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数学教学

2024-06-05

优质课堂数学教学(共12篇)

优质课堂数学教学 篇1

优质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实现教学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在新课程标准下, 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这是所有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笔者现就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1) 》谈谈在重视生本设计、追求动态生成、优化呈现方式、打造数学优质课堂方面的探索。

一、准确把握课标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基础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设定为整节课的教与学提出了任务, 指明了方向, 是课堂教学首要考虑的内容。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方能正确驾驭课堂教学之舟。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用方程 (组) 解决问题”教学的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1]。模型思想是此次修订《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新增的核心概念。“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观察实际情境、发现提出问题、抽象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果 (若检验合乎实际, 则是可用结果;若不合实际, 则需修改) 。根据数学建模流程要求, 笔者认为本节课方程组建模流程可设计为:创设实际情境、抽象数学问题、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模型) 、求出方程组的解、验证解的合理性。

教学中, 教师经常把《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课程内容”直接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而忽视了课标内容所设定的标准是“学段目标”这一基本事实。因此, 每课时的目标定位要客观合理, 不宜过高, 为“低负担、高质量”的优质教学提供准确的航标。基于以上理解, 笔者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经历和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方程组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及其应用价值。

2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能检验所得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教学目标细致明确, 便于对照、能够诊断, 从而成为可执行的目标。

二、深刻理解教材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关键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理念的基本物化形式, 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蓝本, 是联结“数学课程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桥梁[2]。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苏科版教材相应进行了修改, 新教材在题材选择、结构编排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领会编者意图呢?笔者认为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想读懂教材, 读与懂之间必须有“问”这座桥梁。即一看有什么:本节教材中有什么?教材安排了数学实验室、例1和例2, 还有两道练习, 我们要从这些静态的图、文、数、式中领悟和捕捉其灵魂。二想为什么: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写?教材的各种呈现方式到底说的是什么?这样编写想传递些什么?只有认真研读、仔细揣摩, 才能准确领会编排意图, 弄懂例题的的地位和作用, 理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 从而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三思怎样做:这样编写前后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给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问题1是国庆长假旅游问题, 这是一个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再次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分析题意, 找出题目中蕴藏的相等关系, 然后建立方程组求解。课本对问题1没有做出书面检验, 但在教学时要注意:解方程组应该检验, 同时还应检验所得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3]。教师这样多角度钻研教材, 就能实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 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 从而使教材“增值”, 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基于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研究, 笔者确定了本节的重点是建立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程组模型。通过探究活动, 进一步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加强数学建模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来自于生活, 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 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地建立方程组是主要难点。突能上能下难点的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 提出问题, 明晰有关数量关系, 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组依据的两个主要相等关系。

三、仔细了解学情是打造优质课堂的保障

“以学定教”是优质课堂的显著特征。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与行为, 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有哪些?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路径有哪些?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了解学情是为了更好的读懂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知识和经验, 应该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对照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明白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时的简单步骤和方法。但不少学生经常忽视审题环节, 缺乏对应用题情节的理解, 这样就很难真正读懂题意。此外,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乐于展示、表现自我, 求知欲较强, 他们的逻辑思维已开始处于优势地位, 并且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基于此, 应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要关注现实意义和学生的经验及兴趣, 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四、合理灵动教学是打造优质课堂的核心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课堂能否优质高效, 关键在于教师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 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灵活应用, 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进行自觉体悟并加以自觉运用, 使学生达到“自悟、自得”。

1.设疑自探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一切教与学的根。“疑问疑问, 有疑便问”, 有了疑问才会思考, 才会探索, 所以课堂的开始,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导学”, 或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 或让学生自主地去提出问题。如笔者课前播放反映家乡“千岛菜花甲天下、梦里水乡景如画”短片, 并配上歌唱家谭晶演唱的《梦水乡》。其目的一是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教师借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为本节课的引入、探究活动中问题的展示, 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然后笔者通过学生无序的“猜钱”游戏 (现有若干枚1角、5角的硬币, 两人一组做游戏) , 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怎样才能确定它们各有几枚呢?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从“师设”过渡到“生探”, 以“疑”激趣、以“疑”促“学”, 实现传统的以“师教”为主向“生学”为主转变。

2.和探解疑

数学课堂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天地, 不少学生直接应用课本上的话语来“浅学”课本, 教师为防止学生发生学习“滑过”现象, 要适时地“导悟”, 让学生有一定时空从容做好数学体操, 如可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来领悟课本, 并在有效的对话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对课本的认识, 来“深学”课本。因为应用题结构通常是情节加数量关系, 这就意味着情节感悟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而对情节的感悟理解又是解题的基础。因此笔者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探索、归纳等凸显二元一次方程组建模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 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统一。

3.质疑共探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合理、简洁、灵活地解题, 做到“题尽其材, 例尽其用”, 在平常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导用”, 如引导变式、指导学法、总结规律, 提高学生解题自悟能力。如笔者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改编,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 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 ———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 意在升华问题的质量, 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高度发展。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逐步“悟”出题目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解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并使他们面对各种题时都有机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享受学习的乐趣, 达到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技能操作、体悟思想方法、积累解题经验。

4.再探悬疑

如果在“解疑”之后, 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使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 更会激起学生去探索、去思考的欲望。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笔者通过“导结”引导学生学会小结: (1) 本节课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 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能否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体会到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 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否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否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能否逐渐养成认真勤奋、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能否有主动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再探悬疑”能激励学生向新的知识目标攀登的渴望, 体现课堂结尾时的归纳性、延伸性、思辨性、趣味性[4], 从而让学生学会“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五、勤于认真反思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助推

1.创设好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奇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情境成就优质课堂”。本课教学首先注重还原应用题的生活本色, 从生活中引入题材, 用兴化菜花节引入教学,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用猜钱游戏展开讨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的感悟由浅入深, 水到渠成。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 及七年级学生思维的感官性, 以变换问题方式为载体, 并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课堂教学, 从而让学生能自主探究, 主动学习, 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安排好契合学生的高效活动过程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 在不偏离数学本质的前提下, 应对教材的基本素材进行合理整合, 甚至可以超越、颠覆, 使之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学情境, 以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在教学中, 遇到新旧知识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差异普遍存在于教材之中, 我们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如笔者在教学中对课本问题的情境的改换, 变换例题、习题的呈现方式,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使学生在教材的走进与走出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3.设计好激发学生的优质课堂“学悟”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让教师装内容的空容器,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及学习的活动经验会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形式精心设疑, 并通过自探、合探引导自悟、质疑, 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回味、思考、拓展、延伸的余地。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真正使学生不仅会回答, 更会问, 做到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课末“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5]。

综上, 优质课堂的核心是优质, 也就是优化, 即教与学的优化、师生关系的优化、教学环节的优化、主体与客体的优化、评价与反馈的优化。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优质课堂的研究中成长自我、思考中提升自我、总结中丰厚自我!

摘要:出彩课堂是教师精心谱写的歌曲, 优质课堂是师生共同塑造的艺术, 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途径是优化教学细节、追求高效教学。让我们静下心来, 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密切关注学生主体、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全面提升教学价值, 并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 从而打造数学优质课堂。

关键词:优质课堂,教材,学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葛余常“.悬疑再探”课堂有你更精彩.中国数学教育 (初中) , 2014 (4) .

[4]葛余常.寻疑、解疑、质疑.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初中) , 2011 (8) .

优质课堂数学教学 篇2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会认的生字12个,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2、按照正确的笔顺,规范地写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3.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通过随文识字,会认12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教学难点:

1、指导写好新笔画及带有这个新笔画的生字

2、课文较长,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山吗?高高的山峰什么样子?爬过山吗?(请爬过山的小朋友谈一谈爬上山顶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爬山。板书课题:爬山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要认真听清老师读的每个字的字音。感受爬山的经历。

2.自读

让学生自由地读全文,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标出自然段,用笔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记住它们。根据拼音,自己拼读生字,把自己拼读不出来的字点上点儿。

三、随机指导朗读,并进行文中学字。

1.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2.随文识字,积累词语

要认识的字可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学习,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生字,并想办法解决字音。

3、 分段读课文,认识每段中的生字如:第一段“星期天,我和同学们去爬山”。

(1)自读句子(或齐读)。

(2)指名学生读,找到第一段中的字宝宝“星期”讲解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到星期天。正音,带音节读。指名读字,读词,齐读生

第3 / 5页

字读句子。

(3)其他自然段也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

指名读第二段内容,随文识字“(到 欢 路 鸟 叫 加、油 、花”)

(4)老师拿生字卡片,找学生带音节读字,开火车读,齐读,

(5)到文中去找这些字带出来的词语

拿出笔,把刚才学过的生字带的词语画上横线、自己练习读词。 (指名读词语,来到、欢迎、山路、小鸟、欢叫、加油、野花)从读词中进一步熟记生字(师拿词语卡片)

4.再回读第二段文字

5、读第三段文字,学习生字“顶”词语“山顶”

6、把生字放到文中再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准确。

7、读第四段文字,学习生字“心”词语“心里”

8、回读第四段。

四、学生拿手里的卡片问同桌,同桌互查,强化字音。

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当小老师,你指我认,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

五、律动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宝宝,真棒!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现在都藏到句子里去了,你能准确地把他们读出来吗?(生字用彩笔写)

(1)星期三,我去公园玩。

第4 / 5页

(2)放学的路上,我听到小鸟在欢叫。

(3)我为妈妈加油。

(4)山顶上的野花开了。

谁会读了?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还有一组扩词(课件)

七、指导写字

1、心:新笔画卧钩,与“飞”字中的横斜钩比较,强调第一点的走向和后面两点的位置。

2、鸟:知道里面的点是鸟的眼睛,不能丢掉。

3、在:第三笔是竖,不能丢掉

4、花: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表示与草本植物有关,下面的“化”字表示读音。

看着老师写一个,提醒学生观察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反复书空练习笔顺。在本上写一个字头。

练习书写,教师纠正,注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对比发现自己的字哪写得好,哪还需要改进。

写字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八、总结全文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探讨 篇3

优质课堂主要指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温暖的情感氛围,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人格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不论是从知识传递还是技能养成方面看,优质课堂具备的特点应是可以将一次课堂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的课堂,不仅实现了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且从情感、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分别给学生带来了真善美的感受。下面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进行一些分析。

一、学习氛围轻松,同学相处愉快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一个重中之重的环节。课堂教学时的学习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为了有效发挥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一节平面图形和计算相结合的课时,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既有结论的推导,也需要添加结论的应用。整节课上下来,教师不仅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而且还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下了苦功夫。课堂上可安排主动探究的训练,在每个操作环节开始进行时教师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矩形),正方形(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让学生可准确把握这些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性,而且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并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应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以他们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是新课标颁行之后的“主导主体说”。课堂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计算时要合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在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加减的基本运算时,通过故事的授课形式可以将孩子的兴趣点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这是比较基础的运算,把加法的思维渗透进入生活小故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多鼓励多称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多给予学生一些正面的评价。老师的肯定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在学校里,多半是来自于老师对于他们的肯定评价。不过也应当避免出现过度赞扬的情况,例如在现行新课改体系下,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称赞是一味的“你真棒”等等,这些评价不具体,不实际,听完之后学生不容易留下印象。而且,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老师才会来称赞他。这样的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听得多了也并不能够真正地为学生的进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并且评价要落到实处。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也要耐心引导,给学生指出错误,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结合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重视小组合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分组活动以及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利用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学力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并且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最终达成团体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投入以及进行全面互动,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而且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最后教师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这对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诉求,同时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并且依照新课改精神进行高效教学,将优质课堂的理念贯彻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之中。

优质课堂数学教学 篇4

一、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好奇心重,富有趣味、新奇的新鲜事物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情境的创设,并结合劳技课的特点,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如在教学《剪纸》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组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美的剪纸作品,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小动物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再顺势导出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除了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还可以结合劳技学科的特点,演示一些新奇的趣味小实验,这样不仅能为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二、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目标。在小学劳技课堂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创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合作学习强调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垄断现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

如在学习一些复杂技术时,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看书,了解学习内容及技术操作要领,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本节课所学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每种技术内容都要求学生做出成品,成品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可根据每人特长由小组长进行分工,最后合成。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劳动竞赛,通过作品完成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等级、评选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劳动热情。如《新年音乐贺卡》的教学,对于贺卡的封面、封底制作,以及电路图的设计、不同元件的作用、安装方法等内容,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在小组讨论、分工合作中共同制作、共同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共同分析、改进,逐渐优化自己的音乐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能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的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劳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在参与实践和动手操作中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学生创造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探索劳技课的创新教学,不断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发展学生质疑、创新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兔子灯》的内容时,我在第一个班级的课堂上从亲身示范开始,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自己制作兔子灯,结果学生动手探究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于是,我在第二个班级的教学中转变了教学方法和思路。我先给学生看各种各样的灯饰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再布置制作兔子灯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分析、研究制作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这样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还主动地翻阅教材、查找资料。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反而为他们拓展了自主学习和操作的空间。在制作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敢于质疑,集中大家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他们在没有教师示范操作的前提下,以相互质疑、探究实践的方式,较好地掌握了兔子灯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还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经过加工改进的兔子灯变得更加精美,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大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见,在小学劳技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小学劳技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探究与开放中开展教学活动,以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和质疑创新为着力点,努力优化教学环节,建构优质课堂,切实提升小学劳技教学成效。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三方面探讨了优质小学劳技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学科特点,在实践、探究与开放中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小学劳技教学成效。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篇5

优质课堂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身心规律以及数学教学纲要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具有高效率和高水平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从教学中的主导者成功转变成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正确教学思想。创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学习成就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心愿。

二、创建优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心理素质的重要介质,也是交流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以及抽象问题之间的纽带。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同样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但是不管如何创设教学情境,都必须遵循为学生更好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来服务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向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以“148+99”这样的算式来说,学生很难理解,在“148+99=148+100-1”本来是道加法计算题,但是为什么要减去1呢?为了使学生不再出现这种疑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创设静静和奶奶到商场买东西的情境:一件衣服的价格是99元,奶奶给了营业员100元,那么应该找回多少零钱呢?通过巧妙设计情境,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计算方法,并且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大大增强。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优质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够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还依然采用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还有些教师只重视少数学习成绩好或者接受知识能力快的学生。学生做数学练习时,教师并没有全面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目的性不强。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对学生和蔼可亲,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并在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对于不理解和困惑的知识点勇于向老师和全体学生提出。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课堂教学交流的气氛明显增强,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和对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另外,教师要确保学生有必要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依靠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充分汇集了文字、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等元素,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能够更加感官和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价值,解决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制作好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编辑的课件始终要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原则,以直观的动画形式把笼统难懂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变化过程都有效展示出来。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又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和客观,有效达到优质课堂的教学要求。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要实现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需要重视开展合理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互动活动,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活动如果通过学生自身进行操作实验和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就能够让学生记得更加牢固。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课堂打造成一堂有趣的数学手工课,先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的剪裁和拼接,自主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的特点,最后通过教师的有效讲解,让学生很快就学会了知识。这堂课不仅提高了课堂趣味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在进行构建优质课堂的环节中,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环节教师要以构建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为基础,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为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可以使用不记名的评价形式,这样教师就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其在具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有指向性的改正。数学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回答等制定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三、结语

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当代的教学标准,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优化,要优化教学的教材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有效的转换,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和精彩,让学生能够快乐轻松的学习,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杨翠萍.如何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1).

打造优质课堂 成就精彩数学 篇6

一、钻研课程,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改革的脚步走到今天,带来了形式上的更新,内容上的变化,更不断地有前沿教育观念和理念的渗透。今天的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的形式,课程本身更接近生活,倡导师生的合理有效互动,倡导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说,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钻研课程特点,关注课程调整,为课堂教学铺好路。

二、了解学情,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必备前提

教育的对象是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倡因材施教的观点,我们在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之前,要很好地了解班级的整体特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意识、价值取向等,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和优势,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对学情有了很好地把握之后,再结合学情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引发各种思考和交流,教师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三、制定目标,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的科学与否,是课堂定位成败的关键,合理的教学目标能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和自信,而不恰当的教学目标会造成知识掌握的障碍,也会使课堂教学产生偏颇,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所以说目标的制定要恰当、全面,兼顾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让目标去激励兴趣,让兴趣去引领过程,让过程去检验效果。

四、创设情境,是打造优质课堂的重要保证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运用相关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课程改革对数学的引领,让数学更好地贴近生活,很多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学习领域的巨大进步。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是很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那么怎样创设数学情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带领学生从实际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周围的世界联系是很紧密的。二是创设思维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巧妙的预设,将具体问题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心,数学学习的过程就会充满了快乐。三是创设交流的情境,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不是孤立地获取知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交流和分享的愿望,这时教师要建立一种民主对话的空间,学生通过交流会使思维向纵深的角度发展,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四是创设操作情境,数学中的几何部分以及一些定理和结论的推导,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它将平面的知识活化为立体和动态的形式,这样获取知识的过程就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在体验、猜想、操作的过程中定会品味到数学的乐趣所在,这样的课堂必然会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五、优化环节,是打造优质课堂的重要策略

传统的教育教学注重教师的讲,对知识性的、理解性的、甚至是解体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都要面面俱到,详细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否认,这样的课堂曾经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但是教育提倡守正出新,课堂也是如此,当新的课程理念进入我们的视野,就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认同和适应这种能够引领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新课堂。优化课堂环节是关键的步骤,经过充分的准备,我将课堂优化整理成五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自主学习,出示教学目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组内交流。第二个環节是合作探究,各小组提出组内通过自主学习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作相应的点拨和指导。第三个环节是多元能力拓展,师生共同就本节课的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第四个环节是测试回顾,进行本节课有关内容的知识检测和过关,达到强化提升。第五个环节是我感我思我悟,让学生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小结,反思体验成功和收获。课堂环节的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优质课堂数学教学 篇7

一、加强教师的指导, 提高学习高效性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更加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并对教师的指导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其必不可缺的指导性。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首先必须具备适时性, 例如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 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 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 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 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 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 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其次, 教师的指导还应具备关键性,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就必须很好地把握住教学中的关键, 并抓住关键要素进行合理指导, 例如指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引领学生在个性中归结出共性等等, 从而使得学生的认知更为系统、深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 教师的指导还要具备灵活性, 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当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观点是否存有不足, 并及时指导其调整, 以形成更为正确、全面的认知等等。总之, 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探究, 恰到好处的指导不仅需要, 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践行“互动探究”, 激发学习动力

“互动探究”既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它的实质是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1. 互动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

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 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要力图通过自我探究, 互动合作,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 互动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激趣诱思, 需要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教师作为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 要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 建立探究的氛围, 促进探究的开展, 把握探究的深度, 评价探究的成败。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在质疑问难中探究, 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在矛盾冲突中探究, 在问题解决中探究,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4. 要让课堂充满生机。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互动”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 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 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

三、结合课型特点, 构建高效模式

要积极探索不同课型 (新授课、讲评课和复习课) 的结构特征, 构建“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新授课。新授课提倡“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 要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课上, 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教师的导要适时、适度、适量,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时间。课堂讨论要进一步整合讨论时间, 引发学生思维交锋。

讲评课。讲评课的重点不在讲, 而在评。讲评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典型性和一般性相结合, 针对学生作业或答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 精心设计点评内容, 从而带动对一般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讲评时重点在方法、思路、技巧等方面做文章;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要有意识地把课内讲评的内容, 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把问题延伸到课外, 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信息, 提高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复习课。复习课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放弃了主动组织指导的责任, 用做题或完成作业代替教师主导下的复习;一种是教师一言堂, “水过地皮湿”的走过场式复习。复习要具有针对性, 体现巩固性, 着眼发展性, 要设疑激趣,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8

一、关注起点, 精心预设, 期待动态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为此, 课前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给课堂“生成”创造可能。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 在课始播放歌曲《一分钱》, 引出课题后问:除了一分钱, 你还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随后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人民币。“小老师”们纷纷举手上展示台, 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所认识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字样、防伪条等等,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他们自我探究的精神与有效的合作行为。因此, 在教学预案设计中, 应尽可能对学生的直接经验有所估计。如本课中先安排学生介绍认识的人民币, 再到小组认识人民币, 并把不认识的人民币交给组长后再一次集体交流认识。这样, 留足了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在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 促进了数学学习活动的动态生成。

二、善于捕捉, 碰撞共振, 创造精彩生成

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 在对话中生成, 在生成中引导, 在引导中感悟, 从而获得不曾预约的精彩, 让“生成”成为课堂的彩虹。如教学“平均分”一课时, 当学生理解了“平均分”意义后, 教师抛出一个开放的问题:现在给你10颗糖, 不告诉你分的份数, 你会把它平均分吗?随后, 让两个学生上台介绍两种常规分法。正当教师准备导入下一环节时, 有学生举手, 并说还有一种分法:把10颗糖平均分成3份, 先每份1颗, 再每份1颗, 接着还是每份1颗, 这样每一份都是3颗, 还剩下1颗, 最后再把这1颗平均分成3份, 所以每份是3颗多一些。学生为第三种分法争辩起来, 而教师则既不表态也不叫停, 而是让学生举手表决, 最后达成共识:这种分法符合平均分的意义, 虽然是3颗糖多一些, 不是整颗数, 但是每份是“同样多”, 所以是正确的分法。此时, 教师总结:你们都不简单, 不但能把10颗糖平均分成2份和5份, 而且也创造出了平均分成3份, 至于结果是3颗多多少, 它是一个分数, 有待我们今后去探究。本课中, 在学生提出了10颗糖可以平均分成3份时, 是考验教师如何有效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教师不怕“添乱”而影响教学预案的实施, 而是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一做法, 体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尊重学生权利的原则, 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调整后的教学思路, 不但实现了比预设更好的教学目标,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 使课堂更具真实性, 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适时调控, 价值引领, 升华动态生成

教师要巧用“错误”促生成。当学生答问错误时, 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 也不能听之任之, 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可利用因素, 或追问暗示, 引导学生发现错误, 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 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 推衍出荒谬的结论, 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得以顿悟。如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 在学生学会了用直尺量一定长度的线段后, 教师出示一长一短两条线段。第一条线段下面, 对应着一把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7”;第二条线段下面对应着一把断尺的“刻度2到刻度7”。当学生两条线段都读出7厘米时, 师问:我们比比这两条线段, 哪一条线段比较长?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第一条线段比较长。师:既然两条都是7厘米, 怎么会一条长一条短呢?这时, 有个同学觉察到了, 说第二条是5厘米, 因为第二条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不是刻度0, 而是刻度2, 所以是5厘米而不是7厘米。教师巧借“读误”, 引领了动态生成。

教师要善待“意外”促生成。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在“三维目标”引领下多边互动的过程, 是动态、生成、开放的过程。那么, 如何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呢?教师应该把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 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 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在执教“认识物体”一课时, 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物体分分类, 这时意外发生了, 其中一组的皮球不小心滚走了。此时这组的学生, 不知所措地看着教师, 教师不但没批评这一小组的同学, 反而笑着说:看来呀, 这球最顽皮了, 它会不听话地滚下来, 大家可要小心点, 大家都喜欢玩球, 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 研究一下球有什么特点?本课中, 教师适时调整了原来的教学预案 (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从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玩具之一“球”入手, 先认识“球”的特征, 遵循了由近及远的原则。教师尊重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 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 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围绕学生而教, 智慧地跳出设定的思路, 灵活应变, 适时调整, 顺应学生的思路, 尊重学生的发现, 体现课堂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四、平等对话, 激励评价, 促进有效生成

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允许学生出错, 课堂上要用激励的语言正确评价学生, 使其形成稳定的内部动力。教师只有学会倾听,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数学活动,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才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 探索知识的奥秘, 促进有效生成。如教学“8、7、6加几”一课时,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意, 引出算式8+7,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讨论怎样计算。学生通过操作讨论, 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后再小组交流。

师:通过讨论, 你知道8+6等于几吗?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对!8+6=15。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我们计算9+8时, 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 也是同样的道理, 8向6借1, 6变成5, 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真了不起!

教师板书这位学生的算法, 让大家说出错的原因, 大家经过共同讨论, 找到了正确答案。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悦纳和欣赏, 才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了异常的光彩。

强化教学研究打造优质课堂 篇9

一、语文优质课堂当营造浓厚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知识点的传授、技能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人是感情动物, 情感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浓厚的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反之, 枯燥的教学氛围则会让教学活动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着手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在态度上保持和蔼, 教学语言亲切, 用词得当,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尊重, 从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一点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其次,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点拨,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消除紧张的压力。另外,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还积极鼓励学生, 以此增强他们内心的成功、满足、幸福感, 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优质课堂当体现信息媒体作用

近年来, 信息化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但是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运用手法、自主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着短板, 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优质语文课堂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浓郁的情感, 这两点都可以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得到充分体现。在知识与信息量的补充方面, 多媒体手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多媒体手段所搜集的信息面与储存的信息量较之任何一种媒体都更为先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作为补充教材, 鼠标一点, 应有尽有。在教学情感的营造上, 多媒体手段也具有重要的辅助功能, 在教学内容到达情感深处时, 以音乐渲染、配乐朗诵, 以及典型场景再现等方式, 能够让教材内容和多媒体演示融为一体, 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 将学生带入教材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思想情感的领悟都会更加深刻。

三、语文优质课堂当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 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这一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得到充分体现。语文优质课堂不应当是教师单向灌输的课堂, 而应当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高效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将每一个知识点、能力要求提炼出来, 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为教学思考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合作学习、分析研究, 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思考中提高认识, 以及在相互交流中完善提高。这样的过程打破了单向灌输模式中学生思维积极性不高、宽广度不足的弊端,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活跃起来, 课堂氛围也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 相互协作完善答案, 实现知识掌握目标的同时, 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 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也明显增强, 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语文优质课堂当体现分层目标要求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其中既有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 也有学习态度、情感、学习方式、方法的差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当尊重这些差异, 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目标要求上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类要求, 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现象的出现,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满自信, 瞄准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前行, 这一点对提振学生精神状态,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 在具体学习的要求与流程的实施方面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 优质的语文课堂并非优秀生一统天下的格局, 而应当是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充分参与融入其中, 在课堂提问方面既要有深奥的, 也要有简单的, 既要兼顾到优秀生层面, 也要考虑到学困生群体。课内检测、阶段检测等方面都要因人而异, 设置不同的难度系数, 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打造优质高效数学课堂的体会 篇10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被当作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1)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5)由“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1)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们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2)重学观。就是要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3)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而且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4)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加强课堂教学计划性、预见性的前提,也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轻负担的重要保证。我校数学组全体老师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导学学案”为载体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法。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导学学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导学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并自主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侧重于让学生“会学”知识。学案和教案一个侧重于“学”,一个侧重于“教”。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力求把教师放到主导地位上来。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课堂的优质的我很矛盾,再过几分钟任务就完不成了,但看到学生们渴望知识的不肯罢休的样子,我说:“好吧!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这时有几个学生竟跑到了这位学生座位旁看个仔细,并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没过几分钟,就听见一个学生说:“我做出来了。”通过这位学生的回答我才知道,他们组用的是面积法。课后我反思:如果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交流,那么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就会出现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高效,要想把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导”好“导”活,关键在于学案的编写设计上,编写的学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新课改一直重视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

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一是要有及时性,因为反馈的目的在于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二是要有准确性,由于教师把反馈信息作为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必须是准确的。否则,就会像指挥员根据错误的情报进行决策而导致战斗失败一样,课堂教学就会成为“盲人摸象”,凭着错误的感觉走,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

1. 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反馈。

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来说,确实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反馈,要让学生愿学、乐学。在数学课上,学生愿不愿学,学得怎么样,这些信息都会体现在他们的表情上。如果学生表现得积极配合,眼睛炯炯有神,说明学生听了、懂了、会了,课堂效率肯定比较高;反之,则说明学生注意力不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兴趣,或者对所讲知识一知半解,处于脱节状态。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课堂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课堂学习的效率。

2. 在反馈形式上要体现面向全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往往偏爱优生,但是在讲究民主、和谐的现代课堂中,偏爱“尖子”学生,势必造成反馈信息的失真,学生的两极分化。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要改进反馈方法,根据问题的不同,合理地采用小组讨论、自学质疑、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小组提问集体讨论作答等多种反馈形式,创造让全体学生参与、展示的机会。

3. 反馈要体现分层思想,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个体差异。

新的教育理念既然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可以把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反馈资源来开发,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作用。例如,利用个体差异,可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时就被终止,学生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学生的激情就会被挫伤,学生的能力当然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合作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最具活力的方式,它的推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拓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值得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躬行探索。只有把它坚持下去并不断光大,我们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王亚娣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江苏常州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化”的。思维活跃,观念新颖,能力出众,有创新意识和潜力,是当今社会上所需人才的标准。学校应向社会输送这样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优化课堂,使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培养、意识交流的摇篮,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发展。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仅仅把学生当作是抽象意义上的客体,教育教学的目标千篇一律,教育教学的过程也高度程式化。掌握知识的量与质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失败和高度的受挫感,而不是积极、愉悦、兴奋和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成就感。结果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对学习越来越淡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尊重生命个体,也就是说把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个体并加以肯定。教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方面的深化与扩展,而且要深入到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成分。教学过程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师两种生命体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更多关注的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总之,教师应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自己正确定位,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的摇篮。

二、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么教,把重点放在教“懂”和教“会”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了“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自主的、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快快乐乐地学习。为了真正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的心理环境。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是体育课。为什么?因为体育课活泼,无过重负担,形式多样,学生能亲身体验成功和失败,学生自发的情感贯穿着整个课堂。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这些特点,那学生也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也会喜欢学习数学。所以,我认为,情感是师生之间的纽带,是意识交流的核心,是迸发创新智慧的交织点。教师对情感的把握,往往会之间的互动,让反馈矫正在互动中进行。

4. 注重当堂检测反馈。

通过当堂检测反馈,教师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而且可以发现自己“教”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四、注重课后及时自我反思,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登塔尔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师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合理取舍反馈信

影响学生的心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鼓励送给学生,尊重、宽容、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出差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其中的合理成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热情的表扬。

2. 教师设身处地地问,学生自由自在地答。

许多教师提了问题后总是想着让学生一语中的,把答案一下说到自己的心坎上。学生如能做到,教师心花怒放、点头称赞;如不能做到,教师就挖苦讽刺。这哪是在教学生,分明是在寻觅“知音”啊。这种提问忽略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把学生推进思维的绝境,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在教学中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创设了一个一个的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思考想象,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换位思考,或大胆假设,让学生在否定中得到肯定。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比例问题时这样设计问题:一上课,我就端了两杯冒热气的牛奶,分给学生喝。我问:“什么味道?”学生说:“一杯牛奶太浓了,一杯牛奶太淡了。”“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问。学生说:“一杯牛奶放得多,水放得少;另一杯牛奶放得少,水放得多。”“怎样放得正好?”学生说:“按比例放。”我接着问:“应按怎样的比例配制呢?如果是1∶2,或者1∶10,会配制成什么口味的牛奶?”这时,我又拿出一桶奶粉晃了晃,有学生马上喊:“看说明书。”上面是按1∶8配制。很多学生都想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我抓住这一契机,马上就问:“一杯200克的开水,应加多少奶粉合适?”学生有的已报出答案,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独立思考,整个班级都沉浸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数学。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求。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就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们能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继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这种需求就会得到加强。因此,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老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他们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想出了十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给予肯定(当然,也指出了最优的方法),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息,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

以上是我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些体会,也是我对自己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简单概括。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苦心研究的课题,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优质课堂数学教学 篇11

一、创设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探究知识和考虑问题时能快速地找到突破口,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他们能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敢于把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进行分享。在积极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他们能快速的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编一段“厘米”和“米”的对话,让学生在教师趣味的语言引导下产生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掌握“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的运用这两个长度单位,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要构建优质数学课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学习和思考。在学生发挥主体学习作用时,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的组织和对学生的引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教师的鼓励,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在已有的数学基础上对自己进行挑战,通过努力获得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后,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深入分析理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自主学习获得实效,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欲望,发挥他们的探究主动性,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和思考,从数学知识的表面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直接进行知识灌输的模式,采用创新的方式进行,使课堂教学在紧凑的教学进度中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达到优质课堂的建设。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口算小竞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他们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引出“口算乘法”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想要探究新内容的欲望,积极的进行主动学习,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时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直观理解,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深入,使他们加快对知识的内化,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兴趣设计情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欲望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能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并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分析如何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通过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能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使他们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通过运用转化成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有效完成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趣味性的问题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索,通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妙利用新旧知识造成的思维冲突进行提问,使学生能对问题产生兴趣,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在遇到思维阻碍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中高效进行,使问题情境教学方式获得实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篇12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 教师将相关知识点讲述的非常清晰, 并对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着重讲解和分析,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效果也比较好, 大部分学生似乎已经理解了知识点, 但是到了实际题目的解答环节, 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 第二, 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中经常强调要进行练习, 在数学教师看来, 增加练习是提升数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第三,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好动性特点, 教师为了教学课堂可以顺利展开, 会对优秀学生进行高频率的提问, 而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只能作为旁观者存在, 还有部分差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第四, 传统课堂中教师经常会事先预设很多问题,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较高, 但是到了真正的实践环节, 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好。正是因为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上弊端, 打造优质课堂成为一种必然。

二、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主要特征

(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意识, 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钻研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有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并观察表面积, 在制作不同形状圆柱体的时候学生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激发其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提升其动手能力, 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 二) 引导课堂教学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利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 学生的理解会更加容易。注意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授, 同时还要注意易于小学生理解, 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 在几何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三角形进行观察, 并对这些三角形的用处进行思考, 在课堂中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和认知[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 学生才是教学课堂中的主体, 课堂中师生之间要进行良好的互动, 使教学课堂情景化、生动化, 这样所有学生才能真正融入进去。

( 三) 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 教师在讲授同一问题时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解, 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意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错误而不予重视,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其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并按照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 最终获得正确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思考, 决不能敷衍了事。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都非常脆弱,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 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感到厌烦, 始终保持耐心答疑解惑, 这是所有教师应该做到的。

( 四)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准确把握

教学是生动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授复杂几何问题时, 可以将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利用抽象的几何概念形象化, 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问题的答案, 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最终做到学以致用[3]。学生在思考问题时, 如果不能独立完成, 教师应该适当为其提供引导,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获得问题答案,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 五) 重视课堂教学的小学生评价

在优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及时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其自身潜力的发挥。大量实践研究证实,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 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当前新课程标准针对课堂评价做出了规定, 评价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点在于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与情感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由此可见, 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 应当把学生作为其中的主体,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够最大化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实现优质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始阶段, 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的优质性, 本文主要从不同方面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打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姜丽艳.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31:40.

上一篇:错误概念下一篇:台湾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