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教学

2024-10-16

优质课堂教学(通用8篇)

优质课堂教学 篇1

江苏省沭阳县“教学光盘进课堂” 优质课评比活动概况和听课点评

一、活动概况

沭阳县中学“教学光盘进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于2008年3月26日在沭阳县七雄中学举行。本次比赛日程紧密,组织有序,呈现了六大特点:

1、县局和各学校非常重视。

一是县教育局对“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应用工作非常重视,前后发了两份文件,尤其教研室2008年第1份文件就是关于落实此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是学校重视,有选手参赛的学校都派了好几位领导老师陪同。无选手参赛的学校也派了老师来观摩学习,全县有近百位老师到会进行观摩学习。在李波校长带领下我校两校区共11位老师也到会进行了观摩学习。

2、多个学科综合进行比赛。

本次比赛没有分学科进行,而是把多个学科放在一起进行评比。比赛的主题是“教学光盘进课堂”,关键看对光盘的操作使用情况和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本人的教学基本功情况。经过各大片选拔,共有师3个学科14位老师(语文、英语和物理学科)参加比赛。

3、参赛老师历经层层选拔。

本次参赛的老师都按教育局的要求,先是各校在校内进行选拔,然后选出一位老师参加片赛,每片再选出2两位老师参加县决赛。这些老师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筛选出来的优秀老师。相对来说本次比赛文科老师较多,理科老师较少(只有物理学科一位老师),政史地生等学科一位老师也没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4、光盘价值得以极大发挥。

推广本套光盘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推动提高薄弱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光盘中内容主要是优秀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或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示范、引导。各参赛老师在比赛中都能较好地利用了光盘中的内容,体现了光盘的推广价值。

5、比赛评委阵容非常强大。

本次比赛既是光盘推广应用的优课评比,也是多个学科优课的综合评比。比赛评委由教研室8位领导和教研员担任。第一组由教研室叶志兵主任担任评委组长,第二组由教研室魏良亚主任担任评委组长。评委涵盖了多个学科的教研员,也体现了比赛的综合性。

6、承办单位准备充分有序。

县级大型比赛很少在乡一级中学举行,但是本次比赛放在七雄中学举行,这也体现了七雄中学的办学实力。七雄中学为了办好这次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比赛前新购置了两台电脑,为参会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工作餐,有序地调配了14个班学生参与上课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使得本次比赛进行得非常顺利。

二、听课点评

我校观摩老师今天都是马不停蹄,连续听课,一共听了7节课。本人听了5节语文,1节英语和1节物理课,都是跨学科听课。我虽然不是专业课老师,但听了这些课,感觉收获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以前的观点――跨学科听课的收获,有时比听本学科课收获更大。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要在教学进行跨学科渗透教学,那么任课老师进行跨学科听课,就更加有必要。老师有了学科渗透的思想、学科渗透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做到学科渗透教学。

我对所听的7节课进行了“2+2”式点评,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合理。

1、第1节课 七语 课题《两小儿辩日》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能关注学生的读、说能力的培养。

2)整节课教学设计流畅,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3)老师对光盘中的声音运用较多,未能很好体现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使得师生之间容易产生距离感。

4)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思考不够,课堂生成较少,往往都是照书读。

2、第2节课 七语 课题《松鼠》 1)在目标展示,引导学习等环节能有机对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很好地利用了光盘。

2)课堂板书设计合理,用字简练、重点突出。

3)课堂问题设计有时不够精确、简洁,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够。4)教学过程不够精练,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3、第3节课 八语 课题《陋室铭》

1)教师上课富有激情,善于运用名言名句激励学生学习。

2)教师课堂应变能力较强,尤其是在课件出现问题时,处理得非常好。3)教学节奏较快,导致学生学习情绪有点紧张。

4)对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活动调节方法不多,导致后半堂课比较沉闷,缺乏生机。

4、第4节课 七语 课题《我的中国心》

1)教师教态大方自如,语气亲切自然,能很快拉近师生间距离。2)对学生学习过程关注仔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尤其是宣誓活动设计的非常好。

3)对课件可以进行适当的整合改造,使课件变得更加简洁实用。

4)教学环节可设计的再紧凑些,则能更好地控制好时间,不至于超时较多。

5、第5节课 八英 课题《Unit 5》

1)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熟练地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2)能精心设计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活动比较单调,参与式、体验式活动较少,对学生训练力度不够。4)对群体学生关注较少,问题大部分由少数几个学生回答。

6、第6节课 八物 课题《宇宙的奥秘》

1)课堂用嫦娥探月卫星视频引入新课,非常新颖有趣,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符合学生对抽象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3)视频播放较多,教师的讲解、点拨不是到位,课堂气氛比较单调沉闷。4)虽然准备了一个实验,但未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7、第7节课 七语 课题《沁园春·雪》

1)教师语文功底深厚,对语文知识运用自如,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很强。2)教师情绪饱满,语言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3)课件设计和制作有点粗糙、简单,可再进一步进行优化充实。

4)对一些教学细节处理不是很到位,比如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优质课堂教学 篇2

一、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好奇心重,富有趣味、新奇的新鲜事物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情境的创设,并结合劳技课的特点,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如在教学《剪纸》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组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美的剪纸作品,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小动物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再顺势导出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除了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还可以结合劳技学科的特点,演示一些新奇的趣味小实验,这样不仅能为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二、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目标。在小学劳技课堂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创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合作学习强调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垄断现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

如在学习一些复杂技术时,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看书,了解学习内容及技术操作要领,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本节课所学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每种技术内容都要求学生做出成品,成品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可根据每人特长由小组长进行分工,最后合成。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劳动竞赛,通过作品完成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等级、评选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劳动热情。如《新年音乐贺卡》的教学,对于贺卡的封面、封底制作,以及电路图的设计、不同元件的作用、安装方法等内容,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在小组讨论、分工合作中共同制作、共同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共同分析、改进,逐渐优化自己的音乐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能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的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劳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在参与实践和动手操作中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学生创造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探索劳技课的创新教学,不断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发展学生质疑、创新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兔子灯》的内容时,我在第一个班级的课堂上从亲身示范开始,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自己制作兔子灯,结果学生动手探究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于是,我在第二个班级的教学中转变了教学方法和思路。我先给学生看各种各样的灯饰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再布置制作兔子灯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分析、研究制作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这样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还主动地翻阅教材、查找资料。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反而为他们拓展了自主学习和操作的空间。在制作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敢于质疑,集中大家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他们在没有教师示范操作的前提下,以相互质疑、探究实践的方式,较好地掌握了兔子灯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还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经过加工改进的兔子灯变得更加精美,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大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见,在小学劳技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小学劳技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探究与开放中开展教学活动,以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和质疑创新为着力点,努力优化教学环节,建构优质课堂,切实提升小学劳技教学成效。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三方面探讨了优质小学劳技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学科特点,在实践、探究与开放中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小学劳技教学成效。

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优质课堂 教材 学生

优质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这是所有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笔者现就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1)》谈谈在重视生本设计、追求动态生成、优化呈现方式、打造数学优质课堂方面的探索。

一、准确把握课标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基础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设定为整节课的教与学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是课堂教学首要考虑的内容。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方能正确驾驭课堂教学之舟。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教学的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1]。模型思想是此次修订《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的核心概念。“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观察实际情境、发现提出问题、抽象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果(若检验合乎实际,则是可用结果;若不合实际,则需修改)。根据数学建模流程要求,笔者认为本节课方程组建模流程可设计为:创设实际情境、抽象数学问题、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模型)、求出方程组的解、验证解的合理性。

教学中,教师经常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内容”直接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课标内容所设定的标准是“学段目标”这一基本事实。因此,每课时的目标定位要客观合理,不宜过高,为“低负担、高质量”的优质教学提供准确的航标。基于以上理解,笔者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①经历和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及其应用价值。

②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能检验所得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教学目标细致明确,便于对照、能够诊断,从而成为可执行的目标。

二、深刻理解教材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关键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理念的基本物化形式,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蓝本,是联结“数学课程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桥梁[2]。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苏科版教材相应进行了修改,新教材在题材选择、结构编排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领会编者意图呢?笔者认为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想读懂教材,读与懂之间必须有“问”这座桥梁。即一看有什么:本节教材中有什么?教材安排了数学实验室、例1和例2,还有两道练习,我们要从这些静态的图、文、数、式中领悟和捕捉其灵魂。二想为什么: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写?教材的各种呈现方式到底说的是什么?这样编写想传递些什么?只有认真研读、仔细揣摩,才能准确领会编排意图,弄懂例题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从而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三思怎样做:这样编写前后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给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问题1是国庆长假旅游问题,这是一个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再次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蕴藏的相等关系,然后建立方程组求解。课本对问题1没有做出书面检验,但在教学时要注意:解方程组应该检验,同时还应检验所得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3]。教师这样多角度钻研教材,就能实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从而使教材“增值”,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基于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研究,笔者确定了本节的重点是建立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程组模型。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来自于生活,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地建立方程组是主要难点。突能上能下难点的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提出问题,明晰有关数量关系,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组依据的两个主要相等关系。

三、仔细了解学情是打造优质课堂的保障

“以学定教”是优质课堂的显著特征。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与行为,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有哪些?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路径有哪些?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了解学情是为了更好的读懂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知识和经验,应该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对照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明白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时的简单步骤和方法。但不少学生经常忽视审题环节,缺乏对应用题情节的理解,这样就很难真正读懂题意。此外,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表现自我,求知欲较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已开始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基于此,应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要关注现实意义和学生的经验及兴趣,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四、合理灵动教学是打造优质课堂的核心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课堂能否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进行自觉体悟并加以自觉运用,使学生达到“自悟、自得”。

1.设疑自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教与学的根。“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导学”,或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或让学生自主地去提出问题。如笔者课前播放反映家乡“千岛菜花甲天下、梦里水乡景如画”短片,并配上歌唱家谭晶演唱的《梦水乡》。其目的一是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教师借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为本节课的引入、探究活动中问题的展示,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然后笔者通过学生无序的“猜钱”游戏(现有若干枚1角、5角的硬币,两人一组做游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怎样才能确定它们各有几枚呢?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从“师设”过渡到“生探”,以“疑”激趣、以“疑”促“学”,实现传统的以“师教”为主向“生学”为主转变。

2.和探解疑

数学课堂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天地,不少学生直接应用课本上的话语来“浅学”课本,教师为防止学生发生学习“滑过”现象,要适时地“导悟”,让学生有一定时空从容做好数学体操,如可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来领悟课本,并在有效的对话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对课本的认识,来“深学”课本。因为应用题结构通常是情节加数量关系,这就意味着情节感悟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而对情节的感悟理解又是解题的基础。因此笔者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探索、归纳等凸显二元一次方程组建模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统一。

3.质疑共探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合理、简洁、灵活地解题,做到“题尽其材,例尽其用”,在平常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导用”,如引导变式、指导学法、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解题自悟能力。如笔者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改编,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意在升华问题的质量,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高度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悟”出题目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题活动的基本经验,并使他们面对各种题时都有机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达到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技能操作、体悟思想方法、积累解题经验。

4.再探悬疑

如果在“解疑”之后,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使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更会激起学生去探索、去思考的欲望。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笔者通过“导结”引导学生学会小结:(1)本节课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否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体会到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否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否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能否逐渐养成认真勤奋、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能否有主动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再探悬疑”能激励学生向新的知识目标攀登的渴望,体现课堂结尾时的归纳性、延伸性、思辨性、趣味性[4],从而让学生学会“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五、勤于认真反思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助推

1.创设好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奇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情境成就优质课堂”。本课教学首先注重还原应用题的生活本色,从生活中引入题材,用兴化菜花节引入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猜钱游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感悟由浅入深,水到渠成。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及七年级学生思维的感官性,以变换问题方式为载体,并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能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安排好契合学生的高效活动过程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在不偏离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应对教材的基本素材进行合理整合,甚至可以超越、颠覆,使之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学情境,以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在教学中,遇到新旧知识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教材之中,我们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如笔者在教学中对课本问题的情境的改换,变换例题、习题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使学生在教材的走进与走出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3.设计好激发学生的优质课堂“学悟”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让教师装内容的空容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及学习的活动经验会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形式精心设疑,并通过自探、合探引导自悟、质疑,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回味、思考、拓展、延伸的余地。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真正使学生不仅会回答,更会问,做到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末“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5]。

综上,优质课堂的核心是优质,也就是优化,即教与学的优化、师生关系的优化、教学环节的优化、主体与客体的优化、评价与反馈的优化。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优质课堂的研究中成长自我、思考中提升自我、总结中丰厚自我!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葛余常.“悬疑再探”课堂有你更精彩.中国数学教育(初中),2014(4).

[4] 葛余常.寻疑、解疑、质疑.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11(8).

优质教学设计 篇4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优质教学设计

(6)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科学献身精神)

4、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完成这道练习:人们说她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是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学科;人们说她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是因为她提炼了(镭);说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是因为她不断在(进行科学探索);说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是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编号 112 姓名 常彩红 任教 六 年级 8 班 学科 语文 编写时间 5月21 正 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

3、体会经典细节的表现力。

4、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难点: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居里夫人肖像图,出示居里夫人名言,并请同学思考:居里夫人的名言中你知道了她是什么样的人。(2)谈谈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伟大而美丽](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让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求答案吧!(设计理念: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质疑激趣,激发学生读中思考)

二、感知全文,了解大意(1)出示课文中出示的专业名词,便读便了解。(2)用了那些记叙的顺序?(3)看看课文记叙了哪些内容?并对其进行概括。

1、倒叙、插叙

2、学生阅读思考并概括段意。(1、历史定格,美丽形象(1---2段)

(2、艰辛炼镭(3-4段)(3、面对名利(5—6段)

三、深入研读,直奔文章中心“美丽”。

1、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文章当中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外在形象美。第2段: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

3、内在精神美。请大家默读3、4、5自然,段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精神美的句子,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些句子,并在旁边批注出来。再与同伴说说你读出了什么?(1)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 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2)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艰苦奋斗的作风)(3)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师:孩子们,快速心算,1吨是0.1克的多少倍? 从这组数字中,可见她对科学事业的信念坚定执著(持之以恒),读出咱们的敬意好吗?(4)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为科学作贡献)

5、师生共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四、总结:

1、居里夫人的美丽即有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

2、内在美表现在:坚强执著,信念坚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3、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淡蓝色荧光”是美丽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更是美丽的。这种美,再过百年,千年,会消逝吗?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瞻仰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份“ 跨越百年的美丽 ”(再读课题)

五、拓展话题:想想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别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荣誉的?(当你通过刻苦和努力,拿到钢笔字比赛的优秀成绩单时;当你用一学期的汗水换来一张三好生奖状时;当你手捧参加竞赛而获得的奖杯时;当你获得进步奖章、表扬卡时„„你会怎么办?)所以,爱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语言,评价居里夫人说:“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荣誉宠坏的人”

六、情感升华:师生轻诵,共创《美丽之歌》:勇于探索是一种美丽;坚定执着是一种美丽;献身科学是一种美丽;淡泊名利是一种美丽;孝敬父母是一种美丽;诚实守信是一种美丽;举止文雅是一种美丽;豁达开朗是一种美丽„„

七、作业布置,延伸美丽(任选两题)

1、把这份美丽真诚传递给别人,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2、把这份美丽深深埋藏心底,请你阅读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联系实际写出感受

3、继续发现美丽,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玛丽居里:

外在形象美 容貌美丽 内在精神美 勇于探索

五步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5

(试行稿)

立足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位置,教师成为学生的“帮促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借鉴优秀学校的课改实践经验,积极构建有辽核希望小学特色的“五步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应用、反思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平台(知识、环境和程序等),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实现将知识、能力和情感内化升华的目的。

“五步”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反思升华。需要明确的是,五个环节并不是将课堂简单区划为五个时段,既可以将一堂课整体分成五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内容分割后,对每个任务根据“五步”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引入激疑、学习热情的激发等。“五步优质高效课堂”流程要求

一、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教师必须预先制定合理的学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引导学生根据提纲阅读

教材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边看边想,反复推敲,顺着导学提纲的思路开拓思维,展开联想,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首先、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教师要了解学生,将学生按隐性动态分出不同层次。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分组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学生分组以4—6人为宜,小圆桌式座位安排。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

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其次、注重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针对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再次、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最后、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

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三、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原则。

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

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梳理,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

行当堂达标测试。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练习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做到选练的题目适度、适量。所谓适度,就是难易适中,即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6

学校:册亨县双江镇民族中心小学 课题: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授课人:岑永国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并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及自学法、预习导学法、以读带悟法等。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歌曲,激趣导入:

1、打开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动画。要求注意听歌曲的内容唱的是什么?

2、课前演练

学生展示个人描写春天的作品。

3、学生讨论:春天在哪里?

相信春天的景色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春天。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春天都在哪里呢? 同学们围绕话题各抒己见。

4、出示课题

通过你们的描述,可见春天的的景色是十分迷人的,今天我们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们要一起去《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并师生齐读。

二、观题目、知作者、起下文

1、指名揭示题目

按照以往的学习,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题目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欣赏鲜花。

2、走进作者

同学们都预习了这首诗,谁可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简介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后人尊为“诗圣”。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有诗组“三吏”“三别”及《春夜喜雨》《春望》《绝句》等。

3、走进背景林

请学生以小组形式白代表汇报所查找的关于本首诗的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三、初读古诗、读正确、有节奏。

1、自由练读。是什么让诗人诗性大发呢?咱们到书去找答案。三组读古诗比赛。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自己多练读几遍吧!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自己做上记号,一会提出来大家一同来研究。

注意:字形要认清,字音要读准,句子读通顺,声音要响亮。

教师板书古诗内容。

2、赛读。

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3、指名请学生公正的给予纠正。

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而且一定要有停顿,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课件出示停顿等,指导朗读。

4、听范读,静听中想象画面。

5、齐声读,想象置身画面。

四、精度,入诗境,抓字眼,明诗意。

(一)重点词汇指导学习方法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学生分组自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二)用抢答形式让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1、精读前两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1)指名读这一句。

(2)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词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3)概括意思: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4)体会用词之妙。

“花满蹊”点名了的地点。“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使上句俄“满”字更加具体化。此句为静态描写。

(5)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练背。

2、课件出示后两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请学生按照前两句的学习规律来小组研究讨论自由学习。(2)汇报学习成果。(3)教师概括总结。

思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3、练习说话——求异创新乐无穷。

诗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指导。生跟着说)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

五、精读诗、想意境、悟诗情

1、播放课件,边放音乐,边引导学生边用优美的语言概括并意境。

好一副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呀,简洁明快的诗词、动静结合、移情于物的手法,乡村生活刻画得有声有色、已经非凡。我们轻而易举的感受到了诗人心情的愉快更领略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2、有感情朗读或背诵古诗,请表达出诗人欢愉的心情!

3、同学们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我们也一起陶醉吧!

4、带着喜爱的语气练习背古诗,让我们背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5、结合配乐动画,小组赛读。

六、学生总结古诗学法——举一反三知其他。

解诗题 知诗人 抓字眼 明诗意 想意境 悟诗情

七、布置作业——淡妆浓抹总相宜。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花 多

碟 舞

莺 啼

热爱生活、向往幸福

优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7

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教才能帮助学生既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又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怎样使少经验、渴望帮助的教师让他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序;又如何让理论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讨论, 课题组将架设一座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学会教学、学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 从而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的“桥梁”———构建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优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内容和过程

(一) 三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 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主要研究了三大块: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自主复习。

第一, 课前自主预习。

(1) 理解文题, 把握题目特点以及题目提供的阅读信息。

(2) 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 初读全文, 查字典, 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 课中主动参与。

(1) 通读: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的?

(2) 细读: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要内容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 味读: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提问。比如, 文章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有什么好处?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内容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我最喜欢的是哪句话?

(4) 研读: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供大家研讨。

(5) 悟读:本文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示?或:本文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问题?你能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等等。

(6)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1) 自主学习能力; (2) 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 (3) 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制定自我评价表、小组对个人的评价表, 从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 课后自主复习。

(1) 基本知识复习:知识———题目———方法。

(2) 创作学习:课后的阅读延伸、迁移写作, 形成新的感悟, 写出自己的作品。

方法:把生活引入教材和把教材融入生活的迁移互动, 把听说读写与教材拓展为听说读写———教材———生活的迁移互动, 学生知识积累与感悟能力的迁移互动, 知识点之间的迁移互动, 单篇课文与单元的迁移互动等。

目的:真正使学生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创作出自己的好作品, 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

2. 主动参与作文评改的模式。

我们借鉴和采用了山东省苍山一中董成银、李梦桃老师的《自主参与式作文评改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

包括写、读、议、评、改五个步骤, 分激发情趣———写作阅读、主动探究———讨论评价、巩固运用———自主评改、交流反馈——展示批改四个阶段。即:写读——激发情趣, 评议———主动探究, 改文———巩固运用, 展示———交流反馈。

学生在写出作文后, 老师 (备课组指定一名) 浏览筛选例文 (优秀的或是典型的“问题文”) , 发现问题, 总结规律, 写出“指导”和“批改例析”, 连同筛选的例文印成作文讲评报, 以引导学生批改。

根据克拉克“范例教学”理论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老师筛选例文、总结规律、写出“指导”及“分析”来指导学生自主评改。即:例文———规律———自改———能力

这样的指导, 不光便于学生掌握写作知识, 还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程度。布鲁姆掌握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认知前提能力对学生达成度的影响占50%”。这样, 认识能力提高了, 智力同时得到发展, 通过自主评议, 学生的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 即:知识———智力———自改———能力。

以写作为本, 以素质求发展是我们制订写作训练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过去作文写作急功近利, 一切围着高考指挥棒转, 考什么写什么, 写作课成了应试作文课, 该课题的写作训练序列就是变应试作文教学为素质作文教学。

训练序列分两个方面:能力训练序列、文体训练序列。这两个方面也可交叉进行。如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认识能力又包括观察力, 思维力, 联想力和想象力四种, 而表达能力主要指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选择表达方式、文章修改以及把握作文速度等七种。

而以上这七种能力又可结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种文体加以训练。

为使以上两个序列能够有效地实施, 必须制订出初中学段、年级、学期及单元训练四级写作计划。四级写作计划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步骤的实施, 需要结合课内阅读。“课文无非是例子”, 以“范例”引路, 结合教材编排体系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先做到几点: (1) 必先通读三年教材, 对“范例”进行由低到高, 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梳理。 (2) 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由“范例”模仿到自我创作。 (3) 指导学生常年写日记、读书笔记等。 (4) 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 将课堂上的有关知识迁移到课外实践活动中, 去搞社会调查、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比赛、办手抄报和文学社团等, 把作文教学的“任务性”、“强迫性”变为“自觉性”、“兴趣性”。引导学生由作文写作逐步通向“文学创作”的殿堂。

从上文“以改促写、序列训练”中不难看出,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以改促写, 篇数增多, 学生自然要找“米”下锅。这就促使学生去阅读, 课内的课外的都要广泛涉猎, 从章法、内容、观点甚至语言上都需要借鉴积累, 但最重要的是阅读满足了学生这个年龄的心理需要。接受书籍熏陶, 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个性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的心智活动, 能培养人的专注力和观察力, 触发联想力和想象力, 增进思维力和创造力。在阅读中形成的这些能力又反过来作用于写作, 其作用比章法、技巧、语言的提高要大得多。写作水平的提高要素很多。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悟性强和理解深刻是作文立意成功的关键。因此指导学生阅读, 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初三优质复习课模式。

形成较固定的复习课基本模式:明确考点 (含考点表述、考点解读) ——典型题例———解题思路———实战演练。围绕这一课型还有很多辅助的工作, 如对历年中考题型的研究,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细化、学生知识、学习心理的储备, 对中考题型的研究方面, 要求三年内的佛山市中考试卷相同类型题的出法和变通, 不但教师要了然于胸, 学生也要非常清晰;对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准确把握和具体细化, 很考老师的备考经验, 在这一点上, 我们充分发挥了初三备课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 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复习课的几种典型课, 共同确定现代文阅读复习、文言文复习、作文等的上法。把考纲细化、具体化的表现就是把考纲演变成具体的题目, 摒弃或只简单地介绍不能通过题目考查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处理使复习重点突出、有针对性, 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果;研究学生知识、学习心理的储备和调动, 是优质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是一个活动体, 前学习准备 (背景-情景准备, 态度———心理准备, 知识——能力准备) 是学习过程体验 (认知体验, 情感体验, 行为体验) 和学习后反思 (方法反思, 过程反思, 结果反思) 的基础。

三.研究的成效

(一)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对主体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课堂自主参与教学研究的实施中, 在总课题组的引导下, 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思想, 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 不断自我否定, 自我扬弃, 提高了教育教学理论素养。随着理论学习、研究的深化, 教师们对主体教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自主参与”理念已内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有79.3%的教师将“自主参与”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要求。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已成为全区课堂教学的主流。

2.教师自主参与的教学设计水平有显著提高。

多数教师能自觉地设计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策略;有67.6%的教师能运用“复述、动手操作……”等体现参与过程要求的词语来表达教学目标;有77.8%教案能根据课型实际, 选择、设计恰当的教学模式, 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有85.42%的教案注重教学过程本身的层次性,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突出学生活动设计, 发展学生的潜力;有79.59%的教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既有学生的独立学习, 又有学生小组的交流。仅2009年, 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获得区、市、省二等及以上等级达21项。其中一等奖10项。

3.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教学技能有明显改善。

课堂更注重“情境创设”的多样, 注重课堂“问”的质量, 注重课堂“评”的价值, 带来的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大面积提高。据我们2008年对课堂教学的调查, 体现“自主参与”特征的课堂教学逐年增加, 有70%的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参与特点, 学生有了较多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基本形成, 有3人在赛课评选中获全国、市一、二等奖。

4. 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改进。

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 自我总结意识越来越强, 研究水平越来越高:教师主动承担研究课、公开课、展示课。每年有近60%的教师撰写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先后有9人荣获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

(二) 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参与

作为区域性推进的本课题, 在全区各级各类各层次的学生和课堂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选择机会, 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参加的学习形式, 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和肯定。他们认为“这样的形式, 学习课文很轻松、愉快”, “这样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加聪明, 增长知识”。课题组2009年3月对全校210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

1. 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生学习选择机会。

在“自主参与课堂”中, 教师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等方面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潜能, 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有68.06%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经常有”选择的机会, 有27.53%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有时有”选择的机会, 认为课堂上“几乎没有”选择机会的, 仅占3.52%。

2. 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活动方式。

课堂上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并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有32%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多, 有41%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比较多, 有19%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一般, 有8%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较少。

3. 学生有了强烈的自主参与课堂的学习愿望。

课堂上教师巧妙地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结合, 并且努力把学习活动设计落实到学生思维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表明, 有54.41%的学生对参与这样的课堂有“非常强烈”的愿望, 有32.96%的学生对参与这类课堂有“较为强烈”的愿望。这个结果表明, 这种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 得到了近90%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4. 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自主参与”的课堂,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 让课堂成为多向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让每个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有44.5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有“非常多”的参与时间, 有49.11%的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参与课堂, 两项合计占总人数的93.68%。由此可见, 现在的课堂, 绝大多数学生已获得参与其中的认同感。

(三) 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几年来的课题研究, 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中考成绩稳步上升, 连续11年名列全区前列 (其中四次第一, 三次第二, 一次第三) , 连年受到区教育局和镇政府的表彰、奖励, 学校在佛山市的影响越来越大。

(四) 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课题研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得到区、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受到广东教育学会、核心课题组专家的悉心指导和高度评价:

“课题组是在真刀真枪地开展研究”。

“课题组对课题作了艰苦的思考, 非常好”。

“课题研究抓得扎实, 教师理论素养高”, “你们的教师能真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真诚地接受不同意见, 这是非常可贵的”。

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周善恒、李季教授等教育界专家的充分肯定, 引起全市及广东各地教育界的较为广泛的关注:全市40多个学校以及中山市阜沙中学、中山博爱中学、江门市新会圭峰中学、深圳宝安区沙井中学、龙岗区龙城中学、从化市河东中学、湛江市第七中学、廉江市第二中学、大埔县虎山中学、东莞市黄江中学、德庆县莫村中学等学校前来我校指导、观摩、学习, 在社会上激起较大反响。并获得广大家长、学生的赞誉和肯定:“我们的孩子喜欢这种能满足自己需要、有选择机会、有交流沟通的课堂。”

初探优质体育课堂教学的构建 篇8

【关键词】优质 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谈一下优质体育课堂教学的构建。

一、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学生学习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心理学也一直强调环境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课堂教学学生为中心,而作为教师应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权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教学的兴趣。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他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并且关乎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终身健康与否,是学生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诱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如: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奥运比赛中国夺冠的运动项目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项目的基本要领,让学生在体验国家荣誉的激动时刻,诱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育教学持有积极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体育教学氛围中,体验,实践,逐渐的养成爱运动的习惯,成就终身体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在被学生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大,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新课标也一直强调还学生自主权,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等等,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借以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探究式教学,此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倡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总结规律,体验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教师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情境等,诱导学生自主探究。还有类似于其教学方法的任务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要求,使得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现象,新的教学方法,其体育知识与体育运动技能要领,通过让学生不断的实践、沟通、体验、验证等自主的或者小组合作总结规律与技巧,教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评价,纠正或者补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逐渐培养其终身体育,终身运动的教学目标与信念。在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此加以催化剂,推动教学效果的体现,即:比赛、竞争。像:集体活动形式的跳马接力赛,四人接力棒,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项目比赛,以竞争的形式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决心以及信念,在比赛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体育的自信心。此外,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增加团结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技能。

三、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做的一个总结,其目的在于师生通过评价内容,反思自我,从而提高自我。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全学期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因素,同时对学生其他素质方面,学习态度方面等起到了反面的作用,比如,平常表现很好,但是体育技能欠缺的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以及评价时,会对体育失去信心,对教师失去信任,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会出现与教师作对,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最为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其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执行者的多元化,摒弃传统评价中的弊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通过评价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其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为:公平性、开放性、可接受性、目标性等原则。评价内容涉及到学生平时体育课中的表现,出勤情况,平时对体育运动的练习以及学习态度方面,体育运动技能掌握程度方面,同时将体育社会实践内容,像人及交往,活动参与情况,小组合作情况,身体健康素质,体育价值观念等等也纳入了评价内容,其评价原则以及评价内容多元化的目的在于更好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能够感受多元评价与传统评价体系的区别,体验评价的公平公正。此外,对于评价的执行者由传统的教师一人拓宽到学生和教师,也就是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相互评价,这样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对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有着较好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正确的把握,从而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

四、结语

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情况,尤其体育教学,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发展,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够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逐渐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加强体质锻炼,增强其体质健康,终身受益,反之,则会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绊脚石,阻碍其正常学习,进而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入误区。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运动教学,通过学习体育运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我,感受到体育的价值所在,成就终身体育,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态度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萬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朱德全,易连云主编.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方主编.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解闷十二首下一篇:防护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