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精选12篇)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1
精神病人刑罚执行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当前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为落实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觉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法、公平、公开执行刑罚,使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规范、科学、有序发展。但是由于法律缺乏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或作案时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执行刑罚的操作性规定,不仅影响了精神病人的刑罚执行效果,同时精神病罪犯治疗困难、管理困难、改造困难的“三难”问题也成为监管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对在监服刑的精神病人的刑罚执行加强监督不仅是司法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试对湖北省襄南监狱各监区服刑的精神病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精神病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行为特点着手,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和完善精神病犯刑罚执行提出若干思考。
一、精神病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行为特点
实践中,有两种需要执行刑罚的精神病罪犯,一是犯罪时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或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二是犯罪时有完全服刑能力的人,在服刑期间突发精神疾病。这两种精神病犯除少数严重者由监管机关决定保外就医外,大部分仍在监狱服刑。精神病犯在监狱里是一个特殊的罪犯、特殊的患者,是一群以精神(心理)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群体,且往往因患病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致使其行为较之其他罪犯有较大差异,其具体表现在:
1、人身危险性和不可预测的人身攻击性。精神病犯在精神病发作时思维已经混乱,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因此因病致行凶、伤害、自杀、强行脱逃等狱内监管突发事故时有发生,精神病发作时往往具有突发性,其行为具有不可预判性,从襄南监狱这几年精神病犯发病行凶来看,往往就是一句话和一个行为就实施行凶行为,时间持续十分短暂,对防范造成很大困难。如襄南监狱罪犯宁某为疑似精神病患者,该犯有明显暴力倾向,多次无故行凶,在2008年以来出现了5起以上无故行凶。
2、改造的反复性较大。精神病犯在精神和情绪正常时,基本能够遵守监规纪律,服从民警教育,一旦精神和情绪异常,对民警教育和管教置若罔闻,甚至对民警教育抱仇视心理,严重的对民警进行行凶报复。如襄南监狱罪犯李某在正常时和民警谈话,谈完了还起身给民警鞠躬说谢谢,发病后在民警制止其行凶时,对民警进行辱骂,并有企图对民警行凶的行为。
3、情绪受外在因素影响大。春天或气温显著变化时,精神病犯往往情绪波动引发精神病,其他一些外在因素也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进而精神病发作。如襄南监狱罪犯李某在最近一次的精神病发作就是因为其他罪犯在其面前抽烟引发其行凶。
4、恶化的人际关系,怠误病情治疗。精神病犯入监前要么没有家人,要么与家人关系较差,在监狱服刑期间也基本不与其他罪犯交流,封闭自己。如襄南监狱罪犯胡某就是将自己父亲杀死而入狱,入狱后又因为精神原因与其他罪犯关系较为恶劣,平时基本不与其他罪犯进行交流,民警教育该犯也是不予理睬,导致在监狱服刑中完全封闭自己,不利于病情治疗。
二、目前监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狱没有专门的精神病治疗机构,对精神病犯的医疗设施落后、手段匮乏、水平有限,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现在监狱通行的做法是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安定医院的专科医生对精神病犯进行巡诊,但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对病情了解欠缺的原因,不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量。同时在精神病犯拒服时无切实有效措施,如罪犯李某拒服,安定医院的专科医生要求强行灌服,但分监区包括监狱医院医生都不会强行灌服,而且后续控管等措施跟不上,导致无法落实治疗。因而如何落实治疗精神病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2、分管分押措施形同虚设。间歇性精神病罪犯或者在服刑期间患精神病的罪犯需要分管分押,但目前在一些监狱,由于缺少专业的精神病防治医护人员,不得已对病犯采取分散监护、禁闭、严管等原始办法,这些做法对病犯的治疗、康复极其不利;同时,一名病犯往往需要一至二名其他罪犯护理,这又给其他罪犯的正常教育改造带来不利影响,且无法达到有效防止精神病罪犯引起狱内突发安全事件发生的目的。
3、对精神病犯发病后的控管和治疗没有具体规定,监狱管教民警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对此类罪犯的教育和控管还是停留在对正常人的一套方法,大多数效果不好。精神病罪犯发病时,监狱目前一般是对其加强教育,端正思想,严禁他犯与该犯发生冲突,在精神病犯行凶时申请使用戒具对其进行控管。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对精神病罪犯管理难以解决,没有治疗精神病的条件就送隔离,而隔离往往对精神病的缓解没有任何作用。如罪犯宁某今年因行凶隔离两次,但隔离期满回监后仍然我行我素。
精神病人刑罚执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引起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的应有重视,在实践中提出监督纠正意见的也不多,即使提出纠正意见,监管单位也没有很好地整改解决,致使这些问题既没有得到解决,也没有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精神病犯和疑似精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2
1 保护病人的安全
精神病病人自知力完全或部分丧失, 受幻觉、妄想等病态观念的影响, 常发生自杀、自伤、毁物等事故。病人入院后虽签订了住院协议书, 但住院期间的安全还是由护士负责。如果护士工作不负责任, 由于护士本身的过失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损害的, 护士就应负法律责任。因此, 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减少给病人造成损害, 护士应全面掌握病情,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收入重症病室的病人24 h专人看护, 对有自杀、自伤、外逃、毁物等危险行为或观念的病人, 应重点防范, 确保病人安全。
2 保证病人安全用药
精神病人多数无自知力, 不承认自己有病, 常拒绝治疗, 不能遵医嘱主动服药, 需护士督促和监督。如果护士工作不认真, 服药时不注意观察, 服药后不认真检查, 病人不能按医嘱服药, 就会影响疗效, 延长康复时间, 给病人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如果病人积存药片, 一次吞服, 造成严重损伤, 护士将承担法律责任。因此, 护士应监督病人服药, 病人服药后护士要认真检查病人的口腔, 以确定病人是否将药物咽下, 避免将药片藏在口腔或颊部, 服药后30 min内不准单独去厕所、病室, 要在护士视线内活动, 防止病人刺激咽部吐掉药片。
3 法律证据应充分
护理文件是证明客观法律事实的直接证据, 护士应认真记录, 绝不可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简化记录。据报道, 某地医院病人因押金不足, 未办出院手续, 便先将病人带走, 再补欠款。回家途中, 病人肇事被追赶, 不幸坠崖身亡, 事后病人家属起诉院方, 病人住院期间发生死亡, 因院方缺少证明病人被家属领走的证据, 法院判院方败诉。近年来, 我院实行请假出院家属签字制度, 医生、护士向病人家属讲解注意事项, 作出书面出院指导, 并向病人讲明。
4 护士应进行自我保护
面对随时存在着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 护士应时刻注意自身安全。为了护士自身的安全, 在病人入院前及探视后要认真检查是否带危险品。当发生危险事件时, 如病人冲动攻击行为致使工作人员重伤、死亡等, 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保护现场, 约束病人, 由司法机关依法鉴定。
5 体会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3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3-01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而精神病人是一群特殊的病人群体,往往是自知力缺乏,受精神症状支配的影响,常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又无陪护陪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无处不在,易引起法律问题。
我科为精神科封闭病区,为提高护理质量,特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讨论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使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1 护理安全问题
1.1 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活动紊乱,常可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患者入院时,未能将其病情,治疗风险,疾病预后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告知家属。如我科一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房走廊散步时,不小心摔倒,造成股骨经骨折,而引发纠纷。
1.2 对交接班不重视:有部分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一般只有情感障碍,行为紊乱等症状,无躯体疾病,所以认为病人的交接班工作无所谓,由此造成交接班工作疏忽大意,而导致病人出现意外事故。
1.3 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有自杀企图的患者未及时发现,发药时未检查患者的药物是否服下,使患者将药物聚积后一次服下,使病人药物中毒。
1.4 病情观察不到位:(1)精神病人感冒,发热及其他躯体疾患等不舒服,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告诉护理人员,主要靠护士的认真观察及检查。如生命体症的监测、病人痛苦表情的观察。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则延误病情。(2) 精神科患者的意外行为往往具有实发性,冲动性,隐蔽性及难以预测等特点。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表现,而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可发生流涎、低血压、吞咽困难、四肢震颤等不能反应,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未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则延误抢救,则引起患者休克,窒息等意外事故,引发医疗纠纷。
1.5 医嘱执行不到位:精神科病人往往是自知力缺乏,认为自己没有病,经常拒绝接受治疗与护理。护士不想方设法说服病人接受治疗,或采取有效的措施,而是因省事,以病人不合作为理由,听之任之,未能按医嘱及时用药,延误病人的治疗,使精神症状得不到控制。
1.6 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时是最关键的举证依据。如果护理记录字迹不清,陈述杂乱,随意涂改和签名,重抄护理记录等使护理记录失去了真实性,在出现纠纷时,造成举证失败。
2 防范措施
2.1 认真履行告知程序 患者在入院时,告知家属及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治疗与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意外等如实、反复地向家属告知,以取得家属的同意与支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家属签名。以免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
2.2 强化交接班意识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1]。特别重视护理安全知识的教育,确保护理安全。交接班时,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士交接班的情况,组织护士不断学习交接班制度,以保证交接班的制度化。建立交接班登记本,在完成的项目上护士签名。
2.3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对一些危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护士条例》等,使护理人员真正做到依法执业,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能够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2].
2.4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3]. 要求护士认真仔细地检查护理文书,关键内容要认真反复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要求质控护士把好记录关,尽可能减少护理记录错误,防止引起纠纷。
2.5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奖优罚劣,以强化护士的责任心。
3 小结
通过本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对本科安全问题的分析及采取的相关的防范措施,使我科的护理差错明显减少,在精神科病房,只有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培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叶贞.基层医院的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4-65
[2]梁丽珍.一般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132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1.2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跌倒患者资料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跌倒后损伤情况
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其它因素
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护理干预措施
4.1评估危险因素
确立高危人群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降低跌倒的发生率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安全管理
4.3.1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用药护理
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体位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小结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5
贯彻落实措施
x月xx日,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省政府鹿心社省长出席会议为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强化预防、落实责任、依法治理、应急处置、科技支持、基础建设为主要措施,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省政府洪礼和副省长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水平宣读了《省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并主持后半段会议,省安监局局长张桃生传达全国相关会议精神、部署今年全省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一、会议主要精神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注
重深化认识,着力推动安全责任落实;注重优化结构,着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注重源头治理,着力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注重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事关全局,来不得丝毫放松和
马虎,更不能有丝毫松懈和侥幸”的理念。各地、各部门务
1必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队伍建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权益,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3、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迅速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安排,及时排查、治理和消除安全隐患。
二、贯彻落实措施
(1)近期准备召开一次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参会对象:乡镇长、分管领导、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法人)。
(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从现在开始成立二十个专项督查组(见附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全县安全生产大排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逐条逐项落实整改责任,以确保全国“两会”期间不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2年2月14日
附表:
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的措施 篇6
一、晨间护理
晨间护理应于清晨诊疗工作前完成。
(一)目的1.使患者清洁舒适,预防并发症;2.保持床单位、病室整洁、舒适、美观;3.观察和了解病情;4.进行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满足身心需要。
(二)护理内容
1.问候病人。
2.协助病人排便、留取标本,更换引流管。
3.协助进行口腔护理、洗脸、洗手,梳头,翻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50%乙醇按摩。
4.床铺整理,需要时更换床单。
5.注意观察病情,了解病人睡眠情况。
6.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酌情开窗通风。患者的生活护理,观察病情。
二、晚间护理
(一)目的1.保持病室安静和空气流通;观察病情;使患者清洁舒适,易于入睡。
2.皮肤的观察。
(二)内容
1.协助排便,口腔护理、洗脸、洗手,帮助梳头,清洁会阴。
2.帮助患者变换卧位。
3.整理床铺,必要时增加毛毯或盖被。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我院在职的6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排除调查研究中中途离职、请假等人员, 文化水平:大专32名, 本科36名。
1.2 方法
现场发放健康教育调查表,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技能、知识、观念及意识等方面, 对护理人员是否具备健康教育能力、知识进行测评。而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反复核实, 保证数据真实性及完整性。
2 结果
健康教育调查表问卷调查显示:对相关项目未掌握的人员显著高于掌握相关项目的人员, 各项目中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人员构成比最高, 见表1。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意识。由本次问卷调查可见, 68名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仅有32.35%具有健康教育的意识, 各个项目中对相关项目未掌握的人员显著高于掌握相关项目的人员。且据相关调查表示[3,4], 中小型医院护理人员因床护比不够、专业素质偏低, 故造成多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意识较差, 主观能动性较差。经我院调查分析,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的因素有护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足、缺乏主动服务观念, 均是健康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②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而如何掌握沟通技巧, 我院护理人员较为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性格、心理状况未有较好的评估认知、接近患者的主动性较为缺乏。③缺乏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认知。多数医院的心理护理起步较晚, 在此阶段健康教育处于初级阶段;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 只注重常规护理工作中生命体征观察、静脉穿刺、给药护理等工作, 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缺乏全面的认知;且护理工作繁忙时段对患者心理状况忽略的情况亦有存在。④健康教育技能单一。通常情况下对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分五步法: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围术期教育、康复知识教育及出院教育, 不同科室的患者应有专科教育方法。但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缺乏各科室全面的专科健康教育方法, 缺乏具有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内容, 同时也缺乏对健康教育水平评价的指标, 导致健康教育技能及内容单一, 健康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3.2 改进措施
①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现代护理要求专科护理知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综合一体实施, 因此, 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仅对患者进行生理照护理念。医院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册等形式来加强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宣传, 并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向护理人员讲解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及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以此来提高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意识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培养, 应贴合现代护理理念, 加强心理学再培训,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培训, 提高各方面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来促进意识的养成。据相关调查表示[5,6], 多数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自身专业知识匮乏、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缺乏现代护理理念等因素有关。针对此类情况, 可组织护理人员再学习, 组织定期培训、座谈会, 亦可外聘专家授训, 同时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核应分基础教育知识及专科教育知识考核, 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③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至关重要。在培训过程中, 我院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亲切、诚信、礼貌”三点, 接待患者时应态度亲切, 面带微笑, 整个护理过程中应多使用敬语, 但语气不能生分、疏远患者。对于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和护理操作的询问应做到认真耐心讲解, 对护理、诊疗工作中的失误做到不推诿、不回避, 坦诚对待患者。以座谈会、外聘专家等培训方式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 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在业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此外, 应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同时通过发放护患沟通技巧方面的书籍, 培养护理人员业余阅读学习。通过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能力, 强化护患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强化沟通技巧, 以加强护理人员自身沟通技巧来提高整个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④完善健康教育考评机制。在规范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同时, 同样应设立相关考评指标, 考评指标可由护理部及各科室主任共同协商制订, 主要针对健康教育服务意识、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评判, 并设立患者方面对健康教育水平的评判, 以此收集患者对此方面的相关意见。不同年资的护士设立不同的考评方案, 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主要针对其健康教育意识及主观能动性进行评判, 高年资护理人员应针对健康教育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评判。在实施考评的过程中, 可由患者及患者家属、医生共同参与, 认知听取医师对健康教育的反应, 将患者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意见作为最主要的考评指标, 保证整个考评机制的内容、形式和效果落到实处, 推动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我院68名护士对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及掌握情况。结果 18名 (26.47%) 护士能认识到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2名 (32.35%) 护士能基本了解健康教育专业知识, 19名 (27.94%) 护士有一定的健康教育技能, 24名 (35.29%) 护士有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结论 目前, 国内大多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的健康教育情况存在诸多问题, 国内对健康教育水平高低的评价仍处于初级阶段。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阮伟清, 廖生武.在健康体检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 3 (11) :1180-1184.
[2]周慧.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6 (7) :972-973.
[3]屈卓军, 刘静莉.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2, 31 (7) :250.
[4]钱益娟.浅谈在基层卫生院实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0) :255-256.
[5]黄金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1) :2567-2569.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措施 篇8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护理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現认知功能损害。病程迁延,缓慢进展,部分患者最终可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本文主要研究了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8-45岁,患者平均年龄30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主要的前驱期症状有:注意减退、动力和动机下降、精力缺乏、精神病性症状、睡眠障碍、焦虑、社交退缩、猜疑、角色功能受损和易激惹,患者精神症状常出现,思维障碍、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意志与行为障碍等
1.2统计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有临床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达,对比分析结果,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精力缺乏症状的评估,评估分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护理有效果,患者护理前精力缺乏症状的评估分为37.75-3.45,护理后患者精力缺乏症状的评估分为24.55-2.35,护理后患者精力缺乏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患者护理前焦虑症状的评估分为37.75-3.45,护理后患者焦虑症状的评估分为24.55-2.35,护理后患者焦虑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通过焦虑、精力缺乏症状的对比评估说明护理有效果,统计有差异。
3护理
3.1心理护理 从日常生活护理着手,关心、尊重患者,应用护患关系原则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安全、一致的环境,促进信任、安全的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认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习适应性行为,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增加社会交往,建立正性的人际关系。如:指导患者学习一些技巧帮助减少幻觉。如唱歌,或说“让声音离开”,或与其他人谈话、活动等。针对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精神分裂症疾病和治疗的知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明白治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认识疾病复发的先兆症状和怎样预防复发;教会应对各种危机(如自杀、冲动)的方法及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的康复训练[1] 。
3.2安全护理 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中心。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准确评估影响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环境的,患者自身的);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如心理支持、现
实导向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减少混乱和不安全感,以避免危险的出现或顺利度过危机[2] 。
3.3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照顾,包括个人卫生、饮食、 睡眠、排泄、活动等的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保证营养、合理安排活动。另外,在做好患者生活护理的同时,培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在精神症状缓解后能够恢复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功能。
3.4治疗护理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遵从医嘱完成药物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和治疗反应,为医疗处理提供依据。另外,配合医生完成患者的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帮助患者学习健康的适应性行为方式,促进患者成长。
4讨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向患者提供保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督促进食和协助患者的个人卫生.加强病情的观察,了解幻听和妄想出现的情况,及时给予解释和澄清;做好安全检查,减少危险物品,安排患者每日参与病房康复活动,转移对幻觉的注意力;告知患者药物常见副作用,如嗜睡、头昏、乏力、便秘等,予以防跌伤知识宣教。通过各个方面的护理,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精神分裂症疾病和治疗的知识, 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教会家属怎样观察症状、怎样处理幻听出 现时可能发生的暴力、自杀风险[3] ;同时,理解治疗的过程需要患者和 家属的配合,让家属有长期治疗的准备,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1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通过本组护理研究显示,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精力缺乏症状的评估,护理后患者精力缺乏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焦虑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通过焦虑、精力缺乏症状的对比评估说明护理有效果,统计有差异。综上结果说明通过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病情持续的恶化,临床护理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兰,朱秋妹,吕明維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4,11: 26-27.
[2] 张冬青.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01: 113-113,114.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9
早产儿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呛奶、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有关。
4、自主呼吸受损 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护理常规:
1.维持体温稳定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检测。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2.合理喂养 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提倡母乳喂养,无法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间歇鼻饲喂养、持续鼻饲喂养,能量不足者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并合理安排。每天详细记录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满足能力需求。
3.维持有效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出现发绀时应查明原因,同时给予吸氧,吸入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反复发作者可遵嘱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4.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巡回记录,防止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5.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数,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健康教育: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等,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小于胎龄儿
护理诊断
1、窒息的危险 与宫内慢性缺氧有关。
2、体温调节无效 与皮下脂肪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宫内营养不良有关。
4、焦虑 与患儿的高危状态和因宫内营养不良引起的认知受损有关。护理措施
1、积极复苏,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2、维持体温稳定 调节环境温度至中性温度,加盖棉被,必要时放入暖箱中,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减少能量消耗。
3、维持血糖稳定 尽早开奶。小于胎龄儿生后即应测血糖,偏低者可与生后1~2小时内喂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
4、促进亲子关系
大于胎龄儿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胎儿过大、难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易出现低血糖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呼吸功能 由于产伤,有些大于胎龄儿在建立呼吸时有一定困难。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应予吸氧。
2、喂养 尽早开奶,及时提供营养,防止低血糖。
3、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
护理诊断
1、自主呼吸受损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 与缺氧有关。
3、焦虑 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肛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缺氧缺血致呼吸中枢损害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呼吸衰竭。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缺氧缺血导致的后遗症有关。护理措施:
1.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监护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及抽搐等症状,观察药物反应。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1)降温:亚低温治疗师采用循环水冷却法进行选择头部降温,起始水温保持10~15℃,直至体温降至35.5℃时开启体部保暖,头部采用覆盖铝箔的塑料板反射热量。
(2)维持:亚低温治疗是使头颅温度维持在34~35℃,由于头部的降温,体温亦会相应的下降,易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等并发症,因此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暖,可给予远红外或热水袋保暖。
(3)复温: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必须给予复温。复温宜缓慢,>5小时,保证体温上升速度不高于0.5℃/小时,避免快速复温引起的低血压,因此复温的过程中仍须肛温监测。体温恢复正常后,须每4小时测体温1次。
(4)监测:在进行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动态心电监护、肛温监测、SpO2监测、呼吸监测及每小时测量血压,同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反应、末梢循环情况,总结24小时的出入液量,并作好详细记录。
新生儿颅内出血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
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 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变化。密切观察呼吸型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避免外界因素阻碍患儿气道的通畅。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减少反复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出血。2.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即可,防止氧浓度过高或用氧时间过长导致的氧中毒症状。呼吸衰竭或扬中的呼吸暂停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做好相关护理。
3.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健康教育:向家长解答病情、减轻紧张情绪;如有后遗症,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教会家长给患儿功能训练的技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护理诊断
1、自主呼吸受损 与PS缺乏导致的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泡缺乏PS、肺泡萎陷及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降低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正确,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是可给予雾化吸入后吸痰。
2、供氧
3、保暖 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肤温在36~36.5℃,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水分损耗。
4、喂养 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补充营养。
5、预防感染 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6、健康教育
胎粪吸入综合征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胎粪吸入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障碍等。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吸入物,维持正常通气功能。
2.合理用氧 选择与病情相适应的用氧方式,维持有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3.保暖和喂养 注意保温,细心喂养,供给足够的能量。
4.密切观察病情 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时,提示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如患儿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青紫加重时,有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的可能,应立即做好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准备。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及时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感染性肺炎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急促,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及无力排痰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3、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困难、消耗增加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
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使PaQ2维持在60~80mmHg(7.9~10.6kPa);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
3、维持体温正常
4、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5、密切观察病情
新生儿败血症
护理诊断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纳差及摄入不足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恒定 当体温低或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与物理降温及喂开水,一般不予降温药物。
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4、保证营养供给
5、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6、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皮肤的清洁。
新生儿破伤风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2、喂养困难 与面肌痉挛、张口困难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抽搐有关。
4、体温过高 与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产热增加、感染有关。护理措施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药物应用: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用前须做皮试)、镇静剂量等。
2)建立静脉通路:尽可能应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良刺激,保证止痉药物顺利进入体内。
3)病室环境 要求避光、隔音。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用氧:有缺氧、紫绀者间歇用氧,但避免鼻导管给氧,可选用头罩给氧,氧流量至少5L/min,避免流量过低引起头罩内C02潴留。当病情好转,缺氧改善后应及时停止用氧,避免氧疗并发症。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脐部护理
1)用消毒剪刀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双氧水或1:4000 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2)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做脐周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流的游离毒素。
3、保证营养 早期予静脉营养以保证能量供给。
4、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 1)口腔护理 2)皮肤护理
5、健康教育
新生儿梅毒
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
2、疼痛
3、焦虑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治疗新生儿梅毒首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解除其思想顾虑。
2、消毒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皮肤护理 必要时置暖箱、穿单衣以便护理操作。加强臀部护理,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4、梅毒假性麻痹护理 梅毒假性麻痹的患儿常常出现哭闹、烦躁不安,护士必须检查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健康教育 经治疗患儿全身症状好转,皮肤斑丘疹完全消失,体检后予以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指导定期复查,进行追踪观察血清学试验,以保证患儿得到正确的、全程的、彻底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 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要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3、健康教育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2、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
1、复温 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 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保证能量供给。
3、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4、预防感染
5、观察病情
6、健康教育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2、腹胀
3、腹泻
4、体液不足 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
2、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
1)立即禁食,肠胀气明显者行胃肠减压,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观察有无呕吐,记录呕吐物的色、质及量。做好口腔护理。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3、密切观察病情
4、补充液体,维持营养
5、健康教育
新生儿低血糖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呼吸暂停。护理措施
1、喂养 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2、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
3、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高血糖
护理诊断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多尿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多尿、糖尿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血糖稳定 严格控制输注葡萄糖的量及速度,监测血糖变化。
2、观察病情 注意体重和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3、做好臀部护理 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先天性巨结肠
护理诊断
1、便秘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便秘、腹胀引起食欲下降有关。
3、生长发育改变 与由于腹胀、呕吐、便秘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有关。
4、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疾病治疗及护理的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清洁肠道、解除便秘 2)改善营养 3)观察病情
4)做好术前准备 5)健康教育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管扩张症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生长发育迟缓
3、慢性疼痛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改善营养状况 按医嘱静脉输注白蛋白、全血或血浆、脂肪乳、氨基酸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及贫血。2)做好肠道术前准备 3)心理护理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后即取头高位或半卧位 2)保持引流通畅
3)饮食护理 术后应尽早恢复母乳喂养。
4)并发症的处理 胆瘘及腹部切开裂开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高度腹胀导致腹内压过高是切开裂开的直接原因。持续胃管、肛管减压,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腹带保护等是减轻腹胀,防止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5)心理护理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护理诊断
1、排便异常
2、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按腹部手术常规护理。禁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腹胀明显给予胃肠减压;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其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2、生长发育迟缓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血栓。
5、焦虑
护理措施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安排好患儿作息时间,保证睡眠、休息,更具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
2、供给充足营养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
3、预防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4、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急性颅内压增高
护理诊断
1、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脑疝、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
1、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转动患儿头部翻身;抬高床头30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位以利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为宜,但要保证气道通畅。
2、气道管理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备好呼吸机,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
3、用药护理 按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以减轻脑水肿。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健康教育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恐惧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合理给氧
3、应用人工呼吸机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护士应明确使用机械通气的指征,对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专人监护
3)防止继发感染
4、病情观察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合理营养 危重患儿可通过鼻饲法供给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免产生负氮平衡。
6、药物治疗的护理
按医嘱用洋地黄类药、血管活性药、脱水药、利尿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
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
2、体液过多
3、气体交换受损
4、焦虑 护理措施
1、休息 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减轻心脏的负担。
2、保持大便通畅
3、合理营养
4、给氧 患儿呼吸困难和有发绀时应给氧气吸入
5、密切观察病情
6、用药护理
7、健康教育
急性肾衰竭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恐惧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2、维持体液平衡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控制液体的入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了解有无水肿加重。
3、保证患儿休息
4、保证营养供给
5、预防感染
6、心理支持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10
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了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积极推进金融业对外开
放,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等重点工作,为我市金融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刚刚结束的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市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市金融业发展和金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2007年我市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金融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金融工作实际,明确了今年我市金融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一是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及“两会”精神,组织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意见》及《大连市金融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促进全市金融各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将2007年确定为金融服务创新年,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加快建设星海湾金融城,加快金融招商。一期工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力争年底封顶。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与伦敦金融城的合作,组织赴香港、新加坡、欧洲招商,吸引内外资金融机构来连落户。
四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以重工起重重组上市为重点,全力推进企业境内上市。加强拟上市企业培育,积极推动企业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进设立产业基金,搭建投融资平台。探索产权交易、股权交易、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私募等有效方式,扩大直接融资的途径和措施,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五是落实各项举措,切实加快保险业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保险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探索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入开展保险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发挥保险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六是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加快市商行跨区域经营步伐,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促进大通证券步入创新发展的良性轨道。积极筹建法人保险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探索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七是继续做好中小企业贷款及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和再就业。
八是加快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深入开展“金信工程”,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不良资产打包处置。继续做好信用社区、信用企业评选。办好“大连金融”网站、社区金融学校。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和金融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建设,认真查处各类金融违法、违规问题,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确保金融和社会稳定。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11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2-01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及法定规
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死亡。精神科患者不同于一般患者,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理环节相比,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与医疗纠纷。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难以自我控制,而行为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即使是简单的行为或活动都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安全隐患。由此,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已經成为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本文对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统计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19起不安全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由精神病患者自身所致的安全事故8起,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安全事件6起,由于病房设施不当发生安全事故3起,由于护理护士本身的原因发生安全事件2起。对所有不安全事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并制定防范措施。
2.结果
2.1 不安全事件及其原因
2.1.1 精神病患者自身因素(8起)
在疾病发作期,精神病患者的思维以及他的行为方式与正常人不
同,他们常常使用暴力伤害自己或者攻击他人。这些行为不但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安全,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6起精神病患者自身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均为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无法控制自身行为而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通常,在疾病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会进行控制,但不良情绪日益积聚后,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记录的2起不安全事件是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发生的。
2.1.2 护理不当导致(6起)
精神科护士在病房护理时,要严格遵照护理规程。对于病房内突然发病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但是,由于年轻护士在这方面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巧妙应对,妥善处理好患者。这往往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影响患者的情绪,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医疗纠纷的开端。
2.1.3 病房设施不合理(3起)
精神科的患者行为和情绪总是异于常人,不具备自我照顾的能力。精神科病房内放入任何物品都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另外,精神科病房的环境噪音偏高,高分贝的声音会刺激患者的听觉,引起患者的病情突然发作。病房的一般环境设施如卫生间或过道地面有积水,极容易导致患者摔倒,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2.1.4 护士护理工作不熟练(2起)
护理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责任心等都可导致事故的发生与否。资料中显示,有2起不安全事件是由于护士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护理流程,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3.讨论
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建议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3.1 关注患者情况
护士在进行护理前应对所护理的精神病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和经历,如是否有妄想症、是否曾因情绪激动损毁物品、是否有幻觉、自残等行为。在护理过程中,若患者情绪稳定时,可多与其进行交流,并注意患者的语言以及微小的行为,多收集、整理精神病患者的语言特点、情感经历以及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综合所有的信息后,判断出患者应接受的护理级别,并且预计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必须将患者所有的精神症状分析,细致地告诉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检查设备管理病房环境
对精神科病房的物品要定时进行检查,每日都必须清点病房内的
所有物品,无论大小物件都必须记录在案。对于遗漏或缺失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查找。病房内保持安静,避免高分贝声音刺激患者听觉。另外,要保持卫生间、走廊等地面的干燥,遇到有积水立即处理,并且定期对病床等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尽可能给患者一个相对安全、利于治疗的环境。
3.3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责任心
精神科是一个需要耗费较多体力,并且要求综合各种专业知识的
临床科室。这对精神科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医院或科室在护士业务水平方面要加强培训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只有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才能使各项护理工作;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4.结语
总之,对于精神科的不安全因素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仅要从客观角度,更应从主观意识上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许多不安全事件可以随着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热情、自身素质的提高而逐渐减少或避免。
参考文献
[1] 魏方艳,周爱英.浅谈精神科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 20(5):476 -478.
[2] 周晓芬. 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的调查及对策[J]. 中国乡村医药. 2009(02)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 篇12
1 产生冲动行为的原因
1.1 受精神症状的影响
精神病人在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 突然发生冲动行为, 这种冲动行为多具有指向性和攻击性。如病人听到有人命令他去干掉某某人, 否则就会受到生命危险;当护士给他做治疗时看做是怪物或者以为要迫害他, 这些都可以引起冲动行为, 是临床上产生冲动行为最主要的原因, 约占50%[2]。
1.2 缺乏安全感
新入院病人, 对新环境较为陌生, 对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感, 不能安心住院;工作人员对病人态度粗暴, 不能满足病人的正常要求。此时的冲动行为多为毁物、伺机逃跑等。
1.3 病人自卑
老病人因住院时间太长, 与病友不能融洽相处, 与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家属和亲友长时间不来探望, 致使病人认为自己不受人喜欢, 被亲人遗弃, 对前途悲观失望, 破罐子破摔等。这时的冲动行为常针对自己, 因而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4 病人用药后反应
病人用药后, 特别是首次用药的病人, 因不了解药物性质和药物副反应, 对用药后产生的焦虑、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等症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相关的知识, 因而产生冲动。此种冲动行为多缺乏目的性, 并且是一过性的, 冲动行为发生后常后悔不已。
1.5 病区管理不完善
因病区管理工作不完善, 使病人相互之间发生纠纷, 如丢东西、抢食物、香烟等, 病人之间发生殴斗。
2 产生冲动行为之前的异常表现
①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和支配下产生冲动行为的病人, 初期多表现为对空谩骂, 无故谩骂他人, 敌视, 脾气暴躁, 不与人交往, 工作人员无法与之交谈, 各种治疗不能进行, 我行我素, 有的病人甚至主动寻找利器, 企图对他人实施伤害行为。②缺乏安全感的病人, 常常处于戒备状态, 神情紧张, 不主动与人交谈或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 对各种治疗都产生抵触行为, 易激惹, 稍有不快就大喊大叫, 拳打脚踢, 向门口冲去。③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 感到亲情的疏远, 前途渺茫, 最初可表现为唉声叹气, 各种兴趣减退, 愁眉不展, 整日卧床不起, 终日郁郁寡欢。当其他病友亲朋好友来探望时受到刺激, 病人行为可突然失去控制, 敲门打窗, 闯入办公室, 胁迫工作人员放他回家。④因药物副反应引起的焦虑, 坐卧不宁而产生的冲动行为, 最初表现为出汗, 颜面潮红, 来回踱步, 双手紧握, 病人常在事后自诉有濒死的感觉, 实在难以控制时多出现自伤行为, 如用拳头击碎玻璃。或无目的伤人毁物。
3 冲动行为的防范措施和护理
3.1 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
做到心中有数, 是减少和杜绝冲动行为最为有效的措施。因此, 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是精神科护士必备的工作素质。在工作中若发现上述种种迹象, 就要及早预防冲动行为的发生。尽量不去激惹病人, 满足正常要求, 对病人态度温和, 耐心解释, 将病人与其他兴奋病人隔离, 仔细询问原因, 分散注意力, 劝说引导病人通过正确方法解决问题。对新入院病人要热情大方的讲解病房的规章制度, 作息时间, 介绍病房环境, 消除陌生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老病人主动交谈, 解除心理顾虑, 必要时与家属联系来探望, 使其能安心住院治疗。
3.2 注意接触病人的技巧
接触病人时要站于病人右侧或正前方, 不要背对病人。在巡视病房时, 要选择恰当的巡视方式和方位, 给自己留有后路, 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动态, 让病人始终在护士的视线内, 力争将冲动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3.3 加强病房管理, 改善病房环境
严格执行病房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 及时消除病房的安全隐患, 损坏的物品及时维修, 丢失的不安全物品及时查找。重点病人安置在观察室重点监护, 将有被害妄想或易激惹的病人分开安排。病房保持安静整洁, 通风良好, 有计划地组织病人开展娱乐活动, 分散病人注意力, 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3.4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岗位培训
对新入院、外出返院病人加强危险物品的检查,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反应, 发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加强新护士上岗前的应对冲动行为的能力培训, 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的反应力, 教会自身防护方法, 将伤害程度减少到最小。
3.5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①加强精神卫生宣教, 向病人讲解有关精神病知识及用药后出现的副反应, 使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个初步认识, 主动诉说出现的不适症状, 积极配合治疗。②加强安全宣教, 教育病人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 如放松疗法, 数数字。学会正确发泄愤怒的方法, 如跑步、撕纸条, 捶打沙袋等。解释封闭管理的重要性及冲动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鼓励病人多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 分散病态症状注意力, 减少或避免冲动行为的发生[3]。③加强人生观的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病人纠正某些不正确的看法, 指出病人性格上的缺点, 使病人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和疾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早日回归社会。
3.6 做好冲动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冲动行为发生时, 护士应以简单、清楚、直接的语言提醒病人冲动行为造成的后果, 若不能有效制止时, 要沉着冷静, 迅速组织工作人员从侧面、背面制止其冲动行为, 将其安置在隔离室或进行保护性约束。待病人情绪稳定后, 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4,5,6]。护士要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病人, 让病人讲述冲动原因及经过, 认识自己的不正确行为, 使病人了解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记恨工作人员。并向病人讲解上述的健康教育, 提高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 减少或避免冲动行为的发生。
总之, 精神科护理人员只有以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 严密细致的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精神科病房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掌握有冲动行为病人的病情, 将防范工作做好, 才能杜绝或减少各种伤害的程度, 保证病房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秋红, 张玉国, 苏静.精神病人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5) :479-480.
[2]陈兆红, 陈淑娟.住院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与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 2003 (11) :835-836.
[3]陈淑清, 王述彭.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74-76.
[4]赵志耘, 李菲菲.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伦理缺陷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24 (3B) :720-721.
[5]陆惠琼, 孔荣见.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风险管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1) :187-188.
【精神病人护理问题和措施】推荐阅读:
农村精神病人06-21
重性精神病人06-06
精神病病人06-12
精神科病人的饮水护理05-23
老年精神病病人护理06-29
美国精神病人电影解析09-01
精神病人的社区救赎06-17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管理06-12
如何处理精神病人上访的意见09-26
重性精神病人服务管理调查问卷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