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2024-10-20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精选13篇)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篇1

农村学校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

姓名:聂贵梅 性别:女 职称:中学三级 学历:大专 单位:王家坝小学

电话:*** 通讯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王家坝小学

邮编:551712 案例背景: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效率高低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当下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一、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

教师有一系列预设问题和预设答案,有的学生整节课一言不发,始终在听取问题和接受答案,没有思考,没有见解,成为教学活动的观众;有的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给教师以想要的答案,学生是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的代言人。

二、空白对话和精英对话

在这种对话中主角是少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是看客,跟教师和课本的对话都是空白。于是,课堂中的对话只是几个精英学生在表演着思维的艺术体操,其他学生成为学习的看客。综观以上现象,试问:如何做到有效对话?以下案例来源于本人执教的《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案例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觉得繁琐无味,理不清的字词,释不完的句意。一开始我也想因循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品析人物的模式进行教学,然而在讲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应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慷慨陈词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与秦王同归于尽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平静的课堂......生1: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

(一下子全班炸开了锅,一些学生在喊:“随时可能会死”,一学生干脆站了起来.......)

生2:反对!唐雎说完话后就“挺剑而起”了,表明他已经想要和秦王拼个鱼死网破了。

师:唐雎到底只是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呢,我们首先看看,他怕死吗?

生3:唐雎不怕死,文章第一小节已经说到“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已经不高兴了,此次出使秦国本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但是他还是奉命出使到秦国。

生4:唐雎不但不怕死,似乎还有点故意激怒的味道呢,因为他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口气很强硬,让秦王“怫然怒”。

……

(所有学生开始大声喊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争论,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师:那秦王好惹吗?他是怎样一个人?

生5:骄傲自大,蛮横无礼的一个人。

师:那面对秦王,唐雎退缩了吗?

生5:没有,而是非常冷静沉着,和秦王正面交锋。

师:秦王的反应怎样?

生6:秦王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色挠,长跪而谢之”。

师:虽然我们无从考证当时的唐雎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是吓唬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但从这场智勇斗争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唐雎?

生7:不怕死,敢做敢为

生8:很有胆识!

生9:智勇双全!

生10:不畏强暴,有勇有谋!案例分析:

(一)师生对话产生实效的实现需要教师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细节和思维活动细节的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给教师的建议》)。在案例中,原本打算在逐段分析内容的同时品析人物性格,但由于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声音“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打破了按部就班的课堂,引发学生对“唐雎是怎样的一个人”的争论,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起所有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中唐雎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逐渐饱满、立体起来,学生对唐雎这个人物的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了。

(二)师生对话产生实效的实现需要教师加强问题引导。案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事实上很难下定论,这到底是古人的一种外交技巧和智谋还是他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而且学生们的讨论会随性活动,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让学生对问题本身纠结不清,而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唐雎,不要偏离了唐雎这个人物本身。到对话结束,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感受到唐雎那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三)师生对话产生实效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展示自我的良好习惯。标题之所以取做农村学校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是因为农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他们大多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所以,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勇气和展示自我的自信,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恒久的任务。语言是思维的有声形式,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洞察交流对象的所思所想。只有让学生进行表达,他们才能与人进行交流,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表达得知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进行更加恰当的教育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像《唐雎不辱使命》中学生们的想法和争论一样,通过对话对文本进行研讨与解读,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话中,教师不可放弃的是“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这个重要角色。彭玉华老师说:“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希望我们的农村教育教学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能够产生高效,并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促成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活力,有实效,有趣味,有魅力。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篇2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 有效的师生互动 (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还包括师生在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多种形式、内容和情景的互动系统———作者注) 具有六大特征, 其中与课堂教学过程有关的几点为: (1) 教育性。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师生互动的内容、形式多围绕这一目的及其相应的教育内容即知识、能力、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等的培养而展开。 (2) 交互性和连续性。互动是一种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作出自己的反应的。在师生互动中, 一方面,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学生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 另一方面, 儿童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 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而且, 这种影响是连续的、循环的, 表现为一个既交互又链状的循环过程。师生互动是可控、可调的。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 从而有意识地营造与建构积极、适宜的师生互动, 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相结合。就表现形态而言, 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内容与预期目标, 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 (5) 非一一对称性。

因此,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其一, 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地以活动的频繁为标志, 也不是简单地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尺度, 而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核心参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其二, 构建课堂上的有效师生互动, 关键在教师。具体地讲, 教师在构建过程中, 要把握好一个前提两个要点。

要点一:教师要善于设置高质量的问题。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 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 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 思考问题系统深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 或独立思考, 或讨论问题, 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参与意识, 培养了参与精神, 形成了参与能力, 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着积极的效应。高质量的问题设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因为这样, 教师所营造的问题情境才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 从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那么, 如何创设高质量的问题呢?首先, 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上位性的问题, 以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上位性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蕴涵着若干个下位性问题, 一般来讲, 上位问题与下位问题可以是演绎关系, 也可以是归纳关系, 甚至是放射性关系, 几种形式的运用, 要视具体课文和学生实际而定, 它可以在导语部分设置, 也可以出现在一节课的其他环节;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也可以是能引出重点、难点的“导火线”式的问题。总之, 它必须涵盖整个或部分课堂教学, 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课堂上其他的问题组成各个上位问题的下位问题系统, 学生的一切活动从微观上指向下位问题, 从宏观上则指向这些上位性的问题。其次,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所谓深层理解, 指的是学生所学的新内容已经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提取它来构建新知。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层理解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 所以教师要多多设置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你解说具体些。”“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请你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你从几个角度思考了这个问题?”

要点二:教师要不断搭建“脚手架”, 创设“最近发展区”。

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 它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得来的。同化, 就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 (学习的新内容) 的接纳与吸收, 它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顺应指外界信息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与改组, 使之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变化, 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能力也不是老师教的, 它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所以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是学习的主体, 是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那么, 在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中, 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呢?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 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是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说,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 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 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 只不过是个“高级”的伙伴, 这个“高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所以, 对于课堂上的问题, 上位性的也好, 下位性的也好, 教师不可以直接说出答案, 教师能且只能搭建“脚手架”, 把学生导入“最邻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 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 也就是说, 老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只能起提示、启发、点拨的作用, 不可包办一切, 课堂上的问题要由学生自主达成共识, 自主解决。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 学生们对这篇散文的主题产生了分歧, 一派认为是“颂秋”, 一派认为是“悲秋”。“颂秋”派的理由有三: (1) 从题目的“故乡”二字可以看出, 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和赞颂; (2) 从全文的开头可以看出, 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到青岛再到北平, 就是想饱尝故乡的秋味; (3) 从结尾可以看出, 作者要挽留北国之秋, 说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悲秋”的理由也有两条: (1) 因为全文写的景物是衰落的, 抒发的感情也是悲凉的; (2) 从课文的中心句中可以看出, 文章的总体基调是忧伤的。学生们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课堂讨论颇为激烈, 笔者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辩论不同的见解, 同时又指出两派的观点都不太准确。热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学生们沉默无语, 已经陷入了思维定势的约束, 在原有的思路里很难解决问题, 于是笔者及时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对作品的分析, 要联系到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此语一出, 立即有学生回答, “郁达夫幼年丧父, 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养成了忧郁的性格。”“当时社会黑暗腐朽, 所以郁达夫更加苦闷、消沉。”笔者继续因势利导:“所以, 郁达夫即便是写‘笑’, 也是一种苦恼人的‘笑’。”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达成共识:本文是一曲悲凉的颂歌。“提供新的理解角度”也就是搭建“脚手架”, 创设“最近发展区”, 它消除了学生的沮丧,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思考, 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 应该成为大家在学生遇见障碍时普遍的做法。

数学课堂上的师生对话 篇3

对话,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承载着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的重任。它以静心阅读与倾听为前提,以思维为基础。它由问题开始,在对细节的雕琢中深入,最后还将在对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回顾中延展。随着高质量的课堂对话的展开,师生追寻智慧成长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中平等的交往者,教师的率先垂范正是为学生做了如何阅读与倾听的指导,这种指导应是润物无声,化雪无痕的。为此,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静心阅读与倾听,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重要性。如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数学复习课《审题》中就设计了一张必须在4分钟内完成的特殊试卷。学生们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匆匆答卷,却谁也没能发现在试卷的最后写着“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而第1题的要求仅仅是“请认真阅读全部试题后,在试卷左上方写上姓名。”这份特殊的试卷一定能让学生们吃一堑,长一智,学会静心地阅读与倾听。当课堂对话在耳目清亮的师生之间展开时,智慧就在其间穿行。

一、创设一个认可、接纳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对话之源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如果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无论是对的或暂时的错的理解都能得到被老师接纳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课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知识,把书本上的3个例题,穿插在一个故事中。对于例题1、比较1230与965的大小,老师说:我们昨天在市体育馆看到了小猴子的精彩表演,小猴子骑车骑得这么快,是每天勤奋训练的结果。一只小猴子每天骑1230米,另一只小猴子每天骑965米。哪一只小猴子训练认真呢,学生陶醉在观看马戏的场境中,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学生学得非常开心。有一个小朋友还说:我们要学习第一只小猴子,它很勤奋,所以骑得那么快。这时,老师再联系计数单位来比较,使学生明白:位数不同的数进行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的道理。学生容易接纳这个新知识。这样的新课导入,学生情趣盎然,同时为师生间的对话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对话之本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我认为,给学生提供—个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对话之本。在教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时候,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书本上的例题,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规律。

三、建立一个多维、开放的评价机制,是师生对话之壳

我们知道,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我们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教学常用的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等单位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平时活动的大操场,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那么满不满一公顷呢,我把两个班80个学生排到操场上,让他们排成一个边长为20个学生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才10米,那么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呢?学生列式计算:10x10: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满1公顷?学生通过思考,知道要100个。这时学生对平方米、公顷的大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的面积差不多是1平方米、1公顷呢,学生开始讨论、交流,在小组之间对此问题评价。当天的课外作业,我布置了学生回家估算一下自己住房间面积的多少,并在家长的指导下,求出它的实际面积,学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任务。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进行了师生间的对话活动。有的学生说:他在爸爸的帮助下,测量了自己家阳台的面积,知道了应该用平方米作单位;有的说:和妈妈上街买了一块花布,知道了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还有学生买了新房,正在装修,他看到漆匠在粉刷墙壁,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粉刷的面积不是整个房间的总面积,因为房间里有窗、还有家具,他带着这个问题问父母,又问老师自己的判断对不对……。这堂课,我觉得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我把更多的问题抛向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除了老师的评价、还有他们自己的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评价等等。学生在接受一种与自己观点相饽的观点时,他也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纠正不正确的思维方向,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话中,教师对学生的每句话语,每个神情,解题的每个步骤都要怀有敏感之心,从中捕捉闪光的成分,捕捉尚处含混状态的细节,多问问“为什么”,“还可以怎么样”,让学生从中体悟到,思维过程的每个细节都是值得讨论的,细节是习得智慧的良机,正是在对细节的深究中,师生才能共同进步,一个个出落得“灵气十足”。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篇4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应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把握时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让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又是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而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有着重要意义。

一、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尽自己所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尤其是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谜语、音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眼神、动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不经意间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起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别紧张,放心说”、“棒极了”这些句子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课堂乱成一团糟,似乎觉得“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才真正体现新课标提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础。

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改中强调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讲,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分析,培养学生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抓住契机,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看法,又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师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动起来。

三、把握恰当的时机,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保障。

师生互动作为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无疑受到了每位教师的青睐,有时一节课还要设计几次互动活动,该互动的时候互动,不该互动的时候也互动,一节课下来,感觉是热热闹闹,事实上,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不是为了教学而互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设计互动活动。首先,要“动”在教学重难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它往往借助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这就意味着进行师生互动时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只有当学生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才可能将学生的潜力在互动活动中激发出来,学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其次,“动”在情感需要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情感的体验,新课改也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与实现。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触及学生情绪、感情、意志、精神的内容设计互动活动。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就设计了“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生命礼赞”等内容,教学时,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互动活动,因为都与自身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这样,课堂就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再次,“动”在师生合作处。新课改强调,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做看客,无事可做,而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创造师生互动的环境,倾听讨论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在讲,好学生在回答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在记笔记,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开小差,游离于课堂之外。师生互动根本无从谈起,更别说有效性。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全体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一个个体。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教学内容产生感情共鸣。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分工要明确,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做,参与到学习、互动中。还要引导学生平等交流,要让优等生摈弃看不起学困生的思想,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学会倾听。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问、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互动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不要让师生间的互动变成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活力,真正实现“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师生搞笑对话 篇5

学生:明天天气很坏

老师:错误

学生:正确

老师:我说错误

学生:我说正确

老师:你这个笨蛋

学生:我这个天才

老师:你给我站起来

学生:我给你坐下去

老师:你敢不听老师的话

学生:我不敢听老师的话

老师:你知道你刚刚说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我现在没说什么

老师:这位同学,我知道你是故意的

学生:那位老师,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老师:你这么小不学好

学生:我这么大才学坏

老师:我不想说你了

学生:你又想说我了

老师:你给我停止

学生:我给你继续

老师:反义词练习到此结束

学生:近义词练习现在开始

老师:你有完没完阿

学生:我没完没了阿

老师:你没教养阿

学生:我有教养阿

老师:郁闷阿

学生:高兴阿

老师:我快被你气死拉

学生:你快被我气活拉

老师:你能不能不说话阿

学生:我能不能不闭嘴阿

老师:你继续吧,这课我不上了,我走。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篇6

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罗曼.罗兰《母与子》

如果你确信,他最丑,而你没有异样地热爱他,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启美好的师生心灵之旅了。我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写“心灵日记”。

我愿意珍藏每一粒种子,我愿意呵护每一株嫩芽,因为他们都是天使。

下面是我日记的扉页,永远在心底封存:

火花――两颗心的相撞,四十六颗心的交融(师生46人)。

生命――用激情点燃,生命不是挣扎,不是奔腾,而是呼啸。

岁月――用爱去凝铸,真情没有尘封的日子。

我的誓言:

我将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未来的果实证明我曾经有过的存在。或许我不能鹰击长空,但也要让大写的“人”字立起来走;如果我不能做到火树银花大放异彩,我就去做一颗流星,当他划过天际的时候,给人一个亮点,但他落地化为尘埃的时候,就去做护花的春泥。

我是一个十足的矮子,但希望你们踩在我的肩膀上成为历史的巨人!

且记:欲做英才,必先做人。

扉页寄语(现在读起来,似情诗一般,的确是情诗,浓郁的师生情。我自己给自己定性是一个情感型的教师。我爱学生,学生爱我):

我去搜寻与我心灵相撞的你

茫茫人海你我有缘相聚在一起

我欲用我的激情将你的花季开启

用爱凝铸的岁月留下你我深深的足迹

你固然去远行

或许忘记了曾有的那份涟漪

我还会祝福你

不会化作悲伤的云彩去哭泣

飘落的黄叶哟

定然会化作护花的春泥

如果我们有爱,原来就没有丑孩子。有一次,我把日记本丢在了班级,其实我想告诉告诉孩子们,我爱你。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最美的花,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我希望的果。

xx:娇小里浓缩的是无穷的智慧。

xx:你的成功应等于你的天真服从于自我的约束。

xx:成功应来源于自信加执着,回头看,坚持就等同于进步。

xx:人如其名,其名如人,都不是简单事。

xx:平步青云来自于你要强的个性。

xx:一个人的进步,不能只依成绩而定,你的自尊本身就是本钱。

xx:你的身高似乎就意味着成熟,可你还是一个充满幼稚的青苹果。

xx:秀气藏着执着,执着藏着辛苦,辛苦中定会透着成功的欢愉。

xx:再洒脱也逃离不了女孩的性格,聪慧中演绎着步步高的曲调。

xx:“龙”不应是“陈”(沉)睡的,而是要显“龙”之本色的。

xx:纪律为“安”,学习应“健”步如飞。

xx:翻然醒悟的激情是最高的,时刻加柴,不可釜底抽薪。

xx:经过阵痛,“焦”(蛟)一定会变成“龙”的。

xx:自尊不等同于退缩,它以自强为支柱。

xx:天真的姑娘,再加之一次深沉地思考,就会成熟许多。

xx:成绩是和执着拴在一起的,你证明了这一点。

xx:你的书法和口才将你这块英才降低了一半儿,这二者恰恰怕你的那颗执着心。

xx:智慧最怕的东西就是缺乏毅力,成功永远是智慧与毅力的合力。

xx:天真如你的歌声的甜美,乐天派的你应该认真锻造自己。

xx:在天平的一端加上一只很重的砝码,这一端的你就会拼命的加重自己。

xx:发现自己,超越自己,永远和“放弃”作斗争。

xx:诚实中能寻到人生的真谛,成功只能是自己装点自己。

xx:学习与你言谈的幽默相比不该逊色。

xx:“义”字要三思;提高成绩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心中刻一个“恒”字。

xx:热心于别人的事儿,更应该热心于自己的学业。

xx:是“鹏”不可“尹”(隐),振翅高飞,让别人看一看。

xx:一步一个遗憾,终生遗憾。人生只一步遗憾,终生不遗憾。

xx:总感觉心里有块石头,轻轻放下,还人生一个微笑。

xx:率直你有,再加执着,我认为最美。

xx:仗义执言,心胸坦荡,奋力拼搏,一往如前。

xx:自尊是赢得的,它往往跟在自强之后。

xx:一生思考:能否“超群”?

xx:博学的人是不善表白的,一个聪明的头脑会有两种答案。你选择哪一种?

xx:学习并非难事,难的是个自信心,是个“恒”字。只求耕耘,莫问收获。

xx:成绩就是这样:谁努力就是谁的,谁无自制力成绩就会悄悄溜走。

xx:学习正如你干的活一样:心巧加手巧,收获不怕小,积少成多方为宝。

xx:不要强行改变自己的个性,遵规守纪不等于失去“活”性。

xx:将花季刻入梦里,不如将梦刻入花季,你是后者,是智者。

xx:缺少点勇气,少了些自信,自己就少了点成绩,如果多了……

xx:极具人情味,将智力与毅力并存,定会给人带来欣喜。

xx:真正一个“天然去雕饰”的人,有一天你会懂事的。

xx:不息的拼搏往往会和成功牢牢地拴在一起。

xx:走了一段路,你认为那是迷途,又迅速地返了回来,你找到了成功的起点,现在只需奔跑。

xx:回头看看,向前看看,哪里是新的起点,哪里才是该去的彼岸,你有这个思辨力。

xx:标准女孩子的性格,缺少点锐气和霸气,重塑自己,秀气中带着勇气那就是成功。

十一年过去了,大家各奔东西,大家相见谈及此事,每个人却都清晰记得我用爱写下的这些文字。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篇7

一、关于课堂教学中角色反串的界定

反串,是源于表演中的一个词语,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指戏曲演员临时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如青衣反串小生。影视中有现代版的猫与老鼠的反串,羊和狼的反串,男与女的反串,青衣花旦反串小生。角色反串,常常令人耳目一新,角色反串在演艺界颇为常见。从行为科学讲,“角色”即在不同组织和群体中,成员所占据的地位、身份和职务。本文所讲的角色反串,特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下,有意识地将师生文中人物位置倒换,并且通过他人的“角色期待”和自我的“角色意识”来调节反串后的角色行为,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的互通、情感上的交融和教学上的相长。

二、反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反串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大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角色反串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教师通过宏观调控来突出其主导地位,学生则通过积极有效地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来强化其主体地位,由此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独力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等。

2.易于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有效的角色互换,能建构共同情感心理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对老师个人的认同。角色互换,从而使学生和老师相互体验,使学生更加理解和尊重老师及其劳动成果,养成尊师重教、热爱语文的良好品质和严谨务实的学习风气。另一方面,一直高高在讲台上的老师此时也能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的想想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有助于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同和老师威信的树立。二是学生对文本的认同。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文本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从内心搭建与作者对话的桥梁,甚至认同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思想的共通,情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3.个性情境化文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知往往是个性化的。传统的文本解读,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角色反串中能充分发挥阅读主体的作用和价值,对文本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化、个性化的。

三、角色反串的局限性与运用的注意点

1.受师生能力的限制。由于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老师和学生在角色反串中也就必然要受到来自自身的各种限制和束缚,如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有老师驾御课堂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所以,角色反串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取决于师生的能力水平。

2.运用不当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角色反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到公开课上。有时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和老师都被逗乐了,却于教学目标无益。课堂角色反串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劈开花架子,甩开为反串而反串,走出一条讲究实际效益的路,才是我们反串教学实施的根本所在。

3.有很强的选择性。简单地讲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拿来进行反串教学,这是由角色反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如教材的难易度,师生现有能力水平, 课堂时间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等, 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角色反串教学效果好与坏。

为此,我们在进行角色反串教学之前,应注意:

1.切实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它是课堂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课堂角色反串教学法可以用于一堂课,也可以用于一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性地进行。第二, 角色反串教学法对学生和老师的课前准备要求很高,不是说老师可以放手完全交给学生来进行,恰恰相反,它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精力,指导服务于学生的课前准备。

2.正确处理角色反串和角色回归的关系。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 教师要精心做好课堂记录、点评和小结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点评和小结能发现问题、提炼思维成果。

3.要始终面向全体同学。一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的能效的高低。角色反串教学并不等同于放羊式的教学,恰恰相反,他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课前分组, 课前充分准备以及组织课堂讨论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4.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要信任,相信经过充分的准备学生能够很好的展示自我,把讲台交给学生,就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而老师此时退居其次,实行课堂的宏观调控即可。切忌害怕学生耽误教学进度,而让学生草草下台。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篇8

一、学期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运用英语开展交际性练习,从而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的兴趣。对话时不会因为生字词多而愁眉苦脸,手足无措,而是喜欢用英语去表达。

2、探索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在有效的评价机制的督促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对话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

3、通过研究,使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有效对话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新型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引导学生有效对话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由以前的被控制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和研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反思,将教学中的感悟写成论文,积极参与各项评比活动,并力争获奖。

3、加强学科整合,注重与其它教研组的研讨。

4、结合“对话教学”这一专题学习有价值的文章,撰写一篇经验论文,上一节课题研究课。

5、注重学生和评价反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课题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情况。

6、加强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侧重点放在通过对话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创造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7、加强英语对话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倡教师创作接近学生生活对话材料,并发动学生上网收集对话材料。

三、主要工作:

九月份:

1、制定工作计划

2、专题理论学习

十月份:

1、上好课题研究课

2、收集对话教学材料

十一月份:

1、撰写课题研究经验材料

2、组织学生对话交流比赛

十二月份:

1、问卷调查

2、总结本学期课题工作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学期研究计划

一重三小英语课题组

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 篇9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假如语气语调始终如一,讲解始终如一,则会让学生渐生睡意,语文课堂就会变成学生不愿意听的一潭死水。那么,如何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求知的兴趣?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从导语、重点难点、板书、突发事件等几个角度设计和处理教学环节,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幽默;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45-1

一、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幽默的导语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短篇小说《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我在导入时,先介绍了波兰作家斯特法妮亚?格罗津斯卡的小小说《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你看斯普罗塔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以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部长摇了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部长一再摇头,导致评论家对作品的评论不断变化,从好小说最终变成坏小说,其评价标准一直在变,有其个人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篇短小精悍、幽默诙谐的小小说与《变色龙》一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此导入《变色龙》一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重点难点

《孔乙己》是鲁迅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一篇经典篇目,作者在小说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可笑可怜可悲的多余人的形象。其中有一个场面,酒客问起孔乙己当真识字时,孔乙己的脸上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但他们接着问他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这里的“笼”用得非常妙,但学生说起其妙处时,又不着边际。笔者特地画了一副笑脸简笔画(图1),然而瞬间一颠倒,笑脸立刻变成苦脸(图2)。孩子们在哑然失笑之余,对孔乙己的心态必然会有较为准确的概括。

当然,要想幽默地处理重点难点,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文化的积淀,在教学中才会自然而然地妙手偶得。

三、板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表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刻画出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性格。笔者为了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有深刻认识,先和学生理清文章的情节,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的前盼后躲,个中缘由全是源于于勒的有钱和无钱。为此,笔者设计了下面一个外圆中方的铜钱(图3)。理解文章的情节之后,扣住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结合菲利普前后变化,引导学生去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虚伪、自私、冷酷、嫌贫爱富、惟利是图。在铜钱的基础上我又添上几笔,形成钱眼(图4),学生在欢笑之余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了然于心了。整个课堂板书设计随着对文本的不断理解和深入,一个钱眼,留给学生掩口之后的一个直观形象。

板书的第一要旨就是直观,如果加上幽默,那就会让人过目不忘了。

四、突发事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课堂的效率速度,甚至会让师生情绪对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应是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当众棒喝是一种方法,轻点该生课桌是一种方法,幽默提醒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往往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改正。

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探究 篇10

摘 要: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积累。对于当今的教育来说,语文作为一种我国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也受到当代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前景却不怎么太理想,因为许许多多的初中生们觉得语文课十分的枯燥以及无聊,每次一到语文课就没有了兴趣,语文教育的发展也就更加的停滞不前了。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主要提出一种游戏的教学方式,充分的使学生们对于语文的兴趣度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游戏教学;开展

对于当代的初中生们来说,他们还处于心理以及身体上都没有发育完全的时期,对于事物有着本能的好奇心,兴趣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只有充分的抓住学生们这个特性,才能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因为只有学生们对于语文有兴趣,他们才会更好的去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课堂生活中,如果教师们能够将教学内容讲的十分生动有趣,那么课堂上的学生们肯定是听得津津乐道。相反,如果教师只是对着书本念,那么底下很多的学生们肯定都是昏昏欲睡了。所以游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仅能够使课堂生活更加的趣味化,而且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1关于游戏教学的概念叙述

游戏教学从其字面的意思就很容易可以知道,它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的学习。游戏在许多大人眼中是十分的幼稚的,他们认为长大了就不应该玩太多的游戏,很容易玩物丧志。但是游戏中其实有着很多丰富的教学知识,将游戏更好的与语文教学融合,不仅仅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他们自身能够得好很大程度的发展。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着,更有利于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将游戏教学更好的运用到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们不断的转换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充分的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身边的资源将游戏教学方式更好的运用到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来,使学生们对于语文的兴趣度更加的高起来,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更加的丰富,而且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2如何更好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

对于当代的初中生们来说,他们本身就还只是一个孩子,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对于游戏都很难抵制。教师们应当充分的抓住当代初中生的这个特性,进行游戏式的教学,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1充分的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不能仅仅只是娱乐性的游戏,教师们应该更加注重它内容上应该充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不然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目的。教师们在上课之前,可以充分的根据游戏的特点加入教学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在做游戏的时候也能够很大程度的学习到语文知识。比如,教师们在讲解关于关于人物方面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趣味的游戏,让学生们自己挑选自身喜爱的角色,在课下充分的排练,然后在上课前可以通过话剧的形式更好的文章表演出来,这种表演的优秀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们产生浓浓的兴趣,而且更能够在还没有进行语文教学之前,学生们就能充分的预习以及了解教学内容,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也就能更好的学习语文方面的知识了。

2.2运用多样的游戏教学方式

对于当代的初中生们来说,他们处于青春期,对于一种事物的兴趣是有时间限制的,经常是三分钟热度。教师们应当充分的根据学生们的这个特性,根据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度不衰减,甚至能够很大程度的升高。比如在讲解理想这篇文章时,教师们可以通过多样化游戏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关于理想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卡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每个人都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理想,然后将卡片收上来,教师抽取其中的卡片进行阅读,抽出来的同学可以有奖励。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2.3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游戏教学

对于当代的初中生们来说,更好的让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游戏教学,就是充分的开展一些更加贴近于生活方面的游戏,使学生们不仅仅能够对于课堂产生浓浓的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加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于语文课更加的感兴趣。比如在讲解春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认知的春天,将其更好的描述出来,这种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大程度的使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思维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可以根据脑海中的印象对于春有了自己的见解,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篇文章的精髓,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很大程度的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整篇文章的重点以及思想情感,更好的学习。

总结: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运动游戏教学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导,是十分具有意义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们对于语文教学有很高的兴趣,而且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效率的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氛围也更加的活跃起来,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们,都是十分有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谢炎星.论如何通过游戏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12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写字教学 篇11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写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如能把字写好了是终身受益的好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这些?

我们的传统教学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书写本、生字本、写字本、练习本上进行机械地反复抄写,结果许多学生在写字时,还是要么少笔画,要么多笔画,而且要么东倒西歪,要么比例失调,更有甚者大量使用“通假字”。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汉字的特点,没有掌握书写的规律,没有形成稳固的书写技巧。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想谈谈课堂上的写字教学。

一、激发兴趣,培养技能

学生练习写字是比较困难而又枯燥的活动。在教学时光教育学生自觉地按写字要求进行练习,总让学生一笔一画地练写,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字。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写生字时,老师应让学生自己琢磨方法。如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容易多一笔少一笔的字,学生在相互探究后汇报,对于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并作示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张学峰老师在教写生字时,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说出难写的笔画,如“武”字斜勾的写法,张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这堂课的写字教学在不经意中完成。另外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辨别汉字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微妙变化。对笔画多,间架结构难写的字,就给学生做示范。易错的笔画,反复领读,用彩笔写出。如:教“要”字时,学生往往把“西”字头写成“西”字,板书时,上边的“西”两竖用红色笔写,并写得略扁,为了让学生把每个字写好,对观察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手把手地教,培养他们的写字技能。另外,我还通过“课

堂表扬”、“写字作业讲评”、“优秀作业展览”和“写字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学好字、写好字、用好字的浓厚兴趣。

二、讲清要领,做好示范

学生把字写好,需要有一定的写字基础知识作指导,再通过多次练习才能逐步转化为写字技能。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结合讲解写字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写字的要领,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识记方法和构字规律。比如:学形声字,“睛”和“晴”时,“睛”与“晴”字形相近,“睛”与眼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晴”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一样宽。教师要做到边讲解边做好示范,启发学生模仿,让他们从模仿中逐步掌握写字要领。如教“森”字,教师先在田字格里板书,边写边讲,“森”上边的木要写得稍短,竖要在横中线上收笔。左下“木”字的竖要在横线上起笔,捺变成点。右下的“木”字要写得稍高些和稍宽些。此外,教师指导学写“森、睛、晴”等字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偏旁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把每个字写得匀称、美观。金湖小学王少森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板书尤其工整规范,板书时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讲解细致规范,学生学的明白。

三、加强练习,注重效果

在学写生字后,要引导学生仿写,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在学生仿写时,教师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矫正;而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另外,在教学中采取分散练习,集中练习相结合的办法。每次练习的时间短,练习的形式多,质量才能高。如:每天在上语文课前,教师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听写生字,或让学生到黑板前默写生字。不要超过十个左右。然后马上讲评。提倡“少而精”,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保证每次练习的效果。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篇1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如何让兴趣奏响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笔者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悬念导入,创造最佳氛围。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教学《螳螂补蝉》,我从故事导入: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为了争做中原霸主,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怎么办?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呀!众大臣焦急万分。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少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到底什么原因呢?没等我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二、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批文入情,以情动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这段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言”和“声”显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月光曲》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1、借助插图,图文结合,领会意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皮鞋匠是根据什么联想到这些情景的?贝多芬弹琴时的节奏又是怎样起变化的?……2、紧扣人物,体会心情,领会意境。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一开始,写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当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这种心情反映在曲调中应该是怎样的节奏?这种节奏会引起皮鞋匠怎样的联想?……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穷兄妹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丰富的联想,根据是曲调旋律的变化,而旋律变化的基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

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提问。那缠绵凄婉的音乐让课堂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气氛。我发现有几个女孩子已经在下面悄悄的抹眼泪。学生已被老师所创设的情景深深吸引,情商得到发掘,性灵得到了陶冶。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

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像一个权威那样不断地向他们灌输着知识,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怎么谈得上学习有兴趣呢?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讲故事比赛。目的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从而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联系故事情节分析评价人物性格。学生们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异常热烈。蔺相如的委曲求全的大将风度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引导学生要想打个“翻身战”,就非得大家齐心协力。我肯定了大家的发言,使学生在被人欣赏中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自然而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因势利导有计划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改编课本剧、表演、采访等),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借助“视听”,熏陶感染。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布鲁纳语)。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它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学习《二泉映月》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 一幅静谧的中秋之夜,阿炳拿起二胡准备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的图景,然后配上名曲--《二泉映月》,老师随着乐曲的升腾跌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调时高时低,时疾时缓,学生多种感官骤然受到强烈的震撼,不知不觉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与阿炳同呼吸共思想。

总之,这种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更易把学生带到那种特定的氛围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见,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篇13

我们的教改提倡学生自疑自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虽然新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到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

课改之初,我逃避学生质疑,学生漫无边际的问题让我束手无策,好不容易引导到我预设的问题上来,解决不充分就要下课了,我被学生问题“牵”得很“狼狈”,提问的学生倒兴致盎然,结果教学任务没完成,大部分学生眼神迷茫。我反思到,学生提问没有错,关键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呢?

首先,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提问。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上课时不敢直视教师,面对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可能就是羞于表达,害怕其他学生会笑话自己,针对这一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鼓励和暗示。课堂上学生很在乎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其次,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氛围。

平时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讲名人质疑的故事,利用班级文化张贴名人主动质疑的名言,并在学生小组量化里设定学生主动质疑加分的顶目,而且根据质疑题目的深浅划出不同等次。此外,我还注意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简单都要鼓励,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幽默、轻松、有感染力、有亲和力,给学生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再次,学生提问常态化,让学生主动提问成为习惯。

学生主动提问这一教学策略要灌输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上,要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上。这样学生的主动提问才会成为一种习惯,主动提问这种思维模式才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可以布置学生在每堂课前都要准备一到两个问题,留到课堂上来交流,并且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时间来,请几位学生说出问题,并且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还可以在每堂课最后留五分钟,请同学再次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并就没搞清楚的内容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了交流的平台,这样就让学生自然形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有些问题游离于文章主题之外,和文章并无关系,有些提问本身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很关键。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入地理解文本,预设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如在讲《山中避雨》一课时学生提出“《梅花三弄》是怎样的音乐,能让小茶店温暖起来”。于是我马上让学生欣赏《梅花三弄》,可那时段时续的悠扬的音乐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强烈的共鸣,这时适时引导学生单纯的坐在教室听与在苦雨荒山里与萍水相逢的人共同欣赏是不同的,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乐以教和的涵义。

二、学生质疑问题的深刻来自于对文本的深入地理解

做好预习工作很重要,在讲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详细的预习作业,理解深刻了就会远离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请学生预习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提出来之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在组内先解决的,实在不能在组内解决也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前。有些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写在问题卡上,每个小组一张问题卡,课代表收齐之后交给老师,老师再整理汇总,交给课堂解决。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课时,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奇特的问题?人类长尾巴好还是不好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开始了正反双方的辩论。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可指导学生从文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角度去质疑

讲《小巷深处》时学生就提出了“文本为什么以小巷深处为题”,《美猴王》中猴王“美”在哪里等。

2.可从文本中关键词准确性方面质疑

这是在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如讲《美猴王》时胡相濡提出了“我认为文中石猴动作‘瞑、蹲、纵’重复了三次,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呢?”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品析这三个“有重复之嫌”的词,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妙处。

3.从内容切合主题的角度入手质疑

如《美猴王》一课中学生提出“第二自然段写石猴与猿猴、麋鹿的关系有没有价值?”引导讨论后,学生明白了这里体现了石猴有亲和力群众基础好,为被拥戴为王埋了伏笔。

4.从看似矛盾处质疑

学习《陌上桑》时学生提出“行者、少年、耕者爱罗敷与使君爱罗敷作者所持态度相反,这不矛盾吗?”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质疑不只是在课堂,课后对问题思考更深入,引导学生随时记下所思的结果。

5.可从文本中关键句入手质疑

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已成为我课堂的主环节,谁能准确、恰当、有效地提问成为评选课堂之星的重要条件。

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上一篇:卫生系统建党节演讲稿下一篇:县教研室高三教学视导组来我校检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