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2024-10-20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共12篇)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1

教育信息化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 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有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建设具有实用、便捷、优质等特点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尤为迫切。突出教育教学特色, 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应用, 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发挥教师教学资源建设优势, 加强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课例、教学素材、试卷题库等建设,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 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笔者结合本地区教育资源建设情况介绍一些经验与做法。

一、指导思想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紧紧围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 以数字教学资源覆盖全学年段、全学科为目标,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为重点, 以信息化支撑环境搭建为载体, 以打造本土化优质教育资源为任务, 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原则

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 重视基础, 强化应用。突出重点, 覆盖全科, 共享资源, 服务教师。

三、建设目标

1.以数据库为支撑, 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通过此平台, 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 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和上传教学资源, 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校际间交流。

2.以课程建设为重点, 建立普及性多媒体教学 资源

每所学校要组织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和研发有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教学设计库, 课件库, 课例库, 教学素材库, 名师库, 试题库, 论文库和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

3.以持续更新的方式,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

及时充实并更新教学资源, 建设可以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全面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四、建设内容

1.教学课件

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教育等全学段、全学科教学课件 (PPT、swf等格式) , 优秀教学课件达30%以上 (具体要求与资源上传标准见附录1) 。

2.教学设计

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教育等全学段、全学科教学设计 (Word、WPS等格式) , 其中, 优秀电子教学设计达40%以上 (具体要求与上传资源标准见附录2) 。

3.教学素材

择优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全学段、全学科教学素材 (视频、图片、文本、声音、动画等) 20GB以上。

4.教学课例

每校每学期要定期推荐上报各学科优秀教师引路课、示范课、开放课等课堂教学实录, 经编辑、整理后, 择优按年级、学科分类上传至教育资源网平台上, 为各校学科教师培训、学习、交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为学生学习搭载最优质学习资源。拟用三到五年时间达到每个学年段、每个学科、每节课都有对应的教学视频文件。

5.试题资源库

从素质教育出发, 以考查学生能力、素质为目的, 通过考试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课程内容, 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良好的学风。试题应体现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 体现全面检测的原则。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之间应彼此独立。试题表述应简明。每道试题考查知识点要准确及有正确参考答案。

五、实施策略

教育资源设计、制作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由教研组牵头, 以备课组为单位, 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技术指导, 教师全员参与, 分工协助。按学年段, 学科建设教育资源。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教学课件与教学相对应, 课件选题要精彩, 定位要准确。通过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解决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抽象的知识点。操作界面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设计制作充分体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 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要有较好的交互性, 充分运用计算机的智能性;教学素材要清晰、标准、规范符合教学需要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文本等;教学课例以各学科优秀教师引路课、示范课、开放课等课堂教学实录为主, 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试题资源试题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试题类型包括:解析题、填空题、选择题 (单项、多项) 、判断题、改错题、分析题、问答题、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应用题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适当引用, 标注出处。每学期经学校初审后, 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按要求上报信息中心。

六、管理、使用、奖励

1.管理

以学校为单位, 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制作、修改课件, 做好各学科教学设计、试题、素材、课件等资料的积累, 分年级、分学科建立本校资源库目录, 方便每个教师及时查找相关教学资源, 服务于课堂。

2.使用

信息中心定期对各校上传的教育资源质量和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反馈, 落实各学科上传资源情况和下载使用情况, 每学期末将进行全面统计。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库平台,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奖励

学校每学期将对各学科充实资源库的情况进行评比, 依据各学科总体上传资源的数量、质量进行评定, 评出本校各学科的一、二、三等奖。信息中心再组织相关科室每年度对各学校上交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课例、试题资源等优秀作品进行全市评比, 对优秀作品和资源颁发相应证书, 评比结果与学校整体信息建设评估情况相挂钩, 将所得荣誉与校长和提供资源学科教师教学业绩挂钩。评选出最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源上传至教育资源网平台, 供全市教师借鉴、学习、使用。以激励全体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实现教育资源平台建设, 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 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实现我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跨越式发展。

附录 (相关标准)

附录1:多媒体课件作品评价标准

附录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上传资源标准

一、教学设计内容基本要求

(一)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 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 重点分析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2) 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性。

2.教学对象分析

(1) 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

(2) 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经验等。

(3) 分析学习本课内容存在的困难点。

3.教学媒体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多媒体资源和教学环境, 并说明选择理由。

(二) 教学目标

1.按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来表述。兼顾不同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按课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

例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有四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五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全面:三维目标要求全面具体, 不能有项目的缺失 (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

(2) 合理: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和能力, 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致性, 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3) 具体:教学目标要求指向明确, 表述清晰、准确、具体。

(4) 精准: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表述目标行为的词语要体现学科特点, 内涵准确, 语言规范。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难点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重难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重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

(四)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 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地表示出来。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 充分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 主体部分有效展开、延伸, 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流程图要重点突出、立意鲜明、简洁精炼。

2.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意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以书面语言为主, 说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方法, 运用的教学手段, 利用的教学媒体。

(2) 教学结构要清晰, 层次要鲜明, 逻辑关系准确。

(3) 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 具有可操作性。

(4) 做好“整合点”设计, 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 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科学合理设计课件。

“整合点”设计的建议: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去掉, 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 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 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 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 (环节、活动) 有效的支撑方式, 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 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 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 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 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5) 在说明“教学设计意图”时, 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说明在某一教学环节中, 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 利用信息技术的哪些功能特点, 实现有效支撑, 可以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6) 教学设计可图文并茂, 插入的图片要恰当、清晰, 特别是伟人照片、地图等, 避免失真或扭曲变形, 要检查并调整。

(五) Word类文件大小的要求:规定在1M以内

由于Word文档的特点, 文件越改越大, 为了上传和下载快捷, 需要将Word文档“减肥”, 方法有两个。

另存为 (成功率80%) 。在“另存为”时, 选“工具”—“压缩图片”—“选中文档中的所有图片”再单击“确定 (如图1) ”。扫描版的Word文件不必改, 因为会影响打印效果。

如上述方法不行, 再用此方法。即“新建”文件, 把原来的全粘过来, 成功率90%。

二、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1.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标注作者单位和姓名用居中宋体字号为小四号, 单位与姓名间空两格。

3.正文宋体字号为小四号, 行距为1.5倍, 段前、段后0.5倍行间距。

4.标题序号依次为一、; (一) ;1.; (1) ;①等。具体要求如下:

(1) 一级标题, 宋体四号字加粗。

(2) 二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编号括号后加“顿号”为错误, 如:“ (一) ”为正确, “ (一) 、”为错误。

(3)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加粗, 编号后的“圆点”要求为全角, 加“顿号”为错误, 如:“1.”为正确, “1、”为错误。

(4) 四级 (四级以下) 标题宋体小四号字, 其中, 四级标题序号中的括号为中文全格 (英文排版例外) , 如: “ (4) ”为正确, 英文版式“ (4) ”为错误。

(5) 标题一般末尾不加句号, 序号后面的文字是说明内容的, 不做标题看待, 使用句号。

5.图片不能过大, 图片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图片下方居中。

6.表格的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文字标题、内容为宋体五号字, 单倍行间距。

7.对正文进行说明用“小括号”, 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设计意图用“中括号”, 楷体小四号字, 可放在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之下。

8.页面设置纸张类型设为A4纸。页面边距上、下、左、右均设为2厘米。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2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处理能力,满足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力。

6、开放接口

为保证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能够被云平台良好的调度与管理,要求系统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能够通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

7、绿色节能

节能减排是目前网络建设的重要系统工程之一,从网络机房的整体能耗来看,IT设备运占到30%,空调等制冷系统约占45%,UPS、照明等辅助系统约占25%。所以作为IT设备的节能,不仅要考虑本身能耗比较低,而且要考虑其热量对空调散热系统的影响。应采用低功耗的绿色网络设备,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系统功耗。

云平台建设目标

1、支持PB级数据存储,保障访问高速、安全

2、完善的容灾备份机制

3、提供完整的故障预警和处理机制

4、提供弹性计算、自动扩充存储空间功能

5、提供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工具

6、部署CDN 云平台建设思路

云计算主要分为三种服务模式:SaaS、PaaS、IaaS。SaaS主要将应用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IaaS是主要是将虚拟机等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Paas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

1)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Saas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某个网络来使用这些软件,通常使用的网络是互联网。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随需应变(on demand)”软件,这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已经证明可靠的支持服务、强大的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降低客户的维护成本和投入,而且由于这种模式的多宗旨式的基础架构,运营成本也得以降低。

2)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aaS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我们自主研发的App PaaS Structure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扩展服务模块。

3)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通过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IaaS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和/或信息资源。IaaS的主要用户是系统管理员。最高端IaaS的代表产品是亚马逊的AWS(Elastic Compute Cloud),不过IBM、Vmware和惠普以及其他一些传统IT厂商也提供这类的服务。IaaS通常会按照“弹性云”的模式引入其他的使用和计价模式,也就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都只使用需要的服务,并且只为之付费。

鉴于云计算平台应用需求的满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云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云平台建设遵循长期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前期立足于满足IaaS层,后续根据实际需求逐步支持PaaS和SaaS的实现。

总体拓扑结构

云平台总体拓扑结构

云服务平台移动端/PC用户VPNCDN企业门户CA认证应用服务映像管理部署性能监控Security计量Backup/Recover虚拟化平台虚拟资源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虚拟网络物理设备SMP服务器 刀片 存储服务器 存储 网络云服务总体拓扑结构

云平台分层架构

外围系统智慧城市其他数据中心

SaaS企业门户信息管理业务支撑安全保障……PaaS运营管理体系CA认证访问控制工作流引擎BI决策支持IaaS资源调度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信息安全体系虚拟化/资源池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基础硬件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 云服务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

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全一体化防护体系、虚拟化为技术支撑的安全防护体系、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应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和用户端的关联耦合和采用非技术手段补充等保障云计算平台的安全。

运营管理体系,保障云计算平台的正常运行,提供故障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组网物理拓扑图

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光伏电站CDNsCDNsInternet企业Intranet智慧城市链路负载均衡器其他数据中心虚拟资源池物理设备云服务 网络负载均衡设计

链路负载均衡器将多条互联网线路进行虚拟化处理,保障用户仍最好的线路访问内外部资源。任意一条ISP线路中断,都不会对服务造成仸何影响。通过链路负载均衡器可实现ISP接入线路的无缝扩展。

1)OutBound流量负载均衡

访问互联网的流量到达链路负载均衡器时,将通过链路负载均衡器多种链路状态检测结果选择最佳出口链路,提升用户体验。

2)InBound流量负载均衡

为使用户通过不同互联网链路访问互联网接入区应用系统,链路负载均衡器的智能DNS解析功能将不同用户访问的域名解析成不同的公网IP地址,加速应用访问,提升用户体验。

云平台技术选型

硬件设备

主机: 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

存储: SAN存储、NAS存储、IP存储、虚拟带库、异构存储控制系统、SAN交换机 网络设备:路由器、光纤交换机、负载均衡、VPN网关

安全设备及配套:防火墙、入侵防御设备、运维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 系统级软件

1、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2、虚拟化软件:VMware

3、开放平台:J2EE

4、大型数据库:MySQL、PostgreSQL

5、云平台管理软件:包括网络管理、资源管理、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监控、告警等管理功能。机房配套设备

1、配置UPS,保障电源持续可靠

2、空调设备,保障机房散热持续正常

3、标准机架,提供物理基础实施的放置和维护空间 云资源管理

整个复杂的计算机架构中,必项通过一个强大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整合和虚拟化对功能服务器的模板制作不部署,对计算机资源进行启动、停止、删除、回收等,对整个计算机平台运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和日志报告等功能;同时还实现用户交换接口,用户可以方便地登录到计算机平台,申请各种硬件资源和中间件资源启动、停止自己功能服务器功能。这样打破了业务应用对资源的独占的方式,实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

云资源管理功能结构图

云资源管理系统架构需要实现功能:

1、设备管理

提供物理对物理设备接入和管理功能,包括设备发现展示、配置部署、告警上报等。

2、虚拟适配层

提供不同虚拟层(VMM), 的适配、集成能力。如VMware、Xen、KVM、Hyper-V对上层屏蔽不同虚拟层差异,提供统一的虚拟化管理接口。

3、云适配层

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力。

4、虚拟化资源池管理

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虚拟化和资源统一管理。

5、资源池调度

提供资源动态分配、动态耗能管理、调度策略管理、资源池高可用性和备份恢复等功能。

6、资源池服务

对外提供基础资源池服务能力,如动态伸缩、负载均衡等。

7、对外接口

对外提供标准的接口和能力,供上层业务或解决方案集成。

8、管理平台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3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信息化的现状,对高校信息化软件从用途上做了明确的分类,即日常管理、教学管理支持与科研管理支持三类,并对这三类软件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科研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领域中的薄弱部分,是今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必然方向。在对国内外的科研信息化做了调查研究之后,作者提出了高校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概念,并对平台的内容和功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同时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科研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3-0031-04

一、科研信息化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我国的高校大规模信息化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的信息化工作主要集中在普及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硬件、网络等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成熟,高校信息化的主要工作已经转移到应用系统开发,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进行全面支持的阶段。在这种大环境下,各个大学和软件公司开发了很多针对高校管理的软件,如排课系统、选课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等。在高校信息化理论研究方面,也出现了“数字校园”、“大学资源计划(URP)”、“高校CIO”等各种理论。[1][2] 而用户对于高校信息化软件的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功能齐全、界面美观、操作方便,还要求信息集成、个性定制、全面服务,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在进行了系统集成和应用集成之后,已经逐步完成了统一用户管理、建立信息门户的工作,并将实现信息充分整合,提供按需的个性化服务,实现“网上教学、网上科研、网上管理、网上办公、网上服务”,建成教学、管理和科研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高校信息化软件除了提供对学校管理的支持,还应该提供对教学与科研的支持,由此,根据软件支持方向的不同,可以将高校信息化软件分为日常管理、教学管理与支持、科研管理与支持三类。据调查显示,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速度要快于教学与科研信息化的速度;高校网站提供的服务项目中,关于校务、行政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要多于教学、科研类的信息。[3] 而现在的高校信息化软件,功能主要集中于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如招生、学籍、选课、排课、教学评估、人事、财务、后勤、设备的管理。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目前的软件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高校的需求,但在教学支持与科研支持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科研方面,目前的软件只能实现“科研管理”这一功能,即对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管理,其服务对象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人员,而对于科研的主体——学校教师的服务和支持,现有软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学校日常管理方面的软件,大致包括人事、设备、招生、迎新、学籍、学生工作、毕业、求职、校友等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要求操作方便,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教学管理与支持方面的软件,大致包括选课、排课、教学评估、课程讨论区、课件制作、e-Learning等系统与应用,这些软件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效果,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数据、资料的共享;科研管理与支持方面的软件,除了要实现交流互动和数据共享之外,还应该实现一个更加重要的功能,即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搜索、标记和分类存储。目前高校信息化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过于重视学校的管理,而对教学与科研支持不够。因此,提高与完善高校信息化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支持程度,实现科研信息化,是今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必然方向。

二、国内外科研信息化研究状况与进展

关于科研信息化,国内外对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主要集中在网格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异构数据整合与集成技术、科研信息化平台等方面。[4]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支持的TeraGrid项目投资了5300万美元建设的一个大型Grid(网格)项目,它以40Gbps的带宽连接了美国圣地亚哥超级计算中心(SDSC)、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和阿贡国家实验室(ANL)等拥有大量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的节点。在美国,TeraGrid被看作是未来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计算基础设施,也可以说是e-Science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凭借其强大的财力物力以及在信息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在科研信息化方面也占据领先的地位。

欧洲国家对科研信息化也非常重视,有许多重要的Grid项目。比如欧盟支持的EU DataGrid、EUROGRID,英国的e-Science计划、GridPP,意大利的INFN-Grid,荷兰的DutchGrid,北欧的NorduGrid等等。欧洲在最重要的Grid国际组织Global Grid Forum(GGF)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欧美以外,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启动和进行自己的Grid项目。

国内主要集中在各种网上科研合作中心、数字校园中的科研支持环境和具体学科的科研与教学的网络支撑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数据网格”(Scientific Data Grid )以科学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在此基础上的协同工作为核心,为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有效地利用数据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极大的便利。在“十五”末期,中科院已经把高性能计算资源、科学仪器仪表设备等各种资源都集成到网格中,在科学数据网格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科学网格”(China Science Grid)。

在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对科研工作进行全方位支持的平台,但已经有了一些类似的应用。清华大学力学系在力学学科科研与教学的网络支撑环境建设中进行了一些研究,重点探讨学科专业数据库及网络环境下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问题。[5]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信息化平台,在学术会议支持、网上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协作研究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6] 目前国内对于科研信息化的研究还局限于科研管理和协作支持方面,在知识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科研信息化的完整内容,应该包括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科研协作的信息化和科研管理的信息化。

三、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概念与内容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研究表明,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不足3个月就会增长一倍,而在这些信息中,有大量的冗余信息,比如我们使用目前最流行的搜索工具Google,搜索的结果经常是成千上万条信息,但其中包含大量重复的和无用的或是过期的信息。因此,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一个全面、快速、高效的知识搜索工具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研究者个人以往的成果、相同领域内其他研究者的成果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内的知识,共同构成了研究者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研究者进行研究的基础与源头,其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参考文献,有纸介质的文件,有电子文档,还有互联网上的链接。如何构建与管理这个知识体系,也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科研工作,早已脱离了闭门造车的时代,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极其频繁,很多科研工作都是不同学科、不同地点、不同语言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现在的学校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已经能够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持自己的研究工作,如使用Google、Baidu等各种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管理参考文献,使用MSN、QQ等即时交流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虽然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达到提高研究效率的目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搜索结果无法管理、文献管理软件功能有限、即时交流工具不匹配等等。如果能够将以上的功能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学术研究支撑平台,那么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持,一定能够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由此,我们提出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概念:学术研究支撑平台,是面向所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包含知识管理、科研协作交流、科研管理服务等功能在内,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学术研究效率为目的的综合平台。

1.用户

这个学术研究支撑平台面向的应是所有与高校科研工作相关的人员,其用户可以分作三类:

(1)第一类用户是各种研究人员,包括学院教师、各个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和已经开始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工作的研究生。对于这类用户,平台应该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这些支持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的搜索、组织、发布与共享;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方面的咨询与服务。

(2)第二类用户是校外合作者,以及Internet网上的学生和其他用户。对于这类用户,平台应提供对于用户学习、工作和科研等技术资源上的支持,这些支持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和专家的搜索和查阅;基于平台的灵活安全的交流与协作。

(3)第三类用户是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对于这类用户,平台应提供对于科研管理的全面支持,这些支持工作主要包括:学术科研信息的发布,包括学院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申请信息、学术会议通知等;科研管理功能,包括教师科研项目、学术成果、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包括科研信息的组合查询以及各种统计报表。

2.功能

学术研究支撑平台应该是一个知识平台、交流协作平台与管理服务平台。学术研究支撑平台作为一个知识平台,应该包括如下功能:

(1)学术资源数据整合

学术支撑平台将利用应用整合、内容管理、文档管理和搜索引擎等技术,充分整合学校和学院的数字化图书馆 、精品学术讲座和课件记录、学术文献资料、文档、论文和Internet上的相关知识内容,构建学院的统一学术资源门户,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数据服务;

(2)信息搜索

现在可供教师搜索的信息资源很多,搜索出来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平台的搜索功能应该将可搜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智能、快速、可定制的信息搜索功能,同时可定位到人,并对搜索结果能进行标准化组织、分类、标记操作等:

站内搜索:搜索平台内部的信息资料;

其他数据库搜索:搜索其他授权访问的数据库;

图书馆中的资料搜索:搜索学院图书馆和校图书馆中的资料;

搜索代理:可进行智能搜索,比如监控某一类信息,如果有变化,自动通知;

搜索结果的组织:对搜索结果进行标准化、分类、标记等操作。

(3)信息发布

以静态页面为主,页面中除了文字、图片,还应该包括音乐、视频、Flash动画等内容,信息发布的页面风格可以由用户自己定制。信息发布的具体内容如下:

新闻:发布最新的学术研究方面的新闻;

教师介绍:教师的基本信息、研究兴趣、研究成果;

出版物:教师的专著、专题文章、案例等;

研究方向:学院主要的研究方向、交叉学科研究项目、校际合作项目;

科研信息: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申请信息、学术会议通知等;

学术讲座:实时/非实时的音视频学术讲座发布。

(4)知识文档管理

在高校研究课题组的教学工作和科研项目当中,会产生大量各种类型的文档。这些文档过去都是简单地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上,用文件目录进行管理。随着文档数量的增加,以及课题组人员的变化(如学生毕业、项目结束等),对这些文档的分类管理、查阅重用,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如果这些文档不能很好地被管理和查阅,知识和经验就无法积累,再开展新项目时就无法借助过往工作的成果,课题组的研究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术支撑平台,面向学科、项目组、师生个人三个层面,提供强大的文档管理功能。

学科文档管理中心:给每个学科提供了一个文档管理中心,实现了对全课题组文档的分类存储、网络共享、全文关键字检索和各种复合条件查询等功能;

项目组文档管理中心:同时为课题组的每个项目团队,开设了网上项目管理与协作空间,提供包括文档管理和共享在内的多种功能。每个项目组都可以在网上管理自己项目形成的各种文档,并可以在项目组成员中实现基于文档的协同工作;

个人文档管理中心:本系统给课题组的每个教师和学生个人也开设了个人网站,在个人网站上可以管理自己的个人文档库,决定哪些文档可以共享给别人,哪些文档不能公开。

学术支撑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交流与协作平台,能够给各类用户提供与其他用户进行快捷交流沟通的工具和环境,同时给用户提供基于门户网站的研究团队协作空间。任何有权限的用户,均可在此门户上通过协作空间与自己的研究小组或项目团队开展网上协同工作。学术研究支撑平台作为一个交流协作平台,应该包括如下功能:

(5)实时交流系统

包括集成的即时交流工具、电子邮件等,给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文件传输、音视频交谈、远程协作等交流的手段。

(6)学术研究论坛系统

包括个人Blog、BBS论坛、音视频网络会议/研讨等,在网络上给用户提供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以多种方式(文字、音频、视频等)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7)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可以由某个用户发起,组建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研究团队,也可以由学院科研管理机构设立,招聘研究者加入。在团队协作共享空间上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团队成员的加入、删除、修改和授权等组织和管理操作;

发布团队工作或活动通知;

团队BBS、CHAT、音视频网络会议/研讨;

查看团队成员在线状态,并可以通过即时消息等多种途径进行联系;

团队的知识共享和协作,实现共享文档的上传、查看、下载、协同修改、删除操作;

管理团队的多个项目网站;

网上实验:包括仪器设备的管理、设备网上预约和远程试验等。

交流与协作平台是学术支撑平台最大的特点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建设思路。学术支撑平台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管理和服务支持功能,是一个管理与服务平台。

(8)科研项目管理

学院科研管理机构可以使用这个功能进行科研管理,应实现的功能如下:科研机构与人员的录入、编辑、删除;科研项目的录入、编辑、删除;科研成果的录入、编辑、删除;科研经费的录入、编辑、删除;各种信息的统计,查询,报表制作。

(9)学术会议系统

包括:学术会议信息发布;学术会议报名;学术会议论文评审;学术会议注册;学术会议组织。

(10)研究支持

通过平台的这个功能,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可以向研究者提供进行学术研究所需的各种数据、软件和技术支持以及与学术研究相关的服务,这部分功能应该保证专业人员与研究者能够进行方便有效的交流,还应该使专业人员可以方便有效地对研究者提供技术支持。支持和服务的具体内容如下:

研究资料和数据的采购、收集、分析、管理;

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方面的咨询;

与研究相关的应用软件、数据库方面的咨询以及培训;

程序开发方面的咨询;

文献综述、案例写作及指导;

课件制作(多媒体案例、在线教程、互动训练、模拟软件);

个人存储空间;

RA的聘请、管理、培训。

四、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开发与实施建议

学术研究支撑平台虽然是今后高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在具体开发和实施上面,必须特别慎重,因为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开发,具有比较大的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1)学术研究本身是一个相当自由的过程,这与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不同,不能用行政命令和教学制度来进行规范和约束。

(2)学术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但各个教师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习惯和研究方法,学术研究支撑平台如果想对大多数的教师提供支持,就必须考虑到不同教师的不同研究习惯和研究方法,否则很难使教师接受这个平台。

(3)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开发成本比较高,开发周期比较长,而带来的收益又不像高校日常管理软件和教学软件那样立竿见影,学校缺乏开发动力。

(4)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功能多而杂,对开发团队的要求比较高,绝大多数高校不具备开发能力,只能与其他公司合作。

目前,世界一流大学中仍没有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成熟案例,在我国各高校更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也是上面所述的风险所致。

基于以上分析,对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开发与实施建议如下:

(1)在开发学术研究支撑平台之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并指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2)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要有足够的开发实力,可以保证学术研究支撑平台中所需的各种功能都能够实现并可以进行整合。

(3)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学术研究实际的需求分析。

(4)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各个模块之间应该是松散耦合的,功能和界面应该是可以定制的,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以适合不同教师的不同研究习惯和不同研究方法。

(5)统一规划、分段开发,并利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尽量控制成本。

(6)有实力的高校可以先进行学术研究支撑平台的开发探索工作,待有了比较成功的实际案例之后,其他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实际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蒋东兴,史宗恺.大学资源计划的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72-576.

[2]沈培华. 形成CIO体系探索数字校园建设、运行机制[J].计算机教育,2003(1):64-65.

[3]赵国栋.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http://www.cutech.edu.cn/jiaoyuxinxihua/000081.asp.

[4]陶丛武.基于Internet的科研支撑环境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06.

[5]李库.力学网络科研教学支撑环境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2004.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4

文章通过讨论业务平台云计算资源, 把它定位为电信内部Ia a 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的内部私有云, 通常是为电信公司的业务平台提供资源和服务。从云计算发展到现在, 其服务模式越来越成熟, 依据服务类型划分, 不仅包含了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 服务, 还包含了Paa 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和Saa S (Softwareas-a-Service, 软件即服务) 等。

2业务平台云化整合实施策略

2.1业务平台云化适用性

在分析业务平台的云化适用性时, 可以从业务属性和技术属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业务属性时, 不仅要考虑业务量突发特征和业务对资源需求量增长趋势, 还要分析其实时性要求和应用上线周期要求等因素。对于技术方面的属性分析时, 要考虑硬件平台为x86架构还是小型机架构, 考虑其业务属性状况, 还有对业务数据的敏感程度等多个方面。在考虑技术性因素时, 充分考虑其对于特殊硬件的依赖程度, 自身的负载特点、本地FO或者网络吞吐量、云化迁移工作量、平台扩容频度、应用厂商对应用平台虚拟化的技术支撑程度等因素。

2.2业务平台云化迁移策略

对于电信现在的业务平台云化迁移来说, 可以通过“剥洋葱”的方式, 从外部向内部层层递进。从非实时、非关键性业务平台开始引入, 在引进“云计算”技术, 实现对小型应用的聚集和整合, 应用标准化强的B/S, 处理应用重复性标准化都具备的任务, 处理应用可以进行拆分的海量计算任务、应用业务忙闲分布不均匀, 有明显的业务峰值的和可集中整合的应用系统。

3业务网laa S资源池建设方案

3.1业务网laa S资源池技术发展路线

3.1.1动态扩容业务平台资源池

对于业务平台云来说, 它的规模要和初期试点时的云计算技术工程项目资源需求量相适应, 进一步保障有充足的资源, 在此基础上可以按照项目的具体需求扩大云计算资源池。

3.1.2虚拟化技术从易到难

按照资源虚拟化的技术水平高低, 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引入业务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具体来看, 在对于基础资源的虚拟化中, 具体的顺序应该是从PC服务器开始整合, 然后整合存储系统, 最后是小型机和网络。

3.1.3云管理平台

在开始使用云管理平台初期, 可以实现基础性功能, 比如实现动态迁移和弹性容量等等, 后期可以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 实现服务自动化、复杂的业务管理等。

3.1.4容灾备份与安全

在进行备份方面, 资源池建设一开始是借助虚拟机的在线热迁移同时和共享存储相结合, 进一步完成基础的HA功能。对于更高级别的数据异地容灾与备份来说, 可以借助于重复数据删除、数据镜像、数据快照和持续数据保护等技术完成, 在规模引入阶段来实施。对于云安全来说, 在初期可以通过防火墙和虚拟机隔离等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指数, 维护主机安全, 在规模引入时期可以通过入侵检测与防护、反病毒软件等实现数据的安全运营, 加强安全管理。

3.2建设需求

文章以电信的业务网为基础, 以一个试点的云化整合的需求为例, 分析了资源池的配置方案。通过和业务平台云化适应性分析方法相结合, 进一步选择5个左右的平台为其整合目标进行资源池整合。

3.3资源池硬件设备需求测算方法

3.3.1计算资源池

通过采用区别承载业务的分析方法, 进一步计算服务器的资源需求。总体来讲, 这一分析法是按照现在的网络设备功能定位和负载特点, 相应地在资源池中使用不同配置规格的虚拟机进行承载。很多访问量较高的平台需要配备高水平的虚拟机, 以此作为其前端接入层服务器, 对于应用层和数据库层来说, 只要在其中配备常规的虚拟机即可。对于计算量较大的平台来说, 要进一步配置性能较高的应用层虚拟机, 对于接入层和数据库层来说, 常规配置即可。对于数据处理量较多的平台虚拟化技术来说, 它的支撑点可以在整体高性能上实现数据库层虚拟服务器, 对于接入层和应用层则可以通过常规配置加以体现。对于其他的类型平台来说, 它们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较小, 所以通过配置常规的虚拟机就可以满足其需求, 举例来看, 一些小型的互联网应用就可以用常规配置。

3.3.2存储资源池

对于存储资源池来说, 其容量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平台的业务数据量, 还要考虑操作系统的映像文件。另外, 其他的类似虚拟化管理软件的数据区空间、磁盘阵列RAID系数、存储资源冗余系数等条件都要加以考虑。

3.3.3网络资源池

对于网络资源池初期来说, 必须遵循可扩展性的原则。也就是说, 不仅要满足资源池平台的网络资源需求, 还要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以此来满足多个平台的需求。对于核心的交换机来说, 它的配置主要在背板交换带宽、槽位数量、端口类型及数量等参数方面有所反映。按照规划, 通过资源池的物理服务器数量及每个服务器配置的端口数可以进一步计算整体的交换带宽需求, 通过分析服务器网卡端口数和交换机板卡类型和端口密度进一步计算槽位数量。对于防火墙来说, 它的配置主要在整机吞吐量、槽位数量、端口类型及数量等参数上有所体现。通过累加资源池所承载平台的出口带宽需求, 计算出资源池至上层网络的出口带宽。图1是三大支撑系统共建一套资源池示意图。

4结语

在建设业务网时, 可以引入云计算技术, 借助于统一的IT基础资源池完成业务平台的承载工作, 这和电信现在的平台数量多、建设周期太长等问题相适应, 有利于控制维护成本。文章通过分析业务平台云计算资源池定位, 进一步分析业务平台云化整合实施策略, 最后分析业务网Iaa S资源池建设方案。通过分析成本因素和技术发展成熟度, 进一步分析了平台业务属性。对于业务平台的云化整合来说, 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地分阶段开展, 通过与平台的特点结合, 进一步分析业务平台云化适用性, 对于云化迁移提供策略。按照Iaa S服务模式的特点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情况, 进一步分析Iaa S云资源池的技术架构和分阶段的建设重点, 测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及虚拟化软件的资源需求, 有利于电信业务平台云计算资源池建设。

摘要:由于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范围越来越广, 所以电信的业务平台规模不断扩大, 在这一背景下, 如果使用过去的从硬件到应用相互独立的“烟囱式”部署方式, 那么不仅IT设备采购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其部署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 对于电信公司来说, 要建立好云计算的资源池, 统一承载业务平台, 共享信息资源。

关键词:电信业务,云计算,资源池

参考文献

[1]燕杰, 樊勇兵, 金华敏, 等.电信电信的云计算资源池部署方法概述[J].电信科学, 2011, 27 (10) :24-25.

[2]张婧, 张瑞, 陈磊, 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业务平台整合方案研究.邮电设计技术, 2011 (10) :76-77.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案 篇5

管理服务平台对商城基本运作元素提供综合管理功能。网络商城基本运作元素包括:客户、银行、物流公司、商城。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以下管理功能:

1会员管理

2商品管理

3订单管理

4信息管理

5系统管理

网络商城包括两类用户:商城浏览用户(为注册用户)、商城注册用户。

商城浏览用户可以浏览商城开放的业务和信息,商城管理员可以对浏览用户的权限可以进行设置,已决定浏览用户是否可以进行网上交易,该类用户无需注册。

商城注册用户可以浏览商城开放的业务和信息,可以进行网上交易,也可享受商城提供的的个性化服务以及优惠服务等。

商城注册用户等级(会员分组)可以有商城管理员进行个性化添加,如铜牌会员、银牌会员、金牌会员、会员等级不受权限。

会员管理中主要提供以下管理功能:

1)会员查询

可以根据会员姓名、电话号码、联系地址、注册帐号、注册时间、登陆次数等多种信息进行灵活查询

2)会员添加

帮助会员注册为商城会员。

3)会员管理

会员资料的管理、会员资料的删除、会员资料的修改、会员密码的修改

4)会员分组管理

会员分组添加、会员分组编辑、会员分组权限管理,为各会员分组设置不同的服务享受权限

5)资金账号

资金账号为会员使用预存款支付的权限,只有会员账号的用户可以使用预存款支付。

6)会员资金明细

记录会员的预存款账户金额变更信息。

商品管理

商品管理操作灵活、管理方便。

可批量对大量的商品进行上架、下架、推荐、取消推荐、转移商品类别、删除等多种操作。商城平台提供商品管理功能,实现以下管理功能:

1)商品管理

商品添加、无限极商品类别归属、多张展示图片、各会员组价格设置、商品信息描述 商品管理、商品查询、商品编辑、商品删除

2)批量编辑

批量修改商品销售价格、上下架状态、促销状态、促销价格。

3)分类管理

商品分类采用无限级分类设计技术,不限制分类等级、分类查询、分类添加、分类编辑、分类删除

4)品牌管理

品牌查询、品牌添加、品牌编辑、品牌删除

订单管理

1)电话订单

由商城客户根据客户电话、传真订单信息为客户提交订单表单,客户可在会员中心中查询到此订单。

2)订单查询

根据订单号码、客户姓名、注册账号、电话号码、送货地址等信息查询订单。

3)订单管理

订单状态分为:已确认、已支付、已发货、已收货、无效。

可根据指定时间段以及订单状态查询相关订单。

可对订单进行不同的标注、添加备注信息、修改订单金额、追加订购商品、编辑订购商品信息、删除订购信息等多种操作。

4)支付信息

记录商城注册用户发起的线上付款信息。

5)送货信息

用于送货人员浏览收货人信息及订购商品信息。

6)付款通知

用于商城注册用户汇款信息以后将汇款信息反馈给商城客服人员。

7)发货通知

用于商城管理员发货将发货信息(发货单号、发货方式、发货金额等)追加到商城会员用户的订货信息中。

信息管理

1)站内留言

短信管理、商城管理人员与注册用户进行沟通的站内短消息。发送短信、回复短信、删除短信、查询短信

2)留言管理

管理站留言信息、回复网站留言信息、删除网站留言信息

3)商品评论

管理商品评论信息、回复商品评论信息、删除商品评论信息

4)帮助中心

信息管理、添加信息、编辑信息、删除信息、查询信息、类别管理、编辑类别、删除类别

5)商品专题

文章管理、添加文件、编辑文章、删除文章、查询文章、类别管理、添加类别、编辑类别、删除类别

系统管理

1)权限管理

添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编辑管理权限

2)综合管理

基本信息配置、网站公告管理、注册协议管理、配送方式管理、配送地区管理、在线支付管理、友情链接管理、网站公告管理、底部栏目管理、网站投票管理、在线客服管理

3)系统管理

命令执行、管理员操作日志、网站访问统计、访客IP锁定、上传图片管理、系统基本

信息

4)数据管理

数据在线备份、缓存数据更新

5)客户关系系统

所有参与或者注册网站会员的客户进行存档,可针对性的群发商城的促销信息等内容,从而进行客户的二次开发

四、费用预算

五、开发周期

协调物流发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一名,用来前期维护使用。

六、售后服务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篇6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作为资源“仓库”的单一属性来设计建设的教学资源平台,在课堂教学支持上存在着它的局限性。首先,一线老师使用这种平台不太方便,要想用里面的某个资源,都必须先下载,待下载到本机后才能使用,不能直接应用。其次,这种平台的设计,它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比较高,要用里面的资源来上课的话,就必须先把下载下来的资源,通过其他的软件重新来制作合成,这对一部分老师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或者是农村的一些教师,就有点为难了。这样的平台,教师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自然而然就不愿意使用,平台的利用率比较低。笔者从近几年的调研情况来看,也证实了这点,有的平台一年下来,教师下载资源的次数总共也就几十次而已。

因此,对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就必须从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角度来提供教学服务,而不仅仅是资源素材的存储,简简单单的一个资源库,要着眼于教师,着眼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

平台的技术支持

数字资源平台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基于.NET框架开发,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采用先进的多层体系结构,代码封装性好,安全性能高,可扩展性好,客户端零维护。

采用分布网络部署。各网点与总服务器通过因特网实时互联,可通过下载来自总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包进行数据升级,也可通过总服务器共享学校或地区优质资源。

符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CELTS-42)》,可与其他支持该规范的资源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平台的栏目

根据平台定位及中小学教学特点,教学资源平台栏目主要设置有:在线教学、自主编辑、个人空间、专题教育、教师培训、区域管理等,其中核心是在线教学、自主编辑。

在线教学:在线运行平台教学资源,即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文或知识点,直接应用其平台里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自主编辑:在平台预置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自主编辑,即对预置的资源进行添加修改或重新设计,编制出教师个性化的资源,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个人空间:用于教师存储个人上传的资源、收藏的资源、制作的资源及留言、交流等。专题教育:提供有若干专题性教育的资源,如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教师培训:主要提供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关资源,如专家讲座、优质课件等。区域管理:包括统计查看、数据更新、共享审批等。

平台的特色

正因为教学资源平台从设计理念上与现有的平台不一样,自然有它的特色。

1.预置的教学资源独特新颖。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全面满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需求,突破传统资源库的资源列表的简单呈现方式,预置资源是按照课文篇目或单元知识点,按照教学设计理念,有机地组织成非线性的教学资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死”课件。另外,具体到资源素材,都是依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使用不同的媒体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如动画、视频、音频、图片、图像和文本等,为教师提供丰富实用的资源。

2.满足多样化的个性教学需求。对于一个平台的好坏,使用率高不高,关键在于是否能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而且每一个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作为一个服务教师的资源平台,就必须满足教师不一样的需求。平台里面除了预置符合教学设计的资源外,还能让教师可以自主编辑,也就是说,平台除了可以满足教师直接应用平台里预置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在平台预置的资源基础上,教师自己可添加或修改资源,甚至在平台里全新制作一个个性化的资源,从而使不同信息化素养的教师能够自由的选择。

3.资源在线使用、一点就来。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心所欲、快捷方便地点击和使用平台内预置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节省课前查找和下载资源或者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大量时间。

4.师生教与学活动的多方位支持。以教学为中心构建资源的体系,为教师、学生这对学习共同体的课程学习、自主探究、评测反馈、讨论交流等活动提供多方位支持。

结束语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不再是单纯的资源管理系统,而是资源组织、教学演示、协作交流、教学反馈、探究实践的工具,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渗透到资源组织、应用到各个层面的系统。

在目前数字出版浪潮中,传统教育音像出版单位,经过多年优质资源的积淀,在传统磁带、光盘的基础上,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是水到渠成,也是走出当前困境的一个有效举措,它必将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7

近年来, 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为抓手,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2〕42号) 及市局《关于加快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 (宁国土资〔2013〕409号) 等文件精神, 全局系统正在进一步加快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提升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提高用地服务和保障发展能力。

随着“一张图”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地快速推进, 基础地理数据、土地资源类数据、矿产资源类数据、地质环境类数据等各类型数据汇交大集中, 数据的重要性、安全性愈来愈凸显, 一旦数据库服务器出现突发问题而停止服务, 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为系统部署、运行和数据管理所必须的软硬件支持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制定并实施一套优良的数据备份方案更是当务之急。在全市数据集中统管的大趋势下,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规模越来越庞大, 管理众多设备的维护成本也随之增加, 因此, 数据中心必须向集群化和集约化发展, 资源整合, 提高运行效率, 优化数据中心资源的利用率。

1 建设方案

1.1 建设目标

根据《南京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既定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现状梳理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并充分采用新技术, 建立服务器资源池、存储资源池, 部署一套成熟、安全、稳定的数据备份机制, 保障“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建设成果的部署和运行, 同时满足未来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需求。

1.2 建设任务

目前, 市局主机房服务器等基础设施较为陈旧, 已经无法满足“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建设成果的部署和运行需要。本方案的主要任务是:①全面梳理现实网络结构和设备状况, 准确掌握设备性能和利用状况, 为硬件资源整合提供依据。②采用虚拟化技术, 通过添置和整合硬件资源, 实现市局数据中心大部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动态配置和科学管理。③通过高可用性设计和安全备份机制 (包括异地备份) , 为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支撑, 为数据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1.3 建设原则

针对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底子较厚, 具有一定的网络和硬件基础的特点, “一张图”工程运行环境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创新原则:要充分利用相对成熟的新技术, 包活:超高速网络、群集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等, 打造具有先进水平的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②利旧原则:要运用虚拟化技术, 科学整合现有服务器、存储资源和网络设备, 充分发挥其作用, 以保护投资。③实用原则:要从“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出发, 确定项目的技术方案, 在实用的前提下适度超前, 至少要满足今后5~10年信息化的需要。④安全原则:项目建设必须保证系统整体的强健性和较高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 内网需求与现状梳理

2.1 内网需求

2.1.1“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的部署运行需求

“一张图”核心数据库集成了各类数据集, 类型复杂, 数据量巨大, 同时还需要提供多方面服务, 数据访问较为频繁, 并发访问量大, 数据处理负载大。

“一张图”数据库存储使用FC-SAN架构, 使用光纤通道连接到存储服务器上, 用于传输大块的数据, 保证Oracle数据库块级数据读写速度在400MB/S。

2.1.2 电子政务系统的部署运行需求

市局电子政务系统包括多级一体化政务管理平台, 以及在此平台上搭建的各类应用系统。其对运行环境的需要:①数据库需求。需要两台小型机构成数据库集群, 一个容量不低于6TB的存储设备 (用于存储包括政务平台运行数据、业务系统数据、影像数据索引等数据, 并预留未来3~5年的发展空间) 。②应用服务需求。采用富士通刀片服务器, 通过虚拟化技术划分出多台工作流应用虚拟服务器, 构成服务器集群, 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调用的方法。③文件服务需求。采用富士通刀片服务器, 通过虚拟化技术划分出多台虚拟服务器组成集群, 存储容量不低于10TB。

2.1.3 内网平台安全需求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 局系统内网终端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 网络中的应用日益复杂化。日常工作对内部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内网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病毒木马。计算机病毒是目前对网络及计算机安全最大的威胁, 目前局内部虽然已经统一配置安装了瑞星防病毒软件, 能够对病毒进行一定效果的防范, 但是仍存在终端升级不及时, 管理不规则等问题。②移动终端。外来移动存储设备随意接入网络内终端同样可能会造成单位内部的涉密文件被窃取, 引入病毒等严重后果, 对于具有防火墙、网关等硬件防范的网络, 移动存储介质在网络内部造成病毒感染是病毒在内网传播的主要方式。目前我们采用圆周率数据加密软件, 后台控制台能封锁USB接口, 防止外来移动存储介质随意接入网内终端, 进而保护终端的涉密信息。

2.2 现状梳理

2.2.1 服务器

目前4楼主机房内网共有21台服务器, 其中2台服务器部署了VMWare虚拟化软件, 实现了虚拟化, 虚拟化率为10%。下一步是服务器现状梳理, 如表1所示, 这些物理和虚拟的服务器支撑局电子政务、中心电子政务、权力阳光运行、一张图应用、建设用地跟踪、征地报批、征地补偿安置、地籍、档案等10多套内部应用系统的运行。

2.2.2 存储

下一步是内网现有存储设备3台, 详情如表2所示。

2.2.3 网络

从现有系统运行和管理状况分析可以发现, 当前局内网的软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整个系统没有采用高可用性设计, 存在单点故障隐患。②部分服务器配置过低, 不能进行虚拟化, 存在服务器资源利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部分服务器负载严重不足, 而另一部分服务器不堪重负。③没有完善的数据备份措施, 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3 总体设计

3.1 主要技术概念

3.1.1 RAID5

RAID5是一种奇偶校验的磁盘阵列技术, 它的最大特点是容错性———将多个 (3-32) 硬盘上的可用空间合并成一个逻辑卷。奇偶校验是与信息块相关联的冗余信息, 它主要用于服务器的磁盘保护, 防止数据丢失。

3.1.2 VMWare (威睿) 虚拟机软件

VMWare (Virtual Machine ware) 是一个“虚拟PC”软件公司, 它的产品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运行2个或更多Windows、DOS、LINUX系统。与“多启动”系统相比, VMWare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启动系统在一个时刻只能运行一个系统, 在系统切换时需要重新启动机器;VMWare是真正“同时”运行, 多个操作系统在主系统的平台上, 就象标准Windows应用程序那样切换, 而且每个操作系统都可以进行虚拟的分区、配置而不影响真实硬盘的数据, 甚至可以通过网卡将几台虚拟机用网卡连接为一个局域网, 极其方便。

3.1.3 集群技术

集群 (Cluster) 技术是指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 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 每个群集节点 (即集群中的每台计算机) 都是运行其自己进程的一个独立服务器。这些进程可以彼此通信, 对网络客户机来说就像是形成了一个单一系统, 协同起来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系统资源和数据, 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 它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由其他节点自动接管。

其中, 只有两个节点的高可用集群又称为双机热备, 下一步是双机热备有两种实现模式, 一种是基于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 另一种是没有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 一般称为纯软件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

(1) 基于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

基于存储共享的双机热备是双机热备的最标准方案。对于这种方式, 采用两台服务器, 使用共享的存储设备磁盘阵列 (核心数据库的数据都存放在该磁盘阵列中) 。两台服务器可以采用互备、主从、并行等不同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 两台服务器将以一个虚拟的IP地址对外提供服务, 依工作方式的不同, 将服务请求发送给其中一台服务器承担。同时, 服务器通过心跳线 (目前往往采用建立私有网络的方式) 侦测另一台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另一台服务器根据心跳侦测的情况做出判断, 并进行切换, 接管服务。对于用户而言, 这一过程是全自动的, 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从而对业务不会造成影响。由于使用共享的存储设备, 因此两台服务器使用的实际上是一样的数据, 由双机或集群软件对其进行管理。

(2) 纯软件方式。

纯软件的方式, 通过镜像软件, 将数据可以实时复制到另一台服务器上, 这样同样的数据就在两台服务器上各存在一份, 如果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 可以及时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

3.1.4 存储

(1) 按照基础架构分类。

①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挂接存储, 存储设备 (通常为磁盘或磁带) 通过电缆直接与计算机相连;②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 (包括FC SAN、IP SAN) , 是一种交换式存储路径网络, 是一种基于光纤网的特殊的后台数据存取网络, 是为连接服务器、磁盘阵列、带库等存储设备专门而建立的高性能网络;③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挂接存储, 一种直连到网络 (LAN or WAN) 里的特殊用途的存储设备, 存储系统本身具备文件系统以及文件系统管理功能, 类似文件共享服务器。

(2) 按照主机接口传输方式。

①SCSI存储/SAS存储:主机接口是SCSI/SAS, 采用SCSI/SAS协议传输;SCSI/SAS系列磁盘阵列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仅能用于DAS连接方式。②光纤存储 (光纤:Fiber Channel, FC) :磁盘阵列主机接口是FC (2Gb/s or 4Gb/s) , 采用FCP协议传输;广泛应用于SAN、NAS连接方式中, 包括全光纤、半光纤两类:半光纤———即内部仅使用SATA或者IDE和SCSI硬盘;全光纤———即内部使用FC硬盘。③IP存储 (or i SCSI存储) :磁盘阵列主机接口是网口 (RJ45接口) 的存储阵列, 数据在阵列与服务器主机间传输时走的是TCP/IP协议。

3.1.5 备份概念

备份有两种类型: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物理备份:①冷备份:在数据库关闭状态拷贝数据库文件到另外位置。②热备份:在数据库运行状态拷贝数据库文件到另外位置。

逻辑备份:使用Export实用程序备份, 当数据库出现故障, 可以使用Oracle的Import实用程序恢复数据库。

3.2 备份技术

(1) 全备份:是对数据的完全备份。

(2) 增量备份:是对上次全备份或者增量备份后被修改了的文件做备份。优点是备份数据量小, 需要的时间短;缺点是恢复的时候需要多份备份数据, 出问题的风险较大。

(3) 差量备份:是备份自上次全备份后被修改过的文件。

4 服务器整合、部署与实现

4.1 整合部署

经过上述对目前业务服务器及存储的利用情况, 建议整合部署如下。

(1) 将2台小型机做双机热备加存储的模式, 保障“一张图”数据库以及OA数据库的安全, 即将现有IBM750与闲置小型机P670组成集群, 或采购一台新的小型机组成集群, 通过HBA卡与FC SAN架构的EMC VMAXe存储连接, 通过集群软件实现数据库备份。

(2) 目前有一台富士通刀片服务器, 局内网与中心内网以及新文件服务器都部署在上面, 建议再采购一台刀片服务器做集群, 通过HBA卡与FC SAN架构的EMC VMAXe存储连接, 通过集群软件实现数据库备份, 同时可以免去刻盘送银行的工作流程。

(3) 地质环境服务或一张图网站 (192.168.1.6) 移植到剩余的1刀片上去, 空出一台4U机架服务器;192.168.1.3上的供后跟踪服务, 建议与耕保系统一样移植到1.2上, 空出该服务器。

(4) 目前2台IBM3650, 采用VMWare技术做了5台虚拟机, 还有空余资源可以用来做虚拟机的备份, 共享EMC VMAXe存储。

(5) 目前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所有OA政务数据都存储在一台EMC VMAXe, 建议采购一台备份存储, 两台存储间通过Share Plex、HVR等软件进行镜像备份, 实现单存储故障自动转移。

下一步是小型机架构和刀片服务器架构, 如图3和图4所示。

4.2 具体实现

根据数据安全性的要求, 建议采用“物理备份+逻辑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现为:实时热备份, 每天自动逻辑备份, 同时用oracle实现远程容灾。

对关键性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远程容灾异地备份 (防止主机房突发意外事件如漏水、失火等) ;本地备份实现:对于重要的核心数据库采用双机热备加存储的模式;重要的政务应用服务器 (局电子政务与中心电子政务) 采用双机热备加存储的模式;重要的文件服务器采用纯软件的镜像备份方式;对于某些专业类如地质环境等数据库服务器直接采用RAID5。同时对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存储必须进行存储镜像备份方式, 保障主存储失效时, 备份存储可以直接接手, 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可靠性和实时性。

同时, 采用当前逻辑备份想结合的方式, 具体实现:每天使用BAT文件调用oracle的exp功能导出OA数据库在本机以及存储器 (网牛) 上实现自动全备份 (定期删除老备份节省空间) ;南京地籍库使用BAT文件调用FME模板备份核心库表;重要文件通过文件拷贝程序在存储器 (网牛) 上进行增量备份, 间隔半个月全备份一次。

5 结语

上述方案还未成熟, 需后续结合新技术新需求不断改进完善, 待形成最终成熟的数据备份方案后, 全市国土资源数据备份工作即将展开, 这将为重要数据安全提供基本保障。相信未来在良好的数据备份、恢复、安全机制下, 全市“一张图”工程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能够更加稳步、安全推进。

摘要:“一张图”指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 是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 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 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文章从“一张图”工程建设的背景出发, 论述了在南京市数据集中统管的大趋势下,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和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数据备份方案的紧迫性;从方案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出发, 分析了局内网系统建设现状, 初步设计了针对内网实际的数据备份方案, 并给出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数据库,备份,数据存储

参考文献

[1]郑州蓝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流备份软件与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EB/OL].IE百度文库, 2010-12-01.

[2]李立萍.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24) :164-165.

广电互动电视平台建设方案 篇8

广电发展互动电视业务, 关键要考虑双向网络改造以及媒体存储分发平台 (CDN) 两个方面。选择技术实力雄厚的集成商完成各个系统的对接也是尤为关键的。

1 互动电视平台的技术路线选择

互动电视平台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回传通道+IPQAM方式以及纯IP方式。

回传通道+IPQAM方式是目前广电发展互动电视业务的主流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双模机顶盒, 控制信号通过IP方式的回传通道上行, 视音频流通过IPQAM通道以TS流方式下发。而直播信号仍以传统的DVB广播方式下行。回传通道有多种方式如CMTS+CM、EPON+LAN, EPON+EoC等方式。CMTS+CM方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EPON+LAN方式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另一种思路即为纯IP方案, 即构建一个彻底的全双向网络, 视频内容和信令在同一个IP通道内传输。而广电网络Cable线路极高的入户率具有重大的价值, 为保护原有投资并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方式即EPON+EoC方式。纯IP方式具备更好的时移、消息、可视电话等互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潜力, 也更符合三网融合的潮流趋势。

UT斯达康的iDTV广电互动电视解决方案, 可以支持以上两种构架模式, 并且两类平台的建设均已在广电领域内得到实施和客户的认可;随着广电网络整合的进程, 同一张省级网络下的各地市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组网方案, 而UT斯达康最新版本的互动电视平台可在一套系统上同时支持以上两种组网方式, 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广电业的现状。

2 互动电视平台

如图3所示, 整个互动电视平台主要由STB、CDN、EPG、业务运营平台、DVB系统和运营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这几大部件均相对独立, 其中对整体运营和后期业务扩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媒体存储分发引擎。CDN是整个互动电视平台内容的存储分发以及流服务承载的平台, 所有的点播以及时移回看等内容均通过CDN进行存储分发, 是系统平台的核心。CDN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等直接影响着运营商长期的业务发展能力。

与传统的以文件为单位进行存储分发不同, UT斯达康的CDN产品采用创新的切片技术, 并且将将存储和流服务的提供进行了融合, 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点播的响应速度并且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基于文件切片技术的媒体存储和分发机制如图4所示。

所有的媒体内容首先都存放于CMS (Center Media Station) 中。然后按照一定的策略推送到HMS (Home Media Station) 和EMS (Edge Media Station) 。为了保证系统的响应速率, 同时节省存储空间, 一般将节目按照热门程度进行分级。级别高的节目 (也就是热片) , 会进行100%的推送。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快速相应用户的请求。观看频率低的冷片设置为低级别, 为了节省空间, 只在CMS里面存有其全部内容, 而在HMS和EMS里面只存储节目的开始部分。用户在点播这类节目的时候, 系统一边为用户提供服务, 一边从上层服务器获取节目的剩余部分。

所有媒体内容都按片段储存。每个片段在MS中至少有两个备份。MLR保存所有片段位置信息。BMDP协议用于在MS (Media Station) 之间传送媒体内容。所有的媒体内容的推送、复制和删除操作都是有MLR控制完成的。

为实现快速、高效的内容复制及传送, 系统将每个节目分成若干容易管理的小片段。通过UTStarcom的BMDP, 在不同的ME (Media Engine) 上智能储存节目片段。MS同时考虑到了媒体储存冗余。如图5所示, 每个片段在不同ME中储存有两个以上备份。当一个ME出现故障时, 保存了相同片段的其它ME能够不中断地继续提供服务。

良好的负荷平衡策略对电信级系统至关重要。系统基于分段的储存策略, 能够比其它系统更好地实现负载均衡。系统负载均衡方法与传统负载均衡方法之间的差异如图6所示。

系统的储存策略能够确保在普通储存硬件设备中的实现稳定的媒体存储。和传统的储存方案相比, UT CDN储存方案更具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

同时UT奔流iDTV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流量分配网络技术。该网络是将服务器中的内容存储到分布于各地的缓存服务器 (Cache Server) 中, 通过网络的动态流量分配控制器, 将用户请求自动指向到健康可用并且距离用户最近缓存服务器上, 以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和服务的可用性, 改善网络的服务质量。

3 与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集成

UT斯达康的互动电视平台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考虑到部分广电运营商在业务初期希望与行业龙头采用合作运营的商业模式, UT斯达康的系统方案也支持以CDN方式与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的总体架构如图7所示。

在整个互动电视系统中, UT CDN通过接口与互动电视平台的CMS (内容管理系统) 和AAA/BOSS模块对接, 接收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的的内容数据供机顶盒点播, 同时生成观看记录 (详单) 文件并定期发送到互动电视运营平台的后台系统进行后续的处理。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篇9

关键词: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网络教学,MVC

0 引 言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自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如火如荼,有效推动了高校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形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1]。目前已开发的精品课程多是以课程为单位,每门课程一个网站,缺乏通用性、移植和扩展功能较差,无法形成系统的专业设计,不能突出本专业的特点,开发平台、技术、工具不统一,造成重复建设,费时费力。此外大部分精品课程教师缺乏网站开发知识和网络课件制作经验。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网站开发人员代为开发课程网站和网络课件,迫使自己无法在线随时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更新,同时网站开发人员又不了解课程教学过程、课程特点和业务需求,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发出表达清晰、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简单明了,能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成功作品。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是集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与快速开发的统一平台。教学部门使用该管理平台能对精品课程进行统一管理,教师使用该平台开发出基于网络教学模式,既适应本专业教学要求,又富于特色的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2]使得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设计思想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到各类用户的需求。由于精品课程平台的主要用户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例如:教师利用平台开发、申报精品课程;教学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评审精品课程,并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学生使用该网站进行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资源下载,所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约定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默认的系统管理者都可以对用户和课程进行维护,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口令。如果用户未注册,则只能以游客身份访问,该平台只提供已有的精品课程信息和评审结果。

2 系统结构

在构建以B/S为基础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为结构模型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和技术的成熟性,同时根据使用者的角色与任务区分功能点[3]。采用目前为主流的B/S软件体系时,为了实现系统跨平台应用,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运行,应用基于JSP技术的动态网站构建技术,将整个管理平台分为逻辑三层,如图2 所示。

第一层为表示层。它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于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页面,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提交及结果信息的显示。

第二层为业务层。该层处于表示层与数据层之间,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接收和获取用户请求,并根据业务逻辑从数据层获取相应的数据对请求进行处理,之后将汇总后的结果发送到表示层。

第三层为数据层。该层负责管理数据及响应不同的数据请求。主要包括:

(1) 用户信息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如:用户身份、口令及权限。

(2) 课程模板库。为方便用户构建精品课程网站的框架结构,系统的平台模板库为用户提供不同风格的网页设计模板供用户选择,以搭建出富有专业特色的框架结构。

(3) 教学资源库。该库放置的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源,如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课件、网上练习等。

(4) 课程库。课程库保存各门课程的基本信息、申报数据及评审结果。

(5) 新闻库。新闻库用于保存网站辅助信息,如网站发布的新闻及用户的反馈等。

3 技术路线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技术路线主要关注两个部分:一是网站开发技术;二是数据存储技术。为了使该平台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在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平台无关性强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1 网站开发技术

为了实现跨平台的体系结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基于Java技术,使用经典MVC模式,用Servlet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用JavaBean负责操作数据库和存储用户请求;用JSP页面格式化并显示给用户。三个部分各司其职、配合紧密,可以有效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易维护性。图3为系统开发技术图示。

3.2 后台数据库技术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除了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还有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前者主要要求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易使用;对于后者则要求能够保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经过分析,利用Oracle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平台数据。Oracle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并提供广泛的国际语言支持。Oracle不仅可以实现事务型系统快速存取数据的要求,也可以满足数据挖掘对大量数据查询、统计的要求,所以能够满足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对数据存储和日常管理的需求。

4 结 语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减少教师进行精品课程构建工作量和技术“瓶颈”,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从沉重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MVC模式和B/S三层结构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该技术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和通用性,能够实现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的管理。由于是通用管理平台对专业、课程的差异性考虑过少,同时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有多类用户使用,其安全性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学农,陈庆.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策略及创建思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89-391.

[2]赵从英,秦毅,姜达维,等.构建基于ASP.NET的精品课程平台[C]//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2007:46-48.

[3]邱寄帆,王海春.基于Internet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5,21(3):24-27.

[4]陕晋军.基于ASP.NET的精品课程网站安全防护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6):47-48.

[5]刘金,王大庆,贾继山.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管理系统,为一线教师搭建课程建设平台[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65.

[6]朱丽莉,刘跟萍.精品课程网络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212,214.

[7]马凤霞,张展.精品课程网络管理与开发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6-28.

[8]龚志武.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53-56.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10

要建设好一门课程, 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的统率下, 使知识得到最佳组合, 理论方法得到体现, 课程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终使学生学得快, 用得上。

(一) 体现时代要求, 强化“三基”教育

全面体现时代要求, 强化会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 为学习会计学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结合专业特色, 培养学习方法

依据人才培养的要求, 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训练相结合, 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 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特色, 让学生从管理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学习会计的必要性, 以及逐步培养会计学习的科学方法。

(三) 认识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知识基础

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在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组织中, 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

二、进行正确的课程目标定位

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 是培养管理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与决策、编制预算与计划, 从而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简而言之, 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目的是学会怎样用会计, 而不是怎样做会计。这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科方向课程的本质区别。这一目标定位,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积极性, 而且强调了学生树立管理意识。

三、构建创新性的教学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紧跟会计学科前沿

(一) 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创新

“会计学”课程集数学学科、管理学、会计学多学科交叉;在会计学科领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该课程的知识体系, 一方面, 我们参照证监会要求的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思路构建, 以明确“会计学”课程的外延。另一方面, 突出财务分析与审计报告利用的内容, 以明确“会计学”课程的内涵与核心。

(二) 教学内容紧跟会计学科前沿

为了使学生能够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教师们不仅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变化适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保证了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知识;而且, 注重探讨《企业会计准则》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使学生把握我国会计学科的现状与会计改革的方向。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一) 采用真实案例教学法

各章开始以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真实案例作为本章的引言, 引导出本章学习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会计规范内容中, 介绍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案例, 分析企业造假的动机与手段, 尤其给股东、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强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

(二) 根据内容和学生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在“基础会计”部分, 进行全真会计凭证、账簿资料演示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仅节省了该部分内容的讲授时间, 而且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易接受、有兴趣学习。

2. 布置“扩展知识”的讨论题目, 增大信息量

例如, 以讲授货币资金内容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控制问题”扩展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让学生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课堂讨论的方式完成。这种创新的讲授方式, 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 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 课堂上介绍基本思路与框架, 多数学生达到了解的目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题达到掌握的目的。

(三) 采取趁热打铁, 跟踪追击, 直指目标的讲授方法

在各会计要素核算内容之后, 针对会计核算内容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做出基本的分析。这种教学安排, 不仅明确了各会计要素在会计报表中的位置与含义, 而且基本理清了各会计报表项目的形成与意义, 正可谓“趁热打铁”。

五、加强“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建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模拟实训, 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解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这样, 既有利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由要他们学习转变为他们要学习, 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英.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基于管理学院《会计学》平台课程的教学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 (6) .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11

关键词:系统建设;信息;数据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Building Programs of Henan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haring Co-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Li Zhenzhen

(Henan Information Consulting Design Co.,Ltd.,Zhengzhou45000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haring work,sharing in the province to re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challenges,sharing co-management platform can not be delayed,the system relies on WEBGIS platform,using our own research spatial data analysis engine and workflow,from basic resource data management,workflow processing to build a shared-benefit analysis,sharing rate,report generation and other aspects,a full range of work to achieve the sharing of electronic office.

Keywords:System construction;Information;Data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共建共享工作开展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下:

(一)无法及时掌握各运营商基础通信资源数据。各运营商之间互不共享电信基础设施相关信息,这就导致各运营商在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时进度缓慢,容易产生纠纷;是否没有可供共享的资源、已建设施的具体位置,无法判断。(二)难以准确全面掌握运营商电信基础资源建设情况。每个省电信基础设施数以万计,对于各运营商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实际落实及是否存在违规建设等情况难以监督检查。(三)无法准确高效的统计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执行情况。工信部要求的资源共建共享统计数据由各运营商上报通信管理局,数据的准确性难以验证,同时,资源共建共享数据的汇总、整理,各通信管理局基本靠人工方式处理,工作量大、处理周期长。(四)不能有效地跟踪监督各运营商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进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参与各方基本采用电话、传真、纸质函件的方式处理相关工作流程,工作进度难于跟踪、监控,不便掌握资源共建共享进度情况。

二、系统的提供的解决方案

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在省通信管理局、运营商、行业协会、相关第三方之间建立了共建共享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基础资源数据库,为共建共享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基础数据和信息,为进一步整合全省各类基础资源信息奠定基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准确的展现各类基础资源的准确位置和周边环境。提供电子化分析工具,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共建共享和自建预留的相关标准。建立共建共享流程、审批流程、争议处理流程电子化的解决方式,形成规范的本地网之间、省市公司之间、运营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协调沟通流程和申诉处理流程,加强对共建共享工作的监督、管理。实现运营企业本地网共建共享需求的协调、确认电子化,并为共建共享结算提供依据,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BPM工作流引擎,协同办公自动化和共建共享流程管理两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由若干模块组成。各相关模块、子系统之间实现了无缝连接,全程共享数据。多级WEB报表,采用主流的数据双向扩展、多源分片、纯拖拽等方式来进行报表设计,利用报表展现、填报、汇总、统计分析、打印输出等功能轻松完成各类报表处理事务。Web GIS内核,预设多种空间缓冲区分析算法,能够处理地图数据、空间数据、SDE分析过的数据。

四、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基础资源数据管理、地图管理、空间数据分析、审批流程管理、共建共享流程管理、争议处理、查询统计、报表管理。基础资源数据管理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可以管理相关设施的主要信息和其对应的空间数据,可管理建成、待建、拟建、建设中的各种基础设施,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主要的数据支持。主要管理的数据分为以下几类:(一)通信基站管理:各运营商基站建设信息,包括经纬度、共建类型、相关协议、工程进度、基站主要信息等,并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修改、导入导出等操作。(二)通信铁塔管理:各运营商铁塔建设信息,包括经纬度、共建类型、相关协议、工程进度、铁塔主要信息等,并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修改、导入导出等操作。(三)电信杆路管理:各运营商杆路建设信息,包括杆路的路由、杆路类型、相关协议、工程进度、杆路主要信息等,并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修改、导入导出等操作。(四)电信管道管理:管理各运营商管道建设信息,包括管道的路由、管道类型、管道占用情况、相关协议、工程进度、管道主要信息等,并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修改、导入导出等操作。(五)通信光纤管理:各运营商管光纤建设信息,包括光纤的路由、光纤类型、芯数、使用情况、相关协议、工程进度、光纤主要信息等,并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修改、导入導出等操作。(六)室内分布系统管理:各运营商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信息,包括建设地点的位置、工分器合路器类型、使用情况、相关协议、工程进度、主要信息等,并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修改、导入导出等操作。

地图管理由WEBGIS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该功能基于真实的电子地图背景,将电子地图与资源对象分层叠加显示,支持多种图层管理,禁建区域管理。可实现地图的基本操作、资源对象的管理、查询定位和分析功能,并通过内部数据接口,为其他子系统提供相关的GIS服务。空间数据分析依赖SDE数据引擎提供的空间位置数据和逻辑关系,进行复杂的空间分析,提供基于空间的缓冲区搜索、缓冲区生成、不同电信设施之间的空间位置分析,为其他子系统提供空间决策分析数据。预设多种SDE空间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对点(基站、铁塔)、线(传输线路)、面和不规则区域以及聚居区、非聚居区、军事禁区、重点区域等多种空间数据进行查找分析。审批流程管理、共建共享流程管理和争议处理功能的实现均依赖于BPM工作流引擎,能够设定多种复杂的沟通协调流程和业务审批流程。报表管理子系统按照不同时间段、不同专题、不同资源类型等生成简明扼要、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全省三家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信息、共建共享工作成果报表为省通信管理局领导提供参考、为开展基础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提供借鉴和指导、为信息沟通提供重要依据。系统在统计分析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各类与共建共享密切相关的统计分析报表。系统还提供了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为整个系统平台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基于Ad hoc的家庭无线局域网”的搭建

(一)搭建家庭无线网络设备

1.能够连入Internet网络的ADSL Modem(有线或者无线)。

2.带有无线网络适配器的计算机(也可以配置了网络适配器)。

3.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Professional版本。

(二)搭建家庭无线网络要求

1.区分带有无线功能计算机两种基本通信模式:infrastructure(基础架构)网络和Ad hoc(点对点)网络。

2.掌握802.11协议的对等网络Ad hoc、无线网络的分层结构、特点、接入技术等。

3.由于无线环境中存在较强的突发干扰和随机干扰,传统TCP的基本假设在无线环境中不再成立,了解提高TCP协议在Ad hoc网络中性能的TCP-BUS协议。

4.由于无线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能够提供无线网络安全方案,比如密钥管理、入侵检测、响应方案等一系列提高安全性技术。

5.绘制基于ad hoc家庭无线网络(WLAN)拓扑结构,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无线网络的连接状况。

(三)搭建家庭无线网络配置步骤

利用Windows XP系统自身的家庭无线网络向导进行家庭无线网络配置比较简单,集成了网络密钥,SSID等一系列功能。安装了无线网卡后,将鼠标移到相应网络连接项就会在状态栏显示如下图所示提示,表明當前的无线网络连接还不可用。

STEP1:在如上图所示无线连接图标上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查看可用的无线网络”选项,即打开如下图所示窗口。此时连接显示无连接状态。

STEP2:单击更改高级设置,有一张“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单击“添加按钮”,会出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关联选项卡”,在选项卡内填入SSID:default,由于是家庭无线网络,所以我选择网络验证为开放式模式,数据加密为WEP格式,网络密钥为5或40个字符,“这是一个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临时)网络,未使用无线访问点”复选框打勾,随后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中出现default网络。在每一台ad hoc网络中配置方法同上。单击查看无线网络连接配置窗口中出现点对点default网络。至此,ad hoc网络建立完成。

STEP3:建立好Ad hoc无线网络,接着使用一台网络结点网络适配器有线方式接入ADSL MODEM,实现Internet连接,在本实例中使用有线方式接入。使用IPCONFIG命令可以看到Ad hoc无线网络中连接Internet服务器的IP地址,一共有2个IP地址,一个为无线网络适配器地址,一个为连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适配器地址。图二为Ad hoc无线网络中另一台网络结点IP地址。

STEP4:分别在两台笔记本上都打开网络安装向导,将有网络适配器的网络计算机选择“这台计算机直接连接入Internet”,另一台Ad hoc网络结点选择“通过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设置相同的工作组名称为thomas home,这样就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网络配置好了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的Internet网关。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篇12

一、ETC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ETC系统是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装置OBU (On Board Unit) 与安装在收费站车道上的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 (如图2) 。其主要组成为车道控制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和其他辅助设施等。其中, 车道控制系统设置于ETC系统的最前端, 包括各种前端设备 (如路侧交易控制系统、车道天线、过电压保护器、专用供电模块等) 成分。车道控制系统主要控制路侧设备与车载机进行读写通信, 并根据车辆提供的信息控制辅助装置 (如报警装置、自动栏杆等) 的开启, 同时负责生成和收集ETC系统的原始收费数据信息, 并上传到收费站管理系统或收费中心管理系统。中心管理系统获得车辆识别信息, 如将汽车的车牌号、车型等基本信息和数据库中相应信息进行判断和比较, 根据发生不同情况控制管理系统发出不同的指令动作, 例如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从此车的预付款项帐户中扣掉此次应交的过路费, 或发送指令给其它辅助设施来工作。其它辅助设施如:违章车辆摄像系统, 其它障碍或自动控制栏杆, 交通显示设备 (红绿灯等设备) 指示车辆继续行驶。

二、监管平台建设的意义

监控系统整合为监管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机制的体现, 具体表现了ETC管理系统科技含量的明显提升, 实时对ETC客服网点进行管控。同时, 监管平台又是集成整合了信息化的各要素, 集中展现了互联互通网络、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等各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运行, 具有信息集聚、服务监督、纠纷处理、辅助决策、动态监测、在线指挥的功能。综合监管平台是基于网络视频监控平台进行的功能扩展, 除实现视频监控基本的功能外, 还需要实现与遥信、遥测、遥调、遥控“四遥”的智能化联动监控, 并可实时查询ETC车道的运行状态、车辆通行数据, 及时为ETC用户快速通行保畅, 提升服务质量。

三、监管平台功能

(1) 监视和录像功能。系统对不同级别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用户根据自己拥有的权限, 可以对前端监控设备进行图像的实时预览, 实时画面可同时监控多路图像, 用户按需自行选择, 系统具有控制云台转换监控区域等操作的权利控制, 权限越高的用户其拥有的级别越优先, 系统具备多个画面轮流循环的功能, 监控用户可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将监控现场按顺序轮流切换, 也可轮切显示全部的摄像机画面于一个图框内, 画面切换的间隔时间可以灵活调动。系统可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前端硬盘录像机的录像计划, 如定时录像或实时录像等。同时,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录像的保存、删除和回放等。 (2) 同步录音功能。系统可以实现服务窗口业务员与客户的实时全程录音和回放。主要分为现场录音和电话录音等。系统能实现录音的自动/手动开启和停止, 支持多条件组合查询录音, 录音文件能直接放音, 可进行快进、快退、暂停等操作。 (1) 现场录音。现场录音是指通过拾音器、全向话筒或双向对讲机等设备采集声音信息, 经过一系列转化处理, 生成音频文件存储到指定空间。 (2) 电话录音。电话录音是采集电话上的语音信号, 并安装相关标准转换成数字信号, 便于储存。目前, ETC客服网点布设的电话多用于业务咨询和内部沟通, 采用简单的录音卡或USB录音盒进行采集即可。 (3) ETC车道数据查询功能。高速公路各监控分中心都有管理服务器能进行ETC车辆的的数据查询, 包括车道运行状态, 车辆通行数据等。目前, ETC客服网点客服系统无法实时查询到车辆的通行记录,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无法及时为客户排除通行异常或提前告知客户ETC车道通行情况。及时掌握ETC车道数据, ETC客服网点就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4) 报警功能。报警可分为触发消防报警、防盗报警和动态检测等。系统可根据报警信号配置相应的联动方案, 如执行云台转向触发的位置, 监控主机放大图像显示, 报警时自动录像, 弹窗提示, 监控墙图像切换, 声音警报等操作, 在非上班时间内, 可进行短信发送提醒。 (1) 触发消防报警。网点柜台上配置手动报警按钮, 在特殊情况发生时, 相关人员可手动触发报警按钮, 引发报警系统执行相应的联动方案。前端设备支持主要包括声光电报警、门禁等报警输出, 支持报警触发录像及图像抓拍等。 (2) 防盗报警。防盗报警是针对特定时间、特定区域进行配置的, 如下班无人留守时, 当开启报警设备, 遇上有可疑的移动物体, 即可自动触发报警, 进而系统执行相应联动方案并保存即时录像等, 避免盗窃造成的损失。 (3) 动态检测。系统应在每时每刻都去主动检测每台设备工作状态, 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在途中进行报警, 让所有隐患均消灭在萌芽, 从而确保所有已联网的监控安防设备和系统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稳定运行。 (5) 管理系统。 (1) 日志管理。系统拥有完善的操作日志和报警日志, 在系统中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将留下记录, 留于监控审查, 详细记录了触发报警所产生的日志并和保存的录像相关联, 从而便于随时调阅, 并且所有日志均提供报表打印和数据导出的功能。 (2) 网站访问。系统会提供网络访问接口, 用户通过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相应网页访问安防监控系统, 并对图像进行实时查看, 方便远程监督管理工作。

四、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1) 监控的系统布置。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的软件版本不对应的, 通过升级硬盘录像机软件来实现互通硬件型号与综合监控平台的互通。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可直接和综合监控平台实现互通的, 就继续该硬盘录像机作为综合监控平台的前端设备的使用。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的硬件软件都无法与综合监控平台进行互通时, 如果该类设备较多, 建议在综合监控平台前设置相应的接入服务器, 专门用于其进行相关转换, 从而实现与综合监控平台的互通。如果该类设备非常少, 建议直接更换。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的硬件软件都无法与综合监控平台进行互通时, 且将要或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时, 可直接更换。 (2) 监控中心设备配置。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视频存储服务器、监控计算机、WEB服务器、屏幕墙、监控摄像头、硬盘录像机、云台、网络型录音设备、情报墙和安防设备等。

五、实施方案

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案, 一般分3个阶段来完成并完善网店综合监控平台的建设工程。

(1) 第一阶段。对现有ETC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总体整合, 从而形成完整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信息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和远程监控, 此阶段重点要求实现实时浏览、视频存储及回放、远程控制等功能。 (2)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整合后的联网监控系统和ETC网点监控以及其他的监控系统, 如车道自动化系统进行互融, 从而实现联动报警, 进一步实现高速路的无人值守, 此阶段重点要求实现报警系统和综合监控网络系统的互联从而实现联动报警。 (3) 第三阶段。在前一阶段构建的平台之上, 经过二次开发来实现图像智能的分析等应用。此阶段重点要求实现智能图像的分析和识别的功能。

综上所述, ETC客服网点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能有力地促进ETC的推广使用, 能给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带来极大裨益。ETC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中拥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而建立网点综合监管平台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 从而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 此举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提高。最后让我们期待ETC客服网点综合监控平台其和其它相关方面的综合监控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收益和便捷。

摘要:目前飞速发展的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为我们实现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带来突破。它是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 与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专用微波进行短程通讯, 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至收费结算中心, 进行后台结算, 从而实现了车辆通过道路、桥梁收费站时, 自动缴纳通行费而不需停车通过收费站人工台缴费。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子收费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ETC客服网点综合监管平台的功能、建设等。

关键词:ETC,监管平台建设,综合监控

参考文献

[1]郑欣然.ETC客服网点综合监控平台建设方案,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3.7

[2]陈红华等.ETC技术及其发展, 公路交通科技, 2001.6

[3]韩庭炎.浅谈ETC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1)

[4]李爱民.全国高速公路区域联网ETC建设的基本设想,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上一篇:汉语拼音有效教学下一篇:临床特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