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4-09-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共12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倍”

1.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看屏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红萝卜,胡萝卜还有白萝卜,生数数量)观察地真仔细!

师:刚才他找到了3种萝卜,分别是胡萝卜,胡萝卜有几根?(2根)还找到了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出示)

2.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

师: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这三种萝卜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

生说“多与少”的关系,倍的关系等,从而引出倍。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倍(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倍

师:听说过倍吗?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你能不能摆一摆、圈一圈,让我们一眼看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生摆,圈红萝卜,数)

小结: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这样的3个2根(板书),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

师:谁还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同桌互说,一起说。

2.进一步感知“倍”。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圈一圈),那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再填一填,学生汇报,小结)

3、想象推理,认识“倍”。

(1)师:(课件出示图)看,现在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轻轻地数一数,有几个2根?(6个)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说?(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2)师:现在呢?(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出示)

(3)师:如果白萝卜有9个2根(一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9倍)

(4)师:你还能继续接着往下说吗?(如果白萝卜有10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10倍……)

(5)师:如果白萝卜有20个2根呢?几倍?(20倍)有50个2根呢?(50倍)100个2根呢?(100倍)

(6)师:你有什么发现?(白萝卜有几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课件出示)

二、改变标准,理解“倍”

(1)师:(课件出示图)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现在有几根胡萝?(3根)那现在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

(2)师:大家都认为是2倍?谁来说一说怎么看出是2倍的?

生:因为胡萝卜有3根,红萝卜有2个3根,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3)师:他是把几根胡萝卜看成一份(3根),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呢?(2份)也就是2个3根,所以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4)师:都是和6根红萝卜在比,为什么一会儿是2倍?一会儿又是3倍呢?

(5)师:我们来看,刚才的一份是2根,现在的一份是3根,每份数发生变化了,倍数也就发生变化了。

(6)

拓展提升

师:(课件出示)胡萝卜变成了3根后,白萝卜的根数还会是胡萝卜的5倍吗?

生用小棒按要求摆两行,叫一生在黑板上摆

师:和你们摆的一样吗?(一样)你发现了什么?(有一根多出来了)

师:有没有办法能改变一下小棒的数量,使他们俩成倍数关系?生:添一根……

不断减少小棒的数量,发现1倍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应用“倍”

1.出示花朵图

2.出示绳子图

3.出示圆片图,找倍数关系(凌乱到有序)

四、总结反思: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片段一:游戏情境中链接引新, 使学生学得主动而深刻

(课前谈话介绍拍手有延长寿命、变得聪明、给人快乐等好处)

师:这节课就从拍手数数开始, 行不行?听, 我拍了几下?

生:3下。

师:如果把老师拍的3下画出来, 你想到画什么?

生1:画叉。

生2:画小圆圈。

……

师:不管画什么都可以, 但是哪种简便就画哪种。你觉得画什么比较简便?

生1:画圆圈。

生2:画一竖非常简便。

师:竖线、圆圈都很简便。老师现在就来画3个圆圈。

师:请你们再拍手6下。 (生一起拍手)

师:如果让你们上来画, 要画几个圆圈?

生:6个。

(师在黑板上画完后让学生一齐数出6个)

师:比较这两个数, 你觉得6和3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6是3的2倍。

师:真了不起, 还可以怎么说?

生2:6比3多3个。

师: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生齐:3比6少3个。

师:这是说6和3相差3个。除了发现6和3的相差关系, 我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个3就是6。

师:反过来说6里面有———

生:6里面有2个3。

师:他说, 6里面不多不少, 正好有———

生齐:2个3。

师: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将2个3圈出来。

师:谁能拍拍手, 让人一听就知道是2个3。 (指名生拍)

师:拍3下快一点, 中间停顿长些, 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拍一下。 (师生齐拍2个3)

师:6里面正好有2个3, 我们就说6和3之间正好有2倍的关系。 (板书: () 是 () 的2倍)

师:想一想, 6和3之间, 谁是谁的2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6是3的2倍。 (让生齐读这句话)

师:为什么说“6是3的2倍”?

生:因为6里面正好有2个3。

师:对, 因为6里面正好有2个3, 所以6是3的2倍。“倍”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它是专门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想不想跟“倍”交朋友?谁来跟“倍”打个招呼?

生1:嗨, 你好, “倍”!

生2:欢迎你, “倍”, 我们来交个朋友吧!

师:想不想跟它交朋友?

生齐:想!

师:能不能跟“倍”交上朋友, 就要看我们对“倍”的认识是不是深刻。想想看, 还有哪两个数之间有2倍的关系?

生1:2是1的2倍。

生2:10是5的2倍。

……

师: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好, 我们继续玩拍手游戏。

评析:课一开始, 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喜欢的拍手游戏引入课堂, 并以“玩拍手游戏”这一情境串来组织教学,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身心, 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 又通过多个相关联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建模, 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考性。如, 通过如何将拍手的3下画下来,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求简思维;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出6与3的关系, 巧妙地激活两数的相差关系, 同时引出倍数关系并建立2倍的概念———6里面有2个3, 6就是3的2倍。之后, 又让学生在类推中说出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有2倍的关系。此时, 教师已巧妙地将具体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抽象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有关“2倍”概念的外延。在上述学习过程中, 学生心动、情动、身动、思动, 学得生动而深刻, 使学生真正享受了“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

片段二:有序操作中抽象建模, 使学生学得生动而深厚

师:刚才我们通过拍手游戏初步认识了“倍”。为了能真正成为“倍”的好朋友, 我们还要对它作进一步的认识。下面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来加深对“倍”的认识, 好不好?

生:好!

师:拿出作业纸, 我们来画小棒并圈一圈。听好要求:第一行画2根小棒, 第二行画6根小棒。第二行小棒怎么圈, 就能让人一眼看出6是2的 () 倍?

生:2个2个地圈, 有3个2, 6是2的3倍。

师:画对的举手, 真好!下面来一个小棒多一点的, 难一点的。听好要求:第一行画3根小棒, 第二行画15根小棒。动脑筋想一想, 第二行的小棒怎么圈, 就能一眼看出15是3的 () 倍?

生:3个3个地圈, 有5个3, 15是3的5倍。

师:真能干!接下来的小棒更多:第一行画8根小棒, 第二行画40根小棒。老师有一个要求:如果你不画就知道了40是8的几倍的, 就不画了。

生:40是8的5倍。

师:怎么想的?

生:40÷8=5。

师:为什么想到了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求40里面有几个8, 所以用除法。

师:对了, 求40里面有几个8可以用除法算。因为“倍”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 所以“倍”不是单位名称, 算式40÷8=5后面不要写单位。

师:如果小棒的根数更多, 能不能算出来?

生:能!

师:第一行8根小棒, 第二行72根小棒。72是8的几倍?

生:72÷8=9, 72是8的9倍。

师:回到一开始我们所画的3个圆圈和6个圆圈, 要求6是3的几倍, 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生:6÷3=2。

师:6÷3=2表示———

生齐:6是3的2倍。

评析:在建立有关“倍”的概念与算法过程中, 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由直观到抽象的有序操作活动, 使学生真正经历并体验了有关“倍”的建模过程———先通过拍、画、看、说, 让学生初步建立2倍、3倍的概念;接着通过圈小棒、说写倍数关系, 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后通过将小棒的根数变大, 让学生在自主求简中自然而然地探索出求谁是谁几倍的算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要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用除法算。

在以上建模过程中, 教师有序引领学生经历拍手掌、圈小棒、说思路、抽象出除法模型等数学学具操作、符号操作和言语表述的活动过程, 将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表征出来, 使隐性的思维活动显性化, 让学生在主动而有序的操作过程中经历多次的抽象与推理, 最终实现有效的建模, 从而扎实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渗透抽象、推理、建模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拍、画、圈、算等逐步抽象化的数学方法, 很好地体现了新一轮课标中有关落实“四基”的教学理念, 使有活动和有思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载体”, 让学生能带走一辈子并终身受用。

片段三:变式练习中运用拓展, 使学生学得灵动而深远

师:图1表示谁的人数是谁的5倍?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倍。

师:看, 现在呢? (指图2)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

师:再看 (指图3) , 谁来说一说?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师:再来看 (指图4) , 谁是谁的几倍?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倍。

师: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一样了,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倍”还可以怎么说?

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倍。

师追问:女生人数一直没变, 为什么男女生人数的倍数关系却变了呢?

生:因为男生人数在变化, 所以他们的倍数关系就变化了。

……

师:○的个数是△的3倍。你能画图表示这样的关系吗?想一想, 有没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看谁的方法最巧妙?说说你怎么画的?

生1:圆画9个, 三角形画3个。

师:同意吗?掌声送给她。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2:圆画3个, 三角形画1个。

师: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3:圆形画6个……

师:停, 大家猜猜看, 他的三角形画了几个?

生齐:2个。

师:假如三角形画4个, 圆形画多少个?

生:12个。

师:假如圆形画15个, 三角形画多少个?

生:5个。

师:观察图5这两排数, 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第一排数从小到大在变, 第二排数也在变。

师:第一排的数每次多多少?

生齐:1。

师:第二排的数每次多多少?

生齐:3。

师:能发现什么是不变的吗?

生:圆形个数总是三角形的3倍。

师:真好!那表示圆与三角形个数3倍关系的画法有多少种?

生:无数种。

师:如图6, 老师用条形图来这样表示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能简洁点吗?不画长方形了, 可以画什么?

生:画线段。

师:对, 如图7, 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

师:请看:苹果个数是梨的几倍?先一起来数一数苹果的个数。

生:1、2、3、4、5、6、7、8, 8个。

师:梨被藏在蓝色长方形的后面, 猜猜看, 梨有几个?苹果个数是梨的几倍?

生:梨有4个, 苹果个数是梨的2倍。

师:好!再猜, 梨还可以是几个? (猜到有8个, 2个, 1个)

……

生:还可以是3个。

师:如果梨有3个, 苹果个数是梨的几倍呢?

生:苹果个数是梨的2倍多2个。

师:看一下, 去掉2个, 苹果个数正好是梨的2倍, 所以说———

生齐:苹果个数是梨的2倍多2个。

师:那添上一个, 苹果个数正好是梨的3倍, 但添上的这一个实际上是没有的, 所以说苹果个数是梨的———

生齐:3倍少1个。

……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1.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操作,把“倍”的概念与已有的认识“份”联系起来,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唱一唱

让学生根据课件中播放的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曲《两只老虎》。

2.拍一拍

(1)师用掌声拍出2个2,让学生说说拍出了几个几。

(2)师用掌声拍出2个3,在学生说出拍了几个几后,也让学生用掌声拍出2个3。

(3)指名学生用掌声拍出3个3。

(4)全班学生一齐拍出2个4。

二、情境引入

师(课件出示“小萝卜”“小青椒”和“小蘑菇”三个小卡通人物):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这三个小卡通人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并且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三、探索新知

第一层次:挑战“小萝卜”的问题。

1.揭示“倍”

①课件出示第一幅图:2朵蓝花和6朵黄花。

②提问:你们能说说蓝花和黄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③揭题:在蓝花和黄花之间,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多”和“少”的关系之外,还有“倍”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倍”。

2.认识“倍”

(1)圈一圈。

①演示“小萝卜”圈蓝花的过程,并指出:“小萝卜”把这2朵蓝花圈在一起,看作1份。

②提问:想知道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应该怎样圈呢?

③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圈黄花,并填空“黄花有( )个2朵”。

④指名学生汇报圈的过程,并提问:黄花有几份呢?

⑤指出:像这样,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2)试一试。

①课件出示第二幅图:2朵蓝花和8朵红花。

②谈话:“小萝卜”还带来了一些红花,那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请小朋友们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填一填。

③先展示学生的作业,然后集体交流。

④指名学生说出红花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说明理由。

(3)比一比。

①课件同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②看了刚才的两幅图,“小萝卜”要问了:同样是2朵蓝花,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而红花的朵数却是它的4倍呢?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学生说一说)

(4)练一练。

①课件出示第三幅图:3朵紫花和6朵黄花。

②谈话:“小萝卜”这还有一幅图呢,其中黄花的朵数又是紫花的几倍呢?请小朋友们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填一填。

③展示学生的作业,并提问:这时黄花为什么要3朵3朵的圈呢?(指名学生说说理由,并说出黄花与紫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5)比一比。

①课件同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

②看到这,“小萝卜”要问了:同样是6朵黄花,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却是紫花的2倍呢?

③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④指名学生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6)判一判。

①谈话:看我们小朋友做了几题,“小萝卜”觉得太简单了,它也做了一题,我们来看看“小萝卜”是怎样做的。

②课件出示“小萝卜”做的题,并提问:“小萝卜”做对了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课件上演示正确的圈法)

③追问:还有其他办法帮“小萝卜”改一改吗?

④指名学生说说,并用课件演示。

第二层次:挑战“小青椒”的问题。

3.计算“倍”

(1)摆一摆。

①谈话:帮“小萝卜”找到了花朵间的倍数关系,“小青椒”想邀请我们来摆一摆花片,你们愿意吗?

②明确摆花片的要求:第一行摆4个蓝花片,第二行摆12个红花片。

③提问:怎样分红花片,使我们能一眼看出它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指名学生板演)

④检查板演情况后集体交流:红花片为什么要这样分?

⑤提问:像这样,把12朵红花4朵4朵的平均分,我们还可以怎样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除法算式:12÷4=3)

⑥让学生说出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的意思。

⑦小结:原来我们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找出花朵间的倍数关系。这里要注意的是,“倍”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单位名称,所以算式的后面不要写“倍”。

(2)练一练。

①明确要求:把蓝花片拿出一个放到学具盒里,这时红花的朵数又是蓝花的几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学生汇报,对分的方法和算的方法都给予肯定)

③追问:如果有36朵红花,甚至是更多的红花,你觉得是分的方法快,还是算的方法更快呢?

四、巩固深化

第三层次:挑战“小蘑菇”的问题

1.说一说

①课件出示两根不同颜色的彩带。

②让学生说说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连一连

①课件出示两道算式,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填一填。

②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endprint

3.算一算

①课件出示两条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估一估第一条线段是第二条线段的几倍。

②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线段长度之间的倍数关系。

③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计算,然后指名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猜一猜

①课件出示只有6个三角形,提问:猜一猜,三角形的个数是圆的几倍?

②引导学生说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圆的个数。

③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圆可能有几个,然后交流汇报,说出相应的算式。

五、走进生活

第四层次:挑战老师的问题

①出示老师和一位小朋友的照片,并介绍两人的年龄(32岁和8岁),提出问题:老师的年龄是小朋友的几倍?(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②再出示一张4岁小孩的照片,并提问:你能根据这三张照片,提出哪些有关“倍”的数学问题呢?(指名学生汇报)

六、总结延伸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小朋友的表现,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和“倍”交上了朋友,希望你们带着今天学习的知识走进生活,探索更多有关“倍”的奥秘。

……

反思:

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倍”的知识,对于“倍”的概念的建立与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这节课时,我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教学中我创设挑战三个卡通人物带来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并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这三个卡通人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富有一定的趣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走进生活”的环节中,我还创设根据照片提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倍”的概念,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注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对“几个几”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课前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拍手的活动,既起到了课前激趣的作用,又为学习倍的意义作孕伏。另外,在建立“倍”的概念时,我从学生的旧知——“份”入手,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的办法,先圈出“一份数”,再圈出另一物体中包含了几个这样的“一份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建立“几倍”的概念,使学生自然地从旧知“份”迁移到新知“倍”上了。

3.注重形象思维的内化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第二个层次,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这两个层次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这两个层次的教学时,我注重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设计第一个层次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花朵图上圈一圈,充分感知“倍”的概念,使他们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然后通过变式、比较和辨析,帮助学生在思辨、矛盾困惑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中关于“倍”的表象,使直观形象的花朵图内化为对“倍”的数学思维。

在第二个层次中,学生能容易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摆花片的活动,并提出相应的操作要求“怎样分红花片,能一眼看出它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把红花按4朵一份来平均分的过程,使操作过程与理解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结合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了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的原因。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教学若是坚持“数学知识的教学”,则远远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渗透。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节课中,不管是在对“倍”的感知和理解上,还是在用除法计算的算理上,我都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因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这句话形象简练地指出了形和数的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而,这样设计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陈景玲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用具:课件、胡萝卜5根、红7根、白萝卜11根 学习用具:每个学生准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吧。学生一起拍3个两下、4个两下。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听到这节奏明快的拍手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意义(1)看一看

师:大家看小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发现了几种萝卜?仔细数一数各有几根?(贴教具: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看,黑板上有这么多萝卜的信息,请你比一比各种萝卜的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预设生可能说出的是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关系)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多多少或少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关系了。但是比较他们的关系,除了可以用多多少或少多少来比较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比较,你们想知道吗? 师: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还可以怎么比较呢?胡萝卜有几根(2根)如果我们把2根看作1份,那么,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呢?(3份)怎样让大家更容易看出有3份呢?(摆一摆、圈一圈)

师:请你上来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样圈的?

师:小朋友们看,像这样,胡萝卜有2根,我们把它看做1份,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根,那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谁愿意说一说。还有谁也会说?(喊两三个学生说一说)你也想说一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齐声说)(2)圈一圈。

师:那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关系呢?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的?圈一圈

(学生在书本上圈一圈并填空,教师下堂巡视。找一人上黑板圈一圈)师:您是怎样圈的?3个3个的圈行不行?(因为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要跟胡萝卜比,所以要2个2个的圈)

引导学生说出:胡萝卜有2根,看成一份,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在用另一种方式比较各种萝卜的数量关系时,都用到了一个什么字?(倍)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3、知识的应用

师:现在白萝卜的数量会发生一些变化,小兔子吃了2个白萝卜,你还会填空吗?课件出示,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分别有8、10、12、14根,填空白萝卜分别是胡萝卜的几倍。然后让学生接着往下说。你有什么发现?几倍跟什么有关?(白萝卜有几个2根,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4、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出示3组圆分别是:蓝3红12,蓝4红12,蓝6红12。填空红圆的个数是蓝圆的几倍。观察这3组圆,红圆的个数都是12个,为什么倍数却不一样?(因为蓝圆的个数变化了,所以红圆分的份数就变化了。也就是被比的标准量变了,倍数也会变)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合作学习)

1、填一填第二行的小棒是第一行的几倍。

2、动手摆一摆

(1)摆两行,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出第一行根数的4倍

(2)摆两行,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10根。想一想:第二行和第一行有没有倍数关系?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改变第二行小棒的数量,让第二行和第一行有倍数关系?

摆一摆之后汇报交流:第二行去掉1根;第二行增加2根;去掉4根;去掉7根等

师:去掉7根第二行和第一行的根数一样,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1倍(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对倍有哪些认识呢?举个例子说一说。倍是几个量之间的比较?两个数进行比较,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作业:画一幅能表示倍数关系的图案然后写出谁是谁的几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从课前游戏做游戏拍手“几个几”,为后面倍的概念的建立做了铺垫。也是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同桌议一议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倍的概念,降低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 “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对学生了解不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有所了解,也就是针对本节课要做一个前测,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教学设计,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是空洞的。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科书第4~6页的例3和第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黄、蓝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倍的认识》本来是二年级的内容,现在把它放在三年级,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新课的教学上我先从比较直观的苹果和梨出发,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除了有多、少的关系外,还有另外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倍。接着通过图形明确倍的表述:把2个苹果看成1份,梨有3个2也就是3份,我们也可以说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为了丰富学生对倍的感性认识,我采取了复述、圈一圈、说发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了旧知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最后通过辩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1份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倍有更深的理解。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面对全体学生,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获奖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几个关键词:一份,几个几,几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于本节课教学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语言不够精炼,有时引导得不够到位等,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倍的认识》教材编排特点分析 篇7

一、谈谈为什么要“闹独立”

之所以“独立”成单元,其深意恐至少有四。一是“整合”学习素材,强化认知。学生在学习了乘法、除法后,就可从乘法、除法两种应用问题强化对“倍”的认识。这种整合相比原来分散开来的认识更系统且更具逻辑性。二是容量和内涵都相应增加。这样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倍”,可以在数学思想的渗透、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三是凸显“核心概念”。《标准》一个亮点就是十个核心概念的提出,其中的“几何直观”又是首次“亮相”。整套教材应该说都十分重视让学生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问题变得更简明、形象,利于估计、预测结果,便于比较和判断,并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独立成单元后,《倍的认识》承载了促进学生几何直观形成的重要任务。例题虽然不多,但呈现了多种直观形式,为学生设定了多种参与几何直观活动的机会。如有实物直观、图示直观等多元的表征形式,为学生充分感受几何直观作用创造条件。四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本单元学习为接下来的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作了非常必要的铺垫。这既有数学知识结构本身的迁移基础,也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准备。

二、说说教师应该怎样教

理想的教学既要蕴含深厚又要自然无痕。教学中应关注:

(1)设计充满情趣的故事情境。“倍”的概念比较抽象,怎样避免教学枯燥而乏味?教师应该设计趣味性较强的引入环节,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设计动画故事情境(不断改变相互比较的两个量,强化“比”的关系)。通过不断变化的情节激趣促思,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

(2)紧扣两个量的关系来认识“倍”。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实际就是最基本的比例关系,这是儿童建立乘法认知结构的重要方面。乘法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乘法和除法、比和比例等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甚至还为学习一元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始终紧扣“关系”,要从关系中拓展关系,从学生原有的“顽固”相差关系逐步过渡到包含以及比的关系,从“加结构”到“乘结构”。

(3)结合实际问题深化概念理解。关于“倍”的实际问题可分为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材中的“分析”已从色条图发展到线段图,这是抽象的深入。

(4)教师的表述要清晰简洁。教学中几处关键性语言表述一定要逻辑清晰。表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一定要简洁明了。建议使用“1份、像这样的几份”等形式进行描述。从而突出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即“两个量比较,一个量里包含几个另一个量”。

(5)要有好的例子。在《教育与数学教育——史宁中教授教育研究录》中,史宁中教授认为,好的课堂教学一是要有好的例子,二是教师表达得要好。教学“几倍”什么样的例子是好例子?当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比如,用学生玩电脑时经常用到的“复制”功能作为例子。再如“截小棒”,以一根为标准量,比照它来截一根长的小棒,有如“平均分”一样,也很直观。

(6)要设计好开放性的练习题。练习不在多,而在于有实效。要通过变化的数量体会两个量之间的“关联”,感受“标准”的重要性。

三、想想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1)不够整数倍的怎么办?本单元所认识的倍是“整数倍”,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例。表示倍比关系时,小数、分数、百分数、比等都是对整数倍的延伸和拓展。本单元教学要避免学生形成“整数倍”定式思维,两个量如果不能形成“整数倍”的关系就不是“倍”的关系,这样错误的认识将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抑制。所以,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消除这一影响。同时,教师还应适时设下“伏笔”,引出“当一个量比另一个量的几倍还多”或“一个量不足另一个量的几倍”时,该如何表示?甚至可以大胆地抛出问题,有没有小数倍和分数倍?

(2)弄清楚“1倍”的含义。“1倍”就是与标准量相等的量,也就是“同样多”。在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地阐明“多出几倍”,即多出的部分与标准量的比的结果,进一步深化“倍”是两种量相比较的关系。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案例描述:

师:把3种花比一比来说一句话。

生1:蓝花比黄花少4朵。

生2:蓝花比红花少6朵。

生3:红花比黄花多2朵。

师:两个数量之间除了有多和少的关系,还有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师:我们就以蓝花和黄花为例(把蓝花和黄花贴在黑板上),

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圈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

生:3份。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是3份?

生:6÷2=3。

师:你为什么要除以2?

生: 2表示一份。

师:我们把黄花也来圈一圈……

(算式又出现了,教师同样是跟着预设的教学案引导学生在圈一圈中得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教学反思】当教师的预设遭遇到学生的生成时,如果跟着学生的生成完全改变我们预设的教学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显然是不行的,当时学生对倍的概念还没建立好,只是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并理解算式;但选择跟着预设走下去而置学生的回答于不顾,显然也是不妥的,学生的回答是有道理的,只是时间稍稍提前了而已。第二位上课教师用“你为什么除以2”来关注,也只是蜻蜓点水的的过渡,很快就回到了预设的教学案,可以说也是“选择了跟着预设走下去”。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既能照顾教师的预设又能顾及学生的生成,更能关注到知识的建构和学生的数学思考呢?下面是我的思考。如案例中:

师: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圈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

生:3份。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2=3。

(当学生说出算式时,教师及时板书算式予以关注,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师:这里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生: “6”表示黄花有6朵,“2”表示蓝花有2朵, “3”表示黄花有3个2朵。

师:对呀,(边指算式边指图)这里的“2”(指着算式)表示“2朵蓝花”(在图上指出蓝花),“6” (指着算式)表示“6朵黄花”(在图上指出黄花)。(在图上指说)也就是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看看6朵黄花里有几个这样的一份,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相机在图上圈一圈)

师:(边引导学生说边板书小结知识)像这样,“蓝花有2朵”(板书),我们看作一份;“黄花有3个2朵”(板书),也就是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师:现在,谁能用“倍”说说黄花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关系吗?

生: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师:那为什么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呢?

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有序交流)蓝花有 黄花有 所以 .(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现在你知道6÷2=3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生:6表示黄花有6朵,2表示蓝花有2朵,3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师:就是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看看6朵黄花里面有几个2朵,也就是看看6里面有几个2。

师: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圈一圈(指着图)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也可以通过算一算(指着算式)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理由】一是服务知识——立体建构概念。

真的是“算式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吗?教师要给的“直观的圈一圈”和学生说出的“抽象的算式”,这两者是不是矛盾的呢?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理解“倍”的概念。对此一种教学策略是上述案例中两位教师先“操作感悟倍”再“理解计算倍”。但操作是对“倍”的感悟,计算也是对“倍”的理解,所以当课堂出现算式时,另一种教学策略是将二者巧妙结合,立体建构“倍”的概念。

学生之所以能想到除法算式,是有知识基础的。在前面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就通过操作理解形成了“平均分“的表象,并建构起“每几个作为一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的概念。这里,“圈一圈”的动作唤醒的是“平均分”的 表象,所以“算式”也就出现的理所应当,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的”,真正体现了“理解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统一”。“圈一圈”是对倍的概念的直观感知,“算式”则是对倍的概念的抽象升华。 “圈一圈”就是直观的“形”,“算式”就是抽象的“数学语言”。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9

1、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

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我更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这节课知识点不难,难在表达上,于是我从例题开始,给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达方式:“草莓是1个2,苹果有3个2,所以苹果是草莓的3倍”,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再通过2个草莓和10个桔子比,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强化了这一点,并抽象出10里面有5个2,10是2的5倍。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2、练习题设计层次性强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过关练习。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练习题设计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体现出了练习的坡度。学生在过关练习中,兴趣高涨,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真的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在课前我对讲授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成进行了预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以下几点完成得不好:

1、没有备好学生

我在课前没有做好学生的知识前测,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符,其实学生对“倍”的认识远没有我想得那么陌生,我还是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不能紧紧跟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依存着我的教学设计去生成。

2、语言不够严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只有教师准确、精炼的言语示范,学生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本节课中,个别环节我的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晰。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倍”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课前准备:小黑板出示教材第80页上的问题和两种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猜谜语激趣,教师口述大象的谜面,让学生猜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谜面是: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

鼻子粗又长,帮人把活干。

生:是大象。

二、了解“倍”的概念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草地上有2头大象1头小象。

师:对!是大象,你们知道吗?课本第80页就有大象一家人,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2头有大象,1头小象,它们一家在草地上玩耍。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象和小象的多少关系,结合讨论,教师介绍: 2头大象,1头小象,就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使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倍”的含义。

师:他们家有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多,还是小象多?

生:大象多。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比小象多这件事吗?

生1:大象比小象多一头。

生2: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生3:小象的头数是大象的一半。

师:2头大象1头小象,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同学们可真聪明!

教师板书:

2头大象 1头小象

大象头数是小象的2倍

3.提出用“倍”来说一说自己家大人和小孩人数的关系,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师:哪个同学家是3口人?请举手。谁能用“倍”来说一说你们家大人和小孩的人数关系?

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三、理解“倍”的含义

1.让学生看书中的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使学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我们学会了用“倍”来说明三口之家大人和小孩的人数。还有许多事情也可以用“倍”来说明。请同学们看课本80页下面的图,图中有谁?

生:小兔和兔妈妈。

师:它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生1:它们在拔萝卜,它们拔了一些萝卜,在说话。

生2:小兔说:“我拔了3个萝卜”,兔妈妈说:“我拔了6个。”

2.鼓励学生提出与兔妈妈和小兔拔的萝卜个数相关的数学问题。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的机会。最后教师概括,兔妈妈拔了6个,小兔拔了3个,我们就说兔妈妈拔萝卜的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

师:根据兔妈妈和小兔了拔萝卜的个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兔妈妈拔的多,小兔拔的少。

生2:兔妈妈比小兔多拔3个萝卜。

生3:兔妈妈拔的萝卜的个数等于2只小兔拔的萝卜的个数。

生4:兔妈妈拔的萝卜的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 倍。

师:小兔子拔了3个萝卜,兔妈妈拔了6个萝卜,是2个3,也就是说,一个兔妈妈拔的萝卜个数等于2只小兔拔的个数,我们就说兔妈妈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

板书:

兔妈妈6个(3+3)小兔3个

兔妈妈是小兔的2倍

3.师提出8是几的2倍,10是几的2倍的问题,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2倍。

师: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 的2倍。谁知道8是几的2倍,10是几的2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8是4的2倍,因为8里面有2个4。

生2:10是5的2倍,因为10里面有5个2。

师:现在,请同学们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2倍。

学生独立思考、写数,然后交流。

4.提出“举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3倍”的要求,鼓励同桌讨论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最后,让学生写出除法算式。

师:刚才例子举得都很好。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要求,谁能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3倍。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同桌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写的数,是怎样想的?

生1:12和4,因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是4的3倍。

生2:15和5,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 倍。

„„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举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再计算出来。

学生写算式,然后交流。

四、丰富“倍”的概念

1.小黑板出示问题和信息图,让学生了解两种球的价钱和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师:同学们看小黑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1:有两个球,篮球28元,排球7元。

生2:问题是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

2.交流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呢?想一想,并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买一个排球7元,买两个14元,买三个21元,买4个28元,所以买一个足球的钱可以买4个排球。算式是:7+7+7+7=28(元)

生2:4个7元是28元,买一个篮球的钱能买4个排球,算式是:

4×7=28(元)

生3:买一个排球7元,28元里面有4个7元,就能买4个排球。算式是:

28÷7=4(个)

3.教师概括说明“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4个排球,我们就说篮球是排球的4倍”。

师: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就是看28里面有几个7元。28里面有4个7元就是说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4倍。求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28÷7=4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摆再计算,然后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同样的练习。

师:下面做练一练第1题,请同学们拿出蓝色和红色花片,摆一摆再填空。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用小黑板呈现下面的题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

第二行摆10朵,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交流时鼓励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请大家看第2题,先看图再独立解答,自己完成。

师:谁来说一说你写的算式,是怎样想的?

生:算式是:8÷2=4,因为母鸡有8只,公鸡有2只,8里面有4个2,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订正。

师: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4头大象 2头大象

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受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从中体验倍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内容。

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反复操作,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用眼看一看,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很高,无论是从摆花片还是做游戏,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因此孩子们对倍的认识比较深刻,这节课上得比较顺利。

33倍的股市还能涨吗 篇11

首先看微观。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大概有800家左右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去掉略增、略减的,利润增减达到(或接近)50%以上的,以及预亏、预盈公司约为660家,其大致比例是:预增、预盈合计占三分之一,预亏、预减各为三分之一;如果将减亏也作为报喜,报喜和报忧的比例约为4:6。一句话,忧大于喜。

笔者估计,今年中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盈利可能在1000亿~1200亿元,即由去年上半年5600亿元减至今年上半年4400亿~4600亿元,减幅在20%上下;鉴于今年一季报累计净利约为2000亿元,半年报如能达到4500亿元,二季度与一季度环比增幅就将达到20%。

同比减20%,环比增20%,宏观数据也能印证这个结论。1~6月全国企业所得税下降13.8%,企业所得税同企业利润的增减基本同步,弄得好的话,今年中报同比仅减15%甚至更低,环比增30%甚至更高。这就比预期要好多了。因为去年上半年中国尚处经济增长高峰期,且未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是近几年来业绩最靓丽的一期半年报。在去年全年8200亿元净利中,上半年占了5600亿元(68%),业绩从顶峰跌落20%,与指数从顶峰跌落50%相比,显然会给市场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环比增长高达400%多,在如此高的基础上二季度还能再增20%,也会给投资者增添信心。

问题是,33倍的市盈率理论上提示今年业绩得有3成增长,若上半年下降15%~20%,全年增长3成几无可能,这是否意味着3200点再往上很难跨越?

关键还得看发展。今年半年报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预亏、预减的大公司,从发展看,这些大公司下半年乃至明年多会有所好转。在预亏、预减净减少的约800亿元利润中,钢铁及有色股估计就在300亿元上下,其中鞍钢从盈利60亿元转为亏损29.9亿元,宝钢由盈利96亿元大幅下降,估计减利也达60亿~70亿元,武钢由盈利49亿元减少50%以上,仅此三家减利就达150亿~200亿元;还有包钢、唐钢、攀钢、太钢、华菱、江铜等等。但是就如钢铁、有色这样的减利大族,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也大有长进,如宝钢,今年一季度净利仅8000多万元,就算中报从96亿元大减85%,盈利也在15亿元左右,由于存货消化已近尾声,以及铁矿石价格下降、钢材价格上涨等因素,下半年业绩还会继续提升。

航运股也是减利大户,包括中国远洋、中海发展、中海集运、中海海盛、长航油运、招商轮船等,减利也在100亿~150亿元。如中国远洋,净利润由去年141亿元下降50%以上,至少减利70亿元,即便如此,中期每股收益也达0.70元(去年上半年1.39元),目前股价不过16元,更何况该公司今年一季度亏损33.5亿元,也即二季度净利润很可能达100亿元。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2

从零收入到每月10万元的营业额,从巴掌大的服装店到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服装,这在江门激烈竞争的服装行业里,算是不俗的成绩。这得益于店主阿媛当初谋划创业时“行大道”的深谋远虑。

说起阿媛的服装店,当地的同行都知道,这是一家开业刚满2年的小店,店主是个四川女孩,曾在深圳打过工。店中的衣服从一二百元到五六千元的衣服,没有一件不抢手。

“在我的熟客中,有90%家住江门本地,而10%是从广州过来。”阿媛说, 每个月广州的一些熟客都会舍近求远,专程来小店里挑几件衣服,一买就是上万元。

一家小店为何能吸引100公里外的客户经常性前来消费?这就要追溯到阿媛当初开店时的区域谋划。

“创业之初我就在想怎么把生意做大的问题。无论哪个地方,本地服装店竞争都已经比较激烈。怎么办?只有开拓外地顾客。江门市自然环境极好, 全市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城市。梁启超等历史名人便生于江门。调查发现,来这里玩的广州人不少,消费水平也高,是很好的打造与本地同行差异化、提高收入的切入点。所以我当初就惦记上了这部分顾客。在服装品种、价格定位、服务方式上考虑他们的因素。起初只有大体的思路,但只要有广州的顾客上门, 我就会重点照顾,摸清他们的消费习惯。”阿媛介绍说,“正是因为当初的这些考虑,现在我的部分服装不仅适应了广州顾客的需求,与客人建立信任的关系。而且还能通过他们获得最新的服装潮流,帮助我调整经营品种,经常能引领当地顾客的需求,为后来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建立了基础。”

正是因为按照这样的大道思路经营,阿媛最终有了今天的成绩。至于其他具体的经营方法,比如:产品陈列、 促销手段等,与别人大同小异。

靠谋术,忙忙乎乎却难有突破

武汉陈女士的服装店是个特色店,专门卖款式独一无二的服装。开业两年,如今能达到1万元的月收入。起初她也希望把生意做大,并且经营方法也挺有特色,但始终无法突破月入万元的瓶颈。为什么呢?先说说她的特色经营方法吧。

第一,独一无二的服装。她看准了年轻人的个性需求,每件衣服绝不重样,甚至在当地别的店买不到。

第二,玩“反季节”,冬天里卖吊带装,夏天里增加冬季服装。“我一向都是卖反季节的服装,从不跟着季节走。”她说,“衣服跟着季节走,卖不出好价钱,顾客一家家地问,价格就非常透明了。”即便是服装换季的时候,小店里的衣服也会比其他店提早一个多月的时间换季,“做服装永远不能落在别人后面。”陈女士说。

第三,制作顾客通讯录,巧妙拉拢老顾客。在陈女士小店的玻璃墙外,贴着她的手机号码,“顾客需要到店里购买衣服,只要拨通电话,我就会立刻赶到店里来。同时,顾客买回去的衣服, 觉得有什么不满意,或是更换,都可以给我发短信或打电话,我会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陈女士说。她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下顾客的联系方式。“有些顾客熟了,会主动提出店里有新货时及时通知他们,所以本上的电话也越来越多,也时刻提醒我要多进新款的服装来赚钱。”

这几招看起来都很有特色,但也是造成她难以突破收入瓶颈的原因。 在这些招数的指导下,她成天忙于琐碎的事务,一刻不得闲,哪还有时间想怎么把生意做大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固步自封,只能局限在这些小思路里打转。

上一篇:经济毕业论文读书笔记下一篇:【上海电力学院排名】上海电力学院特色专业-上海电力学院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