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2024-07-26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通用10篇)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篇1

函授是我们升学历的一个办法,那你们人力资源专业本科毕业额自我鉴定怎么样写呢?我们看看下面吧!

函授人力资源专业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1我来自XX工业大学,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并于0*年*月通过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扎实,熟悉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与考核,薪酬管理及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熟悉学习和掌握了《劳动合同法》及《社会保障法》的相关理论。

思想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和人民,不曾有过叛国叛党的言行举止。同时,积极接受并主动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力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习上,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和大二第一个学期这一阶段,因主客观多方面原因,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但自大二第二个学期开始,本人专心于学生的角色,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在学校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有长足发展。

工作上,大学期间,本人积极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学习与实践。曾担任班委、社团干事等职,与同学合作初涉商海,利用周末和寒假时间进行兼职,并于大三暑假期间,进入深圳联创实业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

本人专业为工商管理,大三期间,用心考虑了个人的职业规划。在参考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个人的性格和兴趣,最终决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在联系实习单位的时候,也矢志成为一名人力资源部的实习生。大四伊始,报名参加国家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和考核,力求在理论上亦有相当准备。

有理由相信,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条路上,我可以走得很远。

通过三年的函授生涯,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新事物的能力,思想也变得成熟了许多。我的本科函授学习认真而充实,很有收获。今后,我会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在工作中,争取把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

函授人力资源专业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2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成人专升本提升学历教育,考取了采矿工程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煤炭事业。尊敬师长,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岗位,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三年时间的函授学习,从时间上讲很是短暂,但是我正确理顺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珍惜每次学习的时间,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就及时和老师探讨。

(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修养的欠缺,我充分利用自己空暇时间,阅读书籍,努力学习煤矿 整理技术等专业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我工作期间,做好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特别是我学习的《煤矿开采技术》、《矿山通风与安全》、《矿山电工》等知识,使我在工作中得到更多应用空间,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充实!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篇2

本次调查毕业生共计95人, 其中男生33人, 女生61人。1人未填写性别。女生占比高于男生约2倍。我校男生少于女生, 此次调研数据基本符合我院在校生男女比例。

2 就业去向

本次调查95名毕业生中, 14.7%的学生实现专升本, 与专升本名额安排比例基本吻合。

59人就业在私营企业, 占总就业单位性质的62.1%。在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等就业的人数较为均等占比5%-7%。11人未填写就业单位性质, 具访谈了解私企就业率较高。数据显示, 私企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 这与人力资源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同时由于大专学历等实际就业情况, 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的比率偏低。由于本系有社会组织管理专业, 影响到在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中有3人就业, 表明相关专业的影响性。

在就业地域方面, 将近90.5%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数据表明, 因我校属全国招生, 鉴于北京生活压力的关系,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返回户口所在地就业, 户口所在地与就业地域数据基本吻合。京内户口的毕业生也无选择外地就业的情况。这与北京市教育目标方向, 尚有所差距。北京市的毕业生未能服务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3 毕业生岗位对口情况

接受调查的95名学生中, 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16.8%, “比较对口”的占12.6%, “有一定关系”占37.9%, 三者合计为67.3%, 而认为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不太对口”的学生占6.3%, “不对口”的占13.7%, 总计近20%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数据表明, 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所从事专业基本相近, 体现毕业生的专业认同感。见下表。

4 初始岗位月薪水状况与目前薪水情况对比

受调95名毕业生中, 大多初始岗位月薪为2501-3000元之间, 占比27.4%, 2001-2500占比20%。其余月薪等次占比较少。初始岗位薪酬与行业平均薪酬基本一致。

受调95名毕业生中目前的岗位月薪为4001-4500元之间的占比为21.1%, 4500元以上的占比14.7%, 月薪4000元以上的占总体35.8%。而2001-4000元区间的总体占比46.2%。可见毕业后, 人力资源专业学生整体收入提升还是较快的。

5 岗位技能情况

在对岗位所需技能方面, 有30.6%的受调者认为在校的专业学习能够在工作中得到较多运用。36.8的受调者认为一般, 另有19%的受访者认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不太到。

受调者认为, 在适应工作方面主要靠吃苦耐劳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43.2%的受调者认为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很重要。但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宽广的知识面、独特的创新能力都不太重要。广泛的人际网络的重要性比之前数据要小, 可能存在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定义的新特点。

有53.7%的受调者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单位中有较强以上的竞争力, 说明大多数受调者是较为自信的。

有50.5的受调者认为自己没有想清楚是否继续学习深造。数据说明, 大多数受调者对于向上学习和实际工作需求中还存在矛盾。一方面希望提高自身学历水平, 另一方面也对现有工作较为满意, 不想拿出时间再做提高。间接证明了有44.2的受调者感受到了比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求职过程中, 学历还是求职受阻的主要原因, 另外缺少实践经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9.5%的受调者对工作满意, 48.4%的受调者感觉一般。43.2%的受调者认为, 本职工作能够有发展前景、相对稳定性和自己的兴趣, 是他们选择此项工作的主要原因。

6 专业教学内容情况

接受调查的53.7%毕业生中, 认为我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反映本专业发展, 所占比重最大。选择全面真实反映的占比17.9%。说明我们教学内容基本合理, 得到了毕业生的充分肯定。

7 课堂教学方面

53.7%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应当加强。4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项目。80%的毕业生认为教学课程内容是实用的, 81.1%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是合理的, 这是专业课程是很大的鼓励。8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够敬业。96.8%的毕业生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强。

8 实习环节

51.6%的毕业生认为, 我专业实习和实践环节还不错, 45.3%的认为有待加强, 应当继续加大实践课时量。83.2%的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够负责, 85.3%的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心强。57.7%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实习中比较重要。专业知识、创意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都较为一般。36.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实习期间, 专业知识有所提升。29.5%的毕业生, 认为计算机能力有所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

9 在校学习提升情况

47.4%的毕业生在校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2.1%的毕业生提高了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交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不需要特别加强。41.1%的毕业生需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大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专业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等对自身学习成长帮助较大。

1 0 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

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 46.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提供更多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72.6%毕业生愿意向别人推荐本校以及本专业。说明学生对于学校以及专业的认可度比较高。将近一半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了学生积极影响。36.8%的毕业生认为在学习能力方面, 47.4%的毕业生认为在责任心方面大学老师提供了积极影响。但只有2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27.4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说明学校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

摘要:本次调查面对的主要是2015届公共事务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毕业生。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访谈形式, 其中, 问卷分三类, 具体包括:面向毕业生本人的问卷、面向毕业生家长的问卷、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访谈包括面对面访谈以及电话访谈。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篇3

摘要:可雇佣性是企业雇佣人才和高校培养人才的共同关注点,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可雇佣性要求,研究高校和企业在可雇佣性上的认知差异可以帮助两者实现人才对接。文章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收集高校的培养方案以及企业相关岗位的网络招聘广告,采用质化研究从高校和企业两个视角得出两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结构的认知异同,进而为高校的培养模式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质化研究;培养模式

一、 可雇佣性的研究现状

可雇佣性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大部分学者认为可雇佣性是复杂多面的,Hugh-Jones和Siobhan(2008)认为复杂性主要来自于可雇佣性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用人单位、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多数学者普遍认可Yorke和Knight(2006)的定义,即可雇佣性由一套技能、理解力和个人特质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可雇佣性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例如,一些学者(Andrews & Russell,2012)从企业的角度将可雇佣性细化,包含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商业和客户意识、素养(literacy)、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Hillage和Pollard(2009)则从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将可雇佣性阐释为:(1)获得初始工作的能力;(2)满足轮职换岗所需,能够维持就业的能力;(3)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能够在不同组织(公司)之间转换的能力。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可雇佣性最关键的要素大致可分为三点: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个人特质(如主动性、责任心等)。

人们普遍承认,可雇佣性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具有目的性以及有效性的高等教育和培训系统则是提高可雇佣性的基本条件(Harvey,2005)。澳大利亚工商会(ACCI)(2002)曾对澳大利亚多家大中小型企业的雇主关注点进行研究,发现雇主正在将对技术、技能的关注逐渐转移到一系列个人特质以及丰富的基本能力。这项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指导,会促使高校的培养方式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日本则采取将供给方与需求方也就是高校和产业界代表聚在一起,共同商讨确定了对毕业生就业相当重要的三项内容:主动学习、实习、组织支持和评估(Ito,2012)。英国政府也引入一套业绩指标来衡量各高等教育机构的成效,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关联(顾露雯、汪霞,2012)。

国内不少学者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高等教育与可雇佣性方面的研究,例如,闫岩、任广新(2013)通过调查问卷、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研究总结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8项关键性工作任务和74项所需关键技能知识,据此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课程模块化+综合实践”的课程体系模式。叶红春等(2013)则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诸多问题,倡导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但是有关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的研究很少,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比较企业岗位对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要求与高校培养目标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理解,以期发现二者在可雇佣性内容上的异同,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践体系。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我们在两个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上,选取了国内70条大中小型企业2015年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信息,作为可雇佣性研究的企业样本。

为提取高校培养目标中有关可雇佣性的信息,我们选取了60所国内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其中包括20所211、985国家重点高校,20所普通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以及10所职业技术学校。

2. 研究过程。首先对招聘信息以及高校培养目标进行信息编码,使所得每个条目做到含义单一且清晰明了;然后将表达类似或意思相近的条目进行同类项合并,合并后的条目招聘信息共23条,高校培养目标共24条;最后,在研究者的主持协调下邀请组织行为学三名博士对两组条目进行归类。

归类后,反映企业需求的招聘信息被分为四个维度:专业经历、一般技能、HR关键能力和责任心,没有无法归类的条目。高校的培养目标共分为六个维度:专业经历、基本知识技能、通用能力、科研能力和身心健康,没有无法归类的条目。

三、 结果与讨论

从以上质化研究的结果来看,企业招聘要求以及高校培养方案具体的维度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1. 高校视角与雇主视角的关注契合点。由表1可知高校所关注的可雇佣性在某些方面与企业的关注点是相吻合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专业经历。多数高校培养目标里明确规定,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毕业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工作,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适应工作岗位。企业也总是希望新员工入职后就能适应岗位要求,工作上手快等,在以上有关专业经历方面,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是一致的。

(2)一般技能。一般技能也叫通用技能或可迁移性技能,这种技能的提高往往会大大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显然,高校在其培养目标中非常强调对一般技能的培养,包括外语、计算机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此类技能在以往的企业招聘要求中也频繁呈现,高校和企业对于一般技能的培养和要求非常契合。

(3)一般工作能力。高校与企业共同关注的一般工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创新能力、团结协作、适应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是大多数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企业之所以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这些能力,是因为HR从业人员必须主动去了解和熟知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具有向管理者以及员工推销人力资源的创新性产品与服务方案的技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单个个体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所以团结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 高校在可雇佣性培养方面的欠缺之处。尽管高校与企业在可雇佣性要求上具有较多的一致性,然而,企业所关注的可雇佣性的部分内容,在高校培养方案并没有被有效关注。

(1)企业强调实习经历,而高校对实习过程把关不严。样本中五分之一的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示有实习经验者优先,说明企业还是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实习经历,而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中往往更多的是课程化教学,即使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有实习过程,但是高校对实习过程缺乏监控,仅仅借助一份实习报告作为实习凭证,而对于很多学生的实习造假行为却视若无睹。实习质量无法保证,会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质量,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可雇佣性。

(2)企业强调过硬的基本技能,而高校强调娴熟的应试技能。高校培养目标关注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等一般技能的培养,但是有关的培养目标还不够具体,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侧重点,监督和实施不力。例如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应试技能的培养,大学毕业生往往掌握的都是“哑巴英语”。再如,在计算机操作方面,高校只是以考级的形式勉强督促学生掌握编程的技能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满足不了企业对毕业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软件操作的要求。

(3)企业需要实用的职业能力,高校培养宽泛的一般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部是一个独立部门,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多种与职业相关的关键能力,例如:良好的服务意识即公仆精神,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如及早判断员工与企业的矛盾以便尽快解决)。这些企业所需的能力并没有出现在高校的培养目标中。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高校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即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力。即使对于一般能力的培养,高校也没能严格履行培养方案的要求。此外,高校对大学生的学业考核机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学习过程基本不存在压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高压力职场生活。

(4)企业需要负责任的人,而高校却忽视了责任心的培养。责任心是个人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表明,责任心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组织支持的情况下,责任心会通过工作投入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于艳等,2013)。所以,企业非常重视毕业生是否具有责任心,每一份招聘广告中都几乎会提到“责任心”一词。然而,高校的培养一开始就假设学生是具有责任心的或者学生的责任心是不可培养的,这种假设甚至使毕业生在应聘失败时仍然不明白责任心的重要性。

(5)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型人才,而高校培养的是通用型人才。企业的各项工作分工非常明确,在人才的使用上更强调专业和实用,但高校的人才输出不仅仅指向企业,其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宽而泛。因此,二者在人才的能力对接上存在缺口。例如,本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高校培养目标中都提出培养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的毕业生,并且要求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用于毕业设计以提高科研能力,大有把本科教育研究生化的趋势。企业在人才选拔中首先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高等实用性能力和技能,而往往把科研能力看作是可选项。

四、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启示

1. 完善实习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这一平台,通过校友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高校也需要建立已就业的毕业生的学生网络,帮助在校大学生获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帮助在校学生明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高校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次,高校通过更多地增设企业奖学金,并将学生的实习成绩与企业奖学金挂钩,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习工作中并获得提高。此外,学校可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实时监控学生的实习状况,学生要定期向指导老师上交实习报告,这既可以帮助高校教师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获取第一手教学案例,同时也可以防止学生的实习造假行为,提高学生的实习参与度。

2. 培养学生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在本研究中,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电脑操作和英语能力。在电脑操作方面,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不要单纯为了考级服务,而应该更多地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例如,通过实践应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教会学生运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度“强制性”地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学院在课下营造良好的“英语角”文化。

3.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能力培养。教师要随时能够将最新鲜的案例带入课堂,一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二是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逐渐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引入“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设计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多利用校友平台和学校资源,邀请学术界和雇主代表参与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即可达到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以及提前与企业要求接轨的目的。在这一点上,英国职业教育基于雇主驱动、需求导向、人性化的课程设计做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学校与雇主通过交流把行业、雇主和劳动力市场的组织需求转化为个性化的学习课程,毕业生整体的可雇佣性明显提高(李传瑛、王春秋,2013)。

4. 多方创造条件,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责任心培养应贯穿在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行为的所有环节中(刘波、陈力,2014)。首先,学校要实行责任意识的文化渗透。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校园广播、大型的责任意识主题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责任意识的文化氛围,唤醒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学会对自己负责。其次,具体到各个班级可以实行班委轮流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成长的岗位,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明确角色责任并对所在岗位负责,通过实际的岗位工作塑造学生的责任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强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每门课程都可以增设课程服务岗位,让每位同学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顾露雯,汪霞.英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研究:内涵、维度与课程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12,(5):3-7.

[2] 闫岩,任广新.就业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9):71-73.

[3] 叶红春等.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3,(7):1-3.

我们毕业啦。(范文) 篇4

2011年5月19日上午八时,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08级的师生欢聚一堂,在xx大楼隆重举行毕业典礼。

学长学姐们盛装出席,来迎接这次期待已久的毕业典礼,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一一道别,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心中更是热血沸腾的激动。

毕业典礼正式开始, 首先由学院的徐家海院长和城市伦敦大学教授依次讲话,发言虽然简短,但是热情洋溢,每一字,每一句无不充满大学对毕业生的爱与期许, 同时让人感受到在教育学院学习,是一种光荣的学习体验,令全体师生为我们的母校倍感自豪。接着,朱楠老师极富感情的发言,把整个毕业典礼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她流露出的是导师对这群可爱的毕业生的厚爱与不舍。当朱楠老师发言完毕,全体毕业生,一起欢呼且用长久热烈的掌声感谢每一位导师三年的教导和陪伴。之后,是优秀学生代表李海彤上台发言,他风趣幽默的发言,流利顺畅的英语,给在座的每一位展示了我们这位08级学生会主席的风范,让大家看到了学长学姐自信、向上、开朗、风趣的一面,这次讲话后的掌声更多的是对自我努力的赞扬和对他人的褒奖。

不得不提的是典礼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十六位大一女同学身着红色礼仪长裙,肩披学院授带庄重入场送递HND证书。毕业生们一一上台从徐院长的手中领取证书,“接过毕业证书的那一瞬间,心中满是对

学校和老师的感谢”一学长脸上流露出对自己辛勤耕耘成果的自豪,激动地说到,“脑海中在大学里美好的回忆不断闪过”。握手、微笑,徐院长乐此不疲地颁发证书,给与优秀毕业生们深深的肯定和鼓励。只见整个大厅无数的闪光灯忽闪着,一张张照片烙上了最精彩的瞬间,激情的欢呼声,是对顺利毕业的赞美歌,台下的学子们不禁和朋友,老师,同学热情的拥抱着,抛却一点点淡淡的分离忧愁,典礼在诚挚的祝福和不尽的感谢中完美收场。

作为大一大二的学弟妹,看着满眼的笑脸和一幅幅师生间怀恋感恩又充满兴奋的画面,我们由衷地向往和祝福。

我们相信,学长学姐们在这求学的点点滴滴,知识、友情、关爱,远远大于这沉甸甸的毕业证书。

毕业自创诗歌[范文] 篇5

毕业自创诗歌【1】

关于毕业的唯美伤感诗歌

莫离,莫离。莫别离。

在我们的生活里,曾经有多少个陌生的生命,只是迎面错过,甚至连对望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让生命的书面,永远记住点燃过心灵的温暖阳光。

总有一些欢乐的镜头,藏在记忆的角落,在无意中轻轻掀开,抖落了一室的萧瑟!

《回忆》【2】

谁曾悄悄来到我的身边,伴我静谧于雪影萍踪之际。

谁曾轻轻拨动我尘封的心弦,慢奏起我生命中最美妙的音符。

在那铺满星辉的校道上,你我曾不期而遇。

而我竟忘记收拾起那份自命的不羁,让你便这般擦肩而过。

思念,思念,我的心难如静水,点点轻泛涟漪。

回忆,回忆,不灭的是那离愁,袭向我的心头。

我知道,回忆在沉默中永不褪色。

岁月的洗痕抹不去往昔青春的笑颜。

但你可知否?在我们分别后的每一天,在我心中,依然荡涤着的是你那--

一颦一笑一忧伤。

《毕业.离》【3】

阳光,透过雨水的倾盆,打在脸上。

有潮湿的味道,像我的心,不知说该什么。

想好的话语,憋在心头。

一句深深的祝福,祝你一路顺风,抵过千言和万语。

熟悉的街角,划开界限。

留下挥霍少年,点染成熟的容颜。

心中的不舍,倾诉在泪水间,划过眼角,青春本是苦涩。

毕业诗歌【4】

今天还是走到这一天,要奔向各自的明天。

没人能代替分别的你,还有那段青春岁月。

一路上我们曾携手并肩,用汗和泪写下梦的诗篇,用欢笑和荣耀换来一句誓言。

永远记住彼此的缘,毕业了的我们,要勇敢放心的去追我们各自的梦,因为彼此的记得各自的承诺。

高中毕业评语样板范文 篇6

【优秀】

(1)该生很有上进心,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成绩比较优秀,自学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做事令人放心。希望更加大胆地工作,严于自律,成为表率,带动其他的同学,共同进步。

(2)该生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学习、生活。你善解人意,朴实无华,毫不矫揉造作,是老师心中最好的学生,工作上最好的帮手。学习的道路是坎坷而艰难的,但勤奋执着的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登上顶峰,老师深信这一点,衷心地希望辛勤汗水也能换来丰硕的果实。

(3)该生为人热情大方,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为人正直诚恳,尊敬老师,关心班集体,待人有礼,能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有集体荣誉感,乐于为集体做事。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上课能专心听讲,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认真做好笔记。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学习时间,各科全面发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会成为一名更加出色的学生。

(4)该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身为班干部,任劳任怨,工作认真负责,集体荣誉感强,乐于为集体做事,成绩稳步,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希望能树立信心,从基础做起,克服自身困难,抓住机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考上理想的大学。

【良好】

(1)该生诚实守纪,待人随和,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劳动认真负责。成绩稳步,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任务观念严重。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能树立信心,从基础做起,克服自身困难,抓住机遇,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考上理想的高中!

(2)该生尊重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学习上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改正错误,但在学习上要多一些主动探索的精神,要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进去,并讲究一定的学习技巧。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3)你聪明活泼,顽皮好动,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课,总能很快掌握;作业整洁书写认真。但你有时不太珍惜时间,课堂听课效率不高,作业答对率有时偏低。你还没有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还需要用你的刻苦和主动换取优异的成绩。人的一生总要学会拼搏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4)该生聪明活泼,顽皮好动,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课,总能很快掌握;作业整洁书写认真。但有时不太珍惜时间,课堂听课效率不高,作业答对率有时偏低。还没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还需要用刻苦和主动换取优异的成绩。人的一生总要学会拼搏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等】

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篇7

一、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工作的搜寻和迁移。工作搜寻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经济现象,由于就业机会和劳动力资源的不对称,决定了劳动力市场存在搜寻行为的必然性。在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与雇主以一对一的方式,将双方的需求、偏好和技能进行匹配,并且该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长度。此外,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流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力在雇主间自由流动促进了社会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使社会达到效用最大化。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人力资本当作物权,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物质资本,投入的都是资本,都要使自己的预期收入最大化。因此,为了取得个人效用最大化,毕业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过程中,需要衡量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后做出选择。如预期收益大于成本,那么毕业生就会进行投资,反之,则会减少投入。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主要包括预期收益和投入成本两方面。

(一)预期收益

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益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接受正规教育后取得的收益,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个人收益、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还能创造更多的诸如更文明的行为、更具有生产力的环境等外部效应,这里只考虑毕业生取得的经济收益。二是通过迁移行为取得的收入增长。假设毕业生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自愿进行迁移,并且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流动的自由选择权,在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经济考虑后,预期收入的获得促进了大学毕业生迁移的行为。

(二)投入成本

大学毕业生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搜寻成本,迁移过程中的损失成本。毕业生接受某个工作岗位的主要依据是工资,保留工资是毕业生在进行职业搜寻时所能接受的工资水平的一个最低心理价位,如果雇主开出的工资超过预定价位,他就接受该工作,否则就拒绝。此外,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毕业生只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来进行工作搜寻,当他判断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普遍较高,那么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进行搜寻,从而提高了搜寻成本,反之,毕业生则不愿花更多的成本进行工作搜寻。

影响大学生就业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1. 工资水平。

工资是生产和收入、劳动力配置和收入分配连接起来的关键,工资决定了企业对劳动力的使用、收入以及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工资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等因素,同时也引导了社会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企业的生产行为以及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以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工资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工资决定了毕业生未来收益的高低。

2. 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迁移是其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通过劳动力的流动可以保证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但是,如果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的状况,毕业生的流动成本将大大提高,这里的流动成本包括与流动迁移有关的直接成本、寻找工作的机会成本以及心理成本,成本的提高将减少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净收益。

3. 可获得的信息。

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信息成为了衡量毕业生最优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收益和成本都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收益是发生在未来的,因此,毕业生在评估各方案时出现的偏差与信息质量相关。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能够减少在期望收益和实际收益之间可能存在的偏差,提高毕业生寻找最为匹配和最适合的工作的可能性,促进其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地位。虽然从不同来源获得的间接证据表明,重要信息的不完整性并不严重地妨碍经济领域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就业信息与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反馈作用。

二、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年代,不存在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不需要自己寻找工作,由国家直接统包统配,所以也就不存在大学生失业现象,但是,这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取消了大学生分配制度,高等教育也实现了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市场成为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劳动力供需主体的选择权和决策权逐渐扩大。虽然我国劳动力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矛盾

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体制性的障碍,市场处于分割状态,通过人为地设置制度障碍而把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两个部分,尤其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割,使毕业生不愿意到中西部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就业。

(二)对于学历和院校歧视的现象严重

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对“学历”的要求动辄硕士、博士,实际上大专毕业就能胜任的工作,非要硕士毕业生。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对名牌大学情有独钟,接收毕业生时往往主要瞄准这些大学。一些地区甚至以政策的形式对应聘者的毕业院校予以限制。一些地方要求是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划转地方的高校和列入211工程的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才可以录用。这种学历、院校歧视所引发的教育资源的畸形流动是对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其标志是人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而到人才市场实现就业的比例比较低。就业信息的匮乏既增加了毕业生的搜寻成本,也令用人单位未能找到合适人才感到迷茫。我国各高校设立的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是远远不够的。调查显示,只有3.8%的毕业生认为求职信息能够完全满足需要,59.4%认为基本能满足,余下的36.8%认为不能满足。我国人才市场从1983年起步,是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建立的,虽然人才市场为人们提供了就职择业的便利,但市场内办理人才交流业务的企业和个人较少,没有形成“市场效应”,正是由于人才市场的缺位,提高了毕业生的搜寻成本和流动成本。

三、解决对策

(一)让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涉及政府干预,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应该依靠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基本出发点是让劳动力更充分的流动,提高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消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为消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可实行诸如放宽户籍制度,改革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的歧视性政策,改革僵化的企事业用人制度等措施,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实现劳动力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优化组合。

(二)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毕业分配双向选择制度改变了过去的统一分配制度,毕业生通过直接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博弈,进行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节约毕业生的搜寻费用,对于一些优秀人才的户口优惠,能节约迁移费用,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净收益值。人才市场的完善还有利于获取全面的市场信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技能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去生产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支持和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及就业渠道,充分利用高科技的网络技术,由政府牵头,建立全国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就业信息,为企业求贤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四、结束语

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任务,一方面所有的政策都应该着眼于做到长期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这是所有政策中最长期化也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同时还要建立和发展市场化程度高的人才市场体系,提供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毕业生做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摘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并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大学生就业决策的因素是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可获得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让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技能。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工作搜寻

参考文献

[1]张车伟,蔡肪.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庄子银.高级宏观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George Psacharopoulo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M].Pergam on Books Ltd,1987:179-182.

[4]杜平.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7,(8).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篇8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生跟踪调查 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1-02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第四次专业目录调整设立的地理学类应用性理科专业。该专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有15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背景,面对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重要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显著增加。但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大多数院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尽人意。最近几年一些学者从自身院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基于就业视角进行了探讨,多数学者认为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专业方向不明和定位模糊,导致不能明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需求面向,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个新兴的地方本科院校,2002年在城市规划、地质工程等工科专业基础上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至今有6届毕业生。专业开设之初与多数院校一样,由于相关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专业定位模糊、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庞杂、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定期对毕业生去向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并加以仔细研究,从而明确本专业毕业生服务面向的主导行业和领域,从而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特色定位。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7-2012历届毕业生,调查样本容量为287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毕业生去向、工作单位性质及类别、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等。调查方法是直接访谈法,通过召开毕业生校友座谈会、网络调查、电话回访等多种途径,向毕业生本人或知情者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更新毕业生去向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对历届毕业生去向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1)显示了2007-2012年历届毕业生去向的总体状况:到私企、国企、外企等各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67.6%,到政府机关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占9.4%,到科研设计、教学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4.2%,考研的毕业生占16%,出国、参军等其他毕业生占2.8%。

把企业按照私企、国企(石油企业、农垦企业等)、其他企业(外资、三资企业等)分类统计,结果(表2)显示2007-2012届所有毕业生中,90.2%到私企工作,4.1%到国企工作,5.7%到其他企业工作。

对2007-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进行分析(表3),到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总体在50.5%,其他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占49.5%,虽然历届有所波动,但专业对口率有上升的趋势。

把与专业对口的企业类别细分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等,并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统计如表4。结果显示,总体上2007-2012届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达到59.2%,到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22.4%,还有18.4%的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历届到不同类别公司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但是最近的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达到100%。

历届毕业生中,进入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占51.3%,主要包括城乡规划部门、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政府综合部门等,其中本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占81.3%。还有一些毕业生到乡镇政府等农村基层从事国土、规划管理等工作,这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充分体现。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中,在哈尔滨、大连、厦门、呼和浩特等大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仅占28%,其余72%都是到县级或县级以下的中小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等工作。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毕业生中,只有25.9%的毕业生是当年毕业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其余毕业生基本都是在毕业后或次年进入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

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毕业当年考取国内研究生的学生占81.3%,另外还有18.7%的毕业生是次年考取的。在这里仅对考取国内研究生的院校及专业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考取地理学科的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方向的占总人数的58.7%;考取生态、资源环境类的占19.6%;考取农林遥感类的占6.5%;考取土地资源管理等经济管理类的占15.2%。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院校类型有师范类、农林类、综合类(含理工类)、地矿类、科研院所等,考取211院校的占56.5%。历届考研率变动较大,主要是受当年生源的影响较大造成的。

三、城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引发的思考

基于多年从事城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笔者深入分析了所在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办学之初就业率不高、毕业生去向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首先,本专业主要依托地理学科发展,同时还涉及与资源类、环境类、城乡规划类、管理类等学科专业的交叉,由于本专业具有综合性强、专业知识面广等特征,导致学生就业去向杂;其次,占较大比重的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是新兴技术服务行业,很多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管理不很规范的私营企业成为其行业主体,另外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国土等领域的项目数量、业务工作进度等因素经常受到国家政策和各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直接影响,导致这类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有着很明显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签约就业的单位在毕业后很快会发生更换,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第三,一些准备进入各级政府的城乡建设与规划、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下基层政府或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由于要经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所以在毕业前往往不能及时落实明确的就业单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凝练具有鲜明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应用型理科专业方向,笔者所在院校坚持对城乡专业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毕业生当年及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去向。经过多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近几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以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为主要专业方向,立足面向国土行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面向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明显改善了毕业生就业状况。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进行城乡规划专业社会需求分析预测:到各级政府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仍是一部分本专业毕业生的选择,但是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明显趋势;到科研、设计、教学等各类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以公务员为主,目前我国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录取比例相当小;科研设计单位及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本科生进入机会相对很小。除此以外,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最重要的趋势是:企业越来越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历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是近似的,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是大量的能在现代企业从事基层工作、技术工作的综合性应用性人才,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领域必须由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向现代企业为主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引致就业市场结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培养出更多合乎时代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众多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可掌握大量客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社会人才需求开始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趋势转变。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应社会需求、市场信号进行科学、系统和客观的调查和分析,使专业教育“产品”尽快适应发展变化着的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今后还应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领域需求面向以及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要求,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HGJXHB1110864)]

参考文献:

1.赵小风,黄贤金,李光录,等.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陈兴鹏,焦文婷,张晓森.从就业看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9(3)

3.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赵筱青,谈树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5.余建华,王英利,陆佩华,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功用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6.刘庆广,张学锋,陈红,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毕业志向调查问卷(范文) 篇9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毕业就业状况,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决策。特对我校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此问卷用于汇总后的统计分析,对个人信息绝对保密,请据实告知。

答题方法:凡划下线的地方请具体填写,选择题可直接在相应提号上划对号

特此说明:1-15为单选题16-18为多选题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1.大学前的户籍所在地:A城镇B乡村

2毕业后你期望的工作所在地:A城镇B乡村

3您认为大学期间什么时候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志向最为合适?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你现在对你所学专业是否满意?A满意B基本满意C 不满意

5您认为在大学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对你成功求职的贡献率大约有多少? 您认为在大学所掌握的全部能力对你成功求职的贡献率大约有多少? A 0%~20%B 20%~40%C40%~60% D 60% ~80% E 80%~100%

A 0%~20%B 20%~40%C40%~60% D 60% ~80% E 80%~100%

7大学毕业后,您的选择:A继续深造B 直接从事工作C考研工作两手准备D其他 8你会接受你将来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吗?

A完全会B基本会 C也许不会 D 绝对不会E视情况而定

9你准备通过哪种方式求职?A报纸B电视C学校D网络E亲朋好友介绍10 您对自己求职花费预期:

A500以下B500~800C800~1000 D1000~2000 E 2000以上

11毕业后您的期望月薪

A1500以下B 1500~2500C2500~3500D3500以上

12你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

A800以下B 800~1500 C 1500~2000D2000以上

13你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A国家政府机关B国有企业C私有企业

D外企E 机关事业单位F 留校G 其他

14你清楚的了解你的个人特质所决定的你适合的职业或职务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5针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你认为:

A就业现状严峻,就算很努力也难以找到工作。

B虽然就业现状严峻,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C现状乐观,易找到工作

16找工作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自身发展条件B离家的远近C公司知名度D专业对口E工作稳定性

F恋人志向G薪金多少H地理文化饮食气候差异I其他

17为了找到更满意的工作,您现在需要加强:A专业技能知识B 加强实践能力

C 加强交际能力D加强团队合作精神E积极抓住发展机遇

18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城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C坚决不接受D视情况而定

谢谢合作!

问卷人:赵静吴赛赛

毕业自荐书范文 篇10

正如每只在海上航行的帆船都需要罗盘,我们行走在大学校园,亦需要一些准则来束缚自己,要求自己做得更对更好。而大学规划与职业设计就恰好充当了我们大学生活的罗盘。通过写这份规划与职业设计,我们可以解决好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小问题,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活,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努力。所以我也试着写下这份规划,为我的未来指明方向,为我的奋斗提供持久动力。

二、自我分析

1.性格分析:很多人对我的第一印象都是淑女、文静,觉得我弱不禁风的样子。其实不然。和我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其实我是一个蛮外向的女孩子,有时候有些小幽默、小搞怪。我特别阳光、乐观。为人特别善良,超喜欢帮助别人。个性有点要强,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绝对不会让别人帮忙。有很强的责任感,毅力强,能吃苦,做事积极性高。

2.兴趣分析:爱看书,爱写字,喜欢音乐,喜欢摄影。热爱爬山,羽毛球打得还不错。

3.优缺点分析:

优点:乐于接受新的知识与各种批评,对待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特别认真特别负责,做事踏实、能吃苦,乐于助人,为人善良。

缺点:有时候处理事情不够稳重,见到生人会害羞。

4.小结:认识难免有不全之处,毕竟只是个人对个人的认识,少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正如一千名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所以在别人的眼里的我肯定是有差异的。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向各界学习好的方面,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三、职业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中下等水平并不贫困,家人希望我找个工资高点的轻松点的离家近的工作,期望较高。父母常年在家务农,不曾外出,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母亲生性格外善良,吃苦耐劳,平易近人,我和哥哥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关爱他人,团结友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责任感强等等。家族文化比较专制,但对我的职业选择不会进行太大的干涉,主要由我自己决定。

(2)学校环境分析:我现在就读于四川省攀枝花学院计算机学院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们学院优秀的老师与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大批政策支持,与众多高校的强强联合,都让我对这个专业充满了信心。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我很有信心。

(3)社会环境分析:我国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渐饱和,对教育方面的研究部透彻,社会就业率不高,反而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在大学里学到知识,以后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自己喜欢的工作的。

2.目标职业分析

职位名称:

工作内容:

就业前景:

(ps:由于现在刚上大一,对本专业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无从定位。等以后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再来改写这份规划,也不算太迟吧。)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大致确定

通过分析自己的性格、家庭、社会环境、就业前景、专业情况等一系列因素,我开始对自己以后的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且做了简单的规划:我打算利用我精通的计算机程序方面的知识从事网站有关的职业。

五、职业生涯初步规划设计

大一(2011-2012):初步了解专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主要内容有:

多和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询问专业就业情况;

多参加学校以及院系活动,参加社团,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计算机知识,努力学好高数以及英语。尽量提高加权分,争取获得奖学金;

身为青年志愿者协会公益服务部的一名干事,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身为班级的纪律委员,以身作则,配合其他班委努力使本班级成为优秀班级体;

空余时间看各种有益于自己的书,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大二(2012-2013):提高基本素质,进一步了解专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倾向。

主要内容有:

主要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坚持走下去;

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

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

保持较高的加权平均分,争取奖学金;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最新的走向,根据实际需要考一些证。

大三(2013-2014):提高求职能力,搜集公司信息。

主要内容有:

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

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们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再考取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证。

大四(2014-2015):冲刺之年,积极进行工作申请,争取就业。

主要内容有:

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努力写好毕业论文,必须高度重视。然后开始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等;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充分利用人脉关系给自己创造工作机会。

有机会参加公务员考试。

毕业后五年展望(2015-2020):这五年积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与领导、与同事,建立庞大的社会人脉关系网。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职位目标定位部门经理或者技术总监等有实权的职位,成为公司或部门的骨干与支柱。这五年是初涉职场的五年,非常关键,仍然要不断学习专业与非专业知识,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己,不让时代赶超。

六、与时俱进,灵活调整

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规划永远不能取代现实。对于规划,我只能是大致参考,一切还是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只能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持续关注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根据最新动态调整改变自己的规划。但无论如何,这份规划都会给我带来不小的帮助,让我少一些迷茫,多一份踏实……

七、结束语

上一篇:数据结构实习题下一篇:热门唯美感恩节祝福感言9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