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组新闻稿(共12篇)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1
步步高手机调研报告
李松昱
步步高手机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专业级的完美音质,产品采用BBE音频增强和复原技术,SRS声场还原技术及YAMAHA的Non-clip防破音技术,并联合MTV为消费者提供国际化,专业、潮流的音乐体验和时尚化的产品设计,使用户在简单自在的产品体验和自由随心的音乐享受当中,充分领略阳光、活力,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快乐。
中国手机市场前景广阔,但有待于规范。就此,我们对手机市场进行了产品结构、营销模式、出口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做出了对手机市场的前景预测及建议,希望能帮助商人们更好的把握市场。
一、调查目的手机业是在世界上是信息社会的今天,流行并直速发展的产业。我国发展多年来处在信息业大国而非强国的局面。而步步高手机则是我国手机业的较领先的企业,要搞好手机市场营销,首先要弄清行业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此次调研就是为了了解步步高手机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给出分析和建议,在让商人获益的同时,更希望能一步步朝着信息大国并强国的目标迈进。
二、调查方法
1.去国美大中等实地去对产品进行考察,调研
2.通过百度、SOSO等搜索引擎寻找相关数据资料
3.与促销人员交流,小组讨论
三、调查内容
(一)产品结构调查
定位:专业音乐手机,倾力打造完美音质的效果。即避免同国际品牌的直接竞争,又能避免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机竞争。
目标人群:定位消费人群为音乐发烧友,以清新时尚的外观,吸引15~30岁的年轻酷爱音乐的时尚达人。
营销模式: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发现71%的手机厂家选择电视媒体做广告,28%选择报刊媒体,15%选择广播,32%选择网络,还有30%选择户外广告。步步高音乐手机在国产手机中占有38%的份额,在同国际品牌相比下,占有率为23%。国内市场中,大量冲次着山寨机,一线二线城市中,国际品牌占有率高,而三线市场中山寨机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目前针对于高端音乐手机市场,竞争品牌为诺基亚
2.消费形式
1)家庭消费,经济收入较高的和文化人,则消费较高质量的,而一般的居民以大众平价手机为主。
2)礼品消费,礼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市场红火,礼品包装不断翻新。优质手机,美观手机成为礼品消费的一个热点。
3)休闲消费,步步高的高端音乐手机,强大的功能,多彩的款式,成为中青年休闲的热点。
3.品质分析
品质分析:针对于诺基亚音乐手机,步步高音乐手机具有很强的性价比优势,而且步步高手机采用的是更专业的音频处理技术,专业的森海塞尔耳塞。
竞争媒介分析:诺基亚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属于市场稳定期,广告投入少,主要针对于杂志、电视媒体,广告播放期为黄金时段,但未在价格昂贵的高端广告时期投入。
四、市场预测
市场投放量预计2亿元,计划案:集中60%预算在新品上市时期,主推1~3月,7~9月热销期
在健康和文化两大引擎的带动下,我国国内手机消费出现多元化、品牌化、名优化发展,消费热点不断,同时我们也看到,日益扩大的产能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2011年是我国手机行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五、个人建议
产品结构做到多元化,不单一追逐时尚音质。只有从自身产品的质量保证上做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随时关注市场发展状况,了解市场需求,攻克销售难题,不断从消费模式和消费规律中寻求企业发展的新道路,引领新发展新趋势,并争取将各网点营销的难题解决,从而从时间空间上节约企业成本。
本着音乐手机的核心优势,和独特的中华风的产品外观,并联合对自身能力的准确分析,继续发扬产品“亮点”。现阶段步步高品牌更应注重企业的文化、观念和形象,通过塑造企业文化,使优秀的精神产品转化为优秀的物质产品,从而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竞争力更牢固、更持久、更有感染力。建设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打造独特完美的步步高品牌。当然,品牌的树立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过程,只有靠不断的自我监督、完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每个企业都是在不断的寻求创新、改进与实践中前进的,步步高既然有着独特的中华文化底蕴风格的优势,那么提高产量、创立品牌将会越来越好。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2
1 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
3G,全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通信系统,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3G信号可以同时传送音频视频或数据信息,凭借3G移动数据通信平台,采用H.264编码,利用3G网络构建新闻直播系统,相比较传统媒介播报新闻的模式、领域、理念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创新。随着媒体和观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时效性要求的提高,广电行业以往的卫星信号输送、地面微波传输有着区域性和及时性的限制越发明显,3G网络弥补了传统传输模式的先天不足。3G网络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现场直播方式,成为传统信号输送的补充部分,可进行直播,也可存储拍摄录像并转发,更可远程控制,实时获取新闻消息。
3G网络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多渠道实时双向互动;
2)移动方便,操控简单;
3)低延时,高清画面;
4)多制式,多运营商;
5)安全性强。
2 直播解决方案
3G新闻直播系统由3G传输终端、3G媒体服务器和3G录/播服务器三大部分组成。
3G新闻直播系统的直播解决方案应用于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民生问题的直播报道,导播将最新消息的视频或者音频文件解码,转换为SDI信号进行新闻直播。
直播系统基本流程包括手机视频拍摄、压缩编码、RTP封装和数据传送;接收端接收数据、解封装、数据储存、视频信号以及电视和互联网的视频直播。
3G直播系统按功能划分为4个部分:
1)手机端视频采集和传输;
2)视频数据接收、保存和视频信号的生成;
3)视频直播;
4)系统管理。
系统关键因素:
1)网络选择;
2)编码格式;
3)视频直播协议。
3 3G直播系统设计
3.1 手机端设计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安卓、微软、苹果OS等,这些系统都提供了软件开发工具和开发包,但用不同的程序语言会有所区别。例如微软手机系统Windows Mobile,微软将视频开发称之为DireclShow的框架,其中包括Graph的对象管理器和Filter接口。视音频功能通过这些代码链路实现的。
手机端的功能是视频的生成和发送,主要包括:压缩封装、传输。
其中的视频采集模块提供视频数据信息,手机会采集视频信息;编码压缩模块利用H.264进行编码,实现压缩编码。RTP封装模块进行封装;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和RTP控制。
3.2 接收端设计
接收端将RTP数据解包组装、储存、解码和视频信号生成。采用标准传输协议,接收来自手机端的3G数据信号,也可接收其他采用RTP协议的数据信号。
其中的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网络UDP数据包;RTP解包组装模块拆封RTP包和视频数据;解码模块对视频数据进行解码。
4 3G直播系统实现和调试
以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为例,采用H.264视频压缩编码,采用DeckLink的视频卡,DeckLink支持SDI输出,采用Media Server视频服务器。传输速度为300kbit/s,传输帧率为20帧/s,能够应用于网络直播的配置要求。
5 3G直播系统主要设备
5.1 3G流媒体直播终端
索贝DEAWA4000-WO/GPS具有多卡绑定,4卡方式高带宽、高画质,2+2方式多卡互备,高质量H。264编码,码率可调;支持全球卫星定位,提供新闻报道的准确地理信息;支持SD卡录制,提供原始信号的素材文件。将现场获取的实时画面通过3G网络传输到演播室的流媒体直播设备。
5.2 3G流媒体直播服务器
戴尔Power Edge R170型号NVE2000,搭载基于45nm架构的Intel四核E5620,4M三级缓存,频率2.4GHz,4条1GB内存,最大支持584GB容量。
5.3 MSV555EX视频服务器
MSV555EX设备实现2路SDI入,1路SDI出,支持录音播放同步进行,录制的素材可立刻编辑;存储量90h,支持主备同步播出。
6 3G直播系统运行不足及应对办法
6.1 信道带宽不稳定影响传输信号
3G直播的实现,关键在于3G网络的覆盖,没有覆盖3G网络,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保证上行带宽的平稳运行,需租用专线接入,在节目播出的的过程中用4张卡的信道带宽。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带宽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这是因为3G信号会受到基站覆盖范围的影响。
寻找靠近3G基站的位置,避开基站周围影响接收信号的障碍物,信号会保持稳定。
6.2 3G传输图像对拍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在使用3G信号直播时,固定画面传输信号质量相对稳定,但对于浮动的画面或快镜头会造成画质下降或者静帧。这也意味着拍摄的画面必须要稳定,镜头挪动要缓慢。3G直播对镜头的运动和照明条件要求比较高。
7 结论
使用3G直播技术增加了新闻节目的实效性,满足了节目播出的需求,节约了开支,简化了直播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但3G直播技术受到网络带宽和设备稳定性的制约,以及码率问题、数据延时等等这些问题,进而影响到信号质量,其广泛性和普及性会受到制约。随着3G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新闻节目当中,手机直播系统将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使用率会越来越高。
摘要: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性的报道方式,也是当下电视媒体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传统的转播方式因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跨地区、跨部门协调调度不便,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同步多点直播业务的需求。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不断向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网络融合时代高速、双向的传输带宽节目信号,近年来一直是业内研讨的命题,稳定可靠的3G手机新闻直播系统为有效改善新闻转播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常态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融合,3G直播,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殷世红.3G直播技术在新闻直播节目中应用探讨[J].中国有线电视,2013(3).
[2]张振华.3G新闻直播系统实际运用概述[J].媒介与技术,2012(3).
手机摄影助力公民新闻时代 篇3
新闻学有一个概念,叫作“公民新闻”,又称为草根新闻(grassroots journalism)、开放源新闻(open source journalism)、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要义就是普通人参与或发起新闻事件报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拍照手机的普及,普通公众可以借助更广泛的渠道和更自由的方式发布自己拍摄的新闻图片,手机摄影逐渐成为了“公民新闻”的重要工具。
从几个案例谈起
2011年6月23日,北京突降十年来罕见的最强降雨,部分地铁站进水,《中国日报》分派五路摄影记者赶赴不同地点采访拍摄,最终却选择了一张在新浪微博上由网友“水葆拉”发出的“地铁瀑布”图片作为头版配图。(图1)
2008年8月7日,刘翔因伤告别伦敦奥运会,翌日的《东方早报》头版刊发了一张北京地铁员工用手机拍摄并上传到微博的照片,描述了乘客驻足观看刘翔摔倒在伦敦奥运赛场的情形。(图2、图3)
2011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利用微博照片成功帮助一名母亲寻找到失踪的孩子,并专门建立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目前已有几十万人参与其中,不断有人上传图片和转发、评论,从单一事件演化为了社会公益活动。
前两个案例显示了手机摄影被媒体所关注,成为新闻图片报道的新信源。然而再稍进一步去看就会发现,这些手机影像在媒体报道前,就已经通过其他方式传播了出去,并且拥有相当数量的点击率,“图片编辑”只是在事后找到了这几张手机照片而已。拍摄者并不再像2004年的东南亚海啸或2005年的伦敦地铁大爆炸时那样,仅仅是传统媒体的“平民记者”,而完全成为新闻现场图片的发布者。在第三个案例中,这种自发布的形式再次升级,人们用手机随手拍的目的就是传播讯息、引发改变。
手机摄影如何助力公民新闻的发展
手机摄影如何助力公民新闻的发展?这得从一个基础的问题开始,那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摄影记者?简单而言,可以分为三个点:一是受众对于新闻现场照片和与新闻相关影像的需求,二是摄影记者具备获取影像的职业素养,三是新闻媒体对于影像发布渠道的垄断。手机摄影助力公民新闻主要是从后者谈起。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媒体人就已发出“读图时代已经来临”的呼声。进入21世纪,“无图无真相”也早已成为社会流行语。这一方面使得摄影记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不断攀升,一方面又使图片获取渠道不断拓宽。手机摄影成为新闻图片的来源之一。但是,在它刚起步的时期,限于图片编辑能力和发布能力,普通人拍摄的手机影像更多地还是以供稿的方式交予媒体。2004年11月对东南亚海啸的报道就是一例,英国《独立报》曾观察到:“制片人与专业新闻摄影师常常发现他们自己不是被送到灾难现场去抓取灾情,而是被发派到机场,去等待那些生还的度假者带回灾难发生时他们所拍摄的影像。”
可是,公民新闻在本质上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传播信息而无需依赖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这不仅关乎拍摄技术,更与发布渠道有关。如今的智能拍照手机,并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只是一个搭载摄像头的工具,而是一个集拍摄、图片处理和图片发布的整体平台。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到3.88亿。而其中又有相当比例的人会把手机拍摄的照片直接上传到网络。在这样的环境中,普通人参与新闻报道已经不仅是充当“线人”的角色,普通公众拍摄完新闻图片也不必再等待媒体采编人员来帮他们发表。
公民新闻并不肇始于网络时代,但网络确实让自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言说和表达的权利有了更多的渠道保证,手机拍到的影像得到了更广的出路。至此,我们有必要将目光转向微博。单条微博对直接发布文字有明确的字数限制,对上传和发布图片却显得相对宽松,因而一般微博的文字内容都具有高度概况性,图片则成为主要的阅读兴趣点。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2010年出台的《中国社会舆情应对能力评估分析报告》中曾指出:微博作为新的传播渠道,已经在舆论应对中体现出一定的影响力。而这正是公民新闻概念的体现。
与以往BBS或博客等内容载体比较,微博与手机的联系更为紧密,进而为手机摄影助力公民新闻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上文中提到的三个例子都与此相关。更为直接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2010年11月4日,网名为“丽江大松”的网友发出一条呼救微博:“邵怀高速大巴车翻!求救!我们人手不够,快联系邵阳派救护车来。”同时配有手机拍摄的现场照片(图4),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再比如2011年4月29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发生一起自杀事件,用手机拍摄的事发现场照片和自杀主人公的急救照片在第一时间被网友上传于新浪微博,成为当天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微博用户数增至1.70亿,虽然他们不可能全部是新闻发布者,但所有人都可能会成为新闻的转帖和评论者。特别是对于突发公共新闻事件,可以说,手机影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已经超过了任何传统媒体所能达到的程度。
当然,无论微博,还是手机影像的传播,仍旧处在一个发展上升期,期间总会存在诸多问题,如消息的可信性、客观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等,这些仍在学界和业界存在争议。但是新闻传播环境发生变化,也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或许,公民新闻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而手机摄影已深深地介入其间。
拾金不昧手机的新闻稿 篇4
这一幕源于一段拾金不昧的故事。7月27日17时,客户刘女士在瑞都水郡社区支行自助取款机自助办理业务时,不慎遗失了一个白色帆布包,包内放有大量现金。保安员姜言福在日常巡检过程中拾得此包后,立即向瑞都水郡社区支行当天值班工作人员刘敏报告,二人在监控下查看,发现包内并没有可以证明客户身份的证件。随后刘敏等人尝试通过调取监控录像等途径寻找失主。由于无法与失主取得联系,于是刘敏等人先将失物放入保险柜内进行保管。
次日上午8时,失主刘女士来到社区支行,经过支行工作人员核实,确认失物为客户刘女士背包。当刘女士拿到背包后,确认包内物品无误后,激动地当场拿出500元现金以表谢意,但被刘敏婉言谢绝,“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每一位兴业人都会做的事情,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发扬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刘敏说道。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5
2016年3月20日下午5点10分,14级营销与策划在2教教学楼402教室召开了“放下手机,让爱拥抱生活”主题班会,出席的有14级电子商务、14级营销与策划。14会计与统计核算全体成员。
活动在主持人王永波和赵向阳的主持下展开了,其中包含了手机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在现实中手机危害带来的实例等几个方面。而在活动中我们向各位同学提出了如果没有手机生活会怎样,从而反应出同学们的心理问题,不仅观看了手机带来危害的照片。还想大家讲述了放下手机的六个理由。让大家懂得别让手机包围住自己的生活。
从这次班会中,同学们意识到手机给自己带来危害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反思了手机的利与弊的背后问题,让爱拥抱生活
整个活动过程中,师生交流气氛融洽。本次主题班会获得圆满成功。会后,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收获。同时大家纷纷表示,对于手机的危害,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6
有人说现在是否应该就着手准备做3D手游了,是不是很快3D手游就会成为市场主流了。不多说,那么先请看看日韩方面的手机游戏,可以说日韩那边无论手机的性能和开发人员的水平都高于国内很多,但其实发现他们依然是以2D手游为主。其实原因很简单,3D游戏需要性能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看看即使是热门掌机NDS的3D游戏除了几款如DQ,塞尔达画面稍好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惨不忍睹。
国内现在基本都是做JAVA手游,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的手机多,最大的缺点就是相对的手机多了五花八门,性能好的有,性能差的也有。这也就导致了在一些性能较差的手机上根本无法做3D游戏,这就是一个矛盾点。就是靠支持的手机型号多去赚钱,结果做了3D 游戏支持的手机型号又少了……所以说如果做JAVA手游搞3D游戏是划不来的,当然如果是为了打公司品牌,树立公司亮点啥的就另当别论了。
笔者认为如果国内继续JAVA是主流,那么3年之内2D手游仍然炙手可热。当然如果像 android,IPHONE等在国内突起快速的淘汰掉了JAVA那就另当别论了,或者说那些垃圾机型全部OVER,顶替上的全是高性能大屏机器。不过估计难,没办法谁叫诺基亚质量那么好不容易坏呢= =!(不坏当然也就不舍得丢了买新的了……),而且事实证明在像IPHONE这么大屏幕的机器上实现3D游戏效果才会比较好,目前国内的普遍手机屏幕大小很难展现3D的华丽效果,不过的确这是一个趋势,3-5年后随着手机性能的慢慢提升,3D手游肯定会在国内异军突起。
当然了专心搞2D游戏的哥们也不用太在意(这里特指美术),就算从FC开始如今已过了30余年了,依然有很多的精美2D游戏充实着市场(像网游DNF,WII的妖刀村正等等)。
2。单机手游与手机网游
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公司做手机网游了,也导致有人说以后会不会全是手机网游的天下,手机单机游戏就此没落。
笔者认为不会,首先单机游戏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无论PC还是TVGAME或是掌机。之所以国内PC单机游戏没落其实最大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D版,如果手机单机游戏把D版这块整顿好即可,毕竟单机游戏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提供给大家,且拥有比手机网游更好的画面表现效果。而网游的游戏类型则会比较局限,当然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手机网游随着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与3G的到来也的确是趋势,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去分这块羹。
论手机报新闻编辑的改进 篇7
一、手机报新闻的概述
所谓的手机报新闻, 是将报纸上的新闻内容通过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 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来阅读的出版物形式。2004年中国移动推出彩信技术之后, 手机报开始了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手机报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之后, 报纸媒体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 不断推出各种手机报形式。
二、手机报新闻编辑的特点
(1) 手机报检索灵活。相对于传统的报纸而言, 手机报的服务方式更为人性化。传统报纸的新闻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读者得在海量的信息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手机报的灵活性可以方便读者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节省了时间,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2) 手机报同步更新。手机作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工具, 可以迅速记录周边的新闻, 同时也传播新闻, 这使得手机报的更新速度快, 几乎与发生的事件同步更新。而传统的报纸要通过印刷厂、邮局以及电视节目、网络新闻的复杂制作等环节, 通常人们买到最新报纸的新闻报道是前一天的。手机报正好免除了这些环节, 人们可以通过包月的方式订阅, 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消息。这对于生活节奏很快的现代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 手机报互动性强。阅读手机报的读者可以随时通过相关平台实现与编辑的互动。他们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报社通过这种简单快速的平台开展读者调查、读者评报等多方面的互动, 真正实现传播的人性化。
三、手机报新闻编辑的缺陷
(1) 标题单一。新闻的标题是一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我们都说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好的新闻标题能够让读者了解新闻的大概内容。现在很多的手机报标题没有新意, 不新鲜, 更多的标题与内容模棱两可。这种模棱两可的现象频繁出现在娱乐新闻中, 如2014年11月26号的腾讯新闻报道标题指出《张敏隐居北京专心开店》, 而新闻的内容则是讲了这个女明星的演艺生涯, 并没有更多的讲她的北京新历程。
(2) 文本单调。每天的新闻报道, 表面上简单明了, 很清晰地报道了当天的新闻, 实际上却导致了新闻内容过于单调, 使每天的新闻报道成了流水清单, 久而久之便不再吸引读者的注意。例如, 天津的《新闻早晚报》, 篇幅有限, 无法让读者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导致了新闻无深度可言。
(3) 手机新闻存在排版不灵活的问题。与传统的报纸相比, 手机报对新闻数量进行了删减, 同时评论被取消, 也忽视了与相关读者的互动, 不利于满足读者的需要, 阻碍了个性化的发展, 不利于手机报的不断完善。在编排形式上, 主要是静态的形式, 一成不变, 固定性较强。时间久了, 就会给人一成不变的感觉, 毫无创新, 最终导致手机报订阅数量的降低。
(4) 垃圾广告传播。由于手机报便于携带、传播内容丰富、传播的形式多样。有些丰富的内容会以多种传播方式传到手机上, 这个过程非常隐秘, 这就不妨会有一些垃圾广告的植入。有些垃圾广告的传播过程甚至属于强制性的传播, 这种形式导致手机报垃圾的泛滥, 严重影响到了手机报的健康, 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四、手机报新闻编辑的改进
(1) 设置特色主题。手机报新闻的编辑可以增强其消遣娱乐色彩, 一改之前简单枯燥的主题内容, 换一种轻松愉快的主题形式吸引更多的读者。吸引读者的兴趣是手机报新闻的初衷。换一种娱乐消遣的主题则是另一种宣传手段。这里可以学习河南移动网站彩信手机报的做法, 在频道中按月份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内容, 来吸引读者的订阅。
(2) 设置深度版块。手机报简单明了的版块使读者不能详细的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使手机报新闻版块更加深度化, 能够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时候不那么模糊, 可以清楚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当然不用所有的新闻都要这么深度化, 编辑可以捡一部分重要的新闻进行深度编辑。这一点可以学习《奥运手机报》, 开设国际新闻、财经、体育、娱乐等分项版块, 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增加彩票开奖栏目, 将体彩、福彩信息一起刊登, 这样不仅可以为彩民们提供便利, 还可以增加手机报的订阅量。
(3) 增加标题趣味性。手机报新闻的初衷是吸引更多的读者, 首先吸引读者的不是内容, 而是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好的标题能够直接吸引住读者的眼球。首先, 可以使标题具有趣味性。例如, 体坛周报手机报出现过“神奇逆转”的省略号, 特殊的标点符号运用在标题上, 也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4) 对单稿编辑方式进行改革, 采取多稿综合的方法。对于手机报的稿件, 可以采取多稿的横向融合, 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更多的新闻信息。另外, 纵向的综合也可以采用, 主要是对同一新闻进行多个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探讨, 充分体现新闻的关联性和接近性的特征。对于一些热点新闻, 手机报可以发挥优势, 增加搜索的相关工具, 实现对相关新闻的迅速寻找, 达到对原稿的有力补充, 有力地彰显全面性和系统性。
(5) 对使用者进行细致的划分, 实现对新闻的筛选。手机报的显著特点是地域性比较强, 但是为了在本质上解决新闻选择过于广泛的问题, 需要不断增加彰显类型特点的手机报。在手机上对于各类新闻的系统整合是存在较大难度的。因此, 要对不同的读者进行细致划分, 根据不同读者, 选择不同类型的新闻。对于实现类型化的手机报而言, 不但能够带来较大的广告收益, 还能为手机报的创新提高发展机会。
(6) 对编读互动进行改进, 扩大新闻视角。手机报的特征是能够实现编读互动, 但是, 这方面的功能没有被较好地挖掘出来, 发展的不乐观。当前, 这一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在上午提出互动话题, 下午登出读者的相关评论。对于手机报的互动作用, 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读者, 提高反馈信息的数量, 同时, 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新闻的线索, 增加新闻观点。因此, 为了增强互动性, 调动读者积极参与性, 要拓展专门的板块。另外, 可以为读者提供方便的互动渠道, 形成新闻线索与媒体发布最为直接和便捷的互动。对收集的新闻进行评选, 积极鼓励读者参与新闻发现之中。同时, 允许读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效的编读互动, 能够拉近读者与媒体的距离, 使读者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 要对不同想法和观点进行整合, 彰显科学性, 追求客观性, 实现可读性的提高。
(7) 在正刊中增加本地新闻的报道量, 副刊彰显个性化。对于正刊, 要适当增加本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使得其彰显生活性。而对于副刊, 要彰显个性化。年轻人可以是以资讯类为主, 而老年人可以是养生类知识。总之, 要最大限度地覆盖各个不同的人群, 为他们量身定做。
五、结束语
手机报针对的读者不是单单的一群人, 它的读者分布在各个领域, 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年龄, 通过检索, 他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新闻。而如今, 手机报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怎么改进则需要编辑人员的敏锐度、观察力。没有事物是适合一成不变的。编辑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所以拥有一个互动的平台很重要。手机报各方面的日益成熟, 手机报将成为我国一只不可或缺的媒介力量。手机报给大众带来了更多的便捷, 这种随时随地阅读新闻的便捷性即将改变读者的传统阅读习惯, 成为传统媒体多样化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手机报的未来非常可观。随着科技的进步, 手机报可以有怎样的进步, 是我们无法预知的。
摘要:本文以手机报研究为对象, 首先了解了它的发展, 其次就手机报的编辑特点进行研究, 深入发现手机报新闻编辑环节的缺陷与不足, 并针对这些给出了改进的对策, 希望手机报新闻的编辑能够得到改进。
关键词:手机报,编辑特点,编辑缺陷,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丁舒珊.论述手机报新闻编辑的改进[J].2010 (08) .
[2]王崇刚.手机报的编辑技巧初探[J].2008 (03) .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8
摘要: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使得许多新兴媒体开始崭露头角,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较量下,媒体的传统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全民开始进入媒介融合的时代。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手机新闻客户端异军突起,以不可遏制的发展势头成为了新兴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头号代言人。本文就手机新闻客户端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发展作一个浅显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媒介融合给手机新闻客户端带来的变化和机遇。
关键词:媒介融合;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78-01
一、手机新闻客户端概述
手机新闻客户端也称手机新闻APP,是基于IOS、Android系统平台的新闻服务应用程序,它能快速、客观、公正地提供新闻资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是各大开发商用心打造的丰富、及时的新闻应用,本着精炼、轻便的目标,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阅读体验。在现代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手机新闻客户端以它智能、时效、便捷、易携带的这些优点使得人们非常乐意接受这一新兴媒介载体。凭借优异的用户体验引发用户大量下载,由于只需几秒就能进入浏览各国新闻的页面,因此手机新闻客户端带领移动资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秒”时代。
二、媒介融合时代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优势
尼尔波兹曼说:“媒介即隐喻。”它“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新的媒介形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内容的方式,从而推动了一种新的组织思想方式”,或者说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交流对话的方式。和传统媒体相比较,作为新兴媒体的手机新闻客户端具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它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以下几点:
(一)新闻报道内容的简洁性。由于以手机这一媒介为载体,所以其报道的新闻内容一般字数不会超过200字,再配上两到三幅图片加以说明,旨在告诉用户在何时何地有什么事情发生和产生了什么后果,所以手机新闻客户端上推送的新闻一般都不会是深入报道,而是对新闻进行简略地阐述。
(二)新闻报道内容的综合性。 4G时代,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用户浏览体验方面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手机毕竟屏幕小,单频显示的内容有限,所以在新闻内容的挑选上都具有全面丰富而又精挑细选的特点。以“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为例,其首页就设有“要闻”、“视频”、“NBA”、“财经”、“娱乐”等23个栏目,从海量内容中严格筛选出来并且最迎合用户阅读需求的栏目。所以不用担心用户对于新闻内容的获取面过窄,客户端上的内容充分可以满足用户对各种新闻内容了解的要求。
(三)新闻内容提供的互动性。手机新闻客户端作为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介,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各大门户网站旗下的新闻客户端的平台基本都设有互动窗口和平台。用户在浏览完新闻之后能够随时发布信息与意见,这改变了原有的单向传播模式,用户身兼受众和授众两种角色。而且这个互动也能够真实反应用户的想法,一旦用户对这个实时互动产生了习惯需求,那实际上也就是对手机新闻客户端产生了习惯需求,用户也会对其更加依赖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互动当中。
三、手机新闻客户端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不仅仅是单向的阅读,而更多的加入分享和社交功能,用户通过分享来表达自己思想,展现自己诉求,所以在一些更深度的功能上还有待探索。
(一)注重内容上的设置,保证新闻质量。“内容就是一切!”如果一个新闻客户端没有内容加以支撑,相当于失去了灵魂。只要提供了丰富的符合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内容,这才是吸引用户的真正理由。并且,在内容选择的基础上加大深度报道的力度,用户不仅限满足于浅显明了的新闻信息,对于事件的深度报道往往更能吸引受众。这能让用户感受到新闻的价值性,而且这些经过筛选的优质新闻也能刺激用户进行的積极性,通过参与回帖和分享转发都能够促进新闻客户端的进一步发展。
(二)优化排版风格设计,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不同的新闻客户端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各款智能手机也多种多样,屏幕大小也有差距,所以对新闻浏览时的排版编辑上要考虑到各种机型的适配问题。要利用触屏手机屏幕滚动和滑动加载的特点,以简单明了、便捷操作的排版原则,给用户最直接、最方便的浏览体验。
(三)加强跟帖回复内容的管理。对于跟帖行为的隐蔽性和匿名性,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私人化的信息传播行为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不小的管理困扰。因为跟帖的实时性,一分钟内就可产生多条内容,而有些内容还来不及得到有效的监管就已在小范围内传播扩散,所以当监管部门发现了不良内容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一旦出现不真实信息、舆论谣言的传播,这将会对社会带来一定的流言恐慌,所以这也要求新闻客户端的后台编辑能够实时跟进回帖内容的情况,如若发现了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进行敏感词汇的屏蔽,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加强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以此来为广大用户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新闻环境。
四、结语
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作了一个相对浅显的分析和研究,可见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的许多功能和优势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虽然如此,但仍有一些技术或内容上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技术革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手机新闻客户端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将给广大受众带来更好、更完美的新闻体验。
参考文献:
[1]吕弘毅.传播学视阈下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
[2]赵昕.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模式与发展空间[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
[3]张小玢.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模式与发展空间研究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
[4]褚尧、李家佳.浅析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现存问题及发展之道[J].东南传播,2015(10): 104
[5]王棋.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分析[J].青年记者,2014年3月下.
[6]王少磊.新闻客户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探索[J].人民网视听界,2015.
[7]时郁婷.论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2011.
[8]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9
英特尔宣布,将加速在移动装置上的布局,推配备新一代Atom芯片的平价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希望抢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
据新闻营销实战专家99传播网观察百度新闻搜索,模糊统计,仅2013年1月8日,就英特尔相关报道100余篇。
据观察,英特尔新闻稿件主要就产品推广、合作战略、用户体验、市场趋势等多个角度策划发布在新华、凤凰等一级及专业的IT、通信等行业媒体上。
根据多年的新闻营销经验,99传播网实践总结出了新闻发布的五大铁律,即“发布稿件质量、发布媒体数量、发布媒体质量、发布媒体布局和搜索引擎覆盖”。
据此,99传播网认为,英特尔新闻宣传遵循了新闻发布五大铁律之发布媒体的质量高、搜索引擎覆盖广泛,以此将其正在或已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和提供的或附加的新服务,将为销售服务,以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10
摘 要 手机等移动媒体与传统媒介相比,其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个性化以及信息传播快捷、成本低廉等众多优势,同时其发展初期便于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几年手机等移动媒体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取得了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相对来说体育也以手机这个传播工具为载体,逐渐增强了自身的影响。本文就探讨了基于手机等移动媒体的体育新闻传播。
关键词 手机 移动媒体 体育新闻 传播途径
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趋于快捷性、多样性发展,手机等移动媒体是当今社会全新的传播媒介之一,相对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能够快速更新传播、具有较强互动性、多样化信息源内容和传播形式等优势,而它的广泛应用更深刻影响着体育新闻传播,为此有必要加强对其的探析。
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特点
移动通信媒体能够实现图片数据、视频文字等快速传播功能,也能够有效融合移动数据处理与无线数字的技术,故而移动终端媒体主要特点包括:趣味、广泛、多元、交互、精准、实时等。而所谓广泛性即移动终端设备普遍存在,可直接覆盖偏远山区,可谓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移动数字媒体;交互性则指通过APP(一种全新应用程序),媒体平台即可与消费者或用户进行互动,比如BBC体育新媒体消费者便可与编辑团队互动,我国国内亦有新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互动的案例;实时性则指信息的全天候更新,能够以简报、视频文字等形式第一时间将全球范围的体育新闻传递给受众;多样化作为移动终端设备最鲜明的特征,比之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移动终端媒体的载体包含电子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户外移动电子屏甚至导航仪等,此外,移动终端媒体还可将无线传输技术、4G网络技术视作载体。
二、手机等移动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手机等移动媒体已成为体育新闻传播主要途径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利用传统媒体观看新闻的受众正逐渐减少,但网络媒体的比例却逐年攀升,而其中手机等移动媒体占据着巨大比例,当前,利用各类社交应用获取新闻资讯已经是主流趋势,手机等移动媒体则是接入QQ、微博等社交应用主要渠道,再加上手机新闻客户端本就积累了大量用户群,因此,手机等移动媒体已成为体育新闻传播主要途径,甚至与计算机互联网平分秋色,早已远超传统媒体。但网络媒体虽然冲击着传统媒体,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然而其内容生产者却依旧未变,具体表现出两个方面,即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和融合多种媒体形式的网络新媒体,前者自己生产内容,后者以传统媒体内容为主,换言之报纸发行量的萎缩,并未使传播效果因此减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手机等移动媒体促进体育新闻内容生产方式转变
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普及发展,为了赋予手机更多的功能,手机运营商会为其配置大量的插件,使之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去访问网络,而在手机移动端上受众不但可随时查看各项体育赛事,第一时刻获得相应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全程跟进比赛,直接收看各类现场直播的体育赛事,但这一切都是以流量充足为基础。除此之外,基于WAP模式下的体育新闻报道还能内嵌赛事精彩回放,用户访问这类网站时,能够同时浏览文字报道和欣赏比赛视频。当然体育新闻传播内容还包括评论,通过文采飞扬的特约评论员精妙绝伦地描述體育赛事,再将其上传到WAP网页中,即可让体育新闻内容更加丰富精彩,甚至达到与个人电脑平分秋色的效果。
(三)手机等移动媒体促进体育新闻的互动发展
其实,早在电视广播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中,人们已经意识到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与受众展开互动,例如:NBA赛事直播期间,电视台会开通短信发送平台,设置获奖观众等,鼓励受众与之进行互动选择支持的球队;或是评论体育赛事期间,广播电台会通过热线电话的形式,促进评论员与受众分享观点达到互动。然而,这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即节目时长导致大规模互动受限,且互动中受众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实现观点的大范围传播。而能够有效结合手机便携性与网络优势的手机等移动媒体出现,则彻底改善了这一现状,例如:手机搜狐体育,该客户端设置了用户评论模块,用户可以对每则体育新闻给出评论或见解疑问,其他受众也可根据这些评论问题展开讨论或解答,为体育新闻进行有益的补充完善,从而改变受众单纯信息接收者的身份,使其成为传递和接收信息的主体。
三、结束语
移动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间限制,具有互动性强、快速传播更新、多样化内容等优势,已演变成人们信息获取的主流渠道,再加上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除了追崇物质财富以外,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状态和体育锻炼,继而也越来越关注体育新闻,基于此种背景下手机等移动媒体自然而然成为传播体育新聞的又一新生力量,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推动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馨娟.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J].赤子.2015,(10):96-96.
[2] 朱志锋.移动终端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3):203-204.
[3] 李娜.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4,(6S):374-374.
[4] 姜晓艳.简析智能手机系统及硬件结构[J].科技资讯.2011(12).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篇11
目前, 手机已全面普及, 手机技术传播已无孔不入, 社会所有阶层、角落都有手机留下的身影, 手机俨然已成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统计数据表明, 到2013年初, 全球范围内已有68亿人在使用手机, 而全球人口总量也不过区区70多亿。专家表示, 2014年, 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将与世界人口总量持平。如果一人持有多部手机, 则还将超越全球人口总量。
科技发展的最大成效表现在手机上, 就是让手机功能更新提速, 从而让手机所能实现的功能也前所未有的强大, 小到柴米油盐, 大到政治、战争, 一部手机, 几乎可以全部包揽。难怪有好事者将手机媒体进行了如下的特点概括:传播、互动、及时、定向、分众。固然, 手机媒体本身发展还有不少健全提升空间, 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也还都处于发轫之际, 其资费标准、技术模式等方面问题尚处摸索之中, 不过, 现实中的手机对于人们的生活、新闻的传播等所造成的影响已然极其巨大, 它改变了公众的生活、行为、思维。
二、传统新闻摄像被手机直接改变
通常, 新闻图片拍摄是新闻记者的专利, 但近年来, 随着拥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普及, 众多手机用户一步跨入了影像采集、新闻图片制作者行列, 新闻, 特别是图片新闻的采集、制作一夜之间大众化, 凡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用户都化身为潜在新闻图片拍摄、制作人。因为, 数码技术让图片采集、新闻摄影变得不再高深、难懂、难于把控, 集成化、数码化让我们只要拥有手机, 只要有拍照的欲望, 便具有了基本的新闻采集条件, 为此, 众多手机制造商直接把手机的摄录、拍照功能当成其产品的终极卖点, 高清数码手机像素前所未有的强大, 拍照、摄像效果前所未有的清晰, 其所摄录的图片、影像已完全能够满足新闻之于图片的专业、技术要求, 从而导致平面媒体认识、使用图片的渠道发生巨大改变, 对于图片的生产、制作思维也不再局限于以往记者手中的专业相机了, 能够全景记录事发现场, 原汁原味反映新闻场景的手机弥补了通常情况下时间、空间方面的缺憾, 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清晰性与客观性。
基于手机的强大功能和极具诱惑的未来发展潜力, 全球部分主流媒体已敏锐嗅出了手机摄影对于新闻媒体颠覆性的干扰功能, 他们不得不在纸质媒体、节目内直接采用手机摄影图片, 通过此举, 来提升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真实性, 满足受众的新闻阅读需求, 客观上, 也提升了媒体的新闻资源的来源渠道。如今, 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 对事件的最先接触者不是记者或媒体 (偶然的路过除外) , 而是离事件最近的行人, 而他们一旦拍摄到相应的图片, 就会极具第一时间、现场价值, 能维持原状地展现现场场景, 这样的图片, 媒体想要拒绝使用是很难的, 几乎不可能拒绝。从国内外发展事实来看, 手机图片的功能正在发生颠覆性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 国内媒体对于时效性较强的手机拍摄图片的采用正日益增多。例如, 2005年8月26日, 《京华时报》 (北京) 把手机拍摄的和平门地铁站火灾图片当作头条新闻发布, 效果震撼, 随后, 《羊城晚报》等纸媒日益开启手机拍摄图片时代, 纷纷在报刊辟出专门版块, 用于手机图片的发布, 效果同样日益向好。与此同时, 电视平面媒体对于手机录制的影像、拍摄的图片采用率也日益走高, 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影视作品, 其中的手机制作的新闻作品日渐增多。
从专业角度来看, 手机拍摄的作品显得粗制滥造, 水准低下, 但是, 有一点让手机作品彻底战胜了其自身的这种不足, 那就是新闻性、现场感、真实性, 公众了解新闻无须过分专业, 只要知道事件的性质等就可以。因此, 粗制滥造在这里被忽略了。强烈的现场感让公众趋之若鹜, 也迫使纸媒、平面媒体、编辑对其刮目相看, 进而对其实施加工、制作、发布。可以说, 手机的出现, 让社会公众的资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 许多难为人知的事实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便可以瞬间传遍全球, 带来强烈的震撼效果。
与其说手机拍摄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等决定性因素, 不如说手机作品具备了居民立场、平凡观点, 这种及时真实的事实保存、展现, 与受众的需求零距离, 从而让人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亲近感, 这种内在因素是任何编辑也无法进行人为加工的, 而且其诱惑力又迫使他们不得不用。正因如此, 这些新闻作品才让专业的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让专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无所不在的潜在拍摄者。普通公众不会受到专业的媒介制作者们所持的功利因素、各种不同立场干扰, 他们的目的是记录、保存、发布, 还原事实真相, 因此手机作品就具备了客观、公正、准确的特征了, 这也正是它深受受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因此, 可以说, 谁忽视了这一点, 谁将因此而受到事实的惩罚。固守既有现实, 不跟进手机拍摄生活, 显然是与事实脱节, 与世界远离的。而如果想运用手机作品, 则又要求手机图片编辑人员要有较高的图像识别技术, 他们必须随时注意普通公众的嗅觉的同时还要能甄别“数字造假”作品, 这样才可以保证所用图片的真实客观。同时, 对于优秀的手机图片作品的专业处理也考量编辑人员的心态, 媒体必须具备合理调配手机摄影爱好者与专业摄影记者这两种作品的创造资源。这样, 才可以发挥更高质量、更高质索的新闻图片带给传媒以更大更好的影响和发展。这样相互利用, 互相促进, 才可以保证手机拍摄人员、新新闻摄影、摄像、媒介的共同前进。
三、手机媒体促进新闻制作形式的改变
通过手机, 媒体从业者能及时获取更多新闻素材, 能迅速实现新闻采集、制作、发布等一系列新闻动作。众多媒体的手机报料平台已经极其常见, 这就从根本上提升了记者工作成效, 也为其多种采访手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从而让公众可以第一时间无限接近新闻事件本质, 新闻内容从未有过的丰富。这也迫使凤凰卫视、CNN、CCTV等国内外新闻平台对手机新闻作品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 千万里之外的电话连线也让新闻更具真实感, 大量节约了新闻制作的时间、物质成本, 而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却前所未有的获得提升。例如, 最近美国在伊拉克境内打击ISIS极端组织的新闻报道,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新闻中知道, 这就是手机新闻与传统媒体结合下的现实效果。
四、小结
大量的事实表明, 手机媒体对于新闻媒体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颠覆与变革, 无论是形式上, 还是内容上, 手机媒体都让社会公众不再一无所知, 对于社会事件的观点也有了可以发泄的渠道, 这在事实上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态度, 也影响了政府的态度, 为社会公众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事实上, 受益最大的还要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 因为, 手机媒体的诞生、发展极大地节约了传统媒体的时间、空间及制作成本, 让他们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量, 却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新闻传播效果。所以, 我们应该说, 手机是现代新闻从业人员的强力装备, 它对新闻的发展与促进, 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张生花.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出版广角, 2013 (18) .
[2]梅倩.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的受众审美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 2011.
[3]覃敏.浅谈报纸与手机的媒体融合[J].中国报业, 2011年 (04) .
[4]匡文波, 王权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势[J].传媒, 2010 (05) .
[5]董向东.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0 (05) .
手机小组新闻稿 篇12
关键词:科技手机报,科技新闻传播,新载体,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又指出, 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 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 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 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1]。新闻出版总署启动的“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明确提出, 要广泛利用包括“手机报”在内的多种数字出版形式, 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报纸出版形态、运营环境和监管方式[2]。显而易见, 手机报这种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新兴媒体, 必将成为未来新闻资讯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
“科技新闻传播具有专业化、知识性的内容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目标[3]”, 发展和应用新载体加强科技新闻传播, 对实现科技新闻最佳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手机报产生的背景及其特性
1.1 手机报的概念
“所谓手机报, 就是依托手机移动终端为载体, 通过无限技术平台, 定期连续地向受众输送新闻、提供资讯的一种新型的无纸之报[4]。”手机报最初兴起于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在我国, 中国妇女报社于2004年7月18日推出全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次年5月《浙江手机报》作为第一份省级手机报亮相, 之后手机报发展便风起云涌。“应该说, 创办手机报可以认为是传统媒体进军第五媒体的一次正式尝试。手机报名为报, 其性质却与传统报纸不同。因其借助新技术, 拥有比传统报纸更多的优势。从编辑方针上说, 手机报既强调新闻真实, 强调信息的服务性、有用性, 同时更强调贴近性、互动性[5]。”截至2008年底, 我国发行的手机报约有1 500种[6], 类型涵盖新闻、娱乐、科技、体育、健康、财经、时尚等领域。
1.2 手机报产生的条件
1.2.1 电信科技突飞猛进
经十多年发展, 突飞猛进的电信科技使手机从最初单一的通讯功能, 发展到如今具有了更丰富的实用功能, 彩信、IVR、WAP等技术带来的图文并茂和声像共现的新的信息传输形式, 为手机打开了通讯以外的另一片多媒体天空。
1.2.2 手机使用得以普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在手机绝对不再是奢侈品, 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手机的逐渐普及和每年用户量的激增为手机报提供了不断增多的潜在消费者。
1.2.3 受众信息需求多元化
现在的受众根据各自利益与兴趣、喜爱和情感需要选择不同媒介, 各媒体也对自己的报道内容进行不断细分, 供受众各取所需。
1.2.4 传统媒体拓展经营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 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在寻求多种经营拓展生存空间中, 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选择了创办手机报这种被誉为传媒界“朝阳产业”的新的发展机遇。
1.3手机报的特性
1.3.1 即时传播和接收
手机都是受众随时随身携带, 手机报编辑可以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手机上;受众几乎能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获取信息, 实现了新闻的即时甚至动态传播和接收。
1.3.2 传播内容个性化
手机属于个人所有的媒体终端, 基于手机的媒体更具备提供针对性、个性化信息的优势, 手机报用户则可以通过发短信和登陆相关网站的方式自主地选择接受新闻。
1.3.3 传播功能较全面
手机报是在特有的电信科技支持下的媒体, 能够实现多媒体数据在内的信息传播, “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 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 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7]。”
1.3.4 实现广泛的互动
受众只需动动手指, 就能将自己的感想、意见及时发送到无线平台;而编辑部既可发送新闻, 还可进行信息跟踪、读者调查、线索收集、读者评报等活动, 真正实现了新闻传播流程的反溃。
2 科技手机报作为科技新闻传播新载体发展的意义
2.1 什么是科技新闻传播载体
我们都知道, 新闻和信息本身是抽象的, 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形态表现出来, 才能为人们的视、听、味、嗅、触觉所感知, 进而达到了解、认识和利用它们的目的。同样, 科技新闻要达到它的传播目标, 也必须有相应的信息传播运载工具, 才能把科技新闻从传播者运达传播对象, 科技新闻传播中使用的这种运载工具就是科技新闻传播载体。科技新闻传播载体主要有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这些载体已经发挥和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新闻传播作用。
2.2 发展科技手机报的意义
2.2.1 科技新闻传播范围广
如今, 手机几乎人人都用。发展科技手机报, 可以更广泛地达到科技新闻传播。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 这种科技新闻传播范围会越来越广。
2.2.2 接受科技信息便捷
从受众来说, 一人一机, 随时随地, 接受科技新闻传播极其方便、快捷, 而且还能以互动的形式选择接受科技新闻和信息, 使新闻传播变被动为主动。
2.2.3 新闻传播效果大
发展科技手机报进行科技新闻传播, 因为是一对一传播, 能够产生更为直接而强大的传播效果。同时, 人们对手机媒体的信赖程度较高, 能够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2.2.4 新闻传播成本底
只要每个人拥有手机, 订制了科技手机报, 就能够对其进行科技新闻传播。除了手机报信息采编的基本运营费用外, 这种新闻传播几乎是没有成本的。
3 山西科技手机报群发展现状
3.1 发展概况
近年来, 山西科技传媒发展有声有色, 数字科技传媒更是后来居上。当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开始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后, 山西科技报刊总社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及时地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协商合作, 于2008年1月28日联合推出了《山西科技手机报》, 同年10月组建起了山西省数字科技传媒中心, 专业从事数字科技传媒, 目前已开通17份手机报刊, 收费用户已达5万余人, 成为山西乃至全国首家创办科技手机报刊, 且拥有科技数字媒体最多的单位之一。
3.2 产品种类
山西科技手机报群目前的产品种类如下:
1) 科技综合类。这类手机报有1种, 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公务员、科技工作者的《山西科技手机报》。
2) 特色类。这类手机报有5种: (1) 面向单位、企业管理者, 提供最新实战管理信息的《实战管理手机报》; (2) 面向走在时尚前沿, 追求创意、个性和品位人群的《时尚私生活手机杂志》; (3) 面向热衷于国内、国际大事人群的《环球博览手机报》; (4) 面向都市时尚女性, 提供时尚话题的《品味女人手机杂志》; (5) 面向大众, 提供综合科技文摘资讯的《今日文摘手机报》。
3) “三农”类。这类手机报有7种: (1) 面向广大农民的《农民手机报》; (2) 面向农村干部和农业工作者的《今日农业手机报》; (3) 面向果农的《果农手机报》、 (4) 面向菜农的《菜农手机报》、 (5) 面向养殖户的《养殖手机报》; (6) 适合各类农资厂家、农资经销商的《农资手机报》; (7) 针对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开设的《村官手机报》。
4) 专属群体类。这类手机报有4种: (1) 面向大学生群体, 提供科技创业等信息的《大学生手机报》; (2) 面向大众人群, 提供科学保健新知的《今日健康手机报》; (3) 面向广大体育爱好者的《体育手机报》; (4) 面向教育工作者, 提供科教新知的《山西教育手机报》。
3.3 报道内容及信息来源
山西科技手机报群的各种手机报围绕各自报道方向, 分别设置了十余个栏目, 采集发布了内容广泛、实用可读的新闻信息, 既有最及时的科技新闻、生活话题, 也有实用的科普知识、市场信息、文摘资讯, 还有娱乐消遣的奇闻轶事、科学小品等。各类信息主要来源于山西科技报刊总社所属的科学导报、山西科技报、科学之友杂志以及科普资源中心、农业信息中心、山西科普网等单位所拥有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库。
4 山西科技手机报群传播特点
4.1 传播及时、迅速
该手机报群的新闻信息内容广泛, 针对不同受众需求设有科学新闻、身边科学、科学视点、互动平台等150余个栏目。围绕这些栏目, 各手机报专业采编人员积极采集第一手新闻信息, 及时、迅速地传递给广大用户。
4.2 新闻真实、可靠
他们依托自身丰富的科技新闻资源, 并加强与各科研机构紧密联系, 使发布的科技新闻信息相对权威、科学, 保证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3 信息可读、实用
他们紧紧围绕科技、民生问题来定位, 充分运用自己特有的科技新闻资源进行采编, 使各手机报发布的科技新闻信息具有了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4 互动提高了效果
该群各手机报基本上都有“互动平台”这样的栏目, 经常就老百姓关注的话题进行互动, 从而提高了科技新闻传播效果。
5 科技手机报是发展科技新闻传播新载体的现实选择
5.1 手机报是一种朝阳传媒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产生并成为未来传播媒介重点开发的对象, 已是大势所趋。据调查显示, “截至2008年年底, 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4亿。随着中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 手机带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而相应的信息传播形式也会越来越广泛。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从最初的简单通话和短信向更丰富的媒体形式发展, 包括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应用形式[8]。”手机报以其特有的传播特性显现出了无穷的魅力。
5.2 国家倡导发展数字出版产业
如前所述, 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加强数字新兴媒体建设, 新闻出版总署也指出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将成为未来信息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手机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机遇。
5.3 数字出版是未来新闻传播主渠道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 (2005) 》指出, 未来10年中国报业发展有八大趋势, 其中趋势之六是“数字报业”战略将改变传统报业形态[9], 手机报无疑是报纸数字化出版的一条重要途径, 创办科技手机报也无疑是发展科技新闻传播新载体的现实选择。
6 大力发展科技手机报相关问题对策
6.1 关于定位问题
传媒一定要首先做好定位问题, 才有可能获得竞争力, 这已是业内共识。“定位实际上就是舍弃。就是大胆宣称‘我不是为所有人服务的’、‘我不能满足所有的需要’, 它表明只是服务于特定的一群人, 或特定的需要[10]。”所以, 创办科技手机报刊,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受众群, 给这群读者办特别有针对性的精品报, 才能有市场。
6.2 关于报道内容问题
目前, 手机报报道内容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 大多数只是直接翻版报刊或进行简单加工, 而自己策划、原创的内容很少, 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读者体验手机报, 最初有可能是新鲜感、好奇心引进门, 但使用长久与否还得看内容[11]。”科技手机报从发展初期就健全完善自己的采编体系和专业人员队伍, 注重“内容为王”, 是克服内容同质化现象的重要一环。
6.3 关于培育受众阅读习惯问题
科技手机报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进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再进行多方面宣传, 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从而达到积极培育潜在受众对于手机媒体的消费习惯, 这会直接影响到科技手机报刊未来的发展。
6.4 关于组织机构间协作问题
“就运营模式而言, 手机报的运营是采用合作制, 由内容提供商 (大多是传统报社) 、技术提供商 (网络公司) 与电信运营商构成一个采编、加工和发行的出版流程。”[12]所以, 除了取得管理部门的支持外, 一定要加强组织机构间分工协作, 它关系到科技手机报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6.5 关于信息平台拓展问题
从技术层面上看, 手机报服务平台除了利用移动手机、联通手机和电信小灵通开展业务外, 是还能够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实现对接的, 从而实现受众与其他媒体的交互。所以, 科技手机报在初期发展稳定的同时, 可以从这方面考虑实现信息平台的拓展, 以利于受众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主持人或专家的互动, 及时交流, 解疑释惑, 获取更多的科技新闻和信息。
7 结论
手机报在我国发展至今仅有短短5年时间, 但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态势已是有目共睹。现阶段, 科技手机报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不利因素, 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新闻传播方式, 已经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随着国家政策和电信技术的完善以及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 会有越来越多的公众习惯使用手机报接受科技新闻传播。可以预见, 科技手机报将成为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胡爱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第二代手机报“速报”[N].中华新闻报, 2008-8-13.
[2]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 [J].传媒, 2006-8-10.
[3]刘建明, 胡钰, 等著.科技新闻传播理论[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279.
[4]武文颖, 江南.基于手机报营收模式考察下的手机报趋势研究[D].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144.
[5]应中迪.试论手机报发展与管理中的问题[EB/OL].http://www.cjas.com.cn, 2007-11-27.
[6]郭诚.手机报优势明显发展前途光明[N].中华新闻报, 2009-5-20:8.
[7]郭学文.手机报:值得重视的新媒体[J].青年记者, 2008 (6) .
[8]CNNIC.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EB/OL].http://tech.sina.com.cn, 2009-2-18.
[9]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中国报业发展的八大趋势[EB/OL].http://www.chinahyyj.com, 2006-3-13.
[10]滕礼著.报纸策划引论[M].1版.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177.
【手机小组新闻稿】推荐阅读:
手机新闻社区10-18
手机对新闻摄影的影响08-02
团小组第一次会议新闻稿05-24
手机店活动方案手机促销方案08-20
公司手机及手机卡使用规定10-14
安全知识:手机戴手机套好吗12-14
手机及手机卡使用管理规定08-14
手机游戏行业调研报告 手机游戏10-23
手机安全07-15
手机人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