a2、a7和a12,得到712q5。以此类推,a1a6a2a7同学得到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SSSS,即1051510,a1a2a3a4a5a6a7a8a9a10S5S10S5显然可以很方便的得到S15。

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我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举一反三,去探索解决“Sm,S2mSm,S3mS2m,S4mS3m,……是否依然成等比?”这个问题。

到此,同学深刻的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维,可以让问题的解决过程“更精彩”。

2、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发展空间。

课堂问题的启发性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原理,对于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学生寻找应该能够识别的模式,或者通过基本技巧的某种运用很快地得到解决。课堂问题的可发展空间是说问题并不一定在找到解答时就会结束,所寻求的解答可能暗示着对原问题的各部分作种种变化,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结论。问题的发展性可以把问题延

的提示:“充分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a2a1a3a2anq,再结合比例的性质an1和上一种解法„„”

同学们兴致变得异常高涨,很快在大家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下,得到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

a2a3a1a2anq,运用比例的性质,得 an1a2a3anSaq,即n1q

a1a2an1Snan当q1时,Sna1qan; 1q当q1时,a1a2” an,则Snna1。至此,同学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调动。

3、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课堂问题要能直观的体现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中,在引导同学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后,我马上让同学完成教科书上的例7,迅速巩固对这个公式的基本运用。

(附例7: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1)1,,27,9,3,1。)243-6

对美术评价的几点看法 篇5

发布者:陆周凤发布日期:2011-04-25 21:31:15.0

在许多的美术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中开展的美术评价缺乏具体目的,纯粹围绕“哪件作品最漂亮?”“你喜欢拿张画?”之类空泛而似乎可以适合任何一堂课的所谓评价要求加以展开,评价虽热闹,但对学生的审美的提高帮助不大;还有的评价活动仅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没有提出要求,说要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总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似有“做秀”、应付之感。所以在教学中评价过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就目前的常用的评价方式而言还存在几个误区。误区之一: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与85或者是以优与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来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一件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且等级不需分得太多。

误区之二: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

导致教学中出现这个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教者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制、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我们在教学中,要试着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画是什么样的!多增加一些面批的机会,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设计如下作业的评价方式:

评价中,我一改以往教师选优秀作品展示的作法,让学生把作品分小组集中在一起,先开展自我评价(每人都有三颗小星星,如果认为自己画得很棒,可以先给自己贴一颗小星星,其余的两颗用来互评),再进行生生互评。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状态,学生显得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学生互评是要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评价、欣赏、审美的能力。所以说,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从注重创作结果向注重创作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发展的。

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我用五星级评价作品的方式代替传统“优,良,差”的等级评价方式,每个星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如:智慧之星(有想法有创新精神)、进步之星(代表学生在作品表现能力上有进步)、勇敢之星(表现作品大胆,敢画能画)、唯美之星(表现作品是否是在创造美,当成一种美的享受)、速度之星(作业完成是否及时且有质量)。每颗星用不同的形状大小或者颜色表示,每一颗星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肯定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星光灿烂,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提高。

学生的美术作品无“好”、“坏”之分,只有“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可言。只要他在创作,教师都应肯定他。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都很自信心,勇于创新,让学生在作品中敢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态度。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也许很稚拙,但每一幅画他们都有这样画的理由。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在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美术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我们的美术教育将会是一片晴空。

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的问题

 上传者:卢文珠 2010-05-07幼儿园:江西省大余县水城幼儿园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评判过程,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是教育教学必不可的一个环节,当然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不例外。但是现在我们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定的误导致了一些不太适合的方法出现: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现实;有的教师则仅仅是为了完教学任务,落空了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评价并不是教育的终而要尽可能的把评价变为教育的起点,还有的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内容较为片面,多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主,如构图、色彩、比例但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却不予重视。教师要对要素进行细分析,不能忽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幼儿则是被评价者,评价的客体处于被动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合作者的家长,也长期被置于评价主体之外。幼儿、教师、管理者、教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仍停留在理念层面。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意见为独自决定作品的好坏与优劣。往往是教师扮演“裁判者”,唱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幼儿参与评价,由于平时缺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幼儿评价基本处于走过场状况。从而导致评价主体多元、多向价值,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的价值未得以实现。

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依据主观猜测和经验,进行预定的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从而导致幼儿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很难发起,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少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指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导致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幼儿思维、大胆表现自我,使得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对中考作文评价的几点看法 篇6

作文越来越不会写了,老师也越来越不会教作文了,我们现在很难再考场上看到几篇好作文,四调过后,我以为能到武汉去学到一些好文章,结果都是些病病歪歪的东西,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写作的天资被埋没?也许与学生心情浮躁不愿意静下心来读写有关,我想更与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与评价有关。

从学生的现状来看,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状况,即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知道自己的现实状况,不明确自己的使命,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平时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依赖思想严重,更没有把自己的一点灵感深入思考并写下来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没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思维,没有动笔记录自己心路历程的习惯,在考场上一味地想着如何审题立意,如何取悦阅卷者的心态,写出来的自然都是些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之作。

但我们不能把矛头都指向学生,阅卷者的态度,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态度,阅卷者的功利,自然带来学生的功利。阅卷者往往在一分钟时间内就读完一篇作文,这么短的时间,显然是不能很好地读那些写法含蓄的记叙文或散文,加上评卷标准中扣分最严重的往往是看是否切题,没有多少阅卷者有耐心去品读学生的思想,此时,最讨巧的文章就是那些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的议论文,于是学生趋之若鹜写议论文,时间一久,阅卷者在视觉上产生审美疲劳,就开始在身体上给学生拦路。比如2010中考作文,学生出来后都说好写,比如要有明确的目标啊,要认识自己的特点啊,不要被别人左右,要有自己的主见啊,如此等等,我认为这些利益都是符合材料意思的,如果阅卷时不在身体利益上死磕,学生写作的空间得分的空间会更大。结果阅卷者在身体上下了死命令,必须是认清自己,否则不能算切题。这下作文就好改了,眼睛一晃,看是否说出了那四个字,没说的都在36以下,说了的就稍微看看,不知道打灭了多少好文章。

学生又傻眼了,老师也傻眼了,就只好在阅读材料是咬文嚼字,尽量把角度缩得更小,尽量组织处更简练,更接近出题人意图的语言作为利益的核心内容来写。写作时学生慎手慎脚,老师知道时也不敢马虎大意,很显然,在生怕跑题的阴影下,学生还有什么心思去抒真情表实感呢?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篇7

一、训练健康的发音

英语发音是整个口语学习的起点。发音是口语交流的基础, 正确的发音是健康口语存在的关键。发音正确。它的交际作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发音正确, 才能够听懂英语, 开口说英语, 也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学好词汇、语法和写作。发音学习中, 常会遇到像元音发音不完整、吞音严重、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等现象, 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影响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甚至产生误会。要突破语音难关, 首先要明白单个音素的发音, 特别是元音的发音, 在基础上逐步把握连续、缩读等口语表达时最常见的现象, 进而再练习英语口语的语调。纯正地道的发音能彻底改变南腔北调的口语, 能增强开口的自信, 能帮助突破英语的瓶颈。

二、听力与健康发音相互促进

听力是口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却又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听的随意和盲目性, 导致我们功夫不少下, 进步却很慢。究其原因, 不健康的发音将直接阻碍听力水平的提高, 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不能有效地解决听力问题;而准确地道的发音往往又得之于在听力中纠正自己的发音。培养正确的辨认及运用英语语音、语调、重音的能力, 突破语音关, 培养正确发音, 是提高听力的首要条件。此外, 要尽量给自己创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要多听英语广播, 多看英文原版电影, 还要注意泛听和精听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你拥有“健康“听力, 帮你口语健康。

三、改变你的中国式英语达到口语“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用不健康的chinglish (中国式英语) 与人沟通时, 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别人的情感。所谓中国式英语, 是指在英语交流中, 所表达的英语是建立在汉语句法结构的基础上, 其中有不少汉语的成分, 是一种极不规范的英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口语练习就要不顾错误, 不顾语言的句法结构, 不受任何限制地大胆说英语, 说得越多、越流利越好, 口语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但其结果是, 学生说话随便, 加之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 说出的英语自然是中国式英语。这种不健康的口语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交流。

英语有其独特的句法词法, 与汉语句子结构不同, 学英语就不能置英语的句法结构于不顾。提高口语能力, 首先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不准确的流利必然影响交流, 也不能算作口语能力。正如布伦菲尔特所说:“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在多种多样的形垫下和各种对象进行有成效的交际。”

四、建立英语思维模式让你口语“健康”

语言不是孤立的, 是建立在一定文化思维方式基本之下的。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要想真正领会对方的意思, 必须与对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学会西方人的思维, 这种思维支配下的语言才可能是地道的英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行为准则不同。

例一:Two people meet on the street.

Chinese student:Hello, where are you going?

American teacher:Oh, to the market.

C.S:What for?

A.T:To do some shopping.

C.S:What do you want to buy?

A.T:Er…..

对有着不同文化的美国人来说, 诸如:“what for, where to”之“的问题被看作是private, offensive questions, 甚至认为侵犯了他的隐私。类似的问题还有年龄、财产、收入、婚姻状况、家庭私事等, 西方人打招呼时, 一般只限于询问对方身体情况。如How are you?或谈论天气Lovelyday, isn’t it?

2信念不同

有这样一段美国教师与中国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的对话。

A.T:I love your singing voice.Are you planning to participate…?

C.S:Oh, no!My singing is really quite poor.I would disappoint very one present.

A.T:Well……

美国人竞争意识强烈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所以, 这位美国教师认为这位中国学生应该参加歌唱表演, 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以赢得观众的赞赏, 而这位中国学生由于过分谦虚和缺乏自信放弃了表演的机会。

3风俗习惯不同

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 中国人到某个美国家庭做客, 离开时会说:“I’m going now you must be tired, I’m sorry wasted your time”在中国文化里, 这是一种礼貌的表示, 可美国人听了会觉得使他丢脸, 这番话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他没能使他的客人留下好的印象,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Thank you for your delicious meal, but I must be goingnow, because………”

对学生数学语言较差的几点看法 篇8

关键词:数学语言能力;数学教学

近几年来,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学生的逻推理能力太差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太差了”“有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并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生因表述不当引起失分相当严重。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成了一个困扰学生数学成绩的问题。

一、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组织、应用数学语言的原因

1.数学教师教学是影响数学语言的一个原因

数学教学是影响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更是有很深影响,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以这样的问题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等等,只留给学生回答“是与对”的时间,这样的问题与回答恰好扼杀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当然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创设了好的情景与问题,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教师预想好的答案,教师怕耽误时间,怕影响了教学进度或是扰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了一点的时候就取而代之了,没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辩论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得不到开发,达不到高中生该具备的能力。

2.周围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的,他们随时都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由于同班同学之间,心理发展水平相近,学习基础类同,思维的方式方法相似,在进行相互帮助讨论时,就更切合实际,显得交友成效。所以班集体的学习气氛,会无形的影响其成员的学习与能力。如果某个班级的同学在数学学习方面不善交流、不善讨论问题,只是埋头苦学,在课堂上不善于积极回答问题等等现象,都不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书面表达不严谨、不规范

现在有些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仅限于听得懂,却忽略了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的提高,以及规范的表达。把浓厚的兴趣放在解题方法及难题辅导方面。平时缺少书面表达规范化的锻炼和巩固,在真正综合应用时,又由于基本功不过过,运算能力不够强,而影响了正确的解法,在考试的时候,经常感觉这个体会做,在解题过程中没有认真演算,也不会规范表达,考试的时候不是计算出错就是做到一半的时候就会卡壳。

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1.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影响着每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帮助,能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上课时问题的提法要有艺术性。也就是说,问题的提出要符合教学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欲解而后快的感觉。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的问题教师认为比较幼稚时,也许是学生灵感乍现,教师要多一些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的问题让教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些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要多一些鼓励,少一点不耐烦;只要这样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踊跃的思考,积极的回答问题,在思考与回答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培养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释放个性,迸射出創造的火花。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细心听解,耐心讲解,对学生的大胆猜想给与鼓励,使学生形成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风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典型例题的讲解,课后作业的即使反馈

例题的解答过程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题的作用不仅仅是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范例。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到,仔细的分析问题,不仅要讲解问题的解法,更要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与表达,教师要给出详细的具体的解题过程。教师规范的表达能给学生带来好的表率,能给学生树立模仿的榜样;准确的、严格的数学语言写出题目的答案,不仅能让学生弄清解题思路,弄清解题方法和步骤,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后作业的反馈也是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作业能及时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教师要要求学生解题过程给出合理文字说明和必要的逻辑推理,数学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以能反映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为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解题过程的批改,不要仅仅关注题目的答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能做到数学教学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当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每时每刻的努力,需要每位数学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位学生的努力。要在一点一滴中形成好的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努力提高我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对农村农机质量的几点看法 篇9

对农村农机质量的几点看法

作者/陈淑红

摘 要: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监督,农村农机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就此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农村农机;农机部门;产品质量

由于农机生产厂家太多,有的规范,有的不规范,还有的是个人加工的,产品在样式、质量上不统一,维修保养也不方便,而农村农机商店和维修部到处都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农户,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农村农机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多数是没有接受正规培训的,没有任何证件和资质。2.他们销售的配件质量参差不齐,维修没有专业技术,给农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

二、解决的办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上级主管部门也就是农机部门要加强监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农机商店和小修理部进行培训指导。不要把法律法规和文件停留在会议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事项中。首先,利用农闲季节,为农机修理部和农机商店的从业人员培训专业的维修技术和知识,提高他们的维修技术和业务水平。其次,利用农村的科技大集,对广大农机户和社员进行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农机新技术的宣传。让农民对农机产品的安全使用,保养维修和质量鉴定有所提高,以增加农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农民在农机上的费用支付。最后,要对农机实行产供销维修一条龙的服务。在农机生产企业上由农机主管部门选定质量好信誉好的`为龙头企业,选择讲诚信的经销商为农机户提供销售服务,在基层农机站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的售后服务维修队。对所有生产和销售的农机进行质量跟踪服务,定期检修、现场检修、现场检验,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和技术不足及时向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反映沟通,让生产企业第一时间解决技术和质量上的问题,让农机户用上安全可靠的农机,并且解决了生产企业的后顾之忧。由于农机站是农机的基层部门,主要负责农机推广和职业技能和质量鉴定工作,农机合作社是农村的新型经济组织,是机械化生产的主导力量,我们要紧紧依托这两个基础,形成完善的农机管理,质量监管和维修。以合作社为龙头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具,利用农技站的专业人才和合作社的优势,成立专业的维修服务队。既增加了农机合作社的收入,又有解决了人员配备的问题,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我建议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可以把常用配件和关键的技术都放到农机站和合作社的维修服务队,形成农机维修和管理的网格化,既解决了企业和经销上的库房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对他们的产品进行监管和推广,使他们的产品始终在监管下销售和使用。对他们的农机产品质量进行评选和推荐,对农机用户反映好的质量过关的产品,加大力度进行推广。实行优胜劣汰,使技术不足的企业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让其加以改进。始终让农机户用上技术先进质量好的农机产品。

总之,无论是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村的农机商店和维修部都要讲求“质量第一,诚信为主”。没有农机质量的保证就没有农技推广和应用,农机质量是保证农村农机化作业的保障。

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0

关于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倡导了好几年,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

区应用的水平也不同。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缺乏制作课件的能力和使用的普遍性。

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课件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或金钱。因为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但很难普及。

二、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相机放录相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吗非要把录象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

三、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

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来得方便省事。

四、不顾实际,忽视条件的是否可行。

目前的中国教育,大多数普通的学校,其落后的设施让多媒体根本无用武之地。一般的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根本无法说普及率。

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篇11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02-02

0

这些年,中学历史改革已经好几年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一定是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许多具体问题都有探讨和研究,其中内容涉及历史教学理论、方法、教材内容体系、历史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本文也就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中学历史改革要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出发,重视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计划和和目标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愿的地方,就全国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历史学科不被学校重视,这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最大的一个现状。许多学校至今还有按国家教育部的计划,把课时开足,并且经常占用历史课的时间来上其它所谓的主课,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上,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历史课,只是在课表上写写历史课的名称,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同时历史老师和学生也由于学校的不重视转为对历史教学和学习的不重视。第二:中学历史老师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学校师资力量比较强,而偏远山区和落后地区的师资就比较薄弱。在那些地方有不少学校的历史老师都不是历史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训练;有些历史老师虽然是历史专业毕业,但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第三,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落后。许多的学校教学设备缺乏,没有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参考书,老师只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进行教学。并且教师的观念和教法落后,仍然在延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程序沿用老一套,提问和导入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现实,当前的历史改革应该做到:一是切实提高中学历史学科的地位。应该让学校、老师、学生都真正的把握历史的重要性,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说重要,内心却不以为然。须知忘记了历史就等于忘记了昨天,今天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要求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努力,做好中学历史的教学工作。二是要加强历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历史老师进行全方位的充电。年轻的老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好每一次课,另一方面要博览全书,扩大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和手段,不断注意学习他人的经验,力图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适应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同时学校一方面要为历史教学的提高提供相应的条件,比如订购一些教学参考资料,更新教学设备,开展一些教学交流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其进行严格标准的教学检查。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在谈论到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问题上,纷纷提出了各自的一系列的要求、方法、原则、步骤,目标。而在这其中,往往忽略了中国各地历来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在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无论在教学投入、教学设施、教学环境还是校园建设、师资力量、生源素质上,前者都明显地高过后者。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大的差异,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步骤和目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不可能达到一致,应该由各地的历史工作者根据本地的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历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下,制定适应本地的相适应的改革计划和措施。

二、历史教学改革要建立在对以往历史教学模式扬弃的基础上

这也就是说,目前的历史教学改革既要继承和发扬以往历史教学中有用的正确的经验,也要摒弃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改革少走弯路。建国以来,数十年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原则、方法、教材体系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病。对于有益的经验,我们要加以肯定和继承。这主要有:比较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培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然而对于历史教学中陈旧,过时和不合理的部分,我们也要坚决的摒弃,代之以科学、有效富有时代精神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教学理念落后,认为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教学手法单一,大多数的历史教师还是沿用几十年的教学手段,注重讲授,老师讲台上一讲到底,搞一言堂,对学生欠缺启发,实行注入式教学,即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程序长久不变,课堂导入和提问没有新意,不能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教材有的内容观点有误等等。对此,历史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遵循历史学科的严谨体系,采用比较科学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那什么是启发式的教学呢?首先启发式不是一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它应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启发式的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系统讲授科学知识,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目标。展开来说,运用启发式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一要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也要深入地了解学生,是自己的教学思维符合认识过程的辨证原理。二是启发有有一定的根据和目的,要紧扣教材的教学要求,做到学生学习动力的启发。启发式的内容很多,有知识的启发,有能力的启发,有感情意志等方面的启发,而动力启发是学习历史的起点,没有动力这个因素,其教学效果只能是有“启”无“发”。三是及时反馈启发的效果。启发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能力,养成科学的历史观。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之后,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低,及时弥补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三、做到寓教于乐与寓学于乐的统一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篇12

一、兴趣,易引发在自由的空间里

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必须要给他们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因为学生不只授之以师,更多的授之以己。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中,我们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教育实践我们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大包大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使之有一个自行发现、自我矫正的余地。假如教师总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模式或固定的程序去做,这样就会严重妨碍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二、兴趣,源于学生的好奇心与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新奇的年龄特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精心设计准备好每一节课,可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手段,激发起小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最终达到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和教材预设的重点、难点,精心在知识的转折点和知识的生长点上设计充满趣味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起到一个“助推剂”的作用,随时随地地给予点拨,尽量不让学生陷入“泥潭”。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及时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三、兴趣,来自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才会有兴趣去探索。对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运用“设疑”这个启迪智慧的关键,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起点,让学生在疑中生奇、在奇中生趣、在趣中升华,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兴趣,离不开群体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除了本身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素养外,还需要一颗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因此,教师要通过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感,让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恋感和信任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一些数学家的奇闻逸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对班级组织建设的几点看法 篇13

在最近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共开过3次班长支书例会,并参加过三个班级的班委会,对于班级组织建设中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班长支书的工作定位

班长支书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在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建设、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班长支书担任很多的具体事务性工作,而对于整个班级的建设和前进方向的思考比较少。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认为班长支书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其中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班级内部所有事情都有班长支书全权负责,其他班委或者普通同学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分配到一定的工作;二是班长支书主要起到一个传达和分配工作的作用,当把工作分配给同学以后,对于如何完成工作、工作进展情况都不了解。我认为这两种错误的观念要纠正过来。

我认为班长支书是整个班级工作或者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一个全局把握的作用。班长支书要从全局上了把握事情,统领班级内部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始。

班长支书首先要充分调动起班委、普通同学的积极性,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把合适的工作分配给合适的同学来做,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中来。比如班级开展一次中秋晚会,可以由班长支书牵头,文艺委员主要负责节目准备、生活委员负责财务、宣传委员负责海报制作,其他委员和普通同学积极参与到各项小节目或者某一道具的准备。这样,一次中秋晚会不光是班长支书和文艺委员来组织,其他同学来参与。而是让全班同学都是即作为组织者有作为参与者,充分动员起班级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其次,班长支书在把工作分配给其他委员或者同学以后,要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班长支书不要干预同学的工作,但必须对于工作的进展情况有了解,对于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和处理。

班长支书的工作分工

对于班长支书的分工问题,也是工作开展是否顺利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班长支书分工的程度,也牵涉到如何去理解班级和团支部这两个集体的关系。

我认为在目前,很多时候班级和团支部是可以不加区别的。因为目前绝大部分班级同学都是团员或者党员。对于班级或者团支部组织的一些活动,也是所有同学都参加的。因此,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就可以让班委和团支委来共同组织活动。但是,也不能完全把班级和团支部给混淆在一起。团支部工作也应该体现出他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结合到班长和支书的工作分工上,我认为班长和支书在对于班级工作上,应该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班级内的文娱,班长不要认为不需要支书知道,或者支书认为不应该自己来了解。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在工作上要多沟通。

但是到具体的工作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可能所有的工作班长支书都去过问一遍,要学会分工合作。班长支书分别抓相应的工作。但是要相互之间沟通。

目前各个班级或者两个人沟通不够,或者两个人不会协调。这也是我们今后应该指导的一个方面。

班长、副班长的工作分工

对于目前各班的工作开展情况,其他班委的工作分工和职责都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副班长这个职务,由于其特殊性,几个班级目前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大部分班级都认为“副班长是协助班长工作”。但是,这个“协助”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其实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从目前的情况看,有的班级,副班长就是传达班长的工作,班长分配给某个班委一个任务,然后由副班长去传达。有的班级,副班长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各种班级档案和会议记录。

我认为,副班长和班长在工作职责上的确应该有一定的分工,班长是一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统领整个班级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调动起副班长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我们不应该把副班长定位为“传话筒”或者“文档管理员”,要给副班长一定的工作空间,让副班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中来。

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可以参考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于班长和副班长,将班级内的几块主要工作,如学习、文娱、体育等,进行分工,每个人有相对的主管项目。但是对于班级内的一些重大活动,由班长支书和副班长共同讨论。

班委会的职责

参加了几次班委会,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各班在班委会上工作的交流不够。班委会上主要还是班长支书在布置工作,而对于班级内一些活动的组织、规章制度的制定,班委参与讨论的意识也不够。有些班委觉得这个不是我的工作,就没有必要知道。

我认为班委会不光是班长支书布置工作,更重要是通过班委会,各个委员了解班级开展的工作,协调班级内的各项活动,并对班级内的一些活动、规章制度的制定进行讨论,并在班委会内部达成一致的意见。

另外,班委会也是班委团支委对于各种活动的组织工作的总结,保留经验,吸取教训。并对正在开展的活动在同学中的意见进行反馈。

目前班委会的另一个问题是班委会的效率比较低,大家讨论的时候容易跑题或者纠缠于某个细节。这个只能靠班长来把握,班委逐渐形成意识。

上一篇:火种来到人间后续写作文下一篇:学校文明交通伴我行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