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品牌刍议

2024-09-06

学校品牌刍议(共4篇)

学校品牌刍议 篇1

一、民族企业生存现状

(一) 融资困难, 发展受限。

新经济时代, 全球化的趋势对企业资金的富足程度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 其根本在于是否拥有充裕的资金保障, 而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的桎梏也正是资金问题。在中国, 企业发展资金有多种筹集方式, 其中最主要的渠道便是银行融资, 然而由于民族企业自身特征, 偿资能力弱、融资规模较小、财务规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 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而银行为了控制风险, 设置了复杂的风险控制手续, 使得民族企业融资困难, 发展、壮大的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这也是中国众多的民族企业却鲜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恶意并购, 品牌丧失。

外资并购、恶意并购是近年来讨论相当激烈的话题。早在1990年“美加净”护肤系列产品占有国内市场

传播的威力时常将起初的“劣势意见”发展成后来的“优势意见”, 成为新一轮“螺旋”的推动者, 网络的影响力盖过了之前“优势意见”提示者, 网络颇具说服力的信息使原来致力于宣传所谓“优势意见”的媒体“失声”, 原本“优势意见”支持者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向。近年来, 传统媒体报道的“先进典型”, 经网络挖掘证实是造假的新闻并不鲜见, 网络的无情揭露与传统媒体的“大力颂扬”形成鲜明对比, 使得舆论导向也因此逆转。这也暗合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部分要点。

其次, 前文提到, 网络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 但随着对网络认识的深入, 人们发现, 现阶段网络发展

□文/张濛1罗霞2

放弃商标使用权, 但之后销量不尽如人意, 最后花了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 然而此时大势已去, 此后就一直停留在国内护肤系列产品的三线品牌;1994年荷兰与英国合并成立的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 并采用租赁的方式经营中华牙膏, 而目前中华牙膏年销量为3.8万吨, 总产量达到30亿支, 比1994年18亿的总销量增长近一倍, 却远未达到联合利华对“中华”的经营原先所承诺的数据, 并且当初约定在合作期间双方对品牌维护推广费用必须各占50%, 双方的品牌分别是“洁诺”和“皓清”, 事实却是合资后中方的美加净牙膏销量连年下降, 降幅高达60%, 近三年未做广告, 几乎退出了牙膏市场, 而外资方的洁诺系列牙膏却稳居国内高档牙膏市场之首。以上案例反映出中国民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遭遇到的负面影响, 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民族品牌的塑造, 使得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小牌”, 延长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进程。

(三) 品牌保护意识淡薄。

我们熟知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一个没有名牌的企业,

程度还十分有限, 相关政策的压力致使其无法真正的自由开放, 因此匿名性其实并不彻底, 象征个人身份的ID仍能暴露人的相关信息, 因此对于一些比较敏感话题的意见的发表, 意见主体仍需三思而后行, 免得招致祸患。近年来, 以“河南灵宝王帅诽谤案”和“王鹏诽谤案”为代表的让人无奈的“因言获罪”案件更是让人懂得“谨言慎行”。缺少了“少数意见”的强力提示, “沉默的螺旋”仍然能继续发挥作用。

再者, 网络是个相对自由随意的平台, 但这也决定了其权威性与公信力的不足, 网络把关的松散性时常让人对许多网帖信息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因此有些时候即使网帖所爆信息是真实的, 由于其媒体性质的随意性, 信息只能是为别人做产品加工的企业, 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没有自己的企业, 也就没有自己的市场, 没有自己的市场的经济, 不成为市场经济。”而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品牌塑造意识, 使得海尔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由此可见, 品牌意识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我国大多数的民族企业品牌意识相对不足, 品牌保护意识更加淡薄, 如闻名遐迩的天津飞鸽集团的飞鸽牌自行车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在我国列为“国宝级”保护的一得阁墨汁已经被日本抢先注册;“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六神”、“雕牌”、“小护士”等洗化品牌在香港被抢注;“同仁堂”、“红塔山”、“康佳”、“大白兔”等知名商标在欧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被抢注。据相关数据, 目前中国至少有15%的企业商标在境外被抢注。上述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民族企业当前存在的通病, 对品牌在信息传达力、情感联结力、市场开拓力、资本扩张力、环境适应力的作用没有清晰的认识, 从而导致了他们忽视品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导致小有名气甚至远近驰名的

无从考证, 也会导致其意见提示的无力性, 这与大众媒体的意见提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 网络时代考量“沉默的螺旋”理论, 不可以太偏激片面, 而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 毕竟, 任何理论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着力找出其缺陷的同时, 努力将理论进行完善, 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征, 更具科学性。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品牌相继被抢注的事实。

(四) 品牌推广力度不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外资企业如可口可乐、LG、耐克、肯德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成熟的营销手段, 借势在北京奥运期间大肆宣传, 取得了超额回报, 相对之下我国的民族企业仅有伊利、李宁、安踏等少数品牌借势不成, 耗费巨资, 业绩差强人意,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同样是品牌推广为什么差异如此巨大, 究其原因: (1) 我国推广模式单一, 缺乏新意, 令受众反感; (2) 软性广告推广的生硬化, 效果适得其反, 例如2010年的春晚在小品中插入的某某品牌酒, 至今成为笑料, 在魔术中引入某某果汁的广告更显生硬, 令人难以接受; (3) 过分夸大产品效应, 引起民众的不信任感, 影响产品的长远发展; (4) 营销的渠道狭窄, 理念不先进、手段不成熟, 形式不新颖。

二、对策分析

(一) 拓宽融资渠道, 保障融资地位。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融资保护条例、规范, 从法律地位上保障其融资的平等地位;重视构建中小型企业的诚信机制, 一方面为了督促其规范经营方式、内容;另一方面进入“黑名单”的企业银行有权拒绝其融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银行的利益, 有效地进行风险再控制;政府、社会、集体共同号召建立发展基金, 用于援助有发展潜力、发展前景、资金困难的民族企业度过发展瓶颈区;号召高知分子、技术骨干等社会优秀人才共同行动起来、构建一个庞大的人才网络库, 为在产品技术问题上有困难的民族企业, 提供技术协助与指导;借助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 从中汲取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良方”使其中国化, 为我们所用。

(二) 警惕恶意收购, 建立预警机制。

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 相关企业在规模、管理、效益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在中国的知名度显著提高, 获得了巨额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中国许多优秀的民族企业在外资并购的过程中, 被迫放弃企业的商标权、冠名权, 沦为外商在中国的“加工工厂”, 我国一大批骨干企业不复存在, 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不断下降, 出现了“外大内空”的尴尬局面, 所以适时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中国民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 企业自身应注重培养塑造民族品牌的意识, 并且增强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力度;其次, 企业自身应当转变观念, 把自主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来抓, 并且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把这一战略指导思想付诸在每一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 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壮大了公司实力, 避免在外资并购浪潮中被恶意收购的风险, 成为有广泛而深远影响力的民族企业;再次,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速制定和完善反垄断法, 从根本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相对而言外资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占有优势, 而反垄断法的建立会卓有成效地维护市场竞争机制, 促使所有的企业按照统一的准则参与市场竞争, 从法律层面上减少了外资企业恶意并购的风险, 从而起到保护国内民族企业的作用;最后, 中国民族企业在应对外资并购威胁时应当团结一致, 共同抵御恶意并购的风险, 为此在各行业中应当建立品牌预警和跨行业组织的互助条约, 这样在出现风险时及时预警, 集合群体的智慧共同制定出对策, 防止并购风险。

(三) 加强品牌意识, 更新陈腐观念。

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中国知名商标被抢注的风波, 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自身品牌保护意识淡薄,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至今仅有20余年时间, 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这其中经济发展的速度, 却与我们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脱节, 经济高速发展, 观念还未能与时俱进, 这是当下社会的一大特征, 当然对于中国的民族企业家也不例外, 过去他们关注于产品本身, 忽视了市场、消费者、品牌塑造。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首要做的是让企业家们更新思想观念, 从过去的“质量立足”转换为“品牌立足”, 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筹码, 一旦企业家们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品牌进行保护, 增强本土品牌的认同感, 打造个性化品牌形象, 重视品牌的无形价值, 及时用法律形式保障企业的商标权、品牌权, 并且懂得用法律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 转变推广模式, 鼓励亮点宣传。

品牌的力量和影响力不是凭口号喊出来的, 除了本身必须具备成为品牌的内在要求与条件外, 适时地需要“喊出来”让民众认识到, 选择使用、最后忠诚品牌。而这一“喊出来”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品牌推广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用, 选择得当, 事半功倍;选择不当, 事倍功半。所以, 在品牌推广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确保受众群体的人数。做广告也好, 品牌推广也好, 都要遵循这样一个原理“让更多的人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所以企业在做品牌推广的过程中, 要注意选择推广地点、时间, 尽可能多的让消费者参与进来, 起来一传十、十传百的推广效应; (2) 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企业产品推出后, 如何使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需要我们做这样一个工作, 推出试用装、试用期、试用感。这是消费者真正接触商品的第一步, 也是我们了解消费者真实感受的关键环节, 在消费者试用过后, 要注意搜集消费者的评价, 并把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以此来完善产品, 使之更便于消费者的使用; (3) 选择恰当的宣传口号。

三、结语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又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如何打造中国民族企业的品牌之路, 需要政府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序的竞争机制、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企业善于把握发展时机、更新思想观念、实现自主创新;社会各界广泛地参与、积极地倡导、大力地支持, 共同努力构建中国民族企业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国顺.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融资问题[J].商业经济, 2005.

[2]刘琼, 张钰坤.外资并购浪潮下民族企业的出路[N].中国商报, 2009.

[3]胡俞越.流通品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熊南京等.并购内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5]左大培.不许再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6]Hitoshi Tanaka.Tasturo Iwaisako.Koichi Futagami.Dynamic analysis of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echnology through licensing[M].日本:Journal of Intrnational Economic, 2007.

设计类赛事品牌构建刍议 篇2

关键词:设计 赛事 品牌 构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36-03

一 概念界定

1设计赛事

从国内外关于赛事概念的演变发展来看,赛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竞赛:例如单纯的体育运动或比赛,是一种赛事的狭义概念;另一类是赛事被视为一种媒介,用以满足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需求和达到多种目标,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紧密结合,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是赛事的广义概念。其经典定义为:赛事是一种具有项目管理性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规则、习俗和传统影响,具有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要,达到多种目的,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旅游和经济各个领域产生冲击影响。

根据以上赛事的定义,笔者认为,设计赛事一般指所有参赛方都遵守相同规则,有组织有规模有级别的正规比赛。设计赛事作为沟通设计界和优秀设计作品的桥梁,属于一种载体性活动。并且,通过单位或个人的参赛活动传播一定的知识和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它具备一种能力,也就是影响力,影响设计从业者、高校专业学生及其他受众群体的行为、观念、个人素质等各方面,从而推动着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创意设计产业的不断前进。

设计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设计类赛事与之对应的就有诸多类型:(1)根据覆盖地区划分,则可分为全球级、亚洲级以及全国级;(2)根据主办单位来划分则可分为设计集团或组织主办、企业主办;杂志及媒体主办、政府及协会主办;(3)根据参赛人群划分则可分为针对全社会的赛事、面向高校学生等。

目前设计类赛事由之前的发展期进入了昌盛时期,比赛种类繁多。不管是国际级、国家级还是省市级别的设计比赛,都已经进入到被学生和在职设计师追捧的阶段。这些设计赛事必然会对我国的设计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1)为设计从业者和专业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对于设计从业人员来说,设计赛事是迅速提高自己素质的途径之一。设计赛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专业性的竞技平台,获得对各自成就的恰当评价,并且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而对于学生来说设计赛事弥补了学校教学的某些不足,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才华,还提供了可以把自己与众多同类高校竞争者们区分来的途径,获得未来更好的发展前途。(2)为社会加速了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中国重视现代设计市场及对于创意设计理念,社会各界经历了一个认识、接受、运用、传播的过程。设计赛事,不仅使学界、业界对于如何从理论层面上总结设计赛事,如何用科学先进的设计创意理念来指导我国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推动了我国整个设计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3)为举办方和获奖方获得了名利双收。首先,随着设计类赛事的开展,宣传活动的推进,整个过程对赛事举办方的品牌宣传是非常有力的。同时,举办方还可以使用获奖方作品的诸多创意和想法来推广自身,并且这些作品会长时间地保留、传阅,这都是对品牌宣传的一种延伸。另一方面,获奖方在举办方的竞赛中,得到了极大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直接促进获奖作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双赢。(4)提供了最优秀的创意设计。引导着中国的设计市场逐渐成长并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设计者,他们由最初的不了解设计,到逐步认可设计,继而到认为设计是万能的,最后到理智地认识设计。他们在设计赛事中扮演的角色既是投资者,又是最终受益者,通过设计赛事可以从大量的设计作品中精准获取最优秀的设计创意。(5)为受众提供了设计信息服务和文化教育。众多的设计赛事正在以一种特别的信息传播手段来传播信息、引导消费。在此过程中不仅信息传播的数量和质量被提高了,而且随着大量优秀设计作品的产生,让广大观众可以在艺术享受的状态下中接收到更好的设计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设计赛事传播了设计创意的文化理念,扩大了设计与创意产业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对大众起到了文化教育的作用。

2赛事品牌

品牌是世界上第一大商业资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能成为其简化购买决策的捷径,能够降低制订购买决策时的风险,有助于获得自我认同或社会认同,向消费者表明产品的某种特性;对公司(企业或组织)而言,品牌具有保障产品特色的排他性,统一营销战略以及获得更好利润等功能;品牌有利于国家形象展示与经济利益实现。

长期以来,关于品牌内涵的探讨一直处于演变之中,经历了品牌是区隔符号、价值担保,联想载体,关系集合,无形资产等阶段。最新的研究认为:品牌是由名称、标志、象征物、包装、口号、音乐或其组合等一些区隔竞争的符号而联想到的基于价值的消费者与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带来的无形资产。品牌是消费者意识中感知与互联网活跃内容的集合。品牌可以是有形产品、服务、人与组织、体育与娱乐业、地理区域、想法和理念等,一切都可以品牌化。

赛事品牌是赛事与品牌的复合。根据逻辑学定义方法,属+种差是一种定义的基本方法。赛事品牌的临近属概念是品牌,品牌的本质是符号,核心内容是顾客认同的品牌文化,赛事的本质是活动,核心内容是运动竞赛。鉴于赛事与品牌构成要素的分析,赛事品牌的主体要素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运动竞赛产品或服务;2)与顾客的价值追求契合;3)具有文化内涵的符号。因此,赛事品牌可以描述为以运动竞赛或服务为核心产品,被顾客或顾客群体所接纳、认同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符号。

二 设计赛事品牌构建的一般原则与策划步骤

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应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关司局要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就其中的有关发展工业设计、塑造制造业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撰写了政策解读。其中要特别关注四个政策关键点之一,“工业设计要和品牌建设结合”;加强“品牌设计”,进而从产品竞争力到品牌竞争力整体提升企业优势。显然,品牌逐渐成为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创建设计赛事品牌是我国未来设计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实现设计创新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相结合,以设计创新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以设计创新推进扩大内需,引导消费升级的主要举措。系统而科学的理论研究为实践起到武器思想的作用。

nlc202309021704

构建一个品牌不是创设一个简单的口号,或者设计一个标识而已,而是完整品牌体系的搭建与筑构。根据对品牌结构的剖析,设计类赛事品牌构建应是指依据市场供求及自身属性,确定品牌内涵、明确品牌定位、建立品牌结构、形成品牌识别,进而建立自身品牌形象的动态过程,具体对应的设计类赛事品牌搭建的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完成赛事市场调查。第二步,完成品牌定位。第三步,确立品牌文化内涵。第四步,搭建品牌制度框架。第五步,设计完成品牌识别形象系统。第六步,实施品牌形象动态维护管理。例如市场调研。主要内容是:同类设计赛事的以往和未来市场评估与预测;该设计赛事的社会知名度及市场知名度调查;该设计赛事以往的宣传广告方式及媒体对赛事的报道方式调查;该设计赛事以往的赞助商类型、赞助方式及赞助绩效评估;该设计赛事的市场营销方案及策略手段调查;该设计赛事派生文化经济活动对赛事本身的影响调查;设计赛事与举办城市的政府、协会和民众的互动关系分析;赛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财务预算报告等。

设计赛事要打造成为品牌,首先取决于设计赛事本身具有很好的价值,其次取决于参加设计赛事的作品水平和公众影响,第三取决于设计赛事组织管理者的赛事包装和市场运作。借助举办知名设计赛事的机会,通过合理有效的规划与运作,将设计赛事蕴含的正面、积极的因素成功地转移到设计的品牌当中,加强或重塑设计赛事形象,丰富设计赛事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在目标受众中提高设计赛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借助设计赛事推动设计行业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设计赛事品牌构建的一般原则:(1)真实性原则。设计赛事品牌建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设计赛事的实际情况,绝不能名不符实,要定位于一个既贴近现实又留有合理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攀比,好高骛远。(2)特色和创新性原则。成功的设计赛事品牌策略,首先应能制造差异,制造特色,能使品牌从竞争品牌中凸显出来。但这种特色必须既要根植于设计赛事文化的沃土,对传统和现代文化兼容并蓄,又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3)导向性原则。设计赛事品牌要与创意设计产业的主导功能相吻合。主导功能决定了这个设计赛事的性质,体现设计赛事的个性。设计赛事品牌应与创意设计产业的个性协调,把创意设计产业主导功能的潜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认同性原则。品牌建设最终要靠公众和各种组织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所以,设计赛事品牌应体现公众的价值取向,充分反映公众的社会心理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只有赢得他们的认同,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因而在有组织地为设计赛事品牌时,要保证市民的广泛参与。(5)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赛事的价值不只是数字的竞赛,美好的生活才更为人所关注。因此,在设计赛事品牌之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创意设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辨别限制因素并使之转化为有利的因素,这样不仅能确保创意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且能使设计赛事品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久不衰,才能真正为设计赛事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 当前设计类赛事品牌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举办各设计赛事的热度不断提升,设计赛事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关注,但是还没有形成品牌赛事,目前在设计赛事品牌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设计赛事品牌形象定位的困境

品牌定位就是在分析消费者心智中竞争品牌的优劣以后找出自己品牌的差异化优势,并根据消费者的认知规律使消费者感知到这种差异从而使品牌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确定一个合适的品牌位置。当消费者有相关需求时便会首先想到并选择购买本品牌的产品,从而形成一种品牌购买。

在设计类赛事中,形象定位是塑造设计赛事品牌形象的基础,是形成设计赛事品牌形象特征的关键。一个设计赛事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才可能塑造成功的品牌形象。设计赛事品牌定位是其在经营过程中对自身品牌及受众群体做长期且全面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其包括理念定位、价值定位、受众定位等。偏离自身维度的定位只会误导大众,精准的品牌定位才能吸引设计者的关注。精准定位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避免“刻板印象”(即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即使随着时代变迁,某个群体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刻板印象的僵化模式依然使认知主体对客体的新变化“视而不见”)。

2缺乏权威、专业的品牌管理机构

从我国设计赛事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少数赛事,如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与国际接轨较快、专业程度较高外,其他设计赛事则相对缺乏对赛事品牌的培养和维护意识,以及专门的赛事品牌监管机构。从长远角度发展看,若以这种运营模式为基础,将可能出现国家与地方赛事品牌管理之间衔接的藕断,出现“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这在我国其他设计赛事中也不乏其例。所以需成立专门的设计赛事品牌管理与形象监控机构专门策划、构建和维护。

3赛事品牌媒体服务重视不均衡

高水平赛事与媒体天然依附在一起,从赛事的筹备到运行、管理,再到评价与总结,媒体分别扮演着资源积聚者、舆论影响者、营销传播者和形象塑造者等角色。媒体的全程参与及赛事组织方借力媒体广泛开展的赛事营销活动等,能很大程度吸引和汇聚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和参与性,从而共同构筑起体育赛事的“媒介景观”。单就我国设计界而言,在举办高水平赛事时,对于如何借助媒体力量传播品牌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重视主流传统媒体、忽视网络新兴媒体、忽略与社会媒体互补资源、赛事信息发布偏少、媒体工作区硬件设施不完善等。

四 设计类赛事品牌构建的基本内容与提升策略

设计类赛事品牌是赛事品牌的一类,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类赛事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基本内容与提升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类赛事品牌构建的基本内容

第一,设计类赛事品牌的功能与作用。根据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二类。(1)对设计类品牌的作用。研究认为设计类赛事品牌有利于品牌营销、提升形象。(2)对企业的作用。研究认为大型设计类赛事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是企业宣传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品牌企业的盛宴。

nlc202309021704

第二,设计类赛事品牌建设策略。(1)综合性设计类赛事品牌。主要有:准确定位、与媒体等多方合作、合理延伸。制订品牌运营策略、完善赛事品牌营销机构、提高认知度与美誉度、形成高的忠诚度、维护赞助商与设计者的利益。注重品牌定位与品牌识别、塑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传播。转变营销观念,培养体验文化;关注细节,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建立完善的体验式服务营销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品牌支持。(2)单项设计类赛事品牌。主要有:设计类赛事品牌运营要建立品牌营销策略、合作伙伴双赢体系、科学的收益机制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要确定以赛事与企业为主的品牌核心,全球化的运作手段以及合理的品牌延伸。要注重品牌营销,发展组织文化,提高设计价值。要高质量竞赛和设计者参与,媒体曝光率高、公众形象好,赛事运作机制完善等。(3)地区设计类赛事品牌。主要有:以城市为主体,发挥文化引领功能;挖掘内涵,形成本土文化特色;注重包装,提升文化元素魅力;整合媒体,放大文化品牌效应。赛事规划系统化,资本支持多面化;设计文化氛围化,弘扬精神激情化;设计赛事全面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凸显品牌差异化,赛事打造内涵化;形象建立立体化,品牌传播有效化;思考形式全球化,具体行动本地化。(4)学校设计类赛事品牌。主要有:打造精品赛事、强化大学生赛事仪式、市场定位准确、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科学化、法制化管理;准确定位,标新立异;提高自身竞技水平,优化竞赛方式;加强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品牌传播价值;注重赛事品牌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重视观众的集体归属感、加强海报和赛事音乐宣传、采用各种新兴传媒手段等。

第三,设计类赛事品牌传播。主要研究在赛事的视觉形象设计与品牌传播价值。研究认为设计类赛事的整体视觉设计能塑造鲜明、良好的赛事形象,提高赛事的知名度,建立赛事项目的文化,达到使社会公众明确赛事的主体个性和同一性的目的。设计类赛事视觉形象设计包括赛事视觉识别形象设计(标志、吉祥物与系列化图腾)、赛事的形象设计(奖品、器材、用具、纪念品等)、赞助商形象的传播整合设计。而对设计类赛事品牌传播价值的研究主要在评估系统的开发方面。

第四,设计类赛事品牌保护。针对我国大型设计类赛事的侵权行为,提出通过构建完善的设计类赛事合同法律体系、加强对设计类赛事转播机构的法律约束、建立完善反埋伏营销法律体系以及维护设计类赛事的正当权益来保护赛事品牌价值。

笔者认为,设计类赛事品牌体系较丰富。我们必须树立国际化的视野,探索世界性的设计赛事,如德国red dot红点奖、IDEA、博朗设计大赛、lF学生概念设计竞赛、大阪国际设计竞赛等品牌赛事的成功管理经验,以建设我国设计类赛事品牌。

2设计类赛事品牌构建的提升策略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设计类赛事品牌的发展策略,概述如下。

(1)整体性的赛事打造。提高品牌质量整合营销构建各个环节发展,谋求统一化整合型发展的趋势,正是我国设计类赛事品牌打造所需要的。设计类赛事对外宣传媒介是打造我国本土设计品牌发展的先决条件,整体化的运营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各个环节之间的搭配,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设计类赛事现阶段发展中赛事、媒体、设计者之间联系有所脱节的问题,能够很大程度改善我国设计类赛事的品牌市场,这也将是中国设计类赛事品牌营销的长远发展策略。设计类赛事的品牌打造一定是以高质量比赛为根本。不能仅仅移植国际设计的比赛规则,还要具有自身的特色。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加大品牌的吸引力。

(2)整合性的媒体宣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设计类赛事商业化市场的深度开发,媒体对于品牌的渲染,加快了整个设计类赛事的大众普及度。通过媒体对设计类赛事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和推广,加大了设计类赛事的认知度和商业价值,不仅为设计类赛事的赞助商和投资商带来了巨大收益,更为设计类赛事本身的品牌营销提供了交流平台,致使更多的关注者和国际赞助企业与设计类赛事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加快了设计类赛事的发展脚步。应该加强对赛事的完善和报道,尽可能详尽地为设计者提供完善的资讯。通过专业人士,为官网提供相关性的专业文章和评论,提高整体品牌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高度。为设计者设立专门的交流平台,为设计者在交流中提供实时咨询、赛况、信息等方面给设计者有一个全面的介绍。这不仅提高了设计者对大赛关注的积极度,更提升了品牌吸引力。

(3)赛事衍生品的开发。设计类赛事应该设立专门的市场品牌推广部门,招纳专门的管理型人才,为整体的品牌发展趋向制订系统化的策略,开发相关产品,注册独有商标,扩大知名度,实行多方位联盟,与赞助商保持良好的持久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品牌市场,打开赛事潜在机制,打造出更强的,更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设计赛事品牌。开发潜在的衍生产品市场,打造全方位的赛事文化品牌的打造,不仅局限于赛事以内的领域,要成为国际化认知的品牌,衍生产品的领域也必将涉及,与赛场相结合,为设计者带来更多元化的品牌体验。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品牌形象,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迹。

企业人力资源雇主品牌建设刍议 篇3

在拓展航空产业方面。一是通过扩大规模有中生新。采取多种方式购置飞机、培养队伍、强化服务和管理, 构建省内枢纽式、区域网状式、环渤海快线和干线网络, 到“十二五”末, 机队规模增长一倍。二是通过建设河北“临空经济区”实现无中生有。以航空物流为龙头, 以保税加工园区为重点, 集空港物流、国际商务、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 开展仓储运输、区域分拨、区域快递、订舱保管、金融服务等业务。以航空运输为支撑, 发展特色旅游、酒店餐饮、房地产等产业, 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在其他产业方面。一是通过做大物流产业有中生新。充分利用和发挥冀中能源区位优势和物流资源优势, 培育煤炭物流、煤矿物资物流和非煤产品物流三大业务支柱, 建成石家庄、邯郸、张家口、黄骅港、鄂尔多斯、晋中六大物流园区。积极开展与印度、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的煤炭、铁矿石、化工等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与俄罗斯铝业、美国铝业、日本住友开展煤焦油、蒽油、焦油沥青等化工产品等进出口业务。二是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无中生有。完善提升峰峰梧桐庄矿、邢东矿绿色生态矿区旅游、华药新工业园区工业旅游示范点, 建设集教育培训、观光旅游、绿色矿区、现代科技、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工业旅游产业。加快井陉段家楼工业遗址旅游项目的建设步伐, 通过涉足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企业新的经济增长极。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谋划, 使冀中能源人“不断创造历史”的激情再一次迸发。针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 钢铁、电力等下游企业煤炭需求持续回落导致利润下滑的实际, 冀中能源人已把强化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法制意识“五种意识”列入了自我提升、自我改进中, 在企业成立五周年之际, 信心十足地打响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市场营销“四场攻坚战”。

五年, 冀中能源经历了中流击水的历险和浪遏飞舟的跨越, 也经历了市场浪潮下“骤雨忽来云头低”的云谲波诡。但是, 有五年一步一个台阶做基础, 有自我客观评价五年发展当坐标, 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方向, 冀中能源一定会直挂云帆, 乘风破浪, 在新的征程上续写更大的辉煌。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 人才紧缺的现象也更加显著。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 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吸引人才, 提高企业的形象, 产生了一种新的人力资源战略理念, 即雇主品牌。雇主品牌战略是企业为了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人力资源领域制定的职能部门战略。雇主品牌战略使企业与人才之间产生强大的亲和力, 使企业在人才市场上长久地获得知名度和美誉度, 保证企业内部员工较高的满意度、较低的流失率, 吸引优秀人才, 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保障。

一、雇主品牌的兴起

21世纪, 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使得人才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人力资本的拥有和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意识, 促使企业提出了雇主品牌这种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战略。雇主品牌是在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之后出现的第三者品牌。雇主品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其出现的原因有下面两点:

(一) 人力资源发展的多样性

据调查, 从1999年到2003年美国的失业率低于5%, 而从1999年到2007年, 美国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降到了1%, 到2006年, 34岁以下的人力资源数量占人力资源总数的比重低于40%。并且, 自由职业者的增长造成了可雇佣的人力资源数量的减少, 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人力资源在年龄、性别、种族方面也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方式, 具有不同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一起工作, 是当今企业的特征之一。因此, 企业现存的单一的招聘方式将不再起作用, 企业也应该重新考虑如何与现有的和潜在的员工进行沟通, 如何让企业更快速地适应人力资源发展的多样性, 如何在人才竞争中获得利益。因此, 雇主品牌应运而生。

(二)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员忠诚度难求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 等级制度可以让员工看到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 而经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对企业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员工不再是一级一级地升迁, 而可能出现跨越式的发展, 只要员工有相应的能力就存在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这不再是依靠企业为员工设定的职业生涯规划, 而主要依靠的是员工自己对职业的规划与发展, 员工是忠诚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企业或者是某特定的部门。有调查研究表明,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不仅能够带来忠诚的客户, 而且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和利润。因而, 如何处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如何让员工更加的忠诚, 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 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开始思考如何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多样性发展, 如何能够留住企业的现有人才, 如何能够吸引潜在的优秀人才, 于是, 国外的企业开始探索雇主品牌这种新的人力资源战略。

二、企业人力资源建立雇主品牌的意义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时代, 是营造人力资源战略思想的雇主品牌的现实背景, 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战略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目前的企业竞争已经由资源、技术的竞争转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 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已经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 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执行力是企业决胜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雇主品牌”会让企业的核心人才不容易被其他企业的高新挖走, 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吸引同行业的优秀人才, 为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优势提供有利的条件。最佳的雇主品牌是企业品牌经营的最高境界, 是企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

(一) 雇主品牌可以吸引优秀人才

雇主品牌是在企业员工和企业潜在员工内心的一种威望。这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国际知名企业的员工会以本企业为荣, 而知名企业本身就是吸引优秀人才的直接动力。今天, 我们不再是单纯地“寻找工作”, 而是为了“寻找满意的雇主”。雇主品牌将来也会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上一个知名的旗帜, 会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本企业应聘。雇主通过为员工提供工作机会, 使雇主品牌在企业上确立下来, 长此以往, 使企业的雇主品牌吸引更多关注本企业的优秀人才, 吸引认同本企业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雇主品牌可以推进企业对核心员工的激励制度, 并且由内向外地促进企业和员工双方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加深。雇主品牌深入人心, 必然会使员工兢兢业业地工作, 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员工会珍惜在雇主品牌光环下的工作机会, 而不会轻易地选择跳槽, 因此, 雇主品牌的员工流失率比一般企业的员工流失率要低得多。综上所述, 雇主品牌是公司招聘人才和留住企业优秀人才的核心力量。

(二) 雇主品牌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 提高企业在劳动力市场的市场竞争力

雇主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作为企业品牌的一部分, 是人力资源市场上甚至是产品市场上的宝贵资产。雇主品牌是企业品牌概念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延伸。积极的雇主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摆脱发展中的不利条件, 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 企业品牌也会促进企业建设雇主品牌, 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通过雇主品牌, 员工会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 当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很低时, 企业建设雇主品牌也会遇到难度。

优秀的雇主通过雇主品牌为应聘者提供了清晰的信号, 从薪酬、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来反映本企业是应聘者最理想的工作场所。雇主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 通过雇主品牌吸引潜在的人才。好的雇主品牌是一个“口碑”, 一旦塑造成功, 就能够形成一系列的品牌效应, 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的被关注率, 从而提高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三) 雇主品牌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敬业度

雇主品牌是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品牌, 是企业在现有的员工中树立良好形象的表现, 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的情感上的联系。据2007年亚洲最佳雇主的调查显示, 拥有雇主品牌的企业员工敬业度达到了80%, 而普通企业的员工敬业度仅为49%。雇主品牌所涉及的企业价值观会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 并使员工确立自己的工作方向, 为员工的忠诚提供基础。同时, 优秀的雇主品牌有利于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 有利于和谐企业的形成, 使企业和员工能够一起努力, 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另外, 企业能够利用雇主品牌向潜在的应聘者宣传企业的发展状况, 企业的形象、价值观和企业的文化, 通过员工的宣传, 应聘者能够很快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 使对企业文化不认同的应聘者自动退出, 减少企业和人才双方的选择风险, 从而将这方面的经济损失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建立具有竞争力雇主品牌的措施

打造一个雇主品牌往往需要有一个清楚的雇主品牌定位。营造雇主品牌, 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的营销理念相结合, 以企业的核心员工为对象, 通过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对雇主品牌形象的宣传,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满足员工的需求, 达到吸引优秀人才、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的目的。而建设雇主品牌的最终目标是为整个企业品牌服务, 使企业在各个顾客群体组织都能够展示良好的形象, 最终为企业带来利益。

(一) 加大对雇主品牌的宣传力度

我国的很多企业对雇主品牌的认识还不深, 没有意识到雇主品牌对企业的影响, 因此, 不能让雇员获得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会影响到企业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通过加大对雇主品牌的宣传, 可以使关注本公司的相关潜在雇员了解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 使应聘本企业的员工更加充足, 从而大大提高了本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 更加有利于吸引人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大雇主品牌的宣传:

1. 通过宣传企业产品品牌来宣传雇主品牌。

产品品牌和雇主品牌是企业品牌的重要方面, 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宣传, 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宣传企业的雇主品牌, 宣传企业对于员工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断提升具有挑战性的职位, 从而达到吸引员工的目的。

2. 通过宣传企业形象来宣传雇主品牌。

企业形象和雇主品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企业的形象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企业可以通过塑造温馨、轻松、人性化的企业形象来反映雇主品牌, 从人文方面增加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提升雇主品牌, 增加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3. 通过宣传企业文化来宣传雇主品牌。企业文化一定要

包含对人才的认可, 对人才发展的重视, 单纯的文化定位是不能作为吸引人才的工具来使用的, 只有通过实际的对人才的重视才能够让真正的人才认可企业的发展, 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很明显, 在“老板文化”的背景下, 是很难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的。

(二) 完善企业文化机制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产生了以现代化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的管理思想, 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随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最高目标、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产品、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 是凝聚员工归属感的向心力量, 能够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 增加员工的荣誉感, 并且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只有使雇主品牌深入到企业文化中, 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员工才能时刻感受到雇主品牌对自己的影响。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下, 为员工营造更加温馨和谐的雇主形象, 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影响力, 提高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从而促进雇主品牌的提升, 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雇主品牌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将雇主品牌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需要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发布品牌信息, 宣传企业的发展方向、核心价值观, 形成有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从而吸引人才, 同时为员工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使员工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逐步提升企业的雇主品牌。

(三)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员工在进入企业后, 看重的是能否实现自我价值。随着人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不断规范, 员工非常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这也决定了员工能否在企业获得提升, 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 同时能够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工作是否具有吸引力, 是否有发展空间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当下员工的观念, 是看现有的工作有没有吸引力, 如果不满足员工的需求, 会出现员工另谋高就的现象。在招聘工作中,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招聘措施和有力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目标人才在应聘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企业对人才的关怀和尊重,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雇主品牌奠定基础。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能够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发展方向, 清楚自己的努力最终面临的升职空间, 从而引导员工的行为, 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增强企业雇主品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基层员工来说, 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其关注的重点,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好的工作环境、温馨的工作氛围、明确的职业规划的企业。因此企业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学习、培训与发展机会能够激励员工。企业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员工对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宣传, 可以影响外部潜在的人才对企业的认识和看法。人力资源部门要充分考虑培训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多为员工的专业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帮助员工认识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哪些方面还有不足, 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等等, 为员工提供配套的专业培训课程、学习资料等, 帮助员工寻求适合的发展空间, 提高员工的内部满意度, 并利用“口碑”, 为雇主品牌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 实施人性化的员工关系的管理

企业管理员工的方式对树立员工心中的企业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管理方式会影响到员工对于工作和雇主的满意度。好的管理方式, 会提高企业在员工心中的满意度,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大多数企业对于产品品牌的建设有很丰富的经验, 但是对于建设雇主品牌却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人员在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如:处理离职员工的离职手续的事情, 处理员工工作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妥当地处理, 企业在员工心中树立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 甚至荡然无存, 从而影响雇主品牌。企业要想创建雇主品牌, 必须以情动人, 处理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情感关系,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时多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帮助员工, 为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员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帮助员工寻求合适的发展空间, 提高雇主品牌在员工内部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雇主品牌是企业品牌的新分支, 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的新战略, 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作环境、发展机会、报酬等情况, 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一种情感联系。创建优质的雇主品牌能够提升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能够吸引人才,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降低人才管理的成本, 使企业最终获得效益。

雇主品牌的建立不是短时内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企业要塑造成功的雇主品牌, 不仅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 而且需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 综合运用企业品牌的效力, 利用管理的基本知识, 这样才能在人才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孟晓蕊.雇主品牌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下的人才短缺[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9-07-10

[2]杨艳军, 杨吉华.基于雇主品牌理念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3]陈强.HR视角下的雇主品牌建设[J].人力资源, 2009, (05)

[4]刘曼, 林井奎.论人力资源的品牌化管理——构建雇主品牌[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9, (04)

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刍议 篇4

1 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品牌是以特定名称命名的品牌, 它有特定的图标, 还包含一定的品牌价值和一系列品牌活动。它是企业经营理念、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的体现。品牌形象是人们对企业的第一印象、感觉和认知, 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企业形象是企业标识、企业产品、企业活动等内容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人们对企业的认知、评价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影响着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不是一日之功, 也不是单项工作, 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不断增强其实力。而品牌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应当牢牢抓紧。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内涵的赋予、品牌形象的培育、品牌价值的升华等, 它是一项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事业。另外, 品牌建设离不开宣传, 酒香不怕巷子深, 宣传力度大, 好品牌才能走出去, 才能展示在公众面前, 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战略意义

品牌战略, 是指企业将自身品牌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实施品牌战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现阶段, 建筑行业已经饱和, 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产品的相对过剩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突围。谋求突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差异化战略, 通过产品、服务、人事、形象的差异化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品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品牌辨识度, 提高品牌软实力, 从而以品牌的力量提升建筑施工单位的整体实力。采取一系列的品牌战略, 企业能够展示出自身的形象, 获得巨大的市场价值, 并逐渐成为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在顾客眼中, 知名品牌代表着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它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获得顾客和市场的青睐。

3 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建设途径

建筑企业品牌建设关键是要在企业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而其建设基础是实施科学的品牌战略。要想顺利实施品牌战略, 就必须明确企业的品牌理念, 制订可行的品牌规划, 不断加强人才培养, 提升企业文化, 想方设法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 树立强烈的企业品牌观念

建筑施工企业要进行品牌建设, 首先是要大家认识它, 了解它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逐渐树立起较强的品牌理念。品牌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让企业在众多建筑企业中突围, 因此, 在树立品牌观念时, 要注意其差异性, 不可随波逐流, 否则品牌建设将毫无意义。树立差异化的品牌观念, 就是要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标新立异, 确立差异发展的思路, 突出企业个性, 明确企业定位。对于建筑企业而言, 就是要细致、深入地分析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比如行业背景、优势劣势、员工素质、企业特色等) , 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 找出差异化发展的突破点, 最终确立明确的品牌建设思路, 从而为企业品牌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3.2 确定可行的企业品牌规划

在树立品牌观念之后, 实施品牌战略之前, 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制订企业品牌规划。科学、可行的企业品牌规划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本前提, 规划合理、得当, 实施起来才能顺利。企业品牌规划的制订是建立在充分调研企业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的, 它要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特色、价值观念, 彰显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建筑施工企业在这方面要特别突出自身的优势, 制定抽象与具体并存的品牌规划, 既要体现思想性、文化性, 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既要有宏观的远大目标, 又要有具体的近期目标, 以确保规划实施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中长期规划有利于企业确定发展方向, 而短期的量化目标则方便实施、监控和考核, 有利于整体目标的推进。

3.3 加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队伍的建设主要涉及3个环节的工作, 即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调整。当企业确定实施品牌战略后, 必然需要一支品牌宣传队伍。这就需要重新引进或者从已有员工中选调一些人。人才引进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 只有把好人才引进关, 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建设事业才能有可造、可用人才。在已有员工中选人就涉及到人才的调整, 调整工作要讲究策略, 要考虑实际情况, 分析员工的特点, 提高人才调整效率, 选调出最适合从事品牌宣传工作的人员。此外, 还有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人才培养是引进人员后期塑造的过程, 它主要以开展培训教育为主。在招聘品牌宣传员时, 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的专业素质。但是, 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有利于帮助员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以便他们能尽快上手完成工作。另外, 在工作过程中, 企业品牌宣传员还应不断与时俱进, 学习企业品牌文化。这就需要企业安排各种教育活动, 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

3.4 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文化

打造企业品牌的核心是营造企业文化。要想打响企业品牌, 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理想、信念, 是企业联系员工、团结员工的精神纽带, 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 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从表象上来看, 品牌代表的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 它的内在体现出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彰显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只有企业文化建设得好, 品牌实力才能强;只有企业文化得到认可, 品牌价值才会得到认同。由此可知,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除此之外, 企业文化的确立还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归属感、使命感, 调动他们建设企业品牌的积极性, 让他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朝着一处发力, 共同为企业品牌建设献计献策。

3.5 千方百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 是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 建筑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异常艰难。因此, 必须把关系到建筑企业发展的各个因素考虑进去, 不断提升其固有优势, 逐渐克服自身劣势, 努力把握市场环境, 借助外部力量, 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 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具体工作中, 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技术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说, 技术是评价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技术, 没有好的质量, 就没有市场, 没有顾客的信赖。鉴于此, 企业必须采用各种方式, 想方设法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加强技术培训, 培养技术人才, 确立质量标准, 严格质量监管, 逐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品牌建设, 采用差异化战略, 明确品牌定位, 突出品牌个性,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 在具体工作中, 要以品牌实力为动力, 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最终助力企业突出重围, 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英.品牌战略的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26) .

[2]张菁梅.论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战略[J].建筑经济, 2005 (8) .

[3]陈绮.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经营之道[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4]丰亮, 陆惠民.浅析建筑业企业品牌管理的思路及方法[J].经济视角, 2008 (10) .

上一篇:产业保障下一篇:专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