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精神病人上访的意见

2024-09-26

如何处理精神病人上访的意见(精选2篇)

如何处理精神病人上访的意见 篇1

关于如何处理精神病人上访的意见

目前,在日益繁杂的信访工作中,除土地纠纷、待遇保障以及各类维权信访以外,精神病人的信访行为近年来大幅度增加。不仅增加了信访工作的工作量,而且还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精神病人难以沟通并且其行为带有不可预测性,常规的接访方式通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来迎合当前信访形势带来的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做好当前精神病人的接访以及处理工作,使之能够得到有效安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了近几年信访工作的重头戏。

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精神病人信访案件,找到了两起比较经典的精神病人闹访案例:

案件一:居住在敦化市的王某,前几年,每到春秋两季,每天都会长时间的在市政府门前破口大骂,高喊政府对他不公,要求政府公平对待他,给予他幸福。不论信访工作人员上前劝解,还是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时,王某都会恶意辱骂、拳脚相加,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十几年前,王某妻子与其离婚,导致王某精神崩塌,从而认为政府对他不公,破坏了他的家庭,要求政府让前妻与他复婚,让他重组家庭,获得幸福。在王某第一次到信访局闹访的时候,工作人员就立即着手调查此事,得知王某前妻因为经常受到家暴,所以才离的婚。后信访部门积极与街道、社区协调,帮助王某治疗、让其逐渐接触社会,经过近三年的治疗,王某才基本康复。

案件二: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张某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因该人年轻时与别人发生口角,头部被重伤,从而性格越来越孤僻,逐渐演变成妄想症,在发病时,总会感觉别人要加害他。长期以来,张某虽然受到家人以及街道的看管,但仍旧时常发生到信访部门闹访,有时更会发生伤人事件。后经过精神医院治疗,只能通过药物以及来自家人的关爱才能基本控制病情。

从这两起案件不难发现,此类上访者,通常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无法制观念。长期以来,精神病人的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况,特别是在贫困、偏远等地区,精神病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得不到医治,在没有亲情的爱护下,长期不与人沟通,加之行为编激,存在心理障碍,长久压抑下,就时常出现精神病人大闹某某信访单位,并出手伤人等现象,给各级信访部门的接访、处访造成异常的难度。

为此信访部门在切实解决信访问题、保护此类特殊人群合法权益的处理方式上,应当有针对性的对策。就如何有效解决精神病患者引发的上访问题,以及非正常上访现象的发生。并且通过接访,达到依法处访、劝访、教育和疏导使其息访,努力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针对此类信访情况,有几点建议:

一、加强人文关怀,采取措施预防。对待此类特殊人群上访时,不应推三阻四、推诿扯皮。面对精神病人来访案件,信访工作人员难免感到恐惧,但不应歧视精神病患者。先要联系家属使其得到控制,然后通过家属代为诉求来解决问题,不可再让精神病人来到信访部门上访、闹访。对于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上访人员,由相关部门详细调查此类特殊人群上访理由是否属于正当理由上访,如属正当理由上访,也应通过联系其家人代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接访、处访的目的,避免精神病人上访发生极端行为,信访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监护人给予必要的看管,防止其他不可控的行为发生,由民政部门和基层单位履行监护责任,要做到经常性与其监护人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加以关怀,使其能够稳定情绪,安心等待处理结果;但对于有危害公共安全、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或有暴力倾向的精神患者,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做出后,经公安机关批准,应强制送往有关精神医疗机构、安康医疗机构进行强制治疗和康复。如:一旦出现患有精神疾病的非正常上访人员时,鉴定明确上访人患有严重精神病,应当由监护人监管,无监护人、生活没有保障的,则需要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落实监管责任,做到人不漏管、户不漏登。

三、加强信息共享、各部门协调配合。精神病人非正常上访的预防和处理,是一项社会工程,在确定患有精神病人员有上访倾向时,应当及时预防和处理。信访部门要与各部门形成协调联动的监管合力,建立“当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沟通,形成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工作局面,共同做好此类特殊人群非正常上访的收治和监管工作。总的来说,精神病人非正常上访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因此对精神病人非正常上访的稳控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效的防范救助机制,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四、加强便民措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非正常上访的精神病患者,往往起初是由于自身病情的不重视以及自卑情绪,加之其身体和生活的双重负担,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发生行为失控等现。因此要想集中、彻底的预防和处理精神病患者的非正常上访现象,我们就要启动源头预防机制:通过对其进行细致的关怀,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精神病人能够重新融入社会。相关部门可以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有关精神病人收治的经费保障规定要求,将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所需经费请求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内,由民政局、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统筹,保障精神病人能够接受良好的医治条件。只有保证保证这些,让此类特殊人群感受到政府关怀,才能够做到源头防控,从而有效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日常关怀,营造温馨环境。协调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加强对其日常管理与关怀,鼓励其接触社会,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同时结合家庭治疗与护理.病人可与家人团聚,得到亲人的照顾,同时家庭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享受着家庭的温暖。还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和现实生活,也可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手工艺活动等,慢慢与周围环境接触,逐渐改善精神状态,避免因长期自闭导致的与社会隔绝引起的精神衰退,鼓励精神病人融入社会,消除对社会的报复心理,从而避免发生闹访、非正常上访现象发生。

如何处理迟到的学生 篇2

学生迟到是班主任都会碰到的现象,对学生迟到现象,我们班主任要如何处理? 专题《迟到处理-保护学生和遵守规则冲突时-替学生“撒谎”》中讲到为了扭转班级的早自习无法正常进行的局面,学生如果谁迟到了,不管什么理由,都将要受到“回家反省”的严惩;但是班里的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东超却迟到了,为了不让其他同学抓弄东超,也为了以后便于班级管理,老师替东超撒谎来掩护东超的迟到。

对上面所说的专题中老师处理的方法,夏树铭老师说不是特别赞同这样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平时挺好的性格挺内向的学生,要是对一个平常经常迟到的学生又用另一种方法来处理,对于同一种现象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是不是不公平,对学生人格不尊重。而且将来有一天这件事情让大家知道的时候,同样会引起学生对这种制度的一种怀疑,其实对今后的整个班级制度的建设是不利的。

史静寰教授对如何处理迟到学生的现象时说了,问一百个班主任,一百个班主任可以会给你几十种不同的解决办法,那么一定要说出这个办法好,那个办法不好,我想是很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个体有差异,每一个办法对这样的学生可能有效,对那样的学生有不一定有效。

我们班主任要如何解决学生迟到现象,从夏树铭和史静寰几位老师的分析以及我以往班主任的经验,我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迟到问题提出我的见解:

一、对学生迟到现象分析:

不同的学生,可能迟到的原因不同,有些学生是经常迟到的,有些学生有偶尔迟到的。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又比较懒惰,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类学生迟到不足为奇;有些学生成绩很好,又比较积极,但是偶尔也会迟到的。

二、对学生迟到原因处理:

我们班主任不能对学生只要是迟到就对他们惩罚,要追问一下原因。对上述专题中性格内向的东超迟到了,老师为了掩护他不受同学们取笑而撒谎,这是一个好的处理方法。我觉得也可以当场对东超进行批评,因为他本来就是迟到了,老师替他掩护要是被其他同学知道了那以后的管理就犯难了。对东超进行批评说不定对他是一种锻炼,性格内向的他经过锻炼以后才可以面对更大的困难。我们中国与国外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在上述专题中可以看出差别。在国内,老师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有学生迟到了,老师会说不管什么原因,你就是迟到了,你就要受惩罚;在国外,老师会追问一下原因,如果是学生做了一件好事而迟到了,那么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会鼓掌表扬他做得很好。

三、对学生迟到的处理方法分析

我在省城一所中学任教时,学校虽然管理比较好,由于大多数学生是跑读的,所以还是会有学生迟到的现象。可以肯定学生是比较积极的,成绩也比较好,要处理好这类学生迟到的问题并不容易。我找他们进行了解情况后知道,他们家离学校确实很远,而且来学校的时间又刚好是上班高峰期,每天要很早的起床,还是有时候会迟到。为了不影响老师讲课,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尽量不要迟到,如果迟到了就消消地从后门进去坐好,不要影响到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听课,当然我是经过科任老师同意才让他们这样做的,这样的做法也在班里讨论过,班里的同学也没有意见。我竟岗回乡镇学校后遇到的学生迟到的问题,用上面所说的方法根本行不通,只能是对他们批评教育,找他们的家长谈话,处罚他们值日打扫教室等。

我们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都会碰到对学生的迟到现象。我想国家或者学校不可能出规定让我们怎样去处理,我们处理学生迟到现象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我们要追问一下迟到的原因,分析一下学生为什么迟到。要处理好学生的迟到现象,我们班主任就要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班干部的选拔。

选拔班干部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容易,在接到新班级时,我们很多有经验的辅导员的做法就是首先认真研究学生档案,通过原始资料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是否担任过职务,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但前期的资料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关键在于辅导员怎么把握,怎么观察,怎么考核,怎么任命!为此,在开学初,我结合班会课和课外活动课开展各项活动,给所有学生表现的机会。我会采用一些常见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考察,例如一分钟自我介绍,毛遂自荐演讲,三分钟故事,才艺小展示,对班级发生的事情谈看法等形式,听其言,观其行,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并量材而用。但是我给自己所考察的对象确定了一个标准是:要是优良的思想品质,是榜样型人物;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善于团结同学,工作能力不错;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乐于奉献;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科学;要敢于开拓创新;要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班干部的培训

我们做辅导员的都很清楚,没有哪位学生一开始就会做班干部工作的。只要品行端正,相应的能力初步具备,都是培养的苗子。在班干部们刚上岗时,班干部往往难以理解辅导员的工作意图或“良苦用心”,所以,班干部选好后,不要急于压上重担,要经过培训后才正式“上岗”,这是我们很多辅导员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辅导员应牵着班干部的手,示范给他们看。在示范过程中,也要不失时机地让他们独立展示一下,使班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这样的“助手”才会逐步显示其“得力”性,召开职责分工的班干部会议并不算是培训会议。对学生而言,学生干部的职责与相应的岗位名称是相对应的,一看就知道,有的学生干部并不在意。如文娱委员,他有可能只知道学校或班级要开展什么晚会、文艺比赛之类的活动,届时组织参加一下而已,而其它时候都是在等任务,好象班级其它事务都与他无关似的,这就是我们很多辅导员有注意到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现象,久而久之,班干部不负责任的现象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恶化,班级管理就会很刺手。所以,我们对班干部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培训什么?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既分工又合作的道理、协调能力的作用性、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精神的必要性,班干部特权的正确使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动机与注意事项等等一些深层次的要求!

三、班干部的使用与管理

班干部的使用与管理当然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与工作核心,怎么使用是一个学问,如何管理是一个课题!我个人认为,用活动来培养班干部是最有效的办法。不管是学校的学生会干部也好,还是班级的班干部也好,没有活动的锻炼与洗礼,是不可能培养出一支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在我校“以人为本,爱心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办学理念下,我们就是通过“教导主任统畴,年段长组织,辅导员引导,学生干部负责实施”的一条龙管理体系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与训练,也即在通过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前提下,也需班干部花心思去想怎样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得更有特色,更有活力,更有人情味,怎样在活动中让自己的班级表现得更突出,如何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久而久之,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得到提升,事事带头的习惯慢慢培养,责任感逐渐形成,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与管理意识增强。

另外,对于班干部的管理必需加强,我们会发现,有的班干部被确定后,有种飘飘然的感觉,好象自己是什么领导似的,目中无人,官腔十足,一些不良的习惯慢慢地显露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我们辅导员的时候,对他们的引导与教育就成为我们对学生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我认为,培养班干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忠实工作作风

对于选出的班干部,辅导员应向其明确思想作风的要求和工作规范,使班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有据可查,同时也可通过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再配以民主评议,让班干部接受学生监督以便及时发现他们问题,妥善解决。除此之外,辅导员对班干部取得的成绩也应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更进一步,而对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也应明确指出,决不偏私,让他们规范、诚实、有效地制定工作计划,工作小结,活动记录等,以使他们工作既能落到实处,也可随时检查。例如,我校很多班级都对班干部的工作实行量化处理,并与每月实行的综合素质评定直接挂钩,奖优罚劣,使得很多班干部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们就怕在每月的班干部民主评议中丢分,从而影响综合素质评定,甚至评优评先。

(二)做好班干部的贴心人与参谋

班干部队伍形成以后,辅导员要热情扶持,细心指导,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撒手不管,对于班级事务,要耐心地做好参谋,鼓励班干部大胆实践,一旦工作出现偏差,不要一味指责,而要鼓舞信心,分析原因后并帮助解决,只有使用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进一步锻炼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例如班会课的组织,我很少插手,大部分是让班干部按每周主题自行组织,我只是“袖手旁观”,偶尔给予必要的点拨,这样会使班会举行的别开生面,而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练。

(三)指导班干部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当好优秀班干部,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假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班干部的思想情绪和工作学习,所以辅导员要帮助班干部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辅导员要教育干部积极主动工作,求实奉献,搞好班级工作,同时还要指导干部合理安排,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要求班干部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以身作则,不做“老好人”,讲究沟通技巧,摆正班级工作与个人学习生活的关系,与全班同学一起前进。

上一篇: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下一篇:中文求职信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