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专题

2024-09-09

公平正义专题(精选8篇)

公平正义专题 篇1

法治中国,公平正义

关注食品安全 维护消费者权益

材料点击

材料一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卷土重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一批送检的奶粉样品中,检验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标准。青海公安机关根据甘肃省提供的线索,协助质监部门对东垣乳制品厂问题奶粉进行了查封。警方查明,在这家乳制品厂发现的这批约38吨问题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8月下旬,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又被查出百余吨三聚氰胺奶粉,此次查处的问题奶粉,是继2009年底多起三聚氰胺“还魂”事件之后,仅仅时隔半年发生的又一波恶劣食品安全事件。一度被禁绝销毁的问题奶粉原料频频在社会上“借尸还魂”,不断挑战公众的容忍底线。

材料一 卫生部于2010年7月13日14时在卫生部五楼新闻发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关情况。为做好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卫生部会同各相关部门通过全文公布标准文本、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挂图、编写标准问答等多种形式,引导行业、公众和媒体认识乳品安全标准的积极意义,正确理解乳品标准的具体内容。我部将组织开展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跟踪评估,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意见,不断修订完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材料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与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的职务犯罪一般不得适用缓刑。材料四 2010年11月,有媒体报道,植物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植物奶油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焙烤食品中广泛使用,顿时,植物奶油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氢化油,又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随着烘焙食物中对“植物奶油”的大量使用,研究人员发现了它对健康的危害,如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材料五 2010年9月27日下午,西安工商部门在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检查发现,市场上那种又白个又大的生姜被硫磺熏过。“熏过的生姜外观漂亮,主要是卖相好。”据商贩讲,用硫磺熏制生姜的历史由来已久,很多蔬菜市场的生姜经营户都在出售“硫磺姜”。

材料六 2010年5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出市面上热销的紫砂煲,其紫砂内胆不含紫砂,只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染色而成。自2000年国家对已近枯竭的宜兴紫砂矿封禁后,紫砂制品价格陡升,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市面上不少紫砂制品原料换成了类似紫砂泥的陶土。这些几元到几十元的陶土内胆,经过厂家加工包装,成了“天然养生”的紫砂煲,以每个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材料七 2011年2月1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打假治劣,迎接“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天津市质监局再次向社会公布全系统投诉电话。记者昨日从市质监局获悉,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打假治劣,该局近日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执法打假系列活动,产销假货将被曝光。

材料八 2011年2月23日保监会发文《关于积极做好服务保险消费者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严肃查处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用实际行动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考点链接

1、请你在食品安全方面提出几条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加大检查监督管理;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生产合格产品;销售者应诚信经营,杜绝假货;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执法部门与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

2.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1)原因:在经济活动中,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在选购上处于被动地位;

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势单力薄,这些导致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利。(2)意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3.作为消费者,应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1)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选择适当的消费行为。(2)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包括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3)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4)增强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在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相关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有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你认为如何才能营造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

(1)国家: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2)政府: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认真履行市场监管的职责,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3)社会:广泛宣传消费者权利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开展“产品质量万里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4)经营者: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不经营不合格的产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经营。(5)明星:要珍惜自身的荣誉和公众的信任,代言品牌要慎重,要有调查、论证、选择,依法代言,不代言不合格的产品;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远离诱惑。(6)消费者个人:增强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积极同各种侵权行为作斗争等。

5、你认为作为合格的消费者应具备哪些消费知识?[ZK)]

看商标、看生产日期、看保质期、看产品质量;或从理性消费的具体做法、绿色消费的具体做法等方面答出也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坚持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材料点击

材料一 2010年12月4日是第10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今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检查验收年,也是“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确立十周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0-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十年十位法治人物和四位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得主最终揭晓。

材料二 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首份《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基本情况。材料三 2011年1月9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会上强调,要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材料四 2011年1月6日,腾讯新闻网报道:2011年,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第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将更加注重对现有法律制度的修改完善,更加注重立法质量的切实提高,更加注重社会领域、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众对立法活动的有序参与,更加注重保障和促进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2011年值得我们特别期待的是,实施多年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有望启动全面修改,相信中国立法机关将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方面,迈出不同寻常的重要步伐。

材料五 2011年1月20日羊城晚报讯:近日,省委印发了《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现摘要如下: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为新一轮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法治广东建设,对于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开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六 2011年元宵节,节日喜庆的鞭炮声响彻河南省邓州市城区、乡镇,而曾经身为这片土地父母官的董平玲,却要在监狱里聆听大墙铁网外的鞭炮声„„董平玲原是邓州市副市长,因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南阳市唐河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董平玲不服判决上诉,前不久,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材料七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月25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取消了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分别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修改后的刑法还对一些特殊人群的犯罪作了具体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25日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行为定为犯罪。考点链接

1.法律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是什么?

(1)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是什么?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4怎样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法律体系。(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推进依法行政,做到公正、文明执法。(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5)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6)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7)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贡献?

(1)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6.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各级贪污高官,这表明了什么?

(1)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触犯了法律,不论其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各级贪污高官受到法律的严惩,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侵蚀。(3)我们

青少年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守

法的好公民。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等行为时,要勇敢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情况。

5.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频频将社会的关注点聚焦到我国能否依法行政,能否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上来。针对这些情况,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意见》对2004年建设法治政府以来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加以推广,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意见》规定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7个方面的任务,并围绕这些任务的落实规定了具体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至少三个方面)

(2)你认为政府部门应当怎样做到依法行政?(至少两个方面)【参考答案】(1)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深入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利于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有利于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等。(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办事;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严格执法,违法必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保证;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读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等等。

公平正义专题 篇2

关键词:法治,公平,正义

法治中国建设是新时期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为一体的法治建设新目标, 是当今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路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实现法治中国就要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公平是效率的必要保证。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就是维护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在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 如何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法律平等

真正实现法律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是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首要环节。实现公民与政府在法律地位等级上的平等, 要完善立法对法律地位平等的保障, 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内外部监督, 实际解决民告官难的问题。实现地区平等必须减少地区立法差异, 不能由于地区经济地位落后决定其立法水平落后, 落后的立法必然会阻碍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行政诉讼法中, 立法应该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国家赔偿法中, 应提高国家赔偿标准, 应由抚慰性标准向补偿性标准转化, 最终实现惩罚性标准。

二、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 保证严格执法的核心问题, 司法独立不仅仅是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简单的分化,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的司法体系, 想真正实现司法独立必须实现司法系统的经济独立, 不在人、財、物上隶属和依附于同级地方政府。只有经济独立不受制于人, 才能真正做到不看“脸色”判案, 不以权代法、以权压法, 避免司法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严禁行政司法不分, 真正实现法律公平与正义。

三、完善立法

法律同样具有时效性, 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加强对法律规章的完善与修订来弥补法律的漏洞与不足, 改善法律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实现法律真正意思上的与时共进, 适应当今社会的现状, 才能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促进新时期法治中国的建设, 保证中国现代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不断完善立法, 修改已经不符合现如今社会现象的落后条款, 完善不同领域的专项法律条款, 立法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规范法律, 明确法律, 细化法律, 缩小法律的弹性, 提高法律的唯一性。

四、加强普法

法律是现代社会人们保障自身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重要有力的武器。法律是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要实现法治社会, 依法治国, 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必须普及法律常识, 提高民众的法治素养。加强法制节目的建设, 增加法律宣传活动, 让法律课堂走向社区, 走向义务教育, 全民学法, 人人普法, 人人知法、懂法、用法, 更好地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完善执法

执法工作是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落实环节。完善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重中之重。保证执法就是保证法律的公平正义。完善执法首先要提高执法效率。高效执法, 缩短执法等侯期, 不给违法者寻找后门的机会。减少当事人的时间成本, 避免由于执法时间过长造成的精神财产损失。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提高执法质量, 实现执法的公开透明, 加强监督。其次, 提高执法队伍法律素质是完善执法的必要内容。文明合理执法, 执法行为正当合法, 符合情理, 提高执法工作者对保障相对人权利的意识。执法工作高效合理才能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六、加强监督

要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必须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力度, 司法透明, 健全司法权力内部的自我制约机制, 加强内外部监督, 实现上级机关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督。加强人大对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任免监督三个方面。杜绝监督盲区, 减少监督漏洞。杜绝司法系统中的以权谋私, 徇私舞弊, 滥用职权等腐败行为。

法治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稳定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为了更好会更快的实现以法制治理中国的目标就要落实上述的六个重要环节:完善立法, 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司法独立, 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内外部监督, 完善执法, 保证执法, 加强普法力度, 争取更早实现人人懂法, 人人守法的目标。只有落实了上述环节才能更好的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才能更好的让法律实现其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公平正义专题 篇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公平正义 实现

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而且指出只有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对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第一,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指出,平等原则不是从来就有的永恒的东西,它产生于现实的经济生活。恩格斯明确指出:“这个公平则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1]212 社会公平正义观念归根结底地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的观念表现,不存在永恒不变的、超越社会经济关系的公平。公平正义还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提出不同的关于公正的主张,也不存在超越阶级的抽象的公正。

第二,社会公正应是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形式公正下隐藏着实质的不公正。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认为资本获得利润是最公平不过的事情,而事实却是利润是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对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是不公正的。他说:“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而对于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马克思追求的不仅是形式公正,更是实质公正,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一切领域内的公正。

第三,无产阶级追求的公平正义是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实行按需分配。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是消灭阶级差别,要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无产阶级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核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其实质是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实现每一个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随着阶级差别的消失,一切由这些差别產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而“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这样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实现。

二、社会主义背景下我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凸显

从总体上看,公正与和谐是我国社会的主流形态。但在一些领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公平正义缺失。主要表现在:

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收入差距加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区域之间、不同阶层以及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是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存在,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否则就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全体成员实现共同富裕,损害人们的公平正义感,从而导致社会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在法律、政治以及行政领域,司法腐败、权力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我国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损害了法律的公正感。我国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基础。政府本身首先必须是正义的,才能提供正义的服务。但依然有个别政府领导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造成极坏影响,个别部门甚至出于私利侵害群众权利。这些行为我们必须坚决纠正,防止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在社会与文化领域,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资源,倡导公平,弘扬正义,揭露和谴责各种社会不平、不公和丑恶现象。然而,事实却是: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不公正现象。比如,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文化教育公平缺失现象。在就业方面,存在着性别等歧视导致就业结果不公平。社会保障方面则表现在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增加了社会的不公平。在文化领域,文化发展中存在地域间、城乡间、阶层间的不均衡发展。此外,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缺位与不均衡并存,弱势群体文化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

三、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对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首先,在经济发展领域,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保障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为彻底消除贫困、维护公平正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确保经济制度的公平正义性。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努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一个主体之间自由、平等、竞争的经济秩序,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此外,要保证分配的公平正义,完善再分配功能,以缩小收入差距。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其次,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民主法治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民主可以减轻、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是解决社会不公正的有力手段。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需要法律的确认和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环境需要更加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和完善的法律制度。此外,当前公平正义问题的解决也要完善我们的法律制度,杜绝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再次,健全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状况直接反映社会公正的状况,因此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统一。社会公共服务制度的健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直接措施,人的全面发展、我国贫富差距的解决都依赖于社会公共服务。因此,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差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袁贵仁.论马克思主义公正观[J].求索,1992.04.

[5]龚秀勇.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04.

[6]刘德定.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的当代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02.

公平正义 篇4

一、什么是公平正义

所谓公平正义,通常是指公正,它强调的是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和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每个人都应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而要实现这种合理的分配和承担,就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平正义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或可视为社会价值分配的实际结果和状态。

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和普遍价值历史上,在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阶级社会中,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只有在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复存在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看待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公平正义是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而不是一个先验的永恒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标准和尺度判断公平正义的标准要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公平正义是具体的公平正义不仅是历史的范畴,也是具体的范畴,它是不可以简单套用的抽象标准即使在同一个社会中,公平正义在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领域,其具体内涵也不尽相同。必须把公平正义置于具体的领域,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人群进行分析。

再次,公平正义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正义是从来没有不存在的一方面,衡量公平正义的标准是相对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与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另一方面,历史反复证明,追求绝对的公平公正,不仅实现不了,而且是有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追求的公平正义是在承认差距的基础上并把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我国现存的不公平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公平正义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经济领域,贫富差距过大是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人们获得资源的机会不平等,造成了收入分配制度的严重不平等,有些人由于领先优势占据着大量资源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得到高额收入,而其他人却由于得不到平等的机会,总是处在收入水平的最底层。

政治领域,不公平正义现象表现为人民政治选举权、参与权、表达权的不公平。其中、利益表达权的不公平是由我国的阶层结构及各阶层的特点决定的,社会的上层是强势群体集中了各领域的精英,掌握了经济、政治、权利与资本等社会资源,利益表达机会和影响力是最强有力的武器。相反社会的底层和中间阶层在利益表达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利益要求各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意志。

文化领域,主要体现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尤其是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强势和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质量低下使农村子女上学难和教育收益率低,导致农民对教育的需求降低等状况。其次,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的差别也比较明显,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教育制度的社会分层机制逐渐显现,学校教育阶层差距也随之扩大。

三、怎样实现公平正义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重大任务, 而要实现公平正义, 就要协调各方利益, 进行制度创新, 并加强监督。

(一)协调好各方利益, 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

公平正义的实质说到底是个利益问题, 因而要将协调利益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来抓。胡锦涛指出: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这里公平正义包含了“妥善协调利益”、“正确处理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迄今为止对“公平正义”内涵的最准确、最全面、最权威的阐述。如果对此再作进一步的解读, 就能领悟到, 这三个方面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利益”。因此, 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入手, 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牛鼻子”, 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当前许多利益关系失衡的问题, 其实正是改革不深入、不配套所造成的。因此, 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必须继续深入、整体推进、相互配套。要从革除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项社会体制的弊端入手, 按照相互协同配合、分清轻重缓急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整体配套改革的进行。当前应特别注意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 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和社会等多种手段, 抑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真功夫。

(二)进行制度创新, 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 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包括发展经济, 增强物质基础;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发展社会事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等。但是, 这些方面的成果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才能够转化为社会成员具体的权利和利益, 从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体现出公平正义。因为制度是 / 规矩0, 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以及激励、约束、协调、整合等功能, 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遵循的准则。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 就可以约束不公平和非正义的行为, 促进公平正义理念的树立和公平正义环境的形成;就可以整合社会力量, 维护和巩固社会公平正义的成果, 引导人们依法、有序、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 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 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协调、稳定、和谐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 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公现象和问题, 大都与我们的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科学、不落实紧密相联。因此, 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 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并使之得到贯彻执行, 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监督,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离不开监督,监督效用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当前, 造成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失衡和社会公平正义不同程度的丧失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某些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害;二是由于某些党政官员滥用权力甚至腐败造成对民众利益的侵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 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根据公认的政治学定律,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由此可见, 只要是缺乏有效的监督, 社会的公平正义就不可能得到维护和实现;通过监督, 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 当前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要大力推进发展民主;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要重视舆论监督作用;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

公平正义的道德光芒 篇5

日期:2010-04-1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金色的太阳,驱散阴霾,光照大地,泽被人间万物。而公平正义的道德,布满张力,摄人心魄,璀璨着彪炳千秋的人性光芒,比太阳还要和熙温暖、润彻人心,就像一位睿智的自然女神,在苍茫宇宙中,默默无私地照护着人类的和谐、安宁与幸福。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在与大师性灵相通、物我两忘中,通过与大师心贴心的跨时空交流,沿着他情操“旗杆”,穿越内心私欲“丛林”,深深领略到经典的震撼和不朽魅力,感悟到通贯古今的智慧力量和人性之美,发自内腑地钦佩大师的敏锐前瞻以及博学广识。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在吸取前人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他构建了自己的道德情操“体系”,并由此引生出左右道德情操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从源头上把住了道德的精神内核。温总理对斯密的这本巨著十分喜爱,先后六次在不同场合向国人予以推荐,并在接受《爱尔兰时报》采访时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总理以辩证发展的深邃眼光,潜心研究、准确把握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洞悉了公平正义的真谛,找出了精神层面影响人类和谐发展的这一隐形的“道德之手”。

合宜的“利他”精神是建构公平正义的思想基础,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全书始终。仔细阅读该书,不难发现,斯密用了相当的篇幅,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人的本性,指出人类都有感同身受的“同情心”,经济行为接受道德考量,合宜的道德情感形成“利他”精神。他认为人有“自利”与“同情”两种基本情感,“同情”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它存在着双重的“规定性”:一是主观个体美德,即“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应成为市场经济中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人文气质与道德精神;一是客观社会伦理关系及其主观情感体验,即彼此均是具有平等自由权利及其主观情感体验的存在者,这也是构建市场经济正义性的方法原则:契约自由、平等互惠、自利利人。而近年来,华尔街“金融家”的拙劣表演带来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低迷,国内楼市、股市上“呼风唤雨”的黑手频频曝光,“黑煤窑事件”屡屡涂炭生灵,假药击倒了国家药监局的数名高官,“三鹿奶粉”事件几乎造成了中华民族奶业的巨大灾难,武汉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献身,可打捞公司却索要高价打捞学生遗体,这些事件、现象都在不断拷问着人类的灵魂。当下,我们重温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思想精髓,对于规范市场主体遵纪守法的营商行为,塑造人的利他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党政官员,必须清正廉洁,秉公用权,在履行创新服务型政府职能,倡导公平正义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作为代表社会良知与正义的知识分子,要履行好知识传承和创造的社会责任,杜绝浮躁和虚伪,耐得住寂寞,洒脱超然;作为经济发展组织者和经营风险承担者的工商英才,在照章纳税,依法经营,率先致富的同时,还要关爱员工,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比尔.盖茨功成名就后,把几百亿美元捐献给社会慈善事业,从容“转身”之际为全世界的企业家留下了一个美丽的身影,也是对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最好诠释。

良心自省及欲望管束是达成公平正义的关键路径,也是《道德情操论》的一个鲜明主题。在书中,斯密谈到,“在所有场合,良心的影响与权威仍然是很大的,而且也唯有向住在心里面的这位判官请教,我们才可能在我们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之间作出适当的比较判断”。他引用大量事例,非常详尽地阐述了个人由“自爱”进致“同情”的心理原理及过程,从而使个人与社会在情感行为中,基于理性(合宜性)自发达成一致。但是,受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制性影响,人类行为又太容易导致个体道德上的极端利己主义,最终将会导致社会公正秩序的瓦解,以致人类的伦理生活世界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巨大冲击下过于脆弱,甚至难以为继。而这一切,却早已在二百多年前斯密的预料之中。在他看来,这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于是,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刚刚经历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风暴之后,要求进行道德投资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郭沫若曾经说过:“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良心的死灭。”人人心中都有杆秤,道德是人的本性,是善恶、荣辱、是非的判断,更需要人们用好斯密授予的“思想锐器”,时常进行内心的关照和自省,及时清理内心深处那些不合宜、不正当的欲望,向常住在心中的这位公正的“道德法官”求教,寻求理性客观的判断,作出不偏不倚的正确选择,讲人品、有良心、守规矩,恪守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道德底线。正如温总理曾反复强调的,“企业家的血管里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其实,我们每个普通公民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

健全合理的法律制度及有效运行是营造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斯密非常重视“建立一套一般性的法律原理”,而且“这套原理应该贯穿所有国家的法律体系,并且应该是那些法律体系的基础”。他在书中多处强调,法律代表国家,代表市场的整体意志,规范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由国家的强制力进行外部约束,属于他律的范畴。法律规范惩恶扬善,体现市场的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追赶西方二、三百年工业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加需要法律制度的伦理性、合理性、健全性,即制度对市场经济中个人平等自由权利的保障,这是外部客观保证。当前,尤其需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谋求财富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不留下一个阴影、不轻视一个角落,不分男女老少,不论民族区域,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公平正义之光辉,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地生活着。具体来说,就是要为广大劳动者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竞争机会,让每个劳动者拥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以保护劳动者生存权、发展权;要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要不断开辟新的途径扩大就业,促进中低收入者增加财富;要完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制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领域,特别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困难地区转移投入,实现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以此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保证国家财富的公平分配;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确定各地区公共服务可比性和平均水平,尽快实现城乡一致,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共享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由此可见,国家的崛起仅在经济领域是相当不够的,也是不会持久的,一个民族的崛起只有对公平正义大力倡导和维护,才会从本质上崛起。这正如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统一。

恪守从政道德,守护公平正义 篇6

守护公平正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我叫马燕,来自乌恰乡,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系民为民,正己正人》。

在这里,我想先和大家分析一组数字:2011年,全国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查处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多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高级官员、国家干部置法律尊严于不顾?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置人民福祉于不顾?我想,归根结底在三个字:贪、嗔、痴!贪恋,是对事物的强烈占有欲望;嗔恨,是对自身利益的强烈贪求;愚痴,是对世界真相的不明了。这就是佛家理论所谓的“三毒”。

大家可曾记得,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王运宏同志,用朴实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他是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在其工作18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全乡42个村庄,成功化解纠纷1800多起,从未拿取过老百姓一分钱财,直至癌症夺走他54岁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停歇过,心里牵挂的仍然是老百姓的那些事!葬礼那天,十里八村的群众自发赶来,默默地跟在灵车后面,蔓延数百米的送行队伍,为他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一生缀上了最光彩的勋章

如果说贪念是一种耻辱,那么它需要我们警钟长鸣!如果说嗔恨是一种挑战,那么它需要我们坚决对抗!如果说愚痴是一种现状,那么它需要我们努力改变!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公务员的一切公共行为应该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基本标准,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准则。而如今,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一些党政干部将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放弃世界观,人生观及思想水平的改造,职业道德的滑坡个缺失使他们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人民满意而是自己满足,把人民赋予的权利成为手中以权谋私的工具,损坏了人民公仆的形象。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长抓不懈。而我,身为一名新时代里年轻的公务员,肩负的就是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就更加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更加需要深刻认识“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真正做到将“智慧用在创新上,心思用在工作上,精力用在落实上”。改进机关作风,勤政廉政为民,从我们年轻一代公务员做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改进作风,勤政廉政,就是要以身立岗,无愧天下公仆。政府工作责任大、担子沉,需要我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政府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政府工作清贫质朴、不事张扬,需要我们乐于奉献、恪守执著。在市府办工作的这两年里,我看到的是,我的同事们都在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水滴石穿”的精神诠释着我们的坚毅和执着!他们是我在今后工作道路上的一面明镜!将时刻激励我,踏踏实实的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改进作风,勤政廉政,就是要精心锤炼,潜于自身修养。理学大师朱熹写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塘水之所以清澈见底,正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过。机关作风建设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不断加强公务员自身的修养。只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能历炼心智、提高修养!

改进作风,勤政廉政,就是要明辨是非,锻造进取精神。王安石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上山顶,就不怕浮云遮眼,可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的阴霾却不会轻易地被驱净。当金钱、美色、权力等等越来越多的“浮云”阻挡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所能做的不是逃避,不是妥协,而是与之抗争!与“浮云”抗争,需要胆识,需要勇气,更需有远见。实践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作为任重道远的一代,要想“不畏浮云遮望眼”,就必须向上攀登!只有向上才能增长才干,只有向上才能锻炼胆识,也只有向上才能在立志成才的攀登中永远开拓、进取!让我们时刻铭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朋友们,工作着、学习着、奉献着、坚持着,这就是我们公务员最美丽的形象!让我们从平凡做起,从平淡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心做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律自省,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企业家应有公平正义精神 篇7

前几年, 百龙集团总裁孙寅贵先生写了一本自揭疮疤的书, 叫做《公平定律》。在这本书中, 他以自己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二十年经营企业的切身经历现身说法,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企业家呼唤公平。他写道:“很多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 无不是利用了社会资源才得以发达的, 而社会资源是公众的, 富人其实无意识地占用了公众的资源, 所以作为富人必须懂得回报社会。”

实际上, 公平不仅仅是社会对企业家的外在道德要求。如果经营企业被企业家当作追求的长久事业, 而不是急功近利求得短期暴富的平台, 那么公平就是经营之道, 就是企业家成就生命辉煌、实现人生价值之道。无数事例表明, 企业家能否坚守公平正义, 关系着企业生命, 关系着企业家的职业命运和职业价值。同仁堂的先人们, 或许是畏于巍巍皇权, 而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 并以“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为警戒, 但它确实抓住了公平这一企业经营的正义和精髓, 因而造就了330余年的辉煌基业。同仁堂的后人们, 正是继承了这种正义的精神, 并将其延伸为“四个善待”, 即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 才使同仁堂蒸蒸日上。与此相反, 古今有数不清依仗权势、欺世暴富的企业和所谓的企业家如流星般倏然灭迹, 有的甚至赔上身家性命, 其盛衰只在弹指一挥间。

有社会理想的企业家如果深刻体悟到了公平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职业生命的根本价值, 他们随后也就会把企业经营当作公平正义的事业而投身其中。

首先, 他们会为构建公平的社会商业制度而奋斗。优秀的企业家会深刻地认识到, 公平的商业制度体系, 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是优秀企业发展的保障。它不但能给社会提供商品交易和创业机会的公平保障, 而且还会为企业的合理合法经营提供一套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进而创造出一个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当代中国, 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 公平的商业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需要政府的主导,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优秀企业家作为社会商业制度的主要建设者和践行者, 在时代呼唤下, 会以推动公平正义为使命, 以极大的热忱呼吁和推动社会商业制度的变革, 并善于利用公平的社会商业制度来发展自己。同时, 会以执着的契约精神, 把公平原则贯彻到自己企业的制度建设当中, 以保障员工、企业和自身的价值共同发展, 成为践行社会商业制度的社会楷模。

其次, 他们会建设和完善公正的企业制度。怀抱公平正义理想的企业家, 不是不追求利润的空想家, 而是义中取利的实干家, 并且会通过建设和完善自己企业的公正制度, 切切实实把公平正义精神落到企业目标上和经营管理的实处, 以保障员工幸福、企业发展。企业家们深知, 员工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实际待遇 (包括薪酬、晋升、荣誉等) 与他人进行比较, 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当员工对自己的待遇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认为收支比率相等时, 便会感到受到公平对待, 因而心理平衡, 心情舒畅。相反, 当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时, 往往会产生怨恨情绪、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破坏心理, 甚至发生极端的自毁行为。这些消极后果, 绝不是追求公平的企业家所愿看到的。这些现象一旦发生或稍有苗头, 他们便会内心不安, 深刻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 并马上采取行动, 着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公正保障体系, 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 营造公平的企业制度环境, 保证员工的平等发展权利。

最后, 他们会把公平追求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对公平正义更高层次的追求, 是对利益计算的超越, 是对大爱和善的慷慨播撒, 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和道德实践。余秋雨先生在新作《何谓文化》中, 举了一个美国企业家贝林先生的例子谈文化的终极目标问题, 这里暂且拿来一用。贝林先生原先为自己的企业经营定下的文化目标是“展现个性的成功”。其中, 又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追求“多”, 即利润多, 产业多;第二阶段, 追求“好”, 即质量、品牌都达到国际一流;第三阶段, 追求“独”, 即一切都独一无二, 不可重复。他说:“当这三个阶段全都走完之后, 我还不到六十岁。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聊, 甚至觉得连活着都没有意义了。”直到2001年3月,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在亚洲某地将一把轮椅推到一个六岁的残障女孩前, 女孩快速学会运用后两眼发出的生命光辉, 这个场景把他的生命也照亮了。几年后, 在非洲, 一个津巴布韦青年背着一位完全不认识的残障老妇人, 用几天时间穿过沙漠来向贝林先生领轮椅。贝林先生看着这个青年独自向沙漠深处走回去的背影想:“我一直以为有钱才能做慈善。他让我明白, 我这一生把梯子搁错了墙, 爬到顶上才发现搁错了。”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篇8

考点1.什么是公平?

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考点2.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

(1)社会稳定需要公平: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2)社会发展需要公平:①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了保障。②有了公平,个体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东西,满足自己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考点3.不公平的危害性有哪些?

(1)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2)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

(3)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长治久安。

考点4.如何对待不公平现象?(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应怎么办?)

(1)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考点5.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考点6.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面对非正义行为,如果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真题解析】

例1.(2016·福建福州)国务院要求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整合,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这表明我国( )

A.积极促进经济发展B.积极推进社会公平建设

C.不断完善分配制度D.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公平的知识。由题干描述可知,国务院要求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整合,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表明我国积极推进社会公平建设。所以,B是正确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例2.(2016·山东聊城)聊城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确立了“党建筑基、精准施策、政策集成、责任包干”的工作思路,确保到2018年全市41.09万贫困人口无一遗漏,全部脱贫。聊城市政府的这一举措( )

A.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统筹兼顾

B.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C.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维护社会稳定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本题结合时政材料考查学生对促进社会公平的理解。“确保到2018年全市41.09万贫困人口无一遗漏,全部脱贫”,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与题意不符;选项C中“同步富裕”的观点是错误的。

例3.(2016·四川绵阳)为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考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国家在部分老、少、边、穷地区实施高校招生国家专项计划。2015年该计划在四川省相应地区共录取新生3199人。这说明( )

①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②中国公民具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关注弱势群体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④我国政府大力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平,但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高校招生国家专项计划”。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实施高校招生专项计划,给了这些地区更多学生上学的机会,是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的表现,③④正确。弱势群体是长期存在的,并不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①错误;公平是相对的,②的说法太过绝对化,是错误的。故选D。

例4.(2016·江苏连云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上举措( )

A.说明义务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C.说明我国义务教育的不平衡状况已得到根本改善

D.能够消除城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教育公平的有关知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采取措施努力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B项正确。A项错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C项错误,“根本改善”的观点过于绝对;D项错误,“能够消除城乡差距”的观点过于绝对。故选B。

例5.(2016·浙江宁波)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的通过有利于( )

①促进社会公平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④确保所有人无后顾之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慈善法的通过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所以①②③正确。④的观点过于绝对。故选A。

【高效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青年报》2016年9月4日报道:今年,中央、地方和高校三方的专项计划累计录取了农村贫困学生9万余人。差不多每一百个高考生中,就有一人借此进入高校。这将( )

①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③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学生受教育权 ④将彻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福建日报》2016年9月24日讯:福建省政府日前下发通知,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5年12月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确定,9月30日前将新增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补发到位。它的实施( )

①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②是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不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是我国政府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法制日报》2016年9月21日报道:历时半年,兵分多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警方近日成功捣毁7个以教育培训为名,长期从事“助考”活动的犯罪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胡某等13人被抓获归案。我国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 )

①将有效保证考试的公平 ②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③能净化考试不良风气 ④提醒考生要诚信考试,维护正义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9月12日发表《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 中国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369名被告人无罪。冤假错案的纠正( )

①实现了绝对公平 ②符合正义的要求,有利于尊重人的基本权利 ③有损司法部门的公信力,破坏了法律的权威 ④有利于我们完善正义的制度,从而为公正的对待提供保证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5. 2016年9月19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中国大陆31个省份全部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改革意见中,各地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的实施( )

①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②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开启了依法治国 ④有利于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6.材料一:“你的右手怎么了?我们不要你这样的!”东莞某店负责人对前来应聘的受工伤工人李宜海说。虽然有《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保障,但要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工人受工伤后不仅就业机会少还面临诸多歧视。

材料二:《京华时报》2016年8月28日讯:因被查出患有巧克力囊肿,已经实习了1个月的王女士被煤炭总医院拒绝录用。王女士遂以就业歧视侵犯人格尊严为由,将煤炭总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其赔礼道歉并赔偿体检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随后记者获悉,朝阳法院判令煤炭总医院向王女士书面赔礼道歉,并支付其部分体检费用430元。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2)就业歧视现象的存在有哪些危害?

(3)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7.材料一:东莞市长安镇一照相馆老板庄某为了牟利,伙同他人给客户伪造假毕业证,没想到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查获。随后庄某因犯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材料二:2016年9月12日晚上9 时许,36岁的程诚和发小郁凯正在利辛县建设中路散步时,看到一歹徒手持长刀,挟持了一名女子。危急关头,两人挺身而出,用棍子和铁锹打落歹徒手中的长刀。然而,在搏斗中,程诚被歹徒用匕首刺伤。最终,在围观群众的帮助下将歹徒抓获。

(1)以上材料中人物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谈谈理由。

(2)请你结合材料一中人物的行为,谈谈你对正义制度的认识。

(3)以上材料对你以后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B 5.D

二、6.(1)在我国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必须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3)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1)材料一中庄某的行为属于非正义行为,这是因为他的行为阻碍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损害了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

材料二中程诚和发小郁凯等人的行为属于正义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维护了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

(2)①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②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就是处于社会最不利的群体,也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正义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使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③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利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④如果失去了正义的支撑,那么社会的大厦就会土崩瓦解。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⑤材料中庄某的行为违背了正义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3)①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我们要从小树立自己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②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③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④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⑤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21. (1)先辈的旗帜;80。(2分)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长征精神是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弘扬长征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弘扬长征精神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长征精神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长征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弘扬长征精神能够鼓舞国人士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现代化建设;新长征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需要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力量,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等等。(每条2分,答2条即可)

(3)①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1分)②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1分)③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2分)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下一篇:职业竞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