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利率》教学反思

2024-10-13

《纳税、利率》教学反思(精选4篇)

《纳税、利率》教学反思 篇1

《纳税与利率》教学反思

《纳税与利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利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六年级

课时:1课时

提供者:张婷婷

单位:泾县实验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利率》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99、100页的教学内容,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次教学我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储蓄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节约用钱,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设计教案前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到银行存(取)过钱,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

1、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及调查对储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

2、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3、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集知识性、互动性、应用性于一体,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从生活中引出知识学习知识。让学生课前从生活中收集有关储蓄的知识,使每一位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特别是在利息税的征收问题上,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际根据国家现行政策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2、在互动交流中探索知识。教师由存款情境与学生交流存款方式,引出年利率、利息等问题,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探索如何计算利息并抛出利息税的问题,引发新的一轮对利息税和税后利息计算的互动交流,探索出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从多层次练习中巩固知识。对知识的巩固不停留在基础知识,而是由对知识运用的延伸,到培养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再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开放性多层次的练习设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利息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一周安排学生到不同的银行进行实践调查。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到银行去存钱或取过钱吗?(播放本地银行工作人员工作的录像)大家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

2、通过课前调查你有什么收获?调查中你记录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银行来学习有关利利率的知识吧!(板书课题:利率)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三张填写好地真实存单。学生结合存单交流汇报: ①存款的方式

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活期

存款方式〈零存整取 定期〈 整存整取

教师: 你对以上这些术语理解吗?它们有什么区别?结合存单举例说明。②引导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

教师补充说明: 利率在我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利率的高低反映一个时期经济状况和消费状况,银行的存款利率有时会调整。(课件出示近期银行利率表)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及利率表: 2007年12月奶奶到银行存1000元,2年后可得到税后利息多少钱?

师:你能从中找出储蓄的知识吗?什么是税后利息? 先计算税前利息

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再计算税后利息

教师:什么是税后利息?税后利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概括板书:税后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1-5)% 计算能取回多少钱?

2、学生观察第100页做一做填写的存款凭证。①讨论:半年的时间怎样表示?若是3个月呢?

②请你来当银行工作人员,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对算好。

3、好消息:课件出示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利息税的征收情况:储蓄存款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在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在2008年10月9日(含)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师提醒学生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是否计算利息税。

四、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练习二十三第6题

①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教育储蓄? ②假设07年3月或08年3月存入,应缴纳利息税应为多少?

2、我会存钱了。

①观察每人手中空白存款凭证,春节到了大家想把压岁钱存到银行吗? ②交流填写情况。

③出示利率表,同桌互相交换计算利息。

3、开放题:练习二十三第7题,李叔叔要将利息捐给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分组探索选择哪一种存款方式所得利息多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课外讨论:银行支付给我们的利息是哪来的?

1、学生观看录像。

知道存入银行既安全可靠又可获得利息还能支援国家建设。

2、学生结合课前调查回答并提问。

1、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阅读课本99页的两个自然段,不懂的内容在小组内讨论或做记号。

2、学生汇报

①学生观察认识存单,结合存单举例说明。

②结合存单内容,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概念。学生了解利率的重要意义。

1、学生讨论汇报,正确区分理解利息和税后利息。①学生理解后概括公式并计算

②学生理解后讨论计算步骤再计算。汇报两种不同的算法。③学生总结方法:本金+税后利息 学生独立计算,整理算式。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全面了解后谈谈感想。

1、学生读题。

①理解教育储蓄与普通储蓄的区别。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指名上台板演评比结果。

2、①学生填写存款单。仔细想好:准备存入多少钱?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存?存期多长?②指名展示自己的填写结果。

③计算同桌的存款到期时能得到利息多少元?

3、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较佳的方案交流,互评互议。

课前调查,让学生走进银行,对储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了解存款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感知小组合作的团队力量。

结合多张存单,学生可以直观具体的理解相关概念并进行比较区别。结合实例进行利息计算教学。

分步教学,逐步掌握,化难为易,透彻理解。回放思路,清晰算理。

引导学生正确区分3个月和3年的表示方法,以防混淆。

不照本宣科,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利息税的征收情况,与时俱进,感知国家的利民政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与生活实际接轨,免征利息税后教育储蓄与普通储蓄利率相同,已没有多大区别了。但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免税政策的好处,安排了缴纳20%和5%的税率时利息的计算。模拟存钱活动,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特点与利弊。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节约用钱,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第 A B C D

精神 状态

1.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2.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

3.发言响亮、清晰。

4.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参与程度

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3.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5.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

参与效果

1.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姓名

班级

教师评价

八、板书设计

利率 活期

存款方式〈零存整取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定期〈

整存整取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好消息:2008年10月9日(含)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

九.教学反思 《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次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星期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亲自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定期活期都可以,多少不限,将复印件带来学校,原件给父母;或者到银行了解利率情况,并做好记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去银行储蓄网点对利率、利息及其他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时从认识自己的存折开始,不仅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了相关利息知识。

课的开始,我播放本地银行工作视频,从而引出课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利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利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等相关储蓄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3.通过“银行存款”等活动过程,使学生了解、掌握存款的方法和程序。

4.通过储蓄意义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安全意识及节俭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存款凭证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税率?

2.你们家暂时不用的钱怎么处理?

你们的父母为什么要把剩余下来的钱存入银行吗?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展示存款单,引出储蓄话题;

2.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有关信息。

3.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等概念。

三、探究发现,掌握算法

1.分组讨论“利率”概念,并汇报自己的收获及发现。

2.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应用利息的计算公式。

3.总结利息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利息=本金X利率X时间

四、巩固提升

1.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纠错巩固。

2.学生畅谈收获,体验成功,回归整体,总结全课。

五、拓展练习

《利率》教学案例分析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第99—100页 教学目的: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储蓄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建设。

教学准备: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老师的家里有五万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生1:用来买东西(不妥)。生2:买保险。

生3:把钱存在银行里。

师: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五万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分析:创设质疑情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在本案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回忆有关储蓄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了学生想帮助老师解

决困难的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联系生活

理解概念 师: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信用社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储蓄的场所。)

师:储蓄有哪些优点?

(储蓄不仅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建设,而且能增加家庭个人的收入。)

师:储蓄的存款方式有哪些? 生:我知道储蓄分活期和定期两种。

师:在定期存款的方式中,又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在学生述说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活期

零存整取 定期 整存整取

师: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吗?(结合例子学生进行分析和说明)

【分析:学生在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之后,主动介绍了储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营造了一种让学生踏实的环境,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

三、联系例题,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

入我们汭丰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张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师:哪位同学主动上来展示一下?

生:我是这样填写的:存款金额是人民币五万元整,存款期限为三年,存款种类是定期整存整取,存款日期是2011年12月20日。

师: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五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都记得当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额是人民币五万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五万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

生:肯定会比五万元多!因为银行要多付给老师一些钱。

师: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生:叫做利息。这些多出来的钱就是五万元存入信用社到期后的利息。

师:真棒!谁来说明什么是利息?五万元又是什么?

生:利息就是取款时银行所多支付的钱。“五万元”是本金

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生1:本金、利率和时间。

生2:利率是本金与利息的比值。它是由银行所规定的。

师: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生:计算利息用: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五万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让学生对照课本中的年限及对应利率,进行利息的计算,并进行交流。)

生1:老师的本金是五万元,存整存整取三年,到期取款时应该得到的利息为50000×5.40%×3=8100(元)师:但是老师只得到7695元,为什么呢?

生:因为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利率纳税,所以老师实际所得的利息是8100×(1-5%),是税后利息!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得到的又是多少?

生2:老师应该交纳的利息税额为50000×5.40%×3×5%=405(元),实际得到的利息是50000×5.40%×3×(1-5%)=7695(元)

【分析:教师又一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样,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协商。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利息”的认识,并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都来体验,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同时针对利息税,进行公民要依法纳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四、巩固强化练习

(小黑板出示课本第100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评

【《纳税、利率》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纳税会计教学改革06-05

纳税实务教学大纲06-02

国债利率05-21

浮动利率05-29

拆借利率05-30

利率模型06-04

利率水平06-05

利率上调06-16

利率06-17

利率互换06-19

上一篇:偏偏是谁600字初三作文下一篇:十佳护士推荐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