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2024-10-09

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共8篇)

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篇1

教育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6月4日至9日,市小数辅导员培训班一行25人在山东潍坊及青岛劳山区教育考查学习。把镇区小学数学辅导员培训的视觉聚焦到全国素质教育的重镇山东,足以体现市进修学校与市教研室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小数辅导员的专业素养的重视。

一周的考察学习时间短暂,但安排紧凑,内容充实。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名师报告、观摩学生作品、兴赏数学节目、参观特色学校、感悟校园文化,深切的感受到潍坊与青岛将素质教育根植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将对学生的爱根植于对数学文化建设与高效课堂的进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与教师成长并举,打破了“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怎么有利于升学怎么管理”的应试教育魔咒。潍坊实验小学着眼“数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数学思想方法;潍城外国语学校着眼“生态课堂·时尚英语·根基教育”将高效课堂的聚光灯照向学生的精神生活层面;崂山实验小学着眼“多层次教师成长梯队培养”,小学教师的培养从各级骨干教师、学校带头人、直至在职研究生等,培训方案、领导机构、组织形式等务实而不失教育创新的时代元素。

一周的考察学习,所见所闻让我看到了教育原来可以这样 1

美、这样真、这样善。特别是课题主持人、小学数学教研员苏桂芹老师关于《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的课题实验汇报,介绍了本课题实验的整体情况,重点解读了阅读实验的五大领域——数学故事、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践、趣味数学。学生的数学作品,学生的数学节目展演,学生自创的数学故事等案例情境感人,令人鼓舞,促人反思,值得深入学习,但面对被考试考疯了的中国教育,我想说:教育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下面我谈几点反思:

1.教育不再迷人,不是因为教育不够青春,而是因为残忍的考试制度。

山东省在全省以“三个面向”“三个还给”为切入口实施素质教育。不宣传高考状元,不以高考分数对地市教育部门排队。通过淡化高考的导向作用为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护航。山东省把政府主导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把规范办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政府每年发布一次考评报告,对不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不是创举,但的确又是创举。正因为此,我们看到的潍坊实验小学、潍城外国语学校、崂山实验小学课堂里不必说,就连校园的空气里弥漫的都是不一样的课程观、不一样的素质教育结构。山东把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但是,课程改革十年,***中考由课改前的6科变成10

科。全国很多地方考试科目、考试次数在实质性的减少,但***越改越多(除了美术与音乐不考)。***的初中升高中考试大小10个科目,是全国之最,初中生从初二开始参加升中考试。让人惊叹的是现在的高考才4科,周边的广州、深圳、佛山都比***考试科目少。再加上东华、光明、宏远外国语等初中部一年一度的火热招考,万人报考一个学校的盛况持续七八年了,不仅如此,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学数学、写作、英语等辅导班周末班暑期班都学位紧张,开学前一个月就没学位了。为什么?!——家长就是为了保三年后的“中考”能占据有利地形。主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但就是熟视无睹!因此,我们的小学教育面对的是被“初中升高中考试”“小升初私立学校招考”搅动得近乎中暑的家长,头顶“疯狂的初中升高中考试”机制,***的小学数学教学被动迎合家长的需求,多数学校、老师在“素质”与“应试”之间都做了现实的选择。“应试”的魔咒不仅让学生与家长病态的成长,也让教师失去了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幸福感,一线教师的成就感严重扭曲。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的节目中找不到成就感,只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试卷上。

2.只有爱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有几个校长从内心深处尊重老师,爱护老师。

干好任何一项工作,爱岗敬业是前提,教育工作更为突

出。爱孩子、爱教育,就意味着学会尊重学生、敬畏学生。潍城区各学校推行的“演”数学故事,为小学生搭建了数学能力展示的舞台,孩子们生动展现了数学的智慧、创造、严谨和美。节目中充盈着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数学的爱。在潍城实验学校看到的生态课堂与根基教学,都以不同的切入点展示了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我们听了低年级、高年级各一节思想品德课——“诚实”,在平等直抵心灵的师生互动中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与社会效益,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绚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能让师生共同走进生态课堂。我们看到的几个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作为师生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认识课堂、关注课堂、改革课堂。以生为本,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

但是,爆富起来的***、高度市场化的***的社会背景是——社会上“爱狗的人多,爱人的人”,代表社会精英和主流社会方向的有钱人都“爱狗胜过爱人”,公园里遛狗的越来越多,老师往往真诚的象对待老朋友一样对待家长,但家长内心深处都拿教师当自己的工仔。教师的公资是长了,但是,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远不及上世级后期,让教师从内心深处自觉的爱每一个学生,难!不仅家长看不起教师,有几个校长、副校长是真心的兴赏老师,爱护老师,领导对老师的态度只有“你应该

怎样,你不应该怎样”,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能打造出怎样的生态课堂。

3、只有改革才能让教学工作永保青春,改革的动力源泉在那里啊!

教学是一门艺。“艺术”就在“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的整合。从理论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追求课堂教学高效性,教会学生学习当然好,解放学生也解放老师。但改革的动力源泉在哪里?

潍坊、青岛几所我们考察学习的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学校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更新教育理念,多层次、多方面地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并通过课程改革,努力构建新型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山东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管理制度是全国的标杆。

但是,在***这样的乡镇级小学,伴随着教师队伍的老龄化,教师长期简单重复地过去的劳动,工作缺少创新,造成教师职业倦怠,身心疲惫。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学生表现出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主动性,缺乏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班与班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都存在拼时间、拼精力的现象,直

接影响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用什么激发一线老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在的教育一点都不浪漫,各种媒体上经常在热炒教师的副面新闻。现实中的教学每天都象战争一样,紧张。“包身工”一样的教学过程,“应试”让学生与老师都失去了圆润的血色,无血无肉的教育尤如一只饿疯了的精瘦的老狼。让学生幸福,首先要唤起老师的职业青春。

抛开***教育的现实性社会性,山东的教育的确很好,尤如春天的青草。我从教多年,其中在***也十七年了,期间也发生过很多让学生感动让家长感动也让自已感动的事,但是生活在教育工作的最下层,只能往事如烟。昨天、今天、明天,我和所有一线教师一样,都在被动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被动前行,而把教育的良知,教育的追求深深的压抑在内心深处。

小学数学教育的春天在哪里?我认为彻底解决“初中升高中考试”的模式是关键。中考不改革,家长就不退烧,小学数学很难真正走上课程改革的自觉。

学到很多东西。山东在课程改革的机制保障、教学策略、活动开展、学生评价、效果呈现、家长反馈等等方面扎实、真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篇2

1 赣饲料企业面貌

一是务实的饲料企业文化, 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所到学习考察的饲料企业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人文精神以及企业发展史、发展规划。通过这些文化的引领, 企业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子, 找到自己所作的贡献, 深知自己的发展是与公司紧密相连的。如:全国饲料界前十位的知名企业———双胞胎、正邦等公司文化“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 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很是具有号召力的。

二是找准切入点。贴身服务养殖企业的经营模式, 壮大自身发展。如:格力特饲料公司专攻养猪饲料的“420 (2+4) ”1和“6625母仔联用”2等套餐模式十分贴切而且实用效果好, 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拥护。这些良好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格力特饲料公司的大发展, 他们公司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型饲料加工厂通过5年多的努力, 一跃成为一个年产近30万t饲料的大中型饲料公司。

三是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团队, 共谋自身发展。如已获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国饲料工业10强企业———正邦公司的“以人为本、以正兴邦”具有一个重视人才的灵魂在感召他的团队。所到的赣大型饲料企业内部设有人才培训学院 (校) , 而且十分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员工入职前在自己的技术学院 (校) 去培训后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拔使用机会。

四是合理定位公司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 实现倍增发展。我们所学习考察的饲料企业都有一个比较科学、详实的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而且基本都是在一步一步去实现, 这方面十分让人敬佩。如:柯恩公司规划用5年时间连续发展6个分公司, 现已发展投产4个, 实现公司总产量86万t。其规划精细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到位, 去落实, 并能实现当年盈利实为罕见。

五是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和客户的积极性, 人人都能在公司得到发展。让利养殖户以及稀释股本由公司员工入股公司并分红, 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如果认真予以落实, 那么这个公司将具有巨大的发展动力。

六是十分注重产品质量安全, 把重视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司发展同步运行。饲料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壮大, 饲料质量安全就是准绳, 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安全做保障, 饲料企业根本无从发展, 只有具备过硬的饲料质量才能拥有忠实的客户, 公司才能发展壮大。赣饲料企业在其检验室的仪器设备配备上都是使用国内外先进的产品, 而且建有博士站, 拥有大批的技术人才作支撑。

2 鄂饲料企业下步拟借他山之石来为我所用, 特提出如下几点发展意见

第一要理顺公司发展思路, 用企业文化去引领公司宏图发展, 要像董文忠主任在交流会上强调的, 我们湖北饲料企业要树立“先卖文化, 再卖产品”的工作思路去谋求企业的发展。

第二要有务实的发展战略规划, 而且对公司的定位要恰当。发展既要量力而行, 同时也要借力而行。如走股份制改造、多种形式的联合、跨区域抱团等方式进行发展。

第三要因地制宜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是公司的主线业务在哪个方面, 要找准基点再去调整。如微生态、生物发酵、酶制剂等可否网在一起抱团去发展, 用整合式的思路去把添加剂系列产品进一步做宽做精做优。如有实力的公司也可走正邦之路, 走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去扩大企业规模, 延伸产业, 去做大做优做强。

第四要着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 要有先进技术作支撑去做大做优做强。一个企业如没有自己的优质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 其发展之路是不会长久的。

第五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团队的建设, 除了培训技术, 同时还要运用激励机制去巩固团队的建设, 搭建平台激励人才的成长, 稳定队伍, 做实发展。

第六要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安全, 做到质量与效益成正比。质量好效益才能好, 质量好才有忠实的客户, 才有企业的再发展, 才是真正为社会作贡献, 否则其企业做不长。

在考察团小结会上, 李汉州会长再三强调, 学习了江西饲料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先进经验, 也了解了他们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那么我们回去后, 要辩证地看, 务实地干, 力争在近一二年内有突破性的发展变化, 让这次赣南赣北之行务实成效在鄂大地开花结硕果。

注释

11、“420 (2+4) ”套餐模式是由2个饲养阶段、4个料种组成。第1个饲养阶段称为乳猪阶段, 先用4 kg格力特人工乳, 接着喂20 kg格力特乳猪保育料, 用料24 kg, 乳猪长到25 kg;第2个饲养阶段为25 kg开始的生长猪阶段, 使用格力物 (2+4) 快长套餐, 先用2包格力特小猪料, 再用4包格力特强化大猪料。出栏日龄在180日龄左右, 出栏体重120 kg, 全程需饲料264 kg, 净长猪113 kg, 全程料肉比2.30∶1, 全程价肉比4.0∶1左右。

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按照部署和安排,研究班在德国期间,共计完成了32个单元的培训任务。我们系统学习了德国社会和经济体系概况,德国的教育体制概况及其法律背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政府、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德国品牌声誉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模式等,专题讲座共64个课时;研究班一行先后访问了柏林州政府教育、青年与科技部,柏林职业教育新科目鉴定机构(ASIIN),杜塞尔多夫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等3个政府部门,以及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ZWH)和杜塞尔多夫-勒沃库森工商会等2个行业协会;先后实地考察了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Martin Wagner职业学校、德国铁路(DB)培训学院、柏林工程应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6所学校,以及德国技术信息、工业电子和能源管理能力培养中心,柏林手工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德国供暖空调手工业联合会(SHK)柏林分会培训中心等3个培训中心;同时,研究班学员还与德国的官方代表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班做到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学习扎实,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

二、主要收获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和“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两种教材,即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组织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两类教师,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德国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1.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占40~50%。德国把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在德国,从总理到一般百姓,无不重视职业教育,能工巧匠备受尊重。据了解,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都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2.熟悉了德国的教育,特别是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政府视职业教育为一种类型教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灵活开放、层次分明和针对性强的特征,被称为“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充分发挥了沟通初级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德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就业导向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另一类是“立交桥”式的专科高中,职业或技术高中,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类学校也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专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另一类是典型的职业型高校——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双元制”模式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德国的各类教育之间可灵活互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都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

3.了解了德国政府、行会和企业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

德国的政府、企业与行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建立和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框架,授权给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政府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中等义务教育范畴,在公立职业学校提供“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二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的配备等,基本上都由企业负责,企业直接决定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三是行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行会负责为教育企业提供咨询,为教育企业的教师提供培训,对企业和企业教师进行评估、认证,监督企业开展教育,为企业招收受教育者提供支持,组织中期考试和最终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调解受教育者与企业间的纠纷等。

4.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德国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成功的国家。德国的主要行会机构有300多家,各个行会基本都设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本协会辖区范围内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重大事项,以此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德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模式实现的:企业依据教育合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的实践训练,并支付给学生生活津贴;职业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为学生免费提供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州政府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

5.体会到了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与其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密不可分的。德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入职、晋升、培养、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兼职、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德国很重视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应聘教师经过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

6.认识到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当完善,在立法体制方面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在为学徒工提供合法培训条件方面有《青年劳动保护法》;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有《企业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有《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德国通过实施严格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二是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德国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由公共财政和企业共同资助。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类行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共涉及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培训工种。四是建立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制度。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操作实践技能,30%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

7.感受到了德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德国人严谨认真、遵守纪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很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企业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还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学校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理论教育,也开展职业意识和素养教育,并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中德不同的工业背景和文化土壤,我们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不能不经选择地移植,而是应取其精华。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和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呼唤和期盼,更是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特别是对我们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来说,职业教育更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真正解决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强省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当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2.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借鉴德国的经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健全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工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办学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建议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激励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行业组织应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的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3.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等得力措施,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使中职学校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二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

4.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5.加快推进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建议加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力度,并将其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要调整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招生计划。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要制订有效措施,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6.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议修订《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三是加快推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四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7.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境)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和实施办学项目。三是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培训。聘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到我省任教。

教育系统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篇4

教育系统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创建教育强区”的战略要求,区教育体育局组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业务教干和市级以上业务骨干于8月12日赴江苏省**市考察学习,在区教研室许晓玲和崔景浩两位主任的带领下,冒着酷暑在**学习考察了5天,于8月16日顺利满载返回。

在**期间,代表团参观考察了江苏省**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和**育才小学,聆听了三位校长和一位局长的精彩报告,观摩了**市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问题发现与解决问题” 的微格教学展示,并与附中部分教师分学科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本次**学习考察,开拓了眼界,启迪了智慧,更坚定了抓好教育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信心。尤其是**市广陵区陈士文局长的报告让人耳目一新,他的精彩可以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除弊革新”,有着教育改革的大家风范,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给我们带来诸多震撼;一是常态管理的大胆创新,二是课改的深入实效。很多管理和课改的招数确实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理性借鉴。反思我们的管理与教学,我们是应付的多,主动发展的少,改革创新的更少。现就学习情况作以汇报:

一、深入课改,以课改为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不管是教院附中,还是育才小学,还是后六中学,还是梅岭中学,无不是以课改发迹,无不是以课改推动学校发展,无不是以课改促进师生成长。

1、鲜亮的附中精致管理

附属中学应爱民校长的精致管理很鲜亮:一是管理--精致的管理是为了教育的精致。丰富管理的内容,优化管理的方式,挖掘教育的价值,丰富常规的意义;二是课改--“观念引领与模式推进”。“不是我太无耻,只是我太无聊”,一针见血道出当前相当部分学生厌学、逃学的根因。三个再造(流程再造、知识再造、方法再造)和三个成效(让教师更轻松、让学生更快乐、让教师更科学)引发我们更多思考,我们的当前的教育到底怎么办,又将走向何方,无论如何应该怎么样让学生不再避师厌学,真正把学校视为乐园。

附中的“青年教师课堂改革小组展示”准备充分,虽然我听得不大懂,但是就其组织形式和个别教师的自我展示可见一斑,在听得过程中我挥笔写下这么一句话“**温高近四十,不及附中待客情”,无论是“花生再奔跑”合作氛围的营造与贯彻,无论是“数中自有黄金屋”的理性与睿智,还是“三个苹果”的激情与向往,还是“披星戴月十公主”的灵利与大气,还是“混搭组”的谦逊与文静-----我们从小组的展示中可以窥见附中人已经走进课改的深水区,教师得以历练与发展。

2、令人震撼的育才教学改革

来到**育才小学的校门口,让人眼睛一亮,学校门口没有挂白底黑字牌或红字牌“**育才小学”,只是置放一巨石,巨石被雕琢成一本打开的书,在书的左右页上阳刻着两个字“育才”,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简约厚重”,带着第一印象走进她的报告厅,陈士文先生的报告给了我完美印象的诠释:教学课改--简约,文化积淀--厚重!我为自己的第一感觉叫好!

管理上,设立一办三部,整合传统学校行政架构,突出教学主旋律;我理解为精简机构,让更多的人管教学抓教学从教学,大家都站在教学的大舞台上,尽享课改的歌舞升平之乐事。

教学上,实施“资源化×个性化备课策略”。“每课必须学(资源化)每课必须思(个性化)都不能为0,有一个0都失败”,讲得好。对备课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大改革,力除形式主义,铲除高耗低效之弊端,实施四大备课比例策略来解放备课:A--剪贴复制25%,B--增删修补30%,C--同创共享30%,D--改革创新15%,AB两者不用劳动,就是拿来主义,C者为共同劳动,D者为个体劳动。并且文本形式不限,可为文本式,可为表格式,亦可为提纲式、文稿随感等。评价上,独树一帆,严谨而科学。他们实施的课堂评价、教师求真仁爱之师的评选等无不给我留下鲜明的`震撼。

听后深感痛快--原来课改可以这样进行,只要想到了并符合教育的原理,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尽兴改革,不必瞻前顾后怕这怕那,我们不仅要学会适应这个世界,更要有胆量有魄力改变这个世界。

二、“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

**几所学校的深入课改均由学校一把手把持牵头,我从诸位校长的报告中深刻领会到三句话,“校长的办学思想就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在**的五天,我的脑际时刻回荡着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倡导教育家来办学”。在去**学习之前,我对“倡导教育家来办学”不够理解,或者说理解的非常片面,我一直在想,温总理的话官腔十足,不是纯属,至少水分很大的,中国的学校这么多,哪来那么多的教育家?!(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学习之后,才深刻领会温总理的话,所谓的教育家就在学校管理与课改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土生土长的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校长,他们是有理论会思考敢于实践的校长。

一所学校走向何方办到什么高度达到什么水平,与学校一把手有着直接的正关系,应爱民的“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素质教育”,陈士文的“教学管理的本义与创意”,胡建军的“常规+细节+过程=奇迹”,王力耕的“精致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无不折射着这个真命题。可想而知,只有一把手全身心投入,有困难也不是困难,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迎头赶上,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反过来,没有一把手的强力推进,很多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棘手,甚至瘫痪于仅有的一腔热血,更甚至夭折于片刻的昙花一现。

不虚此行--酷暑八月下**,改变十小在今朝!

小学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篇5

高城寺小之行报告

11月28日,在马校长的带领下,我来到高城寺小学观摩学习,下面我将我的所看、所闻、所思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下:

一、此次外出学习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加强了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在高城寺小学,我观摩了“校园环境变化”、“校园特色活动”图片展及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学校制度的宣传板;观摩了校门西侧唐诗宋词连轴的文化墙;我还观摩了师生书法绘画作品展。在学校人员的带领下,我走过了教学楼“寻梦楼”、“织梦楼”、“圆梦楼”及学生食堂“快乐餐吧”。在织梦楼的一侧,我看到了“过一种幸福完美的生活”醒目文字下写满了同学们心灵梦想的文字。走进教室,我感受到了每个班自己的特色,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名字及班徽,黑板报的图案与班徽相呼应。教室里展示着师生自己动手的成果,群星璀璨照片墙,采蜜角,我最棒,理想树等,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温馨。在向阳之家,我感受到了向日葵“向上,向阳,向乐”的力量,在飞鹰班我感受到了“拼搏,奋起,勇敢,直前”的力量……高城寺小的晨读成为校园文化的另一个载体,它利用自己临漂水,倚古山的地理优势,传承古韵文明,开展经典诵读,除了诵读政教处规定的`必读篇“儒家经典”“三字经”“戒子书”等,每个班级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读、背诵其他的好的文章。高城寺小的晨读,让古韵文化情染书香,让高城寺小更加具有文化内涵与魅力。在这里,我被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所震撼,我感受到了由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班级文化凝聚而成的鲜明的校园文化。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高效的课堂,能让学生快乐的翱翔。

在向阳之家,我听了一节数学课“可能性”,在老师提出概念后采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摸不同颜色的乒乓球,想一想,说一说周围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或者不可能发生,然后老师讲黑心法官与囚犯的故事,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找出对策,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高效、有序并快乐的进行着。

第三个让我受益良多的是高城寺小课间活动多姿多彩,歌舞与绳飞扬。

校园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全校同唱一首歌《低碳贝贝》、绳操、自由跳绳,这些过程都是师生共同参与,我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我感受了这个集体活力四射,积极向上的情操。

第四个让我感触很多的是高城寺小勇展才华,放飞梦想。高城寺小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让每一朵花儿都幸福绽放”的新教育实验工作汇报演出。这一场新教育的展示,我更多地认为这是一场放飞梦想,追逐梦想的宣言。师生共诵千古文化,集体追梦。教师独唱《中国大舞台》,唱响中国梦。师生共舞《天亮了》,我读出了追梦中的彷徨及要坚定梦想。从《八卦哎呀呀》中,我感受到了追梦的快乐。教师钢琴独奏《童年的回忆》,追忆童年梦,寄希望于新一代。歌舞《春眠不觉晓》《爱在人间》,孩子们富于变幻的表情,富有活力的表演,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我想这是开放周学习共同的初衷,高城寺小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想法与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班级文化

我觉得班级文化是一个班德育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品质和生活行为方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可以从班级的一桌一倚,一角一落,师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展现出来。对此以后我会从以下几点来努力。一、用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在礼仪、卫生、纪律、习惯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形成班级共同的价值观、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形成整体素养。二、加强对班级的布置,引导学生动手,布置温馨教室,增强学生班级责任感,努力形成班级共同文化观。三、丰富班级活动,自己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培养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关于高效课堂

无论新教育如何改革,我觉得高效的课堂都是重点。而高效的课堂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在于老师对课件的精心设计、在于老师对教材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于老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此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加强自身的学习,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尝试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辨别能力,相信学生,把主动权,思考权给他们。同时,我会加强对电子白板运用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二是、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给学生多讲一些优秀人才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学习与集体、与祖国命运相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行为。三、我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借鉴优秀老师的成功经验并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持之以恒的用到工作中去。

关于师生关系

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篇6

新坝镇中心小学

李俊

2016 年 5 月 15 日到 5 月 27 日,在教体局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石笋街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

“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这是我跟岗学习以来的最大的体会和感悟。在跟岗学习中,我们听到了很多节真实的常态课,它既没有过多的修饰,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到朴实、自然,遵循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也听到了石笋街小学最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非常有利于儿童各种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石笋街小学,我们 12 名来自不同学校的跟岗学习成员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引领与认真分配跟岗学习情况。本着“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虚心学习、注重沟通”的跟岗学习原则,我们认真观察、认真学习、现将这次培训学习总结如下:

一、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充满生机气息的校园环境,无论校园知识栏,教学楼走廊还是教室一角,都洋溢着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的佳品及学生自己的创新作品。行走在校园的走廊内,抬头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标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温馨提示;没有现场说教,只有渲染熏陶,这些朴实的句子、惬意的环境时时刻刻在提醒你、鼓励你、引领你。校园文化重要的是从教师和学生身上散发出的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种品质。它是通过校长不断引领,老师们不断领会,通过外在熏陶,内在培养,最终表现在全体教职员工身上的气质,最后形成学校独有的一种精神气息。

二、良好的养成教育

早晨,在小大门值日的教师与学生都认真的履行着各自值日的职责。在石笋街小学,周一是全校的升旗时间。在升国旗的时候,所有的教师都朝着国旗行注目礼,在整个升旗过程中,师生严肃专注,满怀激情,没有一个学生在动,没有一个教师自由交谈,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思想。

石笋街小学的学生很有礼貌,对我们这些外校的老师极其的尊重,不违观,不追逐哄笑,而是和谐问好。我们在石笋街小学学校学习多久孩子们依然有礼貌的对待着所有老师,积极的和老师交流。石笋街小学的学生也有着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在这次班级运动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活泼的拉拉队,积极的后勤组,为班集体努力拼搏的球员,还有为班级“打气”的班主任,完整的每个集体,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气氛。

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志向高远的教师带出志向远大的学生,知识渊博的教师带出博学多才的学生,严于律己的教师带出遵纪守法的学生,宅心仁厚的教师带出充满爱心的学生,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独特新奇的教学艺术课堂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教师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素养。在这跟岗学习的 15 天里我积极参加了优秀教师的常态课。他们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课,教师们注重学生的预习自学,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效果为优。根据多位老师所上研究课的听课、说课、评课的全过程,每一次听课、说课、评课对我都非常有启发,不断找出差距,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也参加了石笋街小学最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动课---“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感受到石笋街小学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互享资源的氛围,及别具一格的教育魅力。

跟岗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人们去探索,作为教师,一定要具有扎实的技术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今后,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 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教育教学

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篇7

一、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培养目标科学。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 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成长为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社会成员。

课业负担轻。芬兰学校每年上学190天, 8月中旬开学, 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家长陪同的一周滑雪假, 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

考试评价体系健全。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并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学生可以申报5个志愿继续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 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占毕业生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 33%入职业高中, 4%上第十年级, 为能升入高中以补习为主, 仍有8%不愿直接升入高中学习。

教育经费充足。芬兰法律规定, 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 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从2001年开始, 芬兰教育经费约占GDP的7%, 占国家预算中达15.5%, 每年还以7%以上的速度递增, 即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

二、芬兰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

(一) 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历史基础

历史烛照现实。12世纪前, 瑞典对芬兰发动“十字军远征”, 芬兰成为瑞典一个省。1808年, 沙俄与瑞典争霸, 芬兰沦为战场, 瑞典战败, 芬兰又受俄国殖民100多年, 直到俄国十月革民胜利之后才宣告独立。

800余年的殖民统治, 成为了芬兰人永远的痛。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只有让国家强大, 而教育是强国的唯一路径, 这几乎成为芬兰人的全民共识。所以, 芬兰的历届政府, 都高度重视教育。在考察交流中, 芬兰的老师谈起这一段历史, 脸上所显现出的坚毅, 就是最好的注脚。

(二) 对外部环境的重视,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现实基础

教育, 从来都不是脱离外部环境的独立存在。芬兰人深刻地意识到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物质和人文环境角度, 对教育是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浸润:

一是物化环境因素。芬兰的各种建筑设施, 都考虑到了教育的因素, 红白黄三种主色调, 配合大海的蔚蓝, 点缀以四周的深深浅浅的黄, 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 就是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置身画中, 芬兰的学生, 就像过着都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他们脸上洋溢的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喜悦, 都深刻的阐释着, 教育就是环境熏陶。

二是人文环境因素。教育的本质是感染, 芬兰的成人,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感染每一个儿童。他们非常喜欢读书看报, 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的长椅上, 少见玩弄手机的“低头族”, 那些读书读报的人, 比比皆是。我们在松鼠岛参观, 在芬兰冬日的阳关下, 郁郁葱葱的林木下, 周遭黄叶飘零, 一个30多岁的爸爸斜倚在大树下看书, 尚在手推车的约莫2岁的孩子, 也像模像样的捧着一本绘画书, 父子两人, 沉浸其中, 一只呆头呆脑的松鼠, 似乎嗅着书香, 这一幅画, 已经留驻心中, 成为一道永远的风景。

(三) 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理念基础

教育公平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基石, 也是芬兰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 “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所以, 我们必须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是芬兰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教育实践中, 他们不会过早对孩子进行排名、筛选, 贴上各种标签, 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 在压力下学习, 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建立起终生受用的积极学习心态。

芬兰还致力于“把可能的‘迟缓者学习’降到最低, 以避免这些在学校的弱势者最终成为社会上的潜在问题或犯罪制造者”。所以, 他们以政府的名义, 拿出专门的资金, 进行个别化的辅导。以至于有专家说: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 而是选择“专注”策略, 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 也就是初中和学习迟缓者身上。在OECD (经合组织) 国家评比中, 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

(四) 优秀的教师, 是芬兰优质教育的人力资源基础

由于国家重视教育, 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 芬兰教育法规定, 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 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 (这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 , 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才能申请教师职位。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 除了要看在校成绩, 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 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 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芬兰教师享有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在平均税前工资2200欧元的芬兰, 教师的平均税前工资达到2800欧元, 基本上可以让教师过上 “比较体面的优质的生活” (翻译的话) 。

芬兰教师的职业更换很少, 大约有85%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据报载, 某芬兰教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果有一天他辞职, 一定不是薪水的原因, 而是他被剥夺了这样的专业自主权。事实上, 选择教师职业的人, 内心深处都有某种道德使命的驱使,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人们, 促进社会发展。

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 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地自主学习和研究, 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 芬兰10所综合大学均有教育学院, 这些学院除开设常规课程外, 还根据教育改革需要, 增设了教育咨询专业。

(五) 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实践基础

与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相比,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颇具“弹性”, 主要体现在:

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共科目 (与我国类似) 和各科目的课时分配, 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 教师拥有教材选择权,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选修其他科目。

这种弹性课程设置, 具体表现为个性化。我们在考察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的时候, 刚好遇到部分学生参加个性化学习:一批学生在学习法语, 还有一批学生在学习烹饪和机械制造。我特别关注了学生在机械模型制造的学习流程:老师布置制作任务, 学生根据爱好分组, 小组设计图纸, 分工合作利用机床加工制造, 教师组织评比。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的干扰极小, 学生的创意被充分激发出来, 一个小组设计出了一辆超人汽车, 还利用到了“空气力学” (翻译是学工程物理的研究生, 他告诉我, 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而言, 知道这个概念已经很了不起了) 。

三、芬兰基础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 对国家而言,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毋庸讳言,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以及当下的国际环境, 与芬兰何其相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夙愿, 但梦想到现实之间, 舍教育而能谁?

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 高专业化带来的高收入、高幸福指数。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总数并不低, 但主要用于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 多年来, 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当下教师的收入普遍还不够高, 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普遍偏低, 导致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进入教师队伍, 现有的教师队伍流动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男教师数量逐年降低,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有着明显的制约。

所以,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 一方面应继续关注校舍和环境, 另一方面, 要着力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鼓励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教育情怀持久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的更快发展。

(二)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 减少干预, 进一步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

芬兰学校的行政考评很少, 但校长让热爱办学, 教师热爱教学, 家长积极配合, 社会大力支持, 学生也就乐学好学, 最后学得轻松, 学得有效。询问教育管理者, 他的回答让我颇感惊异:我们信任校长, 就不会考评校长;校长信任老师, 就不会考评老师。当然, 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评, 在DEUTSCHESCHULE (德育综合学校) , 我们恰好遇到一个来自德国的考评团, 他们要待一周时间, 对学校的办学情况, 进行考评, 主要是与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座谈, 了解办学的难题, 最终目的, 是决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 而不是测定等级。

可喜的是, 武侯教育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简政放权, 提高管理效能的研究、思考和行动, 必将进一步激发校长的办学积极性, 必将推动学校的特色与内涵发展, 在全体武侯教育人的努力下, 创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区的目标, 指日可待。

(三) 更重要的是, 对于学校而言, 理清办学理念, 拓展办学思路, 整合课程设置, 提升学校品质

1.是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根

在办学实践中, 要摒弃就急功近利的思想, 从学生的心理关爱出发, 以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只想, “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需要以符合学生心理期待和适应学生兴趣特长的多样化课程为支撑, 积极整合各种资源, 在学校开设适合更多孩子的校本课程, 用课程引领发展, 用课程成就人生。

2.让“教师幸福”的管理理念落地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学校应在有限的条件下, 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 创造条件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如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回顾展、教师教育文集、教育故事的整理与出版等, 让他们牢记教育情怀, 永葆教育激情。

3.让“学生自由”的育人理念开花

自由与创新是孪生兄弟, 但自由不是决堤的河水, 而是在河堤的限制内的有序流动。学生自由, 指的是让学校设置让学生感觉更温馨舒适的环境, 不给予太多的限制, 爱学校, 才会爱学习, 爱学习, 才会爱生活, 而爱生活, 才会有创造。

小学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篇8

in Japanes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yamaguchi

[摘要] 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自2001年设置以来,经过13年的探索与改革,通过多种扶持政策,使该课程基本达到常态化设置。通过走访日本山口县教育厅基础教育科,山口县综合教育支援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以及对山口县内国立和公立7所学校的采访调查,了解该课程的实施运作环境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以期为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运作环境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综合学习时间;指导方法;教研体系;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质量,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除了担当教师的指导能力之外,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学校组织体系,教研体系,针对课程内容的教师培训,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都是影响该课程实施的环境因素。伴随着中国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推进,实施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已成为课题。

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与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目标,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基本相同。综合学习时间自2001年在日本全国实施以来,经历了困惑和改善阶段,现在基本达到常态化开设。笔者通过走访了日本山口县(相当于中国的省级)教育厅,山口县综合教育支援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对山口县内国立和公立7所学校进行调查。从学习指导体系、校内的课程开发组织体系、教师研修、学校与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社区的合作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审视该课程的实施运作环境,以期为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环境构建设与改善,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的指导方法

日本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包括国际理解教育、情报教育、环境教育、社会福利和健康教育四个领域。中学阶段这四个领域基础上,增添了职业体验教育。所有的领域都是以探究性学习为基本形式展开。从指导方法来看,日本小学采用的是学级担任制,相当于中国的包班制。小学1年级和2年级由一位老师承担全部学科的学习指导和生活指导,3年级到6年级除了特定的学科,譬如理科、家庭科、体育科等之外的学科,都由班主任承担。中学采用的是教科担任制。

为了进一步了解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的开展,笔者走访了山口县7所国立和公立学校,了解到山口县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提高「学力」[1],加强对学生指导,对班级规模进行了调整,到2011年末实现了班级不超过35人(小班教学)。为了实现因材施教,进行细微的指导,从小学3年级到中学实行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和个别指导。以下为山口县4所学校的综合学习时间课为例,分析4种不同的指导方法和模式。

教学案例1 以班级为活动单位

此案件活动中,由班主任老师和这个班的其他任教老师一起组织开展。活动中,老师针对学生们与专家的交往方式、参观学习和体验学习的要点、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与同伴的交流方法等尽量做到细致的指导和援助。并且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学校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同时,邀请家长参与,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

教学案例2 同年级为单位的年级组教师共同参与的案例

阿知须小学5年级有3个班,学习活动开始的阶段由各班班主任说明活动过程以及课题设定方法。随着活动的展开,如资料的查找,轮椅体验,二次参观的准备等时,则以协同教学,分工指导的形式来应对。使每个学生都有实际感受,尽量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教学案例3 学校全体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指导

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组织结构如上所示。学校祭是日本学校每年一度的例行活动,由学校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企划和参与。学生祭首先建立实行委员会,由学生选出各部门的部长或副部长(均由学生担任)。然后各部门再配属负责教师。此次学生祭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发表演讲能力,掌握摄影方法,广播台的采访方法,“美”的表现方式等。各部门的负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跨年级和班级的界限,进入学生的团体中进行指导和支援。

教学案例4 学校和学校之间联合指导

山口市嘉年小学是地处偏僻山区的小规模学校,全校共12名学生,4位教师。根据地方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各种努力。譬如,组织学生到邻近的学校听课,让学生体会多人数课堂的氛围。在这个综合学习时间的教学案例中,也是通过的团体活动,培养对他人关心,认识自我的能力,培养在集体活动中个人的行为规范和礼貌礼节。

以上四个教学案例,可以发现日本中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是以教师和教师,或教师与社区专家组成的协同教学为中心,冲破班级或年级或学校的界限,以多种形式展开。在采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大多数老师认为,协同教学教师能够及时解决和援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實践活动中积极思考,有疑可问,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这次调查中,笔者就综合学习时间的课时是否得到了确保作了考察,所有的学校都回答严格按年间课时数执行。日本小学实行学级担任制,班主任除了体育和家庭课等之外,担任所有学科的教学,所以容易综合各学科知识进行指导。另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时,可以由各班主任自行调整。但是,学级担任制教学范围只局限于自己负责的班级,其他班级学生状况难以把握,所以在跨年级,跨班级集体活动时,有的教师感觉困惑。这种困惑正是日本相泽允夫(1972)[2]所指出的学级担任制的弊端,教师指导能力的差异导致班级间学生的差异。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协同教学中,班级间的差异问题更为突出。endprint

日本的中学是学科担任制,综合学习时间多以全校或各学年为单位展开的,在调查的中学中,都按规定的年间的课时实施。但有的教师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指导感到无从下手。这正是学科担任制下综合性教学的所面临的课题。

二、综合学习时间的支援体系

(一)、校内教研体系

关于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计划、实施、评价与改善,日本校内有严密的研修组织体系与之配合。在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上,日本中小学校内教研组织体系如何与之配合,在这里将调查的7所学校的状况归纳如下。

笔者调查的7所学校,所有的学校都设有「综合学习组」(或类似的小组)。各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每年进行一次综合的教研会,探讨各学科以及综合学习时间,道德课,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课程地位、教材开发、教案的编写。其中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管理,通常指定一名教师全权负责。这名教师称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管理教师(coordinator),他的任务归纳综合学习小组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编写年间教学计划和单元教案,开发教材和进行评价,负责与社区的人才专家取得联络,配合班主任的协同教学等。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管理教师一般由任课教师或教务主任兼任。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为培养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管理教师,每年举办一次讲座,由各市选出一名代表参加,再由代表将研修的内容传达给各学校。

「综合学习组」成员由课程管理教师,教研主任,教务主任以及各班班主任老师组成。小学和中学基本相同。根据学校不同,「综合学习组」的教研内容略有差异,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调整整体教学计划和年间教学计划,编写,审查,改善单元教案。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确立要培养的学生的资质,能力和态度。

确定综合学习课的课程地位,建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教学。

指导教师的配置安排。

时间和课时的调整以及活动场所的安排。

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

ICT(信息通讯技术)的有效利用

在采访调查中,小学教师在多年总结经验过程中,对该课程实施认为有信心。与此相比,中学教师多认为综合学习时间课是负担,因为有的教师在教务以外的时间参与指导,这就有一定的限度。另外,作为一门无教材、开发性的必修课程,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实施计划、改善以及与相关部门的调节,需要保障相关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讨论商议。所以,如何与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指导方法以及实施细节相配合,也是日本中小学现行的学校指导组织体系改善的课题。

(二)、日本文部科学省实施的支持政策

2005年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报告表明,综合学习时间自2001年实施以来,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部分学校的实施仍未到达该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理念。为了贯彻实施,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06年颁布了「综合学习时间推行计划」,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2013年10月对7所学校的采访调查时,笔者就这五项支援政策,「希望进一步加强的政策」进行了问答。选择②的教师最多。也就是说,综合学习时间课程虽实施了10年,「课程资源开发」对教育现场的教师仍是首要课题。其次是选择⑤的教师较多,与校外人才的合作是教师所期待的。

表-2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综合学习时间推行计划」[3]

三、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

日本的中小学教学所需的图书馆和电脑室基本具备。笔者就综合学习时间课的学习环境(学习场所或物质环境)进行调查时,70%以上的教师回答说「不能说很充分」,或回答「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制定教学计划」,多是灵活利用社区人才和社区公共设施来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顺利展开,与家长,社区人才,社会教育公共设施,团体,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密不可分。所以就山口县的中小学与外部的联系和合作做了具体调查,归纳如下。

调查的学校,都设有「学校支援部」或「家长联合会」。这些小组由家长或支持教育工作的社区力量组成,它的任务是募集支持教育工作的社区人才,建立人才档案,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建立良好的环境。综合学习时间课所需的人才信息以及公共设施信息,教师可以及时与这些小组联系求援。小组的信息,有的来自县教委,有的来自学校与家长或社区人才,或企业的直接接触。

山口县教委为了促进社会整体配合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组建了「山口教育支援队」。该「支援队」的主要任务是,确认和登录志愿支持学校学习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以及个人,主要目的是在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的配合下,充实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和体验学习活动。

虽然日本在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立,构建学校、社区整体教育网络作了多年,多方面的努力,仍存在着问题。譬如,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中国的课程标准)要求中学阶段实行「职业体验教育」(相当于中国的社会教育实习)。[4]在这次调查中,有的学校没能联系到足够的企业数,无法安排预定的实习人数,最终无法实施这一课程内容。而有的中学按预定的实习计划圆满完成教学计划。当然完成实习计划和未完成实习计划的学校间就会产生差异。

四、结语

在2011年實行的新课改中,日本综合学习时间课注重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指导。这一宗旨在客观上就要求教学活动小人数指导。笔者此次调查中,山口县的中小学多以协同教学或个别指导来对应,其效果得到肯定。

从课程建设的组织体系来看,日本中小学都建立了该课程的指导小组,指定了课程管理教师(Coordinator),为该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改善发挥着作用。

另外,为促进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常态化设置,日本文部科学省实施了各种支援政策,各学校建立支援课程实施的组织体系。教师培训中心为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开设有关领域的讲座,教师可以根据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内容领域以及自身知识需要,参加相关的讲座。endprint

山口县中小学,在县教委(相当于中国的省教委)的组织下,建立了学校与社区相连的教育网络,为教师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教材提供了便利。综合学习时间课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在得到社区人们的支援和合作的同时,学校把学习成果反馈给家长或社区当作义务和责任,并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对社区人们表示感谢。

另一方面,通过这次采访调查中,了解到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通过对山口县教育厅的采访中,了解到日本的中小学教师中,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上仍存在着差异。个别学校仍存在着没有正确把握该课程的学习领域和教学目的的现象。

(2)课程管理组织体系仍存在着问题。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们共同企划,共同商议,尤其是协同教学时,需要有关的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在调查中,有的教师觉得没有时间参与,甚至觉得课程的实施是负担。所以,该课程的实施对学校的指导组织体系的调整仍存在课题。

(3)为了使教学内容不重复,小学,中学以及高中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必不可少。通过此次调查得知,处于中间阶段的中学,仍在采取对应措施。

通过社会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斷·实践等能力是中国和日本开设该课程的共同目标。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该课程的开设对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学校指导组织体系,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教育部),小学学习指导要领·总则[S].东京:文部科学省出版.2008.1.200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行的学习指导要领总则中,关于新课程改革中「学力」的定义,有如下的表述:①生存能力 ②掌握基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③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

[2](日本)相泽允夫,灵活培养学生的教科担任制[M].明治图书出版 1972.85.

[3](日本)文部科学省网页,综合学习时间的推行计划[EB/0L].

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3/021/siryo/05112401/s002. 2006年公开

上一篇:医疗器械冷链自查整改报告下一篇:初中相似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