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

2024-10-08

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共6篇)

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 篇1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

突出产业振兴 强化发展支撑

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醴陵市牢固树立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理念,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全市形成了抓工业、兴产业的浓厚氛围,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预计2013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273.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1.5%,比十一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

以产业集群为主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把陶瓷、烟花两大传统产业作为立市之本,加快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和提质升级步伐,陶瓷企业全部应用了天然气清洁能源,烟花产业安全药物得普遍推广,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应用广泛。2013年全市陶瓷、烟花产业分别完成产值424.4亿元、171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3.9%和21.7%。服装、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健康成长,成为了醴陵工业的支柱产业。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水电路气物流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配套,提高了重大产业项目承载能力。全市共建成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达73亿元。以加快园区发展为平台,打造经济增长极。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全市工业企业引进重大技术创新项目35个,技术改造投入113亿元。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0%以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业废水基本得到循环利用,主要工业废弃物再利用比重达90%以上。

下阶段,将“突出工业强市”作为三大战略支撑之一,以产业振兴来支撑发展。

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抓。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扶持壮大陶瓷、花炮、玻璃、汽车零配件、服饰五大产业,培育引进新兴产业,构建“5+X”多极支撑产业体系。坚持自动化生产、集团化扩张、品牌化经营,抓好资源整合、安全生产、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促进传统产业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牢固树立市场在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今后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资金是根据市场规律扶持或引导建设产业发展公共平台。

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一起抓。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努力打造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相互配套、相互协作的产业链,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技术进步、节能降耗、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重点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服务外包、现代商务等服务业,引导资源要素集聚,为促进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一起抓。坚持从项目开发、优化环境、强化责任等方面入手,把握产业转移规律,争取引进更多更好的工业项目。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充分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四大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

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何锋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园区拉动、军民互动、创新驱动、龙头带动四大战略,努力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实现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270.8亿元,同比增长15.1%。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湘潭雨湖区)产业示范基地于2013年1月28日获国家工信部批准,5月28日获国家工信部授牌。

一、实施“园区拉动”战略,大力拓展工业平台。一是抓好省级经开区上档升级。九华经开区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完善规划设计,加大路、网、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于2012年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并更名为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是抓好雨湖工业集中区建设。根据两型社会建设需求,湘潭城区部分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在引导规模工业企业进入湘潭经开区的同时,努力为中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新的发展平台。

二、实施“军民互动”战略,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一是着力打造江麓军民结合产业园、江南军民结合产业园和雨湖军民结合矿山装备产业园三大军民结合示范园。二是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军民结合主导产业。三是广泛开展军民融合。从军工企业技术裂变为民品企业10多家,为军工企业配套生产的民营企业20多家,形成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与湘大、科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鼓励校企合作,通过引进智力资源、关键技术、合作开发等形式,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推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二是鼓励扶持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获得国际国内品牌采取以奖代投方式,大力扶持。三是鼓励院校和企业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平台。江南机电集团、江麓机电集团等技术中心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安电气股份公司、湖南至诚涂料公司等技术中心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湘潭牵引机车厂有限公司等技术中心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湘潭经开区还成立了院士工作站。

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促进产业集群。一是抓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湘潭经开区引进了吉利汽车,园区围绕汽车产业做文章,延伸和拉长产业链,引进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多家、汽车物流企业3家、汽车4S店20多家。二是抓矿山装备集群发展。坚持发展以平安电气为龙头的矿山装备集群,在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上予以重点支持,集聚形成了牵引机车、三泓重科等10多家矿山装备生产企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整体竞争实力。

绿色理念引领工业大转型

资兴市人民政府市长 方南玲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大干新三年,冲刺百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资兴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市,连续五年荣获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先进单位。

在发展理念上,始终树立绿色意识。突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主题,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从“地下”向“地上”、从“黑色”向“绿色”、从“冒烟”向“无烟”、从“卖矿”到“卖水卖空气”转变。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壮大了以青岛啤酒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以杉杉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清兰高铁配件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在发展布局上,始终注重绿色保护。在全市产业布局上,坚持发展不唯GDP,对东部林业乡镇和南部库区乡镇不再考核财税任务,让其将主要精力放在生态保护上。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园区布局上:一是坚持绿色建园,突出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着力建设生态园区、科技园区。二是坚持产城融合。按照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原则,合理确定“一区三园”功能定位。三是坚持集约发展。坚持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环保程度、链条长度“五度”招商,对产业层次低的项目限制入园。

在发展重点上,始终突出绿色产业。一是高新化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形态向两端延伸、产业取向向绿色转变。二是集群化推进新兴产业。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在财税、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了集群发展。三是规模化发展两型产业。大力开发东江冷水集中供冷、电厂余热集中供热项目,打造“冷热联供”新能源基地。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在发展服务上,始终畅通绿色通道。优质服务已成为资兴支持企业发展响亮名片。一是服务“保姆式”。全面推行招商项目代理制,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由承办人员代办项目投产经营的审批报建及相关事项,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生产经营上。二是办事“一站式”。建立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跟踪服务”五位一体工作模式。三是收费“捆绑式”。对园区新上生产性项目报建涉及的21项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实行合并征收,合并收费标准从原来的每平方米7元下降到3.1元,目前为郴州最低。

强化产业支撑 打造工业强县

邵东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沈志定

近年来,邵东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兴工旺商、富民强县”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着力强化产业支撑,壮大规模企业,工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先进单位”。

抓政策引领,促规模效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邵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等政策文件,明确产业扶持政策的导向及重点,把培育规模企业作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内容。成立专门的产业发展领导班子,加大扶持力度,做到一个产业、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政策措施,积极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引导、扶植和奖励。抓平台建设,促集群发展。坚持以园区为载体,重点推进县城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园等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园区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生态产业园被列入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坚持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即动态储备一批工业用地,重点扶持一批传统产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引导鼓励一批本地老板转行兴办工业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县外知名企业来县投资办厂,集中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全县兴起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办好工业的热潮。宾王扑克、永吉红包、盛风农机、晚安家居、南车配件等20余家投资过亿元的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园区。以东亿电气集团为首的打火机行业抱团抢占国际市场,年产销量突破100亿只,获“中国注塑打火机出口第一县”称号;皮具行业近百家企业与中国皮具协会共同培育“中国书包之都”,书包产销量占全国70%以上,被授予“中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 五金行业实现传统电镀工艺的升级换代,小五金大品牌的格局逐渐形成,扳手产量占全国30%以上。邵东“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抓技术改造,促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以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改造之路,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在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全方位整合,推动传统骨干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发展。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中共湘阴县委常委 邹国良

近年来,我县按照发展新兴工业的定位,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外“退二进三”,园区内“腾笼换鸟”战略,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夯实载体引项目。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大夯实、优势大提升促推项目大引进、发展大提速。一是提升对接交通网。举全县之力启动芙蓉大道北拓湘阴段工程,着力畅通湘阴对接省会长沙的主动脉。扎实推进京珠高速复线、湘江沿江风光带延伸到湘阴、湘江河道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融入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格局。二是启动对接新城区。采取“两型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模式,启动金龙新区开发,前移对接长株潭发展的阵地,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三是打造对接核心区。大力实施强园兴工战略,将工业园洋沙湖片区、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金龙新区、漕溪港产业新区统一纳入湘阴工业园,着力构筑大园区,承接大项目,兴旺大产业。依托漕溪港深水资源优势,建设漕溪港产业新区。

招大引强上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第一抓手,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全力推动产业扩张、升级增效。一是突出重大项目抓招商。对重大意向项目,建立项目信息库,逐个明确引进方案,确定专人跟踪。把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盯紧500强、央企、上市公司,集中力量重点招商。二是突出主导产业抓招商。坚持把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扩大招商,先后引进桂林国际电线电缆、善源生物科技、天勤轮胎等项目。三是突出产业配套抓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优化服务促项目。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以抓经济建设的力度抓环境优化。一是优化帮扶服务。对重大项目,由一名在职县级领导牵头,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深入开展联手帮促行动,全力跟踪协调服务,推动签约项目早动工、动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二是优化金融服务。积极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引进华融湘江银行设立了湘阴支行,湘财证券设立了湘阴营业部。同时加快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着力打造金融后援中心,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优化人才服务。

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 篇2

1 追求精益管理,全面提质增效

深化“双轮驱动”引领,实行同业对标与业绩考核体系双向融合、一体化管控,强化“专业主导+归口督导”的管理模式,坚持指标“预算、预控、预测、预警”管控,健全“指标说话”的部门评价考核机制和对标奖惩机制,全面修订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两大体系”指标提升、争先进位日益成为公司上下的自觉行为。

深入推进市县一体化管理,所有县公司完成“子改分”切换,转入分公司运作模式,坚定将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作为市县公司发展的工作方向和必然选择,各专业制定深化“三化”工作推进方案,完善市县专业管理月度千分评价考核办法,推动专业管理要求在县公司同步到位、扎根落地。各县公司认真承接、移植、细化、创新市公司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推动市县公司管理双向集约融合。

充分发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网指挥枢纽”的作用,完善调控中心对电网发展、运行、检修的推动、监督职能。优化电网规划,定期统计发布电网运行指标,强化检修计划集约管控,确保配网图实相符,强化设备缺陷管理监督,推进继电保护和监控信息专项整治,完善市县公司应急处理机制。

充分发挥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对外服务窗口”的作用,制定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再提升十项措施,出台优质服务考核目标、办法和竞赛规则,将优质服务指标与基层党支部责任区建设强力挂钩,加强抢修工单“三级催办”,建立县城区抢修“一刻钟响应圈”。

充分发挥运行监管中心“发动机”的作用,紧紧围绕综合计划、营销业务、配网运行、线损管理等关键领域开展诊断分析,及时解决制约经营增效的各类问题。紧紧抓住项目管理这个“牛鼻子”,以项目推进各部门通力协作,提质提效。

用心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积极贯彻省、市政府“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决策部署,把创造最优的发展环境作为最大责任。率先在各市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成立供电服务中心,出台服务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十项措施”和73个重点项目对接方案,积极做好省市领导挂点工业园和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企业接电成本下降20%,平均接电时长缩短30个工作日,故障跳闸率下降80%,实现“接电成本最低、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服务承诺。

按期完成市县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积极探索建立“集团化管控+属地化管理”新模式,出台加强县域集体企业管理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配网自动化和主动配电网项目建设,率先实现市公司配网办和县公司工程项目部实体化运作,建立“集中归口、分工负责、衔接有序、闭环可控”的电网建设管理体系。建设试验中心,实现公司系统及外协施工队伍安全生产工器具定检,确保生产一线安全工器具的完好率。深化工作推进机制,推出“两单一表”,出台督察督办、业务协同、提升各类例会效率、向上沟通汇报、微信群管理等机制。

2 加强三个建设,激发企业活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公司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结合落实市委集中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开展规范员工工作纪律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三亮三比”活动,深化党支部责任区建设,推广“三知四访五必谈”工作法,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公司领导亮出服务公司发展十项承诺,举办贯彻“两会”精神干部研讨班,深化挂点县公司工作,完善县公司班子年度考评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必须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企业人才的培养。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落实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手实施供电所所长能力认证和班组长后备遴选,开展供电所所长和班组长“每月一座谈”。持续巩固提升“金种子”计划,开展“星青年评选”活动;不断加强高技能和各类专家人才培养,深化先进典型培树,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倡导岗位成才。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网络培训和竞赛调考活动,不仅锤炼了队伍,而且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 篇3

一年多以前,2012年12月28日,刚刚履新四川仅一个月的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会上,一个改写四川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展示在世人面前。

“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发展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这是此次会议上传出的最强大的声音,并与“‘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一起,成为四川的“三大发展战略”。多点多极支撑是总揽,摆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

围绕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四川一系列战略部署随之展开。

“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重大产业发展”“以点带面,由点到极”……诸多关键词清晰地勾画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路径,即:“两化”互动、城乡统筹。

如今,183个县将拱卫起四川四大城市群或经济区。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及川南、川东北、川西北经济区,除了日益畅达的交通,还有产业带、众多文化旅游走廊将城市群紧密连接在一起。

183个县,除了展示各自的发展成就,还在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路径千万条,不变的是共同的信念:以“多点”拱起一极,又以“多极”撑起经济势力强劲的四川。

县域经济,是撑起多极的“点”。惟有基点坚实,才能撑起“极”的大梁,从而撑起四川经济的大厦。

构建和谐校园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篇4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学校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度)

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校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为统领,坚持“规范中求发展,发展中求提高”的宗旨;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争先意识、拼搏意识”;本着“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聚焦课堂、成就教师”的策略,努力实现教师素养与学生素质同步提升、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全面彰显,强化质量上乘、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活力奔放的发展态势,张扬学校个性,彰显学校文化,办有万春特色的优质农村教育。

今年,是学校发展重要的一个学期,学校的管理工作要突出“细致、高效、有序”等特色,教师队伍建设要“抓学习、明责任、促成效”,德育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形式”,教学教研工作要“抓常规管理,重校本教研”,体卫艺工作要致力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师生健康成长”,后勤保障方面要突出“保障有力,措施到位”。学校全体中层领导要服务于全体教师,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后勤上要树立为全体师生服务的思想,及时为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广大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抓牢抓实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总之,学校的全体教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落到实处,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营造书香校园,运动校园,文化校园,彰显校园育人魅力。

工作目标:强化质量、特色鲜明、张扬个性,彰显文化,办有万春特色的优质农村教育。

一、学校管理

本年度学校管理将继续健全制度,在和谐、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各部门高效、有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1.规章制度管理。要增强法制观念,全面开展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校规章制度完整,《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办学章程》等已经通过教代会决议并开始实施。本年度,学校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对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内部《教师年度考核评分细则》、《班主任工作量化评分细则》、《辅导员工作量化评分细则》、《教师超课时工作补助》等相关学校建设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

2.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建设。本年度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科室、德育处、团队室等科室建设,通过聘任各类主任助理,进一步充实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之间要做到思想上要有活力,工作上要有创新力,管理上要有凝聚力,各部门相互协作、分工明确。要认真贯彻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推进学校工作正常有序开民,确保我校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3.党支部要加强对广大教师、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温江区教育局党组的部署,分阶段开展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改进作风、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切实加强党员的作风建设,开展好党员争优创先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工作中带领广大教师努力拼搏,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党员干部的贡献。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的教育原则。巩固、深化、维护和发展“心齐、气顺、劲足”的学校工作氛围,推进和谐温馨校园建设。

5.工会工作。工会要在教师节、春节前夕组织工会委员、学校中层领导等人员到退休教师家中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工会要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开设专栏,通过政(校)务公开栏等平台,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及时把学校政务信息公开范畴内的各种信息向社会各界公布,积极组织召开教代会,教师会,积极宣传解释相关的教育政策,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

6.学籍管理。中小学部教务处,严格的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落实好一年级新生和七年级新生的学籍录入,并做好两个毕业班学生的学籍检查审核工作,不断改进学生学籍管理模式,提高学籍管理效率。学籍管理要加强对学号编码、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奖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杜绝学生无故辍学现象的发生,加强对班主任及班级相关教师的目标考核,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加强家校联系工作。通过《告家长书》、家校联系卡、家访及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不断完善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制度。督促学生家长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共同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相互探讨成功的家教方法,实现学校、社会、家长三者的齐抓共管。

二、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本学年,学校将学科建设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打造学校名师队伍。把教师专业发展责任落实到实处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书育人,师德为先,学校将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七要七不准”的规定,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学校和教师的行为,继续开展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活动,规范教师教书育人行为,积极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争优创先工作,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

2.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要按照学校既定的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在全校教师当中广泛开展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大队辅导员”、“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活动,在教师队伍当中广泛开展向师德优秀老师的学习活动,加大对师德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学校将对宣传档中的“优秀教师风采”一栏进行全面更新,还将在学校网站的“园丁风采”栏目上分期刊出优秀教师事迹介绍,营造人人争先创优的氛围。

3.加强对教师岗位职责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年开始,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考勤和请假外出制度等管理。各个年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分管的行政包级负责,各学科的教学管理工作分别由教导处、教科室有关人员负责。要落实随堂听课制度,落实对教师批改作业、编写教案等教学常规的日常检查评比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明晰教师的教学责任,加大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和监控力度。

4.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名师工程。本学年学校将在新、老教研组长,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之间,在教师们自愿结合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师带徒”结对子帮带和青年教师互助团体活动,以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促进师资队伍新老交替的顺利完成。学校教研室要建立“师徒”档案,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来落实。教导处、教科室要善于发现人才、选拔能手、发展学科带头人,依托区教育局组织研培中心成立的名师工作室,把学校更多的优秀教师推向全区、全市,提高学校在区内外的知名度。

5.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提倡教师接受终身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在教师队伍中提倡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楷模。在新学期开学前,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学历培训,提升教职工的学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德育工作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工作要根据当前的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活动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适应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在开学初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对校舍设施、消防设施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安全隐患等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认真抓好隐患整改,切实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学校安全值班,加强学校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把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和防抗自然灾害等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2.以“感受新变化、迎接新挑战”为主题,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德育处要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形势教育课录像,根据形势教育课上布置的社会实践题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感受家乡变化,感悟社会变化。将开展同一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3.继续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系列活动。少先队团总支要以“共享蓝天、共建和谐”为活动主题,继续开展关爱留守孩子联合行动。学校将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管理工作,开展留守孩子情况普查,建立留守孩子档案,落实好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促进关爱留守孩子行动持续深入开展。

4.加强德育阵地建设。要充分运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等多种渠道,通过班队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在学生当中全面开展礼仪、文化、文明教育、节能环保知识教育。要通过开展落实规范、卫生、纪律等评比,规范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促进同学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班级要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学年还将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外出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领略到万春国色天香发展的美景,万春作为北部新城发展的迅速,充分感受万春正处在一个“经济翻腾、新城崛起”的大好环境当中。

7.净化校园网络空间,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德育处、年级组,各班主任加大对学生安全、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自觉远离网吧。要加强校园网站的安全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构建绿色堡垒,信息技术课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8.全面开展少先队员雏鹰争章、共青团员争优创先活动。雏鹰争章,争优创先经过学校方案论证、内容制订、前期准备等工作,此项活动计划从9月份开始实施。本学年雏鹰争优、章活动共设四种章:学习优、章、守纪优、章、礼仪优、章、环保优、章。通过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激励团队员们争优创先,营造人人皆楷模,个个皆标兵的良好风尚。

9.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衣着服饰的检查监督,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制定好适合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的级规,班纪,以标准的学生发饰为标准,杜绝学生中攀比吃穿,不思学习的现象,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学教研工作

1、立足课改实践研究,加强流程环节管理。继续加强教学流程管理,突出有效性探索:备课(有适应学生个性的设计)——说课(有有效性达成度的目标)——上课(有教与学的“案例”剖析与反思)——评课(有提高有效性的改进措施)。以“精选——(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例题)、精讲(符合学生要求的方式)、精练(能启发学生的练习)”为要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实现“减负增效”,形成良好的教风。

A、备课——有适应学生个性的设计与修改

教研组采用“单元协作、研讨、共享——个性修改——资源共享”的模式完成备课。随笔及课后小结体现教学过程个性的反思,提倡教学环节调整的备课“痕迹”。B、上课——有有效环节的设计(学科德育的思考与体现)

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学科德育体现: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科体现德育的效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C、听课——有有效性达成度的思考

认真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领会教研精神,并善于落实并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做好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相关记录,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D、作业——有分层抓落实

从“精选、精练”做起,体现分层要求,注重有效,关注差异。E、评价——有激励重发展

关注激励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作用,注重多元评价,探索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的实践做法。F、监控——有反思重改进

落实自检,定期互检,组织校检。发现问题,思考原因,研究改进。G、辅导——有记录重个性

关注个性学生学习,及时补习,细致辅导,提高针对性有效性。

2、坚持“六认真”“五有效”。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评价、认真组织课外活动)的检查力度,“求真、务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制度,推进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学校“有效教学”的要求,继续坚持“五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听课、有效评课、有效作业),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方式方法,确保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坚持优教减负,坚持抓好“培优”“扶困”。强化毕业班工作,要求全体教师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认真抓好“培优”“扶困”工作。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对象,对优生的培养要努力促进他们个性特长的发挥。重视扶困补差工作,本学期每位教师都要确定扶困对象,分析学困原因,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扶困工作有目的、有序、有效的开展。对“学困生”,尤其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设计适当、适量的作业,促进学习自信心的提高,并对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提高扶困效果。积极抓好毕业班工作,保证高中升学任务的完成,积极鼓励学生报读中职类学校。

4.在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普及力度。我校作为温江区一所发展中的北部新城重点学校,必须做好语言文学规范化工作。学校各班要广泛发动、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进一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5.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级各种竞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温江艺术节比赛、温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温江区学科创新思维比赛、各级各类正规的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赛,进一步展示我校学生的风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要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除了创建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以外,还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本学年,学校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全校性的写字比赛、科幻画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美术命题画比赛、古诗文诵读、数学竞赛、黑板报比赛,以及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朗读比赛、写字比赛、作文竞赛,七年级英语听写、一年级拼音过关比赛,计算机能力比赛,中学生自主发明竞赛等活动。

7.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普及、应用程度。我校作为温江区一所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校,在教育技术运用方面应走在全区的前列。本学年,学校将在全区教育现代化的东风中,升级学生电脑室,更新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的电脑设备,实现全校电脑设备运行大提速,创建维护好校园网络,教师交流平台,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辅助课堂科学实验的研究,注意原始素材和经验的积累,学校将在学期末对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预案、论文等进行汇编,注重学校资源库、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步伐。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培养计算机方面的突出人才,努力争取在全区,全市的计算机科普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做好教育现代化的迎检工作,保证各项检查顺利过关。

五、体卫艺工作

1.体育工作。体育工作要以建设“运动校园”为主题,进一步在全体学生中举办“运动快乐,阳光校园”的主题活动,坚持每天两操,两练,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通过运动知识和文化的传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在弘扬体育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体育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体育文化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初步定于11月底或12月初在我校田径场举行2010年度冬季校内运动会,参加对象及人数为二至九年级学生。加强学校特色运动队的建设,加强足球队的管理与训练,提升水平,要在明年的足球比赛中获区前三名。

2.卫生工作。要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国家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要密切关心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高度重视各种卫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要经常性地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清洁卫生活动,清理卫生死角,做好防范工作。

3.艺术工作。艺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通知要求,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规范艺术教育活动管理,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带领学生参加温江区艺术节系列活动、温江区青少年科幻画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坚持我校特色的合唱队的建设,小学部艺术组要团协作,排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保留节目,加强鼓号队训练,提高乐队水平。

六、后勤保障工作

1.完善后勤队伍建设。要加强后勤队伍管理,细化后勤工作分工,提高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2.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管理;要加强值班和事故报告制度,对外来人员一律进行登记,对突发安全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值班行政、导护长、导护师要密切配合,把守好各个岗位,防止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

3.加强对学校用电设备的督查力度。学校各科室、教室所用的电脑、电磁炉、电视机、饮水机等用电设备以及用电线路等设施,要在学期初、学期末以及平时,开展安全用电大检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4.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是一项全国性的全民行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师生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加强建设、工作、学习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管理,提倡厉行节约,开源节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完善财务制度,加强校产管理。要严格执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管理规定、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借读生收费的有关规定,实施“阳光收费”。要严格财务管理和财务报支程序,完善报损手续。

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 篇5

优化管理 优质发展 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2013年,平静而不平凡,平稳而不迟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稳中求进,中国挺进改革纵深。义县教育也乘势而上,多措并举,新风扑面。置身百舸争流、千帆竞进的改革发展大潮。我们九道岭中学自然不能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一年来,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乘着我县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启动大会和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的东风,进一步明确“办规范家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树立“治校、强师、爱生”的管理理念,规范办学、打造特色、狠抓质量、科学发展。全校师生合力同心,奋发图强,创新思路,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共谋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实现内涵式、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是: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两个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班子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着眼于责任意识的增强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全力打造一个作风过硬,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榜样带动是我们的管理特色。全校中层以上领导10人,有6人在一线兼课,其中还有一名副校级领导和一名中层领导担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是排头兵、领头雁,示范带动作用远远大于管理推动作用。为提高个人素质、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学校四位校级领导均参加了十二五校长提高远程培训,网上听课170学时,写下近万字学习笔记,交流研讨,撰写研修报告,受益匪浅。每周一的班子例会,除总结布置工作外,也是班子成员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作为校长,自己的知识理念、责任意识也不断强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促进学校发展的热情与日俱增。讲学习、讲修养、讲付出、讲形象,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方针政策,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先进学校、优秀校长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敬业奉献,廉洁自律,注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注意细节,慎独慎微。一年来,自己没请过一天病事假,全年坚持6:30到校,经常参加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方案,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从大处着眼,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学校发展蓝图。从小处着手,优化方法,科学管理学校各项工作。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团结协作,学校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着眼于思想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增强,全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按照局党委的工作部署,大力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级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精神、教育局的十项规定及优秀教师王长荣等先进人物事迹。建章立制,制定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十五条禁令,召开查摆评议、整改提高转段动员会,从补课、工作纪律、教学质量几方面,全体教师不回避热点,不遮丑护短,反思、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全体家长、学生对教师进行师德评议,初步形成自省、互评和监督机制,收效显著。

以教师培训为重点,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坚持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原则,拓宽渠道、多措并举,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学历提高和离岗培训,利用一切机会让教师走出去、见世面、开眼界、长见识,充电取经,身临其境,感受现代教育新气象,了解教育发展新动态,跟上教育发展快节奏。一年内,我们即派出11位教师参加英语教师国家培训、40岁以下青年教师国家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省体育音乐教师观摩学习培训、市保健教师岗位培训、县计算机教师网络建设培训等活动,外出培训率占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同时,学校还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并注重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一年来,我们重点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和高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训活动,全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初级合格率100%,中级合格39人,占专任教师70%以上。全校40岁以下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高效课堂研讨课,以研促训。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三字一话一般基本功,说课、评课、命题、质量分析、学科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教师业务素质、专业能力普遍提高。

二、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

经历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提高水平”,“双高水平”三个阶段,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5月23日召开的义县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动员大会提出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学校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成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召开学校标准化建设动员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省、市、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干部教师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标准有了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学校还对照《义县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方案细则》进行了认真的自检自查,找出学校在依法办学、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办学条件、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准确详实地掌握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础条件,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步骤和路径。为此项工作扎实、有序、卓有成效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特别是依法办学、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内涵发展,学校责无旁贷,将采取得力措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三、适应形势,创新方法,形成特色德育管理模式。

1、德育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德育制度,装订成册,并强化落实,避免德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2、行为规范教育形成特色。

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七年级新生为重点对象,开展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学习——对照落实——自检自查——典型激励——体会反思——巩固提高系列活动,收效显著。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专门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健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4、三结合教育不断加强。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11月23日召开全校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教培训,请家长参观学校,进课堂,看学生的作业及成绩,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情况,阅读学生及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在“心桥”问卷上写下对学校、教师的希望、要求及建议,对教师进行师德问卷评议打分,给自己孩子做留言。家长间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实现家校沟通,家长与教师交流,家长与孩子交流。

5、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断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充分发挥依据我校特点精心设计的“生命教育长廊”、“体育特色长廊”、(我校是市体育特色学校)、“满族文化长廊”、(我校地处满族镇)和“科学技术长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精心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五一社会实践、清明节网上祭先烈、国庆征文、九一八征文、学雷锋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四、优化方法,深化课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开全开齐学科,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学生课下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2、按照“有效指导,有力推动,有据考评,有奖激励”的“四有”原则,加强备、上、批、辅、考教学流程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新课程教学常规》学校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评价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并全面付诸教学实践。

4、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成立组织,健全制度。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坚持经常、取得实效。

5、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我校“导学探究、分层训练”课堂五步教学法,流程是“前提测评、展示目标、导学探究、分层训练、总结评价”为课堂基本教学步骤。其中“导学探究、分层训练”是主体,是核心。在此基础上明确五个要求,即必须运用导学探究法进行教学,必须合理利用课堂学习小组,必须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使用反馈卡进行反馈评价,必须实行二〃二五时间分配。即一节课教师占用时间不能超20分钟,学生学习和活动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检测评价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其实质是改变课堂性质,讲堂变学堂;改变师生角色定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教学方式,变教授式为导学式;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评价,进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五、创新思路,特色办学,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学校不断总结特色学校建设经验和教训,巩固和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成果,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建设思路,拓宽建设领域。坚持独特性、实效性、持久性、传承性的原则。突出特色为全面育人服务,特色为培养特长服务的宗旨。巩固我校篮球特色的成果,并在活动形式、篮球技术、花式篮球活动等方面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全面深化德育特色学校建设,在已形成的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活动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制度建设、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特色。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导学探究、分层训练”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特色。让学校的重点工作都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学校被评为市县体育特色学校,锦州市首批规范特色学校,辽宁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先进学校。

六、严格管理、加大投入,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双高”普九,县校投入120多万元更新设备,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发展。学校通过成立组织,落实责任,建立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措施,加强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教室、图书室、卫生室的管理、使用及维护,保证完好率,提高利用率,真正发挥其作用。一年来,学校又投入资金7万余元做了实验室房顶防水,粉刷了宿舍墙壁,更换了宿舍防盗门45个,更换了教学楼白钢楼梯扶手,会议室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学校条件进一步改善。

七、控辍保学,多措并举,辍学率得以有效控制。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是关键。学校在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教改控辍上大做文章,并强化爱心控辍。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神并积极争取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实行“双线”控辍。一条线是镇和村实行镇机关干部包村、村委会成员包组、小组负责人包户的校外承包制。一条线是学校和教师、学校领导包年级、年级教师包学生的校内承包制。镇与校、学校与村、学校与班主任及家长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辍学生日报制度、家访制度,将控辍保学工作与班级、教师量化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几年来,学校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学杂费、书本费、住宿生住宿费减免政策和贫困住宿生补助政策。并争取各种捐款救助近百人,解决了特困生因贫辍学的问题。对学困生,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辅导,成立学习小组,一帮一结对子,千方百计缩小他们在学习上的差距,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他们圆满完成学业。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环境吸引力,建设爱心校园,增强学校感召力,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亲和力;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向心力。各种举措,使辍学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

八、警钟长鸣,严加防范,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学校安全无小事,建设平安校园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安全教育,警钟长鸣。经常利用校会、主题班会、晨夕会、校园广播、校讯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常识培训,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技能。

排查隐患,防止疏漏。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房舍、设备设施、电路电器、消防、防盗、防雷电等安全系统,宿舍、食堂、校车等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排除一切不安全隐患,防止出现安全疏漏。

建章立制,强化落实。学校对所有工作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执行力度,确保落实到位。

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校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校车司机等层层鉴定安全责任状。加强值班、值宿、门卫、安保,对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都严格管理,放学有专门领导负责与校车交接,定期进行各种安全演练,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一年来,学校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先进学校,辽宁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锦州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锦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锦州市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锦州市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先进单位,义县招生考试工作先进单位,义县自主招生工作先进单位,义县自制教具先进单位,获得县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

开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新局面 篇6

2008年, 我省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是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面对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奶业生产遭遇严重冲击、干旱与病虫害偏重发生、农民工大量回流的严峻形势, 各级农业部门沉着应对, 开拓创新, 顽强拼搏,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 农业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圆满完成。

2008年, 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2.6×108kg, 首次连续三年超过百亿公斤, 这在我省历史上是首次, 表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菜篮子”产品全面增长, 市场供应充足。据农业部门预计, 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11×104t、70×104t和95×104t, 除奶略有下降外, 肉、蛋分别增长17%和12%;蔬菜、水果总产分别达到1730×104t和644.5×104t, 分别增长5.6%和16%。农产品产量增加, 对确保粮食安全, 抑制物价上涨, 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7.2元, 较上年增长11.8%, 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幅。

(二) 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

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抓手, “四项工程”开局良好。全省建设玉米丰产方22.67×104hm2, 受到财政部的充分肯定, 连续两次给我省追加投资;新发展设施蔬菜0.55×104hm2、标准化示范果园0.17×104hm2, 农业部在长治召开蔬菜集约化育苗与无公害技术培训会议推广我省经验;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加快, 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400个, 得到农业部和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引导资源型企业转产、建立农村信贷及担保机制、招商引资等措施,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新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项目148个, 新上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 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以及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2家、6家、60家, 带动力进一步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建设工程田22.63×104hm2。全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982个, 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工商注册登记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万人行动, 项目县实用新技术推广率达到95%以上, 农业部向全国推广了我省的做法。

(三) “两件实事”成效显著。

农村劳动力转移、沼气建设是省政府为全省人民办的两件实事。一年来, 通过采取提高培训补助标准, 确定553所学校实行定点订单培训, 与用工企业联合实行定向输出, 举办参加省内外用工洽谈会等措施, 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力输出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按照“完善推进结合、多能互补发展、建设服务配套、数量质量并重”的目标要求, 积极推动全省沼气建设由数量发展到数量质量并重发展的转变, 全年完成沼气建设16.1万余户, 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两件实事”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 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99%以上的试点村完成了村庄规划、“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97%以上的重点村完成了规划编制, 94%以上的重点村完成了“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29个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 10个县通过了省、市新农办组织的专家评审。积极探索以工补农、以煤补农机制, 协调和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对口帮扶, 鼓励煤矿和效益好的企业采取“一企一村”、“一矿一村”的模式进行帮建。全省参与帮建新农村的企业达到3502个, 帮建村5000多个, 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 共为帮建村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2万多个。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入了“示范带动、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五)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

在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 建议省政府出台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奖励产粮大县、增加粮食储备等十条政策, 大力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 各级农业系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 为省委制定贯彻落实意见, 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2008年, 农业的投入大幅增长, 除各种补贴外, 中央和省安排的各类支农资金达到14.54亿元, 比上年增加4.68亿元;农业基本建设资金达到7亿元, 比上年增加3亿元。朔州、吕梁、忻州等市县用于农业的投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8年我省的农业农村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绩,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结果, 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全力推动的结果, 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 也是广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的同志们奋发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二、正确分析形势, 坚定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最为重要的一年, 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会精神, 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对应对当前金融危机, 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 由于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加之受世界经济增速下滑, 国内经济增长放缓, 自然灾害严重的影响, 今年也是“三农”工作面临情况最为复杂、形势最为严峻、挑战最为集中的一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跌。目前, 我省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特别是玉米价格一降再降, 且有价无市, 农民销售困难。据调查, 玉米、猪肉、鸡蛋、原料奶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3%、24.6%、4.5%和5%。农产品弹性需求较小, 供给增加, 消费增长乏力, 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化肥除国产尿素外, 主要品种价格同比涨幅均在20%以上。粮食价格下行和农资价格上涨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春耕生产的投入。二是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从去年10月上旬开始,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省农民工大量失岗返乡。截至目前, 全省失岗返乡农民工已超过100万人。近几年, 我省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得益于务工收入的增加, 务工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40%以上。农民工的大批返乡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今年100万返乡农民工不能再就业, 将减少外出务工收入100亿元, 全省农民人均将减收430元。这对农民增收造成极大的困难。三是去冬以来旱情严重。去年11月份以来, 我省长达100多天连续无有效降水, 给农业生产特别是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历史罕见。2月上旬, 小麦产区普降小到中雨, 旱情有所缓解, 但仍未解除。目前, 全省小麦受旱面积仍有45.74×104hm2, 占到总播种面积的63.4%, 其中严重受旱21.66×104hm2, 有6.67×104hm2出现点片死苗现象。根据气象部门预测, 2月下旬全省降水量将持续偏少, 春旱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冬春连旱, 夏粮生产形势将更加严峻, 夺取全年粮食丰收难度很大。四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压力加大。从去年发生的奶粉事件到今年临汾连续发生三次较大的动物疫情, 就足以说明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形势非常严峻。加之社会对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基础又非常薄弱。一旦发生疫情和农产品质量事件, 不仅影响产业的发展, 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

(二)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挑战和机遇、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常常是相伴而生的。同样, 今年也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有利条件和机遇最多的一年。首先, 加强“三农”工作的氛围已经形成。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今年又连续出台第六个1号文件, 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省委出台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 制定了30条政策措施。可以说, 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出台政策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特别要看到的是, 农业形势越严峻, 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就越高, 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就越大。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和保证。其次, 资金投入大幅增加。随着中央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 加之前几年的一些农业项目资金年底前后才到位, 今年农业可利用的投资比较多。同时, 不少资源性企业开始转产发展农牧业和加工业。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 农业可挖掘的潜力还很大。我省农产品生产水平较低, 粮食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0kg;农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 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只能满足需要量的40%, 畜牧业产值占不到农业总产值的1/3, 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产品产值的比例仅为0.7∶1。这些都表明, 我省农业发展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第四, 做好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多年的努力, 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初步形成了符合山西实际的工作思路, 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这些都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 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多年来少有的严峻挑战, 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站在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起点上, 站在应对金融危机, 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定要积极的应对困难和挑战, 勇于克服和战胜困难, 善于发现和捕捉挑战中蕴含的机遇, 利用好难得的有利条件, 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定要把战胜困难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千方百计寻求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措施, 针对性地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我们能够做好的工作。

三、稳粮, 增收, 求突破, 保安全, 扎实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

2009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稳粮、增收、求突破、保安全, 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稳粮”就是正常年景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67×108kg左右;“增收”就是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的目标;“求突破”就是力求在以“四项工程”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改革和制度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保安全”就是确保不发生大的动植物疫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 以“四项工程”为重点,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县为抓手, 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按照“重视粮食、做强畜牧、提高果菜、发展加工”的基本思路, 继续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高效园艺建设、规模健康养殖、龙头企业培育“四项工程”。一是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 依靠科技, 主攻单产, 增加总产。重点是抓好玉米、小麦丰产方建设。丰产方以万亩为单元, 坚持集中连片开发, 主抓技术配套, 实行良种与良法结合、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结合, 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 辐射和带动全省粮食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今年全省建设玉米丰产方20×104hm2、小麦丰产方3.33×104hm2。同时,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生产。二是高效园艺建设工程。在全面提高果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重点是发展设施蔬菜, 建设标准化示范果园。设施蔬菜, 要突出发展连片大棚和日光温室群, 推广工厂化集约育苗、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标准化示范果园, 要重点抓好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土壤培肥以及品种改良、果实套袋等主要技术的推广。要在实施好省厅安排项目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市、县政府支持, 引导群众投资, 加大推进力度, 力求取得较大进展。三是规模健康养殖工程。继续大规模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建设。重点支持圈舍及青贮窖、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 培育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产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化畜牧业养殖主体。今年全省力争完成8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建设任务。要注意调动农民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抓好项目前期论证和评审, 确保建一个成一个, 防止出现空场闲置的现象。四是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结合主导产业, 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布局规划, 重点扶持一批规模比较大、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省内煤焦等资源型企业转产农产品加工,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力争今年龙头企业技改和扩建骨干项目达到130个。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力求在玉米等重要产业链的打造上有所突破。

围绕“四项工程”的实施, 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在继续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同时, 尽快规划和启动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 引领山西现代农业发展。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山西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 有关市要把这项工作真正抓在手上, 按照省政府的部署抓好落实工作。要继续按照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和基地县, 特别要抓好33个示范基地县的建设工作。今年每个示范县重点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示范园区, 真正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继续按照“省市共建、主抓在县、整合资金、规范管理、强化责任、优胜劣汰”的原则, 强化示范基地县的指导和管理, 每个示范基地县都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 农业、畜牧或果业局长为项目责任人, 省厅和市配备指导组长和技术专家, 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管。会后, 各县要尽快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 经省厅评审把关后, 全力组织实施。年底, 厅里将对示范基地县进行考核, 对项目实施好的加大扶持力度, 项目实施差的要取消示范基地县资格。

(二) 健全六大农业服务支撑体系, 提高服务、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 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要抓紧制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为国家启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做好准备。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试点工作, 每市确定1-2个试点县, 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 确保三年内完成建设任务。要依托科技示范户、村级防疫员、植保员、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要完善农科教、产学研、人技物紧密结合的农技推广机制, 围绕农业重点产业, 筛选一批项目, 组织专家进行攻关。要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万人行动, 以50个主推品种和30项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 组织省农科院、山西农大和农业厅100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和各市、县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大规模的培训, 今年力争在全省培育5万个科技示范户, 培训农民100万人。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这是今年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确保完成省级和11个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建设任务。同时, 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建设一批重点县的农产品质检中心。要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重点是制定水果、蔬菜和畜禽养殖等质量标准体系和技术操作规程, 并加大推广力度。要继续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要下大力气抓好认证后的监管, 切实解决滥用标志、标准执行不严等突出问题, 保证产品质量持续提高。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要抓好农产品的例行监测和通报, 促进各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确保不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件。三是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提高防控和处置事件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省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基本建立, 但还很不完善, 主要是畜牧兽医中心站设施条件差、人员素质低、工资经费没有保障, 还有一些县的村级防疫员及补助没有落实, 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今年临汾发生的三起畜禽生产安全事件, 都与防疫体系不健全有直接的关系。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进一步完善设施, 配齐中心站人员和村级防疫员, 落实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同时, 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认真汲取洪洞县的教训, 结合春季防疫, 在全省组织开展“三查三强化”为主要内容的动物疫病防控专项整治行动, 切实解决好体系建设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植物保护体系建设, 提高病虫害检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扎实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四是健全农业信息体系, 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要加快“金农工程”实施进度。进一步整合农业信息网络资源, 尽快建立起电视、电脑、电话“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平台, 建成农业数据中心, 及时有效地开展信息采集、发布等信息服务。加强对关键农时、重要产品的市场监测与预警, 加强对涉农信息、突发事件的影响分析研判和情况报送, 继续完善12个省部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采集发布系统, 在22个集贸市场和22个超市建立农产品零售价采集点。要在全省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 组织专家队伍, 开展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市场销售等综合信息服务。五是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要配合商务部门,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完成对3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配合供销部门, 加快发展农资连锁超市, 开展农资配送服务。要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 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保障鲜活农产品安全上市。要加强队伍建设, 组建省、市两级农产品营销协会, 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 提高营销队伍的组织化程度。要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业展销会、博览会, 力争年内举办一次山西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六是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 提高农业执法水平。农业执法体系建设是农业部门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目前,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综合执法队, 但装备和队伍素质及经费保障还很不适应形势的要求。为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执法装备建设,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要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业生产资料, 依法保护农民利益。同时, 要针对性地抓好农业立法工作, 提高农业执法水平。

(三)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抓住国家和省里扩大内需, 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 力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突破。今年突出抓好三项建设:一是抓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从今年开始到2013年, 总投资60亿元, 5年内改造中低产田66.67×104hm2。今年, 省政府决定安排16亿元, 完成改造12.33×104hm2的任务。需要说明的是, 这项工程主要是利用省、市、县三级土地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 由多个部门共同实施。根据省政府安排, 这项工作由农业厅牵头, 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要求, 制定今年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 分解目标任务, 协调落实资金, 尽早组织实施, 确保完成任务。二是抓好以沼气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沼气建设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程之一, 也是农业部拉动内需的重点项目。总的要求是推进和完善相结合, 多能互补发展, 服务体系配套, 数量质量并重, 特别要在提高质量上狠下工夫。要本着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因地制宜, 那里适宜就在那里搞, 适宜搞什么就搞什么, 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要注重沼气的综合利用, 尤其是要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推广以户为单位的“三位一体”模式, 提高沼气的综合效应。要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村级服务网点, 提高沼气使用率, 确保农民使用沼气安全。三是抓好农业生态建设。要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汾河治理、封山禁牧配套建设等项目。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逐步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和监测网络。要加大草原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力度, 加强人工饲草和灌溉草场建设, 强化草原监测和执法工作, 努力提高草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今年, 全省要完成草场建设10.67×104hm2。

(四)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建设, 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一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同时, 要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 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多形式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目前,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要在继续加快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提高质量, 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社率和服务水平上下工夫。今年要重点培育高标准示范合作社300个, 由省厅组织验收后命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 提高我省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要加大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力度, 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水平。继续加大帮扶力度, 推广合作社、信用社、供销社“三社”联动的经验, 在资金、项目、贷款贴息和科技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积极促进土地流转,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流转是放活土地经营权、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大措施。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促进土地流转的意见, 切实加强引导和规范。要继续抓紧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发证扫尾工作, 全面落实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保持农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组织, 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要制定扶持政策, 对土地流出的农户, 在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土地流入且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 在项目、资金、技术服务上给予扶持。这项工作政策性强, 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不得强迫命令,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今年, 各市都要选择一些典型, 搞好土地流转试点。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 各地要抓好落实, 保证到位。针对我省今年玉米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况和生猪、奶业生产困难, 省政府研究出台了玉米最低收购价、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新建奶站补助等三项扶持政策, 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农民是非常关心的, 尤其是全国首家出台玉米最低收购价, 很不容易。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落实,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市县也要积极争取出台惠农政策, 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放宽农村金融准入的相关政策, 总结推广平遥小额贷款公司、榆社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经验, 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 鼓励发展多种微型金融服务, 健全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要积极推动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要积极协调保险等有关部门, 大力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今年要争取对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和奶牛、生猪实行保险。四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运行。这是保证集体资产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 也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要认真贯彻省纪委、省农业厅在运城联合召开的会议精神, 在全省所有乡镇全面推行以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管理为主要内容, 以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抓手, 按照“全面推进, 规范运行, 强化监管”的思路, 建立“村级组织联签公开, 乡级中心审核服务, 县级部门指导监督”紧密结合、规范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行过程中, 要重点规范代理内容, 规范审批审核程序, 规范公开方式, 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运行。

(五) 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去年以来, 受金融危机影响, 大批农民工返乡, 已严重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对此, 要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措施, 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一是整合各类培训项目资金, 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二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发展农业生产。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项目要优先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农业科技培训。返乡农民工从事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 要在有关项目资金方面优先予以扶持。三是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 要参照城镇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 予以扶持。同时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引导、政策咨询等服务。

(六) 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 全面促进农村社会进步。要对我省三年来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 总结经验, 完善思路, 探索规律, 强化措施, 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 编制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 力争年内完成。要继续抓好试点村和重点村工作, 对1098个试点村进行全面验收, 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并从中评选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命名表彰。对新安排的2000个重点推进村, 重点抓好规划制定和“四化四改”。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协调各成员单位, 制订规划, 整合资金, 统筹安排, 加强督查考核, 着力抓好“五个全覆盖”, 即建制村村通水泥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和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确保年内完成目标任务。

四、抓好机构改革和自身建设, 提高农业部门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 进一步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农业部门的自身建设, 首要的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搞好机构改革。这是一件大事, 有利于整合农业部门职能, 按照大农业的思路和格局搞好农业农村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件难事, 几个部门的职能整合到一起, 直接涉及到大批干部的切身利益, 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干部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对此, 农业部门的同志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要从积极的方面认识和对待改革, 同时要相信市、县党委和政府是能够很好把握的。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反映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争取对农业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妥善解决好实际问题。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 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当前工作的关系, 做好干部的引导工作, 尽可能减少不利影响, 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在抓好机构改革的同时, 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切实加强农业部门的自身建设。

(一) 强化学习培训。

今年, 要组织好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市、县农业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在北京或其他省市的知名院校,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 对市级农业部门负责人集中培训;在太原对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人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二是结合业务工作对市、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农技推广、疫病防控、沼气建设、农村财务管理等方面。三是抓好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培训。今年省厅要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 即每周组织一次学习, 每月组织一次专题报告, 厅领导每人讲一次理论课。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抓好经常性学习培训, 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二) 强化调查研究和信息宣传工作。

调查研究是我们开展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只有深入调查研究, 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今年要紧紧围绕两方面开展调研:一是围绕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开展调研, 积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 充分发挥好部门的参谋作用。二是围绕重点工作开展调研, 找出问题和症结, 强化薄弱环节, 促进工作开展。特别是要注意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解剖, 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 推动工作不断创新。今年省厅要建立调研联系点制度, 厅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市, 每个处站联系一个县, 联系点一定三年不变。同时, 要做好信息交流和农业宣传工作, 加强农业部门上下沟通, 密切同新闻媒体的联系, 加大“三农”工作的宣传,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善于用媒体来推动我们的工作。

(三) 强化项目管理。

今年, 中央、省安排的农业投资比较多。管好用好各种资金,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是农业部门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为此, 省厅决定开展“农业项目管理年”活动。一是整合项目资金。要围绕“四项工程”和“六大体系”等重点工作整合项目资金, 力争办几件大的事情。二是要规范项目监管程序。对项目的申报、评审、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 纪检部门要全程参与。三是要建立项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省厅安排的每个县的每个项目, 都要有一名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人作为直接责任人, 一名市级农业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省厅主管处站负责人作为项目监管责任人。对一些重点工程项目, 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要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 对不负责任, 违规运作, 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 强化检查考核。

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关键在落实。要切实转变作风, 改变一般化的工作方法, 抓问题、抓典型、抓薄弱环节, 在解决问题和讲求实效上下工夫。要进一步加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和奖惩力度, 通过考核促进落实。会上已经下发了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任务和考核方案的初步意见, 在考核内容上突出量化指标, 注重重点工作, 不仅考核数量, 更要考核质量, 各市要认真讨论。省厅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 进一步细化内容, 修改后将尽快下发。年底, 省厅将按照部署和要求, 对照分解意见和考核方案进行认真考核, 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排队, 对完成任务好的市、县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对工作不到位、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社会教案下一篇:沈从文与物质文化研究