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名师成长”论坛演讲稿

2024-06-13

学校教师“名师成长”论坛演讲稿(通用5篇)

学校教师“名师成长”论坛演讲稿 篇1

名师成长论坛演讲稿

名师成长论坛演讲稿

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的解**。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从99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有17个年头了,我也从毛头小伙向中年人的行列迈进了,回首过往,有很多唏嘘,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近期的一点心得。

一、我们的职业认同感增强了

我们的职业是人民教师,大家想一想,前面加“人民”两字的职业不算多,“人民教师”,“人民警察”„.这也印证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尽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我们也曾经仅仅只有些许的心理安慰。曾几何时,“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也是我们这个群体尴尬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过去走到哪里,别人问我的职业,都不好意思说我是老师,但现在不同了,这几年政府接连给公职人员调高工资,我们教师的平均工资要高于普通公职人员了,并且因为我们还有两个假期,所以现在提起自己的职业时,从别人羡慕的目光和话语里,我也增强了职业认同感。

二、我从发生在身边的几件事谈谈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成就感

去年的一天,我和朋友两家去市内一家自助餐厅吃饭,约好朋友先去,我领孩子到门口后服务生不让进去,碰巧朋友忘带手机了,正不知所措时,女服务生主动说她领孩子进去找,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回来后她给我搬来凳子,端来瓜子,和我攀谈起来。原来是曾教过的学生,我享受到的优待使我心里暖暖的。还有一次坐车碰到让座的也是曾经的学生,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我所教的班级去年开家长会,散会后几个家长围住我问“六年级您还教孩子们吗?”我说这要听学校安排,家长们对我说:“孩子愿上您的课,您风趣幽默,还经常教给孩子们很多课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听了这些心里面很感动。我深深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带来的欣慰。

三、我想讲一点大点的道理,就是敬业精神

高中时读过一篇文章,写日本人在工厂做工如何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我触动很深。而我们国人有很多时候如同胡适先生写的《差不多先生》里的差不多先生,对工作差不多就行。这导致我们很多国产产品质量很差,不过现在情况有了改变,我们的手机,汽车质量都在不断进步。在我们老师身上,敬业更多的折射在学生的评价上,将来提起老师说,“很好的一位老师,认真负责,关爱学生”“这个老师,不学无术,就会骂人。”高下立判。

四、我讲一下危机意识

目前我们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有提高。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还是要有的。前想二十年,物资,供销系统多红火;十年前不可一世的粮食系统也走向没落。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曾分别是各自行业的代名词,如今倒闭的倒闭,兼并的兼并。这提醒我们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教师也不能固步自封,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避免被社会前进的车轮甩在身后。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陋之见,一家之言,希望同仁批评指正。

学校教师“名师成长”论坛演讲稿 篇2

一、A老师基本情况

(一)从医院到学校

1981年到1996年,A老师一直在医院工作。大专毕业后,分配至南昌市第二医院职业病科,从事职业病临床工作,1988年转入南昌市职业病防治所,并担任职业病科负责人10余年。1996年调入南昌市卫生学校,结束了她15年的医院工作,成为南昌市卫生学校公共卫生教研室的一名专任教师,开始了一名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及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

(二)从专任教师到教学名师

A老师调入学校,走上教师岗位,感觉到作为一名专任教师并不轻松,除了教学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同时在学历上也有更高的要求。为此,A老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期更好地适应学校工作。1999年参加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班学习叁年;2002年参加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班学习叁年;2004年参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培训(获专业合格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专业技术研修班和培训班。2005年以来分别担任《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组》、《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江西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基于不懈的努力,A老师的能力在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得到了认可,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称号。

二、教学:A老师成功的不二法门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学校众多教师中由合格走向卓越,成为教学名师。

依靠的素质高。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素质的内涵,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尚无统一定论。理论层面,学者张桂春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在其《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素质的逻辑推衍与内涵建构》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素质应该是建基于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和普通学校教学名师优秀素质三个方面,进而提出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的素质包含“德”“识”“能”“行”四个维度。鉴于此,A老师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学习钻研,“德”“识”“能”“行”的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素质在A老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一)努力教学,孜孜不倦

A老师进入南昌市卫生学校之后,一直坚持预防医学教学和实践工作,担任学校大、中专护理、助产班、农村医学班及南大医学院成教大专班授课的同时,每年担任了卫生系统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授课。系统承担多门学科(如《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学》等)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多年来,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独立设计和完成了南昌市卫生学校“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及行动计划”。同时A老师非常重视和直接参与预防医学教学与实践工作,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区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调查,青少年性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养志愿者进行同伴教育,行为干预,提高青少年的防患意识,对其态度转变和行为校正效果显著。

(二)努力钻研,不断进取

A老师具有较强的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指导和带领年青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科研、书写教案、编写教材、参加国赛、创新教改,手把手传授教学方法。对本专业范围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并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为学校通过省级卫生保健专业评估、通过国家级重点中专评估及多学科科研工作做出主要贡献,是学校教学教改、专业学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在校庆八十周年活动中公开教学《育人应该快乐》获得好评,在“中国教师俱乐部网络大平台给全国中职教师讲座《如何做一名快乐的老师》获得好评。并多次在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中评为优秀。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获2009年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A老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年度考核多次评为优秀,职业道德、医德医风考评合格,多次评为省、市、局先进个人,获个人先进荣誉二十多项。

三、A老师成功归因

通过A老师成为教学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虽为个案现象归因,但其历程处处折射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其成功轨迹值得探寻。总体来说,影响其成为教学名师具有内外因素,而内因和专业自主发展在A老师成为教学名师过程中则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内在因素

中职教学名师的专业发展依靠的是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通过对A老师成为教学名师的历程来看,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有:

1. 对自身职业属性的认识和理解

“职业属性规定着职教教师有别于其他种类型教师的资格和能力要求,也规定着职教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职业教师职业属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职业活动对象的多样性,职业活动目标的多重性,职业活动内容的多变性,职业活动环境的多元性。”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胜任教学任务,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进程的加速。A老师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医院从事预防医学实践及教学工作,1996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该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成立于1929年隶属卫生系统的卫生学校。虽然以前的工作侧重以实践为主,转入学校以教学为主,但因为其具有医院经历,对卫生职业教育属性认识较为深刻,对卫生行业的一线具体岗位要求非常熟悉,才有了后来的厚积薄发,使得她迅速地成长起来。

2. 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付出

A老师1981年大学毕业,1988年就担任科室负责人,年轻有为,组织上先后派她到广东省和省内进修学习,这为日后进入南昌市卫生学校奠定了基础。进入学校之后,A老师工作敬业,勤奋努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先后获得本科学历和硕士研究生班毕业,并多次参加全国、全省专业技术研修班和培训班。积极担任学校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成为学校教学教改、专业学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正是A老师这种勇于吃苦的精神和对事业的执着,才使她脱颖而出。

(二)外在因素

1. 社会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讲,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源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和加大投入,给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后盾。从2003年开始,社会掀起一股“呼唤名师”的热潮,这不仅是对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工作的肯定,而且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向名师迈进。A老师正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的称号。

2. 学校环境

学校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对教师成长影响较大。A老师任职的职业学校是创建于1929年的江西省立助产学校,1970年之前由省管辖,后历经几次改名,变成现在的南昌市卫生学校。在这样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使得A老师有了一个发展自己和潜心教研的空间,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医院工作的宝贵经历,开拓进取,终于有了收获。

通过回顾A老师成为教学名师的成长轨迹,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不难发现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因素,折射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成长的可能路径,可为职业院校师资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行业聘用教师到职业院校进行任教,一般来讲,其成长速度较快,也更容易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有利于优化职业院校的师资结构。

摘要:“教学名师”是职业院校的宝贵财富,是教师中的精英和杰出代表。培育名师、造就名师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文章以一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为个案,回顾其成为教学名师的成长轨迹,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以期能为职业院校涌现更多的教学名师提供现实的考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成长,教学名师,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以名师智慧促进教师成长 篇3

用课程标准导向高效语文

————赴长沙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3月2日到3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小学语文精品课堂”研讨会活动。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能走近名师,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采。两天时间,我一共听了朱庆云、赵志祥、王崧舟三位老师上的六节阅读课,李庄老师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课以及四位老师的学术报告。

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我对自己、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反思。置身于四位老师的课堂中,你会觉得时间是那样的短暂,上课变成了一种享受。几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他们或浅唱低呤,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不仅让学生陶醉、痴迷,也让与会老师连声赞叹。四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听完课后,我扪心自问:学到了什么呢?是生硬地、简单地复制名师课堂,还是一味地、肤浅地模仿、追求名师的风格呢?我想,都不是。回来后我仔细地琢磨了所听的课和讲座,我想,我要与同仁们分享的是名师们共有的精华,借鉴名师的智慧,促进我们的成长,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简单、更高效。

一、褪去浮华,尽显本色。

四位老师的课都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回归到根本。语文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文字。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语句的音韵美,表达的形式美。说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练

好字,说好话,读好书,写好文。只有把握了这个根本,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被架空。

课改已经十个年头了,这十年,用赵老师的话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浪迹天涯。有的老师打着“课改”的幌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唱歌的活儿,让音乐老师教;画画的活儿,让美术老师教;思想教育(这里指讲道理的长篇大论),让品德老师教。只有摒弃那些看似热闹,实则浮躁的教学环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舍弃的过程,无论多么精彩的教学环节,不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不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自己不会融会贯通的,坚决舍弃。用赵志祥老师的一句话说:谁能大胆地舍弃那些看似精彩,实则收效不大的东西,谁就能获得成功。

二、课程标准,导向高效。

课程标准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向标。几位老师的教学都围绕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重点、难点把握得恰到好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读、精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才能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这里讲的课程标准指的是2011年最新修订的新课标。比如:新课标与旧课标区别最显著的地方在于强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这个词,前前后后在新课标中一共出现了五十四次,这就很值得我们去解读。我们的教学,应直接指向语言积累与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哪些内容要深入理解、活学活用,哪些内容可以点到为止;讲读课文怎么教,略读课文又怎么教;同样的一篇课文,出现在四年级怎么教,出现在六年级又怎么教„„这些问题,只

有吃透了课程标准,我们的心里才会有底。心里有底,才能更好的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才能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三、精读文本,发现秘妙。

这是几位老师最让我佩服之处,他们能立足于文本,超越文本,还能创造性地使用文本。

朱庆云老师执教《掌声》,抓住“掌声”这条主线,从学生欢迎老师的掌声导入,将课文内容分为“掌声前”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进行教学,又以听课老师的掌声为契机进行小结,轻松地让学生解读每次掌声的不同内涵。赵志祥老师执教古文《伯牙绝弦》,创造性地使用无标点符号的版本上课,从生字“绝“入手,巧妙地将教学分为“绝技”“绝望”“绝唱”三个板块引导学生作读书笔记,学生无形之中就理解了古文。王崧舟老师执教《望月》,先将课文分成“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进行教学,后来又引导学生理解“江中月”“诗中月”其实都是“心中月”,体会“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哲理,最后再动笔写自己心中的月亮,整个教学环环相套,滴水不漏。

为什么名师的课能如此生动鲜活、生命力焕发?为什么能“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想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才会有整体的把握,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必须静下心来钻课文。善于抓文眼,找到教师、学生与文本中三者之间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四、以读代讲,品味语言。

华丽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灯片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朗朗的书声代替,几位执教老师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读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六节阅读课,平均每节课学生读的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读的方式多达二十多种。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读到位”,赵老师在他的讲座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策略:

(一)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二)淡化或放弃课文内容分析,为朗读省下时间;

(三)不要“深挖洞”,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渡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加强朗读教学,贵在指导学生“说人话”,决窍是淡化技巧。

1、狠抓读正确、读流利;

2、不要“声音响亮”避免声嘶力竭;

3、改掉“干脆”,倡导拖声;

4、放弃逻辑重音,防止咬牙切齿;

5、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6、尽量少用齐读;

7、多配乐读。

(五)与孩子们一起读书、背诵。

赵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课上,他与学生一起背诵比赛,学生会背的,他一定会背,而且必定比学生先背出来,学生不会背的,他也会背,九十个字的对联他背得滚瓜烂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上他的课,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朱庆云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出了“‘读’占鳌头”的观点。提倡少

讲解,多自读感悟;少练习,多课处阅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五、底蕴深厚,功底扎实。

执教老师规范的汉字书写,声情并茂的范读,诗一般的教学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巧,幽默的教育机智,充满期待与真诚善意的微笑,无不凸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赵老师在与学生比赛读古文时,请学生评判,有个胆大的女生认为他输了,原因是他读得像“鬼故事”(实际赵老师读得抑扬顿挫,颇具古风,可能学生不习惯),当时,全班学生都哄笑起来。赵老师听后,却恢谐地说:“要知道,鬼才能深入人心啊!”幽默的话语,轻而易举便化解了这个意外,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这样读的好处。

大家都知道当好语文老师不容易,孙双金老师就说过:“语文老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哲学家的思想,诗人的激情,辩论家的口才。”要求高吧?如果不知道从何下手,那我们就做好这件事

吧,那就是阅读,挤出时间来读书。不是功利式阅读,也不是快餐式阅读,更不是庸俗式阅读,而是能为我们提供源头活水的人文性阅读,尤其是要读经典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学才能推陈出新。

六、以人为本,角色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几位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他们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还学生自主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鲜活的生命在欢唱,在愉悦。

总而言之,再次感谢领导给我聆听名家精品课堂和精彩讲座的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以名师为榜样,既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最后,有句话与同仁共勉:热爱,让我们的职业生涯更美好!

资兴市一完小:何炜

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感想 篇4

—观看区青年教师成长成长视频有感

弹指一挥间,踏上教育这个工作岗位已经15年。15年来,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一直伴随着我。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渐入正轨,我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拼命的摸索中跌跌撞撞。因为我面对的是我的那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个个都像我心中一颗种子,等待我去浇灌,去培育。在走过的岁月里,我彷徨了,等待了,失落了,希望了,每一次我都把它们当成我生命的一种厚度在积累着,所以我是快乐的。

而今天——12月30日,一场报告使我不仅是快乐的,而且还是充实的。因为今天,我在区青年教师成长论坛中收获到了一盏心灯,这盏心灯仿佛由许多萤火虫组成,每一只小小的萤火虫都照亮了我心灵的一个灰暗角落。六位教师,用自己的不同的成长经历,照亮着我心灵深处的每一个灰暗的角落:刘双老师——能力有限、努力无限,通过学习成长了自己,通过努力铸就了自己;王超老师——历练铸就精彩,在多学科教学中历练了自己,多学科教学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许素绢老师——享受生命的绚烂,扎根教育,潜心研究,体会着做一名母亲教师的幸福;李黎老师——城市女孩、乡村扎根,在农村锻炼自己,体会着基层教师的幸福;虎鹏老师——在沃土中成长,在教育这个沃土中吸取着营养,在学校这个团队中收获希望;周恩宁老师——努力耕耘就有收获,80后教师通过努力成就自己的梦想„„。“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这是我听

完报告后的最深的感悟。未来和创造,是我现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词语,未来掌握在我的手里,是接受命运的顺其自然,还是站在命运的肩膀上,指引他走向我希望的方向?在今天,我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工作上,教师的工作要做到敬业、爱岗、爱校、爱生;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做到勤奋、钻研、学习、成长;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做到奉献、无私、豁达、向上……。这些落地有声的字眼纷纷落在我的心坎上,填满了我心里的坑坑洼洼,使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初为人师,苦中多乐;立志从教,一生常乐。”蓝蓝的十六字真言,将会是我听完报告后的真实写照。走上三尺讲台已经15年,确实让我体验到了苦中作乐、苦中多乐。每当在作业堆中无法自拔时,我会抬头想象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每当为了一节课拼命准备了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这样,我就重新充满了信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走向下一个胜利的起点。六位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知道了做为一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我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习惯。这次精彩纷呈的精神大餐,点亮一盏心灯,比抱怨黑暗好得多的多的心灯,我的心猛地一动,仿佛豁然开朗了。我找到了我前进的方向,而且我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画好了正确的指路标,它们将会指引我通向光明未来。

学校教师“名师成长”论坛演讲稿 篇5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省级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落实“全员提升, 骨干带动”两大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活动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但我作为一名送教的作课教师, 每每回想起“名师大篷车”的一幕幕场景, 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下面, 我就将自己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潜心准备, 追求精彩

4月1日我收到了省教育厅发来的安排我参加“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的通知, 那一刻, 我欣喜、激动, 无以言表。兴奋之余, 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按要求上好这节公开课。于是挑灯拜读名家大师的经典案例, 躬身课堂苦苦寻觅语文的佳境。茶余饭后, 周日休息, 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研究教材、备课上来。我怕失去领导对我的那份信任, 更怕失去自己成长锻炼的好机会。在近两周的时间里, 我首先确定上课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随后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 文章里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 包括课后的习题我都不放过。翻阅和本课有关的书籍, 上网搜集资料、图片, 精心设计教案, 用心做好课件。随时心里都想着这节课, 怎样设计, 给学生教什么, 让听课的老师听什么、学什么, 给他们真正地“送”什么。于是我成了书店、阅览室的常客, 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冲击自己的大脑, 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好之后, 抓紧时间联系省教科所的语文教研员王锋老师, 让他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与修改, 随后在学校又进行了试讲。每一次磨课, 每一次研讨, 都有新的收获和启迪。特别是这次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 听课的老师们对本节课的认可, 更增添了几分自信。

二、专家支招, 加速成长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能有与省教科所的专家零距离交流那是成千上万名老师的梦想, 更是我期待已久的, 这次我终于实现了。上完课后, 王锋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 指出了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王锋老师还向听课的老师就“一节课好课的标准”“公开课到底为了谁”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和引领, 让一线教师零距离感悟、面对面受训, 对于我本人来说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更似吃了一顿营养大餐。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耕耘了20年的我现如今才知道语文是什么课的问题。专家告诉我们, 语文是一门综合课、运用课。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节课必须做到五个方面:目标把握准确, 书声琅琅, 善学乐导, 议论纷纷, 效果明显。作为我们这次送教的作课老师, 也真真切切明白了, 上公开课到底为了谁?王锋老师做了准确的分析:公开课, 为了我们的学生。因为公开课是一节精品的常态课, 教师是训练有素的, 知识功底是扎实的。就语文学科而言, 在课堂上执教者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能唤起学生的想象, 发展学生的语言, 提升学生的语感。因此, 公开课又具有示范性, 更有引领性。像我做的这节课, 就给听课的老师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语文课要回归本色, 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促发展, 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从最基础的做起, 脚踏实地地走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步。

三、互动交流, 资源共享

这次送教和以往不同之处, 就是增加了作课教师和听课老师的一个互动环节, 听课老师可以对本节课或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疑惑进行面对面交流。记着在这次互动环节中, 有些老师对我的课堂评价语非常感兴趣, 让我谈谈自己平时都是怎么做的。于是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和老师们分享, 还告诉了他们我的联系方式。一回到家, 我又把自己在课堂评价方面的经验总结发往需要的老师的邮箱, 也诚恳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沟通与交流, 共同编织我们陕西基础教育的蓝图。

四、突破“瓶颈”, 再创佳绩

这次活动结束后,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 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 如何找回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我觉得教师个人首先要突破专业成长的“瓶颈”, 我认为方法只有一个, 也是我长期以来坚持做的, 那就是“读书+实践+反思”。读书就是学习, 读七分专业内的书, 读三分专业外的书。教学实践要讲究科学性, 更要有标新立异的实践动机, 这一点王锋老师在点评课时也谈到了。课后反思则是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的行动, 完整的一堂课=课前准备+课中呈现+课后反思, 如果我们每天都把每一节课都上成“完整”的课, 长期坚持下去, 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就一定会有大的飞跃, 离名师就真的不会太远。

如果说, 这次“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是一次快乐的旅程, 是因为我们一路歌声相伴。

如果说, 这次“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是一次陕西省教育界人士的“大聚会”, 是因为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名师、专家们济济一堂, 思维碰撞, 共商教育大计, 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上一篇:五指山市消防中队绩效管理量化考评暂行办法下一篇:展业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