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意见

2024-09-29

处理意见(精选10篇)

处理意见 篇1

摘要:建筑外墙饰面由于石块采用密拼缝镶贴, 时间一长, 窗框周边等处密封胶老化, 在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下, 必定产生变形、开裂, 从而引起外墙渗漏, 本文针对此种情况, 建议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解决渗漏的问题。

关键词:密缝,温湿度变化,外墙渗漏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三层裙楼, 外墙镶贴花岗岩。竣工后3年, 发现裙楼出现多处渗漏, 对其渗漏情况进行现场勘察, 发现外墙花岗石饰面呈现水印, 流白泪等现象, 室内窗台及墙面出现渗水后的黄迹和漆膜起泡, 安装了的窗台板呈现发黑现象。

2 渗漏原因分析

⑴裙楼天面与女儿墙交接处转角部位, (女儿墙内饰面马赛克下边缘) 大部份填缝膏因时间长而老化失效。

⑵女儿墙顶及内侧马赛克饰面, 由于墙体温度变形开裂及勾缝的水泥浆离裂, 空鼓, 雨水从缝隙渗入女儿墙体内。

⑶裙楼整幅外墙花岗石饰面 (悬楼外墙面50m长8m高) , 未设分格变形缝, 在非荷载变形作用下, 石缝中的水泥浆容易干缩离裂, 雨水就从石缝渗入墙体。

⑷外墙大形窗框周边, 填缝膏因使用时间较长而部分防水失效, 雨水由外渗入室内。

⑸室外窗台, 水平饰面石块与垂直饰面石块交界的海棠角未考虑作防水处理, 雨水从这里渗入墙体内部。

⑹裙楼周边混凝土梁与砖墙交接处, 由于混凝土与砖的线胀系数不同, 故温度变化引起该交接处出现温度裂缝, 雨水从缝渗入室内。

3 按渗漏原因采用如下方法处理

⑴裙楼天面与女儿墙转角位, 在马赛克下边缘处, 加涂JS防水涂料或重填聚流密封膏封缝, 并且在女儿墙马赛克饰面表面涂有机硅乳液型憎水剂。

(1) 清除原有胶泥至卷材顶收口处。

(2) 将要嵌填密封胶的地方鎅凿成凹状, 清洁干净后嵌填聚流密封膏 (填胶要连续) 。

(3) 女儿墙压顶及内面 (马赛克饰面) 用有机硅乳液涂刷表面纵横各一遍 (图1) 。

⑵外墙饰面石防水处理 (需搭设外排栅平桥) 。

(1) 弹线定位, 原石块拼缝宽1~2mm, 从原竖、横石缝向一边石扩缝宽至5mm, 鎅缝深5mm (图2) 。

(2) 靠尺对准定位线紧贴饰面石并用吸盘固定。

(3) 用双重碟鎅机紧贴靠尺鎅开石缝后, 再用凿子凿去石缝中小石屑, 以达到扩缝目的。若发现石块松动, 要拆除重装。

(4) 用毛刷扫除石缝中的尘土。

(5) 用进口幕墙密封胶填平石缝。

⑶固定式窗、窗洞防水处理。

(1) 用进口幕墙密封胶沿窗洞外的海棠角 (水平饰面石与垂直饰面石的交接阳角) 填抹成三角条形状。

(2) 割除窗框内侧四周与玻璃交接处的原密封材料, 重新填上进口幕墙封胶。密封胶必须将缝隙及凹槽完全填满, 以达到防水目的。

(3) 凿除窗框外侧边缘的水泥砂浆, 用进口幕墙胶将窗框与墙体间的缝封闭, 且每隔一米埋设一灌浆咀, 待密封胶干后以0.2MPa左右的低压, 灌入微膨水泥浆 (图3) 。

⑷裙楼混凝土梁与外墙砖砌体交接处防水处理:在梁底与外墙砖砌体交接的地方, 每隔0.5m设一灌浆咀, 以0.2MPa的压力灌入微膨水泥浆。

4 该防渗漏工程的施工工艺

4.1 有机硅乳液型憎水剂施工工艺

⑴基面要求:施工面要求干燥、干净、无尘土、油污、苔斑, 如有孔洞、裂缝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实。

⑵配制涂液:将乳液和水按重量比1:12充分搅拌均匀后即用, 对于较粗糙的基面水用量可多些, 每升原液可涂刷墙面30m2。稀释水为一般自来水。

⑶涂刷施工:将配制稀释后的涂液用刷子直接在施工面上涂刷, 涂刷应有规律地进行, 顺序要规范化。每施工基面应连续重复涂刷三遍。第一遍沿饰面石缝进行涂刷, 形成防水加强层。第二遍沿水平方向进行涂刷, 形成横向施工涂层, 在第二遍涂层还没有固化时紧接着进行垂直方向的第三遍涂刷。常温下3~6小时, 即有憎水效果, 一周后效果更佳。涂刷24小时后进行泼水试验, 如发现有吸水痕迹应对该部位补涂处理, 直至有憎水效果为合格。

⑷施工条件:雨天空气湿度大和6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施工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受到雨水侵袭, 否则影响使用效果, 必要时应重新涂刷。

4.2 灌浆施工工艺

⑴沿梁底与合金框槽通长凿除水泥砂浆批荡层, 露出缝后将缝清扫干净。

⑵开鎅50mm长φ8铜管及200mm长耐压胶管, 将胶管套入钢管约25mm深, 并用细铁线扎牢固, 最后将铜管咀适当夹扁, 作为灌浆咀备用。

⑶用进口幕墙密封胶将合金框槽与混凝土梁交鎅处缝隙封闭的同时, 在进口幕墙胶中每隔一米埋设一灌浆咀。

⑷待进口幕墙胶养护干后, 用0.2MPa低压力灌注微膨水泥浆, 灌浆顺序:水平缝由两端往中间灌注, 垂直缝由下往上灌注。

⑸灌注完成, 待浆液自然养护3天后, 用钢锯或鎅机割除灌浆咀, 并用幕墙胶封闭铜管咀。

4.3 进口幕墙密封胶施工工艺

⑴先将干燥的缝位清扫干净 (缝内不得存有浮砂和尘土) , 缝有缺陷应及时修补, 然后才向缝挤胶。

⑵挤胶枪的枪咀紧贴缝面, 然后一手握枪筒, 一手板动枪柄, 密填充胶即被剂入石缝中, 边挤边移动, 但不要移动得太快且胶液不宜挤得太多, 要保证其厚度在10~15mm之间并要嵌得均匀、密实、丰满。

⑶若饰面石被幕墙胶污染, 应用“丙酮”或二甲苯清洗干净。

5 结语

该外墙渗漏处理工程完工交付使用至今已经4年多时间, 在此期间其外墙面受日晒雨淋、台风雨袭击, 以及寒潮侵袭, 通过多次雨后进行用户回访和复查, 均未渗漏, 获得了客户的赞扬。该外墙渗漏处理工程是成功的。

处理意见 篇2

1、20xx年7月18日下午15时,世纪城G区1#楼南侧面发生一起高处落物伤人事故。目前伤者情况未定,头部缝了5针,消炎治疗,待出院。

2、伤者杨代华系地库钢筋绑扎施工人员,在车库与主楼通道位置绑扎钢筋。

3、伤者杨代华垂直上方为装修单位职工在1#楼5层清理垃圾(张xx、杜xx;未经过安全培训教育、考核)9层剔凿、清理砼块、垃圾(于前兵未经过安全培训、考核,而且有身体残障)。车库与主楼通道位置有大量的砼块和半截空心砖和小砖。

4、项目安全部1#楼主管安全员:单恒龙在13点40分左右就打电话通知1#楼装修职工不要从楼上扔砼块和垃圾,也就是未发生事故的时候。包括在20xx年7月9日和7月11日下发给1#楼装修单位的工作联系单中均提到:“严禁从楼内乱扔杂土、垃圾”。包括项目安全部组织20xx年6月20日中午13点的职工进场会议中也有提到。

二、处理程序:

1、考虑到本次事故涉及到两家主体施工单位,故由项目安全部负责协调处理,处理按照法律、法规,现场实际情况及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做到公平、公正。

2、四不放过原则:⑴、现场隐患未排除的.不放过;当即已经没有职工从楼内乱扔垃圾。⑵、事故原因未查清的不放过:根据项目安全部现场取证及了解情况, 初步认定为1#楼装修单位职工高处乱扔垃圾所致(事故经过内容与照片做解释)。⑶、责任人及群众未接受教育的不放过:当即项目安全员卢峰、单恒龙就对1#楼清理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施工队长陈正权。⑷、责任人(单位)未接受处罚的不放过:根据1#楼装修队事故处理配合态度及事故影响情况待定。

三、责任划分及依据

一、1#楼装修施工队:

1、未按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设立专职安全员,故无人履行现场安全监督和检查管理。导致事故发生,1#楼装修队负管理责任。

2、楼层清理人员:张xx、杜xx、于前兵在进场作业前,1#楼装修队均未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和考核,无任何安全资料,作业前未见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活动书面纪录资料。新职工进场也未及时通知项目部。现场施工人员已达到30人左右,而上交职工的安全资料只有16份。属于严重管理失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1#楼装修队负主要责任。尤其是职工于前兵患有严重身体残障,必须立即清出本施工现场。

3、职工违章作业将垃圾从高空扔至楼下,导致事故发生,负事故主要责任。

二、G区地库施工队:

1、钢筋绑扎作业人员杨代华接受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考核,但是在楼层临边作业时上方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违反项目安全部20xx年7月4日下发的《钢筋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第五款规定要求:“所有作业人员施工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周围的安全状况,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严禁违章冒险作业。(节选)伤者杨代华负次要责任。

2、考虑到伤者系直接事故受害者,故给于批评、教育处理。

四、处理决定意见:

1、由责任单位1#楼装修队支付伤者杨代华医药、诊疗费 元,误工费 元。合计 元。

2、1#楼装修队必须对所有进场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和考核,再次重申未经过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考核或考核不合格人员一律不得安排施工作业。严禁安排残障进入本施工现场参加施工作业。

3、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

4、如若1#楼装修队或地库结构施工队对本处理意见书有疑义可向上级主管领导部门申诉。

苏联处理党内意见分歧的两条路径 篇3

本文不用“党内斗争”的说法,“党内斗争”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惯用的语言,它把一部党史写成连绵不断的“党内斗争”的历史,把任何与领导不同的观点、言论的出现都列为“党内斗争”的表现,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场合只不过是对某项政策、某种提法和做法的不同意见而已。所以本文更愿意使用“意见分歧”与“党内争论”的说法。

党内有派别,列宁的办法是说服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成立之时起就不断出现各种派别,这些派别都是在某些问题上有共同看法和主张的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最早有“经济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纲领叫“信条”,接着出现党内最大的两派——布尔什维克派(多数派)和孟什维克派(少数派),两派共存于一党达14年之久(1903-1917),这期间分分合合,但始终没有出现一方把另一方开除的事,最后也不是以开除结束,而是以布尔什维克派单独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改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来完成党的最终分裂的。这以后孟什维克继续沿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名称,看起来倒是他们继承了正统地位。不仅如此,在很长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内部都还存在小的派别,此外还有游离于两大派之间的派别。到1917年为止,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可以说是各种派别并存于一党之内的一个共同体。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政党,党内还有派别没有?派别继续存在,意见分歧和党内争论继续存在。列宁时期就有两次大的争论:一次是围绕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展开的,另一次是围绕工会问题展开的。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总共执政8个月,它未尝不想同德国缔结和约,退出战争,它坚持的是签订公正平等的和约。但当时德军在战场上正取得上风,自然不可能缔结这样的和约,况且当时临时政府执政不久,有大量事务等待处理,所以未能满足人民和军队退出战争,实现和平的愿望。布尔什维克当然有理由指责临时政府迟迟不解决战争问题。不过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后争取和平的斗争也并不容易,为解决战争问题,也几乎花了半年时间。之所以拖这么长的时间,一则敌强我弱,德国根本不想同苏俄签订什么平等公正的和约;其二,国内阻力非常大,布尔什维克党内“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同布尔什维克党结盟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都反对签订这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和约。可以说,当年临时政府如果愿意签订这种丧权辱国的和约,退出战争并非不可能,布尔什维克也肯定会指责临时政府是卖国政府。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在相当长时间里主和的列宁处于少数,他的媾和主张无法在党内通过。托洛茨基在和谈中持“不战不和”的立场。现在都指责托洛茨基的策略给苏维埃政权带来严重损失。但是人们不知道,“不战不和”策略并非托洛茨基的发明,这是列宁和托洛茨基共同的策略,托洛茨基率团去布列斯特和谈时,两人曾约定尽量拖延谈判,不战不和,等待德国爆发革命,只是后来德国军队发动进攻,初建的红军抵挡不住,列宁才转变策略,要求立即签订和约。而托洛茨基继续寄希望于德国革命,他认为不能不战而降,指望用苏维埃政权的战败激起德国无产阶级起来推翻德国的统治者。最后托洛茨基派以弃权的方式使列宁的和平主张赢得多数。那时候,坚决反对签订对德和约的是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他们主张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用革命战争点燃西方的革命烈火,为此即使牺牲苏维埃政权也在所不惜。整个布尔什维克党都把希望寄托在西方特别是德国爆发革命上,无论是托洛茨基,还是“左派共产主义者”,他们与列宁的分歧在于对德国等西方国家发生革命的时间的估计上,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百步与五十步之差,没有本质区别。在处理这样一个革命后遇到的大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是不足为怪的。后来有人说,瞧,列宁多么宽宏大量,没有用开除“左派共产主义者”和托洛茨基的办法来解决分歧。实际上,那时列宁在中央委员会里处于少数,谁开除谁呀?解决分歧的唯一办法只能是说服,揭示当时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真实危险,用别无出路来说服反对者。

第二次大争论是1920年底至1921年初的工会问题争论。工会问题争论把党的高层全都卷进去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工会的作用和任务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和主张,使党的高层出现十来个派别。这是一场劳民伤财的争论,党内争论得热火朝天,但是有一个当时面临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却没有人提及,這就是广大农民暴动反对粮食征收制,反对军事共产主义,进而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那时布尔什维克领导仅仅把这个遍及全国各省的农民起义看作“盗匪”作乱,单纯派军队去镇压此起彼伏的暴动,而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要求,彻底消除农民的不满。这从俄共十大仅仅用半天的时间讨论废除粮食征收制、实行粮食税政策,也可以看出。在工会问题争论中列宁对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提出严厉批评,并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不过,批评归批评,最后对这场争论的直接当事人托洛茨基并没有采取任何惩罚措施,托洛茨基、布哈林照样当他们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托洛茨基继续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布哈林继续担任《真理报》的主编。争论各方十大后和衷共济地继续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努力。俄共十大只是通过一个禁止派别活动的决议,而对其中最严厉的第七条,即可以把从事派别活动的中央委员开除出中央委员会,直至开除出党,列宁做了若干保留,公开说明,“让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有权开除中央委员,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民主制和任何集中制都不容许的……这是一种极端措施,只有觉察到情况十分危险,才能例外使用。”因此大会决定该决议的第七条不予公布,希望这一条备而不用。我国南方过去经常使用水车抗旱,水车上都写着四个大字:某某人“备而不用”。第七条就是这样的“水车”!列宁还强调指出:要把“必要的策略上的一致和统一同必要的辩论自由结合起来”,“不要放弃学术探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版)

nlc202309041844

“三驾马车”与“尚方宝剑”

可惜的是,列宁逝世后不久,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等人为了打击托洛茨基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了第七条,把它作为镇压异己的“尚方宝剑”。不过,用不了多少时间,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也尝到了这“尚方宝剑”的厉害,这是后话。

列宁卧病期间,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悄悄组成的“三驾马车”掌握了党政大权,它没有得到正式授权,但由于他们的职务,他们的权力被默认了——季诺维也夫是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加米涅夫是政治局委员、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斯大林是政治局委员和组织局委员,书记处总书记。党的第12次和第13次代表大会均由季诺维也夫做政治总结报告。不过此三人并非铁板一块,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也在为第一把手的地位而争斗,那时斯大林的位置在三驾马车中处于末位,对这个位置他是不甘心的。

1923年秋冬党内围绕“新方针”展开一场新的争论。“三驾马车”并不打算就党内民主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和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发扬党内民主,而是致力于把托洛茨基及其拥护者打成派别集团。起初有46名党内资深领导人联名写了一封给中央的信,对党的方针和国内经济状况提出不同的看法,托洛茨基并没有在这封信上签名,而是单独给中央写信,谈自己对反对官僚主义、党内民主等问题的看法。“三驾马车”却千方百计把所谓46人政纲同托洛茨基绑在一起,称之为派别组织和派别活动。实际上那时候还谈不上什么托洛茨基派,托洛茨基派的形成还要晚一些。倒是“三驾马车”迫不及待地成立了自己的派别组织以控制局面。有1923年12月8日季诺维也夫写的便条为证:

他们完全按照派别的做法行事。如果我们不立即成立自己的高度团结的派别,那么一切就完了。

我建议首先要得出这个结论。我提议明天(星期日)专门就这个问题召开一次会议,可以在郊区斯大林的住处,或者在我这里。

延误时间就等于自杀。

季诺维也夫 1923年12月8日

便条上有如下批语:“同意。斯大林”,“很好。同意。米·托姆斯基”,“阿·李可夫”,“只是不要早于晚上7点钟。列·加(米涅夫)”,“同意。可我更愿意 ‘观景’。阿·伊·李可夫”。

人家是“按照派别的做法行事”,而“三驾马车”则是干脆直接组织自己的“派别”。谁搞派别活动?无须多说。

“三驾马车”击败了托洛茨基之后,内部的分歧表面化,1925年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组成新的派别,被叫作“新反对派”。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排除斯大林。加米涅夫在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公开挑战斯大林,说斯大林不是一个能够团结全党的人物。“新反对派”的大本营在列宁格勒,代表大会还没有结束,斯大林就派人去列宁格勒“清理”队伍了。接着就是采取措施解除季诺维也夫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的职务,解除加米涅夫的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季诺维也夫在列宁格勒、加米涅夫在莫斯科的职务也被解除。“新反对派”攻击布哈林的“发财吧”的口号,而斯大林出来为布哈林辩护,认为这不过是布哈林脱口而出的一时失言而已。不过,三年后斯大林就以更猛烈的炮火攻击布哈林的这个口号。斯大林的做法逼得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跑去同托洛茨基结盟共同反对斯大林,是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斯大林联合布哈林击败了“托季联盟”,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先后开除出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和联共(布)。对托洛茨基则不仅开除出党,还把他流放到那时还是不毛之地的阿拉木图,最后于1929年初把他驱逐出国,托洛茨基从此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国外流亡。托洛茨基是幸运的,那时还没有因意见分歧处死反对派领袖的先例,所以给他的最高刑罚只是流放和驱逐出境,他在国外还能再活十多年。

在反对托洛茨基派中,布哈林作为理论家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托洛茨基派的失败,布哈林的声望也上升到顶点,这对斯大林的权威是严重的挑战,成了斯大林最后的强大的竞争对手。收拾了托季联盟之后,斯大林开始同自己的盟友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算账了。1928年布哈林同斯大林发生严重分歧,分歧的主要点是赞成还是反对对农民采取暴力措施,实行“非常措施”。斯大林在获得多数之前,对全党隐瞒出现的分歧,口口声声宣布中央始终团结一致,但他争取到多数之后,就毫不留情地开展“反右倾”运动。最后的结局与托派一样,撤销布哈林的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书记、《真理报》主编职务,撤销李可夫的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撤销托姆斯基的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的职务,他们都先后被开除出政治局。在争论过程中,布哈林等人曾多次提出辞职,认为在斯大林所设定的条件下(派“政治委员”到他们主管的单位进行监督),他们无法工作,不能承担所负的责任。但是斯大林不允许他们辞职,最后当完全掌控了局面之后,就把他们开除了。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副主席的反思

不准辞职,只能开除!这是斯大林的方针。在列宁时期,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初期,某些中央委员和政府成员在同中央的政策发生冲突,而自己的主张得不到中央的支持时,往往采取辞职的做法,这种辞职有的是表示不能为中央的政策承担责任,有的是表示抗议。那时的人并不留恋官职,去留完全以自己对形势、政策的判断为标准,用辞职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张是常见的现象。

在争论中以斯大林为首的多数派采取了不正当,甚至可以说是流氓的手段。

在1920年代初列宁时期,党内是可以就重大问题提出异议和展开正常争论的。1921年初召开的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堪称党内民主的典范,它不是听一个报告,代表们表态拥护完事,代表们在会上可畅所欲言,可以同列宁争论。不用看会议记录,光看看列宁回答各种问题的发言,就可以看出会议的气氛相当活跃:代表们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建议,有些是列宁所不同意的,对此列宁一一做了回答,阐述自己的看法。大会做出禁止派别活动的决定,但并不禁止有不同意见,不禁止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传统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存在。传统不会马上消失,列宁去世后召开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还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新反对派”可按照党章的规定针对政治报告做自己的“副报告”,阐述自己的政纲,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指名批评斯大林。但到了黨的第十五次代表会议和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情况就完全变了,反对派成员参加了会议,但每逢他们发言,下面就是一片鼓噪声,嘘声、跺脚、吹口哨,甚至拿手头的东西砸人,限制和强制打断发言,其情景犹如当今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西方某些国家的议会那样。到了30年代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会上就剩下一个声音,与会代表只能给斯大林鼓掌欢呼,高喊万岁了。但由于选举时代表们没有把票全部投给斯大林,据说基洛夫得票数比斯大林多了近300票,会后有一半以上的代表被逮捕处决。斯大林消灭了党内分歧,消灭了党内争论,全党实现了“坚如磐石的团结”。

nlc202309041844

对于失败者,斯大林要使之身败名裂,这就不仅仅是开除出政治局、中央委员会,降级使用,而且要求对方公开承认错误,表示悔过。在俄国历史上这叫作“公民死刑”。这种做法在列宁时代是从未有过的。克鲁普斯卡娅坚决反对党内争论中要求“悔過”的做法,认为要求反对派无条件放弃自己的观点是“心理上行不通的”,只会造成原反对派与党的核心之间关系不必要的紧张。(《俄共(布)第13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根据当时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共产党需要保障少数的权利,因为多数有时并不一定正确,真理反而掌握在少数手中。

1929年4月中央全会上布哈林等人遭到失败,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不承认错误。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不同,布哈林并没有组织有自己的纲领有自己的组织纪律的派别集团,他同李可夫、托姆斯基只不过有共同观点而已。对此斯大林的做法是一口咬定他们组成了布哈林李可夫右倾反党集团,这样就可以动用党纪处分,同时把党内分歧扩大到社会上去,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在声势浩大的强大压力下,11月25日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三人终于被迫发表声明,承认错误。

这还不是他们的最终结局。最终结局是在1930年代的三次所谓公开审判,曾与斯大林发生过分歧并争论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都被先后处死。

党内存在不同意见,发生意见分歧,是正常现象,条条大道通罗马,达到某一目标本来就有多种道路,多种方案,何者为佳,可以通过协商、争论、比较、共同探讨进行最优选择,意见分歧并不一定要通过党内斗争来解决。苏联共产党把党内斗争的作用夸大了,形成一种通过党内斗争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党的“坚如磐石”的团结。一部苏共党史被写成党内斗争的历史,其始作俑者则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其逻辑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苏共的历史证明这种团结一致是高压下达到的。由于只允许一个声音,错误的决策得不到纠正。尽管集体农庄并没有能够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尽管大清洗搞得人人自危,但是没有人敢出来说个不字,一错到底。苏联的粮食到上世纪50年代还没有达到沙俄1913年的水平,大清洗不仅消灭了列宁近卫军,而且消灭了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大清洗残杀了数以千万计的无辜人民,致使民众与党离心离德。所谓“坚如磐石的团结”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只要看看斯大林弥留期间那些领导人采取的“不作为”做法,不难看出他们对斯大林的态度。斯大林在长时间里是孤家寡人,是孤独的独裁者。1991年底苏共总部被查封,总部工作人员撤出办公大楼时,只有围观的人群,没有声援的群众。这是何等可悲的场景!

2001年9月6日中央编译局学术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副主席伊凡·伊凡诺维奇·梅尔尼科夫。我请他谈谈苏共失败的原因,他回答说:

“最有害的因素是党垄断一切。首先是对政治的垄断,国内看不到其他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一味压制,不允许讨论。我是数学家,也能感觉到,在社会科学领域就更严重了。其次是对经济的垄断,任何创新都被扼杀,像俄国这样的大国不能仅仅靠中央来管理。我个人认为,如果从一开始能给公司企业更多的自由,使其具有市场的性质,这不会有什么坏处。第三,对真理的垄断。我们的电视、报纸很多,但只有一个观点,报纸上只有第三、四版略有不同,这很不正常。一些人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是反对党,而是帮助党完善,有助于对道路方案的探寻。”

一针见血!

(作者系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1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处理意见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 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师德突出问题, 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 近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明确规定,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 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 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四) 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五) 体罚学生的; (六) 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七) 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八) 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九) 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 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十) 不听劝阻, 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 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十一) 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来源:教育部网站)

处理意见 篇5

从以上案情分析处理方式有如下四种:

一、提前退休因交通事故导致其性情大变,精神受损,可以对其进行精神病鉴定,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则应退休。

依据:《公务员法》第87条: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或根据《公务员法》第88条: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二、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8条: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三、予以辞退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予以辞退。

依据:《公务员法》第83条: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一)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但是,对于该公务员性情大变若能证明是因交通事故导致精神受损,则根据《公务员法》第84条第2项“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是不得辞退的(没有专门针对该医疗期的规定,《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规定》,根据参加工作年限和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给与3-24个月的医疗期。)

处理意见 篇6

1 工程概况

西宁奥运花园共规划了三栋住宅楼, 即A区、B区、C区,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34层, 建筑面积25846m2, 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单桩承重, 桩径分为Ф800、Ф900两种。桩端支承于卵石层, 设计要求入持力层深度≥1m, 桩长9~11m, 共954根桩。据钻探报告显示, 场地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

(1) 杂填土:

含有煤渣、砖块等建筑垃圾, 层厚为0.9~1.6m。

(2) 湿陷性黄土:

土质较均匀, 稍湿, 层厚为12.6~13.2m。

(3) 卵石层:

以石英岩、花岗岩等硬质岩石为主, 厚度为8.7~10.3m, 未钻探到底。

场地内无地下水。2008年只完成A区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2 施工情况

(1) 本工程采用砖护壁施工, 井口1/4砖或1/2砖护圈高1.2m, 下部遇有不良土体用半砖护砌, 直至设计标高。

(2) 用小型吊运机具吊放钢筋笼, 整个钢筋笼用槽钢悬挂在井壁上, 借自重保持垂直度正确。

(3) 于2008年12月23~29日浇灌混凝土, 混凝土标号为抗硫C35商品泵送混凝土, 坍落度为180~200mm。每个挖孔桩分四层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后, 用毛毯、塑料薄膜多层覆盖 (西宁地区已进入冬期施工) 。

3 主要出现的质量问题

2009年3月15日复工检查时, 发现60%的人工挖孔灌注桩顶混凝土中部坍陷, 最大处超过30cm。

4 分析原因

发现问题后及时组织各有关单位及我省多名专家, 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 从挖孔桩混凝土外观质量分析, 商品混凝土质量无问题, 但其坍落度过大, 混凝土施工中浮浆过多。

(2) 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但浇筑层厚度过大, 密实度未能达到要求。

(3) 砖胎膜吸水性强, 导致周围混凝土在浇筑后失水过快, 混凝土坍落度大, 周边限制收缩, 造成中部坍陷。

(4) 孔底虚土清理不干净。

5 专家处理意见

(1)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图纸要求进行桩的完整性检测, 并提出相关的资料报告。

(2) 挖孔桩砖胎膜拆除后做混凝土强度回弹试验。

(3) 施工单位做好桩顶坍陷观测记录, 及时报设计院。

(4) 按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做单桩承载力试验。

(5) 桩顶低于设计标高处处理方法, 采用局部加厚承台板的方法, 委托设计单位出图。

6 防止混凝土坍落控制要点

按专家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使混凝土坍陷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随后的B区和C区施工中采用混凝土护壁施工工艺, 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再未出现类似问题。

(1) 做好事前控制工作, 组织好各种原材料的进场与验收, 进行技术交底, 制订相应的施工工序。严格控制桩孔垂直度、中心位置, 每节桩孔护壁做好后, 必须将桩位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 吊线锤向井底投设, 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垂直平整度, 井深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引测。

(2) 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 对减少施工难度起到重要作用, 在施工方案中要认真统筹,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因为一般桩孔越深, 难度相对越大, 较浅的桩孔施工后, 对上部土层的稳定起到加固作用, 也减少了深孔施工时的压力, 保证了桩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质量。

(3) 桩孔要保证设计桩长和入岩深度, 桩孔挖至设计深度后, 必须检查土质情况, 桩底必须支承在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上。由于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石, 如果未认真清除, 在孔底就会残留过多的虚土。施工中要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 清除虚土杂物, 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 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4) 挖孔至10m以下时, 采用鼓风机通风, 使孔内保持空气新鲜。下孔前, 必须对桩孔内气体进行抽样检测, 发现有害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时, 应将有害气体清除至化学毒物最低允许浓度的卫生标准, 并采用足够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5)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按设计制作、运输、吊装, 应防止扭转变形, 根据规定加焊内固定筋。吊放钢筋笼时, 要对准孔位, 直吊扶稳, 缓慢下沉, 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 应立即固定。

(6) 保证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 是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必要条件。桩身混凝土要分层连续浇筑, 分层浇捣, 每次浇筑高度不得超过1.5m, 每层浇捣厚度不得超过0.5m, 出料口到混凝土浇筑面高度大于2m时, 必须使用溜槽或串桶, 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 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80~100mm, 在距桩孔口6m以下时, 人工浇捣较困难, 可以采用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用量0.25%的木钙减水剂, 使混凝土坍落度增至150~180mm, 利用混凝土大坍落度下落时冲击力使混凝土自身密实。在距孔口6m以内时, 砼分层浇筑,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捣密实, 直至桩顶。砼浇筑到桩顶时, 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 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7) 因桩身的混凝土量较大, 为了节约造价和防止桩身因收缩干裂及混凝土坍陷的情况, 在桩身混凝土中可加入少于15%的毛石, 但毛石的抛入一定要均匀, 不能一段多一段少, 这样就会影响桩身质量, 毛石一定质地坚硬无风化, 体积不能过大, 施工时要求专人抛入。

(8) 桩混凝土的养护。当桩顶标高比自然场地标高低时, 在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进行洒水养护, 当桩顶标高比场地标高高时, 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应覆盖草袋, 并洒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7 结 语

(1) 青海西宁 “奥运花园”人工挖孔灌注桩B区和C区由于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 考虑到地质复杂, 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试验证明, 人工挖孔灌注桩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达到了质量验评标准的要求。有关检测部门对318根成桩进行随机抽检, 其中动测20根, 静载6根, 动测结果:I类桩8根, Ⅱ类桩12根, 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2)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和自身的技术优势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 切勿为抢进度盲目施工。必须严格施工规范的作业程序和质量安全技术规定组织施工, 加强施工管理, 确保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建军.人工挖孔扩底桩常见问题的施工措施[J].甘肃农业, 2004 (6) :87-88.

处理意见 篇7

对于汽包锅炉, 为了防止因锅炉水质引起的故障, 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除了应提高给水水质, 尽量减少杂质和腐蚀产物进入锅炉外, 还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对炉水进行处理。目前, 炉水处理的方式有三种, 即磷酸盐处理、氢氧化钠处理和全挥发处理[1]。

某供热锅炉为半露天布置、双汽包、单炉膛、平衡通风, 属低温低压的天然气锅炉, 于2005年投产, 主要用于冬季供热使用。该锅炉额定蒸发量为240t/h, 蒸汽温度260℃, 蒸汽压力1.27Mpa。为了使炉水在蒸发过程中不结垢、并能减缓对炉管的腐蚀, 最大限度的保证锅炉的安全可靠运行, 电厂对锅炉补给水全部采用了二级除盐水, 锅炉给水系统设计采用了加氨水调节pH值的处理工艺, 炉内采用了添加磷酸盐的处理工艺, 控制炉水pH值在9-11、磷酸根 (PO43-) 为5.0mg/L-15.0mg/L。

2问题的提出

炉水磷酸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络合给水带入的硬度, 其次是维持炉水一定的pH值, 防止系统出现酸性腐蚀[2]。然而, 并不是炉水中的磷酸盐含量越高越好, 也不是炉水的pH值越高越好。磷酸盐含量高会使炉水的电导率增加, 蒸汽携带的积盐增加、排污量增加;炉水pH值的过高则又有可能引起炉管的碱性腐蚀;当然炉水中的磷酸盐和pH值又会受锅炉参数、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影响。因此, 把握好磷酸盐处理时的加药量与pH值的协调关系至关重要。

对于某供热锅炉, 按照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 (GB 1576-2008) 的规定, 额定蒸汽压力在1.0-1.6MPa的情况下, 给水硬度应小于0.03mmol/L;同时, 其炉水pH值应控制在10.0-12.0、磷酸根 (PO43-) 应控制在10.0-30.0mg/L。然而, 在运行中发现:当炉水磷酸根 (PO43-) 达到5.0mg/L时, 其pH值就已达到11, 10.0mg/L时, pH值就会超过12。因此, 按照目前执行的运行规程和国标无法满足炉水pH值和磷酸根 (PO43-) 同在控制标准范围内, 使运行监督和控制变得束手无策。

3 问题分析

3.1 理论分析

磷酸盐处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可以消除炉水中的硬度、提高水的缓冲性能、减缓水冷壁的结垢速率和改善蒸汽品质、改变汽轮机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减缓汽轮机的腐蚀等。炉水添加磷酸盐处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在水质出现大量钙、镁硬度时最大限度的消除水中硬度、防止系统的结垢和积盐。

但是, 由于该锅炉采用除盐水作为锅炉补给水, 其水质远远优于规定压力下工业锅炉的给水水质要求, 水质含盐量极低、水中基本没有硬度成分、水质缓冲性能很差, 且该锅炉作为供热使用, 无蒸汽回用和凝汽器泄漏等带入钙镁杂质的影响因素, 这就使得炉水缓冲性能很小, 添加磷酸盐的除垢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由于锅炉补给水全部采用除盐水且无其他系统带入钙镁等杂质, 使得炉水水质中基本没有硬度的成分, 这时炉水磷酸盐处理的主要作用就由原来的去除硬度逐渐转化为调节pH值和防止水冷壁管的腐蚀;由于锅炉补给水水质纯净、缓冲性能小, 这就使得添加少量磷酸盐而pH值大幅增加, 使得磷酸盐和pH值难以同时维持在规定的合格范围内成为可能。

3.2 运行监测与试验研究

经过2年多的运行监测发现:对于热水锅炉, 当炉水磷酸根 (PO43-) 达到5.0mg/L时, 其pH值就已接近甚至超过11;若炉水磷酸根 (PO43-) 达到10.0mg/L时, 则pH值就已达到甚至超过12.0。pH值过高时会引起锅炉水冷壁的碱性腐蚀和苛性脆化等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炉水pH值在合格范围内。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寻找出最佳的炉内处理控制参数, 我们在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监测研究。研究发现, 现场锅炉的炉内磷酸盐和pH值的对应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实验室常温常压下的对应关系 (只考虑提高炉水pH值, 并忽略氨对pH值影响时的炉水中磷酸根与pH值的关系见表1[1]) 。经过不断的调整、监测、反复试验和对数据的分析归纳后认为:对于该热水锅炉, 在其现有的处理工艺条件下只要控制炉水磷酸盐含量在0.5-3.0mg/L范围内, 怎其pH值也能稳定在在9-11之间。

3.3 综合分析

对于该热水锅炉的炉水磷酸盐处理控制, 因其特殊的运行条件和工况 (补水水质远优于低压锅炉、无生产返回水和凝汽器泄漏情况发生的可能等) 使得其炉水控制标准既不能简单参考《工业锅炉水质》 (GB 1576-2001) 中的规定条件, 也要同时考虑现场运行的实际情况。

由于炉水水质控制参数的确定取决于给水水质, 而高磷酸盐处理会使炉水的pH值大幅度提高而不利于钢铁材料的钝化保护 (pH>12时) , 因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第2部分:锅炉炉水磷酸盐处理》 (DL/T 805.2一2004) 中低磷酸盐处理的条件, 即用除盐水作锅炉的补给水、给水长期无硬度、采用协调磷酸盐处理或磷酸盐处理时磷酸盐隐藏现象严重时, 为了防止炉内生成钙镁水垢和减少水冷壁管腐蚀, 向炉水中加入少量磷酸三钠的低磷酸盐处理工艺是比较适合该锅炉的实际情况的。

4 意见与建议

根据理论分析, 结合现场试验研究和运行监测的实际, 为了便于管理、提高热水锅炉炉水磷酸盐控制参数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建议该锅炉的炉水处理中磷酸盐和pH值的控制遵循以下原则:

4.1 建议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采用低磷酸盐的处理工艺 (即控制炉水磷酸根PO43-在0.5-3.0mg/L范围内) ;异常 (有泄漏等硬度漏入) 情况下可控制炉水磷酸根PO43-在5.0-15.0mg/L范围内。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以控制炉水pH值在9-11之间为前提。

4.2 注意做好锅炉炉水水质异常时的处理方案。如果出现给水有硬度或炉水的pH值大幅度下降或升高等现象之一时, 均应加大锅炉排污量, 同时查找异常原因, 及时消除其缺陷;如果进入炉水的钙镁过多, 使磷酸根的浓度大幅度下降, 则应加大磷酸盐的加入量;如果炉水的pH值大幅度下降, 应及时加入适量的NaOH使炉水的pH值合格。

4.3 继续加强对炉水pH值和磷酸盐的监测、监督和控制,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做好报表、积累基础资料, 以便为持续改进工作和问题的分析解决提高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5 结束语

磷酸盐含量的高低影响着锅炉设备安全运行[3], 炉内处理的水汽理化过程十分复杂, 目前高温高压下的运行监测和模拟试验手段还不十分完备, 炉内处理工艺优化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影响, 因此, 如何安全有效地将磷酸盐和pH值控制在合理、合格的范围内没有现成的方法可直接套用, 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照搬标准和规程, 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总结, 积累经验, 学会统计分析, 才能制定出适合机组特点的控制指标和参数。

摘要:介绍了炉内磷酸盐处理的作用和目的, 针对某供热锅炉炉水pH值和磷酸根 (PO43-) 不能同时控制标准范围的问题, 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采用低磷处理的建议, 节约了药剂和成本、提高了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锅炉水处理,磷酸盐处理,pH

参考文献

[1]孙本达, 杨宝红.火力发电厂水处理使用技术问答[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濮文红等.炉内协调pH-磷酸盐处理及存在的问题.[J].热力发电.2001, 5:45-47

处理意见 篇8

收集读者意见是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全面、系统、及时地收集整理读者意见, 分析研究读者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是办好图书馆的重要依据。因此, 建立读者意见处理与反馈机制是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读者意见处理与反馈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图书馆对读者意见都形成了管理制度, 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服务窗口的读者投诉率有所下降, 但其成绩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对读者意见的管理仍不够科学, 停留在能回答的回答, 能解决问题的解决;读者意见的受理渠道多, 但仍不够快捷、有效;以网络为主的意见处理方式, 虽节约办公成本, 但对读者自身素质要求较高, 网络设施正常运行要求提高, 因而在时间、空间上受一定的限制;图书馆网站上的读者意见箱, 要进行烦琐的注册后再提问题;意见没有回复或回复缓慢, 造成读者不满;部门处理读者意见时, 对表扬欣然接受, 没有形成学习的风气, 对投诉、建议重视不够, 不能积极处理, 及时与读者沟通;对读者未提出留下联系方式及真实姓名提出的意见与投诉, 给部门核实带来困难;一些读者形成的共性意见未及时下达, 有些馆员对新的规章制度不了解, 还是依照旧的规定执行, 又与读者发生矛盾, 产生纠纷;对读者的反馈答复不够主动, 致使有些读者认为提意见也是白提, 对图书馆产生失望感;还有对阶段性的意见没有纳入下次工作预防中, 再次让读者产生意见;某些意见未得到及时的疏通或处理不当, 将意见上升到当面冲突, 从而造成新的不和谐;读者意见受理与处理中图书馆各部门沟通协作存在一定问题等等。

二、网络环境下读者意见反馈机制的建构原则

(一) 坚持及时、客观、系统的原则

网络时代的信息瞬息万变, 图书馆对待各种主动反馈的信息一定要迅速及时地进行处理, 及时给予答复。此外, 在读者调查过程中, 图书馆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绝对不能为了所谓的维护自身形象而在调查过程中, 制造虚假数据, 欺骗学校和广大读者。另外, 建立读者意见反馈机制并不是哪一个部门专门的工作, 而是一项贯穿日常的、多部门协作沟通的事情, 因此需要坚持系统性的原则。

(二) 坚持正确对待不同类型读者反馈的原则

图书馆既要重视个体读者的主动反馈, 也要重视对读者进行被动反馈调查, 即“沉默的人多数”。在日常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 大多数读者往往是“沉默的人多数”, 他们在没有遇到无法忍受的事情之前, 一般不会主动向图书馆提供积极反馈信息。他们不会明确告诉图书馆, 他们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 而是用行动来回答:喜欢就多待一会儿, 下次还来;不喜欢就少来。还有一部分读者喜欢经常性地给予各种反馈信息, 特别是一些消极的反馈信息。因此, 在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时, 决策者不仅要看到呼声很强的声音, 同时也要分析, 这些声音背后的人样是多数还是少数, 否则很可能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决策。此外, 既要接受读者提出的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反馈, 也要接受消极的、负面的、否定的反馈。

(三) 坚持日常化、制度化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 不仅每隔4年就会重新进行一次更新, 而且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其需求与兴趣也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个大学生在入学一年级与四年级时候的趣味肯定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而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 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高校生源变化的规律定期开展读者调查、开辟固定的渠道、长期跟踪反馈信息, 使读者意见反馈机制长期有效运行, 成为图书馆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部分。以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为了加强与读者的沟通联络, 采用主管馆长负责, 综合办公室主任把关, 各业务部门主任答复, 全体馆员了解的方式, 保证所有相关的馆员都了解读者反馈的信息, 不至于同一个读者信息, 得到图书馆不同、乃至相互冲突的答复。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创办的每月一期的《商图信息》就设立了读者意见回复栏目。

(四) 日常反馈与大型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日常的反馈信息通常都是零散的, 对于决策有一定的推动与帮助作用。但是, 如果制定较大决策, 最好是定期举行大型的读者调查, 进行有目标的问卷调研。定期开展读者反馈信息的系统分析, 并将分析报告提交决策层, 同时让馆员有了解的渠道,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双向、有效的沟通。

三、网络环境下读者意见反馈的模式

(一) 学院联系点制度

根据馆员的学历和专业情况, 本馆设立了专职和兼职学科馆员。由他们负责联系所属院系或几个院系的师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 将图书馆的资源及新服务与举措转告给相关院系。这种学院联系点制度让图书馆与各院系建立了垂直的联系, 这种定期交流当面协商的模式, 既加强了读者对于图书馆工作的理解, 也为图书馆收集读者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 设立咨询台

自2004年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新馆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以来, 便在二楼大厅设立总咨询台, 由各部主任和副高职以上的馆员轮流值班, 随时解答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各种问题, 收到较好效果。

(三) 参考咨询模式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4种咨询方式, 包括表单咨询、Live800实时沟通平台、当面咨询和电话咨询。其中“表单咨询”可以不受任何时空限制, 图书馆2010年最新引进的“Live800实时沟通平台”便于读者获得实时帮助, 这两种方式旨在推广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与此同时, 还保留了传统的“当面咨询”和“电话咨询”, 以满足读者的不同咨询需求。服务内容包括图书馆资源及其利用、文献查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这种咨询服务并不包括为读者查找资料的具体内容, 只是尽可能提供建议性的帮助。它可以由专门的参考咨询人员完成, 也可以由作为图书馆一线窗口的书库和阅览室咨询馆员来完成。

(四) “馆长接待日”模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情况, 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交流与沟通,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将每周五下午定为“馆长接待日”。馆长们轮流排班, 每周都固定半天时间, 这样馆长们可以直接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现场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模式让读者有了更为方便的渠道, 可以与图书馆的最高决策者直接沟通。馆长们也可以在这段时间, 实地体验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与设施对读者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规划图书馆工作。

(五) 留言薄模式

在一线的流通阅览部门, 特别是阅览室与书库、门口或服务台都陈放专门的读者留言簿。读者在留言簿上提出问题, 相关馆员做出解答。例如, 读者在开架书库没有找到某本书, 可以在留台簿上留言, 同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与相关图书的信息。流通部的馆员则会组织人力进行查找, 并在规定时限内给读者以满意的答复。另外, 图书馆主页也设立了网上留言簿, 馆长和各部主任每天都进行查看并通过主页回音壁及时回复。

(六) 读者调查模式

从2004年开始,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每年都进行一次书面的读者问卷调查,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并获得了宝贵的反馈意见。对于读者的建议和意见, 图书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答复, 并采取了改进的措施。2010年本馆还引进了“问卷星”网上读者调查系统, 同时在网上公布结果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七) 专题活动方式

从2000年开始,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每年都定期举办“优质服务活动月”, 向全校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广了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 扩大了图书馆在各层次读者中的认知力与影响力。秉承“以读者为中心, 以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已将宣传推展活动常规化、进一步建立了宣传长效机制, 为全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深入、高效的服务。

四、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 构建一个正常、灵活而又有效的读者意见反馈机制,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针对不同的反馈类型, 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传统与网络相结合的读者意见反馈模式。在反馈机制的体系中, 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相当重要。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言, 反馈机制的平台整合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它将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人力, 让读者真正体会到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董琳.图书馆读者意见管理平台的构建——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 2010 (9) :131-133

[2]段荣.图书馆读者意见处理机制[J].图书馆杂志, 2007 (6) :43-44

处理意见 篇9

据了解,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在于规范相关会计处理问题,更好地推动《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和《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的落地。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独资企业等按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有关规定,通过无偿划拨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情况时有发生。此类无偿划拨不涉及非国有权益和交易对价,从交易实质上看,具有权益性交易的特征。当前,无偿划拨工作中较为典型和突出的会计问题是国有独资企业之间无偿划拨子公司的会计处理问题。

《征求意见稿》是对准则规定的具体化,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准则。例如,在国有独资企业之间无偿划拨子公司的会计处理中,规定了划入企业和划出企业的会计处理。其中,在划入企业的会计处理中规定,应根据国资监管部门批复的有关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若批复明确作为资本金投入的,记入“实收资本”科目),有效地避免了因借记科目不一致带来的困扰。

扩充涵盖范围定位“僵尸企业”

清理“僵尸企业”是“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对“僵尸企业”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僵尸企业”对优质企业有较大影响,价格战、地方保护主义等时有发生,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的作用。在各地方政府对僵尸企业运用兼并重组、资产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时,难点多集中于如何判定“僵尸企业”以及其会计计量基础。

目前在《征求意见稿》中,企业按照政府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规定界定成“僵尸企业”、且将依规定进行关闭出清的,通常表明其具有非持续经营的特征,如果继续按照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会计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不能客观反映其实际情况。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根据这些企业的特点,改按不同于持续经营的计量基础进行计量,从而客观反映其财务状况等信息。对非持续经营的“僵尸企业”自身而言,应当自非持续经营当期期初开始,对资产改按清算价值计量、负债改按预计的结算金额计量,有关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明确政策性投入处理

处理意见 篇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委) 、工信委 (经信委) 、财政厅 (局) 、环保厅 (局) 、住房建设厅 (委、局) 、能源局、物价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国发[2013]5号) 的要求, 加快我国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 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现就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现状和意义

利用企业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 是指利用工业窑炉等生产设施, 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且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 将废弃物作为生产过程的部分原料或燃料等, 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并部分资源化的处理方式。

目前,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约32.3亿吨, 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1.71亿吨, 但由于我国废弃物处置能力相对不足, 大量固体废物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处置。通过现有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协同资源化处理, 可以提高我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力, 有利于化解我国废弃物处理处置的难题, 是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在企业协同处理过程中, 废弃物可以作为替代原料或燃料实现部分资源化利用, 含硅、钙、铝、铁等组分的废弃物可作为建材生产的替代原料;热值较高的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污泥等可替代部分燃料。协同资源化可以构建企业间、产业间、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间的循环经济链条, 促进企业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推动水泥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实现水泥、电力、钢铁等传统行业的绿色化转型, 树立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的良好形象, 实现企业与城市和谐共存。

近年来, 我国一些水泥企业开展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工业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的实践, 同时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垃圾焚烧飞灰的探索;部分钢铁企业开发了利用铬渣等废物制作自熔性烧结矿冶炼含铬生铁工艺;一些电厂开展了协同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工程实践。目前我国利用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处理工艺和关键技术不成熟, 企业运行管理经验不足, 废弃物特性有待明确, 缺乏针对性排放标准、污染控制标准、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等风险控制相关标准和完善的控制措施,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缺乏政策激励。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从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出发, 提高企业协同处理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加强协同处理全过程的污染防治, 培育示范企业, 规范技术体系, 加强法规建设, 强化政策引导, 推动我国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引导与有效监管相结合。通过法规规范、政策引导, 调动企业积极性, 同时完善政府监管体制, 规范企业的协同处理实践。二是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强规划指导, 合理布局,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继续推进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试点示范, 由点到面, 有序推进。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相结合。鼓励科技创新, 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规范行业准入, 完善政策机制。四是坚持安全防范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加强协同处理设施和生产设施设计、运行过程的安全防范和管理, 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三) 主要目标。在水泥、电力、钢铁等行业培育一批协同处理废弃物的示范企业, 在有废弃物处理需求的城市建成60个左右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示范项目, 引导相关科研机构研发适合国情的成套技术装备, 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保障协同处理过程的环境安全;完善废弃物的交易市场、监管体系和激励政策, 逐步形成适合国情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三、重点领域

(一) 水泥行业。推进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理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垃圾焚烧飞灰等, 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的项目开展试点。加强示范引导和试点研究, 加大支持投入, 消除市场和制度瓶颈, 扩大可利用废弃物范围, 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标准, 规范环境安全保障措施。

(二) 电力行业。推进现有火电厂协同资源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 开发应用污泥干化、储运和电站锅炉煤炭与干化污泥或垃圾衍生燃料高效环保混烧等的成套技术和工艺, 鼓励电力企业加大资源化利用污泥的升级改造力度。

(三) 钢铁行业。推进钢铁企业消纳铬渣等危险废物, 突破这类废弃物消纳利用的技术途径, 规范环境安全措施。

四、工作重点

(一) 统筹规划布局。各地根据本地废弃物处理和可协同处理设施现状, 加强组织协调, 合理布局, 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 处理好现有企业协同处理和新建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的关系, 确保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不得以协同处理为名新建生产设施, 严防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支持燃煤发电厂与污水处理厂集中布局和一体化建设、运营, 妥善解决污泥干化热源, 促进长期协调发展。在具备协同资源化处理条件的地区, 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与地方政府或产出废弃物的企业签订合约, 积极参与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

(二) 开展试点示范。在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需求的城市, 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现有水泥、电力和钢铁企业, 开展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试点示范工程, 加大支持力度, 完善生产规范和运营机制。企业生产主体设备要先进可靠, 在试点期内稳定生产运行, 确保效果发挥。探索开展原生铅冶炼企业协同处置含铅玻璃试点工作。强化政策引导和政府监管措施, 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 以点带面, 逐步向全国推广。

(三) 完善相关标准。针对水泥、电力和钢铁企业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特点, 建立固体废弃物工业窑炉混烧处置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以及用于协同处理燃料的预处理标准。制定并完善相关污染控制标准。研究完善操作规范、技术流程和检测标准, 在水泥等产品标准中补充健康和性能有害成分的限值。

(四) 突破关键技术。开展水泥、电力和钢铁企业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技术攻关, 将废弃物中污染成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废弃物预处理、稳定运行保障和二次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纳入科技计划的重点方向, 研究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节能减排措施。

(五) 规范行业准入。参与协同处理的企业必须为合规设立企业, 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要求。对协同处理危险废物的企业, 要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对协同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的企业, 要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的生活垃圾处理标准和规范。抓紧制定协同资源化处理污水厂污泥的企业准入条件。

(六) 完善环保措施。严格执行《水泥窑协同处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在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 强化处理过程的环境管理, 研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加强协同处理设施的环境监测工作, 强化二恶英监测, 推动监测信息公开, 形成完善的污染综合防控体系。注重废弃物运输、贮存、预处理和混烧过程的污染控制, 保障生产企业达标排放。

(七) 提高安全防范等级。设计相关建设项目中要充分考虑运行安全性,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保障消防、安保设施完备, 做好协同处理设施与生产主体设施安全性的有效衔接, 同时提高其安全防范等级。运行中要严格管理,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 严防事故发生。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杜绝二次污染。

五、保障措施

(一) 建立各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建立发展改革委牵头, 科技、工业、财政、环保、建设、能源、物价等部门参加的协同处理废弃物的部门协调机制, 各部门要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及时解决相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 完善鼓励政策。国家将继续支持协同资源化处理固体废弃物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 积极支持降低企业因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增加的技改、运行和环保成本;研究完善相关财税政策,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处置条件的协同资源化处理项目和企业, 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相关工作。

(三) 理顺价格体系。遵循“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废弃物的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处理市场, 研究建立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废弃物的价格政策, 增强关联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加大全过程监督管理力度。各级相关部门要完善监管措施, 严惩违约违规, 切实防止废弃物产生方无故不提供废弃物或协同处理方无故不接受废弃物的问题发生;严格加强环境监管, 保证废弃物在交易、运输、贮存和协同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加强对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指导和监管。各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开展工作, 履行组织协调的职责。

(五)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企业协同处理废弃物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普及基本知识, 积极稳妥推行信息公开, 消除社会对处理过程环境安全的担忧, 提高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和广大群众的认识程度。举办协同处理废弃物的技术、设备展览会和研讨会。结合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 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组织示范工程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

上一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下一篇:负载均衡集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