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

2024-06-26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精选7篇)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 篇1

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 聋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资源, 才能提供服务, 才能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 才能优化教育教学, 提高教育质量。随着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升温, 聋校校本资源库建设正式纳入议事日程。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共享的、动态更新、与课程改革同步并面向教师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性资源库对聋校来说尤为重要。

一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原则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合作建设、分头维护、全面共享的原则。

第二, 学校开设的各科目是建设资源库学科分类的框架。

第三, 资源库建设要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必需以人为本, 以一线教师的意愿为根据, 切实做到所提供的资源信息好用、适用, 使学科资源库能真正为广大教师使用, 为教学服务。

第四, 资源库的建设应是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长期连续性, 构建的资源库必须拥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为以后的工作预留空间。要注意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做到可以存放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

二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程序前提和步骤

1. 资源库的建设首先是以硬件配置为前提

服务器是教学资源库的最基本硬件设施, 没有服务器也就不用说资源建设了, 只有把服务器建设好了, 才能向教师开放教学资源库, 提供相关的服务。服务器一般来说不能用普通计算机来代替, 从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速度上考虑提倡服务器选用专业服务器, 服务器为了随时提供资源下载和上传服务, 通常需要24小时不关机, 储存着全部教学资源。建议服务器最好安装使用Windows 2008专业服务器系统, 安装最新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 做好防木马防病毒的各种措施。

2. 教学资源库的定位

首先要确定学校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目的, 要确定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 起什么样的作用, 以及它将包含哪些方面的资源内容, 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功能等。一般情况下, 学校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辅助教学, 使教学工作更方便、高效。资源库的使用对象上, 对教师开放, 作为教师备课及收集教学资料使用。至于资源库的内容, 应包括支撑学科发展的必备内容和可选内容, 其中必备内容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素材、知识库、试题库、积件素材库、工具模板、文献库等资源, 可选内容为供学科发展的教学录像、教学心得、教育论文和研究性学习专题等辅助教学资源。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 资源设置要以各科目作为构建资源库的学科分类基础, 提供教学资源。一般科目主要包括语文、语训、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科学、体律、工艺美术、信息技术等。

3. 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

对于教学资源库功能的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持B/S模式, 方便的下载支持。要让服务器存放的教学资源向全校教师随时随地开放, 服务器需要开通Web服务 (网页浏览) 。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校园局域网 (LAN) , 应用在因特网。

Web服务可以通过开通服务器的IIS服务来提供, 开通IIS服务后, 以方便给广大教师随时通过域名访问服务器的资源。

对于计算机基础还不算太好的教师来说, 简单的操作用户界面能使他们快速地找到相应的资源, 进行打开浏览或下载保存等操作。将所有的资源按各学科分类, 然后每个学科再分类为教学课件、视频、试题、教案、图片等, 这样就很容易找到需要的资源, 方便教师操作, 有条件的还可以提供在线浏览功能, 方便教师直接在线观看或者在线测评等。

(2) 多种方式的资源检索功能。

(3) 方便资源收集与整理等功能。允许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本校注册用户可以下载免费的资源。审核管理员主要负责对教师上传的资源进行评审, 以确定是否发布该资源, 还有可以删除不符合标准和过期的资源。

(4) 良好的扩展功能。

4. 资源库教学资源的来源和整理

只有拥有了优秀的资源素材, 我们的资源库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才会吸引我们的教师使用它, 否则只是空壳一个, 没有任何价值的。

现在许多学校的资源库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 没有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 与教学脱节。因此, 要建设好用、适用的资源库, 必需以人为本, 以一线教师的想法为根据。学校资源库, 应采用购买为主, 自建为辅相结合的方式。

购买优质资源库, 在资源库建设的初期是资源素材的主要来源。现在市场上有许多相关产品, 价格也比较适当, 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购买一些。但是这些素材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如常常量大而质不优, 开发标准不统一等。为了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 避免盲目性, 在购买前应充分调研, 了解所购资源库跟学校现行的教材版本是否相符。要求厂家提供资源库的试用版, 让每个科目的骨干教师试用一段时间, 反馈试用结果。教导处根据反馈结果决定购买何种资源库。

资源库购买后并非一劳永逸, 要保持资源的生命力必须定期更新, 只有不断更新, 资源库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才能迅速丰富教学资源, 使教师能轻松查询到所需素材。

在学校资源建设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由一线教师自主开发的素材, 并将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及时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共享, 这样既能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又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资源贴近本校的教学实际。

一线教师开发的素材资源对教学的针对性显然要好得多, 但不足的是, 每位教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加上大家的能力有所区别, 制作一个良好的教学课件要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 所以, 教师自主开发的素材只能作为教学资源库的辅助来源。但这些资源在使用时, 教师会更加得心应手, 相对质量要好一些, 针对性要强得多。所以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来。像试题库之类的素材, 教师还是也可以自主开发的, 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计算机技术。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素材开发, 教师可以量力而行, 实在有技术问题, 可以向信息科教师请求帮助。

信息库的课件来源一般包括以下三类:

(1) 优秀教师课件。每个学期, 各科各类的教学设计大赛、课例大赛、课件大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多如牛毛。笔者所在学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的教师也数不胜数, 他们参赛的准备材料就是大批优秀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有教学设计、课堂录像、课件、说课稿、论文等等。我们让这些参赛教师把自己的资源共享出来, 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使全校的教师受惠。

(2) 一般教师课件。不主张教师开发完整的课件, 而是鼓励教师开发基于某个知识点的课件。知识点的开发相对来说需时不多, 可移植性强。

(3) 网上课件。目前网上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 这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 有时花了大量时间, 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源。但若有心收集, 还是会有很大的收获的。这工作可以在平时中点点滴滴地积累, 发现优秀的素材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后上传到教育资源库中, 校内教师可登录后下载使用, 使用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又上传至资源库中, 通过这些操作使校园网成为学校收集教学素材的阵地。就这样积少成多, 假以时日, 一样会使教学资源库丰富很多。

开放资源上传的权限, 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上传教学资源。经技术人员审核, 确定上传资源没有病毒, 即可把上传资源放到资源库中。要重视资源的评价反馈, 要求所有使用资源的教师, 必须填写用后评价, 所有的评价都实名公开。每个学期, 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对上传资源进行评定, 综合网上下载排行榜和资源的评价反馈, 评选出精品资源, 表彰资源制作先进个人。这样子有利于资源的制作与改进。对于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到位的学科及个人要及时督促。同时还可以与一些先进的学校建立联系, 定期组织教师互相参观学习, 互相交换课件及资源库内容, 达到共享资源。

将外购资源、自主开发的资源和网上下载的资源整合成校园教学资源库, 一方面可以使用资源的管理规范化,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三 聋校教育资源库的日常管理

为了做好资源素材的采集工作, 学校应该成立资源库中心, 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 (专兼结合) , 其中至少一名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资源库中心应该配备相关的硬件、软件设施, 如扫描设备, 相关的教学素材制作软件, 以及相应数量的计算机等。

教学资源库的正常使用, 是以信息网络设施、各种系统软件的正常工作为前提的, 没有了这个前提, 我们的平台就没了。

不要忽视了日常的管理工作, 因为教学资源库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 如果资源库没有人去好好管理, 没有几个人去使用, 这将是令人痛心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定要避免这点, 不然建设过程中付出的心血石沉大海,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投资以及辛苦制作或搜集的素材, 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于日常的资源库素材采集工作, 必需设有专人负责指导和维护。学校要定期检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而教师在使用资源库中的素材时, 可能会碰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也最好有资源库中心教师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开展教师计算机操作培训。部分教师对互联网的使用、查找资源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障碍, 无法很好收集网上资源。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收集和整理资料, 学校要大力开展教育技术的培训, 让教师掌握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掌握下载音乐、图像、文本的方法和常用的办公软件等等操作方法, 学会操作最基本的几种制作课件的软件。

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任重道远, 需要更多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只要充分发挥众人的智慧, 一定可以建立起合适的校本资源库, 实现教育信息化。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建设学校资源库, 如何利用网上资源、外购资源和一线教师手中掌握的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学校校本教育资源库, 实现教育资源库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为什么要建设学校教育资源库, 怎样收集与整理资源, 学校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如何管理学校教育资源库等问题。

关键词: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立珍.教育资源库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4) [1]王立珍.教育资源库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4)

[2]查军.自主建库共建共享求发展——中学教育资源校本建设探索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 2006 (7) [2]查军.自主建库共建共享求发展——中学教育资源校本建设探索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 2006 (7)

[3]徐若敏、邓正华.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4) [3]徐若敏、邓正华.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4)

[4]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3) [4]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3)

浅谈聋校中的“三生教育” 篇2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一般认为,全面发展教育是促使人全面发展或培养人全面素质的教育,在我国主要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也就引申出了当今的热点话题——“三生教育”。即所谓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我想,对于生理和心理都相对不正常的聋哑学生来说:这几方面尤为重要。作为聋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让聋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更要提倡他们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生存,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生命教育——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之教育

聋哑学生觉得自己不是正常人,常常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和多疑心理。他们敏感、孤僻、封闭,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太愿意跟健康的人交往,却无时不在疑心人们的议论,无时不在担心来自周围的嘲笑与歧视。所以他们对待生命往往是很消极的。那么在聋校怎样对聋生进行生命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教育者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聋校开展生命教育,教师自身须首先对生命有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教育过程中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尊重聋生,尊重聋生的生命。其次,教师要细致了解聋生,了解聋生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老师心系学生,不仅与学生个体深入沟通,还要密切联系聋生家长。最后,教师还应善于利用一切教育条件和资源,让聋生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与美。

2.培养聋生积极的生命情感

生命教育应以认知新生命为起点。可以通过科教片引导聋生了解母体怀胎十月的历程,感受一朝分娩的艰辛;教师可结合学科教学,通过引导聋生观察大自然,欣赏动植物标本,让聋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还可以通过聋生从影视传媒中了解到的时事新闻来感受生命的可贵,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人们对生命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進而引导聋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3.加强聋生的法制观念

聋哑孩子的性格普遍比较任性、暴戾。当他们的要求或意愿不能得到满足,又无法有效沟通时,往往会感到非常委屈和无助。于是,划破手指、割腕、跳楼等自残行为时有发生。另外,聋生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要加强聋生的法制观念可以从媒体报道中感知,用感性的材料、形象化的方式把学生潜在的法律意识挖掘出来并加以激活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二、生活教育——生活目标与生活体验之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要想使聋生也成为一个懂得休闲、懂得工作、懂得生活的生命丰满的人,我们不能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在聋校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具体经验结合起来,使课堂内容生活化,变有限的课堂为无限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另外,在聋校生活中老师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聋校生活中老师要与聋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相处的关系,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那种“管人”的形象。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困难和心理需求。能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消除隔阂。让学生能真正热爱生活。

三、生存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生存教育是从培养人的各种生存生活能力的角度去强调教育,以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生活意识和能力,使之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聋哑孩子因从小丧听失语,接受外来信息的渠道受限,生活能力也相对落后于正常的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惶惶不安或知难而退。因此,着力加强聋生的生存教育是目前聋校的重要课题。

1.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竞争,自强不息的竞争意识是现代人成功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处处充满着竞争。考试成绩的比较、三好学生的评选、运动会上的拼搏等等。要想让聋生适应社会,其自身就要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在教学中,可以多处通过一些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物事迹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明白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对家庭的安康、幸福,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要让他们明白,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内心要强大,同样要做到自尊、自强、自爱。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聋生的生存能力

聋校的课程改革中提出“符合当前聋校教育实际需要的一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二是适应聋童的发展。在聋校中的生存教育就是要让聋生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生存价值。特校老师不仅承担着传道、解惑的责任,更要担当一个生活的引领者和心理的疏导着的角色。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保持健康心理和乐观豁达的胸襟;更要处处教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以及财物的安全,发生火灾怎么办,受人欺负怎么办,面对坏人怎么办等;指导学生独立进入社会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如上街购物、参加活动等等。在指导的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学生做出如何生存的榜样,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生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全程的教育或教育理念,自始至终都蕴含着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及其基本精神,丰富和发展着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核,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1.

试论聋校德育问题与教育策略 篇3

一、目前聋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据抽样调查,目前聋校德育工作中,学生表现的问题比较集中而突出:

1. 欺骗心理。

聋童的听力缺陷使他们失去了一个最主要的信息来源,难以建立有关外界事物,主要借助视觉看别人讲话而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空洞、模糊的形象;或者仅靠自己体验,看口型,难免会产生片面性,表现相互对事物的不完整认识。失去听觉后,视觉在信息获得中的作用增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听觉和适当的讲解,聋生往往在头脑中会形成许多空洞、抽象的概念,他们对抽象的记忆超过了正常儿童,但他们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并未真正理解其含义或获得某一概念所相对应的意思。结果有时人们会觉得聋人聪明,而一旦落实到实际中观察他们的行为,则发现他们常常表现不相符的行为,令家长、教师们很为头疼。

2. 自私和戒备心理。

聋童听力受限,生活圈子和交往也十分有限,加之在生活中也受到一些不讲道德的人对聋人的歧视和偏见,许多聋人由此而自我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往,对别人的主动表现十分敏感,造成交往十分困难,形成了与正常人之间相互隔阂与不理解。

3. 认识水平较低。

聋生仅仅是听力受限,认识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但其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在良好教育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因而应当明确认识到聋生是可以达到一定知识水平的,这就为教育聋童提供了依据。在教育聋生时仍要严格要求,而不能降低对他们的道德要求。但一些家长怀着可怜的心态过分照顾、溺爱学生,忽视对聋孩子的要求,放纵其行为,以此来弥补自己的内疚感。

4. 意志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心理素质差。

聋生受到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如意志不坚定,情绪波动非常大,表现在他们易受别人的诱导,不加分析地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对于已经具备的一些道德品质,往往不能坚持,放松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一些聋生虽然能认识到学好知识、本领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立足,但常错误地把聋人就业难、下岗待业等现象绝对化,结果放松了努力。

5. 反感抽象的说教。

聋生普遍反感教师、家长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对家长、教师所讲的持怀疑、否定态度。聋生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不感兴趣,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聋生,独立意识增强,对事物有了一定自己的判断,过去的说教方式向直生灌输大道理,自然引起他们的不满。

三、德育策略

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聋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诸如多疑、自私、自卑、孤僻等,如果置之不理,长期积存下去,会导致百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聋校中实施素质教育,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运用形象生动的方法来教育聋生。根据聋生学习特点,在德育中要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动作画面,并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活动来调动聋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好地德育效果。例如利用实地参观让聋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体验大自然风光;组织聋生参与升国旗仪式,从而培养爱国情感。此外,运用歌舞、表演、游戏,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参观、组织聋生发挥特长参与义务服务等形式均可以帮助聋生提高道德认识。

2. 真正的把德育摆在首位,树立“成人比成材更重要的”育人观点。

上好思想品德课,晨会课,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课,建好聋校的心理咨询室,建好学生成长档案,在各科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改变德育在聋校“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用学生管理学生,从培养聋生的习惯入手,重视聋生的常规习惯养成教育。每月评出相应的“文明学生”,强化学生的行为。另外,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向聋生讲解历史上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志向!

3. 丰富聋生的精神生活,让每个心灵在充实中得到愉悦。

理想的德育, 应该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 找一个好的榜样, 让孩子在生活中就受到榜样的影响, 还要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 有自己喜欢的科目, 有爱好的孩子, 才不会无聊和无所事事。教育家总提倡使孩子多一些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品德和人格.所以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孩子爱书本,爱好健康积极的体育项目,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每天确保学生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可开展球类比赛,这些活动,必须由老师参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

4. 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对待互联网。

加强正面引导,提高聋生甄别是非的能力。首先要教育聋生正确认识网络。学校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多与健全学生联谊交流,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强化聋生动手实践能力。再次必须不断提高聋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 篇4

一、在聋校美术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 聋校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缺陷

(1) 思想道德无知

思想品德障碍的聋哑青少年与道德认识上的错误和无知常有密切的联系。这种道德无知主要表现为:是非观念模糊, 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 不能正确地自我定向和按照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来调控自己, 同时也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所做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由于听力障碍, 信息渠道相对闭塞, 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有限的校内教育资源, 因此容易造成道德认识的不足。聋哑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借”、“偷”、“拿”的概念, 不能正确理解“友谊”的概念, 错把打人、敲诈等不良行为当做“勇敢”的“英雄行为”, 不能把自己置于集体中去考虑问题。这些道德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导致思想行为上的障碍。

(2) 意志薄弱

有些品行不良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并非无知, 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是清楚的, 但是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 表现为意志薄弱。这些人格障碍聋哑青少年往往缺乏具体的行动目标, 在困难面前缺乏坚持性, 产生退缩、犹豫、彷徨等心态。

2. 美术教育自身的特点及现状

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往往认为美术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 教美术便是教技法, 训练学生掌握技能, 进行技能或技艺教育。人类最初的美术教育是从美术实用技能教育开始的, 在学校开设美术课程的初期, 中西方一般都将美术课视为实用技能课, 将教学重点放在绘画与工艺制作技能的培养上, 并以此发挥育人作用。实际上这种技术、技能教育因缺少想象、理解与创造等, 不能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 很难使理想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美术教育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其中教育功能便包括思想教育, 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开发人的智慧与潜能, 陶冶人的心灵与情操等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的聋校美术教育应该考虑到美术作为一种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手段,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的整体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的平台所应当发挥的作用。换言之, 聋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和思品老师的责任, 在美术课堂中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渗透学习。

二、在聋校美术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途径

1.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 欣赏课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欣赏课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要是通过中外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 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外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 对祖国和世界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 为我们提供了思品教育的沃土。聋校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比较少, 我收集了一些可以进行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来教学。如用长城、兵马俑等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比如齐白石画中的瓜果鱼虫, 生动、稚拙、朴实, 是画家性情恬淡、热爱生活、童稚未泯的情感流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那微笑神秘、永恒, 无法猜度, 令人向往, 同时那笑意里也融入了画家的倾慕爱恋之心;凡·高的《向日葵》, 热烈又悲伤、躁动又孤寂, 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些教材中, 既蕴含着大量的生活智慧, 又兼具丰富的情感内容, 可谓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素材。教师备课时, 要深入研究教材, 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情感表达。在教学中, 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 对作品有关的思想情感方面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如在欣赏花鸟作品时, 我选择有代表意义的梅竹为题材进行欣赏。梅花, 不仅色彩美、姿态美, 而且不畏严寒。“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开天下春”, 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敢品格历来为世人所称颂。如元代王冕的《墨梅图》。王冕, 元末诗人、画家, 出生农家, 自幼参加劳动, 白天放牛, 晚上到佛寺依长明灯苦读, 虽多次参加科举却名落孙山, 于是放弃求取功名, 勤学苦读, 终成博学多才的儒者。这幅《墨梅图》用笔精炼, 墨色明净, 它的配画诗更绝。“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言质朴自然。诗人以梅花的口吻表现了他超然世外的态度, 从而在梅花身上寄托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通过这幅画的教学, 学生学到了王冕身上高尚的品格, 处于逆境而奋发向上,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 确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生活目标, 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进而健康成长。

(2) 技法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技法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课业实践, 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在引导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 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情操、健全的人格。聋校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 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及手工制作设计等课业实践,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时机。在手工制作、工艺设计的美术课上, 学生不仅要有绘画基础, 而且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一个善于挖掘美的大脑, 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 这样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要注意的是, 在手工制作、工艺设计都是以市场上各种纸张和橡皮泥 (黏土) 为教材内容, 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 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废品, 变废为宝。这样既可节约财力, 又能使学生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学生善于发现, 开拓思维, 就能变废为宝。所以, 变废为宝的过程是智力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是手工课在课余的延伸, 从而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美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教学国画时可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 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学生会被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折服, 他们的艺术感受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热爱的浓厚感情。在教学中, 可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来进行对比, 伟大与渺小, 高尚与卑劣。如学生在临摹当代著名国画家李苦禅先生的画, 我就顺便介绍了李苦禅先生的生平、绘画风格, 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李苦禅先生经常说:“人, 必先有人格, 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 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 他书法相当不错, 只因人品恶劣, 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 见其手迹无不焚之, 实则憎恶其人, 自不会美其作品了。”辅导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 渗透思想教育, 由感情上的陶冶到道德的净化, 进而达到人格的高尚, 这样的教育功能在其间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2. 美术课堂交流评价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能根据美术学科的冷暖特征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制订合理的思想情感目标评价方式。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不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学, 而且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细节。”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 再根据这些情况制订相应的思想品德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学聋校十一册中的风景一课时, 就设立了爱家乡、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思想品德目标, 从优美的风景描画中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更容易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认同和共鸣。思想品德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 而是靠心灵的感受, 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 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调节功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现在提倡的民主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各种精神权利, 给学生心理自由, 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 师生之间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 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 得到指导和建议。在教学中, 要不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与时俱进。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注意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不能因为个体的能力差异而歧视对待, 更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独特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角度的非常规化而盲目地给予批评或阻挠。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积极主动地与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沟通。总之,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抛开拘泥于一格的教法, 挖掘品德素材,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让学生品德、审美、造型、创造等各方面素质都得以提高。

谈聋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篇5

毛透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耳聋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而对周围世界有耳无闻, 其语言、思维、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更加渴望得到理解、同情、爱护。然而他们又多疑、敏感, 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良好品质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 激发情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引入, 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情感,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意境导入、悬念导入、角色导入、文题导入、多媒体导入等方法。在教读课文之前, 用意境导入, 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 如同身临其境, 在心灵上受到感染, 从而感同身受, 亲悟其意;用悬念导入,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种种疑问, 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探求欲, 从而吸引他们随着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艺术境界, 去探求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与学

--------

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的《项链》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播放西方国家豪华的别墅、奢侈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畅谈观后的感受, 再针对学生的向往心理, 告诉他们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就有一个过分追求奢华生活的人物, 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这样的导入,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 为揭示文章主题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设计, 创造氛围

进入初中的聋生, 处在生理发育和情感养成的特殊时期, 接触社会时间短, 适应社会能力弱, 情感体验少。根据这一实际,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应根据文章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众所周知, 任何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和状态下真情实感的流露,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也不例外。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 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脉搏, 巧妙设计, 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 通过音乐、语言、图片等, 将学生带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从而激活学生思维, 引起学生期待, 调动学生情感, 让学生沿着设定好的情感轨道贴近课文、走近作者。如课文《乡愁》, 这首诗是表达对故国家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 我们的学生因其人生阅历和知识的缺乏, 对生命中悲欢离合的情感体验还很肤浅, 至于早日实现祖国大统一这样的愿望, 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强烈。为此, 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 有效地用圆月、翻滚的海水、夕阳等画面和相应的解说在学生心中唤起浓浓的哀愁。当我把夕照中的大海这一画面定格在屏幕上时, 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无尽的忧伤之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 而且要拓展教材, 通过作品开启学生心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从中获得勇敢和坚强, 感激和宽容。

三、角色扮演, 体验情感

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 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 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 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内驱力,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去体验作品的情感经历, 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感染, 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一触即发。

我在教八年级下册课文《晏子使楚》时,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觉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 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灵魂和作品的内容主旨, 就让学生扮演《晏子使楚》中的人物, 表演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情景, 使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都没得逞, 反被晏子回击得颜面尽失这一过程得以重现。通过亲自体验角色, 晏子能言善辩、机智勇敢、巧妙维护国家利益的卓越外交才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楚王妄自尊大、仗势欺人, 弄到无地自容的结局也使他们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类似这样的课文,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等等, 我都会让学生转换角色, 体验情感, 领悟真谛。

四、榜样示范, 调动情感

聋校课堂中, 教师的举手投足、体态眼神都会对学生有示范作用, 有着巨大的感染力, 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因此, 教师的情感要与聋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教师应酝酿、激发自己的情感, 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 并服务于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聋生生活在无声世界中, 他们用眼睛从人们的表情和体态中获取信息。教师适当运用体态动作, 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情感。如讲《有的人》一课, 诗的第二节以鲜明的对比, 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骑”和“俯”两个字, 在形象上表明两种相反的态度和情感。我在朗读时, 铿锵有力, 把对为革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的爱与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恨体现在自己的表情和语气中, 使学生感受到甘愿俯身为人民做牛马的人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而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他们只不过是行尸走肉, 为世人所唾弃。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乐趣, 要利用一切可发掘的资源, 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 篇6

《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实施残疾人教育, 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 全面提高其素质, 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生活创造条件。”残疾人在学校能够掌握一项或几项劳动技能, 已成为学生、家庭及社会的共同需求。目前, “特殊教育的出路是劳动技术教育”, 已成为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的共识。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社会生活的竞争性愈来愈强, 不少健全人也纷纷下岗待业, 劳动力明显饱和, 残疾人的就业空间同样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如何帮助聋生掌握一技之长, 毕业后能在社会生活中立足, 是聋生家长的强烈愿望, 更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科学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项目, 降低同质竞争风险

劳动技术教育是从项目选择开始的。聋校劳动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 适应学生自身就业的实际需要, 使其在未来就业中能适应市场、适应社会,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生理缺陷来对症下药。现阶段, 城乡经济发展很快, 生产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第三产业迅猛增加, 为聋生就业提供了更多门路, 劳动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又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选择职教项目是搞好职教的关键。

2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强化聋生的竞争实力, 做好劳动技术教育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就业机会的存在为聋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聋生能够适应就业机会的需要, 其具体教学内容必须结合新开拓的工作环境、条件、操作流程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等方面。另外, 聋生个体在性别、残疾程度、兴趣、能力、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课程内容也需反映聋生在从事工作时的特殊要求。因此, 在技能训练之前, 一定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聋校在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中,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观劳动技术教育观念和职业认识教育, 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环境、要求及相应的初步知识等, 为学生提供职业认识。同时要向学生讲解职业与个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职业在未来生活中的地位等,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个性。通过这一系列前期工作的开展,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专业。然后, 各负责教师则根据这一职业的技能要求,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

3 做好聋校劳动技术教育, 给学生以全程的训练和辅导

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在特校劳技开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回归社会并较稳定地就业的问题。我们学校在职教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步骤是:设计教学活动—进行职业训练—跟踪指导协助。

第一步, 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就业要求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负责人及教学进度等。学校首先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这一岗位定编定员, 并提出教学目标, 由具体负责人根据所教专业的要求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制订教学计划和阶段目标, 由学校定期进行考核。

为了使劳动技术教育落实, 出成效, 学校在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 添置了多台家用缝纫机、包缝机, 若干美发理发工具、自行车修理工具, 在市福利服装厂设置了实习车间, 在校内开辟了种植、养殖基地, 定期让学生到现场进行学习, 以不断适应工作环境。学校提倡教职工的自行车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免费修理,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发技能后, 学生的仪表 (理发) 也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第二步,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训练。在这个过程初期, 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一课的教学计划和训练目标, 为学生提供该劳动职业的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和注意事项等必要的知识准备, 使学生对这一职种在头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劳动技术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对种技能的熟练程度是由实践活动开展的效率来决定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 要坚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教师在现场为学生提供示范和指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后, 就让学生大胆实践, 并逐步将工作流程全部交给学生, 一步一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工作。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 还注重协助学生与相关的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熟悉社会环境, 帮助解决维持工作所必需的多方面问题。

第三步, 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辅导。目前, 学校毕业的前几届学生, 有的进了工厂, 有的自己开店铺。虽然学生已经就业, 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跟踪辅导, 仍经常性组织教师到厂、店给他们进行操作上的指导, 并与有关方面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增强他们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对于开店铺的几个毕业生, 学校还从申请执照、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协助。

4 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随着时常经济的日趋成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未来合格聋人就业者不仅需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 更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状况, 包括体力、耐力、灵巧性、理解力、反应速度、自控能力、劳动态度、合作能力、服从领导和适应能力等。因此, 聋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更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

实践证明, 从市场直接入手, 开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技术教育教育, 是聋校职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并且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生存能力, 为把聋生培养成为真正的残而不废的劳动者, 回归社会, 并为社会创造财富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聋校劳动技术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 科学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项目, 做好劳动技术教育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给学生以全程的训练和辅导, 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聋校教育资源库建设 篇7

一、注重阅读积累, 打好“生命之基”

“生命之基”是为聋生打底的基本语文素养, 包含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能力及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 聋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引发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重组。其次, 聋生在教师指导下可系统学习间接经验, 迅速增加知识储备。教师可结合聋生语言发展缓慢、语汇贫乏的特点, 强调其对字、词、句、段、篇、章等的系统学习。

二、加强阅读体验, 感悟生命意义

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过程, 又是情感体验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聋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其理解和感悟生命意义。需要强调的是, 聋生的生命感悟要建立在对文本意义的正确理解之上。为此, 我常用角色体验法帮助聋生理解生命意义, 效果甚佳。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 聋生因耳聋理解了“人与人的隔离”, 体验到海伦身处无声世界的痛苦。我又让聋生蒙上眼睛体验“人与世界的隔离”, 就这样聋生感受到海伦身处黑暗世界的痛苦。有了角色体验, 聋生便对终生活在无声世界和黑暗世界中的海伦产生强烈关注, 于是海伦打破命运诅咒、赢得内心光明及谱写人生传奇的亲身经历便在聋生心中激起千层浪, 同时促使聋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并积极探寻生命意义。

三、创设教学情境, 点燃生命之情

语文教材具有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 可激发聋生的生命之情。因此, 语文教师要让聋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点燃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人类的悲悯之情。另外, 丰富细腻的情感有助于激发聋生的表达愿望, 加强表达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 我通过精美课件为聋生创设光影世界, 使聋生仿佛置身于我国古代绘画的艺术宝库中, 激发聋生对古代灿烂艺术的景仰之情。可见, 只有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 才易激发聋生的真情实感, 唤醒聋生的生命之情。

四、支持平等对话, 张扬生命个性

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生存和生命的多元对话, 使聋生在多元对话中汲取崭新意义, 展示个性风范。因此教师要鼓励聋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精忠报国》一课时, 根据岳飞的性格特点, 我鼓励聋生思考:“岳飞还有别的选择吗?”有个聋生大胆质疑:“性格决定命运, 岳飞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愚忠误国’?他为国捐躯阻止不了宋朝的腐败灭亡, 他死得悲壮却也死得悲哀!”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都有巨大潜能, 人人都能成才, 聋生也不例外。所以为聋生提供发展空间、使其张扬生命个性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强化实践运用, 引爆生命能量

上一篇:宫颈环扎术下一篇:现货市场波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