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精选10篇)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 篇1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二、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四、教具准备
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 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五、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了解了单质碳物理性质后,本节课重点了解碳的化学性质。2.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设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设问]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回顾提问]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C+O2CO2 [介绍]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总结板书]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1)跟氧气反应:C+O22C+O
2CO2(充分燃烧)2CO(不充分燃烧)[引导]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分析得产物为二氧化碳、铜。[设问]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板演] 2CuO+C 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讲解并板书]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2Fe2O3+3C
4Fe+3CO2↑
请问:
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介绍]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总结了碳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了还原反应及还原性的概念。七、布置作业习题6、7、5,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1)跟氧气反应:C+O2
CO2(充分燃烧)2C+O2
2Cu+CO2↑
2CO(不充分燃烧)(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CuO+C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2、第二课时 忆读书教案 篇2
一、出示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句。2.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1.过渡:同学们回顾一下,冰心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
2.理解“读书好”
(1)本文重点写的是“读书好”,那么“读书”的“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A.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圈划出能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句。B.学习小组内交流概括。
C.各学习小组推荐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学生汇报时要求找到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然后进行概括归纳。)
3.理解“多读书”
(1)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做到“多读书”的?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板书。明确:A.作者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时间之长体现读书之多。
B.冰心所读之书涉足古今中外,“读万卷书”,从种类和数量上体现读书之多。4.理解“读好书”
(1)指名朗读第12段,思考:作者认为读书要“会挑选、比较”,那么,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才能算是“好书”?学生思考汇报后教师整理概括。
明确:从本段中可概括出,作者认为这样的书才能算好书: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人物个性鲜明、引人入胜;充满真情实感;质朴浅显。或者说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
(2)小组讨论课后练习三,从加点词中进一步体会读书要学会挑选和比较。(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思考讨论后,可多叫些学生回答,不一定要答得全面,能从加点词中体会到《水浒传》与《荡寇志》在人物个性方面的不同就好)
明确:“凑成”在这里是“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在此有“凑满”意,连用这三个词的含义均在强调指出:虽然《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人物林冲、武松、鲁智深等都有其极其生动的风格,但因为作者要凑满一百零八将,因此就不可能将每个人物都写得像林冲等十多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那样有性情气质、个性鲜明了。“强多”,意思是在人物描写方面《水浒传》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好得多了。作者对《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评价:A.《水浒传》的人物描写极其生动;B.《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虽不能说人人有其性情气质、个性鲜明,但其中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确实个性鲜明,具有典型性;C.人物鲜活、情节感人的《水浒传》比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好得多。
5.课堂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读书好”,真正做到“多读书、读好书”。
三、拓展延伸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2.课后拟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规定: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为9年级要花一定时间复习迎考,建议7年级和8年级每学年的阅读量不能少于100万字。推荐阅读书目如下: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绿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板书设计: 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忆读书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
从七岁开始„„直到晚年 涉及古今中外,读万卷书 读好书:
会挑选、比较 达标检测: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2)我决定咬了牙„„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第六单元中的单词短语及其ing形式。
第四、五单元中的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课前准备
准备四、六单元A、B Let’s learn部分的短语卡片和一些人物卡片
Read and draw部分大图的分图图片
教学过程
Warm up (热身)
活动一:说歌谣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教师播放第四单元A部分歌谣,学生跟读。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回忆以前所学内容,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Preview (预习)
活动二:少了什么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⑴ 教师依次出示第四、六单元A、B Let’s learn部分的短语卡片。
⑵ 学生读出卡片上的短语。
⑶ 教师抽出其中的一张,再让学生看卡片读短语并说说少了哪一张。
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旧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检查学生掌握单词的情况以及记忆单词的情况。
活动二:做做猜猜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⑴ 教师给一名学生看一张人称代词/任命卡片和一张动词短语ing形式的卡片,如: “dad” 和 “reading a newspaper” 。
⑵ 学生看过卡片后表演句子 “My dad is reading a newspaper.” ,其他学生猜句子。学生可以用特殊疑问句也可以用一般疑问句。
检查学生认读及理解单词能力,通过在活动中来进一步复习现在进行时内容
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活动三:猜一猜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⑴ 教师出示Read and draw的挂图,请同学猜一猜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Sarah is watching insects.” 教师可以回应: “Is she watching insects? Maybe. Who can guess?”
教师不要否定学生的答案,目的是使学生多说句子,多说单词。通过猜一猜的方法也激起学生的兴趣。
⑵ 学生阅读短文,然后读出图中每位小朋友正在做某事的句子。
活动四:画一画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⑴ 教师请一名学生描述图中任意一个人物正在做的事情,如: “Chen Jie is collecting leaves.” 然后全班学生一起补画。然后再让一名学生进行描述,直到补画完所有的部分为止。
⑵ 请每位同学说出自己想说的.句子,直到每位同学读说到了为止。
活动五:填表格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⑴ 教师出示Write and retell部分的表格,请同学把名字读一读。
⑵ 教师将Read and draw部分大图中的个人物图分别拿下,请同学将这些人物与人名相对应的贴在一起。
⑶ 请同学根据图片说出一句话,如: “Chen Jie is collecting leaves.” 然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⑷ 学生依次按照表格里的顺序叙述图中人物所作的活动将表格填写完整。
⑸ 鼓励学生把六个人物的活动一起说出来。分小组练习复述。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培养学生书写单词、句子的能力。
活动六:读一读、填一填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⑴ 教师出示Read and write部分的挂图,让学生自己阅读。
⑵ 教师注意随行巡视指导学生,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辅导。
⑶ 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⑷ 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活动七:我是小记者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⑴ 教师分别请四对学生先后根据表格表演文中记者同另外四个家庭打电话。
⑵ 学生两人一组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搭档。
⑶ 让学生根据表格统计做每个活动的人数,如: “Five people are watching TV.”。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练习语言,并使学生明白语言的实际应用。
Let’s play (趣味操练)
活动八:Lotto游戏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⑴ 教师让学生出示第四、六单元A、B Let’s learn部分的短语卡片。
⑵ 让学生从这些卡片中任意选四张,正面朝上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⑶ 教师从所有的卡片中任意选一张,读出卡片上的短语,每说一张,选取了这张卡片的学生就将该卡片翻过去。
⑷ 首先全部翻完四张卡片的学生即为胜者。
考查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在游戏中降低学习的枯燥性,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和延伸)
活动九:练习
教学参考时间:4分钟
⑴ 完成练习册P60---7/8
⑵ 想请同学自己看图完成所写内容,然后订正。
⑶ 请同学把所写内容读出来。
反馈所学内容
活动十:小结
教学参考时间:1分钟
五、板书
Recycle 2
Chen Jie (图片) collecting leaves
Zhang Peng (图片) playing chess
John (图片) playing chess
Mike (图片) reading a newspaper
Sarah (图片) watching TV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
(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能力。
(2)通过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教学难点是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与50 mL 0.5 mol·L-1(NH4)2SO4溶液中,[NH4+]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1(A)100 mL 1 mol·L的氨水
(B)200 mL 0.5 mol·L-1的NH4 Cl溶液(C)50 mL 0.5 mol·L-1 的CH3 COONH4 溶液
-1(D)200 mL 1 mol·L的NH4 NO3 溶液
2.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的反应如下:
NaR + CO2 + H2O = HR+NaHCO3
2NaR/ + CO2 + H2O = 2HR/+Na2CO3
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A)HR较弱
(B)HR较弱
(C)两者相差不大
(D)无法比较 3.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 H++HA-
HA-H+ + A2-测得25℃时0.1 mol·L-1的H2A溶液中c(H+)=0.11 mol·L-1,则该条件下,HA-离子的电离度是()。
(A)1%
(B)9.1%
(C)10%
(D)20% 4. 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2S H+
+ HS-
第二步:HS-S2-+H+
2-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加入适量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硫
(D)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5.在RNH2·H2O RNH3++OH-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度及c(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氯化氢
(B)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水
(D)升温
6.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叙述:①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与溶液的浓度无关;③在相同条件下,的大小表示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值增大,相应的离子数目随之增大;⑤值增大,相应原离子浓度一定增大。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7.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2-
H2A H+HA
HA
H + A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H2A)>(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D)0.02mol/L的NaOH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2)c(H2A)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2-8.氢硫酸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H2SH+HS,HSH+S。
+(1)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__移动;H浓度2-________________;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向其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H+浓度_______;S2-浓度________。(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H2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增大溶液中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2课时 教案 篇5
中学时代 第2时 中学序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自己在升入初中后面临的变化。知道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中学时代提供给自己的机会,初步规划自己在中学时代的读书目标和想要完成的事及采取正确行动。
能力目标:在认知基础上培养热爱中学时代的过程,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
知识目标:懂得作为公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理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重点难点】
重点:中学阶段的重要性。
难点:把握中学时代提供的机会,重塑一个新的自我。【教法学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诗歌导入
齐读教材序言中的诗《中学时代》。师导入:正如诗中所言,中学,我们来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诗意的激情一起来开启《中学序曲》吧!
方式二: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伴着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走进了初中的校园,拉开了中学时代的序幕。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划出问题要点。1.来到初中生活你有哪些新的体验? 2.你认为中学时代重要吗?为什么? 3.你认为成长给了我们哪些礼物?
4.从新塑造一个怎样的我?你将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探究
(一)新的起点 1.说一说:(1).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有?(2).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 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案不统一
2.探究与分享:请用不同的词语,和同学分享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小组讨论,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词语不统一,可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随笔
参考答案:新奇、兴奋、紧张、害怕、快乐、孤独、多彩、新鲜、挑战等词语均可。
3.图片欣赏:精彩的中学生活。4.探究与分享
材料 开学以来,我在学校里经历了许多新鲜事:我和同学参观了校史馆,语文老师给我们开列了一长串课外阅读书目,地理课上我第一次尝试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班主任让我们自己组织选举班委、制定班规和班训、设计班徽,布告栏里贴满了社团招募新成员的启事„„(1)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
(2)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学生根据自己近几天的观察据实回答。
5.阅读感悟(材料见课件)
从钱学森的话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中学时代重要性: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1)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2)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3)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4)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
6.思考: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参考答案: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 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程。
探究
(二)成长的礼物
1、(图片见课件)
说一说: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成长的礼物。1.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了我们的个性。2.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4.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2、思考:如何对待这些礼物?(新的机会我们如何做?)
参考答案: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3.探究与分享 小学生活有快乐,也有遗憾。进入中学,你打算如何弥补? 交流展示 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 参考答案:(见课件)
4、想一想: 理想的我?
参考答案: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5、教师寄语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进入初中,对同学们采说 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新起点”主要指(C)A.新同学 B.新老师 C.自身成长的新起点 2.下面属于我们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是(B)
①学习科目增多了 ②课程学习难度增大
③学校的生活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等待着我们参与 ④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
⑤老师不再像小学里那样关心我们了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3.进入中学后,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下列同学对“新自我”的塑造不恰当的是(C)A.小青:阳光灿烂,积极进取 B.小华:学会学习,包容他人 C.小强:坚持己见,特立独行
D.小红:意志坚强,勇于探索
4.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C)①集体生活,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增加我们学习的压力
③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教学反思】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 篇6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他是谁?他此时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像月亮一样宁静)。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生读题目,提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师:很好,答案就在第一段里。
生: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师再追问:李时珍为什么要一心赶路呢?
生:查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
师:补充李时珍的经历。(24岁从医到太医院后,在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他先详细研究了古代有关的本草学、医学等各类书籍,然后,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行程达上万里路。他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二、感受李时珍的生活之苦。
师: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我们的生活,那么你们会选择哪四个字?
预设答案:衣——食——住——行
师: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李时珍师徒的衣食住行,看看师徒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一)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在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旁批注你的感受。
(二)交流
*体会行之苦
预设:
1、行的时间长:总时间长:好几个月了,每天行走的时间长:晓行夜宿。
2、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
教师补充:还有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师点拨: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和庞宪每天就这样走啊走,课文里说他们要一直走到什么时候?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心情怎样?
预设:走到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走到心里焦急起来。
指导读第1、2自然段,读出焦急的语气。
*体会住之苦
导入: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知道同学们的心都为李时珍师徒俩的住宿问题而悬着,那么,他们今夜到底住在何处呢?
破败的古寺里。
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古寺的破败?
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灰尘、青苔
老师再提示你们:当庞宪看到房屋的轮廓时说什么?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庞宪还有话吗?由此可见,这古寺确实破败。然而,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
读一读,读出古寺的荒凉,李时珍的淡定。
*体会食之苦。
教师引读: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气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师:啃的意思是——
生:用力咬
师:为什么需用力咬?
预设:可能是带的粮食风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饿了就啃些干粮,喝些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
*体会衣之苦
师:俗话说,衣食住行是“衣”打头,那么在长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学们再想想李时珍师徒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
预设:为寻访药材,背的药材多,笔墨纸砚多,自然无法带很多衣服,得忍受衣服脏、寒之苦。
师:然而,在古寺的火边,李时珍却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李时珍这样问是出于随便聊聊吗?谁来总结一下李时珍师徒二人在查访药材的旅程中都忍受了那些苦?
预设:一是又破又脏的衣不御寒之苦;二是啃干粮,喝冷水的食之苦;三是住古寺不能洗澡,热洗脚脸,没有安榻的住宿之苦;四是为访药材要晓行夜宿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走之苦。
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还经受什么苦?
预设:心之苦。常年漂泊在外,师徒俩形影相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荒郊野外,孤独寂寞啃食着心灵。
师:这么多的苦,李时珍却不叫苦,还笑问:“庞宪,觉得苦吗?”从以上的苦和笑,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李时珍以苦为乐。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以苦为乐?
预设:是他想到修订《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
师:那么你凭什么这样说呢?
预设:第7自然段。“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
师:哦,原来李时珍是这样说的,那你推想一下李时珍当时说这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吗?
生:坚定的
师:好,那么你也像李时珍一样用坚定的语气把这句话告诉你旁边的庞宪们。
生齐读,体会李时珍为民造福的伟大决心。
三、体会李时珍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导入: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
1、工作连轴转。
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
生: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师引读:是啊,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的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师:李时珍之所以能做到坚持白天赶路采草药,夜宿古寺还要记下寻访所得,工作连轴转,是因为他说过:“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
生: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冒险尝药材
师:再读一读8——12自然段,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重点句子: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用了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先仔细端详,还不能辨别,就放在嘴里嚼嚼。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
此时,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又想起他说过的哪一句话了?
——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师:此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什么?
预设: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好医生,你一心只想造福百姓。
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再次齐读这句话,读出我们心中的崇敬之情
四:感受不同意境蕴含的不同心境。
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我们在意的是夜已经很深了,山风在呼啸,猫头鹰在尖叫,师徒俩是多么的疲劳。而李时珍却只看见什么?
预设:看见“圆盘似的月亮”,看见“皎洁的月亮”,看见“大好月色”。
师:为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师引说:在这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的深夜里,李时珍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预设:
1、他忘记了害怕,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心中只有《本草纲目》。
2、他忘记了饥餐渴饮,忘记了晓行夜宿,忘记了旅途的寂寞,心里只想为民造福。
师: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再读一读这最后一段话,让古寺的破败阴森,李时珍的执著无悔,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
小结:“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表面上看,这一段话并没有提到李时珍,但联系全文一推敲,我们就知道,第一句话是我们常人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的写照。而第二句话,“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正是李时珍忘却恶劣环境,心如止水的心境写照。佛教中常以月亮来比喻世界与本性的空明澄澈,同时也是人内心“无念”的具体表现。作者正是借“月”释怀,将李时珍除《本草纲目》外心无杂念的医圣风范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李时珍说:——“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四、讲李时珍故事,感受李时珍的光辉形象。
教师补充故事: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所幸的是,后来他终于脱离了危险。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 篇7
新平县者竜乡小学 杨如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通过揣摩人物内心,表现人物特点。
2.通过品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品质(重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感受他观察、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难点)
3.以为第二段人物对话加入合适的提示语为训练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时加入自己想象的学习方法;适当渗透抓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品质(重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感受他观察、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难点)教学难点:
以为第二段人物对话加入合适的提示语为训练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时加入自己想象的学习方法;适当渗透抓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谁来交流一下,你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自主交流)及时对话,了解学生所知。
2.学习是无止境的,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来发现在你预习时未发现的,看看一篇学过的课文我们能探究出什么新的东西。
二、巩固字词,理清脉络
巩固字词(伏笔:为课文主旨定位)(1)考考大家,出示:
一()杏树
一()杏花
一()粉红
()出粉红()开花瓣 吹()了柳梢
吹()了小草
吹()了河水
吹()花苞 讨论填的是什么词?前面五个词好在哪儿?(“泛”和“绽”,泛”可以感觉杏花的颜色并不是很浓烈的,杏树上花苞一片,所以用“泛”;当竺老走近去数一数时,面对的则是几朵杏花,因此用“绽”,用词准确,使杏树之上生机盎然的景象直扑人眼。)
思考:后面四个动词好在哪儿。(不用回答)
(2)出示:顷刻间 曾经 精确 大概 也许
估计 掌握 规律 推断 读一读 找近义词:顷刻间(刹那间、霎时间)
找反义词:精确(模糊)大概(肯定)也许(一定)推断(肯定,一定)借助词语给课文主旨定位:看来,“精确、肯定、一定”与“大概、也许、推断”这些词是相对的,你认为竺可桢爷爷喜欢哪一类词语呢?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研读两次对话,丰满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文中的两次对话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让我们一起来借这两次对话进一步了解竺爷爷。
1.第一次对话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1)问:你读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又看花啦”说明竺爷爷看花并不是一次两次了,应该是经常看,所以孩子才会这样说。
这段话中,竺爷爷“习惯地问”引人注目,他没有亲眼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所以想要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是一种怎样的习惯呢?
“孩子并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文中的没有把孩子的话写出来,你能试着他的语气向竺爷爷提问吗?
(2)朗读指导:“习惯地”问及花开时间时,语气变得急促而焦急。后面的话简短明了
(3)小结:在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一个热爱科学、勤于观察、不耻下问的科学工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了。
2.第二次对话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1)分角色读,边读边追问:为什么这么读,谈谈你的感受。(2)点拨:“竺爷爷!竺爷爷!”急切,孩子终于观察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他多么激动,多么兴奋!他要马上把这个发现告诉竺爷爷!这孩子是偶尔发现的吗?从哪儿感受到?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时间为什么过得这么快?(孩子牢记着竺爷爷的话,他怀着急切的心情盼望着春天的再次降临,他好准确观察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为何春天的那番景象又像慢镜头的蒙太奇组合?(这是谁看见的?是孩子呀,他看见,春天在一点点靠近我们,她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快了,快了,杏花就要开了,孩子,睁大眼睛看着这一切,他要看第一朵杏花的开放。)
从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立即”“兴冲冲”“快步”这几个字也可以感受到什么?竺爷爷得知这一消息,他也很激动,你看:竺爷爷顷刻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多激动。为什么高兴成这样呢?他观测物候几十年了,掌握了多少个第一次呀,为什么这一次如此激动?一方面是因为掌握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吧,另一方面也许他看到孩子能牢记他的嘱咐,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多么可贵的品质!所以更高兴。
“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中看出来他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是他对待科学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引:“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3)指导关注未出现的提示语:想想可以加怎样的提示语?为什么不加?(因为对话进行得相当急促,所以都很简短,行文时也省略了提示语。)
(4)指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生活,用生活的感觉来读好课文。
(5)小结阳光下的杏花多么动人!你觉得这朵杏花最可贵之处在哪儿?(它体现了竺可桢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这个孩子从小养成了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齐读最后一小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3)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丝不苟、严谨、精确观察、及时记录、不耻下问„„)正如竺爷 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2.补充资料:《竺可桢的大自然日记》读一读
竺爷爷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
3.渗透抓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篇文章没有写竺可桢爷爷的一生中很突出的事迹,而是写了两次对话,语言是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个重要素材,写好人物语言能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鲜明起来。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 篇8
一、回忆导入
这节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出声音朗读文,回忆文讲了一什么事?我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产生疑问,通过交谈,找到了原因,并且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朗读质疑,抓住重点
1、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样啊?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出示),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
速读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
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练,指名读)。
3、这样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长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3-11自然段,回答问题,注意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出示)。
谁来说说,他哪奇怪呀?这是什么不确定?
板书:
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哎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他提出了哪些疑问呢?
作者发现时间不定,为什么时间不定?为什么水量不定?为什么带来的树苗不确定?他还不是每天都来,为什么天数不固定呢?
三、默读思考,切入重点
1、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你们自己默读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帮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板书:
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2、了解了种树人要让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换句话说,能长成百年大树的树具备了什么能力呢?(学会自我生存。)
3、我们同学昨天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些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那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枯萎的树是一些什么样的树?
四、自读合作,解决难点
1、我们现在知道了种树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仅仅是桃花心木需要这种能力吗?自读14~16自然段,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笔在书上标注下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都不明白的一会儿我们全班讨论。
2、桃花心木是依靠什么从及膝高长到与屋顶一般高的呢?(自身的生存能力)
3、种树人更关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长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而桃花心木有了生存能力,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结尾说……(出示)
五、畅所欲言,扎实训练
(出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万物竞天,适者生存”,树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今天学完这篇文后老师也很受启发,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板书设计】
借物育人
桃花心木────人
天数不定自找水源
水量不定汲水生长经受考验
时间不定拼命扎根独立自主
2.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二课时 篇9
授课时间:201494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 篇10
一、教学内容
PEP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A部分Let’s learn以及 Let’s do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red、yellow、green、blue四个单词
2.用句型I see来描述颜色
3.能听懂Let’s do的指令并做好相应的动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单词red、yellow、green、blue
2.用句型I see来描述颜色
教学难点:1.单词的发音
2.听懂Let’s do的指令并做好相应的动作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相关的图片、用来奖励的奖品
五、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A.Greeting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Ss:Good morning,teacher.T:I’m Teacher wang.What’s your name?
Ss:My name is......B.教师播放《colour song》歌曲,进入英语学习氛围
Step2:Lead---in
1.教师让学生寻找身边都有哪些颜色请几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给说的最多的学生奖励
2.教师用课件呈现新课,让学生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Step3:Presentation
1.教师课件出示red的单词教学生朗读并板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红色的,看谁想得多
2.教师出示yellow的词卡教授新单词,yellow、yellow黄色,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黄色物品
3.教师点击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新单词green,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带学生读新词提醒学生注意单词的发音
4.教师出示蓝色蜡笔的图片教授新词blue男女生比赛朗读并板书
5.教师再次出示有关颜色的新单词让学生认读,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Step4:Practice
Game1.找朋友
教师让学生把代表不同颜色的蜡笔与其相对应的单词连起来,比一比看谁连的又对又快
Game2.画彩虹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个未涂色的彩虹让学生根据显示的颜色给彩虹上色,并引出新句型I see......3.教师带读新句型并呈现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用I see句型来描述。
Step5:Consolidation & Extation
1.教师呈现书本Let’s do 部分的图片,给学生讲解show me表示“展示给我”之意,让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2.播放Let’s do,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放松精神。
3.教师放该部分录音让学生跟读,学生读熟后教师下指令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让每个学生画一幅带有颜色的画,感知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融合。
Step6:Homework1、复习新知一个读两遍
2、回家后把自己画的画描述给自己的朋友听
板书设计:
Unit 2 Colours
red 红色
yellow 黄色
I see green 绿色
我看见 blue 蓝色
三 年 级 英 语 上 册Unit 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店镇新庄小学
【碳的多样性2第二课时】推荐阅读:
鲁科版《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案07-04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达标测试练习题及答案08-11
2 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07-15
初中的政治第二册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学设计09-08
多样性写作07-18
教学多样性05-20
价值多样性05-23
角度多样性07-12
多样性发展07-27
多样性分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