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精选12篇)
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人们对优质的教育服务以及品牌学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建设学校品牌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及战略性的选择。一般来说, 学校品牌的建设至少需要经过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传播等三个环节。品牌定位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 品牌塑造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 品牌传播是学校品牌建设的保障。
关键词:学校品牌,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传播
Philip Kotler (1988) 指出: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机构的产品或服务, 并与其他机构区别开来的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
换言之, 品牌是产品或服务的标志, 是一种无形的识别器, 在不能充分掌握产品或服务信息的情况下能使顾客很快做出选择。
一、学校品牌建设的意义
学校品牌是学校用来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名称、术语、标记、图案、符号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 是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公众认可的、具有独特性与难以模仿性的重要无形资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人们对优质的教育服务以及品牌学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良好的学校品牌可以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偏爱, 从而为学校争取更多优质的生源。良好的学校品牌还可以极大地增加关注度和吸引力, 使学校更容易吸引社会各界的支持, 吸引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源, 从而凝聚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帮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 建设学校品牌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及战略性的选择,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品牌建设的探索
学校品牌是一个长期积淀的结果, 因此, 学校品牌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可能急于求成。一般来说, 学校品牌的建设至少需要经过: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传播等三个环节。
(一) 学校品牌的定位
学校品牌定位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 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精神等方面最直接的体现, 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
一所学校的规模不论有多大, 它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因此, 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满足社会的全部需求, 也不可能拥有教育服务的全部市场, 它必须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在教育服务市场上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
学校品牌定位的关键在于创造差异化, 形成独特的元素, 学校可以在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 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精髓, 从而确立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形象。
(二) 学校品牌的塑造
学校品牌塑造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 学校品牌的塑造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过硬的办学质量, 另一方面是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
1.过硬的办学质量。
质量是品牌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品牌如果没有质量做后盾, 就会使品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只能昙花一现。
著名品牌专家阿克认为, 品牌首先向公众承诺的是保持并不断改善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这就如植物的根, 必须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中才能使植物屹立不倒。
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 因而学校品牌的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建立在办学质量的基础上, 可以说, 办学质量是学校品牌的基石, 是学校品牌的生命, 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校要创品牌、保品牌, 都必须保证办学质量。
为此, 学校要切实练好内功,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学校只有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并保持办学质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才能保证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学校品牌的生命力。
当然, 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以及科研设备、图书馆的馆藏资料等, 都会影响办学质量, 这些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 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
2.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
文化构造着品牌的基因, 从表面上看, 品牌展现的是名称、符号和标志, 但事实上, 品牌所表达和传递的是价值观、理念和精神, 也就是品牌文化。塑造品牌, 文化具有灵魂作用, 知名品牌就往往是靠优秀的文化来支撑的。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气质, 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建设学校品牌也需要学校文化来支撑。可以展现学校文化的形式主要有:学校宗旨、办学方针、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发展战略、校园精神、学风校训、文化活动等;此外, 校名、校门、校牌、校徽、校旗、校歌、校服、塑像等, 以及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楼、宿舍、礼堂、图书馆、体育场等的风貌也承载着学校文化的气息。
总之, 学校文化有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 学校要想建设学校品牌就得善于培植和经营学校文化。
(三) 学校品牌的传播
品牌传播是利用广告、公关宣传、人际传播等传播工具, 将品牌推广出去形成强势品牌的过程, 其目的是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推广品牌的美誉度。品牌传播是学校品牌建设的保障, 是学校通过一些传播工具来宣传学校的品牌, 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过程。
1.广告。
广告是传播品牌的常用手段, 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学校想要迅速提高知名度就离不开做广告, 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因此, 学校可利用广告来快速传播学校品牌的相关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品牌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 网络广告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 因其成本低、目标对象明确、影响面比较广而成为继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之后的“第六传媒”。此外, 伴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以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微博等形式出现的品牌传播形式也屡见不鲜, 并具有成本更低、传播更迅速、能够及时反馈等优点。
学校可将传统广告和以上新型传播工具结合起来使用, 利用两者的优势以更好地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但是, 应当注意的是, 个别学校失真的广告宣传容易使公众对广告产生厌倦和反感。
2.公关宣传。
公关宣传是传播学校形象和学校品牌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比广告更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
首先, 学校要积极与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新闻媒体等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其目的就是争取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从而促进学校品牌的传播。
其次, 学校可通过举办或冠名各类研讨会、演讲会、高峰会、论坛、晚会、游园等活动宣传和推广学校品牌, 还可以通过家长会、校友联谊、学校开放日等特定的专题活动向社会展示学校, 与公众进行沟通与交流。
再次, 学校的重大纪念活动, 如校庆等也是宣传学校品牌的绝佳机会, 学校可将学校发展的历史、庆典活动等制成录像、照片或光盘, 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介绍给社会公众。
第四, 学校还可以通过参加展览会、博览会、公益活动、赞助活动、捐赠活动等来提高学校品牌的知名度。
总之, 学校通过各种公关宣传活动可以吸引媒体关注, 再由媒体主动宣传, 从而起到传播学校品牌形象、提高学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作用。
3.人员推广。
应该看到, 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都可能成为外界了解学校、认识学校品牌的窗口, 所以, 学校要重视通过师生员工的素质、师生员工的形象、师生员工的口碑来推广学校的品牌。
例如, 学生自身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就是学校品牌传播与推广的重要媒介——首先, 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就是最好的广告, 就是最好的品牌形象, 就是最好的品牌代言人;其次, 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较高的教学质量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口碑进行有效传播。
校友会是学校和校友之间沟通的桥梁,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友会、举办校友联谊等多种方式, 向校友介绍学校的发展和新变化, 从而进一步发挥校友在学校品牌传播的作用, 使校友成为提高学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使者。
参考文献
[1]杨清.学校品牌建设的误区[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4) :46-48.
[2]韩梅.学校品牌构建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理论学刊, 2007 (10) :76-79.
[3]闫德明.学校品牌的涵义及其创建思路[J].教育研究, 2006 (8) :81-83.
[4]田汉族.论学校品牌经营策略[J].教育与经济, 2005 (3) :25-29.
[5]王国平.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3) :37-40.
[6]贺尊.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2 (1) :77-80.
[7]Berry, L.L.Cultivating Service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the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0, 28 (1) :128-137.
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篇2
是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表现。学校要打破现有的学科教研组的封闭性研究团队,突出问题中心,以问题为纽带把学校内部成员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联系起来。
第四,培养合作型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发展与研究型共同体是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建设是学校文化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但是,学校与企业和官僚组织不同,不完全是技术导向和科层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视情感的、带有比较突出的人际关系取向的组织。因此,学校要建立研究型共同体单纯依靠正式的、专业化科研组织,或者行政命令都很难实现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要培养合作型的学校文化,需要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关系,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这样,教师才有勇气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家长公开自己的课堂,愿意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愿意与同行、家长、社区成员、专家进行合作,不断改进教学实践。
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品牌课程;贝雕课程;建设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门类。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生活品质的高标准要求,促使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使工艺美术培养人才的能力结构、知识体系、职业素养等方面有了新的时代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要走市场需求的道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工艺技能,良好的设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中职工艺美术教学在课程的建设上要努力达到职业教育的技能目标、专业理论目标、综合素质目标、市场能力目标,走品牌化道路。中职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建设,探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师资结构、教材体系等方面。
1中职学校工艺美术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趋向性与脱节现象严重。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和脱节现象。课程趋向性是指对于普通教育的趋向性导致中职工艺美术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普通教育的同化物,追寻普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没能体现职业学校的灵活性与多元性。课程教学老化,理论知识没能与时俱进,造成中职学校工艺美术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工艺实用教材缺乏,不能体现地方区域特色。当前,就国内的工艺美术课程教材来看,知识更新迟缓。有些工艺门类教材缺乏,如贝雕工艺,不但缺少应有的基础性工艺技法方面的实训教材,更缺乏涉及此类课程知识广度与深度拓展性的教材,这也是致使贝雕艺术面临绝迹,不能科学、规范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目前,中职工艺美术教学容易呆板地照搬常规美术教材内容,缺乏企业任务目的性和针对性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使相当多的学生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理解阶段,缺乏對工艺理论知识和工艺技艺整合的创新能力,造成学生对课程的轻视与厌学倾向。
2中职学校工艺美术课程建设内容
(1)结合工艺特色,科学设置课程。目前,就德国课程设置模式来看,课程设置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美术基础类、美术设计类合理地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美术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地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工艺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便于其迅速就业。[1]关于中职学校工艺美术类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借鉴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改进。当然,对于工艺美术类课程设置应具有本土的特色,如贝雕品牌课程建设应突出本土特色及实用性,可以根据传统手工艺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贝雕技艺的兴趣,又可避免艺术审美培养与实际工艺美术教学相脱离的现象,真正做到贝雕课程的合理化设置。
(2)细分课程内容,融入本土特色技艺传授内容。在贝雕课程建设中要完整地归纳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渊源和现状,从理论的高度建构贝雕技艺的知识体系,体现传统工艺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彰显学科之间的多元性与教学的灵活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因素,要把课程内容细分,融入本土特色的贝雕技艺的传授内容,可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把贝雕技艺实践课程内容的比重加大,把行业最新发展产品成果引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平衡艺术与技术之间的比重,建立贝雕技艺不同题材内容细化的知识体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艺美术类课程结构体系,使贝雕艺术课程成为一门真正的职业教育和艺术传承两方面都得到落实的实用性课程。
(3)建立实用的校企实训教材体系。根据贝雕课程的需要,开发实用性强的校企实训教材,改变传统教材形态,充实丰富工艺美术教材种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艺学习实训教材体系。要打破传统工艺美术类教材的知识构建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需求挂钩的实用性工具书类教材和案例性课程教材,并整合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学习、工作的特点,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组织课程,促成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的实用性指导教材体系的构建。
(4)采用适应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在中职工艺美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制教学一直是沿袭不变的教学模式。而贝雕课程教学具有重经验、重体悟、重情感、重灵性的特征。采用新型师徒制教学,把以往学校的老师教学改为贝雕大师的亲身教授,学校教师辅助大师教学,这种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更便于贝雕课程的开展,在大师的言传身教和学校职业课程的指导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和崇敬贝雕艺术。贝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到更多的贝雕操作技艺。
(5)实行校企双重考核评估机制。就贝雕课程的评价机制来看,应从企业、学校双方评价出发,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上,除了要体现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贝雕理论常识的课程成绩外,要突出强调学生在贝雕图样设计,贝雕作品创新,作品展示及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等项目的综合评定。要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考证意识,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凭“双证”进入工作岗位。这种“双证”制度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起了很大的作用。[2]要逐步完善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持续的评估机制来促进贝雕品牌课程的建设。
(6)加强品牌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传统手工艺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工艺技艺的传人很难把技艺的精髓传授清楚,这种情况必须靠工艺大师或企业熟练技师的配合。所以,贝雕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必须要理论与技艺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师要定期到贝雕企业进行学习,学校方面还要特别注意聘请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艺美术师、老艺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教学指导工作。此外,品牌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从课程建设需要的组成结构、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实现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并开展“大师带老师”的形式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艺教学技能。
在中职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中,应对工艺美术类教学的特点、课程规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刻地认识与分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要密切结合当地工艺美术类型的特色进行。通过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热爱,逐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的知识体系,为培养理论合格、技能过硬的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 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
浅析独立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育品牌
一、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
在20世纪末, 中国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的愿望, 中国政府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 但是其实国内的政府财政以及办学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个决策所带来的教育需求, 于是在政府财力不足和办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一些高校利用非财政经费, 按新体制举办了一些公办民助性质的二级学院, 二级学院的创办不仅调动了民间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 缓解了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 而且还增加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 二级学院逐渐成为了独立学院的最初表现形态。直到200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一文, 正式提出了独立学院这一专业名词并对独立学院有了明确的定义。2008年教育部正式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它的出台意味着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有法可依, 独立学院由此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同时也表明到2012年, 独立学院就要脱离母体高校的光环, 以独立的个体授予学位证书, 并竞逐在高等教育机构中。
二、独立学院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特点可以用“优、独、民”这三个字来概括。其中“独”、“民”两个特点是区别于一般公办高校的。所谓“独”是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施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进行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因此独立学院与一般高校母体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 而是相对平等的独立法人与独立法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民”是指独立学院的性质是民办机制, 依法享有《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各项奖励与政策。“优”这个特点是针对一般民办院校的, 所谓“优”就是指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 依托于公办院校中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资源、教育思想、管理模式等, 能够提供较高的教学质量, 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独立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质和意义
独立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质在于使独立学院自身在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 能够在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完成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教学、以教学促就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品牌建设可以帮助独立学院靠自己打出一片天空。独立学院在开始之初, 多半都是借助母体高校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以及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来争取学生的认同, 但从2012年起, 独立学院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要求, 要脱离母体学校的光环, 独立授予自己学院的学位证书, 这就使独立学院的学位证书的含金量有了一个明显的“缩水”, 因此, 独立学院只能靠自身加强对品牌的建设, 创造出独立学院的品牌来赢得学生与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同。
品牌建设可以吸引优秀生源。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学费, 因此生源就是学院办学的基础, 然而独立学院的学费相对较高, 面对高额的学费, 很多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攻读专科层次, 而有条件攻读独立学院的学生也希望自己付出的高额学费可以物有所值。因此在选择学校时学校的品牌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往往会选择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硬件设施完善, 教学质量优质、用人单位认可、就业率高的学校。
品牌建设可以降低招生成本, 保持独立学院长期发展。一所学校一旦形成了品牌, 在社会中拥有自身的名气和声誉, 那么在招生时不需要大肆宣传就可以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 从而降低了招生的成本, 不发愁生源问题之后, 学校才能更好的发展。
四、独立学院教育品牌建设内容
独立学院教育品牌的具体内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首先要树立全员品牌意识
品牌建设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然而针对独立学院教育品牌建设不只是口头说说, 而是需要独立学院中的每一份子都树立起品牌意识, 深刻的认识品牌, 了解品牌。品牌意识不仅仅局限于独立学院的校长, 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学院全员的事情。而学院的管理者是学院品牌建设的具体实施者, 他们的品牌意识决定了学院品牌建设的质量如何;而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 他们首先是独立学院的“产品”,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品牌的传播效果, 因此学生和教师的品牌意识是学院品牌建设的生命线。
(二) 准确把握独立学院的品牌定位
独立学院的品牌定位, 就是要形成独立学院自身的品牌个性, 特点, 可以明确的与其他院校进行区分。一般可以从自身学院特点方面出发, 独立学院首先要弄清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找寻自身的目标定位;明确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主要优势、劣势, 使学院在进行品牌定位的时候可以趋利避害, 通过对机会与威胁的分析, 使学院可以及时抓住机会, 坚定品牌建设的信心, 同时可以发现威胁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从而很好的进行规避, 进而进行自身特色的定位。
(三) 构建独立学院的品牌识别系统
根据管理学中的企业识别系统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简称) 。CIS可分解为理念识别系统 (Mind Identity System, 简称MIS) 行为识别系统 (Behavior Identity System, 简称BIS) 视觉识别系统 (Visual Identity System, 简称VIS) 三个部分。套用在独立学院中, 就可以形成独立学院的品牌识别系统 (ICIS Independent College Identity System) 这套系统也可以分为独立学院理念识别系统、独立学院行为识别系统、和独立学院视觉识别系统三个方面。
独立学院的理念识别系统是独立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理念是文化, 是属于精神境界的层面, 所以独立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本质就是高品位文化的建设, 它是学院的精髓, 是最深层次的东西, 是一个学校经过历史的沉淀所提炼升华的最本质的东西, 所以它对学院的影响也最为广阔和深刻。所以独立学院的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校史校训都是理念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神、指导思想都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影响着学院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所以理念识别系统的确定必须经过学院全体成员精心的提炼和总结, 要上接历史, 下启未来, 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稳定性, 不可轻易修改, 它就像一个航标, 一直指引着学院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独立学院的行为识别系统是独立学院教育品牌理念的外在动态的表现, 学院的理念识别系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有的可以用几句话概括表述, 但是具体的内涵和影响都是通过行为识别系统来表现的, 就像学院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学院校长和管理者对待学生与教师的态度等等, 这些都是学院理念的具体表现。一般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师生关系、教学气氛、学风、学生毕业质量等等都是行为识别系统的组成部分。
独立学院视觉识别系统是学院品牌可视化的内容, 包括可供人们直观看到的学院校徽、校训、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校园网站、学院宣传品等等。一般的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学院, 一般都是新建的校园, 大多学校拥有一个气派的校门、广阔的校园面积、标志性的校徽和校训、现代化的建筑楼宇、错落有致的校园装饰。让人看一眼就会留下环境优美、气派、现代的印象。
以上三个系统构成了独立学院的个性识别系统。具备这三个系统就好勾勒了出一个有性格的人。理念识别系统是核心, 就像是人的大脑和独特的个性;行为识别系统就是人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个性的行为活动;视觉识别系统就像人的外貌, 让人看见便能做出判断和区别。
经过上面几方面的建设, 独立学院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建设, 独立学院经过了品牌建设后, 一定会按照品牌建设的方面突出学院特点, 形成品牌特色, 当然, 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也绝对不是一位校长和一群教师能够完成的, 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所以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投入和规划, 并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和改进。只有经过了品牌建设, 形成品牌影响力, 才会给独立学院带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明阳, 戴世富.品牌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2]年小山.品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黄合水.品牌建设精要:打造名牌之不二法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4]那薇, 曹国林.独立学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品牌学校 篇5
——赴嘉兴市南湖区辅成小学挂职学习体会
2011年5月23日至6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莲都区教育局组织的校级领导赴嘉兴挂职学习。这次学习为期三个星期,我调研的主题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我所挂职的学校是嘉兴市南湖区辅成小学,从报到的第一天开始,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学校领导、教师都很快的接纳了我,使我的学习和调研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温习校园文化,挖掘理论内涵
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包括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设备等;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具体体现在“三风”建设上;行为文化建设是一种人文表现,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系统,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需要。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品牌学校
效应,确立了这个校名,并在校园布置(包括褚辅成展览、宣传栏及设施布置等)中得以呈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辅成小学的陆瑛校长还是江、浙、沪的名校长,浙江省2211工程名校长培养人选。她们确立的“为生命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正迎合了辅成小学的办学思路,以“接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为目标,打造教育集团的“特色、文化、和谐”三大属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只有建设好校园文化,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品牌学校。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品牌学校呢?首先是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这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其次是拓宽与挖掘本校文化资源,培育学校特色优势教育项目。三是校园应该处处体现高雅和文明,要形成教室、寝室、走廊、墙壁、花草树木等文化。四是充分展现建筑的美感,要有艺术长廊、科普长廊、名人画等。五是打造优秀团队,创建品牌学校。真正实现以校园文化建设,促学校内涵发展;以学校特色教育铸就品牌学校。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学校在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和长远发展目标之后,就应围绕这一目标和办学理念合理布局校园环境,不断改善设施,优化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的教室、寝室、一草一木、橱窗板报、墙壁走廊建造标语牌、名人警句、学生作品等。努力建造有特色品牌的校园文化和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师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生发。让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功效。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以崇高的精神激励人
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校风,能使浸润其中的师生受到自觉与不自觉的良好熏陶和影响,更使学生获益无穷。校风是由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班风组成的。在良好的“风气”场里,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意识得到洗礼,思维灵性而深刻,思想纯正而丰富,精神光彩,个性激扬,境界高格,使人本发展成为一种生动的现实。
范激励作用。因此,要激励教师和学生举翮思远,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凝练前进方向,争先创优,做教与学的楷模,做文明的表率。学校要注意发现和培植典型,聚焦教学、教研、学习等先进中的光辉点,借助校内外媒体大力宣传,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发挥榜样的启示、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3.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活动发展人
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活动,弘扬主旋律,依托学校党支部、教育工会、年级组、教研组、办公室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体性素质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情景,对于愉悦师生身心,丰富师生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的高尚情感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通过少先队等组织,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打造“活力校园”奠定基础。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完善的制度规范人
地域品牌学校建设浅见 篇6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优生优育的观念、计划生育的政策等,导致了生源的急剧减少,特别是农村学校此类情况尤为突出。那么学校品牌便成为留住生源、吸引生源、提高声誉的关键。
什么是学校品牌?李良寿在《打造教育品牌,迎接入市挑战》中讲到它的两个特征:先进性和特色性。
各类学校的情况不一,学校资源也千差万别,而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校同时创建同一种品牌,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打造自己的品牌学校。如,甲类学校的体育基础较好,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该方面来进行优先发展和提高,以便打造该方面的体育教育品牌;乙类学校的教学成绩好,那么我们可以努力建立它的学习方面的品牌,这样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达到资源的合理应用,从而提升该地区的品牌教育(特色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
可见建立品牌有特色的品牌学校,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基础建设,而文化底蕴和基础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建设班级文化、学校文化、教师文化等等,以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与此同时,办出特色教育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品牌知名度的影响因素,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质量在其中的重要性。
品牌学校的形成离不开校长、领导班子及教师团体。尤其是品牌校长,是学校品牌形成的关键要素。校长直面学校的建设和该校品牌的建设,办出特色学校,那么就要求学校校长向职业校长转化,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能革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能大胆创造特色教育,使一方面优于其他的方面,形成该校稳定的品质。
打造一名校长品牌。我认为该校长首先要有高的教育经营管理的能力,能够在经济管理上达到绿色时效。其次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合作的能力。最后还要具有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当然,打造该校的品牌教师也至关重要。因此品牌的教师形成也是提高该地区品牌教育的关键。
冬以梅出众,春以花为容。学校的品牌建设将会成为未来学校建设的一个追求的目标,而如何打造本地的品牌学校,必须结合当地有的资源和实际环境经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分层建设,并进行合理的宣传。只有这样,教育资源会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利用,教育服务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
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篇7
一、精致管理, 书法品牌初露端倪
1.确立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完善书法教学“四个统一”。“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 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 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 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学校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 创新书法教学模式, 提出了“四个统一”的教学要求, 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统一书法教学时间, 每天下午设20分钟书法写字课;二是统一练字用笔, 低年级用木质铅笔, 中高年级使用钢笔;三是统一书法教材, 依据学生书写特点, 学校组织课题组人员和著名书法家王浩一起编辑出版了《墨韵唯华》校本书法教材, 分别为《硬笔初级教程》、《硬笔楷书教程》、《硬笔行楷教程》;四是统一练字要求, 严格训练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2.加强书法教学研究, 铸就精品教师团队。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是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效果的关键。学校成立教师书法社团, 在书法家的辅导下, 中心组学员坚持每两周上课一个半小时, 每天练字至少一页。为夯实新教师的书法功底, 学校开展了“三字”基本功培训、竞赛。工作三年之内的教师每天要练习钢笔字和粉笔字一页。为拓宽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书法专业知识和书写水平, 学校定期组织老师学习书法教育相关理论, 邀请著名书法名家作书法讲座, 组织老师外出参观学习。为引领更多的教师成为学校书法写字教育的骨干, 学校出台了《唯亭实验小学书法写字特色教师奖励条例》。
3.通过书法评级考级, 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评价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索和制订小学书法教学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推动书法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是我们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学校引入了“写字评级激励机制”, 可操作性强, 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写字等级考核, 并将学生评级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此外,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等。这些评价激励措施的实施,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书法练习的动力和信心。
二、理顺六种关系, 学生书写水平显著提高
1.处理好“正确”与“美观”的关系。对于书法教学, 唯亭实验小学的教师做到了:第一, 自己书写必须做到正确;第二, 能正确地示范、准确地讲解和有效地指导;第三, 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并采取办法预防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 并对学生书写提出明确要求———正确、端正、美观。
2.处理好“严”与“细”的关系。小学生练习书法, 就其本质而言, 是一种技能训练, 掌握任何技能都要有吃苦的准备。严格训练、勤学苦练是形成书写技能的关键。正确的方法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 要天长日久, 持之以恒, 不能一曝十寒。教学生书写时, 也应严格要求。对姿势不正确、出现败笔、间架安排不合理等错误, 教师们注意及时予以纠正, 在这些细节处绝不放任。同时, 教师在自己的板书及作业批改中, 也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特别是在板书范写过程中, 一次没有写好, 注意擦去重写, 用教师严于律已的行为去感染教育学生。
3.处理好“析”与“趣”的关系。书法教学是比较枯燥的, 析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就更乏味了, 几乎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听老师讲这些, 学生只关心那些生动有趣的东西。因此, 在书法教学中, 活泼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和直观形象、生动别致的教学手段是引发学生写字兴趣的好办法。教师们在实践中摸索出许多析解汉字结构的办法。如有老师在教学生写“草”时, 故意夸张地把中间的“日”写得又宽又大, 把“草字头”和“十字底”写得很小。当学生捧腹大笑时, 教师随机附上幽默的语言:“这样写可真像大肚皮的猪八戒呀!”在学生又一次的大笑中, “草”字的正确间架结构也就深入到了学生的心中。
4.处理好“作业”与“练字”的关系。学校教导处在教学检查中, 发现许多学生练字时能够做到“双姿正确”, 能把字写得端正、卷面整洁, 而在写作业时却显得非常随意。为了强化学生的练字意识, 真正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学校除了施行“作业”、“考试”及“评级”等专项评价措施外, 还通过作业展览等方式, 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认真作业、认真练字的好习惯。
5.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字时, 错误地认为写好字就应当反复练习。这种求“大”务“广”的方法, 过分强调了“量”的积累。一个字少则练习上十遍, 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求快, 哪还顾得上书写认真。所以写字教学应逐步从“量”的训练, 转移到“质”的强化上;次数不在多, 而在乎“写”的规矩、“字”的正确美观。
6.处理好“练”与“评”的关系。唯亭实验小学的老师非常注重“练评结合”, 就是说在书法课上把练字与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字练习是一种脑与手协调运作的操作活动,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 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 需要有较强的耐性。小学生年龄小, 心理素质不稳定, 如果长时间练写, 精神就会疲劳, 注意力会分散, 练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写字教学中, 采用“练评结合”的方式, 可以使学生的体力、精神得到调节, 消除疲劳感, 有利于完成书写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矫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行为, 促使学生把字越写越好, 兴趣越来越浓。
三、拓展书法教育功能, 学生人文素养普遍提升
著名书法教育家陈振濂说过:“书法艺术是艺术美中最具有理念意义又最纯朴的美的形式。”唯亭实验小学在创建书法特色之初, 就以育人为归宿, 提出了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 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校通过书法写字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还把汉字演化过程的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 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和汉字的博大精深, 感受到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学校于2014年9月正式成立了国粹艺术传承中心, 书法是其中重要的课程内容。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在国粹艺术的浸润和传承中亲近中华文化, 热爱伟大祖国。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在书法训练中的审美能力, 学校经常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发展美的能力。如:让学生懂得在观察中学习审美;注重正确把握和处理一些笔画、偏旁搭配的位置关系;注意突出一些典型字的结构特征。让学生在书写中学习审美, 就是让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表现汉字的形式之美, 培养和发展学生书法的个性美。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清代思想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中有这么一句:“作字先作人, 人奇字自古。”中国自古就注重书品和人品的关系, 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在书法教学中我们经常向学生讲述书法家的生平事迹, 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 救济底层群众;颜真卿忠直刚烈, 最后以身殉国等。通过讲述书家事迹, 使学生从内心把这些人当作榜样, 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我们还巧用汉字的结构特征, 要求教师寻求汉字书写中的育人资源, 适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四、教学相长, 书法教育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1.书法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书法是一门线条的艺术, 由诸多线条构成的汉字, 是书法最基本的元素。汉字, 是一种富于魅力并且构造严谨的艺术。教师作为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担当着培养传承者的重任, 所以自身书写汉字的规范与否必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板书是每堂课不可或缺的教学互动平台之一。唯亭实验小学的每位老师都能用既合理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板书将授课内容条理化、生动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视觉感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书法教育磨练教师意志。古时书法家以字养心、以心扬志。书法教育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道德情操的最好方式, 在完善人格修养、提升心灵境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今的年轻教师具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 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但不容忽视的是, 年轻教师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是很强, 心智敏感脆弱, 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应对教学中产生的种种困难。通过书法教学, 可以调整和改善年轻教师的心态, 梳理心情, 锻炼意志。
五、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特色文化, 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唯亭实验小学的书法特色, 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特性。我们努力营造出适应学生发展的艺术文化氛围, 借助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形成学校办学品牌。
1.利用书法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书法教育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建设以书法文化为核心的校园育人环境。学校的楼宇、庭院、廊墙等都紧紧围绕书法特色设计。琳琅满目的教师学生书法作品、班级优秀写字作品展板等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墨香特色, 展现了唯亭实验小学师生的书法素养。书画陈列厅、书法专用教室、书画艺术长廊、国学馆、国粹艺术传承中心等, 颇具苏州园林艺术元素, 充分展示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 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同时, 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书法活动, 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和热情, 而且让学校文化建设得以外延, 真正起到“文化化人”的功能。
2.利用书法主题活动, 形成学校办学品牌。唯亭实验小学的特色活动不仅丰富多彩, 而且更注重突出主题。2013年4月, 学校书法写字特色教育十五周年纪念暨师生书画、篆刻作品展在苏州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活动展出的30余件教师作品和220余件学生作品无不倾注了师生的激情和汗水。2014年11月, 以书法作品为主, 点缀以国画、篆刻、碑拓拓片、扇艺、剪纸、苏绣作品的“墨韵唯华”师生国粹艺术作品展在苏州市教育局机关大厅展出, 获得了广泛好评。同时, 学校抓住各种机遇, 承办了很多规格较高的活动, 让许多书法名家走进学校, 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3.借助媒体对外宣传, 提升学校知名度。唯亭实验小学努力创设书法特色教育的大环境, 广泛宣传发动, 取得家庭、社会、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形成良好的书法艺术氛围。
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篇8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好似一只无形的手,可以营造浓厚良好的教风、班风和学风,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积累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本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仅可以丰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容,营造独立学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可以优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从而实现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同时,加以总结提炼,还可以在理论上弥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体系不完善的缺陷,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二、目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发展迅速,然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和实践却相对比较滞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欠缺,己成为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软肋,其中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现象和问题:第一,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清;第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模式研究不足;第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性的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优化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传承母体精髓与创建特色相结合。先进的校园文化无疑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和导向功能。独立学院一般依托母体高校资源而创办,通过资源共享,传承母体先进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并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出独立学院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外部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台。
2.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独立学院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传统大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培养模式的矫正。学生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坚持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努力建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4.实现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在开展这五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引进企业文化、地方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让校园文化与之相交融,继而提炼民主开放、现代高雅、和谐向上的多元文化。
5.构建校园文化品牌体系。构建校园文化“七个一”工程和“五大建设”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体系,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七个一”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每周1次的特色团支部活动,每两周1次的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会,每三周1次的大型社团精品活动,每月1次的高水平艺术作品展,每两月1次的全院性专业学术竞赛,每季度1次的文化艺术节,每学期1次的高水平综合性文艺汇演。“五大”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团支部建设、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同时,将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激励和鼓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结语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历史积淀浅,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体系不完善。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没有包袱的后发优势,轻装前行、吸取经验、少走弯路,构建和完善一套视野远大、速度更快、效果更优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从而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软肋。基于此,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出发,分析目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优化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冯方盛.浙南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J].教育评论,2011(2).
谈学校品牌建设中的品牌定位策略 篇9
当然, 学校品牌与企业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它所提供的直接产品是学校实施和开发的课程及其服务 (教学) 。因此学校品牌建设具有品牌建设的一般性, 同时也有其特殊性。总体上看, 学校品牌建设需要经过品牌诊断、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效果评估四个阶段。品牌诊断就是要分析学校现有品牌形象及其存在的问题;学校品牌定位是指学校为自身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角色使学校在社会、家长、学生的心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品牌推广就是要运用综合手段宣传推广所策划的品牌, 使之家喻户晓;品牌效果评估就是对照品牌定位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验、评价。[2]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其中品牌定位至关重要, 它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品牌定位准确与否, 将会决定学校品牌战略的成败。由于学校发展程度不同, 各个学校品牌定位的策略也有所区别, 综合起来, 大致有如下定位策略可资借鉴。
第一, 绝对优势, 首席定位。由于历史传统不同, 有些学校的软件、硬件具有绝对优势, 在当地人的心中已经有很高地位, 甚至在国内外也具有相当声誉。这些学校在过去办学中是成功的, 已奠定了学校未来发展强大基础, 处于同类学校的绝对优势地位, 它的下一步主要任务是确保、扩大这种优势地位。因此, 这样学校的品牌定位就可以完全采取这种首席定位方式, 以追求学校成为本地区教育行业中领导者地位。近10年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校长刘彭之的带领下, 经过跨越式发展, 许多方面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一面旗帜, 因此学校在发展中将自己定位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 并在这个旗帜下取得了更大发展。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然, 这里所谓的“绝对”与“首席”是一个相对概念, 更多意义上是区域性的。试想, 如果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学校提出要打造全县、甚至是全省的首席, 那多数只可能成为一个笑柄;但如果它提出在全乡占领首席, 这倒是有可行性。还有, 学校不同于企业, 企业要占领市场, 追求垄断利润, 但学校的品牌在于提供适合人发展的教育。因此, 这里的“首席”定位更多的是要创造一个育人品牌: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策略等。
第二, 相对优势, 对比定位。处于绝对优势的学校, 毕竟是极少数, 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也是如此。因此, 第一种定位策略的适用性不是很大。但对于许多学校来说, 相对优势毕竟是存在的。比如, 相对城市学校, 农村学校的优势可能在于它的优美、安静、雅致的校园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对于传统优势学校, 后起学校很可能没有太多历史的包袱和升学压力。每一所学校在品牌建设中, 必须要学会寻找自己的相对优势, 通过对比来给自己定位。比如, 在一个县城里, 有两所高中, 一所是传统重点中学, 生源与升学率都非常高;而另一所学校是非重点中学, 处于劣势。但后者也并非一无是处, 相对于前者, 它的文科有一定潜力, 而且学生比较活跃, 学校的风气也比较活跃。于是这所学校就以此为突破口, 把文科优势凸显出来, 大力开展艺术教育, 打造文科类的特色课程, 加强此类师资建设。于是, 这所学校很快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建设道路, 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比定位策略一个关键, 是要分清自身所处位置, 比较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 以此出发确立自身努力方向和品牌形象。
第三, 个性优势、特色定位。无论什么样学校, 其功能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在这样相对一致的功能基础上展现学校特色?这就成了学校品牌建设的根本着眼点。从现状看, 每一所学校, 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 同理, 世界上也难以找到两所同样的学校。特色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学校所处的位置、基础、条件、传统、学生、教师等差异性的表现;其次, 特色更是一种追求, 是办学者的个性张扬, 因为没有任何一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完全希望照搬另外一所学校, 完全走别人走过的路。特色之路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特色必须要符合教育规律, 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二是特色还必须满足教育服务对象的需求, 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学校特色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清华大学王继华教授认为, 一所特色学校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外语、艺术、影视、体育等;二是突出个别的强项, 选择重点, 形成风格;三是校长文化底蕴深厚、治校有方、教学得法、英才辈出;四是学校办学方向突出, 校长文化、校园文化、教师文化相得益彰, 有独到的学校文化模式。[3]这个归纳还是比较模糊。笔者认为, 学校的特色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学校的教育产品上来, 前面已有交代, 学校教育提供的产品是课程, 包括国家规定课程和学生选择课程, 但是学生“消费”课程不是通过自学而实现的, 而是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实现的。因此, 学校的主要产品还应该包括教学及其各种活动。此外, 学校不仅是一个服务于学生的机构, 它还是一个文化机构, 它还应该具有为社会提供文化——特别是教育文化的功能。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 学校处在一个社区, 它首先要成为这里先进文化的核心地带, 价值文化的引领之处, 教育文化的主导区域。因此, 学校特色第一层含义是个性化的课程与教学, 包括各种有价值的活动;其次是学校文化, 包括学校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学校为社会提供的文化气息。
第四, 思想优势、品质定位。这主要针对一些在教育思想上有很深造诣的教育专家、名家办学活动而言的。一所学校有可能非常普通, 基础未必很好, 甚至处于草创阶段, 但是凭借大师的思想优势, 这样的学校一开始就能跳出一般学校的通俗做法, 并很快就能推出一套非常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经营理念, 在办学品质定位上大大超过竞争对手。这就是思想优势、品质定位:用先进的思想为指导, 以高出一般学校品质为发展方向。国学大师钱穆, 于1949年到香港之后, 看到许多来自于大陆的社会青年无书可读, 精神颓废, 因此极力想办一所学校, 以解决这些青年的读书问题, 同时也希望宣扬中国文化。凭借对中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理解, 钱穆先生将新办的学校命名为新亚书院 (意为“新亚洲、新世界”) , 把学校定位于一个不盈利的、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特色的民间教育机构。新亚书院高扬人文主义教育旗帜, 以“诚、明”作为校训, 强调做人与为学、知识与人格的统一。学校初办筚路蓝缕, 但很快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认可。1964年, 新亚书院与其他两所书院组合成为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学,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李镇西是中国当代非常活跃的教育名家, 2004年他主动从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走出来, 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任校长, 他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很快转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校训, 把“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 使得该学校迅速成为一所令人瞩目的名校。
第五, 群体优势, 比附定位。这种策略的思路来自于商业界的高级俱乐部定位策略。所谓高级俱乐部定位, 即强调自己是某个具有良好声誉的小集团的成员之一。当企业不能取得第一位和某种有价值的独特属性时, 将自己和某一名牌划归为同一范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位策略。如果一所学校既没有显赫的过去, 也缺乏有影响力的人物所带来的思想优势, 个性不是很突出, 核心竞争力不强, 那么它就可以参照这种策略, 利用比附定位方式, 利用群体优势, 打造学校品牌。这个策略的关键是加入某一个有声誉的学校群体, 比如联合办学、加入某一课题、使用同一品牌名称等, 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原北京123中学, 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 品牌形象不佳, 但学校利用接邻北京师范大学的便利条件, 积极申请加入北师大附中的行列, 终于获得批准, 成为北师大第三附属中学, 学校品牌现象很快得到改善。因为, 北师大附属中学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学校群体品牌, 加入后很快能够得到北师大及其附中群体联盟的支持, 更能让人产生良好的品牌联想。当前很多学校 (特别是民办学校) 都想借助于名牌公办学校资源, 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 就是这个道理。当然, 加入某个品牌俱乐部, 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学校根本上还是要有自己的个性特质和核心竞争力, 否则也很难让自己的品牌永葆不败。
第六, 后发优势, 随机定位。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 (Alexander Gerchenkron) 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所谓后发优势, 是指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 而这一条件在先发国家是不存在的, 它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 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就学校而言, 落后大体表现在市场、理念、经验、人才等方面, 但后发也可能带来这样的优势:可占据新的教育市场, 能确立更加成熟、更高位的教育理念, 能直接采取先进学校的成果以避免先进学校的弯路, 也可具有因后发而增加的学校使命感和凝聚力。学校品牌的随机定位就是根据可能的优势见机行事, 随机确立品牌目标, 大体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从市场意义而言。与其他市场需求一样, 教育市场上也是不断变化的, 后发学校善于根据社会与家长新需求, 开发那些未被先发学校占领的教育市场。比如,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和人才的涌入, 以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到国外读书的愿望, 学校可以有针对地开发一些面向外国学子到国内就学, 或者是国内学子到外国就学的教育服务项目, 以确立国际教育服务品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内在办学思想与产品意义而言的。今天优质学校林立, 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是层出不穷, 后发学校可以充分比较今天比较成熟的学校理念, 然后进行加工提炼为自己所用;后发者也可以针对一些优势学校 (机构) 开发的优势课程, 进行改革后直接采用, 或者说加工改造, 提炼升华, 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课程。比如, 现在外语特色学校比较多, 后发的学校就可以直接从外国引进最新的课程, 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加工改造, 这样便会大大缩短自身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徐才根.论学校品牌策划[J].教育评论, 2007, (4) .
[2]潘国红.学校品牌战略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6) .
MPAcc教育品牌建设探究 篇10
一、创建MPAcc教育品牌的现实需求
(一)MPAcc教育的现状——激烈竞争与同质化并存
1. MPAcc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会计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的政策性萎缩,MPAcc教育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共有181家培养单位,仅广东省就有九家。目前MPAcc教育市场的发展呈现“强少弱多”的态势。一方面,老牌知名院校如清华、北大、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持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考生;另一方面,后来居上的培养单位竞争日益加剧,尤其是区域竞争明显。在人口红利接近尾声时期,各MPAcc培养院校的招生竞争压力都进一步加大,这为创建MPAcc教育品牌提供了现实基础。尤其是对于MPAcc备考学员及潜在生源而言,良好的MPAcc教育品牌显得非常重要。
2. MPAcc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
各MPAcc培养单位对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全国综合性重点院校、地方财经院校等纷纷成为MPAcc培养单位,其所设立的培养目标定位区分度不大,难以突出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术型和应用型会计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混淆,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师资队伍难以满足MPAcc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学方式难以满足MPAcc的能力培养需求,部分院校缺乏鲜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证体系,缺乏个性化、品牌化的教育理念,同质化教学严重。可见,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用人单位及培养对象对MPAcc品牌高度重视
良好的教育品牌形象,可以赢得潜在学员、用人单位、家长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甚至可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品牌价值日益重要,如清华、北大、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校收费虽然很高,但是能够赢得众多考生竞相报考。一些培养院校尽管收费低廉但门可罗雀,很多时候必须接受报考名校的调剂生。这充分说明MPAcc学员更信赖市场认可度高的优势品牌,因为这代表着高培养质量、高社会认可度,也意味着日后毕业的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和高端人脉资源等等。
可见,创建具有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对其培养单位而言是多么重要,只有用心树立良好的教育品牌理念,建立独具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拥有更多的优质生源,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三)提升MPAcc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要想打造独具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切实提升MPAcc教育质量。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历经十余年改革探索,开始进入结果导向、质量为先的新发展时期。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以下简称“AAPEQ认证”)于2014年7月18日开始首批在中央财经大学等六所MPAcc培养院校试点。这标志着我国MPAcc教育质量工程历史性里程碑的形成,也对各院校培养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其实现跨越式、品牌化发展创新带来了重要契机。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目前MPAcc教育市场同质化问题严重、竞争激烈,而受教群体、用人单位、家长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MPAcc教育品牌效应,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也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这一切都为培养单位创建MPAcc教育品牌提供了重要契机。只有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MPAcc教育质量,才能保证在日益竞争激烈的MPAcc教育市场拥有一席之地。那么,该如何建设MPAcc教育品牌呢?本文将做如下探讨。
二、MPAcc教育品牌的建设
(一)以院校特色准确定位品牌,设立“以实际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明确品牌定位是制定正确的品牌经营策略的基础(刘东波,2006)。MPAcc培养单位应正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确立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制定面向市场又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合理定位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和重点学科,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品牌优势和价值。
市场需求决定了供给,研究生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各MPAcc办学单位应该根据所在环境并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树立品牌意识,确立符合自身使命愿景的培养目标,开展“目标多样化”的“特色办学”。如全国重点综合性院校应重视国际化会计教育,着重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良好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财经院校则应注重培养适应性强、素质高、动手实操能力强的应用实践型人才。教学过程也应该围绕所设定的使命、愿景及战略目标来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被企业所看好,而具有良好的口碑又会更好地吸引优质生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品牌定位也应考虑潜在学员的内在需求。据调查显示,MPAcc考生择校最关注的是学校知名度,其次是教育特色和教师水准,校友资源和学校所在城市也十分重要。他们对招生规模、学制、就业机会等则不太关注,因此在品牌定位时可以重点考虑考生所关注的几项因素来确定。
那么,该如何设立MPAcc人才培养目标呢?当前绝大部分院校围绕以下目标培养MPAcc人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紧密结合会计行业的实际要求,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了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相对于中国MPAcc的培养目标与愿景,国外的专业会计硕士教育目标则更为务实。比如全世界最早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项目的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它的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高度责任感及领导才能、具备高超会计技能和职业技能的高级会计人才。而以布里罕杨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也以重点培养四大能力为导向进行改革,即书面沟通能力、口头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要求学生修完150学分才能进行AICPA的认证。
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要想建立MPAcc教育品牌,必须以实际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立务实的人才培养目标,给自身MPAcc项目贴好标签,使之脱颖而出,发展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
就笔者所在的财经类院校而言,在特色化品牌发展道路上也要不断借鉴国外高等院校的优秀做法和模式,结合财经院校的历史传统和资源禀赋,发挥学校和学院在该领域的关系优势和巨大影响力。这需要区别于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理工类院校及独立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独创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历程及办学理念,开创独具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价值观和专业特色。财经类院校应该着力于细分市场,根据学校、学院自身优势资源、管理水平、发展特点,有选择地进入最具优势和吸引力的细分市场。另外也要注重品牌形象的设计与宣传,比如设计独具特色的MPAcc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视觉效果。
(二)夯实MPAcc教育品牌建设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创建优质的MPAcc教育品牌必须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自2014年我国开始AAPEQ认证试点以来,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已成为各院校的教育理念,这将对MPAcc教育带来全方位影响。
1.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和生源。
AAPEQ认证的指标体系中,师资队伍占整个基础性指标20%的权重,该一级指标分为七个二级指标,即专职教师生师比、校外导师生师比、师资结构、师资配备、师资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师资培训。因此我们需要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来建设师资队伍,配置教学资源,打造一支规模庞大、专业背景深厚、实践与科研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遴选聘用、考核奖惩等系列制度,成立导师组或实行双导师制,广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立足于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的不足,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担任校外导师,为本校的学生提供实习、调研的场所。另外,可以实行“导师组”制,博采众长,全面发展,提高MPAcc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积极从国内著名企业家中聘请多名兼职导师,努力创建强大的师资阵容,为广大MPAcc学生高效掌握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另外,优化生源也极其重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及形式,广泛招生,同时设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全方面择优录取优质考生。有了高质量的初产品,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产成品。这是促成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2. 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施行特色教学。
优质的教育品牌策略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优良的培养方案。地方财经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在会计和金融方面的特色学科优势,做到“博中有专”,在汲取国际顶尖商学院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在教学方法上,多注意使用案例教学,少些讲授、多些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交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汲取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先进办学经验,推陈出新,教授多领域、全方位的经济金融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
在参照MPAcc指导管理委员会要求设置主要课程的同时,也要突出本校课程特色。课程设置应注重战略层面与实务层面相结合,应以会计职业资格为导向,兼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职业素养熏陶。具体而言,核心课程应注重紧密联系实际,并融入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专业方向课程按照CPA、ACCA、CFO等职业来开设。多开展名企参观、拓展训练、沙盘实战模拟、学术论坛等系统体验式教学,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4. 完善课程和学位考核机制。
为了更好地树立MPAcc教育品牌形象,MPAcc的课程和学位考核机制应该更加严格与完善,避免大多数培养单位“严进宽出”的现象,避免单调的考核形式。可以让学生撰写研究综述及学习心得,或是案例分析报告、调查分析报告、实验分析报告等,以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位论文写作是评估学生能否获取学位的重要依据,是判断其分析、解决会计应用性难题能力、语言表达与逻辑思辨能力的综合体现,考核重点是突出专业性、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用价值。
这就要求学生在论文选题、开题、写作、预答辩与答辩各个环节认真对待,保质保量完成。校内校外双导师应该充分沟通,帮助学生提炼论文选题,从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可行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学生也应独立、严谨、认真、勤勉、求真务实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导师组应该严格把关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内容及结论、论文格式和创新等方面综合评价。评选出的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提交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参加全国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选。这不仅能有效激励学生,也是对自身MPAcc教育品牌的一种有效宣传。
5.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要想稳定发展MPAcc教育品牌,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一方面,可以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设国际班课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浸入式的学习环境,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可以积极投身于三大国际认证体系,即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和AMBAs(国际MBA协会)(宋建波、荆新和王化成,2012)。这些认证有可能长达数年,除了要求具备较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的教育机制,还需要满足企业实务的需求。这对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及学院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通过AACSB认证的MPAcc培养院校,中国大陆只有五家。该认证标准充分贯彻“结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认证重点考量“学生成就”的教育核心价值,认证过程强调“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系统,这对于定位和建设独具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完善作用。
三、加强MPAcc教育品牌营销传播
树立良好的MPAcc教育品牌也需要做好品牌营销传播,具体可以从品牌文化、新媒体微传播、全员传播和口碑传播等方面入手。
1.品牌文化传播。
文化是品牌的精髓,是品牌形象的内核。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不具有生命力,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原动力,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所谓品牌文化,即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淀、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其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宿、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MPAcc人才培养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确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并代代相传,将凝结在品牌上的文化精华渗透到MPAcc教育运行的全过程。
2.利用新媒体“微传播”推广MPAcc教育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优质的品牌口碑也需要进行大力的广播宣传,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介绍、宣传品牌形象,例如通过广告媒体、公共关系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还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如校庆、学术研讨会等)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而对公益事业的关心也能使学校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各种新媒体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借助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传播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服务终端,向目标用户提供复合型多样化的需求信息,这为MPAcc教育品牌传播注入了新活力。
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学院官方微博、微信信息共享平台,可见,打造交互式品牌建设网络已成为MPAcc教育品牌建设实践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微博平台框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及时、准确、方便地获知各类学院新闻信息,有助于师生、学院交换知识和意见,沟通思想和情感,形成切实有效的舆论通道,尽可能减少社会对学院品牌形象的不确定性认识,继而达到建设与维护MPAcc教育品牌的最终要求。
3.全员品牌传播。
优质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MPAcc教育品牌的灵魂,因此应发挥名师效应,充分利用公认的无形资产优质品牌,从而吸引优质生源慕名而来。名师所具有的社会效应和榜样效应,都能为MPAcc教育品牌增辉。比如,一些名师所具有的“激情澎拜、博学、明辨、创新、平易近人、友好、雄辩、幽默、勤勉、上进”等特征以及名师们所独具的教学特长和性格魅力,都能积极正面地传播MPAcc教育品牌的形象。另外,全体MPAcc教师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和广泛宣传也能达到积极正面传递MPAcc教育品牌的效果,这需要全体员工全身心浸染在MPAcc教育品牌文化中。除MPAcc教师参与传播之外,学生也是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校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及往届毕业生及校友的心得传承,都能成为MPAcc教育品牌积极的传播途径。在重要的校庆、学院活动中,还可以将这些编辑成册并广泛宣传,从而实现品牌传播的积极效果。
4.口碑教育品牌传播。
所谓口碑,是指亲身体验过该项服务和产品的“意见领袖”发布的口碑信息。这对于潜在的报考者还是有极大的说服力和诱惑力的。对于教育品牌而言,口碑更加重要。要想赢得良好的口碑必须做到如下两点:一方面,让在校生满意,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报考咨询、学业辅导、求职辅导、对口就业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有所获;另一方面,财经院校也应该提供有感染力的传播内容作为口碑传播的助推器。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影响力不容低估,是学生圈子的“意见领袖”,具备持久的感染力。MPAcc培养院校应为各个口碑传播网络中的人提供源源不断的谈论内容,比如,给获得好成绩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引起广泛关注等。
四、总结
创建MPAcc教育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于市场普通产品的品牌建设,MPAcc教育品牌应与特殊的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不仅要注重获取自身经济效益,更要着眼于社会共同财富利益的积累。结合上文分析,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
1.精准定位。
全面客观审视自身优劣势,明确自身在国内外同类教育项目中的地位及声誉,进行SWOT分析,总结自身办学特色,面向市场、未来及社会,科学合理定位品牌。
2.不断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MPAcc教育品牌只有不断开拓市场,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普遍认可,持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培养学生的忠诚度,才能不断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下几个因素必不可少:建立一流的、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顺利通过国际三大认证体系;加强与国际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
3.引入企业CIS战略。
利用企业CIS战略,从MPAcc教育品牌的管理理念入手,通过规范化的行为和鲜明化的视觉特征,对其整体形象进行系统性设计,传达给受众一系列好的信息及整体印象。从战略学角度研究其内涵,塑造项目品牌形象,凸显自身优势与特色,循序渐进,不断优化MPAcc教育品牌。
4.注重MPAcc教育品牌的良性传播与维护。
MPAcc教育品牌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应注意其品牌文化的设立与维护,关注口碑传播、全员传播及新媒体传播的综合运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加品牌价值,实现其社会价值和收益。另外,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举办各类学术竞赛活动、加强校企交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等措施,显著提高MPAcc教育品牌价值,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MPAcc人才、服务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伟大战略目标。
总之,MPAcc培养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精准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采用多渠道多方位的品牌传播方式,创建优质的MPAcc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高明辉,徐霓,周爱莲等.基于MBA品牌建设的新媒体应用价值探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3(6).
宋建波,荆新,王化成.开展会计硕士(MPAcc)教育质量认证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2(10).
孕育辉煌:学校品牌建设探微 篇11
学校生命力的强化:基于办学现实的反思
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学校品牌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生存问题。生存的可能性取决于学校有没有顽强的生命力,那么这种生命力缘何而来?客观地分析,它来自于理论和现实的互动。所以学校要在教育科学和学校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顺应教育变革的潮流,立足于现实的办学条件,通过提高生存能力来实现品牌的塑造。由于生命力的强弱是在同病变的抗争中表现出来的,为此,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品牌战略时应着力纠正办学弊端,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科学的行动准则。
坚持务本,淡化经济收益。时下,教育事业日近繁荣,然而部分学校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无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行业的游戏规则,不顾班额的严重超员和效能的滑坡,强拉生源,盲目招生,违背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一年爆满,二年减半,三年关门”的现象,结果不要说品牌,学校的生命也被断送了。事实上,办学不可能不考虑经济收益问题,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在育人与收益的关系上,育人为本,收益为末。一般地说,育人水平提升了,经济收益自然提高。舍本逐末是短视行为。学校品牌建设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并为达成学校教育目标服务,绝不能只图赚钱赢利,忽视学校的教育品性。
加强历练,杜绝表面浮华。历炼是成长的动因,浮华是成熟的假象。近些年来,有些学校在进行自我改造时,有意把学校弄得像殿堂一样充满“珠光宝气”,所谓“校园向公园看齐、操场向娱乐场看齐、校长室向老板室看齐”。这种由硬件所“撑”起来的形象效应不过是表面的“花架子”而已。其实“学校何以办成名校,不在于楼高,不在于地大,而在于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应当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统一,国际化与民族性的统一,现代与传统的统一。”由此看来,真正的学校品牌不是随便可以“装修”和“复制”的,而是有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产品”的立体形象。学校外在的气质和内隐的精神都应比一般学校更具感召力,如此,浸润其中的学生将来才更能做出非凡的业绩。
立足长远,谨防虎头蛇尾。目前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倾向业已感染了学校。譬如,有的学校今天强调艺术特色,明天强调英语特色,后天又强调体育特色;今天实施愉快教育,明天推行磨难教育,后天又开展生成教育,朝秦暮楚,浅尝辄止。其实,学校品牌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在办学中,重要的并不是谋求立竿见影,而是以持续的追求换取长远的和整体的利益。急功近利、虎头蛇尾的做法只能把学校的工作推向无序与混乱,根本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学校品牌,更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力求开放,切忌自我封闭。创业难,守业更难。良好学校品牌的树立,既要靠良好的传统积淀和充盈的办学条件来维持,也要靠饱满的创新热情和持续不断的改革行动来获得。为此,学校必须辩证地理解“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旧有理念,以开放的心态看发展,集思广益,吐故纳新。尤其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宣传自身优势,拓展影响范围,扩大知名程度,增强学校的生长潜质和适应能力。■
学校竞争力的求取:缘于学校内涵的感悟
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学校品牌建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发展学校内涵,始终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学校内涵,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学校精神的培育。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并为其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学校精神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学校内涵的丰富性与成熟度的写照。培育学校精神,首先要求校长在一定的哲学修养下,选择既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又要符合学校基本状况及大多数成员需要和动机的价值取向。其次,校长要善于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学校的目标追求与行为准则,履行诚信正义,抵制歪风邪气。第三,校长要与教师一道躬身实践,使抽象的学校精神外化为具体、生动的品牌实体,不仅把自己而且把教师和学生发展成品牌模板,对社会产生辐射效应。实践证明,许多学校正是因为非常关注学校精神的培育,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南开中学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学校精神,不但对建树学校品牌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由此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名教师、名学生。四川石室中学,学风卓荦,人才辈出,也恰是“爱国、开创、刻苦、严格”的学校精神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结果。
学习氛围的构筑。学生是否善学、乐学以及效果如何,取决于学校的学习氛围,这一点无庸置疑。为此,应重视构筑良好的学习氛围。(1)形成良好的教风。教风愈好,学风愈浓。校长要尊重、支持并依靠教师,树立以师为本的理念,展现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要使教师恪守忠诚,以教为乐,与学生平等交往,赋予教学相长以时代内涵和最佳成效。要为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借助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使教师充满激情、创造成才,彻底消除“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迷迷糊糊过日子”的现象。(2)培养浓郁的学风。学风是学习的常态表征,是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校长和教师要指导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意向,帮助学生理解教育要面向未来的实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要引发学习动机,提升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处理好“镂刻在黑板上的世界”同“激荡在玻璃窗外的生活”的关系。要着意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行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注意传授学习心理理论,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品尝自学成果,体验成功欢乐。(3)设置适宜的场景。场景即“环境压力”,它促使学习者努力适应并达到契合。学校的场景首先是校容。校容是围绕学习生活来布置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丛花草,都应该细致而有品位,让人感受到一股神圣、魅力与诗意。再就是彰显书的价值。一所学校可以抛开一切,但绝不能没有图书。为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要想方设法建立“流动图书馆”,并实行“超市式”全天候开放,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即能接触到知识。“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目标就是“营造书香校园”,把读书看作为学与从教的基础,用读书带动教育改革,让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学校特色的创建。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体现的是该校长期的和独有的,学之不像、移之不活、夺之不走的整体发展风貌。创建学校特色首先要求校长有胆识。“作为第一流教育家的校长,要放大胆量,做个教育的先锋,即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富于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疆域,富于开辟精神。”要善于在学校“原型”基础上,捕捉生长点,占领制高点,使学校获得新生。其次是选准突破口。要注重对环境和学校需求能力进行分析,把握教育背景、社区环境和学校情形,从公众需求、实际状况和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找出自己的特殊优势,锐意突破,使优势得以科学发挥、合理利用、长久不衰。再次是在巩固中与时俱进。创建学校特色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往往历经数任校长持续性的巩固打造,那些换一任校长就换一个特色,甚至一任校长更换几个特色,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是一种短视行为。特色需要历时,更需要固化。同时,建立在坚实稳固之上的特色也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立意创新,追求卓越。
持续发展的追求。当人们可以凭着考试分数或用钞票去选择学校,学校又接受了“计划确定生”、“择校议价生”、“特别赞助生"的时候,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买卖关系就已经建立了,教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也就初露端倪。因此,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效益观念是市场条件下学校赢得客户、保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强化质量意识。学校既应追求质量的多维性和成效性,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又要实施全面、全员、全程质量管理,上好每一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对学生一家负责、对社会一贯负责的态度,保证学生全部合格,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2)提高服务水平。教育是服务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是教育服务的‘生产,学生的受教育活动则是教育服务的‘消费。学校收取学费就有义务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是发生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服务商品的‘交换”。学校意欲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服务水平,用真情服务感化求教客户、用热情服务维护学校品牌、用盛情服务博取社会公众,一句话就是“用有情服务赢得无情竞争”。(3)树立经营理念。目前学校管理正朝向突出经营理念的方向发展。因此,要重视学校资源经营、资本运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看作可增值资本,使其产生效益;同时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办学模式,如国有民营、股份制等,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甚至可以采用两权分离(所有权不变,转让经营权),盘活资本,优化增量,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影响力的打造:鉴于公关认同的经验
学校品牌建设仅苦练“内功”是不够的,还要历练“外功”。既看到校内,也看到校外,搞好学校内外的公共关系。选择适当的公关方式。学校公共关系的处理方式类型多样,不一而足。、常用的方式有:(1)交际。即运用各种沟通艺术和交往技巧,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这种方式,形态灵活多样,信息反馈及时,富于人情色彩,非常有利于增进感情联络的有效性。(2)宣传。即运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手段,传递学校信息,影响公众舆论,扩大学校影响。这种方式,主导性强,辐射面广,传播学校品牌效果快,特别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3)服务。即运用公共服务行动,吸引公众,感化公众,获得好评,争取支持与合作,使学校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和谐。这种方式,强调以实际行为作为无声语言,既实在,又实惠,非常容易为公众接受和理解,尤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美誉度。(4)咨询。即运用收集信息、公关调查、民意测验、舆论分析等信息反馈手段,了解舆情民意,把握时势动态,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种方式,以输入信息为主,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咨询性,是学校内外双向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把握有利的宣传时机。学校开展公共关系事务,是一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活动,很多时候,既轰轰烈烈,又琐碎细腻。由于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去撞击公众的理智和情感,因此在人、财、物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要特别善于捕捉有利的宣传时机。能否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将会大大影响宣传的效果。鉴于学校特点,适宜创造并利用以下时机:(1)利用节日。我国节日颇多,只要善于运用和开发,完全可以使其演化成一种绝好的宣传契机。如利用儿童节、劳动节、建党节和教师节等,宣传学校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引导公众舆论,获取美好印象和评价,求得公众的喜爱、信任、支持与合作。(2)利用活动。学校的活动多样,涉及行政、人事、教学、训育、财务、后勤等等,经过有意策划、细心安排借以公关,也能收到引导舆论、塑造形象的良好结果。如结合家长会、运动会、教育成果展览、学校开放日、校庆等,精心布置,使之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宣传活动,为打造学校品牌服务。
学校图书馆品牌建设探讨 篇12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品牌建设
学校图书馆品牌建设是通过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表现出来的, 它暗含一种承诺,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图书馆独特的不同于其他信息机构的形象。学校图书馆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有其独有的优势:一是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优势。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中外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专利文献、科学成果公报以及包含各种数据和大量信息的年鉴、工具书等, 文献资料不但丰富而且系统、全面, 门类齐全;二是学校图书馆具有专业人才与专业管理方面的优势, 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大部分经过系统、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同时他们具备了全新的知识结构及开拓经营管理的能力, 能够辅导并帮助用户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 以优质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具体而言, 笔者认为, 做好学校图书馆品牌建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做好品牌定位
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是学校图书馆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所在。学校图书馆要在对用户市场和提供同类或类似服务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查后, 根据学校的定位以及图书馆信息资源特色、人力资源素质及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不断强化自身优势, 瞄准市场空当, 进行合理的定位。确定学校图书馆的品牌地位, 就是在为各子馆、学校以及与学校联姻企业和其他信息需求个体与组织做数字精品服务和特色服务, 那么就拥有了学校图书馆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灵魂, 也就是说它在学校图书馆际间具有领导地位, 将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2、注重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服务原则指的是在提供服务时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 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满足人的需求, 实现人的价值, 追求人的发展, 体现人文关怀为宗旨。学校图书馆遵循个性化服务原则, 即是因人而异, 针对用户的不同知识结构, 不同信息需求, 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 提供不同服务内容, 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 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学校图书馆创立品牌服务, 一定要注意树立“以用户为本”的风格, 同时要体现专业性。由于学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们, 他们对于馆藏图书的需求也必然呈现出专业化、专门化倾向。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文献信息的采集上要实施专业化, 而且在内部布局、馆藏文献组织结构等方面也必须专业化和专门化。
3、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术氛围的营造是打造学校图书馆品牌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 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应该做到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在空间上借助网络突破地域的限制, 最终达到提高读者信息能力、文化素质及扩大读者知识面的目的。要通过学习借鉴, 随时引进新的服务项目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 不断增添服务读者的方式、内容, 以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形式不断满足读者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此外, 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现有的人力资源, 通过资源的整合, 推出自己的特色文化, 这既是图书馆开展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 又是满足用户需要的根本条件。
4、学校图书馆品牌文化的建设
要想全力打造图书馆的品牌, 必须要进行品牌文化建设, 这是学校图书馆品牌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之所在。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员对其共同拥有的具有群体特征或组织特征的某种规范与价值观的归属和认同, 它是全体馆员所追求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的总和。它是图书馆在长期的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一种全体馆员共同遵循的群体意识, 是增强全体馆员内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动力。对学校图书馆而言, 好的品牌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作用, 同时可以加强图书馆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继而激发图书馆员对服务工作的热情, 从而促进品牌服务的建设。
5、加强优质的网络服务
优质的网络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减少了服务过程中信息的滞后和范围的狭隘, 扩大了服务的广度。网络化的发展, 使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 它也将要求我们的服务模式更加的个性化、人文化、多样化。比如, 可以建立相应的导航库, 收集各方面的最新信息, 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较好的链接。也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上给出相应的导航站点诸如上网的图书馆、上网的学校、网上搜索引擎等。同时也要注意加工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这样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兼容和共享。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丰富资源优势, 加强馆藏特色网络数据库的建设,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求和本地区发展需求以及本馆的文献资源、人力、经费等现实条件, 优化藏书建设, 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此外, 通过网络, 可以更好地开展馆际互借,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这就扩大了资源的利用率, 提升了资源的利用价值。
6、加强馆员素质的提升
图书馆的品牌形象, 应是整合的信息产品形象, 良好的服务形象, 高素质的馆员形象和优雅的外观形象的综合体。学校图书馆读者文化层次较高, 知识覆盖面广, 对图书馆服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 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 因此, 学校图书馆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服务奉献及开拓创新精神, 而且还要业务熟练, 通晓网络知识、外语、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用最佳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为用户提供最适当的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 图书馆要开通读者意见征集渠道, 要倾听读者报怨, 对读者的意见进行有效管理,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和读者的满意度, 从而将图书馆建设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图书馆, 创建优质的服务品牌。
总之, 图书馆品牌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各学校图书馆应从自身情况出发, 以用户需求出发, 在实施品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更多方面的影响, 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保持图书馆品牌的生命力, 提升图书馆品牌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许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建服务品牌的思考.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 (5)
【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研究】推荐阅读:
教育策划,打造品牌学校的法宝11-05
创建群众满意教育品牌学校工作汇报10-11
学校教育预防研究管理10-04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06-08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研究06-09
特殊教育学校关爱教育研究论文10-03
学校教育科研研究报告10-0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07-12
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总结11-23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