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2024-10-12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共9篇)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1

我校是一所8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学生1300多名,分为中小学两个学部.办学7年来,成绩斐然,社会影响良好.学校是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优质服务的市级示范学校。作为温州市示范学校,学校一直把体育工作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抓,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和《学校体育条例》的逐步落实,我们新纪元学校体育工作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确立了“立足规范,注重实效,突出健康第一教育,坚持开展课外训练活动,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工作思路。在这样的思路影响下,我们全体体育工作者瞄准工作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工作兢兢业业,教学实实在在,训练风雨无阻。就是在这样的执著追求下,我们这所学生数并不占优的学校,一直跻身于平阳的甲级队行列,也实属不易。

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创建寄宿学校体育特色

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们全体体育教师都深深的理解这个道理,并且,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技能的培养与活动,体质得到增强,身心健康发展,学会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品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我们学校体育教师每天都是规范的上好每一节课,包括着装和仪表,都给学生以运动的暗示和表率。在我们的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热爱运动的同学在活动,我们的篮球尝我们的乒乓球尝甚至体育馆,都有运动的身影在闪现。而这些,都是我们体育教育影响的有力体现。

在创建体育特色中,我校在课程设置上,以游泳为特色, 我们学校游泳池,全市首所拥有室内游泳池的学校,我们每周安排学生游泳.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游泳的教学和安全.现在少已经有80%以上的同学都已经学会游泳这项技能.

另外,我校在晨跑这一项活动也是特色之一,学生通过每天的晨跑,一年级250米,二年级400米,三年级500米,四年级700米,五年级800米的距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养成了很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每天迎着晨风,一群群队伍跳跃着奔跑着,构成了很好看的校园一景.

乒乓球运动是我校与县体育局联合组建的一支运动队,担负着为我县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艰巨任务.从上学期12月份开始组建到现在,我校一直给予很大的资金投入.新建了室内训练馆,教练员全是县体育局的专职教练,运动员是在全县范围内招收的高素质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技能提高很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乒乓球队就会为我县的体育竞赛增添光彩.

⒉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我们是一所寄宿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生活和学习。健身活动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润滑剂,也是充分发挥学校、部门、班级的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增加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有效的方法。XX学年我们体育组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

举办了第二届教职员工运动会,分三个组别,设12个项目,参赛教职员工达到80多人,并且大家热情很高,1500米的比赛在雨中比赛,但没有一个同志放弃,使全体学生都深受教育。

举办第五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运动会历时5天,参赛学生800多名,达到全体学生数60%左右。在运动会中,打破年段或校记录29人次12个项目。全体学生在运动会中,充分发扬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你在赛场上展示运动技能,我在赛场外加油助威!班级和中队良好的凝聚力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

举行了中小学生足球比赛,我校拥有全县最漂亮的足球场地,翠绿的草地,标准的球门。使我们有条件开展一年一度的足球比赛,同学们在球场上体验足球,感受运动的激情和快乐.真正体现了”我运动,我快乐”的体育理念。

举行了中小学生篮球比赛,篮球是集跑、跳、投为一体的综合运动项目,并且,集体的合作显得极为重要,是一项对学生很有教育和体验的一种竞赛活动。我们中学初一、初二、初三都进行分段比赛,小学五年级举行比赛,冠军队与四年级的联队进行友谊比赛。很好的增进了各班与各段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小学部举行了低段趣味过障碍物比赛,一年级举行过障碍物比赛;二年级举行袋鼠跳比赛等等,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谐发展身心。

学生拔河比赛;在我们全民抗击“非典”的时期,我们提出“我运动,我健康”的快乐度假方式,学生不回家休假,我们举行了拔河等5项比赛,以健身为目的,以快乐为吸引的体育度假方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竞赛里面了,忘记了不能回家的遗憾,所有的高兴都写满了那张都是汗水的脸。

小学部举行了团队越野比赛(3000米),一条绳子一瓶水,四男一女齐奋进!要求的也是团队合作。一种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才能赢取胜利的竞技比赛。你跑不动,我来拉你,你口渴了,我把水让给你喝。同学之间的关爱都撒遍了3000米的距离。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校友服务机构,服务校友,促进学生成才

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校友的社会经历、成长之路、奋斗精神、工作业绩,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最有效的切入点之一。笔者在校友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通过设立以在校学生为主的校友服务机构, 加强校友之间及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激励广大校友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才贡献力量, 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校友意识, 更好地服务校友工作。

一、校友服务中心和校友委员是校友工作中的重要依靠力量

设立校友服务中心、班级校友委员是对服务校友的一次新尝试, 是班级建设和服务学生成长的新角色, 它由班级选举产生, 任期四年, 如同心理委员, 一般不作更换。班级校友委员毕业后自然成为班级的校友联络员, 承担所在班级的校友联络和服务工作。校友服务中心和校友委员的服务宗旨是:服务学校、服务校友、服务学生。工作职责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协助做好服务校友的相关工作; (2) 做好校友信息的统计更新; (3) 做好校友返校接待工作; (4) 举办校友讲坛、走访企业调研等具有特色的校友活动; (5) 加强校友与在校生的交流, 发挥校友在学生成才、就业方面的作用。校友服务中心和校友委员其作用的发挥也全面融入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从单纯的关注服务已经毕业的校友, 转入同时关注服务在校生的成长过程, 融入了始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学生成长教育。

二、积极发挥校友服务中心和校友委员在传承校友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校友文化其特殊性在于文化的主体绝大多数都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刚刚形成的那个风华正茂的时期, 这种感受会在他们人生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这种缘分和情结, 会让他们因共同的知识、记忆和温情而自然凝聚在一起, 校友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桥梁纽带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正是这种凝聚性的形成, 校友对在校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教育作用。校友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群体, 既有母校教育的经历又有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 通过由校友委员挖掘校友中的闪光点, 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其精神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二是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校友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不但可以彰显学校的声望、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在校学生及广大校友学习和成才的积极性和信心, 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集体舆论的塑造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三、校友服务中心和校友委员为校友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精心经营校友资源

通过校友服务中心和校友委员调动校友爱校能动性, 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 并发挥校友的价值。在学校的专场招聘会中, 校友服务中心还担当志愿者和联络员, 积极服务招聘企业, 特别是校友企业。在校友中起到了很好的反响, 也为进一步开发校友资源做了良好的开端: (1) 校友是学校的品牌资源。校友一个个走向社会, 就像学校向社会发出的一张张名片, 每个校友都处于社会公共关系中, 校友的社会赞誉度越高, 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越高, 我们的毕业生也就越有市场; (2) 校友是学校的信息资源, 利用校友资源。提供行业就业等信息, 开展招聘会, 推动就业工作, 也使毕业生在与师兄师姐的指导与交流中, 减少进入社会的迷惘, 正确确定自己发展方向; (3) 校友是学校的育人资源。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来讲, 可以让在校学生们看到, 即使是毕业于普通院校, 但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超越那些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获得成功, 这有助于学生们树立信心, 志向高远, 追求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军丽, 贺文英.高校校友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体校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9-2

网络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终端设备互联起来,并进行数据、文本资料、声音、图形和图像的传送。网络把人们的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网络环境已为体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都要让体校学生的行为符合当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一、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较2014年底增加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3年底提升了1.9个百分点。整体网民中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最大的群体,占比24.6%,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

为了更好地研究体校学生上网的目的,笔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做了一些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上网没有目的性,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信息左右。由于体校学生缺乏社会化经验,使得他们很容易沉迷在虚拟世界中,出现人际交流困难、心理自闭、压抑等问题;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以网络为新的形式和载体,进行政治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体校学生已经身处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他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但体校学生正处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多元化思想的影响,这就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想赢得对体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胜利,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整合,做到与时俱进。

二、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施对策

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它涉及到教育者、被教育者、网络化平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等多个方面,要对传统的教育过程进行借鉴、吸收和改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体校的学生。

(一)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层面

网络环境要求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模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的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观念

依赖网络环境进行体校学生思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教育网络化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将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对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也将带来猛烈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更新自身观念,适应了网络环境发展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必须建立与网络环境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才能及时完成自身的转变。

2.提高网络化素养

教育者网络化素养的核心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教育整合,是教育者整体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有些教育者存在观念陈旧、网络化意识淡薄、网络技术使用的能力不高的问题,要提高教育者的网络化素养,就必须更新观念,培养和提高教育者信息获取、资源共享、数据分析、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的能力。

3.加强教育者的学习和实践

网络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巨量的信息涌来,知识更新加快。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对于教育者来讲每天都必须加强学习,尤其要掌握一定量的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并把学到的新知识要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加强教育队伍的管理

有效的队伍管理机制,将使队伍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让现有的教育者愿意使用网络化手段,要建立激励的机制,要激励教育者敢于运用、愿意运用网络环境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取得教育成果,让不愿意用的人看到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激励。对创新型人才要多引进,建立人才引入机制,增强学校思想教育的活力。建立网络化人才培训的机制,对业务更新的知识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予以岗前培训、业余教育培训或短期培训。

(二)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平台建设层面

目前,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思想教育信息软件的开发十分薄弱。现代网络技术提供了一个能使信息全球化的载体,积极建立思想教育网络化平台,并利用其宣传积极健康的主流意识和文化。

1.制定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规划

搞好思想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强规范化管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推动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进行。

2.建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这是实现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的核心,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为基础,切实作好规划布局、合理分工,统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中心。

我们要集中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实到资源库中。在这个资源库中包含体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多媒体素材,将各种与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密切相关的图形、图像、动画、音乐、文档等数据资料收集进来。制作生动、科学、易用、直观和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多媒体课件,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nlc202309010159

3.建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者管理和学生管理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是网络化平台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它使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网络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方便了有关管理部门对教育者和学生的管理,同时也方便了教育者对学生全面地了解,做到因人施教,更好地解决思想或生活等实际问题。

4.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来开展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还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教育热点,精心设计相关栏目,对一些事关政治方向、稳定等的敏感问题,发出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体校学生以思想上的指导。开发体校学生思想信息反馈软件,随时收集、储存、检索、分析、处理来自各方面的思想信息,从而使教育者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现问题,找出根源并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决策。

(三)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学生教育层面

体校学生能否在巨量信息面前正确地、有效地过滤、选择、整合和利用信息和,直接关系到体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体校学生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积极进行自身的改造。

1.提高体校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获取信息并不困难,难在如何正确地评价分析信息、有效地利用和选择信息。引导体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学会处理分析信息的正能量和副作用。提高体校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使他们能敏锐地主动捕捉和加工信息,并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发展自己。

2.增强体校学生的自我防御能力

体校学生群体正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各种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只有增强体校学生的自我防御能力,才能有效地抵抗不良信息。提高体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体校学生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体校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加强信息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自律机制,通过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来提高体校学生们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三、展望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技术的进步,理论的完善都在呼唤体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改进与发展,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变革过程。随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有机整合,网络环境下体校学生思想教育将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M].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07).

[2]吳玉林.试论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文教资料,2012(10).

[3]谭文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才智,2012(13).

[4]宋振超,黄洁.信息化视阈下的伦理嬗变及出场路径分析[J].求索,2013(01).

[5]冯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0(10).

*校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总结材料 篇4

——xx县xx中学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总结材料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农村初中,成立至今不足四年。几年来,倍受上级教育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学校教学环境日益改观。2002年底,县电教站将我校确定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并选派我校微机教师到西安接受培训。到2003年9月份,我校基本完成了项目实施建设和相关媒体配置任务,开始投入实际运行,直接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现就我校项目实施工作作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1、自2003年下学期开始,我校就把项目资源的应用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列入教研工作的重点。为确保优质资源的高效应用并能尽快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学校特别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及一线骨干教师为成员,负责项目的落实、管理、利用和维护。同时,学校还特别作了制度规定:考核把该项工作纳入考核范畴,结合一年的项目运行和应用情况对一线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成员、教研组长及全员教学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依据是:一线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成员看职责履行情况,教学人员主要是看其平时利用情况及效果。

2、目前,我校拥有一间微机室32台微机,远程教育办公室一个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为加强管理,保证项目应用和发展的需要,我校先后制订了《微机室管理制度》、《项目设备管理办法》、《项目设备管理规范》、《项目设备实施办法》、《项目资源下载接收制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大纲》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同时,也明确了项目骨干教师的职责、相关纪律要求和各阶段的培训内容、目标。促使此项工作逐步趋于正轨。

3、充分利用项目资源优势,适时搜集高、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和新课程有关资料等先进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有针对性的下载。送交相应教研组或学校相关部门,使他们能及时捕捉到前卫的信息,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信息的速递,为丰富教研内容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4、坚持同学校“校园之声”广播室联合,每天定时播放“教育新闻”节目,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新动向、新政策、新消息;中考期间,更是充分利用了项目资源中“中考专题”、“学习指导”等栏目及时有针对性地播放和下载,对初三毕业班的教学与复习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指导作用。

5、学校微机室每周定时向教师开放三次,每次2小时,由项目骨干教师负责进行集中培训,使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电脑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技术,多数教师现具备初级水平。

二、充分利用项目资源,有效开展项目工作。

1、充分发挥项目资源中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电脑Ip数据信息和INTERNET网络资源优势,利用教研活动、教师会议及课堂,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刻录、播放,适时适地传递项目资源,服务于学校和社区。如,学校经常播放“课程改革”、“教师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等教育资源,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真正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又如,教师将下载到的教学资源,“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资源,激活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据统计,学校现已接收项目资源共60余期,下载项目资源约20GB,刻录资源光盘20余张,打印项目资料2000余份。

2、利用项目优势,注重对资源的整合。不仅满足学校需要,还积极地为社区经济发展服务。通过校园广播,及时地把项目资源中的教育信息、新闻、专题教育等内容传播给广大师生。学校还将下载到的“为农服务”专题资源,及时地打印成册或刻录成光盘,作为乡农技校的教辅资料,发放给农民朋友,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科技致富的本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3、以“项目”为平台,积极搞好校本培训,提高和强化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与信息技术。项目实施后,学校立即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远程教育知识,培养了学校远程教育骨干教师,辅助管理和使用项目资源。同时,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全员校本培训计划”、“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等一系列的校本培训计划,使项目工作有条不紊、稳中求新。学校充分利用微机室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止目前,学校累计开展相关校本培训20余次,95%以上的教师已完全掌握电脑基本操作,部分教师已具备初级以上水平。

三、存在问题

1、缺乏长效机制。项目资源要发挥其全部功效,必须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我校项目工作的开展,宗旨是“面向全体师生,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推动教改工作指南”,但因我校人力、物力资源极为有限,很难“服务到位”,送“资源”进课堂有时搞成了作秀式的“巡回展出”。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校工作总结 篇5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工作总结-09-28 16:17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工作总结

上级通知,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抽中,抽为样本校,要进行英语与体育的测试,让我作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接到这个通知,我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担心这么重要的抽测,怕考不好,也怕学校工作做得不到位出现差错,从而影响整个袁州区的形象。兴奋的是,这么大规模的抽考,居然被抽中了,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展示我校的机会,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次检测。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次工作做好。

参加培训时,乐主任的说话时,我竖起耳朵来听,生怕有什么没有听清楚,落下什么事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拿到资料后,我又仔细的清点,回到家认真地学习了光碟和《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基本上明确了这次监测的意义和操作的程序。第二天我就组织所有老师学习,把自己的想法与监测实施办法结合起来,首先让老师高度重视这次监测,特别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工作,没有安排工作的老师也要尽力协助,准备工作不允许出现半点的纰漏。我要求老师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卫生保洁方面的教育,从老师到学生,从礼仪到卫生,一点一滴绝不懈怠。同时我跟老师们讲,考得好不好是其次,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给监测的领导和客人一种精诚团结,乐观向上,文明好客的.良好形象。

为了让石下村的人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幸运,我特意做了条“20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样”的横幅。不管做操还是升旗,我不断地重复强调文明礼貌与卫生保洁工作。我要借这次国家监测的东风,重整我校的校风。

临近检查时,我和陈诗波,陈建军,黄斌几位班子成员更是加班加点地做公示栏,写欢迎标语,搞卫生。做公示栏和门牌时,我不仅注重清楚明了同时又要美观大方。红纸,我要最好的红纸,号码和公示栏,我怕容易弄烂,选用了硬彩纸。卫生工作也是毫不松懈,从厕所到水沟,从操场到走廊,从墙壁到天花板都要彻底打扫,绝不留任何的卫生死角。我不求校园有多美丽,但一定要整洁干净;我不求学生有多么能干聪明,但一定要文明向上;不求老师有多厉害,但一定要热情大方;接待工作不求奢华,但一定要有礼有节,服务周到。

这就是我校针对这次国家质量监测的态度和所做的准备工作,如有纰漏,望上级领导多多指教。

临河回校民族教育工作汇报 篇6

临河回校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重点打造的回族教育基地,承载着回族教育的主旋律。也是临河区传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团结与稳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现就学校近年来民族教育工作作一汇报和总结:

一、学校概况

临河回校位于临河区庆丰西街回民巷,周边为回民聚集区,北邻清真北寺。学校始建于1966年,是我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少数民族学校。2001年创办初中部,更名为临河回校,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初中20个班,小学24个班,幼儿园8个班;教职工207人,学生2416人(其中初中1068人,小学1122人,幼儿园226人);有回族学生781人,占全校总人数的30%,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蒙族学生46人,其它民族5人。学校现建筑面积12077平方米,占地面积13307平方米,分为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行政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拓展活动区、运动区等七大区域,有教学楼2幢,综合宿舍楼1幢,各类功能库室配备齐全,设施完善。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区民宗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办学水平稳步提高,赢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几年来,回校新一届领导团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确立了“上善若水、回归自然“的学校文化和“和谐畅达”的校园文化。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重点,精细管理,规范办学,以文化人,适时改革,大力提倡和鼓励回、汉及其他民族 多种文化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融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校领导坚持“成长学生、成就老师、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促进团结教育,培养民族英才”的办学目标,引领全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立德树人,真抓实干,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善导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自主、勤奋、乐学、善思的学生群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党员和教师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性和党风教育,工作作风得到转变,思想意识得到提升,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优良师风。

为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设立十个专题文化区:56个民族系列、中国元素系列、卓越的中国人系列、奥斯匹克运动系列、《弟子规》长廊、幼儿经典故事系列、回校人才墙、廉政文化系列、回族文化系列,包括制作回族名人展板、名人墙,《黄河长江》《内蒙古》《巴彦淖尔》文化系列,创刊《河套回族文化》报,在幼儿园展示回族文化传承拓展课等,开设回族文化二课班,与此同时,宿舍区有住宿文化,餐厅有饮食文化,班级有班级文化,长廊有墙报文化,考试提倡“诚信为人,用心考试,绝不作弊”的考试文化。

二、临河回校民族教育经费情况

1.2002年区民宗局为回校民族教育拨款10万元

2.2013年临河区教育局标准化建设为临河回校配备了价值109万元的多媒体设备。

3.2014年10月联通公司为初中部免费安装了20套全新的 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

4.临河回校2011年—2014年生均公用经费明细: 2011年:春季 小学:1344(人)×200(元)=268800元

中学:1220(人)×300(元)=366000元

秋季 小学:1129(人)×300(元)=338700元

中学:997(人)×400(元)=398800元 2011年年生均经费:236元 2012年年生均经费:307元 2013年年生均经费:320元 春季中小学:675750元 秋季中小学:683900元 2014年年生均经费:346元 春季中小学:717750元 秋季中小学:807600元

5.临河回校民族教育基金会经费情况:共计16.6万元(1)2013年,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挂靠临河区教育局人民教育基金会成立临河回校民族教育基金会,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少数民族成功人士,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基金会筹得来自巴彦淖尔市华盛机动车检测培训有限公司(李兴华)民族教育基金5万元;内蒙古茂欣农牧业公司(王钧)民族教育基金5万元;临河区伊斯兰教协会(马成军)民族教育基金10000元;义卖款6000元,所收款项全额上交人民教育基金会,共计11.6万元。2013年12月23日,经学校申请临河区教育局人民教育基金会,区教育局为我校拨回民族教育专项经费11.6万元。此笔款项全部用于大病师生救助、贫困师生慰问、教师奖励、学生奖学金(对300余名学生进行了“兴华”奖学金 的发放)支出等方面,保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师生”,在学校奖优奖教奖学奖贫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2)2014年6月,内蒙古森宇集团、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伊协、马虎牛羊肉、包商银行等单位为学校运动会赞助现金23000元,物品40000元;23000元现金上交人民教育基金会,11月20日,区教育局人民教育基金会为我校拨款5万元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本学期庆祝第65个建队日上,我校超市王三虎和家长马彦军赞助多名贫困儿童;初中部定期举行“兴华”奖学金发放仪式,表彰奖励了三百余名优秀学生。

6.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回族学生无论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只要证明自己是回族都可以来回校就读。这是政府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有力佐证。

回族学生逐年递增人数统计:

2009年 320人(只限于临河区,区外30人)2010年 360人(只限于临河区,区外40人)2011年 460人(扩大到旗县、外省市,区外80人)2012年 768人(扩大到旗县、外省市,区外200人)2013年 806人(扩大到旗县、外省市,区外260人)2014年 781人(扩大到旗县、外省市,区外280人)

2013年回族学生:小学434人;初中214人;幼儿园158人,共计806人

2014年回族学生:小学422人;初中219人;幼儿园140人,共计781人

三、存在问题:

1.回族学生的住宿和饮食问题:550名住校生,住宿环境急 需改善,床铺陈旧需更换。清真饮食成本较贵,学校财力负担较重。

2.校园门口回民巷的交通问题,每到上下学,交通堵塞,非常不安全。

3.学校缺少优秀教师,急需增派音体美、信息技术优秀教师和回族优秀教师。

4.作为临河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回校承担着地区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缺少民族教育的专项资金,教师在评优晋级、职称评定方面没有体会到作为民族学校教师的优越性;作为九年一贯制少数民族学校,回校现仍是小学编制,股级建制。

5.为提高少数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上高一级学校的绿色通道,建议在中考时适当给少数民族加分,或给回校或蒙校部分保送名额,让少数民族都可以选择到优秀的汉族高中学校就读。

6.建议全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少数民族教育课,统一印制少数民族基本常识读本,或民族基本常识读本,辅以国情教育,让每个学生从小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和认知,学会各民族之间的尊重和认同。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汉文化为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7.为鼓励少数民族教师热心执教,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勤奋学习,建议建立少数民族教师奖教金和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

8.我市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比例较大,尽管是内蒙古地区,以蒙族为主体,但因回族的民族特点(饮食、宗教方面)和其它民族存在很大区别,在地区稳定和团结上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为加强认同和融合,一方面需广泛的正面的宣传回族文化;另一方面急需选拔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民族工作经历的优秀 回族干部,以引导和带领回族群众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社会。

四、民族教育发展思路和措施

(一)总体思路:

临河回校是我区民族教育的重点落实学校。到2015年,将建立并完善符合回校实际,确保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建成具有地区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民族教育体系。力争在五年内使回校进入自治区示范性民族中学行列。

(二)具体目标:

1.大力提升回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继续加强基本建设,配备齐全教学仪器设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图书及特色教育活动室等教育技术装备,提高办学效益,确保回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中考升学率逐年上升,力争在三年内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成为临河区名学校。

2.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教科研工作。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民族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开展师德塑造工程,努力构建一支素质精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民族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校本教材、科研工作、协作交流和特色项目的创建活动。

3.具体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一是要加强新课程改革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广普通话,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应用能力;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民族团 结教育;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市教育学会和有关民族教育研究机构的作用,重视加强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三是广泛开展民族教育协作交流,与市内民族学校之间加强联系,开展多种交流协作活动。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交往中,既保持鲜明的自身特色,又要突出强烈的时代特点,进一步提高回校民族教育的影响力。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教育空间,培养少年儿童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2)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民族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回校在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条件。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和清真餐厅,餐厅工作人员全部是回族。投资50多万元购置多媒体电脑设备55余台,更换桌凳300余套。投资150多万元实现了操场塑胶化,投资10多万元增加了娱乐设施、活动设施和图书,基本满足了学生的课余文化需求。为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早点,丰富品种,提高质量。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回校从过去的学生“不愿来”变成“争着来”的可喜局面。每学年市区两级伊斯兰教协会都会安排50多名中小学生从全市各地来回校就读。一位回族家长说,“回校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学校特别重视和尊重回族的民族信仰,孩子放在这里,一切顾虑都消除了”。

在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时,学校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认真研究民族学生在学习、思想感情、意志性格、智力发展、兴趣爱好、体质和发育等方面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 进行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要经常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共同为搞好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思想感情。

(3)提升民族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坚持特色办学。回校学生生源较之于其它兄弟学校相对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民族教育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2009年回校开始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法”,立足学校、老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求变,大胆尝试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效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主动表达自己观点和暴露问题的机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亢奋、快乐状态中,学习效率空前提高,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进一步提升民族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回校将在狠抓“精品课程”的同时,不断拓宽民族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制定激励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比例。坚持特色办学,学案导学,弟子规导行,进一步促进民族教育的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回校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回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积极参加自治区、市区统一组织的各类培训,有计划、有组织的选送班子成员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高层次培训、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制定学习激励制度,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快速提升队伍素质,从而建设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合格教师为基础的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5)要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上实现突破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抢占教育“制高点”,构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在回校的计算机普及步伐,完善“校校通”工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课程的整合,激发中小民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临河回校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7

一、建立家校协同模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 社会环境的因素。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改革发展的快速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 各类不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当下传统的网络时代正转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各种信息, 接收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大, 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给予协同支持。

2. 家庭教育的因素。

有部分家长认为, 孩子已经是大学生了, 完全有能力独立面对成长中的各类问题, 就忙于自己的各种事务, 对孩子精神上关心甚少。而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并没有离开过家里独自生活, 尽管他们的生理年龄已经成年, 但心理年龄并未成熟。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出现了学习困难、心理障碍、情感迷失等问题, 一方面跟其自身和校内外环境有关, 更多的是从小到大的家庭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作用。这个时候, 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需要与家庭充分沟通, 才能协同找到问题根源, 将问题有效解决。

3. 高校工作的因素。

高校生源地广泛, 与中小学的划片区管理不同, 学生几乎来自全国各地, 家长与学生、学校的沟通联系不能像以前面对面的方便。

二、建立“沟通—反馈—协同”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

沟通是家校协同的初级阶段, 以学生为主体, 起信息传递作用;反馈是第二阶段, 起到理解共识的作用, 协同是目标, 形成家校的育人的合力。

1. 建立家校协同信息库。

建立家校协同信息库, 是学校了解学生家庭信息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要渠道, 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

建立有效的家校协同信息库最合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新生开学初。学校可以制作新生家庭信息登记表, 由家长或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填写 (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家庭住址、家庭联系电话、父母姓名、父母工作单位、父母联系电话、QQ、邮箱、家庭收入等) 。此后将登记表信息编入电脑, 形成数据库。在每一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都要作好记录, 在信息库中登记, 以便查看。

2. 利用电话、短信、书信互通。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人员, 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应经常跟家长电话、短信联系, 及时沟通。学生出现违规违纪、产生异常生理心理动向、成绩出现较大滑坡、迷恋网络、因事请假离校等情况时, 都应立即电话提醒家长和确认事实。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期间, 视情形可进行电话或短信家访, 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动态, 及时给予提醒、指导。

书信是家校沟通较为方便的形式。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书信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成长成才计划家校协同活动”。在新生报到时, 学院以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 将学生入学家长要注意的事项;辅导员、班主任的联系方式等写在信上, 发给每位家长。到每学期末将学生现阶段的成绩、奖惩等信息, 填在一张大学生成长成才计划表上, 并通过班主任召开班会的形式, 结合实际情况为每位同学制定下学期的目标计划, 并将计划写在表上, 班主任再签上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利用放假将表带给家长, 家长看过后签署意见, 返校时再带回。通过此活动, 家长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情况。另外, 家长对学校的管理, 对孩子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方向有何建议或要求, 也可向学校提出;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都能及时反馈情况, 了解家长需求, 及时处理。

3. 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一种十分传统的家校沟通形式。但高校召开家长会存在着较大的实际困难。高校家长会因受地域的限制, 不能经常或大规模的召开。一般在新生入学和毕业典礼两个时机可以召开家长会。在新生报到时, 由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老师组织参与, 与家长共同探讨新生入学后的种种问题, 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出国交流项目、贫困生帮扶政策、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等, 这对于新生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是非常有利的。在毕业典礼时召开家长会, 邀请一部分毕业生家长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 在典礼结束后, 与家长及时沟通毕业生就业去向等问题, 请家长提一些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毕业生安全有序顺利离校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为以后做就业统计及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可以组织专门的家校合作调研, 或利用在外面专业实践的时候, 组织地区性范围的家长会。

4. 进行家访活动。

有三类学生家庭是特别有进行家访必要的。一类是针对于优秀学生的家庭, 主要是和家长探讨何种模式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家庭对于学校在培养人才上的需求;第二类是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此类家庭家长在以往的家校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 不愿主动参与到家校协同中来。家访主要为了帮助此类学生改善学习条件, 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第三类是特殊群体家庭。如单亲子女、孤儿、心理上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的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家庭。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行为模式和实际情况, 与家长共同探讨合适的教育方式。

5. 建立网络沟通平台。

现代媒体技术发展快速, 网络平台的沟通成为一种高效、便利、快速的方式。常见的网络交流联系方式有QQ、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 在博客上发布所带学生班级的一些信息, 包括班级建设、学生活动照片、教育经验等, 家长在浏览信息后可及时回帖给予反馈和建议, 形成网络互动交流。

第二可以建立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将一些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大学生们现在关心的一些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等, 发到群里, 供家长们获取信息和讨论, 学校和家庭双方互通信息。

第三学校可以在学校网设立主页, 此主页将大学生家庭教育较成功的案例放在网页上, 供老师和家长共同学习,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此外用来公布学生的信息, 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获奖、受处罚等。在新生刚来报到时, 就将学校网页地址、用户名和密码告知家长。并在主页上公布相关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邮箱, 以便反馈问题和建议。

第四开辟“家校微博”和“家校人人网”主页。现在“90后”大学生常用微博和“人人网”两种网络平台来表达心声, 很多学生家长也喜欢上网发表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及意见。因此, 高校家校协同在此领域中不能缺位, 高校开通家校微博和家校人人网主页, 构建家长、教师、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积极鼓励家校互动, 从而解决传统家校合作中过于单向性的问题。利用微博构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不仅可以实现“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 而且能记录共同体成长的历程, 从而推动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构建。

三、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时, 要想达到良好的目标, 需具备两个条件。

1. 沟通平等, 互相尊重的条件。

在家校协同教育模式中, 学校和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忽视家庭的主体性, 更不能认为家长是高等教育的外行, 只能处于接受信息的地位, 这种缺乏沟通的合作, 造成两者之间的不平等, 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甚至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形成家校之间的对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认识到不同的家长在思想、背景和教育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尊重每一位家长, 真诚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每一项意见或建议。当然, 作为家长, 也应了解高校教育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认同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认同高校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惩戒手段。家庭和学校沟通平等, 互相尊重是构建协同教育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2. 目标一致, 长期协同。

高校和家庭的目标通俗来讲就是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健康成长成才, 毕业后能够成就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 那么家校协同模式的周期少则三年, 多则七年到八年。家校协同应当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在教育过程中许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双方应齐抓共管, 循序渐进, 通过协同的深化与改进慢慢地达到预期效果。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家校协同教育模式, 充分利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资源, 发挥各方面积极的因素, 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摘要:在新形势下,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情况和新任务, 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模式, 形成教育合力,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家校,协同

参考文献

[1]杨秀英, 罗毅.论高校家校双向合作育人新机制的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3) .

[2]韦海梅, 王红玉.校园网中家校合作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7) .

[3]李跃进.高校辅导员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家校共建提升教育质量 篇8

【关键词】家庭 学校 共建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0-0015-01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实施家校共建工程,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学校对学生的家情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各种类型的家长。第一类家长是“望子成龙”型。在他们看来,考上大学是“出息”的唯一标志。另一类家长属于“无作为型”。 传授知识是老师的事。第三类家长则是“完全放弃型”。这类家长的孩子多是差生。

如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注重师德修养,赢得家长的信任,用平等的目光与家长沟通。“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勇于奉献。一个有渊博学识、品行端正、办事公正、心地善良的教师,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就家长而言,他们最敬重的是教师的人品,最信服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所谓沟通,从表面上讲,是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行为表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双方沟通看法、沟通对学生发展趋势的估计、沟通双方准备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从深层次上说,是沟通对青少年身心规律的理解,沟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沟通彼此身负教育责任的体会。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有助于对孩子多方面的了解以得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要通过多渠道宣传新课程理念,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恰当的评价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材观。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意义上教育观念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滞后与学校教育的与时俱进形成反差;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家长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帮助和指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成材观,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绝不能讲大道理,那样会把家长吓跑的,诸多的周围的实例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的好武器。

第三,全校合力,共同打造家校通道。以往,作为一名科任教师,我以为与家长的联系只是班主任的事情,事实上各学科科任教师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我积极参加各级家长会,传统的家访,现代的通信设施都是我与家长联系的手段。另外,我还尝试用在每周一份的作业题上附上一句话,作为孩子这一段的评语或请家长配合的地方,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x校教育工作会汇报材料 篇9

转移重心 强化管理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xx初级中学

我校是汉江北岸的一所新建的农村初中,历经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学校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达4916平方米,共计开设三级十二班,教职工42人(其中教师37人,临时工5人)。

“高起点建校,高质量办学”是我校一贯的指导思想。几年来,在县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及教育办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苦战实干,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现作如下总结汇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XX年新建校的基础上,为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来抢抓机遇,硬件建设发展迅速,引人注目。借xx公路改造之便利,运回沙石、土方数千立方,平整操场万余平方米(节约资金近10万元);争取上级五十余万元的专项资金投入,新建了学生宿舍楼一幢,全校400余名学生“住宿难”问题得到了解决;集群策,汇群力,筹措资金30余万元:新修砖混结构的餐厅10间(占地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相关设施一步到位),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今年春季开学业已投入运营,并引入了竞争机制,初步实现了后勤社会化;另外,还建立了学生微机室、阅览室、教工之家,并绿化了校园。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努力,把xx初级中学建设成为xx“普九”的样板工程、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众多农村学校中一颗闪耀的“亮点”。

学习、借鉴、探索、发展

我校由原来xx、xx两所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撤并而成,在管理上可以说是“另起炉灶”,无现成模式,无经验积累。当初,教学及生活设施极不完善,来自两校的教师、学生“磨合期”才刚刚开始,“管理兴校,质量立校”的意识又不敢有丝毫懈怠。为此,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立足校情,迎难而上”。在教学管理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治校兴校策略。回想XX—XX学全校师生“一手拿书本,一手拿工具”在新校园里“奋战”的那一幕幕壮观感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无不感慨。我们曾两次特邀江苏到我县支教的同仁来校指导工作,与教师座谈,传输新理念,新思想。去年秋季开学不久,我们又组织学科带头人、毕业班把关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到洄中、焕古九年制学校考察、学习。年底又争取xx县第三届思想政治课教学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我校初一政治课教师周平松主讲的研究课被市、县教研部门的专家评选为优质课。同时,许多兄弟学校教师主讲的研究课极大地开阔了我校师生的眼界,众多专家的报告,教学能手的评点给我们全校教师注入了许多鲜活而宝贵的理念。

为规范教育教学各项管理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从强化制度入手抓管理,先后出台了《学校管理办法》、《xx初级中学班务管理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及《毕业班、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惩标准》等一系列文件。这些制度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特别是针对班务管理、教师的“备、讲、辅、批、单元检测”等教学的常规环节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这些文件都是经过自上而下,由下而上几经缜密讨论而形成的,再通过召开教代会讨论修订后才付诸实施的。因此,广大教师能够把这些规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并作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的准则。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民主治校,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效能。今年四月份,我校顺利通过了县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认可。XX年9月至XX年7月,我校先后获得“市级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校园”等一系列殊荣。今年七月,我校又被评为县级“先进单位”,“教工之家”已申报到市上参加评选。当然,我们面对这些荣誉,深感压力和责任更大。这既是上级部门对我们所做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鞭策鼓舞和莫大期望。存在的差距和困难

1、教学质量位次偏后,与上级部门对我校的关注,投入及学校硬件建设发展步伐不相协调,与全双安一万四千余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2、教师结构不合理,存在“有数量,缺专业”,“有专低能”的普遍现象。岗位达标,学科配套存在严重问题。诸如数理、英语等诸多学科岗位达标率均在50%以下,甚至更低。

3、教育、教学科研气氛不浓,教育教学方法老一套,创新意识不强。部分教师的“管教”做的还好,“管导”做的不够。

4、生源质量基础差,新生入学双科合格率极低。连续四年来,我校招收的初一新生“双科合格率”分别为8%、20%、24%、21%(仅指语数两科总分达120分以上),至使初中阶段抓教学质量举步维艰。

5、办学资金匮乏,教学设施极不配套。过去几年,由于学校加大了对大的硬件环境资金投入比重,负债数额较大(目前尚欠各种款项合计达12万元)。我们深感硬件发展后续资金不足,添置必要的教学器材,实验设施更觉力不从心。切实转变作风、强化管理、凝聚力量、迎难而上,大打教学质量翻身仗

1、强化过程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求全、求实、求严、求新。一年来,学校紧紧依照“两项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和要求,把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作为推进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逐步使各项管理工作、全员教职工的各项职责及工作行为有章可循,并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学校领导集体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平时,校委会成员作为学校一名管理者能严以律己,在履行好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能俯下身子,干好自己所承担的一份工作,代好自己承担的一门课程。在各项制度面前率先垂范,始终如一。注重增进与教师的沟通与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逐步形成同学校生存、发展荣辱与共的“本位”意识;对教育教学行为做到了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督促到位、检查兑现到位。把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评估肢解到过程之中的每个主要环节上,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尽量避免“纸上谈兵、秋后算帐”那样于事无补的简单徒劳的做法;在管理工作中,既注重实际学情、校情的研究分析,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又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发现、研究、解决新的问题,并拿出相应的新举措。注重积累,加强学习,逐步提高管理的能力水平。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氛围,明确导向,树立身边典型,相互激励提高。通过开展“优秀教师”、“先进、模范人物”、“先进部门、班组、标兵”等形式的评选活动,逐步营造健康浓郁、积极向上的深层次校园文化。

3、强化“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宗旨意识。在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同时,应集中相当的精力、财力培育教学教研的良好土壤,尽可能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空间,促使他们安心工作,乐于奉献,有所作为。以工作效率、实绩为主评判部门工作、个人表现,并辅之以激励机制。大兴学习、教研之风,努力改进教法,向岗位要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力避“研而不教,教而不研”的“空浅”做法。另外,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培训。不搞形式,忌走过场,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想方设法深挖内部潜力,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执教水平。

上一篇:元旦春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信用社信贷员竞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